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春秋分紀 (四庫全書本)/卷25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十四 春秋分紀 卷二十五 卷二十六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宋 程公說 撰書七
  疆理書第一
  昔在黃帝旁行天下方制萬里畫野分州得百里之國萬區唐虡稽古協和萬邦至扵夏殷亡所變更周既克殷監扵二代損益莫詳焉大司徙掌建邦之土地之圖以天下土地之圖周知九州之地域廣輪之數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蓋以土地至廣大司徒特以圖而知天下土地之數則要在扵上也職方氏掌圖而又按其圖以掌天下之地則詳在扵下也方國各自圖之以入扵大司徒職方氏則謂之天下之圖大司徒合而圖之則謂之建邦土地之圖蓋規為千里以為甸服供祀制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其餘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寜宇小大相維以蕃王室相與至扵無窮宗周滅扵幽王岐豐方八百里盡失之平王東遷洛邑纔方六百里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職貢不入扵王府命令不行扵中國孔子懼作春秋斷自隱公始傷王者之跡熄而雅道亡變風作刑政不出扵河洛間也自時厥後惠王割虎牢以畀鄭割酒泉以畀虢襄王舉河內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以與晉文公王畿日以朘削諸侯彊者並弱者滅並則益以大滅則不復見春秋書侵伐戰圍入取甚者莫極扵滅仇黨盛戰爭興古制泯沒愈不足證職此其由抑嘗考受地之制矣書武城曰列爵惟五分土惟三王制孟子皆曰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不逹扵天子附扵諸侯曰附庸而質之周官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地制太廣與書王制孟子之言不合鄭氏以為包附庸而言深求其故理或有之夫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此唐虞三代通制非特周為然故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則未有過扵百里者也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而商湯之興有三千餘國是四百年間其相吞滅者衆矣逮武王之興成王周公繼之封建有加止千七百餘國是六百年間其相吞滅者又幾半矣而謂無損益變通則固哉之説也大抵周初諸侯封域稍廣者武王成王周公不能奪其地而新封之國又不欲更變古制雖曰百里而附庸之國居多其自黃帝堯舜以來世變至此故歟孟子曰周公之封扵魯為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於百里大公之封扵齊也亦爲方百里也地非不足也而儉扵百里然管仲曰賜我先君履東至扵海西至扵河南至扵穆陵北至扵無棣則非百里之封疆也詩曰錫之山川土田附庸奄有龜䝉遂荒大東則亦非百里之封疆也古謂天子之地象日月諸侯之地象雷震則周官五百里以至百里為兼附庸明矣鄭氏之説不為無據然扵釋王制也謂周公斥大九州之界而益其地以求合職方氏之説君子無取焉傳載子産言扵晉昔者天子之地一圻諸侯一同較之書王制孟子俱合至論春秋之變謂今大國多數圻矣若非侵小將焉所取夫以始焉所受一同之地而極扵數圻之多視王畿千里或相倍蓰扵周官兼附庸之數又相什百也大國如晉楚境延袤而封疆之削何國蔑有欲其合受地之制誠亦難矣用考春秋地理倣大司徒邦國所掌合而圖之紀載博備則圖體廣大窮幅不能盡書是書之作先緫圖國名以存大略乃若其詳則國別為圖尚職方氏天下之圖之遺意書王畿不曰周者明自王畿外邦國封疆皆王土也凡山川國邑道塗關津春秋多見其事盟會侵伐各有所止周旋往來可得而推但據當時列國所屬因以求併吞侵削之跡而考彊弱得失之鑒千載之逺粲然目前使諸侯考禮正刑一徳以尊天子由五十里之國以逹扵千里之畿皆如王制則春秋之變不極而西周之美可尋矣


