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書蔡傳旁通 (四庫全書本)/卷1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書蔡傳旁通 卷一上 卷一中

  欽定四庫全書
  書蔡氏傳旁通卷一上 元 陳師凱 撰
  
  文文字也書書籍也
  說文序雲依𩔖象形故謂之文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蓋制字之初以象形為本如日月蟲魚之屬次則指事如上下字次則諧聲如江河字次則㑹意如武信字次則轉注如考老字次則假借如令長字日圓月闕是象形也卜在一上為上卜在一下為下是指事也工與江聲相近可與河聲相近是諧聲也諧和也又名形聲如江字水形工聲河字水形可聲也亡戈為武人言為信是㑹意也鄭氏通志略雲非止戈為武當雲亡戈為武亡讀為無也考字足左廻老字足右轉是轉注也使令之令借音令尹之令長短之長借音長㓜之長是假借也此文字第一門故詳言之
  揆度也
  度入聲孟子集註雲其揆一者言度之而其道無不同也
  伏羲以木徳王神農以火徳王黃帝以土徳王少昊以金徳王顓頊以水徳王髙辛以木徳王唐堯以火徳王虞舜以土徳王夏禹以金徳王商湯以水徳王周文武以木徳王
  此皆據釋文愚案終始五徳之傳起戰國鄒衍之說其合於經者月令五人帝春帝太皥即伏羲也夏帝炎帝即神農也中央黃帝即軒轅也秋帝少皥即少昊也冬帝顓頊即髙陽也此其說之合者也其不合於經者夏后氏尚黒非金徳也殷人尚白非水徳也周人尚赤非本徳也此其不合者也
  顔師古曰家語雲孔騰字子襄
  此據前漢藝文志注文也陸氏釋文序録雲秦禁學孔子之末孫惠壁藏之而釋文注又與師古說同故蔡氏亦據之
  掌故晁錯
  掌故官名錯初捕反
  齊人語多與潁川異
  伏生齊人晁錯潁川人
  科斗蟲名蝦蟇子書形似之
  即三代時字起於黃帝之史倉頡歴代修改至周宣王時太史籀又加損益為大篆十五篇與古文並行孔子書六經時以黒漆寫之於竹簡漆書㸃畫稠濃形𩔖蝦蟇子秦時獄吏程邈作隷書即今常行楷字李斯作小篆即今玉筯篆時人以隷書便於徒隷書冩簡易皆競習之故三代古文棄而不習至漢時無能識者乃妄稱為科斗書在三代時無科斗之號也幸伏生口傳於前孔壁發藏於後安國得以考論文義遂使三代古文得傳於今日此萬世之功也
  為隷古定謂用隷書以易古文
  孔氏疏雲言隷古者正謂就古文體而從隷定之釋文序録雲古文尚書皆科斗文字孔安國以校伏生所誦為隷古冩之愚案隷古尚書宋時郴學有板其字蓋用隷書筆法冩古文㸃畫平正無詰屈蟠糾之𫝑若今廣韻玉篇內所載古字非用隷書換易古文也易字當是冩字之誤又案郭忠恕佩觿雲尚書宋齊舊本隷冩古文
  焚書在三十四年
  疏雲始皇三十四年因置酒咸陽宮丞相李斯奏請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
  坑儒在三十五年
  疏雲三十五年始皇以方士盧生求僊藥不得以為誹謗諸生連相告引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又衛宏古文竒字序雲秦改古文以為篆隷國人多誹謗秦患天下不從而召諸生至者皆拜為郎凡七百人又宻令冬月種瓜於驪山硎谷之中溫處瓜實乃使人上書曰瓜冬有實有詔天下博士諸生說之人人各異則皆使往視之而為伏機諸生方相論難因𤼵機從上填之以土皆終命也
  詳此章雖說書序序所以作者之意而未嘗以為孔子所作至劉歆班固始以為孔子所作
  漢書藝文志雲書之所起逺矣至孔子篹焉孟康曰篹音撰上斷於堯下訖於秦凡百篇而為之序言其作意志乃班固所刪劉歆七略中語也又案古周書七十篇孔子所刪去者而今每篇亦皆有序冠其篇首則知百篇小序決非孔子所作矣
  江充造巫蠱敗戻太子
