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釋例 (四庫全書本)/卷10
春秋釋例 卷十 |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釋例卷十
晉 杜預 撰
經傳長厯第四十六之一〈案此篇見永樂大典其篇目亦存〉
桓十七年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冬十月朔日有食之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
莊二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傳曰夏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於是乎用幣於社伐鼓於朝
僖十五年夏五月日有食之傳曰夏五月日有食之不書朔與日官失之也
文元年春〈云云〉二月癸亥日有食之傳曰於是閠三月非禮也先王之正時也履端於始舉正於中歸餘於終履端於始序則不愆舉正於中民則不惑歸餘於終事則不悖
閠當在僖公末年
十五年夏〈云云〉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傳曰六月辛丑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非禮也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以昭事神訓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襄二十七年冬十有二月乙亥朔日有食之傳曰十一月乙亥朔日有食之辰在申司厯過也再失閠矣昭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傳曰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請所用幣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舉伐鼓於社諸侯用幣於社伐鼓於朝禮也平子禦之曰止也惟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有伐鼓用幣其餘則否太史曰在此月也日過分而未至三辰有災於是乎百官降物君不舉辟移時樂奏鼓祝用幣史用辭故夏書曰辰不集於房瞽奏鼓嗇夫馳庶人走此月朔之謂也當夏四月是謂孟夏平子弗從昭子退曰夫子將有異志不君君矣
哀十二年冬十有二月螽傳曰冬十二月螽季孫問諸仲尼仲尼曰丘聞之火伏而後蟄者畢今火猶西流司厯過也
厯見經傳七百七十九傳發有八
釋例曰書稱朞三百六旬有六日以閠月定四時成嵗允釐百工庶績咸熙是以天子必置日官諸侯必置日御世修其業以攻其術〈案攻字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引長厯作攷〉舉全數而言故曰六日其實五日四分日之一日一日行一度而月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有竒日官當㑹集此之遲速〈案速字劉昭叔漢書律厯志註及晉書引長厯並作疾〉以攷成晦朔錯綜以投閏月閏月無中氣而北斗斜指兩辰之間所以異於他月也積此以相通四時八節無違乃得成嵗其微密至矣得其精微以合天道則事敘而不悖故傳曰閠以正時時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於是乎在矣然隂陽之運隨動而差差而不已遂與厯錯故仲尼丘明毎於朔閠發文蓋矯正得失因以宣明厯數也桓十七年日有食之得朔而史闕其日單書朔僖十五年日食亦得朔而史闕其朔與日故傳因其得失並起時史之謬兼以明其餘日食或厯失其正也莊二十五年經書六月辛未朔日有食之鼓用牲於社周之六月夏之四月所謂正陽之月也而厯數誤〈案厯數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