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獄龜鑑/卷七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六 折獄龜鑑
卷七
卷八 

鉤慝[編輯]

李崇紿兵[編輯]

已見釋冤門。

按:崇之譎以舉哀擿爭兒奸,與其術同。蓋自其巧詐而言之,則謂之奸;自其隱慝而言之,則謂之慝。其實無異也,故術亦同焉。

張允濟決牛(西門豹、裴子雲二事附)[編輯]

唐張允濟,隋大業中為武陽令,務以德教訓下,百姓懷之。元武縣與其鄰接,有人以牸牛依其妻家者八九年,牛孳生至十餘頭。及將異居,妻家不與。縣司累政不能決。其人詣武陽質於允濟,允濟曰:「爾自有令,何至此也?」其人垂泣不止,且言所以。允濟遂令左右縛牛主,以衫蒙其頭,將詣妻家村中,雲捕盜牛賊,召村中牛悉集,各問所從來處。妻家不知其故,恐被連及,指其所訴牛曰:「此是女婿家牛也,非我所知。」允濟遂發蒙,謂妻家人曰:「此即女婿,可以歸之。」妻家叩頭服罪。舊出唐書本傳。

按:史記以西門豹附滑稽傳後。豹,古循吏也,特以其止河伯娶婦事巧而捷,乃發於俳者,故曰滑稽爾。允濟,其豹之儔歟?理鄰邑贅婿牛,亦以發於俳,故能巧而捷,與止河伯娶婦事相類矣,然乃循吏鉤慝之術也。

疑獄集又載新鄉令裴子雲一事云:部民王恭戍邊,留牸牛六頭於舅李璡家,養五年,產犢三十頭。恭還索牛,舅曰:「牸牛二頭已死,乃還四頭老牸,余非汝牛所生。」恭訴於縣,子雲以恭付獄,追盜牛賊李璡。璡惶怖而至,子雲叱責曰:「賊引汝同盜牛三十頭,藏汝莊內,喚賊對辭。」乃以布衫籠恭頭,立南墻下。璡急,吐款云:「三十頭牛是外甥牸牛所生,非盜得來。」子雲令除恭頭布衫,璡驚曰:「此是外甥。」子雲曰:「是即還牛,更欲何語。」璡默然。復謂璡曰:「五年養牛辛苦,特與五頭,余並還恭。」聞者嘆服。舊不著出處。此乃用允濟鉤慝之術者。但部民則易追,而非部民則難追矣,故允濟詣彼村中捕盜也。然越境有所捕,召集一村牛,亦是當時可以為此,若在異日,止合移文追而詰之,如趙和者是也。但欲巧捷者,勢須為此耳。

趙和斷錢(侯臨一事附)[編輯]

唐江陰令趙和,咸通初,以折獄著聲。淮陰有二農夫,比莊通家。東鄰嘗以莊契契於西鄰,後當取贖,先送八百千,自恃密熟,不取文證,再賫余鏹至,西鄰遂不認。東鄰訴於縣,又訴於州,皆不獲伸理,遂來訴於江陰。和曰:「縣政甚卑,何以奉雪?」東鄰泣曰:「至此不得理,則無處伸訴矣。」問:「爾果不妄否?」曰:「焉敢厚誣!」乃召捕賊之幹者賫牒淮陰,雲有劫江賊,案劾已具,其同惡在某處,姓名、狀貌悉以西鄰指之,請梏付差去人。西鄰自恃無跡,初不甚懼,至則械於廷,和厲聲詰之,囚泣訴其枉。和曰:「事跡甚明,尚敢抵諱!所劫之物,藏汝莊中,皆可推驗,汝具籍貲產以辯之。」囚不虞東鄰之越訴,乃供「折谷若干,莊客某人者;細絹若干,家機所出者;錢若干,東鄰贖契者。」和復審問,乃謂之曰:「汝非劫江賊,何得隱諱東鄰贖契錢八百千?」遂引其人,使之對證,於是慚懼服罪,梏回本縣,檢付契書,置之於法。舊不著出處。

按:和所用之術,蓋亦本於張允濟也。

近時小說載侯臨侍郎一事云:臨為東陽令時,他邑有民,因分財產,寄物姻家,遂被諱匿,屢訴弗直。聞臨治聲,來求伸理。臨曰:「吾與汝異封,法難以治。」止令具物之名件而去。後半年,縣獲強盜,因縱令妄通有贓物寄某家,乃捕至下獄。引問,泣訴盜所通金帛皆親黨所寄。臨即遣人追民識認,盡以還之。此乃用和鉤慝之術者,雖巧捷不逮,而沉密過之。譬猶持重之將,不茍出於奇,亦必依於正。以此用譎,則無敗事,尤可貴也。

