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政和聖濟總錄/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政和聖濟總錄
卷第九·諸風門
作者:太醫院 北宋
公元1111-1117年
卷十

卷第九·諸風門[編輯]

偏風[編輯]

論曰人身所養者。惟血與氣。血氣均等。則無過不及之害。稍至衰微。則所運不周。遂致體痹痛是也。

治偏風手足一邊不遂。心神恍惚。不知人。舌強不能言。才覺中風先服竹瀝湯方

竹瀝(二盞) 生葛汁(一盞)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煎至五七沸。濾去滓。每宜微熱服三合。日可三服。夜一服。若覺四體稍快。宜服後方麻黃湯。

治偏風半身不遂。麻黃湯方

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一兩半) 防風(去叉一兩半) 芎 (一兩) 防己(一兩) 黃芩(尖雙仁炒四十九枚銼一兩)

上一十三味。銼如麻豆。每用十錢匕。以水三盞。煮取一盞半。入竹瀝一合。生薑汁半合。

仍治偏風不遂。防風湯方

防風(去叉一兩) 芎 (一兩半) 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乾一兩半) 獨活(去蘆頭一兩半) 升麻(一兩) 羚羊角(鎊一兩)

上七味。粗搗篩。每用十錢匕。水三盞。煮取二盞。入竹瀝一合。更煎三沸。去滓分三服。日二夜一。微熱服之。若手足冷。加生薑三兩。若未即除。更服後人參湯方。

治偏風半身不遂。手足常冷。人參湯方

人參(一兩) 麻黃(去節煎掠去沫焙一兩半) 甘草(炙銼一兩) 白朮(一兩) 防風(去叉一石膏(二兩) 防子(炮裂去皮臍三分)

上一十五味。銼如麻豆。每用十錢匕。以水三盞。入生薑十片。煮取一盞半。入竹瀝一合。

去苗治偏風半身不遂。肌肉偏枯。獨活湯方

獨活(去蘆頭二兩) 芍藥(二兩) 遠志(去心一兩半) 薏苡仁(炒半升) 甘草(炙銼二熟干地黃(焙三兩)叉) 茯神(去木) 山茱萸苗酒浸切焙) 五加皮(銼) 羚羊角苗土) 黃 (銼) 芎 (各二兩) 附子(炮(二兩) 防己(二兩) 地骨皮(二兩) 石斛(去根二兩

上三十二味。銼如麻豆。每用十錢匕。以水三盞。入生薑十片。煎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空心臨臥各一。取汗。微有汗慎外風。若心中熱者。每日平旦臨臥服此湯。

午時服後方荊瀝湯。

治偏風不遂。心中煩悶。言語謇澀。荊瀝湯方

荊瀝(五合) 竹瀝(五合) 生薑汁(三合)

上三味。相和再暖。每服三合。以酒調下。

治偏風半身不遂。口眼 斜。不能言語。筋脈拘急。不得轉側。防己湯方

防己 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 附子(炮裂去皮臍) 芎 桂(去粗皮) 黃芩(去黑枚)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用十錢匕。以水三盞。入生薑十片。煮取二盞去滓。分溫三服。日二夜一。

治偏風手足不遂。四肢 痹。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鎊一兩) 獨活(去蘆頭二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三分) 防風(去叉一分)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腹夜臥各一治偏風手足一邊不收。口目 戾。言語謇澀。此湯不虛人。老小並可服之。生地黃湯方

生地黃汁 竹瀝 荊瀝(各一升五合)

上三味。別將羌活防風各一兩 去蘆頭並叉銼。附子一枚重半兩者。去皮臍生用。作八九片夜一治偏風一邊手足 曳。行履不得。肌肉 痹。百日內能起。羌活湯方

羌活(去蘆頭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葛根(一兩) 附子(一枚及半兩者炮裂去皮臍)

上四味。銼如麻豆。每用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煮取一盞。去滓分溫二服。空心臨臥各一.治偏風手足一邊不遂。筋骨煩痛。枳殼丸方

枳殼(去瓤麩炒一兩半) 防風(去叉一兩) 人參(一兩半) 羌活(去蘆頭一兩半)羚羊苡仁(炒一兩)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漸加至三十丸。空心溫酒下。日再。

治偏風卒中風。鐵彈丸方

五靈脂 烏頭(去皮臍並尖並生用各取淨末)

上二味。等分。合研令勻。滴新水和入臼中。杵一千下。丸如彈子大。生絹袋子內盛之。懸透風處。每丸分四服。爛嚼溫酒下。吃十服後。一丸分二服。更十日後。卻一丸分四服。一月內必瘥。如不吃酒。薄荷茶下亦得。然不如酒服。