引長厯作時厯〉寔是七月之朔非六月故傳曰非常也惟正月之朔慝未作日有食之於是乎有用幣於社伐鼓於朝明此食非用幣伐鼓常月因變而起厯誤也文十五年經文皆同而更復發傳曰非禮者明前傳欲以審正陽之月後傳發例欲以明諸侯之禮而用牲為非禮也此乃聖賢之微㫖而先儒所未喻也昭十七年夏六月日食而平子言非正陽之月以誣一朝近於指鹿為馬故傳曰不君君且因以明此月為得天正也劉子駿造三統厯以修春秋春秋日有食之有甲乙者三十四而三統厯惟得一食厯術比諸家既最疏又六千餘嵗輒益一日凡嵗當累日為次而無故益之此不可行之甚者班固前代名儒而謂之最密非徒班固也自古以來諸論春秋者多違謬〈案多違謬劉昭律厯志注及晉書引長厯並作多述謬誤〉或造家術或用黃帝以來諸厯以推經傳朔日皆不得諧合日食於朔此乃天騐經傳又書其朔日食可謂得天而劉賈諸儒説皆以為月二日或三日並公違聖人明文其蔽在於守一元不與天消息也余感春秋之事嘗著厯論極言厯之通理其大指曰天行不息日月星辰各運其舍皆動物也物動則不一雖行度大量〈案行度下晉書律厯志引長厯有有字〉可得而限累日為月累月為嵗以新故相攷〈案攷字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引長厯作序〉不得不有毫毛之差〈案毫毛晉書律厯志引長厯作毫末〉此自然之理也故春秋日有頻月而食者有曠嵗而不食者理不得一而算守恆數故厯無有不差失也始失於毫毛而尚未可覺積而成多以失望朔晦則不得不改憲以順之〈案順字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及晉書引長厯並作從字〉書所謂欽若昊天厯象日月星辰易所謂治厯明時言當順天以求合非為合以驗天者也〈案此句文元年正義引釋例作非苟合以驗天者也〉推此論之春秋二百餘年其治厯通變多矣〈案通變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及晉書引長厯並作論體〉雖數術絶滅還尋經傳微㫖大量可知時之違謬則經傳有驗學者固當曲循經傳月日日食以攷晦朔也以推時驗而見皆不然各據其學以非春秋此無異度己之跡而欲削他人之足也余為厯論之後至咸寜中有善算者李修夏顯〈案夏顯晉書律厯志引長厯作卜顯〉依厯體為術〈案厯體劉昭續漢書律厯志注及晉書引長厯並作論體〉名乾度厯表上朝廷其術合日行四分之數而微増月行〈案月行晉書律厯志引長厯作月術〉用三百嵗改憲之意二元相推七十餘嵗承以強弱強弱之差蓋少而適足以逺通盈縮時尚書及史官以乾度厯與泰始厯參校古今記注乾度厯殊勝〈案晉書律厯志引長厯此句下有泰始厯上勝官厯四十五事十一字〉今其術具存時又並攷古今十厯以驗春秋知三統厯之最疏也今具列其時得失之數又據經傳微㫖證據及失閠㫖攷日辰朔晦以相發明為經傳長厯如左諸經傳證據及失閠違時文字謬誤皆甄發之雖未必其得天蓋是春秋當時之厯也學者覽焉大凡經傳有七百七十九日三百九十三日經三百八十六日傳其三十七日食三無甲乙
黃帝厯得四百六十六日一日食失三百一十三日三十六日食三無甲乙
顓頊厯得五百九日八日食失二百七十日二十九日食三無甲乙
夏厯得五百三十六日十四日食失二百四十三日二十三日食三無甲乙
真夏厯得四百六十六日一日食失三百一十三日三十六日食三無甲乙
殷厯得五百三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七十六日二十四日食三無甲乙
周厯得五百六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七十三日二十四日食三無甲乙
真周厯得四百八十五日一日食失二百九十四日三十六日食三無甲乙
魯厯得五百二十九日十三日食失二百五十日二十四日食三無甲乙
三統厯得四百八十四日一日食失二百九十五日三十六日食三無甲乙
乾象厯得四百九十五日七日食失二百八十四日三十日食三無甲乙
泰始厯得五百一十日十九日食失二百六十九日十八日食三無甲乙
乾度厯得五百三十八日十九日食失二百四十一日十八日食三無甲乙
今長厯得七百四十六日三十三日食失三十三日經傳日月誤四日食三無甲乙
