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雲事略
李海雲,字芸生,廣東台山縣沖簍鄉人。少聰穎好學而有定識,父佑譜早歲經商美洲,晚年返國,在香港集資設遠同源商號,營港、美兩地之匯兌業。海雲弱冠即從父命學習懋遷,每於餘暇瀏覽《中國日報》及新學書籍,油然萌國家思想。遠同源號原附設於文咸東街金利源藥行二樓,金利源為李煜堂、文啟兄弟所創,煜堂長子自重少留學日本,肄業陸軍,嘗結識孫中山先生,服膺革命真 理,甲辰(一九〇四年)歸香港,與史古愚、伍漢持等組織光漢學校於九龍,提倡軍國民教育,全港學校翕然宗之。那打素醫學校(即今香港大學)學生李樹芬、陳元英素昵自重,且與金利源有鄉誼,課餘常下榻其間,相與縱談時政,至為相得。海雲與其夥友李以衡因亦縈懷國事,漸有光復之志。先是海雲從兄是至為相得。海雲與其夥友李以衡因亦縈懷國事,漸有光復之志。先是海雲從兄是 男(公俠)於丙午(一九〇六年)以李伯海介紹加入香港同盟會,己酉(一九〇九年)春復由美國致書於余,特為海雲、以衡二人介紹入黨。海雲等乃訪余於《中國日報》,由余為之主盟,是為海雲致力革命之始。其後《中國日報》以經濟困乏,幾瀕於危,海雲、以衡均嘗貸款接濟,余甚德之。是年冬,趙聲、倪映典以運動廣州新軍將次成熟,請香港機關部速籌款二萬元,以備大舉。黃克強 胡漢民乃致電美國孫總理求助,總理覆電謂屆時可如數籌足,令趕速進行。倪映典遂在廣州沒立機關多處,招收新軍人黨,準備於庚戌(一九一〇年)正月初旬起事。香港機關部復派朱執信、胡毅生等聯絡番禺、順德各屬民軍,屆期響應為新軍助。詎總理在美奔走紐約、波士頓、芝加高三處,前後僅匯交香港《中國報》八千元,而新軍運動已大致就緒,殆有一觸即發之勢。香港機關部諸人以時 機緊急,無法應付,咸異常焦灼。黨員李文甫等以海雲素具熱腸,知其可用,遂告以軍事進行順利及籌款緩不濟急之情形,請其竭力相助。海雲認為機不可失,遂下大決心,盡提遠同源之現款二萬餘元獻諸革命黨機關部,以充軍用。遠同源本為海雲父佑譜及陳元英父赴賢與同族某等之合股公司,至是海雲乃諉為因金銀業失敗致虧空公款,轉求父執李煜堂同志陳元英等代向股東說項,諸股東察知海雲此次毀家赴義之真相,亦咸為之諒解,允不向法院訴追,是可見海雲義舉感人之深也。時香港機關部以款既得手,遂派海雲駐河南大塘鄉李福林家,專任民軍購械會計事務。迨庚戌新正,新軍以除夕無端鬧事牽動全局,倪映典死之,事敗後海雲猶攜其軍用餘款三千元至香港納還機關部,尤屬難能可貴。是年冬,黃克強、趙聲等自南洋回,復謀在粵大舉,組織革命軍統籌部,分職任事,海雲受任統籌部出納課長。故辛亥廣州三月二十九一役前後海外各埠華僑義捐,概由金利源商店代收,而一切文據則由海雲署名。是役發難前海雲願擔任襲取江固軍艦,以分敵勢。嘗偕李萁、陸覺生等赴粵設備。以黃克強等倉卒舉事,未及約期,故不果行。是歲八月武昌舉義,粵省民軍相繼發難,海雲聯絡四邑民軍應之。有會匪盧鶴年蟠踞新寧(即今之台山)為亂,戕害黨人劉岐山、關煥章,海雲率所部平之。旋由粵政府委充官銀錢局局長。癸丑(一九一三年)八月各省討袁軍相繼失敗,乃亡命日本,加入中華革命黨,其至友李以衡不能從,後以追隨龍濟光部將顏啟漢,犯偵探嫌疑,為眾所不齒,聞者惜之。民五,任中華革命軍南路司令。率高雷各屬軍進占高州。民七,任潮橋鹽運副使。民十,陳炯明率粵軍自閩回粵。大總統府成立,任會計司司長。民十二討陳之役,任討賊軍第七路司令,旋改任江門警察廳廳長。民十四,任第七師師長。尋改編第七師師長。民十五,任增城縣長,尋調廣東禁煙處處長。民十八,任廣東治河委員會委員。民十九,任台山縣縣長,民二十一,任南海縣縣長,民二十五,任中央黨部革命債務調查委員會委員。是年冬,以宿疾迭辭南海縣長職,遂挈眷回里借事休養。至十一月二十四日,卒以突患腦貧血症逝世,年四十有九。遺二子一女。民二十六一月二十一日中央黨部通過賜予公葬,生平事跡付黨史史料委員會存記。余有聯挽之曰:「挾纊濟義師,論庚戌前功,慷慨有同倪映典;輸材襄黨報,念香江舊誼,轉瞬又隨胡展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