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書/卷061
志第五十 文藝四 ◄ | 新唐書 新唐書卷六十一 表第一 宰相上 |
► 表第二 宰相中 |
|
唐因隋舊,以三省長官為宰相,已而又以他官參議,而稱號不一,出於臨時,最後乃有同品、平章之名,然其為職業則一也。作宰相表。
西元 | 宰相 | 三師 | 三公 | |
---|---|---|---|---|
618 | 武德元年 〈戊寅〉 |
六月甲戌,趙國公世民為尚書令,相國長史裴寂拜尚書右僕射,知政事;相國司馬劉文靜為納言;隋民部尚書宋國公蕭瑀、相國司錄參軍竇威並為內史令。 庚辰,世民封秦王。 癸未,世民為西討元帥;壬辰,為雍州牧。 辛丑,威薨。將作大匠襲陳國公竇抗本官兼納言,黃門侍郎陳叔達判納言。 八月己丑,世民為西討行軍元帥。 戊申,文靜除名。 十月,抗罷為左武候大將軍。 |
十二月壬申,秦王世民為太尉、陝東道行臺尚書令。 | |
619 | 二年 〈己卯〉 |
正月甲子,叔達兼納言。 十月己亥,黃門侍郎、涼州總管楊恭仁遙領納言。 |
||
620 | 三年 〈庚辰〉 |
三月甲戌,中書侍郎封德彝兼中書令。 |
四月甲寅,世民為益州道行臺尚書令。 | |
621 | 四年 〈辛巳〉 |
正月,德彝判吏部尚書。 四月癸酉,寂為左僕射。 |
十月己丑,齊王元吉為司空,世民加司徒、天策上將。 | |
622 | 五年 〈壬午〉 |
十月甲子,世民領左、右十二衛大將軍 | ||
623 | 六年 〈癸未〉 |
四月癸酉,德彝為中書令;恭仁入為吏部尚書兼中書令,檢校涼州諸軍事;瑀為尚書右僕射;寂為左僕射。 |
||
624 | 七年 〈甲申〉 |
十二月庚午,太子詹事裴矩檢校侍中。 |
||
625 | 八年 〈乙酉〉 |
十一月辛卯,矩罷判黃門侍郎。 庚子,天策府司馬宇文士及權檢校侍中兼太子詹事。 癸卯,世民加中書令,元吉加侍中。 |
||
626 | 九年 〈丙戌〉 |
六月癸亥,世民為皇太子。 七月辛卯,太子右庶子高士廉為侍中,左庶子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尚書左僕射。恭仁罷。 癸巳,士及為中書令,德彝為尚書右僕射。 十月庚辰,叔達、瑀坐事免。 |
正月甲寅,裴寂為司空。 二月庚申,元吉為司徒。 六月庚申,元吉誅。 | |
627 | 貞觀元年 〈丁亥〉 |
六月辛丑,德彝薨。 壬辰,太子少師蕭瑀為尚書左僕射。 七月壬子,吏部尚書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射。 八月,士及檢校涼州都督。 戊戌,士廉貶為安州大都督。 九月辛酉,御史大夫杜淹檢校吏部尚書,參豫朝政。士及罷為殿中監。 十二月壬午,瑀罷。 |
||
628 | 二年 〈戊子〉 |
正月辛亥,兵部尚書杜如晦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無忌罷。 庚午,刑部尚書李靖檢校中書令。 三月壬戌,靖為關內道行軍大總管。 七月戊申,玄齡兼太子詹事。 十月庚辰,淹薨。 十二月壬辰,黃門侍郎王珪守侍中。 |
||
629 | 三年 〈己丑〉 |
二月戊寅,房玄齡為尚書左僕射;杜如晦為右僕射;尚書右丞魏徵為祕書監,參豫朝政;靖為兵部尚書。 八月,靖為定襄道行軍大總督。 十二月癸未,如晦罷。 |
正月辛未,寂免。 | |
630 | 四年 〈庚寅〉 |
二月甲寅,珪為侍中;太常卿蕭瑀為御史大夫,參議朝政;御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民部尚書戴冑檢校吏部尚書,參豫朝政。 七月癸酉,瑀罷為太子少傅。 八月甲寅,靖為尚書右僕射。 十一月壬戌,右衛大將軍侯君集為兵部尚書,參豫朝政。 |
||
631 | 五年 〈辛卯〉 |
|||
632 | 六年 〈壬辰〉 |
三月,君集以喪罷。 五月,徵檢校侍中。 十月,君集起復。 |
||
633 | 七年 〈癸巳〉 |
三月戊子,珪罷為同州刺史。 庚寅,徵為侍中。 六月辛亥,冑薨。 |
十一月壬辰,開府儀同三司長孫無忌為司空。 | |
634 | 八年 〈甲午〉 |
十月丙寅,詔靖三兩日一至門下、中書,平章政事。 十一月辛未,靖罷為特進。 十二月辛丑,君集為積石道行軍總管。 |
||
635 | 九年 〈乙未〉 |
七月辛巳,恭仁罷為雍州牧。 十一月壬戌,特進蕭瑀參豫朝政。 |
二月,無忌以母喪罷。五月,起復。 | |
636 | 十年 〈丙申〉 |
六月壬申,彥博為尚書右僕射,太常卿楊師道為侍中,參豫朝政;魏徵罷為特進,知門下省事,朝章國典,參議得失。 十二月,瑀罷為岐州刺史。 |
||
637 | 十一年 〈丁酉〉 |
六月甲寅,彥博薨。 |
||
638 | 十二年 〈戊戌〉 |
七月癸酉,吏部尚書高士廉為尚書右僕射。 八月戊寅,君集為吏部尚書;壬寅,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 |
||
639 | 十三年 〈己亥〉 |
正月,玄齡為太子少師。 十一月辛亥,師道為中書令。 戊辰,尚書左丞劉洎為黃門侍郎,參知政事。 十二月壬申,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 |
||
640 | 十四年 〈庚子〉 |