  疏雲蠱者怪惑之名指體則毒藥害人者是若行符厭俗之為魅令人蠱惑夭年傷性皆是也以蠱皆巫之所為故曰巫蠱武帝末年滛惑鬼神由此姦人江充因而行詐先於太子宮埋桐人告上雲太子宮有蠱氣上信之使江充治之於太子宮果得桐人太子知己不為此以江充故為陷己因而殺之而帝不知太子實心謂江充言為實即詔丞相劉屈氂𤼵三輔兵討之太子赦長安囚與鬬不勝而出走奔湖關自殺
  古文
  安國壁中書也
  今文
  伏生口傳書也
  裁二十餘篇陸氏曰即馬鄭所註二十九篇是也本二十八篇後加偽秦誓一篇
  堯典舜典合臯陶謨益稷合禹貢廿誓湯誓盤庚三篇合髙宗肜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範金縢大誥康誥酒誥梓材召誥洛誥多方多士立政無逸君奭顧命康王之誥合呂刑文侯之命費誓秦誓已上是伏生口傳二十八篇今開所合者共三十三篇蔡傳後雲古文今文皆有者此是也
  増多伏生二十五篇
  大禹謨五子之歌𦙍征仲虺之誥湯誥伊訓太甲三篇咸有一徳說命三篇泰誓三篇武城旅獒微子之命蔡仲之命周官君陳畢命君牙冏命已上是壁中書多於伏生者也蔡傳後雲今文無古文有者此篇是也凡今文所有古文亦有之故止稱今文無古文有不稱今文有古文無也
  復出此篇並序
  舜典益稷盤庚中下二篇康王之誥此五篇伏生所合安國析出之通前伏生二十八篇安國増多二十五篇及此析出五篇並小序一篇共五十九篇除開小序冠篇首正五十八篇也又案隷古尚書自堯典稱第一至秦誓第五十八中間禹貢湯誓泰誓不更稱第一也
  古文讀應爾雅故解古今語而可知也
  案藝文志故字上更有一雅字讀連下句顔師古於詩經魯故下注云故者通其指義也它皆類此今流俗毛詩改故訓傳為詁字失真耳又案爾雅有釋詀篇如顔說則雅故者即爾雅釋詁也讀書者依雅故解古今語則義可通矣故字上當補雅字
  晉書又雲鄭沖以古文授蘇愉愉授梁栁栁之內兄皇甫謐又從栁得之而柳又以授臧曹曹始授梅頤頤乃於前晉奏上其書而施行焉
  據孔頴達敘此歴歴今本晉書無之恐太宗未修以前舊史所載也隋書經籍志雲伏生口傳二十八篇又河內女子得泰誓一篇獻之武帝時魯恭王壊孔子舊宅得其末孫惠所藏之書字皆古文孔安國以今文校之得二十五篇其泰誓與河內女子所獻不同又伏生所誦有五篇相合安國並依古文開其篇第以隷古字冩之合成五十八篇作傳㑹巫蠱事起不得奏上私傳其業於都尉朝朝授膠東庸生謂之尚書古文之學而未得立後漢扶風杜林傳古文尚書同郡賈逵為之作訓馬融作傳鄭元亦為之注然其所傳唯二十九篇又雜以今文非孔舊本自餘絶無師說晉書祕府所存有古文尚書經文今無有傳者及永嘉之亂歐陽大小夏侯尚書並亡濟南伏生之傳唯劉向父子所著五行傳是其本法而又多乖戾至東晉元帝時豫章內史汝南梅頤字仲真始得安國之傳奏之時又闕舜典一篇齊建武中吳興姚方興於大桁市得其書奏上比馬鄭所注多二十八字於是始列國學又雲古文尚書舜典一卷晉豫章太守范寗註釋文序録雲齊明帝建武中吳興姚方興采馬王之註造孔傳舜典一篇雲於大桁頭買得上之郭忠恕佩觿雲吳興大𦨵戶剛反舩舶之類又通鑑劉裕梟桓元首於大桁桁與𦨵航同舩與市未詳孰是
  張霸所偽作
  釋文序録雲百兩篇者東萊張霸分析二十九篇以為數十又採左傳書序為作首尾凡百二篇篇或數簡文意淺陋成帝時劉向校之非是後遂黜其書
  堯典
  說文典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
  本注云典五帝之書也從冊在丌上尊閣之也丌居之切下基也愚案典字於六書屬形兼意疏雲策長二尺二寸簡長一尺二寸漢書藝文志雲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愚觀書中脫簡錯簡多不過三十字則古書凡千萬言者簡編甚繁不可無架閣之所也
  曰粵越通古文作粵
  此即安國隷古文
  九族髙祖至𤣥孫之親
  此本安國及馬氏鄭氏說髙祖一曽祖二祖三父四已五子六孫七曽孫八𤣥孫九
  舉近以該逺五服異姓之親亦在其中也
  此是包歐陽夏侯及林氏說父族有四父本族一姑夫二姊妹夫三女夫四母族有三母父族一母母族二姨母家三妻族有二妻父族一妻母族二
  二十八宿衆星為經金木水火土五星為緯
