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仙觀記
仙壇觀道士楊智遠編
昔梅仙君,河南壽春府人,名福,字子真。乃西漢成帝時受命洪州南昌縣尉,居官清節,志厭浮華,每以恤民為念,未嘗加鞭朴於民。時值王莽作亂,僭竊神器,王鳳專政浸盛,災異數見,群下莫不言。福不忍天下生靈坐於塗炭,乃奮忠義之氣,上《災異書》以陳治亂。書日:臣聞箕子佯狂於商而為周陳洪範,叔孫通遁秦歸漢,製作儀品。夫叔孫先非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其親也,不可與言也。昔高祖納善,如不及從諫,若轉園,聽言不求其能,舉功不考其素。陳平起於亡命而為謀主,韓信拔於行陳而建上將,故天下之士雲合歸漢,爭進奇異。知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士極共節,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並天下之威,是以舉秦如鴻毛,取楚如拾遺,此高祖所以無敵於天下也。孝文皇帝起於代谷,非有周召之師,伊呂之佐也。循高祖之法加以恭儉。當此之時,天下幾平,縣是言之,循高祖之法則治,不循則亂,何者?泰為無道,削仲尼之跡,滅周公之軌,壞井田,除五等,禮廢樂崩,王道不通,故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武帝好忠諫說,至言出爵,不待廉茂慶賜不須顯中,是以天下布衣各厲志竭精以赴闕庭,自街齋者不可勝數。漢家得賢於此為盛,使武帝聽用其計,昇平可致。於是積屍暴骨,快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綠間而起。所以計慮不成而謀議泄者,以眾賢聚於本朝,故其大臣勢陵,不敢和從也。方今布衣迺窺國家之隙,見聞而起者,蜀郡是也,及山陽亡徒蘇令之草蹈名都大郡,求黨與索隨和而無逃匿之意。此皆輕量大臣,亡所畏忌。國家之權輕,故匹夫欲與上爭衡也。士者,國之重器。得士則重,失士則輕。《詩》云:濟濟多士,文王以寧。廟堂之議,非草茅所當言也。臣誠恐身塗草野,屍並卒伍,故數上書求見,輒報罷。臣聞齊桓之時有以九九見者,桓公不逆,欲以致大也。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關,自齋繆公行伯由余歸德。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書求見者,輒使詣尚書,問其所言,言可釆取者,秩以斗升之祿,賜以一束之帛,若此,則天下之士發憤懣吐忠言嘉謀,日聞於上,天下條貫,國家表裹,燦然可睹矣。夫以四海之廣,士民之數,能言之類至眾多也。然其俊傑指世陳政,言成文章質之先聖而不謬,施之當世合時務。若此者,亦無幾人。故爵祿束帛者,天下之砥石,高祖所以厲世磨鈍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則不然。張誹謗之鋼以為漢,歐除倒持太阿,授楚其柄,故誠能勿失其柄。天下雖有不順,莫敗調其鋒,此武帝所以闢地建功為漢世宗也。今不循伯者之道,迺欲以三代選舉之法,取當世之士猶察伯樂之圖,求麒驥於市而不可得,亦以明矣。故高祖棄陳平之過而獲其謀,晉文公召天王,齊桓用其佛,無益於時,不顧逆順,此所謂伯道者也。一色成體謂之醇,黑白雜合謂之駮,欲以承平之法治暴秦之緒,猶以鄉飲酒之禮理軍市也。今陛下既不·納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戴鵲遭害,則仁烏爭逝,愚者蒙戮,則知士深退。