治偏風才得。冒悶不知人。手足 曳。便速服此。神效。羌活酒方

羌活(去蘆頭半兩) 獨活(去蘆頭半兩) 芎 (半兩) 大麻子仁(炒研一合) 黑豆(去

上五味。納四味。粗搗篩。以黍米酒四升浸。夏月三日。秋冬七日。日滿更煎十餘沸。

炒黑豆令煙起。乘熱傾於酒中。窨經少時淨。絞去滓。每服二合至三合。日二夜一。

治偏風手足一邊拘攣。經年不瘥。半身不遂。女貞葉蒸法女貞葉(一石) 楸葉(一石)

上二味。可東西掘地方五尺。深二尺為坑。坑內先燒黃蒿蒼耳。令坑中赤熱。方出灰。

灑薄出為治偏風手足一邊攣縮不遂。百醫未效已經數歲。茯苓浸酒方

赤茯苓(去黑皮五兩) 甘菊花(未開者良微炒二兩) 山茱萸(一兩) 熟干地黃(切焙三兩) 栝蔞根(二兩) 防風(去叉二兩) 菟絲子(酒浸別搗三兩) 天雄(炮裂去皮臍一兩)蠣(熬半兩) 黃根銼一兩一分) 柏子仁(志(去心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酒浸切焙三分) 萆 (炒三分) 狗脊(去毛一分) 蒼耳(炒一兩) 虎骨(酒炙半兩)惡實(炒三分) 桔梗(去蘆頭炒一分) 羌活(去蘆頭半兩枸杞子(炒半斤) 原蠶砂(炒三兩) 續斷(五兩)

上三十六味。銼如麻豆。每斤藥以生絹袋盛。須稍寬即可。用無灰酒二斗。干瓷瓶中浸。封頭(蠟紙並白紙十重封系)至二七日藥成。方開封。不得面當瓶口。藥氣沖人。每日平旦日中晚後、各一。每服四合。不得過多。若病深常令有酒容。不得醉吐。如患經數年。不過一料。諸疾稍輕。入口見效。如有丈夫女子骨節酸疼腫痛。行履不得。四肢不收。脊背傴僂。言語謇澀。口面 斜。中風不語。手足不遂。頭旋眼暗。冷淚下流。清涕常出。四肢跳躑。筋脈牽抽。遍身瘙癢。毒風刺風。赤癜白癜。並宜服之。不論年月久新皆療。或手足冷痛。並臟腑 痛腸鳴。嘔逆痰水。夜常不睡。顏貌漸衰。小便失精。氣力微細。累年心痛。

丈夫風冷勞。女子血風勞。赤白帶下。五種痔疾。根據法服之。並皆得瘥。酒藥若盡。即絞滓陰乾。

飲下諸治偏風手足不遂。口面 斜。麻子仁酒方

麻子仁(二合炒) 黑豆(二合緊小者炒) 鴿糞(二合炒) 垂柳枝(二握銼半寸長)

上四味。先以酒七升。煮柳枝及五升。炒鴿糞麻仁黑豆等令黃。乘熱便投於柳枝酒內。

須臾去滓令淨。每服旋取。溫服二合至三合。空心臨臥各一服。

治偏風一邊不遂。口眼 斜。獨活酒方

獨活(去蘆頭三兩) 大豆(一升緊小者炒熟)

上二味。粗搗篩。以清酒五升。煎十餘沸去滓。每服飲五合至一升。日二夜一。

治體有偏虛。風客半體。不自收持。 麻痹痛。烏蛇丸方

烏蛇尾(酒浸去皮焙乾和骨用) 天南星(炮) 天麻 羌活(去蘆頭) 獨活(去蘆頭) 白半兩) 龍腦(研) 麝香

上一十三味。八味各搗羅為細末。五味各研。先將烏蛇丹砂研末。與蜜同熬成膏。和諸藥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丸至十丸。薄荷酒下。日三。

治偏風半身不遂。熱悶語澀。續命獨活湯方

獨活(去蘆頭) 防風(去叉) 人參 芍藥(各二兩) 防己(一兩半) 桂(去粗皮一兩) 羚羊角(鎊三分)

上七味。 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竹瀝半合。更煎一二沸。溫服。

治偏風半身不遂。筋脈抽牽。行履不得。防風飲方

防風(去叉) 白朮 芎 白芷 牛膝(切酒浸焙) 狗脊(去毛) 萆 葛根(銼)人參 羌活(去蘆頭) 薏苡仁(各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二兩) 麻黃(去節先煮去上沫焙)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入生薑半分切。煎取八分去滓。空腹溫服。

