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易象正 (四庫全書本)/卷終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終上 易象正 卷終下

  欽定四庫全書
  易象正卷終下
  明 黃道周 撰





















  大禹作範其子寅疇孔聖作詩春秋皆於易外別自為易箕實皆圖書也圖書一體而河圖近先天河圖不去十則整數百萬易皆整數百萬聖人為去十而用之只得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其四十六萬八千五百五十九即藏於戊巳同納之中毎卦一萬五千六百二十五以三乘之凡四億九千六百萬是易之極賾也今就圖據十而觀之其現成不易者南之二七據五為離則北之一六據十為坎以五交十則南艮而北兌東之三八據五為兌則右之四九據十為艮以五交十則東坎而西離兌艮反復以得㢲震二五三十以定乾坤因而交變以五為統以參起之以兩因之陽之三爻各得五陽隂之三爻各得五隂兩參合五以得百萬故曰參兩倚數又曰參伍其數錯綜其變徑以此徑圍以此圍勾以此勾股以此股圭以此圭黍以此黍遇五持之遇十併之一之至九各自為部而十不為部一之至九各自為子而十不為子猶後夫人之不自當位與自立子也然微後夫人亦不得當位不得立子故易之去十非去十也用事於內則不用事於外與之有終而不用其成數故易數百萬而用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象之比數差七千一百五十三絀其半而盈其半象皆足以納之亦皆足以消之皆足以消之納之則猶之無差也故易之於河圖猶無所去取也然則詩之用三百一十一春秋之用二百四十二何取之乎曰詩取諸河圖春秋取諸雒書亦皆圖書也而詩取五春秋取九焉詩之取五春秋之取九何也曰易數百萬數中十五以百乘之為百五十合舉其數又置五焉為三百有五大衍五十以六乘之又置五焉亦三百有五故詩者天地之中數也本於性情止於無邪得其中節而止矣凡日法一萬度法亦一萬天行一歳而差一百五十六分積六十四差而退一度甲乙兩差合退三百十二分五釐去其一分五釐為三百一十一泛差前後六分實行退差三百有五故易逆數也而詩乘之一萬九千九百四歳而退三百一十一度故詩者天道之左次者也天行兩嵗而詩退一部詩積十四部而天行一嵗天行一嵗而詩差二十九分兩嵗差五十八分合於一部之退四六分上下魯商所為升降也兩差贏一則六百四十限贏三百二十以每嵗十四部所少二十九分除之贏縮四六年間是詩所綱紀天歩也為詩退度斗差圖如左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右所為退度圖未及於斗差也凡詩退數中交一百五十六正交三百一十二則逆行而反如東山之退於䲭鴞關雎之退於殷武也然詩原以退行為序一歳十四積退二十九故復以順行數之亦麤舉為例以見聖人製作之意未敢詳布以規條天地也其日纒斗差代各殊測今未暇舉其贏縮黃赤二厯但為約略立限自箕九度至於虛危日短星昴之㑹可四十九度合行三千百年春秋至至元辛巳二千有三年除漢初距春秋五百年日在牽牛之首至元距漢初千五百年只行斗二十三度入箕之末則是一千五百三十六年只行六十四度也今距至元辛巳三百年日在箕三度則行疾厯不及六十年過一度矣厯法自何承天而後宋梁之間最盛亦至宋梁最錯皆拘殷祀六百夏厯四百之文益以周厯曁於唐虞近二千嵗不應日在於虛其實史記及竹書皆無夏殷千嵗之厯

  即有之則牽牛以前皆行遲厯遲不過七十二歳斗津而後皆行疾厯疾不過五十六嵗遲疾之間聖人所裁每一嵗天差百五十六分二五不為淺也或謂易行六十八嵗而周或七十五六而周或八十五六而周則天差宜自六十七八而上其實易行多寡不關斗差天地推移非夷所測日月自用九六天地自用七八故以六十四差定其凡焉然則圖之不舉日纒何也曰日纒自漢而下始可舉也牽牛至於神宮不過二十四五度屈指可數五位三所至於日虛星昴莫能徴之矣必為定次則至元辛巳而上至於春秋二千年間詩退差圖可得而言云
  至元辛巳日在箕九退殷武至殷
  嘉定丁丑日在箕十退賚至閔予
  建炎癸酉日在斗初退武至臣工
  元祐己巳日在斗二退思文至清廟
  天聖乙丑日在斗三退召旻至抑
  建隆辛酉日在斗四退蕩至行葦
  大順丁巳日在斗五退生民至大明
  太和癸丑日在斗六退文王至采綠
  大厯己酉日在斗七退都人士至鴛鴦
  大足乙巳日在斗八退桑扈至無將大車
  貞觀辛丑日在斗九退北山至小宛
  大建丁酉日在斗十退小旻至白駒
  天監癸巳日在 斗十一退祈父至菁莪
  元嘉己丑日在 斗十二退彤弓至華黍
  寧康乙酉日在 斗十三退白華至鹿鳴多一篇
  太興辛巳日在 斗十四退狼跋至候人
  延熹丁丑日在 斗十五退蜉蝣至墓門
  初平癸酉日在 斗十六退東門之楊至黃鳥
  永建己巳日在 斗十七退終南至鴇羽
  永平乙丑日在 斗十八退羔羊至十畝之間
  元始辛酉日在 斗十九退陟岵至南山
  元康丁巳日在 斗二十退東方未明至子衿
  元朔癸丑日在  斗二十一退風雨至遵大路
  漢高己酉日在  斗二十二退羔裘至葛藟
  周赧乙巳日在  斗二十三退兎爰至河廣
  顯王辛丑日在牛一退芄蘭至蝃蝀
  安王丁酉日在牛二退定之方中至北風
  貞定王癸巳日在牛三退北門至擊鼔
  景王己丑日在牛四退終風至小星
  簡王乙酉日在牛五退摽有梅至麟趾
  襄王辛巳日在牛六退汝墳至關雎
