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指導案例10號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指導案例9號 指導案例10號:李建軍訴上海佳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決議撤銷糾紛案 2012年9月18日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指導案例11號
本作品收錄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指導案例

指導案例10號:

李建軍訴上海佳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決議撤銷糾紛案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通過 2012年9月18日發布)

關鍵詞 民事 公司決議撤銷 司法審查範圍

裁判要點

人民法院在審理公司決議撤銷糾紛案件中應當審查: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是否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以及決議內容是否違反公司章程。在未違反上述規定的前提下,解聘總經理職務的決議所依據的事實是否屬實,理由是否成立,不屬於司法審查範圍。

相關法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

基本案情

原告李建軍訴稱:被告上海佳動力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簡稱佳動力公司)免除其總經理職務的決議所依據的事實和理由不成立,且董事會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及決議內容均違反了公司法的規定,請求法院依法撤銷該董事會決議。

被告佳動力公司辯稱:董事會的召集程序、表決方式及決議內容均符合法律和章程的規定,故董事會決議有效。

法院經審理查明:原告李建軍系被告佳動力公司的股東,並擔任總經理。佳動力公司股權結構為:葛永樂持股40%,李建軍持股46%,王泰勝持股14%。三位股東共同組成董事會,由葛永樂擔任董事長,另兩人為董事。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行使包括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經理等職權;董事會須由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出席方才有效;董事會對所議事項作出的決定應由占全體股東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表決通過方才有效。2009年7月18日,佳動力公司董事長葛永樂召集並主持董事會,三位董事均出席,會議形成了「鑑於總經理李建軍不經董事會同意私自動用公司資金在二級市場炒股,造成巨大損失,現免去其總經理職務,即日生效」等內容的決議。該決議由葛永樂、王泰勝及監事簽名,李建軍未在該決議上簽名。

裁判結果

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於2010年2月5日作出(2009)黃民二(商)初字第4569號民事判決:撤銷被告佳動力公司於2009年7月18日形成的董事會決議。宣判後,佳動力公司提出上訴。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6月4日作出(2010)滬二中民四(商)終字第436號民事判決:一、撤銷上海市黃浦區人民法院(2009)黃民二(商)初字第4569號民事判決;二、駁回李建軍的訴訟請求。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的規定,董事會決議可撤銷的事由包括:一、召集程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二、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三、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從召集程序看,佳動力公司於2009年7月18日召開的董事會由董事長葛永樂召集,三位董事均出席董事會,該次董事會的召集程序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從表決方式看,根據佳動力公司章程規定,對所議事項作出的決定應由占全體股東三分之二以上的董事表決通過方才有效,上述董事會決議由三位股東(兼董事)中的兩名表決通過,故在表決方式上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公司章程的規定。從決議內容看,佳動力公司章程規定董事會有權解聘公司經理,董事會決議內容中「總經理李建軍不經董事會同意私自動用公司資金在二級市場炒股,造成巨大損失」的陳述,僅是董事會解聘李建軍總經理職務的原因,而解聘李建軍總經理職務的決議內容本身並不違反公司章程。

董事會決議解聘李建軍總經理職務的原因如果不存在,並不導致董事會決議撤銷。首先,公司法尊重公司自治,公司內部法律關係原則上由公司自治機制調整,司法機關原則上不介入公司內部事務;其次,佳動力公司的章程中未對董事會解聘公司經理的職權作出限制,並未規定董事會解聘公司經理必須要有一定原因,該章程內容未違反公司法的強制性規定,應認定有效,因此佳動力公司董事會可以行使公司章程賦予的權力作出解聘公司經理的決定。故法院應當尊重公司自治,無需審查佳動力公司董事會解聘公司經理的原因是否存在,即無需審查決議所依據的事實是否屬實,理由是否成立。綜上,原告李建軍請求撤銷董事會決議的訴訟請求不成立,依法予以駁回。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