治偏風半體不仁。縱緩不收。或即痹痛。安息香丸方

安息香(研一兩) 乳香(研一兩) 麻黃(去根節二兩) 胡桃仁(湯浸去皮研一兩半) 干

上五味。先搗麻黃浮萍草為末。與研藥拌勻。煉蜜和丸。如彈丸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以汗出為效。

治偏風不遂。枳殼丸方

枳殼(去瓤麩炒) 羌活(去蘆頭) 防風(去叉) 人參 羚羊角(鎊各一兩半) 白茯苓(苡仁(炒) 桂(

上一十三味。搗羅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空腹暖酒下三十丸。日二服。

治偏風半身不遂。不知痛癢。擬金丸方

草烏頭(生去皮臍二兩半) 骨碎補(去毛一兩半) 狗脊(去毛一兩) 五靈脂(一兩) 馬藺花(一兩半) 地龍(去土半兩) 乳香(研一兩) 楓香脂(研一兩) 萆(一兩半)

上九味。將七味搗羅為末。入研者二味和勻。醋煮麵糊和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丸至五丸。荊芥湯下。空心臨臥各一服。

風偏枯[編輯]

論曰氣血不足。腠理開疏。風濕客於分肉之間。久而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乃為偏枯之疾。其狀肢體不遂。肌肉偏枯細小而痛。言語不變。神智不亂。乃可治也。宜溫臥取汗。

益不足而損有餘。診其胃脈沉而大。心脈小而牢急。皆偏枯之脈也。

治中偏風。積年不瘥。手足枯細。口面 斜。精神不守。言語倒錯。甘草湯方

甘草(炙銼) 側子(炮裂去皮臍) 桂(去粗皮) 防己 附子(炮裂去皮臍) 芎人參土三分) 茯神(辛(去苗葉微炒半兩)

上一十七味。銼如麻豆。每服六錢匕。以水二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一盞去滓。入竹瀝半合。更同煎沸溫服。空心日晚近夜服。

治中風手足偏枯。口面 斜疼痛。一目不能合。當歸湯方

當歸(切焙) 白芷 防風(去叉) 白蘚皮 白朮 芎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甘

上一十一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入生薑半分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日三夜一。與食相間服之。

治中風偏枯。骨酸無力。磁石湯方

磁石(燒赤醋淬七遍三兩) 防風(去叉三兩) 五味子(二兩) 甘草(炙銼一兩) 玄參(

上七味。銼如麻豆。每用五錢匕。以水二盞。入黑豆三十五粒同煎。至一盞去滓。空心日午夜臥服。

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言語謇澀。心神恍惚。金箔丸方

金箔(研二錢) 丹砂(研一兩) 阿膠(炙燥二兩) 丁香(一兩) 麝香(研一兩)龍腦(

上十味。除別研外。搗羅為細末。再將研藥拌。研勻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細嚼溫酒下。此藥兼療婦人血風。頭目昏眩。胸膈諸疾。

治中風偏枯氣痹。手足不能舉動。沒藥丸方

沒藥(研一兩) 乳香(研一兩) 麻黃(去根節三兩) 草烏頭(銼炒黑存性一兩) 自然銅白附子(

上九味。除別研外。搗羅為細末。再入研者拌勻。以酒磨濃墨汁和。先分作十塊。每塊更分作二十丸。每服一丸。溫酒磨下。日三五服。不拘時候。

治中風偏枯不遂。口不收涎。三靈丹方

丹砂(研三兩) 雌黃(研一兩半) 硫黃(研半兩)

上三味。先將雌黃硫黃於鍋中銷成汁。後下丹砂末。攪令勻。候冷卻下桑柴灰汁。煮三日三夜。旋旋添暖灰汁。日足即住。刮入鼎子中。以文武火逼干。出陰氣盡。入合子內固濟。

以水煮一日。出火毒了。更研令細。入棗肉和研為丸。如綠豆大。每日空心。以冷椒湯下三丸。漸加至五丸服之。半月即瘥。

治中風手足偏枯不遂。或癱或瘓。香港腳攻頭面浮腫。口眼 斜。語澀多涎。精神恍惚。

大便風秘。犀角煎方

犀角(鎊屑搗細末二兩) 威靈仙(十斤紫色者) 天麻(取細末二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

