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教坊記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教坊記
作者:崔令欽 
《教坊記》一卷,內府藏本。唐崔令欽撰。是書《唐書‧藝文志》著錄,又總集類中載令欽注庾信《哀江南賦》一卷。然均不言令欽何許人,蓋修《唐書》時,其始末已無考矣。所記多開元中猥雜之事,故陳振孫譏其鄙俗,然其《後記》一篇,諄諄於聲色之亡國,雖禮爲尊諱,無一語顯斥玄宗,而歷引漢成帝、高緯、陳叔寶、慕容熙,其言剴切而著明,乃知令欽此書,本以示戒,非以示勸。《唐志》列之於經部「樂類」,固爲失當,然其風旨有足取者,雖謂曲終奏雅,亦無不可,不但所列曲調三百二十五名,足爲詞家考證也。

教坊記序[1]

昔陰康氏之王也,元氣肇分,災沴未弭,水有襄陵之變,人多腫膇之疾,思所以通利關節,於是制舞。舜作歌以平八風,非慆心也。春秋之時,齊遺魯以女樂,晉梗陽之大宗,亦以上獻子,始淫聲色矣。施及漢室,有若衛子夫以歌進,趙飛燕以舞寵,自茲厥後,風流彌盛。晉氏兆亂,塗歌是作,終被諸管絃,載在樂府。呂光之破龜茲,得其樂名稱多,亦佛曲百餘成。我國家元元之允,未聞頌德。高宗乃命樂工白明逵造道曲、道調。玄宗之在藩邸,有散樂一部,戢定妖氛,頗藉其力。及膺大位,且羈縻之,常於九曲閱太常樂。卿姜晦,嬖人楚公皎之弟也,押樂以進。凡戲輒分兩朋,以判優劣,則人心競勇,謂之熱戲。於是詔寧王主藩邸之樂以敵之,一伎戴百尺幢,鼓舞而進,太常所戴即百餘尺,比彼一出,則往復矣。長欲半之,疾仍兼倍。太常羣樂鼓譟,自負其勝。上不悅,命內養五六十人,各執一物,皆鐵馬鞭、骨檛之屬也,潛匿衷中,雜於聲兒後立,坊中呼太常人爲聲兒。復候鼓譟,當亂捶之。皎、晦及左右初怪內養麏至,竊見衷中有物,於是奪氣褫魄,而戴幢者方振搖其幢,南北不已。上顧謂內人者曰:「其竿即自當折。」斯須中斷,上撫掌大笑,內伎咸稱慶,於是罷遣。翌日,詔曰:「太常禮司,不宜典俳優雜伎。」乃置教坊,分爲左右而隸焉,左驍衛將軍范安及爲之使。開元中,余爲左金吾倉曹,武官十二三是坊中人。每請祿俸,每加訪問,盡爲余說之。今中原有事,漂寓江表,追思舊遊,不可復得,粗有所識,即復疏之,作《教坊記》。

教坊記

西京︰右教坊在光宅坊,左教坊在延政坊。右多善歌,左多工舞,蓋相因成習。[2]東京︰兩教坊俱在明義坊,而右在南,左在北也。坊南四門外,即苑之東也,其間有頃餘水泊,俗謂之月陂,形似偃月,故以名之。

妓女入宜春院,謂之「內人」,亦曰「前頭人」,常在上前頭也。[3]其家猶在教坊,謂之「內人家」,四季給米。其得幸者,謂之「十家」,賜無異等。初,特承恩寵者有十家,後繼進者,敕有司︰給賜同十家。[4]雖數十家,猶故以「十家」呼之。每月二日、十六日,內人母得以女對,無母,則姊妹若姑一人對。十家就本落,餘內人竝坐內教坊對。內人生日,則許其母、姑、姊妹等來對。其對所如式。

樓下戲出隊,宜春院人少,即以雲韶添之。雲韶謂之「宮人」,蓋賤隸也。非直美惡殊貌,佩琚居然易辨,[5]內人帶魚,宮人則否。平人女以容色選入內者,教習琵琶、三絃、[6]箜篌、箏等者,謂「搊彈家」。

開元十一年,初製《聖壽樂》。令諸女衣五方色衣,以歌舞之。宜春院女教一日,便堪上場,惟搊彈家彌月不成。至戲日,上親加策勵,曰︰「好好作,莫辱沒三郎。」[7]令宜春院人爲首尾,搊彈家在行間,令學其舉手也。宜春院亦有工拙,必擇尤者爲首尾。首既引隊,衆所屬目,故須能者。樂將闋,稍稍失隊,餘二十許人。舞曲終,謂之「合殺」,尤要快健,所以更須能者也。

