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承政院日記/仁祖/二十二年/九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八月 九月 十月

9月1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明政殿庭試爲之,入門儒生數二千七百五十五人。內下日記

○大司成金堉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元孫賴卿保護,無病往還,卿之勤勞,可謂多矣。軍官賜馬,乃是前例,竝勿控辭,所陳救弊之策,不無所見,當與廟堂,議處焉。內下記草

9月2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武科一所,罷場詣闕。內下日記

○以試所內摘奸單子,傳曰,兩門何以無都事羅將耶?問啓事,傳敎矣。自前庭試時,本府都事等,以擧子皆入試庭,故假都事,預爲入啓差出,分送各門,乃流來規例也。以此假都事金俊明明政門,韓緝光政門,李仲吉永淸門,分送率出,使羅將禁亂,而此三門之外,曾無都事定送禁亂之事矣,敢啓。傳曰,事甚不當,今後各門,竝爲差定,門數,則明政門、光政門、崇化門、永淸門、興敎門。《禁府謄錄》

9月3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藥房提調吏曹判書李景曾,副提調行都承旨李行遠啓曰,秋氣轉涼。伏未審近日,聖候調攝,若何?臣等無任仰慮之至,敢來問安。答曰,與前無異。《藥房日記》

○冬至使啓曰,今此北京之行,道里之險遠,糧資之艱窘,比於瀋陽往來,不啻倍蓰,故進賀使李時白,稟定蒙允,所帶軍官,旣已加帶,盤纏輕貨,亦爲題給,臣等與賀使,均是北京之行,軍官望單,一依此例啓下,則盤纏輕貨,亦當有加給之事,而聞該曹之意,以爲必有別啓請,然後可以許之雲。行期已迫,尙無稟處之事,請令該曹商量兩使之行,與單使有異,參酌題給,且夫馬一事,亦無明白分付,竝令備局,速爲處置,何如?啓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鞫廳啓辭。答曰,虛實間,旣有白晃之聞,則論以預知逆謀,似爲過重,以勸報張皇營救等事觀之,則斷以別無他腸,亦涉不可。應騫等兩人,論以惟輕之典,白晃分揀放送,未知何如。又啓辭。答曰,然則分輕重論罪。

○又啓辭。答曰,依啓。白晃放送,柳遐等,決杖定配。

○又啓辭。答曰,竝爲分揀,應立決杖放送似可,議啓。

○又啓辭。答曰,問於繼白雲者,旣虛語,則掩置不告之罪,非所論也。金玳亦是逆魁心腹,則其言之無根,似不必深責也。雖然,啓辭如此,依爲之。內下記草

9月4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二更至五更,電光。

○義禁府啓曰,假都事李信孝,以崔應立拿來事,下去水原,未卽捕捉,故其子鐵堅,水原府囚禁矣。應立今已處置,其子鐵堅放送之意,本道監司處,移文,何如?傳曰,允。

○以義禁府閔應騫等定配單子,傳曰,柳遐,限年定配。《禁府謄錄》

○禁府草記。入啓。答曰,依鞫廳啓辭擧行。內下記草

9月5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大臣命招,新卜相,以徐景雨,爲右相。

○夜一更二更,電光。內下日記

○備邊司啓曰,冬至使啓辭內,盤纏輕貨,亦當有加給之事,而該曹,尙不稟處,所把夫馬,亦無明白分付,竝令備局,速爲處置,依啓事,傳敎矣。夫馬,則分定四十匹於海西,應用於進賀使,而冬至使,在前似當,以此夫馬,移用盤纏,則令該曹依進賀使例,磨鍊題給之意,分付,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以鞫廳啓辭,崔應立之罪,請令禁府,稽考相當之律,折衷輕重,參酌處置事,命下矣。臣等有司也,但當執法而已,三尺一撓,則後弊無窮,應立自有當施之律,折衷輕重,有所不敢,惶恐敢啓。傳曰,依鞫廳啓辭擧行。