漢末宋仲子集七厯以攷春秋案其夏周二厯術數皆與藝文志所記不同故更其名為真夏真周厯也
隠公元年
正月辛巳小 二月庚戌大 三月庚辰小
四月己酉大 五月己夘小 六月戊申大
七月戊寅小 八月丁未大 九月丁丑小
十月丙午大 十一月丙子大 十二月丙午小五月辛丑
二十二日
十月庚申
十五日
隠公二年
正月乙亥大 二月乙巳小 三月甲戊大
四月甲辰小 五月癸酉大 六月癸夘小
七月壬申大 八月壬寅小 九月辛未大
十月辛丑小 十一月庚午大 十二月庚子小閠十二月己巳大
八月庚辰
八月無庚辰七月九日有庚辰日月必有誤〈案左傳正義雲杜檢勘經傳此年八月壬寅朔其月三日甲辰十五日丙辰二十七日戊辰其月無庚辰也七月壬申朔則九日有庚辰杜觀上下若月不容誤則指言日誤若日不容誤則指言月誤此則上有秋下有九月則日月俱得有誤〉
十二月乙夘
十六日
隠公三年
正月己亥大 二月己巳小 三月戊戌大
四月戊辰小 五月丁酉大 六月丁夘小
七月丙申大 八月丙寅小 九月乙未大
十月乙丑小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二月己巳日食
一日
三月庚戌
十三日
壬戌
二十五日
四月辛夘
二十四日
八月庚辰
十五日
冬庚戌
十二月無庚戌十一月十七日也〈案左傳正義雲傳紀庚戊無月而雲十二月者以經盟於石門在十二月知此亦十二月也經書十二月下雲癸未葬宋穆公計庚戌在癸未之前三十三日不得共在一月故長厯推此年十二月甲子朔十一日有甲戌二十三日有丙戌不得有庚戌而月有癸未則月不容誤知日誤也〉
十二月癸未
二十日
隠公四年
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
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夘大 六月辛酉大
七月辛夘大 八月庚申大 九月庚寅小十月己未大 十一月己丑小 十二月戊午大戊申衛州吁弒其君完
三月十七日也有日而無月也〈案左傳正義雲戊申在癸未之後二十五日更盈一周則八十五日往年十二月癸未葬宋穆公則此年二月不得有戊申雖承二月之下未必是二月之日故長厯推此年二月癸亥朔十日壬申二十二日甲申不得有戊申也三月壬辰朔則十七日有戊申也此經上有二月下有夏戊申當在三月之內不是字誤故云有日而無月僖二十八年冬下無月而經有壬申公朝於王所有日而無月全經凡如此者有十四事知此亦同之也〉
隠公五年
正月戊子大 二月丁巳大 三月丁亥小
四月丙辰大 五月丙戌小 六月乙夘大
七月乙酉小 八月甲寅大 九月甲申小
十月癸丑大 十一月癸未小 十二月壬子大閏十二月壬午大
十二月辛巳
三十日
隠公六年
正月壬子小 二月辛巳大 三月辛亥小
四月庚辰大 五月庚戌小 六月己夘大
七月己酉小 八月戊寅大 九月戊申小
十月丁丑大 十一月丁未大 十二月丁丑小五月庚申
十一日
辛酉
十二日
隠公七年
正月丙午大 二月丙子小 三月乙巳大
四月乙亥小 五月甲辰大 六月甲戌小
七月癸夘大 八月癸酉小 九月壬寅大
十月壬申小 十一月辛丑大 十二月辛未小閠十二月庚子大
七月庚申
十八日
十二月壬申
二日
辛巳
十一日
隠公八年
正月庚午大 二月庚子 三月己巳大
四月己亥小 五月戊辰大 六月戊戌小
七月丁夘大 八月丁酉小 九月丙寅大
十月丙申小 十一月乙丑大 十二月乙未小三月庚寅
二十二日
四月甲辰
六日
辛亥
十三日
甲寅
十六日
六月己亥
二日
辛亥
十四日
七月庚午
四日
八月丙戌
七月有庚午丙戌誤九月有辛夘二十六日八月不得有丙戌丙戌誤也〈案左傳正義雲庚午之後十六日而有丙戊二十一日而有辛夘七月有庚午九月有辛夘其間不容一月是八月不得有丙戌更遙一周則丙戌去庚午七十七日八月亦不得有丙戌足明丙戌為日誤長厯推七月丁夘朔四日庚午至二十日是丙戊九月丙寅朔二十六日辛夘其月二十一日是丙戌八月小丁酉朔十日丙午二十日丙辰二日戊戌十四日庚戌二十六日壬戌未知丙戌二字孰為誤也〉
九月辛夘
二十六日
隠公九年
正月甲子大 二月甲午小 三月癸亥大
四月癸巳大 五月癸亥小 六月壬辰大
七月壬戌小 八月辛夘大 九月辛酉小
十月庚寅大 閠十月庚申小 十一月己丑大十二月己未小
三月癸酉
十一日
庚辰
十八日
