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八

[編輯]

第十門(心疾 脾疾)

[編輯]

香附散

[編輯]

治心脾痛不可忍香附散。

高良姜(去蘆,炒) 香附子(去毛,炒,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入鹽,米飲調服。吳 內翰宣和壬寅得此方,即修和,次日登舟,舟人妻病心痛欲死,吳以半碗許飲之即愈。二味須各炒,同炒即不效。

姜橘丸

[編輯]

治中酒噁心,心脾病嘔逆等疾。

生薑(一斤,去皮,切作片子,青鹽一兩,淹一宿,焙乾) 甘草(一兩半,炙) 陳皮(一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杵千下,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細嚼,鹽湯下,不拘時候,或空心含化亦可。

治心脾痛不可救者

[編輯]

任和卿知縣方。

桂心為末,白湯點服,酒煎尤妙,調亦可。

又方,當歸 良姜 二味為細末,煎服。

又方,李德翁知丞傳。

香薷葉薷,廣韻音柔,石上生細葉如針者好 茴香炒

上二味等分為細末,每服二、三錢,熱酒調下。

紫沉煎丸

[編輯]

治虛寒,積冷伏滯,陰氣膨脹,心腹 痛,兩脅刺疼,防悶,治之如神。鼎州郭以此藥得名,成家致富。

沉香(一兩,細末,煉蜜半斤煎五、七沸,別貯) 阿魏(一分,酒半升,研化盡) 沒藥(一兩,搗碎,酒半升,研化盡,入阿魏酒內) 巴豆霜(一分,酒半升化,先入銀器內煮十餘沸) 砂(一兩,酒半升煮,化其石,入巴豆酒內,熬欲如稀糊,次入沉香等三味,一處熬成膏,後入下項藥末) 硫黃(滴水研極細) 檳榔 木香 胡椒 青皮(去白) 人參(去蘆) 高良姜(水煮六、七沸,曝干) 官桂(各一兩) 乾薑(三分) 丁香(半兩) 硃砂(半兩,別

上除硫黃、硃砂外,先用諸藥為細末,次入二味研勻,入前膏,搜入臼,杵三、二千下,丸

治心痛

[編輯]

寒邪乘於心包,甚者吐酸水,其吐有時。郭宅心方,王順伯運使傳。

枯了白礬(半兩) 木賊(半兩,去根) 人參(一分,去蘆)

上為細末,醋湯調下,酒服亦得。

立應散

[編輯]

治急心痛神效無比立應散。

高良姜(一分) 五靈脂(半兩)

上二味為細末,每用一錢半,以醋一茶腳調勻,用百沸湯投半盞,連滓急服神效!

又方,荔枝核燒灰存性,為細末上每服二錢,熱酒調下,《集驗方》用醋湯調下一錢。

治心脾疼

[編輯]

錢觀文方,留都錄名用光傳。

當歸(八兩) 白朮(二兩)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或作粗末,加棗子煎服亦可。

又方,魏丞相方,趙從簡傳。

高良姜 檳榔(等分,各炒)

上為細末,米飲調下,服者無不作效!

又方,程庶幾道傳。

大天南星(一斤,約三十四、五個,六月初五日切片用,生薑去皮,爛研罨一宿,每天南星一個,用胡椒二百粒同研細,丸如橄欖核大,焙乾,須六月六日合)

上每遇發時,以大棗一枚去核,入藥在內,濕紙裹煨熟,白湯空心送下。

又方,葉道人傳。

真蛤粉(一錢,炒) 桂(去皮,一錢) 乾薑(炮,二錢)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米飲調下。

學究丸,治丈夫心脾疼

[編輯]

並小腸氣痛,婦人脾血氣痛立效。陳寺丞傳。片子薑黃 五靈脂 玄胡索 石菖蒲(各一分) 全蠍(三、七枚,微炒) 紅娘子(二十七枚,去翅足,本草謂之莎雞) 巴豆(七枚,去殼,不去油,別研,旋和要極勻)

上為細末,酸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丸。大夫小腸氣疼,茴香鹽湯下;心脾痛,茶清內點醋下。婦人血氣痛,姜醋湯下。

治心脾疼

[編輯]

陳行之學諭方。

上等江茶(五文) 生硫黃(五文,有牆壁者)