包拯密喻(錢和一事附)[編輯]

包拯副樞,初知揚州天長縣時,有訴盜割牛舌者,拯密喻令歸屠其牛而鬻之。遂有告其私殺牛者,拯詰之曰:「何為割某家牛舌而又告之?」其人驚服。見本傳。

按:近時小說載朝散大夫錢和一事云:和嘗知秀州嘉興縣,有村民告牛為盜所殺,和令亟歸,勿言告官,但召同村解之,遍以肉饋知識,或有怨即倍與。民如其言。明日,有持肉告民私殺牛者,和即收訊,果其所殺。此乃用拯鉤慝之術者。蓋以揣知非仇不爾,故用此譎,使復出告也。

昔趙廣漢「善為鉤距,以得事情。」晉灼云:「鉤,致也。距,閉也。」蓋以閉其術為距,而能使彼不知為鉤也。夫惟深隱而不可得,故以鉤致之,彼若知其為鉤,則其隱必愈深,譬猶魚逃於淵,而終不可得矣。是故史稱:「唯廣漢至精能用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此數君子,材智過人,亦庶幾焉。

察盜[編輯]

張敞署職(黃昌一事附)[編輯]

漢張敞,為京兆尹。長安市偷盜多,百賈苦之。敞既視事,求問父老,偷盜酋長數人,居皆溫厚,出從童騎,閭裏以為長者。敞皆召見責問,因貰其罪,把其宿負,令致諸偷以自贖。偷長曰:「今一旦召詣府,恐諸偷驚駭,願一切受職。」敞皆以為吏,遣歸休。置酒,小偷悉來賀。飲且醉,偷長以赭汙其衣裾。吏坐里閭閱出者,汙赭輒收縛之,一日捕得數百人。窮治所犯,或一人百餘發,盡行法罰。由是桴鼓稀鳴,市無偷盜。出漢書本傳。舊集不載。

按:盜賊不得,獄訟必多,其當察而治之,亦與奸慝等矣。是以舊集有彭城書菜、元膺擒輿之類,凡十餘事,今則因而列此六門也。敞以偷盜治偷盜,督察之術,莫善於此。故首著焉。若後漢黃昌為蜀郡太守,密捕盜帥一人,脅使條陳諸縣強暴姓名、居處,分遣掩討,無有遺脫,宿惡大奸,奔走他境,則又猛政之尤者,抑亦用敞察盜之術歟!

曹攄察理[編輯]

晉曹攄為洛陽令,大雪,宮門夜失行馬。攄收門士。眾謂不然,攄曰:「宮掖禁嚴,非外人所敢盜,必是門士以燎寒耳。」訊之,果服。舊出晉書本傳。

按:此以事理察之也。攄若不善察盜,姑徇眾人所見,則有罪者倖免,而無辜者濫及,獄訟不勝其繁矣。是故折獄之術,亦有取於此也。

蘇瓊抄名(本傳盜牛一事附)[編輯]

北齊蘇瓊,為徐州行臺左丞,行徐州事。城中五級寺忽被盜銅像一百軀,有司搜撿四鄰防宿及蹤跡所疑,逮系數十人。瓊一時放遣,寺僧怨不為推賊,瓊曰:「便且還寺,得像自送。」爾後十日,抄賊姓名及贓處所,徑收掩,悉獲之。出北史本傳。舊集不載。

按:傳又載一事云:瓊為南清河太守時,有魏雙成者,失牛,疑其村人魏子賓,列送至郡。一經窮問,知其非盜,而便放之。雙成云:「府君放賊去,百姓牛何處可得?」瓊不理其語,密遣訪獲盜者。與此相類。蓋能廣耳目,以察盜賊也。傳言:「郡中舊賊一百餘人,悉充左右,人間善惡及長吏飲人一杯酒,無不即知。」此其耳目歟?然既曰「舊賊」,必非誌實,豈可深信,乃見親委耶?魏、吳校事竊權害政,人皆患苦,久乃誅戮。瓊之駕馭,何以勝彼,而能免斯患耶?張敞召偷長悉受職,特取其一時之用而已矣,未嘗置之左右,任以耳目,豈非慮患深歟?瓊廣耳目,察盜賊可也,此一事不足法,略辯其理雲。

