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林公案/5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目錄 林公案
◀上一回 第五十八回 長都統殉難乍浦城 陳提督炮毀英兵艦 下一回▶

  且說英兵艦猛攻廈門,顏制台飭兵把守海口各炮台,擊沉英國火輪船五艘。不料英兵艦反鼓勇進攻,開花彈如雨點般打來。究竟中國的軍器太覺陳舊,與夷人新發明的火器比較,真有大小巫之別。縱使兵將忠勇,終究吃虧,故顏制台初尚督軍守住各炮台迎敵,無如英兵並力猛撲,槍炮的射程又大為懸殊;況且顏部兵士分守各炮台,兵力薄弱,英兵集合一處進攻,以寡敵眾,自然掣肘,有此幾種關係,就相形見絀了。雙方激戰自辰至酉,各炮台大半被炮火擊壞,官兵死傷無數,僥倖生存,也都無鬥志。那英兵見此機會,即乘機登岸猛撲。清兵抵敵不住,同時水陸皆潰。金門鎮總兵中彈落水溺死以外,副將凌志、都司王世俊等皆力戰身亡。英兵奪得炮台,即將炮台上的大炮移轉方向,對準廈門官署轟擊,炮聲震天,彈如雨下,文武官員都雜在難民中逃遁,只剩個顏制台帶守一隊親兵,退守同安。英兵乘勢入廈門劫掠,卻激怒了該地百姓的公憤,推陳姓為首,各用抬槍拒敵,打死英兵一百多名,英艦退泊鼓浪嶼。那時虧得提督普陀保、總兵那丹珠等率兵來援,擊沉了一艘裝甲英艦,英軍司令方下令退去,福建才得轉危為安。那英人受此小挫,知道福建有些將才,不敢再攻,轉向浙海駛來。

  這時江督裕謙當奉旨赴浙視師,他倒也是個忠君愛國的老臣,先時林公赴浙省軍營效力,就是他密保的;等到林公遣戍伊犁,好似斷了他的右臂,又接到朝旨,著令酌量裁兵節餉,明知是穆彰阿的奸計,但表面上總得遵行,卻又親赴各要隘,巡閱防務,裁去了些老弱殘兵。等到接報廈門失陷,連忙檄調處州鎮總兵鄭國鴻、安徽壽春鎮總兵王錫朋統兵五千,會同定海鎮總兵葛雲飛,嚴守定海。這三位都是足智多謀、忠肝義膽的上將,接奉裕欽差札子之後,齊赴定海,會同巡視形勢,共商分駐扼守。王錫朋率兵守曉峰嶺,葛雲飛扼守道頭銜,鄭國鴻扼守竹山門。無如曉峰嶺背面負海,三千兵不敷分派,並且炮火也不夠用,只好一面設法堵住間道,一面向裕謙請兵。裕謙接閱詳文,便邀把守鎮海的提督餘步雲,商議添兵增防。哪知步雲是個貪生怕死的東西,便向裕謙說道:「敝部只有四千步兵,防守鎮海尚嫌不敷分配,怎能顧及定海?惟有命葛、王、鄭三總兵認真防守,此間卻是無兵可派。」裕謙見他截鐵般的說了,也只沒法,便歎息道:「天不亡浙,定海保得住鎮海也可無慮,本大臣惟有以死相守了,事到如今,還有何說?朝廷既將此重擔託付與我,那麼誓死相守,以答皇恩罷了!」話罷只歎了口氣,步雲辭去。馬探即來稟報:英兵進攻定海、竹山門,被總兵鄭國鴻奮勇迎敵,開放大炮,轟斷敵艦大桅桿兩根,英兵已經追去,我軍大獲全勝。裕謙獲得此捷報,稍覺心安。哪知相隔了兩日,敗報和告急文書像雪片般飛來,卻又弄得無可應付。先據探報英兵由竹山嘴登岸,襲擊炮台,鄭鎮台正在堵擊。一回見又報到王錫朋、葛雲飛兩總兵告急請援文書。裕謙瞧罷來文,皺眉自語道:「定海有五千精兵,三位總鎮總還可以把守!這裡只有四千兵,並無大將,若再分兵赴援,兵力更覺單薄,哪裡守得住這個鎮海要口呢?」雖如此想,但終究不能放心,即帶親兵出營,上城頭瞭望,只見餘步雲把守的招寶山上,高扯白旗,不覺疑懼起來,暗想:「戰時慣例,扯紅旗為迎戰,扯白旗為投降,難道餘步雲已經私下獻了要口,投順了英兵不成?正在凝神思想,警報忽又到來,曉峰嶺已被英兵攻陷,總兵王錫朋中彈身亡,部下潰散。裕謙接到這報,已驚得目瞪口呆。忽見總兵謝朝恩急急奔來稟報道:「大事不好,竹山門業已失守,總兵鄭國鴻力戰身亡。」裕謙痛惜兩員大將陣亡,不覺流淚,又是掛念餘步雲一邊的事,便向朝恩詢問道:「招寶山為何高懸白旗呢?這必是餘提督私下降順了英人!所以高懸白旗。」正說到這裡,又接探報,總兵葛雲飛扼守道口街,英兵像潮水般衝來,葛總兵身先士卒,死命衝殺,雙方相距越近,大家奮勇巷戰,葛總兵提刀直入敵陣,斬英酋安突得,英兵稍退。葛總兵乘勢奮勇追殺,擬搶救竹山門,不料來了許多敵兵、敵將,從斜刺裡殺出,圍住激戰,以致葛總兵中彈殉國。裕謙聽罷,放聲大哭!一面飛章出奏,一面派謝朝恩率兵防守金雞嶺。

