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卷9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 卷八十九 明史
卷九十 志第六十六 兵二
卷九十一 → 

衛所班軍

  太祖下集慶路為吳王,罷諸翼統軍元帥,置武德、龍驤、豹韜、飛熊、威武、廣武、興武、英武、鷹揚、驍騎、神武、雄武、鳳翔、天策、振武、宣武、羽林十七衛親軍指揮使司。革諸將襲元舊制樞密、平章、元帥、總管、萬戶諸官號,而核其所部兵五千人為指揮,千人為千戶,百人為百戶,五十人為總旗,十人為小旗。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大率五千六百人為衛,千一百二十人為千戶所,百十有二人為百戶所。所設總旗二,小旗十,大小聯比以成軍。其取兵,有從征,有歸附,有謫發。從征者,諸將所部兵,既定其地,因以留戍。歸附,則勝國及僭偽諸降卒。謫發,以罪遷隸為兵者。其軍皆世籍。此其大略也。

  洪武三年,升杭州、江西、燕山、青州四衛為都衛,復置河南、西安、太原、武昌四都衛。四年,造用寶金符及調發走馬符牌。用寶符為小金牌二,中書省、大都督府各藏其一。有詔發兵,省府以牌入,內府出寶用之。走馬符牌,鐵為之,共四十,金字、銀字者各半,藏之內府。有急務調發,使者佩以行。尋改為金符。凡軍機文書,自都督府、中書省長官外,不許擅奏。有詔調軍,省、府同覆奏,然後納符請寶。五年,置親王護衛指揮使司,每府三護衛,衛設左、右、中、前、後五所;所,千戶二,百戶十。圍子手所二;所,千戶一。七年,申定兵衛之政,徵調則統於諸將,事平則散歸各衛。

  八年,改在京留守都衛為留守衛指揮使司,在外都衛為都指揮使司,凡十三:北平、陝西、山西、浙江、江西、山東、四川、福建、湖廣、廣東、廣西、遼東、河南。又行都指揮使司二:甘州、大同。俱隸大都督府。九年,選公、侯、都督、各衛指揮嫡長次子為散騎、參侍舍人,隸都督府,充宿衛,或署各衛所事。十三年,丞相胡惟庸謀反誅,革中書省,因改大都督府為五,分統諸軍司衛所。明年,復置中都留守司及貴州、雲南都指揮使司。十五年三月,頒軍法定律。十六年,詔各都司上衛所城池水陸地理圖。二十年,置大寧都指揮使司。是年,命兵部置軍籍勘合,載從軍履歷、調補衛所年月、在營丁口之數,給內外衛所軍士,而藏其副於內府。三十年,定武官役軍之制:指揮、同知、僉事四,千戶三,百戶、鎮撫二,皆取正軍,三日一番上,下直歸伍操練。衛所直廳六,守門二,守監四,守庫一,皆任老軍,月一更。

  建文帝嗣位,置河北都司、湖廣行都司。文皇入立,皆罷之,而升燕山三護衛為親軍,並建文時所立孝陵衛,皆不隸五府。後諸陵設衛皆如之。移山西行都司所屬諸衛軍於北平,設衛屯種。永樂元年,罷北平都司,設留守行後軍都督府,遷大寧都司於保定。明年,更定衛所屯守軍士。臨邊險要者,守多於屯。在內平僻,或地雖險要而運輸難至者,皆屯多於守。七年,置調軍勘合,以勇、敢、鋒、銳、神、奇、精、壯、強、毅、克、勝、英、雄、威、猛十六字,編百號。制敕調軍及遣將,比號同,方準行。十八年,北京建,在南諸衛多北調。宣德五,年從平江伯陳瑄言,以衛官職漕運,東南之卒由是困。八年,減衛軍餘丁,正軍外每軍留一,餘悉遣歸。已,復以幼軍備操者不足,三丁至七八丁者選一,餘聽治生,給軍裝。正軍有故,即令補伍,毋再勾攝。

  當是時,都指揮使與布、按並稱三司,為封疆大吏。而專閫重臣,文武亦無定職,世猶以武為重,軍政修飭。正德以來,軍職冒濫,為世所輕。內之部科,外之監軍、督撫,疊相彈壓,五軍府如贅疣,弁帥如走卒。總兵官領敕於兵部,皆跽,間為長揖,即謂非禮。至於末季,衛所軍士,雖一諸生可役使之。積輕積弱,重以隱佔、虛冒諸弊,至舉天下之兵,不足以任戰守,而明遂亡矣。

  崇禎三年,範景文以兵部侍郎守通州,上言:「祖制,邊腹內外,衛所棋置,以軍隸衛,以屯養軍。後失其制,軍外募民為兵,屯外賦民出餉,使如鱗尺籍,不能為衝鋒之事,並不知帶甲之人。陛下百度振刷,豈可令有定之軍數付之不可問,有用之軍糈投之不可知?」因條上清核數事,不果行。

  初,洪武二十六年定天下都司衛所,共計都司十有七,留守司一,內外衛三百二十九,守禦千戶所六十五。及成祖在位二十餘年,多所增改。其後措置不一,今區別其名於左,以資考鏡。

  ○上十二衛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旂手衛

  ◎五軍都督府所屬衛所

  ◎左軍都督府

  ○在京凡本府在京屬衛,曾經永樂十八年調守北京者,各注其下曰「調北京」,其年月不重出。後四府同。

  留守左衛 調北京鎮南衛 調北京水軍左衛 驍騎右衛 調北京龍虎衛 調北京英武衛 瀋陽左衛 調北京瀋陽右衛 調北京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衛 杭州右衛 台州衛 寧波衛 處州衛 紹興衛 海甯衛 昌國衛 溫州衛 臨山衛 松門衛 金鄉衛 定海衛 海門衛 磐石衛 觀海衛 海寧千戶所衢州千戶所嚴州千戶所湖州千戶所

  △遼東都司

  定遼左衛 定遼右衛 定遼中衛 定遼前衛 定遼後衛 鐵嶺衛 東甯衛 瀋陽中衛 海州衛 蓋州衛 金州衛 復州衛 義州衛 遼海衛 三萬衛 廣甯左屯衛 廣甯右屯衛 廣甯前屯衛 廣甯後屯衛 廣甯中護衛 後改為屯衛

  △山東都司

  青州左護衛 後為天津右衛 青州護衛 革兗州護衛 革兗州左護衛 後為臨清衛 登州衛 青州左衛 萊州衛 甯海衛 濟南衛 平山衛 德州衛 後改屬後府樂安千戶所後改名武定,屬後府膠州千戶所諸城千戶所滕縣千戶所

