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子纘義 (四庫全書本)/卷0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八 文子纘義 卷九 卷十

  欽定四庫全書
  文子纘義卷九     宋 杜道堅 撰
  下徳篇
  舊註太上之道沖融渾漠故無為而無不為若夫致身能養遇物能治執道無失守善勿遷斯徳之下者也然此篇特舉上徳之體𩔖明下徳之義也
  老子曰治身太上養神
  舊註神之恬愉則身之大治也
  其次養形
  舊註形無勞役則肌膚充實
  神清意平百節皆寧養生之本也
  舊註神無所撓形無所勞故為治養之本也
  肥肌膚充腹腸供嗜欲養生之末也
  舊註養形致此而神意不復清平故言末也
  治國
  舊註言治國之道
  太上養化
  舊註養道徳之化
  其次正法
  舊註正刑賞之法
  民交讓爭處卑財利爭受少事力爭就勞日化上而遷善不知其所以然治之本也
  舊註聖人正身以待之莫不日用而遷善則不知所以然而然也
  利賞而勸善畏刑而不敢為非法令正於上百姓服於下治之末也
  舊註持此為治而君臣相承競戒以存故以為末也
  上世養本而下世事末
  纘義下徳執徳也太上養神治身之本也其次養形治身之末也太上養化治國之本也其次正法治國之末也降此而下則又下徳之下者焉
  老子曰欲治之主不世出可與治之臣不萬一以不世出求不萬一此至治所以千嵗不一也
  舊註千年降聖五百年生賢合徳同時曠世而可遇也或曰主聖則臣賢而臣亦可致君於堯舜者若此天氣下降而地氣不應地有膏壤而天加水旱且天地之際未能同和豈君臣之間常可同徳則知至治之世難逄也哉
  葢霸王之功不世立也
  舊註霸王之道亦不可傳代而有
  順其善意防其衺心與民同出一道即民可善風俗可美
  舊註養善閑衺不縣法度同道而徃日化不知此謂得治之本而盡善盡美也
  所貴聖人者非貴其隨罪而作刑貴其知亂之所生也舊註所重理之於未形
  若開其鋭端而縱之放僻淫泆而棄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能禁其姦也
  舊註防之不在其本而制之於必犯若抱薪救火以資其盛也
  纘義明良相合千載一逄夫明君不世出良臣不萬一以不世之君得萬一之臣唐虞而下若成湯之於伊尹文王之於呂望世不多見如齊桓之管仲亦不世出是以治日少而亂日多抑由君子少而小人多歟
  老子曰身處於江海之上心在於魏闕之下者即重生重生即輕利矣
  舊註雖未忘世榮而能致身於閑曠可謂重生輕利之士也
  猶不能自勝即從之神無所害也
  舊註內戰不勝者當從心就志猶免害於生也
  不能自勝而強不從是謂重傷重傷之人無壽𩔖矣舊註未能忘懐而抑以歸靜則重傷其生重傷其生故不復與壽者為比也
  故曰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舊註夫能放情就志猶近知和自守其常是明其分益生使氣亦此之宜而況得天地之至和用資恆徳明生死之一貫壽而不亡者焉天性之通明也
  是謂𤣥同用其光復歸其明
  纘義人有仕隱道無屈伸夫身江湖而心魏闕畎畝不忘也是故有道之士隱以此道時止而止時行則行是之謂𤣥同
  老子曰天下莫易於為善莫難於為不善所謂為善者靜而無為適情辭餘無所誘惑循性保真無變於己故曰為善易也
  舊註不出性分之內豈非易哉
  所謂為不善難者⿱𫂁麼 -- 簒弒矯詐躁而多欲非人之性也故曰為不善難也
  舊註出乎常性之外豈非難哉所謂順於道者吉而易也逆於道者凶而難也
  今之以為大患者由無常厭度量生也
  舊註夫妄動則為患今動之無厭故患大矣
  故利害之地禍福之際不可不察也聖人無欲也無避也
  舊註既無所欲亦何所避
  事或欲之適足以失之事或避之適足以就之
  舊註欲養生而反失欲避禍而反遇
  志則有所欲即忘其所為矣
  舊註猶攫金之時不見於人而忘其避就也
  是故聖人審動靜之變適受與之度理好憎之情和喜怒之節夫動靜得即患不侵也