十二月,君集還。 |
||
641 | 十五年 〈辛丑〉 |
|||
642 | 十六年 〈壬寅〉 |
正月辛未,中書舍人兼侍郎岑文本為中書侍郎,專典機密。 九月丁巳,徵罷為太子太師。 |
七月戊午,無忌為司徒,玄齡為司空。 | |
643 | 十七年 〈癸卯〉 |
四月乙酉,君集誅。 丁亥,師道罷為吏部尚書。 己丑,特進蕭瑀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李世勣為特進、太子詹事,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六月丁酉,士廉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平章政事。 七月丁酉,玄齡以母喪罷。 八月庚戌,工部尚書張亮為刑部尚書,參豫朝政。 十月丁巳,玄齡起復。 |
七月丁酉,玄齡以母喪罷。十月丁巳,起復。 | |
644 | 十八年 〈甲辰〉 |
八月丁卯,洎為侍中,文本為中書令,中書侍郎馬周守中書令。 九月,黃門侍郎褚遂良參豫朝政。 十一月甲子,世勣、周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
||
645 | 十九年 〈乙巳〉 |
二月乙卯,士廉攝太子太傅,劉洎、馬周、太子左庶子許敬宗、右庶子高季輔、少詹事張行成同掌機務。 三月壬辰,楊師道攝中書令,無忌攝侍中。 四月丁未,文本薨。 十一月丁亥,師道貶為工部尚書。 十二月庚申,洎賜死。 |
||
646 | 二十年 〈丙午〉 |
三月己丑,亮誅。 四月甲子,瑀罷太子太保。十月,貶商州刺史。 |
||
647 | 二十一年 〈丁未〉 |
正月壬辰,士廉薨。 三月戊子,世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十月癸丑,遂良以父喪罷。 |
||
648 | 二十二年 〈戊申〉 |
正月庚寅,周薨。 己亥,中書舍人崔仁師為中書侍郎,參知機務。 丙午,無忌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三省事。 二月,遂良起復。己卯,仁師除名,流於連州。 九月己亥,遂良為中書令。 |
七月癸卯,玄齡薨。 | |
649 | 二十三年 〈己酉〉 |
五月戊午,勣貶疊州都督。 庚午,行成兼侍中,檢校刑部尚書季輔兼中書令,禮部尚書于志寧為侍中。 癸巳,檢校洛州刺史李勣為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參掌機密。 九月乙卯,李勣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
六月癸未,無忌為太尉。 九月甲寅,荊王元景為司徒,吳王恪為司空。 | |
650 | 永徽元年 〈庚戌〉 |
正月丙午,行成為侍中。 十月戊辰,勣罷僕射。 十一月,遂良貶同州刺史。 |
||
651 | 二年 〈辛亥〉 |
正月乙巳,黃門侍郎宇文節、中書侍郎柳奭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己巳,張行成為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高季輔為侍中,志寧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
||
652 | 三年 〈壬子〉 |
正月己巳,褚遂良為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三月辛巳,節為侍中,奭守中書令,兵部侍郎韓瑗守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七月乙丑,行成兼太子少傅,季輔兼太子少保,志寧兼太子少師,節兼太子詹事。 九月,守中書侍郎來濟同中書門下三品。 |
||
653 | 四年 〈癸丑〉 |
二月乙酉,節流桂州。 九月甲戌,遂良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仍知選事。 壬戌,行成薨。 十一月癸丑,兵部尚書崔敦禮為侍中。 丁巳,奭為中書令。 十二月庚子,季輔薨。 |
二月甲申,荊王元景、吳王恪賜死。 己亥,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三品勣為司空,徐王元禮為司徒。 | |
654 | 五年 〈甲寅〉 |
六月癸亥,奭罷為吏部尚書。 |
||
655 | 六年 〈乙卯〉 |
五月壬辰,瑗為侍中,濟為中書令。 七月乙酉,敦禮為中書令;中書舍人李義府守中書侍郎,參知政事。 九月庚午,遂良貶潭洲都督。 十月癸丑,敦禮檢校太子詹事。 |
||
656 | 顯慶元年 〈丙辰〉 |
正月甲申,志寧為太子太傅,瑗、濟並罷太子賓客。 三月丙戌,戶部侍郎杜正倫為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七月癸未,敦禮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丙申,敦禮薨。 |
||
657 | 二年 〈丁巳〉 |