《聖壽樂》舞,衣襟皆各繡一大窠,皆隨其衣本色。製純縵衫,下纔及帶,若短汗衫者以籠之,所以藏繡窠也。舞人初出,樂次,皆是縵衣舞,至第二疊,相聚場中,即於衆中從領上抽去籠衫,各納懷中。觀者忽見衆女咸文繡炳煥,莫不驚異。

凡欲出戲,所司先進曲名。上以墨點者,即舞,不點者,即否,謂之「進點」。戲日,內伎出舞。教坊人惟得舞《伊州》、《五天》,重來疊去,[8]不離此兩曲,餘盡讓內人也。《垂手羅》、《回波樂》、《蘭陵王》、《春鶯囀》、[9]《半社渠》、《借席》、《烏夜啼》之屬,謂之軟舞。《阿遼》、《柘枝》、《黃麞》、《拂林》、《大渭州》、《達摩支》之屬,[10]謂之健舞。凡棚車上擊鼓,非《柘枝》,即《阿遼破》也。[11]

凡樓下兩院進雜婦女,上必召內人姊妹入內,賜食。因謂之曰:「今日娘子不須唱歌,且饒姊妹,並兩院婦女。」於是內妓於兩院歌人更代上舞臺唱歌。內妓歌,則黃幡綽讚揚之,兩院人歌,則幡綽輒訾詬之。有肥大年長者,即呼爲「屈突干阿姑」,貌稍胡者,即雲「康太賓阿妹」。隨類名之,摽弄百端。諸家散樂,呼天子爲「崖公」,以歡喜爲「蜆斗」,以每日長在至尊左右爲「長入」。[12]

筯斗裴承恩妹大娘善歌,兄以配竿木侯氏,又與長入趙解愁私通。侯氏有疾,因欲藥殺之。王輔國、鄭銜山與解愁相知,又是侯鄉里,密謂薛忠、王琰曰:「爲我語侯大兄︰[13]晚間有人送粥,慎莫喫。」及期,果有贈粥者,侯遂不食。其夜,裴大娘引解愁,謀殺其夫,銜山願擎土袋。燈既滅,[14]銜山乃以土袋置侯身上,不壓口鼻,餘黨不之覺也。比明,侯氏不死,有司以聞。上令范安及窮究其事。[15]於是趙解愁等皆決一百。衆皆不知侯氏不掩口鼻而不死也。或言土袋綻裂,故活。是以諸女戲相謂曰:「女伴!爾自今後,[16]縫壓壻土袋,當加意夾縫縫之,更無令開綻也。」

坊中諸女,以氣類相似,約爲香火兄弟。每多至十四五人,少不下八九輩。有兒郎聘之者,輒被以婦人稱呼︰即所聘者兄,見呼爲「新婦」,弟,見呼爲「嫂」也。兒郎有任宮僚者,宮參與內人對同日。[17]垂到內門,車馬相逢,或褰車簾,[18]呼「阿嫂」若「新婦」者,同黨未達,[19]殊爲怪異。問被呼者,笑而不答。兒郎既聘一女,其香火兄弟多相奔,[20]雲學突厥法。又雲︰「我兄弟相憐愛,欲得嘗其婦也。」主者知,亦不妬,他香火即不通。

蘇五奴妻張少娘,[21]善歌舞,亦姿色,能弄《踏謠娘》。[22]有邀迓者,五奴輒隨之前。人慾得其速醉,多勸酒。五奴曰:「但多與我錢,雖喫䭔子亦醉,[23]不煩酒也。」今呼鬻妻者爲「五奴」,自蘇始。

