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滇人著述書目
明清滇人著述書目 作者:方樹梅 中華民國33年(1944年) |
這份文獻應使用傳統漢字,而非簡化字。校對時應以原文為準,特別注意簡化字與繁體字之間的一對多的對應關係以及異體字的使用。如果無法直接校對原文,請勿進行機器或人工轉換,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問題。 一般而言,文獻應保留其底本所使用的漢字。漢字簡化方案於1956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施行,1969年在新加坡施行。施行之前的文獻(如1956年前的文獻、未施行簡化字的地區文獻,以及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之前的聯合國文件)通常應保留使用傳統漢字。在漢字簡化方案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只有部分漢字被簡化的文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人民共和國邊界條約等)通常應以原文形式保存。 |
滇自炎漢張叔、盛覽從學司馬相如,受經歸教鄉人;按道侯韓說開益州,授經教學,立有漢學基,滇之文化大啟。厥後文士接踵而興,述作日富。茲錄明清所作綜為一編,依《四庫全書》例,分類采列,滇南文獻,於斯略可考見焉。
經部第一
[編輯]讀易三卷 明楊禹錫撰。禹錫,太和人。洪武間,辟授本縣教諭。是書《大理府志》、道光《雲南通志》(以下省稱道光《通志》)已著錄。
太極圖衍義 明繆宗周撰。宗周字碌溪,通海人。正德辛巳進士,官至浙江左布政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聖傳 明周臣撰。臣字藎庵,雲南縣人。正德丁丑進士,官國子監助教。萬曆《雲南通志》已著錄。
河洛解 明葉瑞撰。瑞字應期,建水人。嘉靖癸未進士,官戶部主事。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經明解 明劉完初撰。完初,永北人。天啟間歲貢生,官永昌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玩易篇 明王之昭撰。之昭字涵照,陸涼人。選貢生,官湖南麻陽縣知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大易微言 明金燧撰。燧,昆明人。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太極圖說 明陳璽撰。璽字泰籙,號石葆,安寧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辰沅兵備道。道光《通志》已著錄。
增訂來氏易注 清高奣映撰。奣映字雪君。姚安土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太極明辨四卷 清高奣映撰。奣映,見前。是書前有自序。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大易集解 清陳我睿撰。我睿字若愚,南安人。康熙間歲貢生,官永平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學心聲 清楊燝撰。燝,雲南縣人。康熙庚戌進士,官至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象合參、增訂來瞿塘易解 清俞卿撰。卿字次公,號恕庵,陸涼人。康熙辛酉舉人,官至紹興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經講義 清何杰撰。傑字漢一,寧州人。康熙間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周易輯要 清楊光謨纂。光謨,嶍峨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經解 清賈掄撰。掄,建水人。雍正間選貢生,官永豐縣縣丞。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易管見 清彭鼎重撰。鼎重字鎮九,蒙化人。雍正間歲貢生,官建水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大易精選 清楊發遠撰。發遠字有望,浪穹人。乾隆間歲貢生。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易經通解十卷 清薛亮弼撰。亮弼字佑卿,鄧川人。乾隆間布衣。是編以朱子《本義》為主,而於邵子先天、後天、《河圖》《洛書》疏解極為明暢。亮弼讀《易》三十年,平生精力悉萃於此,惟屬辭多參俗語,晚年欲重加訂正,未就而卒。道光《通志》已著錄。
圖書解、大易蒙釋 清張緝斗撰。苕上孫端人為之序。緝斗字炳宿,號一峰,劍川人。乾隆十二年歲貢生。序稱其書與南宋朱子《發蒙圖叢》相埒。光緒《通志》已著錄。
讀易管參四卷 清許憲撰。憲字丹山,趙州人。乾隆壬申舉人,官宜城知縣。是書說理膚淺。雲南叢書處審查,未刻。
易卜一覽 清萬聽撰。聽字大吾,定遠人。乾隆壬申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聽所著書皆未刻,今尚有鈔本。
大易淵源 清楊會雲撰。會雲字舜華,浪穹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經旁訓續鈔 清劉烈撰。烈字讓聲,號右林,蒙自人。乾隆庚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易心解 清張爣撰。爣字萬含,雲南縣人。乾隆丙午舉人,官順寧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周易淺述六卷 清唐守誠撰。守誠字罄丹,一字真峰,南寧人。嘉慶庚午舉人,大挑知縣,改就教職,官通海縣訓導、廣南府教授。是書引證史傳者,多采來氏《易注》,其「離」字句解釋處,簡明便於初學。光緒間刻於昆明,《續光緒通志》已著錄。守誠又有《周易新解》,未知即《淺述》否。
三易原始 清方玉潤撰。玉潤字友石,寶寧人。廩膳生,軍功保舉州同,銓授陝西隴州長寧驛州同。著《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是書其一,未知刻否。外有《乾象鈎元雜誌》,未見,附識於此。
周易講義日錄 清鄒履和撰。履和字阜亭。趙州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易淺說十卷、周易標義三卷 清李滮撰。滮字星海,一字菊邨,彌渡人。道光甲辰舉人,選授安寧州學正。當杜文秀踞滇西,歷十有八年。其間文人學子,為文秀所招致者,所在多有,獨滮謝絕偽命,遁入深山,以績學著書為事。迨滇亂既平,始應西道聘,主講西雲書院,所成就士甚眾。是書象數與義理分疏而統括之,說義理多精深之處,與空談象數者迥別。已收入《雲南叢書》。案:《續光緒通志》雲「《周易淺說》三十卷」,誤。
彖象合參二卷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與《讀易淺說》《周易標義》均系經學家言,談易理甚精,且不犯復,同為治易學者所當研索之書。已收入《雲南叢書》。
辭占辨例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前有發凡六,凡卦、爻、占、辭之吉凶皆有九例,元亨、利貞、吉凶、悔吝、無咎是也。統言之則曰吉凶而已,分言之則有小大偏全之殊,不可以不辨也。雲南叢書處審查,未刻。
爻位陰陽說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末自識云:「癸亥季春,既成《彖象合參》二卷,又復分柝六陰六陽之位,而各以乘、承、應三位求之,則其初終之得失,中正之與否,皆可以比例對勘而益明矣。每日寫一爻,六日而畢之,以附於《合參》之後,用以消今古之愁,遣坐眠之困雲。」雲南叢書處審查,未刻。
易經集說 清木正源撰。正源,麗江人。道光甲午舉人,官晉寧學正。光緒《通志》已著錄。
讀易偶得 清楊恆立撰。恆立字卓爾,太和增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易語解五卷、河洛圖解五卷 清張現撰。現字無隱,號松溪,劍川人。諸生。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周易注 清湯霍撰。霍,永北人。是書於經文之外,略加旁訓;其頂格與小注,多采史事證經而以駢語出之,皆與經無關;間亦節取朱子《本義》、程子《傳》,語焉不詳;於費、孟、虞、鄭及孔穎達、李鼎祚諸書,未嘗一窺,殊不足以言注也。是書有鈔本,未刻。
觀象反求錄一卷 清甘仲賢撰。仲賢字應箎,姚安人。光緒丙子舉人。父雨,兄孟賢,均以艱苦卓絕之學行,為鄉里所矜式。仲賢既有賢父兄,而又克自樹立,卓然有所成就。故其為學也,亦博亦約,不惟孔門相傳修己治人之要、窮理盡性之方,貫徹靡遺,即近世東西各國最新之哲理、倫理、教育、法律、政治、經濟各種學說,亦嘗旁參互證,觀其會通。是書乃在兩級師範學堂任經學教員時所著,專以說《易》者。古今說《易》之書,汗牛充棟,至不可紀極矣。或偏重象數而失之穿鑿附會,又或空談義理而失之虛無縹渺。此尚無二者之失,蓋嘗合義理、象數而一以貫之,精粗具舉,道器兩存,取材於梁山來氏,而義蘊之宏充、言辭之簡賅,則又過之。收入《雲南叢書》。
右易類
尚書正誤 明陳秉善撰。秉善,保山人。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尚書直解 明周師稷撰。師稷,通海人。明季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增刪禹貢纂注 清李如玉撰。如玉字其人,號樂山,南寧人。康熙戊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尚書正解 清劉天祥撰。天祥字霽若,新興人。康熙間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書經疏萃 清萬聽撰。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古文尚書考 清王琮撰。琮,浪穹人。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書經節解 清宋家善撰。家善字繩夫。楚雄廩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書類
詩義三卷 明楊禹錫撰。禹錫,太和人,事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詩經圖解 清萬聽撰。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經解》本有圖,此道光《志》所以雲圖解也。《續光緒通志》認為二書者,誤。是書未刻,定遠有鈔本。書中動、植、礦各物,雜采醫藥方書,多欠檢擇,不足以言解經也。
毛詩淺解 清趙鐸撰。鐸,元謀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詩經節解 清宋家善撰。家善,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誦詩小識三卷 清趙利貞撰。利貞,劍川人。是書引證博洽,斷制確當,且有獨抒己見,發前人所未發者,可備治《毛詩》者之參稽。已收入《雲南叢書》。
詩小學三十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字筱亭,一字鼎堂,保山人。道光甲辰舉人,官山東知縣。是書訓釋字義,用雙聲疊韻求之,有不得通者,始參用通旁引申之義。謂《詩》中有古字,有訛字,有假借字,皆言乎其形也。其聲與義則有合音,有一字數義、一義數用,一經誤讀,便成糾誼,乃疏通證明,「或因聲而定義,或以義而知聲。知其為古字,而後不誤於後世字;知其為訛字,而後可求其正字;知其為假借字,而後不牽混於所借之字;知其字之形,而後可以定其聲與義;知其字之聲與義,而後益無誤於字之形」。推明古訓,實事求是。其書出段玉裁《毛詩小學》上。光緒《通志》《清史稿》皆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詩經原始二十卷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是書前有自序,謂:「得姚氏際恆《通論》讀之,亦既繁征遠引,辯論於《序》《傳》二者之間,頗有領悟,十得二三矣。而剖抉未精,立論未允,識微力淺,義少辯多,亦不足以針盲而起廢。乃不揣固陋,反覆涵泳,參論其間,務求得古人作詩本意而止。不顧《序》,不顧《傳》,亦不顧《論》,唯其是者從,而非者正之。名曰『原始』,蓋欲原詩人始意也。」其自負如此。古扶風郡守李勤柏觀察邀同人助貲勸梓,刻入《鴻濛室叢書》。《雲南叢書》已收入。近代講新學者,喜其翻新得助,風行一時,滬上泰東書局復影印之,騰衝李根源有序。又《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內有《書緯》《詩緯》《禮緯》,未知刻否,附此以備考。
右詩類
禮經疑問 明施昱撰。昱字子貞,廣南衛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道光《通志》已著錄。
禮記集說解 明吳宗周撰。宗周字龍川,騰越人。官洪雅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禮記合解 明常憲撰。憲字克有,號西橋,雲南縣人。嘉靖甲午舉人,官璧山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禮注一卷 明李希綱撰。希綱,楚雄人。貢生,官姚安府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周禮啜粕 清許高騫撰。高騫字少鵬,宜良人。嘉慶甲子舉人。宜良陳達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夏小正傳考質二卷 清萬重篔、楊元升同撰。是書為望江檀萃序注,重篔、元升皆萃門人,各為考質,附於注後。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禮偶存 清傅為詝撰。為詝字嘉言,號謹齋,建水人。雍正間進士,歷官副都御史。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禮簡編 清楊名颺撰。名颺字崇峰,雲龍人。嘉慶戊辰舉人,官至陝西巡撫。是書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右禮類
律呂書 明葉瑞撰。瑞,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律呂解 明楊士雲撰。士雲字從龍,號弘山,太和人。正德丁丑進士,官至戶科左給事中。萬曆《通志》已著錄。
泰律十二卷、外編三卷 明葛中選撰。中選字澹園,河西人。萬曆庚子舉人,官至苑馬寺卿。是編為學士焦竑所賞,以為其書得千古不傳之秘。翰林學士金聲序而刻之。聲,字正希,中選知嘉魚縣時試童子所取士也。《滇南詩略》云:「內闕四清斷、卦數通二條。」道光《通志》已著錄。光緒庚寅,雲南官書局重刻。收入《雲南叢書》。
禮樂圖器考 清蕭大成撰。大成字敘九,建水人。康熙丙子舉人,官龍門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樂類
春秋心訣 明李素撰。素,雲南縣人。弘治乙卯舉人,歷官江西僉事。道光《通志》已著錄。
春秋心傳 明周臣撰。臣,見前。是書《大理府志》作《春秋取義》。萬曆《通志》已著錄。
春秋經傳會編 明易翼之撰。翼之字孔彰,騰衝衛人。正德丁卯舉人,官長壽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春秋分類 清萬聽撰。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春秋傳說捋英十二卷 清楊學淳撰。學淳字望古,號南村,趙州人。乾隆己酉舉人。是書桐鄉馮集梧有序。學淳為集梧典試雲南所取士。道光《通志》已著錄。
春秋類辨 清何暄撰。暄字春谷,南寧人。乾隆己亥舉人。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三傳合纂 清戴傳經撰。傳經字翼廷,石屏人。道光庚子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春秋三傳類
孝經注 明楊黼撰。黼,號存誠道人,太和人。好學,讀五經皆百遍。書工篆籀,兼好釋典,躬耕畎畝,以供甘旨。注《孝經》數萬言,引證群書,極談性命,字皆小篆。父母歿,為傭營葬。葬畢,入雞足,棲羅漢壁石窟中十餘年,壽至八十,子孫迎歸,卒。《明史·隱逸》有傳。是書早佚。萬曆《通志》已著錄。
孝經演義八卷 明葉奕撰。奕字靜侯,保山人,明季隱居騰越。道光《通志》已著錄。
孝經心矩 清王垣撰。垣字守宗,浪穹人,崧弟。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孝經類
四書音義會編 明易翼之撰。翼之,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管見 明曾祺撰。祺字無咎,安寧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明解 明劉完初撰。完初,見前。有《易經明解》,道光《通志》合錄,茲分而著之。
四書正眼 明戈允禮撰。允禮字敬輿,保山人。天啟壬戌進士,官至工部侍郎。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頌 明偰應東撰。應東,姚州人。明季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大學解 明王之昭撰。之昭,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中庸集解 清蘇經世撰。經世,石屏人。康熙初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纂要 清盧先列撰。先列字欽庵,通海人。康熙丁卯舉人,官昆陽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匯解 清衛琳撰。琳字玉樹,建水人。康熙癸巳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論語逢源 清楊谷雲撰。谷雲字三素,雲南縣人。康熙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劉天祥撰。天祥字霽若,新興人。康熙間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畏言錄 清陳峻德撰。峻德字載極,安寧人。康熙甲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戴益高撰。益高字鴻逵,安寧人。康熙丁酉舉人。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四書肯綮十卷 清袁銑撰。銑字鍾南,保山人。康熙間諸生。是書有自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張錦蘊撰。錦蘊字允懷,蒙化人。康熙間歲貢生,官景東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音樓四書說環 清陳錫撰。錫字文孫,安寧人。康熙間貢生。晚號羅青。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江廣撰。廣,蒙自人。康熙末知縣韓三異祀廣木主於文昌宮。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明解 清王栻撰。栻,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扼要 清龔渤撰。渤字遂可,義孫。乾隆丙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緒《通志》已著錄。
學庸解 清萬聽撰。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講義二卷 清趙汝達撰。汝達字仰所,保山人。乾隆間貢生,官肅州州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會義解 清蕭蕙撰。蕙字靈芝。浪穹諸生。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學庸遵注講義 清蘇夔友撰。夔友,河西人。乾隆二十五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中庸注參 清卜汝弼撰。汝弼,楚雄人。乾隆間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增補四書集成 清楊發遠撰。發遠,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附參 清楊霆撰。霆字聲遠,號虹溪,太和人。乾隆丁丑進士,官涉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張從孔撰。從孔字學魯,號魯一,建水人。乾隆乙酉舉人,官遵化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淺說 清劉琦撰。琦字玉尺,新興人。乾隆間諸生,寄學昆明。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匯精 清張坤撰。坤,元謀人。乾隆四十二年歲貢生,官曲靖府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 清李九成撰。九成,河西人。乾隆己亥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四書塗說 清楊璸撰。璸,趙州人,學淳子。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集腋四卷 清張根培撰。根培字曾佑,號松崖,安寧人。乾隆甲寅舉人,官嶍峨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義日錄 清鄒履和撰。履和,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講解 清趙廷樞撰。廷樞字子密,通海人。道光癸卯舉人,官直隸知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大學中庸講義 清何杰撰。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中庸讀三卷 清張復中撰。復中號心谷,又號鏡堂,寧州人。嘉慶甲子舉人,官寧洱縣教諭。是編為節旨凡百有八十,為句讀凡四千四百七十有七篇,末有道光六年其子鴻章跋。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輯要 清徐丕樹撰。丕樹字澤三,會澤歲貢生。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大學實踐全功述十八卷 清王壽昌撰。壽昌字介圖,號眉仙,又號養齋,永北人。嘉慶癸酉舉人。昔真西山《大學衍義》,丘瓊山補之,已不逮真作遠甚。是編則又丘作之不若矣,且系類書,僅可以供學者之參考。惟其搜討頗劬,用意良厚,為可取耳。道光《通志》已著錄。
中庸淺說 清楊恆立撰。恆立,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學庸通易解三卷 清張現撰。現,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論語尊經論五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是書不主一說,專尋繹經文而得其義。他著有《孟子小學》《漢書小學》五卷、《經傳釋詞續》五卷,皆熟精故訓為專門之學。光緒《通志》已著錄。案:樹聲所著書,《詩小學》《歌麻古韻考》《鼎堂金石錄》,皆及身刻於山東。此外,《六書微》《合音輯略》《論語尊經論》等皆未刻。其子炯之官甘涼道任,攜各稿本,擬到任後陸續付刊,不幸行抵潼關被匪並行李劫去。經師心血,不知尚在人間否。姑記於此,以告國人之留心文獻者。
四書淺解 清李滮撰。滮,見前。四書講解,亡慮百數十種,其不落講章窠臼,而闡明理蘊者,以鹿忠節《四書說約》、呂二曲先生《四書反身錄》為最著。是書不字解句釋,經講大意,與鹿、呂二書略同。然以淺解標名,意在誘進初學,故精深則遜之。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右四書類
五經纂要 明段暄撰。暄字藍石,石屏人。明季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經書集解 明張煜然撰。煜然字有光,石屏人。明季歲貢生,官分宜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經書訓詞 清王用賓撰。用賓字殿揚,石屏人。康熙初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詩書著說 清塗大軸撰。大軸,石屏人。康熙初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經書講義 清周作誥撰。作誥字心印,河陽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五經解 清何天俊撰。天俊,建水人。雍正癸卯舉人,官都勻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五經精義、四書精義 清張見麟撰。見麟字道如,新興人。雍正間諸生。是書伏羌鞏見豐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經指南一卷 清李觀撰。觀字文瀾,號仙舟,又號大可山人,昆明人。乾隆庚辰武舉。道光《通志》已著錄。
十一經讀本六十四卷 清周樽輯。樽字壽南,號眉亭,雲南府人。乾隆己卯舉人,官至安徽布政使。是書乃其在安徽日所刊。書成於乾隆五十八年,安徽巡撫大興朱珪序稱:「樽約取註疏訓詁精義,旁行細字,若口授而指示。將以布之遐陬僻塾,嘉惠佔畢家,甚盛意也。」自序稱:「取吳中匠門書屋五經原刻,推廣仁山金氏表注之例,與二三同志,薈萃頒發各定本。旁訓《周禮》《儀禮》《春秋》三傳、《孝經》《爾雅》,合匠門書屋原本為十一經讀本,蓋主於校正經文,旁註則取言簡而意明者錄之,使受經者不苦篇幅之繁。自童時已讀全經,不復存割裂苟且之見。其止於十一經,《禮記》中不列《大學》《中庸》者,以朱子《四書集注章句》,人人童而習之,固無庸贅議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書五經塗說 清楊履寬撰。履寬字裕如,號栗亭,太和人。乾隆甲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五經蘊萃三十卷 清宋光寧撰。光寧字輔廷。楚雄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敬業載言六卷 清李翃撰。翃字和之,號夢山,別號雲華,晉寧人,因培子。嘉慶己未進士,入詞館,授編修,尋遷侍御。以祖母憂去官,不復出。翃夙慧,長益嗜學,雖旅次星霜,無間稽古,生平論古有識,於經學尤深。嘗博綜漢儒諸說,參以己意,而為是書,惜未見傳本。
井田考 清楊桂森撰。桂森字容初,石屏人。嘉慶己未進士,官直隸開州知州。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十三經繪說類編二十二冊 清段克瑩撰。克瑩字純夫,號玉峰,鶴慶人。嘉慶乙丑進士,授貴溪縣知縣,以上考轉調上饒。是書乃從政之暇,匯集十三經名物而繪說之,為類十有四:曰天文、曰地理、曰廟朝、曰禮器、曰樂器、曰冠服、曰車旗、曰武具、曰飛禽、曰走獸、曰草、曰木、曰蟲、曰魚,而以介類附於魚下。一圖一注,指證分明,其圖則按形設色,飾以丹青;凡漢唐以來注經之說,悉具於左。如釋廟朝,則先引許氏「廟者貌也,朝者早也」以釋其義,次述經文,次引鄭氏、孔氏、馬氏以及王肅、朱子之說。飛潛動植諸門,有邢《疏》、郭《注》所未詳者,旁引李時珍《本草綱目》證之,不敢斷以己意,俾學者因圖玩注,亦即按注披圖,源源本本,具於尺幅,允合古人說經之體。蓋克瑩負性明敏,博極群書,凡滇中未有之書,傾囊購置,浸淫淹貫,風雨無休。嘉慶庚午至癸酉成書,其書足資多識,其說可以辨異同,說經之家所不廢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三餘堂經殖八卷 清王德崇撰。德崇字徙義,太和人。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稱「其書有卓識,不為俗學所囿」。
經義備覽 清羅琦撰。琦,姚州廩生。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經傳釋詞續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勿自棄軒遺稿 清華嶸撰。嶸字藕船,昆明人。道光甲辰舉人,五華書院監院。同治癸亥正月,馬榮陷省,戕總督潘鐸,嶸殉難。是書「經義條辨」二十二條、「經義條比」四十一條,皆羽翼群經,尋繹有得之作。前有同治丙寅嶺南韓錦雲序,胞弟華世熙校刊。收入《雲南叢書》。
拙修庵讀書脞記四卷 清趙聯元撰。聯元字拙庵,劍川人。諸生。近世讀書之士,著扎記者多矣,顧或失之陋,或失之蕪。是書考據詳明,論斷矜慎,尚無陋與蕪之失。其於群經大義,條舉互參,堪為治經學者所取資。已收入《雲南叢書》。
右諸經總藝類
篆籀宗源 明楊黼撰。黼,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韻略易通 明蘭茂撰。茂字廷秀,一字止庵,嵩明楊林人。洪武時布衣。是書萬曆《通志》《四庫提要》皆著錄。提要云:「並平聲為二十部,三聲隨而隸之。以東洪、江陽、真文、山寒、端桓、先全、庚晴、侵尋、緘咸、廉纖有入聲者十部為上卷;以支辭、西微、居魚、呼模、皆來、蕭豪、戈何、家麻、遮蛇、幽樓無入聲者十部為下卷。又並字母為二十攝,以『東風破早梅,向暖一枝開,冰雪無人見,春從天上來』二十字,盡變古法,以就方音。其凡例稱:『惟以應用便俗字樣收入,讀經史者當取正於本文音釋,不可泥此。』則亦自知其陋矣。」
古音余奇字韻 明董難撰。難字西羽,太和人。從楊慎游。萬曆《通志》已著錄。
韻略易通 明釋本悟撰。本悟,邵甸人,俗姓秦。是書兩次重刻,一署「本悟禪師集,書見禪師校,法孫通雷梓」;一署「瑤玲山大戒本悟集撰,末學比丘書見重梓」,前有重刊序,署「康熙己酉秋蟾滿日存一子敬書於何有庵」,後有跋,亦書見所為者,敘募刊工資費四十餘兩,並敘明湖廣衡州蓉城梓人謝君賢、謝君乂、謝君和、謝希爵。書名與蘭止庵所撰者復,後又有「捷要易通韻略」六字,不知其為後所定名與?而前後仍標明「韻略易通」,殆不可解。存一子序稱「見遠玄孫紹隆、真雲、法派,久懼師傳湮墮,無以垂示來茲,乃募資重刊」云云。然則見遠即書見也,存一子不知為何許人,何有庵、瑤玲山由後書見跋觀之,庵殆書見之方丈也。《嵩明州志》於本悟、通雷兩稱著有《韻略易通》,則疏於考訂矣。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切韻一卷 清熊光國撰。光國字儀廷,號觀亭,趙州人。嘉慶癸酉拔貢。道光《通志》已著錄。道光《通志》稱「嘉慶間諸生」,誤。《州志》稱「博聞強記,尤長策學,北上,卒於湖北」雲。
切韻正音經緯圖一卷 清釋宗常撰。康熙五十四年,雲南提學使郝士錞為之序。宗常字見賢,俗姓吳,昆明人。康熙間海印寺僧。光緒《通志》已著錄。
重訂馬氏等音外集一卷、內集一卷 清高奣映編。奣映,見前。《四庫·經·小學類存目提要》云:「此本為康熙戊子宣城梅建所刊。內有自稱『槃什馬氏自援』。建序惟稱得自霑益州明經張聖功,亦不知自援何許人。今考其書,引梅膺祚《字彙》,則當在明末。又自稱籍本秦而生於滇,則雲南人。得自霑益,蓋其鄉里也。又稱所學得自江右楊夫子、嘉興李夫子,不著名字,則莫知為誰矣。其書自立新意,並三十一母為見、溪、疑、端、透、泥、邦、滂、明、精、清、心、照、穿、審、曉、影、非、微、來、日二十一母,而緯以光、官、公、裩、□、乖、□、規、戈、國、孤、骨、瓜十三韻。以舊譜四聲為未備,增為五聲,曰平、上、去、入、全。又謂舊譜有『無入』之韻,皆為錯誤,立借入之法以通之。其刪並子母,即蘭廷秀《韻略易通》括以《早梅詩》之說也;其四聲外增一全聲,即周德清《中原音韻》陰平、陽平之說也;其借用入聲,即葉秉敬《韻表》之說也;其末附《傳響射字法》,矜為神妙者,即宋趙與時《賓退錄》擊鼓射字法也,而實皆未見諸書。觀其謂《禮部韻》為沈約作,其陋可想。檢所引證,不過據洪武《正韻》及《字彙》韻法橫直二圖,私心揣測,以成是編。其中惟平分陰陽稍合古法,米芾《畫史》嘗明此意,而晉李登《聲類》以宮、商、角、徵、羽各為一編,當即其源。然以全聲列入聲後,如通桶、疼突、同灘、坦炭、忒壇,則究非先發後斂之序。總之,一知半解,自生妄見而已矣。」劉健《庭聞錄·備遺》載馬寶次子自援字槃什,恂恂儒雅,諳韻學,指是編也。奣映取而重訂之,後又與林本裕《聲位》合為一書,名曰《等音聲位合匯》雲。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讀詩天籟等韻一卷 清趙璉撰。璉字璧粹,太和人。康熙初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爾雅正音 清劉烈撰。烈,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爾雅釋字 清鄒焯撰。焯,恩安人。嘉慶庚午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韻學律呂 清楊學淳撰。學淳,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韻 譜 清尹丕撰。丕,趙州人。嘉慶戊辰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經書音字辨要 清楊名颺撰。名颺,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音義辨真、古字證考 清林瓊撰。瓊字烺山,會澤人。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韻府探珠十卷 清王壽昌撰。壽昌,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六書微一百一十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是書用宋戴侗《六書》之例,變《說文》部居而成,首列建首字所生之字,後列新沾建首字,總以子母相生為例,次諧聲,次會意,而全書大旨則首重字形,而聲與義次之,參互錯綜,仍歸建首一義,條理秩然。古人制字源流,藉此可見。光緒《通志》已著錄。
歌麻古韻考四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前有自序,謂:「顧炎武並《唐韻》五支之半及九麻之半各字,與七歌、八戈韻字為第六部,其五支韻中字皆改為歌、戈一類,議者或譏其武斷。江永《古韻標準》以平聲支、脂、之、微、齊、佳、皆、灰、咍、尤、魂、戈,去聲未、怪韻字為第二部,以歌、戈、麻、支、紙、置韻字為第六部,與顧氏書雖微有出入,而大旨則同。段玉裁以之字韻支合為一部,而為第一類;以歌、戈、麻、支字合為第十七部,脂、微、齊、皆、灰字合為第十五部,支、佳合為第十六部,而總為第六類。以為周秦之韻與今韻異,古本音也,於古本音齟齬不合者,古合韻也。在段氏自有心得,惟以古人聲歌必有一定之韻,如後世之一東二冬,且必有一定可合之韻,如後世之通某轉某者,則殊不然。古人聲歌,無非天籟,則必有古音,既不能合後世之音概古人之音,又豈能以古時一方之音概古時天下人之音乎?古人音韻皆矢口而成,並無部類,亦無同通之可言也。其與今韻異者,皆古音也,不必言協,亦不必言合,其古音與今音異者,皆方言也。孔子系《易》,鄒魯之音也,與三百篇除《魯頌》外,出入者甚多。屈宋南音也,與兩漢離騷用韻亦多出入。竊疑古者無歌、麻兩部,《唐韻》之七歌、八戈、九麻皆起於西域,九麻之半車、家等字,皆自魚、虞、模轉入,七歌、八戈與九麻之半麻、加等字,皆自支韻施、為等字轉入。用檢古書中韻語,有歌、麻字為韻者,一一拈出,知古人自有此一類音韻。」《清史列傳·樹聲傳》謂:「是書援據賅審,發前人所未發。」樹聲及身刻於山東。收入《雲南叢書》。
合音輯略一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是書輯古語二字合音,如「終葵」為「椎」、「蒺藜」為「茨」、「邾婁」為「鄒」之類而成。
右小學類
史部第二
[編輯]關中奏議十卷 明楊一清撰。一清字應寧,安寧人。成化壬辰進士,官至華蓋殿大學士,諡文襄。事跡具《明史》本傳。是書《四庫·史部·詔令類提要》云:「以其生平章疏分為五類:卷一、卷二曰《馬政類》,卷三曰《茶馬類》,弘治十五年以副都御史督理陝西馬政時所上;卷四、卷五、卷六曰《巡撫類》,則寇入花馬池,命巡撫陝西時所上;卷七、卷八、卷九曰《總制類》,則正德初寇犯固原隆德,一清以延綏、甘肅、寧夏有警不相援,患無所統攝,請遣大臣領之,即命一清總制時所上;第十卷曰《後總制類》,則其忤劉瑾致仕後,以安化王置鐇反,復起時所上也。以所陳多陝甘邊事,故以關中為名。嘉靖初始刊行於南京。其間所載,不盡皆一清奏稿,凡當日部臣覆疏,及前後所奏諭旨,悉編入之,故於時事本末頗為詳盡。史稱一清官陝西提學副使時,即詳究邊情利弊,嘗當羽書旁午,一夕草十疏,悉中機宜,其才一時無兩,或比之姚崇雲。」清嘉慶間,五華書院重刻,雲南督學使者吳縣顧蓴有序。收入《雲南叢書》。
宸翰錄四卷 明楊一清輯。一清,見前。是書嘉靖間刻,後有翰林侍讀學士經筵講官兼修國史徐縉序。其序文曰:「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石淙楊公,錄皇上所賜詩歌、敕諭及御筆批答見於公之表疏者,凡三卷,題曰《宸翰》,昭天寵也。」茲據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本著錄,雲南圖書館迻鈔,收入《叢書》二編。
密諭錄七卷、閣諭錄四卷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是書明鈔本,藏國立北平圖書館。《密諭錄》凡七冊,三百六十八篇,首冊有「明善堂覽書畫印記」「安樂堂藏書記」二小印。《閣議錄》共四冊,一百六十五篇。《密諭錄》,卷一《學諭》,卷二《禮諭上》,卷三《禮諭中》,卷四《禮諭下》,卷五《政諭上》,卷六《政諭中》,卷七《政諭下》。《閣議錄》,卷一嘉靖五年十一月至六年六月奏對,卷二六年六月至七年奏對,卷三八年正月至八月奏對,卷四為奏議,嘉靖五年至八年二月。雲南圖書館迻鈔,收入《叢書》二編。
南崖奏議 明李素撰。素字元白,雲南縣人。弘治乙卯舉人,官至江西按察司僉事。萬曆《通志》已著錄。
琢庵奏議十卷 明毛玉撰。玉字用成,號琢庵,昆明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戶科左給事中。大禮議起,被廷杖死。穆宗即位,贈光祿寺卿。康熙《通志》云:「是編俱切中國事,惜其書不傳。」道光《通志》已著錄。
宗月奏疏三卷 明何邦憲撰。邦憲字宗月,賓川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肅庵奏議 明楊僎撰。僎字肅庵,臨安衛人。嘉靖丙戌進士,官吏科給事中。天啟《滇志》已著錄。
三巡疏要 明段承恩撰。承恩字德夫,號午衢,晉寧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辰州府知府。承恩嘗官御史,扈駕至承天回,奉命按遼東,又按順天,又按蜀,未至出守,故曰三巡。《滇詩略》承恩小傳稱其書已佚。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垣疏草 明萬文彩撰。文彩字國華,號涔南,建水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左參政。天啟《滇志》已著錄。
養乾奏議 明蕭崇業撰。崇業字允修,號養乾,建水人。《蒙自縣誌》曰:「崇業,蒙自人,嘗使琉球。著《航海賦》,甚瑰麗。」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航海賦》,《臨安府志》收之。
西台奏議 明史旌賢撰。旌賢字廷俊,雲南縣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左參政。道光《通志》已著錄。
道南疏草 明楊師程撰。師程字道南,安寧人。萬曆戊戌進士,官至御史。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僅列《疏草》二字,應加為《道南疏草》。
伯舉諫草 明王元翰撰。元翰字伯舉,號聚洲,寧州人。萬曆辛丑進士,官工科給事中。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劉中丞奏稿八卷 清劉崐撰。崐字韞齋,景東人。道光辛丑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歷官湖南巡撫。是書前有遺象,奏稿自咸豐元年至光緒八年為起止。光緒乙未刻於上海。
右詔令奏議類
周太僕忠烈集 明劉慶增撰。慶增,蒙化人。是書為明長沙知府蒙化周二南死難遺事而作,前有序,乃同邑舉人張辰照代撰。道光《通志》已著錄。
表微錄二卷 清李從綱等輯。從綱,昆陽人。從綱祖李兆旂,明季官廬江訓導,流寇攻城急,分守北門,城陷不屈,與幼子淳俱死。其子澄,拔貢,候選知縣,聞耗奔喪,匍匐宵晝行數千里,經賊中幾死,得收骨歸。葬訖,白州府父死狀以聞於朝,崇祀鄉賢,更特建祠曰靖忠。澄死,鄉人私諡孝穆。澄子從綱,登康熙丙子賢書試於春官,乞長沙韓菼、海寧許汝霖、澂江趙士麟、昆明王思訓為之傳,黃安張希良為之志墓,長洲彭定求為之贊,一時省內外為之歌詠。從綱等編為二卷,上卷文,下卷詩、詞、賦。廬江宋嵩南、德州孫子米、旴江魏魯鋒、上元黃際飛為之鑑定。昆明王疇五,螳江段浴川、晴川,昆明余仲遠、孫南村為之校閱。浴川、仲遠並為之序。從綱等刊行於世。
滇釋記四卷 清釋圓鼎撰。圓鼎字和空,一字青庵,蒼山比丘。是書卷一法源一則,應化十一人,隋唐至元釋八十四人;卷二明釋九十人;卷三清釋三十四人;卷四雜科十七人,補遺八人;後有自跋。收入《雲南叢書》。
楊文襄公事略 清朱淳輯。淳字風古,安寧人。是書前有文襄象。雲南叢書處重加整理,收入二編,前有淳序,後有袁嘉穀跋。
段恭節昭忠祠祀紀實二卷 清段繩祖、繹祖同輯。是書為其祖高選殉難,得賜諡恭節,建祠後,裒集御祭文暨其他雜作而成。
景忠集 清傅為詝、張漢同輯。是書為前明昆明趙譔賜諡時徵集而成。前有《景忠祠祀》、周於禮《重修景忠祠前觀音堂記》、任澎南《忠愍公遺象記》《景忠集跋》、為詝《請諡疏》、禮部題奉旨得諡忠愍《文》、漢《祭文》《征詩啟》,徵得六十一人之詩殿後。乾隆初刻行於世。道光己酉,譔後裔重刊。
忠節錄三卷 清楊天恩等輯。天恩,路南人。乾隆乙丑進士。其高祖楊以成,萬曆中由貢生授貴陽通判,理畢節衛事,秩滿進同知,仍治畢節。安邦彥反,圍貴陽,以成具蠟書乞援於雲南巡撫沈敬炌,書發而賊已至,戰卻之,賊來益眾,以成遣吏懷印間道趨省,身督吏民拒守。會援兵至,賊方夜逃,而衛吏阮世爵為內應,城遂陷,以成倉皇投繯,賊系之去,乃為書述賊中情形,置竹筒中,遣弟以榮赴雲南告變。至散納溪,賊搜得其書,並以成殺之家屬死者共十三人。崇禎元年,以成子舉人興南請恤,得贈光祿寺卿,予祭葬,有司建祠立祀。清乾隆間,天恩居京師,念其祖大節,願大人君子一言,以光先烈。而同鄉京官奉天府丞傅為詝、內閣學士陳世烈、順天府尹李因培等為當代鴻儒,為之題詠,厥後屢有題者,彙刊成書,編次未善。民國十一年,其裔孫楊含泰等請雲南叢書處審查重刊。袁嘉穀為之理董,編為三卷:卷一遺像、像讚、《明史》本傳、明思宗諭祭文、諭葬文,暨貴州、雲南官紳請恤之疏與孫鵬之《楊公傳》《雲南通志·楊公傳》;卷二上旌忠引、榜聯、詩詞;卷二下榜聯、詩詞。趙藩、楊含泰等序於前,袁嘉穀、李秉鈞跋於後。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人 鑒 清喻懷信撰。懷信字仲孚,南寧縣人。服官黔省,所至有政績循聲。是書凡上編十八篇、下編八篇,總二十六篇,一百四十八卷。其凡例云:「創始於道光乙巳,至庚戌而漢、唐、宋、明四代脫稿,覆閱一過,覺去取刪削未能盡善,乃復棄去。重載筆於咸豐辛亥,中經喪亂,雖流離顛沛,轉徙於蜀、楚、燕、薊,但有書可借,即陸續編摩,告成於同治乙丑季冬巴郡寓廬,計先後從事閱時廿年而始成。」昔班孟堅作《古今人表》,旨趣歸乎顯善昭惡、勸戒後人;劉念台作《人譜》三篇及《類記》六卷,意在改過遷善、超凡入聖。是書繼《人表》《人譜》而作,定名《人鑒》,宗旨無殊而典實詳贍,最便披覽,蓋不啻《通典》《通志》之後繼以《通考》,各有取義,勿容偏廢。惟以近世新史學之眼光分別觀察之,則如以謝安列入《德業》,以王安石列入《陰險》,以張居正置諸《不論不議》之類,其所去取予奪,殊未盡當。然此乃小疵,未足為大醇之累。收入《雲南叢書》,因卷帙繁夥,待刊。
古今詩人小傳二卷 清段克瑩撰。克瑩,見前。是書始於唐虞賡歌,下及近代詞人,人各立傳,經濟事實、著作行藏,悉具簡端。其文則各體咸備,允追韓歐小品之遺。道光《通志》已著錄。
後漢書孝弟錄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滇詩人傳 清任榮塏撰。榮塏字秋航,石屏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傳記類
年譜詩話一卷 明何蔚文撰。蔚文字稚玄,浪穹人。永曆丁酉在滇開科,中式舉人。是書為蔚文自編年譜。蔚文生天啟乙丑正月十二日,卒康熙己卯七月初八日,年七十五。譜自始生至臨終前一月,皆自編,一年有一事、一年有數事不定,事後間系以詩,詩亦敘事而已。
楚珍自編年譜 清尹壯圖撰。壯圖字萬起,一字楚珍,蒙自人。乾隆丙戌進士,官內閣學士。是書壯圖自編,始乾隆戊午,止乙卯,凡五十有八年。嘉慶丙辰至戊辰十三年,其子佩珩、佩環、佩恩續。於壯圖自記五十八年中,佩珩等多加案語,雙行側注以別之。合續編十三年,壯圖生平出處皆具,論世知人,藉可考見。佩珩等已刻行。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李復齋先生年譜二卷 清楊勛編。勛字與之,昆明人。是書為其師李文耕復齋而作。文耕生乾隆壬午十一月三十日,卒道光戊戌四月初二日,年七十七。昆明陳榮昌有序。
示兒錄二卷 清竇垿撰。垿字子坫,號蘭泉,羅平人。道光己丑進士,官江西道監察御史、貴州知府。是書乃自撰年譜,云:「垿年五十六,兒才兩歲,引《瀧岡阡表》不及見兒之成立也,後當以我語告之。夫屬人告之,何如自書以貽之之確?倘及見兒之成立而自告之,則此書為贅,固厚幸也。時咸豐庚申。」
趙文恪公自訂年譜 清趙光編。光字蓉舫,號退庵,昆明人。道光庚辰進士,選庶吉士,由編修歷官至刑部尚書,卒諡文恪。是譜為光自嘉慶二年丁巳四月二十八日生,至同治四年年六十九止,皆自編訂。卒後嗣子廷璜加上諭、諭祭文、御賜碑文、國史本傳於前,付梓行世。
甘潤之先生年譜 清甘孟賢述。潤之名雨。姚安貢生,官廣西州學正。設帳多年,迤西各屬士子受其教澤者甚眾。子孟賢,同治癸酉舉人。是書前有劉安科撰傳,附《甘孝子季賢傳》,王先謙撰墓志銘,後有季賢撰事狀。
甘隨安年譜 清甘孟賢撰。是書為其弟季賢而作。季賢,孝廉,殉父,而平日之孝與學問、人品均為時所稱。前有孟賢序,後有仲賢撰事狀。
建威將軍四川提督唐公年譜 清唐學鴻述。學鴻字百川,大關人。是書學鴻述其父友耕生平戰績甚詳。友耕二十七歲,部下唐大有、楊應剛等生禽翼王石達開暨其子定忠,並宰輔曾仕和、中丞黃再中、丞相常普成,尤關重要。友耕生道光丁酉,卒光緒壬午,年四十六。前有四川總督趙爾巽及許涵度序,後附錄翰林院編修伍肇齡等懇四川總督趙爾巽據情,奏請四川省城指建專祠,並將生平戰績編入國史館傳呈文,並生平事跡清折、趙爾巽奏稿。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學鴻自識鋟板。
右傳記類年譜
史鑑撮要 明張素撰。素字秀文,號碧泉,安寧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四川巡撫。道光《通志》已著錄。
世紀錄 明何邦漸撰。邦漸字文槐,號紹渠,浪穹人。隆慶二年選貢生,官下邳州知州。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列國撮要 清許肇恆撰。肇恆,河西人。乾隆四十九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史筌六卷 清楊銘柱輯。銘柱字崐峰,尋甸人。道光丙申進士,官御史。是書為鄉之幼學而輯,首編次帝王世統,始皇古,迄故明,而世統有圖,紀年有歌,次取杜紫綸《讀史論略》詳註之。其師昆明戴絅孫訂其訛凡數十處,杜錞嘉之,與二三同人出俸錢為付梓,前有自序。收入《雲南叢書》。
兩漢粹語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歷代史略一卷 清毛揚坊撰。揚坊字翰聲,石屏人。是書為課兒輩史學,上自三皇,下逮朱明,輯為一書,其用力亦云勤矣。書中用韻多從俗。卷首有自撰弁言,大學士蒙古榮慶為之序,刻於天津。《石屏縣誌》已著錄。
右史鈔類
坤輿圖隘新編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是書為《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之一。
右地理類總志
黑水集證一卷 明楊士雲撰。士雲,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泉河志 明張橋撰。橋字衡如,昆明人。嘉靖己未進士,官工部主事,擢寧夏兵備僉事,罷歸。
虎丘志、溫泉志 明楊泰撰。泰字天開,安寧人。崇禎壬午舉人。虎丘山在安寧城北二里許,溫泉在城北十五里許,皆名勝地,泰因各纂為志。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南山水綱目二卷 清趙元祚撰。元祚字葭湄,號我軒,昆明人,寄武定學。康熙乙酉舉人,官金華縣知縣。是書於滇南山脈、水系已得其要。道光《通志》已著錄。民國元年重刻,劍川周鍾岳有序。收入《雲南叢書》,趙藩復序之。
迤江圖說一卷、平滇道路考一卷、西藏指掌一卷 清何其偀撰。其偀字天成,號六穀,又號洞虛子,石屏人。康熙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盤龍山紀要四卷 清方秉孝輯。秉孝字行先,號農髯,晉寧人。咸豐間諸生。是書編次有法,搜羅亦富,讀之而盤龍山大要已可概見。前有趙藩序。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治河要訣 清林紹清撰。紹清字文伯,昆明人。同治癸酉舉人,歷任直隸昌平州西路廳刑錢同知、京師算學館監督、德州機器局會辦,保升知府,以道員用即補。是書於治河方法極得其要,為時所稱。