三月癸丑,義府兼中書令,兼檢校御史大夫,仍太子賓客;正倫兼度支尚書。 八月丁卯,瑗貶振州刺史,濟貶台州刺史。 辛未,衛尉卿許敬宗為侍中。 九月庚寅,正倫兼中書令。 |
||
658 | 三年 〈戊午〉 |
十一月乙酉,正倫貶橫州刺史,義府貶普州刺史。 戊子,敬宗權檢校中書令。 戊戌,敬宗為中書令,大理卿辛茂將兼侍中。 |
||
659 | 四年 〈己未〉 |
四月丙辰,志寧為太子太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乙丑,守黃門侍郎許圉師兼檢校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戊辰,志寧免。 五月己卯,圉師為中書侍郎同三品。 丙申,兵部尚書任雅相同中書門下三品,度支尚書盧承慶參知政事。 八月壬子,義府兼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九月癸卯,茂將兼左庶子。 十月甲辰,圉師兼右庶子。 十一月丙午,圉師為左散騎常侍,檢校侍中。 戊午,茂將薨。 癸亥,承慶同中書門下三品。 |
四月戊辰,無忌為揚州都督,黔州安置。 | |
660 | 五年 〈庚申〉 |
七月丁卯,承慶免。 |
||
661 | 龍朔元年 〈辛酉〉 |
四月庚辰,雅相為浿江道行軍總管。 |
||
662 | 二年 〈壬戌〉 |
二年甲戌,雅相薨。 丙戌,敬宗為右相;圉師為左侍極,檢校左相。 七月戊戌,義府以母喪罷。 八月壬寅,敬宗為太子少師、同東西臺三品,仍知西臺事。 九月丁丑,義府起復。 十月庚戌,西臺侍郎上官儀同東西臺三品。 十一月辛未,圉師貶為虔州刺史。 |
||
663 | 三年 〈癸亥〉 |
正月乙丑,義府為右相。 四月戊子,義府流於巂州。 |
||
664 | 麟德元年 〈甲子〉 |
八月丁亥,司列太常伯劉祥道兼右相;大司憲竇德玄為司元太常伯,檢校左相。 十二月丙戌,儀被殺。 戊子,祥道罷為司禮太常伯。太子右中護樂彥瑋檢校西臺侍郎,西臺侍郎孫處約,並同知軍國政事,尋同東西臺三品。 |
||
665 | 二年 〈乙丑〉 |
三月甲寅,司戎太常伯姜恪同東西臺三品。 四月戊辰,彥瑋、處約並罷。左侍極陸敦信檢校右相。 十月壬戌,帶方州刺史劉仁軌為大司憲兼知政事,檢校太子左中護。 |
||
666 | 乾封元年 〈丙寅〉 |
四月庚戌,敦信罷為大司成。 七月庚午,仁軌兼右相,檢校右中護。 八月辛丑,德玄薨。 十二月癸酉,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 |
||
667 | 二年 〈丁卯〉 |
六月乙卯,西臺侍郎楊武戴至德、東臺侍郎李安期、司列少常伯趙仁本並同東西臺三品。東臺舍人張文瓘參知政事。 八月辛亥,安期罷為荊州大都督長史。 |
||
668 | 總章元年 〈戊辰〉 |
正月壬子,仁軌為遼東道行軍副總管兼安撫大使、浿江道行軍總管。 四月辛巳,武薨。 十二月甲戌,恪檢校左相,司平太常伯閻立本守右相。 是歲,勣加太子太師。 |
||
669 | 二年 〈己巳〉 |
二月辛酉,文瓘為東臺侍郎,右肅機李敬玄為西臺侍郎,並同東西臺三品。 三月丙戌,東臺侍郎郝處俊同東西臺三品。 |
十二月戊申,勣薨。 | |
670 | 咸亨元年 〈庚午〉 |
正月丁丑,仁軌以金紫光祿大夫致仕。 三月壬辰,敬宗以特進致仕。 四月己酉,敬玄以喪免。 七月戊子,敬玄起復。 閏九月甲寅,恪為涼州道行軍大總管。 十月乙未,仁本罷為左肅機。 |
||
671 | 二年 〈辛未〉 |
恪為侍中,立本為中書令。 |
九月丙申,徐王元禮薨。 | |
672 | 三年 〈壬申〉 |
二月己卯,恪薨。 十月,文瓘為大理卿。 乙亥,至德為戶部尚書,敬玄吏部侍郎,處俊中書侍郎。 十二月,劉仁軌為太子左庶子、同中書門下三品。 |
||
673 | 四年 〈癸酉〉 |
十月壬午,立本薨。 |
||
674 | 上元元年 〈甲戌〉 |
二月壬午,仁軌為雞林道行軍大總管。 |
||
675 | 二年 〈乙亥〉 |
八月庚子,文瓘為侍中,處俊為中書令,並同中書門下三品。仁軌為尚書左僕射,至德為右僕射,敬玄為吏部尚書。 |
||
676 | 儀鳳元年 〈丙子〉 |
三月癸卯,黃門侍郎來恆、中書侍郎薛元超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四月甲寅,中書侍郎李義琰同中書門下三品。 六月癸亥,黃門侍郎高智周同中書門下三品。 十一月庚寅,敬玄為中書令。 十二月丙午,恆為河南道大使,元超河北道大使。 |
||
677 | 二年 〈丁丑〉 |
三月癸亥,處俊、智周為太子左庶子,義琰為右庶子。 四月,太子左庶子張大安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辛亥,仁軌為洮河軍鎮守使。 |
||
678 | 三年 〈戊寅〉 |
正月丙子,敬玄為洮河道行軍大總管兼安撫大使,檢校鄯州都督。 九月癸亥,文瓘薨。 十一月壬子,恆薨。 |
||
679 | 調露元年 〈己卯〉 |
正月庚戌,至德薨。 四月辛酉,處俊為侍中,元超檢校太子左庶子。 十一月戊寅,智周罷為御史大夫。 |
||
680 | 永隆元年 〈庚辰〉 |
四月戊辰,中書侍郎王德真、黃門侍郎裴炎、崔知溫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丁巳,敬玄貶衡州刺史。 己巳,大安貶普州刺史。 九月甲申,德真罷為相王府長史。 |