○又啓曰,崔應立之罪,依鞫廳啓辭,擧行事,傳敎矣。臣等稽考律文,折衷輕重,以亂言杖一百、流三千里之律,施行,何如?傳曰,依此照律入之。《禁府謄錄》

○吏曹粘連啓目。答曰,雖無實職,特爲加資,以示優老之意。

○傳曰,錦陽君家,賜送藥材,非眞材雲。故下問於藥房掌務官,則不爲直告,終始欺罔,事極駭愕。當該掌務官拿推,當初監捧官員,先罷後推。

○傳曰,給由馬。寧城君亡妻歸葬事

○府啓。答曰,不允。

○禁府粘連啓目。答曰,依允。具級未納,亦令徵捧。內下記草

○有政。以尹雲擧爲禁府都事,南重晦爲肅寧殿參奉,尹順之爲大司諫,李惟泰爲大君師傅,李後山爲司成,南斗老爲安峽縣監,柳慶昌爲校理,尹昌耉爲明川府使,許曙爲長湍府使,閔光勳爲南原府使,金敏斆爲重林察訪,崔璡爲軍威縣監,李時億爲義盈奉事,李齊衡爲持平,任賚之爲三嘉縣監,申濯爲孝陵參奉,李文望爲長陵參奉,徐景雨爲承文都提調,柳俊昌爲掌令。

9月6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四更,流星出羽林星上,入坤方天際,狀如鉢,尾長三四尺許,色赤,光照地,電光。五更,電光。

○備邊司啓曰,平安都事南碝,除授本職已久,而未得署經,尙未發行,當此西路多事之時,不可久曠佐幕之任,速爲署經發送之意,敢啓。答曰,知道。《備局謄錄》

○兵曹啓曰,王世子西行之時,張炫等,目覩切迫之狀,有此納馬,誠爲可嘉。張炫段,已行本院正職,而納馬三匹,金天吉段,已陞堂上,鄭麒麟段,無職閑良,而各納馬一匹,似當分輕重施賞,而係干恩命,上裁,何如?啓前例相考處置。《兵曹謄錄》

○延城君李時昉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其勿辭往來。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9月7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卯時辰時,日暈。夜五更,電光。

○備邊司啓曰,譯官李馨長,以銅鐵文書完定事,入往瀋陽,適逢遷徒[徙]機會,各項定奪之事,書給鄭譯,使之議定於龍將,書給條件,告於本司矣。元告目入啓,以備睿覽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又啓曰,冬至使一行,至北京,刷馬,則以前定進賀使所把黃海道四十匹,先爲移用事,已爲啓下定奪,而歲幣所載之馬,則當輸納於瀋陽而止,此是關西逐年例行之役。本道自當料理整待,而近日西路事力,異於旣往,許多歲幣載運雇價,若不別樣措處,民必罔堪。平安道監、兵兩營營刷馬,其數甚多,其役頗歇。曾於辛巳春間錦州運糧之時,別爲調用,以濟其急,今亦依此例,先以監營所屬者,無遺抄出,平均磨鍊,或令竝力備出夫馬,或收價本,以爲雇送之資,俾不至於弊及民結,似爲便益。將此事意,行會道臣,使之從便擧行,宜當,兵營所屬,則姑勿竝調,以待日後切急之用,亦宜當,敢啓。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9月8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9月9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未時,日暈。

○兵曹啓曰,八月朔上番善山定虜衛八名都目狀則來呈,而七月二十五日本曹點考時,無一名現點,故其時領來該道兵使軍官,卽爲囚禁後,令本道,査覈啓聞之意,入啓蒙允行會矣。闕點定虜衛等,今始來現,推問其闕到辭緣,則俱以上來之際,中路得病,僅僅上京,欲免闕點之罪,探問於本曹書吏李孝宗,則自前如此之類,例爲納布云云,故相約下去,以致闕番雲。近來上番軍納布之事,已成謬習,臣等嚴禁此弊,而今此善山定虜衛等,色吏同情,納布設計,極爲過甚。依法治罪後,倍朔罰番,未現點前,私自符同,用情色吏李孝宗,則各別囚禁,依律重治,以杜後弊宜當,而莫重軍務査覈之事,已過累朔,尙無皂白,極爲駭愕。該道兵使,亦爲推考,何如?傳曰,允。《兵曹謄錄》