韓褒置帥(尹賞一事附)[編輯]

後周韓褒,為北雍州刺史。州帶北山,多有盜賊。褒密訪之,並豪右所為也,而陽不之知,厚加禮遇,謂曰:「刺史起自書生,安知督盜?所賴卿等共分其憂耳。」乃悉召桀黠少年素為鄉里患者,置為主帥,分其地界,有盜發而不獲者,以故縱論。於是惶懼首服曰:「前盜發者,並某等為之。」所有徒侶,皆列其姓名,或亡命隱匿者,亦悉言其所在。褒乃取盜名簿藏之,因大榜州門曰:「自知行盜者,急來首,即除其罪。盡今月不首者,顯戮其身,籍沒妻子,賞先首者。」旬日之間,諸盜鹹悉首盡。褒取名簿勘之,一無差異,並原其罪,許以自新。由是群盜屏息。出北史本傳。舊集不載。

按:褒之察盜,與張敞類矣。若尹賞為長安令則不然,部勒戶曹掾史,與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雜舉長安中輕薄少年惡子,無市籍商販作業,而鮮衣兇服者,悉籍記之,得數百人。一朝會長安吏,車數百兩,分行收捕,皆劾以為通行飲食群盜。賞親閱,見十置一,其餘悉納「虎穴」中,穿地方深各數丈,致令辟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以「虎穴」。百人為輩。數日一發視,皆相枕籍死,後世縣令不能會吏車如此之多,亦不敢為「虎穴」,使數百人相枕藉死,蓋時異則法異也。所置數十百人乃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計隨輕黠願自改者。貰其罪,詭令立功以自贖。盡力有效者,因親用之為爪牙,追捕甚精。郡國亡命散走,各歸其處,不敢窺長安。見漢書本傳。

賞雖亦以偷盜治偷盜,善於駕馭,稱其職任,然異乎張敞不純用誅罰,故號酷吏,為萬世戒。唯褒之察盜,視敞可以無愧。其不同者,彼窮治所犯,糾之以猛也;此首原其罪,施之以寬也。敞之猛,不至於民殘,而市無偷盜;褒之寬,不至於民慢,而群盜屏息:則是同歸於治也。

柳慶問飲[編輯]

已見釋冤門。

張允濟聽蔥[編輯]

唐張允濟,初仕隋為武陽令時,道中見一姥,種蔥結庵守之。允濟曰:「但歸,不煩守此。遇盜,即來告。」姥歸,一宿而蔥大失。允濟乃召集蔥地左右居人,呼令前,一一聽之,遂得盜蔥者。舊出唐書本傳。

按:周禮:「以五聲聽獄訟,求民情:一曰,辭聽。(觀其出言,不直則煩。)二曰,色聽。(觀其顏色,不直則赧。)三曰,氣聽。(觀其氣息,不直則喘。)四曰,耳聽。(觀其聽聆,不直則惑。)五曰,目聽。(觀其顧視,不直則眊。)」允濟召集蔥地左右居人,呼令前,一一聽之,遂獲盜蔥者,蓋用此術也。然其意度頗涉矜炫,非不得已而用之,則與「卻雍視盜,察其眉睫之間,而得其情」者,何以異哉?茍未能使人恥為盜,不若聽姥守之也。

蘇無名獲盜[編輯]

唐則天時,太平公主庫中失所賜寶器。天後怒,督捕甚峻,官吏震恐。有湖州別駕蘇無名,善擒奸擿伏。遊僥衢中遇無名,相與請之至縣,請見長史。長史問之,請聞朝廷。天後召見,無名對曰:「請寬府縣,盡以捕盜吏卒付臣,不過數日,決為陛下獲盜。」天後許之。無名戒吏卒於東北門伺察,有人十餘輩,衣衰絰,出赴北邙,即踵以報。果見諸人至一新家,設奠,哭而不哀;既徹奠,又巡行冢旁,相視而笑。無名喜曰:「得之矣。」遂使吏卒盡執之,而發其冢,剖棺視之,寶器在焉。天後問:「以何術獲盜?」對曰:「臣無他術,但識盜耳。臣到都日,正見此輩出葬,便知是盜,但未知葬處。今清明拜掃,計必出城,尋逐蹤跡,可以得之。哭而不哀者,所葬非人也;巡冢而笑者,喜墓無傷也。向若陛下迫促府縣,此賊計急,必取而逃矣。」天後稱善,遷秩二等。舊不著出處。