  經不動者也緯往來行動者也案通志略載殷巫咸齊甘徳魏石申三家經星都三百座一千四百六十五星內二十八宿計一百六十六星
  辰以日月所㑹分周天之度為十二次也
  晉天文志雲自軫十二至氐四為夀星於辰在辰自氐五至尾九為大火於辰在夘自尾十至斗十一為析木於辰在寅自斗十二至女七為星紀於辰在丑自女八至危十五為𤣥枵於辰在子自危十六至奎四為諏訾於辰在亥自奎五至胃六為降婁於辰在戌自胃七至畢十一為大梁於辰在酉自畢十二至井十五為實沈於辰在申自井十六至栁八為鶉首於辰在未自栁九至張十六為鶉火於辰在午自張十七至軫十一為鶉尾於辰在已凡二十八宿度數闊狹多少隨時推歩故歴代移易不同今但據晉史以見其槩耳其日月所㑹則每年立春後十六日有餘而日𨇠諏訾之次其正月合朔則在𤣥枵矣
  春分之旦朝方出之日而識其初出之景
  春分之日初出之景於地則在卯方之中於日則在卯時之中蓋春分已前則冬至日出辰漸漸南來未及乎卯中也春分已後漸漸北去至夏至而日出寅又過乎卯中也直至秋分則又自北而來至於夘中秋分以後又自卯中南行而至於辰為冬至故春分秋分日皆出卯晝夜皆五十刻而氣候亦得寒溫之中也
  星鳥南方朱鳥七宿唐一行推以鶉火為春分昬之中星也
  朱鳥七宿井鬼栁星張翼軫也一行𤣥宗時僧舊唐書雲姓張名遂魏州人公謹之孫出家為僧於嵩山一雲改名敬賢推周易大衍之數撰開元大衍厯中星者所以正四時日行之所在昬中則夕見於地之正南方旦中則晨見於地之正南方月令記昬旦二中堯典止記昏中古者玉衡之器以玉為管橫設之以二端對南北自南面北望之則北極正對管之北端自北面南望之則昏時某星正直管之南端在南上正午之地故謂之中星其北極一處則凝然不動常對管端其南上中星則逐時移動每夜定挨過一度蓋太陽所在星輝隱沒本不知其行在甚度惟從中星推之中星挨至某宿第㡬度則黃道日軌亦退至西上日入處某宿第㡬度晝考諸日影夜考諸中星則七政之運皆可推而厯日不差矣鶉火午上栁星張三宿也自驚蟄至清明則此三宿逐次為中星當春分之夕則星宿為中星也然此只是就堯典論之後世如月令史漢晉隋唐宋諸書所載中星皆不同有二十四氣中星又有五更中星蓋後世厯法漸密推歩愈精不如古厯之簡易也
  史記索隱作南為謂所當為之事也
  索隱雲譌依字讀春言東作夏言南譌皆是耕作營為勸農之事史記正義雲譌於偽反據此索隱仍依史記作譌但闢孔本作訛耳
  敬致周禮所謂冬夏致日蓋以夏至之日中祠日而識其景如所謂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者也案周禮言致日者五處春官馮相氏雲冬夏致日春秋致月以辨四時之敘注云冬至日在牽牛景丈三尺夏至日在東井景尺五寸疏雲春秋分日在婁角而景長七尺三寸六分地官大司徒雲以土圭之法測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又雲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疏雲土圭尺有五寸周公欲求土中而營王城故有土圭度日影之法測度也深謂日景長短之深也正日景者夏日至晝漏半表北得尺五寸景正與土圭等即地中也古注云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地與星辰四遊升降於三萬里之中是以半之得地之中也鄭司農雲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適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為然疏雲南戴日下萬五千里者景一寸差千里故於地中尺五寸景去南戴日下萬五千里春官典瑞雲土圭以致四時日月疏雲度其景至不至通卦驗雲冬至立八尺之表晝漏半度之表北得丈三尺景是其景至也或長或短則為不至也地官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注云致日景者夏至景尺有五