上同研細末,以熱湯調,臨發時服可以除根。

治心脾痛

[編輯]

及治婦人一切血刺等疾。滁陽趙使君方。

良姜(一兩,油燥勿令焦) 白芍藥(一兩,洗淨)

上為細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米醋半盞,煎至七分,熱服,或用醋湯調下亦得。胡氏方,用赤芍藥,良姜不燥,熱米飲調下。

治暴心痛不可忍者

[編輯]

石菖蒲(一兩) 良姜(半兩,等分亦得)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菖蒲湯下。或作散,米飲調下亦得。

又方,良姜(一兩,實者,只如骰子大) 巴豆(二錢,去殼)

上二味同炒令黃色,去巴豆,只取良姜一味,碾細,熱酒或湯調下二錢。

又方,五靈脂(一錢) 乾薑(一字)

上為細末,熱酒調下。

手拈散

[編輯]

治脾痛手拈散,此藥極奇,孟公實傳。

草果 玄胡索 五靈脂 沒藥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葉石林游山至一小寺,頗整潔,學徒亦眾,問僧所以,仰給者答雲∶素無田產,亦不苦求於人,只貨數藥,以贍其間,脾疼藥最流雲∶草果玄胡索,靈脂並沒藥,酒調三二錢,一似手拈卻。

治血刺心痛

[編輯]

婦人之疾。

玄胡索不以多少,新瓦上炒微黃不可焦,碾為細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至七分服。

不能飲者,以陳米飲調下,不拘時候;以酒調亦得,二者不若酒煎快,此藥屢驗。王執中《既效

第十一門(口齒 咽喉 牙痛 牙宣 齒衄 齒不生 口氣 口瘡 齒漏 重舌 失音 噎)

[編輯]

治咽喉腫痛

[編輯]

山豆根洗淨,新水浸少時,每用一塊,入口中咽下苦汁即寬,痛亦止,未愈更一、二塊。

又方,生甘草 生白礬。

上等分為細末,每服半錢,入口中咽下,亦治喉閉。

治牙疼

[編輯]

漢椒為末,以巴豆一粒同研成膏,飯為丸,如綠豆大,以綿裹安在 牙孔處,立效。昔有為樂清簿者, 牙痛不可忍,號呼之聲徹於四鄰,用藥不效,有丐者獻此方,用之即安。

逡巡散

[編輯]

治風牙痛腫,不拘新久,一服立效。

高良姜(一塊,約二寸) 全蠍(一枚,瓦上焙乾)

上為末,以手指點藥如齒藥用,須擦令熱徹,須臾吐出少涎,以鹽湯漱口大妙。亦治腮頰腫痛。

治牙疼不可忍

[編輯]

烏頭尖(生用)

上為末,擦疼處,用藥後以竹葉或細辛,荊芥煎湯漱口。

乳香膏

[編輯]

治 牙痛。錢參政家方。

光明白礬(枯過) 滴乳香(各等分)

上二味為細末,溶蠟量多少,和成膏旋丸,看 牙孔子大小填之,其痛立止神效。

又方入染胭脂少許,和令深桃紅色,只作散,遇牙疼痛,用一字以紙揩擦,良久用溫鹽湯漱口。

治風牙疼腫不可忍

[編輯]

每用少許揩患處,吐涎,雖咽津,亦不妨,甚妙。

青鹽(四兩) 川烏頭(二兩,去尖,劈碎,如骰子大)上入坩堝內,用熟炭火 ,候煙出盡存性,取出埋於地內三日,碾細,揩患處。如 時以木盞蓋坩堝子口上,或用瓷罐子 亦可。每揩藥先用荊芥湯漱口

治風熱上攻齒痛

[編輯]

余頃任淮西幕府,己酉冬被檄來和州,至含山縣,齒痛大作,忽於一刀鑷捻許,以湯泡少時,冷暖隨意,以手指蘸水KT 痛處即定,明日若失去。歸,余因傳得其方,後以治人多效。

皺面地蔥子,即《本草》 ,又名地松者,霜後收之,每用少許湯泡。或雲即是鶴虱,但《本草》別有鶴虱,差為不同。沈存中《筆談》專辨地松,雲其子名鶴虱,余之所用正是此物也。錢季誠方用鶴虱一枚,折置齒中。高監雲以米醋煎鶴虱漱口,其痛立定,尤效!