董行成叱賊[編輯]

唐懷州河內縣董行成善察盜。有人從河陽長店盜一驢並囊袋,天欲曉,至懷州。行成市中見之,叱曰:「彼賊住!」盜下驢,即承伏。少頃,驢主尋蹤至。或問何以知之,曰:「此驢行急而汗,非長行也;見人即引驢遠過,怯也。是故知其為盜也。」舊不著出處。

按:蘇與董非聞人也,特以察盜尺寸之長,著於舊集,傳於今世,與賀懷智琵琶、米嘉榮歌、李謩笛託名唐人詩中者類矣。茍無所長,誰復稱之?使不泯沒,亦足勸能也。

裴度待印(許仲宣一事附)[編輯]

唐裴度在中書時,堂吏忽報亡失省印,同列驚愕,皆欲究治,度略不顧問。良久,復報印在故處。度笑謂同列曰:「此必吏人盜印驛券也。向若急之,則投諸水火矣。」同列乃服。出趙璘因話錄。舊集不載。

按:此蓋以事理察盜者也。其略不顧問,則與蘇無名請寬府縣之意同矣。彼緩以伺之,獲為盜之人;此緩而待之,獲所盜之物:皆可謂善處事也。

許仲宣,漢乾祐初登進士第,為曹州濟陰簿。先是,縣印令與簿晝夜更掌。時令有妾,與室爭寵,不能禁,妾恚恨,欲陷其主於罪,竊取印藏之,封緘如故。仲宣受之。翌日,吏將用印,開但空匣,因逮捕縣吏及令、簿仆廝家人,繫獄驗問,果得於令舍竇火煙煤中。初失印,眾皆恐,仲宣晏然不為之動。既而果獲,人服其量。此乃量足以處事,識足以察盜者也。夫吏盜省印,以有所欲故爾;妾盜縣印,以有所忿故爾:此兩者,可以得盜之情矣,則當用是察之也。仲宣後事本朝,終於給事中。見本傳。

閻濟美料銀[編輯]

唐閻濟美,鎮江南。有舟人,傭載一賈,客物甚繁碎,密隱銀十錠於貨中。舟人窺見,伺其上岸,盜之,沈於泊船之所。夜發至鎮,旦閱諸貨而失其銀,乃執舟人詣官。濟美問:「船上有何物?」曰:「搜索皆無。」「昨夜宿何處?」曰:「去此百里浦汊中。」亟令武士與船夫同往索之,密諭武士曰:「必是舟人盜之,沈於江中矣,可令楫師沈鉤取之,獲當重賞。」武士依命獲篋,銀在其中,封題猶全。舟人遂服罪。舊不著出處。

按:治民之官,每患奸盜敢為欺蔽。善料事者,譬猶用兵善料敵也。濟美所以知舟人盜銀沈於江中者,此耳。是亦可稱也。

歐陽穎械子[編輯]

歐陽穎郎中,知歙州。富家有盜啟其藏,捕甚急,久不獲,有司苦之。穎曰:「勿捕。」獨召富家二子,械付獄鞫之。吏民皆曰:「是素良子也。」大怪之。二子服罪,猶疑不勝楚掠而自誣。及取其所盜某物於某處,皆是,乃歡曰:「公神明也。」見歐陽修參政所撰墓誌。

何中立視事[編輯]

何中立龍學,知開封府。先有盜慈孝寺神御服器者,知府李絢嘗以屬吏,不服而釋之。及中立視事,或復執所釋囚至,中立熟視之,曰:「此真盜也。」遂窮治之,盡得其贓。見本傳。

按:盜之服罪,必以贓證,然後可見非自誣者。彼所以獨械富家二子付獄,蓋以其事情理察之也;此所以窮治既釋復執之囚,蓋以其人氣貌察之也。贓證具在,罪狀明白,安得不服乎?此皆可謂之善察矣。

徐的息火[編輯]

徐的省副,知荊南府。荊南故多火,奸人緣以為盜,有一夕十發者。的籍諸惡少為保伍,使更相伺察,由是火幾息。見本傳。

按:此蓋用韓褒察盜之術也。若火發處有盜不獲,同保伍人以故縱論,則彼焉敢不察奸盜乎?由是火幾息,蓋火乃奸盜為之也。

彭思永黥盜[編輯]