范漢女大娘子,亦是竿木家,開元二十一年出內。有姿媚,而微慍羝。謂腋氣也。

曲名

獻天花 和風柳 美唐風 透碧空[24] 巫山女 度春江
衆仙樂[25] 大定樂 龍飛樂[26] 慶雲樂[27] 繞殿樂 泛舟樂
拋毬樂 清平樂[28] 放鷹樂 夜半樂 破陣樂[29] 還京樂
天下樂[30] 同心樂 賀聖朝[31] 奉聖樂 千秋樂 泛龍舟
泛玉池 春光好 迎春花 鳳樓春 負陽春 帝臺春
繞池春 滿園春 長命女 武媚娘 杜韋娘 柳青娘
楊柳枝 柳含煙 贊楊柳 倒垂柳 浣溪沙 浪淘沙
撒金沙 紗窗恨 金簑嶺 隔簾聽 恨無媒 望梅花
望江南 好郎君 想夫憐 別趙十 憶趙十 念家山
紅羅襖 烏夜啼 墻頭花 摘得新 北門西 煮羊頭
河瀆神 二郎神 醉鄉遊 醉花間 燈下見[32] 醉思鄉 
太邊郵 太白星 剪春羅 會嘉賓[33] 當庭月 思帝鄉[34]
歸國遙[35] 感皇恩[36] 戀皇恩 皇帝感 戀情深 憶漢月
憶先皇 聖無憂 定風波 木蘭花 更漏長 菩薩蠻
破南蠻 八拍蠻 芳草洞 守陵宮 臨江仙 虞美人
映山紅 獻忠心 臥沙堆 怨黃沙 遐方怨 怨胡天[37]
送征衣 送行人 望梅愁 阮郎迷 牧羊怨 掃市舞
鳳歸雲 羅裙帶 同心結 一捻鹽 阿也黃 劫家雞
綠頭鴨 下水船 留客住 離別難 喜長新 羌心怨
女王國 繚踏歌 天外閒 賀皇化 五雲仙 滿堂花
南天竺 定西番 荷葉杯 感庭秋 月遮樓 感恩多
長相思 西江月 拜新月 上行杯 團亂旋 喜春鶯
大獻壽 鵲踏枝 萬年歡 曲玉管 傾杯樂 謁金門
巫山一段雲 望月波羅門 後庭花[38] 西河獅子 西河劍氣 怨陵三臺
儒士謁金門 武士朝金闕 摻弄[39] 麥秀兩歧 金雀兒 滻水吟
玉搔頭 鸚鵡杯 路逢花 初漏滿 相見歡 蘇幕遮
遊春苑 黃鍾樂 訴衷情 折紅蓮 征步郎 洞仙歌
太平樂 長慶樂 喜回鑾 漁父引 喜秋天 大郎神
胡渭州 夢江南 濮陽女 靜戎煙 三臺 上韻
中韻 下韻 普恩光 戀情歡 楊下採桑 大酺樂
合羅縫 蘇合香 山鷓鴣 七星管 醉公子 朝天樂[40]
木笪 看月宮 宮人怨 歎疆場 拂霓裳 駐征遊
泛濤溪 胡相問 廣陵散 帝歸京 喜還京 遊春夢
柘枝引 留諸錯 如意娘 黃羊兒 蘭陵王 小秦王
花黃發[41] 大明樂 望遠行 思友人 唐四姐 放鶻樂
鎮西樂 金殿樂 南歌子 八拍子 魚歌子 七夕子
十拍子 措大子 風流子 吳吟子 生查子 胡醉子[42]
山花子 水仙子 綠鈿子 金錢子 竹枝子 天仙子
赤棗子 千秋子 心事子 胡蝶子 沙磧子 酒泉子
迷神子 得蓬子 剉碓子 麻婆子 紅娘子 甘州子
歷刺子[43] 鎮西子 北庭子 采蓮子 破陣子 劍器子
獅子 女冠子 仙鶴子 穆護子 贊普子 番將子
回戈子 帶竿子  摸魚子 南鄉子 大呂子 南浦子
撥棹子 河滿子 曹大子 引角子 隊踏子 大沾子
化生子 金娥子 捨麥子 多利子 毗砂子 上元子
西溪子 劍閣子 嵇琴子 莫壁子 胡攢子 唧唧子
翫花子 西國朝天

大曲子[44]
踏金蓮 綠腰 涼州 薄媚 賀聖樂 伊州
甘州 泛龍舟 採桑 千秋樂 霓裳 玉樹後庭花[45]
伴侶 雨霖鈴 柘枝 胡僧破 平翻 相駞逼
呂太后 突厥三臺 大寶 一斗鹽 羊頭神 大姊 
舞大姊[46] 急月記 斷弓絃 碧霄吟 穿心蠻 羅步底 
回波樂 千春樂 龜茲樂 醉渾脫 映山雞 昊破
四會子 安公子 舞春風 迎春風 看江波 寒鴈子
又中春 翫中秋 迎仙客 同心結

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47]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爲假面,臨陣著之。因爲此戲,亦入歌曲。