  ◎右軍都督府

  ○在京

  虎賁右衛 調北京留守右衛 調北京水軍右衛 武德衛 調北京廣武衛

  ○在外

  △雲南都司

  雲南左衛 雲南右衛 雲南前衛 大理衛 楚雄衛 臨安衛 景東衛 曲靖衛 金齒衛 洱海衛 蒙化衛 馬隆衛 改雲南右護衛,革平夷衛 越州衛 六涼衛 鶴慶千戶所革

  △貴州都司

  貴州衛 永甯衛 普定衛 平越衛 烏撒衛 普安衛 層臺衛 革赤水衛 威清衛 興隆衛 新添衛 清平衛 平壩衛 安莊衛 龍里衛 安南衛 都勻衛 畢節衛 黃平千戶所

  △四川都司

  成都左護衛 成都右護衛 後為龍虎左衛,隸南京左府成都中護衛 後為豹韜左衛,隸南京前府成都左衛 革成都右衛 成都前衛 成都後衛 成都中衛 甯川衛 茂州衛 建昌衛 後屬行都司重慶衛 敘南衛 蘇州衛 後為甯番衛,屬行都司,革瀘州衛 松潘軍民指揮使司岩州衛 革青川千戶所 威州千戶所 大渡河千戶所

  △陝西都司

  西安左護衛 後為神武右衛 西安右護衛 西安中護衛 後為神武前衛 西安左衛 西安右衛 改西安中護衛 西安前衛 西安後衛 華山衛 改西安左護衛,又改神武右衛 泰山衛 改西安右護衛 延安衛 綏德衛 平涼衛 慶陽衛 寧夏衛 臨洮衛 鞏昌衛 西寧衛 後屬行都司漢中衛 涼州衛 後屬行都司莊浪衛 後屬行都司蘭州衛 秦州衛 岷州軍民指揮使司 洮州衛 河州軍民指揮使司 甘肅衛 後為甘州後衛 山丹衛 後屬行都司永昌衛 後屬行都司鳳翔千戶所 金州千戶所 寧夏中護衛 西河中護衛 後改雲南中護衛,革

  △廣西都司

  桂林左衛 後為廣西護衛 桂林右衛 桂林中衛 南寧衛 柳州衛 馴象衛 梧州千戶所

  ○中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衛 調北京神策衛 調北京廣洋衛 應天衛 調北京和陽衛 調北京牧馬千戶所調北京

  ○在外

  △直隸

  揚州衛 和州衛 後改為寧夏中屯衛,革高郵衛 淮安衛 鎮海衛 滁州衛 太倉衛 泗州衛 壽州衛 邳州衛 大河衛 沂州衛 金山衛 新安衛 蘇州衛 儀真衛 徐州衛 安慶衛 宿州千戶所

  △中都留守司

  鳳陽右衛 鳳陽中衛 皇陵衛 鳳陽衛 留守左衛 留守中衛 長淮衛 懷遠衛 洪塘千戶所

  △河南都司

  歸德衛 後屬中府陳州衛 弘農衛 汝甯衛 後改千戶所,屬中府潼關衛 後屬中府河南衛 睢陽衛 宣武衛 信陽衛 彰德衛 武平衛 後屬中府南陽衛 甯國衛 後為涿鹿衛,後屬後府懷慶衛 甯山衛 後屬後府潁州衛 安吉衛 後為通州衛 親軍潁上千戶所河南左護衛 河南中護衛 河南右護衛 三護衛 後並彭城衛

  ◎前軍都督府

  ○在京

  天策衛 後分為保安衛 及保安右衛 龍驤衛 調北京豹韜衛 調北京龍江衛 後改為龍江左衛 飛熊衛 調北京

  ○在外

  △直隸

  九江衛

  △湖廣都司

  武昌衛 武昌左衛 黃州衛 永州衛 岳州衛 蘄州衛 施州衛 長沙護衛 革辰州衛 安陸衛 後屬行都司,改承天衛 襄陽衛 襄陽護衛 後俱屬行都司常德衛 沅州衛 寶慶衛 沔陽衛 後屬興都留守司長沙衛 茶陵衛 衡州衛 瞿塘衛 後屬行都司鎮遠衛 平溪衛 清浪衛 偏橋衛 五開衛 九溪衛 荊州左護衛 後為荊州左衛,屬行都司,改顯陵衛 荊州中護衛 革靖州衛 永定衛 郴州千戶所 夷陵千戶所 後屬行都司桂陽千戶所 德安千戶所 後改屬興都留守司忠州千戶所 後屬行都司安福千戶所 道州千戶所 革大庸千戶所 西平千戶所 革麻寮千戶所 枝江千戶所 後屬行都司武岡千戶所 崇山千戶所 革長寧千戶所 後屬行都司武昌左、右、中三護衛 左改東昌衛,右改徐州左衛,中改武昌護衛。

  △福建都司

  福州中衛 福州左衛 福州右衛 興化衛 泉州衛 漳州衛 福甯衛 鎮東衛 平海衛 永甯衛 鎮海衛

  △福建行都司

  建甯左衛 建甯右衛 建陽衛 革延平衛 邵武衛 汀州衛 將樂千戶所

  △江西都司

  南昌左衛 南昌前衛 袁州衛 贛州衛 吉安衛 後為千戶所 饒州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會昌千戶所 永新千戶所 南安千戶所 建昌千戶所 撫州千戶所 鉛山千戶所 廣信千戶所

  △廣東都司

  廣州前衛 廣州左衛 廣州右衛 南海衛 潮州衛 雷州衛 海南衛 清遠衛 惠州衛 肇慶衛 廣州後衛 程鄉千戶所 高州千戶所 廉州千戶所 後為廉州衛 萬州千戶所 儋州千戶所 崖州千戶所 南雄千戶所 韶州千戶所 德慶千戶所 新興千戶所 陽江千戶所 新會千戶所 龍川千戶所

  ◎後軍都督府

  ○在京

  橫海衛 鷹揚衛 興武衛 調北京江陰衛 蒙古左衛 革蒙古右衛 革

  ○在外

  △北平都司

  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 燕山前衛 大興左衛 永清左衛 永清右衛 濟州衛 濟陽衛 彭城衛 通州衛 已上俱改為親軍薊州衛 密雲衛 後為密雲後衛,屬後府真定衛 永平衛 山海衛 遵化衛 居庸關千戶所 後為隆慶衛 已上俱屬後府

  △北平行都司後為大寧都司大寧左衛 大寧右衛 二衛 後為營州左、右護衛,改延慶左、右衛 大寧中衛 大寧前衛 大寧後衛 後為營州中護衛,改寬河衛 會州衛 俱改調京衛 已上俱屬後府營州中護衛 興州中護衛 革

  △山西都司

  太原左衛 太原右衛 太原前衛 振武衛 平陽衛 鎮西衛 潞州衛 蒲州千戶所 廣昌千戶所 沁州千戶所 寧化千戶所 雁門千戶所

  △山西行都司

  大同左衛 大同右衛 大同前衛 蔚州衛 朔州衛

  △北平三護衛

  燕山左護衛 燕山右護衛 燕山中護衛 俱為親軍

  △山西三護衛

  太原左護衛 太原右護衛 太原中護衛 俱革

  後定天下都司衛所,共計都司二十一,留守司二,內外衛 四百九十三,守禦屯田羣牧千戶所三百五十九,儀衛 司三十三,自儀衛 司以下,舊無,後以次漸添設。宣慰使司二,招討使司二,宣撫司六,安撫司十六,長官司七十,原五十九。番邊都司衛所等四百七。後作四百六十三。

