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告中等學生
(一)中等學生之幸福及責任
[編輯]中等學生云者,較小學學生高一級之謂也。其別有三。曰中學校學生,曰師範學校學生,曰甲乙種實業學校學生。吾國教育,未臻發達。中等學校為數殊鮮。綜計之,中學不過三四百,師範不過百餘,甲乙種實業學校則僅七十餘而已。平均每校二三百人,總計不足二十萬。夫吾(國)人口四萬萬,青年子弟當在四千萬以上。而肄業於中等學校者,不足其二百分之一,豈不大可哀哉。而諸君竟出類拔萃,不為彼二百分之一百九十九,而為此之一分。其境遇之可喜,責任之重大,更何待言。吾願諸君念此而自警惕也。
抑更有進者。中等學校學生,大率為中流以上之子弟。下焉者雖天資學力均可優為,而因經濟之關係,勢不能不望洋興嘆。卒業之後,在中學生或進受高等教育,蔚為國家之棟梁;或出而應世,執中流以上之業務。在師範學生,則教育兒童,為將來國民之導師。在實業學生,則各就其所習專門之技術從事實業,小之為一家餬口,大之殖國家之富力。較之未受中等教育者,相去奚啻霄壤。吾非謂未受中等教育者,不能具學識而膺上等職務也。特一則恃數載教育之力,一則恃多年奮鬥之功;一則盡人皆可跂及,一則非才智毅力卓絕者不克出人頭地,其難易豈可言語形容哉。諸君得父兄庇蔭,勉為其難。僅恃數年肄業之力,遂能在社會上執中等以上之職務。其境遇之可喜,責任之重大,復何待言。吾願諸君念此而自警惕也。
國家之成立,必有一種人為其中堅。吾國昔時之中堅在士。昔聖先賢之所立言,皆為士而發。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重要職務,皆為士所任。迨至晚近,政治上、社會上之事權,無一不在秀才、舉人、進士、翰林之手,其非秀才、舉人、進士、翰林者,尚須捐一監生以為進身之階。僻小之縣,一秀才監生,均可頂戴輝煌,儼然紳士。其非焉者,雖巨富大賈,不能廁身於士夫之林也。新教育興,舊制斯廢。其為國家之中堅者,須具普通之學識能力。其具此能力者,以中等學生為最易而最多。他日國家社會,將以中等學生為之中堅,可斷言也。嗟乎諸君,果如何方可自淑其身而達此國家社會中堅之目的乎?
(二)人格之修養
[編輯]立身社會之上,非有高尚之道德,康健之身體,則不能得社會之信用。耐心身之勞苦,而一事不能為,一業不能就,遑雲國家社會之中堅哉。英吉利之教育,以養成人格為第一義,誠知所先務也。近年學校漸興,教科亦有進步,然注意於灌輸智能者多,注意於養成人格者少。殊不知道德淪喪,即使學貫天人,亦毫無價值。其才與學,不過以為濟奸作偽之資料,害社會國家以害一己而已。況我國風俗,崇尚品行。文人無行,自古鄙之。言忠信,行篤敬,雖曰未學,亦可謂之學矣。故必智德兼全,始可謂之完人。苟不能者,寧德勝於智。蓋德勝於智,尚不失為謹飭之流,雖不能膺大任冀大發展,而謹守固有餘也。若智勝於德,其不流於邪僻者鮮矣。且德本於天性,謹守而善充之,無人不可為君子。知識須視天資,其能不能,與夫造至何種地步,均有限制。非如德之身體力行,其權操諸一己之心性也。品性高尚,復盡己之力以求智識,則大成小成,均可立身。舍德而言智,德固失矣。智之成就與否,尚在不可知之列。即使其能成為上智,而根本既失,亦不足取。況學問之成,原於勤勉。而非中心有主,無愧屋漏,雖曰勤勉亦有所不能哉。是德又為智之本矣。嗟乎諸君,學生之求學,固為求知識。然一經墮落,不唯為名教罪人,為社會不齒。即所欲求之學識,亦掃地盡矣。謂余不信,請諸君拭目以觀。彼道德墮落之學生,學智邁人者有幾。徒見個人身敗名裂,家庭受其累,社會蒙其害而已。吾言至此,吾不禁為我青年前途危,尤為我國家社會前途悲也。
青年多病,論者或謂其由於功課之太重,勤勉之過度。以吾所聞,則均非是。質言之,青年之多病,均酒色二字為之。他種青年,非無溺於酒色者。然以勞力不勞心之故,其弊尚輕。若夫學生社會,平時既以酒色戕賊其身體。考試之時,復臨渴掘井,深夜不眠,於是危及生命,或成廢疾。即不爾者,亦復神志昏喪。考竣之後,學課隨忘。嗟乎諸君。諸君幸有賢父兄,令其求學,復得種種機遇,以成其為中等學生,肩將來國家社會中堅之重任。而乃如此,試問子職何在?國家之義務又何在?即使諸君不知父母之劬勞,不知國家為何物,寧獨不為一己計乎?道德高尚,心身泰然,可以立身,可以求學,可以康強,可以長壽。反是則為身敗名裂,為學問荒疏,為疾病,為夭札。何去何從,何取何舍,三尺童子,亦知辨別。詎諸君而不知乎?吾敢決其不然也。然則諸君何以多數如是。曰其病根所在,不外貪一時之安樂,昵匪人之友朋而已。彼墮落之輩,當其為不道德之行為時,中心曷嘗不知其為非,曷嘗不受良心之裁判而泚盈於顙。其所以終致墮落者,則一時不能自制其慾念,與夫匪友之慫恿而已。余敢敬為諸君告曰:諸君苟欲不墮落,必須時時制止其慾念,交益友而遠損友。如道德之心,尚不能完全制止其慾念,則運動以勞其筋骨,冷水浴以清其腦筋,固其體膚。不閱無益之書,不臨非禮之地。苟能如是,吾可決其必不墮落。不唯不墮落,且可決其能成大器也。諸君勉乎哉。