右地理類山川河渠
緬甸始末二卷 明太保山樵逸撰。永昌人,不知其姓氏。《滇略》、道光《通志》已著錄。
使琉球錄二卷 明蕭崇業、謝杰同撰。是書《四庫·史部·雜史類存目提要》云:「崇業,雲南臨安衛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提督操江。傑,長樂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戶部尚書,總督倉場。萬曆七年,崇業為戶科給事中,傑為行人司行人,奉使往封琉球國世子尚永為中山王。是年六月渡海,抵其國,十月還閩。因紀其行事儀節,及琉球山川風俗為此書。大抵本嘉靖十三年陳侃、四十年郭世霖二《錄》而稍潤益之。《明史·藝文志》載謝杰《使琉球錄》六卷,此本止分上、下二卷,檢勘並無闕佚,殆六字為傳寫之誤歟?」
緬略一卷 明包見捷撰。見捷,有《滇志》。是書收師範《滇系》及王崧《雲南備征志》。道光《通志》已著錄。
平台紀略一卷 清唐時勛撰。時勛號巨河,嵩明人。乾隆庚寅舉人,官嘉義縣知縣。劉大紳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迎護越使南旋日記 清吳嗣仲撰。嗣仲字春谷,保山人。道光己亥舉人,歷官湖北光化、棗陽等縣,升安陸府同知、襄陽府知府,署荊襄隕道。是書自同治己巳六月朔三日至七月十六日,後附越南陪臣黎峻、阮思僴、黃竝和詩,前有長沙熊少牧序,後《燕軺詩草敘》中多以詩為記。
右地理類邊防
白古通淺述 元趙順撰。順名由坦,字順甫,以字行。宋燕懿王之後。宋亡後,為雲南副都元帥府副使,定居劍川。是書見《趙氏族譜》。
洱海叢談一卷 明釋同揆撰。同揆字輪安。雲南大理府文殊寺僧也。《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存目提要》云:「是書紀滇南未入版圖之先,引《隋書》西海阿育國王仲子封蒼洱之間,為南詔之始祖。其後世滅而復興者有蒙氏、段氏、高氏,相承至明初,始皆內附。所載觀音大士結茅郡中,及唐永徽後現身七化之語,皆近荒誕。以緇徒為地誌,自張其教,固所不免耳。」
南詔通紀十卷 明楊鼐撰。鼐號敬庵,太和人。弘治己酉舉人,官至黃州府通判。是書萬曆《通志》《明史·藝文志·地理類》已著錄。《滇略》誤作十六卷。
西征日錄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是書丹徒陳慶年有跋。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郡大記一卷 明楊士雲撰。士雲,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武定或問 明繆文龍撰。文龍字見甫,號陽泉,宣威人。嘉靖辛卯貴州舉人,戊辰進士,官至雲南布政司參政,時宣威尚屬黔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葉榆檀林志八卷 明吳懋撰。懋字德懋,太和人。嘉靖庚子舉人,官至知州。(《大理府志》)懋號高河,官至順慶府通判。萬曆《通志》已著錄。
南詔野史一卷 舊本題昆明倪輅撰,成都楊慎標目,滇中阮元聲刪潤。前無序目,後有崇禎六年姜午生跋云:「新都楊用修先生游其地,乃原其世系,著為《載記》。滇中阮元聲霞嶼簡及斯記,惜其佚脫,欲更讎之,以付剞劂。」而不言輅作。今考書中敘事,下逮萬曆十三年,慎不及見。跋又稱「大略始於沙壹觸沈木而生九龍」,此書乃始於《南詔星野》,其沈木一事僅附見於《南詔源流》按語中。前後矛盾,不可究詰。大抵阮元聲之所為,倪輅、楊慎皆依託也。前半冊逐條標目,頗嫌叢瑣。後半冊《大蒙國》以下,則曆紀蒙氏始據南詔,以迄於段明,頗似世家列傳之體。末則總敘明代平定雲南始末,而於歷代竊據諸家,皆稱其偽號偽諡,尤為乖剌。元聲,馬龍人。崇禎戊辰進士,官金華府推官。(《四庫全書·史部·載記類提要》)
竹龍紀錄 明李畼藻撰。畼藻字涵白,昆陽人。貢生。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三藍政譜 明楊兆衡撰。兆衡字律濬,浪穹人。天啟甲子舉人,官藍山縣知縣。是書有貴州提學陳奇典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西行紀事一卷 清羅九鼎撰。九鼎字小重,號雲岳,安寧人。康熙初歲貢生。當吳三桂叛時,攜家避至大姚。篇中言賊踐蹂迤西狀甚詳。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滇南文獻輯略 清遲奮翮緝。奮翮字圖南,昆陽人。康熙間貢生。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書已佚。《昆陽州志·藝文》錄其自序雲「因明季兵火頻仍,故家大族與明運相終始,而文獻無征,是以博採遺文,凡有關於文獻者,得片言隻語,悉匯編為小傳,俾讀者想見其為人,欲藉以正人心、厚風俗」之語,惜其書不傳。
羅平文獻 清吳尚友輯。尚友,羅平人。康熙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坪陽逸史 清張漢撰。漢,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乘二十五卷 清王思訓編。思訓字疇五,號永齋,昆明人。康熙丙戌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翰林院侍讀。是編自註:「歲辛未,奉旨纂修《雲南通志》,節使諸公專以付予,予友趙千一佐之。時限迫促,疏於稽古,采元明以來舊志成書,稗野荒陋,芟除不盡,言尤雅者無幾,深以為恨。近閱經史子集,紀西南事頗詳,而《志》僅載十之一二,因續編《滇乘》二十五卷,間綴以詩,聊當補亡云爾。」是書未見傳本,詩見《滇南詩略》中。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雲歷年傳十卷 清倪蛻撰。蛻本名羽,字振九,松江人。晚慕唐劉蛻之為人,易名蛻,自號蛻翁。初從巡撫甘國璧入滇,至老買山於昆明西石�村,遂占籍焉。《滇雲歷年傳》,孫慎樞序之,刻行於世。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小記二卷 清倪蛻撰。蛻,見前。是書共二卷,雲南叢書館得其下卷,刊入《叢書》,總纂趙藩為之序:「其自跋謂:『仿周櫟園之《閩小記》,然意各有在,原不從同。』軼事遺聞,雖雜采方志,亦有得自耳目之近者。時康熙己亥蕃藏之役,蛻在巡撫甘國璧幕中,目擊將吏茫昧方輿,恇怯畏縮,而深慨緬、藏之於滇如左右股,不能付痛癢於身外,而記緬、藏二程特詳,計里按程,羅紋掌上,為籌邊者備指南。」
滇南俗略續略獻略 清王師周撰。師周字沛南,鄧川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 述 清趙璦撰。璦字蘧叔,號檢齋,昆陽人。乾隆壬申進士,官至河陝汝道。道光《通志》已著錄。
迷陽野史 清楊鯤撰。鯤,阿迷人。乾隆癸酉舉人,官湖南安福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古越紀略 清何暄著。暄字春谷,南寧人。乾隆己亥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連然合編 清武丕文撰。丕文字敬止,一字熙園,黑鹽井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系四十冊 清師範撰。範字端人,號荔扉,一號金華山樵,趙州人。乾隆甲午舉人,初官劍川州訓導,以卓異擢安徽望江縣知縣。是書道光《通志》《清史稿·藝文志》皆著錄。第一、二冊為《疆域》,第三冊為《職官》,第四冊為《事略》,第五冊為《賦產》,第六、七冊為《山川》,第八冊為《人物》,第九冊至十六冊為《典故》,第十七冊至三十五冊為《藝文》,第三十六冊為《土司》,第三十七冊為《屬夷》,第三十八、九冊為《旅途》,而以第四十冊《雜載》終焉。纂輯凡四年,嘉慶丙寅成書,而搜采材料實數十年,范生平最經意之作也。中間藝文雖多,然多關掌故,非漫無抉擇者可比。前有錢塘費淳、桐城姚鼐、陽湖洪亮吉序及自序,又例言十二則,全書之要義揭焉。後有自跋。費淳序云:「余公餘翻閱,竊喜是書綱舉目張,簡而得要。其首志疆域、辨職官,非若《廣志》《南中志》之僅夸方物也;其次列典故、征藝文,非若《黔書》《閩小紀》之不加區別也。以『系』命名,匯冊四十,持論確而取義精。」姚鼐序云:「大理趙州師君,天下才也,工詩文,明吏事,仕為望江知縣。合生平聞見,搜輯雲南事類,成《滇系》一書,撰論古今之是非,綜核形勢之利病,兼采文物,博考故實,此史氏一家之美,而君以吏治餘力成之,豈非其才之過人,而庶幾於叔皮之事者哉!」洪亮吉序云:「同歲生師君荔扉,以名儒出宰望江,克著循聲,暇則銳意鉛槧,其書之傳誦海內者已數十種。今復成此,考古證今,由近溯遠,其陳列利弊,搜羅隱顯,三邊之界畫、廿郡之形勝,以迄居中馭外之規,自上達下之勢,言言可垂之久遠,事事冀見之施行,非生長其地、熟其山川井邑,而又通達世務、周知治術者,能若是乎?」嘉慶丙寅刻於望江官廨之小停雲館。光緒丁亥,雲南通志館重刊。收入《雲南叢書》。
南詔徵信錄三卷 清師範纂。范,見前。是書乃其官劍川州訓導時所編。自序稱:「《南詔野史》六卷,楊文憲公就倪輅所輯稍為編次,終覺其支離荒唐,鄙俚猥雜。甲午、乙未,胡羨門旅寓榆城,重取訂正,刪存十之四五。壬子春,楊孝廉南村檢示,蓋嘗借鈔羨門者,范遂錄存,時復參以己意,分為三冊,其大旨則用《通鑑》編年體,人物、古蹟、紀事則仿《襄陽耆舊傳》《洛陽伽藍記》《宋故宮錄》之例,支離者引而近之,荒唐者削而遠之,猥雜鄙俚者陶鎔而鮮潤之,附以《德化碑》《征刻滇詩啟》,且易其名曰《南詔徵信錄》,實而有據,確而不誣,滇人之求知滇事者,可藉以問津焉。」乾隆五十七年成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書未見,未知已刻否。
滇蠻志略二十卷 清張履程撰。履程號柏軒,建水人。乾隆壬子舉人,官華陰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南備征志二十一卷 清王崧撰。崧原名藩,字伯高,一字樂山,浪穹人。嘉慶己未進士,官山西武鄉知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是書道光戊子、己丑間,崧總通省志局事,編纂之暇,搜集前人紀載滇事之書六十一種,匯為一編,名曰《雲南備征志》。宮保阮元、中丞伊里布悅之,以局中經費付梓,前有宛平查林弁言。咸同兵燹板毀,呈貢秦光玉搜訪多年,始得全部,原本為高等學堂教習日本江布淳夫索去,光玉鈔錄副本。清宣統紀元,代理學使郭燦取用集字版印行,葉爾愷、陳榮昌有序。收入《雲南叢書》。
道光雲南志鈔不分卷 清王崧撰。崧,見前。道光間,總督阮元倡修《雲南通志》,聘崧總其成。後元內調,崧與繼任意見不協,托嫁女辭歸,收己所纂《地理志》《序》《圖說》《建置》《鹽法》《礦廠》《封建》《邊裔》《土司》等而自刻之,名《樂山集》,署浪穹王崧伯高(舊名藩)著,門下後學同里杜允中注。墨口,尚未分卷,殆甫刻而未通行,故流傳絕少。學山樓藏本僅缺《鹽法》《礦廠》兩種。
滇南事略 清馬恩溥撰。恩溥字雨農,太和人。咸豐癸丑進士,仕終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安徽學政。是書記咸同亂事頗翔實。
騰越杜亂紀實一卷 清曹琨撰。琨字佩瑤,號飯藿居士,騰越人。是書記騰越杜亂,起咸豐丙辰,迄光緒丙子,為考掌故之重要者。保山吳燾為之序,同邑革孚言、李學詩,保山吳燾、吳煦題詞。同邑李根源、餘杭章炳麟、呈貢胡裕培跋。根源刻入《曲石叢書》。
滇亂記略 清張濤撰。濤字海槎,昆明人。同治庚午舉人,官四川南川縣知縣。是書記咸同回亂,自咸豐六年丙辰夏滇省亂作起,至同治八年己巳秋八月省圍解,省亂乃平止。前有自序云:「茲之《記略》,特省城之大概耳。」濤生當其時,雖屬大概,尚翔實,可為信史。
南越遊記三卷 清陳徽言撰。徽言字炯齋,別號石寶子,劍川人。諸生,軍功保舉通判,禦寇江西東鄉,力戰陣歿。事聞,以道員例予恤,入祀昭忠祠。徽言伯兄宦粵,常往省視,伯兄歿,復往奔喪,料理身後。居粵日多,羈旅困頓時所著。卷一山水、古蹟、異聞,卷二風土、物產,卷三名賢、軼聞、瑣事、漫識。雖曰「自遣之作」,然多有用之言,非尋常遊記可比。前有李濂、張維屏序及自序。收入《雲南叢書》。
武昌紀事二卷 清陳徽言撰。徽言,見前。是書紀咸豐二年洪、楊初陷武昌,迄初次克復事。時徽言僑寓武昌,嘗建據江扼險策,當事者不能用,困居危城,目擊其事,紀為此編。江忠源序稱其「切中竅要,非崎嶇戎馬留心兵事者無由知,可以見其品第矣」。收入《雲南叢書》。
入秦日記一卷 清池生春撰。生春字籥庭,一字劍芝,楚雄人。道光癸未進士,由編修官國子監司業、廣西提學。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地理類雜誌
仕學膚言 明塗時相撰。時相字揆宇,石屏人。萬曆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少卿。道光《通志》已著錄。
仕 鏡 明王國治撰。國治字涇陽,號修吾,弘祚父,保山人。萬曆癸卯舉人,官至刑部郎。道光《通志》已著錄。
庸 書 明陳士恪撰。士恪字元敬,楚雄人。崇禎壬午舉人,官宗人府經歷。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職官類官箴
諡法二卷 明張志淳撰。志淳字進之,號南園,永昌人。成化甲辰進士,官至南戶部侍郎。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大成祀典輯要六卷 清樂恆撰。恆字見可,號固坪,彌勒人。乾隆壬子舉人,官昆明縣教諭。是書即官教諭時所輯者。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政書類典祀
雲南銅志八卷 清戴瑞徵編。瑞徵字雲章,號華峰,呈貢人。嘉慶間,由議敘官高要縣橫查司巡檢。是編分《廠地》上下二卷、《京運》一卷、《局鑄》上下二卷、《採買》一卷、《志余》一卷。蒙化張登瀛序稱:「歷任方伯聘瑞徵襄銅政幾三十年,以親歷周知、信今傳後者,勒為一編。在官為考績之書,在幕為佐治之典,洵經緯精華之提要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政書類邦計
廣金石錄 清楊正青撰。正青字相伍,號半園,太和人,霆子。乾隆間監生。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小傳云:「幼隨其父宦中州,即通會計,解吟詠,喜購典籍,酷嗜金石文字。歸里後,益肆力於五七言。著有《隨游草》《廣金石錄》。中道遽殞,其尊人每深西河之痛雲。」
鼎堂金石錄二卷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是書卷一錄商周至五代之鐘、鼎、敦、觚、觶、斝、爵、戈、鐎斗、洗、帶、鈎、佛座、剛卯、印、瓦當、鏡鑒凡四十五件,卷二錄布、刀、錢、貨凡一百三十品。樹聲自刊於山東。收入《雲南叢書》。
右金石類
鑒儀折衷 明蘭茂撰。茂,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讀史管見 明王廷表撰。廷表字民望,阿迷人。正德甲戌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僉事。天啟《滇志》已著錄。
史記評林 清李天秩撰。天秩,楚雄人。康熙庚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後漢書 清傅為詝撰。為詝,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寡過齋讀史心得 清宋家善撰。家善,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滇史論一卷 清遲祚永撰。祚永,見前。是編述滇中事,為文凡十有二篇,起唐虞訖明,凡六篇,形勝、食貨、官師、兵防、邊圉、文獻各一篇。大抵掇拾各史志,貫穿成文,鮮所考訂也。
讀史說 清任榮塏撰。榮塏,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讀史論略 清張昶撰。昶,賓川人。道光丁酉舉人,官河南鞏縣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史評類
子部第三
[編輯]悔過錄 明王昱撰。昱,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性 鑒 明張騰霄撰。騰霄,浪穹人。正德初歲貢生,官山陽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西銘通 明張志淳撰。志淳,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弘山語錄 明楊士雲撰。士雲,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考《弘山先生存稿》卷首,閃繼迪序外尚有楊應科序,是書今未見。
知儒管見 明戈允禮撰。允禮,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傳心錄 明張金撰。金,姚州人。嘉靖間貢生,官江津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省身錄 明謝宗陽撰。宗陽,大姚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居敬錄、省心錄 明施光裕撰。光裕,大姚人。貢生,官至淮安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范、啟蒙要集 明馮桂芳撰。桂芳字汝培,號厚高,蒙自人。嘉靖戊午舉人,官至南京戶部主事。道光《通志》已著錄。
井天錄 明尹心堯撰。心堯,太和人,大理府庠貢生。承父訓,得聞陽明良知之學。道光《通志》已著錄。
塾訓會語雜稿 明徐瀾撰。瀾,建水人。嘉靖壬午舉人,官至漢中府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日知集 明張燭撰。燭號旭峰,安寧人。嘉靖丙午舉人,官至長蘆運同。道光《通志》已著錄。
維風二卷、維風續編、里居摘范 明史旌賢撰。旌賢,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語錄一卷 明艾自修撰。自修號雪蒼,自新弟。萬曆庚子舉人,官沅州知州。是編乃自修平日講學之語。嘉慶二十二年,六世孫濂揀家乘所遺,得數十條,並其六世祖自新《希聖錄》一卷、《教家錄》一卷及鄉賢公移、墓表、祭文等合為一書付梓,名《鍾山合璧》。道光《通志》著錄自修《語錄》一卷。
希聖錄一卷 明艾自新撰。自新字師湯,鄧川人。萬曆癸巳以選貢肄業太學,十月病卒於內號舍。在病榻,日錄其所志,藏於簏中。既卒,祭酒曾朝節獲而覽之,謂皆真確切至力行見道語,得宋儒宗旨。弟自修嘗纂其要,聞於朝,旌曰「當代賢儒」。天啟《滇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四禮、什一自治編、生民未有編 明李珏撰。珏,楚雄人。萬曆己酉舉人,官都勻府推官。道光《通志》已著錄。
精正集 明蕭大成撰。大成,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精意錄 明陶希皋撰。希皋字直南,姚安人,珽子。萬曆癸酉舉人,官至永寧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端俗約言 明朱家民撰。家民字同人,號天民,曲靖人。萬曆丙午舉人,官至貴州左布政使。失名《方伯朱家民傳略》謂其「忠孝性成,操履純潔,生平以範文正、王文成為法。與人交,不市恩,不修郄,孜孜行義。又自奉儉約,食勿甘旨,衣必浣濯。著有《端俗約言》訓世」雲。道光《通志》已著錄。
養蒙圖說 明塗時相撰。時相,見前。前有自序。孫大輅、大軸編次,曾孫會甸、會青、會畿校對,外曾孫陳冏伯率男蓉纕、𦳣纕重刊,魚尾有「夢杏書局」四字。光緒間,雲南官書局照翻刻之。《雲南叢書》收入。是書以四字為目,始孔子「陳設俎豆」,終宋程伊川門人呂希哲「公私不擾」,共九十目,皆取自周至明堪以為人模範之事。上半頁繪圖,下半頁以淺近文言兼白話說明其事,文以不過半頁為限,意在端蒙,故以「養蒙圖說」名之。前有自序。舊刻本有時相同時贊廷老人批一則,後刻本無。道光《通志》合時相《仕學膚言》已著錄。
萃古名言四卷 明趙民獻編。民獻,雲南人。《四庫·子部·雜家類提要》云:「字大藎,號賓廷,趙州人。天啟辛酉舉人,官至臨洮府同知。」「其書刻於崇禎初年。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時,得之於其子孫,已殘闕失次。琯復增損其文,後任湖廣學政時,以授胡之太刊之。琯任滿,攜板北歸,楚士子復為重刊。故是書有南、北二本,此即南本也。其書舉先賢嘉言懿行,分類編輯,凡四十六門,多不載所出。其凡例云:『或趙氏所自言,或他書所常見,故不復細加分別。』然體例殊不畫一,各門之後,之太又添綴評語,尤為蛇足。琯字昭玉,交河人。康熙癸丑進士,官湖廣提學副使。此本皆題王琯,蓋傳刻之誤。之太字聽岩,黃州人,其仕歷未詳。」
傳心集 明董卿撰。卿,太和人。天啟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蒙養說 明陳璽撰。璽,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小學註解 明馬之騮撰。之騮字存徽,建水人。天啟丁卯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鏡心篇、愉老強學集 明張如鳳撰。如鳳,鎮南人。崇禎壬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聖門言行錄 明朱服遠撰。服遠,南寧人。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歲會講義 明文祖堯撰。祖堯字心傳,一字介石,呈貢人。天啟間貢生,官太倉州學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示儆書、錫福書 明張相度撰。相度,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理學西銘補述 清高奣映撰。奣映,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維風權宜翼一卷 清高奣映撰。奣映,見前。是書為維持風化計,存心良厚,惟隨手鈔錄,全書未見完善。
寧儉錄 清劉彪撰。彪字玉庵,建水人。順治丁亥,流寇破臨安,彪弟被掠,以身易弟。歸養母,流離黔蜀者數年。清兵平蜀,彪率眾投誠,以功授分巡遵義道。康熙戊申,會裁缺,家居。吳三桂叛,餌以官,堅卻之。是編自序云:「冠婚喪祭宴會,凡事成禮而止,奈踵事增華,物力難繼,因邀同志輯為是錄,推一事以概多事,所謂知止知足之道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希顏錄、自知錄、名賢格言 清李夢頎撰。夢頎字贊皇,鶴慶人,明吏部郎中大受子。世襲大理衛指揮。早辭,專研程朱諸書。康熙間,總督范承勛、提學道吳自肅聞其名,征之不就,嘗曰:「文不秦漢,詩不漢魏,不能直臻作者,何論唐宋。」惜所著多散逸,僅《詩略》中存《搗衣曲》一篇。道光《通志》已著錄。
齊家條規 清楊培撰。自為序。培字克印,號松亭,阿迷人。康熙二年歲貢生。吳三桂叛,聘為官,不受。事平,官至開化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環翠山講學錄 清何杰撰。傑,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儒宗正統、正學錄 清李崇階撰。崇階字象岳,浪穹人。康熙癸卯舉人,官保山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鏡譚一卷 清張錦蘊撰。錦蘊,見前。是書前有自序。男端亮、弼亮校,裔孫郅隆重錄。所談皆儒家勸懲語,讀之可以鏡得失。收入《雲南叢書》。
孝思通神錄 清劉珍輯。珍字寶林,南寧人。康熙間諸生。其書集古人孝行匯為一編。道光《通志》已著錄。
拙庵隨筆 清萬崇義撰。崇義字宜也,太和人。康熙間歲貢生,官祿豐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小傳雲「官嶍峨縣教諭」,未言祿豐。
悔齋札記 清趙城撰。城字亘輿,鳳閣孫,通海人。康熙己未進士,官至左通政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窮理惺心集 清饒乙生撰。乙生號敬齋,姚州人。康熙間歲貢生,官雲州訓導。是書趙屏晉為之序。屏晉,同官人,進士,乾隆初官楚雄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善誘錄 清饒乙生撰。是書於教子、課徒方法,多閱歷有得之言,而「涵養」數條,尤與近世教法暗合。其中間有未愜者,已刪去。附詩十六首。
敬信錄 清劉鑒撰。鑒字冰如,楚雄人。康熙己卯舉人,官懷遠知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明儒四家纂 清傅為詝撰。為詝,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拙齋贅言 清楊元亨撰。元亨字有常,太和人。雍正丙午舉人,官曲靖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追思錄 清鄭登奎撰。登奎字彥升,新興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希賢錄、修齊要箴 清劉騰鯤撰。騰鯤字禹門,阿迷人。雍正癸卯舉人,官雍邱縣知縣。二書皆仿《朱子小學》採摭之,並參以己所得力。道光《通志》已著錄。
勵士錄 清馬吉安撰。吉安字敬齋,宜良人。乾隆初官至松潘府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勸學錄、洗心記 清師問忠撰。問忠字恕先,亦字裕亭,趙州人。乾隆辛酉舉人,官長蘆石碑場鹽大使。道光《通志》已著錄。其子師範撰行述。公少孤,業耕讀,讀輒易忘,愈勤奮,懵懵如故。因泣,泣已復讀,讀罷又泣,如是者以為常,計無復之。疏告神,直陳苦況,忽夜夢一人捉刀啟胸,取其心洗之而去,遂驚醒,由是慧悟。二書今皆未見。
曉窗筆錄、自頌齋瑣言 清張爣撰。爣,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性理約篇 清陳策撰。策字萬言,浪穹人。乾隆辛酉拔貢。道光《通志》已著錄。
道南錄初稿一卷 清遲祚永撰。祚永,見前。是書中間敘述鄉先正學派,足資考證。其自抒心得,亦每平正切實之言,是學程朱一派者。收入《雲南叢書》。
家訓八則 清邵嗣昭撰。嗣昭字西齋,號退溪,保山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道學輯要 清羅琦撰。琦,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理學考 清劉烈撰。烈,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啟蒙韻學 清程振鵬撰。振鵬字雲九,昆明人。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敬塘語錄 清杜沅撰。沅字毓華,號沚亭,浪穹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醒迷篇 清張登恆撰。登恆,寧州人。乾隆間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性理節要 清尹壯圖撰。壯圖,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追思錄 清鄭登奎撰。登奎,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過庭彝訓 清羅會恩撰。會恩字際叔,號南耕,元琦子。乾隆戊子舉人,選安寧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勉學錄 清李塏撰。塏號爽齋,太和人。乾隆丁酉拔貢生。其書仿《語錄》,以程朱為宗,主敬為要,力行為歸,凡論學十五條、幼學三條、立志六條、致知十八條、涵養二十五條、克治四十八條。趙州許憲為之序,稱其於先儒名理,皆能確窺奧窔,不同摽掠臆斷之言。道光《通志》已著錄。
趨庭錄 清施浥培撰。浥培字應山,元謀人。乾隆乙酉舉人,官甘泉縣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紫庭家訓 清高鳳翽撰。鳳翽字朝岡,蒙化人。乾隆間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哀思錄 清劉曔撰。曔字聖彩,號雲溪,祿豐人。乾隆庚寅舉人,官寧州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大成祀典輯要 清樂恆撰。恆字見可,號困坪,彌勒人。乾隆壬子舉人,官昆明縣教諭。光緒《通志》已著錄。
乾齋隨筆四卷 清楊渟撰。渟字鳳池,浪穹人。嘉慶辛酉拔貢。光緒《通志》已著錄。
傳家語錄 清倪士元撰。士元字魁五。昆明歲貢生,嘉慶紀元孝廉方正。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讀書次第訓、勸學十歌 清唐建中撰。建中字次五,號壽田,晉寧人。嘉慶戊午舉人,官嶍峨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鈍齋日勉錄 清羅桂林撰。桂林字晉堂,安寧人。嘉慶癸酉舉人,官昭通府教授。光緒《通志》已著錄。
程羅氏贍族義田記一卷 清程含章撰。含章,見前。是編乃其服官廣東十有八年,廉俸所余,置住宅一所,田租五百餘石,念族人貧窶者多,因以宅為祠,以租分贍貧族,仿宋范仲淹《義田條規記》一卷,載於《文正集》內,斟酌時宜,定立條款,以垂永久。其田畝四至及價值、條糧、租石俱詳列卷中,並附入《景東廳志》,效范純仁《請以義莊立案》,雖嫡派子孫不得私賣,族人外人不得私買。載在蘇州府長、吳兩縣誌之例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性理語錄 清李德揚撰。德揚字金木。廣南廩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從學要覽 清余福謙撰。福謙字在岑,太和人。道光癸未進士,官至四川岳池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忠孝輯要 清李瓊英撰。瓊英,霑益人。嘉慶庚午副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孝弟錄二卷 清李文耕撰。文耕字復齋,一字墾石,昆陽人。進士,官貴州按察使。是書上卷「孝親」六十五條,下卷「友悌」三十五條,每條文耕有按語,間有劉鵬識其後。其取材雖與小學《孝弟圖說》等書略同,而其按語之懇惻,讀之發人深省,有關風化之書也。後附《勸孝歌》。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是書道光庚子白鹽井甘氏省心堂刻,附《勸孝歌》外,增王中書《八友歌》《勸弟歌》,又續刻「動天地」十八條、「感鬼神」十四條、「化強盜」十條、「格鳥獸」十一條、「孚草木」七條,已非文耕原本矣。
警心編、月坡惺惺錄 清李健撰。健字順五,號月坡,開化人。諸生。道光八年成書,萬重篔為之序,已付梓。道光《通志》已著錄。
寡過篇 清宋家善撰。家善,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朱子家訓引證 清趙美撰。美字含章。姚州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省心集 清張昶撰。昶,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山館學規一卷 清華日來撰。日來字東瀛,昆明人。道光辛巳舉人,歷官四川內江、高、安、蒲江等知縣,巴州知州。是書為日來山居時塾課示程,總六綱三十二條。六綱者,一百行當慎,一五品當遜,一五常當守,一三綱當振,一八維當立,一一貫當知,每綱皆條列闡明,後立學程十條。道光丁酉刊於四川內江。前有內江王果與《山館偶存》合編序。光緒己丑,男世熙與《山館偶存》重刻於粵西奉議州官廨。
列女語一卷 清陳偉勛撰。偉勛字金門,劍川人。道光壬辰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補輯朱子大學講義二卷 清何桂珍輯。桂珍字丹溪,師宗人。道光戊戌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視貴州學差竣,入直上書房,時文宗讀書潛邸,桂珍以學問受知。桂珍在京邸與長白倭仁、霍山吳廷棟、湘鄉曾國藩、羅平竇垿,日從善化唐鑒講道問業,文宗召對,垂訓朱子之學,桂珍補輯是書,進呈御覽。其進呈疏有云:「竊以朱子生平事業,盡於《大學》一書,講筵所陳,至為切要,謹於文集中一一摘錄,其小注則改照章句定本,講義則間參式問語類及奏札、封事等篇,復附以諸儒之說,折衷朱子之意。其後四章,謹如式補輯。而臣之所聞僭附於後,分為上、下二卷」 云云。前有桐城方宗誠序及自序,又進呈疏二。六安塗宗瀛制軍訪得之,屬宗誠編次,於光緒十年刊行。《雲南叢書》合其《遺集》收入集部。
訓蒙千字文 清何桂珍撰。桂珍,見前。是書桂珍於道光二十四年仿《小學》遺意而著之以訓蒙,意在端士習、正民風。桂珍入直上書房時,文宗召對垂詢,曾繕錄進呈,有《進呈訓蒙千字文疏》及《進呈訓蒙千字文序》,載其《遺集》中。據《進呈疏》有云:「坊間梓行已久,惟注釋在正文之後,童蒙不暇究心。嗣後增減舊注,載於每句之下,庶幾童蒙易知。」知此書已數次刊行矣。光緒間,昆明陳榮昌又手書而刊行之,注釋仍刊正文之後。收入《雲南叢書》。
續理學正宗四卷 清何桂珍撰。桂珍,見前。柘城竇克勤有《理學正宗》之輯,桂珍從唐鑒講理學於京師,鑒謂胡居仁、羅欽順、陸隴其、張履祥為周、程、張、朱之繼緒,桂珍聞其言,取胡、羅、陸、張之集,莊誦焉,深思焉,精選其所以發明程朱者,輯為《續錄》,前有唐鑒序及自序。自序云:「是書正編仍其舊,字句間加校勘。續編與吳竹如比部參訂,而折衷於唐先生,曾與正編合刻行世。」《雲南叢書》抽刊之。
銖寸錄八卷 清竇垿撰。垿,見前。垿與同朝滿洲倭文端仁、湘鄉曾文正國藩、師宗何文貞桂珍講程朱之學。所著有《晚聞齋五種》:《多識》《四餘》《待焚》《遊藝》及是錄。垿之學多究極於性情理氣之微,致嚴於義利公私之辨,而推本於《小學》以習其事、《大學》以明其理,故不蹈空談性命之弊。言治多端本之論,而亦不侈語王道,以與時相戾。其曰:「禹稷為功萬世,舜命之也。舜之所以受命者,自聞善言見善行,若決江河始也。然則深山之片念,萬世之利賴也。孔子為萬世師,十五志學之念基之也。以此推之,小而一家之興衰、一事之成敗,皆自一人一念之動始。念之動也,可不懼乎?君子所以必誠其意也。故程子曰:『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其曰:「生一弊立一法,多一法又多一弊,相循不已,而天下愈以難治矣。憤法之防弊而轉以生弊也,則欲居簡而行簡,然法省弊滋,而亂者固多矣,法烏可廢乎?善法者不廢法而必使德禮,足以持政刑而不為政刑所持,則法始可行也。」其曰:「孟子卑管晏者,卑其不以天德為王道也。孔子許管晏者,許其救生民於塗炭,無道德而尚有功名也。」凡此皆通論也。其言古今治亂之機,天人消息之微,人情物理之變,均多閱歷有得語。曾劾權相穆彰阿,意必賈禍。疏成,密示何文貞,托以後事,蓋期於死也。疏入不報,旋請急歸。《錄》中有曰:「言語飭人猶手足也,筆扎飭人猶金刃也,故君子慎之。然若執白簡而劾權奸,則如金刀逐盜賊,唯恐不中其要害,雖死可為義鬼。」此可觀其素立,所謂言行相顧者矣。
寡過格言 清楊澍時撰。澍時,鶴慶人。道光庚子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味道集一卷 清段楨齡撰。楨齡字桐軒。道光己酉舉人,趙州學正。躬行實踐。是編即其見道之語錄也。收入《雲南叢書》。
淺言六卷 清王壽昌纂。壽昌,見前。近日中國社會腐敗,人心風俗壞亂極矣。多刻善言格言,廣為散布,是亦補助社會教育、挽回人心風俗之一道也。是編即善書格言之一種。
知陋軒迂談一卷 清楊星樓撰。星樓,永北廳人。當科舉之時,居邊鄙之地,而能拔出流俗,有志聖賢,著為是書,中多閱歷見道之語。輯刻雲南叢書館摘取其完善者一百三十九條,收入《雲南叢書》。
劉正庵先生語錄 清劉誼撰。誼字正庵,昆明人。原名《拙藏居遺文》,除論文七篇外,其餘說理各條,累寸積銖,頗似先儒語錄。輯刻雲南叢書處選其佳者一百零六條,改名《劉正庵先生語錄》,收入《雲南叢書》。
省身紀要 清張現撰。現,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反身要語一卷 清鄒澤撰。澤字尉農,昆明人。道光丁酉舉人,官甘肅通渭縣知縣。生平好學能文,尤究心宋五子書,以講明理學為事。澤謂:「近於讀書稽古之際,偶有所得,每苦易忘,因隨時劄記,取孟子『反求諸身』之義,名曰《反身要語》,以自儆勵雲。」收入《雲南叢書》。
慎思記、訟過記 清呂存德撰。存德字子恆,鶴慶人。光緒戊子舉人,己丑進士,官禮部主事。光緒丙申卒於京師,年二十有八,聞者悼之。《慎思記》有自識云:「橫渠先生謂心中有所聞,即便札記,不思則還塞,薛文清所以有《讀書錄》也。或觀諸古,或觀諸今,有一得輒記之。然思不敢妄用,必以切實為歸,必以貫通為極,本於中庸慎思之目,名曰《慎思記》。」《訟過記》自識云:「余為《日省錄》,分四綱,曰天時、人事、進德、修業,而進德尤為日省之要,非寡過無以進德,故另置一冊,凡動靜、語默、飲食、起居之細,以及綱常、倫理之大,少有違乎當然之則者,必抉其過之所由,窮源竟委,明斷無私,使受過之地懾於無形,愧悔怨艾,或者過漸能寡乎,因名之曰《訟過記》。」存德卒後,其弟子坤光緒丙申秋刻於京師,湘陰吳國鏞序於前,陳榮昌、孫光庭、劉鍠跋於後。陳榮昌並有祭文一篇,附跋於後。收入《雲南叢書》。
存真錄 清吳昌南撰。昌南字匡亭,阿迷人。光緒丙子舉人。是書所錄皆儒家克治身心之語。收入《雲南叢書》。
右儒家類
安邊策條 明蘭茂撰。茂,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素書明解一卷 明何星文撰。星文,浪穹人。崇禎間歲貢。是書前有新都唐琳宋、張商英二序及自序。自序謂:「振伯潘公總鎮元戎,謙謙訪道,執家藏《素書》,授余重加注釋。余注之而曰『明解』者,取其不落浮詞,庶幾易知易行也。」知潘總戎以張商英本授星文解之,周二年刻。外有目錄一頁,署「漢黃石公著,明何星文注,周劉世長校閱」。北平圖書館有藏本。
蒲江團練規約 清華日來撰。日來,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鄉兵管見 清婁鍾撰。鍾字曉林,霑益人。道光乙酉拔貢,官四川太平縣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運籌神機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是書為《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之一。
兵機輯要四卷 清段之屏輯。之屏字立齋,建水人。光緒己丑副貢。之屏好談時務,嫻於輿圖。是書卷一《選將部》凡十二門,卷二《理財部》凡五門、《地利部》凡二門,卷三《整軍部》凡十九門,卷四《謀略部》凡二十門,皆采輯歷代四部粹語關於用兵、用人者而成,而名臣名將尤多。前有光緒丙戌自序。
右兵家類
疑案紀略 清竇欲峻撰。欲峻字松溪,羅平人。乾隆間拔貢生,官杭嘉湖道。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法家類
捕蝗匯編 清婁鍾撰。鍾,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蠶桑簡編 清楊名颺撰。名颺,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農家類
滇南本草三卷 明蘭茂撰。茂,見前。著本草書甚多,惟李東璧《本草綱目》一書為能集諸家之大成。茂生明洪武中,東璧書尚未出,而已成《滇南本草》,取精用宏,尤難能可貴。惟歷時數百年,書坊刻本,魯魚亥豕,訛誤百出,方技家假竊行術,益復擅加纂易,幾失原書之真,其序文並欠雅馴。輯刻雲南叢書處得舊刻本精校,收入《雲南叢書》。
醫學挈要二卷 明蘭茂撰。茂,見前。是書分上、下兩卷,上卷專論脈法,淺顯明透;下卷論方症,多本《金匱》,而治法加詳。所舉各症,尤與滇省氣候相符,殆合《滇南本草》並行之書也。收入《雲南叢書》。
心濟醫宗 明龍施撰。施字德敷,昆明人。嘉靖乙卯舉人,官河東運同。道光《通志》已著錄。
醫 案 明高肇堯撰。肇堯,石屏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醫 集 明何孟龍撰。孟龍,石屏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目疾匯函 清劉定國撰。定國字寀臣,寧州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瘟疫集要 清李本修撰。本修字健業,號筠田,河陽人。嘉慶間諸生。昆明錢允濟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瘟疫集要、脈訣指南 清錢懋齡撰。懋齡原名簡,字敬以,號丕堂,昆明人。嘉慶戊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醫學訣要 清段恩覲撰。恩覲字雲峰,安寧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醫家類
中星圖說 明張昇撰。昇字德輝,保山人。《永昌府志》云:「正統間,王驥征麓川,贊決有功,授官不就。」萬曆《通志》已著錄。
乾象鈎元雜誌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是書為《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之一。
五緯考度一冊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系鈔錄舊書而成,曆象考成載之甚詳。叢書館審查,未刻。
右天文類
律呂算法一卷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雖為羽翼經傳之作,前賢推闡者夥。叢書館審查,未刻。
籌算法一卷 清李滮撰。滮,見前。雲南叢書館審查云:「籌算為算法中極簡便者,於加、減、乘、除,較珠算、筆算尤捷,至開方及四則、分數,則繁重不適於用。先生是書入深出顯,成於數十年前,值科舉正盛、風氣未開之時,已研究及此,夫豈易得耶。」惟原書只及乘除,而開方以次闕焉。較之宣城梅氏《籌算》及《數理精蘊》諸書,稍有未逮,因易名為《籌算法》。後附《太陰行度遲速限損益捷分表》,可資歷算家參考。收入《雲南叢書》。
勾股一貫述二卷 清宋演撰。演字羲一,又字紹周,晉寧人。廩貢生。四川候補知縣。性剛介,不諧俗,事親孝,生平酷嗜算學。此書四川學政譚宗浚深許之。光緒《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合數述 清林紹清撰。紹清,見前。有《治河要訣》。紹清精通算數。是書滬上印行。
右算法類
地理圖說 明張昇撰。昇,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地理撮要 明張昺撰。昺字德遠,保山人。正統間人。萬曆《通志》已著錄。
皇極解 明楊士雲撰。士雲,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納甲圖九圭數 明楊元撰。元字務本,保山人。諸生,卒業太學。歸隱,人稱象山先生。萬曆《通志》已著錄。
皇極經世心易發微八卷 明楊向春撰。向春字體元,號野崖,雲南縣人。《四庫·子部·術數類存目提要》云:「是書推演《皇極經世》舊說,立占卜之法,惟論干支生克、五行制化,蓋方技家言,非說《易》之書也。自稱六卷,而隆慶二年鄧世芳序稱八卷,與此本合。據世芳序,是書一刻於大理,再刻於京師,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備者刻之。蓋自序乃初刻時作,此則增定之本耳。」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皇極經世數學引蒙四卷 明楊向春撰。向春,見前。是書署「雲河後學野崖楊向春述,貴勻後學見齊徐敦復校」。
大易經世 明杜維馨撰。惟馨字秀元,號燦庭,別號涔瀑山人,馬龍人。萬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地理心得 清段燝文撰。燝文字彬尚,晉寧人。康熙末諸生。
總括天機地理髮秘 清董以忠撰。以忠字行之,太和人。嘉慶間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堪輿漁樵問答、郭景純葬書注 清戴澤溥撰。澤溥字均仁,號古味。南寧歲貢生,官雲南府訓導。光緒《通志》已著錄。
地理或問 清陸應穀撰。應穀字稼堂,蒙自人。道光壬辰進士,官江西巡撫。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術數類
何氏琴譜一卷 明何星文撰。星文,見前。是編音節悉遵中州派。道光《通志》已著錄。
字法律要 明楊道明撰。道明,建水人。萬曆壬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臨池秘鑰四卷 清馬之龍撰。之龍字子云,號雪樓,麗江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陽羨茗壺譜一卷 清馬之龍撰。之龍,見前。此書道光《通志》合《臨池秘鑰》已著錄。
澹一齋章譜一冊 清孫璚制。璚字鶴髯,南寧人。清初逸士,善詩文,工書法,著有《耕塢堂文集》《紅葉樓詩集》《字學心印》,散佚未見。此《章譜》雲南叢書館所得,收入《叢書》。七世孫桂馨跋其後。
介庵印譜一冊 清釋湛福制。湛福字介庵,昆明人。幼從蘭谷禪師披薙,蘭谷入京,隨侍住內城傳經院,六十年不逾門,四十年不下階。工鐫刻並篆、隸,楷書學鐘太傅,與遼東三老為方外交。方望溪文字凡入石者多出其手,並作序以贈。是書石屏袁氏所藏,收入《雲南叢書》。前有師範《湛福小傳》、方苞《贈介庵上人序》,李坤、袁嘉穀序跋。
雪廬紅書一冊 清王綍制。綍字敷訓,號雪廬,晉寧人。乾隆己卯舉人,官甘肅合水知縣。工詩文,善篆隸,尤擅長鐵筆。是書綍以紅書闡明書學,前半頁取書家評語鐫為印章,後半頁闡明之。首有河陽段琦序,末有郝良才題七古一章及自跋。收入《雲南叢書》。原石今藏昆華圖書館,略有殘佚。
十瓶齋印譜 清孫鑄制。鑄字鐵洲,呈貢人。道光間貢生。鑄工書畫,鐵筆知名於時。自有漫言云:「刻石印技之末焉者也,然有法焉,不容不知。陳曼生知而不言,汪半聾言而不備,抹索沈宋,寧辨黑白耶。爰因半聾八法元例,訪求漢魏印之存世合法者,照式撫之,增為十八法,匯冊印證,不登古文,懼譏畫虎也。間以九歌別字勢也。印存附後有似以石代言,故概曰『石言』也。」是書昆明李坤拾遺三十五印附後。收入《雲南叢書》。
味秋吟館紅書 清谷清撰。清字夢山,昆明人。道光辛卯舉人,官元江州學正。是書共有三種:咸豐甲寅年印本,計一百四十六方,前有自序,已印入《雲南叢書》;一為呈貢秦光第藏咸豐戊午年印本,計三百一十六方;一為保山徐進藏石本,計一百四十五方。三種互對,各有增減,惟總數以秦藏本為多,且筆畫明晰,神采完足,惜叢書館初未得而印之。徐所藏石,今不知歸誰氏。
陰騭文印譜 清段永源制。永源,見前。是書取世所流傳之陰騭文,一句一印,共九十二印而成。意在使人覽是譜而存陰騭之心,不徒專攻摹學刻印也。咸豐庚申,刻各印文成書,取各印而鈐之,印藏於退幾步想室之問心樓中,書前有自序。
右藝術類
茶花譜 明趙璧撰。璧字藺完,昆明人。成化壬辰進士,官至四川副使。
永昌二芳記 明張志淳撰。志淳,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靈芳小史一卷 清王壽昌撰。壽昌,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右譜錄類
四言碎金 明蘭茂撰。茂,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通家雜述一卷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是書向未得知,民國二十四年,樹梅到河南搜訪雲南文獻,見南陽張家謨家藏古抄本,東陂居士睦㮮《萬卷樓藏目》中亦著錄。
制府雜錄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有《關中奏議》等。是書丹徒陳慶年刻行,各有跋於後。《雲南叢書》收入二編。
南園漫錄十卷 張志淳撰。志淳字南園,永昌人。是書前有正德十年自序,稱因讀洪邁《容齋隨筆》、羅大經《鶴林玉露》二書,仿而為之。卷首數條,皆掎摭《容齋隨筆》之語,辨其是非,蓋其書之所緣起也。其餘則述所見聞,各為考證,大抵似洪書者十之一,似羅書者十之九。所論如「江神」一條,譏洪邁舍人事而諂鬼神;「丘濬著書」一條,譏其《大學衍義補》不敢論及宦官,立意皆極正大;其「避諱」一條,謂桂花、桂樹兩種;「張籍詩意」一條,謂瞿宗吉《歸田詩話》不知其作《還珠吟》時已先居幕下,駁正皆頗明核。他如「春草王孫」一條,王維《詩話》自本《楚辭》,而昧其所出,橫生訓詁之類,或失之陋。「元順帝」一條,誤據《庚申外史》《符台外集》之說,以順帝為瀛國公子之類,或失之無稽。蓋瑕瑜不掩之書也。中頗紀載時事、臧否人物,故卷末又有嘉靖五年題後一篇,辨何喬新《撫夷錄》之失實,而以書中所載自比於孫盛書枋頭事。其所紀錄亦與《明史》參考雲。萬曆《通志》《四庫全書》皆著錄。已收入《雲南叢書》。
石橋紀聞 明施昱撰。昱,見前。天啟《滇志》已著錄。
宙載二卷 明張合撰。合字懋觀,號賁所,保山人。嘉靖壬辰進士,官刑部主事,歷湖廣副使,以疾告歸。是書道光《通志》據《永昌府志》已著錄,並雲有石城許穀序,滇中絕少傳本。昆明何秉智與樹梅訪得江蘇國學圖書館藏抄本,時騰衝李根源僑寓蘇州,乃函根源謀鈔,根源托吳縣潘斗南鈔出。前有許穀併合五世侄孫辰序。據辰序雲,辰所得亦殘幀不完,其中有鄰於泛、近於訐者,已刪節數則,乃壽之梓云云。然則江蘇圖書館所藏鈔本,亦由辰刻本迻錄也。時曲靖孫光庭客根源所。根源序謂合「此書出於隨手掇拾,及身竟未刊行,其間街談巷議猥鄙之言,罔不具載。而明世宮闈隱秘,尤多奇駭可怪之談。合身為士夫,公然奮筆,罔所忌諱若此,覽者頗以為疑。然如書中所錄司禮監張佐題本,其事尤世人所未及知,案牘昭然,必非虛造。亦可見深宮之中,本非常之地,未可臆決其有無也」。光庭面語根源,可刪節者數十條,根源僅簽注數條,寄叢書總纂趙藩、陳榮昌訂正。收入《雲南叢書》。
芸心識餘七卷、續一卷 明陳其力撰。其力字克相,號芸心子,通海人。嘉靖己酉舉人,官南京戶部司務。是書成於嘉靖辛酉。《四庫·子部·雜家類提要》云:「凡禽鳥、獸畜、龍蛇、蟲鼠、魚鱉五部,分門隸事,每事標題於前,雜列故實而附以論斷,龐雜割裂,殊無可觀,持論尤多猥鄙。觀所列引用書目,以《明道集》《讀書錄》列之經傳,以《爾雅》與《真仙寶誥》列之圖注,以《說文》《續文章正宗》入之類書,甚至《漢書》之外又有《漢史》,《開元遺事》之外又有《天寶遺事》,如斯之類,指不勝屈,殆不足與辨。」