治牙痛

[編輯]

善法寺僧如真傳。

白僵蠶直者,不以多少,用生薑片切同炒,候僵蠶赤黃色為度,去姜不用,將僵蠶為細末,每用取不蛀皂角,剝去黑皮,以手指蘸湯,於皂角黃上擦取汁, 僵蠶末,揩痛處即止。

治牙疼

[編輯]

盛公紀雲,親曾用甚驗。

鹽(二兩) 草烏(一兩)

上同炒,令草烏黑色,同為細末,以擦患處。

治風牙疼

[編輯]

亦治暴赤眼並頭目昏痛。

鵝不食草,不拘多少,紙裹煨乾,碾為細末,先滿含水一口,然後搐鼻,隨病左右搐之,若不含水,恐藥搐入咽喉。迥 梨雲治頭目加川芎,雙笛道人加全蠍各少許。

治風牙痛

[編輯]

馬敏叔說一村媼苦牙痛,百藥不效,用此即愈。

絲瓜兒俗呼為天羅,燒灰存性為細末,擦痛處立止。

升麻地黃散

[編輯]

治風氣上攻,牙齒疼痛,齦腫連腮頰緊急。王尚書宣子方。

升麻 生干地黃 地骨皮 青鹽 川芎(各半兩) 皂角(一枚,燒) 細辛(二錢半)槐角子(半兩,燒)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揩擦齦上,有涎吐了,誤咽亦無妨。

治牙齒痛

[編輯]

姚克溫說此方甚驗。

以蕪荑仁安 齒上,有縫就以窒之立驗!

治風牙疼

[編輯]

趙總管方。

馬夜眼上以刀兒薄起一片子,投在所患牙縫中,或咬在痛處,瀝出風涎即止,不可咽。

薑黃散

[編輯]

治牙痛不可忍,舒挺之撫干嘗患,遍用諸方無若此方之良!

薑黃 細辛 白芷(等分)

上為細末並,擦二、三次,鹽湯漱立止。政和八年胡長文給事之父牙疼不可忍,面腫,偶無薑黃,檢《本草》,川芎亦治牙,遂以代之,坐間便見腫消痛止,後只用川芎亦驗。

治牙痛

[編輯]

曾府判茂昭說。

巴豆(一枚,去殼並膜) 淡豆豉(一枚)

上同研爛,每用針頭許,以連紙裹安痛處立止,不可太多,亦不可令侵齦,恐能損肉。

又方,香白芷(太平州地道者,不知多少) 硃砂(十分白芷之一,別研)

上為細末,入硃砂拌勻,煉蜜丸如大櫻桃大,每用一丸,擦痛處立止。廬州郭醫傳雲,渠親曾取屢效,盡勝它藥。此藥乃濠梁一村婦人,以醫延師母夫人者,倉猝不用硃砂及蜜亦可,其功只在香白芷耳。趙從簡府判所用只白芷、細辛二味等分,亦每作效!

立效散

[編輯]

治牙疼,立效散。

零陵香(淨洗,軟火炙燥) 蓽茇(洗,切碎,火炊上炒燥)

上二味等分為末,先以炭一塊為細末,揩痛處,連牙床並揩淨,以藥擦痛處,老人風牙疼,小兒疳牙、走馬疳等悉治之。

治牙痛

[編輯]

諸藥不效者,漢陽章教授方。

芫花碾為細末,擦痛處令熱,立定。

治牙宣

[編輯]

赤土、荊芥同為細末,揩齒上,以荊芥湯漱。

治齒衄

[編輯]

以苦竹葉濃煎漱口,又糟茄片切,新瓦上爆,令干黑色,為末敷之。

又方,《泊宅編》雲∶一士人無故舌出血,仍有小穴,名醫耿隅者曰,此名血衄,炒槐花敷之而愈。

治齒不生

[編輯]

雌烏雞糞 雄烏雞糞(以二雞各畜之,收糞) 舊鞋底 麻底尤佳上三物等分,燒灰存性,研細,入麝香同研,敷於齒齦上。李莫安撫女子退齒,逾年不生,甚以為遂生。

治口氣

[編輯]

香白芷(七錢) 甘草(五寸)