  舊註謂人之常患不能禍已也
  受與適即罪不累也
  舊註畢當其才則不復為罪所累
  好憎理即憂不近也
  舊註取舎茍正乃無近憂
  喜怒節即怨不犯也
  舊註賞罰有常則不至於怨也
  纘義善惡異跡同出於心天下莫易於為善莫難於為不善禍福之階事不可必欲得而反失之欲避而反就之是以聖人審動靜之變和喜怒之節事無不善何憂怨之有
  體道之人不茍得不讓禍其有不棄非其有不制舊註一於所遇故來者不讓未至者不待
  恆滿而不溢常虛而易贍
  舊註自足故然
  故自當以道術度量即食充虛衣禦寒足以溫飽七尺之形無道術度量而以自要尊貴即萬乗之勢不足以為快天下之富不足以為樂
  舊註處道則皆可從欲則無極也
  故聖人心平志易精神內守物不能惑
  舊註無欲自平不貪故易
  纘義脩身有道處世有術夫體道之人守其天常安其命義食止充虛衣止禦寒不茍所得不棄所有禍不倖免福不妄就達不自驕窮不易操樂乎天真與道同乆
  老子曰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能強者必用人力者也舊註謂徳服之能受其制
  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者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未有得已而失人者也未有失已而得人者也
  舊註已見符言篇
  故為治之本務在安民安民之本在於足用足用之本在於勿奪時
  舊註時謂春耕夏耘秋穫之三時也
  勿奪時之本在於省事省事之本在於節用節用之本在於去驕
  舊註貴適中也
  去驕之本在於虛無
  舊註本在乎虛已無為以御人下豈惟節用愛民之義
  故知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知命之情者不憂命之所無奈何
  舊註夫身之自極故知者不憂然後盡於全生委命之道也
  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衺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舊註未有自困而兼物者況治天下哉
  纘義將勝乎人先勝乎已未有已不勝而能勝人者也勝人者有力欲勝理也自勝者強理勝欲也理勝則得人之心人將自用其力欲勝則用人之力人將先離其心天理人慾之異宜有間然
  所謂得天下者非謂其履勢位稱尊號也言其運天下心得天下力也
  舊註所以光於四表格於上下民不忍違之也
  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失天下也故桀紂不為王舊註謂失天下之心力也
  湯武不為放
  舊註非湯武能放桀紂蓋因天下之心用天下之力耳
  天子得道守在四夷天子失道守在諸侯
  舊註守保守也得道則守在異俗失道則守在臣下也
  諸侯得道守在四境諸侯失道守在左右
  舊註自非義扶王室恵親𥠖庶即肝膽楚越也
  故曰無恃其不吾奪也恃吾不可奪也
  舊註無㨿於徳難恃不奪有依於道自不可奪
  行可奪之道而非⿱𫂁麼 -- 簒弒之行無益於持天下矣
  舊註將在可奪之地雖簒弒沒世未行然於神器未足持保也
  纘義撫我則後虐我則讐聖人運天下心得天下力而天下治若夫桀紂之為君有南面之名無一人之譽此湯武之所以不為之臣天子失道諸侯為守誰之過歟
  老子曰善治國者不變其故不易其常
  舊註因而治之
  夫怒者逆徳也兵者兇器也爭者人之所亂也隂謀逆徳好用兇器治人之所亂逆之至也
  舊註謂不順治人之道也
  非禍人不能成禍
  舊註直任所作
  不如挫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舊註摧其凶鋭之器釋其紛結之心而與萬物和光同彼塵俗而化
  人之情性皆願賢已而疾不及人
  舊註人之常情
  願賢已則爭心生疾不及人即怨爭生
  舊註以其懐疾故多怨爭