上五味。先將威靈仙。用河水一石。煮至三斗。以絹濾去滓。只取清汁。更入醇酒一斗。同在銀石器中。熬至一斗。更澄去細塵滓。次入天麻附子末在藥汁中。再以慢火煎成膏。

放令溫冷後。入犀角屑末龍腦末。一處同攪勻。用瓷合子內盛之。如有患者。用薄荷湯化一錢匕治中風手足偏枯。跛蹇不遂。十聖天麻丸方

天麻(酒浸焙乾三兩) 地榆(淨洗焙三兩) 附子(以生薑半兩棗四枚同煮一時辰去皮臍切碎焙乾炒三兩) 白附子(米泔浸焙乾三兩) 丁香(半兩) 木香(半兩) 黃(細銼三兩以上七味同搗羅為末) 雄黃(研半兩) 犀角(鎊屑為細末半兩) 真珠(研半兩) 牛黃(研一兩)麝香(研一兩)

上一十二味。除七味搗羅外。五味別研。然後同拌。和令勻後。煉蜜丸櫻桃大。每服一丸。溫酒嚼下。移時更以熱酒一盞投之。任加衣被蓋復。空心食前臨臥各一服。六十歲以下。

兩月平復。四十歲以下。一月平復。十日後或汗出。或如蟲行勿怪。如欲常服。每丸分為四服。逐日一服。

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漏蘆散方

漏蘆(去蘆頭) 地龍(去土炒) 當歸(切焙) 附子(生用去皮臍各一兩半) 天麻(二兩)(細銼) 桑麻黃(去根節) 羌活僵蠶(炒各一兩) 麝香(研二

上二十一味。除別研外。搗羅為細末。即入別研者。拌和令勻。每服半錢匕。研胡桃酒調下。豆淋酒亦得。如急中風。手足攣拳。言語謇澀。服一錢匕。服了就所患痛處臥立應。

或有汗出、慎外風。

治中風偏枯。手足不遂。言語謇澀。口眼 斜。沒藥丸方

沒藥(研半兩) 天麻(酒浸一宿細切片焙乾二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一兩) 地龍(去土香(研半兩) 丹(半兩)

上一十四味。搗研為細末。煉蜜和丸。櫻桃大。每服一丸。溫酒化下。食前服日二。重病者服一月瘥。初患五七服。即愈。

治中風濕偏枯。緩縱不遂。五勞七傷。寒冷百病。赤車使者酒方

赤車使者 當歸(切焙) 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 防風(去叉) 獨活(去蘆頭) 細辛(去苗葉) 人參(各一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十五枚)

上八味。銼如麻豆。用水一斗。黍米一斗。曲一斤五兩造酒。內三斗罌中密封。以油袋盛罌。勿令水入。沉井底三宿。藥成即置高燥處。停二日。平旦服半盞。日三。漸增之。

治八風十二痹。偏枯不遂。宿食虛冷。五勞七傷。凝水石酒方

凝水石 白石英 白石脂 代赭石 礬石 石 石膏 芒硝 石南 石葦 天雄(炮裂去皮臍) 附子(炮裂去皮臍) 常山 續斷 芫花 白朮 防風(去叉) 黃芩(去黑心)雙仁) 玄參 茹 野狼毒 半夏(湯洗七遍焙) 藜蘆 菖蒲 前胡(去蘆頭) 蜈蚣(炒)甘草(炙) 龍膽 桔梗(銼炒) 菟絲子(酒浸一宿焙) 秦艽(去苗土) 芍藥 紫菀(去苗) 白芷 遠志(去心) 卷

上四十二味。各一兩。銼如麻豆。盛以絹袋。用水三斗。七月七日曲三斤。黍米三升作飯。根據和酒法。以藥袋着釀中。春秋七日。冬十日。夏三日。酒成服半雞子殼。日三。並暴囊中藥滓。更搗篩。酒服方寸匕。以體暖為度。

治中風手足偏枯攣 。不隨屈伸。茵芋淋浸方

茵芋(去粗莖三兩) 獨活(去蘆頭六兩) 防己(四兩) 蒺藜子(去角生用三升) 椒(去

上五味。粗搗篩。以清漿水三斗。煮取二斗。去滓內鹽二兩半。適寒溫用淋浸所患手足。水不溫即止。

治偏風半身枯瘦。肢體細小而痛。山龍丸方

蜥蜴(一名山龍子酥炙二錢) 海蛤(一錢) 烏頭(炮裂去皮臍半錢)

上三味。搗羅為細末。麵糊丸。分作兩粒。用蔥白兩枝。中心分開。入藥在內。帛子系向兩腳心底。用暖水浸。以衣被復之。春夏浸至踝。秋冬浸至膝。自然汗出。

治風偏枯。肢體細小而痛。言語神智不亂。天南星丸方

天南星 半夏(湯洗七遍焙) 烏頭(去皮臍) 草烏頭 木鱉子(和殼) 自然銅 滑石(各二兩) 乳香(一分並生用)

上八味。搗研為細末。用醇酒煮麵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溫酒下。

中風半身不遂[編輯]

