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批選龜峯先生詩集/後序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批選龜峯先生詩集
後序
作者:鄭曄
1622年
卷一

龜峯先生詩集後序

[編輯]

先生之詩。膾炙於人口。雖一時文章鉅公。無不推讓。不敢與幷。而顧余於詩。昧昧焉有同瞽者之於綵繡。加以六七年來。塊處荒野。不與知舊接。無由蒐集遺篇。以慰樑摧之慟。而時得一二於傳誦者。詠歎之淫泆之而已。同門友沈君士敬宰鴻山。收得長篇短律五七言各略干首。艱鳩材力剞劂之。以一通貽余。且屬余序其後。余手披目閱。口詠心惟累日。不但灑然如羾寒門而濯淸風。怳若復承罄咳於皐比之下。不禁涕淚自潸然也。因念先生自七八歲。凡下筆。語輒驚人。與李鵝溪,李栗谷諸人。竝號爲文章。而其詩格之淸爽奇絶。先生獨登壇焉。及長。不樂於京都朋儕間。家於高陽龜峯下。遁光晦彩。沈潛乎經籍。體之於心。驗之於身。所期者第一等事。則其於文墨舊娛。不暇爲也。亦不屑爲也。然或於晩年。感物寓懷。或於羈旅顚沛之中。紀行酬人者。渾然天成。不假彫琢。而自契乎風雅之旨矣。淸而不隘。奇而不聲。樂而不放。憂而不怨。邇而遠。隱而顯。豐而切。約而盡。一字一句。皆出於性情之正。根於義理之奧。得意於上下同流之妙。寄興於陰陽變化之態。貧賤泥塗之中而氣猶健。縲絏死生之際而語益平。信乎有德者必有言也。世之論詩者。尊古而卑今。雖名家大手。無不求疵。至於先生。則吃吃嘖嘖。咸曰盛唐之淸調。堯夫之自得兼焉。先生之偶發於吟詠詞句之間者若此。則其稟氣之高。造理之深。所養之厚。蓋可想矣。噫。余於是尤有所感焉。以先生英特之氣。博古之學。蘊之於心。吐之爲言論者。出爲世用。則其施諸事業者當如何。而卒老於蓬蓽簞瓢之中。又爲當路仇栗谷者所移乙。流離困辱之狀。有不忍言者。易簀之後。今且餘二十年。而門人弟子。又不克發揚幽光。使平生言行之可矜式者與牛溪,栗谷辨論精微之書。皆泯泯無傳。擬傳諸今與後者。惟是先生不屑爲而偶發者。則時耶命耶。何先生之生死於世也。其不遇之若是耶。門人弟子。亦不得辭其責矣。雖然。當時摳衣於函丈者。惟士敬曁餘三四人在世。而士敬淸操惠澤。歌頌一境。則其持身及物者。可謂不負所學。而又能廣拾遺稿於兵火飄散之餘。割俸鋟梓。圖永厥傳。亦庶幾不負敎育之恩矣。若余者。早承提撕。行之不力。汨沒侵尋。今則兀然爲庸人。將無以發明先師之學。於門人弟子。不得辭其責者。余其尤者。今因士敬之懇。把筆臨紙。不覺愧汗之霑衣也。天啓二年七月日。門人資憲大夫。行龍驤衛司直鄭曄。謹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