浮談著說 明顧天祐撰。天祐字吉甫,昆明人。嘉靖癸卯舉人,官至保寧府通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露林長嘯 明龍施撰。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石江邇言 明朱服遠撰。服遠,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歸田錄 明滕檳撰。檳字秀之,金齒司人。成化丁未進士,歷官南京戶部郎中。萬曆《通志》已著錄。
東岩錄 明張繹撰。繹字思紹,建水人。弘治丙辰進士,官南溪知縣。萬曆《通志》已著錄。
百氏統要 明張烈文撰。烈文字元煥,號晴湖,蒙化人。嘉靖癸丑進士,官嘉興縣知縣(明編修蘇州李士龍《張晴湖生祠碑》),升井陘兵備道副使(《蒙化府志》)至按察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薖淡墨六卷 明木增撰。增字生白。麗江世襲土知府,以助餉征蠻功,晉秩左布政使。年甫三十,即謝職。天啟五年,特給誥命,以旌其忠。增好讀書,多與文士往還。是書蓋其隨筆摘鈔之本,大抵直錄諸書原文,無所闡發,又多參以釋典、道藏之語,未免糅雜失倫。特以其出自蠻陬,故當時頗傳之雲(《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存目提要》)。《雲薖初集》為禮部尚書華亭董其昌序,又七年,其昌復序其《雲薖次集》(《麗江遺文冊》)。增,一字長卿,號華岳,又號生白,青子。萬曆二十六年襲職,天啟四年致仕(《木氏家傳》)。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民圖說 明孫學詩撰。學詩,楚雄人。萬曆甲午舉人,官至永寧監軍道。舊《志》稱「學詩官吏部員外郎時,著有《四民圖說》進呈,上嘉其獻納之忠」,即此編也。《圖說》後每事掇以歌辭,凡士之事十有二,農之事十有七,工之事二十有六,商之事二十有四,末五章頌美朝廷,總百章。大致仿宋人樓璹《耕織圖詩》而成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續說郛四十六卷 明陶珽編。珽號葛閬,晚號悅禪,又號不退,姚安人。萬曆庚戌進士。《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提要》云:「是編增輯陶宗儀《說郛》,迄於元代,複雜抄明人說部五百二十七種以續之。其刪節一如宗儀之例,然正嘉以上,淳樸未漓,猶頗存宋元說部遺意。隆萬以後,運趨末造,風氣日偷。道學侈稱卓老,務講禪宗,山人競述眉公,矯言幽尚。或清談誕放,學晉宋而不成;或綺語浮華,沿齊梁而加甚。著書既易,人競操觚,小品日增,卮言疊煽,求其卓然蟬蛻於流俗者,十不二三。珽乃不別而漫收之,白葦黃茅,殊為冗濫。至其失於考證,時代不明,車若水之《腳氣集》以宋人而見收,鮮于樞之《箋紙譜》以元人而闌入,又其小疵也。」
續宗伯敬史懷 明陶珽撰。珽,見前。靈慧夙生,以故稱天台。又曰稚圭,方孔稚圭而系其景仰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四始元音 明陳世冶撰。世冶自號抱甕老人,石屏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楸園雜識 明趙炳龍撰。炳龍字文成,一字雲升,劍川人。崇禎壬午舉人,永曆時官戶部員外郎。是書據《趙氏族譜》著錄,卷數不悉。炳龍隱於向湖村之楸園時所作,多記明季事,足備考當日掌故,惜毀於咸同兵火矣。
問愚錄二卷、迪孫二卷 清高奣映撰。奣映,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如東錄 清劉彬撰。彬字玉章,霍邱人。幕游至滇,愛蒼洱之勝,遂家焉。其後裔移居永北,後遂為永北人。《如東錄》,其兄范有跋。如東者,因其父遠適遼陽,萬里隻身,音問杳絕,凡閱九載。彬奮不顧身,往返三載,如遼尋父歸。迨其父歿,述是錄以示後昆者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歷代典故 清蘇梧鳳撰。梧鳳,河西人。康熙初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極言書紳錄、錫嘉錄、同門十子錄、故事雜錄、乞言錄、江燈筆記、雪燈筆記、紙尾錄、耳餘筆記 清張漢撰。漢,見前。前五種道光《通志》《臨安府志》已著錄,後四種乾隆《石屏州志》已著錄。
青沙漫語 清劉造熙撰。造熙字士用,楚雄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風氣膚言 清何其偀撰。其偀,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橫峰雜記 清張藻鑒撰。藻鑒字明庵,號橫峰,祿豐人。康熙庚午舉人,官羅平州學正。光緒《通志》已著錄。
拙齋贅言 清楊元亨撰。元亨字有常,太和人。雍正丙午舉人,官曲靖府教授。光緒《通志》已著錄。
見聞錄 清程振鵬撰。振鵬,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龍山雜錄 清王鏞撰。鏞字覺斯,號覺非子,晉寧人。乾隆初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育書三冊 清張登瀛撰。登瀛字小東,一字翹岱,蒙化人。乾隆丙子舉人。是編自序稱「譚景升隱終南,妙萬物而為言,著有《化書》,言至大矣,義甚微也。顧天地之化育相循,如環無端,在在皆化,即在在皆育也。化可書,育何不可書」云云。書成於乾隆癸丑。道光《通志》已著錄。名三冊,實三篇。收入《雲南叢書》。
練溪漫錄 清陳文燦撰。文燦字絅齋,楚雄人。乾隆癸酉舉人,官潁上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左國類典六卷 清吳模輯。模字偉人,大姚人。乾隆庚辰舉人,官高苑、鄉寧等縣知縣。是書乾隆五十二年成,取左國中之文辭華麗者,分類而排比之,以備作時藝者之取資。門人毛翊校,內分天地、倫道、人品、技能、政治、人事、詞令各門,前有慶霖、雷爾傑序及自序,後有自跋。道光《通志》已著錄。
漢昌瑣言 清余大觀撰。大觀字鳴九,號五峰,建水人。乾隆辛巳進士,官至資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衍象秩音識二卷 清楊廷棟撰。廷棟,馬龍人。乾隆乙酉拔貢生,官至臨安府教授。是書自為序。光緒《通志》已著錄。
趣園雜記四卷 清丁亦翼撰。亦翼字嗣汝,號趣園,彌勒人。乾隆戊申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子史趣言 清許憲撰。憲,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課餘隨筆三卷 清師範輯。范,見前。是書前有蘇檙、彭翥序及自序。自序云:「《課餘隨筆》一冊,共三卷,錄於甲午。時方隨舉業,就其餘偶涉載籍,俾活文機會心者,輒錄之。硯北、竹林皆序。夫余者,余其不足也,然學必知不足而工,貴求有餘。范之錄此,余於課,非余於錄。至所謂隨者,以錄隨課,以課隨余,況隨手鈔撮,初無義匯,塵封敝篋,幾同棄妾。」又曰:「若冊首之以惠存行酒備深山讀史士開其端,《虎丘》《修楔》二詩竟其局。」次卷、下卷於起訖凌雜中,俱有微意。蘇檙序云:「余方悶坐,手茲一編,編中有令人破涕為笑者,令人一往情深者,令人立地頓悟者,令人拍案叫絕者,咀含往復,竟不知鬱郁者之仇我也。」彭翥序云:「師子荔扉,以《課餘隨錄》見示,皆萃古今來可歌可笑者,都為一集,余讀之又不知歌哭虞從也。」范刻入《二餘堂叢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說緯六卷 清王崧撰。崧,見前。崧家世襲土職,有藏書,賦性明敏,遍覽群籍,清乾嘉間,滇中博雅推巨擘。是書有初刻、重訂兩本,初刻共六十篇,重訂刪一篇,前後次第亦有移易。前有阮元及崧門人武鄉李企英序。元序稱其「精思卓識,博通萬卷,不囿於淺,不蔽於俗,是博通九經疏義、識史家體制者矣」。收《孔子刪詩》《詩大小序》《舜家門之難》《子見南子》四篇入《皇清經解》。《雲南叢書》全數收入,後有石屏袁嘉穀跋。道光《通志》已著錄。
畸 談 清楊夢碧撰。夢碧,寧州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敦讓堂四字經 清李應元著。應元字超五,晉寧人。乾隆壬子舉人,仕終四川漢州知州。光緒《通志》已著錄。
退思說略六卷 清吳協撰。協字寅齋,保山人。嘉慶間舉人。是書分內、外二篇,前有彭舒萼序,後有黔南周封紳、子吳嗣仲二跋。內篇卷一分一元、二妙、三寶、四輔、五老,卷二六如、七珍、八錦,卷三九轉、十全;外篇卷一分天時、雜補,卷二地脈、雜補,卷三人事、雜補諸目。其自引云:「余於道光壬辰由龍湖退歸林下,每取古大儒之格言遺訓讀之,恍恍如有所得,迨返諸盡性立命之旨,則茫無涯涘,又皇皇如有所失。竊以聖賢世之至人也,豈果生是使獨歟?顧人皆可以為聖賢,而聖賢卒不易至者,非得粗遺精,實求深反淺也。因不揣固陋,舉凡先哲所得心法,及榮生衛生一切延年卻病之方,輯為《說略》。事不過服食起居,道不外倫常日用,雖不敢謂盡性立命即在於是,而於不擾乎生、不戕乎生之義,或不無小補云爾。」協卒後,男嗣伯編次,孫式經、式鑒、式釗校字,壬申刻行於世。
三才雜補 清吳協撰。協,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亦夢軒集姓 清唐守誠撰。守誠,見前。有《周易淺述》,已著錄。是書慘澹經營,頗具意匠。惟姓氏之書,前人佳構已多,不能與前人爭勝。光緒初,已刻板行世。
槐檀小夢編 清唐守誠撰。守誠,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經史考誤 清朱雘撰。雘,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三才要覽三卷 清段克瑩撰。克瑩,見前。是書始於黃帝甲子,以朝代次之,如春秋編年紀事之體,而撮其要。光緒《通志》已著錄。
韻對四卷 清段克瑩撰。克瑩,見前。是書篇次卷數悉遵《佩文韻府》,每頁間為三截,上格標音韻,以沈約為宗;中格載故實,凡經、史、子、集及名人詩歌所出,先注其來歷,然後裁為對偶,略仿《韻府群玉》之體而小變之;下層辨其異同,取材宏富,屬對精工,亦數典之所資也,惜末二韻未卒其業。道光《通志》已著錄。
讀書隨筆 清戴絅孫撰。絅孫,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經史折衷、夔廷筆記 清王昕撰。昕,石屏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偶讀一抄 清周榛撰。榛字慕西,號蒼崖,太和人。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雲南潛記、石窗碎語 清楊祐撰。祐字景清,別字介圃。劍川諸生。
慰碧隨錄 不著撰人名氏,自著「目則子纂輯」。案目則為蒙自縣山名,蓋蒙自人也。編中專紀嘉慶丁丑春初至戊寅二月窩匪劫臨安江外事,凡二十一條。其曰「慰碧」者,仿《蜀碧》名者,取「萇弘之血三年化碧」意也。
經史疑義 清朱家學撰。家學字簣峰,石屏人。道光己丑進士,官直隸永平知府。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浮生紀略 清袁昶撰。昶字覲陽,順寧人。道光間拔貢。光緒《通志》已著錄。
龍尾車圖說 清戴澤溥撰。澤溥,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溺女說 清婁鍾撰。鍾,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入直廬記 清池生春撰。生春,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賡縵堂雜俎 清何彤雲撰。彤雲字子縵,號賡卿,晉寧人。道光甲辰進士,歷官戶部侍郎。是書彤雲卒後,新繁龍藏寺僧含澈合其詩文集,刻於綠天蘭若。光緒《通志》已著錄。
星烈日記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是書為《鴻濛室叢書》三十六種之一。已刻為小本。
增訂發蒙三字經 清許印芳撰。印芳字茚山,號五塘,石屏人。同治庚午舉人,官大理府教授。是書印芳就宋王應麟原本而增訂之,約增兩倍,所改訂之處亦夥,自有條辨六十條,說明所以增訂之故。後附《勸孝永慕廬歌》六章。前有貴陽劉春霖、貴築陳燦序及自序。已刻行。收入《雲南叢書》。
冷官余談二卷 清袁嘉謨撰。嘉謨字銘泉,石屏人。官嵩明訓導。嘉謨學有根柢,筆亦雅潔,所記雖近瑣細,然多有關邑乘地誌。收入《雲南叢書》。前有呈貢秦光玉序、袁嘉穀撰墓志銘。
右雜家類
枕中記 明張九賢撰。九賢,鶴慶人。崇禎己卯舉人,官至六安州知州。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白國因由一卷 無名氏撰。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孟夏之吉,聖元寺住持寂裕刊。考聖元寺在大理。是書前述白國因由,後分十八段:觀音初入大理國示現第一,觀音化身顯示羅𩴳第二,觀音乞羅𩴳立券第三,觀音誘羅𩴳盟誓第四,觀音展衣得國第五,觀音引羅𩴳入石舍第六,天生細孥羅主白國第七,茉莉嫅送子與黃龍第八,波細背幼主移居蒙舍觀音授記第九,觀音雕象遺愛第十,觀音口授方廣經辭張敬入寂第十一,𠽾哩降觀音第十二,觀音樂人民化𠽾哩第十三,觀音化白夷反邪歸正第十四,觀音以神通化二蒼人第十五,觀音累世行化救劫第十六,大楊明追段思平觀音救護第十七,段思平討大楊明觀音指路第十八,後一段雲觀音十八化,備載《僰古通》。其本寺隔扇所圖繪者,十八化內僅有幾段,余皆開國除魔始末,縷之使千百年古蹟如在目前。逐段緣由原是僰語,但僰字難認,故譯僰音為漢語,俾閱者一見瞭然。雖未見《僰古通》,而大概不外於斯云云。
信徵集二十二卷 清段永源撰。永源字廉泉,號錦谷,晉寧人。廩貢生,從戎獎敘,歷官廣東碣石通判。是書同治間刻於碣石。書以「信征」 為名,取信而有徵之意。內分續、閏、復、贅、載、又、緒、別、補、後、附等名。《續集》《載集》《贅集》有李培謙序,《閏集》《補集》有畢溥榮序,《緒集》有大城劉淮年序,《復集》《又集》《別集》有黃政廉序,《後集》有歐陽琦序,《附集》有馮鏜序及自題詞,《復集》《別集》《續集》《補集》皆有自序。每集皆上、下二卷,序亦如馬首之絡。各集多言鬼怪之事,藉以勸懲世人,立意未嘗不善,惜詞筆濫冗,去《聊齋》《庸庵筆記》等書遠矣。
右小說類
古庭語錄輯略四卷 明釋善堅撰。善堅號古庭,昆明人,俗姓丁。年十歲入五華寺,禮慈宗為師,易名善賢。十六謁無際,示萬法歸一話參之。十九禮柏岩,改名善堅。二十往杭,受其戒。二十三復參無際,證明大事,賜號古庭,付拂子作臨濟二十三世。弘治癸丑示寂,距生永樂甲午,世壽八十一,僧臘七十一。著《山雲水石集》。《滇釋記》《滇系》《昆明縣誌》、萬曆《通志》及康熙、雍正、道光、光緒《通志》皆同,雲合所存《語錄輯略》四卷。卷一行腳法語,為四眾說戒心要、三昧玄章、警徒訓徒;卷二說;卷三論、書、跋、頌;卷四偈、讚歌、詩、雜件,又名《山雲水石集》。「山雲水石」四字始見於《山字吟》詩中,初以是四字名書《一貫記錄》,張惠有序,時尚未壽梓。據陶珽、吳應賓、錢啟忠、葛慎修諸序,是書初刻於歸化寺,蓋即《一貫錄》本,所謂干將出沒,尚惹煙霞,經陶、吳、錢刪定之;再刻於浙,而《古庭語錄輯略》之名乃著;三刻於滇,時崇禎末,雞山悟乘上人重梓,陶琪為之跋;四,筇竹寺本善光緒二十六年刻,所得見者乃斷爛殘本,缺張惠、錢啟忠、葛慎修三序。近人元江孫樂又據樹梅所藏舊刻本,並考歷次刊刻梗概,補為《附錄》一卷於後。
嘯獅山語錄 明昌容撰。昌容號權實,後更號定峰,俗姓趙,昆明人。萬曆間嵩明翠峰庵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無量壽佛經注 明釋真語撰。真語號默庵,俗姓李,賓川人。萬曆間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語錄十卷 明釋非相撰。非相俗姓孫,彌渡人。萬曆末雲南縣水目山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隆慧語錄 明隆慧撰。隆慧,廣西府人。九溪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僅標名《語錄》,茲以法名冠之。
楞嚴懺法、禪林佛事詩文偈頌 明釋禪撰。釋禪,見前。《滇詩略》小傳作《懺法》,道光《通志》著錄無「法」字。《禪林佛事詩文偈頌》亦見《詩略》小傳,道光《通志》作《禪師頌》。二者以《詩略》所載較合,道光《通志》並以《老子註解》《風響集》收於一類,茲分別錄之。
徹庸語錄 明釋周理撰。周理號徹庸,俗姓杜,雲南縣人。高奣映《問愚錄》云:「明季姚安妙峰山德溪寺僧,請藏南都,時董宗伯、文太史、邢太僕、陳眉公、閃少簷皆特禮之,各贈有詩文。旋滇後,大闡宗風,滇自古庭後正眼無人,惟師以慧焰續之。」道光《通志》已著錄,僅標名《語錄》,茲以法號徹庸冠之。
雪山夢語 明釋周理撰。理,見前,有《語錄》,道光《通志》據高奣映《問愚錄》合是書已著錄。《大理府志》、雍正《通志》,其傳中並述及,《府志》「雪山」作「雲山」,疑誤。
知空語錄 明釋學蘊撰。學蘊號知空,雲南縣人。雞足山寂光寺僧,曾參無住和尚。道光《通志》已著錄。
毗尼作持續釋、大乘玄義、毗尼止持會集、黑白布薩、傳戒正范、僧行軌則 明釋讀體撰。讀體字見月,楚雄人,俗姓許,名沖霄,父醑昌,母吳氏。萬曆三十年三月三日生,十四歲父母歿,由伯父恩育教誨。崇禎元年二十七歲,伯父逝世,出家為道士,更名貞元。三十一歲到雞山,依亮如法師披剃,名讀體,號紹如。三十二歲到湖廣武岡止水庵過冬。三十三歲到南京,往華山學楞嚴咒。三十四歲到五台,見三昧和尚。三十五歲改號見月。三十六歲到海潮庵,三昧和尚受戒。三十八歲和尚重興華山,始任教授,繼屬任監院。四十一歲往黃山。四十二歲返華山。弘光元年和尚示寂,屬繼法席。順治七年四十九歲,覓心爭居方丈下山往寧國,旋歸山。康熙四年六十四歲,《毗尼作持續》刊行。七十三歲撰《一夢瑣言》。七十八歲示寂,時康熙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也,僧臘四十八歲。諸書據弘一《寶華山見月禪師年譜》著錄。
一夢漫言二卷 明釋讀體撰。讀體,見前。是書讀體七十三歲康熙十三年撰,距示寂僅五年耳。前有「康熙甲寅冬,離言告諸闍黎及眾首領、執事,禮請余說行腳,以勉將來,故命管城子直述始末,繁而無文」云云,末有「然一切有相皆歸於幻,由後思前,此猶一夢耳,故題為《一夢漫言》」。仍系以偈,偈曰:「一夢南來數十秋,艱危歷盡事方休。爾今問我南來跡,仍把夢中境界酬。」由籍貫姓命出家行腳及生平苦行,詳盡敘述,多有年月,近弘一據之以撰年譜。光緒五年重板,存華山律堂。
苦海慈航集、空明集、室中問答、拈花頌舉、古雞山語錄 明釋洪如撰。洪如字無住,一字無定,俗姓鄧,定遠人。崇禎間雲南縣水目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禪吾禪續集 明張廷璧撰。廷璧,石屏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普行語錄 清釋普行撰。普行號非相,景東人。順治間雲南縣水目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倚鳴禪師語錄 清釋警秀撰。警秀字補樵,俗姓周,保山人。康熙初南嶽山福嚴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楞嚴懺 明釋禪撰。釋禪號本無,俗姓張,名初俊,昆明人。萬曆間麗江悉檀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福慧語錄 清釋福慧撰。福慧字思修,號野竹。康熙初昆明嵩山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滇南詩略》錄詩一首。
智偏語錄 清釋智偏撰。智偏俗姓胥,南寧人。康熙初河西普照寺僧。是書黃平王枟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鍾靈語錄二卷 清釋慶鐸撰。慶鐸字守拙,號惺愚,楊林劉氏子。尋甸鍾靈山僧。生康熙己卯四月初四日,圓寂乾隆某年月日。是書上卷《上堂小參》,下卷《四十八問》,附詩句、贊語。侍者元奇惺愚禪師紀述,四世孫祖定、祖旺、祖高編,後學法融、續中、昌雲同校,五世孫淨聞、淨蘭募刊。前有昌雲岩棲序。咸豐元年辛亥鐫,收藏音吼庵。其詩《滇詩叢錄》錄十八首。
一花百問 清釋寂六撰。寂六,號灼吼,俗姓許,霑益人。康熙間大覺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本元語錄 清釋本元撰。本元字冰壑,號冷翁。康熙間昆明香海庵僧。深明釋典,旁通儒書,時制軍范承勛、中丞王繼文常過訪,論辨儒釋宗旨。有《語錄》若干卷。道光《通志》已著錄。
法喜語錄 清釋法喜撰。法喜字畼文,號大嗔,昆明人。康熙間海源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三首。
徧師語錄 清釋性徧撰。性徧號冰谷,俗姓嚴,昆明人。康熙間住持安寧雲濤、曹溪二寺。道光《通志》已著錄。
性容語錄 清釋性容撰。性容字權實。康熙間嵩明翠峰庵僧。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一首。
隨機羯摩疏抄六卷、毗尼甘露擇要、教缽軌式、歷代祖律略傳 清釋書禎撰。書禎字靜觀,俗姓王,祿豐人。乾隆間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慧明語錄一卷 清釋昌禮撰。昌禮字慧明。鶴慶觀音山雙龍寺僧。是書為其門人隆耀、隆樹、隆璽等錄梓,賜進士呂紫光校閱,前有趙耀基序。
右釋家類
莊子注 明陳世冶撰。自號抱甕老人,石屏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洞天秘典注 明陳洞天撰。逸其名,鶴慶人,居羅陋川。遇異人,授以黃白之術,有丹藥,遇瞽者,投少許,光明如平時。晚歲以其所得著為是書,多前賢未發之旨。道光《通志》已著錄。
老子註解 明釋禪撰。釋禪,見前。《滇詩略》作《老子玄覽》。道光《通志》已著錄。
道德經讚頌一卷 明何星文撰。星文,見前。是書八十一章,每章讚詞三十六言,凡二千九百一十六字,末有昆明臥雲叟張玠跋。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道家類
集部第四
[編輯]止庵吟稿、碧山樵唱、山堂雜稿 明蘭茂撰。茂,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玄壺集 明蘭茂撰。茂,見前。是書有自序,云:「天地萬物有自然之理。三教經典、百家載籍,皆聖賢垂憲之言。世間萬事善惡,皆由人心之所生,靜中觀之,了了在目,不待求之於外也。因作小詩百章,章四句,句六言,續以四言二句以證其義,名之曰《玄壺詩》,尚望巨眼相與可否雲。」後又云:「詩六言百章,青松白石間語,雲朋霞友之芹曝也,膏粱紈綺之士,固無取焉。欲味此味,須有工夫始得,要知何許是有工夫處,遙天鳥倦雲歸後,大地風清月白時。」後人以語雜二氏,疑非茂作。茂學不株守一家之言,於其詩見之。昆明陳榮昌得一舊鈔本,收《滇詩拾遺》,附茂詩後刻之。
聲律發蒙二卷 明蘭茂撰。茂,見前。是書詞采駘宕,裁對工穩,村塾啟蒙,幾於人手一編。萬曆《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訥軒集 明羅庸撰。庸字孟宣,號近庵,建水中所人。布衣。從王景常、韓五雲遊,宣德初,徙家花丈城。萬曆《通志》已著錄,「鏞」作「庸」。
橫峰樵唱 明丁嵩撰。嵩,保山人。宣德間,詔草野直言,嵩上《機務八策》,道病卒。萬曆《通志》已著錄。
一庵集、草庭吟 明王宗撰。宗字約守,晉寧人。正統戊午舉人。宗於五龍山下梅花谷築梅谷書院,聚邑人講學其間,成就甚夥。後卒於太學。《晉寧州志》錄詩二首。萬曆《通志》已著錄。
鈍庵稿 明張昺撰。昺,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東軒集 明施銓撰。銓字文衡,昆明人。景泰庚午舉人,官永從縣知縣。萬曆《通志》已著錄,名《東軒稿》。
舟屋集 明郭文撰。文字仲炳,昆明人。景泰間布衣。無家室,買舟青草湖,寢處其中,因號舟屋。萬曆《通志》已著錄。《滇南詩略》錄詩八首。
清庵集 明朱克瀛撰。克瀛字孔淵,號清庵,晉寧人。景泰癸酉舉人,官定州訓導。《晉寧州志》錄詩四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朴庵集 明施繼先撰。繼先字汝孝,南寧人。天順壬午舉人,官大足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鶴軒集 明張西銘撰。西銘字希載,寧州人。成化乙未進士,官至順天提學。萬曆《通志》已著錄。《滇南詩略》錄詩一首。
碧莎、鳴蛙集 明趙子禧撰。子禧字慶夫,鶴慶人。成化丁酉舉人,由臨安訓導遷南陽府同知,卒於官。是書早佚。《麗郡詩征》錄詩一首。萬曆《通志》著錄,名《蛙鳴集》。
梅窗集 明萬綸撰。綸字允言,保山人。成化丁酉舉人,官至長史。是書萬曆《通志》名《西窗集》。道光《通志》已著錄。
公餘清韻 明丁昶撰。昶字德輝,號樂善,蒙化人。成化戊戌進士,官至石阡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退食漫吟一卷 明李宗儒撰。宗儒字希雍,昆明人。成化甲辰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道光《通志》已著錄。
永昌百詠 明滕檳撰。檳,見前。萬曆《通志》已著錄。
可亭集 明蕭景時撰。景時字應元,晉寧人。弘治己酉舉人,官安祿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晉寧州志》錄詩一首。
介軒集、東籬集 明張志信撰。志信字任之,保山人。弘治乙卯舉人,署昆明縣教諭。萬曆《通志》已著錄。
裨鄉集 明楊南金撰。南金字本重,號用章,鄧川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湖廣布政司參議。道光《通志》已著錄。
凝齋行稿 明汪城撰。城字維翰,騰衝衛人。弘治辛酉舉人,官至廣安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時軒吟稿 明易經撰。經字人常,騰衝衛人。弘治辛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啾鳴集 明張雲鵬撰。雲鵬字天翼,太和人。弘治壬戌進士,官至四川按察司僉事。道光《通志》已著錄。
豫齋集 明劉容撰。容字孟儀,建水人。萬曆《通志》已著錄。
南園集 明張志淳撰。志淳,見前。《滇詩略》錄二十七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石淙詩稿十九卷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四庫·集部·別集類存目提要》云:「考《明史·藝文志》載一清《奏議》三十卷、《石淙類稿》四十五卷、《詩》二十卷。今所傳《關中奏議題稿》,已與三十卷之數不符。此本有詩無文,首《鳳池稿》,次《省墓稿》,次《禫後稿》,次《西巡稿》,次《北行稿》,次《容台稿》,次《行台稿》,次《歸田前稿》,次《自訟稿》,次《制府稿》,次《吏部稿》,次《玉堂稿》,次《歸田後稿》,次《督府稿》,次《玉堂後稿》,各與類分,止十九卷,與《藝文志》卷目亦不合。惟《督府稿》後別附《簡扎》一卷,當為《文集》中一種,裝緝誤入於此。史志或並此數之歟?」清乾隆召儒臣開館,向各省征四庫書,雲南巡撫臨川李湖得是書,不以之上四庫館,而以邊荒無著述復命,解任攜歸,後為石屏陳履和見之鈔回。五華書院重刻本,其凡例云:「海樓自江西鈔回,而袁蘇亭又匆匆借抄,其分類標目已不復存,因將《砥柱行》一首移於前,致任之作移於後,中間又有所刪去,比對原本,少詩百五十餘首。」原本嘉靖初刻,前有修撰方鵬序。《自訟稿》為一清門人李夢陽、康海評點,前有一清自序,《玉堂後稿》有方鵬序,《督撫稿》有門生金城段炅序,各子目與提要符。五華刻本李、康二人評語照錄,而各子目即未照列,前列原刻諸序,加有彌勒樂恆序,後又有樂恆一跋,原書合《簡扎》共二十卷,而此僅十五卷。後附王守仁詩五首,李東陽詩二十六首、賦一篇,李夢陽記一、詩一。《滇詩略》錄詩一百七十八首,《滇詩拾遺》錄詩過三百首,朱彝尊《明詩綜》錄詩二十一首,汪端《明三十家詩》附李東陽錄詩六首。朱彝尊曰:「邃庵古詩,原本韓、蘇近體,一以陳簡齋、陸放翁為師。獻吉《送昌穀》詩云:『吾師崛起楊與李,力挽元化回千鈞。』初意楊非李敵,不過為師同耳。及觀《石淙集》,實有高出李者,乃知文士以千秋自命,類不輕許人也。」可謂知一清者矣。《雲南叢書》收入,仍照五華刻本。後托浙江朱希祖為購得嘉靖原刻本,當依此覆刊,庶無闕憾。
吏部獻納稿、吏部題稿五卷 明楊一清撰。一清,見前。是書為一清自正德六年至十年官吏部尚書時所獻納之稿也,卷數不分,共八十五篇,前有蘭陵唐龍序。國立北平圖書館藏嘉靖間刻本,茲據以著錄,雲南叢書館迻鈔收入《叢書》二編中。東陂居士睦㮮《萬卷樓書目》中,別有《吏部題稿》五卷。
張愈光詩文選八卷、附錄一卷 明張含撰。含字愈光,永昌衛人。正德丁卯舉人。《四庫·別集類存目提要》云:「其學出於李夢陽,又與楊慎最契,故詩文皆慎所評定。慎序有曰:『張子自少不喜為時文舉子語,見宋人厭棄之猶膩也。』其為文必弓左,字必蒼雅,其推挹甚至,然其病正坐於此。故襞積字句,而乏熔鑄運化之功。明人別有雕鏤堆砌一派,含其先聲歟?蓋慎在雲南,無可共語,得一好奇之士,遂目為空谷足音,不覺譽之過當。且慎名既重,聞者咸推波助瀾,而膺古人之文又足以駭俗目,遂盛為文士所稱,實則塗飾之學,與其師同一病源,各見變證也。」《四庫》著錄者為「《禺山文集》一卷、《詩集》四卷」。趙藩得其五世孫辰康熙四年重刻本,付李根源刊行,系《詩》六卷、《文》二卷,後附《詩文集敘跋匯錄》一卷。又含所著詩文,有《春園詩》《張子小言》《乙未鳴》《貴精集》《艱徵集》《禺山癸卯詩》《遁野荒音》《愈光近稿》《禺同山人文集》等目,而慎選此八卷。《提要》雲「慎在滇無可共語,得一好奇士,遂目為空谷足音」,不知慎在滇相與唱酬往還者,尚有昆明胡廷祿、阿迷王廷表、晉寧唐錡、太和李元陽,皆當時滇中博雅士,不僅含一人也。而含詩其自有長處,趙藩序云:「先生於為詩,法唐以上,而歸宿於杜少陵,為文不肯作秦漢以下語,皆守獻吉家法,而學問才力自能運之。詩則一意孤行,感激豪宕,掇皮皆真。文頗傷澀,而蔚然經籍之光,亦非不讀書人所能句讀。余以為先生於空同之門,非第嗣法,轉覺出藍,固當與安寧楊文襄為有明一代滇中二大家,質之海內而無愧色者也。」此序殆非阿好。根源亦有序冠前。俞憲《盛明百家詩》錄詩一百一十首,《明詩綜》錄詩六首,《滇詩文略》錄詩一百一十首、文二十四篇。收入《雲南叢書》。
李太白詩選四卷 明張含輯。含,見前。《四庫·集部·總集類存目提要》云:「不著編輯者名氏。《李白詩選》之首有楊慎序,辨白里貫出處甚詳。末云:『吾友禺山張子愈光嘗謂余曰:李、杜齊名,杜公《全集》外,節鈔選本凡數十家,而李何獨無之?乃取公集中膾炙人口者一百六十餘首,刻之明詩亭,屬慎題詞其端。』愈光為永昌舉人張含之字,則是編含所選也。然烏程閔氏所刊朱墨版,其卷端評語引及鍾惺、梅鼎祚,皆明末人。含及慎在嘉靖中,何自見之,則已非含之原本矣。杜甫詩凡二百四十餘首,前後無序跋。多載劉辰翁評及慎評,其去取殊無別裁,蓋閔氏以意抄錄,取配李氏並行耳。明末刊版,真偽錯亂皆類此,不足異也。」《李詩選》收入《雲南叢書》二編,去其鍾惺、梅鼎祚評,專錄楊慎評語,以還本來面目。
李中溪全集十卷 明李元陽撰。元陽,見前,著有《雲南通志》《大理府志》。是書詩四卷、文六卷,前有萬曆庚辰江陵劉維序、李選撰行狀,後有蘭溪胡僖序。男李傳、李楻輯錄,門生李東、何文極校正,後學清平孔宗海董梓。據胡僖後序,原名《中溪匯稿》,今刻本首行尚存舊名《中溪家傳匯稿》,民國二年,騰衝李根源得而重刻之。根源與劍川趙藩、昆明施汝欽並序之。僖序云:「今讀所為詩歌,半屬山水幽趣,非親至其境者不能。」其他序、記、志、銘諸作,議論感慨,一自胸中流出,且起伏頓挫,波瀾層疊,殆十八溪之所以為文,而謂非得溪山之助不可也。故觀於先生《匯稿》,而蒼洱之大觀備是矣。《滇詩略》錄詩五十首,《文略》錄文四十二篇,《滇南詩選》錄詩五首。張履程謂其「詞旨清雋,風格流美」。初彭齡稱其「觸緒生新,言中有物」。《滇詩拾遺》錄二百一十五首。《雲南叢書》收入,標名為《李中溪全集》。天啟《滇志》著錄,名《中溪集》。倪蛻《滇小記》著錄,名《中溪漫稿》《艷雪堂詩》,清代諸《通志》同。
思親百詠 明萬瑔撰。瑔,新興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楊弘山先生存稿十二卷 明楊士雲撰。士雲,見前。是書卷一、二詠史;卷三天文歷志;卷四律呂;卷五皇極經世;卷六韓詩外傳附地誌詠;卷七三四言、五七古、五絕、六言;卷八七絕;卷九五律;卷十七律;卷十一序、跋、記、議、辯、贊、頌、雜著,按雜著乃詩餘一;卷十二墓銘、碑、表、祭文。前有萬曆乙卯楊德序,李元陽撰墓表,楊德撰其曾大父楊應胄行狀,失名撰楊德墓志銘闕文,萬曆辛卯李東、楊應東序,萬曆甲寅楊應科《弘山語錄序》,萬曆乙卯閃繼迪《弘山先生存稿語錄序》為一冊。劍川趙藩同治庚午從軍喬後井得之士雲後裔,光緒末葉付騰越李根源,用鉛字排印行世,藩有序冠於首。民國初,復鋟木,收入《雲南叢書》。《詠史詩》,李元陽《通志》已著錄,《滇詩文略》錄詩一百一十六首,錄文三十九篇。
學樵詩集 明方端撰。端字友正,晉寧人。正德癸酉舉人,官大定州知州。《晉寧詩征》錄詩二首。
鈍庵讀史、刪後詩集 明王廷表撰。廷表,見前。楊慎《王廷表墓誌》稱:「廷表成書數十百卷,皆有卓見,其《皇統》及《鈍庵讀史》最有發明。」此《刪後詩集》。惜今未見。道光《通志》已著錄。
桃川剩稿 明王廷表撰。廷表,見前。是書江蘇國學圖書館收藏,昆明何秉智迻鈔,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樂天集 明吳堯獻撰。堯獻號夏雲,太和人。正德丙子舉人,官通山縣知縣。李元陽《通志》已著錄。
乘槎集、南霞集 明吳懋撰。懋,見前。李元陽《通志》已著錄。
岐山稿 明張鳳翀撰。鳳翀字文彬,寧州人。正徳辛巳進士,官至廣東道御史。天啟《滇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十一首。
清隱詩集 明官惠撰。惠,蒙化人。正德間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報春望雲卷 明郭廷珪撰。廷珪字朝信,號菊野,蒙化人。嘉靖壬午舉人,官至葭州知州。父敏達,卒於旅,廷珪訪遺骸於金山,奉以歸。昆明孫繼魯有序,稱「朱芳茅紀菊野勞辛本末」云云。是卷即自記其歸父骸事也。《滇詩略》錄詩一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繡衣集一卷 明陳表撰。表號草池,新興人,寄學晉寧。嘉靖癸未進士,歷官浙江道監察御史。《新興州志》錄文三篇、詩一首。
破碗集 明孫繼魯撰。繼魯字道甫,號松山,雲南右衛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山西巡撫。繼魯官巡撫時,會有西陲之警,持議與翁萬達不合,交疏爭論,執政下繼魯詔獄。御史楊爵者,先以言事忤旨在獄中,兩人意氣甚相得,日相對作詩。繼魯有詩云:「憂國憂民意至深,諫章一上淚沾襟。男兒至死心無愧,留取芳名照古今。」爵亦有「勸君努力加餐飯,浩蕩乾坤在兩肩」之句。獄無楮,以破碗書壁,因號《破碗集》,遂卒。隆慶改元,贈繼魯兵部侍郎,諡清愍。李元陽《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牧羊山人集 明黃明良撰。明良字時際,晉寧人。嘉靖乙酉舉人,官至畢節兵備道。是書雍正《通志》作《西牧山人集》。按:吾寧西南距城五里有牧羊山,黃氏先塋在其上,以「牧羊」為是。《晉寧州志》著錄十三首、文三篇。
池南按陝集 明唐錡撰。錡字子薦,號池南,晉寧人。嘉靖丙戌進士。錡初任定遠令,多惠政,擢監察御史,出按關陝。是書為出按時所作,因名其集。明清諸《通志》《晉寧州志》皆未著錄,見晁氏《寶文堂書目》。
攬翠山房集 明李東儒撰。東儒字未詳,劍川人。嘉靖辛卯舉人。道光《通志》著錄,雲「白下殷海岱評」。
賁所文集 明張合撰。合字懋觀,志淳子,含弟。嘉靖壬辰進士,官至湖廣按察司副使。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首。
剩語閒吟稿 明賈惟孝撰。惟孝字若曾,號東畮,楊林人。嘉靖間庠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十一首,《滇詩拾遺》錄詩十九首,《嵩明州志》錄七首。李坤鈔入《拾遺補》。李文漢、文林兄弟又搜得二十九首,合《詩略》《拾遺》《拾遺補》總得六十六首,與蘭茂編為《楊林兩隱君集》。楊慎寓滇,嘉靖庚寅初會惟孝,贈詩云:「蘭叟和光臥白雲,賈生東畮挹清芬。何人為續稽康傳,題作楊林兩隱君。」後再會三會,俱有贈詩,見《升庵集》。
三楚壯遊詩 明楊伯誠撰。伯誠,安寧人。是書楊慎有序,稱「楊子伯誠,達然韻士也,著《三楚壯遊詩》」。道光《通志》已著錄,加按語云:「《安寧州志》嘉靖乙酉舉人楊茂,官岳州府通判,伯誠或茂之字。」 然不言有《三楚壯遊詩》。
雪山詩選 明木公撰。公字恕卿,號雪山,又號萬松。嘉靖六年,襲麗江土知府。是編楊慎序稱:「張南園序其《雪山始音》,愈光、賁所兄弟序其《隱園春興》及《庚子稿》,賈體仁序其《玉壺游》諸什,予亦因中皋梁子霄正緘其《萬松吟卷》洎《仙樓瓊華》序之,已傳攻梓矣。中皋又囑余合前數集匯選其尤總之,詩一百十有四首雲。」天啟間,元孫增重鋟。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餉余枕簑吟稿、雪堂詞、彩芷碧樂府 明董難撰。難,見前。李元陽《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首。
雪山始音、隱園春興、庚子稿、萬松吟卷、玉湖游錄、仙樓瓊華 明木公撰。公,見前。公性嗜學,於雪山之南十里為園,曰萬松園,枕葄經史,吟詠自娛。所著此六種,保山張志淳,淳子含、合,太和李元陽、賈文元,新都楊慎各為之序,卷數今不悉。慎又合選其佳者百十四首畀刊,曰《雪山詩選》。慎云:「雪山世守麗江,以文藻自振,聲馳士林。其所為詩,緣情綺靡,怊悵切情,多摹擬垂拱之傑,先天之英,其秀句佳聯,坌出層疊。」七言則有:「繢簷啟幕麗樓翠,釅醑浮杯琥珀紅。鈎簾忽起棲簷鳥,俯檻俄看出澗雲。野渡漫尋殘雪徑,江行遠帶夕陽帆。飾春金買纏頭錦,選日錢多系臂紗。不檢麥甔蚨化蝶,且看書架蠹生蟫。」五言如:「漁燈半明滅,風雨葦花深。晚雲斜帶雨,來打舊蓬窗。斷猿哀曉日,窮雁唳秋空。雲移山似動,風送葉如飛。」皆有作者深致,可以入高似孫之《摘句圖》、敖陶孫之《詩評》矣。錢謙益曰:「恕卿嘗以詩就正張愈光、楊用修,希風附響,自比於長卿之盛覽。國家聲教四訖,嘉萬之間,酉陽、水西諸土官,靡不戶誦詩書,人懷鉛槧,而恕卿實為之前茅,且以忠順自勵,世廟親灑辰翰,有輯寧邊境之褒,可謂豪傑之士,非漢代白狼、槃木之比。」朱彝尊曰:「恕卿髫年讓爵,隱於玉龍山南,亭曰翠雪,塢曰丹露,堂曰一鏡。移桃藝竹,環以萬松。又起迎仙之樓,日以吟詠為事。中年復將兵卻敵,功在邊隅,永陵有御書之褒,於時貴竹二宋,未之或先。」 張禺山稱其「朗潤清越」,李中溪謂其「得樂府音節」,楊升庵許其「體句俱新,寫景入繪」,諸公之賞音若是。沈德潛《明詩別裁》錄詩二首,《明滇南詩略》錄詩四十六首,趙聯元《麗郡詩征》錄詩五十七首。《雪山詩選》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漁溪集 明孟富撰。富字以安,號漁溪,昆明人。嘉靖間布衣。子養浩,貢生,輯其遺稿求楊慎評騭。中憲曾嶼、都諫張銘並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枕泉詩稿 明丁希度撰。希度,定遠人。嘉靖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蒼洱集、詠天下名勝諸編 明高可觀撰。可觀,太和人。諸生。為李元陽所重。道光《通志》已著錄。
開嘯集 明偰應東撰。應東,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寧澹詩草 明史旌賢撰。旌賢,見前。道光《通志》合《西台奏議》《維風編》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十二首。
居易集 明柴宗儒撰。宗儒字師魯,南寧人。嘉靖間監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朝霞集 明樊巍撰。巍字松巒,鶴慶人。嘉靖甲午舉人,官良鄉縣知縣,改夔州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歸來園集 明李茂陽撰。茂陽字三山,昆明人。嘉靖甲午舉人,官大足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龍溪集 明葉松撰。松本姓王,複姓葉,賓川人。嘉靖甲午舉人,官至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星予稿十卷 明陶庚撰。庚字子明,號星予,昆明人。嘉靖丁酉舉人,官至承天府通判。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涔南詩文稿二卷 明萬文彩撰。文彩,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冰玉堂集 明嚴清撰。清字真甫,雲南後衛人。嘉靖甲辰進士,官至吏部尚書,卒贈太子太保,諡恭肅。天啟《滇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雲南府志》錄詩三首。
梅樵集 明馬繼龍撰。繼龍字雲卿,號梅樵,永昌人。嘉靖丙午舉人,官至南京兵部車駕司員外郎。天啟《滇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六十八首。
山齋集 明俞汝欽撰。汝欽,楚雄人。嘉靖丙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
愉老強學集、枕源野韻 明張如鳳撰。如鳳,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保秀堂稿 明石雷撰。雷,保山人。嘉靖丙午舉人,官至敘州府通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田園雜興、林皋雜興 明龍施撰。施,見前。天啟《滇志》已著錄。
存拙稿、延明精舍集、自任歸集 明張必煥撰。必煥字徵文,保山人。嘉靖戊午舉人,官江安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五龍山人集三十三卷 明唐堯官撰。堯官字廷俊,晉寧人。嘉靖辛酉解元,九上春官不第,歸而閉戶著書。是書舊《通志》無卷數,《晉寧州志》有此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首,《雲南府志》錄詩八首,《晉寧州志》錄詩十八首、文十三篇,《滇文略》錄文七篇。
沙坪草堂集 明樊相撰。相字汝弼,鄧川人。嘉靖間貢生,官教諭。李元陽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靜齋詩 明李鼐元撰。鼐元字茹初,羅次人。《縣誌》作「調元」。道光《通志》已著錄。
寧澹軒草 明史旌賢撰。旌賢,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禪喜禪續集 明張廷璧撰。廷璧,石屏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世外俚言詩 明陳世冶撰。世冶,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玉水清音 明木青撰。青字長生,一字喬嶽,號松鶴,公曾孫。萬曆二十四年,襲麗江土知府。子增為之梓。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首。
嘯月函詩集、芝山集、光碧樓選草 明木增撰。增,青子,襲麗江土知府。《嘯月函集》,大學士晉江張瑞圖為之序;《芝山集》,華亭董其昌為之序。又崇禎丙子,雲間陳繼儒序其全集,修撰張懋修序其《光碧樓選草》。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
詩草一卷、龍津集 明何邦憲撰。邦憲,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遊漫稿 明蕭崇業撰。崇業,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雅言集、立言文集 明楊應科撰。應科字時升,號順庵,劍川人。萬曆癸酉舉人,歷官修武教諭、湘潭知縣。萬曆壬午,聘四川典試。歸田後,多善舉。《滇南詩略》錄詩九首,《麗郡詩征》錄詩八首。石屏朱奕簪謂:「順庵先生諸近體清迥而自然,毫不費力,於唐詩中最近劉慎虛、常建一派。」應科又有《立言文集》。
玉壺冰集 明趙以康撰。以康字元錫,號宏宇,浪穹人。萬曆甲戌進士,官至貴州按察司副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白業樓稿 明張薰撰。薰字伯舜,歸化人。萬曆丙子舉人,官大理司務西曹郎。天啟《滇志》已著錄。《呈貢縣誌》錄詩八首。
樂壽堂文集、川黔游草 明談三極撰。三極字立之,號太宇,蒙自人。萬曆己卯舉人,官石阡府推官。道光《通志》已著錄。
來紫堂集 明尹愉撰。愉,蒙自人。萬曆乙酉舉人,官至衡州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羽岑園秋興、吳越吟草 明閃繼迪撰。繼迪字允修,保山人。萬曆乙酉舉人,官吏部司務。其季子仲侗隨侍遊覽,到處父子倡和。仲侗亦著有《詩集》。姚佺《詩源》選閃氏之詩最多。《滇詩略》「羽岑」作「雨岑」,錄詩三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觀海亭集 明許登高撰。登高字小魯,通海人。萬曆乙酉舉人,官中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錦囊集 明申吾敬撰。吾敬,陸涼州人。萬曆間歲貢生,官教職。道光《通志》已著錄。
台山晚詠前後二集 明李萃撰。萃字晨宇,號松軒,呈貢人。萬曆間貢生,官通江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拾遺》錄詩一首。
樂真蟬鳴集、藏海探珠集 明傅遇高撰。遇高字升甫,南寧人。萬曆戊子舉人,官至南昌府通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元暢樓集 明劉養中撰。養中字望龍,蒙化人。萬曆辛卯舉人,官至金華府同知。是書永康程正誼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十海詩集 明唐懋德撰。懋德號十海,晉寧人,釋普荷之父。萬曆辛卯舉人,官至臨洮府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賁幽吟、陽城紀勝 明朱化孚撰。化孚號岱晟,安寧人。萬曆壬辰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素吟草、山窗漫言 明楊忠亮撰。忠亮字藎卿,一字元葛,石屏人。萬曆丁酉舉人,官至固原鎮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山窗」作「山房」。「漫」,《臨安府志》作「蔓」。《滇詩略》錄詩十四首。
初知稿六卷、百詠梅詩一卷 明何邦漸撰。邦漸,見前。《初知稿》未知刻否,現尚有鈔本。以文記為最優,朴茂淵懿,自是上乘。長短篇次之,四六非其所長。《明滇詩略》錄四首,《續刻》錄二首。《詠梅詩》已刻,其子源長輯,侄孫鳴鳳校梓。
寤歌樓集 明趙日亨撰。日亨號貞所,安寧人。萬曆辛丑進士,官至貴州左布政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晴𨹤集 明王來儀撰。來儀字仲威,昆明人。萬曆庚子舉人,初任吳縣教諭,歷官至應州知州。性耿介,與上官不合歸。丁亥,流寇入滇,罵賊死。《昆明縣誌》云:「其集兵燹後,所存寥寥。」《滇詩略》錄詩二十三首。
凝翠集 明王元翰撰。元翰,見前。道光《通志》著錄為《諫草凝翠軒詩》。考是書嘉慶五年五世孫王文煥重刻序稱:「元翰卒於金陵,其平日二三交好姚公希孟、倪公元潞輩及余曾祖忠烈公,輯其生平著作,匯為全集,刻於吳下。文煥恐其日久散失,又重刻之。」又據文煥《凡例》云:「全集《疏稿》一卷、《詩草》一卷、《尺牘》一卷、《雜文》一卷、《德鄰篇》一卷、《墓志銘》一卷、《行述》一卷,茲以力薄,先刻《疏》《詩》《牘》《文》及《墓志銘》五冊。其《德鄰篇》乃同朝白公之冤而連章論救者,至於《行述》,敘公之生平至詳且悉,其鐫刻尚望之後人云雲。」據此,今流傳者較吳下舊刻已少《德鄰篇》及其《行述》矣。文煥刻本存寧州王氏後裔,《雲南叢書》收入,借印以充其數。共四冊:第一冊《疏草》,文煥重刻序、凡例三條、丁元薦《奏疏序》、姚希孟《山海記序》、袁中道《南嶽草序》《明史·列傳》冠於前;第二冊《尺牘》,劉宗周《墓志銘》、錢謙益《墓表》、倪元潞《傳》、范鳳翼《行狀》殿於後;第三冊《詩集》,後文煥補遺二十九首;第四冊《文集》,後文煥補遺文三篇。
浮石島詩 明陳鑒撰。鑒字虛白,石屏人。萬曆丁未進士,官至左江道副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閬園集 明陶珽撰。珽,見前。是書乃珽之詩文,刻本未見。道光《通志》已著錄。
肖鶴餘音 明無名氏撰。陳於宸為之序。於宸,蒙化人。萬曆丁未進士,官巴縣知縣。是書必於宸同時人所著。道光《通志》已著錄。
金台集、檜亭集 明孔聘賢撰。聘賢字涇陽,通海人。萬曆壬子舉人,官至廣西布政司參政。道光《通志》已著錄。
宜竹居集、看劍樓集 明李玉素撰。玉素字昆源,昆明人。萬曆丙辰武進士,官至山海關副總兵,以老致仕,年七十三卒。明普安蔣宗道《李將軍傳》謂「余觀將軍之生平,宜其為詩歌古文一切論說當奔放激烈,然吾嘗讀將軍《宜竹居》《看劍樓》二集,而溫厚和平之氣,溢於毫楮」云云,惜今不傳。道光《通志》已著錄。
葵穀草一卷 明雷躍龍撰。躍龍字石庵,新興人。萬曆己未進士,歷官至禮部尚書。是書前有《葵谷說詩》百數十首,鈔本未刻。晉寧方樹梅得於昆明雷秉衡家,字多殘闕,騰越李根源取與其鄉胡璇遺著合刻之,名曰《雷胡合刻》。石屏雷恩溥亦藏有鈔本,無闕字,可據以補李刻。《滇詩略》錄詩五首,《滇詩拾遺》錄詩一首,《拾遺補》錄詩十八首,皆在其中。
嵩嶚集、半留亭稿 明何鳴鳳撰。鳴鳳號巢阿,浪穹人。萬曆己未明通,官至六安州知州。是書雲間陳繼儒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十一首。
廣叩缶集 明俞焜撰。焜字溟湖,永平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思親集 明華大統撰。大統字君亮,通海人。萬曆末歲貢生,官江西教諭。
松鶴軒集 明馬質撰。質字彥文,建水人。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竹坡集 明朱紳撰。紳字孟瑞,建水人。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桂林集 明郭鏞撰。鏞字希聲,建水人。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退庵集 明江濬撰。濬,建水人。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寄園集 明陶珙撰。珙,珽弟。天啟辛酉舉人,官至寶慶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垃圾堆詩卷 明符節撰。節字性善,保山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可吾吟集 明李舜耕撰。舜耕,昆陽人。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文變十二卷、書變三十卷、自知樓點易三卷、玉壺冰一卷、玉鵲庵稿、橛居稿、心如堂稿 明楊應桂撰。應桂字靈寶,一字徽郎,號玕雲,建水人。天啟辛酉舉人,官沁水縣知縣。致仕歸,死流寇之難。道光《通志》已著錄。