聞者愚民上疏多觸不急之法,或下廷尉而死者眾。自陽朔『以來,天下以言為諱,朝廷尤甚。群臣皆順承上旨,莫有執正,何以明其然也?取民之所上書,陛下之所善,試下之廷尉,廷尉必日:非所宜言,大不敬。以此卜之一矣。故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面引廷爭,孝元皇帝擢之以厲,直臣而嬌曲朝,眾至陛下戮及妻子,且惡,惡止其身,王章非有反畔之辜而殃及家,折直士之節,結諫臣之舌,旱臣皆知其非,然不敢爭。天下以言為戒,最國家之大患也。願陛下循高祖之軌,杜亡秦之路,數御十月之歌,逸之,戒除不急之法,下無諱之詔博。
謀及疏賤令深者、,不隱遠者,不塞所謂辟四門明四目也。且不急之法,誹謗之微者也。往者。不可及,來者猶可追。'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奪,外戚之權日以益隆。陛下不見其形,願察其景。建始以來,日蝕、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災妄興比數,陰盛陽微,金鐵為飛,此何景也。漢興以來,社稷三危,呂霍上官,皆母后之家也。親親之道,全之為右,當與之賢師良傳,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寵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驕逆,至於夷滅,此失親親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賢,不能為子孫慮,故權臣易世則危。《書》日:無若火始庸庸,勢陵於君。權隆於主,然後防之,亦無及已。又言:國舅王曼事,帝俱不納,復建三統。《書》曰:臣聞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政者,職也。位卑而言高者,罪也。越職觸罪,危言世患雖伏質橫分,臣之願也。守職不言』沒齒身全,死之、日,屍未腐而名滅,雖有景公之位,伏櫃千駟,臣不貪也。故願壹登文石之陛,涉赤墀之塗,當戶牖之法坐,盡平生之愚慮,無益於時;有遺於世,此臣寢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願陛下探省臣言。臣聞存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善惡之報各如其事。昔者秦滅二周,夷六國,隱士不顯,逸民不舉,絕三統,滅天道,是以身危子殺,厥孫不嗣,所謂壅人以自塞也。故武王克殷,未下車存五帝之後,封殷於宋,紹夏於杞,明著三統,示不獨有也。是以姬姓半天下,遷廟之主流出於戶,所謂存人以自立者也。今成湯不祀,殷人無後,陛下繼嗣久微,殆為此也。《春秋經》日:宋殺其大夫。《穀、梁傳》言其不稱名姓,以其在祖位,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後,雖不正統,封其子孫以為殷,後禮亦宜之,何者?諸侯奪宗,聖庶奪嫡。《傳》曰:賢者子孫宜有土,而況聖人,又殷之後哉?昔成王以諸侯禮葬周公而皇天動威,雷風著災,今仲尼之廟不出闕里,今孔氏子孫不免編戶以聖人而飲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誠能據仲尼之素功以封其子係,則國家必獲其福。又陛下之名與天無極,何者?追聖人素功,封其子孫,未有法也。後聖必以為,則不滅之名可不勉哉。帝亦不報,於是有歸休之志。烏乎!所謂臣之於君再三諫而不從則逃之,此豈虛言哉。