○禁府啓目。答曰,此律,殊無折衷之意,限年定配。崔應立事

○備邊司粘連啓目。答曰,旣令入送,又以此推考,政體殊常,置之。農軍驅馬事

○府啓。答曰,不允。前啓內下記草

9月10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四更五更,有霧氣。

○府啓。答曰,諸大臣之嘉其忠勇,議授此任,可謂得人,爾等獨爲不悅,今又侵轢,其意所在,實未曉也。李英達加資,未爲不可,亦勿更煩。

○右議政徐景雨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才德俱優,允合補弼之任,宜勿控辭,以副上下之望。

○二所草記入啓。答曰,合推,今後令該府刑推重治。代射事內下記草

9月11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辰時,沈霧。內下日記

○傳於政院曰,戶曹判書李溟家,遣內醫看病。《藥房日記》

○備邊司啓曰,冬至上副使,來言於備局曰,今此北京之行,異於瀋陽往來之時,一經兵火之後,便作曠漠無人之境,升米束芻,無路貿得,夫馬之得達,糧資之繼用,萬分可慮。盤纏等物,一依中朝赴京例持去,猶恐不足,況今該曹磨鍊,只是百兩之銀,使臣書狀以下員役,決難以此往返。且我國人馬,直到北京三千餘里之地,必多病倒之弊,若無雇得車馬之價,則決無得達之勢。且使臣書狀以下員役所把驛刷馬,驅人行糧,例自義州,計日載送,而今此北京遠路,載運極難,令管餉,或以米太,或以輕貨題給事,入啓定奪,分付雲,今此使臣之行,首開久廢之路,得達之難,人皆憂之。不可不料理資送,令該曹稟旨,磨鍊題給,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府啓。答曰,不允。出仕事,依啓。內下記草

9月12日

[編輯]

都承旨李行遠。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昧爽,下霜。

○都提調領議政金瑬,提調吏曹判書李景曾,副提調行都承旨李行遠啓曰,秋涼漸緊。伏未審近來,聖候調攝,若何?且元來諸症,其無加減之異乎?從前愆度,多在於日氣寒涼之後,故臣等,益不勝憂慮之至,敢來問安,竝此仰稟。答曰,呻吟度日,今已三朔,而不至於閉戶矣。

○藥房再啓曰,卽者伏承聖批,聖候未寧,已至三朔,而臣等,待罪藥房,全未有聞,臣等之罪大矣。第未審此時,所患在於何症?請令醫官等入侍,進察症候,議藥以啓,似不可已,敢此仰稟。答曰,此是例患之病,自前湯藥無效,勿爲議藥。《藥房日記》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有政。以徐順民爲司䆃直長,兪省曾爲工曹參議,柳志立爲典籍,金堉爲吏曹參判,李德洙爲兵曹參議,李枝茂爲正言,李元鎭爲司諫,趙休爲靑巖bb?b吳熙胤爲萬頃縣令,尹友諒爲昌城府使,趙夢陽爲鴻山縣監,金三樂爲兵曹佐郞,李時白爲刑曹判書,鄭榏爲學錄,成楚客爲禮曹正郞,李櫓爲慈仁縣監,郭天成爲魚川察訪,李莆爲豐基郡守,李博爲掌樂主簿。

9月1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自三更至五更,月暈。

○備邊司啓曰,卽者判中樞府事李敬輿戶奴,呈狀於本司曰,上典本以多病之人,久滯瀋中,今聞病患有加,而無救病之人,上典孽姪,欲爲入送,私持騎卜馬各一匹,渡江公文,願爲成給雲。李敬輿寄在空館,病勢如此,而無救病之人,情事矜惻,渡江公文成給,何如?答曰,依啓。在瀋大臣以下,令該曹給衣食之價。