上為細末,食後,井華水調下一錢。

治口瘡

[編輯]

朴硝(一錢) 寒水石(南人謂之軟石膏者,火 過,一兩)

上同研極細,入少硃砂和,令桃紅色敷,咽下不妨,如嫌味苦,加甘草細末。

赴筵散

[編輯]

又方,赴筵散。

黃柏(蜜塗,炙紫色) 滑石(研,各半兩) 五味子(小嫩者,一兩)

上三味為末,拌勻,每服半錢許,干摻瘡上,良久便可以飯食,俱無妨礙,甚奇。

治老人、虛人、小兒口瘡咽痛

[編輯]

地龍(去土,炒) 吳茱萸(去浮者,炒)

上等分為末,米醋入生面調塗足心。吳內翰之孫,初生而患口瘡,用此方神效!

治口瘡牙痛

[編輯]

華陰細辛根,極辣者,為末,敷之。

治口瘡

[編輯]

野薔薇根洗淨,濃煎,俟冷漱灌,吐出,不須咽,數次即愈。

治口瘡

[編輯]

梅秀方。

原蠶蛾末敷之。

治口瘡

[編輯]

張 方。

五味子(去蛀末,揀淨,不拘多少) 螺兒青(十分五倍子之一)

上為細末,拌勻,白口瘡,先以 汁漱口了,敷藥;赤口瘡,先以淡醋湯漱口了。敷藥。

治口瘡

[編輯]

蔡司理方。

白礬(別研,為末) 黃柏(去黑皮,用蜜炙,焙乾)

上以黃柏末一錢,白礬末半錢,二味和勻,每用藥少許敷之,先吐去苦水,如藥力盡,再敷少許。唐仲舉母用黃柏皮末、青黛等分,拌勻敷之,吐去涎,再敷即愈!

又方,傅公實傳。

五味子 生甘草(各一兩) 麥門冬青苗(取四寸許,秤四兩,焙乾)

上為細末,蜜調塗舌上。若以蜜丸如雞頭大,含化亦得。麥門冬須取去近根一寸許白者,只用青苗,卻將近根白者漱灌。

青黛散

[編輯]

治齒漏疳出,膿水不止青黛散。

青黛 梧桐淚 胡黃連 蘆薈(各半兩) 蝦蟆(一枚,燒灰) 麝香(一分)

上同為末,研勻,每用半錢,敷於患處。

麝香散

[編輯]

治齒漏疳蟲蝕,齒齦臭爛麝香散。

麝香 青礬(燒赤) 黃礬(燒赤) 白礬(燒枯,各一分) 蘆薈(半分) 蝦蟆(半兩,燒灰)

上同於乳缽內細研為散,先以綿拭齦上,惡血出,即用濕紙片子摻藥貼。二方出《聖惠》三十四卷,富次律女年數歲,齒上忽生一黑點,後數日,齦爛成走馬疳,用前方即愈,自後屢有奇效!

正舌散

[編輯]

治中風、舌本強難轉、語言不正神妙!

蠍梢(去毒,一分) 茯神(木切,微炒,一兩) 龍腦薄荷(焙乾,二兩)

上同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溫酒調下,或以擦牙頰間亦得。

治舌腫脹

[編輯]

一味好硼砂為細末,用薄批生薑蘸藥,揩舌腫處,少時即退!

治重舌上戴妨礙

[編輯]

新真蒲黃羅細,數敷之,吐去,又敷,立消。李莫安撫內子,夜半忽不能言,燭之,乃舌下生一舌上戴,急取《外台》,檢得此方,五、七敷即愈。

治重舌

[編輯]

禹錫侄。

五靈脂(一兩,去砂石,為細末)

上用米醋一大碗,同煎逐旋,漱口立安。

治失音

[編輯]

從彥文親服取效!

槐花新瓦上炒香熟,三更後床上仰臥,隨意食之,亦治咯血。

治噎

[編輯]

溪口王省干擇中傳。

以蘿蔔濃煎湯,如熟水飲之。

治男子婦人氣噎病

[編輯]

立僧正方。

雞素子(兩枚,和宿食用,濕紙裹,黃泥固濟,炭火內燒,煙斷時取出,去黃泥,素子內物不可去分毫) 木香 丁香 沉香(各一錢)

上四味同為細末,用煮棗去皮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