||
681 | 開耀元年 〈辛巳〉 |
三月辛卯,仁軌兼太子少傅,處俊罷為太子少保。 七月甲午,仁軌罷左僕射,以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三品。 閏七月丁未,元超、知溫並守中書令,炎為侍中。 |
||
682 | 永淳元年 〈壬午〉 |
四月丙寅,仁軌為京副留守,元超、炎留輔皇太子。 丁亥,黃門侍郎郭待舉、兵部侍郎岑長倩、祕書員外少監郭正一、吏部侍郎魏玄同並與中書門下同承受進止平章事。 十月丙寅,黃門侍郎劉景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
||
683 | 弘道元年 〈癸未〉 |
三月庚子,義琰以銀青光祿大夫致仕。 癸丑,知溫薨。 四月壬申,待舉檢校太子右庶子,正一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七月甲辰,元超罷。 十一月戊申,炎、正一、景先兼於東宮平章事。 十二月甲戌,仁軌罷為左僕射、京師留守。炎為中書令。 戊寅,景先守侍中,長倩兵部尚書,待舉左散騎常侍,玄同黃門侍郎,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癸未,正一罷為國子祭酒。 |
十二月庚午,韓王元嘉為太尉,霍王元軌為司徒,舒王元名為司空。 | |
684 | 光宅元年 〈甲申〉 |
正月癸巳,左散騎常侍韋弘敏為太府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二月丁丑,檢校豫王府長史、太常卿王德真為侍中。中書侍郎、豫王府司馬劉禕之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 閏五月甲子,禮部尚書武承嗣為太常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丙午,承嗣罷為禮部尚書。 十月丁亥,鳳閣舍人李景諶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左肅政臺御史大夫騫味道檢校內史、同鳳閣鸞臺三品。 丙申,炎被殺。 丁酉,景先貶辰州刺史,弘敏貶汾州刺史,景諶罷守司賓少卿。守右史沈君諒、著作郎崔並為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十一月丁卯,待舉罷為左庶子。鸞臺侍郎韋方質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
685 | 垂拱元年 〈乙酉〉 |
正月戊辰,仁軌薨。 庚戌,味道守內史、同三品。 二月乙巳,承嗣同鳳閣鸞臺三品。君諒罷。右肅政臺御史大夫韋思謙、秋官尚書裴居道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三月辛酉,承嗣罷,使河北,罷。 四月丙子,味道貶青州刺史。 五月丙午,居道為內史。 丁未,德真罷為同州刺史,其日流象州。 己酉,冬官尚書蘇良嗣守納言。 壬申,方質同鳳閣鸞臺三品。 六月,天官尚書韋待價同鳳閣鸞臺三品。 七月己酉,玄同自文昌左丞遷鸞臺侍郎。 十一月癸卯,待價為燕然道行軍大總管。 |
十一月丙辰,元嘉自殺,元軌流黔州。 | |
686 | 二年 〈丙戌〉 |
三月丙辰,玄同為地官尚書。 四月庚辰,長倩為內史。 五月丙午,居道為納言。 六月辛未,良嗣守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三品,待價守文昌右相。 己卯,思謙守納言。 |
||
687 | 三年 〈丁亥〉 |
三月乙丑,思謙以太中大夫致仕。 四月壬戌,居道為納言。 五月丙寅,夏官侍郎張光輔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庚午,禕之被殺。 八月壬子,玄同兼檢校納言。 十二月壬辰,待價為安息道行軍大總管。 |
||
688 | 四年 〈戊子〉 |
九月丁卯,左肅政臺御史大夫騫味道、夏官侍郎王本立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丙辰,光輔為諸軍節度,長倩為後軍大總管,討越王貞。 十二月己亥,味道被殺。 |
||
689 | 載初元年 〈己丑〉 |
二月甲寅,方質守地官尚書。 三月甲寅,本立守左肅政臺御史大夫。 甲子,光輔守納言。 癸酉,天官尚書武承嗣為納言,光輔守內史。 五月丙辰,待價為安息道行軍總管。 七月丙子,待價流繡州。 戊寅,本立同鳳閣鸞臺三品。 八月甲申,光輔被殺。 閏九月甲午,玄同被殺。 十月丁卯,春官尚書范履冰、鳳閣侍郎邢文偉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正月丁巳,元名為司徒。 | |
690 | 天授元年 〈庚寅〉 |
一月戊子,承嗣為文昌左相,長倩為文昌右相,並同鳳閣鸞臺三品。良嗣為特進,本立罷為地官尚書,文偉守內史,鳳閣侍郎武攸寧納言,居道為太子少保。 甲午,方質流於儋州。 三月丁亥,良嗣薨。 四月丁巳,履冰被殺。 八月甲寅,居道下獄死。 九月丙戌,給事中傅游藝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司賓卿史務滋守納言,鳳閣侍郎宗秦客檢校納言。 十月甲子,秦客貶遵化尉。 辛未,文偉貶珍州刺史。 |