十一月甲寅
二十六日
隠公十年
正月戊子大 二月戊午小 三月丁亥大
四月丁巳小 五月丙戌大 六月丙辰大
七月丙戌小 八月乙夘大 九月乙酉小
十月甲寅大 十一月甲申小 十二月癸丑大正月癸丑
二十六日〈案杜氏集解曰傳言正月㑹癸丑盟釋例推經傳日月癸丑是正月二十六日知經二月誤〉
六月戊申
六月無戊申五月二十三日也上有五月則誤在日〈案左傳正義雲六月無戊申者下有辛巳取防亦在六月之內戊申在辛巳之前三十三日不得共在一月上有五月今別言六月知日誤月不誤長厯推六月丙辰朔三日戊午五日庚申未知二者孰誤〉
壬戌
七日
庚午
十五日
辛未
十六日
庚辰
二十五日
辛巳
二十六日
七月庚寅
五日
八月壬戌
八日
癸亥
九日
九月戊寅
九月無戊寅八月二十四日也上有八月下有冬則誤在日也〈案左傳正義雲經有十月壬午長厯推壬午十月二十九日戊寅在壬午之前四日耳故九月不得有戊寅知誤有日也〉
十月壬午
二十九日
隠公十一年
正月癸未小 二月壬子大 三月壬午小
四月辛亥大 五月辛巳小 六月庚戌大
七月庚辰小 八月己酉大 九月己夘小
十月戊申大 十一月戊寅大 十二月戊申小五月甲辰
二十四日
七月庚辰
一日
壬午
三日
十月壬戌
十五日
十一月壬辰
十五日
桓公元年
正月丁丑大 二月丁未小 三月丙子大
四月丙午小 五月乙亥大 六月乙巳小
七月甲戌大 八月甲辰小 九月癸酉大
十月癸夘小 十一月壬申大 十二月壬寅小閠十二月辛未大
四月丁未
二日
桓公二年
正月辛丑小 二月庚午大 三月庚子大
四月庚午小 五月己亥大 六月己巳小
七月戊戌大 八月戊辰小 九月丁酉大
十月丁夘小 十一月丙申大 十二月丙寅小正月戊申
八日
戊申納於太廟
五月十日也有日而無月〈案左傳正義雲長厯此年四月庚午朔其月無戊申五月己亥朔十日得戊申是有日而無月也〉
桓公三年
正月乙未大 二月乙丑小 三月甲午大
四月甲子小 五月癸巳大 六月癸亥小
七月壬辰大 八月壬戌大 九月壬辰小
十月辛酉大 十一月辛卯小 十二月庚申大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
一日
桓公四年
正月庚寅小 二月己未大 三月己丑小四月戊午大 五月戊子小 六月丁巳大七月丁亥小 八月丙辰大 九月丙戌小十月乙夘大 十一月乙酉小 十二月甲寅大
桓公五年
正月甲申大 閠正月甲寅小 二月癸未大三月癸丑小 四月壬午大 五月壬子小
六月辛巳大 七月辛亥小 八月庚辰大
九月庚戌大 十月庚辰小 十一月己酉小十二月戊寅大
正月甲戌
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也書於正月從赴
己丑
六日
桓公六年
正月戊申小 二月丁丑大 三月丁未大
四月丁丑小 五月丙午大 六月丙子小
七月乙巳大 八月乙亥小 九月甲辰大
十月甲戌小 十一月癸夘大 十二月癸酉小八月壬午
八日
九月丁夘
二十四日
桓公七年
正月壬寅大 二月壬申小 三月辛丑大
四月辛未小 五月庚子大 六月庚午小
七月己亥大 八月己巳大 九月己亥小
十月戊辰大 十一月戊戌小 十二月丁夘大閠十二月丁酉小
邢雲此不合有閠若來年五月不得有丁丑
二月己亥
二十八日
桓公八年
正月丙寅大 二月丙申小 三月乙丑大
四月乙未小 五月甲子大 六月甲午小
七月癸亥大 八月癸巳小 九月壬戌大
十月壬辰大 十一月壬戌小 十二月辛夘大正月己夘
十四日
五月丁丑
十四日
桓公九年
正月辛酉小 二月庚寅大 三月庚申小
四月己丑大 五月己未小 六月戊子大
七月戊午小 八月丁亥大 九月丁巳小
十月丙戌大 十一月丙辰小 十二月乙酉大
桓公十年
正月乙夘大 二月乙酉小 三月甲寅大
四月甲申小 五月癸丑大 六月癸未小
七月壬子大 八月壬午小 九月辛亥大
十月辛巳小 十一月庚戌大 十二月庚辰小正月庚申
六日
十二月丙午
二十七日
桓公十一年
正月己酉大 閠正月己夘小 二月戊申大三月戊寅小 四月丁未大 五月丁丑大
六月丁未小 七月丙子大 八月丙午小
九月乙亥大 十月乙巳大 十一月甲戌大十二月甲辰小
五月癸未
七日
九月丁亥
十三日
己亥
二十五日
桓公十二年
正月癸酉大 二月癸夘小 三月壬申大