柏齋遺草 明王元英撰。元英字秀寰,劍川人。天啟間恩貢生,官至工部都水司郎中。道光《通志》已著錄。
鹿堂詩集 明朱朝蕃撰。朝蕃字岳生,陸涼人。天啟甲子舉人,官至霸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鶴鳴篇三卷 明閃仲侗撰。仲侗字士覺,永昌人,繼迪季子。天啟丁卯舉人。《四庫·集部·別集類存目提要》云:「考明天啟乙丑進士有閃仲儼,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當即其兄弟。仲侗自稱崇禎辛未下第,則一舉於鄉矣。然《雲南通志》鄉舉中不載其名,所未詳也。是集一卷為雜文,一卷為詩,一卷為制藝,皆明末儇佻之派。曰《鶴鳴篇》者,仲侗時侍其父游吳、越間,故取《中孚》九二爻詞,以名所作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阮吏部詩文集 明阮元聲撰。元聲,見前。是書雲間陳繼儒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畸庵草一卷 明高桂枝撰。桂枝字樹秋,號畸庵,鄧川人。天啟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十六首。
上元詩集 明陳璽撰。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明陽山房遺詩一卷 明文祖堯撰。祖堯字心傳,號介石,晚號日月外史。天啟辛酉選貢,官江南太倉州學正。是書初為祖堯之孫化遠所輯,十一世孫大章又迻鈔副本,並奉其遺像暨婁人贈行詩文卷子、顧士璉《恩賢庵記》、王晟祭文授劍川趙藩,藩又附錄其交遊贈答篇什,匯為二卷,並為之序於前。《滇詩略》錄四十四首,《滇南詩選》錄五首。張履程稱其詩「淒清綿渺,寄慨遙深」。道光《通志》已著錄。《雲南叢書》收入,並子《醉禪草》、孫《晚舂堂詩集》,定名為《文氏三遺集》。
鼻雷齋集 明羅九有撰。九有號雲石,安寧人。天啟間恩貢生,官終蜀王府思理。道光《通志》已著錄。
蓼懷文集四卷 明張啟賢撰。啟賢字蓼懷,鶴慶人。崇禎戊午副榜。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河陽趙士麟有序曰:「公秉異姿,博學能文,中戊午副榜。乙酉鄉試,會滄桑變,勒授昆陽州守。旋掛冠去,就郡西山麓置漱霞山房,隱居其中。志同抱璞,冥冥濛蒙,契道無方。穀神不測,於風窗雨幾花光月影柔翰淋漓之際,揮塵把酒,亦復時時逗露毫端於筆心墨性中,有逍遙廣莫之意。鳥啼花落,綠水青山,可窺神理所存絕,去鴞鳴魈嘯之氛,別為鳳跂龍拏之勢。浮雲無質,五色具焉,止水無波,萬物象焉。太虛碧落中,燀乎彩虹之垂天,而丹霞之映水,止以鉛華卻卸,益露風光。以此為山川,則太行孟諸也;以此為詞賦,則三百之流徽、湘纍之遺響也;以此為傳記,則逸民之別史、英雄之外記也;以此為玄言密諦,則瓊笈垂茫之書、龍宮半偈之文也。夫士負經綸而遺榮,脫冕於當世,非山澤明賢不可服習先生而明道正誼,此豈天荒小儒而能哉?」文散佚,《麗郡詩征》錄詩四首。
翠屏詩集一卷 明楊繩武撰。繩武字念爾,彌勒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兵部侍郎,贈兵部尚書,卒諡莊介。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明滇詩略》錄詩四首,李根源《明滇南五名臣集》錄詩二首,拙著《滇南茶花小志》錄《和鄧渼茶花百詠》一首。
向薇夫集 明向於宸撰。於宸,河西人。崇禎乙亥選貢生,官射洪縣知縣。是書江芑為之序。芑,漢陽人。雍正二年以河南道御史充雲南補行癸卯科鄉試正考官,於宸曾孫大載為芑所取士,因求芑序而刻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玉兔草 明杜天楨撰。天楨,楚雄人。崇禎己卯舉人,死沙定洲之亂。道光《通志》已著錄。案:《楚雄府志》,天楨又撰有《燕攜集》,與同邑同時薩天璟所撰同名,而《楚雄縣誌》不載,疑《府志》之誤。
遁庵集、西湖草 明蕭琯撰。琯字五雲,建水人。崇禎丙子舉人,官至揚州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朝霞山集、蓼懷集 明張九賢撰。九賢,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芝樵詩草 明辛亨撰。亨,保山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止園集、古柏齋文草 明張一甲撰。一甲字退叔,號菉君,石屏人。崇禎庚辰進士,官至敘馬瀘兵備道。道光《通志》已著錄。
居易軒詩文鈔八卷 明趙炳龍撰。炳龍,見前。幼有異稟,長而研求經世之學,工詩,工文辭,金滄楊畏知聘司記室,擊敗沙定洲,多用其謀。後用畏知薦至肇慶行在,授吏部主事,遷戶部員外郎,隨蹕至貴州安隆所。憤孫可望殺畏知,又殺大學士吳貞毓等,慨然投劾,歸隱於向湖村之楸園,榜軒曰「居易」,以彈琴賦詩自娛。詩多寓君國身世之感,悲怨俳惻,讀者淒楚。其裔孫聯元跋云:「先農部公《居易軒集》,公手編原本,方外釋大錯、門人昆明高澹生為之序,凡詩四卷,古今體都六百餘首,文四卷,論說、記敘、傳志、贊銘、奏議、書牘之屬都百餘篇,藏南向湖村故宅。咸豐壬子,聯元復鈔副本,藏城中新居。丙辰,賊入境,原本毀於火。同治戊辰,邑城陷,副本亦失去。己巳城復,得返家,遍覓未獲,所記憶者僅詩廿余首、文二篇,課讀之暇,疾為追錄,連歲續得《滇詩略》、邑志所登及戚友傳鈔零星詩廿余首、文四篇,裒為二卷。」聯元之子藩出示麗江李玉湛,玉淇序於後。光緒戊子,刻於長沙。收入《雲南叢書》。《滇詩略》錄詩一首,《滇詩拾遺》錄詩四十八首,《麗郡文征》錄文七篇,《詩征》錄詩六十一首。
鴻雪草 明陳士恪撰。士恪字元敬,楚雄人。崇禎壬午舉人,官宗人府經歷。道光《通志》已著錄。
脈望齋草 明劉聯聲撰。聯聲字毅庵,楚雄人。永曆丁酉開科中式舉人。是書乾隆中被列入違礙書籍類,奏毀數次,幸《滇詩略》錄詩三十二首,《滇詩拾遺補》錄詩十二首。
藿場老人詩鈔 明遲光啟撰。光啟字開先,昆陽州人。少即以孝稱鄉黨,《州志·孝友》有傳。明季厭亂以隱,博學能詩。時永曆已亡,鄧總兵凱隱昆陽普照寺為僧,與老人甚契,出《蹕緬錄》以贈,並告以所以不死之故,為之序其詩。其詩未刻,今昆明有傳抄本,為數寥寥,其散佚者多矣。
北徵集一卷 明祿洪撰。洪字霄賓,寧州人,竹居子。世襲雲南土官。崇禎庚午歲,洪率所部勤王北都,深蒙溫旨慰勞。繼命以入衛,兵移防密雲牆子嶺口,紀律嚴明,甚為幕府所倚重。既以滇省不靖,當道乃奏請還師。此《北徵集》所由作也。洪克承家學,具文武才,兼工書畫,與董其昌、陳繼儒以文字相師友。今集首所載《厥考》《竹居》數詩並董、陳二序,足征一時嬗合之跡也。所著詩文,時有奇氣,而五七言絕句,佳什尤多,其他文賦、雜著及五七言古律,則不屑謹守繩墨用韻,於不可通者亦強押之,未免失之粗疏。然斛律「金敕勒」之歌、曹景宗「競病」之韻,固千古詩人中僅一覯之者。茲集為陳繼儒所選,都二百餘首之多,陳榮昌再為之精選。收入《雲南叢書》中。
寧瘦居集、是何庵集、天叫集 明陳佐才撰。佐才字翼叔,蒙化人。明季官把總。明亡不仕,與同邑於遷、於暹、晉寧釋普荷輩相往還。佐才千古傳人,不必藉詩傳,而詩亦特開生面,而《寧瘦居續集》較勝,此集經普荷校刊,或有所刪改也。集末附《石棺集》一卷,自挽者僅一首,余皆子孫、朋友之作,為其老妻安氏所輯刊。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因隨得隨刊,其次第與原刻多倒置。《滇詩略》錄詩五十八首。
頂蓮集 明唐華撰。華字六湛,泰弟。明季諸生,寄學昆明。道光《通志》已著錄,誤為康熙初諸生。《滇詩略》錄詩三首,《晉寧州志》錄詩二首。
山中逸趣集、空翠居集 明木增撰。增字長卿,號華岳,一字生白,公之玄孫也。襲土知府,加左布政銜。性耽風雅,博極群書,早辭纂組,遨遊山水間。所著各種卷數,今不悉。董其昌、陳繼儒、周延儒、張邦紀、傅宗龍、章召鼎、梁之翰、唐泰、徐弘祖、譚文化、戈元禮、陶潢、蕭士瑋、張瑞圖各有序跋。道光、光緒及光緒《續通志》俱著錄。《明滇南詩略》錄詩二首,《麗郡詩征》錄詩二十七首。
說石山房集、碧磊集、驢背集 明孫桐撰。桐字我儀,號碧磊山人,鶴慶人。明季諸生。《鶴慶州志》稱:「桐幼穎異,古文詞清健,詩出入襄陽、輞川間。晚歲棄舉子業,結茅雞足山,博極群書,尤契伊洛淵源。後以母老歸,築說石山房於朝霞之麓,講學授徒以終老。」《通志·文學傳》《滇詩略》列之清代,均未合。三書道光《通志》已著錄,卷數未悉。《滇南詩略》錄詩二首,《滇詩拾遺》錄詩二首,《麗郡詩征》錄詩十一首。
浪楂稿 明何蔚文撰。蔚文,見前。是書前有雞山僧普荷序評,汪蛟、許鴻、普荷題詞。後附汪蛟、許鴻、普荷、花琪贈詩。八世孫潘問輯。道光《通志》已著錄。
雪山堂集 明李畼藻撰。畼藻,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出山集、還山集 明莊以裕撰。以裕字仲元,南寧人。明季貢生,官至鎮江府通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梅山集 明孫袞撰。袞,石屏人。明季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謙齋集 明馬信撰。信字士轅,通海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槐庭集 明王尚聖撰。尚聖字睿思,石屏人。明季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石陽集 明張杰撰。傑,石屏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隴畝集 明張國正撰。國正字永和,昆明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借庵詩草三卷 明朱昂撰。昂字子眉,昆明人。布衣。孫髯翁《海光寺記》:「昂,本名源,字禹源,擔當外甥。闔門三百餘口,俱遭寇難。擔當攜至雞山,從學詩畫。釋名把茅,還俗名昂。」《滇詩略》錄詩六十首。張履程稱其詩「古體高視闊步,出選入唐,近體氣格蒼渾,音韻沉雄」。江濬源謂:「性情神韻,皆得杜之宗旨。自然清新,又兼王孟之勝。子眉真是大家。」道光《通志》已著錄。
閒雲軒詩文集 明李思揆撰。思揆號鶴胎,南寧人。明季布衣。流賊陷曲靖,不屈,斷左右手,絕復甦。後以筆縛肘抄書六十餘萬言。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六首。
醉禪草一卷 明文俊德撰。俊德字士賓,一字秋水,呈貢人。明季諸生。是書為其子化遠所輯。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九首,小傳雲有《餘生詠》《醉禪草》,《餘生詠》未見。《滇南詩選》錄一首。張履程稱其詩「超逸蘊藉」。
煙坪詩鈔二卷 明陸天麟撰。天麟字玉書,寧州人。歲貢生。州人林槐鈔得遺詩二卷,上卷為《樵隱集》,下卷為《百噫草》。卷中紀年,自永曆庚寅起,至康熙庚戌止,都一百九十餘首。前有昆明李坤序,後有林槐跋。坤序謂「天麟躬際鼎革,復值沙定洲、孫可望之亂。攜孥避地,轉徙澂江、臨安、雲南諸郡縣間,臥病山寺,乞食荒村,極人世不堪之苦。讀其詩,閔其遇,覺杜工部間關入蜀仿佛似之。晚始定居江村,與二三僧侶徜徉山水間。僧皆天麟故友,薙髮後即易服為僧。互以氣節相砥礪,不更仕新朝」云云。收入《雲南叢書》。
澹生詩文鈔二卷 明高應雷撰。應雷字澹生,昆明人。前明諸生,舉永曆丁酉鄉貢,授中書舍人。嘗從提學費岡何閎中、戶部員外劍川趙炳龍游。李定國奉末帝至滇,應雷授官,從軍趨黔楚。己亥,師潰於辰州,獨身逃免,乃隱於漵浦,寓大潭舒氏,授徒自給垂十餘年,後不知所終,或傳卒於漵浦。是書前有李坤序、趙藩《高舍人傳》,後有漵浦舒立濬跋。藩與立濬交契,稿藏立濬家,藩乃假鈔之,都古近體詩百餘首、雜文十餘篇。詩原稿四卷。炳龍序其詩「如擊燕市之築,鼓雍門之琴,湘纍澤畔之行吟,皋羽西台之痛哭」。壯其詞,重哀其志也,惜散佚泰半。收入《雲南叢書》。
方山吟稿 明方世瑜撰。世瑜字握之,號方山,晉寧人。明季諸生。與唐泰來、黃都相友善。明亡,隱居州東方家山。《晉寧詩征》錄詩三首。
伍山集略 明辛恪撰。恪,昆明人。歲貢生。明季流寓趙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浪棲草 明姜維蕃撰。維蕃字介侯,楚雄人。明季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燕攜草 明薩天璟撰。天璟字又宋,楚雄人。明季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跡草 明嚴士龍撰。士龍字臥龍,號樵隱,清孫。明季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野庵集 明藍和撰。和字景中,建水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煮雪軒稿 明凌廣撰。廣,建水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順齋集 明葉舟撰。舟字濟川,建水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易亭集八卷 明劉璟撰。璟字景寅,建水人。明季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
白溪漁者集、蒿園集 明張以恆撰。以恆字子正,大理人。康熙間流寓蒙化。明末棄諸生,隱河畔。是書雲南城徐鐸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菊花百詠 明陳王廷撰。王廷字冰素,號菊潭,廣西人。明季遺民。是書前有門婿李純嘏序及自序。自序云:「壬申,年垂七十,精力頗強,自信一生清苦,與世無求,不敢乞憐半字。閒捜菊譜,抱膝長吟,各系以詩,自書象後,藏之空山,若自譽而實自嘲也。」詩未梓,大關張維翰得其鈔本,為序而印行之。
異野文集 明馬明陽撰。明陽字異野,新興人。是書河陽趙士麟為之序,有云:「後登賢書,值滇亂,際非其時,遂隱不仕。即其居之桃源,卜幽築室,陳幾設關,日優遊其中。於經史百家之文,極深研幾之理,無不探頤鈎元,以及天文、音樂、字韻、醫卜之書,日復游目。稍暇興發,則步龍門河曲,弄潺湲,歌滄浪曲,徜徉於雲沙煙樓間,倦歸則臥,視世之聲利泊如也。以故文宗昌黎,詩摹少陵,遠近誦之,如獲異珍焉。」 道光《通志》已著錄。案:道光《通志》雲「康熙間舉人」,查《選舉志》無馬明陽。秦光玉據《新興州志》考之,系明季遺民,收入《遺民錄》,今從之。
右明別集類
曼衍集、鐵船稿、林壑雜藝 清塗大輅撰。大輅字玉華,號鐵船,石屏人。明太僕少卿時相之孫。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六首。保山袁文揆云:「田園雜詩數篇,皆真朴可誦,有道州風味。」皖江江濬源云:「玉華田園詩是善摹陶公《桃花源記》,七律亦近嘉州。」
頤庵詩文集 清王弘祚撰。弘祚號思齋,永昌人。崇禎庚子舉人,官戶部郎中,督餉大同。入清,歷官戶部尚書,卒諡端簡。《滇詩略》錄詩十四首,《滇文略》錄文四篇。道光《通志》已著錄。
平嘯集 清古典撰。典字石鏡,四川人。兄古心,崇禎末官雲南按察司副使,典隨任至滇。順治間流賊之亂,典為道人,流寓尋甸。道光《通志》已著錄。
萍寄偶吟、醉余草 清劉范撰。範字正木。父星海,名無考,霍邱人。隨永明王由粵入蜀抵滇,以功擢至總兵。永明王亡,隱居蒼山。後以事戍寧古塔,弟彬迎歸太和,兄弟幕游兩迤,范占籍太和,彬占籍永北。《滇詩略》錄詩三十四首。
煥瀘逸叟詩集 清鄒應揚撰。應揚字季鷹。《石屏州志》:「里未詳,順治丁亥流寓石屏,數年復去。」《臨安府志》:「應揚,建水人。著有《寧儉錄》《瑞島吟》。」是書石屏張漢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翼聖詩集 清陳於王撰。於王字翼聖,新興人。順治庚子舉人,官教諭。是書河陽趙士麟為之序。
彥敦詩集 清劉正撰。正字彥敦,楚雄人。順治庚子舉人。是書河陽趙士麟為之序。
素庵詩文集 清陳時霈撰。時霈號素庵,蒙化人。順治辛丑舉人,官路南州學正。是書河陽趙士麟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式穀堂文稿 清羅天柱撰。天柱字左華,安寧人。順治辛丑舉人,官石屏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麻衣隱者集 清范瑞世撰。瑞世字泰符,蒙化人。順治間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春生草堂詩集、素庵文集 清陳時霈撰。時霈字解如,蒙化人。順治辛丑舉人,官路南州學正。《詩集》,道光《通志》已著錄,謂「河陽趙士麟為之序」。考《讀書堂全集》有《陳素庵文集序》,無《春生草堂詩集序》。《文集序》雲「蒙陽御鹿野人陳解如君,予鄉同年友也,性孝友,姿稟穎異,於書靡所不讀。善屬文,喜吟詠,尤工書法,負才名者久。甲辰,同公車,未第,旋秉路南鐸,教士有法。後以滇阻,音問罕至,蕩平知無恙。歲甲戌,令嗣仙月君來就館,學於雍中,予方詢乃翁興居,而仙月零涕曰:『丙寅歲,先小子逝矣。』予驚悼之。徐出二編示予,請予序。讀之,益嘆野人之深於道而非尋常才士之比也。深於道,故文式典規謨,詩出風入雅,一片靈心,三寸拈管,遂能抉造化之奇秘,蜚六詔之英聲。駸駸乎上為列星,光乎宇壤」云云。觀士麟序,時霈詩文皆有集也,茲據士麟序增《文集》。
菜根齋集 清王佑命撰。佑命字命爾,新興人,晚號種松老人。治菜根齋以自娛,因名其集。卒年八十餘。道光《通志》已著錄。《新興州志》錄詩六首。
偶然詩草 清無名氏撰。保山徐崇岳有序,稱撰者為昆明人,號梅林,其姓氏俟考。道光《通志》已著錄。
大漁集、北游草 清闞禎兆撰。禎兆字東白,號大漁,通海人。康熙癸卯舉人。少負經世之學,於國計盈絀、吏治臧否、民生利病,靡不淹貫該洽、燭照計數。滇大吏范承勛、許宏勛、王繼文器其才,禮聘諮詢,均徭平賦諸大政多所籌畫。禎兆詩不如文,文不如書。《滇詩略》錄詩五首,《通海縣誌》錄詩七十二首,《滇文略》錄文九篇、賦一篇。道光《通志》已著錄。
造適軒集 清徐崇岳撰。崇岳字石公,保山人。康熙癸卯舉人。公車未第,遂樂志林泉。吳三桂聞其名,強之仕,不屈。絕跡公門,以詩文自娛,嘗與修《通志》。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十首。餘姚翁元圻云:「徐石公人品絕高,其詩品亦幾如王元美,自珊瑚、木雞及牛溲、馬勃無所不有,樂府、古今體皆卓爾成家矣。」皖江江濬源云:「石公詩,人謂其學李、學杜、學韓、學義山、學漢魏,固有目者所共睹,余謂其尤善昌谷,如『莎雞聲老霜黃泣』及『寶峰山頂舊青碧』二章,非其彰明較著者乎?」新建杜鈞云:「永昌詩家,自禺山先生後,惟石公繼起宗漢魏之高古,得杜陵之深厚,雖律體,時亦闌入宋元。然盡而有餘,久而更新,風流彌著,卓然成家矣。」
妙香國草 清高奣映撰。奣映,見前。是書前有伍柳序及自序,凡例五則,詩題後有題釋,古坪同人李銘、螳川門人羅天柱同校,後附《與榆中諸子論文說》。道光《通志》已著錄。
世長詩文集 清劉世長撰。世長,阿迷人。康熙初歲貢生,流寓開化。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鶴嶠文集 清張士弘撰。士弘,通海人。康熙初貢生,官姚安府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鐵園囈語集 清劉彬撰。彬字玉章。道光《通志》已著錄。
綠影草、藜館集 清劉宏文撰。宏文字然乙,浪穹人。康熙間布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七首。
讀書堂集四十六卷 清趙士麟撰。士麟字麟伯,號玉峰,河陽人。康熙甲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四庫·集部·別集類存目提要》云:「是集為士麟所編,凡語錄四卷、文十七卷、詩二十一卷、條約四卷,大抵應酬之作。冠以序一卷、題詞一卷,密行細字,凡八十二頁,裒然自為一冊。亦向來刻集所未有也。」茲考是書為其門人姚士藟、楊爾淑、梁永淳、汪光被、汪晉徵、戴名世、汪灝、施發甲、史岱、施則曾、楊甲壯、徐炯、劉凌雲、趙師禹、趙嗣葉、裴𢕑度、劉愈、韋鍾藻、彭寧求、王抑等所輯,其子宸黼編刊於京師。其後板片散失,書亦流傳不廣。迨光緒癸巳,保山劉樹堂方伯以士麟巡撫浙江,功德在民,孤山曾祠祀之,求刊其遺集。權海寧州刺史晉寧蘇嘉淦出所藏抄本付刊,板存浙江書局,而流傳甚廣。《雲南叢書》收入,亦借印於浙。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十六首,《滇文略》錄文二十四篇。
釜水吟一卷 清李崇階撰。崇階字象岳,浪穹人。《浪穹縣誌》僅載崇階著《儒宗正統》《正學錄》諸書,不言有此,則此集為罕見之本。詩皆出自機杼,心思極新。雖新而近鑿,如《蜀道》之「驚人行樹杪,怪艇出煙端」,又「峽援巫嶺峻,閣倚劍峰蹲」,似乎太過,然可謂不拾牙慧者。雲南叢書館刪數十首,收入《叢書》。《滇詩略》錄詩三首。
墨芸草 清張錦蘊撰。錦蘊,見前,有《四書講義》。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三首。
竹月軒集 清寧寅撰。寅字亮天,號語石子,蒙自人。康熙初,候選州同。道光《通志》已著錄。
候蟲吟 清顧自強撰。自強字健庵,寧州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落落吟、畸談 清楊夢碧撰。夢碧,寧州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灆(一作「蘭」)溪詩集 清張凌雲撰。凌雲,寧州人。康熙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蒼葭六集、芷江草、煙溪集 清王用賓撰。用賓,見前,有《經書訓詞》,已著錄,道光《通志》合是書著錄。
晚舂堂詩八卷 清文化遠撰。化遠字又山,又號可村漁隱,祖堯之孫,俊德之子也。以詩中出處歲月考之,化遠蓋生於明崇禎癸未,清康熙五年丙午舉鄉薦,時年二十四歲。又六年壬子,曾權湖南淑浦縣事,未幾解去,回滇。其後客游大理、姚安、曲靖,遠至粵西,卒歸老於家。其詩以辛巳編成,自為之序。至癸未,姚安高奣映為序而刻之。化遠交遊,自奣映而外,如徐崇岳、闞禎兆、許鴻、朱昂、林益長、張端亮、張紫文、徐在魯輩,皆一時耆舊也。韻語清健,感時撫事之作,尤悲涼動人,祖硯父書非第能負荷而已。是書為高奣映評選,前有徐崇岳序並自序。收入《雲南叢書》。《滇詩略》錄詩二十四首。
五峰詩集 清李佐明撰。佐明字文韓,廣西府人。康熙初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鏡舫詩集 清孫申之撰。申之號崧岳,石屏人。康熙己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罡吹亭詩集 清張紫文撰。紫文字原質,號集庭,澂江人。康熙己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三首。
撫松吟 清張端亮撰。端亮字寅揆,號退庵,蒙化人。康熙己酉舉人,歷官浪穹、石屏校官,升知濰縣。是書有施秉宋序。又乾隆辛巳,安福管學宣官麗江府知府,端亮門人萬咸燕官麗江府教授,為之求學宣序付刻。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三十五首。學宣序云:「古人稱三不朽,庶幾近之矣。於逆藩不變節,其德也;於仕稱其位,若浪、若屏、若濰,厥功在焉。詩以言志,其五七律已升老杜之堂而入其室,其各體亦悉備晉唐人之格而要其成。信哉,有德之言也。」宋序云:「退庵為余己酉分校滇闈所得士。甲寅逆藩之亂,退庵守貞不出,氣節凜凜不可奪。戊辰公車過施秉,贈余有『立來門雪冬偏暖,話落窗燈夜正長』之句,韻致清新,予始知其能詩。後以《撫松吟》一冊寄予商訂。其為詩也,莊而雅,秀而逸,工麗而淡遠,皆得乎性情之正,而與三百旨合,予心折焉。君固以文章顯,以氣節高,更以風雅擅長者矣。」
自箴集、環菉軒稿 清熊兆鎰撰。兆鎰字愛鼎,蒙化人。康熙己酉舉人,由鶴慶府教授遷靈邱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嫶姘集一卷 清趙鳳閣撰。鳳閣字懷夢,號雲翥,通海人。其孫城為新安呂履恆康熙戊子滇闈所取士,因求履恆並襄城劉青芝為之序。乾隆壬戌,城跋而刻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鶴亭雅集、薇山詩品 清王正撰。正,楚雄人。康熙己酉副貢生,官至元江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萬青逸稿 清楊燝撰。燝,見前,有《易學心聲》,道光《通志》合是書著錄。
鹿城雜詩、孤雲居稿 清楊誼遠撰。誼遠字正伯,昆明人。康熙間諸生。《鹿城雜詩》有同邑王思訓序。其《孤雲居稿》乃避吳藩亂於威楚時作,有朱孔陽、貴竹吳銘道及同邑趙士英評跋。士英云:「正伯詩,意致沉鬱,寄託高遠,具有性情,含蓄風旨,足以追蹤古人。」銘道云:「刻意在中晚一派,復沉酣於劍南,其用意之真,選句之雋,下字之確,煞有實際。」保山袁文揆謂:「其詩尚氣格,以超誼為宗。」又謂:「避亂時作,語多怨楚感憤,較《鹿城詩》特佳。」二種合錄十七首入《滇詩略》。道光《通志》已著錄。
一拈草 清徐日新撰。日新,楚雄人。康熙壬子副貢生,官至曲靖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幼梅集 清闞福兆撰。福兆字鶴灘,通海人。康熙癸丑進士。道光《通志》已著錄。《縣誌》錄詩十八首。
梅花百詠 清刁略撰。略,河陽人。諸生。曲沃裴𢕑度、西川樊澤遠、同邑趙士麟並為之序。士麟序云:「吾友仲熊刁君,自河陽不憚萬里遙寄《梅花百詠》來京師證於予,因請序。仲熊固儒者,明體達用,可以善身,可以輔世人也,何取於『梅』而聲之詩?詩且百哉?」又云:「余披而讀之,如初日芙蓉,天然瑩潔,阮娘舞劍,宓妃踏波浪,有怨弗形,含情未吐,凌空而去,環珮留響。復如寒山諸子,可以脫帽、露頂、散發,坦然作人間散聖,眼空六合,氣傲千秋。予以瑣瑣雞肋屬望刁君也,得勿猶有蓬之心哉。」
且詩一卷 清楊暉吉撰。暉吉字有孚,太和人。歲貢生。是書有康熙甲寅自序,稱:「且自作之,且自聽之,且不自知之,因名《且詩》。」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三十二首。
五豆吟 清李合撰。合字墅雲,元謀人。康熙壬子舉人,官郎岱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攻玉堂稿、怡園草、曲江吟 清萬肅撰。肅字凝宇,石屏人。康熙癸丑進士。道光《通志》已著錄。
梅花百詠 清凌以恭撰。以恭字牧事。康熙間歲貢生。晉寧人。昆明倪蛻有序云:「先生躬秉特操,與古為徒,淵淵德心,養和靖躁。不幸遇偽藩之變,晦跡林園,乃忽為偽臣所薦,纁帛將次及閭,幸而早覺,得以挈家潛遁。鴻飛冥冥,網羅未逮,輾轉至滇南,又為賊帥劫之去。旋以計脫,尋獲妻子同入深山,采枳自給,不勝其困。先生怡然曰:『風霜節操,冰雪襟期,梅花我師也。』於是有所感興,一寄於詠梅之作。然先生雖極經歷險難,數瀕於死,而雅懷高致,不廢嘯歌。以故諸詩皆沖夷淡遠,即其寄託亦微而不顯,雖使褊心之人讀之,亦足以消其躁戾之衷而歸於平正也。」亂平,與倪蛻結鄰於石�村。是編凡九十七首,百詠舉成數也。道光《通志》已著錄,特不知其名耳。《雲南府志》錄詩一首。
旦軒集 清徐準慧撰。準慧字德操,昆明人。康熙間諸生。後改名惠,號南村,終老於湖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九首。
正宸詩文集、瀾滄雜詠 清楊璿撰。璿字振宸,號他山,定遠人。康熙間貢生,官永北府訓導。是書河陽趙士麟為之序云:「古文詩歌,不秦不漢,非晉非唐,直向洪爐大冶中融成一片,別具寶光,輝於天壤。」
蠡屋集 清段標麟撰。標麟,南寧人。康熙辛酉舉人,官至灤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留月軒詩草一卷 清周希旦撰。希旦字公輔,嶍峨人。康熙間諸生。是書共詩五十六首,男儀儼編,孫於禮、於仁、於智、於和同校。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
匡州吟、西平雜詠、一枝軒詩集 清李光賁撰。光賁,呈貢人。康熙辛酉副貢生,官雲南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垂青集 清李玉聲撰。玉聲,蒙自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亮采詩集 清錢熙貞撰。熙貞字亮采,號飛濤,武定人。康熙辛酉舉人,官兵部郎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十四首。熙貞與安寧段昕、昆明王思訓齊名,孫髯稱其詩「如倩女隔花,欹鬟微笑,又如迎風折柳,不染纖塵」。
游昆草、溯源集、筮仕集 清楊友桂撰。友桂號月翁,新平人。康熙間貢生,官昆陽州學正。《游昆草》《溯源集》有同邑田見龍序,《筮仕集》有同邑蘇因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兆穎詩文集四十卷 清葉淶撰。淶字兆穎,建水人。康熙辛酉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以姓氏名其集,殊未合,茲以其字名之。
象山詩稿 清邢於耀撰。於耀,建水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黔游草、連然集 清李鏡撰。鏡,石屏人。康熙甲子舉人,官安寧州學正、景東府教授。《連然集》蓋安寧州學正時所作,楚雄劉聯陞為之序。
昌詩堂草 清李純嘏撰。純嘏字錫公,彌勒人。康熙甲子舉人,官元江府教授。是編蓋取昌黎志東野墓昌詩之言以名其集。子嘉疇,康熙戊戌進士,其鄉舉出臨川李紱之門,因丐紱為之序。紱謂其詩「真率而沖淡,在香山、康節之間」。《滇詩略續刻》錄詩十二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鏡湖草 清楊正撰。正,石屏人。康熙甲子舉人,官臨安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居易草堂詩文集三卷 清李發甲撰。發甲字瀛仙,河陽人。康熙甲子舉人,任大理府教授,遷靈壽縣知縣,卓著政績,擢御史,旋出為口北道。歷山東按察使、福建布政使,兩任湖南巡撫。所至有聲,流風遺愛,至今播傳。文悉任官時作,體國公忠,洞達治理,經世鴻篇,自堪不朽。詩敦篤和平,具征性情之正。《滇詩略》錄詩十首。道光《通志》著錄,名《世恩堂詩集》(《滇詩略》小傳)。《居易草堂詩文集》,景東劉崐重刻於湖南,更名為《李瀛仙中丞遺集》。收入《雲南叢書》。
賜硯堂集十卷 清許賀來撰。賀來字燕公,號秀山,石屏人。康熙乙丑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讀。是書晉江陳遷鶴、豫章梅之珩、華亭王鴻緒、石屏塗晫並為之序。詩凡千餘首,皆官京師二十年、致仕十餘年中所積也。集中有康熙癸未正月三日侍直南京蒙恩賜硯詩,蓋堂之所由名也。集凡十卷。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二十一首。雲南刻《叢書》,僅搜得四卷,袁嘉穀又於賀來裔孫莪軒孝廉所得鈔本二巨冊,皆未刻稿,嘉穀謂不及原刻詩之工,選數十首為《補遺》一卷,嘉穀跋其後。
金沙詩文集 清李含和撰。含和字順中,鶴慶人。康熙丁卯舉人,官嘉善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明庵詩集 清張藻鑒撰。藻鑒,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會嘉文集 清李天秩撰。天秩,楚雄人。康熙庚午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待焚草三卷 清趙河撰。河字燕鄰,通海人。康熙壬午舉人,謁選除蜀之蘆山令,抵任未半載,即解組歸。近居林下十二年,至乾隆丙辰歲乃卒。河天性夷曠,內行真摯,處急流而能勇退,不汲汲戚戚以終其身,誠讀書知道之君子也。是書其侄城、塏、坤、埰、舉、埈、坪、坦編次,男峚、崔校字,前有閻錫爵復書高玢序,後有趙城跋。詩雖刻意學杜,然未嘗求工於聲律語言。《滇詩略》選六首,《滇詩叢錄》又選四十八首,詞一首入《詞叢》中,附侄城詩十三首、詞一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香嵓詩集 清趙允晟撰。允晟號香嵓,太和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鏡道堂集、雲起台集、石碫草 清張雯撰。雯字雲如,趙州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羅青堂詩文、醉白今我集 清陳錫撰。錫,見前,有《雲音樓四書說環》,已著錄。《滇詩略》云:「是書皆散失,惟《羅青堂制藝》傳世。」 晉寧李因培有序云:「曩官渡王永齋前輩少與先生游,雅相推重。永齋晚始遇,聲流藉甚,而先生方茅堂背郭,日夕嘯吟,時一操筆,則娓娓數千百言,觀者莫窺涯涘也。其生平著述,若《四書說環》,妙極理趣,手批左國、老莊,丹黃間疊,每過益精。又詩古文若干卷,今茲所傳,特一臠耳。然讀而味之,澹沱如石簣而韻勝,圓潔似善士而品勝,其輕微靈敏,惟思曠為近,而猶或過之,自有時藝以來未貳覯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立德堂詩集 清張琮撰。琮號浣村,河陽人,趙士麟婿。官黃安縣知縣。是書昆明王思訓為之序,福建林又偁評選。道光《通志》已著錄。
陶隅集、碧嶢集、華南集 清杜詩撰。詩字朋召,昆明人。康熙間諸生。是書昆明孫髯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
繹岩集 清塗會畿撰。會畿字未詳,石屏人,大輅從子。康熙癸酉舉人,官鄧川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一槎寄草 清丁佩玉撰。佩玉字雪石,昆陽人。康熙丙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四十二首。張慤田謂:「雪石五七律多宗右丞、少陵兩家,如《登太白酒樓》《金陵懷古》《登燕子磯》,固有目共賞之作。余皆清蒼深秀,兼有一種綿渺之致,使人讀之不知情生於文,文生於情,詩能感人,詎不信乎。」
壯行集 清張惠可撰。惠可字幼僑,號念皋,鶴慶人。康熙丙子舉人,官瑞金縣知縣。《張氏家傳》:「惠可,九賢子。康熙丙子順天舉人,瑞金縣知縣,仕至兵部武庫司主事。著有《念皋集》《教家錄》《致爽齋詩稿》。」道光《通志》已著錄《壯行集》,而以《念皋》諸集附錄之。
洗炭白集 清全五倫撰。五倫字未能,廣西府人。康熙間歲貢生,官雲南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問梅軒集 清李可栻撰。可栻本姓楊,字干臣,號來西,河陽人。康熙間歲貢生,官羅次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十二首。苔階張志學云:「來西先生詩,氣格自佳,尤以養勝,其品當在前明皇甫兄弟之間。」
得山詩文集 清周屺撰。屺字子瞻,安寧人。康熙丙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畏壘堂詩草 清瞿昂撰。昂字扶青,通海人。康熙丙子舉人,官昆明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淡樂園稿 清楊澤先撰。澤先字怡雲,祿勸人。康熙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皆山堂文集二十卷、詩集三十卷、四六璁珩六卷 清段昕撰。昕,見前,有《溫泉圖經》。昕詩康熙間刻本僅十卷,此十卷其中詩九卷、詞一卷,已書明封面。閩漳陳予寶先生選十一卷至二十卷續出其後,不知已出否,其書不可得見。現所流傳本,前列「滇段昕洛川氏著,弟曦晴川氏訂,閩漳陳箴晚簾氏輯」,前有江芑、陳箴序並昕自序。箴序云:「予觀先生庚辰以前諸作,沉潔有餘,精采不乏,誠詩壇之宗工也。至庚辰後,則氣逸而益駿,清老而益韶,音越而益長,調高而益卓,清新不讓開府,而氣色直占明堂矣。」《滇詩略》錄一百五十三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浴日詩集 清段曦撰。曦字晴川,昕弟。康熙丁丑進士,官至中城御史。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十笏齋墨雨樓集 清何其偀撰。其偀,見前,有《迤江圖說》。道光《通志》已著錄。
快游集、仙槎草、蜀游草、石頭吟集 清時亮功撰。亮功字欽之,號他山,趙州人。康熙己卯舉人。《快游集》凡三十二卷,門人趙淳為之序,余不詳卷。《滇詩略》錄詩四首,又《續刻》十一首。太和楊履寬稱亮功「性磊落豪放,矜尚氣節,詩古文詞極敏捷,授徒嚴而有法,游其門者多名士。兩上春官不第,遨遊吳、蜀、楚、越間。著作甚富」云云。道光《通志》已著錄。
只可詩集 清楊資治撰。資治字岳卿,石屏人。康熙間布衣。《滇詩略》錄詩七首。南豐周熊謂其詩「於極平淡中,正自豐骨稜稜,亦問津於襄陽者」。道光《通志》已著錄。
香岩詩草 清趙允晟撰。允晟字旭初,太和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我堂詩古文集 清何其偉撰。其偉字石民,號我堂,其偀弟。康熙己卯舉人,官遂昌縣知縣。治績著聞,尋告養歸,家居十餘載,足不履公庭,以詩書自娛。宏獎後進,與修省、府兩志。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百零三首。餘姚翁元圻云:「昔人謂『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惟少陵足以當之;『當其下筆風雨快,筆所未到氣已吞』,惟坡公足以當之;『使筆如劍劍氣出』,則漁洋亦沾沾自喜矣。若篇篇字字皆云煙,即以石民之詩為石民詩評亦可。」又云:「我堂五律,自然處已入王孟之室,沈着處亦是杜陵家法。七律則出入唐宋之間。雖有摹古太肖之病,然視拆洗文選化妝西崐者相去天淵。」晉寧趙蘧云:「先生博覽洽聞,撐腹拄腸皆漢、魏、六朝、唐、宋、元、明,故其古體,非必有意規摹,而有面目肖處。至近體,則涉筆成趣,往往出人意表,毫無使筆之跡。晚年諸作尤近自然。」
峨山文集、希聖齋詩稿 清劉鑒撰。鑒,造熙子。康熙己卯舉人,官懷遠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鈍庵文集 清王孫澹撰。孫澹,石屏人。康熙己卯舉人,官鎮南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望月吟 清王孫熊撰。孫熊字文甫,石屏人。康熙庚辰進士,官龍川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集唐詩二卷 清陳國弼撰。國弼字公甫,昆明人。康熙間諸生。與同邑樵才王思訓相友善。道光《通志》已著錄。《太華山詩紀》錄詩八首。
菊隱軒集 清陳一敬撰。一敬,定遠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賜書堂詩草 清董玘撰。玘字玉崖,號文山,通海人。康熙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乙酉典試福建,稱得人,蔡世遠最著。以終養歸,養甫竣,尋卒。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十首。皖江江濬源云:「次東坡即似東坡,苦風行則杜韓門戶也。釣台以不着議論勝,陳橋驛古槐以有議論勝,文山先生具正法眼,藏以人事。君詩品尤大雅不群,允堪矜式。」
恆德軒集九十卷 清竇璉撰。璉字器也,昆明人。康熙壬午舉人,官祿勸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六首。
雷僖文集二卷 清雷僖撰。僖,雲南縣人。康熙壬午舉人,官長寧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碧梧堂詩文稿 清謝履忠撰。履忠字一侯,號方山,昆明人。康熙癸未進士,歷官左春坊左諭德。是書滇人鮮有知之者。當嘉慶時,保山袁文揆昆仲編纂《滇詩文略》時即未得見,故《詩略》小傳謂「與弟履厚以文名,著作皆散失也」雲。埋沒百餘年,晉寧方樹梅得未刻鈔本。
悔齋詩集 清馬汝為撰。汝為字宣臣,元江人。康熙癸未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銅仁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是書未見刻本。《滇詩略》錄詩四首。寶慶劉達武知元江縣時所輯,題之有與當日名賢酬唱往還及其有地名者,後加案語註明之。又附《雜識》若干則於後,采輯經過情形悉記之。已排印行世。叢書處取而略為刪補,共得詩遺七十九首、文遺三首、雜識十五則,趙藩為之序,達武有集句傳仍冠於前,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菊梅二譜、詩集 清蕭夢錦撰。夢錦字文成,號簡齋,浪穹人。康熙四十一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學庸會意解 清蕭蕙撰。蕙字靈芝,浪穹人。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梅花百詠 清段如芸撰。如芸字蔚斯,晉寧人。康熙四十一年歲貢生,官劍川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劍川段恭節《昭忠錄》錄詩一首,《澂江府志》錄詩一首。其《詠梅詩》未見。
松溪詩集 清彭印古撰。印古字心符,號棲霞,蒙化人。諸生。吳三桂叛,脅以官,不受,隱遁西山,年三十二遽卒。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十五首。保山袁文揆謂其詩「意必臻新,語皆脫俗,幾於王孟之自然,而絕不襲其貌」。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尚古堂詩鈔 清龔義撰。義字宜仲,趙州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鴛湖集 清段如蕙撰。如蕙字薰期,河陽人。康熙間貢生,官至右通政使。道光《通志》已著錄。
野芩堂詩稿四卷 清塗晫撰。晫字煦齋,石屏人。康熙乙酉舉人,官昆明縣教諭。是書現有刻本,名《野芩堂詩稿》。道光《通志》已著錄,名《詩集》,而未言卷數。茲査刻本分卷上,卷中上、中下,卷下,凡四卷。許賀來以為「微之顯,平而奇」,何其偉以為「豐骨遒勁,意致遙深,取材博而用力專」。《滇詩略》錄三十首。
我軒集 清趙元祚撰。元祚,見前,有《滇南山水綱目》,已著錄。是書石屏張漢為之序。《滇詩略》錄詩十八首,《滇文略》錄文十三篇。保山袁文揆謂其「詩才雄放,不愧作家,其文亦足資考證」。道光《通志》已著錄。
山東草堂集 清周儀撰。儀字鳳來,號梧棲,嶍峨人。康熙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見山樓詩集 清王思訓撰。思訓,見前,有《滇乘》,已著錄。其詩《滇詩略》錄七十六首,《續刻》錄一百四十首。錢塘汪庚云:「髫時誦疇五時藝,愛不釋手,蓋簡練沉雄,得之天才亮拔,然初未知其詩古詞章為若何也。蘇亭畏友梓其詩稿,裒然成帙,出以示庚。展讀之下,見其古體洎近體述古諸詩,顯微闡幽,不特可備當時文獻,而刻露豪放處,直逼韓蘇。其他點染風華,亦皆春容都麗,合王孟溫李而兼有之,能勿頫首作禮哉。」嶺南溫汝驤云:「《見山樓》全詩出入杜韓,淵源漢魏,具載前刻者已無美不臻,足窺全豹。茲《續刻》所采擬古諸作多近子山,七古足征軼事,五律亦多撐柱之作。其長律風格卻在夢得、義山之間,中有沉雄激宕處,又近前明王李,可謂極才人之能事,同時南施北宋,要當執金鼓而抗顏行,何論余子。披誦之餘,不禁服膺俯首於先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致遠堂集、竹軒吟 清許涵撰。涵字海若,石屏人。康熙乙酉舉人,官湖口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二十四孝圖詩 清李如玉撰。如玉,見前,有《增刪禹貢纂注》,已著錄。是書如玉讀二十四孝,各賦一詩,其子立根為之繪圖列說,昆明倪蛻為之序云:「曲靖李孝廉如玉,純誠至性人也。讀其書而各賦一詩曰『詠歌古人,寄我慨慕』,然豈唯獨寄其慨慕而已哉。亦將以斯道覺斯民,而扶大倫於千古之後耳。其子立根為之繪圖列說,刊行於世,抑亦繼志之一端,可尚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山遺稿 清李如玉撰。如玉,見前。是書昆明孫鵬為之序曰:「南山與余同事新安夫子,夫子平生殫精竭慮,寢食於詩古文詞,能於開元、大曆十餘公之間落落自成一家。古文酷學柳州,亦有時得意疾書,突入昌黎之室。其教門人詩也,尤嚴學唐、學宋之界,辨之真確,於古文頗廣其說。予謂夫子詩學盛唐,古文學晚唐,二者皆唐之精,可傳世。南山之古文似亦學晚唐,而詩則不能盛唐,當在晚唐與宋間。要之言均藹如,均兼學夫子者也。」考新安姓呂名履恆,字坦庵,官至少司農,曾典康熙戊子云南鄉試,故如玉與鵬共事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村詩集八卷 清孫鵬撰。鵬字圖南,號南村,昆明人。康熙戊子舉人,官山東泗水知縣。是書李根源由昆明黃德厚所得鈔本八卷,前有石屏張漢序,蓋鵬與漢為同年友,談藝又雅相契也。根源亟以之付梓,內分《少華》《錦川》《松韶》三集,都八卷。編詩自年三十至七十有二為起止。根源序於前,趙藩跋於後。《滇詩略》錄三十三首。餘姚翁元圻評云:「南村五古摹漢魏杜韓處,亦自斂才就範,妥貼老成。至七古,則英氣渤發,有一往莫遏之勢。語云:豪氣飆馳,逸情雲上。當以移贈南村。」收入《雲南叢書》。
二石遺稿 清盧侯瓚撰。侯瓚字輝延,石屏人。康熙戊子舉人,官羅次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客詩集 清徐翔鵾撰。翔鵾號雲客,昆明人。康熙間諸生。是書昆明孫鵬為之序曰:「雲客先生生長滇池之涯,於書無所不讀,為時文甚工,而困於場屋者數十年,抑塞之氣往往發泄於詩。其登臨懷古也,則多蒼涼悲壯之詞;其賦物詠懷也,則有幽憂悄麗之思;其往來贈答也,則又沉鬱頓挫,纏綿悱惻,不自知其意氣之深者。短律長歌,一唱三嘆,雖不與舟屋同一格,而皆醞釀於唐賢者也。」惜其集散失。《國朝詩別裁》錄詩一首,《滇詩略》轉錄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西園詩集 清房書撰。書字東璧,石屏人。康熙戊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澹園集 清許湜撰。許湜號澹園,賀來次子。康熙戊子舉人,官新興縣知縣。《滇詩略》錄四十四首,稱其詩派出入於韋孟范陸間。徐糧使鐸序稱其「天懷恬退,雅度沖和,格調鮮新,自成佳句」。道光《通志》已著錄。
梅溪文集四卷、梅溪小草 清王佐才撰。佐才號梅溪,趙州人。康熙戊子舉人,官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廉城西昌草 清李應綬撰。應綬字在公,河陽人。康熙己丑進士,官江西泰和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莊詩文集 清趙繼普撰。繼普,昆明人。貢生,官蒙自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擁杏集、映乾集、曙軒集 清李節心撰。節心字秩然,晉寧人。康熙癸巳舉人,官保山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寄心集一卷 清劉德煜撰。德煜,范子。康熙癸巳武舉。道光《通志》已著錄。
留硯堂詩七十三卷、文集十卷、駢體文二卷 清張漢撰。漢字月槎,一字蟄存,石屏人。康熙癸巳進士,由檢討出為河南知府。乾隆丁巳,舉博學鴻詞二等,復授檢討,遷山東道御史。漢少嗜學,丹黃鈎纂,博洽四庫,而文風發泉涌,千言立就,詩翰並擅,杭世駿、齊召南交稱服焉。詩自康熙丙子至乾隆戊寅止,共六十九卷,存七千零四十一首,《集古》四卷,亦自丙子至戊寅止,共百首,實符七十三卷。而六十九卷內分《刪後草》《馬上吟》《十年吟》《茇棠吟》《釋負吟》《維駒吟》《續馬上吟》《樓居吟》《漫遊草》《捉鼻吟》《七復吟》《後十年吟》《倦還吟》《耄智余草》《可老吟》《三五還圓吟》《彩雲杜詩》《歸餘詩草》諸子目。前有吟詩癖小象、金壇於㧵贊,並雲間周彝、宜興儲大文、山陰胡天游序。《集古》前有儲大文跋。道光甲口侄孫孝詩刊。《國朝滇詩略》錄一百三十八首。袁嘉穀選一千三百六十九首,附集古八首,訂為六卷,收入《雲南叢書》。文集未見刻本。據《臨安府志》雲,十卷惟《駢體文》上、下二卷有刻本,前亦有儲大文跋。《滇南文略》錄各體文一百八十五篇。道光《通志》已著錄,而諸子目與總名並列。孫灝為撰其墓誌雲「《詩集》八十卷」,與《府志》同,恐誤,刻本實七十卷。墓誌又稱:「所集有《經史纂略》《等韻六合音》《孝鵠編》《格言書紳錄》《錫嘉錄》《同門十子錄》《江燈筆記》《雪燈筆記》《故事雜錄》《紙尾錄》《詩林樵》《耳餘筆錄》《守河南二千日記事》《過庭詩話》《洛中謠》,已刊有《乞言錄》《續河南府志》《張氏家乘》,藏於家。」今皆未見,同附於此。
亘輿詩存 清趙城撰。城字亘輿,通海人。康熙乙未進士,選庶吉士,授編修,轉江南道御史。雍正中,典黔試,擢湖南布政使。以重聽致仕。城素以詩名,《滇南詩略》選七古二篇,特著雄奇,似學太白而近大蘇者。詩附其叔河《待焚草》中者五古二章、七古一篇、五律十首、詞一首。
稜翁集 清李治民撰。治民字立人,一字維時,晚號稜翁,晉寧人。康熙癸巳舉人,由大挑發廣東,署清遠縣,再署博羅,卒於官。治民文有逸氣,尤得力於蒙莊。《滇系》錄《段豹子傳》一篇,師範注謂:「出吳明經瑛手,余未見。」詩古樸,存稿極多,其曾孫浩編詩二卷,共百零六首,合其子因培之《鶴峰集》、孫翊之《衣山詩鈔》、翿之《蘭溪詩鈔》、翊之《雲華詩鈔》,名曰《李氏詩存》,道光乙酉刊行,天門熊士鵬為之序。光緒己亥,其裔孫彭又重刊於長沙。《雲南叢書》已收入。
一床書屋詩集 清司鈞撰。鈞字若陶,號冶齋,昆明人。康熙癸巳舉人,官臨安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根園集 清張英撰。英號三塘,石屏人,漢弟。康熙癸巳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燕山詩集、德慶堂詩稿 清薩綸錫撰。綸錫字言如,楚雄人。康熙乙未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首。雍正《通志》稱其「氣度安詳,善詩文。後卒於官,故著作少概見雲」。
筆花集、富春堂窗前草詩文五十二卷 清陳峻德撰。峻德,見前,有《四書畏言錄》。道光《通志》已著錄。