  凡詩十四部四千三百五十四退天二十九辰積六十四差退一千八百五十六分為六部不及十辰故每限又退一什此與斗差分亘不相同蓋別自一義並行不悖也自至元辛巳泝周襄王辛巳一千九百八十年行三十一度過此四百年日在嬃女之中周人所以命姬謂日月星辰皆在北維者也然則詩行二千四十八年再退一什而在魯駧之端雅頌以齊自辛巳而下六十四年至正乙酉將在殷武抑在關雎歟曰蓋自汝墳至於關雎也然則詩亦用辛巳元也曰詩逓為進退辛巳詩之未限也郭史斷章以為厯首偶與詩合其自春秋而下戊申而上別自為部非辛巳所及治也然則春秋之用己未元何也曰易以八為象以九為數立元用數者也數始三九以三乗之八十有一以六乗之為四百八十六是一部之統數以九乘之為七百二十九是六分歳之辰數六分歳辰而絀九數積四百八十六歳而退一歳之辰故兩春秋而退一交歳一春秋而在交中春秋之年三其八十一自己未至於辛酉故詩有不盡之年春秋有不盡之歲各退一焉而亦皆用之詩有六十四之斗差春秋有四百八十六歲之元差皆逆數也故為春秋元差圖如左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凡春秋十八部而追天之歳不及九辰凡九歳不及八十一辰二十七嵗而退一部四百八十六歳退十八部而又與天㑹故春秋以四百八十六歳為元六其八十一之數也九六互相為用故九其八十一為七百二十九六其七百二十九為四千三百七十四必如春秋止於獲麟是本數上再逆行一歳以三乘八十一為二百四十三逆行一數以三乘之為七百二十六以六乘之為四千三百五十六則毎歳不及天二十七辰九嵗不及天二百四十三辰故以九嵗為限其九嵗而退一部與二十七嵗而退一部其法一也詩用三百十一春秋用二百四十三與本數上已退一度故不復再退而統以四百八十六立元每四百八十六年退立一嵗以為元法
  春秋積元圖
  二百四十三年退辰二千一百八十七作二百四十二年半算
  四百八十六年退辰四千三百八十四作四百八十五年算
  古上元甲子積四百八十六年而退滿一歳為易象數逆行之一㑹以上為甲子元次元己巳猶日之右旋太嵗之左轉也故為十二元圖如左
  甲子元四百八十五年
  己巳元四百八十五年
  甲戌元四百八十五年
  巳卯元四百八十五年
  甲申元四百八十五年
  己丑元四百八十五年
  甲午元四百八十五年
  己亥元四百八十五年
  甲辰元四百八十五年
  己酉元四百八十五年
  甲寅元四百八十五年
  以上十一元五千三百三十五歳上逮羲農下逮周平王四十九年即春秋己未元
  已未元四百八十五年
  以上十二元五千八百二十年自羲農下逮秦始皇三十一年甲子以下備在史冊王霸古今之義斷於是矣以大象六十年積之每六十為一部凡九十七部得五千八百二十年而象疇大齊以三百一十一加之為六千一百三十一與用卦專乘之數會以三百退之為五千五百二十與體用兼乘之數㑹故詩春秋易象相為進退也秦始皇甲子至平帝丙寅立孺子嬰之嵗為春秋交中新室丁卯至魏嘉平元年己巳司馬懿殺曹爽何晏之歳為春秋交終自嘉平己巳至齊永明癸酉齊主賾殂立太孫昭業之年為春秋交中明年甲戌蕭鸞弒昭業立昭文尋遂自立至開元癸酉為春秋交終開元甲戌至太平興國元年丙子為春秋交中至嘉定十一年戊寅蒙古破燕之三歳為春秋交終明年為己卯元凡入元之先後不關帝王之盛衰而詩與春秋每相禪代中交交終之際不能無故雖玉歩不改而鍾磬殊音蓋自嘉平己巳以前春秋所治其交中交終皆以春秋為序嘉平己巳以後詩之所治其交中交終皆以詩為序春秋所退五十有五者兩詩所退五十有五者一故以百一十而裨春秋為一嵗之朔實以五十五而裨詩為一嵗之通朞也凡詩春秋刳方刓圎之數氣朔外盈內虛之分黃赤南斜北倚之度日月交㑹衝食之故皆備於天方圖天方圖無言語文字而自有圖象以來言語文字皆從此出其徑圍積實方田圭黍弦弧面罨勾股周髀皆與天經易緯相為表裏詳見三易洞璣此具其略雲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凡為天方圖立六十四因倍豎之百二十八以為徑率規而圜之三百八十四矩而方之三百六十規而圜之二百七十三矩而方之二百五十六此內方圓七週卦實之所充也此外方圓二週日月星辰之所游也凡方圜九成合十八變而歸於極其方者皆四分損一以為圜圜者皆十六分損一以為方大方四周一百二十八為五百三十二四分損益得三百八十四弧矢之罨十九餘強則外周之弦扺於次周之背圭黍之稜三分有半中間空道實得三分則外圭之邸託於內邸之圭自平極而上四十有八減三為五為四十有五以八乘之為通朞之日道是天地自然非可強鑿為智也三分之道截於八圭日月所游在一分四釐而上故得三百六十五日二分五釐次層弧背因復浮上為二百七十有三其實次層徑率只得九十以三圍之二百七十其浮為二百七十有三猶圜分之浮為六十有五也揉方就圜每減十六分之一徑三圍一每不及圭黍之分故日月交食每在二日六分八釐上下折之為一日三分四釐是日月交旣食甚之限皆在圭黍半折之中也外方四八三十二方只得方圜兩周弧背弦矢十九與十三相次並不得餘分內方四八三十二方共得方圜七周以十六分為兩際外際二八十六方得方圜兩周內際二八十六方得方圜五周弧背弦矢九與七相次亦不得餘分自是又空圭黍二分為三十二卦之游道以二八分為兩際外際一八得方圜兩周內際一八得方圜三周弧背弦矢以四半三半相次雖有餘分而四分中極表影俱盡矣故參兩倚數易之所致用也規參而矩兩倚而察之以得圭黍衝食之路乾坤兩濟之所從交也二七二五二三極於一兩是三分損益之所従出也道未有出於三分損益者也天方積實之數一千六百七十七萬七千二百一十六以六十四分開之每分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即以四千九十六乘四千九十六之數也度量權衡皆從此立律雖用九與八殊趣而約於內方第四乘圜分之數則適相值矣蓋天方每方實通十六以十六乘四千九十六為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以四乘之為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即大象之倍實也大數圜分實得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四凡長於大象七千一百五十三猶天方初圜與削方之數相差二十有四是也納於近極之四方於貞卦為孚過兩濟之限於先天為夬姤剝復之限所稱四千九十六不過中方面羃之皮分不及四周積實之一也凡河圖外周三八四九一六二七之圜文即天方圖再方再圜日月所經之路中間十五乃為天方積實八八相命之區又如雒書一九三七為平凖徑率之方八二四六為圭黍倚數之位也天方圖刳中八道實得七方七圜幷中皇極四周視之皆得十五其自二八而內五方五圜只共得十故十五為通理之文四十為旁行之數四十有九為七政之塗五十有五為隂陽之宅也其實是圖專為表晷而設八尺之表立於極中夏至無影則天中九十一度以三十六為北極出地以五十五為北陸度端夏至景長一尺五寸則北極出地三十七度天中南差一度四分自是而下四十八度為日月出入其實北陸度端在九十一度之二十四中分距極六十七度四分以當一限六十七歳百五日之㑹也其五十五度只當土中表位不在度端去極漸遠則中道漸高三十六之出地五十五之距極皆不足為據惟裁南北二十四度之赤道餘上下六十七度之天分足為定本耳日月交道視其中差以繩量倚測其表端可知日晷所直爻象大約八尺之晷不出八方四千九十六卦之外為河圖十五雒書專五之所範圍詩春秋用以綱紀進退天地變化而行鬼神者也