七月辛巳,元名流和州。 | |
691 | 二年 〈辛卯〉 |
一月庚子,務滋自殺。 五月丁亥,長倩為武威道行軍大總管。 六月庚戌,鸞臺侍郎樂思晦,鳳閣侍郎任知古,左肅政臺御史大夫格輔元為地官尚書,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癸卯,長倩為輔國大將軍。 八月戊申,攸寧罷為左羽林衛大將軍。夏官尚書歐陽通為司禮卿,兼判納言事。 九月壬辰,游藝自殺。 癸巳,攸寧守納言,冬官侍郎裴行本,洛州司馬狄仁傑守地官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十月己酉,長倩、輔元、通被殺。 壬戌,思晦被殺。 |
||
692 | 長壽元年 〈壬辰〉 |
一月戊辰,夏官尚書楊執柔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庚午,知古貶江夏令,行本流嶺南,仁傑貶彭澤令。 庚辰,司刑卿李游道為冬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二月戊午,秋官尚書袁智弘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八月戊寅,承嗣罷為特進,攸寧罷為冬官尚書,執柔罷守地官尚書。司賓卿崔神基、秋官侍郎崔元綜、夏官侍郎李昭德、權檢校天官侍郎姚、守容州都督檢校地官侍郎李元素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辛巳,營繕大匠王璿守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九月辛丑,罷為司賓少卿。 癸丑,游道、智弘、神基、元素、璿並流嶺南。 |
||
693 | 二年 〈癸巳〉 |
一月庚子,夏官侍郎婁師德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乙卯,昭德為夏官侍郎。 九月癸丑,文昌右丞韋巨源,秋官侍郎陸元方為鸞臺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司賓卿豆盧欽望守內史。 |
||
694 | 延載元年 〈甲午〉 |
二月甲午,師德為秋官尚書,充河源、積石、懷遠等軍營田大使。 三月甲申,昭德為檢校內史,鳳閣舍人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昭德為朔方道行軍長史,味道為司馬。 四月壬戌,夏官尚書、武威道大總管王孝傑同鳳閣鸞臺三品。 七月癸未,嵩岳山人武什方為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八月,什方乞歸山,遣之。 戊辰,孝傑為瀚海道行軍總管。 己巳,姚守納言,左肅政臺御史大夫楊再思為鸞臺侍郎,洛州司馬杜景佺檢校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戊寅,元綜流于振州。 九月壬寅,昭德貶南賓尉。 十月壬申,文昌右丞李元素守鳳閣侍郎,右肅政臺御史中丞周允元檢校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
695 | 萬歲登封元年 〈乙未〉 |
正月戊子,欽望貶趙州刺史,巨源鄜州刺史,景佺溱州刺史,味道集州刺史,元方綏州刺史。 丙午,孝傑為朔方道行軍總管。 二月丙辰,允元薨。 七月辛酉,孝傑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 |
||
696 | 萬歲通天元年 〈丙申〉 |
一月甲寅,師德為左肅政臺御史大夫、肅邊道行軍總管。 三月壬寅,孝傑免。 四月癸酉,檢校夏官侍郎孫元亨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庚子,師德貶原州司馬。 七月辛亥,璹為榆關道安撫副大使。 九月庚申,并州長史王方慶為鸞臺侍郎,殿中監李道廣,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十月己卯,方慶為鳳閣侍郎。 |
||
697 | 神功元年 〈丁酉〉 |
正月壬戌,元素、元亨被殺。 甲子,師德守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四月癸酉,前益州大都督府長史王及善為內史。 五月癸卯,師德為清邊道行軍副大總管。 六月己卯,尚方少監宗楚客檢校夏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戊子,承嗣、春官尚書武三思並同鳳閣鸞臺三品。道廣兼檢校洛州長史。 辛卯,師德安撫河北。 七月丁酉,承嗣、三思並罷。 八月丙戌,罷為益州長史。 庚子,仁傑兼納言,三思檢校內史,欽望自太子宮尹為文昌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九月甲子,攸寧同鳳閣鸞臺三品。 戊寅,仁傑為河北道副元帥,檢校納言。 庚戌,師德守納言。 十月癸卯,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 閏十月甲寅,仁傑為鸞臺侍郎,景佺為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