○戶曹啓曰,備邊司啓辭,冬至上、副使,來言於備局曰,今此夫馬之得達,糧資之繼用,萬分可慮。令該曹稟旨,加磨鍊題給,何如?傳曰,依啓事,傳敎矣。自前盤纏磨鍊之規,無論兩使單使,一體磨鍊,而今此冬至使盤纏,依倣進賀使時磨鍊之規,銀子百兩加磨鍊矣。備局啓辭如此,前磨鍊百兩外,又百兩加磨鍊題給,宜當。且慮中路,或有夫馬倒弊之患,欲持雇得車馬之價以往,而此則極難料理題給,試以七十兩,姑令持去,驛刷馬、人夫等行糧,令管餉使,或以米太,或以輕貨,節約磨鍊給送之意,分付,何如?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府啓。答曰,不允。

○武一所草記。入啓。答曰,依啓。李天鯤亦爲治罪。

○右議政徐景雨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至懇。予意已諭,卿其勿爲固辭。

○戶曹草記。入啓。答曰,依啓。在瀋大臣以下,令該曹給衣食之價。

○前開城留守鄭世規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之忠良,實合超擢,宜勿控辭,安心察職。工判辭免內下記草

9月1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自巳時至酉時,日暈。夜一更,東方有氣如火光。

○戶曹粘連啓目。答曰,依前例,自本曹磨鍊下送。內下記草

9月1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綾原大君,養和堂引見。內下日記

○傳於政院曰,領議政金瑬家,遣內醫看病。《藥房日記》

○領議政金瑬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懇。卿其勿辭,調理行公。

○禁府粘連啓目。答曰,依律施行爲乎矣,除贖決杖。李陽生事內下記草

9月1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冬至使拜表上使崔惠吉,副使金守玄下直。內下日記

○備邊司啓曰,今此冬至使之行,上下員役,自義州,至北京行糧,令運餉使,節約磨鍊入送事,入啓允下,而遠路糧資,輸送極難,伊錦等地,如有用餘儲置米穀,則以其米載送,以除一分駄運之弊,宜當。以此意,運餉使處,行移,何如?答曰,允。《備局謄錄》

○前開城留守鄭世規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至懇。予意已諭,卿其勿爲固辭,從速察職。

○禮曹啓目。答曰,依允。禮葬之物,依橫看準給。臨海夫人禮葬事內下記草

9月1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姜大遂。左副承旨趙錫胤。右副承旨尹得說。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武科一二所,罷場詣闕。內下日記

○兵曹啓目粘連啓下是白有亦,今此豐寧君洪靌葬山,改定於公淸道燕岐地是如爲白有昆,造墓軍一百名、煙水軍參半題給爲白乎矣,依近例每名一朔價,兵曹步兵價布一疋爲准,從市直給價事,本道監、兵使處,行移,何如?啓依允。

○又啓目,今九月二十日禁軍等盤松亭良中,與都摠府眼同,戎器點考爲白乎矣,有故,則退行,何如?啓依所啓施行。《兵曹謄錄》

○領議政金瑬初度呈辭。入啓。不允批答。

○春秋館草記。入啓。答曰,依啓。峽中所藏史冊,勿爲輸來,各官善寫人會集,而爲謄書移置,似合於權宜之道也。內下記草

○有政。以李回寶爲工曹佐郞,李槾爲宣陵參奉,申琥爲承文校檢,金㠍爲魚川察訪,李德洙爲兵曹參議,趙涑爲刑曹正郞,柳志立爲禮曹佐郞,金蓍國爲大司成,尹得說爲承旨,鄭太和爲禮曹參判,郭瀜爲省峴察訪,李雲吉爲慶安察訪,李曼爲校理,白弘性爲刑曹佐郞,許徽爲判尹,權尙正爲造紙別提。

9月1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政院啓曰,以備邊司咸鏡監司狀啓粘目,傳曰,利城縣監事,回啓是耶?承旨察啓事,傳敎矣。此狀啓,與凡守令瓜滿請仍者有間,堂下守令,例以六年爲限,利城之限三年除挈眷,出於一時蘇殘之計,旣已蘇殘之後,從民願,依他邑例,以准六年之限,似不害於堂下守令瓜滿遞代之規,此公事,使之改回啓乎?敢啓。傳曰,依啓。