  親軍上二十二衛,舊制止十二衛,後增設金吾左以下十衛,俱稱親軍指揮使司,不屬五府。又設騰驤等四衛,亦系親軍,並武功、永清、彭城及長陵等十五衛,俱不屬府。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旗手衛 以上舊為上十二衛

  金吾右衛 羽林前衛 以上北平三護衛,洪武三十五年升

  燕山左衛 燕山右衛 燕山前衛 大興左衛 濟陽衛 濟州衛 通州衛 舊為安吉衛 已上北平都司七衛,永樂四年升,俱為親軍

  騰驤左衛 騰驤右衛 舊為神武前衛 武驤左衛 武驤右衛 已上四衛

  宣德八年以各衛養馬軍士及神武前衛官軍開設武功中衛 洪武年間設武功左衛 宣德二年設武功右衛 宣德六年設永清左衛 永清右衛 彭城衛 已上北平三衛,改常山三護衛,宣德初復為本衛,又並河南三護衛 多餘官軍於彭城衛 長陵衛 舊為南京羽林右衛,永樂二十二年改獻陵衛 舊武成左衛,宣德元年改景陵衛 舊武成右衛,宣德十年改裕陵衛 舊武成前衛,天順八年改茂陵衛 舊武成後衛,成化二十三年改泰陵衛 舊忠義左衛,弘治十八年改康陵衛 舊義勇中衛,正德十六年改永陵衛 舊義勇左衛,嘉靖二十七年改昭陵衛 舊神武後衛,隆慶六年改定陵衛 慶陵衛 德陵衛 奠靖千戶所 嘉靖二十一年設犧牲千戶所屬太常寺轄已上俱不屬五府

  ◎五軍都督府所屬衛所

  ◎左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左衛 鎮南衛 驍騎右衛 龍虎衛 瀋陽左衛 瀋陽右衛 俱南京舊制,永樂十八年分調

  ○在外

  △浙江都司

  杭州前衛 杭州後衛 台州衛 寧波衛 處州衛 紹興衛 海甯衛 昌國衛 溫州衛 臨山衛 松門衛 金鄉衛 海門衛 定海衛 磐石衛 觀海衛 海寧千戶所 衢州千戶所 嚴州千戶所 湖州千戶所 金華千戶所 澉浦千戶所 以下各所,舊無,後添設乍浦千戶所 三江千戶所 定海後千戶所 定海中左千戶所 定海中中千戶所 瀝海千戶所 三山千戶所 大嵩千戶所 霩戺千戶所 龍山千戶所 石浦前千戶所 石浦後千戶所 爵谿千戶所 錢倉千戶所 水軍千戶所 新河千戶所 桃渚千戶所 健跳千戶所 隘頑千戶所 楚門千戶所 平陽千戶所 里安千戶所 海安千戶所 蒲門千戶所 壯士千戶所 沙園千戶所 蒲岐千戶所 寧村千戶所 新城千戶所 舊有,後革

  △遼東都司

  定遼左衛 定遼右衛 定遼中衛 定遼前衛 定遼後衛 鐵嶺衛 東甯衛 瀋陽中衛 海州衛 蓋州衛 金州衛 復州衛 義州衛 遼海衛 三萬衛 廣甯左屯衛 廣甯右屯衛 廣甯中屯衛 廣甯前屯衛 廣甯後屯衛 廣甯衛 已下添設廣甯左衛 廣甯右衛 廣甯中衛 甯遠衛 撫順千戶所 蒲河千戶所 甯遠中左千戶所 寧遠中右千戶所 廣寧中前千戶所 廣寧中後千戶所 廣甯中左千戶所 金州中左千戶所 鐵嶺左右千戶所 鐵嶺中左千戶所 三萬前前千戶所 三萬後後千戶所 三萬中中千戶所 遼海中中千戶所 遼海右右千戶所 遼海前前千戶所 遼海後後千戶所 東甯中左千戶所

  △山東都司舊有青州左護衛,後改天津右衛。舊有貴州護衛,革

  登州衛 青州左衛 萊州衛 甯海衛 濟南衛 平山衛 安東衛 已下添設靈山衛 鰲山衛 大嵩衛 威海衛 成山衛 靖海衛 東昌衛 臨清衛 舊兗州左護衛,後改任城衛 濟甯衛 舊武昌左護衛,後改兗州護衛 膠州千戶所 諸城千戶所 滕縣千戶所 肥城千戶所 已下添設海陽千戶所 東平千戶所 寧津千戶所 雄崖千戶所 浮山前千戶所 福山中前千戶所 奇山千戶所 濮州千戶所 金山左千戶所 尋山後千戶所 百尺崖後千戶所 王徐寨前千戶所 夏河寨前千戶所 魯府儀衛 司德府儀衛 司涇府儀衛 司衡府儀衛 司德府羣牧所 涇府羣牧所 衡山羣牧所

  ◎右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右衛 虎賁右衛 武德衛 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

  ○在外

  △直隸

  宣州衛 舊無,後設

  △陝西都司舊有階州衛、沙州衛、靈山千戶所,後俱革。

  西安右護衛 舊泰山衛 改西安左衛 西安前衛 西安後衛 延安衛 漢中衛 平涼衛 綏德衛 寧夏衛 慶陽衛 鞏昌衛 臨洮衛 蘭州衛 秦州衛 岷州衛 舊軍民指揮使司,嘉靖二十四年添設岷州,四十年革,後存衛 河州衛 舊軍民指揮使司洮州衛 寧夏中護衛 甘州中護衛 安東中護衛 寧夏前衛 已下各衛 舊無,後設寧夏中衛 寧夏中屯衛 舊和州衛 寧夏左屯衛 寧夏右屯衛 甯羌衛 靖虜衛 固原衛 榆林衛 寧夏後衛 以花馬池千戶所 改興安千戶所 舊金州千戶所 ,萬曆十年改鳳翔千戶所 禮店前千戶所 以下各所舊設沔縣千戶所 環縣千萬所 文縣千戶所 階州千戶所 舊屬秦州衛,嘉靖二十二年改屬都司靈州千戶所 西安千戶所 西固城千戶所,歸德千戶所 鎮羌千戶所 安邊千戶所 平虜千戶所 興武營千戶所 鎮戎千戶所 寧夏平虜千戶所 秦府儀衛 司慶府儀衛 司肅府儀衛 司韓府儀衛 司寧夏羣牧所 安東羣牧所 甘州羣牧所