  那鎮海城全靠金雞嶺、招寶山為保障,所以朝恩奉命後,急率兵趕往金雞嶺。正在和英兵激戰,忽見招寶山上已換了英國旗幟,不問而知,那餘步雲已甘心降賊。朝恩曉得大勢已去,無可挽回,只好犧牲性命,爭個青史流芳。打定主意,就帶了數千名親兵,連衝帶撞,殺入英兵隊裡,力戰身亡。英兵奪得金雞嶺,乘勢進攻鎮海城,城內官兵早已逃避一空,英兵遂得長驅而進,如入無人之境。那裕謙聞得警信之後,沒了主意,逃入學宮暫避。及至英兵入城,便跳進學宮泮池中自殺,卻被家人救起,背負出城,逃至餘姚,方才氣絕身死。由浙江巡撫劉韻珂,差官前往收殮,並據事入奏。清廷聞警,特授奕經為揚威將軍,都統特依順、侍郎文蔚為參贊,馳赴浙江防剿。一面調河南牛鑒為兩江總督、粵撫怡良為欽差大臣,移駐福建分任南北沿海的守禦事宜。奕經到了浙江,調兵遣將,忙個不了。令總兵段永福、知州張應雲,率兵出襲寧波;令總兵鄭國鴻及其子鼎臣,統率水勇,規復定海;知州王用留兵一千、輪船四艘把守定海,大隊英兵卻去攻打乍浦。

  乍浦地方雖小,卻是浙西門戶,屬嘉興府管轄,有副都統長春、同知韋逢甲率兵五千名駐守。長春也是個忠勇上將,可惜營制廢弛,部下盡是貪生老弱殘兵,不堪應戰,及見英兵艦列陣來攻,清兵早已嚇得手忙腳亂,相隔很遠,就開放槍炮,無的放矢,鉛彈多落在海中,敵人毫無損傷。英艦故意緩行,等到清兵彈藥用盡,槍炮聲逐漸稀少,英艦立刻鼓勇攏岸,槍炮齊放。清兵有了槍炮,沒有彈藥,怎能抵敵,只好向後奔逃。英兵趁勢登陸進攻,長春、韋逢甲登城督守,炮石齊下,擊傷英兵甚多。正在竭力死守之時,城中忽然四處火起,長春料必有漢奸內應,急率親兵下城搜捕。哪知英兵望見城內火起,急架雲梯登城。副都統長春連忙回上城頭,正遇一隊英兵圍住廝殺,眾寡不敵,致受重傷,正擬白刎殉國,卻被親兵救出,次日傷重身亡。同知韋逢甲亦和英兵力戰殉難。在城文武官員眷屬及男女百姓,同時殉難的共有七百多人。自從英兵犯浙,要算乍浦失陷,居民遭難最慘!

  此時正值伊裡布到浙,得報乍浦失陷,也覺吃驚!即抱定先禮後兵主意,派人趕到英艦上,求見司令巴爾克,要求他退兵,如其不退,莫怪用強,那時後悔莫及。巴爾克本無久占之心,又見伊裡布態度強硬,便答應撤兵,只索還俘虜十二名,次日就率艦隊揚帆而去,轉入江蘇。駛近吳淞口,正遇江南提督陳化成率兵駐守。這位陳軍門,夙具將略,忠勇冠時,原任廈門提督,因為江防吃緊,調守吳淞,到任得不多幾日。那位江督牛鑒迭接鎮海、定海的敗訊,也就移節寶山縣督防。他是個不知兵法,無謀膽小之人,叫他掉文弄字倒是內行,至於攻守戰爭之事,一些兒也沒有把握。現在聽得英艦駛近吳淞,已嚇得魂魄俱消,自己毫無主張,卻把戰守的責任,完全交給陳化成。且說化成得報英艦來犯,即派部將把守東炮台,自己同總兵周世榮守西炮台,佈置防務方竣。次晨,英艦已來攻打吳淞口。化成手執紅旗,在炮台上指揮督戰,雙方開炮轟擊,戰夠多時,不分勝敗,激怒了這位陳提督,走到最大的炮門後面,親自瞄準,燃火開放。這一炮不偏不倚,那顆炮子,好像通靈的一般,直向英艦煙囪裡鑽去,暴雷也似地一聲響亮,炮彈炸裂,全船沉沒,官兵齊聲歡呼!化成親手連開十幾炮,轟沉大號英艦兩艘。英兵嚇得亡魂喪膽,不敢再攻西炮台,於是避過炮線,轉攻東炮台。那時牛鑒在寶山城內,迭連接報陳提督親自開炮,打沉兩艘敵艦。他的膽子頓時壯了起來,便想到軍前觀戰,博得個親自督師的好譽。但這種膽小如鼠的東西,如何上得戰場?故爾他此一去,只弄得炮台失守,累及這位忠勇無雙的陳提督為國捐軀。

  要知詳細情形,且待下回分解。

◀上一回 下一回▶
林公案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