  怨爭生即心亂而氣逆
  舊註氣以和暢為順
  故古之聖王退爭怨爭怨不生
  舊註謂不尚賢也
  即心治而氣順故曰不尚賢使民不爭
  纘義爭之不足讓之有餘人已兩全之道也夫怒逆徳兵兇器爭者人之所亂隂謀逆徳好用兇器治人亂逆之至也文子以其言而授之范蠡越欲伐吳蠡引以為諫勾踐不聽敗於夫椒則知欲禍人者乃所以自禍也賢者肯如是乎
  老子曰治物者不以物以和
  舊註用和接之物將可治
  治和者不以和以人
  舊註人得其宜當自和矣
  治人者不以人以君
  舊註元首正則肢體自立
  治君者不以君以欲
  舊註無欲則身正身正則天下皆正也
  治欲者不以欲以性
  舊註得性之原則所縣解若以欲除欲是同乎以事止事
  治性者不以性以徳
  舊註無所不得性乃全矣
  治徳者不以徳以道
  舊註若不失徳斯其徳者也處乎至道而徳自生焉
  以道本之性無衺穢乆湛於物即忘其本忘其本即合於若性
  舊註離其純素之本反以染習之欲為性也
  衣食禮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於外也
  舊註性分之外
  故人性慾平嗜欲害之唯有道者能遺物反已
  舊註能復性本
  有以自鑒即不失物之情無以自鑒即動而惑熒舊註以道自鑒則萬物之性素無所汚茍不能則物來熒惑動皆失正也
  夫縱欲失性動未嘗正以治生即失身以治國即亂人不聞道者無以反性
  舊註故曰反者道之用也
  纘義性與欲固有間矣人皆然君為甚夫治物不以物以和者先明已之性而後明物之性明物之性則可以贊化育參天地矣
  古之聖人能得諸已故令行禁止
  舊註其身正者不令而行
  凡舉事者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
  舊註清以鑒情平以正物然後不遺而善成也
  聽失於非譽目淫於采色而欲得事正即難矣
  舊註聴言於是非之間眩目於綺繒之上身且未定可正物哉
  是以貴虛
  舊註以其不載故應之無屈也
  故水激則波起氣亂則智昏昏智不可以為正波水不可以為平
  舊註昏則不鑒波則不止止則平而靜鑒則正而當
  故聖王執一以理物之情性
  舊註清平之一乃能通理乎萬𩔖也
  夫一者至貴無適於天下聖王託於無適故為天下令舊註甘其有適非貴於天下也聖王無欲復何適哉以無所適而衆適故可化令天下矣
  纘義古之學者為己為己之道立而後為人之道行聖人得諸己故清明在躬無逺弗燭得萬物之情而命令行於天下矣
  老子曰隂陽陶冶萬物皆乗一氣而生
  舊註三才通為一和之炁以陶甄萬物也
  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登
  舊註所謂蓄相通之和氣故爾
  春肅秋榮冬雷夏霜皆賊氣之所生
  舊註能害常節謂之賊氣
  天地之間一人之身也
  舊註獨由君之化耳
  六合之內一人之形也
  舊註動用之狀無不効應
  故明於性者天地不能脅也審於符者怪物不能惑也舊註知神性之感通信天人之符應則不至於懼亂矣
  聖人由近以知逺
  舊註身中比
  以萬異為一同
  舊註理推之故
  氣蒸乎天地
  舊註中和之氣蒸徹上下
  禮義亷恥不設萬民莫不相侵暴虐猶在乎混溟之中也
  舊註夫至道之治感而化之非若禮義誘惑於物是以純純常常不知所以然而至於此也
  亷恥陵遲及至世之衰用多而財寡事力勞而養不足民貧苦而忿爭生是以貴仁
  舊註方假兼愛以治人
  人鄙不齊比周朋黨各推其與懐機械巧詐之心是以貴義
  舊註義者裁㫁合宜然後物正其實
  男女羣居雜而無別是以貴禮
  舊註禮者檢身以合度然後人敘其倫
  性命之情淫而相廹於不得已即不和是以貴樂舊註樂者和心以澹慮然後感變風俗
  故仁義禮樂者所以救敗也非通治之道也
  舊註救澆滛之敗非治道之通者
  纉義天地一身天下一氣陽變隂化陶冶萬物皆乗一氣而聖人愛養萬民視為一家故天下和平也若乃用多而財寡事力勞而養不足則民貧苦而忿爭生非通治之道矣
  誠能使神明定於天下而心反其初
