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齋百一選方/卷之三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三[編輯]

第四門(中風 癱瘓 風癇 暗風 痛風 手麻 足弱 寒濕痹 臂腿骨痛 鶴膝風)[編輯]

大聖一粒金丹[編輯]

浙漕呂仲發傳。治男子婦人一切風疾,氣血俱虛,陰陽偏廢,卒暴中風,僵潮搐搦,不省人事,失音舌僵,手足 曳,口眼 斜,或癱瘓偏枯,半身不遂舉止錯亂,四肢麻痹;及治癲癇倒臥,目暝不開,涎盛作聲;或角弓反張,目悶絕,牙關緊急;並治風搏於陽經,目眩頭痛,耳作蟬鳴,皮膚 搐,頻欠喜不能回顧;及腎臟風虛,腳膝疼痛,步履艱並能治之。每服一粒,用生薑半兩,和皮擦,取自然汁,將藥丸於薑汁內化盡為度,用無灰酒半盞,暖熱同浸,化溫服,量病患酒性多少,更吃溫酒一、二升投之,以助藥力,次用衣被蓋覆,使臥,汗出為效。勢輕者,每服半丸,不拘時候。如有風疾,常服尤佳。補益五臟,固密真丸,通流關節,祛逐風邪,壯筋續骨,又名保命丹,大有神效,不可具述,可寶惜濟世。

川烏頭(炮,去皮臍) 大附子(炮,去皮臍) 白附子(炮,各一兩) 白僵蠶(淨洗,炒,去各半兩) 硃砂(研

上件為細末,拌勻,用前墨汁和藥,每兩分作六丸,陰乾,用金箔為衣,根據前法服。

三建湯[編輯]

治中風,風涎,不省人事。

附子 天雄 烏頭

上件等分,生用,去皮臍,薄切,每藥一兩,生薑一兩,同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溫服。

麝香煎、五積散[編輯]

治卒暴中風,未可服它藥,先以麝香煎、五積散灌之,甚妙,候醒,隨證治之。蘇訓直、李新武義唐丞季潤名灌雲∶切記,風中人不可便服風藥,氣中人不可便服氣藥。或覺有此證候,急用真好麝香肉三錢,乳缽內研,令極細,以真清麻油,不拘多少,調令稀薄,可飲為度,即令患人一服,頓盡,須辨,菜子油不可用,藥少即見效遲。如牙關緊,即撬開灌入,候至一、二斤無害。服此二藥永無手足偏廢,語言謇澀之患。後見得是中風,只服小續命湯之類;見得是中氣,只須服勻氣藥,自然無事也。渠作漢東教官,得之太守張少衛名 ,雲屢試有效。季潤亦以治數人矣,雲麻油麝香又勝麝香煎,五積散。

白附子散[編輯]

治大人小兒虛風呵欠,止吐化涎白附子散。

白附子(半兩,炮) 天南星(半兩,炮) 黑附子(炮,去皮臍,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五片,慢火煎六分,不拘時候服。小兒一錢,水一盞,姜三片,慢火煎,不住手攪勻,至小半盞,分三服。吳內翰宣和癸卯在真州,李博士景開以治其孫,甚效。紹興辛亥,康州陳侍郎彥修病風虛極昏,服三、四服,醒然,遂安。

生料五積散、順元散[編輯]

治風濕及卒中,生料五積散二錢,順元散一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同煎至八分,去滓,順元散出《良方》,沈存中叔祖錢氏時得此方,賣於民間,故吳中至今謂之沈家五積散。

大兩杯,當手足溫,或汗乃愈。今世名醫多用此藥治氣,極效!和一切氣,通血絡,無出此藥。《良方》所述如此(原版作「包絡」,恐非)。

烏頭(二兩) 附子 天南星(各一兩,三味皆炮) 木香(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大錢,水一盞半,姜七片,煎至八分,稍熱服。紹熙辛亥耿侍郎微中服此而愈。後表弟唐仲舉因冒風濕,手足緩弱,略不能動,伏枕已三日,欲轉側須三數人扶掖,甚以為慮。予教令服此,只三服,次日履地脫然。若風濕證,不必加五積散。

三聖散[編輯]