698 | 聖曆元年 〈戊戌〉 |
正月丙寅,楚客罷為文昌左丞。 丁亥,道廣罷為汴州刺史。 二月乙未,欽望罷為太子賓客。 三月甲戌,師德為納言。 四月辛丑,師德為隴右諸軍大使,仍檢校河西營田事。 七月辛未,景佺罷為秋官尚書。 八月甲午,方慶罷為麟臺監,修國史。 庚子,三思檢校內史,仁傑兼納言。 九月甲子,夏官尚書武攸寧同鳳閣鸞臺三品。 戊寅,仁傑為河北道行軍副元帥,檢校納言。 辛巳,試天官侍郎蘇味道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十月癸卯,狄仁傑為河北道安撫大使。夏官侍郎姚元崇,麟臺少監監修國史、知鳳閣侍郎李嶠,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
699 | 二年 〈己亥〉 |
臘月戊子,檢校左肅政臺御史中丞吉頊為天官侍郎,右臺魏元忠為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二月庚申,武攸寧罷為冬官尚書。 三月甲戌,師德為納言。 四月壬辰,魏元忠檢校并州大都督府長史、天兵軍大總管,師德副之。 壬寅,師德充隴右諸軍大使。 八月庚子,再思罷為左肅政臺御史大夫。及善為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太子宮尹欽望為文昌右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丁未,師德薨。試天官侍郎陸元方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戊申,三思為內史。 九月庚辰,及善薨。 |
||
700 | 久視元年 〈庚子〉 |
正月戊午,頊貶琰川尉。 壬申,三思罷為特進、太子少保。 丁酉,狄仁傑為內史。 庚子,文昌左相韋巨源為納言。 二月乙未,欽望罷為太子賓客。 三月癸丑,元忠兼洛州長史。 辛未,嶠守鸞臺侍郎兼修國史。 甲戌,頊加左控鶴內供奉。 六月丁亥,元忠為左肅政臺御史大夫。 閏七月己丑,嶠罷為成均祭酒。守天官侍郎張錫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八月庚戌,元忠為隴右諸軍州大總管。 九月辛丑,仁傑薨。 十月辛亥,元忠為蕭關道行軍大總管。 丁巳,巨源罷為地官尚書。文昌右丞韋安石守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
||
701 | 長安元年 〈辛丑〉 |
二月己酉,鸞臺侍郎李懷遠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三月己卯,元崇為鳳閣侍郎。 丙申,錫流循州。 四月癸丑,元崇往并州以北檢校諸軍州兵馬。 五月丁丑,元忠為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丙申,天官侍郎顧琮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六月庚申,元崇兼知夏官尚書事,夏官侍郎。右奉宸內供奉李迥秀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七月壬午,味道充使往幽、平等州按察兵馬。 甲申,懷遠罷為秋官尚書。 十月丙寅,元忠同鳳閣鸞臺三品,兼群牧大使。 十一月壬申,三思罷為特進、太子少保。 甲午,元崇加相王府長史,安石加檢校太子左庶子。 |
||
702 | 二年 〈壬寅〉 |
三月丙戌,迥秀充使山東諸州安置軍馬並檢校武騎兵。 五月,元忠為安北道行軍副元帥,尋授并州道行軍大總管兼宣勞使、左肅政臺御史大夫、同鳳閣鸞臺三品,兼知并州事。 十月甲辰,琮薨。 甲寅,元崇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味道、迥秀、安石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十二月甲午,元忠為安東道安撫使。 |
十一月甲子,相王旦為司徒。 | |
703 | 三年 〈癸卯〉 |
閏四月庚午,嶠兼左丞、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丁丑,安石為神都留守,判天官、秋官二尚書事。 己卯,嶠知納言事。 五月戊戌,元忠兼左庶子。 七月壬寅,正諫大夫朱敬則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庚戌,檢校涼州都督唐休璟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九月丁酉,元忠貶高要尉。 |
四月庚子,相王旦罷。 | |
704 | 四年 〈甲辰〉 |