  △陝西行都司洪武十二年添設

  甘州左衛 甘州右衛 甘州中衛 甘州前衛 甘州後衛 已上陝西甘肅衛 分設永昌衛 涼州衛 莊浪衛 西寧衛 山丹衛 已上舊屬陝西都司肅州衛 鎮番衛 鎮夷千戶所 古浪千戶所 高臺千戶所

  △四川都司舊有浦江關軍民千戶所 ,後革

  成都左護衛 成都右衛 成都中衛 成都前衛 成都後衛 甯川衛 茂州衛 重慶衛 敘南衛 瀘州衛 利州衛 舊無,後設松潘衛 舊為軍民指揮使司,後改青川千戶所 保寧千戶所 威州千戶所 雅州千戶所 大渡河千戶所 廣安千戶所 灌縣千戶所 已下各所後設黔江千戶所 疊溪千戶所 建武千戶所 小河千戶所 蜀府儀衛 司壽府儀衛 司革壽府羣牧所革

  △土官

  天全六番招討使司屬都司 隴木頭長官司 靜州長官司 嶽希蓬長官司 已上屬茂州衛 石砫宣撫司 西陽宣撫司 已上屬重慶衛 石耶洞長官司 邑梅洞長官司 已上屬酉陽宣撫司 佔藏先結簇長官司 蠟匝簇長官司 白馬路簇長官司 發山洞簇長官司 阿昔洞簇長官司 北定簇長官司 麥匝簇長官司 者多簇長官司 牟力簇長官司 班班簇長官司 祈命簇長官司 勒都簇長官司 包藏簇長官司 阿思簇長官司 思曩兒簇長官司 阿用簇長官司 潘斡寨長官司 八郎安撫司 阿角寨安撫司 麻兒匝安撫司 芒兒者安撫司 已上俱屬松潘衛 疊溪長官司 鬱即長官司 已上屬疊溪千戶所

  △四川行都司舊無,後設。舊有建昌前衛,後革

  建昌衛 舊屬四川都司甯番衛 舊為蘇州衛,屬四川都司 已下添設會川衛 鹽井衛 越巂衛 禮州後千戶所 禮州中中千戶所 建昌打沖河中前千戶所 德昌千戶所 迷易千戶所 鹽井打沖河中左千戶所 冕山橋後千戶所 鎮西後千戶所

  △土官

  昌州長官司 威龍長官司 普濟長官司 俱屬建昌衛 馬喇長官司 屬鹽井衛 邛部長官司 屬越巂衛

  △廣西都司

  桂林右衛 桂林中衛 南寧衛 柳州衛 馴象衛 南丹衛 已下添設慶遠衛 潯州衛 奉議衛 廣西護衛 梧州千戶所 懷集千戶所 武緣千戶所 古田千戶所 貴縣千戶所 賀縣千戶所 全州千戶所 太平千戶所 象州千戶所 平樂千戶所 鬱林千戶所 賓州千戶所 來賓千戶所 富川千戶所 容縣千戶所 融縣千戶所 灌陽千戶所 河池千戶所 武宣千戶所 向武千戶所 五屯屯田千戶所 遷江屯田千戶所 靖江府儀衛 司

  △雲南都司舊有鶴慶、通海二千戶所,革

  雲南左衛 雲南右衛 雲南前衛 大理衛 楚雄衛 臨安衛 景東衛 曲靖衛 洱海衛 永昌衛 舊為金齒軍民指揮使司蒙化衛 平夷衛 趙州衛 六涼衛 雲南中衛 雲南後衛 已下後設廣南衛 大羅衛 瀾滄衛 以瀾滄軍民指揮使司改騰沖衛 以騰沖軍民指揮使司改安寧千戶所 宜良千戶所 易門千戶所 楊林堡千戶所 十八寨千戶所 通海前前千戶所 通海右右千戶所 定遠千戶所 馬隆千戶所 姚安千戶所 姚安中屯千戶所 武定千戶所 木密關千戶所 鎮安千戶所 舊為金齒千戶所,萬曆十三年改,駐守猛淋鎮姚千戶所 舊為永昌千戶所,萬曆十三年改,駐守老姚關永平前前千戶所 永平後後千戶所 騰沖千戶所 新安千戶所 鳳梧千戶所

  △土官

  茶山長官司 潞江安撫司 鳳溪長官司 施甸長官司 鎮道安撫司 楊塘安撫司 俱屬永昌衛 蠻莫安撫司 猛臉長官司 猛養長官司 俱萬曆十三年改設

  △貴州都司舊有層臺、重安二千戶所,俱革。舊有平伐長官司,後隸貴陽府。舊有平浪、九名九姓獨山州二長官司,後隸都勻府。

  貴州衛 永甯衛 普定衛 平越衛 烏撒衛 普安衛 赤水衛 威清衛 興隆衛 新添衛 清平衛 平壩衛 安莊衛 龍里衛 安南衛 都勻衛 畢節衛 貴州前衛 舊無,後設黃平千戶所 普市千戶所 重安千戶所 安龍千戶所 白撒千戶所 摩泥千戶所 關索嶺千戶所 阿落密千戶所 平夷千戶所 安南千戶所 樂民千戶所 七星關千戶所

  △土官

  新添長官司 小平伐長官司 把平寨長官司 丹平長官司 丹行長官司 已上屬新添衛 楊義長官司 屬平越衛 大平伐長官司 屬龍里衛

  ◎中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中衛 神策衛 應天衛 和陽衛 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調牧馬千戶所 南京舊所調蕃牧千戶所 添設

  ○在外

  △直隸

  揚州衛 高郵衛 儀真衛 淮安衛 鎮海衛 滁州衛 徐州衛 蘇州衛 太倉衛 金山衛 新安衛 泗州衛 壽州衛 邳州衛 大河衛 沂州衛 安慶衛 宿州衛 舊為千戶所 潼關衛 已下舊屬河南都司歸德衛 武平衛 鎮江衛 已下添設廬州衛 六安衛 徐州左衛 建陽衛 汝寧千戶所 松江中千戶所 青村中前千戶所 南匯嘴中後千戶所 嘉興中左千戶所 在府吳淞江千戶所 寶山千戶所 劉河堡中千戶所 崇明沙千戶所 興化千戶所 通州千戶所 泰州千戶所 鹽城千戶所 東海中千戶所 海州中前千戶所 莒州千戶所

  △中都留守司

  鳳陽衛 鳳陽中衛 鳳陽右衛 皇陵衛 留守左衛 留守中衛 長淮衛 懷遠衛 洪塘千戶所

  △河南都司舊有洛陽中護衛,後並汝州衛。

  河南衛 弘農衛 陳州衛 睢陽衛 宣武衛 信陽衛 彰德衛 南陽衛 懷慶衛 潁川衛 南陽中護衛 已下添設汝州衛 潁上千戶所 禹州千戶所 舊名鈞州,後改嵩縣千戶所 衛 輝前千戶所 林縣千戶所 鄧州前千戶所 唐縣右千戶所 周府儀衛 司唐府儀衛 司伊府儀衛 司趙府儀衛 司鄭府儀衛 司崇府儀衛 司徽府儀衛 司趙府羣牧所 鄭府羣牧所 崇府羣牧所 徽府羣牧所