《踏謠娘》,北齊有人姓蘇,䶌鼻,實不仕,而自號爲「郎中」。嗜飲,酗酒,每醉,輒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鬬之狀,以爲笑樂。今則婦人爲之,遂不呼「郎中」,但云「阿叔子」。調弄又加典庫,全失舊旨。或呼爲《談容娘》,又非。

《烏夜啼》,宋彭城王義康、衡陽王義季,帝囚之潯陽,[48]後宥之。使未達,衡王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至,故有此曲,亦入琴操。[49]

《安公子》︰隋大業末,煬帝幸揚州。[50]樂人王令言以年老,不去,其子從焉。其子在家彈琵琶,令言驚問:「此曲何名?」其子曰:「內裏新翻曲子,名《安公子》。」令言流涕悲愴,謂其子曰:「爾不須扈從,大駕必不回。」子問其故,令言曰:「此曲宮聲往而不返。宮爲君,吾是以知之。」

《春鶯囀》︰高宗曉聲律,聞風葉鳥聲,皆蹈以應節。嘗晨坐,聞鶯聲,[51]命樂工白明達寫之,遂有此曲。

記曰:夫以廉潔之美,而道之者寡;驕淫之醜,而陷之者衆,[52]何哉?志意劣而嗜慾強也。借如涉畏途不必皆死,而人知懼;溺聲色則必傷夭,而莫之思,不其惑歟!且人之生,身所稟,五常耳。至有悅其妻而圖其夫,前古多矣,是違仁也;納異寵而薄糟糠,凡今衆矣,是忘義也;重袵席之虞,[53]輕宗祀之敬,是廢禮也;貪耳目之玩,忽禍敗之端,是無智也;心有所愛,則靦冒苟得,不顧宿諾,是棄信也。敦諭、履仁、蹈義、修禮、任智,而信以成之。嗚呼!國君保之,則比德堯、舜;士庶由之,則齊名周、孔矣。當爲永代表式,寧止一時稱舉![54]儻謂修小善而無益,犯小惡而無傷,殉嗜慾近情,忘性命大節,施之於國則國風敗,行之於家則家法壞。敗與壞,不其痛哉!是以楚莊悔懼,斥遣夏氏;宋武納諫,遽絕慕容,終成霸業,號爲良主。豈比高緯以馮小憐滅身,叔寶以張貴妃亡國,漢成以昭儀絕冢嗣,燕熙以符氏覆邦家乎?非無元龜,自有人鑑。遂形簡牘,敢告後賢。

教坊記輯佚

任智方四女善歌。其中二姑子吐納悽惋,收歛渾淪。三姑子容止閑和,旁觀若意不在歌。四姑子發聲遒潤虛靜,似從容中來。[55]

龐三娘善歌舞,其舞頗腳重,然特工裝束。又有年,面多皺,帖以輕紗,妙用雲母和粉蜜塗之,遂若少容。嘗大酺汴州,以名字求僱。使者造門,既見,呼爲「惡婆」,問龐三娘子所在。龐紿之曰:「龐三是我外甥,今暫不在,明日來此,奉留之。」使者如言而至。龐乃盛飾,顧客不之識也,因曰:「昨日已參見娘子阿姨。」其變狀如此,故坊中呼爲「賣假臉賊」。[56]

有顏大娘,亦善歌舞,眼重、臉深,有異於衆,能料理之,遂若橫波,雖家人不覺也。嘗因兒死,哀哭,拭淚,其婢見面,驚曰﹕「娘子眼破也!」[57]

魏二容色粗美,歌舞甚拙。嘗與同類宴集,起舞,楊家生者,笑視之。須臾,歌次,架上鸚鵡初移足右轉,俄復左轉。家生顧曰:「左傳也。」意指鸚鵡,實無他也。魏以爲斥己,輟歌極駡,罷樂。人呼失律爲「左傳」。[58]

上於天津橋南設帳殿,酺三日。教坊一小兒,筋斗絕倫。乃衣以繒綵,梳洗,雜於內妓中。少頃,緣長竿上,倒立,尋復去乎。久之,垂手抱竿,翻身而下。樂人等皆捨所執,宛轉於地,大呼萬歲。百官拜慶。中使宣旨云:「此技尤難,近方教成。」欲以矜異,其實乃小兒也。[59]

上偏私左廂,故樓下戲,右廂竿木多失落。是其隱語也。[60]

