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居家隔離觀察工作指引(第四版)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居家隔離觀察工作指引(第四版)
北京疾控中心
2022年5月

本指引適用於指導和規範社區(村)居家隔離觀察相關工作。

一、居家隔離觀察基本條件

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居住場所須由社區(村)醫務人員進行居家內外環境專業評估。不滿足居家隔離條件的,一律進行集中隔離。

(一)硬件設施評估

1.居住場所配有可獨立使用的廚房、衛生間。

2.廚房的排煙設施應配有止回閥或通過管道直接排向室外。

3.廚房洗滌盆等器具排水管道應與排水系統緊密連接,如採用插入式連接,應做密封處理。

4.衛生間的排風管應設置止回閥或具備開窗通風條件。

5.衛生間除自帶存水彎的坐便器外,其他衛生器具必須在排水口以下設存水彎;地漏應設置水封裝置,洗臉盆等器具排水管道應與排水系統緊密連接,如採用插入式連接,應做密封處理。

6.居住場所應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具有可獨立開啟的外窗。

7.通風條件不良的場所,如半地下室和地下室原則上不建議作為居家隔離場所。

8.居住場所如緊鄰公共道路且無綠化帶等物理隔離的,建議增設臨時物理隔離設施。

(二)支持條件評估

1.無同住人員的,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應具有完全自理能力,能獨立生活。

2.有同住人員的,應滿足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單獨安排通風良好的房間居住,有條件的可提供專用衛生間,如共用衛生間需做好日常清潔和消毒。

3.所在社區(村)具備生活支持條件。

4.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所在樓棟單元若有正在進行裝修施工的應暫停施工,並將已暴露的管道口採取臨時封閉措施。

二、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防控要求

(一)做到足不出戶。居家隔離觀察期間須做到足不出戶,不得外出倒垃圾、收發快遞等,拒絕一切探訪。私自外出的,一律轉為集中隔離。造成嚴重後果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在收取物品、放垃圾、核酸採樣等開門環節需規範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並於開門前後做好手衛生。

(二)原則單獨居住。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原則上應單獨居住,如有同住人員,隔離期間儘量減少與同住人員接觸,避免共用餐具、毛巾、浴巾、床單等物品。採用分餐制,使用專用餐飲具。有條件時使用專用衛生間。在照顧老人、嬰幼兒等生活不能自理的家庭成員時,應規範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三)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

1.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的第2、4天和滿7天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滿7天時需滿足「三樣本陰性」要求;第3、5天進行抗原自測。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或抗原檢測雖為陽性,但鼻咽拭子核酸覆核均為陰性方可解除。

2.密切接觸者的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的第1、4、7天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第2、5天進行抗原自測。如密切接觸者在隔離醫學觀察期間前4天,以及次密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或抗原檢測雖為陽性,但鼻咽拭子核酸覆核均為陰性,次密可於第7天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如密切接觸者前4天核酸檢測有陽性結果,其次密按照密切接觸者管理。

3.高風險人群。居家隔離的第1、4、7、10天分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方可解除居家隔離;如落位時已超10天,需3天內完成2次核酸檢測,且兩次核酸檢測間隔24小時。

4.國內中高風險地區進(返)京及其他需要居家隔離人員。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標準參照我市現行涉疫風險地區進返京人員隔離管理規定執行。

5.入境人員。居家隔離的第2、4天和滿7天採集鼻咽拭子進行核酸檢測,滿7天需滿足「三樣本陰性」要求,第3、5天進行抗原自測。所有檢測結果均為陰性,或抗原檢測雖為陽性,但鼻咽拭子核酸覆核均為陰性方可解除隔離。

(四)做好自我監測。每日至少早晚各測量1次體溫,主動向社區(村)報告。密切關注自身是否存在發熱、乾咳、乏力、咳痰、咽痛、腹瀉、味覺異常、嗅覺異常、鼻塞、結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出現異常立即聯繫社區(村)醫務人員,並按要求就診排查。