○又啓曰,平安道中和接吳忠等三兄弟,來訴於本司曰,矣父丁卯之變被擄,生死未能得知矣。今年四月本府抄送軍金莫金赴瀋回來時,適到新城,則有白髮老人自言其名曰,我乃中和居吳忠父彥良雲,始聞矣父生存之奇,盡賣田莊,將欲贖還,父子罔極情理,監當依他入送,公文成給雲。情理矜惻,公文成給,入送,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臣等欲問糧船發送形止,招致御史任善伯於備局矣,發送形止畢問之後,任善伯仍言,今番載糧兩西船十六隻、沙格二百五十六名、射砲二百四十名,而沙格,則皆是海邊居人,不以耕作爲業,只以捉魚爲生理,朝而漁魚,夕以擧火者也。今番事出急遽,調發之際,慮有逃走之患,各邑守令,囚繫其父母妻子,刻期發送,呼訴慘惻之狀,有不忍聞,船行之後,則其父母妻子,不免飢餓凍餒之弊者,必矣。管餉之穀,本道列邑,無不有儲雲,令道臣量宜題給,一以救目前飢餒之氓,一以勸日後調用之地,以示朝家軫念民生之意,宜當,敢啓。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承旨趙錫胤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用嘉尙,所陳之辭,予當惕念採施,爾其勿辭,從速往來。

○御營大將黃瀗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其勿辭,安心察任。

○前開城留守鄭世規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意。頃日臺論,未必至公之言,宜勿介懷,安心察職。內下記草

9月1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再度呈辭。入啓。不允批答。內下記草

9月20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三更,月暈。

○備邊司啓曰,新除授賓客二員,今番鱗次入往,而到彼之後,留資出處及盤纏,令該曹磨鍊以送事,前日本司入啓,而官吏之糧,自官備給,何如是措語事,傳敎矣。賓客及講官等,在前留瀋時,官給口糧,而至於所率,則各自備糧矣。遷徒[徙]北京,則初頭事勢,必與瀋陽有異,許多陪從之員,勢難皆給口糧,此後入往者,勢未免自爲措辦。故如是措語事覆啓矣。糧料當自官備給,豈有各自措辦之理事,傳敎矣。該曹以此無意題給之故,不得空手發行雲,冬至兩使之行,旣爲各給百兩以送,賓客兩員,亦依此例,前後磨鍊,竝各百兩題給以送,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除挈家守令三年,乃是瓜限,而今又挈家,限六年仍任之事,則惟在該曹稟旨擧行之中,故如是回啓矣。政院啓辭如此,付標以入之意,敢啓。答曰,知道。

○賓客金光煜、韓興一啓曰,臣等近將相繼辭朝,而目今形勢,與赴瀋之時有異,自義州,至北京三千餘里,只率二三奴僕而行,非但得達爲難。伊瀋之間,亦是十餘日程,無人煙荒磧之地,雖在夏節,柴草猶難,況當寒冱之時乎?當自備持啓行,其爲行李之難,莫此爲甚,雖有雇價,旣無容手地,況且專無所恃之資乎?必須備得一朔行糧,然後可免道傍庚癸之患。且宮僚在瀋時所率口料,雖未官給,我境不遠,又有節衣入送之便,猶可以拮据繼用,而一入北京之後,則上下留糧,旣不得官給,又不得自辦,其勢不得不變通。故頃日備局,參量事勢,限設站間,奴子元數二名加一名,夫馬元數二匹加三匹,渡江後行糧,到彼後留糧及盤纏,加數磨鍊事,已爲入啓蒙允矣,該曹只盤纏加磨鍊而已,其他行糧、留糧,迄無磨鍊,稟處之事,臣光煜,今月二十八日發行之期已迫,而尙未停當,勢甚狼狽,請令該曹,速爲料理擧行,何如?惶恐敢啓。傳曰,依啓。《備局謄錄》

