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農村教育必須堅持多種形式辦學
普及農村教育必須堅持多種形式辦學 遵化縣文教局 1972年2月15日 |
|
在普及農村教育的工作中,始終存在着尖銳的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毛主席在一九四四年就提出:「在教育工作方面,不但要有集中的正規的小學、中學,而且要有分散的不正規的村學、讀報組和識字組。」普及農村教育,必須採取多種形式辦學,使廣大貧下中農子女上學方便。而劉少奇一類騙子,瘋狂地對抗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他們揮動資產階級「正規化」的大棒,破壞農村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許多貧下中農子女被堵在學校大門之外。我們認為,資產階級的「正規化」,是普及農村教育的大敵,必須徹底批判,肅清流毒。
毛主席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篇光輝著作中說:「中國歷來只是地主有文化,農民沒有文化。」解放前,我縣西鋪大隊九戶地主、富農中,就有六個大學畢業生,而一百四十五戶貧下中農和中農,連一名高小畢業生都沒有,直到「窮棒子」社成立時,還找不到一名會計。這就是封建主義、資本主義教育制度造成的惡果。廣大貧下中農吃盡了沒有文化的苦頭。解放初期,舊學校有了一些改革,新辦了一些學校,並向工農子女開門。一九五八年,我縣廣大貧下中農反覆學習了毛主席對「窮棒子」社的光輝批示,增添了無窮的力量,發揚當年西鋪二十三戶貧農辦「窮棒子社」的革命精神,決心在文化上徹底翻身,辦起了各種類型的學校。既有正規的小學、中學,也有比較分散的不正規的小學、中學,還有業餘學校、巡迴學校、半日班、午班、晚班、識字組、讀報組等。他們堅持自力更生、勤儉辦學的方針,不要國家花錢。沒有教室,自己騰出幾間草棚、副業加工房做教室;沒有教師,自己選拔;沒有桌凳,用土坯、石塊搭;沒有課本,自己編鄉土教材。按照老解放區的辦學經驗,全縣辦起了許多「抗大」式的學校。學生一面學習,一面勞動,既學政治,又學文化;師生還協助村裡的工作,深受廣大貧下中農歡迎。當時農村教育事業曾呈現出一派興旺景象。
可是,就在這時,劉少奇一夥極力推行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瘋狂地進行誣衊和破壞。他們唯恐貧下中農辦學要奪回剝削階級的「世襲領地」,千方百計地扼殺貧下中農辦學的積極性。他們叫嚷什麼:民辦學校「不正規」、「不象樣」,謾罵這是「亂、糟、偏」,是「混亂現象」,並強令解散了一些學校。到一九六一年,剛剛興起的社會主義的新生事物,被他們連砍帶並,只剩下七所民辦學校了。毛主席的無產階級教育路線受到了嚴重的干擾,廣大貧下中農的辦學積極性被壓了下去,許多貧下中農子女重新被排斥在學校大門之外。
劉少奇一類騙子,大搞資產階級的「正規化」,玩弄了許多花樣。例如,以克服「混亂現象」為藉口,設了重重關卡,規定什麼超過十五歲的不能上高小,即使上了學的,也被趕出去;交不起學費的不能入學,不足三十名學生的村不能辦學校,等等。在他們的迫害下,偏僻的山村不能辦學校,辦了的也被砍掉,大部分學校都集中在城鎮、平原、富村和大村。一些貧下中農子女能勉強上學的,要走十幾里路,還得翻山越嶺,趟河過溝。他們還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名,卡貧下中農子女升學,規定什麼不是正規學校畢業的學生不能升學,把考卷分數作為招收學生的唯一標準,不論什麼人,只要達到「分數線」,就能錄取。西鋪「窮棒子社」的王生老大爺說:「解放了,毛主席共產黨救了我們,可不能再讓孩子們當『睜眼瞎』了。我高高興興地把孩子送到學校,可是沒到『分數線』,還是給關在學校外邊了。這『分數線』就是對咱貧下中農子女入學的『封鎖線』哪!」王生老大爺的話,是貧下中農對資產階級「正規化」的有力批判!
由於劉少奇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到文化大革命前,全縣有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學齡兒童不能入學。我縣東梁子河大隊第一生產隊共三十三戶,有高小以上文化水平的只有二十七人。有的村因為識字的人少,文化水平低,學習毛主席著作有困難,黨的文件看不懂,農業技術很難推廣。這些情況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十分不利。
劉少奇一類騙子鼓吹的所謂「正規化」,實質上就是「封、資、修」化,就是讓農村學校追求「大、洋、全」,脫離三大革命運動的實踐。
一九六八年,毛主席發出「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光輝指示,廣大貧下中農無不歡欣鼓舞。全縣廣大貧下中農、革命師生以毛主席教育革命思想為武器,大破資產階級「正規化」,使普及教育有了一個新的發展。沿着毛主席指引的方向,我們繼續發揚「窮棒子」精神,發揮兩個積極性,按照合理布點、多種形式、就近入學的原則,把一些集中的學校分散到偏僻山區和文化比較落後的社隊,辦到群眾「家門口」。很多村隊還辦了耕讀班,允許帶弟妹上學,允許上半日學,允許學習部分功課,允許晚來早走等。這樣,全縣基本上實現了上小學不出大隊,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百分之九十七。廣大貧下中農高興地說:「這樣辦學校合我們的心意了,『窮棒子』精神得傳了!」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