正月壬子,天官侍郎韋嗣立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 二月癸亥,迥秀貶廬州刺史。 壬申,敬則致仕。 三月己丑,嗣立檢校汴州刺史。 己亥,貶味道坊州刺史。夏官侍郎宗楚客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休璟行右庶子。 四月壬戌,安石知納言事,嶠知內史事。 六月辛酉,元崇罷為相王府長史,一事以上並同三品。 乙丑,天官侍郎崔玄暐為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嗣立追赴宮所。 丁丑,嶠為成均祭酒、同鳳閣鸞臺三品。 壬午,元崇兼知夏官尚書、同鳳閣鸞臺三品。 七月丙戌,左肅政臺御史大夫楊再思守內史。 甲午,楚客貶原州都督。 八月甲寅,安石兼檢校揚州長史。 庚申,休璟兼幽營二州都督、安東都護。 辛酉,元崇兼知春官尚書。 庚辰,元崇為司僕卿。 九月壬子,元之知群牧使,兼攝右肅政臺御史大夫、靈武道行軍大總管。 十月辛酉,元之為靈武道安撫大使,權檢校左臺大夫。 甲戌,判秋官侍郎張柬之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乙亥,嗣立檢校魏州刺史。 壬午,懷州長史房融為正諫大夫、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十一月丁亥,天官侍郎韋承慶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柬之守鳳閣侍郎。 癸卯,嶠罷為地官尚書,監修國史。 丁未,玄暐兼檢校太子右庶子。 十二月丙辰,嗣立罷為成均祭酒。 |
||
705 | 神龍元年 〈乙巳〉 |
正月甲辰,司刑少卿袁恕己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丙午,安國相王為太尉、同鳳閣鸞臺三品。 庚戌,玄暐守內史。左羽林將軍敬暉、檢校左羽林將軍桓彥範並為納言。柬之為天官尚書,恕己為鳳閣侍郎,並同鳳閣鸞臺三品。 二月甲寅,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元之罷為豪州刺史,韋承慶貶高要尉,融除名,流高州。 甲戌,太子少詹事祝欽明同中書門下三品,安石罷為守刑部尚書。 三月己丑,恕己守中書令。 四月辛亥,恕己為中書令,彥範為侍中,柬之為天官尚書。 丁卯,元忠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辛未,暉為侍中。 甲戌,元忠為兵部尚書,安石為吏部尚書,懷遠為左散騎常侍,休璟自涼州入為輔國大將軍,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再思檢校揚州大都督。玄暐為特進,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同中書門下三品。欽明守刑部尚書。 乙亥,柬之為中書令、同中書門下三品。 五月甲午,安石兼檢校中書令。玄暐罷為博陵郡王,柬之罷為漢陽郡王,恕己罷為南陽郡王,暉罷為平陽郡王,彥範罷為扶陽郡王,元忠兼侍中。 庚子,懷遠為左散騎常侍。 甲辰,休璟為尚書左僕射,欽望自特進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六月癸亥,欽望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平章,安石為中書令,元忠為侍中,再思檢校中書令。 七月辛巳,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 八月,欽望兼檢校安國相王府長史。 九月癸巳,巨源罷為禮部尚書。 十月丁未,休璟為京留守,仍判尚書省事。 辛未,元忠為中書令,再思行侍中。 |
正月丙午,安國相王為太尉。 二月丙寅,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 丁卯,右散騎常侍武攸暨為司徒。 辛未,安國相王讓太尉、同三品。 丁丑,三思、攸暨罷。 | |
706 | 二年 〈丙午〉 |
正月戊戌,守吏部尚書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於惟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月乙未,禮部尚書韋巨源守刑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三月甲辰,安石罷為戶部尚書。戶部尚書蘇瑰守侍中。 戊申,休璟致仕。 四月己丑,懷遠致仕。 六月戊寅,貶暉為崖州司馬,彥範瀧州司馬,恕己竇州司馬,玄暐白州司馬,柬之新州司馬。 七月丙寅,元忠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仍知兵部事。嶠守中書令。 辛未,懷遠復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流暉於嘉州,彥範於瀼州,恕己於環州,玄暐於古州,柬之於瀧州。 八月丙子,欽明貶申州刺史。 九月戊午,懷遠薨。 十月癸巳,瑰為侍中。 十二月丙申,欽望為開府儀同三司,依舊平章軍國重事。元忠為尚書左僕射。 |
||
707 | 景龍元年 〈丁未〉 |
七月壬戌,嶠為中書令,巨源為吏部尚書,元忠加特進。 八月丙戌,元忠以特進致仕。 九月丁酉,惟謙罷為國子祭酒。行兵部尚書宗楚客左衛將軍,兼太府卿紀處訥為太僕卿,吏部侍郎蕭至忠為黃門侍郎,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丙辰,至忠行中書侍郎。 辛亥,再思為中書令,巨源、處訥為侍中。瑰罷為行吏部尚書。 |
