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是齋百一選方/卷之十八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十八[編輯]

第二十六門(婦人諸疾 產前 產後 血崩 吹奶)[編輯]

秦桂丸[編輯]

知金州范羅進。

秦艽(去蘆) 桂心 杜仲(去粗皮,炒絲斷) 防風 濃朴(去粗皮,各三分) 附子(去皮臍)

各半兩) 人參(去上十四味並生用,須秤擇精細,同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食前,溫也,親

寧志膏[編輯]

治婦人因出血多,心神不安,不得睡,語言失常。滕生色家方,極有效。

辰砂 酸棗仁 人參 茯神(去木) 琥珀(各一分) 滴乳香(一錢,別研)

上為細末,和勻,每服一錢,濃煎燈心棗湯調下。

百花膏[編輯]

治婦人因失血後氣弱,或產後虛羸,亦宜服之。

熟干地黃 生干地黃 川當歸 川芎 白芍藥 人參(各一兩)

上為細末,入生藕自然汁、生薑自然汁、蜜各一盞,同煎數沸,令香熟,入藥調成膏,用砂器盛貯,每服一匙,用燈心棗湯化下。

拱辰丹[編輯]

夫方當壯年而真氣猶怯,此乃稟賦素弱,非虛衰而然也,僭燥之藥尤宜速戒,勿謂厥逆便雲陰多,如斯治之,不惟不能愈疾,大病自此生矣。滋益之方,群品稍眾,藥力難見功效。但固天元一氣,使水升火降,則五臟自和,百病自去,此方主之。行在孫方,葛丞相婦人少年時服之果效!

鹿茸酥(炙,去毛皮用) 山茱萸(新好、有肉、紅潤者) 川當歸(洗去土,各四兩)

麝香(半兩,別研)

上三件為末,入麝香拌勻,酒煮,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粒,或五十粒,溫酒、鹽湯下。

暖宮丸[編輯]

當歸 川芎 禹餘糧(醋淬七遍,各一兩) 川姜 附子(炮,去皮臍) 桂心(各三兩)

上為細末,酒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酒服三十丸,日進二、三服,增至五、七十丸。

不換金丸[編輯]

治婦人諸虛不足,心腹疼痛。

當歸 沒藥 玄胡索 川芎 本 人參 白茯苓 牡丹皮 甘草 白芍藥 白朮熟干地黃 白芷 白薇(各等分。《產寶方》有桂心,又無地黃)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酒送下。

正經湯[編輯]

熟干地黃(半兩) 人參 桂心 半夏(湯洗七次) 白芍藥 牡丹皮 阿膠 麥門冬 當歸(各二錢半) 吳茱萸(湯洗七次,二錢)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薑五片,煎至七分。溫經湯有川芎、甘草,無熟干地

艾煎丸[編輯]

治婦人一切虛寒,胎前產後赤白帶下,或成血瘕,久服此藥自然融化。漢陽蘇司法傳,名次參。

伏道艾(揉去塵土,擇淨枝梗,取葉秤五兩。先用大肥淮棗一十二兩,砂瓶內水煮爛,去核,同艾葉一處搗爛如泥,捻成薄餅子,猛火焙乾,乘熱急碾為末,大漢椒去目、枝梗、併合口者,取淨秤五細末) 當歸(去蘆及須,酒洗) 白芍藥(真白者) 熟干地黃(如鋪上賣者,須淨洗,漉去浮者,曬乾,酒浸蒸曬,再入子(大者,炮,去皮臍) 卷柏(取

上八味同為細末,與前艾葉、椒末拌勻,米醋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二百丸,艾醋湯空心食前服此藥。向來一婦人,因產後虛寒,嘔惡不食,腹痛如割,時作寒熱,復出盜汗,瘦瘁骨立,臍腹之左結成硬塊,其大如掌,冰冷,雖盛暑此處獨無汗,每塊微動則痛不可忍,百藥不效。夢中人告以此方,服之數服,噁心、寒熱、盜汗輒止,盡一料遂平復,獨血塊如故,服五,六料,其塊自融化,如魚凍而出。