  雒書四十五用蓍 四十九   河圖五十五先天二十五
  四十五         二十五
  九十          八十 加五十五
  一百三十五       一百三十五
  一百八十        一百九十
  二百二十五       二百四十五
  二百七十        三百
  三百一十五去十存五   三百五十五
  三百六十去四十九存三百一十一去五十五存三百有五
  大衍五十       蓍䇿四十九
  五十          歳朔三百五十四
  一百           三百五為體四十九為用
  一百五十        通基三百六十
  二百           三百十一為體四十九為用二百五十
  三百  加五十五為歳朔
  三百五十去四十五為詩實
  此以八乘雒書以九乘大衍以河圖而去雒書為三百有五之實以洛書而去大衍亦得三百有五之實以蓍數而去雒書得三百十一之實以蓍數而去大衍只得三百有一故盈虛繇此生變化繇此出也今以三百十一為法以十四為限每周限得四千三百五十四不及天行二十九則是每嵗逆行二十九積一百五十一而退一嵗之厯故以一百五十一為限凡二十九限而周全易之歳即如春秋以二百四十二為法以十八為限每周限得四千三百五十六不及天行二十七則是每嵗逆行二十七積一百六十二嵗而退一嵗之厯故以一百六十二為限凡二十七限而周全易之厯此兩者詩春秋之關鞬也春秋之空壬戌前一歳猶詩之有六逸詩得併六逸之篇則春秋得併辛酉之歳故春秋以二百四十三為法四百八十六為限因為起元之本也然則是與用卦兼乘專乘二法兩不相入者歟曰亦並行不悖也凡卦各以體卦通朞之數為准以用卦及兼乘之數參之至如用蓍定䇿之法尤為簡便如易每爻得三十䇿以為一月每限六十四卦得三百八十四箇月為三十二年以六十四限乘之得二千四十八年即春秋已未元年至元泰定帝乙丑二年易象中分之嵗也然則蓍法有定而氣閏參差為之如何曰猶之通朞也一蓍之䇿而當一萬一爻之䇿富三十萬於每爻中減四千七百一十以為朔虛於三百六十萬上加五萬二千四百二十八以為氣盈合盈虛之䇿通得十萬九千二百二十五以為章歳之閏約其定數為五日四分五釐餘百四十六即體用相乘積嵗之數以十乘之而得氣朔平分之度也然則二千四十八年僅當易象之中而於日月嵗數各差二百七八十何以御之又自已未隱元至龍興之㑹二千九十嵗尚餘四十二年不繫爻象進退何屬曰逆行者愈退順行者愈進日月交㑹終古無極四千餘年非為隂陽之稅駕也一週不及二百八十七積十五週得四千三百六年而與日㑹此即積實之數與通朞距差六十三年通朞之與月䇿可以互通也今為月䇿厯年圖如左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右每限三十二年以六十四乘之為二千四十八年即易象之分半也自周平王四十九年至元泰定帝三年外餘四十二年而戊申革命此四十二年在復頤之交非龍飛之㑹以三乘起之其子卦乾坤姤復相銜而起當在乾夬之間眞人始生豫膺帝睶四大之限皆在南方詩所謂篤生保佑者也前二十二圖皆論反復卦至先天圖以倍分為序隂陽逓次不論反復然以三十二年倍合得七百六十八箇月以六十四限來之得四千九十六舉今觀後則泰定丙寅四十二歳之餘猶當積為初終之限也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此即四千九十六年積月之數也易象主日而蓍主月蓍既得爻則不復存蓍而爻既得象則常存爻故爻通日月而論月不如論日之審也此據月法兼反復二卦為十二月始於春秋已未終於泰定丙寅亦得天地之端竟隂陽之中會然其八際八交在唐宋之界間有難明必取三乘全圖較其體變然後治亂絶續可得而言也曰然則三聖之時不知有先天圖歟曰羲軒之文與天地存安在其不知先天圖也先天圖界分明隂陽倚伏可以摹捉自文孔定次而後讀者徒以理求序者強以義貫其提綴百王差等千世之意如景慶之無朝夕神龍之無首尾有終身研之不知其味者矣然則易序出而先天圖廢又曰先天圖出而諸圖皆廢何也曰道晦而後明明而又晦自有先天圖時不知易序聖人抉其精微簡其要㑹稍一通變而上哲之士聞知相承不復尋其初本既而漸狎漸忘讀易序者不知所出驟見先天圖疑易序之牽率不如先天之自然也此皆虛談理竅不窮天道疑人形之枝節侈鳥鷇之渾圜者耳嚮使帝王升降治亂循環皆如先天圖八際八交截然明辨則初學之士闖藩而進管郭皆號升堂京焦相攜八室矣惟其不然所以秦漢只目卜筮之書晉宋謂談性命之路高者求之元虛卑者安其中節也然則乾象大衍諸厯亦皆以蓍定䇿以爻定月不知一卦之有三十二年周卦之有二千四十八厯歟曰安得而知之文獻定而後徴信足徴信足而後彰察明自姬孔而前皆無諸厯雖姬孔不敢移先天之序自元明而前若無諸厯雖聖賢亦不敢信易序之積也然則聖人皆有藏往而無知來者歟曰聖之一也學者信而巳記曰不言而信又曰信而好古如當泰定乙丑而後尚有四十二年海內殷庶天下無事以易春秋推之遽雲當亡其誰信之好學不精信道不篤是陸機所覆族於諸王許衡所歾身於前朝也然則先天起於分極無反復兩卦今以反復加之何也曰一反一復易之定體且不如是無以究諸厯之全然則是遂為全厯歟曰十二圖皆全厯也十二圖多者不過六千一百三十二年中者不過四千八百四十四年如以䇿定月則當六乘全易之厯億萬無窮何所稽之曰舉歳則太侈舉辰則太弇歳辰之間舉月與日聖人亦皆用之然而月不如日之中也譬今體卦一限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箇月以十二約之為二千四十八年則是每一限二千四十八年當月䇿之全圖即易象之半交也六十四限當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年為體卦全象之中以一卦通朞六十八年零九十六日約之毎一大限當三十小限六十四大限當一百九十二大象大象者即三十二限通朞積實之總卦也邵氏經世亦得此意然空數通朞不積爻象於進退損益之際未易言也然則六十四大限僅當大象之全半若全厯大象必須一百二十八限歟曰易通兩象象包二卦如乾之通坤屯之通蒙反復對化舉兩成一故有半象之十三萬一千七十二即有全象之