四月壬寅小 五月辛未大 六月辛丑小
七月庚午大 八月庚子大 九月庚午小
十月己亥大 十一月己巳小 十二月戊戌大六月壬寅
二日
七月丁亥
十八日
八月壬辰
七月二十三日書八月從赴也〈案孔穎達正義雲壬辰是七月二十三日今上有七月書於八月之下如此類者註皆謂之日誤今雲從赴者以其中不可通欲兩解故也五年正月甲戌己丑陳侯鮑卒甲戌非正月之日而以正月起文傳言兩赴是赴以正月也彼以十二月之日為正月赴魯知赴者或有以前月之日從後月而赴故因此以示別意〉
十一月丙戌
十八日
十二月丁未
十日
桓公十三年
正月戊辰小 閠正月丁酉大 二月丁夘小三月丙申大 四月丙寅小 五月乙未大
六月乙丑小 七月甲午大 八月甲子小
九月癸巳大 十月癸亥小 十一月壬辰大十二月壬戌大
二月己巳
三日
桓公十四年
正月壬辰小 二月辛酉大 三月辛夘小
四月庚申大 五月庚寅小 六月己未大
七月己丑小 八月戊午大 九月戊子小
十月丁巳大 十一月丁亥小 十二月丙辰大八月壬申
十五日
乙亥
十八日
十一月丁巳
二日
桓公十五年
正月丙戌小 二月乙夘大 三月乙酉大
四月乙夘小 五月甲申大 六月甲寅小
七月癸未大 八月癸丑小 九月壬午大
十月壬子小 十一月辛巳大 十二月辛亥小三月乙未
十一日
四月己巳
十五日
六月乙亥
二十二日
桓公十六年
正月庚辰大 二月庚戌小 三月己夘大
四月己酉小 五月戊寅大 六月戊申大
閠六月戊寅小 七月丁未大 八月丁丑小九月丙午大 十月丙子小 十一月乙巳大十二月乙亥小
經言冬城向十月一月衛侯朔出奔齊傳曰冬城向書時也學者疑於冬城向在十月下有十一月而傳雲書時今推校閏在六月則月卻而節前水星可在十一月而正也功役之時皆總指天象不與諸厯數同也詩曰定之方中作於楚宮此未正中也傳之釋經皆通言一時不月別也經書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若無傳辭則必謂叔弓四月如滕推此言之城向亦俱是十一月但本事異各隨本而書之耳不然丘明無縁發書時之傳也〈案孔穎達正義雲杜以城向與下同月故檢叔弓如滕經傳之異如滕與葬同月知此城向與出奔同月但本事既異各隨本而書之下有月而此無爾其實同是十一月也但十一月水星昏猶未正故復推校厯數此年月卻節前水星可在十一月而正又方者未至之辭故以定之方中為比欲向中而實未正中十一月可以興土功也書時非傳誤也劉規過以為案周語雲辰角見而雨畢天根見而水涸駟見而隕霜火見而清風戒寒故先王之教曰雨畢而除道水涸而成梁隕霜而冬裘具清風至而修城郭故夏令日九月除道十月成梁營室之中土功其始先儒以為建戍之月霜始降房星見霜降之後寒風至而心星見鄭𤣥雲辰角見謂九月本天根見謂九月末天根謂氐星是也自然火見是建亥之月又春秋城楚丘是正月而杜引詩云定之方中未正中也定星豈正月未正中乎據此諸文則火見土功必在建亥之月建戊之月必無土功之理杜以為建戍之月得城向者非也今案周語之文單子見陳不除道故譏為此言所舉時節並在早月月令孟冬天子始裘單子云隕霜而冬裘具九月已裘是其早也且周語之文據尋常節氣九月而除道十月而興土功杜以此年閏在六月則建戍之月二十一日已得建亥節氣土功之事何為不可諸侯城楚丘自在正月衛人初作宮室必在其前杜雲定星方欲正中於理何失劉廣引周語以規杜不知杜謂月卻節前何須致難也〉
桓公十七年
正月甲辰大 二月甲戌小 三月癸夘大
四月癸酉小 五月壬寅大 六月壬申小
七月辛丑大 八月辛未大 九月辛丑小
十月庚午大 十一月庚子小 十二月己巳大正月丙辰
十三日
二月丙午
二月無丙午日月必有誤三月四日也
五月丙午
五日
六月丁丑
六日
八月癸巳
二十三日
冬十月朔日有食之傳曰不書日官失之也天子有日官諸侯有日御日官居卿以底日禮也日御不失日以授百官於朝
十月辛夘
二十二日
桓公十八年
正月己亥小 二月戊辰大 三月戊戌小
四月丁夘大 五月丁酉小 六月丙寅大
七月丙申小 八月乙丑大 九月乙未小
十月甲子大 十一月甲午大 十二月甲子小四月丙子
十日
丁酉公之喪至自齊
五月一日也有日無月
七月戊戌
三日
十二月己丑
二十六日
春秋釋例卷十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