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根本問題是工人階級掌握辦學大權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根本問題是工人階級掌握辦學大權
河南信陽市革委會教育革命小組
1969年2月24日
本作品收錄於《人民日報

毛主席教導我們:「革命的組織形式應該服從於革命鬥爭的需要。」工廠辦學採用什麼形式,最近我們到市里一些工廠、公社進行了調查,大家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

橡膠廠工人提出:「定廠辦校」,即一個工廠接管一所學校,大廠管中學,小廠管小學,把學校置於廠革命委員會統一領導之下,作為工廠的一個車間,便於統一領導和管理,實現廠校一體化。

針織廠工人提出:「聯廠辦校」,即根據信陽市工廠多少、學校大小的情況,以一個廠為主,由幾個廠聯合接管一個學校。為了加強責任制,可以實行「四定」:定領導、定班組、定教師、定經費(即各廠派人管理學校機構,各廠分別管一部分班級、教師和經費),這樣可以避免小廠管大校負擔過重的情況。

車輛廠工人提出:中學由工廠辦;小學由街道辦,工廠派老工人參加領導。大家認為,中學學生年齡大,可以進廠勞動;街道辦小學,則便於學校、社會、家庭三方面教育相結合。

東風公社街道幹部提出:小學以工廠辦為主,吸收街道參加管理,這樣既體現了工人階級領導,又便於學校、社會、家庭教育相結合。

印刷廠工人提出:工廠辦學,不僅要吸收街道參加,而且要吸收郊區大隊參加;學生不僅在工廠勞動,而且要經常參加農業勞動,從小就作好下鄉上山的準備。

最後,大家一致認為,辦學形式一定要全面規劃,因地制宜。工廠多,學校少,如和平橋工區,可以「聯廠辦校」;工廠離學校較近,可以「定廠辦校」;學校附近沒有工廠,可以街道辦學,工廠派老工人參加領導。總之,不論那種形式,辦學大權一定要掌握在工人階級手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以及馬來西亞屬於公有領域。但1969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