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因復倍之為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雖復周極分起未有單邉獨成者也然則易之通數只有三十二卦而無六十四卦反復對化只有三十六卦而無七十二卦歟對既有反復對化則安在其無之也然則僧一行邵堯夫之不以全象起例何也曰智有所極則明有所不足𤋲火測管不見左右要其所至極晰而巳然則一行堯夫不知開元之播蜀靖康之北狩歟曰易失則鑿鑿失則賊聖人有所不知賢者有所不鑿唐𤣥宗開元七年卦䇿入坎歳在已未又三十二年出坎矣卦䇿入蒙歳在辛卯又六年丙申乃避祿山至於扶風宋徽宗崇寧二年卦䇿入萃歳在癸未又二十四年丙午將出萃矣乃父子銜璧降於金營先天月䇿何足以知之也使先天月䇿足該治亂則聖人不復損益以為定位定序之圖矣然則堯夫預卜安石不足以知之乎曰洛下諸賢多誦荊公者堯夫與景仁同智非卜之謂也寳元康定間距靖國靖康上下百年而以鳥鳴風角別其治亂亦衆笑其闊矣然則體卦定位自幽王元年來者至徽欽之辛亥究於漸歸用卦定位自幽王元年來者至順帝之癸已究於鼎革皆始於幽王之元年何也曰衰周之端有兩己未皆天地之第十二元也宣王之己未幽王已立則幽王得以已未稱元幽王之不以已未稱元聖人取元以與魯聖人不取元以與魯則天地仍取元以與周故魯隱之始屯周幽之始坤二者聖人與天地相揖讓也平王二十五限至洪武壬寅究於鼎革又八十六年而為己巳土木之變發於中造遷國有隆替則復辟有成敗乾坤所命則後代因之兩者聖人所共察也易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自周幽王已未元年至乙酉莊王元年上有四元體用十二圖分取焉而兼乘之卦皆取於幽平以抵於革鼎艮震為廿七八限體卦之抵於豐旅三十一限用卦之參於萃升鼎革為二十五限皆可屈指而數也有聖人起則必致詳於體用十二圖之說以扶植仁賢修持禮樂維輓天地於將傾之候如周公之錯洛邑親親尊尊區井田布列國繁文厚情遲久而復者是聖人所豫䇿於四五百年之始也然則月䇿者聖人所不用歟曰聖人不用月䇿則何以知泰定之際眞人始生何以舍周幽之已未就魯隱之已未何以知辛卯之嵗秦在沙丘理宗之終差於癸亥何以證宋理之剝極於晉惠之姤端何以印周莊之元年於晉武之乙酉耶然則四千九十六年而外餘二百七十三年何以命之曰是詳言之矣是天地之所命限也四卦之厯舉其通朞二百七十三以月䇿每限六十四除之餘十九歳為一章之法故二百三十章而得四千三百七十歳一千六百一十閏從一章之餘以泝全象之厯則二百三十章燦然見矣是易所謂逆數者也然則易詩春秋之繫命如何曰是皆繫於先天圖也易六十甲子週厯之辰內空八百三十六以詩追之每嵗十四週不及天二十九以春秋追之每歳十八週不及天二十七故詩春秋各以不及天之數為退天之空分又以不及易之數為退易之空分詩不及易者十五春秋不及易者十三是萬物繫命休咎吉凶之所從出也因其餘而逆積之詩十四積之餘二十九凡一百五十一週而退四千三百七十九不及天者四辰春秋十八積之餘二十七凡一百六十二週而退四千三百七十四不及天者九辰是皆以實積引滿而得之順積者為剛逆積者為目順積者以求歳月逆積者以求日星萬物繫命聖人治之不可逃也以其名象繁多不可圜圖又為散圖如左
  詩元命圖追易一限十三部縮五十三追天一限十四部縮二十九
  十三追易積象  十四追天積辰只用退十五仍虛十三強
  復 周南關雎部   周南關雎部至鄘風干旄   至采蘋
  頤 鄘風載馳部   甘裳部至齊風猗嗟   至邶風終風
  屯 魏風葛屨部   擊鼔部至豳風九罭   至鄘風柏舟
  益 豳風狼跋部   牆有茨部至無將大車   至衞風芄蘭
  震 小雅小明部   河廣部至大雅崧高   至鄭風緇衣
  噬 大雅蒸民部   將仲子部嗑 至周南兔罝   至風雨
  隨 周南芣苢部   子衿部至衞風芄蘭   至齊風載驅
  無 衞風河廣部   猗嗟部○○妄 至○○碩䑕   ○至唐羔羊
  明 唐風蟋蟀部   唐風鴇羽部夷 至小雅天保   至秦風權輿
  賁 小雅採薇部   陳風宛丘部至瞻彼洛矣   至曹風蜉蝣
  既 裳裳者華部   候人部濟 至周頌清廟   至小雅伐木
  家 周頌維天部   小雅天保部人 至召南草蠱   至湛露
  豐 召南采蘋部   彤弓部至王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至斯干
  離 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水部   無羊部至唐風羔羊   至四月
  革 唐風鴇羽部   北山部至○○魚麗   至營蠅○○
  同 小雅○庚部   ○○虛七辰人 ○○至裳華   通積一歳
  臨 小雅桑扈部   小雅賓筵部至維天之命   至何草不黃
  損 周頌維清部   大雅文王部至召南采蘋   至假樂
  節 召南甘棠部   篤公劉部至王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之水   至瞻卬
  中 王風中谷部   召旻部孚 至唐鴇羽    至周頌豐年
  歸 唐風無衣部   桓部妹 至小雅由庚   至周南卷耳
  睽 南有嘉魚部   樛木部至魚藻     至羔羊
  兌 小雅采菽部   召殷其靁至周頌執競   至邶風雄雉
  履 ○○思文部   匏有苦葉部至○殷其靁   至○○○○
  泰 召南摽梅部   鄘風鶉部至王風采葛   至有狐
  大 王風大車部   衛風木瓜部畜 至唐風采苓   至大叔于田
  需 秦風車粼部   鄭風清人部至小雅由儀   至出其東門
  小 小雅蓼蕭部   野有蔓草部畜 至都人士    至魏汾沮洳
  大 小雅采菉部   魏園有桃部壯 至周頌振鷺   至唐有杖之杜
  大 周頌豐年部   葛生部有 至邶風柏舟   至陳衡門
  夬 邶風緑衣部   東門之池部至鄭風清人   至曹風下泉
  乾 鄭○羔裘部   ○○○○至○○蒹葭   通積一歳
  姤 泰風終南部   豳風七月部至小雅菁莪   至小雅出車
  大 小雅六月部   枤杜部過 至緜蠻     至六月