寸冬至景丈三尺其間則日有長短疏雲謂冬至日極短夏至日極長其極長極短之間冬至後日漸長夏至後日漸短假令冬至日南至之後日漸北之時日行大分六小分四大分者一寸為十分小分者十分寸之一分又為十分但日景一寸則於地千里大分一為百里小分一則為十里則冬至後日向南行六百四十里但冬至丈三尺景除本尺五寸外加丈一尺五寸從冬至至春分晝夜等之時則減五尺七寸半景從春分到夏至又減五尺七寸半景則減盡丈一尺五寸惟有尺五寸在以為夏至之景南戴日下萬五千里謂之地中故云其閒則日有長短也冬官玉人云土圭尺有五寸以致日以土地注云致日度日景至否疏雲於地中立八尺之表於晝漏半夏至日表北尺五寸景與土圭等冬至日丈三尺為景至若不依此皆為不至故云度景至不也但景至與不至皆由君政得失而來度之者若不至使君改徳教也愚案歴代史志皆載日晷其長短並不同文多不録學者當自於全史考之可也
  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謂之地中
  晉天文志雲鄭衆說土圭之長尺有五寸以夏至之日立八尺之表其景與土圭等謂之地中今潁川陽城地也鄭元雲凡日景於地千里而差一寸景尺有五寸者南戴日下萬五千里也以此推之日當去其下地八萬里矣日邪射陽城則天徑之半也體圓如彈丸地處天之半而陽城為中則日春秋冬夏昬明晝夜去陽城皆等無盈縮矣故知從日斜射陽城為天徑之半也以句股法言之旁萬五千里句也立極八萬里股也從日斜射陽城弦也以句股求弦法入之得八萬一千三百九十四里三十步五尺三寸六分天徑之半而地上去天之數也倍之得十六萬二千七百八十八里六十一步四尺七寸二分天徑之數也以周率乘之徑率約之得五十一萬三千六百八十七里六十八步一尺八寸二分周天之數也一度凡千四百六里二十四步六寸四分隋天文志雲先驗昬旦定刻漏分辰次乃立儀表於準平之地名曰南表漏刻上水居日之中更立一表於南表影末名曰中表夜依中表以望北極樞而立北表令參相直三表皆以懸準定乃觀三表直者其立表之地即當子午之正三表曲者地偏僻毎觀中表以知所偏中表在西則立表處在地中之西更當向東求地中若中表在東則立表處在地中之東更當向西求地中取三表直者為地中之正又以春秋二分之日旦始出東方半體乃立表於中表之東名曰東表令東表與日及中表參相直是日之夕日入西方半體又立表於中表之西名曰西表亦從中表西望西表及日參相直乃觀三表直者即地南北之中也若中表差近南則所測之地在卯酉之南中表差在北則所測之地在卯酉之北也進退南北求三表直正東西者則其地處中居卯酉之正也宋元嘉十九年遣使往交州測景夏至日影出表南三寸二分何承天計陽城去交州路當萬里而景差一尺八寸二分是六百里而差一寸也唐太史議曰交州去洛九千里蓋山川回折使之然以表考其弦當五千里平五千里影差一尺八寸二分則一千里管三寸六分四十杪日至之景尺有五寸則止該四千里不盡四分四十杪開元二年遣使天下𠉀影太史監南宮說擇河南平地設水準繩墨植表以引度之大率五百二十六里晷差二寸餘南𠉀林邑冬至晷六尺九寸夏至在表南五寸七分北𠉀鐵勒夏至晷四尺一寸三分冬至晷二丈九尺二寸六分計陽城南距林邑經六千一百一十二里五月日在天頂北六度北距鐵勒與林邑正等則五月日在天頂南二十七度四分舊說千里而差一寸疎矣
  東方蒼龍七宿火謂大火
  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也大火卯宮氐房心也心亦獨稱大火
  北方𤣥武七宿之虛星
  𤣥武七宿鬥牛女虛危室壁也
  日行至是則淪於地中萬象幽暗故曰幽都
  日出止於寅日入止於戌所行黃道則斜繞東南西三方其北方亥子丑三位日行之所不到惟夜半然後轉至地下北方而其光景沈伏不能反照故曰淪於地中萬象幽暗也
  西方白虎七宿之昴宿
  白虎七宿奎婁胃昴畢觜參也
  唐一行所謂嵗差者是也
