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
制定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國共青團中央委員會
2004年12月20日
教育部 共青團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
教社政〔2004〕16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教育工作部門、教育廳(教委),團委,國務院有關部委教育司(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現就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借鑑吸收人類文明有益成果,以實施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為基礎,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校園文化環境為重點,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弘揚主旋律,突出高品位,加強管理,注重積累,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不斷滿足大學生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使高等學校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基地、示範區和輻射源。

  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1)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範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2)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範作用的優良校風。(3)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於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調發展。(4)加強校園人文環境和自然環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二、紮實推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

  深入開展校風建設。要在充分挖掘學校歷史傳統寶貴資源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發展戰略和規劃,根據學校辦學思想和理念,大力營造崇尚科學、嚴謹求實、善於創造、具有時代特徵和學校特色的良好校園風氣。要紮實開展師德教育,制定完善師德規範,嚴格師德管理,加強教師思想品德和學術道德教育,宣傳師德建設先進典型,積極建設「志存高遠、愛國敬業,為人師表、教書育人,嚴謹篤學、與時俱進」的優良教風。要制訂完善大學生行為規範,嚴格管理特別是考試紀律管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努力形成勤於學習、奮發向上、誠實守信、敢於創新的良好學風。要結合黨風廉政建設開展廉政宣傳教育,在大學生中傳播廉政知識,弘揚廉政精神,培育和建設廉政文化。通過校風建設,在校園樹立熱愛祖國、決心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自己全部力量的共同理想和堅定信念,培育自強不息、不怕任何艱難險阻、勇往直前的共同意志和奮鬥精神,形成與時俱進、昂揚向上、勇於創新的共同追求和開拓意識。

  大力加強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要繼續實施「大學生全面素質教育工程」,把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融入到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各環節。要不斷整合教育資源,努力形成一支學術水平高,學科構成合理的專家學者隊伍,逐步建立起內容覆蓋課堂教學、課外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體系。要開好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對理、工、農、醫科學生要多開設文學、歷史、哲學、藝術等人文社會科學課程,對文科學生要適當開設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課程。通過人文素質和科學精神教育,不斷提升大學生的人格、氣質、修養等內在品質,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教育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要建設好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充分發揮現有國家和省級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的示範、輻射作用。

  精心組織校園文化活動。要精心設計和組織開展內容豐富、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思想政治、學術科技、文娛體育等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滲透到校園文化活動之中,使大學生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思想感情得到薰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要充分利用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紀念日、十一國慶節、一二·九運動紀念日等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唱響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主旋律。要深入開展「創建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學生」的道德實踐活動,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務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之中,引導大學生從具體事情抓起,從一言一行做起,養成文明行為,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要全面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通過辦好大學生科技文化節、大學生「挑戰杯」、大學生藝術節、大學生運動會和深入開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要充分發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建設好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於一體的校園網站,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積極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網絡文化活動,形成網絡文化建設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文化建設主動權,使網絡成為校園文化建設新陣地。倡導使用文明、健康的手機短信用語。要充分發揮大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扶持理論學習型社團,熱情鼓勵學術科技型社團,正確引導興趣愛好型社團,積極倡導社會公益型社團。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區、學生公寓、網絡虛擬群體等新型大學生組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加強有效引導,確保校園文化的正確發展方向。

三、大力加強高等學校校園文化環境建設

  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建設。要寫好校史、建好校史陳列室,通過資料記載和實物展示,生動形象地反映學校辦學歷程,激勵大學生繼承和弘揚學校優良傳統。要確定校訓、校歌、校徽、校標,提倡大學生牢記校訓、學唱校歌、佩戴校徽、使用校標,激勵大學生熱愛學校、刻苦學習。要發揮優秀校友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獨特作用,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用優秀校友的人生經歷和感悟、創業歷程和成就,激勵大學生立志成才,報效祖國。要精心設計、認真組織好開學典禮、畢業典禮、獎學金頒發儀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義的活動,倡導學校領導為每一位畢業生或畢業生代表頒發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激勵大學生勤奮向上、求實創新。重視校內文化設施建設。要按照有關規定,建設、設計好教學場所、圖書館,完善教學設施,優化學習環境,不斷滿足大學生學習成才的需要。規劃、建設好大學生文藝、體育、科技活動場所,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各高等學校都要創造條件建設大學生活動中心,為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場地和條件。要加強校報、校刊、校內廣播電視、校園網、學校出版社、宣傳櫥窗等的建設,發揮宣傳輿論陣地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更大作用。重視校園景觀建設。加強校園規劃和建設,特別是要做好綠化美化工作,使校園的山、水、園、林、路等達到使用功能、審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諧統一,用優美的校園景觀激發大學生的愛校熱情,陶冶大學生關愛自然、關愛社會、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操。要在公共場所布置具有豐富內涵的雕塑、書畫等文化作品,營造高尚健康的人文景觀氛圍。要組織大學生廣泛參與校園樓宇、道路、景點的規劃、建設、命名以及管理工作,增強大學生對校園文化環境的認同感。

  重視校園治安綜合治理工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責任制,加強高等學校內部安全管理和安全保衛工作,及時處理侵害大學生合法權益、身心健康的事件和影響學校、社會穩定的事端。要在各地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在各地綜治委學校及周邊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下,積極配合公安、司法、文化、工商等部門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開展專項整治工作,維護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生活秩序。

四、切實建立和完善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機制

  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領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門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納入議事日程,會同宣傳、體育、文化等部門及共青團組織,統一規劃、組織協調和宏觀指導本地區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建立和完善校園文化建設檢查評估制度,把校園文化建設納入高等學校教育教學評估體系,以評促建、以評促管。高等學校要從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戰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重大意義,統籌規劃校園文化建設。要成立學校黨政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校園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和指導本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充分發揮黨團組織和學生會、研究生會和有關學生社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推進校園文化建設深入發展。

  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管理。要建立校園文化建設的各項管理規章制度,加強哲學社會科學研討會、報告會、講座的管理,加強校園BBS管理,絕不給錯誤觀點和言論提供傳播渠道。堅決抵制各種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對大學生的侵蝕和影響。堅決禁止在學校傳播宗教。要加強對大學生組織特別是大學生社團的領導和管理,幫助大學生社團選聘指導教師,支持和引導大學生社團自主開展活動。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高等學校要把校園文化建設經費納入學校預算,在人、財、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確保校園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順利開展。要不斷完善校園文化建設的政策和措施,切實解決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困難。要加強理論研究,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校園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舉措。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部門和高等學校要根據本意見,結合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細則。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