彭思永侍郎為益州路轉運使時,攝成都府事。蜀民以交子貿易,多置衣帶中,而盜於爪甲挾刀,伺便微取之,至十百而不敗,民甚病之。思永捕獲一人,使盡疏其黨,悉黥隸諸軍。盜以衰息。見本傳。

按:此蓋用黃昌捕盜帥一人,脅使條陳諸縣強暴,分遣掩討之術也。若非有以脅之,豈肯盡疏其黨,無所隱漏乎?若非分遣掩討,豈能黥隸諸軍,無所遺脫乎?雖以嚴治而無酷名,止用其察奸之術,而不為其殘民之政,此又賢於黃昌遠矣。

跡盜[編輯]

尹翁歸教推[編輯]

漢尹翁歸守右扶風,奸邪罪名,縣各有籍,盜賊發其比伍中,翁歸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類推跡盜賊所過抵,類常如翁歸言,無有遺脫。出漢書本傳。舊集不載。

按:翁歸之治奸邪也,雖各有名籍,不比而誅之。必待盜賊發其比伍中,乃召長吏,教使推跡,無有遺脫,則與尹賞、黃昌異矣。是故彼有惡名,而此得美譽,蓋其材頗同,而德弗類也。跡盜之術,此其大者,故首著焉。

高浟市脯[編輯]

北齊彭城王浟,為滄州刺史。有一人從幽州來,驢馱鹿脯,至滄州界,腳痛行遲,偶會一人為伴,盜驢及脯去。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價。其主見識之,推獲盜者。轉都督、定州刺史。時有人被盜黑牛,背上有白毛。長史韋道建謂中從事魏道勝曰:「使君在滄州,擒奸如神,若捉得此賊,定神也。」浟乃詐為上符市牛皮,倍酬價直。使牛主認之,因獲其盜。建等嘆服。又有老母姓王,孤獨,種菜三畝,數被偷。乃令人密往書菜葉為字。明日,市中看菜葉有字,獲賊。爾後境內無盜,政化為當時第一。舊出北史本傳。

按:前二事皆有跡可求,而菜之跡頗難辯,故以書字驗之。若夫詐為上符買皮而倍酬其直,乃兼以譎取之者也。

高湝留靴[編輯]

北齊任城王湝,領并州刺史。一婦人臨水浣衣,有騎馬人換其新靴馳去,婦人持故靴詣州訴。湝留靴,召居城諸嫗,以靴示之,紿曰:「有乘馬人於路被賊殺害,遺此靴。焉得無親戚乎?」一嫗拊膺哭曰:「兒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語,捕獲之。一時稱明察。舊出北史本傳。

按:湝留故靴者,將以跡求之也;紿諸嫗者,兼以譎取之也。與浟買皮事頗相類。然居城諸嫗所以可召者,北齊承後魏喪亂之後,并州城中居人不多,雖盡召之,亦不為擾。茍或蕃庶,當如楊津下教而已,此在隨事制宜也。

張鷟去轡(管仲一事附)[編輯]

唐張鷟為河陽尉,有客驢韁斷,並鞍失之三日,訪不獲,詣縣告。鷟推窮甚急,乃夜放驢出而藏其鞍,鷟曰:「此可知也。」遂令不秣飼驢,去轡放之,驢尋向昨夜餵處,乃搜索其家,於草積下得之。人服其智。舊不著出處。

按:管仲之相齊侯也,伐山戎還,而迷失道。仲令解縱老馬,軍隨以行,乃得之。鷟蓋採用此術也。夫故道有跡可求,而人莫能識,彼皆識故道者,則宜假以求之矣。是亦君子善假於物之義也。顧憲之任牛索主,亦以此歟?