擷芳集 清唐治撰。治字民雍,晉寧人。康熙五十五年歲貢生,官元謀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州志》錄詩二首。
深柳堂集 清楊鯨撰。鯨字非石,浪穹人。康熙丁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子京詩集 清王綱振撰。綱振字子京,號忍齋,昆明人。康熙丁酉舉人,官至御史。是書石屏張漢為之序。
小寒山集 清李夢頎撰。夢頎字贊皇,鶴慶人,吏部郎大受之子。襲大理衛指揮,國變謝去。博涉,能詩文,晚年悉屏去,專研理學,總督范承勛征之不出。著有《希顏錄》《自知錄》,悉散佚。《滇南詩略》錄詩一首,《麗郡詩征》錄詩四首。
遁耕草 清徐松撰。松字子茂,宜良人。康熙間布衣。《滇詩嗣音集》錄詩六首。工倚聲。《滇詞叢錄》錄詞四首。
希希堂稿 清范啟仲撰。啟仲字弗如。昆明布衣。是書其來孫體仁序云:「乾隆初年卒,享壽九十。」則生於順治末年也。流寇入滇,避地宣威,備經險難。詩筆清峭,古體長於近體,《滇志》稱其「東風有信春歸樹,明月無家夜走天」句為膾炙人口,然佳者尚不止此也。《嗣音集》選六首。
無名集 清闞揆靜撰。揆靜字文次,號虛谷,通海人。康熙丁酉副貢,選乾州州判。道光《通志》已著錄。
慎余堂詩文集 清李根雲撰。根雲字仙蟠,號蒼崖,趙州人。康熙戊戌進士,官至兩淮鹽運使。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十五首。師範稱其詩「跌宕雄奇,才思飆發,脫稿後不復取視。浮湛江表者幾二十年,凡五監秋闈,昨舟泊南昌,循卓之聲,尚在人口。即以詩論,亦當在皆山、永齋之次雲」。晉寧趙蘧云:「先生詩沉雄博大,跌宕不羈,在唐則嘉州,在宋則劍南,在明則與《犁眉集》相近,可謂力譜心聲,妙讀掌故者矣。就中《教養圖》《暨獲稻》諸篇,元本風騷,備征經濟,宜其膾炙人口雲。」
藜炤堂草 清劉文炳撰。文炳字闇齋,太和人。康熙庚子舉人,官寧州學正。是書昆明孫髯為之序,武陵胡蔚評點。《滇詩略》錄詩三十二首。髯翁序云:「先生久經秋試,兩上春官,傍晚乃秉鐸寧州。六年失意歸,蒔花種竹,以詩酒自娛,時與高人韻士往還山水間。郡舉鄉飲大賓。年八十五,猶能識蠅頭字。家多藏書,手自校讎。其詩藹然如春,恬澹沖夷,不詭不隨,為有道人之語云。」袁文揆云:「闇齋先生詩,生動曲暢,並不專主一家,其實已嚌三唐之胾,有味乎。其言之也,縱非大士現身,亦是生公說法,豈止齋廚蔬筍,徒充伊蒲塞供具也哉。」
雪山集一卷 清張仕敬撰。仕敬字儼庵,一字覺夫,祿勸人。康熙庚子武舉,以軍功授都司僉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琴齋詩集一卷 清李鵬舉撰。鵬舉字翔嵩,號琴齋,廣西府人。康熙庚子舉人,官馬邑、儀真二縣。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五首。自真州南還,寫《懷留別》四首。江濬源云:「琴齋官況人品,筆墨性情,胥於四詩見之。」「歸裝何待治,四海一琴鶴」,翁元圻云:「何等瀟灑,何等身份。」
玉山集 清何朗撰。朗字玉山,石屏人。康熙辛丑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一首。
石竹居詩草 清趙璡美撰。璡美字上珍,劍川人。康熙癸卯舉人,官臨武知縣。璡美在官,公暇仍垂簾讀書,廉潔自持。終養告歸,結墅於金華山麓之石潭側,種竹千竿,曰石竹居。趙士麟貽以書曰:「君真可謂渭川千畝在胸中矣。」《麗郡詩征》錄詩十五首。
蓼莪集 清楊姚瑛撰。姚瑛,昆明人,康熙間流寓馬龍。道光《通志》已著錄。
果溪詩集 清王喆撰。喆字二吉,一字果溪,蒙自人。康熙五十九年歲貢生,流寓開化,官祿豐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寓齋草 清郭添汾撰。添汾字益藏,趙州人,復虢子。康熙末諸生。《趙州志》云:「少穎異,卓犖不群,為詩即驚人。精易學,透宗旨。數舉不售,遂隱居授徒以老。」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四首,名下注「太和人」,誤矣。
侶山集略 清饒源撰。源字天一,趙州人。康熙末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趙州志》錄詩一首,《文行傳》稱「學問淵博,村居構醉書堂,傳經授徒,多所成就雲」。
雪岩詩草 清楊師憶撰。師憶字士介,太和人,吉暉從子。康熙間諸生。是書其嫡孫履恭、履寬丐胡蔚評選,蔚謂:「為格正調高,氣味蒼健,大段步趨三唐,而涵泳於東坡者。」《滇詩略》錄詩十一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石頭吟 清郭復虢撰。復虢字子弘,號呼石,趙州人。康熙間貢生。《滇詩略》錄詩二首,又《續刻》十五首。昆明倪琇謂:「意致高曠,詩筆清深,應是司空表聖后身,在滇詩中可與彭心符齊眉。」道光《通志》已著錄。
履齋詩集 清遲奮翮撰。奮翮,昆陽人。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遺古齋詩集 清張霖撰。霖字耕雪。南寧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養正集 清蕭大成撰。大成,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右別集類二
覺山小草 清萬以敦撰。以敦字復吉,阿迷人。雍正癸卯舉人,官山陰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治心堂草 清陳綸撰。綸字公佩,號明齋,昆明人。雍正癸卯武舉,歷官至雲南永順、昭通,湖北宜昌等鎮總兵。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首,稱所至皆有惠政,亦儒將也。
燕石草 清李敏撰。敏,呈貢人。雍正癸卯副貢生,官河陽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縣誌》錄詩一首。
味虀堂詩文集 清劉庶壇撰。庶壇字杏友,號十紅,保山人。雍正癸卯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九首。翁元圻云:「十紅先生《謁椒山祠》詩,踔厲迅發。諸七律則秀逸清超,其亦如宋廣平鐵石心腸,而賦梅花斌媚乎。二公子翩翩才俊,嗣響韋池,殆眉山三蘇之遺範矣。」子鍇、鑾,均善屬文。
斑斕集 清楊淮撰。淮字桐川,昆明人。雍正初監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蘭陔集 清羅鳳彩撰。鳳彩字苞儀,號竹園,石屏人。雍正癸卯進士,官至宗人府丞。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二首。《二忠祠懷古》一詩,袁文揆云:「二忠之逸其名,亦年遠無可考耳。宗丞公直以忠臣不計名推勘,議論透闢,筆力精悍,真不朽之作也。」江濬源云:「宗丞公一生篤行,此詩尤見卓識,即《登城有感》,亦憂時之苦心,非徒事丹鉛朱墨者比。」
釀花集 清吳希陵撰。希陵字泰岩,易門人。雍正甲辰進士,官桃源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湖亭文集 清陳沆撰。沆字存庵,號湖亭,石屏人。雍正甲辰進士,歷官衡州府知府,晉吏部員外郎,卒。同邑張漢極重之。是書業經梓行。道光《通志》已著錄。《滇南文略》錄文十篇。
觀光草、澹園詩草、未信草 清張復撰。復字伯敦,一字來軒,雲南縣人。雍正甲辰進士,官江西義寧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觀光」,《滇詩略》作「覲光」,錄詩六首。蒙化張登瀛稱其「博極群書,雅擅文名,詩亦仲和靜穆,出語皆本性情」。
啟蒙韻學 清程振鵬撰。振鵬字雲九,昆明人。雍正間歲貢生,官蒙化府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案云:是編亦名《春風堂對歌》,擇平聲三十韻,中字押之,有一字對至十三字者。分為十九門,全仿蘭廷秀《聲律發蒙》。自序稱:「湯若士《對類對歌》鈔寫沿訛,因於課徒之暇,日作數章,康熙甲午成書。」今其書不傳。道光《通志》已著錄。
羅江文稿 清張兆麟撰。兆麟字南瑞,趙州人。雍正丙午舉人,官綦江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趙州志》錄《辟僧剃度說》一篇、詩一首。
咫游草、龍溪存稿 清趙淳撰。淳,見前。《咫游草》有自序,見《滇文略》。道光《通志》已著錄。《滇文略》錄文五篇,《詩略》錄詩三首。《趙州志》錄文七篇、詩六首。
夢鰲山人詩文集 清賽嶼撰。嶼字琢庵,號筆山,石屏人。乾隆己酉舉人,官珙縣知縣。重宴鹿鳴,欽賜進士。光緒《通志》已著錄,據石屏採訪,名曰《夢鰲山人詩古文詞集》。《滇詩嗣音集》名《夢鰲山人詩鈔》。《滇南文略》錄《馬烈婦傳》一篇,《滇詩嗣音集》錄詩三首。
璞庵詩稿 清張瑀撰。瑀字瓊若,太和人。雍正己酉拔貢生,官廣通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近聖居草 清蘇暢華撰。暢華字實甫,號春園,石屏人。雍正己酉貢生,官至辰州府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
養拙軒草二集 清楊誠明撰。誠明號照庵,琅鹽井人。雍正間諸生,寄學寧州。是書江寧監生琅鹽井提舉司謝球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石頭吟、晴谷詩草 清杜唐撰。唐字亞李,號晴谷,趙州人。雍正己酉拔貢。《趙州志》稱:「才超學富,詩律力追中晚,工書法。構醉柏亭于晴雲山,日與趙龍溪、鄒蘭村相酬唱。」道光《通志》已著錄。《趙州志》錄詩三首。
吳山詩草 清吳承伯撰。承伯字礎之,宣威人。雍正壬子舉人,官陝西石泉縣知縣。《宣威州志》錄詩三首、賦二篇。道光《通志》已著錄。
㼋圃堂集 清劉晟基撰。晟基字景傳,永北人。雍正間歲貢生,官雲州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藏密詩鈔十卷 清傅為詝撰。為詝,見前。是書內分:《官遼集》,己未、庚申作,前有彭啟豐序及自序、黃登賢跋;《寸草集》,辛酉作,前自有小引;《紀行集》,壬戌、癸亥作,前自有小引,後有黃登賢跋;《需次集》,癸亥、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作,前有雷鉉、沈起元序,後有趙伊嵩、阮裴園、夏嘯門、胡稚威、阮澄圃、周謙亭、李鶴峰、彭樂齋、張健夫諸人評,阮學浩、張必剛、鄭虎文跋,後附《哭母李太恭人》詩,眉有評語,劉大紳圈識於下;《愛日集》,甲戌、乙亥、丙子、丁丑作;殆皆未付梓者。已刻者:《歲暮雜詩集》《紀行詩集》《應制集》,辛巳作;《扈蹕集》,乙酉作;《扈從木蘭集》,戊子作。五卷前有《歲暮雜詩》自序,昆明楊際泰、寧州劉大紳序,熊為霖、儲麟趾、黃登賢、饒學曙、朱嵇、吳玉綸評跋,《扈蹕集》《應制集》自序,《扈從木蘭》小引,張履程撰傳。收入《雲南叢書》。《滇詩略》錄十七首,《滇南詩選》錄三十首。張履程稱其詩「五古古勁高潔,風味幽雋,覺陶阮張陳去人不遠。七古慨當以慷。近體氣度仲穆,聲韻恬適」。道光《通志》已著錄,無卷數。
初學文類 清傅為詝撰。為詝,見前。是書乃為詝文集,每文後有同時友人雷鉉、彭端淑、彭啟豐、李因培等評語。《滇南文略》錄文十六篇。
讀《漢書》論 清傅為詝撰。為詝,見前。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放仙袖集二卷 清郭飛龍撰。飛龍字雲從,昆明人。雍正癸丑武進士。道光《通志》已著錄。
梅坪詩集 清張聖功撰。聖功,見前,有《雲南縣誌》。道光《通志》已著錄。
蛻翁詩集六卷、文集二卷、梅柳詩合刻一卷 清倪蛻撰。蛻,見前。是書自序有云:「自幼至老六十年,成章不啻盈萬,懶自收拾,散遺甚多。先曾寫有《餖飣剩稿》諸本,及戊午春,乃摘錄二卷,曰《著雍六編》。著雍者,太歲在戊也。仆生戊申,至戊午遂學詩,歷六戊而復為戊午,以中間六十年之詩作六編,余並為一束,納諸櫝中,題曰:『平生懷抱總塵埃,老去還成浮浪柴。只剩些兒殘稿在,他年埋骨一齊埋。』既而復自嘆惜,因剪桑楮成方幅,將統寫為一卷。會是夏大疫,死者無數,仆有腳氣,緣疫邪而作,狂昏瞀悶,已無生機,上賴親恩,佛力垂救,喘息至今,三載餘生,雖一肢隕獲而本未歸泉。近又六時齋粥,手足漸平,乃遂檢括前楮,裝成六冊,一曰《懷古編》,二曰《行游編》,三曰《酬贈編》,四曰《題賞編》,五曰《閒適編》,六曰《方外編》。時乾隆庚申七月二十日識。」考蛻生康熙戊申正月十四日,至乾隆庚申年已七十三,裒纂成集,尚未付梓。咸同亂後,為昆明華世堯所得,歸河陽解秉和,攜往蜀中修補,秉和又贈劍川趙藩,即今《雲南叢書》所收本也。舊有蛻小象冠前,未摹刊,後為晉寧方樹梅摹入《滇賢象傳》中。詩二千一百十九首,文一百七十九篇。又《梅柳詩》一卷,梅詩百首,秋柳詩四十首,皆七言長律,一併收入《叢書》。詩文集後原附詞一卷,選九十四首入《滇詞叢錄》,故未刻附詩文後。而詩文則《滇詩略·流寓》錄七十四首,《滇文略》錄文五十七篇。龔錫瑞謂其「遊蹤幾遍天下,每於無意中得極妙之句,殆有神助。至樂府歌行諸體,亦超凡入聖雲」。又云:「古今體有書有筆,氣象萬千。」道光《通志》已著錄。
戎馬閒吟 清唐開中撰。開中字建五,號雲台,路南人。《宜良縣誌》載為宜良人。雍正丁未武進士,官貴州提督,並工畫山水。是書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六首。其中《王嶺報捷》一首自註:「雍正十三年春,余帶兵三百名,擊賊數萬,斬獲無算。」有關史事之作。
待刪集、菉竹堂稿 清俞卿撰。卿,見前,有《易象合參》《增訂來瞿塘易解》。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蘭陔詩文集 清羅元琦撰。元琦,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小傳雲「詩、文二集」,錄詩二十七首。劉如阜評其詩「原本忠孝,語語溫柔敦厚,粹然有德之言,讀之令人起敬」。
張宜軒詩文集 清張某撰。宜軒其號也。石屏羅元琦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宜軒,元琦稱為同年,俟考。
冰鑒集 清唐達撰。達字蘭岩,晉寧人。雍乾間諸生。《晉寧詩征》錄詩五首。
偷閒草一卷、讀易吟一卷 清唐信採撰。信採字用錫,晉寧人。雍正己酉拔貢。《滇詩嗣音集》錄一首。《讀易吟》前有雍正癸丑自序。《晉寧詩征》錄詩十一首。
今山文稿二卷 清李岑撰。岑字今山,騰越人。雍正間歲貢生。是書已佚,《李氏族譜》中存文一篇。
游蜀草、歸田集 清楊周冕撰。周冕字冠卿,號古華,又號鐵臂老人,趙州人。乾隆丙辰舉人,仕蜀任羅江縣及巴州,有古循良風。因公牽連,淹留蜀中三十載,因自號鐵臂翁,窮老始歸。卒年八十有九,蜀人思之不置,肖象於縣之寶華山而祠祀焉。冕工書,喜吟詠,老而彌篤,嘗以詩自道所得。有云:「乃所願學者,元和白香山,故生平所為詩,多俚近語,不務文字高奇,殆即香山序新樂府所謂『為事為物而作,非為詩而作』也。矧政事文學,原非同科,豐茲絀彼,理固如斯,正不必尋聲而求跡也。」
倚雲樓詩文集、使蜀吟、使晉紀程、塞上吟、梅花百詠 清龔渤撰。渤字遂可,號學耕,亦號閬仙,趙州人。乾隆丙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侍講學士。《滇詩略》錄詩九首,《趙州志》錄詩一首,《滇詩叢錄》錄詩八首。詠梅花百首,皆五七言絕句,今尚有鈔本,余皆散佚。道光《通志》已著錄。
蓮舫詩文集 清周鋐撰。鈜字聲遠,石屏人。乾隆戊午舉人,官鎮雄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芮大臣詩集 清芮國勛撰。國勛字雲台,號大臣,宜良人。乾隆己未武進士,官至台灣游擊。是書河陽段琦為之序。《滇詩略》錄詩一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祿行草 清張澤撰。澤字發爾,太和人。乾隆初貢生,官祿豐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雙桐山房吟草 清方鶴撰。鶴字鳴九,號潔庵,晉寧人。諸生。生平喜拈吟,五七言句,不事雕飾,最近天然,唐文灼謂其「似新城尚書」。《晉寧州志》錄詩二首。
覺非集 清王鏞撰。鏞,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晉寧州志》錄詩一首。師範《蔭椿書屋詩話》謂:「覺非與宋亦樂能詩工琴,且時作嵇阮游,酒後多不自檢。尹相國元長先生總制滇黔時,謂:『覺非不減吳江顧我錡,亦樂遇試輒冠軍。』後皆以狂蕩被斥。王有句云:『高樓鐵笛殘陽里,吹落江門一派秋。』宋有句云:『醉後不知身是客,家山一枕月明中。』」
海鶴吟一卷 清張國憲撰。國憲字子猷,劍川人。布衣。是書乾隆四年陳於王為之序。《滇詩略》錄詩二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存齋詩文集 清孫承恩撰。承恩字錫祉,南寧人。乾隆辛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蘭塢詩集 清楊棟撰。棟字飛雲,劍川人。乾隆九年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萬言詩集 清陳謨撰。謨字萬言,廣西府人。乾隆初歲貢生,官祿豐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痴亭詩鈔 清陳振齊撰。振齊字岱封,趙州人。官鹽大使。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二十五首,眉上詳列原評,未注其姓名。昆明文鍾運曰:「《痴亭詩鈔》豪雋新穎,尤多自然之趣,如《鎮遠晚眺》云:『一帆斜度江天外,半閣高懸遠樓中。』《冬至前一日即景》云:『夜雷欲來先聽竹,春風有信只看梅。』《除夕感懷》云:『殘夜夢回千里外,壯心孤負廿年初。』《舟泊西亭小飲》云:『花隱官衙還載酒,人逢秋色一登樓。』在滇詩中當於何我堂、傅符庵間位置一席。」《趙州志》錄詩一首、文二篇。《滇詩叢錄》錄詩三十六首。
鳴鶴堂文稿、北上集詩稿 清師問忠撰。問忠,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四首。
鶴峰集 清李因培撰。因培字其材,號鶴峰,晉寧人。治民子。乾隆乙丑進士,入詞垣,散館授編修。歷官戶、禮、兵、刑四部侍郎,湖北、湖南、福建三省巡撫,因案賜自裁。其詩餘姚翁元圻云:「鶴峰先生《南嶽》七詩,洵足令小儒咋舌。其餘古今體,浩氣空行,光焰騰上,時而閎深肅括、跌宕飛揚,時而沉雄激楚,時而疏越清奇,大約得力於曹、阮、顏、謝、高、岑、李、杜者居多。於明則兼取李、何、王、李之長,近代則酷似遂初堂、湖海樓二種,一時才人學士皆當拜倒。」張履程云:「乾隆初,李鶴峰中丞宏博典麗,跌宕沉雄,豪情奇思,凌厲無前。」臨桂許霖謂:「古體原本漢魏,而參以李、杜、韓之縱橫變化,近體亦在劉隨州、李滄溟之間,皆金鐘大鏞,不同凡響。」《滇詩略》錄詩九十八首。其孫浩編恭和御製詩一百四首、其他各體雜詩二百十九首為二卷,刊入《李氏詩存》,而《滇詩略》中所錄者,是編亦多不載,知《詩存》亦非完本也。道光《通志》據晉寧州採訪已著錄,未言其卷數。其文與詩散見於各書中者尚不尠。
寓川草詩文三十二卷 清李雲程撰。雲程字鵬九,石屏人。乾隆丁卯舉人,甲戌進士,官廣西府教授。是書其門人代梓行世。
詠史詩四卷 清石峰撰。峰字天柱,號丹崖,趙州人。乾隆丁卯舉人,官納溪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趙州志》錄詩一首。峰有《滋務堂時藝》,久已付梓,其門人師範謂:「瑰偉宏麗,大類國初諸老雲。」
青雲館集 清黃桂撰。桂字月軒,雲龍人。乾隆丁卯舉人,官永善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首,小傳云:「先生詩名噪甚,惜遺稿不概見,猶記《出滇南勝境》起句云:『半生為地限,今日出滇南。』其《辰州道中》云:『老奔黔道千山馬,寒臥辰江十日船。』皆清警句也。」
富松園詩文集 清蔡馨撰。馨字士蘭,號梅溪,晉寧人。乾隆辛未進士,官姚安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州志》錄詩九首,皆有關晉寧之作。
吹塤吟 清劉恬撰。恬字澹夫,建水人。乾隆辛未進士,廷試歸而卒。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一首。
渠川外集、庚山詩集 清趙瑗撰。瑗字蘧園,號檢齋,昆陽人。乾隆壬申聯捷進士,歷官河南汝光道。《渠川》詩多在河南之作,《庚山集》多歸田後之作。瑗歸田時,年四十七,詩集甚富,惜未梓,多散佚。晉寧方樹梅得鈔本二卷,共詩一百五十首。《雲南叢書》收入二編。《滇詩略》錄詩六首,皆有之。湯陰張志學云:「蘧園觀察歷官吾豫,錚錚有聲,詩名亦與前之張月槎、後之唐藥洲並重嵩洛。今讀此數篇,始信名下無虛。」 蘇亭惜其全集銷毀,然即《雙廟》一篇,已可追逐韓蘇,與詠長公椒山斷句俱足千古矣。
隨游草 清楊正青撰。正青,見前,有《廣金石錄》,已著錄。《滇詩略》錄詩五首。《賓川道中有感》:「北山彌望半荒田,曠野風淒樹叫鳶。鴉背夕陽行欲盡,前村幾處裊炊煙。」袁文揆書其後云:「賓川自癸丑後多疾疫,人戶凋殘,詩中寫來如繪,詎半園亦遂染此疾死矣,存此詩以志災異雲。」
聽雨樓詩草 清周於禮撰。於禮字綏遠,號立崖,嶍峨人。乾隆辛未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王昶《蒲褐山房詩話》:「少卿生長要荒,性耽吟詠,又嗜書法。為侍御時,稍暇輒行琉璃廠書肆中,見有佳者,隨時購之,宋元石刻既多,真跡尤不少,故取褚、顏、蔡、蘇、米、黃六家,先勒於石,蓋非全璧也。旋以疾終。所居聽雨樓,在京師神匠胡同,為明嚴介溪別墅,國初徐健庵尚書居之,繼歸於溧陽史文靖公,其後分為數處,畢君秋帆得之,為燕會觴詠之地。及秋帆出為觀察,遂歸少卿云云。」於禮詩刊本未見。《湖海詩傳》錄詩四首,《滇詩略》錄詩三十二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水驛閒吟、春竹閒吟 清陳文燦撰。文燦,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依翠軒遺稿 清倪憲撰。憲字東平,楚雄人。乾隆壬申舉人,官宜城縣知縣。師範《蔭椿書屋詩話》謂其詩「不常作,間為之,聲調極諧,即專門者或居其下,唐藥洲先生戲稱為『柳生詩』」。其曾孫懋禮校刊,前有光緒丁亥小陽月秦煥序,後有懋禮跋。中有失調失粘者數首,與師範《詩話》雲「聲調極諧」仍相異若此,不知懋禮有誤收否。
宦遊草 清謝奉璋撰。奉璋字峨庵,號雙峰,建水人。乾隆壬申進士,官白河縣知縣。是書即官白河時所著。道光《通志》已著錄。
汗漫初、二集 清萬友正撰。友正字端友,號虛舫,阿迷人。乾隆壬申舉人,官古田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十首,小傳有「天台齊召南謂其『氣概豪邁,又能刻意求工。湖上所作,秋容滿目,與尋常作六朝金粉艷冶纖麗者不同,知其從阮亭得力者深雲』」。《雲南叢書》收《汗漫集》三卷,前有召南弟世南序,而召南序不見,此三卷殆其二集歟?
憶山詩草 清黃恩錫撰。恩錫字龍章,號素庵,永北人。乾隆壬申進士,官禮部主事。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詩十六首。吳蒲云:「壬申同譜能詩者甚多,素庵與趙檢齋聯捷禮闈,服官中外,遊歷所至,題詠尤夥,亦江山助人性靈之一證矣。永北僻在金沙江外,前無詩人,素庵《草》為江山生色矣。」
襲蘭齋集 清佴兆鳳撰。兆鳳,建水人。乾隆壬申舉人,官辰谿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絅庵詩集 清夏文廣撰。文廣號絅庵,南寧人,寄昭通府學。乾隆壬申舉人,官至欽州知州。是書昆明錢灃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灃稱:「絅庵以疾歸,出篋中諸稿,備使閱之,大體質實無浮藻,率胸臆而出,不規規求合前人,而氣體自成。事親交友,忠主庇民之忱,與所處之地,可一望而知。其餘流連光景諸作,大抵亦各有一絅庵在,非徒然者比也。」未知刊否,《南寧志》亦未見其詩。
吳氏家珍二卷 清吳瑛撰。瑛字碧山,號仁寶,晉寧人。乾隆十七年雲南府歲貢生,官尋甸州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瑛所著未見,僅《滇系·藝文》收李治民《段豹子傳》目下註:「吳明經瑛文,借刻李太翁名。」師範殆亦有所本歟?
永言堂文集一卷、詩集一卷、金沙詩草一卷 清孫髯撰。髯字髯翁,號頤庵,原籍三原,流寓昆明。是書鹽城徐鐸刊。道光《通志》已著錄。《滇文略》錄文一篇,《滇詩略》錄詩二十六首,《滇詩叢錄》錄詩五首。昆明傅應台曰:「余與髯翁交最久,每愛其樂府不規規於古而自不戾於古。至其近體,氣韻沉雄,音節瀏亮,一時同社中皆為斂手。翁詩頗富,今所存惟徐南岡糧使為所刊一卷。其父本秦人流寓,故翁猶稱三原孫氏,不忘本也。」《金沙詩草》自序稱:「乾隆庚寅開工,今年工竣,得有事於修志,敝鄉簡齋袁先生嘉興、可齋徐先生謬征拙作,勉賦二律,因篇什寥寥,附以舊作,用成一帙雲。」
銀台詩集 清李鳳彩撰。鳳彩字文五,號五雲,建水人。乾隆癸酉舉人,官通政司經歷。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正續錄詩共四首,《題沈椒園摹杜文貞南池小象》《送孫涉山北游》二首,皆真能學杜之作。
注釋杜詩中倫集 清李鳳彩撰。鳳彩,見前。師範《蔭椿書屋詩話》云:「素以詩酒自娛,性豪宕,老彌嗜學,注杜頗費精思,然以五倫分體,甚屬穿鑿。先生雖極自負,予終不敢阿所好也。」書現未見。道光《通志》已著錄。
仁圃詩文鈔 清王恭極撰。恭極字敬亭,一字仁圃,劍川人。乾隆癸酉舉人,歷官通海教諭、順寧教授、餘慶知縣。恭極與錢灃、尹壯圖交契。是書卷數未悉。《麗郡文征》錄文二篇,《詩征》錄詩八首。
尋樂齋詩文集 清施Template:!䎦撰。Template:!䎦,元謀人。乾隆十九年歲貢生,官趙州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榆門待刪草二卷、紅葉白雪文集 清楊霆撰。霆,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四餘堂詩稿 清楊履寬撰。履寬,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三十一首,其小傳云:「博學強記,著作等身,茲所錄特早歲流傳者耳。栗亭曾與彭南池搜羅前輩遺詩,丐胡羨門選訂,惜未經授梓,稿亦散失矣。履寬蓋亦留心滇中文獻者。」其詩張炌云:「栗亭以俊上之才,兼清剛之氣,力追正始,不尚浮華,誠未易覯。惜天不永年,且未得全豹而窺之也。」張履程謂:「氣骨奇高,意志沉鬱,一番蒼秀之氣,撲人眉宇,風格在七子之間。」
陶村詩鈔一卷 清袁文典撰。文典字儀雅,號陶村,保山人。乾隆丙子舉人,官廣西州學正。服官甫一載,即乞養歸,從事於著述。詩集曰《陶村》,慕淵明之為人也。此本有望江檀萃、江都蕭霖、石胡張鳳孫評點,為昆明華世堯所得。道光《通志》已著錄者曰《陶村詩選》一卷,有嘉慶甲子丹徒王豫序,刻浪穹王藩跋,今未見。雲南叢書館刪其評點,收入《叢書》,與其弟文揆之《時畬堂詩稿》合刻為《保山二袁遺詩》,劍川趙藩、昆明陳榮昌有序冠於前。文典詩志和音雅不失先正典型。《湖海詩傳》錄詩四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二十二首。
陶村文集 清袁文典撰。文典,見前。乾隆五十九年,望江檀萃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名《陶村文鈔》,無卷數。是書為昆明華世堯舊藏,後歸江南童振藻。雲南叢書館由振藻假鈔刻入《叢書》二編,為文計二十二篇,望江檀萃加以評點而復序之。蓋文典六十九歲時,其弟文揆錄以示萃,萃序之以為文典壽,稱:「數十年來,滇西士大夫家,凡喜慶銘頌之作必屬之,其散體則沉密婉篤,周折曲盡,其駢儷則疏朗明暢,清麗芊綿,皆有德者之言,今集中喜慶銘頌之作絕少。」趙藩序謂:「其《蘇亭弟六十贈言》與萃序文,於文典、文揆學行紀述翔核,可當列傳讀。」 信然。
衣山詩鈔三卷 清李翊撰。翊字桂圃,號衣山,晉寧人,因培子。乾隆丁丑進士,入詞館,授編修。供職十餘年,雅為同館所推重,與鉛山蔣士銓尤投分,以疾歸。時因培視學江浙,前後凡十年,恆侍左右,與一時知名士多唱和之作。生平著作頗富,多散佚。翊自幼喜讀書,博通經史,於學尤精詩古文詞,深得漢魏六朝遺意。其子浩編詩三卷,共五百二十四首,刊入《李氏詩存》。《滇詩嗣音集》錄詩十四首。道光《通志》已著錄,無卷數。
雲華詩鈔五卷 清李翃撰。翃,見前。翃夙慧,四歲誦唐詩一過輒朗朗成誦。長而博學,於經學尤深。工書隸,善畫,不輕作。時寄興於詩,存稿極夥,嗣子浩編詩五卷,刊入《李氏詩存》,共六百七十七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未見全集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蘭溪詩鈔二卷 清李翿撰。翿字雲樵,號蘭溪,晉寧人,因培猶子。天資卓犖,讀書觀大意,不屑屑章句。屢試不第,出為山東泗水縣尉。尉本閒曹,公餘寄情詩酒。築小室,栽花種竹,以祖母憂去官,不復仕。詩古文詞每自出己意,抒寫性情。其侄浩編詩二卷,共二百二十三首,刊入《李氏詩存》。
省身詩集 清左熙俊撰。熙俊字用章,號曉堂,蒙化人。乾隆己卯副貢生,官平彝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一首,小傳稱其「官平彝訓導」。
自賡集二卷 清戴晟撰。晟字萃中,號曉峰,又稱茈湖小隱,浪穹人。乾隆己卯舉人,官四會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是書乾隆癸卯自為序。《滇詩略》錄詩一首。
鳳岡文稿 清時畏天撰。畏天字保之,號鳳岡,趙州人。乾隆庚辰舉人,由羅平學正擢慶符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紹商詩稿一卷 清杜東輅撰。東輅字紹商,詩子。乾隆庚辰舉人,官劍川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一首。
石渠文集 清劉經傳撰。經傳字石渠,石屏人。乾隆庚辰進士,改庶吉士,授檢討,官至御史。道光《通志》已著錄。《滇文略》《石屏州志》各錄文一篇。
思田文鈔、略似吟 清廖椿齡撰。椿齡字彭年,號思田,石屏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小傳云:「性豪縱,嗜酒,恥習舉子業,上下古今旁及佛老之書,無所不讀。其議論皆中肯綮,人以為有陳同甫之風。」江濬源云:「思田各體詩,情寄興豪,神清筆健,又能超悟絕倫,縱橫變化,視塗煦庵、孫南村、髯翁有過之無不及。其真得力於二氏之學歟,抑亦天才敏妙也。」少陵雲「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斯人可以移贈。
聽泉樓詩草 清李穎樟撰。穎樟字石生,騰越人。乾隆間諸生。是集多散佚,其族裔學詩,搜得詩十首,載族譜中。
金碧詩雋 清盧夔輯。夔字官汝,號鳳岡,昆明人。乾隆間歲貢生,官平彝縣訓導。道光《通志》已著錄。
菉竹堂詩存一卷 清余萃文撰。萃文字星聚,號斂齋,昆明人。乾隆壬午舉人,官開化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曰《斂齋詩集》一卷,不知其集名為《菉竹堂詩存》也。萃文為戴侍御絅孫業師。絅孫道光己酉序,刻於都城寓廬之味雪齋,板片與自著之《味雪齋詩文集》運回昆明,咸同兵燹遭毀。《雲南叢書》得其舊印本,鋟入詩總九十六首。《滇詩嗣音集》錄五首。絅孫序稱:「萃文生平所服膺,以衛武公為法,故名其堂曰『菉竹』,而年亦若與武公相次。讀其詩,可以知其志矣。其詩皆萃文手自削定雲。」
約園草 清塗躍龍撰。躍龍字震溟,號曉川,晚號二餘,景東人。乾隆壬午舉人,官至澧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三首。《景東廳志》錄《靜寧守城紀事百韻》,此詩昆明錢灃為之序。武進惲燮云:「律詩清新,頗有見道。語固由閱歷深時得來,然綜先生平生,屢遭坎凜,而其志不可挫,亦先由信道之篤也。至先生之義氣才望,政事所至,有赫赫名,去後猶動人思,即古來能吏中恆不數覯。余昨承乏景東,得見先生《靜寧守城紀事》詩,始悉石峰堡回逆猖獗,終不敢越靜寧一步,窺涇原、邠隴者,則知先生為之蔽也。厥功已足不朽,豈徒效經生家沾沾焉推敲於聲韻之末乎。抑余聞之,自隴右來者,言石峰堡事始末皆符所紀,如合吾鄉楊蓉裳《伏羌紀事百韻》讀之,當可以備野史雲。」
貽燕堂詩文鈔 清羅慶恩撰。慶恩字汝愚,號有亭,石屏人。乾隆壬午舉人,官五台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二首。
松泉詩文集一卷 清高上桂撰。上桂,鄧川人。乾隆癸未進士,官至茶陵州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州志》錄詩十四首、文四篇。《滇南詩選》錄二首。
春暉堂詩鈔 清方希孔撰。希孔字紹魯,晉寧人。乾隆乙酉拔貢。《晉寧州志》錄詩三首。
即山詩草 清施浥培撰。浥培,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二首。
漁痴文集、如晉詩集 清談去矜撰。去矜字靖安,一字立青,蒙自人。乾隆乙酉舉人,官增城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川北集 清田棨庭撰。棨庭字汝戟,號鶴汀,建水人。乾隆乙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棨庭詩為臨安府知府王文治所賞識,亦與朱孝純相唱酬,惜其集湮沒不傳。
聚琴軒集一卷 清高昀撰。昀字南炳,武定人。乾隆間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待焚草 清李誠經撰。誠經字明六,一字西樓,蒙自人。乾隆間諸生。望江檀萃弟子,工詩,萃《滇南詩話》稱之。道光《通志》已著錄。
蓮溪文集 清張昂撰。昂字軒南,號蓮溪,趙州人。乾隆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壺山詩草 清楊煥撰。煥,永北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板松山房詩稿二卷、洛孟公餘草四卷、古文一卷 清唐文灼撰。文灼字見三,號藥洲,晉寧人。乾隆丙戌進士,官孟津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板松山房詩稿》,提學李中簡為之序;《洛孟公餘草》及《古文》,門人高三畏為之序;文灼《古文》未見。其詩《滇詩略》正續錄三十首,《晉寧州志》錄一首,《琅井志》錄二首。文灼幼在五華,有文名,從學者甚多。詩才清雋,曾以「秋海棠開微雨後,水芙蓉放晚風前」二句得名。袁文揆云:「先生嘗與余伯兄陶村論詩,雲『子詩太煉,太煉則不空,不空則不靈。』伯兄深服其言。揆戊戌在京師,始獲謁見先生,以詩就正,謂子可以言。然求先生稿,卒未得也。近趙覺莊謂先生詩學在晉寧當與鶴峰中丞狎主齊盟,且搜其遺篋,得崧少詩數章付予,始見廬山真面,洵足以為後學津梁。聞萬荔村廉訪實請業於先生,則薰蒸陶育之化,固不僅詩已。」
楚珍詩稿 清尹壯圖撰。壯圖,見前。是書不分卷,詩凡百三十五首,後附試帖二十七首。《滇南詩選》錄三首。張履程稱其「氣勢磅礴,聲調諧適」。是書壯圖子佩恩、佩珩、佩棻校刊。
照路燈 清張軉撰。軉字身寶,通海人。諸生。乾隆戊子後,棄儒為黃冠,居無定所。嘗游武當山,稱雲中鶴道人,莫知所終。是編乃其住彌渡西河觀時,門人姚得萃往訪,軉先一日避去,留七絕十餘首,皆教人立本敦倫之道。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畊文集、詩集 清羅會恩撰。會恩字際叔,號南畊,元琦子。乾隆戊子舉人,選安寧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回滇詩稿、補過堂詩稿 清朱聖哲撰。聖哲字濟川,號芝圃,通海人。乾隆戊子舉人,官南宮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小鶴山樵詩集、海天吟集 清彭翥撰。翥字少鵬,一字南池,號竹泉,蒙化人。乾隆庚寅舉人,官至瓊州府同知。道光《通志》已著錄《小鶴山樵詩集》,而不知尚有《海天吟集》。翥詩才清拔,初見賞於徐中丞鐸、袁大令枚,後以吏而能詩,見重於孫相國士毅。《隨園詩話》錄詩數首,《滇詩略》錄三十九首。師範《蔭椿書屋詩話》謂其「天才雄傑,然如出土古彝器,必略有缺玷,方入賞鑒」。興寧傅翰邦云:「昔人論詩有體勢,作用聲、對、義、類四者,皆貴於能深,而以氣象氤氳,意度盤礴,用律不滯,用事不直,分泝厥由,其亦度盡金針矣。南池司馬以雋才為吾粵循吏,所為詩皆可誦,亦多可傳,非漸摩於四深之論而能若是乎。」 嶍峨周濬云:「南池先生瘦不勝衣,其詩格頗有一種清剛之氣,適如其人。然自出入三唐,絕不落宋元一派,故錢南園侍御極稱之。至其海洋捕盜諸政績,雖終軍虞詡,亦不是過,孰謂書生無經濟耶。」
宜泉詩一卷 清王運昌撰。運昌號宜泉,昆明人。乾隆庚寅舉人,官長樂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一首。
四餘堂稿 清袁惟清撰。惟清字介夫,號葦塘,趙州人。乾隆庚寅舉人,官豐潤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師範《蔭椿書屋詩話》云:「易州司馬袁葦塘總角後,即與竹林唱和,一時稱為彭袁。古體仿元白,近體間染指於溫李。乙未同赴公車。題少陵祠有句云:『房公終罷相,嚴武竟能容。』推盡此老一生,惜其稿不傳。」
東觀詩集四卷 清蘇東觀撰。東觀,蒙化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闇然詩集二卷 清梁文錦撰。文錦字繡章,蒙化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五之堂詩鈔二卷 清李作舟撰。作舟字夢岩,昆明人。乾隆庚寅舉人,官廣南府教授。作舟詩頗富,昆明華世堯得鈔本,送叢書館,選一捲入《叢書》二編。作舟沒年九十餘,傳為吳井土地神,其祠有記其事。
讀史詩、聖峰文集、詩集 清王紹仁撰。紹仁字子靜,太和人。乾隆庚寅舉人,官昆陽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一首。師範《蔭椿書屋詩話》:「予以試事赴大理,遇暇,即相往還,出《詠史詩》一卷,屬余點定。其《詠漢武帝》云:『那知四百年文治,全仗雄才大略人。』《東方生吟》:『過主數罪三,割肉有譽四。』《汲黯周亞夫》云:『介冑無拜禮,將軍有揖客。君前與臣前,亞夫無乃越。』遣用成事,中自出論斷,大得運實於虛之法。」
敬亭詩草 清楊純緒撰。純緒,永平人。乾隆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睡鄉吟草一卷 清蒙朝賢撰。朝賢號蒼西子,永平人。乾隆間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拾草堂詩存一卷 清李觀撰。觀,見前。是書原二卷,有望江檀萃、瀛州曹則古序。則古謂:「神味恬淡,風致溫婉,毫無憤郁之氣、塗澤之習。而其天懷孝慈,志趣清遠,時複流露於楮墨之間。」道光間,昆明戴絅孫僅得一卷,觀為絅孫母從祖祖父,二十九年序而刊之。今收入《雲南叢書》。詩總存百零一首。《滇詩略》錄詩八首。黎平趙世模云:「余聞大可山人年逾八十,遇極窮而詩興不少衰,歷觀各體,可當『空潭瀉春,古鏡照神』二語,其真窮且益堅,老當益壯者耶。」
金華詩鈔 清張輔受撰。輔受字斗垣,一字止齋,劍川人。諸生。是鈔有劉成德、鄧松、王學堯、王建中諸人序,已刊行。《麗郡詩征》錄詩二十九首。
五寧堂集 清蕭穎撰。穎字汝愚,號仙泉,晉寧人。乾隆庚寅舉人,官壽寧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穎,晉寧之永寧鄉人。初為琅井、路南校官,後揀選福建之壽寧縣,歷署泰寧、寧洋等縣,因名其集曰《五寧》。《晉寧州志》錄詩二十八首。
石柳堂詩文集 清瞿鞏祚撰。鞏祚字福謙,阿迷人。乾隆辛卯舉人,官彌勒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錢南園遺集八卷 清錢灃撰。灃字東注,一字約甫,號南園,昆明人。乾隆辛卯進士,入詞垣,授檢討,歷官通政司副使。灃遺著搜集增刊,凡經七次。嘉慶間,趙州師範官望江縣知縣,輯詩二卷,名曰《南園詩存》,先已刊成,因板片過大,於作詩歲月間有倒置者。癸亥夏,又重刊於官廨之小停雲館,姚鼐、法式善序於前,後附范與鼐輓詩五首,末有范跋,嗣又《補遺》一卷,中誤收王汝璧《題灃為畫柏馬圖》七古一首,望江龍彪序其後,道光《通志》已著錄。道光乙未,灃子嘉棗輯文二卷,名曰《南園文存》,刊於廣州,前有保山袁文揆所撰別傳、景東程含章所撰墓志銘並例言八則。同治壬申,景東劉崐得《詩文存》,詩增《自題守株圖》四首、《再題守株圖》一首,文增《桂花廳宴集序》《用嚴說》二篇。詩次第依范刻,文則改編次第,厘為五卷,刻於長沙,易名為《錢南園遺集》。詩後龍彪序未刻,將范與姚鼐輓詩移於前,又增洪亮吉、陳惠鈞、葛樹蕃挽贈詩三首,清湘陰郭嵩燾為之序,而崐亦有序列前,稱郭筠仙中丞又得遺詩一卷,不知即《題守株圖》數詩否?光緒辛巳,灃族曾孫鏞請左宗棠為之序,刻於襄陵縣署。自跋云:「取《詩文存》,悉遵舊式,惟於坊刻搜得制藝一首,附於末,實與《詩文存》前後多寡殊不符,而范《補遺》一卷全漏刻。」光緒甲午,保山劉樹堂取劉崐刻本,請德清俞樾為之序,重刻於浙江,今其板猶存。光緒丙午,昆明陳榮昌為灃建祠於翠湖畔,又取劉崐本,復摹《守株圖》遺象於卷首,托同邑施有奎刻板存祠中,有奎有序冠於前。民國初,滇開館輯《叢書》,總纂趙藩搜得遺詩六首、文七篇,藩又將其父聯元所輯手扎五十五通,其弟荃所輯楹句一百二十四聯,又將《錢氏族譜》序、言行紀略十三篇,合之前刻,分別增厘為八卷,收入《叢書》。灃詩文多不存稿,經歷次搜刊,雖不無遺珠,計亦無幾矣。灃為人剛嚴貞介,詩古文蒼鬱勁厚,有真性情、真氣節,海內文壇無異詞。《清史稿·藝文志》已著錄五卷。詩文以《詩存》《文存》為最精。《滇詩略》錄詩一百三十一首,《滇文略》錄文十五篇。若窺全豹,仍以叢書處編刊者為完本。
莘耕雜詠一卷 清劉超凡撰。超凡字一民,號莘耕,陸涼人。乾隆辛卯舉人,官雲南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寄庵詩文鈔三十三卷 清劉大紳撰。大紳字寄庵,寧州人。乾隆壬辰進士,歷官山東武定同知。是書《詩鈔》八卷,自乾隆戊申至乙丑作,濟南張象津、浪穹楊淳序於前,通海李士林、蒙化張登瀛跋於後,而大紳亦自有跋。《續抄》十卷,自丙寅至乙亥作,劍川張咸熙序於後。《續附》十二卷,自丙子至丁亥作,高乃聽序於前,而大紳亦自有序二。《文抄》三卷,前有仁和屠紹理、建水張履程序,雲州楊國翰、昆明戴恩詔、趙州韓棨、呈貢戴淳序於後。《滇南詩選》錄二十一首,《滇詩嗣音集》錄一百五十首,師範《小停雲館芝言》錄詩一首。文則李祖陶《清朝文錄》及近代國文教本皆選錄之。張履程稱其詩「因寄所託,寫性靈,發曠思,言真而情愈深,味淡而指彌遠,亦杜亦陶,機趣洋溢」。趙本敡謂其詩「朴老真摯,直寫胸臆,不事雕琢,自然流露」。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丹山詩文集若干卷、朋簪合集一卷、填詞二卷 清許憲撰。憲,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趙州志》錄文四篇。
杏北前後文鈔、南北驛詩草 清劉烈撰。烈,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金華山樵前集、金華山樵後集、二餘堂詩稿、抱瓮軒匯稿 清師範撰。范,見前。是書范自戊子存詩起至乙卯止,首《幼學吟刪稿》,次《紫薇山房刪稿》,次《課餘集刪稿》,次《北征小草刪稿》,次《觀海小集刪稿》,次《秋窗夢語刪稿》,次《芙蓉館存稿》,次《金台折柳集存稿》,次《西軒匯稿》,次《研露集》,次《駢枝集》,次《南還紀行》,次《出岫集》,次《彈劍集》,次《歸雲集》,次《劍湖外史集》,次《考績吟》十七目,為《金華山樵前集》。又乙卯至嘉慶癸亥止,自《朝天集》始,附《嘉慶選人前集》,次《孤鳴集》,次《鷓鴣吟》,次《吳船臥余錄》,次《吾亦愛吾廬寤語》,次《嘉慶選人後集》,次《泛舟集》,次《春帆集》,次《泛舟集摘鈔》,次《懷人詩》十目,為《金華山樵後集》。又自辛酉至戊辰所作,曰《二餘堂詩稿》。又己巳至庚辛之作,曰《抱瓮軒詩匯稿》。中間《懷人》分前、後《懷人》,後《懷人》又附《癸亥除夕紀懷詩》,而以籢體為外集。嘉慶初,刻於望江官廨之小停雲館。范宰望江八年,四方士趨之如雲,至則各得其所,遠近藉以舉火者不可勝計。又表章先哲,不遺餘力。解任後,病卒於大雷,門生故舊為經紀身後事。濟南守張鵬昇送其櫬歸葬彌渡。真州程菕收所刻各書板片,於安慶東門外萬松岡起師樓三間以藏之。洪楊之亂樓毀,版片悉遭一炬,其書傳本日稀。《雲南叢書》征刻范詩文各集十餘年,就趙藩、蔣谷、李根源、方樹梅先後所得之詩集若干冊,編成二十七卷,裒合各序、跋、題詞為《附錄》一卷,收入《叢書》,易其名曰《師荔扉先生遺集》,所缺之《研露集》《劍湖外史集》《朝天集上》《嘉慶選人前集下》《二餘堂詩稿》等,則虛其次以待。建水張履程謂:「范古體深穩流暢,近體沉鬱頓挫,開合動盪,俯拾即是,着手成書。」歸安嚴昌汝謂:「范才大學博,故其詩風雨爭飛,魚龍百變。」甕安趙本敡謂:「范五律格高氣渾,力深思沉,儼然少陵家法。明人中,直可抗衡弇州,匪獨方駕四溟。」《滇南詩選》錄詩二十一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一百三十一首。道光《通志》著錄多漏略,茲特詳考以彰之。
二餘堂文稿十二卷、抱瓮軒文匯稿 清師範撰。范,見前。是書初稿六卷、續稿六卷,未分體,亦未分年。自少年至嘉慶戊辰所作之文編成十二卷,又己巳至庚辛之作編為《抱瓮軒詩》《文》匯稿各一冊,皆已刻於望江官廨。雲南叢書館搜之十餘年而未得。民國十四年,方樹梅得《文稿》卷一、卷二、卷五、卷六、《續文稿》卷四,共五卷。二十三年,樹梅到北平,又得《續文稿》卷三一冊,計尚未得者七卷。《文稿》卷一前有嘉慶癸亥章華孫琪序,文後多有彭竹林、張葆光、曹三選、楊栗亭、王酉山、錢南園、文望山、戴琢軒、斐璞軒、洪西堂、趙覺莊、吳和軒、袁痴髯、萬九仞、楊曉園、朱笏山、王曜圃、張溟洲諸人評語。范吉光片羽,後學皆極珍視,矧得至六卷之多,已收入《叢書》。趙藩有序云:「先生天賦異秉,好學不倦,足跡幾遍國中。而於滇雲文獻掌故,網羅大備,言之如數家珍。所為《滇系》一書,誠史氏之外編,一方之實錄也。其於學無所不窺,故於文亦無所不能,析理也精,紀事也核,致用也切實,敷情也摯婉,長篇巨製固精力彌滿,小文短札亦機趣別生。正不必曰學某派仿某篇,要自成其為。荔扉之文無他,一真而已矣。」可謂確論。
玉山詩鈔 清錢廷琛撰。廷琛字鍾崐,昆明人。乾隆甲午舉人,官南路同知。《滇詩嗣音集》錄其詩六首。
歸漁詩草四卷 清簡以仁撰。以仁字育萬,號歸漁,昆明人。乾隆甲午舉人,官建陽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一首,小傳稱「字歸漁」,誤。
漱亭集 清陸藝撰。藝字正游,一字樹人,號漱亭,昆明人。乾隆甲午舉人。工詩善畫,士大夫至滇者多樂與之游。知臨安府王文治極賞其「雲連樹色微分岸,船載波光直到門」之句。又《登羅漢壁》有句云:「風飄海氣全歸樹,日轉峰陰半過苔。」為時所稱。《湖海詩傳》錄詩三首。《蒲褐山房詩話》:「樹人以武將世家,耽心緗素,與其兄藻對床風雨,翰墨共娛。江坪工詩,樹人兼能畫,滇人目為二難,陳大令文燦而外,莫能及也。余去滇時,江坪以百韻詩見贈,而樹人又仿烏目山人作《風雨送行圖》,極工。《漱亭集》中如『亂鴉翻夕照,一犬吠孤村』『野水明殘照,村墟入暮煙』『碧草前溪路,斜陽遠寺鐘』,俱極清雅。」《滇詩略》錄詩二十首。
西阿詩草 清谷際岐撰。際岐字鳳來,號西阿,趙州人。乾隆乙未進士,歷官禮科給事中。是書內分《龍華山草》《彩雲別墅存稿》,前有蒙古法式善、萊陽初彭齡序及自序、《陶廬詩話》一則、師範《讀其詩集書後詩》八首,後有彭齡跋、吳錫麒評。彭齡為際岐門人,書即彭齡所校梓。《小停雲館芝言》錄六十首,《滇南詩選》錄三首,《滇詩嗣音集》錄十八首。張履程稱其詩「靜穆清逸,淡而彌旨」。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後附子婦袁氏《漱芳亭詩抄》。
文類偶存一卷、未焚草二卷 清傅嶷撰。嶷字西文,號穆堂,建水人。乾隆甲午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沁香廬吟草 清張宇撰。宇字君芋,劍川人。歲貢生。工畫山水,善鼓琴,與師學博范相友善。道光《通志》已著錄。《麗郡詩征》錄詩一首。
秋吟草 清寧毓賢撰。毓賢字徵來,號筠谷,保山人。乾隆間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詩略》錄三首。杜念典云:「讀筠谷《旅舍》《感遇》二詩,猶憶當年名在孫山外,無限淒涼。詩惟情真感人,諒哉。」
時畬堂詩稿十一卷 清袁文揆撰。文揆字時亮,號蘇亭,保山人。乾隆丁酉拔貢,官甘肅縣丞。母老告歸,既終養,客陳孝昇方伯幕者數年,又遠遊江浙,後改官雲南縣教諭。所輯有《滇南詩略》《文略》,已著錄。與其兄文典均以詩名,時號二難,而文揆造詣殆過其兄。《詩稿》十一卷,為河陽解氏得而藏之,後贈劍川趙藩。首有道光九年儀徵阮元手書小序。詩編年自乾隆癸巳始,至嘉慶丙寅止。考文揆卒嘉慶乙亥十月,尚缺丁卯以後九年詩。道光《通志》已著錄十三卷,蓋缺去二卷矣。《雲南叢書》收入,與其兄《陶村詩鈔》合刻為《保山二袁遺詩》,陳榮昌有序冠於前。王昶《湖海詩傳》云:「文揆有《食蛤吟》,此殆其初名與?」錄詩五首。《蒲褐山房詩話》:「永昌袁氏,家風醇謹,子弟咸能讀書敦品。乾隆己丑,余以籌軍駐其地,時亮同其群從咸來受業。滇中風雅久衰,今以詩名者,蔣太史鳴鹿、陳明府文錦及時亮,而三人皆出余門下」云云。《滇詩嗣音集》錄詩七十七首。
竹陀詩集 清尹振麟撰。振麟字厚基,通海人。乾隆丁酉舉人,官澄城縣知縣。是編三卷,後第三續一卷,第四一卷,總五卷,皆其官永北訓導時所訂。嘉慶甲戌,族兄蒙自尹壯圖、門人浪穹楊淳並為之序。其自序稱:「生於竹陀,別號竹陀,因以名集雲。」又嘉慶戊寅振麟官澄城時所為詩,與壯圖並刻,稱《二尹詩合稿》,一卷,振麟自為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詩嗣音集》錄一首,小傳: 「官淳化縣知縣。」與《通志》異。
兩樹軒詩稿 清方希灝撰。希灝字浩然,晉寧人。諸生。谷際岐弟子。《晉寧詩征》錄詩三首。
蘭畹詩文集 清王元楀撰。元楀,廣南人。乾隆己亥舉人,仕終山西高平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山泉詩、文集各一卷 清曾屺撰。屺字蔚峰,號山泉,建水人。乾隆己亥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可石小草 清段琦撰。琦字兆魏,號可石,河陽人。乾隆庚子進士,官江蘇金壇縣知縣。道光《通志》著錄,不言其卷數。書下縫口有「下」 字,而前雖無「上」字,可知其為二卷。前有同邑王國典序,國典並為之評點。又袁枚題詞稱「友生隨園八十老人」,知琦為枚入室弟子也。枚題詞云:「滇南詩人,近推彭竹林,觀吾子諸篇,清真古厚,積健為雄,殆相與頡頏者,碧雞金馬,時出慶雲。諒哉,是枚亦甚推挹也。」
覆缶詩稿 清陸藻撰。藻字江坪,昆明人。乾隆間歲貢生。《滇詩嗣音集》錄詩十三首,其小傳云:「有《覆缶詩稿》。」王昶《湖海詩傳》錄詩一首,其小傳稱:「藻,諸生,有《鏡碧山房稿》。」昶錄詩時,藻為諸生,後已成明經,其《鏡碧山房》,殆其初名與?