  ◎前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前衛 龍驤衛 豹韜衛 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

  ○在外

  △直隸

  九江衛

  ○湖廣都司舊有武昌右千戶所,革。

  武昌衛 武昌左衛 黃州衛 永州衛 岳州衛 蘄州衛 施州衛 辰州衛 常德衛 沅州衛 寶慶衛 沔陽衛 長沙衛 衡州衛 茶陵衛 鎮遠衛 偏橋衛

  清浪衛 已上三衛 在貴州境平溪衛 五開衛 九溪衛 靖州衛 永定衛 甯遠衛 已下添設銅鼓衛 武昌護衛 襄陽護衛 郴州千戶所 麻寮千戶所 添平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忠州千戶所 在四川境大庸千戶所 桂陽千戶所 武岡千戶所 澧州千戶所 寧溪千戶所 常寧千戶所 鎮溪千戶所 桃川千戶所 枇杷千戶所 錦田千戶所 寧遠千戶所 江華千戶所 城步千戶所 天柱千戶所 汶溪千戶所 宜章千戶所 廣安千戶所 大田千戶所 黎平千戶所 中潮千戶所 新化千戶所 新化亮寨千戶所 隆里千戶所 已上五所在貴州境平茶千戶所 平茶屯千戶所 銅鼓千戶所 楚府儀衛 司荊府儀衛 司雍府儀衛 司榮府儀衛 司岷府儀衛 司吉府儀衛 司荊府羣牧所 雍府羣牧所 榮府羣牧所 吉府羣牧所

  ○土官

  永順軍民宣慰使司屬都司臘惹洞長官司 麥著黃洞長官司 驢遲洞長官司 施溶溪長官司 白崖洞長官司 田家洞長官司 已上屬永順宣慰司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屬都司五寨長官司 筸子坪長官司 俱屬保靖宣慰司施南宣撫司 屬施州衛 東鄉五路安撫司 屬施南宣撫司 搖把洞長官司 上愛茶峒長官司 下愛茶峒長官司 鎮遠蠻夷長官司 隆奉蠻夷長官司 俱屬東鄉五路安撫司 忠孝安撫司 屬施南忠路安撫司 屬施南金峒安撫司 屬施南劍南長官司 屬忠路西坪蠻夷長官司 屬金峒散毛宣撫司 屬施州衛 龍潭安撫司 大旺安撫司 俱屬散毛東流蠻夷長官司 臘璧峒蠻夷長官司 俱屬大旺忠建宣撫司 屬施州衛 忠峒安撫司 高羅安撫司 屬忠建木冊長官司 屬高羅鎮南長官司 唐崖長官司 容美宣撫司 俱屬施州衛 椒山瑪瑙長官司 五峯石寶長官司 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 石樑下峒長官司 俱屬容美桑植安撫司 屬九溪臻剖六洞橫波等處長官司 屬鎮遠衛

  ○湖廣行都司以湖廣都司衛所改設

  荊州衛 荊州左衛 荊州右衛 瞿塘衛 襄陽衛 襄陽護衛 安陸衛 鄖陽衛 夷陵千戶所 德安千戶所 枝江千戶所 長寧千戶所 遠安千戶所 竹山千戶所 均州千戶所 房縣千戶所 忠州千戶所 遼府儀衛 司襄府儀衛 司興府儀衛 司

  ○興都留守司

  承天衛 舊安陸衛,嘉靖十八年改沔陽衛 舊屬都司,嘉靖二十一年改顯陵衛 舊為荊州左衛,嘉靖十八年改德安千戶所 舊屬行都司,嘉靖二十一年改

  ○福建都司

  福州中衛 福州左衛 福州右衛 興化衛 泉州衛 漳州衛 福甯衛 鎮東衛 平海衛 永甯衛 鎮海衛 大金千戶所 巳下添設定海千戶所 梅花千戶所 萬安千戶所 莆禧千戶所 福全千戶所 金門千戶所 中左千戶所 高浦千戶所 浦城千戶所 六鰲千戶所 銅山千戶所 玄鍾千戶所 崇武千戶所 南詔千戶所 龍巖千戶所

  ○福建行都司

  建甯左衛 建甯右衛 延平衛 邵武衛 汀州衛 將樂千戶所 武平千戶所 已下添設永安千戶所 上杭千戶所 浦城千戶所

  ○江西都司

  南昌衛 正德十六年,以左、前二衛 並改袁州衛 贛州衛 吉安千戶所 舊為衛 饒州千戶所 安福千戶所 會昌千戶所 永新千戶所 南安千戶所 建昌千戶所 撫州千戶所 鉛山千戶所 廣信千戶所 信豐千戶所 甯府儀衛 司淮府儀衛 司益府儀衛 司淮府羣牧所 益府羣牧所

  ○廣東都司

  廣州前衛 廣州後衛 廣州左衛 廣州右衛 南海衛 潮州衛 雷州衛 海南衛 清遠衛 惠州衛 肇慶衛 廣海衛 已下添設碭石衛 神電衛 廉州衛 舊千戶所 新會千戶所 韶州千戶所 南雄千戶所 龍川千戶所 程鄉千戶所 德慶千戶所 新興千戶所 陽江千戶所 高州千戶所 儋州千戶所 新寧千戶所 萬州千戶所 崖州千戶所 增城千戶所 東莞千戶所 已下添設大鵬千戶所 香山千戶所 連州千戶所 河源千戶所 長樂千戶所 平海千戶所 海豐千戶所 捷勝千戶所 甲子門千戶所 大城千戶所 海門千戶所 靖海千戶所 蓬州千戶所 澄海千戶所 廣寧千戶所 四會千戶所 陽春千戶所 海朗千戶所 雙魚千戶所 寧川千戶所 信宜千戶所 石城千戶所 永安千戶所 欽州千戶所 靈山千戶所 海康千戶所 樂民千戶所 海安千戶所 錦囊千戶所 清瀾千戶所 昌化千戶所 南山千戶所 瀧水千戶所 從化千戶所 封門千戶所 函口千戶所 富霖千戶所

  ◎後軍都督府

  ○在京

  留守後衛 鷹揚衛 興武衛 俱南京舊衛,永樂十八年分調大寧中衛 大寧前衛 會州衛 俱北平行都司舊衛 富峪衛 已下添設,並北平山西等衛 改調寬河衛 舊大寧後衛 神武左衛 神武後衛 改昭陵衛 忠義左衛 忠義右衛 忠義前衛 忠義後衛 義勇中衛 義勇左衛 義勇右衛 義勇前衛 義勇後衛 武成中衛 蔚州左衛