  鼎 小雅匏葉部   采芑部至周頌載見   至正月
  恆 周頌有客部   十月之交部至邶風擊鼔   至小明
  㢲 邶風凱風    鼓鍾部至山有扶蘇   至采菽
  井 鄭風籜兮部   角弓部至陳東門枌   至大雅緜
  蠱 陳衡門○部   棫樸部至小雅鶴鳴   至卷阿
  升 小雅祈父部   民勞部○○至何草不黃   至維天之命
  訟 大雅文王部   周頌維清部至周頌訪落   至雝
  困 周頌敬之部   載見部至匏有苦葉   至魯頌駉
  未 邶○谷風部   有駜部濟 至鄭風褰裳   至周南兎罝
  解 鄭風○豐部   芣苢部至東門之楊   至江有汜
  渙 陳墓門○部   野有死麕部至小雅黃鳥   至邶風旄丘
  坎 我行其野部   簡兮部○○至大雅思齊   至鄘風相䑕
  蒙 大雅皇矣部   干旄部○○至周頌酌○   至君子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
  師 周頌桓○部   ○○○○至邶○北風   通積一嵗
  遯 邶風靜女部   王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水部至野有蔓草   至女曰雞鳴
  咸 鄭風溱洧部   有女同車部至小雅伐木   至齊風還
  旅 小雅天保部   著部至大田     至魏伐檀
  小 瞻彼洛矣部   碩䑕部過 至召旻     至秦風駟鐵
  漸 周頌清廟部   小戎部至召南采蘩   至防有鵲巢
  蹇 周南草蟲部   陳風月出部至君子於役   至豳風破斧
  艮 王風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部   伐柯部至唐風枤杜   至華黍
  謙 ○○羔羊部   ○○魚麗部至○○華黍   至小雅鴻鴈
  否 小雅魚麗部   庭燎部至營蠅○○   至小宛
  萃 小雅賓筵部   小弁部至周頌我將   至甫田
  晉 周頌時邁部   大田部至摽有梅○   至采菉
  豫 召南小星部   黍苗部至王風大車   至皇矣
  觀 王風丘中部   大雅靈䑓部至秦風車粼   至抑
  比 秦風駟鐵部   桑柔部至小雅蓼蕭   至昊天有成命
  剝 小雅湛露部   我將部至大雅綿○   至閔予長發
  坤 大雅棫樸部   ○○○○至周頌般○   通積一歳
  凡論繫命皆以先天圖為主得其干支庚甲所繫然後以詩春秋求之詩積十四部而得一嵗退易十五退天十三之九六共為二十九但求之易不必更求之天也十三積之得象退五十三與大象全積亦無二義特以識四限耳凡立限先立八際四大四小以積部所得分界其間因為進退庶可不亂銖積黍累未有不差者也每限十四部六十歳得八十四限部餘退十五之積九百有四為二部餘二百八十二不及一部又二十九故十五之與二十九為詩易交差辨之貴審也然則易十四納虛各三百一十二前圖己詳之矣今若於一百五十六之限更立一虛則辭義燦然而常若依游者何也曰天道之依游雖聖人亦不能定也天度積差每嵗一百五十六分積六十四嵗得一萬分而差一度然亦有逺之至七十二嵗近之至五十六嵗又近之至四十八歳又逺之至八十一歳而差一度者故南陔在鹿鳴之什距差一百六十九白華華黍距差一百七十一由庚七十四崇丘七十六由儀七十八故天道之交至一百七十八止矣倍差三百五十六而日月正中過此不入食限自枤杜入交三百三十八而日月始食南陔在於泛差白華華黍為正交差由庚崇丘由儀為正交中魚麗嘉魚南山有臺蓼蕭湛露則視其晝夜也葢自蓼蕭湛露而日月無事矣故日月晦食亦聖人之憂患也衆人以其湛樂及於犬馬聖人以其憂患及於日月自有文字以來未有若仲尼之至者也天地以日月為文字仲尼以文字為日月故仲尼之賢於羲文則亦遠矣然則是其文義所屬奚取之乎曰無所取之也無所取則貴其文義何也曰無邪思者得之有邪思則不得之也天道四分人得其一凡易一千一百九章授之於詩以四乘之為四千四百三十六以六十七除之為卦限之嵗以六十三除之為天行之分以五百五十分之為魯商二恪存九之㑹故自鹿鳴白華二什之裁六十九章八於國風四百八十為五百四十九章天地之通數也彤弓而下五百六十雅頌之去十國風之去一閏法所出鬼神所行天地變化聖人亦不能盡知也故曰游夏不能賛春秋而曰回賜能賛詩者非知詩之至者也然則天道之積微皆在於象數乎曰無象數則天道將役日月詔星辰以為言語文字號哮於天下天下亦誰知之者然則詩本於易之用卦六千一百三十二以半約之為三百一十一春秋本於易之兼體四千八百四十四以半約之為二百四十二是皆明著易解其不立為圖限何也曰是不過就用卦兼乘中以十約之則義類無間耳凡詩之難明者以河圖蓍法兩下退易通朞之數每退四十九為三百一十一凡八十九退而與易相及常少八辰二分四釐此八辰者當消於八際退分之內又如通朞每退五十五為三百有五凡七十九退而與易相及常少二十四辰又二分四釐此二十四辰者當消於八際退分之內凡易十六際而消一卦八際而交中故每限各立八際鬼神所為屈伸萬物所為生死也春秋之難明者以卦變追易以分極追天易有十八變春秋有十八部河圖存一以為太極中分二十七春秋兼用之春秋盡於庚申則十八部而餘一九春秋盡於辛酉則十八部而餘三九餘三九者一百六十二年而合餘一九者四百八十六年而合一九之餘當消於匹十目之內三九之餘當消於十三日半交之內故每限各立九際二十七際日月所為交合萬物所為明晦也本是三者以明易道又明於憂患與故則易之道其庶矣乎今再以春秋繫命及詩所用河圖蓍法春秋所用象變月交並附於後焉
  春秋元命圖追易用十七積退十八追天用十八積進十三
  復 隱公己未十七部 隱公己未十八部退十八定公癸卯 進十三桓公辛未
  頤 定癸卯部    桓壬申部至昭甲申鸜鵒來 至桓甲申家父求車
  屯 昭乙酉部    桓乙酉部至昭丙寅章華  至莊丁酉長勺
  益 昭丁卯部    莊戊戌部至襄戊申澶淵  至莊庚戌觀社
  震 襄己酉部    莊辛亥部至襄庚寅城鄭虎牢至僖癸亥夏陽貫
  噬 襄辛卯部    僖甲子部嗑 至成壬申鞌袁婁 至僖丙子牡丘匡
  隨 成癸酉部    僖丁丑部至宣甲寅晉趙盾 至僖己丑天王狩河陽
  無 宣乙卯部    僖庚寅部妄 至文丙申秦敗彭衙至文壬寅暴

  明 文丁酉部    文癸卯部夷 至僖戊寅楚滅項 至宣乙卯猶三望