(五)主動報告病史。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應主動向社區報告個人基礎疾病和既往病史,老年人、孕產婦、幼兒和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精神類疾病等基礎疾病的人員,以及有特殊治療需求和用藥需求的人員,須將有關情況準確告知社區(村)工作人員。如遇緊急情況,第一時間聯繫家人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或直接撥打120、110等進行求助,明確告知自身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及時就醫診治。

(六)居室通風消毒。每日至少上、下午各進行1次開窗通風,每次30分鐘以上。每日至少進行1次房間濕式清掃,以清潔為主,預防性消毒為輔。每次清理垃圾時應將垃圾袋紮緊封口,並對其外表面和封口處消毒後置於房門口。具體消毒方法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間預防性消毒指引》執行。

(七)保持通訊暢通。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須保持手機電話等通訊暢通,隨時與社區保持聯繫。老、幼、病、殘等確需照顧的人員,須確定同住人員或緊急聯繫人。

(八)同住人員要求。同住人員須與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共同執行管控措施。

(九)加強排水管理。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在隔離期間,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應及時補水,每天注水2次以上,每次不少於350ml,或採用硅膠墊、防臭地漏芯等防臭裝置封堵地漏。坐便器沖水時,先蓋馬桶蓋,再沖水。

三、社區(村)工作要求

(一)開展環境評估。社區醫務人員應對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居住內、外環境進行專業評估,不具備條件的,不得作為居家隔離觀察場所。

(二)履行告知義務。通過書面或電子告知書等方式,向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明確防疫責任義務,以及不遵守防疫要求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並告知其出現健康問題時可聯繫的社區(村)衛生醫療機構名稱及聯繫人和聯繫方式。

(三)強化技防措施。加裝門磁報警裝置,有條件的加裝攝像頭,提供便攜式智能測溫貼等。及時將其信息錄入「北京市疫情跟蹤數據報送系統」,賦「北京健康寶」黃碼。

(四)開展健康監測。社區(村)醫務人員要記錄好居家隔離觀察人員和同住人員每日早晚體溫及健康狀況。發現其出現發熱、乾咳、乏力、咳痰、咽痛、腹瀉、味覺異常、嗅覺異常、鼻塞、結膜炎、肌痛等新冠肺炎相關症狀,立即向當地的衛生健康部門報告。

(五)組織核酸檢測和抗原檢測。按照防疫要求,衛健部門組織專業機構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進行核酸檢測,組織社區(村)醫務人員指導居家隔離人員進行抗原檢測,並加強抗原檢測相關培訓。觀察期滿後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的,及時解除隔離,並為其「北京健康寶」解碼。

(六)滿足就醫需求。社區(村)醫務人員應重點關注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化療、透析等特殊人群情況,及時提供必要醫療衛生服務。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有外出就醫需求時,應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發熱門診和醫療服務管理等工作的通知》(京防組醫發〔2021〕10號)有關規定及時為其提供就醫服務。

(七)提供保障服務。為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及其他必要的服務,及時回應訴求,關注其身心健康,做好心理疏導和人文關懷工作。

(八)嚴格垃圾處置。居家隔離觀察人員產生的垃圾應放置到專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含有效氯500mg/L~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有效消毒劑噴灑消毒至完全濕潤,然後紮緊塑料口袋,按一般生活垃圾處理。

(九)加強通風消毒。社區(村)工作人員應對居家隔離觀察人員所在樓層及樓道做好開窗通風。每日對樓道、樓梯扶手、門把手和電梯按鍵等人員觸碰較多部位進行消毒。

(十)做好個人防護。需上門開展工作時應做好個人防護,穿戴一次性工作帽、N95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保持1米以上距離。

四、其他

(一)在社區(村)居家隔離觀察的人員,由社區防控組、農村防控組按職責分工落實。

(二)在單位(學校、工廠、工地、賓館酒店等)場所居住的隔離觀察人員參照本指引執行,並由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相關職能組負責組織落實。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