論曰脾胃為水谷之海。水谷之精。化為氣血。氣血充盛。則身體滋榮。而風邪不能為寇。脾苦悲偏不遂。兩手俱絕。則不可治。

治中風半身不遂。心虛風熱。發即恍惚煩悶。筋脈攣急。荊瀝湯方

荊瀝(旋入) 麥門冬(去心生用二兩) 地骨皮(刮洗焙二兩) 人參(一兩) 白茯苓(去兩) 桂(去粗皮一兩微干一合半) 防風(去叉一兩

上一十七味。除荊竹瀝外。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一十二錢匕。以水四盞。入一姜治中風半身不遂。口面 斜。語不得轉。防己湯方

防己(銼一兩) 竹瀝(旋入) 防風(去叉銼一兩) 升麻(一兩) 桂(去粗皮一兩) 麻黃

上八味。先將七味粗搗篩。每用藥十二錢匕。以水四盞。煎至二盞去滓。入竹瀝二合。

更煎冷。

治中風半身不遂。麻黃防風湯方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 防風(去叉) 芍藥(各三分) 防己 桂(去粗皮)芎活(去蘆頭半

上一十六味。先將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藥一十五錢匕。以水四盞。入生薑一分切。煎至二盞去滓。入竹瀝二合。更煎三沸。分溫三服。空心並二服。服可相去如人行十里。更一服若有滯氣者。即進後芍藥湯。

治中風半身不遂。芍藥湯方

芍藥 防風(去叉)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用各三分) 葛根(銼一兩) 黃芩(去頭) 芎 竹瀝(旋入) 升羚羊角(鎊屑) 五加皮(炙各半兩)

上一十九味。先將十八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藥一十二錢匕。以水四盞。煎取二盞去滓。入竹瀝一合。更煎三沸。分溫三服。空心午時夜臥各一服。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及治諸偏枯。白蘚皮湯方

白蘚皮(炙銼) 附子(炮裂去皮臍)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用) 杏仁(湯退去皮木) 甘草(炙)石膏(碎三兩) 桂(去粗皮一兩) 白芷(半兩)

上一十六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藥十錢匕。以水三盞。煮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三服。日二夜一。不拘時候。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不能言。獨活湯方

獨活(去蘆頭) 桂(去粗皮各二兩) 葛根(生者銼四兩) 甘草(炙) 防風(去叉) 當歸一兩半先與生薑二兩同

上九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藥十二錢匕。以水三盞。入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二盞去滓。分溫三服。空心午時及夜臥各一服。

治中風手足半身不遂。口面 僻。側子湯方

側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用一兩半)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分) 獨兩) 木通 山茱桂(去粗皮各一兩)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十五錢匕。以水四盞。入生薑一分切。煎至二盞去滓。分溫三服。旦一服。夜並二服。服此湯訖。須暖復所患處。微取汗。慎外風。

治中風手足一邊不遂。言語謇澀。白芷湯方

白芷 白朮 芎 防風(去叉各半兩) 羌活(去蘆頭一兩)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用半兩) 石膏(一兩半) 牛膝(去苗) 狗脊(去毛) 萆 (炒各半兩) 薏苡仁(炒)粗皮一兩半)

上一十五味。 咀如麻豆大。每用十八錢匕。以水四盞。入生薑一分切。煎取二盞。去滓分溫三服。微熱服。日二夜一。

治中風手足不遂。身體疼痛。口面 斜。一眼不合。芎 湯方

芎 防風(去叉) 白朮 白芷 牛膝(去苗) 狗脊(去毛) 萆 (炒) 薏苡仁(炒各黃(去根節先煎掠去

上一十五味。粗搗篩。每用十二錢匕。以水三盞。煎取二盞。去滓分三服。微熱服之。

日二五治中風手足一邊不收。精神健忘。茯神湯方

茯神(去木三兩) 防風(去叉) 牛膝(去苗) 枳殼(去瓤麩炒) 防己(銼) 秦艽(去土) 玄參(堅者) 芍藥 黃 (細銼) 白蘚皮(銼) 澤瀉 獨活(去蘆頭各二兩) 桂(去粗皮冬(去心焙半兩) 羚羊角(鎊十二兩烈火燒赤醋淬十遍淘用別搗碎

上二十一味。除磁石外。粗搗篩。每用藥一兩。磁石末半兩。別入杏仁七枚。去皮尖碎。以水四盞。同煎至二盞去滓。分二服。微熱服之。空心並午時各一服。每自中春宜服。至季夏即住。