  賁 僖己卯部    宣丙辰部至閔庚申齊救邢 至宣己巳斷道
  既 閔辛酉部    宣庚午部濟 至莊壬寅又鄄  至成壬午瑣澤
  家 莊癸卯部    成癸未部人 至桓甲申求車  至襄乙未三卜郊
  豐 桓乙酉部    襄丙申部至隱丙寅瓦屋浮來至襄戊申澶淵
  離 隱丁卯部    襄己酉部至哀庚戌毫社災 至昭辛酉至河乃復
  革 哀辛亥部     昭壬戌部至定壬辰晉執宋仲幾至昭甲戌蔡逐朝呉
  同 定癸巳部    昭乙亥部人 至昭甲戌    至昭丁亥次於乾侯

  臨 昭乙亥部    昭戊子部至襄丙辰無冰  至定庚子得寳玉大弓
  損 襄丁巳部    定辛丑部至襄戊戌戌鄭虎牢至哀癸丑執邾子
  節 襄己亥部    哀甲寅部至成庚辰五卜郊 至隱甲子鄭來輸平
  中 成辛巳部    隱乙丑部孚 至宣壬戌陳夏徴舒至桓丁丑兩烝
  歸 宣癸亥部    桓戊寅部妹 至文甲辰楚蔡厥貉至莊庚寅紀酅
  睽 文乙巳部    莊辛卯部至僖丙戌衞滅邢 至莊癸卯同盟於幽
  兌 僖丁亥部    莊甲辰部至僖戊辰甯母  至莊丙辰蜚
  履 僖己巳部    莊丁巳部至莊庚戌觀社  至僖己巳禘致夫人
  泰 莊辛亥部    僖庚午部至莊壬辰伐衞  至僖壬午盂薄
  大 莊癸巳部     僖癸未部畜 至桓甲戌鄭敗王師 至文乙未毛伯來錫命
  需 桓乙亥部    文丙申部至哀戊午槖臯  至文戊申有孛入北斗
  小 哀己未部      文己酉部畜 至定庚子得寳玉大弓 至宣辛酉陳殺洩冶
  大 定辛丑部      宣壬戌部壯 至昭壬午天王居翟泉 至成甲戌城鄆

  大 昭癸未部      成乙亥部有 至昭甲子至自晉   至成丁亥晉殺三郤
  夬 昭乙丑部      成戊子部至襄丙午同圍齊   至襄庚子救台入鄆
  乾 襄丁未部      襄辛丑部至成戊子築鹿囿   至襄癸丑齊崔杼
  姤 襄己丑部      襄甲寅部至宣庚午邾戕鄫子  至昭丙寅章華
  大 成辛未部      昭丁卯部過 至文壬子公子遂   至昭己卯曹出公孫㑹
  鼎 宣癸丑部      昭庚辰部至僖甲午隕霜不殺草 至定壬辰隕霜殺菽
  恆 文乙未部      定癸巳部至僖丙子牡丘筐   至定乙巳呉敗檇李
  㢲 僖丁丑部      定丙午部至莊戊午郎薛秦   至哀戊午槖臯
  井 莊己未部      哀己未部至莊庚子北杏    至隱己巳入許
  蠱 莊辛丑部      桓庚午部至桓壬午紀敗宋   至桓壬午紀敗齊師
  升 桓癸未部      桓癸未部至隱乙丑戌伐凡伯  至莊乙未齊無知
  訟 隱丙寅部      莊丙申部至哀己酉桓僖宮災  至莊戊申姜
  困 哀庚戌部      莊己酉部至昭辛卯呉伐越   至閔辛酉鄭棄其師
  未 定壬辰部      僖壬戌部濟 至昭癸酉意如歸   至僖甲戌醎

  解 昭甲戌部    僖乙亥部至襄乙卯盟於宋 至僖丁亥如楚乞師
  渙 襄丙辰部    僖戊子部至襄丁酉同盟於戲至文庚子閏不告朔
  坎 襄戊戌部    文辛丑部至成己卯城中城 至宣癸丑取濟西田
  蒙 成庚辰部    宣甲寅部至宣辛酉陳殺洩冶至宣丙寅楚圍宋
  師 宣壬戌部    宣丁卯部至文癸卯毛伯求金至成己卯城中丘
  遯 文甲辰部    成庚辰部至僖乙酉天王出居至襄壬辰如晉
  咸 僖丙戌部    襄癸巳部至僖丁卯救許  至襄乙巳齊圍桃
  旅 僖戊辰部    襄丙午部至莊己酉肆大眚 至襄戊午天王殺弟侫夫
  小 莊庚戌部    襄己未部過 至莊辛卯祝丘  至昭辛未齊納燕伯

  漸 莊壬辰部    昭壬申部至桓癸酉狩於郎 至昭甲申鸜鵒來
  蹇 桓甲戌部     昭乙酉部至哀丁巳齊敗於艾陵至定丁酉城中城
  艮 哀戊午部    定戊戌部至定己亥侵齊再至至哀庚戌毫社災
  謙 定庚子部    哀辛亥部至昭辛巳王室亂 至隱辛酉來求賻
  否 昭壬午部    隱壬戌部至昭癸亥比大雷雹至桓甲戌從王伐鄭
  萃 昭甲子部    桓乙亥部至襄乙巳圍桃  至桓丁亥至自齊
  晉 襄丙午部    莊戊子部至成丁亥晉殺三郤至莊庚子北杏
  豫 成戊子部    莊辛丑部至宣己巳斷道  至莊癸丑戎徐
  觀 宣庚午部    莊甲寅部至文辛亥榖   至僖丙寅首止
  比 文壬子部    僖丁卯部至僖癸巳衛及狄盟至僖己卯狄救齊
  剝 僖甲午部    僖庚辰部至僖乙亥縁陵沙鹿至僖壬辰四卜郊
  坤 僖丙子部    僖癸巳部至莊丁巳鼔用牲 至文乙巳敗狄於醎
  是皆主易也不復追天追天則辛酉之符用一九庚申之符用三九也主易者以庚申獲麟歳二百四十二為主以十七乘之四千一百十四退其十八為四千九十六以六十四乘退數得一千一百五十二以十乘一千一百五十二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此春秋歸餘約於易象之所從出也追易即以追天裁其納虛以滿易彀則春秋與易亦無虛實之分也其追易全數以十八乘之四千三百五十六進其十三為易象㑹以六十四乘進數得八百三十二併其餘分為八百三十六即易行納虛一週常數殽於春秋一千八十八部之內也以餘分加積四限之數歸於全象為千九十二部以四乘之為四千三百六十八部併其餘分而春秋與易同積矣凡積限八年皆有參差別須以數求之此與詩限同積不過紀其大略耳至其奧渺非夷所思亦非言說之所得至也
