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 2013年4月28日 發布機關:福州市城鄉規劃局 |
關於公示《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的通告【徵集已結束】. 福州市城鄉規劃局. 2013-04-28. |
一、規劃定位
[編輯]以居住、商業、旅遊、文化等複合功能為主,形成具有濃厚的福州傳統建築文化特色和典型的福州傳統社區文化特色的傳統街區。
二、保護區劃
[編輯](一)核心保護範圍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北至安泰河,南至法海路、法海小學以北一線,西至南街、延安中學,東至津門路、花園路,面積為6.47公頃。
(二)建設控制地帶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建設控制地帶範圍:北至津泰路,南至聖廟路、花園路、法海路,西至南街,東至津門路,面積為10.39公頃。
(三)環境協調區
「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環境協調區範圍:在建控區範圍的基礎上外擴50米左右,東南部至法海路,面積為6.62公頃。
三、保護框架
[編輯]
人工環境和物質形態要素 |
坊巷格局 |
河坊一體的街巷格局:以朱紫坊為主軸,各主要巷道布列於南側,小弄貫穿其間。 | |
古河道 |
羅城大濠—安泰河 | ||
文保單位 (5處,6個點) |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2處(三個點): (1)文廟; (2)三坊七巷——朱紫坊古建築群(薩氏民居、芙蓉園) | |
省級文保單位 |
1處:方伯謙故居 | ||
區級文保單位 |
2處:董見龍先生祠、張鈺哲故居 | ||
建議歷史建築(14處) |
張日章故居、何公敢故居、鄭堂宅(鄭大謨故居)、陳兆鏘故居、陳兆鏘舊居、黃耀武故居、葉觀國故居、李氏名居、林氏花廳、魏氏故居、朱紫坊11號民居、朱紫坊33號民居(陳氏家廟)、法海路38號、陳琛故居 | ||
特色構築 |
古橋 |
福枝橋、廣河橋、達美境橋 | |
碑刻 |
文廟前「江漢秋陽」、「金聲玉振」2塊青石匾、朱紫達善境等 | ||
門樓 |
朱紫坊坊門 | ||
其它構築物 |
神獸;建築、園林建造習慣及暗含秩序;福州傳統民居建造技藝;傳統建築構件製作工藝;夯土馬鞍牆、木雕構件、灰塑藝術、對聯、匾額、招幌、坊門、鋪地等 | ||
景觀大樹 |
龍牆榕等掛牌古樹及散布在各條街巷上的胸徑超過20厘米的大樹37棵 | ||
人文環境和非物質文化 |
節慶習俗 |
正月初一拜年;元宵張燈;正月二十九孝順節;端午貼午時書;冬節搓米時;臘月二十四日祭灶;民間社火;婚嫁習俗;祭拜樹神地方信仰;安泰河龍舟競渡習俗; | |
民間市場和生產商業習俗 |
年糕、清明粿、小籠包、燒賣、甜包、破店蹄膀等傳統小吃 | ||
民間曲藝 |
福州方言、閩劇、福州評話、伬藝、十番音樂、禪各曲 | ||
思想文化 |
船政文化、閩台文化、文化教育中心、文廟祭孔文化、宗族文化、科舉文化、《朱紫坊》、《三山即事》等詩詞 | ||
歷史人物 |
薩鎮冰、薩師俊、薩本炘、方伯謙、方瑩、張日章、陳兆鏘、朱敏功四兄弟、朱倬、陳韡、葉向高、董見龍、葉觀國、鄭大謨、龔易圖、陳海梅、陳培錕、薩本棟、張鈺哲、鄭堂等名人 | ||
重要歷史記憶 |
文廟祭孔文化、科舉文化、朱敏功四兄弟皆登仕門的故事、羅山曾公祠故事、荔枝換絳桃的傳說、鄭堂傳 |
四、功能結構
[編輯]「一心四帶」。
「一心」指朱紫坊河坊一體展示核心,重點展示朱紫坊河坊一體的風貌特徵和朱紫坊沿線建築與人文的有機結合。
「四帶」指安泰河休閒旅遊帶、南街商業帶、津門路商業帶和教育傳承帶。
安泰河休閒旅遊帶:安泰河設置遊船碼頭、商貨碼頭,與朱紫坊陸上主要遊覽路線一起,構成安泰河兩岸以休閒、旅遊、遊憩為主要功能的風貌帶。
南街商業帶:延續福州歷史文化中軸線的商業商貿功能,調整沿街業態,形成連續的商業景觀帶。
津門路商業帶:保留朱紫坊歷史文化街區東部商業氛圍濃厚、業態專業特徵鮮明、老字號建築部分保留的特色,與仙塔街、法海路生活性道路相呼應,以商業為主體功能,形成以特色小吃體驗、傳統商業延續、老字號、特色餐飲為主線的功能片區。
教育傳承帶:保留延安中學、法海小學,與孔廟形成以教育、傳統教育文化為主題的特色片區。
規劃圖紙
[編輯]
本作品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法規,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五條,本作品不適用於該法,在中國大陸和其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註:中文維基文庫社群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演講,不總是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