  一行日度議曰考古史及日官𠉀簿以通法之三十九分太為一嵗之差自帝堯演紀之端在虛一度及今開元甲子卻三十六度日在虛一則鳥火昴虛皆以仲月昬中合於堯典石刻尚書圖雲古法以紀蔀為宗從伏羲先天甲寅積周一千八百一十四紀再入十五紀人元一十有二蔀當癸酉蔀嵗在己丑而生帝堯至甲辰嵗十有六即位越二十有一嵗得甲子而演紀作厯是年天正冬至日在虛一度又案紀元厯嵗周三百六十五度二千四百三十六分此一嵗之氣積也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千五百六十四分太陽所𨇠周天之度也嵗差一百二十八分注云以嵗周數除周天數即得太陽嵗行不及之分度每一萬注以一度為萬分自演紀至開元十二年甲子冬至日在斗十度凡退三十八度四千一百二十八分至乾徳二年甲子冬至日在斗六度凡退四十一度四千八百四十八分至仁宗慶厯四年甲申冬至日在斗五度此法通古合今故知堯厯日在虛一度而鳥火昴虛以仲月昏中合堯典愚案自堯二十一年甲子至今至治元年辛酉計三千六百五十八年堯時冬至日在虛一今在箕九退過四十三度即以四十三為法除三千六百五十八得八十五是大約八十五年退一度矣
  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者
  三百六十五度之外其餘分於一度之中當四分之一如以一度分作九百四十分當得二百三十五分也
  繞地左旋者
  坐北面南則東為左西為右天運降於西升於東故為左旋
  常一日一周而過一度者
  天運一日夜轉一匝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之外又攙進一度也朱子語録雲日月皆從角起日則一日運一周依舊只到那角上天則周了又過那角些子日日累將去到一年便與日㑹又曰而今若就天裏看時只是行得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若把天外來說則是一日過了一度季通嘗言論日月則在天裏論天則在太虛空裏若去那太虛空裏觀天自是日日袞得不在舊時處
  麗天
  麗者附而不綴之義二十八宿及衆星不動者皆綴定於天體矣
  不及一度者
  恰行一周不及天所攙過一度也朱子語録陳安卿嘗問天道左旋自東而西日月右行則如何朱子曰橫渠說日月皆是左旋說得好蓋天行甚健一日一夜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而又過一度日行速健次於天一日一夜周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正恰好被天進一度則日卻成每日退了一度積至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則天所進過之度又恰周得本數而日所不及之度亦恰退盡本數遂與天㑹而成一年月行遲一日一夜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行不盡比之天郤成退了十三度有竒進數為順天而左退數若逆天而右厯家以進數難筭只以退數筭之故謂之右行且曰日行遲月行速也
  九百四十分者
  厯家額設一日細數也
  九百四十分日之二百三十五者
  即四分日之一也
  與天㑹者
  天每日攙過一度則是日每日追不及一度直待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而後日追及天也如是觀之卻不是日一年一周天乃是天一年而攙過一周天也日一日一周天一年有三百六十五次周天天一年三百六十六次周天
  十九分度之七者
  以一度分作十九分月行不及天十三度之外於十九分度之中又不及七分也此是並天攙過一度筭如以一度為九百四十分而以十九除之則每分該四十九分四釐七毫三絲六忽八微以七乘之該三百四十六分三釐一毫五絲七忽六微以十九乗為全度該九百三十九分九釐九毫九絲九忽二微虧八微月一日夜實行三百五十二度八百二十八分六釐八毫四絲三忽四微不及天十三度三百四十六分三釐一毫五絲七忽六微
  九百四十分日之四百九十九者