  然則是於辭義皆無所取之乎曰何為其無所取之也春秋一書本天行王以正萬世之亂臣賊子易為變通趨時致謙守位之說若不相入者夫子於坤之初六直雲臣弒其君子弒其父其所繇來者漸矣如此看易與春秋豈有兩義必若因象至命觀物測則易詩春秋治百世不治一世治帝王聖賢不治匹夫言之詳矣然則百世與一世帝王與匹夫有異乎曰其稱名小其取類大探索鉤致亦在人自取之也凡易詩春秋繫命治天下百世皆在於其中交吉凶禍亂與食法相遇故日月之食禍謫於天聖人因之以糾䖍脩救及其無妄不藥曰無如之何也匹夫之命與道升沈若水漸魚而已困以辨德坎以立信蹇以反身大過以正志君子又何問焉然則求之如何曰五十有五萬物之所立體四十有九萬物之所致用也詩三百有五益五十五以㑹於日月退五十五以㑹於春秋詩三百十一進五十五以出於日月之交退五十五以入於日月之食中分五十有五為二十七半又半分之為十三分七釐五毫此隂陽之衷五行之街道也乘除之交萬物乃遷一朞之日五退河圖而餘三十者值其泛交食緩而淺五退河圖而餘三十六者値其正交食速而深故曰咸速也恆久也咸在前限百八十之交恆在後限百九十二之交也自冬至以至秋分日行贏二百七十而強夏至以至春分日行縮二百七十而弱各先一月為正交道星辰之所警蹕也隂陽且戰謹持其端是不論月限但以三元所起値其交數則得失之報見焉四十九者日月南北相距之隱界也分而揲之北陸二十有四物因之執南陸二十有四物因之寒萬物善熱而惡寒寒熱之競相靡為端不備而凶極備而凶五福六禍之所繇分也凡五行街道皆去其一以為開塞五十五之中分小分二十五四十九之中分小分二十五皆隂陽日月所相引避也隂陽日月相為引避故徳讓出而仁義生焉二七十四以部命詩二九十八以部春秋春秋上下二十有七詩上下二十有九上下間道或得而死或得而生剛柔兩克則必有知其端者矣月實之朞三百五十五以六退之三百三十餘二十五以退圖象關雎騶虞守其天數朞餘積縮三百五十四以七退之三百二十九餘二十五以退蓍䇿關雎騶虞守其衍中故關雎騶虞君子之所貴也然則坤之初六不於是始乎曰冰堅龍戰皆於是始也一交之後而星物遷次矣然則駉駜殷武無稱乎曰何為其無稱也九者四五之合也天道用九萬物以究逆而數之九備兩恪焉雒書之則實用五九以四十五為則順而數之去其七則三百十五其餘四十除其盡數以八去之三百六十復更其端皆始於清廟極於殷武故聖人以圖書為堂奧而登降寢息之也詩一千一百四十春秋九百六十八相距一百七十二猶關雎葛覃之於白華華黍也以六十四乘二十七為一千七百二十八併其餘分三十二有餘以六十乘二十九為一千七百四十併其餘分三十不足而春秋兼用之故春秋紀事一千七百六十四聖人於此則必有取之矣聖人之為詩春秋而不足以明天道治人事與日月出八使鬼神聽服焉則猶是纂組刀筆之務也聖人皦然不為之矣然則聖人之為之如何曰聖人觀㑹通以行興禮六十四事皆所以扶顚撥亂也扶顚撥亂則其不稱用師何也曰用師而撥亂非聖人之所貴也聖人之救時至於修刑而已下矣易六十有四事修德三十有六經綸敎養二十有二修刑六者而已自噬嗑而外則皆輕典也然則爻彖皆稱用師何也曰爻彖八稱用師其戒勿用者參半焉聖人修德其通足以格天下君子用之猶足以去頑格奸容蓄勸勞以治其先振育遏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以匡其後思患豫防以圖其終雖數百年兵革不試可也然則易其猶太古之意乎曰易猶盛世之意也世雖不可常盛而聖人常以盛世之治治之然則九德之義皆為治身不為治天下發何也曰治身以治天下天下與身則非兩事也以天下治天下其道一世以身治天下其道百世否之儉德蹇之反身大過之無悶小過之過哀過儉似非為治天下者也然而治天下之君子猶用之曰相與以永無弊焉耳君子以九德治其身以六十四事治天下為春秋以本禮為詩以本樂易者禮樂之精神詩春秋之魂靈也春秋之治二百四十二年而一變二千四百二十二年而一大變詩之治三百一十一年而變三千六十六年而一大變兩變相差六十八年九十六日而詩與春秋交㑹八交㑹而小成六十四交㑹而大成故易之有詩春秋猶天地之有日月也然則詩用圖書而春秋不用圖書何也曰何為其不用圖書也合春秋之數四百八十有五約以為蓍以通於圖書以十三乘之為五千五百五十五以闡河圖而贏其一是春秋之用圖書也詩以為龜春秋以為蓍視其羸縮以為長短詩不加長春秋不加短夫各進退衷之於易也然則合詩春秋五百五十而餘其三何也曰五百四十而餘其七羸縮進退則猶之無餘也故進退者易之大用也易之大要五十有五以十乘之為五百五十而春秋與詩合取之天地之變化鬼神之情狀所以成行也故五十有五四十有九二者為詩春秋之大候日月出入鬼神所以視聽也然則詩有五際各六十餘一春秋三際不及八十有一何也是則化裁之在人矣天地之道一贏一乏視其所㑹以相救治聖人之所與而不隱即其所隱而不與也河圖五十冇五其精去十大易用九與六其㣲體七體七故其用愈㣲去十故其體彌精進十則數順退一則數逆去十體七退一而天地之奧備鬼神之秘得故五九之治三百一十五各去其一為三百一十而六九五十四無去焉葛屨之至狼跋一百五十六章是也唐魏之終霸秦豳之終王上下百七十八章盛衰之道具強劣之風併故有能知五九之用六笙之㫖者吾與之觀妙於帝王觀竅於天地矣然則易之精㣲盡於是乎曰其動賾則盡於是也顯道神徳行酬酢變化則雖聖人有所不知也以謂詩春秋足以盡易之用故復以詩春秋為易本命二端具圜圖如左






















  七十二限乘體卦六十四凡得六十七年百有五日者七十二是得四千八百四十四年餘二百六十日也以豐分之以十約之為二百四十二年八十五日所乘體卦不必先天自四千九十六者皆可乘也而終卷發於先天故以先天為例以春秋麗之凡得春秋者十而天地中分二十而天地終始中分之㑹視體卦積實之數差二百六十九年五十五日四積之數也以通朞乘之四千九百十五年餘七十二日去爻彖本實餘五百四十五故天地之數至五百五十則退而又反矣詩亦猶是也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七十二卦相經之數五千一百八十四其爻三萬一千一百四此即詩所為本也春秋行十詩行以百故春秋浹於人事而詩通於萬物草木鳥獸所貢其爻象也三萬一千一百有四以百經詩而餘其四故時有七百二十部以十六乘之為萬有一千五百二十部俯仰觀察之通數也然則是以十命也曰十之於百通命也用卦一限八十五年餘五十八日贏縮之間約六十日以七十二限積之六千一百三十二年中分三千六十六年以十約之為三百有六空其四十有四為不及六虛之數南陔而下所聽其消息也三萬一千一百餘四為不及五實之數駉駜而下所乘其權輿也四虛四實終始相嬗而皇帝王霸乘除之端略可見矣四實之乘發於關雎順行而進二百八十有八四虛之乘發於閟宮逆行而退三百一十有七盈縮相劑縮於三百盈於三百有五順逆兩端虛六以相交也虛六兩端在啇周之交關雎以慎其始閟宮以慎其終故乾坤兩濟之際治者以治亂者以亂戎者以戎夏者以夏水火𤣥黃此其大界矣然則詩春秋之不與天地同體何也曰用者德之神也神無方而易無體與神同方則不能盡其神與天地同度則不能進退天地矣然則不知詩春秋之數度則不足以與於易不足以與於易則不足以治天下乎曰制數度議徳行非獨易之一節也中和繇此建禮樂繇此出聖人所裁成輔相顯神黙存行其典禮措之事業則舉此物也曰然則節之不與於九德何也曰臯陶九德不稱中和節之與中和猶飲食之有鹽梅摰生之有黃理不以一德自名而百行歸之為禮樂厯律分布之六十四事亦各中其節而已矣然則六十四事之亦有序次乎曰六十四事之序次猶象彖之序次也易無妄說亦無茍次既有倫脊即為典要故又為六十四事序象終馬