  舊註謂感而化之使歸性本
  即民性善民性善即天地隂陽從而包之
  舊註以大順故大通
  即財足而人贍貪鄙忿爭之心不得生焉
  舊註以得性而足故不知其佗也
  仁義不用而道徳定於天下而民不淫於采色
  舊註茍未為仁義所加則上下之道通而不淫君臣之徳素而無飾
  故徳衰然後飾仁義
  舊註失徳而後仁失仁而後義
  和失然後調聲
  舊註調音求和足明和已失矣
  禮淫然後飾容
  舊註淫猶過也過於中庸遂飾容止
  故知道徳然後知仁義之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後知禮樂之不足脩也
  纘義聖人誠而明之反其性初民復於善民性善則天地隂陽從而包之財足人贍貪鄙不生忿爭乃息仁義不用而道徳定於天下矣
  老子曰清靜之治和順以寂寞質直而素樸閑靜而不躁
  舊註無欲者常居其妙故衆徳自全
  在內而合乎道出外而同乎義
  舊註中與道宜外與事正
  其言畧而循理其行恱而順情
  舊註合理之言自簡因物之行乃順
  其心和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
  舊註內和而外素心偽則事飾
  不謀所始不議所終安即留激則行
  舊註黜聰棄智留行隨感
  通體乎天地同精乎隂陽一和乎四時明照乎日月與道化者為人
  舊註身不自有與道為人故天地日月合其明徳也
  機巧詐偽莫載乎心是以天覆以徳地載以樂四時不失序風雨不為虐日月清靜而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光五星不失其行此清靜之所明
  舊註以其清靜無為故天地不虧常徳耳
  纘義天清地靜故能長久聖人以清靜為治者法天地也心清則內合乎道體靜則外同乎人是以不出戶而化行
  老子曰治世之職易守也
  舊註無事故易守也
  其事易為也
  舊註不擾故易為
  其禮易行也
  舊註不飾故易行
  其責易償也
  舊註法寛故易償
  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農工商鄉別州異
  舊註不相奪倫
  故農與農言藏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商與商言數舊註數謂所利之數
  是以士無遺行工無苦事農無廢功商無折貨各安其性
  舊註性所便習各安其時也
  異形殊𩔖易事而不悖
  舊註雖四人殊𩔖出處異途反易其事不相悖亂
  失業處而賤得志勢而貴
  舊註得者自得失者自失
  纘義古人世守一官官守一事故治世之臣職易守事易為後世兼官共事之法行官益冗而事益繁政出多門反致害治
  夫先知逺見之人才之盛也而治世不以責於民博聞強志口辯辭給之人知之溢也而明主不求於下敖世賤物不汙於俗士之伉行也而治世不以為化民故髙不可及者不以為人量行不可逮者不以為國俗舊註夫至理之道風俗齊同而尚賢貴貨爭盜斯起者也
  故人才不可專用而度量
  舊註以其分異
  道術可世𫝊
  舊註道者隨分而通術者執一應萬故傳世可用也
  故國法可與愚守也而軍旅可與整同也
  舊註國使一俗之故則愚可守軍使一法之故則整可同
  不待古之英雋而人自足者因其所有而並用之也舊註無事之世則賢愚之材莫不同適而並用
  末世之法髙為量而罪不及也重為任而罰不勝也為其難而誅不敢也
  舊註分外責之也夫輕其任則皆勝在所易則皆敢
  民困於三責即飾智而詐上犯衺而行危
  舊註貴乎茍免
  雖峻法嚴刑不能禁其姦
  舊註復以其姦避刑
  獸窮即觸鳥窮即啄人窮即詐此之謂也
  纘義才不可以勝徳言不可以過行才盛而有先知之見者治世不以責於人聞博而有辯口之佞者明主不以求於下傲世伉行責人以重難強人以不能者惡免人窮之詐哉
  老子曰雷霆之聲可以鐘鼔象也風雨之變可以音律知也
  舊註屬於聲色即不能逃乎
  大可睹者可得而量也明可見者可得而蔽也聲可聞者可得而調也色可察者可得而別也
  舊註以在際限之內