內炙丹[編輯]

治宮髒久冷,中焦停寒,心腹或臍下疼痛,肢節倦怠,心悸怔仲,食少噁心。

蓽茇 桂心 乾薑(炮) 舶上硫黃(細研) 金釵石斛(細銼,酒浸,各半兩) 附子(炮,去皮臍) 澤蘭葉(各一兩)

上搗羅為細末,麵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過硃砂為衣,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煎艾葉鹽湯空心下。

治婦人血隔若血崩者[編輯]

服之住血,隔者服之通。李秀傳。

生地黃 熟地黃 甘草炙 柴胡 白芍藥 當歸 地骨皮 牡丹皮 玄胡索 川芎(各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同古老錢一兩文,煎至熟,入麻油一兩點,候煎及八分,去滓,熱服,空心食前。忌魚腥之類。

桂香散[編輯]

治脾胃虛弱,並婦人脾血久冷,良方(《類聚》無「治脾胃虛弱並」六字,「良方」二字作「時作腹痛泄瀉」)。

草豆蔻(去殼,炒) 甘草 高良姜(銼,炒香熟) 白朮 縮砂仁(各一兩) 青皮(去穣,炒三味各一兩,水一碗,煮令

上同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沸湯點,空心服。此藥乃療腹痛,又治冷瀉尤妙。

腹痛最難得藥,此方只是溫脾藥耳,特工止痛,理不可知。

治婦人血虛[編輯]

能散滯氣、風腫、水腫。姚岳運使傳。

澤蘭 防已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

十柔丸[編輯]

補婦人血氣。蔣簽判傳。

熟干地黃(四兩) 當歸 桂 蓯蓉(酒浸,無,以鹿茸代之) 紫菀 補骨脂 鹿角膠(炒)

上為細末,艾膏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溫酒或米飲湯下。

茱萸鹿茸丸[編輯]

補氣固血,治本髒因虛生寒,月經行多,或來不及期,腹痛怯風,臟腑不和,茱萸鹿茸丸。

吳茱萸(湯洗三次) 附子(炮裂,去皮臍) 乾薑 肉豆蔻(面裹,炮) 白茯苓 黑龍骨(炭五味子 蓯蓉(酒浸一宿) 鹿茸(削去皮毛,劈開塗酥炙) 赤石脂(州土粘舌者,以上各一兩) 熟干地黃(一

上為細末,酒煮麵糊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食前熱米飲服五十丸至七十丸。一、兩月後血氣已安,去龍骨,加沉香半兩,可以常服。母氏中年之後,甚得此藥之力。

消腹內血塊[編輯]

大慶通監院方。

舶上茴香 益智仁 玄胡索 陳橘紅 肉桂 莪朮 川姜(各半兩) 附子(兩個,炮,去皮臍) 乳香 沉香 白朮 人參 當歸 木香 白芍藥(各一兩)

上為細末,棗肉為丸,每服六十丸,米醋湯吞下,溫酒亦得。

勝金丹[編輯]

治婦人月水湛濁不通,久無嗣息,血癖氣痛,四肢浮腫,嘔逆心疼,虛煩勞悶,面黃,崩漏帶下,寒熱蒸勞,頭疼齒痛,血下無度,淋瀝諸疾,產前安胎,臨產催生,產結疼痛,傷寒煩渴,瀉痢,血暈血勞,筋攣,痰盛頭疼,敗咯血,血塊起伏,氣痞氣膈,血作腰痛,小便不禁,子死腹頑,凡產後諸疾並皆治之。

牡丹皮 川 本 人參 川當歸 白茯苓 赤石脂(別研) 香白芷 官桂 白薇 京芎玄胡索 白芍藥 白朮(米泔浸一宿,各一兩) 甘草(炙) 沉香(不見火) 沒藥(別研,各半

上件藥材皆用溫水洗淨,搗羅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空心溫酒送下。凡妊娠臨月,服此五、六粒即易產。久無子息,服二十粒當月有子。並治積年血風,半身不遂,種種血疾,不問年深皆療,神效!