遂解衣掛冠束都門,納官棄妻子,去九江,恐國舅攝之,易姓名為昊門市卒,以保其身。厥後求師慕道,訪山採藥,多隱名山廣谷之間,嘗與張留侯子房,執版唱《無生曲》,以快其情也。訪鴉蕩諸山,即會稽之南也。遊南閩,入支提山修鍊數年未就,為尼所觸,憤然曰:靈丹九轉,愈久愈精,何厭成功之晚。遂入仙霞山即武夷之東也。徬徨乎無人之境,逍遙乎塵埃之外。猿啼古木,虎嘯幽岩,有竹曰瘦腰,有草名黃芽,靈苗異種,雜然莫能盡識,遂依岩結庵,堅心苦志,辟穀餐松,慕學神仙,積有年矣。每望閩粵間有紫氣,頗異,復往建城立壇修鍊。未幾,一日山色淇濛,煙霞滿室,瑞氣浮空,紫雲蓋覆於山頂。天樂嘹曉,有一神人語福日:空洞仙君至。須央,仙樂近,仙君臨,福拜而迎之。仙君日:念子學道志堅,吾故下臨,授汝外燒內鍊還返大丹之法,九老仙都濟世之文,汝可擇名山依法修鍊,方得成仙。言竟而梅君謝焉。彩雲散空,天樂自嗚,仙君乃隱隱而去,梅君精視天文數目,下山行濟世之法,無不靈驗。初至鸚籠山修鍊被屍鬼相魔。次至毛竹洞,夜夢神人日:此山非先生修鍊之所。遂入演仙山修鍊,又為野火所燒。繼往玉華山修鍊,昔神人居焉。方欲修鍊而旱賊四起。次至烏石山修鍊,樵婦觸之。梅君嘆日:道緣淺博,障魔掌起。遂再行濟世之法數年,至劍江西嶺修鍊。一日祥雲瑞氣,覆於山巔,開房視之,乃道師空洞君降。梅君拜而迎之,告道師日:弟子恭依師旨,廣行濟世之法,遊歷名山修鍊,多為魔苦,適至於此。道師日:汝之道綠在飛鴻山也。再授汝八神卻魔靈丹。乃召二光童子,控赤驪白馬於山前,君可急乘馬領童,至飛鴻山精修,成功之日,吾當舉汝,使汝骨像同昇也。言訖,道師隱於雲中。梅君遂乘馬領童,至飛鴻山卓庵修鍊。千日,神遊體外,丹光燭天而道成矣。遂開爐出丹,一丸祭天,天神收之;一丸祭地,地神護之;一丸自服,服訖拜謝天地畢,地神奏於三官,三官奏聞天闕,言西漢梅福成道於飛鴻山。梅君乃乘白馬領童欲回九江,二童馬前撫掌吟詩。隱於山溪巨石之下。須臾,紅光射日,紫霧漫'空,甘露天花,一時飛降。雲中仙樂嘹曉,金童持節,玉女執嬸,力士控鸞,侍仙捧詔,向梅君日:天闕詔下,令汝乘鸞上昇。梅君拜謝天恩,棄馬乘鸞昇天而去,白馬墜於水中。自後飛鴻山號日梅仙山是也。山之西有墜馬州,三十里有遺鞭曹山,山之下有登仙里,山之東溪有逃童石、膠馬波山之側有甘露源,山之後有天,花嶺,石上有花跡。自後鄉人號日嶺石嶺是也。至今丹光隱伏猶存山根,有梅看道院,崇奉香火?自後浮屠占之為居址,棄仙像塑佛像,改名觀音院,將梅仙像移入開山堂。安奉郡之民相傳只呼梅仙院,不從其額。其院中有護法五聖公顯靈立廟院側,人只呼作梅君廟。梅君同其名乃仙聖跡也。自漢至今,一歷二十二丙寅矣。自元始中至今,真元二年丙申計壹千二百五十九年不泯矣。'時依建寧府梅仙堂傳本,彼有梅山鍊丹之所,故云爾。
碑文
[編輯]梅先生碑
唐浙鑰東道觀察判官檢校戶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賜紫金魚袋羅隱撰
漢成帝時,綱紀頭壤,先生以書諫天子者再三。夫火政須去,而劍履問健者猶數百位,尚不能為國家出力以斷佞臣頭,復何南昌故吏,憤憤於其下。得非南昌遠地也,尉下僚也苟觸天子綱,突倖臣牙,止於趣一狂人侳一單族而已。彼公卿大臣有生殺喜怒之任,有朋黨蕃愆之大,至於出一言,作一事,必與妻子謀。一苟不便其家,雖妾人婢子亦櫻挽相制,而況親戚乎?況骨肉乎?故雖有憂社穗心,亦噤而不吐也。烏乎!寵祿所恥勸功,而位大者,不語朝廷事,是以天下有道則正人在上,天下無道則正人在下。予讀先生書,未嘗不為漢朝公卹很。今南遊復過先生里,吁何為道之多也。
書梅先生碑陰 大山蕭山明