  ○在外

  △直隸舊為北平都司,有北平三護衛,後俱為親軍。其不繫北平舊衛者,俱永樂以後添設。

  薊州衛 真定衛 永平衛 山海衛 遵化衛 已上北平舊衛 密雲中衛 密雲後衛 以舊密雲分開平中屯衛 興州左屯衛 興州右屯衛 興州中屯衛

  興州前屯衛 興州後屯衛 延慶衛 舊為北平都司居庸關千戶所,後改隆慶衛,後又改此東勝左衛 東勝右衛 鎮朔衛 涿鹿衛 舊為河南寧國衛,屬中府定邊衛 神武右衛 神武中衛 忠義中衛 盧龍衛 武清衛 撫甯衛 德州衛 甯山衛 舊屬河南都司,屬中府大同中屯衛 永樂初改調瀋陽中屯衛 定州衛 已上舊為北平、山東、山西、河南等處衛所,永樂初改調天津衛 已下添設天津左衛 天津右衛 舊青州左護衛 通州左衛 通州右衛 涿鹿左衛 涿鹿中衛 河間衛 潼關衛 舊屬河南都司德州左衛 梁城千戶所 滄州千戶所 已下添設倒馬關千戶所 潮河千戶所 白洋口千戶所 渤海千戶所 寬河千戶所 鎮邊城千戶所 順德千戶所 武定千戶所 舊樂安千戶所,改屬平定千戶所 蒲州千戶所 俱屬山西都司,後改

  ○大寧都司

  保定左衛 保定右衛 保定中衛 保定前衛 保定後衛 俱永樂元年設營州左屯衛 營州右屯衛 營州中屯衛 營州前屯衛 營州後屯衛 俱洪武舊衛,永樂改屬茂山衛 紫荊關千戶所

  ○萬全都司宣德五年,分直隸及山西等處衛所添設。

  萬全左衛 萬全右衛 宣府前衛 宣府左衛 宣府右衛 懷安衛 開平衛 延慶左衛 舊屬北平行都司,後改延慶右衛 舊屬北平都司,後改龍門衛 保安衛 舊屬前府,後改保安右衛 舊屬前府,後改蔚州衛 永甯衛 懷來衛 興和千戶所 美峪千戶所 廣昌千戶所 舊屬山西都司,後改四海冶千戶所 長安千戶所 雲川千戶所 龍門千戶所

  ○山西都司舊有太原三護衛,後革。蒲州千戶所,改屬直隸,廣昌千戶所,改屬萬全都司

  太原左衛 太原右衛 太原前衛 振武衛 平陽衛 鎮西衛 潞州衛 瀋陽中護衛 後設汾州衛 後設沁州千戶所 寧化千戶所 雁門千戶所 保德州千戶所 已下添設偏頭關千戶所 磁州千戶所 甯武千戶所 八角千戶所 老營堡千戶所 嘉靖十七年添設晉府儀衛 司沈府儀衛 司代府儀衛 司晉府羣牧所 沈府羣牧所 代府羣牧所

  ○山西行都司舊有蔚州衛,後改屬萬全都司

  大同左衛 大同右衛 大同前衛 大同後衛 朔州衛 已下俱山西大同等處衛所調改及添設鎮虜衛 安東中屯衛 陽和衛 玉林衛 高山衛 雲川衛 天城衛 威遠衛 平虜衛 山陰千戶所 馬邑千戶所 井坪千戶所

  ◎南京衛所親軍衛

  金吾前衛 金吾後衛 羽林左衛 羽林右衛 羽林前衛 府軍衛 府軍左衛 府軍右衛 府軍前衛 府軍後衛 虎賁左衛 錦衣衛 旂手衛 金吾左衛 金吾右衛 江淮衛 濟川衛 孝陵衛 犧牲千戶所

  ◎五軍都督府屬

  ○左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隸北京左府。

  留守左衛 鎮南衛 水軍左衛 驍騎右衛 龍虎衛 龍虎左衛 舊為成都右護衛,宣德六年改英武衛 瀋陽左衛 瀋陽右衛 龍江右衛

  ○右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隸北京右府。

  虎賁右衛 留守右衛 水軍右衛 武德衛 廣武衛

  ○中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隸北京中府。

  留守中衛 神策衛 廣洋衛 應天衛 和陽衛 牧馬千戶所

  ○前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隸北京前府。

  留守前衛 龍江左衛 龍驤衛 飛熊衛 天策衛 豹韜衛 豹韜左衛 舊為成都中護衛,宣德六年改調

  ○後軍都督府本府所屬衛,仍隸北京後府。

  留守後衛 橫海衛 鷹揚衛 興武衛 江陰衛

  羈縻衛所,洪武、永樂間邊外歸附者,官其長,為都督、都指揮、指揮、千百戶、鎮撫等官,賜以敕書印記,設都司衛所。

  ◎都司一奴兒幹都司

  ○衛 三百八十四

  朵顏衛 泰甯衛 建州衛 必里衛 舊《會典》作兀里福餘衛 已上洪武間置

  兀者衛 兀者左衛 兀者右衛 兀者後衛 赤不罕衛 屯河衛 安省衛 已上永樂二年置

  毛憐衛 虎兒文衛 失里綿衛 奴兒幹衛 堅河衛 舊《會典》有溫河撒力衛 已上永樂三年置

  古賁河衛 右城衛 塔魯木衛 蘇溫河衛 斡灘河衛 舊《會典》有灘納河兀者前衛 卜顏衛 亦罕河衛 納憐河衛 麥蘭河衛 兀列河衛 雙城衛 撒剌兒衛 亦馬剌衛 斡蘭衛 亦兒古里衛 脫木河衛 卜剌罕衛 密陳衛 脫倫衛 嘉河衛 塔山衛 阿速江衛 速平江衛 木魯罕山衛 馬英山衛 土魯亭山衛 木塔里山衛 朵林山衛 兀也吾衛 吉河衛 劄竹哈衛 舊《會典》有撒竹籃福山衛 舊《會典》作福三肥河衛 哈溫河衛 舊《會典》作哈里河木束河衛 撒兒忽衛 罕答河衛 舊《會典》作忽答河劄童衛 已上永樂四年置

  阿古河衛 喜樂溫河衛 木陽河衛 哈蘭城衛 可令河衛 兀的河衛 哥吉河衛 野木河衛 納剌吉河衛 亦里察河衛 野兒定河衛 卜魯丹河衛 好屯河衛 喜剌烏河衛 舊《會典》作喜速烏考郎兀衛 亦速里河衛 阿剌山衛 隨滿河衛 撒禿河衛 忽蘭山衛 古魯渾山衛 阿資河衛 甫里河衛 答剌河衛 舊《會典》作納剌河撒只剌河衛 阿里河衛 舊《會典》作阿吉河依木河衛 亦文山衛 木蘭河衛 朵兒必河衛 甫門河衛 已上永樂五年置