呂元真打鼓,頭上置水椀,曲終而水不傾動,衆推其能定頭項。上在藩邸,召之。元真恃其能,多不時至,乃云:「須得黃紙。」黃紙,謂敕也。上銜之,故流輩皆有爵命,惟元真素身。[61]

玄宗嘗三殿打毬。[62]榮王墮馬,悶絕,移時不蘇。[63]黃幡綽奏曰:「大家年紀不爲小,[64]聖體又重,儻馬力既極,以至顛躓,天下何望![65]何不看女婿等與諸人爲之?如人對食盤,[66]口眼俱飽,此爲樂耳。傍觀大家馳逐忙遽,何暇雲樂?」上曰:「爾言大有理!後當不復自爲也。」[67]

玄宗宴蕃客。唐崇句當音聲,先述國家盛德,次序朝廷歡娛,又贊揚四方慕義,言甚明辨。上極歡。崇因長入人許小客求教坊判官,久之,未敢奏。一日,過崇曰:「今日崖公甚蜆斗,欲爲弟奏請,沈吟未敢。」崇謂小客有所欲,乃贈絹兩束。後數日,上憑小客肩,行永巷中。小客曰:「臣請奏事。」上乃推去之,問曰:「何事?」對曰:「臣所奏,坊中事耳。」小客方言唐崇,上遽曰:「欲得教坊判官也?」小客蹈舞曰:「真聖明,未奏即知。」上曰:「前宴蕃客日,崇辭氣分明,我固賞之,判官何慮不得?汝出報,令明日玄武門來。」小客歸以語崇,崇蹈舞懽躍。上密敕北軍曰:「唐崇來,可馳馬踐殺之。」明日,不果殺。乃敕教坊使范安及曰:「唐崇何等,敢干請小客奏事?可決杖,遞出五百里外。小客更不須令來。」[68]