加減十寶湯[編輯]

黃 (四兩) 熟干地黃(酒浸) 當歸(酒浸) 白茯苓 人參 白朮 半夏(湯泡七遍) 白芍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姜三片,烏梅一個,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服。

治妊孕傷寒[編輯]

生薑(三十片) 蔥(十莖,連根用)

上用水二大碗,煎取八分盞服之。

治妊孕吃,或內肭着[編輯]

錢季毅傳。

縮砂仁去膜,熨斗內略炒,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飲酒人,米飲調下,或鹽湯亦得。

治難產不順[編輯]

催生立效。

黃蜀葵子一兩,洗淨,入童子小便一盞,爛研,作二服,立分娩。

胎死腹中[編輯]

其證指甲青,漲悶,舌青,甚者口中作屎臭。郭宅心方,王順伯運使傳。

栝蔞根一味,焙乾為細末,每服二錢,倒流水調下,二服取效。仍先備防暈藥。

催生藥[編輯]

極妙!孔世賢方,趙太叔方同。硃砂 雄黃(各一錢半) 蓖麻(十四個,去皮) 蛇蛻(一尺)

上件為細末,漿水飲和丸,彈子大,臨產時,先用椒湯淋 臍下,次安藥於臍內,用醋紙

治婦人胞衣不下[編輯]

惡血衝心。

用五靈脂揀擇砂石及鐵屑之類,一半炒,一半生,為細末,每服二錢,小酒調下。

婦人生產不下,死胎在腹,橫生倒生,胞衣不下,一切危急,神效。史丞相方,蘇韜光傳。

蛇蛻一條,全者,斷者不可用,以火筋挑起令直,用麻油紙拈,從尾燒上,以乳缽接貯,研上和勻作一服,以無灰酒半盞,暖熱,再以童子小便半盞浸平之,服下即便分娩。蛇蛻須是雄者,牆頭或籬上者是。

治婦人難產,數日不下[編輯]

至危急者。張監稅德俊傳。

官桂一味,去粗皮,銼碎略炒,鐵器不妨,碾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立產。此藥須

催生藥[編輯]

柳正之寺正方,屢驗。

蛇蛻(一條,全者,燒灰存性) 蠶紙(一片,方五寸以上,燒灰存性,約與蛇蛻相等)

上二味合和,只作一服,以麝香溫酒調下立產。

婦人難產方[編輯]

治妊娠胎氣不和,懷胎近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蘇飲。劉經略施此方,雲經驗無比。大腹皮 人參 真陳皮 白芍藥(各半兩) 紫蘇莖葉(一兩) 當歸(二分) 粉草(一分)

上細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大盞半,生薑四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曾有婦人,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懷恐慮,氣結而然,非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予用此藥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注云∶恐則陽精卻,上而不下流,故則上焦閉也,上焦既閉,氣不行流,下焦陰氣亦還回不散,而聚為脹也,然上焦固禁,下焦氣還,各守一處,故氣不行也。

立聖鶴頂丹[編輯]

治產難立聖鶴頂丹,濠州朱學長,名炳,字明道,能醫此,其家秘方雲,國初異人所傳。

寒水石不以多少,江南人謂之軟石膏者,分作二處,一半生,一半炭火 ,令通紅。

上相和,同研令極細膩,入硃砂再合研,色與桃花色相似即止。每用二大錢,以新汲水調下。又法用雞子清少許,同調如薄糊,攤在杏葉樣紙花子上,急貼於臍中心,候干再易,不過三個,即分娩矣。合時須極志誠,勿令雜人及雞犬見。

治產難[編輯]

密以淨紙書本州島太守姓名,燈上燒灰,以湯調下即產,此雖厭勝頗驗。

治產後惡露不下,腹中疼痛,下血太多,眩暈不能支吾,及妊娠胎動不安,腹痛下血。

芎 當歸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酒少許,同煎至六分,去滓服,不拘時候。

三聖散[編輯]

治兒枕痛不可忍者,此神藥也。

當歸(洗) 肉桂(去皮) 玄胡索(炒,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或童子小便調下。

血暈[編輯]