豐城梅仙山道觀、有梅先生碑,唐詩人羅隱文也。昨觀與碑俱會,道士熊應祥升力鼎新之,碑再立。、友羅永之來,委予書之。問之日:君昭諫遠孫,揚前文人文勤如是為楷書,竟思漢事,追嘆之。烏乎!天欲楓亡漢之天下,故生一福之賢界之。漢棄天福,乃棄人之福,兩自棄,是自禍也。金鐵交飛,天無如漢何?老鳳變妖,漢亦無如新之移漢何?烏乎!失士則亡,得士則存,存以從諍,亡以玩言。壯哉氣節,貫於乾坤,視我泥土,藏我琪墦。辭漢去坐,隱昊市門,馳跡仙路,訴情帝閤。泯泯者劉,長空無痕,永永者梅,褊祠共尊。祠碑可灰,仙道不墦,青瑤重鐫,可字可捫。昭諫有知,醒如冰魂。子真如生,日月不昏。咸淳六年歲在庚午六月朔。
書梅先生碑後 小山荒泰來
讀昭諫碑,非惟得先生心,抑增先生氣。今梅壇在處有之,尊其人故多其祠。蘇長公有云:神在天下,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耶。
宋勃誥
[編輯]尚書省牒
中書省奏尚書省送到柯部奏:據太常寺狀、准送下鎮南軍奏狀,據豐城縣申勘會到宣風鄉南岐里梅仙壇觀,委是國家逐年祭醮,每遇水早,人民祈檮,皆有感應。委得詣實州司檢會。昨據梅仙壇觀道士楊智遠狀,本觀元係漢朝梅福遺跡之所,古壇、丹井、庵基見存,觀宇已是漢代興建,名垂典祀,乞奏聞賜真君名號。州司所據前項申述,切以福之偉節忠論,布在史策,可考而見。晚避逆莽,棄妻子,去一九江,全性昊市門,世傳以為仙,今遺跡具存,觀宇嚴飭,水旱疾癘,有檮即應。伏望特賜寵號,以稱遠民祈報之意。會到本州自來只稱呼梅真人,當寺參詳,漢朝梅福真人加封申候指揮。本部今據太常寺狀伏候劫旨。元豐年。
加封
牒奉勸:梅福在漢之際,數以孤遠極言天下之事,其志壯哉。晚而家居,讀書養性,卒於遺俗高蹈,世傳為仙。今大江之西,實存廟像檮祠,輒應能澤吾民。有司上聞,是用錫玆顯號,光靈不泯其服。朕恩宜特封壽春真人,牒至准劫,故牒。元豐五年七月。
尚書禮部
勘會近據尚書省送下錄黃鎮南軍豐城縣梅仙觀漢朝梅福劫:特封壽春真人,其劫牒令本觀收掌及差官往彼,精虔祭告,及造牌額安掛,已符本處,具已施行及收管。劫:牒文狀申省去訖,今來多日未見回申。須議催促鎮南軍主者,詳前去今來符內事理,疾速回申,不管准前稽遲,符到奉行。元豐五年八月士百。
洪州
元豐五年八月二十三日,准本年七月二十九日太常寺牒,准尚書禮部符,准元豐五年七月十八日尚書省送下畫黃,中書省奏尚書省送到祠部奏,據太常寺狀,准送下鎮南軍奏狀,據豐城縣申勘到宣風南岐里梅仙壇觀,委是國家逐年祭醮,每遇水旱,人民祈檮,皆有感應。委是詣實州司檢會。昨據壽聖梅仙觀道士楊智遠狀,本觀元係漢朝梅福遺跡之所,古壇、丹井、庵基見存,觀宇乃是漢代興建,名垂典祀,乞奏聞賜真君名號,州司所據前項申述,切以福之偉節忠論,布在史策,可玫而知,晚避逆莽,棄妻子,去九江,全性昊市門,世傳以為仙。今遺跡具存,觀宇嚴飾,水旱疾癘,有檮輒應。伏望特賜寵號,以稱遠民祈報之意。會到本州自來只稱號梅真人,當寺參詳。漢朝梅福真人加封申候指揮,本部今據太常寺狀,伏候劫旨,今月十四日奉聖旨,如前應有合行事件檢會舊例施行,奉劫如右牒到奉行前批已降劫命封號,訖七月十八日未時付禮部。依聖旨,指揮施行仍關合屬去處,太常寺主者詳畫黃指揮應有合行事件,疾速施行,符到奉行,牒到請詳前項,尚書禮部符內聖旨指揮施行者。勁梅福在漢朝之際,數以孤遠極言天下之事,其志壯哉,晚而家居,讀書養性,卒於遺俗高蹈,世傳為仙。今大江之西實存廟像,禱祠輒應,能澤吾民,有司上聞,是用錫玆顯號,光靈不泯其服,朕思宜特封壽春真人。元豐五年九月。
洪州
所准尚書禮部符內詳畫黃指揮差官往豐城縣壽聖梅仙壇觀,精虔祭告,劫封壽春真人,及造牌額安掛。其所降到劫牒,令本觀收掌,訖具已施行收管文狀申省者,右具上件牌額,州司製造,用金貼字號,已於今月十九日了當,交付本觀道士歸觀及差人責祭文,一道前去外帖。豐城知縣張長官仰照會候到依時尚書禮部符內前項指揮,速便前去本觀,精虔祭告及安掛牌額,訖具事狀申州。元豐五年十月九日。