  序象正曰大人者與天地合德與天地合德則與隂陽合序乾乾終日萬物所以資始也萬物資始則能載地載地則能載物能載物則厚德歸之矣故健而厚者君子所以經綸也經綸之始莫如蚤建子蚤建子莫如告德行故屯曰經綸蒙曰果行育德果行育德而後可以燕亨酬酢燕亨酬酢而後可以通衆志謀始事故需曰飲食宴樂訟曰作事課始謀始事垂永業者莫大於井田井田之治莫大於封建師者井田之治比者封建之務也故師曰容民畜衆比曰建萬國親諸侯井田封建矣而後文德修文徳修而後上下辯民志定故小畜曰懿文德履曰辯上下定民志文徳辯定而後財成輔相萬民有所左右天地無所輔相萬民無所左右則德難雜生君子不試故秦曰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否曰天地不交否君子以儉德辟難不可榮以祿此兩者族物所繇辯也循是之為善逆是之為惡順者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天休逆者於不祐故同人曰類族辯物大有曰遏惡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善順天休命善惡旣明持之以平遏揚 --(『昜』上『旦』之『日』與『一』相連)既清禮樂乃興平以為禮柄興以為樂根故謙曰裒多益寡稱物平施豫曰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族物旣定禮樂旣作上宴息而不煩下振育而不瀆宵德甚靖畫德甚夙故隨曰嚮晦入宴息蠱曰振民育德隨靜而蠱動隨無為而蠱有作也夙夜以時動靜不失而後教成於天下故臨曰教思無窮容保民無疆觀曰省方觀民設教自是而後可以敇法也不教而敇法則是以法教亂也噬嗑曰明罰敇法賁曰明庶政無敢折獄是聖人之不敢以法為治也聖人為治先教而後罰薄賦斂罷征輸先農夫而後商旅剝曰厚下安宅復曰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言省刑薄歛之相次為義也立教省刑薄歛三者相次而後四時得其序萬物遂其生而後上可以質聖人下可以垂來裔不愧於前言往行故無妄曰荗對時育萬物大畜曰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於是則王道成聖學就過此以往則疾疢時命之事也頤養不節而生疾疢時命將顚而有大過君子修其節慎無所懼悶故頤曰愼言語節飲食大過曰獨立不懼遯世無悶是非獨賢者之道也君子於此亦曰德行教事萬世無弊大人以之教胄子君子以之示後世常習明德求為可繼而已坎曰常德行習教事離曰繼明照四方二者乾坤所授體綸經之終事也是古先聖王所治天下之次也
  君子欲治天下則先治其身治其身則先治其心其心不治則身不治身不治則無以治天下國家矣咸者心之靜也恆者心之定也靜心以與人定心以與身故咸曰虛以受人恆曰立不易方虛以受人則難於遠小人立不易方則無以觀禮之通故遯曰遠小人不惡而嚴大壯曰非禮勿履兩者所以治身心之要也君子以禮修身以禮遠小人故以自昭得其明以蒞衆得其智晉曰自昭明德明夷曰蒞衆用晦而明兩者仁智之通義也仁不用文智不用術故內有以信其言行外有以服其辨治家人曰言有物行有恆睽曰以同而異同異者言行之辨也君子舍禮則何以辨德舍德則何以辨其言行矣君子之先德而後刑先治已而後治衆不自上世始也蹇曰反身修德解曰赦過宥罪雖在末世則猶用此道也君子密於自治不以德成而廢懲窒勇於師人不以道凝而廢遷改損曰懲忿窒慾益曰遷善改過雖在聖人則亦猶用此志也古之學易者取於損益以為易止於是矣而又用以施祿施命逮及四方不如是則不足為治夬曰施祿及下居德則忌姤曰施命誥四方言夫為德而不居行政之及遠也用戒不虞克勤小物兩者用政之大要也萃曰除戎器戒不虞升曰順德積小以高大是亦虛心質行者所致其問學也繇是以入於患難而神不傷投於艱大而勞不輟困曰致命遂志井曰勞民勸相是君子之捨命而有事也君子不以學足而祁通不以行高而謝事不以遘閔而隕心不以小喪而墜志湯武之革命堯禹之正位則猶之寒暑飲食不足以貳行也革曰治厯明時鼎曰正位凝命震曰恐懼修省艮曰思不出位君子之視常變動靜則猶之鷄鳴風雨也故君子進之不與習俗同趣反之不與天下同敝漸曰居賢德善俗歸妹曰永終知敝是君子之進反也君子無所甚惡惡夫下蔽其上無所甚畏畏夫濫刑而留獄去是二者以輯辭於百姓收益於朋友故德日以明政日以清豐曰折獄致刑旅曰明慎用刑而不留獄㢲曰申命行事兌曰朋友講習四者是君子所為律令也君子之律令曰修已治人而已矣修已莫若敬治人莫若誠上帝宗廟不督人敬而人敬之不教人誠而人誠之數度繇此立德行繇此出渙曰亨於帝立廟節曰制數度議德行是禮樂之飭歸也故君子寡過者也君子以天處人故人獲其命以地制身故巳獲其性議獄之有失出制行之有已卑是非君子之過也君子成信焉耳中孚曰議獄緩死小過曰行過乎㳟喪過乎哀用過乎儉君子於此未始不尚乎中道也君子研㡬於易以知禍敗之所在隂隲相恊以奠萬民之居故天地有所終萬物有所始其憂患吉凶生民與共君子或未之免也曰不失吾正雲耳旣濟曰思患豫防未濟曰慎辨物居方慎者人事天道之所繇總也故序易者有五道焉先自治而後治人一也尚德而緩刑二也謹身而寡過三也先物而救敗四也言教養而不言行師五也有是五者而終之以慎故六師之長失其勇五行之吏失其智民生有所享死有所葬上世之師天地下世之師山澤取於誠慎而同得其用一也





<經部,易類,易象正,卷終下>








  凡易為救世而作也世有憂患聖人與共四方有敗必先知之故爻彖胗脈者也六十四事制方者也為爻彖而無大象猶切脈而無方藥也君子之為道嚴於責君子而寛於責帝王易之言先王者七後大人者三餘皆君子也故君子為王后救世而治方藥者也救天下而以干戈救君上而以諫諍君子慎用之故建侯行師遇主納約爻彖間或言之至於六十四事修德行政而已上經取法天地終於日月其為道自韋布通於君相下經取法山澤終於水火其為道自君相通於百執事為治而不知六十四事之象雖明知吉凶與世同患於以救敝起衰無繇矣故作大象序而又為六十四事圖終焉
  易象正卷終下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