○院啓。答曰,依啓。且李𡐔避嫌之辭,雖極張皇,似爲不成說話。旣曰充府庫,以爲沽籠,又以爲無減會計之如此,其不成說話之一也。李老於地部,少無進退人物,生殺人命之權,𡐔之畏之,如彼重大,此亦可怪也。一年內,再三出來之使,戶曹年年接應,一不加賦,此人敢爲情外之說,如是狙擊,未曉其意之所在也。內下記草

9月21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卽聞賓客金光煜,二十八日欲爲辭朝雲,行到灣上之後,必不得有如赴瀋時,渡江直前之爲者,若或獨爲作行,等待前頭正朝使臣偕行,則淹留廚傳,貽弊不貲,亦甚可慮。此時西路之弊,理宜隨事顧恤,使之差退發行,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前正郞金光燦,呈狀於本司曰,老父尙憲,久在異域,病患日甚,目今瀋中形勢,孤單益甚,矣身,欲爲入觀,渡江時不可任意入去,公文成給雲,情勢切迫,私持騎卜馬各一匹入送,公文成給,何如?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傳曰,今下弓矢,方山萬戶朴信善處,給送。

○領議政金瑬三度呈辭。入啓。不允批答。

○備邊司粘連啓目。答曰,與漢人同還之人,拘留不送,似有後尾,更召酌處。內下記草

9月22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洪憲。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至三更,電光。

○藥房提調吏曹判書李景曾,同副承旨李之恆啓曰,夜來一雨,秋涼轉緊。伏未審此時,聖候調攝若何?臣等不勝憂慮之至,敢來問安。答曰,與前一樣。《藥房日記》

9月23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備邊司啓曰,司禦李大樹,宣傳官李德敏、李克和、朴恂等,呈狀於本司曰,今二十五日發向北京,而貧賤武人,資裝涼薄,久留北京,未有聊生之望,而例給衣資之外,無他公給之物,願蒙處置雲。與前日赴瀋者有異。行資,令該曹參酌題給,宜當。且此人等,今雖入往灣上,勢難自作一行,渡江得達,留滯西路,廚傳有弊,姑令停行,與賓客金光煜,一時發送,何如?答曰,依啓。

○又啓曰,新除授賓客等,今當入往,而遷徒[徙]北京,則三千餘里無人之地,不但得達甚艱。十二朔留過之糧,亦無以辦繼,常時官給人馬之數,不足以輸運行資,旣到北京之後,則節衣所載之馬,亦不可依前續送,刷馬加三匹題給,奴子加一名,亦許帶去,而渡江後行糧,到彼後留糧出處及盤纏,加數磨鍊事,令該曹料理,宜當。北京事,定一路店舍設置之後,則可以觀勢,更議處置,而此時初頭,不可只循已往之例,合有變通,敢啓。傳曰,依啓。官吏之糧,自公備給,何如是措語耶?

○又啓曰,以本司草記,傳曰,云云事,傳敎矣。賓客及講官等,在前留瀋時,官給口糧,而至於所率,則各自備糧矣,若遷徒[徙]北京,則初頭事勢,必與瀋陽大異,許多陪從之員,皆給口糧,亦不可必。目今文學李䅘等,陪從到北京之後,緣米穀絶貴,官料不得一一題給,艱苦度日雲,今後入往者,勢未免自爲措辦。故如是措語矣,敢啓。答曰,知道。糧料當自官備給,豈有各自措辦之理哉?《備局謄錄》

○義禁府啓曰,本府都事九員內,二員式暇,二員本府及當直晝夜直一員,公事餘存,只有四員,而闕內五處各門禁亂官,各差一員,慕華館左右考喧各處一員,禁亂不足,假都事三員,令吏曹,依例差出,何如?傳曰,允。各門五處明政門、光政門、崇化門、永淸門、興敎門、慕華館左邊右邊。《禁府謄錄》