治中風半身不遂。手腳拘急。不得屈伸。身體痹冷。或時螈 。或身背強直不語。或狂言妄語。或角弓反張。或欲得食。或不能食。或大小便不利。悉皆治之。人參湯方

人參(一兩半)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用一兩) 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乾) 獨(炮裂切各半兩) 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四十枚)

上一十味。粗搗篩。每用藥十二錢匕。以水三盞。煎取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空心並服。

瘥。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不能語。葛根湯方

葛根(四兩) 獨活(去蘆頭二兩) 芍藥(一兩半) 半夏(湯浸洗用生薑生布 洗七遍令裂去皮臍) 甘草(炙) 防風(去叉各一兩)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用藥十二錢匕。生薑一棗許拍碎。以水四盞。同煎至二盞。去滓分溫三服。每空心晚食前。及夜臥時。各一服。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不能言。冒昧如醉。不知人。又集驗方雲。凡風生於涎毒。多起於腎臟。腎惡燥。燥則生熱。熱氣上乘則成風病。入室多則腎干。故令半身不遂。芎 湯方

芎 (二兩) 石膏(碎四兩) 桂(去粗皮) 人參(各二兩)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切三兩) 當歸(

上九味。粗搗篩。每用藥十二錢匕。以水四盞。煮取二盞。去滓分溫三服。日二夜一。

不拘時服。

治中風半身不遂。羚羊角湯方

羚羊角(鎊屑一兩) 獨活(去蘆頭一兩半) 升麻(一兩一分) 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草(炙銼各一

上八味。粗搗篩。每用藥十二錢匕。以水四盞浸藥。經一宿。明日五更初。便煎取二盞。絞去滓。分溫二服。服可相去如人行五里。服後以衣復。微汗出。慎外風。

治中風半身不遂。口眼 斜。手足拘攣。或生 曳。語言謇澀。心多悸驚。其狀多端。

各隨龍丸附子(炮裂去皮臍二兩) 烏頭(炮裂去皮臍四兩) 烏蛇(酒浸一宿去皮骨炙用二兩)干蠍(炒一兩半) 蒼朮(銼碎麩炒二兩) 防風(去叉二兩) 濃朴(去粗皮生薑汁炙令香二兩)橘皮(湯去白焙二(銼碎一兩) 自然銅(一銚子、令通赤、徐添火、可半取出、如藥有五色者、甚妙、風、一宿出火毒、乳缽內細研澄定去清水、用新瓦盆、內將紙襯之、令泣干、如黑粉、秤六七兩用)

上一十六味。將自然銅粉。入諸末相和勻。搗羅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於臘月內合甚妙。如中風癱瘓。半身不遂。起止不能者。每日空心臨臥。豆淋酒下一丸。六十日內必瘥;或患筋骨腰腳疼痛。走注不定。坐即刺腰。臥即刺背。行即入腳。服藥二十日定愈。亦豆淋酒下。須臾以蔥粥一盞投之。以衣被蓋汗出。然後更服一丸瘥;如或患五七日間未得汗。亦如前法。才入口汗立出安。若男子元藏氣痛。臍下撮痛不可忍者。以檳榔一枚。酒磨一半。

入生薑汁少許。同煎五七沸。研二丸服之。須臾以小麥麩醋拌炒。熱熨臍下便止;或男子婦人患破傷風、 麻風、暗風、偏風。並豆淋酒下一丸至二丸。立效。或患 癖氣。其病發時。

牽痛甚者。用檳榔一枚。中分破。一半生。一半炙令黃色。都一處碾為末。用酒一盞。蔥白一握同煎。蔥熟傾盞內。候酒溫。先呷一兩口。將蔥白和藥兩丸爛嚼。以煎酒咽之。須臾分泄便止。些小風疾。只一服必瘥。

治中風半身不遂。沉重。天麻散方

天麻 白附子 白僵蠶(炒) 防風(去叉) 麻黃(去節) 甘菊花(擇) 白蘚皮本(蠍(去土炒) 烏蛇黑皮) 乾薑(炮) 甘草(炙

上一十九味。搗羅為散。每空腹暖酒調三錢匕。

治中風半身不遂。病苦悲傷。惡聞人聲。少氣多汗。偏臂不舉。三石丸方

凝水石(火 通赤研為細末三兩半) 石膏( 令通赤研為細末一分) 陽起石( 令通赤研為裂去皮臍為末土焙乾為末各半錢)

上一十三味。再同研令細。入白面一錢半令勻。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細嚼。荊芥薄荷湯下。茶酒亦得。不拘時候。

治脾胃虛弱。氣血虧耗。風邪內攻。半身不遂。少氣汗出。輕骨丹方

狗脊(去毛) 木鱉子(去殼) 五靈脂 草烏頭(去皮)

