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文藝創作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文藝創作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
任文欣
1971年5月25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二十九年前發表的光輝著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全面地科學地總結了思想文化戰線上兩條路線鬥爭的歷史經驗,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和文藝理論,制定了一條最完整、最徹底的無產階級文藝路線。

黨的「九大」以來,我國的無產階級文藝革命運動,在毛主席無產階級文藝路線的指引下,在進一步批判王明、劉少奇、周揚一類假馬克思主義政治騙子的鬥爭中,又邁出了新的步伐。革命樣板戲在廣大工農兵群眾中大普及,文藝戰線的革命大批判在向縱深發展,群眾性的革命文藝創作運動在蓬勃興起。

當前的革命文藝創作運動,具有許多特點。特點之一,就是:它是以塑造工農兵英雄人物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的。廣大的工農兵業餘作者和專業作者,在各級黨組織和革命委員會的領導下,都在努力地創作着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的文藝作品。

能不能把創造無產階級英雄人物的任務僅僅歸結為寫現實生活中工農兵英雄人物的「真人真事」?要不要受這些「真人真事」的局限?——這是當前文藝創作中值得注意的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如何處理文藝和生活關係的問題。我們應當好好學習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的有關教導,正確地認識和解決這個問題,更好地塑造工農兵的英雄形象。

偉大領袖毛主席在這部光輝著作中,運用辯證唯物論的反映論的原理,深刻地闡明了文藝和生活的關係。

毛主席指出:「人民生活中本來存在着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它們是一切文學藝術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毛主席又指出:「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這就是文藝和生活的辯證關係。 社會主義的文藝創作,就是要按照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藝術觀,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把現實生活中廣大工農兵的革命鬥爭生活,加以集中概括,加以典型化,塑造出高大完美的無產階級英雄典型。

實踐毛主席無產階級文藝路線的光輝成果——革命樣板戲,為我們的社會主義文藝創作,樹立了傑出的榜樣,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廣大工農兵群眾,正在從事着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偉大鬥爭。在這場偉大的革命鬥爭中,湧現出來的英雄人物,真是何止成千上萬。工農兵業餘作者和專業作者,都應當觀察、體驗、研究、分析這些文學藝術原料,在這個基礎上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典型。

「革命的文藝,則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生活的原料,只有經過藝術加工,才能造成文藝作品。革命文藝對於現實生活的反映,並不是機械的被動的再現,而是革命的能動的反映。革命文藝作品中的各種人物和事件,雖然都是以現實生活中的原料為依據的,但是,它們決不局限於現實生活中原有的「真人真事」,而是作了藝術概括和藝術加工的,要比現實生活更高、更典型。某些特定的文藝形式,如報告文學、特寫等,是及時反映當前生活中工農兵的先進事跡的。不過,這種反映,也不是完全照搬「真人真事」,而是有所取捨,有所提煉的。

英雄典型的塑造,總是綜合了現實生活中許多英雄人物的事跡,進行藝術的加工和創造,加以典型化而寫成的,並不局限於某一個英雄人物的「真人真事」。即便以某一個英雄人物的事跡作為創作的主要依據,也還要吸取一些其他英雄人物的材料,也還要進行藝術的加工和創造。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魯迅,在總結自己創作經驗的時候,曾經這樣說過:「模特兒不用一個一定的人,看得多了,湊合起來的」,「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所寫的事跡,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過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發開去……。」如果受某一個英雄人物「真人真事」的局限,對於生活的原料,不加「改造」,不作「生發」,要塑造出高大完美的無產階級英雄典型,那是很難成功的。

《林彪同志委託江青同志召開的部隊文藝工作座談會紀要》,根據毛主席的文藝思想,總結了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經驗,正確地指出:「要塑造典型」,「不要受真人真事的局限。」為了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典型,在我們的文藝創作中,必須反對受「真人真事」局限的傾向。

局限於寫「真人真事」,不但不能很好地塑造無產階級英雄典型,而且還會給創作帶來很多的問題,還會混淆文藝創作和實際生活的區別。由於這樣的作品寫的是「真人真事」,別人就會要求作品中人物的每個情節和細節都要絕對的「真」,都要完全的「象」。結果,作品就勢必主題不集中,結構不嚴密,情節不連貫,人物不突出,不能成為很好的藝術作品。倘如作品中的主人公是「真人真事」,而其他人物是「假人假事」,或者在一個「真人」身上,既有「真事」,又有「假事」,這樣,讀者和觀眾往往就會以為作品中的這個人物是現實生活中的某某,那個人物又是某某,產生不好的副作用。