桑懌得衣[編輯]

桑懌崇班,嘗居汝,潁間。諸縣多盜,自請補耆長,往來察奸匪,因召里中惡少年戒之曰:「盜不可為,吾不汝容也。」有頃,里老父子死未斂,盜夜脫其衣去,父不敢告官。懌疑少年王生者為之,夜入其室,得其衣,而王生未之知也。明日,見而問之曰:「爾許我不為盜,今盜里老父子屍,非爾耶?」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詰共盜者姓名,盡送縣,皆按以法。見歐陽修參政所撰懌傳。

按:朱邑為桐鄉嗇夫,而死有遺愛;仇覽為蒲亭長,而時稱大化。懌之賢雖不逮古人,請為耆長事亦可書,故卒能立功當世,垂名太史。此特稱其跡盜之一節爾,亦足以勸也。

譎盜[編輯]

高謙之枷囚[編輯]

後魏高謙之,為河陰令。有人囊盛瓦礫,指作金,詐市人馬,因而逃去。詔令追捕甚急。謙之乃偽枷一囚,立於馬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議者。有二人相見欣然曰:「無復憂矣!」執送案問,悉獲其黨。舊出北史高恭之傳。謙之,其兄也。

按:譎盜之術與擿奸同,彼亦用譎以擿之也。

慕容彥超穴庫(錢惟濟一事附)[編輯]

漢慕容彥超為鄆帥日,置庫質錢。有奸民以偽銀二鋌,質錢十萬,主吏久之乃覺。彥超陰教主吏夜穴庫墻,盡徙其金帛於他所,而以盜告。彥超即榜於市,使民自占所質以償之。民皆爭以所質物自言,已而得質偽銀者,執之服罪。舊出五代書本傳。

按:錢惟濟留後知成德軍,有以偽銀質錢者,其家告官。惟濟密謂曰:「第聲言被盜,而立賞捕之,質偽銀者必來責余直。」果然。乃用彥超譎盜之術者也。見本傳。

彼有譎之不出者,何哉?或盜轉而之他,或盜知其為譎也。是故用譎宜密而速,與兵法同矣。

孫沔刑匄[編輯]

已見懲惡門

陳述古祠鐘[編輯]

陳述古密直,嘗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人,莫知的為盜者。述古紿曰:「某廟有一鐘,至靈,能辯盜。」使人迎置後合祠之,引囚立鐘前,喻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帷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無墨,乃是真盜,恐鐘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見沈括內翰筆談,雲「此亦古法,出於小說。」

按:譎非正也,然事有賴以濟者,則亦焉可廢哉。抑又聞之,正不廢譎,功乃可成;譎不失正,道乃可行。是於譎盜之術,取其一端而已,蓋亦未可責備也。然與鑊、摸鐘,皆用譎鉤慝,頗似鞫情之術矣,但意所主者,特在於盜,故以附譎盜門也。

察賊[編輯]

趙廣漢知情(孫沔一事附)[編輯]

漢趙廣漢,為京兆尹。郡中盜賊,閭裏輕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請求銖兩之奸,皆知之。長安少年數人,會窮裏空舍謀行劫,坐語未訖,廣漢使吏捕治,具服。出漢書本傳。舊集不載。

按:此廣耳目以察賊者也。孫沔副樞知徐州時,淮陽軍有強盜數人,捕之急,過徐境。沔即知之。方宴客,淮陽檄至,召吏諭曰:「淮陽賊幾人,易衣冠,舍某處。」少頃,皆捕至庭下。見孫威敏公遺事錄。與廣漢類矣。史稱廣漢「善為鉤距,以得事情。」謂鉤致其隱伏,使不得遁;距閉其形距,使不可窺也。世言沔所用為耳目者,雖左右親信之人,亦莫能曉,殆亦挾此術歟?

苻融占夢[編輯]

已見釋冤門

柳崇溫顏[編輯]

後魏柳崇,為河中太守。郡人張明失馬,疑執十餘人。崇初到郡,見之,不問賊事,人別藉以溫顏,更問其親老存否,農業多少,而微察其辭色,即獲真賊呂穆等二人,余並放遣。郡中畏服,境內帖然。出北史本傳。舊集不載。

按:崇不問賊事者,惡彼匿其情也;問以親老存否,農業多少者,欲彼吐其情也。於是真情見乎辭色,乃可微察,以獲真賊,是亦用鞫情之術者也。賊與盜異,害物曰賊,攘物曰盜;劫取曰賊,竊取曰盜。此失馬者,殆被劫歟?不然,何以疑執十餘人也。

韋鼎中忌[編輯]

隋韋鼎,為光州刺史。州中有土豪,外修邊幅,而內行不軌,嘗為劫盜。鼎於都會時謂之曰:「卿是好人,那忽作賊?」因條其徒黨奸謀逗遛,其人驚懼,即自首服。出南史韋睿傳。鼎,其孫也。舊集不載。