草堂集 清杜若喬撰。若喬,太和人。乾隆間諸生。是書楊履寬為之序,稱若喬「博識洽聞,饑寒以死。遍尋諸其門人之家,得暮年草稿一束,墨痕濃淡,紙色漫滅,多不可辨,強以己意,揣摹補綴,得若干首,略為詮次,錄為一帙,呈之胡蔚元」,而今亦不傳矣。
萬吹樓詩集 清胡蔚撰。蔚字少霞,號羨門,武陵人。拔貢生,效力河工,候補同知,因墮騎病廢。乾隆四十一年,汗漫遊至滇,嘗主大理及昆明成材書院,卒葬滇城北門外之商山。道光《通志》已著錄。《滇南詩略·流寓》錄詩四十三首。徐中丞鐸云:「羨門於詩,幼有夙解,長益肆力於漢魏六朝及唐宋元明之變,而又得江山朋友之助,故其詩益富而工。昔人論詩為窮而始工,然志苦則語多怨誹,神傷則音多噍殺,以視羨門之氣平而音和,怨而不怒,婉而多風,所得於溫柔敦厚之教者何其深也。」彭翥曰:「先生家本湖湘,祖官江蘇方伯,父為臨江守,有善政,罷郡乃歸江南。先生詩學傳自母氏,後宗法漁洋,往來南北間,所交皆南北賢豪,卒不遇,窮老以死。無子,兩松徐公、春岩許公經紀其喪,為厝城北商山。顧羈旅終身,蹙蹙靡騁,而所為詩歌,和平淵雅,無焦殺之音,其天懷學問,從可知已。是集為先生自定本,原九百九十餘首,余擇其尤雅者二百七十餘首,序而梓之。」又曰:「先生繼娶葉榆王夫人,既蒙徐、許兩公送歸榆,念先生孤墳無依,復歸省門,矢守不去,收拾遺稿片紙,不令散佚,其志良苦雲。」
浣俗山房詩草 清楊履義撰。履義字子遷,太和人,履寬從弟。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三首。
愛蓮軒集 清劉�撰。�,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芋栗園遺詩二卷 清朱奕簪撰。奕簪,見前。道光《通志》據石屏州採訪著錄《范我集》,而未言《芋栗園遺詩》,未識《范我集》為別一種歟?抑《芋栗園詩》之初名歟?《雲南叢書》收《芋栗園遺詩》二卷,前有道光十三年皖江許所望序,為其子朱雘所屬者。又有道光二十六年善化賀長齡序,亦雘所屬者。是集為雘道光間所刊行本。許所望序云:「先生弱冠登賢書,性耽吟詠,與同里羅琴山、陳海樓為社友,著作甚富。迨之官蜀道,卷帙散亡殆盡,所存者僅庚午、辛未數年所作而已。」《滇詩嗣音集》錄七首。奕簪令蜀,其子云:「值教匪蹂躪,吏不能久於任,所至輒不逾一二歲,無卓然異績之可紀。獨其不枉道以求人,不剝民以腴己,蓋所至如一焉。反而印之於詩,則抗直廉惠之意,一篇之中,往往而見。」 收入《雲南叢書》。
蘭溪詩集 清楊澎撰。澎字瀚池,浪穹人。乾隆庚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南詩略》錄《讀建安七子詩有會》五古一首,袁文揆評云:「氣體深厚,敘次諸人兼有史法,在《蘭溪集》中可推傑作。」
仙坡詩草 清丁應鑾撰。應鑾字敬儀,號仙坡,石屏人。乾隆丙午舉人,大挑知縣,署鳳陽同知。嘗捐廉與桐城毓秀書院。祁門民避役聚眾踞險樹柵,當道欲剿之,應鑾曰:「兵暴民傷,奈何?」自馳往,資遣之,民感服。解組歸里,林泉自怡,年八十餘卒。別有《花縣留甘琴韻清賞》《落花詩選》《仙館唱酬》諸集。
蘭崖詩鈔一卷 清曹鶴鳴撰。鶴鳴字九皋,景東人。乾隆己酉拔貢,中式舉人,由大挑官山東蒲台縣知縣,調署武定府。其後裔曹兆江存鈔本一卷。《景東縣誌·藝文》錄詩數十首。
二吳詩草 清吳怡、吳協撰。怡字友棠,號和軒。協字寅齋,保山人。怡、協乾隆壬子同榜舉人,怡官鄒平縣知縣,協亦官知縣。《滇詩嗣音集》錄怡詩三首,錄協詩四首。是書又名《思補齋詩草合抄》,首注胞侄嗣伯、嗣仲校刊,前有永昌府知府彭舒萼序及鄧川楊柄鋥序,道光己酉刻。
關中集 清楊名颺撰。名颺,見前。名颺文章格律雖不甚高,然觀其全卷,多興養立教、興利除弊之文,讀之而名颺治秦政績可以想見。此關係政治文字,不宜以格律論也。後附《蠶桑簡編》,尤關治要。光緒《通志》已著錄。
所園詩集四卷 清趙廷樞撰。廷樞字仲垣,號所園,太和人。乾隆間拔貢,官安仁縣知縣。是書卷一《問梅堂草》,卷二《蝶夢窗草》,卷三《倦圃吟草》,卷四《後出山游草》,前有自序及楊振綱、遊方震、鄭天梅序。存詩自乾隆壬辰至辛亥止,共五百五首。廷樞殫精為詩,出入於六朝三唐間,可謂滇中一作手。道光《通志》已著錄。
培風堂詩鈔 清譚震撰。震字筤圃,永北人。乾隆壬子舉人,官古丈坪同知。是書師範《小停雲館芝言》中錄詩九首。
味真堂詩集 清楊淳撰。淳字鳳池,浪穹人。嘉慶辛酉拔貢。師範《小停雲館芝言》中錄詩二十八首。
景山詩鈔 清楊炘撰。炘字乘之,太和人。乾隆戊申舉人,官安徽知縣。師範《小停雲館芝言》錄詩二十首。
沈龍山詩草一卷 清沈彬撰。彬字龍山,寧州人。布衣。是書附刻劉大紳《寄庵詩鈔》後,共詩二十二首,前有大紳序,謂:「龍山將死,以遺草一大束,屬其弟以遺寄庵,寄庵未及見其弟而其弟亦死矣。問其子,不可得,所存者十數篇而已云云。今附刻二十二首,殆後續有所得也。其詩風格高上,意旨遙深。」《滇詩略》錄一首。
月川未是稿十八卷 清程含章撰。含章,見前。是書舊分為《嶺南集》《嶺南續集》等名,已刊行。晚年並為一集,內分詩四卷、文十卷、公牘四卷,總名曰《月川未是稿》,寧州劉大紳、桂林朱桓為之序,復付梓。魚尾下仍注名《嶺南集》《嶺南續集》等,較前刻為善。晉寧錢用中一生低首拜含章,經數十年之苦心,始將前刻收齊,序刻行世,而晚年改編刻本,終未全得。《雲南叢書》將錢刻收入,亦美中之不足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崧雲草 清戴聖哲撰。聖哲字明甫,祿勸人。乾隆庚子舉人,官巴東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稱為武定人。《滇詩嗣音集》錄三首,其小傳雲「祿勸人」。查《選舉志》,名下注「祿勸人」,不得以祿勸為武定直隸州所轄,而遂雲武定也。又《宦績傳》:「字明甫。」《嗣音集》云:「字崧雲,官巴東知縣。」道光《通志·宦績》云:「官巴東知縣,歷署蒲圻、雲夢、歸州。」而《滇人著述》之中,僅雲「官至歸州知州」,崧雲又作「菘雲」,茲據《嗣音集》正之。
黎照堂詩集 清劉標撰。標字錦字,太和人。乾隆庚子舉人,官安寧州學正。道光《通志》已著錄。
遙岑詩四卷 清歐太和撰。太和,安寧人。乾隆庚子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海樓詩文集 清陳履和撰。履和字介存,石屏人。乾隆庚子舉人,仕終浙江東陽知縣。履和為大名崔述弟子,詩文俱名著一時,惜兵燹散佚殆盡。
綠筠書屋詩文集六卷 清張辰照撰。辰照字明宇,號景園,蒙化人。乾隆庚子舉人,官定遠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十一首。
樂山集二卷 清王崧撰。崧,見前。是書前有武鄉李中敏序、嶺南黎訥撰墓志銘,後附臨汾張煒撰《樂山先生講學圖記》。收入《雲南叢書》。
點蒼山人詩鈔八卷 清沙琛撰。琛字獻如,號雪湖,太和人。乾隆庚子舉人,官懷寧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前有桐城姚鼐、江左履石庵、懷寧潘瑛、寧州劉大紳及琛自序,於嘉慶間已刊行。民國初,其外曾孫大理王廷治索雲南督軍唐繼堯、巡按任可澄及昆明倪惟欽序之,而廷治亦加序,以鉛字印之。《雲南叢書》收入,新舊諸序均照刊,並衣舊錄《贖台紀略》於卷端。姚鼐序云:「今獻如方以吏績顯,而又兼詩人之高韻逸氣,幽潔之思,雋妙之語,峰起疊出,信乎滇之多奇士也。」潘瑛序云:「嘉慶甲子,余方僑客秋浦,選刻《國朝詩萃》,懷遠許子叔翹以所刻先生《點蒼山人詩集》示予,命予序。予伏而讀之,向之風神諧暢,意致深婉者,進而蕭疏清靚,簡遠淡泊矣;向之嶔崎磊落,奔騰放逸者,進而變化出沒,縱橫排傲,不可端倪矣。其間論古懷人、感時紀事諸作,崇論宏議,遠見卓識,纏綿悱惻之思,溫柔敦厚之旨,使讀者肅然而起,悄然而怨,感人之深,何以至此。此豈拘拘於體句音律者之所知耶。」劉大紳序云:「始吾甲戌歲秋,讀獻如《荒山紀游》諸詩,氣奇情邁,絕眾離群,嘗題辭其後矣。丁丑歲暮,又得近作數冊讀之,其氣奇如故,其情邁如故,其絕眾離群亦如故。」琛之詩,姚、潘、劉所評盡之矣。道光《通志》已著錄。
草堂詩集 清趙允煊撰。允煊字雪巢,太和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寤一草堂詩文鈔四卷 清董灼文撰。灼文字見三,號勿軒,寧州人。諸生。是書前有劉大紳序,稱其詩六卷,今只存四卷。《滇南詩選》錄十八首,《滇詩嗣音集》錄二十九首。張履程稱其詩「興酣落筆,拉雜成章,超脫雄渾,縱橫變化,才力氣魄,直欲方駕空同」。趙本敭稱其「七古縱橫排傲,疊宕頓挫,不求合法而自然中節,殆神明於少陵之法而自生變化者」。道光《通志》著錄,名《勿軒詩》,六卷。 《嗣音集》小傳雲「《勿軒詩鈔》」。《雲南叢書》收入,待刻。
觸懷吟二卷 清錢允濟撰。允濟字雲咫,原名允湘,字芷汀,昆明人。嘉慶初,由四庫館議敘官湖北呂堰驛巡檢。道光《通志》已著錄。前有師範、劉大紳序,並大紳與蒙化張登瀛兩傳。詩共上、下兩卷,允濟自訂精審,就正於大紳。大紳有眉評,極得作者用意之所在。允濟沒後,嘉慶間其侄簡付刊,而大紳眉評未附刻。光緒間,昆明陳榮昌得刻本,選數十首入《滇詩拾遺》,加評語於詩後。叢書館成立,榮昌檢是書付審查,收入《叢書》,並榮昌所評刻之,而未註明其評者何人。晉寧方樹梅得大紳評寫本,當與榮昌評合刻之,方為善本雲。
悶中草 清張星照撰。星照字曉村,號月窗,辰照弟。乾隆間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客子吟 清劉大奎撰。大奎,嵩明人。乾隆癸卯舉人,官麗江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竹亭束草 清段以恭撰。以恭字安中,號竹亭,劍川人。乾隆癸卯舉人。《麗郡詩征》錄詩三首。
雪廬吟草 清王綍撰。綍,見前。《滇詩略》錄詩二十一首。翁元圻云:「先正之言明且清,雪廬足以當之。」
閒居假吟 清唐昺撰。昺字元渾,號南溪,晉寧人。乾隆丙午舉人,官太原縣知縣。是書師範為之序。檀萃《滇南詩話》錄詩六首。
鏡齋存真詩集 清張爣撰。爣,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雲南縣誌》錄詩三首。
十五國史詩 清楊璸撰。璸,見前。未見傳本。
覺原古文二卷、詩草一卷 清趙廷弼撰。廷弼字自岩,號覺原,阿迷人。乾隆戊申舉人,官順寧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留蔭堂詩集 清李基撰。基字維德,太和人。乾隆戊申舉人,官束鹿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一松亭詩草六卷 清孫杰撰。傑字亦人,號芥圃,呈貢人。乾隆己酉舉人,官麗江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十五首。
寄情小草 清段時升撰。時升字玉峰,晉寧人。諸生。《晉寧詩征》錄詩五首。
鳴鳳堂詩文集十一卷 清段時恆撰。時恆字立方,號七峰,晉寧人。乾隆己酉拔貢生。是集以編年為次,中分《北上吟》《問斗吟》《析津吟》《南旋草》《依斗吟》諸目。起乾隆甲辰,訖嘉慶庚申,詩凡八卷。又《七峰外稿》一卷,《雜作散體文》一卷,《自序年譜》一卷。道光《通志》已著錄。時恆負雋才,年三十卒於太原,士林悼之。是書望江檀萃、餘姚邵晉涵、錢塘馮曾復、吳中孔傳金、呈貢李維新、寧州劉大紳俱為之序,而己亦有序二篇。卷之首列檀萃、邵晉涵、錢灃鑑定,眉端有評語,殆檀萃諸人所評也。《滇詩略》錄詩四十三首。原本時恆手抄,未刻,不知何時散於昆明胡氏,為同邑方樹梅以重直購得,缺《外稿》《雜作散體文》《年譜》三種,而別有《詩餘》一卷。劍川趙藩為選四百餘十首,名曰《七峰詩選》,收入《雲南叢書》二編,並序之。
夢鰲山人詩古文詞集 清賽璵撰。璵字琢庵,號筆山,石屏人。乾隆己酉舉人,官珙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三首,《滇南文略》錄文一篇。
簪岩詩集 清龔錫瑞撰。錫瑞字輯五,號簪岩,渤子。乾隆己酉拔貢生,汪如洋督學雲南時所取士。是書如洋為之序。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四十首。
滇南懷古詩一卷 清許東陽撰。東陽字方升,號晉齋,憲子。乾隆己酉拔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趙州志》錄詩一首。
東明山草 清吳官撰。官,建水人。乾隆壬子舉人,官義烏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柏軒詩文集 清張履程撰。履程字柏軒,建水人。乾隆壬子舉人,官華陰縣知縣。道光《通志》著錄《文集》一卷。《晉寧州志》錄文一篇,《滇詩嗣音集》錄詩五十八首。
彩雲百詠正續四卷 清張履程撰。履程,見前。是書取漢至清中葉之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有關世道人心者,得數百人,用長短句以歌詠之,題下並敘明其事跡,有心世道之作也。嘉慶間已付梓。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待刻。
松竹吟稿二卷 清魏定一撰。定一字元伯,號不坡,恩安人。乾隆壬子舉人。定一為諸生時,受知汪學使如洋,拔取古學第一,旋領鄉薦。而禮闈下第,絕意仕進,家居奉母,教子課徒。所居有松竹草堂,自號松竹居士。晚慕魏仲先為人,更號也野。嘗有句云:「惟願百年依我母,紛紛世事又何論。」昆明錢侍御灃贈句云:「護門草亦芝蘭味,擲地詞成金石聲。」劉太守禧祖贈句云:「石上坐消無事福,花間補讀未完書。」其志行可想見矣。咸豐辛亥卒,年九十有三,教授鄉里七十年,弟子常數百人。講學余力為詩文,無慮數十卷,兵火後,詩稿古體散失,僅存律詩、絕句二卷,以自然為宗,無艱深語。許印芳《滇詩重光集》中錄詩五十二首,附摘句三十二。
東谷吟一卷 清段瑃撰。瑃,河陽人,琦弟。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澂江府志》錄詩四首。
春竹閒吟 清陳文燦撰。文燦,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蘇檙詩一卷 清蘇檙撰。檙,趙州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雪園集 清不著撰人名氏。劍川段以恭為之序。光緒《通志》已著錄。
香海詩鈔一卷 清萬本齡撰。本齡字松如,一字香海,昆明人,鍾傑子。由監生納粟官中書為貧,改布政司理問。工書能詩,與趙州師範相友善。范官望江,辟小停雲館留賓,有《小停雲館芝言》,本齡詩錄二十首,附詩餘七首。《滇詩嗣音集》錄十八首,其中僅復一首。《嗣音集》所錄殆多晚歲之作,而五七古尤冷峭,肖其為人云。道光《通志》已著錄。
還古齋詩集 清張霖撰。霖號雪耕,南寧人。諸生。《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
天愚集 清師道南撰。道南字立夫,號鴻州,范子。嘉慶庚申,與其母、妻數人同時染疫卒,年二十九。范付保山袁文揆選十首入《滇南詩略》。劉如阜評:「立夫古體頗有昌谷怪趣,諸五律則近長江東野矣。」中有《死鼠行》,文揆謂:「道南甫作是詩,亦以是疫死。」江濬源云:「異聞怪事,目不忍見,耳不忍聞,詩則絕好古樂府。」
大樹山堂集 清師箴撰。箴字法言,范弟,趙州人。乾隆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塗州歲貢生張葆光為之序,序收《滇系·藝文》,而不雲著撰人名,殊疏於考查。《滇詩嗣音集》錄一首。
遣旅愁詩 清魏永祥撰。永祥字夢麟,寧州人。乾隆間人。道光《通志》已著錄。
粵游草一卷 清楊元豫撰。元豫字鳴謙,浪穹人。乾隆五十五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雁字詩一卷 清那文鳳撰。文鳳字九苞,昆明人。乾隆甲寅解元,官麗江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其詩曾刻石太華山。
柏蔭堂集 清張紱撰。紱原名繝,字麗藻,鶴慶人。乾隆甲寅舉人,官祿豐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
松坡詩集一卷 清李盛撰。盛,阿迷人。乾隆甲寅副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散木吟四卷 清李維新撰。維新號芑泉,呈貢人。乾隆乙卯順天舉人,官井陘縣知縣。維新與晉寧段時恆極投分,是書時恆為之序。時恆《鳴鳳堂詩集》維新亦有駢文序一篇,集中附其詩一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東山吟草 清張鵬昇撰。鵬昇,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師範《蔭椿書屋詩話》錄詩四首,稱其造語生辣。
夢亭詩文集二卷 清方學周撰。學周字愚谷,號夢亭,晉寧人。乾隆乙卯舉人,歷官四川射洪縣知縣,卒於官,年八十二。學周篤嗜詩,與師範、段琦、袁文揆、錢允濟、嚴烺、趙蘧、張鵬昇、萬本齡、樂恆、馬之龍酬唱往還甚密。張履程稱其詩「摹寫工致,風韻流逸」,錄詩三首於《滇詩選》。師範《蔭椿書屋詩話》稱「一字師範」,曾題其詩集曰:「潭心朗印娟娟月,松下橫吹謖謖風。自是詩人有能事,一時收入錦囊中。」《游洞庭湖》詩卷,范亦有題詞,未付梓。《滇詩嗣音集》錄《北上詩》四首,咸同兵燹,散佚殆盡。其從曾孫樹梅搜得手稿殘詩百七十五首、文五篇,鈔詩之完者,得百首,合文編為二卷,而以《交遊》《贈答》《後賢題詠》附於後,前置《桐陰覓句圖》小照,後附黃侍郎琮所題七古一首,趙藩、陳榮昌為之序。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遂初草堂詩集 清蔣爙撰。爙字晴嵐。乾隆乙卯舉人,仕終四川清溪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南湖詩草 清段開南撰。開南字啟文,號玉山,蒙自人。乾隆六十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吾鑒吾齋古文一卷、瓻瓻率意草一卷 清樂恆撰。恆,見前。恆古文今尚存者有《晉寧戚孝子傳》《昆明妙法庵十八尼僧盡節碑》《續刻滇南詩文略序》《刻楊文襄關中奏議後序》,詩未見。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歸紀勝 清唐守誠撰。守誠,見前。光緒《續通志》已著錄。
右別集類三
紅茗山房詩存十卷 清嚴烺撰。烺字存吾,號匡山,宜良人。嘉慶丙辰進士,改庶吉士,官至甘肅布政使。是書前有江陰王蘇、三韓馬慧裕序及自序。存詩自乾隆丙午至嘉慶甲戌。慧裕謂其「貴不忘貧,又仕不廢學,其所為詩,一皆本於優柔平中、樂愷和易,養之深而積之厚」。《滇詩嗣音集》錄十二首。收入《雲南叢書》。
退思齋學吟 清劉玉湛撰。玉湛字露亭,蒙化人。嘉慶丙辰進士,官至刑部員外郎。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八首。
溫泉草堂集 清傅綬撰。綬,安寧人。嘉慶己未進士,官編修。光緒《通志》已著錄。
雪笠山房剩稿六卷 清張註我撰。註我字我經,號舸園,昆明人。嘉慶庚申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八十四首。彌勒樂恆云:「舸園胸襟曠達,而操守狷介,生平知己數人外,不妄交與。肄業北學時,法時帆先生為大司成,重其詩文,屢招之,談甚洽,而舸園終落落未嘗有一請託事,即此已見梗概。乙卯,將以其詩稿付梓,致書謀於余,余心許之,力未及也。辛酉,以春官試同入都,舸園病,餘力持之,不能起,猶諄諄以此事相屬。今檢校諸詩,覺丰采照人,而遂已成終古,悲夫。」正定王定柱評云:「元揭曼碩評范德機詩云:『如秋空行雲,晴雷卷雨,縱橫變化,出入無朕;又如空山道者,辟穀學仙,瘦骨峻嶒,神氣自若;又如豪鷹掠野,獨鶴叫群,四顧無人,一碧萬里。』觀舸園諸作,差堪仿佛,竟有什之六七,識者當不以為諛言。」
曉園詩文集二卷 清楊元升撰。元升號曉園,易門人。嘉慶庚申舉人,官新平縣教諭。道光《通志》已著錄。元升,檀萃弟子,萃注《夏小正》,元升與開化萬重篔有考質附於後。
夏鎮奎詩集一卷 清夏鎮奎撰。鎮奎,南寧人,文廣子。嘉慶辛酉副貢生,官至知州。道光《通志》已著錄。
還雲吟草 清吳毓寶撰。毓寶字曉舲,昆明人。嘉慶辛酉進士,改庶吉士,官武清縣知縣。《滇詩嗣音集》錄十七首。
使車余草 清倪琇撰。琇字尚瑩,號竹泉,昆明人。嘉慶辛酉進士,官至福建興泉永道。道光《通志》已著錄,名《小清閟閣詩稿》。考倪玢有《小清閟閣詩鈔》,道光《通志》恐誤。
漢村文集、夢草軒詩鈔 清趙棠撰。棠字惠南,南寧人。嘉慶辛酉進士。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望鶴亭詩草四卷 清楊臣俊撰。臣俊字萃亭,蒙化人。嘉慶辛酉舉人。是書原有張辰照序。其孫於咸豐間乞黃琮序之,光緒間又乞羅瑞圖、陳榮昌、朱庭珍、侯渭珍並序之。內分《萃亭稿》《時庵稿》《竹樓稿》。
喜聞過齋全集十三卷 清李文耕撰。文耕,見前,有《孝弟錄》。是書有受業楊勛、男德蕙編次,廬陵王贈芳參訂,孫嗣武、允武等校字。前有贈芳、建水廖敦行、博白朱慶椿序,後附贈芳撰行狀、山東劉鴻鶴撰墓表。卷一、二、三《雜著》,卷四《尺牘》,卷五《序跋記》,卷六《山左文移扎稿》,卷七《黔中文移扎稿》,卷八《孝子傳》,卷九《善善錄》,卷十《見聞筆略》,卷十一《行述壙記》,卷十二《詩》,卷十三《家訓》。勛跋云:「先生生平務實勝不為浮華之文,其見於筆楮者,皆為入道者示之的,佐治者揭其要。」又云:「生平所言,無非生平所行,觀其言無異觀其行也。」原刻板光緒間昆明陳榮昌購得,易其朽敗者十有九,修其字漫漶不可識者萬有餘千,於是十三卷悉還其舊,藏經正書院,並加序於前。道光《通志》著錄《善善錄》《孝弟錄》各一卷,而不知其全集。《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
覺莊剩稿一卷 清趙蘧撰。蘧字幼瑗,號覺莊,晉寧人。嘉慶壬戌進士,改庶吉士,官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蘧以翰林改官知縣,客死濟南太守張鵬昇官廨。趙州師範為之序,裒輯刊行。《晉寧州志》錄詩三首,《滇南詩選》錄四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蔭椿書屋詩話》謂:「覺莊總角時,即與家素人唱和,後則每變而愈工。方夢亭、張溟洲、何魯岩皆奉為畏友。采《詠鶴》八律四聯、《華山精舍謁玉峰少宰畫象》二絕,雲『嘗鼎一臠,亦可知味』。」
玉溪詩集 清左章照撰。章照字光霽,號容齋,蒙化人。嘉慶壬戌進士,官麗江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臥遊草、癯禪集 清羅覲恩撰。覲恩字汝勤,號琴山,石屏人。以歲貢生舉嘉慶元年孝廉方正。覲恩詩與趙州龔錫瑞齊名,同見賞於學使秀水汪如洋。如洋有《龔羅二生詩序》,謂:「覲恩詩清妙微婉,殆宗法韋孟而浸淫於漢魏者。」道光《通志》已著錄。
夜余詩草五卷 清劉士珍撰。士珍字春帆,建水人。嘉慶甲子舉人,官香河縣知縣。是書卷一五古,卷二七古,卷三五律,卷四七律,卷五七絕。士珍詩《滇詩嗣音集》錄三十一首,此鈔本中俱有,而小傳雲有《知不足齋詩鈔》,未雲《夜余詩草》,不知士珍以何為定名。
百蠻圖贊 清劉士珍撰。士珍,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雲痴詩集 清張序撰。序字鸞階,趙州人。嘉慶甲子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二十首。
斂齋詩稿 清方檢撰。檢字斂齋,晉寧人,學周子。嘉慶間貢生。《晉寧詩征》錄詩七首。
四不可齋文集 清楊昌撰。昌字東陽,麗江人。嘉慶丁卯舉人,官湖北潛江縣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麗郡文征》錄二十八篇。
嶰谷詩鈔六卷 清楊載彤撰。載彤字嶰谷,太和人。嘉慶丁卯副貢,官馬龍州學正。光緒《通志》已著錄。
說經精舍詩文集 清楊本濬撰。本濬字巨源,南寧人。嘉慶戊辰進士,官直隸南路同知。
蟲吟草 清艾濂撰。濂字玉溪,鄧川人。嘉慶戊辰進士,官安徽寧國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
矩堂詩集 清劉榮黼撰。榮黼字春舫,一字矩堂,大姚人。嘉慶戊辰進士,改庶吉士,歷官貴州知府。榮黼詩意旨遙深,筆力蒼老,古近體皆佳。詩凡一百二十一首。
二南詩鈔 清唐麟撰。麟字二南,晉寧人。嘉慶戊辰舉人,官雞澤縣知縣。《晉寧州志》錄詩六首,《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彩虹山房詩鈔三卷、詩餘二卷 清謝瓊撰。瓊字石臞,昆明人。嘉慶戊辰舉人,官祿勸縣教諭。光緒《通志》已著錄。共三卷,卷上五七古,卷中五律,卷下七律。道光丁酉鐫。又《詩餘》上、下兩卷,亦同年所刻。《滇詩嗣音集》錄詩二十四首,《滇詞叢》錄詞三十首。
小清閟閣詩鈔一卷 清倪玢撰。玢字輝山,昆明人。嘉慶己巳進士,官江山縣知縣。是書前有湯鵬、戴絅孫序。鵬稱「其旨油油乎其平,其音藹藹乎其和」。《滇詩嗣音集》錄一首。收入《雲南叢書》。
紅茗山房詩鈔 清武次韶撰。次韶,建水人。嘉慶己巳進士,官江西玉山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浣花詩鈔 清杜薇之撰。薇之字浣花,昆明人。嘉慶己巳進士,官至陝西榆林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二十一首。
自愛室文鈔 清胡天培撰。天培字雲樓,廣通人。嘉慶庚午舉人。是書天培宰滑縣時所作。滇志載天培官滑縣,當兵燹後,招撫流亡,修城池,興學校,捐膏火等事,書中或記忠義,或記修建,皆關滑縣歷史。中州門人李金編輯。前有星江査汝元,受業李金、耿蔚宗序。道光己丑刻。
紅葉樓詩集、強恕齋詩存 清丁運泰撰。運泰字葆堂,石屏人。嘉慶辛未進士,戶部主事、山東沂州府知府。運泰詩骨格整峻,運事亦工,較乃父應鑾實為過之。《滇詩嗣音集》收詩二十二首。光緒《通志》已著錄。
藍尾軒詩稿四卷 清王毓麟撰。毓麟字玉海,晚號匏生。嘉慶庚午舉人。是書前有戴絅孫撰《王匏生孝廉李即園明經傳》,絅孫稱其詩「月鍛季煉,融冶功深,古今體、五七言,高者不減王韋,次亦在大曆十子間」。《滇詩嗣音集》錄三十四首。道光《通志》著錄,無卷數。收入《雲南叢書》。
玉案山房詩稿 清尹尚廉撰。尚廉字高安,號退谷,昆明人。嘉慶癸酉舉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是書初為李文耕、謝瓊所選刻,前有文耕、瓊序及尚廉自序。收入《雲南叢書》。
廉泉詩鈔 清范仕義撰。仕義字質為,號廉泉,保山人。嘉慶甲戌進士,官如皋縣知縣。是書存詩自嘉慶癸酉至道光庚子為起止,陳溶編次,前有魏茂林、戴絅孫、徐珠序,後有吳鎧、陳溶跋,道光壬寅刻之金陵。鎧稱其古文、駢體文皆真摯博雅,惜不傳。《滇詩重光集》錄詩一百八十一首。光緒《通志》已著錄。
尤雅堂草、醒花雜詠 清張星焰撰。星焰字明也,號東壁,趙州人。嘉慶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光雅」,《趙州志》作「尤雅」,「雜韻」作「雜詠」,《通志》疑誤。《趙州志》錄詩一首。
愛廬吟 清楊晫撰。晫字方泉,劍川人。嘉慶十一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方泉」作「方昶」,錄二首。《孟定謠》一首,邊地氣候之惡,令人讀之,栗然生畏。
石南詩集 清曹朴撰。朴字山民,號石南,趙州人。嘉慶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作「詩鈔」,非「詩集」,錄十四首。《趙州志》錄詩三首。
竹友居士稿、南院山人集 清楊元萃撰。元萃字萬可,號觀亭,浪穹人。嘉慶十三年恩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勁草詩鈔 清蕭鳳洲撰。鳳洲字侶麟,號香崖,浪穹人。嘉慶十五年大理府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臥廬文集、詩集 清陳達撰。達號臥廬,宜良人。嘉慶十七年歲貢生。道光《通志》已著錄。《滇南詩選》錄詩八首。張履程稱其詩「細意熨貼,時露名雋」。《滇詩嗣音集》錄二首,復《岩泉寺月夜》一首,《嗣音集》題作《岩泉寺》,無「月夜」。
修業堂文集 清李重發撰。重發字宏盛,號培軒,一號春圃,鶴慶人。嘉慶甲戌進士,官新安縣知縣。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三首,《麗郡詩征》錄詩五首。
介石山房初稿 清張從孚撰。從孚字虛舟,太和人。太學生,官縣丞。光緒《通志》已著錄。師範《小停雲館芝言》錄詩三十五首,《滇詩嗣音集》錄詩四首。
酉蜓詩集八卷 清戴家政撰。家政字子政,號有亭,景東人。嘉慶丙子舉人,官湖南知縣。是書內分《吾廬集》《師山集》《蠖庵集》《停雲集》《毋自欺集》《彈劍集》六集,七、八則集杜試帖也。《滇詩嗣音集》錄一首,殆未見其全集。《滇詩重光集》錄一百七十八首。
南廬詩文鈔 清王處禮撰。處禮字未詳,號南廬,劍川人。嘉慶戊寅舉人,官蒙化教授。《麗郡詩征》卷數不悉,文散佚,《詩征》錄詩一首。
滇南名產贊一卷、滇南百孝贊一卷 清徐敏撰。敏字有功,昆明人。布衣。寧州劉大紳為之序。
丹亭詩稿 清楊綍撰。綍字丹亭,太和人。嘉慶戊寅舉人,官昭通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錢勵生詩鈔二卷 清錢履和撰。履和字勵生,昆明人。嘉慶己卯舉人,官安岳縣知縣。卒於任,士民為建祠曰留清亭。《滇詩嗣音集》錄二十五首。此二卷多於役西藏時作。
小山詩草 清趙桂撰。桂字小山,南寧人。嘉慶己卯副貢。光緒《通志》已著錄。
趙文恪公遺集二卷 清趙光撰。光,見前。光長才清望,震鑠先朝,固不藉詩文以傳,然文筆簡潔,詩筆秀潤。中年奉使之江,所造益進。光卒後,嗣子廷璜員外刻於北平,詩一卷,雜文一卷,後附自訂年譜。山陰陳鵾又收得文恪手稿一卷,乃王文勤手校本,一併補刻。其詩文集收入《雲南叢書》。
曉村詩鈔 清呂煜撰。煜字亦昭,南寧人。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昭文遺詩 清段煜撰。煜字昭文,晉寧人,選拔,時恆嗣子。煜年未三十而卒,五華院長劉大紳為搜集而序梓之,詩凡二十八首,試帖二十一首,賦一首,後附五華同學友輓詩,大紳撰墓碣殿於後。《滇詩嗣音集》錄詩五首。光緒《通志》已著錄。
眉仙遺著二卷 清王壽昌撰。壽昌,有《大學實踐全功述》,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小清華園詩譚》二卷,前有自序,又道光五年吳興戴鼎恆序,後有門人曹倉跋。《雲南叢書》收壽昌遺著二卷,卷一自作詩,卷二即《詩談》。詩開首有《軟春詞》三十首,用上下全韻,前有《軟春詞自序》,而《詩談》之戴鼎恆、曹倉序跋俱無,且僅一卷。《叢書》所收《詩談》,殆非完本。壽昌《軟春詞》與《帝京篇》雅贍才華,亦羅隱之流亞也。
可石齋文集一卷、詩集一卷、護珠草一卷 清尹讓撰。讓字續盛,號江村,又號鶴汀,浪穹人。嘉慶間諸生。道光《通志》已著錄。
悔庵詩鈔十卷 清李廷傑撰。廷傑字翊清,號悔庵,寧州人。由廩生貢成均。咸豐回亂,與劉家逵籌戰守,以積勞由候選訓導加五品銜。幼年從建水張履程、同邑劉大紳游,詩學大進。存詩自道光甲申始,至咸豐辛酉止,中間戊午詩缺。同治甲子卒,年七十八,稿未刻。家逵為撰墓誌,稱其詩「幾入韓、柳、蘇、陸之室」。收入《雲南叢書》。
雪園詩鈔 清楊森梅撰。森梅字雪園,劍川人。諸生。遊歷頗廣,晚而歸隱。師範為之序。《麗郡詩征》錄詩一首。
海鶴吟草 清張國憲撰。國憲字子猷,劍川人。布衣。《麗郡詩征》錄詩二首。
紅蕉吟館啟事一卷 清嚴廷中撰。廷中,見前。是書廷中柬答師友之尺牘也。師如吳縣顧蓴,友如歙縣鮑桂星、掖縣翟雲升、武進湯貽汾、海寧周樂清、保山吳樹聲、高密單為鏓,皆當日海內之負有聲譽者。廷中與之往還,其文採風流即此可見矣。前有李岱霖序。岱霖與廷中兒女姻婭,時官平度州知州。咸豐丁巳,廷中游平度,岱霖愛之,為付手民。
聽月軒詩稿一卷 清楊美中撰。美中字鶴樓,雲龍人。諸生。是書楊名颺有題詞。
抱秋齋吟草二卷 清曹奚琇撰。奚琇字瑤圃,鶴慶人。歲貢生。奚琇於道光二年壬午借讀螺峰精舍,習舉業,刪存庚辰、辛巳、壬午之所作為二卷,又署曰《螺峰集》上、下。奚琇師劉大紳,友李於陽,以詩相切劘。劉大紳於於陽所見之,為之序,稱其「才大氣雄,時時作驚人語」。《麗郡詩征》錄詩十七首。
失愚齋集八卷 清楊渟撰。渟,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十二首。
爾雅草 清向雲翔撰。雲翔,姚州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今吾詩集 清嚴廷壽撰。廷壽字子頤,號湘澍,宜良人。監生。烺子,廷中弟。是書存詩共九十三首,古體僅三首,余皆近體。才力不及其父兄,亦時時有清新之句,於放翁最為相近。
何文貞公文集二卷 清何桂珍撰。桂珍,見前。是書為塗宗瀛訪得,屬桐城方宗誠歸入所編《何文貞公遺書》之一卷,首有曾國藩《為昭雪請諡疏》《國史·忠義傳》、國藩《何君殉難碑記》、倭仁《安徽徽寧池太廣道何君墓表》、吳廷棟《記何丹溪死事》。卷一疏七篇,卷二序、跋、書九篇,附錄吳廷棟、唐鑒、嚴仙舫詩及唐鑒撰其封翁輔龍公墓志銘。後有塗宗瀛跋。光緒十年,宗瀛為刻行於世。收入《雲南叢書》。
劍湖詩草 清孫紹康撰。紹康字晉侯,宣威人。道光辛巳舉人,官劍川學正。光緒《通志》已著錄。
存存堂稿全集 清朱金點撰。金點字品三,一字麗川,安寧人。道光辛巳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三首。
仙舫詩文集 清王佩瑋撰。佩瑋字仙舫,廣南人。道光辛巳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三首。
虹橋遺詩一卷 清鄧學先撰。學先字典於,號虹橋,蒙自人。道光壬午舉人。是書前有戴絅孫序,後有同邑陸應穀跋。學先早卒,應穀友人曹馥堂搜羅於其家,得數十篇寄京,絅孫為刪訂為五十四篇,稱其詩「激揚抗厲,變雅遺音」。應穀附刻於己《抱真書屋詩抄》後。許印芳《滇詩重光集》錄一首,以未見為憾。《雲南叢書》由應穀集抽出,刊為專集。
味蒼雪齋詩選十卷 清楊紹霆撰。紹霆字春聲,太和人。道光壬午進士,官烏程縣知縣。是書為姚江呂承恩輯,男勉校刊。內分《南來草》《仁湖草》《須江草》《菰地草》等,又《補遺》一卷,末曰《潯水聯吟》。《滇詩嗣音集》錄十首。
延暉閣詩集一卷 清黃耀樞撰。耀樞,永北人。道光壬午進士,官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池司業遺集 清池生春撰。生春,見前。是書為同邑倪懋禮編刊,詩古文凡二卷,試帖、律賦並篡入,前有王拯撰廟碑、呂璜撰墓志銘。《滇詩嗣音集》錄詩十二首。光緒《通志》已著錄。
梅窗閒詠 清黨鱸撰。鱸字化龍,安寧人。道光乙酉舉人,官麗江縣教諭。光緒《通志》已著錄。
適所性齋詩集 清盛雯撰。雯字霽亭,保山人。道光乙酉拔貢。是書為其門人吳樹聲編次,前有樹聲序,未刻。樹聲少子熙寶藏之,晉寧方樹梅游故都搜滇中文獻,熙付樹梅攜歸滇,選入《滇詩叢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殆未見其全集。
雪樓詩鈔六卷 清馬之龍撰。之龍字子云,號雪樓,麗江回族。諸生。道光間,目睹漢回構隙甚深,知相仇殺之不能免也。諷其族變漢,為所斥,而己獨變之。品概高潔,以言事黜,聘妻死,遂不娶。善吹鐵笛,攜笛槖筆出遊,歷十三省,歸老而卒。與寧州劉大紳極相契。吳學使存義重其品學,為題其墓。是書嘉慶甲子存稿始,至道光丙申止,共存詩五百餘首。卷六後附《雪樓賦鈔》一卷,賦四篇。道光十六年鋟木於省城。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六首。雲南叢書館選詩二百零九首,定名《雪樓詩選》,前冠趙藩《馬子云先生傳》,編為二卷,收入《叢書》。
即園詩鈔十五卷 清李於陽撰。於陽始名鰲,字占亭。先世太和人,自其父徙昆明,遂占昆明籍。所居室之東有隙地數畝,種花蒔竹,顏曰「即園」,故以即園自號。是書內分《留刪草》《遊子吟》《詠花人草》《半閒吟》《愛日吟》《紫雲集》《秋聲錄》《味燈集》《續味燈集》《夢筆小草》《蒼華二集一》《蒼華二集二》《浣香吟》《倚紅軒》《沈余小草》,存詩自癸亥至辛巳,前有劉大紳序二。《樂府》《沈余小草》各自有序。卷十四《新樂府》乃為劉大紳服官山東德政而作。戴絅孫稱其詩「驚采絕艷,奇氣橫溢,於唐人中當與玉溪生杜樊川抗行」。《滇詩嗣音集》錄四十一首。陳榮昌於其孫文煜所得其板片,補其殘缺,庋於經正書院,為序冠於前。道光《通志》著錄,名《蒼華詩文集》《詩餘》《詩話》《外集偶編》,非最後定名。《詩餘》《詩話》今未見。收入《雲南叢書》。