大治手足拘攣,口眼 斜,左癱右瘓,骨節酸疼,腳弱無力,行步不正,一切風疾,又名舒筋散(原版作「手足風痹」,今從寫本)。

當歸(洗,焙) 肉桂(去皮) 玄胡索(灰炒)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臨臥日進三服。除孕婦外,老幼皆可服。

醒風湯[編輯]

專治男子婦人左癱右瘓,口眼 斜,中風口噤,全不能語,及半身不遂,手足頑麻,一切風疾,並皆治之。

天南星(二兩,大者,湯泡七次) 甘草(二兩,炮) 防風(四兩,去蘆頭)

上為粗末,每服二大錢,水二大盞,煎至中盞,空心溫服。

四生丸[編輯]

專治左癱右瘓,口眼 斜,中風涎急,半身不遂,不能舉者,悉皆治之。

五靈脂 當歸 骨碎補 川烏頭(去皮尖)

上件各等分,為細末,用無灰酒、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漸加至十丸、十五丸,溫酒送下。如服此藥莫服靈寶丹,恐藥無效!

龍虎丹[編輯]

圖南仲顯治二十年左癱右瘓,口眼 斜,五種腳疼,服龍虎丹,又名火龍丸。

地龍(四兩,去土) 玄胡索(四兩,生) 松節(二兩) 核桃肉(十五個) 乳香(三錢) 螻蠍(十四個,螻蛄、蜈蚣、蠍三味用好酒一升,同煎十數沸,取出焙乾)

上為細末,用煮肉藥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左癱右瘓,麝香酒下。合時就地對南寫「火」字一個,鋪紙一張在上,朝東望太陽,取氣吹在藥上,用盞蓋,道火龍真言三次,吹在藥上,真言∶ 敕老肥偃偃婆摩訶。郭醫雲,廬州李副將得此疾,以火龍丸、四生丸相間而服,不一年,病去八、九分(《類聚》有「四生丸見《和劑局方》」八字)。

輕腳丸[編輯]

治左癱右瘓,腳弱不能行履,六兄。

白芍藥(二兩) 木鱉子(二兩,別研) 草烏頭(四兩,去皮尖) 白膠香(二兩,別研) 赤小

上為細末,以赤小豆看多少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旋加至十丸,溫酒或木瓜湯下。如病在上,食後臨臥服;病在下,空心服,忌熱物少時!

治風癇暗風神應丸,許家方。

好臘茶(半兩) 白礬(一兩,生用)

上為末,研細,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臘茶湯下,取涎自大便出,極妙。

治豬癇[編輯]

李松。

用 豬心血於新瓦上爆干,研為細末,入麝香拌勻,酒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麝

大聖丹[編輯]

《博濟方》名烏龍丹,修制不同。

川烏(去皮尖,切作片子,五兩) 五靈脂(生用,新者,五兩)

上搗羅為細末,入腦麝少許,滴水搜和如彈子大。每一丸年五十以上者分作四份,有年紀人作六服。取生薑自然汁隔宿浸軟,就盞內以手調開,用薄荷酒化,仍再入腦麝少許於酒內。合此藥時,以三月三日,五月五日,六月六日,或辰日,勿令孕婦、雞犬見。丸就以米篩先鋪穣草,將藥丸攤在上,有風處陰令自然干,收之,不得罨損,以紗絹袋懸之,拈此藥了,不得以手擦眼,服此藥須忌兩時熱物。治男子婦人中風,半身不遂,言語謇澀,行步不正,諸藥無效,或久遠鶴膝風,暗風,無不治之,服至三十日除去根本。小兒分作八服。十五弟深患暗風十餘年,得此藥遂安。

治暗風方一[編輯]

蛇黃(不拘多少,米醋燒,淬七次)

上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數服便愈,年深者亦效。

治暗風方二[編輯]

百日內者。禹錫侄乳媼親曾得效。

天南星(二兩,大者,掘地坑深尺余,火 令紅,去火安頓南星在內,隨手以米醋沃之,瓦兩,別研)

上拌勻,以 豬心血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人參或麥門冬湯下,臨臥服。

靈效丸[編輯]