按:此亦廣耳目以察賊者,用於鞫情之術,則以中其忌諱,故能使之首服也。

呂元膺搜輿(柳公綽一事附)[編輯]

唐呂元膺,鎮嶽陽。因出遊覽,有喪輿駐道左,男子五人,衰服隨之。元膺曰:「遠葬則汰,近葬則簡,此必詐也。」亟令左右搜索棺中,皆兵刃,乃擒之。詰其情,對曰:「欲過江劫掠,故假為喪輿,使渡者不疑。又有同黨數輩,已在彼岸期集。」悉捕獲以付法。舊不著出處。

按:蘇無名察奸之術,正與元膺察賊相類。柳氏敘訓有一事云:柳公綽,為襄陽節度使。歲歉,鄰境尤甚。有齊衰者,哭且獻狀曰:「遷三世十二喪於武昌,為津吏所遏,不得出。」公綽覽之,即命軍候擒其人,破其柩,皆實以稻米。蓋葬於歉歲,不應並舉三世十二喪,故知其詐耳。雖非劫取者,而與元膺搜輿事頗相類也,故附著之。然議者以為閉糴非美,不足為法。今但取其明察,慮有他奸,故著為察賊之鑒耳。

張詠勘僧[編輯]

張詠尚書,知江寧府。有僧陳牒出憑,詠據案熟視久之,判送司理院勘殺人賊。翌日,群官聚聽,不曉其故,詠乃召問:「為僧幾年?」對曰:「七年。」又問:「何故額有系巾痕?」即惶怖服罪。蓋一民與僧同行,於道中殺之,取其祠部戒牒,自披剃為僧也。見李畋虞部所撰忠定公語錄。

按:善察賊者,必有以識之,使不能欺也;善鞫情者,必有以證之,使不可諱也。詠實兼此二術矣,可不謂之明乎。

喬某收詰[編輯]

喬某虞部知果州西充縣時,有強寇,夜出剽掠,罪人久不獲。民或爭財,而訟於庭,某察其物色有異,乃曰:「是必前日盜也。」收詰之,果服。見呂大監正字所撰墓誌。某華陰縣人,失其名。

按:昔魯兩生有大臣節,而史失其名,然跡之著不可掩也。今江某之核奸,喬某之察賊,其事必傳矣,雖失其名,亦何憾哉!

跡盜[編輯]

尹翁歸教推漢[編輯]

尹翁歸守右扶風,奸邪罪名,縣各有籍,盜賊發其比伍中,翁歸輒召其縣長吏,曉告以奸黠主名,教使用類推跡盜賊所過抵,類常如翁歸言,無有遺脫。出漢書本傳。舊集不載。

按:翁歸之治奸邪也,雖各有名籍,不比而誅之。必待盜賊發其比伍中,乃召長吏,教使推跡,無有遺脫,則與尹賞、黃昌異矣。是故彼有惡名,而此得美譽,蓋其材頗同,而德弗類也。跡盜之術,此其大者,故首著焉。

高浟市脯[編輯]

北齊彭城王浟,為滄州刺史。有一人從幽州來,驢馱鹿脯,至滄州界,腳痛行遲,偶會一人為伴,盜驢及脯去。明旦告州,浟乃令左右及府僚吏分市鹿脯,不限其價。其主見識之,推獲盜者。轉都督、定州刺史。時有人被盜黑牛,背上有白毛。長史韋道建謂中從事魏道勝曰:「使君在滄州,擒奸如神,若捉得此賊,定神也。」浟乃詐為上符市牛皮,倍酬價直。使牛主認之,因獲其盜。建等嘆服。又有老母姓王,孤獨,種菜三畝,數被偷。乃令人密往書菜葉為字。明日,市中看菜葉有字,獲賊。爾後境內無盜,政化為當時第一。舊出北史本傳。

按:前二事皆有跡可求,而菜之跡頗難辯,故以書字驗之。若夫詐為上符買皮而倍酬其直,乃兼以譎取之者也。

高湝留靴[編輯]

北齊任城王湝,領并州刺史。一婦人臨水浣衣,有騎馬人換其新靴馳去,婦人持故靴詣州訴。湝留靴,召居城諸嫗,以靴示之,紿曰:「有乘馬人於路被賊殺害,遺此靴。焉得無親戚乎?」一嫗拊膺哭曰:「兒昨著此靴向妻家。」如其語,捕獲之。一時稱明察。舊出北史本傳。