||
708 | 二年 〈戊申〉 |
七月癸巳,左屯衛大將軍、朔方道行軍大總管張仁亶同中書門下三品。 |
||
709 | 三年 〈己酉〉 |
二月壬寅,巨源為尚書左僕射,再思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三月戊午,楚客為中書令,至忠守侍中,太府卿韋嗣立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兼檢校吏部侍郎崔湜,守兵部侍郎趙彥昭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戊寅,禮部尚書韋溫為太子少保、同中書門下三品,太常少卿鄭愔守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五月丙戌,湜貶襄州刺史,愔貶江州司馬。 六月癸卯,再思薨。 八月乙酉,嶠守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安石自特進為侍中,至忠為中書令。 九月,巨源為都留守。 戊辰,瑰為右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十一月甲戌,欽望薨。 十二月壬辰,前右僕射、同三品、宋國公致仕唐休璟為太子少師、同中書門下三品。 |
||
710 | 景雲元年 〈庚戌〉 |
六月壬午,工部尚書張錫、刑部尚書裴談並同中書門下三品,吏部侍郎崔湜、中書侍郎岑羲、吏部尚書張嘉福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溫總知內外兵馬。 甲申,相王參謀政事。 壬辰,嘉福持節河北道巡撫,羲持節河南道巡撫,處訥持節關內道巡撫。 庚子,巨源誅。 辛丑,朝邑尉劉幽求為中書舍人,苑總監鍾紹京為中書侍郎,並參豫機務。 壬寅,紹京、黃門侍郎李日知、殿中監平王隆基並同中書門下三品。至忠貶許州刺史,嗣立宋州刺史,彥昭絳州刺史,湜華州刺史。處訥、楚客、溫誅。 癸卯,隆基同中書門下三品。紹京行中書令。嘉福誅。 乙巳,紹京罷為戶部尚書。 丙午,太常少卿薛稷為黃門侍郎,參豫機務。 丁未,隆基為皇太子。 戊申,許州刺史姚元之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嗣立、至忠為中書令;彥昭為中書侍郎,湜為吏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七月癸丑,兵部尚書崔日用行黃門侍郎,參知機務;稷為中書侍郎。 丁巳,洛州長史宋璟檢校吏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元之兼太子左庶子,璟兼右庶子。羲罷為右散騎常侍。 壬戌,湜罷為尚書左丞,錫貶絳州刺史,至忠為晉州刺史,彥昭為宋州刺史,嗣立為許州刺史。 丙寅,元之兼中書令,瑰為尚書左僕射。嶠貶為懷州刺史。 丁卯,休璟致仕,仁亶罷為左衛大將軍。 己巳,日用罷為雍州刺史,稷罷為左散騎常侍。 八月癸巳,談罷為蒲州刺史。 十一月戊申,元崇為中書令兼兵部尚書。 壬子,安石罷為太子少保,瑰罷為少傅。宋王成器為尚書左僕射。 |
六月甲申,安國相王罷參謀政事,加太尉。 十一月己巳,宋王成器為司徒兼揚州大都督。 | |
711 | 二年 〈辛亥〉 |
正月己未,太僕卿郭元振、中書侍郎張說並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二月甲申,璟貶楚州刺史,元之申州刺史。 丙戌,韋安石為侍中,幽求罷為戶部尚書。 四月甲申,安石為中書令。 辛卯,日知守侍中。 庚戌,安石加開府儀同三司。 壬戌,殿中監竇懷貞為左臺御史大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八月庚午,安石為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三品。 九月乙亥,懷貞守侍中。 十月甲辰,日知罷為戶部尚書,元振罷為吏部尚書,說罷為尚書左丞,懷貞罷為左臺御史大夫,安石罷為特進。中書侍郎陸象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吏部尚書劉幽求為侍中,右散騎常侍魏知古,太子詹事崔湜為中書侍郎,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
四月甲申,宋王憲讓司徒為太子賓客。 | |
712 | 先天元年 〈壬子〉 |
正月壬辰,象先同中書門下三品。 乙未,竇懷貞、戶部尚書岑羲並同中書門下三品。 六月癸丑,羲為侍中。 壬戌,知古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 七月乙亥,懷貞為尚書右僕射、軍國重事宜共平章。 八月庚戌,湜檢校中書令;幽求守尚書右僕射,懷貞守左僕射,並同三品;知古守侍中。 戊午,幽求流於封州。 |
八月己酉,宋王成器為司空。 |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