校勘記

  1. 此序通行本原無,今據《全唐文》卷三九六補。
  2. 蓋相因成習 原無「成」字,今據《說郛》涵芬樓本(以下簡稱《說涵》本。)補。
  3. 常在上前頭也 原無「頭」字,今據《說涵》本、《四庫》本《類說》補。
  4. 敕有司給賜同十家 《說涵》本、《四庫》本《類說》於其上有「四季給米。其得幸者,謂之『十家』,給第宅,賜無異等。初,特承恩寵者有十家,後繼進者」三十二字,其他諸本無,今據以補入。
  5. 佩琚居然易辨 原作「居然易辨明」,脫「佩琚」兩字,衍「明」字,今據《說涵》本補、刪。
  6. 三絃 《說涵》本、《四庫》本《類說》作「五絃」。
  7. 親加策勵曰好好作莫辱沒三郎 此十三字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8. 重來疊去 原無「去」字,今據《說涵》本補。
  9. 春鶯囀 原無「囀」字,今據《說涵》本補。
  10. 達摩支之屬 原無「支」字,今據《說涵》本補。
  11. 凡棚車上擊鼓非柘枝即阿遼破也 此十四字通行本原無,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六「柘枝詞」引文補。
  12. 自「諸家散樂」以下一段文字,《說涵》本、《四庫》本《類說》均另立一條。
  13. 爲我語侯大兄 《說涵》本作「報侯大兄」。
  14. 燈既滅 《說涵》本作「滅燈,既黑」。
  15. 上令范安及窮究其事 原脫「及」字,今據《說涵》本補。「究」字,《說涵》本作「治」。
  16. 女伴爾自今後 原無「女伴爾」三字,今據《說涵》本補。
  17. 宮參與內人對同日 「宮參」原作「宮忝」,今據《說涵》本改。
  18. 褰車簾 《說涵》本作「搴車簾」。
  19. 同黨未達 「未」原作「求」,今據《說涵》本改。
  20. 其香火兄弟多相奔 「多相奔」《說涵》本作「多相愛」。
  21. 蘇五奴妻張少娘 「張少娘」《說涵》本作「張四娘」。
  22. 亦姿色能弄踏謠娘 此八字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23. 雖喫䭔子亦醉 原無「雖」字,「䭔」原作「鎚」,今據《說涵》本、翟灝《通俗編》卷二七引文改。
  24. 透碧空 《說涵》本、述古堂藏明鈔本(簡稱述古堂本。)下注「小石」。
  25. 衆仙樂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正平」。
  26. 龍飛樂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小石」。
  27. 慶雲樂 述古堂本下注「小石,孝天人印衣」。
  28. 清平樂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大石」。
  29. 破陣樂 述古堂本下注「貞觀時製」。
  30. 天下樂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正平」。
  31. 賀聖朝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南呂宮《薄媚》」。
  32. 燈下見 《說涵》本、述古堂本此下無「醉思鄉」曲。
  33. 會嘉賓 《說涵》本、《古今說海》本(簡稱《說海》本。)
  34. 思帝鄉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正平」。
  35. 歸國遙 《說涵》本、述古堂本此上有「醉思鄉」。(《說涵》本將「醉思鄉」曲從原來的位置移至此處。)
  36. 感皇恩 《說涵》本、述古堂本下注「道調宮」。
  37. 怨胡天 《四庫》本作「壽齊天」。
  38. 後庭花 《說涵》本、述古堂本作「玉樹後庭花」。
  39. 摻弄 通行本原作「摻工不下」。任半塘《教坊記箋訂》︰「此名各本皆作『摻工不下』,顯訛。茲據王佩諍說,暫訂如下,仍俟考。」
  40. 朝天樂 原無「樂」字,今據《說涵》本、《唐代叢書》本(簡稱《唐代》本。)補。
  41. 花黃發 《說涵》本、述古堂本作「花王發」。
  42. 胡醉子 《說涵》本作「醉鬍子」。
  43. 歷刺子 《說涵》本作「刺歷子」。
  44. 大曲名 原混在諸曲名中,此實爲總類名,與前「曲名」相對。曲名包括次曲、小曲、雜曲共二百七十八名。此列唐大曲共四十六名。今據任半塘《教坊記箋訂》單獨列出。
  45. 玉樹後庭花 《說涵》本作「後庭花」。
  46. 舞大姊 《說涵》本作「舞一姊」。
  47. 而貌若婦人 原無「若」字,今據《說涵》本補。
  48. 帝囚之潯陽 「帝」原作「弟」,今據《說涵》本改。
  49. 此條通行本文字極簡略,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八引曰︰《烏夜啼》者,元嘉二十八年,彭城王義康有罪放逐,行次潯陽。江州刺史衡陽王義季,留連飲宴,歷旬不去。帝聞而怒,皆囚之。會稽公主,姊也。嘗與帝宴洽,中席起拜。帝未達其旨,躬止之。主流涕曰︰「車子歲暮,恐不爲陛下所容。」車子,義康小字也。帝指蔣山曰︰「必無此。不爾,便負初。」寧陵,武帝葬於蔣山,故指先帝陵爲誓。因封餘酒,寄義康,且曰︰「昨日與會稽姊飲樂,憶弟,故附所酒往。」遂宥之。使未達潯陽,衡陽家人扣二王所囚院,曰︰「昨夜烏夜啼,官當有赦。」少頃,使至,二王得釋,故有此曲。
  50. 煬帝幸揚州 原無「將」字,今據《說涵》本補。
  51. 聞風葉鳥聲皆蹈以應節嘗 以上十一字原無,今據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八零所引本書文字補。
  52. 陷之者衆 《說涵》本作「蹈之者衆」。
  53. 重袵席之虞 《全唐文》卷三九六作「重袵席之娛」。
  54. 寧止一時稱舉 「稱舉」《全唐文》卷三九六作「稱譽」。
  55. 此條通行本無,今據吳曾《能改齋漫錄》卷十「繁欽論鼓吹崔令欽教坊女善歌」條補。《四庫》本《類說》卷七亦錄此條,然無「旁觀若」三字,「四姑子」作「四兒」。
  56.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57.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58.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59.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淵鑑類函》卷一八七補。
  60.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61.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據《四庫》本《類說》卷七補。
  62. 玄宗嘗三殿打毬 「玄宗」《四庫》本《類說》卷七作「上」。
  63. 移時不蘇 《唐語林》卷五原無此四字,今據《四庫》本《類說》補入。
  64. 大家年紀不爲小 《四庫》本《類說》於「大家」下尚有「如今」二字。
  65. 儻馬力既極以至顛躓天下何望 《四庫》本《類說》作「不宜自勞」。
  66. 如人對食盤 《四庫》本《類說》作「如臣坐對食盤」。
  67. 此條通行本原無,今王讜《唐語林》卷五、《四庫》本《類說》卷七補入。文字異同,已見上校。
  68. 王讜《唐語林》卷一錄此條,語涉教坊事。近人周勛初先生《唐語林校證》雲︰「此條疑是《教坊記》之佚文。」尚無確據,因附於此,不補入正文中。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