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管好購銷點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按照毛主席的革命路線管好購銷點

——江西省崇仁縣禮陂公社洋陂大隊貧下中農管理購銷點的幾點經驗
江西撫州專區革委會財貿組 崇仁縣革委會財貿組 崇仁縣禮陂公社革委會
1969年4月11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江西省崇仁縣禮陂公社洋陂大隊,是一個方圓四十多華里的深山溝。全大隊有四個生產隊,一百三十四戶,六百多人口,分散居住在二十個村莊裡。過去,社員買一支線,打五分錢醬油,都要往返三十里路,爬一百一十二個坡嶺,耽擱一天工,到禮陂街上去買。山里盛產木材、毛竹、木炭、香菇、冬筍、草紙、毛邊紙,年產值可達四萬多元。因為沒有人進山收購,有些物資就積壓浪費了。貧下中農說:「山坑裡的人買根針,好比唐僧去取經;山坑裡的寶,賣不出去等於草。」

一九五七年,供銷社在這裡設了一個下伸點。由於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毒害,這個下伸點脫離政治、脫離群眾的經營作風相當嚴重,群眾意見很大。一九六○年,供銷社便把這個下伸點撤銷了。

一九六六年下半年,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東風吹進了深山溝。洋陂大隊貧下中農滿腔怒火地起來痛批大叛徒劉少奇及其在商業部門的代理人所推行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貧下中農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在洋陂大隊辦起了一個由貧下中農管理的購銷點。 這個購銷點只有一個售貨員,是由貧下中農推選出來的。購銷點的貨從國家來,價由國家定,錢由國家管,牢牢掌握社會主義商業的經營方向。

購銷點一切從方便貧下中農出發,實行了「三邊」、「三串」、「三開」的新制度。

「三邊」,就是一邊宣傳毛澤東思想,一邊參加集體生產勞動,一邊供應生活日用品,收購土特產。兩年多來,售貨員挨家挨戶給貧下中農送去了毛主席畫像和《毛主席語錄》。平時,售貨員賣完貨,就和社員們一塊學習毛主席語錄,讀「老三篇」,成為毛澤東思想的宣傳員。兩年多來,這個購銷點的售貨員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達三百四十多個勞動日,成為新型的亦商亦農售貨員。此外,售貨員還幫助社員帶信、發信一千二百多封,帶送報紙七千五百多份,也是一個義務郵遞員。

「三串」,就是挑着貨郎擔串隊、串村、串戶,把貨送到田邊、灶頭。售貨員手頭缺貨,社員還可以預約購買。一次村里來了賣肉擔子,售貨員就挑一擔醬油跟在後面,社員買了肉,正好買醬油。廣大貧下中農高興地說:「購銷點為我們考慮得真是太周到了。」兩年多來,售貨員頂風冒雨,翻山越嶺,挑着貨郎擔串村串戶,共走了三萬多里,滿足了群眾生產和生活上的需要。

「三開」,就是固定地點,每天早上、中午、晚上開門營業,便於社員利用出工前、收工後的空閒時間購買東西,不耽誤生產。貧下中農都一致稱讚購銷點「辦得頂好」,「買東西方便」,親熱地叫它是「作田人的店」。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認真總結經驗。」總結這個購銷點的經驗,概括起來,是「三要」。

第一,要始終突出無產階級政治,從政治上加強對購銷點的管理,堅持社會主義經營方向。洋陂大隊管理小組,由大隊革委會副主任、民兵連長、婦女主任和貧下中農代表等七人組成。它的主要任務是加強對購銷點的政治思想領導;聽取社員意見,改進購銷工作;對購銷點業務活動實行監督和管理。至於購銷點的財務、資金、物價和購銷調存,則全部由公社購銷站統一管理,統一領導。公社購銷站對大隊購銷點實行「三定」:定流動資金,定合理損耗,定期收款對賬,並給適當的經營手續費。物資分配和供應的原則是勤撥少撥,方便群眾。土特產收購則要求就地加工,就地包裝,快收快調,直線運輸。這樣,就把大隊的生產、消費完全納入國家計劃的軌道。

第二,要抓好亦商亦農售貨員的政治思想工作,狠抓人的思想革命化。毛主席教導我們:「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在社會經濟制度發生根本變革的時期,尤其是這樣。」洋陂大隊購銷點是在激烈的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鬥爭中產生的。大隊革命委員會十分重視對售貨員進行兩條路線鬥爭教育。每次學習,都吸收售貨員參加,一道以「老三篇」為座右銘,鬥私批修,一道學習黨內兩條路線鬥爭史,一道開展革命大批判,用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狠批大叛徒劉少奇所推行的「三自一包」、「四大自由」、「工分掛帥」、「物質刺激」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和他的反革命修正主義商業路線,劃清了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劉少奇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界限,進一步提高了售貨員貫徹執行毛主席無產階級革命路線的自覺性。

第三,要妥善解決亦商亦農售貨員的收入問題。兩年來,洋陂大隊購銷點的售貨員是一半時間營業,一半時間參加集體生產勞動,賣貨到那個生產隊,就在那個生產隊勞動,年終分配的時候,所做勞動工分和所得的手續費,統統撥歸大隊,售貨員按中上勞動力標準,在大隊參加分配。這樣做,國家不要發工資,集體也不增加負擔,本人生活水平不降低,群眾也滿意。

由於貧下中農對購銷點從政治思想上加強管理,因而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兩年多來,這個購銷點的售貨員突出了無產階級政治,全心全意為貧下中農服務,不但解決了社員購買日用品的困難,而且大大地促進了大隊農、林、副業的發展,擴大了國家收購量,支援了社會主義工業建設,增加了社員的收入。去年,僅小山竹、筍殼、木柴、廢品等四個收購項目,就使集體和社員的收入增加了一萬多元。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