上四味。等分並生用。搗羅為末。醋煮麵糊。用東南引桃柳枝各七莖。攪候糊成和丸。

如梧桐子大、陰乾。每服七丸。溫酒下。不拘時候。

風痱[編輯]

論曰氣血虛甚。風邪乘之。內外不得通泄。其病為痱。風痱之狀。身體不痛。四肢不收。神用也治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人。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續命湯方

麻黃(去節先煎去沫焙三兩) 甘草(炙) 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人參 石膏(碎)乾薑(炮各二兩) 芎 (一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四十枚)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當小汗薄復。脊憑機坐。汗出則愈。

治風痱身體不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識人。不知痛處。但拘急中外皆痛。西州續命湯方

麻黃(去節先煎去沫焙六兩) 石膏(碎四兩) 桂(去粗皮) 當歸(切焙) 甘草(炙各二

上九味。銼如麻豆。每服五錢匕。以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溫服。初服猶能自覺者。勿熱服也。可臥濃復。小汗出已。漸漸減衣。勿復大復。不可復服。前服不汗者。再服汗出治風痱四肢不收。言語謇澀。防風湯方

防風(去叉銼) 獨活(去蘆頭) 防己 秦艽(去苗土) 黃 芍藥 白朮 芎 遠志浸切焙二兩)粗皮生薑汁炙五遍二兩) 五加皮(二兩) 熟干骨皮(二兩) 人參(二兩) 茯神

上二十六味。 咀。每以六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夜臥服之。若覺心中煩熱。每煎將熟。別入竹瀝一合。更煎三沸溫服。

治風痱肢體緩弱。言語謇澀。冒昧不識人。獨活湯方

獨活(去蘆頭四兩) 芎 芍藥(各三兩) 當歸(切焙乾二兩) 白茯苓(去黑皮)防風羊角(鎊屑各二兩) 甘草(炙銼一兩半) 磁石(燒赤醋淬五遍五兩) 防己(三兩)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 白

上一十六味。粗搗篩。每服五錢匕。水二盞。入生薑一棗大切。生地黃一錢切。杏仁五枚去皮尖研碎。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空心午時夜臥各一服。

治風痱身體不能自收。不能言語。冒昧不識人。麻黃湯方

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三兩) 石膏(碎二兩) 桂(去粗皮一兩) 芎 乾薑(炮) 黃芩(去黑心各半兩) 當歸(切焙乾一兩) 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四十枚) 甘草(炙銼一

上一十味。銼如麻豆。每六錢匕。水三盞。煎至一盞半。去滓分溫二服。空心夜臥各並二服生薑曾大治風痱言語謇澀。四肢不收。獨活散方

獨活(去蘆頭) 天麻(各三兩) 白蘚皮 地骨皮 麥門冬(去心焙) 薏苡仁 防風(去羚羊角屑 附子(

上一十六味。搗羅為細散。每服溫酒調下二錢匕。不拘時候。

治風痱身體不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亂。天麻地榆丸方

天麻 地榆 玄參 金鈴子 烏頭(去皮臍生用) 烏藥(銼) 防風(去叉) 乳香(研)時極細為度半兩)

上一十三味。除乳香等別研外。余藥焙乾。搗羅為細末。入前研藥拌勻。煉蜜和杵千下。丸如雞頭大。每服三丸至五丸。空心日午臨臥。茶酒化下。嚼吃亦得。

治風痱身體不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亂。時能言者。保壽丸方

牛黃(研) 丹砂(研) 雄黃(研) 犀角(鎊屑) 天麻 蟬殼(去土) 乾薑(炮)白僵蠶(炒) 半夏(湯洗十遍焙) 烏蛇(酒浸去皮骨炙) 天南星(炮) 白附子(炮)當歸(切焙) 麝香(

上一十五味。搗研為細末。用槐膠三兩。以長流水浸三日。取搗令爛。入藥末。不語搜和。

煎下二丸。浴後更服二丸。衣被蓋汗出立瘥。產後中風。或中急風。豆淋酒及梨汁薄荷汁。

化下治風痱卒不能語口噤。手足不遂而強直者。伏龍肝湯方

伏龍肝(二升)

上一味、以冷水四升和。攪取汁。去滓澄清一升。分溫飲之。作兩服。

肉苛[編輯]

論曰內經謂人之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以營氣虛。衛氣實。夫血為營。氣為衛。氣血均得流通。則肌肉無不仁之疾。及榮氣虛衛氣實。則血脈凝澀。肉雖如故。而其證重為苛也。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病名肉苛。白僵蠶丸方