毛主席教導我們:「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在意識形態方面的階級鬥爭,還是長時期的,曲折的,有時甚至是很激烈的。」一小撮階級敵人曾經利用寫「真人真事」向無產階級發動進攻,有的壞人或政治品質不好的人也曾經在這個問題上鑽空子。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前,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及其在文藝界的代理人周揚、夏衍、田漢、陽翰笙等「四條漢子」,不就是曾經打着寫所謂「真人真事」的幌子,篡改歷史,歪曲現實,來反黨反社會主義,來為錯誤路線樹碑立傳的嗎!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不是也有人搞什麼《新時代的狂人》來進行反革命活動的嗎!不是也有人把革命樣板戲中的英雄人物,硬掛到自己的身上,招搖撞騙,為自己撈取政治資本的嗎!我們必須提高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覺悟,千萬不要在這個問題上喪失政治警惕性。

在寫「真人真事」這個問題上,有些同志的糊塗觀念,必須加以澄清。

「寫本地區、本單位的真人真事,可以教育人,可以推動工作。」這是一種說法。這些同志不懂得文藝創作和新聞報道的區別。文藝創作所擔負的任務,不是要報道某一地區、某一單位的「真人真事」,不是只為了表揚某一地區、某一單位的工作,而是要「把這種日常的現象集中起來,把其中的矛盾和鬥爭典型化,造成文學作品或藝術作品,就能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鬥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在工礦、農村、部隊基層單位的群眾業餘文藝活動中,編寫一些表揚本單位好人好事的短小的演唱節目,可以在群眾中起一定的鼓動作用,當然還是必要的。但是,作為文藝創作來說,既不要局限於這種形式,也不能停留在這個水平上。認為只有寫本地區、本單位的「真人真事」,才能教育人,才能推動工作的看法,是完全沒有根據的。經過藝術概括的優秀的革命文藝作品,雖然寫的不是本地區、本單位的「真人真事」,卻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更帶普遍性,能夠在群眾中起更大的教育作用。革命樣板戲在廣大工農兵群眾中產生的巨大鼓舞作用和教育作用,就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

「寫真人真事,穩當,保險。」這是另一種說法。在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的過程中,由於各種原因,我們也可能犯一些錯誤。在正確路線的領導下,只要方向對頭,犯一些錯誤,並不可怕。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要不怕犯錯誤,要允許犯錯誤,還要允許改正錯誤。「穩當」、「保險」云云,是「文藝工作危險論」的一種表現,同我們革命文藝戰士是格格不入的。創作中所以會發生錯誤,就作者來說,根本問題是世界觀和藝術觀的問題。世界觀不正確,藝術觀不對頭,即使寫「真人真事」,也是不「穩當」,也是難「保險」的。工農兵業餘作者和專業作者,都應當樹立為革命、為鞏固無產階級專政而創作的思想,要敢於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創作經驗,逐步掌握社會主義文藝創作的規律,努力提高自己塑造工農兵英雄形象的水平。

「寫真人真事,容易,省力。」這是又一種說法。革命的文藝創作,是一項嚴肅、艱苦、細緻的工作。林副主席曾經深刻地指出過:「搞文藝工作一定要付出辛勤的勞動,懶人是不會寫出好東西來的。」要寫出革命的政治內容和儘可能完美的藝術形式相統一的作品,要塑造出高大的工農兵英雄形象,就得下功夫,就得付出艱苦的勞動。在「真人真事」上依樣畫葫蘆,「容易」固然是容易了,「省力」固然是省力了,但是,怎麼能寫出好的作品呢!塑造無產階級的英雄典型,確實是比較困難和比較費力的事情。但是,只要我們在階級鬥爭、生產鬥爭、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中和創作實踐中,苦練兩個基本功——深入工農兵、思想革命化的基本功和創作的基本功,做到思想、生活、技巧「三過硬」,那麼,就能夠克服困難,取得成功。

毛主席教導我們:「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消滅敵人的有力的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作鬥爭。」

為了更好地發揮革命文藝的戰鬥作用,我們要在黨的「九大」團結勝利路線的指引下,認真學習毛主席的光輝著作《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努力吸取革命樣板戲的創作經驗,在文藝創作中正確處理文藝和生活的關係,克服受「真人真事」局限的傾向,為創造更多的無產階級英雄典型而奮鬥!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1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7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