山館偶存一卷 清華日來撰。日來,見前,有《山館偶存》,已著錄。是書為日來文集,前有道光丁酉內江王果序,稱其「於詩序見先生之性情,於抄記見先生之孝思,於論蠅見先生之處物,於品梅見先生之無入不自得」。共文九首,日來山居時所作。道光丁酉,與《山館學規》刊於四川內江。光緒己丑,男世熙重刻於粵西奉議州官廨。
味雪齋詩文鈔二十八卷、續鈔一卷 清戴絅孫撰。絅孫,見前,著有《昆明縣誌》。是書《詩鈔》十卷、《續》一卷、《文鈔》十八卷。《文鈔》前有上元梅曾亮、馬沅,吳縣曹楙堅、吳嘉淦,曲阜孔憲彝,晉寧何彤雲,長州陶樑序;吳嘉淦題詞;晉江陳慶鏞、曹楙堅、堅利王柏心、漢陽葉名灃、長州蔣德馨、寧州劉大紳評跋及自序。始嘉慶癸酉,迄道光己酉,凡得文百六十五篇,分甲、乙兩集。《詩鈔》十卷及身所刻,《續鈔》一卷朱庭珍、陳榮昌所刻。許印芳稱其「才高學博,能為古文,兼工古今體詩,在五華五子中,足稱巨擘」。選詩一百三十五首,入《重光集》。光緒《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晚翠軒詩鈔四十五卷 清戴淳撰。淳字古村,呈貢人。道光乙酉拔貢。是書《詩鈔》八卷,前有錢塘陳鴻、東吳吳慈鶴、寧州劉大紳序及自序,襄平蔣攸銛、丹徒蔣祥墀題詞,甥昆明黃琮跋及自跋;《續鈔》八卷,前有戴絅孫、劉大紳序,黃琮跋;《三鈔》八卷,前有昆明倪慎樞序及自序;《四鈔》《五鈔》各八卷,前均有自序;《漫稿》五卷,前有錢塘吳振棫題詞;總四十五卷。存稿自嘉慶庚午至咸豐乙卯為起止。淳詩近陶韋,振棫稱其「質而不枯,淡而彌旨,晚歲尤多讀書有得、抱道自樂之言」。光緒《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蕉白山館詩文集 清段容恩撰。容恩字朴庵,安寧人。道光丙戌進士,官四川富順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
知蔬味齋詩鈔若干卷 清黃琮撰。琮字象坤,號矩卿,昆明人。道光丙戌進士,歷官兵部左侍郎。告養回籍,掌教五華書院。咸豐丙辰,漢回構亂,奉旨總辦團練。同治癸亥正月,逆黨馬榮等踞會城,戕總督潘鐸,琮聞變自經。五華書院被毀,琮所著書悉遭浩劫,僅《蜀游草》四卷為《詩鈔》之一,已刊板於四川,板雖毀而其書尚有存者。許印芳《滇詩重光集》錄詩一百六十六首。晉寧方樹梅得手稿一冊,詩共二百餘十首,亦未全。
古香書屋詩文集 清趙輝璧撰。輝璧字藺如,浪穹人。道光丙戌進士,仕終知縣。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七首。
南遊草一卷 清楊際泰撰。際泰字平階,昆明人。道光丙戌進士,官新昌縣知縣。《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
積風閣近作一卷、味無味齋詩鈔二卷 清朱雘撰。雘字丹木,石屏人。道光己丑進士,官陝西布政使。《詩鈔》前有固始蔣湘南、昆明戴絅孫序。男在勤重刻於錦城。許印芳稱其詩「超心鍊冶,語羞雷同。少作如干莫出匣,光芒四射。中年後雄渾蒼堅,上追少陵、昌黎,下攬山谷、遺山,而拔戟成隊,絕無明七子衣冠抵掌習氣。手自訂稿,至舍中駟取上駟,僅存十之二三」。印芳收一百五十一首入《重光集》。光緒《通志》著錄《詩鈔》為一卷。收入《雲南叢書》,名《朱丹木詩集》。
澹初文鈔 清朱淳撰。淳字瀛山,石屏人。道光己丑傳臚,官浙江金華知府。光緒《通志》已著錄。
酉山詩稿 清袁瀛升撰。瀛升字仲文,石屏人。道光壬辰舉人。《滇詩叢錄》錄三首。
味道軒詩鈔、慎思軒文鈔 清陳偉勛撰。偉勛,見前。趙聯元謂:「偉勛躬行禮教,居家孝友,粹然儒者。」《麗郡詩文征》卷數不悉,《文征》錄文七篇,《詩征》錄詩十六首。
抱真書屋詩鈔八卷、續刻一卷、詩餘一卷 清陸應穀撰。應穀,見前。是書前八卷有昆明戴絅孫、掖縣李圖敬序。絅孫謂其詩「一以清俊為宗,興往如贈,情來自答,玉色珠光,咳唾即是,有香山之自然而無其俚,得樊南之逸思而無其縟」。圖敬謂:「應穀以博通敏悟之資,發溫柔敦厚之教,出則宣朝章而陳民隱,處則篤倫紀而述故舊,得興觀群怨邇遠之全旨。」前八卷為道光甲辰以前之作,刻於太原。《續》一卷自甲辰迄乙酉之作,附《詩餘》一卷,刻於順天尹署。《重光集》錄百九十一首。已收入《雲南叢書》,舊附詞未收,選十八首入《滇詞叢錄》。
鴻雪詩鈔二卷 清周之烈撰。之烈字鴻雪,太和人。諸生。是書續光緒《通志》已著錄。
敬業堂詩文殘編 清楊喆士撰。喆士字鑒開,一字炯齋,劍川人。道光壬辰舉人,官建水訓導,擢永昌教授。《麗郡詩征》錄詩三首。
續漱石齋文稿二卷、詩稿一卷 清董正官撰。正官字鈞伯,大理人。道光癸巳進士,官福建台灣噶馬蘭同知。
廿我齋詩稿二卷 清尹藝撰。藝字樹人,號虞農,騰越人。道光甲午舉人。同治六年,與賊戰,死蠻東鵝腦山。生平著有《虞農文集》十卷、《廿我齋詩集》二十卷。李根源搜得詩二卷,余概付灰燼。是書前有鄧川楊瓊、同里寸馥清、李曰垓序,根源傳,後有趙藩跋。上卷古體詩,下卷近體詩。收入《雲南叢書》。
赤城詩文集 清張為緯撰。為緯字赤城,石屏人。道光甲午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知白軒遺稿 清楊景程撰。景程字雪門,鄧川人。道光甲午舉人,官鶴慶州學正。是書卷一、二文,卷三、四詩,前有沈壽榕、王培心、李滮、王人文序,後又增丁振鐸、王文韶、史念祖序,後附黃炳堃撰傳、楊柄鋥撰墓志銘。男瓊刊。景程文瑕瑜互見,詩甲辰以後較為蒼老。
夢醒餘生草、覆巢餘生草 清侯允欽撰。允欽,見前。是書前有自序。
交養軒遺集一卷 清金澤撰。澤字潤之,號麗川,騰越人。道光乙未舉人。咸豐十一年,回首蔡發春陷騰越,死之。生平所作詩十數卷,刪存八卷,悉毀於難。同邑李根源、向澤,曾孫克信、克義歷年搜輯,而得此卷,為刻於吳門。昆明王燦為之敘,謂其「賦性豪邁,遇事敢為,故其為詩真摯刻露,不尚雕鑿藻繪,布帛菽粟,俱有至理」。
偶寄軒文鈔、硯北詩存 清楊麗拙撰。麗拙字守園,一字兌溪,劍川人。歲貢生。麗拙博綜多聞,學宗儒先,而亦兼涉二氏。《麗郡詩文征》卷數不悉,《文征》錄文十篇,《詩征》錄詩四十一首。
北垞吟草 清趙懷禮撰。懷禮字允讓,一字北垞,劍川人。諸生。懷禮授學師學博范。范謂其「茹古得髓,自成馨逸」。《麗郡詩征》錄詩二十一首。
聽秋書屋詩稿五卷 清喻懷仁撰。懷仁字近之,南寧人。道光丙申進士,官福建羅源縣知縣。是書前有何紹基撰傳,戴絅孫、鄂恆序及自序,絅孫有眉評。《滇詩嗣音集》錄詩十八首。
欲寡過齋文集 清鄒澤撰。澤字慰農,昆明人。道光丁酉舉人,官甘肅通渭縣知縣。致仕歸,主講育材書院。是書多見道之言。
蕉雨窗詩草 清盛毓華撰。毓華字西樓,保山人。道光丁酉舉人。毓華詩筆俊偉,七律尤工,方之袁文典,可無愧色。毓華遭無端慘禍,撫其遺作,令人增喟。
修竹齋詩集 清李傑撰。傑字薌林,浪穹人。道光丁酉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思過齋詩鈔十二卷 清蕭培元撰。培元字質齋,昆明人。舉道光己亥鄉試第一,咸豐壬子進士,歷官編修、詹事府贊善、山東濟南府知府、濟東泰武臨道、署按察使。多惠政,山東請祀名宦。培元為詩,主自抒性靈,不依旁門戶,而風格遒上,無靡曼之習。作理語不涉於腐,尤所謂有德之言歟。官京師時,鄉人之以試事入都者,培元必親至其館,慰勞之餘,叩所素習,並導以今所宜讀者何書,宜精者何藝。間日一至,則索其所課者而觀之,人咸惴惴,時若嚴師之至,多束身力學者。其出而設施諸善政,識者於此已覘其概矣。讀其詩,可想見其為人。是書同治己巳其子應椿裒為十二卷,刻於山東,前有匡源、畢應辰、李元華序。已收入《雲南叢書》。
寄秋軒稿 清牛燾撰。燾字涵萬,麗江人。道光丁酉拔貢,歷任鎮沅、安寧、鄧川、羅平教官。燾蓄一雷氏琴,自譜新曲,被之弦軫,聽者移情。同時邑人馬之龍善吹鐵笛,有牛琴馬笛之目。回亂,燾避山洞中,抱琴而死。《麗郡詩征》錄詩七十二首。
松坪詩文鈔 清李擎西撰。擎西字松坪,石屏人。道光己亥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草湖詩集 清張樾撰。樾字樹堂,晉寧人。道光辛丑進士,改庶吉士,官辰州、長沙知府。《晉寧詩征》錄詩八首。
知止齋詩集 清段登雲撰。登雲字石溪,太和人。道光癸卯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秋水軒詩文集四卷 清張慶麟撰。慶麟字春堂,安寧人。道光癸卯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雲軒詩文集 清趙廷樞撰。廷樞字子密,通海人。道光癸卯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履難吟 清舒藻撰。藻字香谷,昆明人。道光癸卯舉人,官湖北均州知州。是書昆明華嶸評校,前有蒙自湯箴衛序及自序,後有華嶸跋。
寄思軒詩稿三卷 清許懷綸撰。懷綸字心竹,石屏人。道光癸卯舉人,任彌勒縣訓導。思清筆秀,勤於吟詠。
璜溪詩集 清李士熊撰。士熊號璜溪,蒙自人。道光癸卯舉人,官安寧州學正。《滇詩重光集》錄詩十二首。
消劫詩鈔 清李承蓮撰。承蓮號鶴汀,蒙自人。道光癸卯舉人。《滇詩重光集》錄詩二十五首。
仰山堂詩文集 清吳樹聲撰。樹聲,見前。
毋自棄軒遺稿 清華嶸撰。嶸字藕船,昆明人。道光甲辰舉人,五華書院監院。同治元年燈宵之變,馬榮戕總督潘鐸於五華書院,嶸奮前曰:「逆賊敢戕總督,行見汝碎屍萬段。」嶸並殺之。是嶸之忠節早與日月爭光,故不必賴著述而後傳也。然讀嶸是書,詮發經義,以類相從,非研究經學確有心得者不能為之。收入《雲南叢書》。
牧鷗亦舫詩鈔 清趙瀚撰。瀚字岱霖,昆明人。道光甲辰舉人。是書內分《耘硯集》《望杏集》《及情集》《盾墨集》,前有同治壬戌自序,吳存義、畢應辰、羅書農題詞。
鴻濛室詩鈔十二卷 清方玉潤撰。玉潤,見前,有《詩經原始》等。是書內分《俯仰集》《問天集》《江漢從軍集》《渡江集》《暫息集》《浮湘集》《桃花潭集》《湘帆再轉集》《望洋集》《北轍集》《房山集》《平舒集》《入關集》《隴上柝聲集》,存詩自道光庚寅至同治甲子為起止。咸豐辛酉春,前集刻成於星沙,同治甲戌夏,後集刻成於隴州,前有獨立蒼茫自詠詩、小照、自序,劍川段紀序,宛平王述先、桐城張訓銘、光州李孟群、沔陽蕭瑞琛、樂山鄭菼、光州李嘉樂、善化湯守重、昆明畢溥榮、任邱邊長豫、中江謝緒岷題詞,吳興俞燿跋。外有《風雨懷人集》未知刻否,附此以備考。
鴻濛室文鈔 清方玉潤撰。是書已刻,卷數未詳,《平賊廿四策》《當今名將傳》,殆文鈔中二種,已刻入《鴻濛室叢書》。
抱素堂遺詩七卷 清孫清元撰。清元字亨甫,一字仲初,號菊君,呈貢人。道光甲辰舉人。許印芳稱其「才氣超邁,童年已嫻吟詠。長而博學多師,模古逼肖,自成風骨。始出結習,參酌變化,惜得年僅三十九而卒」。清元與燕人王述先交好,述先許為刻詩,清元舉全稿千餘篇付之,未校行而清元卒,述先轉餉浙江,半道死,家人捆載其稿去。今所存者,其子楷與印芳所搜得,前有南寧喻懷信序及楷序,後有袁嘉穀跋。嘉穀增詩六首。印芳《重光集》錄一百二十三首。光緒《通志》著錄,名《抱素堂詩鈔》 《大瓢山房詩存》。《雲南叢書》收入,合《孫清士吉人詩鈔》,名《呈貢二孫遺詩》。
賡縵堂矢音集二卷、詩集四卷、文集一卷 清何彤雲撰。彤雲,見前,有《賡縵堂雜俎》。是書《矢音集》皆賡和御製之作。許印芳稱其「自少穎異,年逾弱冠,登第入翰林,讀未見書而學大進。咸豐初年,供職內廷,夙夜勤慎,上有題詠,敕使屬和,每能稱旨,恩遇日隆,晉秩少司農,未及大用而卒。卒後新繁龍藏寺僧含澈為裒輯而刻之,前有李德儀、含澈、程祖潤序」。許印芳選一百三十二首入《重光集》。光緒《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案:《叢書》所收其詩,入《重光集》者皆刪,而朱雘、黃琮、戴絅孫等入《重光集》者又並收之,殆審查者一人之私見,而總纂未注意及之也。
桐封詩稿一卷 清周紀賢撰。紀賢字桐封,蒙自人。道光己酉舉人,官貴州知縣,殉寇難。詩筆俊偉,忠義之氣,歷久彌光。
稻村詩稿 清王樹穀撰。樹穀,蒙自人。道光己酉舉人,雲南府教授。詩多酬應之作。
悔齋詩鈔四卷 清畢應辰撰。應辰字星樓,昆明人。道光庚戌進士,歷官監察御史。應辰學問淹雅,性情純厚,生於咸同之際,以部曹持節關隴,可謂極遭逢之盛,而己略無矜驕意。時當離亂,兵革幾滿天下,而侍御忠愛之心、悲憫之懷,觸處即發,如杜陵入蜀以後諸作,誠所謂詩言志者也。其與友朋贈答之作,亦俱卓然可傳。昆明汪世澤為之序,南州胡壽椿、汪世澤、贛縣鍾秀宜、黃秩沖、都昌李乘時、六合周長森題詞。收入《雲南叢書》。
坐花軒一卷 清李爕南撰。爕南,蒙自諸生。詩尚老到,用功亦勤,惟喜用前人成句,又多套句,是其疵累耳。
怡桂堂詩集 清尹紹陽撰。紹陽,蒙自人。
課徒偶存 清楊逢春撰。逢春,蒙自諸生。詩皆詠物。
醉吟草六卷 清劉大容撰。大容字雲門,晚號醉吟先生,寧州人,大紳從弟。四十始學詩,即以大紳為師,溫厚和平,如其為人,五言佳處,時近韋孟。全集抉擇甚精,意必經大紳點定者。前有黃琮序及自序,後有呈貢孫鍾所為《醉吟先生傳》。《滇詩嗣音集》錄詩十四首。
松溪詩集六卷、鴻爪摭余集三卷、得一樓文集二卷 清張現撰。現,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聽松山房詩鈔一卷 清蔣義田撰。義田,永善人。詩經許印芳點定。
自愛室詩稿二卷 清蔡晉華撰。晉華字函文,號蓉湖。道光丙午舉人,官永善縣訓導。光緒間,任五華書院監院。詩平適。
槐蔭軒稿一卷 清王萬齡撰。萬齡,建水人。
湖海詩文存 清陳徽言撰。徽言,見前,有《南越遊記》《武昌紀事》,已著錄。自有傳。《麗郡文征》錄文二篇,《詩征》錄詩十首。
袁慎夫先生殘稿 清袁謹撰。謹字慎夫,順寧人。道光間舉人。咸豐時集鄉兵御賊,為賊所得,抗志不屈,罵賊而死。其節行之高,足以增光滇乘,固不徒以詩文傳也。其所著詩文多散佚,邑人胡作霖搜得殘稿詩百餘首,編為二卷。性情篤厚,詞意纏綿,深得詩人溫柔敦厚之旨。殆所謂氣節文章,兩擅其長者耶。《順寧縣誌》載謹遺稿有《壽椿》《蘭江》二集,待梓,今兩集皆不傳。
南安秋吟一卷 清李滮撰。滮,見前。是書五言、近體百首,則皆客南安州時因秋託事與物而寄興之為,吟一題至百首,難有佳作。
小痴齋詩 清袁長森撰。長森字寶書,石屏人。道光丁酉拔貢,官四川知縣。
白雲山房詩鈔二卷 清李開仁撰。開仁字樂山,恩安人。古近體皆佳,其感時紀事諸作可當詩史讀。前有黎庶昌序、孫清士跋,男嘉瑞識其後。
留春齋詩鈔 清楊昺撰。昺字子光,麗江人。諸生。昺為本程比部之子,少從昆明戴絅孫學,工儷體文。咸豐末,麗郡公討悍弁張正泰檄文出昺之手,一時傳誦。詩多散佚。《麗郡詩征》錄詩二十首。
寶笏堂詩文殘稿 清段生玉撰。生玉字伯瑛,一字潤山,劍川人。恩貢生,官騰越學正。《麗郡詩征》錄詩四首。
百泉詩草 清趙翰音撰。翰音字荀林,一字百泉,劍川人。諸生。《麗郡詩征》錄詩二首。
雪山樵吟 清楊品碩撰。品碩字大田,麗江人。恩貢生。品碩為詩自舒胸臆,有《擊壤集》遺風,摘句如「雲影欲移山雨暗,蘆聲先動水風涼」「碩石臥偏當要路,痴雲飛不到他山」「書幾淨無蠅,至止瓶花香」「有蝶飛來疏林爭,落葉陰石戀余苔」,皆可誦也。《麗郡詩征》錄詩十五首。
慎余子詩鈔 清楊泗藻撰。泗藻字杏泉,麗江人。歲貢生,以軍功勞績敘獎同知,需次浙江權臨海縣,卒於官。《麗郡詩征》錄詩二十五首。
十笏山房詩稿 清王雋才撰。雋才字佇廬,劍川人。諸生。劍川舊《志》八景,除三數徵實外,余多涉虛渺,雋才登涉之暇,書其所見,為詩八首,一洗舊日四言比目之習,真實情景,曲曲寫出,足為山川生色。《麗郡詩征》錄名勝詩八首。
不休齋詩鈔 清陳士禮撰。士禮字勵清,一字復庵,劍川人。布衣。士禮績學工詩,有內行。生當咸同之際,念亂憂時,語無泛設。《麗郡詩征》錄詩十二首。
綠陰山館詩鈔、衲中吟草 清何琠撰。琠字蔚采,一字冕亭,劍川人。諸生。同治戊辰舉家殉寇難,贈雲騎尉,祀昭忠祠。《麗郡詩征》錄詩六首。
野史齋詩文存 清段從先撰。從先字用之,號野史,劍川人。歲貢生。教育鄉里數十年,成就人才甚眾。自有傳。《麗郡詩征》錄詩六首。
南村吟草 清李蔭墀撰。蔭墀字丹林,一字雨亭,劍川人。《麗郡詩征》錄詩五首。
藏諸室稿 清張瑋撰。瑋字蘊珍,劍川人。歲貢生。《麗郡詩征》錄詩五首。
香雪齋詩稿二卷 清朱紱撰。紱字芳田,昆明人。是書戴淳為之序。《滇詩嗣音集》錄詩五首。
瀞庵集 清熊濬士撰。濬士,昆明人。是書隨手纂錄而成,中有見道之處,未能通體精卓,為可惜耳。
三不朽齋詩文鈔 清何立言撰。立言字藎臣,號石渠,劍川人。諸生。以軍功獎敘縣丞。自有傳。《麗郡詩征》錄詩二十六首。
小院山房詩草 清段克寬撰。克寬字子容,一字野菴,劍川人。歲貢生。克寬與趙藩相友善,其稿經藩為之點訂。趙式銘志其墓。《麗郡詩征》錄詩三十六首。
可繼堂稿 清王紹烈撰。紹烈字克文,一字承齋,劍川人。歲貢生,歷官大理教授,保山、他郎教諭。《麗郡詩征》錄詩四首。
六梅山房雜著 清蕭品清撰。品清字亦和,劍川人。同治間,以軍功獎敘五品銜,候選府經歷。而性靜情逸,以書畫、篆刻自娛。家有老梅六,因以名其山房。《麗郡詩征》錄詩一首。
鐵硯堂詩文集 清桑映斗撰。映斗字沁亭,麗江人。諸生。詩名噪當時,其詩多散佚。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十八首,《麗郡詩征》錄詩六十四首。
味秋軒詩稿 清桑柄斗撰。柄斗字又舫,亦字澹亭,沁亭之弟。布衣。是書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一首,《麗郡詩征》錄詩二首。
黃山老人稿 清楊仲魁撰。仲魁字希元,麗江人。諸生。麗江雪山下有黃山,因以為號。是書未刻。《麗郡詩征》錄詩十七首。
晴虹詩鈔 清趙廷玉撰。廷玉字未詳,太和人。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
映雪山房詩集二卷 清孫錫撰。錫字禹疇,南寧人。官浪穹教諭。敦品嗜學,勤耽吟詠,七律勝於五律。
出塞吟草 清張偉彥撰。偉彥字虹橋,劍川人。諸生。《麗郡詩征》錄詩三首。光緒《通志》著錄,名《出塞集》。
林臥偶吟 清陳鳴珮撰。鳴珮字志楓,號湘浦,劍川人。諸生。《麗郡詩征》錄詩三首。
好古堂索居集 清楊仁偉撰。仁偉字竹園,劍川人。增廣生。工八分書,性嗜詩。是書存詩自道光丁亥始,至丁巳止,共四十八首,前有楊麗拙、張維謙題詞,羅緯為之序其端。麗拙與緯俱稱為悼其嗣君之亡而作,然不盡悼兒之作也。《麗郡詩征》錄詩五首。
補過齋遺集二卷 清甘雨撰。雨字潤之,一字慰農,姚州人。官廣西州學正,旋告歸。疆臣嘉其學行純篤,交章薦之,而以教授終其身,人尤高之。及卒,門人私諡為誠正先生。雨生平遺著,多本躬行心得以為言,觀《廉泉記》《韓氏愛廬記》《連河避兵記》《重建筆架山三豐祠記》,其艱貞大節,可略見一斑,三迤識者稱為「表里純白之儒」。其子孟賢編為二卷,前列編輯瑣言八則,後有孟賢書後文。收入《雲南叢書》。
知陋軒困學集一卷 清楊鳳昌撰。鳳昌字星樓,永北人。是書文格雖不甚高,其命意所在,持論頗有見道處。
蔚蘭堂詩鈔四卷 清劉中鶴撰。中鶴字子仙,文山人。大耋勤學,性情豪爽,詩隨年力而進。《鴻爪集》後格律老成,晚宦畿疆,稍有頹唐之作。梅宛陵《日課》一詩,中鶴殆似之。其造詣亦同宛陵一派。
紫卿遺稿 清王景羲撰。景羲字紫卿,山陰人,寄籍昆明,游刑名幕。詩筆秀麗。
靜遠齋詩草 清余鍾俊撰。鍾俊,石屏人。其詩古體老到,近體流動。
柳村集 清甘榮昌撰。榮昌字泰交,姚州人。道光十三年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菊花莊農詩鈔 清歐陽璡撰。璡字元圃,劍川人。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聊樂園詩鈔 清歐陽暟撰。暟字代明。劍川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山夫詩草 清寇邦彥撰。邦彥,劍川人。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鶴舫遺稿二卷 清趙長年撰。長年字其崧,一字鶴舫。劍川布衣。光緒《通志》已著錄。
只可自怡齋詩文集 清朱庭碩撰。庭碩字箸生,石屏人。由副榜官南寧縣教諭。庭碩少負俊才,總督吳振棫、學使吳存義交重之。袁嘉穀稱其詩「五古生辣,律體亦佳」。
敦雅堂詩文集 清喻懷信撰。懷信,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旅憤吟一卷 清楊鳳昌撰。鳳昌,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聽青樓集十卷 清顧文彬撰。文彬字東林,河陽人。貢生。吳存義學使稱「其詩境於唐,在初盛之間」。
塞外趨庭草一卷 清黃伯穎撰。伯穎,永北拔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留鴻小草 清趙允隨撰。允隨字漁村。會澤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夢梅書屋詩稿 清趙美著。美字含章。姚州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菱藕柳窩叢山詩文集 清孫文撰。文字漢峰。呈貢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晴軒詩草 清袁昶著。昶字覲陽,號晴軒。順寧拔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古味齋詩鈔 清戴澤溥撰。澤溥,見前。是書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詩嗣音集》錄詩二首。
竹山居詩集 清鄒佩銘撰。佩銘,建水人,佩南弟。光緒《通志》已著錄。
杏園詩集 清任慶芝撰。慶芝字庚圃,石屏人。太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賞心集詩古文十卷 清沈德奎撰。德奎字月溪,安寧人。道光庚子舉人,官騰越學正。光緒《通志》已著錄。
夔廷詩文集 清王昕撰。昕,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瞻雲閣詩集 清蘇霈芬撰。霈芬字澤珊,晉寧人。道光己酉拔貢,官江西星子、峽江、長寧、龍南、會昌、興安、東鄉、信豐等知縣。《晉寧詩征》錄詩十四首。
諾齋文鈔 清丁坊撰。坊字諾齋,石屏人。道光己酉舉人,官昭通教授。光緒《通志》已著錄。
稻香野屋詩集 清鄒佩南撰。佩南,建水人。是書光緒《通志》已著錄。
惺惺亭詩集 清段燕貽撰。燕貽字輯亭,號學山。劍川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紉蘭吟詩草 清張藻鑒撰。藻鑒,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茗花館詩鈔 清孫清彥撰。清彥字竹雅。呈貢諸生。官至貴州知府。光緒《通志》已著錄。
益友堂詩文稿十卷 清楊樹聲撰。樹聲,劍川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鳳岡存稿二卷 清吳桐撰。桐字鳳岡,寧州人。是書共計古文四篇。桐受學於浪穹王崧。是書卷上《駁郭子章論二》《甘誓湯誓泰誓牧誓辨》,卷下《樂府詞曲考》,亦王崧《說緯》體也。考搜羅賅博,辨識解新辟,駁論第二篇斷制允當。有劉名世、文廷銑、吳怡、曾勛垂、王寶書、向壁人、楊高德、王者香、許維樑、陳漢鎮、嚴澤、黃翰先、王家軾、趙運潛、謝本崙諸人評語。前有楊高德序,後有王寶書所為傳。
皭然草 清林慶光撰。慶光,蒙自歲貢生。詩多善寫亂離之象。
右別集類四
十二吟樓詩鈔 清李彭撰。彭字述古,晉寧人,因培四世孫。《晉寧詩征》錄詩十四首。
水心詩草二卷 清寇浚撰。浚字滀亭,一字岩江,劍川人。咸豐辛亥舉人。浚為人和平坦易,與俗無迕,喜詼諧,而自守甚介,內行甚篤。光緒《通志》已著錄。《麗郡詩征》錄詩一首。
紅葉山館詩文集 清王景昌撰。景昌字潛初,昆明人。咸豐辛亥舉人。光緒《通志》已著錄。
次民詩鈔 清朱在勤撰。在勤字幼木,號次民,石屏人,方伯雘子。咸豐辛亥舉人,官四川候補道。次民詩有家法,南海譚宗浚為之序,甚稱之。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古香詩草六卷 清陳錦堂撰。錦堂,昆明人。咸豐壬子副貢。是書存詩自戊午至甲子。遭回亂避之蜀,以幕客終。詩皆蜀中之作,前有繆書勛序。
不自是齋詩稿 清陳鳴玉撰。鳴玉字漱泉,宜良人。咸豐壬子進士,官兵部主事。
念香館遺稿 清李恩樹撰。恩樹字桐階,昆明人。是書其子環裕校刊,前有大興胡薇元、昆明張濤序。
不可無竹居詩草四卷、續四卷 清汪世澤撰。世澤字少谷,昆明人。咸豐癸丑進士,官江西知府。前有張岳齡序及自序。
慎余書屋詩文集 清馬恩溥撰。恩溥字雨農,太和人。咸豐癸丑進士,由編修官內閣學士、江蘇學政。任閣學時,於滇中亂事最為關懷,故其文如奏摺、書牘、論說等篇,皆關係時事之作,非尋常文字比也。詩古體雄健,近體淵雅,亦各擅其長。
香南館詩集 清曾彬撰。彬字小林,建水人。咸豐乙卯解元。彬天資穎邁,學力亦深,其所交友孫清元、朱在勤,皆留心風雅之士,而又壯遊萬里,寢饋唐人,得王、孟、高、岑之一體。歿年三十一,後裔曾傳經印行世,呈貢秦光玉為之序。
漂麥書屋遺稿 清高文鳳撰。文鳳字鳴廷,石屏人。咸豐乙卯舉人,官楚雄縣教諭。
桐音館詩集六卷 清龔嘉㑺撰。嘉㑺字幼安,昆明人。咸豐丙辰進士,官主事,外任杭州知府。其詩雅麗工細,七律佳句甚多,《使粵》一卷尤佳。
紅樹山莊詩草四卷、黔游草一卷 清劉家逵撰。家逵字仲鴻,號退翁,寧州人。諸生,以平回亂功保薦四川補用道。家逵為大紳猶子,學有本源。《紅樹詩草》存詩自道光乙未至同治戊寅,太和楊高德序於前,李允華《家逵行誼論略》次之,孫清元、熊家彥、王述先、梁煃午、宋延春、王寶書有題詞。《黔游草》自己卯至光緒辛巳,四川許繼樑有序。光緒《通志》著錄,名《潭西草堂詩存》,殆初名也。收入《雲南叢書》。
鷎睢村舍吟草 清方秉孝撰。秉孝,見前,有《盤龍山紀要》。《晉寧詩征》錄詩九首。
嘉遁吟草 清丁肇榮撰。肇榮字策勛。歲貢。石屏人。生咸同間,遭回亂,避地山中,教授終老。
水石居詩文集 清王綺珍撰。綺珍字漁珊,石屏人。咸豐己未進士,官吏部主事。光緒《通志》已著錄。
鶴嶠詩文八卷 清劉克忠撰。克忠字志舟,安寧人。咸豐間歲貢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古檜齋詩鈔一卷 清蘇侗撰。侗字守愚,號朴齋,石屏人。不慕榮利,性耽吟詠,與其室丁玉琴倡和之雅,一時稱羨。詩格近香山、劍南。《滇詩重光集》錄詩五十首。
桐軒詩稿四卷 清劉晉康撰。騰越人。是集未刊,詩凡三百餘首,其家藏鈔本存騰衝圖書館。
枕流樓詩稿、燕遊小草、華竹鴻泥詩草、伴蝶山房詩草 清段韻蘭撰。韻蘭字心言,號琴溪,劍川人。同治癸酉舉人,歷官元謀教諭、順寧教授。致仕歸里,長金華書院。《麗郡詩征》錄詩十九首。
欲寡過齋剩稿 清歐訥撰。訥字子敏,易門人。是書前有方玉潤序。
古香齋遺稿 清秦松齡撰。松齡字秀峰,呈貢人。恩貢生。鶴齡從弟。
仙籌遺詩一卷 清秦鶴齡撰。鶴齡字子延,號仙籌,呈貢人。其詩佳者盡佚,觀其題,殆少年體物分詠之作。
和羹用汝集、同心之言集、虛心晚節集三集 清段永源撰。永源字廉泉,號錦谷,晉寧人。有《信徵集》,已著錄。分詠梅蘭竹菊四種,不免體俗。《滇詩叢》錄梅一首、蘭三首、竹一首。永源多仄韻七絕,別有風趣,然唐宋人此體最長。升庵《詩話》嘗選之,才弱而效其體,故不能見長也。
就正草 清段興宗撰。興宗字子振,河陽人。廩貢生,以軍功保舉知縣,分發四川,辦富榮貢井鹽厘局務。興利除弊,成績卓著,推升永川、珙縣等知縣,均有政聲。庚子以後,絕意仕進,僑寓成都,以詩畫自娛。其詩朴茂淵懿,得性情之正。
秋航詩鈔 清任榮塏撰。榮塏字秋航。石屏諸生。光緒《通志》已著錄。
榴實山莊詩稿 清戴德彬撰。德彬字雅南,石屏人。其詩工細秀潤,頗近浪仙、武功之長,五言勝於七古。
梅岑詩草二卷 清蘇林春撰。林春字梅岑,石屏人。諸生。林春工畫,尤勤吟詠。詩集外並著有《蘭窗清話》,可謂敦品好學之儒。
懋勛堂吟草二卷 清魏成梧撰。成梧字丹阿,昆明人。是書前有古北平趙光祖序。成梧生平以刑名業,歷吳、楚、秦、蜀各上都,詩筆亦清雅。
溟南吟草 清羅一鵬撰。一鵬,順寧人。是書為其子為垣、為藩、為炳校印,前有石屏張華瀾、保山段宇清序。
愛竹館遺詩四卷 清李瑞裕撰。瑞裕字竹農,昆明人。同治戊辰進士,選庶常。年少清才,詩筆秀雅,橐筆邊塞,有沈雄悲壯之致。惜享年不永,未得極其所詣而卒。內分《京華集》《秦中吟》《北上草》《南遊草》,貴築徐鼐為刊行。
五塘詩草二卷、五塘雜俎一卷 清許印芳撰。印芳,見前。印芳本兵家子,其父開甲以束髮從軍未嫻文事為恥,故督印芳學特嚴,稍怠則弛弦鞭之。印芳即亦奮勉,顧資鈍,書讀百遍不成誦,則擇要鈔之黏座隅,暇輒尋繹之,必至熟乃更他紙,數十年不輟。以故經疏史注及他書校勘記、序例,罔不成誦,其精博可知也。喜為詩,主生澀,恥沿襲,凡古人所已用者避之,己所曾用者亦避之,不獨辭也,意境亦然,惟法律則篤守古人,不失銖黍。嘗謂:「煉辭練意據事實,鍊氣練格法古人,詩文求新之道在是矣。」故所為《五塘詩》,以杜為實,而取奇於韓,取幽於賈,取練於半山,取意化於蘇陸,取高老於後山、簡齋。元以後則涉獵之而不奉為師資也。其《雜俎》一卷,即印芳之文也。其文精於考據,不規規於古文義法,乃學問家之文而非古文家之文也。收入《雲南叢書》。
石蓮齋詩草、經吹堂初稿 清李熙文撰。熙文字穎卿,一字叔豹,文山縣人。同治庚午補行,辛酉拔貢,聯捷舉人,甲戌成進士,改官庶吉士。乙亥九月,疾沒貴州省旅次。熙文天才卓越,性情篤厚。古體清警恣逸,格近韋柳;律詩力求老健,摹仿杜陵,意境高超,筆勢突兀。惜英年殂謝,未能極其所詣。雲南叢書館略為刪定,收入《叢書》,定名為《李叔豹遺詩》。
一覽眾山館詩 清秦錫齡撰。錫齡字夢九,呈貢人。同治庚午舉人,鶴齡弟,以軍功保舉直隸州知州,權貴州郎岱同知。丁外艱,未盡其用而卒。其詩詣力雖未精深,卻饒清麗之致。
吉人詩鈔一卷 清孫清士撰。清士字吉人,呈貢人。同治辛未進士,官四川達縣知縣。清士詩筆俊逸,五言宗法少陵,雖未能至,然去後山、簡齋不遠;七律亦多佳句,七古清穩,七絕稍遜。門人什邡馮譽驄鉛印於四川,同門劉聲琦跋於後。《雲南叢書》附其兄清元後,定名為《呈貢二孫遺詩》。
居敬持志齋詩 清簡宗傑撰。宗傑字南屏,昆明人。同治壬戌進士。是書內分《半月山房集》《北游草》《硯耕集》《壯遊草》《濟艱集》《蜀游草》《燕台集》《彈冠集》《農部集》《遼東紀游草》《鳴盛集》《榆西吟館集》,前有戈靖序,沈壽榕、畢應辰、龔嘉㑺、鍾琇、羅宙題詞。宗傑詩筆清雋,篤雅有節,浮沉郎署,生際亂離,感時悲憤之作,尤覺可歌可泣。近體工於古體。《滇詩叢錄》錄詩六十九首。
寄萍小草 清余廷治撰。廷治字寶丞,太和人。歲貢生,官祿豐縣訓導。續光緒《通志》已著錄。
一笑先生詩文鈔三卷 清李玉湛撰。玉湛字會侯,一字韞川,號一笑先生,麗江人。同治庚午舉人,大理西雲書院監院。玉湛幼負才名,受知於吳學使存義,又從黃侍郎琮、戴侍御絅孫游,學大進。咸豐軍興,玉湛毀家紓難,籌衛桑梓,艱苦十數載,卒復鄉郡,而有功不居,時論高之。光緒丁亥卒,年六十一。趙藩為之傳,稱:「玉湛為詩,初嗜庾信,繼宗杜甫。蓋身世所遭,關山烽火,骨肉死喪,百感紛來。而忠孝纏綿,一語百咽,與古人上契神明,非苟求形似者比,亦非獨感時紀事之篇,多可備來者考證而已。」其詩二卷、駢體文一卷,收入《雲南叢書》。《麗郡詩征》錄詩二十四首。
桐花館詩鈔六卷 清彭啟商撰。啟商字柱臣,會澤人。同治庚午舉人。是書前有崐岡梁肇煌、鄒澤序及自序。
耕心堂詩文集 清倪藩撰。藩字翰卿,昆明人。同治庚午舉人,官甘肅候補知府。是書文集卷數不詳,詩內分《鋤經余吟》《待雲草》《都門閒吟》《蓬轉吟》《退思吟》,凡六卷。吳式釗評「清新俊逸,各體兼工,五七律尤具彈丸脫手之妙,無一危苦語」。
紫薇軒遺稿 清王肇基撰。肇基,蒙自人。同治庚午舉人。
南村詩草四卷 清張棠蔭撰。棠蔭字愛伯,安寧人。同治癸酉帶補辛酉舉人,官廣西知縣。江陰金武祥稱其詩「風格遒上,最為周畇叔都轉所賞」。收《題會稽王孝子》七古一首於《粟香四筆》。
怡雲草堂詩鈔三卷 清李承祜撰。承祜字軒民,晉寧人。同治癸酉帶補辛酉舉人,官霑益州學正、元謀縣教諭。承祜存詩自咸豐丙辰始,至光緒乙亥止,為二卷,曰《偶然吟》,前有晉江吳魯、攸縣胡國瑞序及自序。吳魯謂:「賦閒諸作如陶彭澤,亂離諸作如杜工部。」胡國瑞謂:「公餘挑燈展誦舉數十年,馬轍車塵驅馳南北,耳所聞,目所見,以及身之所經,白衣蒼狗,世局靡常,皆無足以攖其念。偶然而值君國之難,則忠愛若少陵;偶然而怡山水之情,則灑落如彭澤。《書》曰:『詩言志。』志不可見,於詩見之,因嘆廣文之學與識為不可及已。」承祜官霑益時所作曰《東鐸編》,官元謀時所作曰《西鐸編》,為第三卷,前有鄧川楊瓊序、同邑方樹功題詞。
滇雲集一卷 清張璈撰。璈字雲雅,昆明人。是書附詞一卷,畢應辰校刊,前有應辰序,巴蜀張毓芝評。光緒癸未刊。
養心書屋詩稿 清曹柄仁撰。柄仁字述禮,劍川人。諸生。《麗郡詩征》錄詩三首。
憶舊集 清張翊撰。翊字漢臣,號雲屏,劍川人。諸生。《麗郡詩征》錄詩八首。
待月山房詩鈔 清張輔運撰。輔運字際昌,一字月帆,劍川人。歲貢生。《麗郡詩征》錄詩二十一首。
槐蔭山麓詩一卷 清嚴蔭曾撰。蔭曾字子蕃,宜良人。諸生。烺曾孫。是書共存詩三十七首,而詠梅之作占二十七首,皆近體。
消晝集一卷 清嚴仕道撰。仕道字秋生,宜良人。諸生。是書存詩四十六首。
藕香亭詩鈔一卷 清張振宇撰。振宇,昆明人。
惜分陰集四種 清張繼昭撰。繼昭字庚六,浙江山陰柯橋人,幕游至滇。性清介,所主稍異趣即謝去。晚館於鶴慶州牧童懷清所,變革後,州人楊太守金鎧復延之佐治,遂家焉。歿,葬城西坡頭邑。《麗郡詩征》錄詩十四首。
四香齋詩鈔 清張再謹撰。再謹字慤誠,一字定生,劍川人。光緒乙亥舉人,與兄舉人再洛齊名。為正定縣知縣。復吉子。再謹兼工寫生、人物。《麗郡詩征》錄詩九首。
小滄浪館詩集 清蘇嘉淦撰。嘉淦字櫟生,晉寧人。由議敘官浙江海寧州知州。《晉寧詩征》錄詩七首。
雙桂花館詩鈔 清張申巽撰。申巽字簡之,號印山,蒙自人。光緒乙亥舉人,官南安州學正。《滇詩重光集》錄詩三十二首。
古繪齋詩鈔 清蘇侗撰。侗字守愚,石屏人。諸生。《滇詩重光集》錄詩五十九首。
謙益堂詩鈔 清鄧熤撰。熤字悔人,蒙自人。歲貢生。《滇詩重光集》錄詩十三首。
紅杏山房詩鈔 清張保岐撰。保岐字鳴瑞,元江人。光緒乙亥舉人,官大理府訓導、鎮沅直隸廳教授。是集詩一百零五首,武陵劉鳳苞為之評點。
獻吾遺稿一卷 清尹賡謨撰。賡謨字月卿,雲龍人。光緒丙子舉人。
陶廬詩存 清吳燾撰。燾字子明,保山人。光緒丙子進士,歷官吉林提學使。
倉文詩集十卷 清王寶書撰。寶書字倉文,昆明人。光緒丙子進士,官四川候補同知。是書未刻。
不冷堂遺集四卷 清張舜琴撰。舜琴字竹軒,石屏人。光緒丙子舉人,歷官昆明、太和等縣訓導,升順寧府教授。宣統辛亥改革,仰藥殉節。是書卷一詩,卷二文,卷三聯語,卷四附錄,前有瀘西陳度序。舜琴詩文皆性情之所流露,非絺章繪句之學所可比擬。收入《雲南叢書》。
天船詩集三卷 清張星柳撰。星柳字天船,原名星源,昆明人。光緒丙子舉人。是書內分《友聲》《北征》《倚嘯》三集,共一百七十四首,前有昆明施有奎、石屏朱庭珍、江南許廷培序。星柳生負異才,幼以文學知名,尤雄於詩。庭珍以其妹妻之。庭珍序云:「其論詩專宗玉局,最嚴於法,晚年稍參昌黎、劍南,一變而生刻沈摯,功侯頓進,蓋宗旨頗近初白,而造詣時逼心餘。」卒後,庭珍為刊行於世。收入《雲南叢書》。
求是齋詩集 清劉家梓撰。家梓字慶生,建水人。光緒丙子舉人,官陸涼州學正。前有吳昌祀、曾傳經序,周安元跋。傳經乃其女婿,為印行於世。
詠岡詩草 清雷昶撰。昶字詠岡,石屏人。光緒丙子副貢,任富民縣教諭。啟迪後進,出於至誠,鄉人至今稱之。所著多由天籟,不假思索,句如「伏櫪鳴聞百戰馬,警寒唱聽五更雞」「花明蓼岸勞青眼,艇度菱塘碎碧天」「山含畫意橫窗鎖,水弄琴聲漱石流」「有蓴思款客,無柳不倚門」,皆有熔煉之功。
賦梅書屋詩六集 清宋廷樑撰。廷樑字子才,一字梓儕,晉寧人。光緒丁丑進士,官江西候補知府,權臨江府知府。是書初集四卷,二集三卷,三集二卷,四集一卷,五集二卷,六集四卷。初集有趙藩序,王先謙、賀壽慈、華祝三、長祿、瑞璋、汪世澤、竇鴻甄、施葆修、張鳴珂、胡欽、程燠評跋,趙藩、沈壽榕、李乘時、許印芳、謝文翹、宋延春、程燠、鄧蓉鏡、劉光煥、馮永年題詞;二集有鄒福保、王繩祖、許承家、王邦璽、李克鎔題詞;三集有吳祖椿序,傅鍾靈、勒深之、吳寶鎔、程珏、范濂、陳日新題詞;四集有鄧蓉鏡、文炳、鮑恩綬、杜熾勛題詞;五集有陳日新、顧璦、賀元彬題詞,皮錫瑞、鄭由熙、孫澄清評跋;六集有鄒福保、王先謙敘。存詩自乙亥至丁未止,刻於江西。
蟹石閣詩草 清馮桂芳撰。桂芳字月軒,昆明人。光緒庚辰進士,官刑部郎中。
是亦為政齋詩文稿 清楊金鑒撰。金鑒字敷庭,鶴慶人,金鎧兄。光緒壬午舉人,銓安寧、石屏學正,均以親老未赴。民國丁巳卒於家。《麗郡詩征》錄詩七首。
怡山詩草十三卷 清李相撰。相字鏡若,昆明人。光緒丙戌進士,官湖北知縣。相才氣橫軼,綺歲刻意苦吟,戛戛獨超。壯遊後,詩律漸細,亦復力求修辭。又病於意志複雜,覺性靈幾為汩沒,然相天爵素厚,孝弟之心油然言表。惜年四十二而卒,不克盡所欲言,倘天假以年,其造詣未可限量。