白僵蠶(炒半兩) 天南星(炮裂湯洗半兩) 附子(炮裂去皮臍一兩) 白附子(炮裂湯洗一兩) 乾薑(炮裂切一分) 膩粉(半兩) 麝香(一分與膩粉同研為細末)

上七味。搗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丸至五丸。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病名肉苛。苦參丸方

苦參(二兩銼搗取粉) 丹參(去土微炙) 沙參(去塵土) 人參(一兩) 五加皮(銼) 防龜(塗酥炙令黃) 虎

上一十二味。搗羅為末。別以不 皂莢一斤。以水三升。 取汁去滓。於無油鐵器內。

煎成膏。煉蜜四兩。拌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食後良久。及夜臥。共三服。各用荊芥薄荷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遍身 麻。羌活散方

羌活(去蘆頭) 獨活(去蘆頭) 防風(去叉) 蔓荊實(去白皮) 人參 蒺藜子(炒去角)威靈仙(去苗土各半兩)

上一十三味。搗羅極細。每服二錢匕。空心豆淋酒調下。溫酒亦得。或煉蜜丸如梧桐子大。豆淋薄荷酒下十五丸。至二十丸。

治營虛衛實。血脈凝澀。肌肉不仁。白花蛇丸方

白花蛇(酒浸去皮骨炙) 干蠍(去土炒) 仙靈脾 天雄(炮裂去皮臍) 天麻 桂(去粗頭(炮裂去皮臍) 天南星(炮各半兩) 雄黃(研) 麝香(研各一分)

上一十五味。為細末外。又用大麻仁三兩為細末。入無灰酒浸。火熬成膏。與前末和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薄荷酒下。不拘時。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遍身 重。牛膝天麻丸方

牛膝(酒浸切焙一兩) 天麻(酒浸切焙一兩半) 麝香(研) 桂(去粗皮各一分) 干蠍(炒去土) 白花蛇肉(酒炙各半兩) 檳榔(銼) 獨活(去蘆頭各三分) 防風(去叉一兩)

上九味。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薄荷酒下。荊芥湯亦得。不拘時治肉苛肌肉不仁。升麻湯方

升麻 秦艽(去土) 連翹 芍藥 防風(去叉) 羚羊角(鎊) 木香 枳殼(去瓤麩炒)

上九味。細銼。分為十服。每服以水二盞。生薑五片。煎取一盞。去滓徐徐溫服。

治肉苛肌肉不仁。遍身 重。獨活酒方

獨活(去蘆頭一斤) 金牙 細辛(去苗葉) 地膚子 莽草 熟干地黃(切焙) 蒴根

上一十一味。除金牙外。並細銼。盛以絹囊。清酒五升漬之。密泥器口。夏三宿。冬五宿酒成。溫二合服。日三漸增之。其金牙別搗為末。別以練囊盛。內大囊中。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病名肉苛。防風酒方

防風(去叉二兩) 白朮(一兩半) 山茱萸(並子用一兩半) 山芋(干者一兩半) 附子((去蘆頭一兩半) 秦艽(去土一兩半) 茵芋(去粗莖一兩半) 杏仁(湯浸退去皮尖雙仁炒一兩半) 紫巴戟(去心二兩) 桂(去粗皮二兩) 麻黃(去節先煎去沫焙乾用二兩)生薑(切焙二兩) 磁石(生捶碎如大豆粒浸去赤汁半斤) 薏苡仁(炒三兩) 生地黃(淨洗細切焙二兩半)

上一十八味。銼如麻豆。生絹囊盛。以無灰清酒三斗。浸六七日。空心溫飲四合至五合。以知為度。

治營虛衛實。肌肉不仁。病名肉苛。五味子酒方

五味子(一兩) 防風(去叉一兩) 枸杞子(用根白皮銼一兩) 牛膝(一兩) 牡丹(去心一兩苗微炙一兩) 當歸(切皮一兩) 濃朴(去粗皮塗薑汁炙一兩) 細辛(去須葉輕炒一兩) 白芷(

上一十九味。銼如麻豆。生絹囊盛。用好酒二斗。密封浸。經七日。每空心午時夜臥。

各溫服五合。久服漸加至七合一升。勿令醉吐。

治榮虛衛實。肌肉不仁。病名肉苛。前胡膏方

前胡(去蘆頭三兩) 白朮(生用三兩) 白芷(銼三兩留一枚不銼以驗膏成) 芎(三兩)兩) 當歸(細

上一十味。銼搗。別以苦酒三升。勻拌同窨一宿。以煉成豬膏五斤。入藥微煎之。候白芷黃紫色。去滓膏成。病在外摩之。病在內以熱酒調化服櫻桃大。疥癬瘡痍皆療之。並去諸風麻疼痛神效。傷折及墜墮損。外摩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