(三)常識之涵養
[編輯]中等學生,果需如何之學問乎?實今日眾議紛紜莫衷一是之問題也。吾不暇細加討論,且法令校章俱在,主校事者循而行之,學生循而受之。即有論列,亦非學生所能自主也。吾今所欲言者,即中等學生常識如何涵養而已。
常識之重要,近世學者,類能言之。大別為二:曰自然界之常識,曰人事界之常識。日月地之運行,風雲雷雨之變化,動植礦之形態,人體生理之組織,均自然界之常識也。古代無此種知識,故孔子迅雷疾風必變,以及日月蝕之救護,旱潦之祈禱,鄉村愚民更淫祀以求福。數千年來,率行不悟。而科舉時代之極弊,馴至子弟不辨菽麥,遑雲其他。此非無自然界常識之鐵證乎?友朋社會之交際,婚喪葬祭之禮儀,物價之高低,舟車之交通,議員如何選舉,租稅如何完納,書札如何繕寫,郵電如何寄發,均人事界之常識也。吾國學生,僅知讀書,於此種知識,不甚留意。馴至一出校門,茫然無所措手足。置身社會,多遭失敗。究其原因,由於學問不足者固亦有之,而大半均由於無常識也。
常識與學問,似同而實不同。涵養常識與研究學問,更似同而實不同。今舉例以明之。作出擬電之文字,出於學問者也。其格式稱謂,以及措詞之輕重,寄發之手續,則僅恃學問必不能行,非有常識不可矣。換言之,學問之為物,偏於理論或技術;常識之為物,偏於實際及應用者也。唯其如是,故學問可通於環球,常識必切於本國。唯其如是,故學問可求之異邦,常識必求之本國。非然者,學問即高,其如不適何(童年留學外洋,歸國恆不適用者,即此故也)?
涵養常識,隨在皆可為之,殊無一定之方法。吾今略舉數端,不過助諸君入手而已。
(一)多閱書報也。尋常閱書,固可助學問之研究。然其對於養成常識之價值,實高於學問方面。所閱之書,如科學小冊子,文學叢書,及處世修養、傳記、遊記、筆記等,均極有裨益。日用文件尺牘等,為應世第一武器,尤不可忽。雜誌日報應選閱二三種。須自首至尾,悉心讀之。即廣告亦不可忽。尤當注意者,為雜誌之論文,及日報之長篇記事。不可僅閱電報雜記及有趣文字(電報取其迅速。已入世者,最應注意。學生以明事之首尾為貴,故長篇記事最為重要)。
(二)多遊歷而注意觀察也。知識之養成,多由耳目輸入。然百聞不如一見,目之效用實遠過於耳。觀書用目,尚為間接,不如直接觀察之有益。最好三五同學出外遊歷,始而本城鎮,漸及鄉村,漸及地方。沿途所見事物,留心觀察,歸而記之,或加以批評。記畢彼此交換閱看,以見各人所見之深淺,批評之當否。此舉於自然界、人事界均有大效。苟能行以歲月,將來入世自無扞格之虞矣。
(三)留意師長及名人之談話也。此舉亦極有效,但須辨別其是非,明了其用意。如系有為而發者,尤須研究其原因。
(四)多赴講演會遊藝會也。此舉有三益。聽名人之講演,觀他人之成績,可以裨我見聞。一也。見他人交際情形,可以研究交際之道。二也。可多得朋友,且可多見名人學者。三也。
此外方法,不勝枚舉,要在自己留意而已。吾見中等學生多矣。即吾局職員學習員中,出身於中等學校者亦非少數。其最多數之缺點,不在學問之不足,而在常識之不完。即吾國舊日所謂閱歷太淺也。然閱歷之深淺,視歷事之多少。其一方面增進經驗,一方面增進常識,然非先有常識,則經驗決不如有常識者之精深。何如於學生時代,涵養充足。他日出而問世,既可以減少失敗,且可於同一時日之中,得深於他人之經驗。是予所厚望於諸君者也。
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出版,其作者1941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這部作品也可能在本國本地版權期限更長,但對外國外地作品應用較短期限規則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