香雪館遺詩一卷 清張瑩撰。瑩字子琳,一字鶴君,會澤人。光緒乙酉舉人,官國子監學正、學錄。是書前有趙藩所為傳,稱其「於經史掌故、詩古文辭,目營手攬,如飢覓食,如渴求漿,而尤嗜為古今體詩,抗聲長吟,樂而忘倦」。惜年三十有二而卒,卒後,藩為刪定其詩,得有五十篇。收入《雲南叢書》。
穆清堂詩鈔三卷、續集四卷 清朱庭珍撰。庭珍原名庭凱,字舜臣,一字小園,石屏人。光緒戊子舉人。生有異稟,讀書過目不忘。幼隨其父宦山東,賦蓬萊閣詩,出語已警長老。嗣游幽燕,詩益進。歸值滇亂,任俠好義,嘗避仇入省,轉徙迤西東。楊武愍延參戎幕,克復大理,與有謀焉。武愍屢欲保薦之,辭不受,意不欲以他途進也。無如八應鄉試,三中副車,四上春官,已中而見擯,遂絕意科第,與二三知好結吟社於蓮湖,以詩古文辭提倡後進,吾滇風雅賴以不墜者,庭珍之力也。石屏朱氏代以詩名,自朱雘振聲,在勤嗣響(雘子)。若庭碩(雘子),若庭芳(庭珍弟),若景軾(在勤從孫),皆以詩鳴,而庭珍之作尤傑出。蓋篤守家學,取法於杜,取俊於李,取艷於玉溪,取幽於長吉,取奇於昌黎,取縱橫變化於蘇、於陸、於黃,於有元之詩則師遺山,於有明之詩則師青邱、牧齋,於有清之詩則師獨漉、道諼、彭城、秀水,而尤心折鉛山雲。庭珍早歲之作,才氣縱橫,法度完密,模範山水、詠懷古蹟諸作,尤為精到。至晚歲,則純任自然,不復若前之鍛練而自合炬矱,蓋竭精緻力者已四五十年,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者,皆躬行實踐焉,宜其藝之精也。卒年六十有三。收入《雲南叢書》。
出山小草 清歐陽霽撰。霽字韻初,一字雨蒼,劍川人。光緒戊子舉人。是書為霽獲雋後,北上途中之作,詩皆七言絕句,前有自序,已刊行。《麗郡詩征》錄詩二首。
求樂齋詩文稿 清陳思誠撰。思誠字子敬,一字思齋,劍川人。光緒己丑舉人,官曲靖府學訓導。是書《麗郡詩征》錄詩四首,斷句如「山靜鳥聲如喚客,林疏雲氣欲留人」「幾灣石徑隨溪曲,一路松陰帶柏香」,亦可誦也。
袖岳廬詩稿四卷 清吳式欽撰。式欽字紹春,保山人。光緒己丑舉人。是書未刻,前有南海譚宗浚題詞。
小赤城霞仙館詩四卷 清鄭徽典撰。徽典字丙堂,太和人。光緒癸卯進士,官河南涉縣。未竟所學,遽卒於官。徽典早年登賢書,博覽載籍,談吐犀利,群許為未易才。顧屢厄於公車,六試而後得第,故其詩縱橫恣肆,兀傲不平。中年好游,蹤跡遍南北,又多風懷旖旎之作。惟其才氣過人,任情抒寫,於字句律法,間有欠斟酌者。壬寅以後,漸臻老練,感時撫事諸篇,尤征典切。綜其所作,雖少失詩人溫柔之旨,要皆為性情自道之言。
耐叟詩存 清王樹和撰。麗江人。光緒辛卯舉人。詩不多存稿,卒後門弟子搜得六十餘首。
子山詩草 清宋廷模撰。廷模字子山。光緒癸巳舉人,官福建平潭同知。《晉寧詩征》錄詩六首。
知非軒詩文鈔四卷 清孫文達撰。文達字采臣,昆明人。光緒甲午舉人,官廣西象州知州,擢知府。文達詩文甚富,雲南叢書館選四卷收入二編。
師竹齋遺稿二卷 清張啟曾撰。啟曾字迪臣,太和人。光緒丁酉舉人。戊戌北上,未第歸。己亥某月卒,年二十。
小於舟屋詩一卷 清段榮美撰。榮美字又谷。光緒丁酉選拔。性孤而僻,不與人和,惟於文章老宿則心折之。詩學得師友輔助為多,遺詩二百餘首,卒於京師,友人袁嘉穀輯印,霸縣高步瀛為之序。《滇詩叢錄》錄詩三十一首。句如「三月光陰流似水,一腔心事亂於雲」「況於亂後歡情少,每到秋來感事多」「蝸篆沿階蒼蘚雨,蝦須拂地緣楊風」「五里垂楊攜酒地,半塘新藕養花天」「四座鶯花齊到眼,滿天風雪獨登樓」「學以濟時,醫以補貧,而無業,仕何妨」「山光青到城邊路,人影紅低湖上船」,皆可傳誦。
客館閒吟一卷 清董大純撰。大純字小亭,騰越人。同邑李曰垓、張潤德為之序。
來鳳山館詩文鈔 清趙端禮撰。端禮字會樓,騰越人。光緒己卯舉人。
丹鳳山樵詩集八卷 清林槐撰。槐字夢亭,寧州人。光緒間舉人。是書內分《南北驛草》《筆耕草》《黔游草》《遁園吟草》《鴻泥草》,前有段兆鰲、李坤序。
甌東集二卷 清和廷彪撰。廷彪字虎臣,麗江人。由諸生納粟,歷官思恩府知府。陳榮昌稱「廷彪人中豪,詩可謂詩中豪」。
遺愛集六卷 清袁嘉端撰。嘉端字少凝,石屏人。官四川鄰水縣知縣。為民疲命,卒於仕,鄰水建遺愛祠,因以名其集。
亦軒遺詩 清楊昌撰。昌,魯甸人。是書趙藩為之刪定,前有藩及吳式釗序,後有李嘉瑞跋。
師竹軒詩集 清劉樹堂撰。樹堂字景韓,保山人。官至浙江巡撫。是書王闓運為之點定。
二瞻堂詩鈔七卷 清張軒祚撰。軒祚字荷之,石屏人。張侍御漢孫。幼承家學,老困棘闈。詩風格穩成,時有警句,近體長於古體,詠史諸作,頗多奇思。
子程遺詩 清袁景伊撰。景伊字子程,石屏人。廩貢生,四川候補州判。詩學唐人,宛轉關生,俊拔典則,各體兼擅。家居,提倡後學,朱在勤、許印芳結如蘭詩社,景伊與焉。
雪樵詩鈔 清袁嘉樂撰。嘉樂,石屏人。其詩由白蘇入門,欲摩浣花之壘,惜不永年,未及深造,然清婉可誦,不似公安之俚淺。錢用中為之序。《滇詩叢錄》錄十九首。
冷官詩集一卷 清袁嘉謨撰。嘉謨字銘泉,石屏人。廩貢生,巧家廳訓導,歷署嵩明州訓導,永昌、開化兩府教授。
衢亨遺稿一卷、補編一卷 清繆爾康撰。爾康字衢亨,號履莊,宣威人。光緒間廩膳生。少負才名,年二十六而卒。是書為其弟爾綽、爾緯、爾紓所編輯,前編有爾綽、爾緯、爾紓序及爾綽撰事略,補編有爾紓序,瀘西王用予撰墓志銘。民國丁巳印行。
羅楊二子遺詩二卷 清羅宿、楊致中撰。宿字星樵,致中字署銘,劍川人。同舉光緒癸卯舉人,同早卒。趙藩各選詩一卷,並為序以傳之。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右別集類五
日梅軒集 明閨秀王氏撰。氏,保山萬綸室。道光《雲南通志》已著錄。
藏密詩鈔一卷 清閨秀龍貞女撰。貞女,昆明人,髫年字臨安諸生劉恬為繼室。庚午,恬捷於鄉,貧未成婚,遂北上,成進士,歸里卒。貞女聞訃歸劉,撫孤成名。是書臨安知府王文治為之序,云:「菤葹之草,心本易傷,共命之禽,理無獨活。」又云:「崩城哭市,或無飛絮之才,習禮明詩,或乏貞松之節,以文兼行,自古為難,考厥遺徽,有關風化,蓋實錄也。」道光《通志》附恬《吹塤吟》錄之,今為之別出。《滇詩》錄《玄鳥行》五古一首,為集中傑作雲。
蘩香草 清李含章撰。含章字蘭貞,晉寧人,因培長女。適歸安葉佩蓀為繼室。幼隨父任,通經史,善詩文,有班謝家風。自適佩蓀方伯得刑於唱隨之化,學日進,詩名噪甚。著有《蘩香草》若干卷,道光《通志》錄是書於其父因培集之內。保山袁氏昆仲輯《滇詩略》,以未窺全豹為憾。後含章長子紹楏典試滇南,以《織雲樓詩合刻》示袁文揆,錄詩一百二十四首入《滇詩略》,續刻為一卷。錢塘汪庚識其後曰「名媛詩近日艷稱錢浣青夫人暨家嬸方芷齋兩家,謂出入大家,無士女鉛華之習,然要未若蘭貞太夫人之渾灝流轉,一追正始,即裙屐士夫亦難造此化境。庚於里門戚串中,夙仰周太夫人之才而早世,不圖蘭貞太母之卓然成家,蓋扶輿靈淑之氣,萬里而還,鍾於一室。伏讀此卷,則聞沚方伯之縹緗、衣缽、毓秀三公者,正方興未艾,可望氣識之也,奚止青綾帳外得謝家群從之樂哉。」嶺南溫汝驥識其後曰「近代名媛能吟詠者,一二句留傳便已膾炙人口,其斐然成章,卓卓可誦,亦不過律詩絕句而已,孰有淵源三百,嗣響漢唐,如李太夫人之各體兼善者乎?夫發乎情,止乎禮義,詩之教也。全集和平溫厚,固多情到之作,而興之所寄,立言尤得體要,洵非彤管所能步其芳躅也雲。」袁枚《隨園詩話》亦甚稱之。
繡余吟草 清周馥撰。馥字雁沙,太和人,趙廷玉室。詩四十三首,前有山左王厚慶、寧州劉大紳及廷玉序,後有沙琛撰傳。道光癸未,男趙懿歸、宗男楊戴彤校刊。
繡余偶吟二卷 清丁玉琴撰。玉琴字桐音,石屏人,丁應鑾女,蘇侗室。詩筆致清倩,巾幗中亦屬難得。男林春,孫慧、慈、恕校刊。前有其兄丁泰運及呈貢孫清元題詞,後有林春跋及林春撰《丁太君節略》。詩有評語,未知出自誰手。
漱芳亭詩草 清袁恭人撰。恭人,趙州人,袁惟清女,谷際岐子暄之室。其子涵榮輯詩三十一首,前有喬松年、尹耕雲、邊瀹慈、曹星煥跋,陸襄鉞、許以保題詞,孫爾熾序其後,涵榮撰《恭人行述》殿之。刻於河南。《雲南叢書》附刻谷際岐《西阿詩草》後。
芙蓉吟館詩鈔 清閨秀李仲筠撰。仲筠字秀如,晉寧人,宿州州判光𤥻女,適閩陳雲章刺史。劉尚文《續梅花百詠齋詩話》采其詩最多,稱清思逸藻,惜不永年。
右別集類(閨閣)
朝天集 明釋無極撰。大理府通判黟縣黃元治為之序。無極,洪武間感通寺僧,授大理府僧綱司都綱。道光《通志》已著錄。
蒼山集 明洪如撰。洪如號無住,俗姓鄧,定遠人。崇禎間雲南縣水目寺僧,著有《空明集》《室中問答》《拈花頌舉》《古雞山語錄》《苦海慈航集》。道光《通志》已著錄。
風響集、禪師頌 明釋禪撰。釋禪號本無,俗姓張,名初俊,昆明人。萬曆間麗江悉檀寺僧。二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南來堂詩集四卷 明釋讀徹撰。讀徹字見曉,號蒼雪,呈貢趙氏子。昆明妙湛寺僧,後住蘇州支硎山,重興支公道場。是書前有《雞足寂光眷孫正脈題象贊》二,《蒼山比丘圓鼎題象贊》一,徐波、錢謙益題辭,陸汾序,募刻小引,凡例六則,《圓鼎鈔錄續例》五則。門人行敏等搜輯。詩後附錄《寄徒三和書》、謙益撰《塔銘》、笑庵《後述》、圓鼎《錄詩拙語》。《滇詩略》錄六十首,《滇南詩選》錄二十六首,《滇詩拾遺》錄一百三十首。《吳梅村集》以《贈蒼雪詩》冠首。王漁洋謂:「近日釋子詩,以滇南讀徹為第一。讀徹詩學唐,服古功深,當改革後,常有滄桑之感。」 收入《雲南叢書》。
山雲水石集四卷 明釋善堅撰。善堅初名善賢,號古庭,俗姓丁,昆明人。正統間歸化寺僧。《滇南詩略》:「善堅,成化間人。《山雲水石》凡四卷,已奏請入《大藏經》。」道光《通志》已著錄。
翛園集、橛庵集十四卷 明普荷撰。普荷名通荷,號擔當,俗姓唐,名泰,字大來,晉寧人。天啟間貢生,廷試不第,嘗執贄於董其昌之門,又與陳繼儒相往還。過會稽,參雲門湛然禪師,回滇未幾,聞中原亂,遂薙髮從無住禪師戒律,結茅雞足山。善畫工詩。《翛園集》儒生時作,《橛庵草》則出世後詩也。其自跋《橛庵草》云:「前名普荷,從戒師無住,遵戒而不嗣法。今名通荷,從先師雲門嗣法而遵正眼。」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原書尚未得全。原刻《翛園集》前有李維禎、陳繼儒、董其昌序,詩前刻「滇中唐泰大來著」。自萬曆丙午起,至崇禎壬午年止,共七卷。《橛庵草》前有自序並跋,詩前刻「雞山僧普荷通荷擔當著」。自崇禎壬午年起,末未署止年,亦七卷。《雲南叢書》收入,易其名曰《擔當遺詩》。《滇詩略》錄詩八十二首,《滇詩拾遺》錄詩八十四首。
清心集 明本智撰。本智字朗目,南寧人。嘉靖間普照寺僧。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滇詩略》錄詩六首。
一衲雲遊草 明釋行腳撰。行腳,劍川向湖村趙氏子,名鰲,字海六。諸生。明末入寶岩居披薙。詩已佚,僅傳《雞足山題壁》一首。
竹室集 明淨倫撰。淨倫號大巍,別號竹室,俗姓康,昆陽人。成化間成都萬佛寺僧。《滇南詩略》云:「淨輪,昆明人。天順間太華山佛嚴寺僧,往金陵牛首山承受古庭衣缽,遂到西蜀大興萬佛禪林。」有《語錄》《詩集》,載在《南藏》。道光《通志》已著錄。
漱玉亭詩集六卷 清釋超淵撰。超淵字心璧,昆明人。康熙間為僧,遍游名山,善為詩。商邱宋犖巡撫江西,延主廬山開先寺,時與往還,比東坡之得佛印寺。有漱玉亭,為南唐中主時棲隱之地,因以名集焉。《廬山志》載心璧《漱玉亭詩》數卷,與此本合。《滇南詩略》作「超遠」,誤。《詩略》錄六首。道光《通志》已著錄。
半雲軒稿、台山集 清釋照元撰。照元字月鑒,霑益人。康熙間州城東五台山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螺峰吟稿 清釋道易撰。道易字中和。康熙初昆明妙湛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墨光樓詩集 清釋廣見撰。廣見字多文,號瞎空。康熙間尋甸音吼庵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聯珠山集 清釋寂泰撰。寂泰號脈山,河陽人。康熙間文明寺僧。是書劉驥訂。驥號秀亭,安福人。康熙壬戌進士,四十四年官澂江府知府。道光《通志》已著錄。
潮音閣集一卷 清釋光勛撰。光勛字道南。是書康熙癸亥浙江胡清華序,稱「光勛父官黃平州知州,臨卒,以子授僧師林,遂為僧焉。後游滇,隱弄棟、禺同間。今夏,余還黔,光勛亦理東下之策,錄其詩命序」 云云。案:集外附碑記及贈言,別為一卷,有康熙甲子光勛住持昆明白衣寺丐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副都統德爾德撰重建各碑;又湖廣易廷柱贈光勛序稱:「光勛,端溪人,俗姓區。白衣寺僧。是癸亥之歸不果,遂終老於滇也。」道光《通志》已著錄。
碧嶢清詠 清釋通問撰。通問字希有,俗姓楊,安寧人。嘉慶間昆明普賢寺僧。道光《通志》已著錄。
黃山吟草、雲遊集 清釋妙明撰。妙明字雪峰,一字松庵。麗江黃山寺僧。妙明詩從邑人馬之龍、昆明華亭寺僧岩棲學,清雅有門徑。黃琮、王發越、木淳、李樾、和勛為之序。黃序稱其「樸實無妄語」。曾游九鼎三峨,下峽入武當山而還。雖托跡空門,而事母至孝,殆墨名而儒行者。《滇詩嗣音集》錄詩四首,《麗郡詩征》錄詩十二首。
禪余集四卷 清釋淨樂撰。淨樂,昆明白馬廟僧。是書前有謝瓊序。《滇詩嗣音集》錄一首。
釋岩棲詩草 清釋慶有撰。慶有字昌雲,號岩棲,昆明人。葵向寺僧,後住持華亭寺。初學詩於麗江馬之龍,後又得學使吳存義切磋,詩學大進,負一時盛名。呈貢孫鑄書刻於華亭寺者二十餘首。山陰陳鵾取妙高寺僧續亮所作者合刻之,名曰《岩棲梅庵詩合刊》,陳鵾及劍川趙藩、昆明李坤為之序。《滇詩嗣音集》錄詩五首。
梅庵詩鈔一卷 清釋續亮撰。續亮字清光,一字月谷。昆明妙高寺僧,富民劉氏子。家綦貧,其父死時遺一子八歲,而續亮猶未生也。比生而境益窘,母以針黹贍之,度不能俱活,乃送續亮入五華山為僧,時年方四歲。續亮夙穎慧,了徹經旨,間以余力為詩,無蔬筍氣。吳學使存義、吳觀察仰賢喜與之游,故詩益進。且生有至性,雖皈依彼教,而語及門祚衰薄、骨肉雕零輒泣下,嘗為《夢母嘆》,人競傳之,見者莫不酸鼻,殆昌黎所謂墨名而儒行者歟。光緒丙申示寂於城中之天君殿,僧臘六十有八。其徒浼李坤為之編訂,坤與陳鵾有序。已收入《雲南叢書》中。
龍山詩頌二卷 釋昌禮撰。昌禮,見前。是集附刻《語錄》後。
垂柳庵詩鈔一卷 清釋得一撰。得一字如天。海映庵僧。昆明段氏子,舉人段楨齡之叔。與岩棲、月谷相酬答。陳福昌為印行。
右別集類(方外)
滄海遺珠四卷 明沐昂輯。昂字景顒,黔寧王之仲子。官雲南都督。是書輯朱經、方行、朱綝、曾烜、周昉、韓宜可、王景彰、樓璉、王汝玉、逯昶、平顯、胡粹中、楊宗彝、劉叔讓、楊子善、張洪、范宗暉、施敬、僧天祥、機先、大用二十一人之詩(《四庫提要》誤為二十人),詩皆瀏亮和平之作,與台閣體為近,皆宦於滇、謫於滇、游於滇者之作。僧三人皆日本籍,可見明初遊人之盛。書在康乾時猶盛,《靜志居詩話》甚稱之。收入《四庫全書》。《雲南叢書》復采入。
邃庵集一卷、續集一卷 明楊一清輯。是書為一清官中書舍人時,卜居於長安右門之右,名其藏修之所曰邃庵,因以為其字。李西涯倡為之解,繼而為銘、為說、為記、為跋、為賦、為辭、為古今體詩者凡若干篇。一清出典學政,去庵且二紀矣,海內能言之士慕庵之名而形於著作者,猶未已,一清輯而成卷。正德六年,禮部尚書湖東費宏序其前,一清門人翰林院修撰高陵呂柟序其後。又一清官太宰時,一時名公卿復為辭、為答問、為頌、為詩者又若干人,一清輯為《續集》,陝西按察司副使維揚朱應登序於後,一清門人馮汝揚為之梓。雲南叢書館迻鈔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明正德間刻本,收入《叢書》二編。
明 雋 明董難輯。難,見前。李元陽《通志》已著錄。
選詩補遺 明唐堯官輯。堯官,見前。是書前有小引雲「詩三百篇後,惟梁昭明太子《文選》所輯者,足繼其響,世共珍之矣。升庵楊太史氏復輯《選詩》所遺者為外編,為拾遺,與《選詩》並傳雲。余每出必攜三集偕行,第載在古文苑、樂府諸集者,尚有遺焉,非完帙也。乃暇日復擇諸集中之膾炙人口者,錄為《補遺》二卷,用便觀覽」云云,時隆慶五年。昆明華世堯得鈔本。收入《雲南叢書》。
金華文征二十卷 明阮元聲輯。元聲,見前,有《金華詩萃》十二卷。《四庫·集部·總集類存目》有提要,《四庫·總集類》亦著錄。
金華詩粹十二卷 明阮元聲編。元聲,見前,有《南詔野史》,已著錄。《四庫·集部·總集類存目提要》云:「是書輯自梁迄明婺人所作詩二百五十四家,自樂府迄六言,皆以體分,每篇後間附評語,搜輯頗富,而略遠詳近,未免失之泛濫。」
森玉集二十五種 明陳璧光撰。璧光字荊岫,石屏人。明季歲貢生。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紹箕堂集 明唐泰輯。泰即釋普荷,見前。是書泰輯其曾祖金、祖堯官之《五龍山人集》,父懋德之《十海詩集》合刻之,名《紹箕堂集》,李本深為作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斯文易簡錄四卷 清傅為詝輯。為詝,見前。是書正編二卷,有自序,選周、程、張、朱五子文;附錄二卷,選董仲舒、司馬遷、劉向、諸葛亮、劉邵,至清初有關五倫與經國之文,後有趙城黃登賢序。全書每文後自有評語。
蘭山課業、風騷補編 清周樽輯。樽,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國朝詩采 清孫髯輯。髯,見前,有《永言堂詩文集》。是書道光《通志》已著錄。
振聲類稿 清盧錞撰。錞字振聲,侯瓚子。乾隆辛巳進士,官蒙化府教授。道光《通志》已著錄。
明滇南詩略十卷、國朝滇南詩略二十四卷、續滇南詩略十卷 清袁文典、文揆同輯。文典、文揆,見前。《明詩略》文典輯,前有萊陽初彭齡、江都蕭霖序並文典自序。是編卷首為《滇南古詩略》,自漢至元時凡十七首,卷一以後俱明人之作,經初彭齡鑑定,嘉慶己未成書。《國朝滇詩略》前有古皖江濬源、餘姚翁元圻、趙州師範序並文揆自序,經江濬源、翁元圻鑑定,嘉慶己未成書。《續詩略》前有彌勒樂恆序並文揆自序,經長白法式善、金匱楊芳燦、歸安葉紹楏、山陰史致光、桐城吳詒灃鑑定,嘉慶壬戌成書。三書之成,當時服官於滇及滇中負有文譽者凡數十人為之同輯參訂,參訂同輯諸家與寫同校各姓氏,備列於《明詩略》前。詩,文典、文揆有眉評,未署名。至各家後之跋語,則各署名於後。滇雖僻遠,而能文善詩者不可勝數,因前無纂輯,致湮沒不彰者不知凡幾。袁氏昆弟微官末秩,以母春秋高,同時請養歸,搜編詩文至八十餘卷,授刊流布,其有功於滇南文獻者至巨。真州程菕見之曰:「舉數百年之零珠碎璧合而成寶,使古今人一片苦心不致埋沒,凡吾輩之少知筆墨者,皆宜絲繡而金鑄之。」 道光《通志》已著錄。袁氏初刻版心下有「儀雅堂」三字,咸同兵燹版毀。光緒庚子,五華書院合《文略》重刻,「儀雅堂」三字已去,院長河陽羅瑞圖序其緣起。叢書館改編卷數,另編卷目,而存舊目卷數於下,收入《叢書》。
滇南文略四十七卷 清袁文揆、張登瀛同輯。文揆,見前。登瀛字翹岱,一字小東,蒙化人。乾隆丙午舉人,官賓川州學正。是編卷一奏疏,卷二表,卷三至六奏疏,卷七奏疏、札子,卷八檄、上書、策議、教,卷九至十一論、書,卷十二書、啟、札、諭、解,卷十三辨、考,卷十四、五說,卷十六說、銘、頌、贊、引、序,卷十七至二十四序,卷二十五、六碑,卷二十七至三十二記,卷三十三至三十五傳,卷三十六、七雜體、題跋,卷三十八墓表,卷三十九墓誌,卷四十行述、誄詞、擬騷、擬表、辭賦,卷四十一、二賦,卷四十三賦、駢體,卷四十四以下補遺。分類稍瑣,不及《古文辭類纂》之善。前有臨汾張允檝、武寧王子音、袁文典並登瀛、文揆序,凡例五則。自漢迄清乾嘉間人之文,搜羅略備,頗費苦心。經萊陽初彭齡、吳縣潘世恩、歸安葉紹楏鑑定,並當時服官滇省及滇中負有名譽者數十人為之評閱參校。每文有眉評,有總評,每卷評閱人列名於前。書後總列評閱參校者姓氏,已載《滇詩略》者從略。嘉慶壬戌成書。五華書院重刻本增小爨碑文於卷二十五。道光《通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小停雲館芝言十冊 清師範輯。范,見前。是書共十冊,計九十三人之詩,滇省十有八人,其他各省七十有五人,而江浙為最多,皆范同時契友。前有凡例七則、自序一。嘉慶乙丑刊於小停雲館。自序云:「諸生時,習聞王西樵《濤音集》、葉子吉《獨賞集》、陳其年《篋衍集》之盛,心竊艷之,乃有《采蘭集》之役。所錄者雖僅鄉里交遊之作,然斤斤自守,頗有抉擇,今已半刻《滇南詩略》中。辛酉秋,既令望江,邑為吳楚要衝,凡同好之過訪者,一帆兩槳直抵南郭外,歲無虛月,遂葺小停雲館為授餐地,簿書少暇,仍與邑紳衿把酒談宴,每拈五七字紀其事。其未經至館者,亦以郵筒相往來,時日漸久,積捲成帙,題曰《小停雲館芝言》,陸續開雕,借消鄙吝,偶一展玩,如親晤語。《經》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記》云:『與善人交,如入芝蘭之室。』詩以『芝言』名,蓋舉芝已可兼蘭矣。」其滇人詩,黃琮輯《滇詩嗣音集》已多入選雲。
雷音集十二卷 清師範輯。范,見前。是書乃范官望江縣時搜輯望江往哲之詩四十三家、文六家而纂成之者,詩、文各六卷。前有張葆光序,云:「前年訪荔扉先生,為授餐者數月,得曠覽山川古蹟,意此間人殆磊落英多者耶。時先生方成《二餘堂叢書》,邑人之文居其四。采其文則必采其詩,其文美,詩必佳也。今又見是選,彌嘆先生之留心人才不遺餘力如此。夫振興文教而欲立之標準,莫若以其鄉先輩倡之,楷模切近,不慮歧趨爭自濯磨矣。」嘉慶乙丑刻書成,以其稿造雷音塔於望江東門外回龍宮側以瘞之,范有塔記,以記其事。
古文筆法百篇四卷 清李雲程輯。雲程,見前。是書卷一對偶格四首、就題字生情格八首、一字立骨格七首,卷二起筆不平格十首、雄偉格七首、奇異格四首、波瀾縱橫格四首,卷三曲折翻駁格四首、小中見大格七首、感慨格九首、曠達格七首,卷四借影格八首、寫照格二首、虛托格五首、巧避格二首、進步格二首、華麗格二首、無中生有格一首、正大格二首、論文格四首,凡百篇,皆自漢魏以迄清初膾炙人口之作。每首有眉批、旁批,後又加以總批,題下解釋題意,並註明撰者略歷。前有自序及凡例六則、《論讀古文法》二則、《論古文宜讀》二則、《論化古文為時文》四則、《讀古文》十五則、《古今文總論》一則、《評選古文詩》二首。雲程是選,意在以古文為時文不至流為卑靡。李元度稱之,海內翻刻無數。後黃仁黼每首加以書後,庸濫不足取。
歷代大儒詩鈔 清谷際岐撰。際岐,見前。是書際岐輯唐自韓愈始,至清陸隴其止,四十四人之詩,鈔各人史傳於前,《四庫提要》次之,而己加以考案。前有吳錫麟、初彭齡、李奕疇序及自序。道光《通志》已著錄。
滇南詩選八卷 清趙本敡、張履程同輯。本敡字直夫,甕安人。履程,見前,有《柏軒詩文集》。是書明二卷、國朝六卷,時保山袁文典、文揆兄弟輯《滇南詩略》,不僅以詩存人,有以人存詩者,此則專以詩為主。本敡、履程自有序,而履程有評論一文冠前。凡所選者,各有評語,皆極允當。已刊行。
啟蒙韻言一卷 清李文耕輯。文耕,見前。是書所采,除《太公丹書》外,余皆唐、宋、元、明有關五倫八德所膾炙人口之作,深合《論語》小子學詩之義,因以「易蒙以養正」之語以名其書,每一篇後綴以評語,指示為學為人之方,既詳且明,可為蒙學必要之書。道光丙申春刻,前有自序,後有洛陽袁風清跋。民國戊辰,其裔孫李筱洲重刻,捐板於省立昆華圖書館。陳榮昌為之序。
五華五子詩鈔 清劉大紳輯。大紳,見前。是書為大紳主講五華書院時,選昆明戴絅孫、李於陽、呈貢戴淳、楚雄池生春、雲州楊國翰五人之詩序刊之。
五華詩存 清劉大紳輯。大紳主講五華書院,講明正學,於制藝外,並以古今體詩提倡獎勵。主講九年,選諸生之佳制而成此書。已刊行於世。
太華山詩紀二卷、續一卷 清徐敏輯。敏,見前。是書經若干日時,費若干精力,銖積寸累而成,用心亦良苦也。獨惜其隨手鈔錄,未能通體完善,然於文獻亦極有關重要者。卷上有薛紹濂序及自序,首考太華山山形,順勢分考祠堂、廟宇、古寺、古蹟,順山勢分考名產、菑祥。采杜詩《碧嶢草》補通志、府志未載古蹟。後有熊繼袞跋。《續集》前有劉大紳序,詩後附張佳印《游太華記》、楊慎《碧嶢精舍記》、王士性《泛舟昆明池歷太華諸峰記》、趙元祚《羅漢岩龍湫記》,自跋其後。道光《通志》已著錄,無卷數。
雜詩辨體二卷 清段永源輯。永源,見前。是書永源取漢魏以來詩之各體,各錄一二以辨之,前有自序。道光戊申刻。
滇詩嗣音集二十卷、補遺一卷 清黃琮輯。琮,見前,有《知蔬味齋詩鈔》《蜀游草》,已著錄。滇詩自保山二袁纂輯《滇南詩略》,乾隆以前之詩略備。琮掌教五華時,又纂輯是書,多乾嘉以後詩人。而乾嘉以前為袁氏所未得者,亦得廿余家。而師範之《小停雲館芝言》、劉大紳之《五華五子詩鈔》《五華詩存》、徐有功之《太華山詩鈔》、尹尚廉之《存遺錄》,亦多采綴。代搜訪者黎城王發越、保山范仕義、昆明戴絅孫、南寧喻懷信為最力。合方外、閨秀總二百六十一人,經其母舅呈貢戴淳鑑定,而范仕義又助以刊資,前有琮自序,咸豐元年刊成,版藏五華書院。同治癸亥燈宵之變,馬榮踞省焚書院,其板遂遭灰燼。光緒辛丑,昆明陳其寬重刻,陳榮昌為序於前。光緒《通志》《清史稿·藝文志》已著錄。今收入《雲南叢書》。
唐文選粹 清朱庭碩輯。庭碩,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滇詩重光集十八卷 清許印芳輯。印芳,見前。是書《清史稿·藝文志》已著錄。長沙王先謙有序,石屏袁嘉穀有跋。滇詩嘉慶間袁廣文文典、文揆昆季輯《滇南詩略》,而乾隆前詩賴以有傳。咸豐初,昆明黃侍郎琮集《滇詩嗣音集》,而道光以上之詩略備。印芳復輯自道光至光緒初詩共二十家,因名曰《重光》,刻成,卷數未分,目錄並闕而卒,未經選錄之詩尚遺數十人之稿,遺囑寄劍川趙藩續成之。民國初,藩偕三迤耆儒輯刻《雲南叢書》,厘為十八卷,並補編目錄,收入《叢書》。其所遺之數十人稿,選入《滇詩叢錄》。
滇秀集五卷 清許印芳編纂。印芳,見前。印芳主講經正書院,以經史、策論課院中肄業諸生。是書即選錄諸生之列前茅者,如李坤、錢用中、秦光玉、袁嘉穀、熊廷權、李學仁、趙荃、楊覲東、夏瑞庚等之所作,印芳加以評點,光緒丁酉刻於院中。一時滇中學人多取以為法。
陶詩匯注六卷 清許印芳增訂。印芳,見前。是書印芳以近日坊刻《陶詩》無善本,取家藏歙吳瞻泰《匯注》,重為校勘,補闕正訛,續鈔詩話付梓,以廣其傳。收入《雲南叢書》。
麗郡詩征十二卷、麗郡文征八卷 清趙聯元輯。聯元,有《拙修庵讀書脞錄》,已著錄。《詩征·自序》曰:「麗江為郡,領縣一、州二、廳二,而二廳甫設學,韻語鮮有聞,二州、一縣之為詩者,斷自前明迄於今茲,得若干人。凡詩若干篇,略以年輩為序,分厘為《麗江詩》三卷、《鶴慶詩》三卷、《劍川詩》六卷。著錄之例,折衷先民,作者名氏之下間附小傳,為知人論世之助,用元遺山《中州集》例也;原稿或有微瑕,間加刪潤,期成其人之美,用陳臥子《明詩選》例也;感舊懷人,不區存沒、後進與及門下之士,並附見焉,用王述庵《湖海詩傳》例也。」又曰:「以詩傳人,以人傳詩,塗徑不敢隘,持擇不敢苛,不以恩怨為去取,不以多寡為軒輊。」其第十二卷為其子藩所補輯。《文征·自序》曰:「予既輯《麗郡詩征》,遂從事於文,廣徵博採,得《麗江文》二卷、《鶴慶文》二卷、《劍川文》四卷,持擇不敢濫,尤不敢苛,拾遺掇佚,顯微闡幽,是其職志,猶《詩征》之輯也。」二書已收入《雲南叢書》。
梨陽備征吟二卷 清何宗淮撰。宗淮字柏溪,寧州人。歲貢,官元江學正。耆年篤學,品重梓桑,嘗選《梨陽詩存》,功比於顧秀野。此卷乃其自作,專以備寧州修志及他郡之卓卓可傳者,各系以詩,蓋重在傳人也。詩多朴茂之作,選入《滇詩叢錄》中,編中《述事》一首、《述哀》一首,略見宗淮家世,名門芝草,宜永其傳也。又按:寧州地當衝要,咸豐之亂,死節者多,宗淮采以入詩,亦《彩雲百詠》之附庸也。
黎陽詩存四卷 清何宗淮輯。宗淮,見前。宗淮留心鄉邦文獻。是書於寧州人詩搜采略備,有功寧州文獻不鮮。
姚陽三先生遺書 清甘孟賢輯。孟賢,見前。是書卷一高奣映《維風權宜翼》,卷二饒乙生《善誘錄》,卷三陳廷傑《笏齋萃雲館遺文》,孟賢自序於前。
滇詩拾遺六卷 清陳榮昌輯。榮昌字小圃,昆明人。光緒癸未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歷官山東提學使。是編所拾遺者,皆明滇人詩。榮昌所得僅五卷,卷六乃同邑李坤所輯以付榮昌刊行者。其自序云:「吾於鄉先輩之詩,凡已刊者、未刊者及已刊而復毀者,或有心訪得之,或無意邂逅之,必擇其尤雅者以存諸冊,名之曰《滇詩拾遺》,蓋欲於袁氏《詩略》、黃氏《嗣音集》、許氏《重光集》之外,廣其搜羅也。維思予之孤陋,交遊不能廣,耳目不能周,安能網羅散失,有裒然成帙之一日。不獲已,乃隨所得而錄之,即隨所錄而刊之,積至數十葉則別為一卷,又積至數十葉則又別為一卷,期於入吾手者不使之飄零散落斯已耳。至時代之先後,閱者合觀其人之敘略,自能見之,今固不及一二為之次第也。」又卷六總目後,榮昌自識云:「予既輯明代鄉先輩詩五卷,厚安又為旁搜博採,成此一冊,因列之卷六。時代益遠,網羅益艱,附刻賦數篇,亦以得之不易,欲其不復散失耳。此卷詩賦,乃坤披閱各縣誌,隨見隨鈔,有與《詩文略》復者,榮昌亦未及檢查。」其自編五卷,每有榮昌評語,甚精當。《清史稿·藝文志》已著錄。收入《雲南叢書》。
滇詩拾遺補四卷 清李坤輯。坤字厚安,昆明人。光緒癸卯進士,選庶常,授編修。是書坤見陳榮昌《滇詩拾遺》尚有漏者,就所見補成此書。收入《雲南叢書》。
明滇南五名臣遺集三冊 李根源輯。根源字印泉,騰越人。由諸生留學日本士官學校畢業。改革後,歷官國務總理。是書輯安寧楊一清、昆明孫繼魯、傅宗龍、祿豐王錫袞、彌勒楊繩武之遺詩遺文而成。前有陳榮昌、陳度序及自序,後有趙藩、黃膺書後。詩詞收入《雲南叢書》。
明雷石庵胡二峰遺集合刊 李根源輯。根源,見前。是書輯新興雷躍龍、騰越胡璇之遺詩遺文合刊之。前有自序,雷集後有方樹梅跋。收入《雲南叢書》。
大理張氏詩文存遺 張耀曾輯。耀曾字蓉溪,大理人。民國初,官司法總長。是書卷一輯其祖其仁文十五篇、詩二首,卷二輯其二伯士銓詩三首、七伯士彬詩三十七首,卷三輯其父士鏸詩四首、其母陸嘉年二十三首,卷四輯其堂兄啟曾二十五首,前有耀曾自序,民國二十四年印行。
滇文叢錄一百卷 雲南叢書館輯,秦光玉主編。是書先為趙藩所纂,藩卒,歸光玉主其事,晉寧方樹梅襄助之,民國丁丑成書。前有龍雲、李根源、秦光玉序,例言,作者小傳。後有方樹梅、於乃義跋。卷首漢至元文,卷一至末內分論著、辭賦、序跋三類為著述門,告令、陳議、書牘、哀祭四類為告語門,傳志、雜記二類為記載門,所錄都七百七十九人。
滇詩叢錄一百卷 雲南叢書館輯,袁嘉穀主編。是書先為趙藩所纂,藩卒,歸嘉穀主其事,晉寧方樹梅、昆明於乃義襄助之。卷一為漢至元詩,卷二至末為明至近代已故人詩,前有龍雲、袁嘉穀序,後有王燦、方樹梅、於乃義跋,民國丁丑成書。
滇詞叢錄三卷 雲南叢書館輯,劍川趙藩主編。藩與三迤耆宿啟當事輯刊《雲南叢書》,刻專集百餘種,於畸零之詩文,別錄為《詩叢》《文叢》。藩遞及於詞而成此書,自元迄清得五十一人詞,凡三百八十五首,前有藩序。
右總集類
詩話類鈔、古今詩評 明易翼之撰。翼之,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文章正式 明李鼐元撰。鼐元,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蔭椿書屋詩話一卷 清師範撰。范,見前。是書為范官劍川訓導時所纂著者,共六十三則,中多收刻《滇系·雜載》內,故此書未刻。民國初,昆明華世堯購得范手稿,上有劍川儒學印,收入《雲南叢書》。其手稿裝潢成冊,儲昆明圖書館寶藏,中多有關滇中掌故,不斤斤於論詩也。
榆門詩話二卷 清楊霆撰。霆,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詩法探源一覽 清李瓊英撰。瓊英,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詩學啟蒙、詩學輯要 清張坤撰。坤,見前。道光《通志》已著錄。
酌雅詩話二卷 清陳偉勛撰。偉勛,有《味道軒詩鈔》《慎思軒文鈔》,已著錄。是書晰理至精,持論至正,不當專以詩話目之。已收入《雲南叢書》。
文苑津梁 清朱庭碩撰。庭碩,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詩法萃編十五卷 清許印芳撰。印芳,見前。光緒壬辰,仁和王文勤創建經正書院,聘印芳主講席,從而問詩學者麇集,印芳乃輯是書,溯源詩序,次錄漢魏六朝論文之編於詩有關者,次錄鍾氏詩評,遞及唐宋明清詩話,擇尤薈萃凡十餘種,為初學批郤導窾,索隱探賾,門徑堂室,歷然在目,要旨微言,靡不賅備。收入《雲南叢書》。
律髓輯要六卷 清許印芳撰。印芳,見前。是書印芳以元人方回《瀛奎律髓》論多失當,雖經紀文達駁正之,然又有失之過苛者,乃輯要折衷,歸於至當,為《律髓輯要》若干卷。前六卷為可法者,後若干卷為可戒者。可法者印芳在生時已刻,可戒者未刻。雲南叢書館得卷六一卷,並收入《叢書》中。
詩譜詳說八卷 清許印芳撰。印芳,見前。是書印芳以滇省窮邊,小學失傳,音義之訛,乃檢習用而易誤者,本《說文》訂正而詳說之,以示後進。收入《雲南叢書》中。
藥欄詩話二卷 清嚴廷中撰。廷中,見前,有《紅蕉吟館詩存》《詩餘》。廷中乃方伯烺子,雅贍才華,有聲大江南北間。是書所釆,多一時交遊之名章秀句,而論詩亦中肯絮。書分甲、乙兩集。收入《雲南叢書》。
味燈詩話二卷 清王寶書撰。寶書,見前,有《倉文詩集》。是書前有趙藩序。收入《雲南叢書》二編。
筱園詩話四卷 清朱庭珍撰。庭珍,見前,有《穆清堂詩鈔》。庭珍家學淵源,尤深於詩,古今詩集流覽亦博。是書前有自序,雲「及門二三子,日載酒過從,爭問詩法於予。愧無以副諸君厚意,乃以筆代口,述予見聞所及,為《詩話》四卷,付之各錄一通,用塞其請。雖落落語言文字之跡,然渡迷津者必假寶筏,識歧途者莫如老馬,姑導先路,未始非學繡金針之度也。夫無上妙諦,貴心契於言外,拈花微笑,悟徹三昧,詎復有法可說哉。要所能言傳者略盡於是」云云。收入《雲南叢書》。
右詩文評類
寶岩居詞 明趙炳龍撰。炳龍,見前,有《楸園雜識》《居易軒詩文鈔》。是書未刻。《滇詞叢錄》錄十三首。
皆山堂詩餘四卷 清段昕撰。昕,見前,有《皆山堂詩集》。是書附《集》後。《滇詞叢錄》錄二十一首。
留月軒詞一卷 清周希旦撰。希旦,見前,有《留月軒詩草》。是書共詞二十三首。
蛻翁詞 清倪蛻撰。蛻,見前,有《滇小記》《蛻翁詩文集》。是書附《集》後。《滇詞叢錄》錄九十四首。
憶舊詞一卷 清段時恆撰。時恆,見前,有《鳴鳳堂詩稿》。是書師範有題詞。
彩虹山房詩餘 清謝瓊撰。瓊,見前,有《彩虹山房詩鈔》。是書專刻一冊。《滇詞叢錄》錄三十首。
抱真書屋詞鈔一卷 清陸應穀撰。應穀,見前。是書已刻,附《詩集》後。《滇詞叢錄》錄十八首。
即園詩餘 清李於陽撰。於陽,見前,有《即園詩鈔》。
紅蕉吟館詩餘一卷、岩泉山人詞稿一卷 清嚴廷中撰。廷中,見前。《紅蕉吟館詩餘·瘦紅集》,江寧顧懷三有序,後附《紅豆箱剩曲》一卷,道光丙申刻於揚州。《岩泉山人詞稿·麝塵集》後有《補遺》一卷,最後附廷中《新柳詩》四首、《續新柳詩》十四首,前有高密單為鏓《廷中小傳》、津門王增年序、吳門張祿卿跋。廷中卒後,其友人宮明府望東之哲嗣子行明府刊行。祿卿謂:「廷中詞筆,如藐姑射仙子,秀骨天然,肌膚若冰雪,綽約如處子,而復探姜張之窈渺,辛蘇之豪宕,雜以竹窗、苹洲之醒豁,柳七、黃九之旖旎。」端木子疇評廷中集曰:「天分甚高,下筆有鐫鑱造物之致。」豐潤趙國華輯《明湖四客詞鈔》,列廷中於首,錄詞十四闋,臨桂況周頤選《巷叢譚詞》八闋。
金碧山農詞一卷 清戴絅孫撰。絅孫,有《味雪齋詩文鈔》,已著錄。絅孫詩文及身刻於京師。此詞一卷,共五十九首,附《詩·水部集》中,未刻。昆明華世堯得絅孫手稿,自署《金碧山農待焚草》。其詩昆明陳榮昌、石屏朱庭珍刻為《味雪齋詩續鈔》,詞則劍川趙藩全數收入《滇詞叢錄》中。
蕙溪詞 清趙惠元撰。惠元字春亭,劍川人。諸生。未冠,病瘵卒。是書未刻。《滇詞叢錄》錄三首。
漱芳詞 清喻懷信撰。懷信,見前,有《人鑒》。是書光緒《通志》已著錄。《滇詞叢錄》錄十九首。
填詞四種 清永北王壽昌撰。壽昌,見前。光緒《通志》已著錄。
滇雲詞一卷 清張璈撰。璈,見前,有《滇雲詩》。
牧鷗亦舫詩餘一卷 清趙瀚撰。瀚,見前。是書附《詩鈔》後。
小赤城仙館詞 清鄭徽典撰。徽典,見前,有《小赤城仙館詩集》。是書未刻,附《詩》後。《滇詞叢錄》錄十四首。
右詞曲類
性天風月 明蘭茂撰。茂,見前。是書坊間翻刻本甚夥,中間詞句小有異同。
緬瓦十四片 明何蔚文撰。蔚文,見前。是書寫永曆帝播越西狩各情,可歌可泣,昔賢有稱之者,書未見。
秋聲譜 清嚴廷中撰。是書傳奇凡三:曰武則天風流案卷,一名判艷;曰沈媚娘秋窗情話,一名譜秋;曰洛城殿無雙艷福。前有海昌周樂清序,陽湖陸葆、歸安嚴廷珏、昆明謝瓊、雲間許士傑、白下葉覲儀、武進盛熙瑞、程蓮、定遠陵泰磐諸人題詞,又《自記》二。後有朱蔭培跋。《自記》云:「故山歸後,忽忽寡歡,斜月在門,遠風生水,秋聲從落葉中來,如怨竹哀絲,助人悽惻。秋以聲為譜,吾且以秋為譜,若賞音無人,則歌與寒蟲古樹聽之。」咸豐二年壬子,周樂清刻於萊陽。其《秋聲譜》,金陵盧前《明清戲曲史》謂:「寫美人遲暮之感,作者於此感慨甚深雲。」
右傳奇類
本作品的作者1968年逝世,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44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40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應版權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