按:湝留故靴者,將以跡求之也;紿諸嫗者,兼以譎取之也。與浟買皮事頗相類。然居城諸嫗所以可召者,北齊承後魏喪亂之後,并州城中居人不多,雖盡召之,亦不為擾。茍或蕃庶,當如楊津下教而已,此在隨事制宜也。

張鷟去轡(管仲一事附)[編輯]

唐張鷟為河陽尉,有客驢韁斷,並鞍失之三日,訪不獲,詣縣告。鷟推窮甚急,乃夜放驢出而藏其鞍,鷟曰:「此可知也。」遂令不秣飼驢,去轡放之,驢尋向昨夜餵處,乃搜索其家,於草積下得之。人服其智。舊不著出處。

按:管仲之相齊侯也,伐山戎還,而迷失道。仲令解縱老馬,軍隨以行,乃得之。鷟蓋採用此術也。夫故道有跡可求,而人莫能識,彼皆識故道者,則宜假以求之矣。是亦君子善假於物之義也。顧憲之任牛索主,亦以此歟?

桑懌得衣[編輯]

桑懌崇班,嘗居汝,潁間。諸縣多盜,自請補耆長,往來察奸匪,因召里中惡少年戒之曰:「盜不可為,吾不汝容也。」有頃,裏老父子死未斂,盜夜脫其衣去,父不敢告官。懌疑少年王生者為之,夜入其室,得其衣,而王生未之知也。明日,見而問之曰:「爾許我不為盜,今盜裏老父子屍,非爾耶?」少年色動,即推仆地,縛之,詰共盜者姓名,盡送縣,皆按以法。見歐陽修參政所撰懌傳。

按:朱邑為桐鄉嗇夫,而死有遺愛;仇覽為蒲亭長,而時稱大化。懌之賢雖不逮古人,請為耆長事亦可書,故卒能立功當世,垂名太史。此特稱其跡盜之一節爾,亦足以勸也。

譎盜[編輯]

高謙之枷囚[編輯]

後魏高謙之,為河陰令。有人囊盛瓦礫,指作金,詐市人馬,因而逃去。詔令追捕甚急。謙之乃偽枷一囚,立於馬市,宣言是前詐市馬賊,今欲刑之。密遣腹心,察市中私議者。有二人相見欣然曰:「無復憂矣!」執送案問,悉獲其黨。舊出《北史》高恭之傳。謙之,其兄也。

按:譎盜之術與擿奸同,彼亦用譎以擿之也。

慕容彥超穴庫(錢惟濟一事附)[編輯]

漢慕容彥超為鄆帥日,置庫質錢。有奸民以偽銀二鋌,質錢十萬,主吏久之乃覺。彥超陰教主吏夜穴庫墻,盡徙其金帛於他所,而以盜告。彥超即榜於市,使民自占所質以償之。民皆爭以所質物自言,已而得質偽銀者,執之服罪。舊出《五代書》本傳。

按:錢惟濟留後知成德軍,有以偽銀質錢者,其家告官。惟濟密謂曰:「第聲言被盜,而立賞捕之,質偽銀者必來責余直。」果然。乃用彥超譎盜之術者也。見本傳。

彼有譎之不出者,何哉?或盜轉而之他,或盜知其為譎也。是故用譎宜密而速,與兵法同矣。

孫沔刑匄[編輯]

已見懲惡門

陳述古祠鐘[編輯]

陳述古密直,嘗知建州浦城縣。富民失物,捕得數人,莫知的為盜者。述古紿曰:「某廟有一鐘,至靈,能辯盜。」使人迎置後合祠之,引囚立鐘前,喻曰:「不為盜者,摸之無聲;為盜者,則有聲。」述古自率同職,禱鐘甚肅。祭訖,帷之,乃陰使人以墨塗鐘。良久,引囚以手入帷摸之,出而驗其手,皆有墨,一囚獨無墨,乃是真盜,恐鐘有聲,不敢摸者。訊之,即服。見沈括內翰《筆談》,雲「此亦古法,出於小說。」

按:譎非正也,然事有賴以濟者,則亦焉可廢哉。抑又聞之,正不廢譎,功乃可成;譎不失正,道乃可行。是於譎盜之術,取其一端而已,蓋亦未可責備也。然與鑊、摸鐘,皆用譎鉤慝,頗似鞫情之術矣,但意所主者,特在於盜,故以附譎盜門也。

 卷六 ↑返回頂部 卷八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