凡婦人產後,急飲新汲水數口,惡露或胞衣即下,永無血暈之虞。世人但以產後怕生水為言,惑矣,初產後不可不服,既定一兩日,卻忌生水也。

治產後血暈[編輯]

柳正之方。服催生藥既產之後,便須準備此藥。松煙墨二錢,以火 通紅,窨減,研為細末,作一服,溫酒調下。

六合散[編輯]

治婦人產後下血六合散。

四物湯去川芎外,當歸、白芍藥、地黃各一兩,四順理中丸去乾薑外,甘草二兩,人參、白朮各一兩,六味 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八分服。先進固經丸,次服此藥。溫州醫者李郎中以醫任和卿閣中,錢文子傳,固經丸出《保慶集》。

治婦人產後感冒傷風[編輯]

錢文子方。

只服小續命湯,其意防中風搐搦故也。任和卿曾用此藥與人,屢效。《活人書》治傷寒,識

治婦人血崩[編輯]

錢季毅傳,臨安鄒郎中方,屢效。

當歸 白芍藥 乾薑 棕櫚

上四味各燒存性灰,等分稱,醋湯調,以有節朱筋左轉調四十九調,食前服。

治血崩[編輯]

烏賊魚骨阿膠(銼碎,以蚌粉炒成珠子)

上等分,為細末,米醋湯調,以朱紅筋左轉調四十九調,食前服。

治婦人崩漏[編輯]

婦人經血正淋漓,舊瑞蓮蓬燒作灰,熱酒一杯,調八字自然安樂,更無疑。

治血崩[編輯]

姜侍郎夫人經驗。

棕櫚(不以多少,燒灰存性,細研如粉) 牡蠣(火 ,研如粉)

上二味抄棕櫚灰一錢,牡蠣半錢,入麝香少許,拌令勻,空心米飲調下。

又方,此亦姜家傳,蘇氏外甥女每苦此,服之必安。

香附子(不以多少,去毛並黑皮,炒深黑色,焦不妨)

上為細末,入鹽少許,沸湯點下,不拘時候,此方甚妙,勿謂藥粗賤而輕之,合時當以斤計,大劑服之方見奇效!

治婦人經候淋瀝不斷[編輯]

孫盈仲祖方,蘇韜光閣中久患,一服而愈。

四物湯加側柏煎服。

治乳赤腫[編輯]

欲作癰者,張才卿方。

天南星為細末,生薑自然汁調塗自散,才作便用之。

治吹奶[編輯]

婦人吹奶藥,婁羅皂角燒灰,蛤粉和熱酒一盞,調八字,雙手揉散,笑呵呵。加乳香少許尤佳!

又方史仲華方。

用常使木杓柄上尖,燒灰存性,敷之。

又方,牛皮膠不以多少,熔開,用紙花攤貼奶上,次以舊齒刷子一個,燒灰存性,研為細末,酒調服,甚有功效。

又方,苔脯中泥調塗奶上甚妙!

又方,未成腫痛者。

小粉炒令黃色,以紙攤在地上出火毒了,碾為細末,新水調敷之。

又方,痛不可忍。

雄鼠糞不以多少,大而兩頭尖者即是,研細入麝香少許,同研勻,每服二錢,溫酒調下,連進三兩服即愈。劉駐泊名汝翼雲,渠親以治一屠戶之妻,立效,但不必令病患知,恐不肯服耳。

又方,禹錫侄。

百藥煎為細末,每服五錢,熱酒調下,以滓敷腫痛處。

治奶頭裂[編輯]

蜀人方,蓋嘗用之甚奇。

取秋後冷露茄兒花裂開者,陰乾,燒存性灰敷之。如未是秋時,但是裂開者亦可用。

胎死腹中[編輯]

《得效方》。

鹿角屑二、三方寸匕,煮蔥豉湯和服之,立出!

治子腸不收[編輯]

鐵精粉腸上推納之,仍酒服磁石末。

上二方《類聚》援《是齋》方,因附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