  夫至大天地不能函也至微神明不能領也
  舊註謂太古之時道體混茫徳用微密也
  及至建律厯別五色異清濁味甘苦即樸散而為器矣舊註將有五色之雜六律之差遂散混茫之中各周器域之用也
  立仁義脩禮樂即徳遷而為偽矣
  舊註自得為徳今徳因物修非偽何也
  民飾智以驚愚設詐以攻上天下有能持之而未能有治之者也
  舊註言雖能持之未能有治矣
  夫智能彌多而徳滋衺是以至人淳樸而不散
  纘義聖人剖大樸法天地觀象以制器若雷霆之於鐘皷風雨之於音律皆得象而為之至若天地之大神明之微則有所不能盡究也惟至人淳樸不散而可以為萬世之師
  夫至人之治虛無寂寞不見可欲心與神處
  舊註有用無宰
  形與性調
  舊註中外通順
  靜而體徳動而理通循自然之道縁不得已矣
  舊註感而後應
  漠然無為而天下和淡然無欲而民自樸不忿爭而財足施者不徳受者不讓徳反歸焉而莫之惠
  舊註使天下不知所得不讓所來則至徳反歸而未始嘗惠者也
  不言之辯不道之道若或通焉謂之天府
  舊註處此道以化民與同徳也
  取焉而不損酌焉而不竭莫知其所由出謂之揺光舊註夫有餘而以餘被物者謂之光順物用而動者謂之揺也
  揺光者資糧萬物者也
  舊註道能善貸且成故稱資糧也
  纘義北辰天之尊帝也端居天心而衆星拱之至人取法為治心與神處漠然無為而天下和揺光居北斗之柄資糧萬物隨天左旋日轉一周斗不降祿生民罔食舜察璣璇以齊七政其知天矣乎
  老子曰天愛其精地愛其平人愛其情
  舊註愛猶尚也
  天之精日月星辰雷霆風雨也地之平水火金木土也舊註天布六氣之精地分五行之平
  人之情思慮聰明喜怒也故閉四關止五遁與道淪神明藏於無形精氣反於真
  舊註四關謂耳目鼻口五遁謂五情離本也能閉而止之則與道𡨋通而全神氣耳
  目明而不以眎耳聰而不以聴口當而不以言心條通而不以思慮委而不為知而不矜直性命之情而知故不得害
  舊註夫如是則外無牽役之勞內無氷炭之害
  精存於目即其眎明存於耳即其聴聰留於口即其言當集於心即其慮通
  舊註凡用心以至猶可庶幾況精之所存乎
  故閉四關即終身無患四肢九竅莫死莫生是謂真人舊註莫死莫生猶不廢不用也真人也精一而已肢體藏竅純氣周焉
  地之生財大本不過五行聖人節五行即治不荒舊註稟生之氣在乎五行為治者法之即不相尅害也
  纘義人有五性應天五星應地五行五性動七情出身可不知愛乎夫神藏於心精藏於腎魂藏於肝魄藏於肺意藏於脾神明藏於無形莫生莫死是謂真人
  老子曰衡之於左右無私輕重故可以為平繩之於外內無私曲直故可以為正人主之於法無私好憎故可以為命
  舊註命猶令也茍無所私可正天下
  徳無所立怨無所藏是任道而合人心者也
  舊註委道而徃所在皆同同而無心豈容徳怨矣
  故為治者知不與焉
  舊註用知乃非宜也
  水戾破舟木擊折軸不怨木石而罪巧拙者也知不載也
  舊註無心者物不加怨載智者未嘗終吉
  故道有智即亂徳有心即險心有目即眩
  舊註智亂無為之道心險自安之徳目眩清素之心
  夫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常一而不衺方行而不留一日形之萬世傳之無為之為
  舊註一者無為百王用之萬世傳之而不易也凡無情無私一以遇之者雖終日應用未嘗為也斯道至治正而有常不然權之與量豈一日製作而萬世不能易哉
  纘義人有私心罔不害道人主無私故法一而令行是故徳有心則險心有眼則眩知權衡規矩一定而不易則知一者無為之為百王用之萬世𫝊之
  人之言曰國有亡主世無亡道
  舊註道不易世惟人𢎞之
  人有窮而理無不通
  舊註人能窮究於彼者莫有不通之理也
  故無為者道之宗也得道之宗並應無窮
  舊註無心於其間則與萬物偕徃而不匱也
  故不因道理之數而專已之能其窮不逺也
  舊註唯不專已循天之理者泰然不知窮之所至
  夫人君不出戸以知天下者因物以識物因人以知人也舊註以無為為心也是能因也但因其理以推之則天下可識知矣
  故積力之所舉即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為即無不成也千人之衆無絶糧萬人之羣無廢功