9月24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領議政金瑬四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傳曰,給由馬。聖節使金素,公淸道槐山覲親事下去

○淳昌校生呂來吉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深嘉爾誠,所陳之事,當令該司採施焉。

○備邊司粘連啓目。答曰,廟堂指揮,似不當如是矇矓是在果,依回啓施行。被擄漢人及我國人等事

○府啓。答曰,不允。遞差事,依啓。大司憲南以雄內下記草

9月25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申敏一。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兵曹啓目粘連關是白有亦,向前卒平林君祉胤造墓軍六十五名,依近例,分半題給之意,移文宣惠廳,何如?啓依允。《兵曹謄錄》

○判尹許徽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所陳之事,當令該司察處,卿其勿辭,速出行公。

○領議政金瑬五度呈辭。答曰,安心調理。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有政。以南以雄爲刑曹判書,鄭泰齊爲兵曹參議,鄭維城爲黃海監司,李後山爲安邊府使,申敏一爲承旨,李德泂爲判義禁,李慶億爲典籍,李枝馨爲司宰主簿,李楘爲大司憲,崔煜爲靑松府使,李三俊爲刑曹佐郞,兪楘爲兵曹佐郞。

9月26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自昧爽至辰時,有霧氣。

○備邊司啓曰,京畿、公淸、慶尙三道點馬,今將發行矣。所捉馬一百匹,當依當初啓辭之意,分給驛路牧場,捉出之後,例爲留養於道內各邑,而不謹餵飼,多數瘦病無用。今番則卽爲直送於司僕寺,一邊分付該驛,使之自來受去,善爲護養,則終必爲實用之馬,依此知委擧行,而元數一百匹內,京畿二十匹、黃海道三十匹、平安道五十匹分給,宜當,敢啓。答曰,依啓。

○又啓曰,洛興府院君金自點入往瀋陽時,凡係我國之事,鄭譯用力周旋,方物歲幣輸納於瀋陽,三臣落留瀋館等事,自以爲功,至於圖減梨、柿,亦有其力,似當有所贈給,以示朝廷嘉喜之意。且龍將處,已送新接扶助之物,鄭譯必無不知之理,而不及於渠,則不無落莫之心,若干輕貨,令該曹參酌啓下,冬至使未越江之前,急急撥上入送,使之到彼措辭,密傳似當,敢啓。答曰,依啓。《備局謄錄》

○戶曹草記。入啓。答曰,今此磨鍊,與賓客給送之數,大相懸殊,不給,可也。宣傳官行次七

○府啓。答曰,所謂三罪,皆是情外之事,不察之言也。內下記草

9月27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夜一更,流星,出天蒼星下,入東方天際,狀如鉢,尾長四五尺許,色白。

○領議政金瑬六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右議政洪瑞鳳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辭,安心調理。

○判義禁李德泂上疏。入啓。答曰,省疏具悉卿懇。卿雖老病,精神未衰,宜勿控辭,黽勉察職。

○領中樞府事沈悅箚子。入啓。答曰,省箚具悉。卿其勿爲待罪。

○府啓。答曰,不允。內下記草

9月28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別試文、武科開場,而但文科,則元孫阿只氏,以痘疫方痛,故仁政殿開場,儒生入門數五百六十二人。

○傳曰,史官一員待命。別試殿試蕀圍摘奸事

○府啓。答曰,如彼循私,則府庫萬無充實之理矣。

○武科殿試所草記。入啓。答曰,依啓。漏水官,先罷後推。內下記草

9月29日

[編輯]

都承旨。左承旨。右承旨。左副承旨。右副承旨。同副承旨李之恆。注書。假注書。事變假注書。

○上在昌慶宮。停常參、經筵。

○辰時,太白見於午地。

○領議政金瑬七度呈辭。入啓。答曰,安心調理。

○別試武科所草記。入啓。答曰,知道。許赴,可也。北道及平安道追來擧子事

○府啓。答曰,其中貿易價,趁不准給之事,似是實狀,推考。內下記草郞廳柳埅校正。日記廳郞廳李仁默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