  納木河衛 童寬山衛 兀魯罕河衛 塔罕山衛 者帖列山衛 木興衛 友帖衛 牙魯衛 益實衛 剌魯衛 乞忽衛 兀里溪山衛 希灘河衛 弗朵禿河衛 阿者迷河衛 撒察河衛 斡蘭河衛 阿真河衛 木忽剌河衛 欽真河衛 克默河衛 察剌禿山衛 嘔罕河衛 阮里河衛 列門河衛 禿都河衛 實山衛 忽里急山衛 莫溫河衛 薛列河衛 已上永樂六年置

  卜魯兀衛 葛林衛 把城衛 劄肥河衛 忽石門衛 劄嶺上衛 木里吉衛 忽兒海衛 伏里其衛 乞勒尼衛 愛河衛 把河衛 和屯吉衛 失里木衛 阿倫衛 古里河衛 塔麻速衛 已上永樂七年置

  木興河衛 木剌河衛 舊《會典》作木束河衛 喜申衛 使防河衛 舊《會典》作使方河甫兒河衛 亦麻河衛 兀應河衛 法因河衛 阿答赤河衛 舊《會典》作阿答古木山衛 葛稱哥衛 已上永樂八年置

  督罕河衛 建州左衛 只兒蠻衛 兀剌衛 順民衛 囊哈兒衛 古魯衛 舊《會典》作古魯山滿徑衛 哈兒蠻衛 塔亭衛 也孫倫衛 可木河衛 弗思木衛 弗提衛 已上永樂十年置

  斡朵倫衛 永樂十一年置

  哈兒分衛 阿兒溫河衛 速塔兒河衛 兀屯河衛 玄城衛 和卜羅衛 老哈河衛 失兒兀赤衛 卜魯禿河衛 可河衛 乞塔河衛 兀剌忽衛 已上永樂十二年置

  渚冬河衛 劄真衛 兀里哈里衛 忽魯愛衛 已上永樂十三年置

  吉灘河衛 亦馬忽山衛 已上永樂十四年置

  阿真同真衛 亦東河衛 亦迷河衛 已上永樂十五年置

  建州右衛 益實左衛 阿答赤衛 塔山左衛 舊《會典》作塔山前城 討溫衛 舊《會典》作「成」,已上俱正統間置

  寄住毛憐衛 此下正統已後續置

  可木衛 失里衛 失木魯河衛 忽魯木衛 塔馬速衛 失烈木衛 吉灘衛 和屯衛 禾屯吉河衛 亦失衛 亦力克衛 納木衛 弗納河衛 忽失木衛 兀也衛 也速倫衛 巴忽魯衛 兀牙山衛 塔木衛 忽里山衛 罕麻衛 木里吉河衛 引門河衛 亦里察衛 只卜得衛 塔兒河衛 木忽魯衛 木答山衛 立山衛 可吉河衛 忽失河衛 脫倫兀衛 阿的納河衛 兀力衛 阿速衛 速溫河衛 納剌吉衛 撒剌衛 亦實衛 弗朵脫河衛 亦屯河衛 兀討溫河衛 甫河衛 剌山衛 阿者衛 童山寬衛 替里衛 亦里察河衛 哈黑分衛 禿河衛 好屯衛 乞列尼衛 撒里河衛 忽思木衛 兀里河衛 忽魯山衛 弗兒秀河衛 沒脫倫衛 阿魯必河衛 咬里山衛 亦文衛 寫豬洛衛 答里山衛 古木河衛 剌兒衛 兀同河衛 出萬山衛 者屯衛 喜辰衛 海河衛 蘭河衛 朵州山衛 者亦河衛 納速吉河衛 把忽兒衛 鎮真河衛 也速河衛 者剌禿衛 也魯河衛 亦里河衛 失里兀衛 斡朵里衛 禿屯河衛 者林山衛 波羅河衛 朵兒平河衛 散力衛 密剌禿山衛 甫門衛 細木河衛 沒倫河衛 弗禿都河衛 者列帖衛 察劄禿河衛 出萬河衛 者帖列衛 兀失衛 忽里河衛 失里綿河衛 兀剌河衛 愛河衛 洽剌察衛 卜忽禿河衛 沒倫衛 卜魯衛 以哈阿哈衛 速江平衛 兀山衛 弗力衛 失郎山衛 亦屯衛 木河衛 竹墩衛 河木衛 哈郎衛 歲班衛 失山衛 考郎衛 築屯衛 黑里河衛 右城衛 弗河衛 文東河衛 阿古衛 弗山衛 兀答里衛 納速河衛 失列河衛 朵兒玉衛 兀魯河衛 弗郎罕河衛 赤卜罕山衛 老河衛 竹里河衛 吉答納河衛 者不登衛 也速脫衛 阿木河衛 顏亦衛 已下添設山答衛 塔哈衛 弗魯納河衛 行子衛 兀勒阿城衛 阿失衛 吉真納河衛 法衛 薄羅衛 塔麻所衛 布兒哈衛 亦思察河衛 失剌衛 卜忽禿衛 撒里衛 你實衛 平河衛 忽里吉山衛 阿乞衛 臺郎衛 塞克衛 拜苦衛所力衛 巴里衛 塔納衛 木郎衛 額克衛 勒伏衛 式木衛 樹哈衛 肥哈答衛 蓋千衛 英禿衛 乞忽衛 阿林衛 哈兒速衛 巴答衛 脫木衛 忽把衛 速哈兒衛 馬失衛 塔賽衛 劄里衛 者哈衛 恨克衛 哈失衛 交枝衛 葛衛 艾答衛 亦蠻衛 哈察衛 革出衛 卜答衛 蜀河衛 禿里赤山衛 賽因衛 忙哈衛

  ○所二十四

  兀者託溫千戶所 哈魯門山千戶所 兀者揆野木千戶所 兀的罕千戶所 兀者穩免赤千戶所 得的河千戶所 魚失千戶所 五年千戶所 兀者已河千戶所 真河千戶所 兀的千戶所 屯河千戶所 哈三千戶所 兀者屯河千戶所 古賁河千戶所 五音千戶所 鎖郎塔真河千戶所 兀者揆野人千戶所 敷答河千戶所 兀禿河千戶所 可里踢千戶所 哈魯門千戶所 兀討溫河千戶所 兀者撒野人千戶所

  △站七

  別兒真站 黑龍江地方莽亦帖站 弗朵河站 亦罕河衛忽把希站 忽把希站 弗答林站 古代替站

  ○地面七

  弗孫河地面 木溫河地面 埇坎河地面 撒哈地面 亦馬河咬東地面 可木地面 黑龍江地面

  ○寨一

  黑龍江忽里平寨

  西北諸部,在明初服屬,授以指揮等官,設衛 給誥印。

  ○衛 六

  赤斤蒙古衛 罕東衛 安定衛 阿端衛 曲先衛 哈密衛

  西番即古吐番。洪武初,遣人招諭,又令各族舉舊有官職者至京,授以國師及都指揮、宣慰使、元帥、招討等官,俾因俗以治。自是番僧有封灌頂國師及贊善、闡化等王,大乘大寶法王者,俱給印誥,傳以為信。所設有都指揮使司、指揮司。