治男子婦人痛風。錢教授聞禮。

錫磷脂(坩堝內 通紅) 白膠香(好明淨者,研) 五靈脂(如瀝青成塊者) 當歸(洗淨,去蘆) 白附子 沒藥 香白芷 草烏頭(去尖) 糯米(炒,令黃色) 桑柴灰(須是純桑木

上為細末,用糯米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臨臥溫酒下。

錫磷脂丸[編輯]

錫磷脂(一兩) 自然銅(二兩,同入坩堝內,火 一時辰,醋淬) 天雄(一對,炮,去皮臍)

藥天南星(炮) 赤小豆(炒) 白僵蠶 白附子 破故紙(炒) 川萆 五靈脂 葫蘆巴 白膠香(各去毛)

上一十九味為細末,好無灰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更量虛實加減,胡桃酒瘓,服藥逾年不效,得此方,初服便覺稍減,服至一料,遂能行履。聞韓嘗以醫數人,皆有效也。

續命湯(防風丸)[編輯]

治痛風高監之子服。

煎小續命湯下防風丸。

治手足十指疼痛麻木[編輯]

孫盈仲嘗患此,其祖善醫,雲∶有風而非虛,以此藥治之而愈。

附子 木香

上二味等分,銼為粗末,用姜如常法煎,木香隨氣虛實加減。如治足弱,去附子用烏頭甚

除濕湯[編輯]

治一切中濕自汗,漸漸惡風,翕翕發熱,陽虛自汗,呼吸少氣,風濕風溫,表實里表虛里實,腠理開疏,氣道壅塞,虛汗盜汗,目黃身腫,小便不利,胸膈溢滿,腰疼體嘔吐涎沫。葛丞相雲∶甚有效驗(「漸」恐「浙」字)。

白朮 白茯苓 蒼朮(米泔浸) 藿香葉(去土) 甘草 橘紅 濃朴 半夏(各一兩)

附子(六錢,炮) 生薑(二兩)

上濃朴、半夏、生薑一處搗作餅子,焙乾,同眾藥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大盞,姜錢十片,煎至一盞,不拘時候。

蠲痹湯[編輯]

葛丞相方。

羌活(去蘆) 薑黃 當歸(去土,酒浸一宿) 黃 (蜜炙) 赤芍藥 防風(去蘆,以上各一兩半) 甘草(半兩,炙)

上 咀,每服半兩。水二盞,姜五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治臂腿之間忽一、兩點痛着骨,不可忍[編輯]

芫花根

上一味,研為細末,米醋調,隨大小敷之,立止。廬州郭醫雲∶此陶成一醫者,曾以治一婦人產後而得此疾者,良驗。但敷貼不住,須以紙花覆其上,用絹帛扎定也。

大防風湯[編輯]

祛風順氣,活血脈,壯筋骨,除寒濕,逐冷氣。善法寺僧如真師孫遂良,紹熙壬痢之後,足履瘓弱,遂成鶴膝風,兩膝腫大而痛,髀脛枯臘,但存皮骨而已,拘攣蜷能屈伸,待人抱持而後能起,如此數月,分為廢人。淮東趙德遠參議之甥,李廿七此方,服之,氣血流暢,肌肉漸生,遂能良行,不終劑平復如故,真奇方也!

防風(去蘆) 白朮 杜仲(去粗皮,炒,令絲斷秤) 川當歸(洗) 熟干地黃(洗)

白芍藥 黃 (微炒秤,各二兩) 羌活(去蘆) 牛膝(去蘆) 甘草(炒) 人參(去蘆秤,各一兩)

上為粗末,拌令勻,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七片,大棗子一枚,同煎至八分,去滓溫服。前又有人云∶煎四物湯下四斤丸遂良既安,不曾服也(四斤丸治香港腳往來相搏作痛)。

回陽湯[編輯]

治丈夫婦人,無問老幼,卒暴風中氣中,左癱右瘓,手足不遂,言語謇澀,口眼斜,筋脈攣縮,半身不舉,不省人事。屢用果有神效!漢陽章教授名揖傳。續添乾薑(炮) 益智仁 大川烏(炮,去皮臍,以上各一兩) 青皮(半兩) 附子(一隻,七、八錢重者,生用,去皮臍)

上為 咀,每服秤半兩,水二大盞,生薑十片,棗子一枚,入鹽少許,同煎七分,去滓,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