  王畿緫說
  武王克殷都於酆鎬而定鼎扵郟鄏至成王在豐使召公先相宅卜澗水東瀍水西而營洛邑是爲王城郟鄏陌名漢孔安國雲王城今河南城周靈王時榖洛鬬毀王宮則左傳齊莊公遣師城郟是也在今城之西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居之孔安國雲將定下都遷殷頑民故併卜之蓋雍州豫州地也禹貢黒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涇屬渭汭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荊岐既旅終南惇物至扵鳥䑕厥土黃壤浮扵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荊河惟豫州伊洛瀍澗既入於河滎波旣豬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浮於洛逹於河周禮職方正西曰雍州河南曰豫州在天文雍則鶉首之次東井鬼之分辰居未宮曰巨蟹豫則鶉火之次栁七星張之分辰居午宮曰師子初酆鎬與洛邑通封畿酆鎬地方八百里八八六十四為方百里者六十四雒邑地方六百里六六三十六為方百里者三十六二都得方百里者百而得方千里者十東西長南北短長短相覆為千里及幽王時犬戎作亂西周方八百里之地盡失而屬於秦平王因此自豐鎬遷居雒邑則東周之始王也其後敬王與子朝爭立出奔晉定公使魏舒率諸侯之大夫會扵翟泉城成周而居敬王今在洛陽城東三十餘里故城則周下都也然成周是王城下都之緫號故左氏傳曰萇𢎞雲西王天棄之東王必大克時子朝居王城故曰西王敬王居翟泉在王城東故曰東王孝王封其弟桓公扵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至孫惠公乃封少子扵鞏號東周惠公王赧立東西周分治又徙都西都則王城也其俗雍州之地厥田上上鄠杜之饒號稱陸海民義而健荊河之間四方輻輳故周人善賈趨利而纎嗇李巡雲豫者舒也言稟中和之氣性理安舒大抵宗周被山帶河四塞爲固可守可攻雒邑土中風雨所交四通八逹不恃隘害然皆非有徳不王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經部,春秋類,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王畿地釋名
  酆昭四年
  文王伐崇作豐今京兆府鄠縣是也傳言康有酆宮之朝即此酆宮在鄠縣之東長安縣之西北靈臺鄉豐水上
  昭元年宗周
  傳言宗周亦曰京周武王居鎬京在長安縣上林昆明池北鎬陂酆鎬二邑相去二十五里
  雒邑隱元年周
  古郟鄏地成王命召公相宅是為王城公羊傳曰王城者何周也水經注其城方七百二十丈南繫扵洛水北因扵郟山以為天下之湊平王東遷居之後為西周君所封今西京河南府河南縣
  成周隱三年
  周之下都周公營之遷殷頑民是為成周公羊傳曰成周者何東周也至敬王居成周晉合諸侯大夫城之今河南府洛陽縣
  宗周成周辨
  成王之世以豐為宗周文王宮廟對武王為尊周官以還歸在豐而作其序曰歸扵宗周董正治官是豐爲宗周也康王之世以鎬為宗周以世降殺則鎬爲尊故畢命言王歩自宗周至於豐是鎬為宗周也平王以後緫豐鎬為宗周黍離之詩閔宗周又曰赫赫宗周褒姒滅之是西土緫為宗周也洛邑之下都號為成周洛誥曰周公營成周畢命曰以成周之衆命畢公保釐東郊又曰毖殷頑民宻邇王室康王在鎬而曰密邇者邇王城也晉魏舒城成周亦以敬王自王城居成周也
  洛邑成周辨
  武王克殷遷九鼎於洛邑成王命召公先相宅在澗水東瀍水西而作召誥以洛邑天地之中四方朝貢道里均焉亦曰王城周公往營成周卜瀍水東亦惟洛食遷殷頑民而作洛誥平王東遷居洛邑王城之地更十三王敬王與子朝爭立子朝據王城扵是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城成周以居敬王其後孝王仍封弟桓公扵王城號西周故今之河南縣爲雒邑則爲於僞反下同定都而作也洛陽縣為成周則爲遷頑民而作也統而言之皆屬河南郡分而言之則有異
  隱三年
  司寇蘇忿生所封之田隱十一年王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櫕茅向盟州陘隤懷即蘇忿生十二邑也僖十年狄滅溫蘇子奔衛二十五年晉文公啟南陽遂有陽樊溫原櫕茅之田今孟州溫縣是也
  十一年下同
  自原至懐皆蘇忿生之田隱十一年以與鄭僖二十五年以原與晉文公伐原即此二漢為軹縣地晉為沁水縣地釋例縣西北有原城凡釋例所引皆晉地理下文同俗以濟水重源所發因謂之濟源城隋開皇十六年置濟源縣唐屬孟州國朝因之沁水今屬澤州非原地也
  櫕茅
  始以與鄭後以與晉文公懷州修武縣北有櫕城
  
  釋例軹縣西有地名向上隋大業初軹縣省入河內後復置唐貞觀元年省入濟源故城在今孟州濟源縣東南
  
  古孟津武王伐紂師渡孟津即此隱十一年以與鄭今孟州河陽縣南孟津
  
  隱十一年以與鄭釋例河內野王縣西南有絺城今懷州河內縣
  
  始與鄭人名曰樊後與晉文則名陽樊其實一也釋例河內野王縣西南有陽城今河內縣故野王縣也上書懷州河內縣今不重出懷州字餘倣此
  
  釋例河內懷縣西南有隰城唐貞觀元年懷縣省入武陟在今懷州武陟縣西隰又其西南雲
  
  釋例河內州縣河內今孟州懷州地
  
  懷州修武縣北隤城
  
  禹貢覃懷之地後歸之晉傳謂赤狄圍懷是也二漢為懷縣屬河內郡唐貞觀元年省入武陟國朝因之故城在今縣西
  僖二十四年下同
  故雍縣秦徳公卜居雍即此至孝公徙焉二漢屬右扶風釋例扶風雍縣東南有邵亭京相璠曰亭在周城南五十里今鳳翔府天興縣
  