  以一日十二時除九百四十則一時該七十八分三分分之一此雲四百九十九者是六時令二十九分也
  而與日㑹者
  日月合朔也每年正月朔或立春前或立春後皆㑹於𤣥枵二月朔㑹娵訾逆周十二位
  十二㑹得全日三百四十八者
  十二箇二十九日也
  五千九百八十八者
  十二箇四百九十九分也
  如日法九百四十而一得六者
  以九百四十為一日之法而除五千九百八十八得六箇九百四十為六日也
  不盡三百四十八者
  除六箇九百四十該五千六百四十之外尚餘三百四十八也
  通計得日三百五十四者
  有全日三百四十八並餘分之積得六日也
  九百四十分日之三百四十八者
  即上除不盡之數計四時令三十四分三分分之二也
  三百六十者
  厯家設此為常額多於此者為盈少於此者為虛易曰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朞之日正謂此也
  氣盈者
  從二十四氣筭來三百六十之外所多者也
  朔虛者
  從十二月朔筭來三百六十之內所少者也
  一嵗閏率者
  合氣盈朔虛之數也其詳具於左方
  一日九百四十分
  一月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
  一嵗三百六十五日二百三十五分是日行之數二十四氣一周也
  一年三百五十四日三百四十八分是月行之數十二月朔一周也
  一朞大約三百六十日以為常數
  從二十四氣筭來則日與天㑹多五日二百三十五分為氣盈
  從十二月朔筭來則月與日㑹少五日五百九十二分為朔虛合氣盈朔虛而閏生焉
  一年閏率十日八百二十七分
  二年閏率二十一日七百一十四分
  三年閏率三十二日六百一分除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作一閏外餘三日一百二分
  四年閏率一十三日九百二十九分
  五年閏率二十四日八百一十六分借下年四日六百二十三分湊作再閏
  六年閏率六日二百四分
  七年閏率一十七日九十一分
  八年閏率二十七日九百一十八分借下年一日五百二十一分作第三閏
  九年閏率九日三百六分
  十年閏率二十日一百九十三分
  十一年閏率三十一日八十分作第四閏外餘一日五百二十一分十二年閏率一十二日四百八分
  十三年閏率二十三日二百九十五分
  十四年閏率三十四日一百八十二分作第五閏外餘四日六百二十三分
  十五年閏率一十五日五百一十分
  十六年閏率二十六日三百九十七分借下年三日一百二分湊作第六閏
  十七年閏率七日七百二十五分
  十八年閏率一十八日六百一十二分
  十九年閏率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正作第七閏無餘無欠一年率十日八百二十七分十九年積一百九十日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三分除為二百六日六百七十三分分為七閏每閏二十九日四百九十九分除盡無餘故曰氣朔分齊謂之一章一行雲厯法合二始以定剛柔二中以定律厯二終以紀閏餘二始者一為陽始二為隂始一竒為剛二偶為柔甲丙戊庚壬為剛日乙丁己辛癸為柔日二中者五為陽中六為隂中五者十日六者十二辰也五音及十二律為六十十日十二辰亦為六十故律厯志兼之二終者十為隂終九為陽終故閏法以十九嵗為一章也三嵗一閏非四則三五嵗再閏非十一則十二八嵗三閏非八則九十一嵗四閏非四則五十四嵗五閏非正則二十六嵗六閏非十則九十九嵗七閏非六則七
  鯀崇伯名
  疏雲崇國伯爵史正義引皇甫謐雲崇夏鯀封虞夏商周皆有崇國殷之崇國文王所伐者寰宇記在京兆鄠縣
  鯀婞直
  楚辭注婞胡冷反很也










  書蔡氏傳旁通卷一上
<經部,書類,書蔡氏傳旁通>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