  ○都指揮使司二

  烏思藏都指揮使司朵甘衛 都指揮使司

  ○指揮使司一

  隴答衛 指揮使司

  ○宣尉使司三

  朵甘宣慰使司 董卜韓胡宣慰使司 長河西魚通甯遠宣慰使司

  ○招討司六

  朵甘思招討司 朵甘隴答招討司 朵甘丹招討司 朵甘倉溏招討司 朵甘川招討司 磨兒勘招討司

  ○萬戶府四

  沙兒可萬戶府 乃竹萬戶府 羅思端萬戶府 別思麻萬戶府

  ○千戶所 十七

  朵甘思千戶所 剌宗千戶所 孛里加千戶所 長河西千戶所 多八三孫千戶所 加八千戶所 兆日千戶所 納竹千戶所 倫答千戶所 果由千戶所 沙里可哈忽的千戶所 孛里加思千戶所 撒里土兒千戶所 參卜郎千戶所 剌錯牙千戶所 泄里壩千戶所 潤則魯孫千戶所

  班軍者衛所之軍番上京師,總為三大營者也。初,永樂十三年詔邊將及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各都司,中都留守司,江南、北諸衛官,簡所部卒赴北京,以俟臨閱。京操自此始。仁宗初,因英國公張輔等言,調直隸及近京軍番上操備,諭以畢農而來,先農務遣歸。既而輔言:「邊軍比悉放還,京軍少,請調山東、河南、中都、淮、揚諸衛校閱。」制曰:「可」。又敕河南、山東、山西、大寧及中都將領,凡軍還取衣裝者,以三月畢務,七月至京,老弱者選代,官給之馬。歲春秋番上,共十六萬人:大寧七萬七百餘,中都、山東遞殺,河南最少,僅一萬四千有奇。定為例。後允成國公硃勇等請,罷鞏昌諸衛及階、文千戶所班軍,代以陝西內地卒。山東衛士沿海備倭,沿海衛士復內調,通州衛士漕淮安粟,安慶衛士赴京操,不便,皆更之。已,並放還陝西班軍。正統中,京操軍皆戍邊,乃遣御史於江北、山東、北直選卒,為京師備。景泰初,邊事棘,班軍悉留京,間歲乃放還取衣裝。於是于謙、石亨議三分之,留兩番操備。保定、河間、天津放五十日,河南、山東九十日,淮、揚、中都百日,紫荊、倒馬、白羊三關及保定諸城戍卒,屬山東、河南者,亦如之。逃者,官鐫秩三等,卒盡室謫邊衛。明年,謙又言:「班軍分十營團練,久不得休,請仍分兩番。」報可。

  成化間,河南秋班軍二千餘不至,下御史趣之。海內燕安,外衛卒在京只供營繕諸役,勢家私佔復半之。卒多畏苦,往往愆期,乃定遠限罪,輕者發居庸、密雲、山海關罰班六月。重者發邊衛罰班至年半。令雖具,然不能革也。

  弘治中,兵部言佔役之害,罰治如議。於是選衛兵八萬團操,內外各半。外衛四萬,兩番迭上。李東陽極言工作困軍,班軍逾期不至,大率坐此。帝然之。末年,歸大寧卒兩班萬人。正德中,宣府軍及京營互調,春秋番換如班軍例。迄世宗立乃已。

  嘉靖初,尚書李承勳言:「永樂中調軍番上京師,後遂踵為故事,衛伍半空,而在京者徒供營造。不若省行糧之費,以募工作。」御史鮑象賢請分班軍為三,二入營操,一以赴役。通政司陳經復請半放之,收其糧募工。皆不行。久之,從翊國公郭勳言,寬河南因災不至班軍,而諭後犯者罪必如法。兵部因條議,軍士失期,治將領之罪,以多寡為差,重者至鐫秩戍邊。報可。其後邊警棘,乃並番上軍為一班,五月赴京,十一月放還,每歲秋防見兵十五六萬。仇鸞用事,抽邊卒入衛,凡選士六萬八千餘。又免大寧等衛軍京操,改防薊鎮,班軍遂耗減。豐城侯李熙核其數,僅四萬人,因請改徵銀召募,而以見軍四萬歸營操練。嚴嵩議以「各衛兵雖有折幹之弊,然清核令下,猶凜凜畏罪。若奉旨徵銀,恐借為口實,祖宗良法深意,一旦蕩然」。帝是之。折幹者,衛卒納銀,將弁以免其行,有事則召募以應。亡何,從平江伯陳圭奏,仍令中都、山東、河南軍分春秋兩班,別為一營,春以三月至,八月還,秋以九月至,來歲二月還,工作毋擅役。

  隆慶初,大發治河,軍人憚久役,逃亡多。部議於見役軍中,簡銳者著伍,而以老弱供畚鍤。

  萬曆二年,科臣言,班軍非為工作設。下兵部,止議以小工不得概派而已。時積弊已久,軍士苦役甚,多愆期不至。故事,失班脫逃者,罰工銀,追月糈。其後額外多徵,軍益逃,中都尤甚。自嘉靖四十三年後,積逋工銀至五十餘萬兩。巡撫都御史張翀乞蠲額外工價,軍三犯者,不必罰工,竟調邊衛。而巡視京營給事中王道成則言:「凡軍一班不到,即系一年脫伍,盡扣月糧。本軍仍如例解京,罰補正班。三年脫班,仍調邊衛。」並報可。衛軍益大困。

  後二十九年,帝以班軍多老弱僱倩,令嚴飭之。職方主事沈朝煥給班軍餉,皆傭諸丐,因言:「班軍本處有大糧,到京有行糧,又有鹽斤銀,所費十餘萬金,今皆虛冒。請解大糧貯庫,有警可召募,有工可僱役。」部議請先申飭,俟大工竣行之。是時專以班軍為役夫,番上之初意盡失矣。

  又五年,內庭有小營繕,中官陳永壽請仍用班軍,可節省。給事中宋一韓爭之,謂:「班軍輸操即三大營軍,所繫甚重。今邊鄙多事,萬一關吏不謹,而京師團練之軍多召募,遊徼之役多役佔,皇城宿衛多白徒,四衛扈從多廝役。即得三都司健卒三萬,猶不能無恐,況動以興作朘削,名存實亡,緩急何賴哉?」不聽。四十年,給事中麻僖請恤班操之苦。後六年,順天巡撫都御史劉曰梧言班軍無濟實用,因陳募兵十利。是時,法益弛,軍不營操,皆居京師為商販、工藝,以錢入班將。

  啟、禎時,邊事洶洶,乃移班軍於邊。築垣、負米無休期,而糗糧缺,軍多死,班將往往逮革。特敕兵部右侍郎專督理,鑄印給之,然已無及。

 卷八十九 ↑返回頂部 卷九十一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