  舊註言人君不擅於事乃能因衆人之力以勝任天下失其所因之道則智窮而事廢矣
  工無異伎士無兼官各守其職不得相干人得所宜物得所安是以器械不惡職事不慢也
  舊註凡盡於一用則不失所宜
  夫債少易償也
  舊註動可補過
  職寡易守也
  舊註事簡易就
  任輕易勸也
  舊註力餘則順
  上操約少之分下效易為之功是以君臣久而不相厭也舊註簡易之道可大可久
  纘義天不自天有為天者地不自地有為地者為者其誰也國有亡主世不亡道伊尹五就桀而不用是專已之能而不知因人之道也故伊尹不為夏而為湯矣夏其有不亡湯其有不興乎
  老子曰帝者體太一
  舊註體太一真一之道也
  王者法隂陽
  舊註法陶鈞品物之工也
  霸者則四時
  舊註則春秋溫嚴之令
  君者用六律
  舊註用五音節候之氣
  體太一者明於天地之情通於道徳之倫
  舊註出乎天地總乎道徳
  聰明照於日月精神通於萬物
  舊註無幽不燭故照於日月無機不守故通於萬物
  動靜調乎隂陽喜怒和乎四時
  舊註動而不冗靜而不凝調乎隂陽也春而不溫秋而不嚴和乎四時也
  覆露皆道博洽而無私
  舊註覆之與露徃復皆道
  蜎飛蝡動莫不仰徳而生
  舊註三才和合得盡其生
  徳流方外名聲𫝊乎後世
  舊註居其實者自然為賓羙之主也
  法隂陽者承天地之和徳與天地參光明與日月並照精與鬼神齊靈
  舊註所謂與天地鬼神合其靈徳也
  戴圓履方抱表寢繩
  舊註進正之道皆在法象
  內能治身外得人心發號施令天下從風
  舊註如風靡出
  則四時者春生夏長秋収冬藏取與有節出入有量喜怒剛柔不離其理柔而不脆剛而不壯寛而不肆肅而不悖優柔委順以養羣𩔖其徳含愚而容不肖無所私愛也
  舊註總此衆美方成霸道則知帝王之際非聖人孰能與於此哉
  用六律者生之與殺也賞之與罰也與之與奪也非此無道也
  舊註有道在乎能順六候以行庶政賞罰之際不乖物宜
  伐亂禁暴舉賢廢不肖匡衺以為正攘險以為平矯枉以為直明於施舎開塞之道乗時因勢以服役人心者也
  舊註非平正者不能制御萬物非時勢者不能役用於人也
  帝者體隂陽即侵
  舊註出太一無為之徳
  王者法四時即削
  舊註虧刑賞齊人之政
  霸者用六律即辱君者失凖繩即廢故小而行大即窮塞而不親舊註以智位之不可贍也
  大而行小即狹隘而不容
  舊註以道徳之無所施也
  纘義不曰皇而曰帝曰王曰霸曰君何哉尊皇也帝者失道而後徳王者失徳而後仁霸者失仁而後義君者失義而後禮大者立則小者在焉小者立則大者失矣
  老子曰地廣民衆不足以為強
  舊註失道即皆為仇敵也
  甲堅兵利不足以恃勝
  舊註恃勝則驕驕即敗
  城髙池深不足以為固
  舊註在徳不在險
  嚴刑刻殺不足以為威
  舊註恩布則威行法峻則人叛
  為存政者無小必存為亡政者無大必亡故善守者無與禦
  舊註處不可奪之政
  善戰者無與鬭
  舊註因其怒而用之
  乗時勢因民欲而天下服
  舊註湯武之𩔖也
  故善為政者積其徳善用兵者蓄其怒積徳而民可用也蓄怒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則權之所服者大徳之所施者博則威之所制者廣
  舊註修文徳以來之則干戈為棄物耳
  廣則我強而敵弱善用兵者先弱敵而後戰
  舊註乗天下之心故也
  故費不半而功十倍千乗之國行文徳者王萬乗之國好用兵者亡王兵先勝而後戰
  舊註常持必克之筭故有徵無戰耳
  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舊註不知常處必敗之地
  此不明於道也
  纘義行文徳者雖小必存好用兵者雖大必亡善為政者積其徳善用兵者蓄其怒惟知兵本以止亂而不以為亂則民不傷而國長存










  文子纘義卷九
<子部,道家類,文子纘義>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