  河南縣西北有甘水
  坎欿
  司馬彪郡國志鞏有坎欿聚京相璠曰鞏東地名坎欿今河南府鞏縣晉大康地記晉書地道並言在鞏西非也
  翟泉二十九年
  成周城中有翟泉敬王避子朝之難居之釋例河南洛陽新城縣北大倉南池今西京城內有翟泉即大倉西南池水
  邥垂文十七年
  釋例新城縣北有邥垂亭新城今省入河南府伊陽縣
  鄇田成十一年
  武陟縣西南鄇田
  轘轅襄二十一年
  河南府永安縣有轘轅山
  景亳昭四年下同
  帝嚳所都亦古亳邑商有三亳成湯居西亳此其一也至盤庚又自河北徙治此亳商家從此改號殷武王伐紂還欲示休戎之意名為偃師二漢屬河南郡晉省故杜預誤釋以河內鞏縣西南有陽亭為即景亳隋開皇十六年復置國朝因之今河南府偃師縣
  歧陽
  大王去邠踰梁山邑扵岐山之下詩謂居歧之陽即此文王始以治焉春秋為秦都二漢為美陽縣地屬右扶風今鳳翔府扶風縣歧陽鎮大音太
  閻田九年
  周甘人與晉閻嘉爭閻田今河陽縣有閻坎
  前城三十二年下同
  服䖍雲前讀為泉洛陽西南五十里伊闕前亭
  
  釋例河內鞏縣南有黃亭今鞏縣
  滎錡
  寰宇記鞏縣西有滎錡澗
  東圉
  釋例洛陽縣東南有圉鄉今洛陽縣
  谿泉
  鞏縣西南有明谿泉
  
  釋例洛陽縣西南有大解小解今洛陽縣
  二十三年下同
  鞏縣西南地名鄩中京相璠曰今鞏洛渡北有鄩谷水東入洛謂之下鄩故有上鄩下鄩之名亦曰北鄩扵是有南鄩北鄩之稱也
  平隂
  漢因之置平隂縣義本此魏文帝改為河隂今洛陽縣北五十里有漢平隂縣故城
  
  釋例河南鞏縣西南訾城今鞏縣
  
  釋例河南縣西南有蒯鄉今河南縣
  屍氏二十六年下同
  釋例鞏縣西南偃師城今鞏縣
  褚氏
  釋例河南洛陽縣南有褚氏亭今洛陽縣
  闕塞
  禹䟽鑿以通水兩山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歴其間北流故曰伊闕釋例河南洛陽縣西南伊闕按伊闕在伊陽縣伊陽扵洛陽爲西南而伊闕在其北闕塞當洛陽伊陽之間
  
  今鞏縣及求安縣地也永安蓋割鞏縣地所置
  
  周厲王流於彘即此有彘水西南流入汾因曰彘縣釋例晉平陽永安縣東北彘今平陽府霍邑縣
  魯縣二十九年
  在夏爲魯縣陶唐氏既衰其後有劉累為御龍氏以事夏孔甲龍一雌死潛醢以食夏後既而使求之懼而遷扵魯縣漢為魯陽今汝州魯山縣
  負黍定六年
  京相璠曰負黍在潁川陽城縣西南二十七里世謂之黃城也今河南府登封縣
  穀城八年
  河南縣西北有漢穀城縣
  梁哀四年下同
  周南鄙邑王畿地後爲戎蠻子邑屬楚鄭之境戰國曰南梁以別大梁少梁焉在漠承休西南四十五里武帝元鼎四年行幸至洛陽詔封姬嘉為周子南君以奉周祀初元五年以周子南君爲承休侯改為承休邑至唐貞觀元年省梁入承休而更名承休曰梁故今汝州梁縣本承休邑而梁則在梁縣西南
  
  汝州西南四十五里故梁縣地有霍陽聚
  地名疑者一
  唐昭二十三年
  釋例或曰河南洛陽縣東南有唐亭疑
  闕地四十有六
  瓦屋隱八年   陘十一年   單莊十四年
  十六年    酒泉二十一年  鄄成十一年邑名
  十三年    平畤襄三十年  潁昭九年
  甘鹿十七年   郊二十二年   要二十二年下同
  餞      楊     領
  京      圃車    社
  陰      侯氏    汜
  任人     澤邑二十三年下同 牆人
  直人     尹尹氏之邑   阪道
  西闈     左巷    乾祭二十四年下同
  瑕      杏     施谷二十六年下同
  渠      荏谷    莒
  圉澤     隄上    攜
  二十九年    馮定六年下同  狐人
  姑猶     儀栗七年   簡城定八年下同






  春秋分記卷二十五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