跳至內容

扁鵲心書/水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牙槽風 水腫
卷中
作者:竇材
臌脹
↑ 返回《扁鵲心書

此證由脾胃素弱,為飲食冷物所傷,或因病服攻克涼藥,損傷脾氣,致不能通行水道,故流入四肢百骸,令人遍身浮腫,小便反澀,大便反泄,此病最重,世醫皆用利水消腫之藥,乃速其斃也。

治法:先灸命關二百壯,服延壽丹、金液丹,或草神丹,甚者姜附湯,五七日病減,小便長,大便實或潤,能飲食為效。唯吃白粥,一月後,吃餅面無妨,須常服金液丹,來復丹,永瘥。若曾服芫花、大戟通利之藥,損其元氣或元氣已脫則不可治,雖灸亦無用矣。若灸後瘡中出水或雖服丹藥而小便不通,皆真元已脫,不可治也,脈弦大者易治,沉細者難痊。

治驗

一人四肢皆腫,氣促,食則脹悶,只吃稀粥,余令日服金液丹百粒,至四日覺大便滑,再二日,乃令吃麵食亦不舫,蓋治之早也。

一婦人病面腳皆腫,飲食減少,世醫皆作血虛治之,不效。余曰非血病,乃脾胃虛也,令日服延壽丹十粒、全真丹五十粒,至十日覺大便滑病癒。(北海註:《經》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俞翰林母七旬余,平日患咳喘痰紅,常服滋陰涼潤之劑,秋月忽患水腫,喘急難臥,日漸腫脹,飲食少進,進則氣急欲死,諸醫用藥無效,乃延予治。六脈弦大而急,按之益勁而空。予日:此三焦火氣虛憊,不能歸根,而浮於外,水隨氣奔,致充郛⑯郭而溢皮腠,必須重溫以化,否則不救。彼云:吾素內熱,不服溫補,片姜入口,痰即帶紅,先生所論故是,第恐熱藥不相宜也。予曰:有是病,服是藥,成見准執。且六脈緊大,太陽已無根,無根即脫矣,此皆平日久服寒涼所致,若再舍溫補不用,恐無生理,請辭。彼云:但不迫動血證,敢不從命。予以附桂姜萸十味,人參三錢,不三劑而腹有皺文,八劑全消,飲食如故,又二劑,而全愈,痰喘吐紅舊證竟不發矣。)

(一婦因子遠出,瓮飧不給,憂愁成病,變為水腫喘急,粥食不入者月余矣。友人見余,談及此婦,乃謂予曰:肯做一好事否?予曰:既雲好事焉敢違命。遂偕往。診見其六脈欲絕,臍突腰圓,喘難着席,脾腎之敗不可為矣。因處十味方,命服四劑,喘微定而腫漸消,覺思飲食,複診其脈,微有起色,又四劑而腫消食進矣。嗟!嗟!若棄而不治,雖不由我而死,而實我殺之也,友人亦大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