劫:朕嚮巡狩於南國,以豫章為束,朝母后率掖庭而行舟楫,冒風波之險,凡所經涉,必有護持,爰錫褒恩,以答神既。洪州豐城大江北岸梅福昇仙壇觀壽春真人,正諫不用,高名獨存,憫漢室之不綱,去昊市而不返,既嚴祠館亦賜封名,玆復益於美稱,益少敷於新渥,其飲異眷,用慰平生,可特封壽春吏隱真人,奉劫如右牒到奉行。紹與二年閏四月十八日。
題詠
[編輯]梅先生贊
梅仙子真補吏南昌,去求假傳爰貢早囊,指世陳政,厲志竭精,美高絀秦,斥鳳伸章,謂當察景亡,失其柄允矣。多士為國重器,眾賢聚朝,人斯畏忌,何以徠之,道在砥礪。戲鵲遭害,仁烏增逝,毋為按圖求驥於市,爰述孔裔,宜後成湯。綿嘉崇德,自我推明,由鳳及莽,遂解漢綱,防之無及,吾言有徵,逝將遠遊,乘雲帝鄉。
題梅仙館 孟水部賓於
仙界路遙雲縹緲,古壇風玲葉蕭騷。後來豈合言淹滯,一尉昇騰道最高。
梅先生故居 黃太史庭堅
昊門不作南昌尉,上疏歸來朝市空。笑拂巖花問塵世,故人子是國師公。
寄梅仙觀楊道師 蘇黃門轍
道師住在真人峰,欲往見之路無蹤。去年許我入城市,塵埃暗天待不至。
莫往莫來勞我心,道書寄我千黃金。奮衣肉食慮謀短,文字滿前看不見。
口傳指授要有時,脫去羅網當見知。梅翁漢朝南昌尉,手摩龍鱗言世事。
一朝拂衣去不還,身騎白麟翳紅鸞。我今雖復墮塵土,道師何不與我語。
他年榮足投名山,相逢拍手一破顏。
題梅仙館 楊次公傑
天下人心愛至忠,天心還與世人同。自生羽翼三清去,不獨丹砂九轉功。
漢代變名遊越國,道家遺像立蕭公。石壇正是飛昇處,老鶴一聲松檜風。
題梅仙觀 洪龜父朋
炎靈夫其御,四海無安稅。烏乎梅南昌,脫屨元始歲。
小臣披肝膽,宮掖事嚴秘。上書竟渺茫,棄擲江湖外。
一朝厭蝸角,萬里寄鵬背。向來殺青上,此事美無對。
到今瑤池地,風露翔孔翠。仰瞻神界遊,干載想生氣。
願為龍鱗嬰,勿學蟬骨蛻。
題梅山 陳闡
先生吏隱寄南昌,千里來尋物外榔。汲水尚憐春井喋,藏丹猶發夜壇光。
鶴歸華表人何在,犬吠深雲日自長。我擬重來訪遺跡,手摺竿杖少徜徉。
題梅仙館 朱令粹
書投北闕盲無用,吏隱南昌寄此問。身陸九霄歸紫府,名垂千古寄青山。
夜壇星斗誰瞻仰,曉殿雲煙自往還。賽疊高峰人罕到,分明真境異塵寰。
乙卯檮雨梅壇 嚴令樁齡
大隱清名格帝閤,真人新寵集王言。南昌補吏官雖小,北極通斑道更尊。
諫疏不容強漢室,仙風聊復做昊門。我來物色朝元處,山違星壇水違杖。
題梅壇 臨川令呂防
封事悠悠即掛冠,蒼煙古木鎖空壇。當時不識蓬萊客、祇作南昌一尉看。
題梅仙觀
嘗讀子真傳,掩卷屢長嘆。如何忠正資,適在元成間。危言論時政,條暢窮根源。,直節破姦膽、憤氣衝儒冠。上書輒報罷。九九常齊楓。是時公卿輩,普不為厚顏。雄文燦方冊,至今日星臢。一探機識禍搞,拂衣『九江千。一輯棄妻子,變姓抱昊關。位車而言高,自古為尤難。斯人能保身,出處何其艱。繁子偶得邑,駕育揭仙壇。壇側千丈松,凍凜清風還。壽春下新韶,高蹈翠瑛啊。壁問羅隱記,中理極可觀。當年康樂公,遊覽逼名山。云何此佳蹟,未被金石言。飛鸞。
題梅仙觀 馬內翰子才
漢綱懈宏紐,國命移權臣。太阿有神鋒,斯倒柄在人。公卿雊滿前,有語各自吞。張禹為帝師,此是攝亂根。天子辟左右,決機在一言。不為社稜計,祇乞兒女恩。上方斬馬劍,當時負朱雲。谷永對直言,天庭策夾氛。陰謀助元惡,歸咎昭陽嬪。豺狼自此縱,白晝當路蹲。先生當是時,上書叩帝閤。耿耿禍楓煩,皎皎星與辰。天門鎖九重,一門萬夫屯。小臣江湖心,何由達至尊。賊莽果盜國,忠烈遭烹焚。先生變各姓、為卒昊市門。浮雲去無蹤,世人甘為仙。蓬山在何處,此事且勿論,但愛清風高,凜凜久益新。我來拜遺像,舊宅荒基存。元豐發新韶,玉牒封壽春。老松益勁色,歲飽霜當痕。直上絕頂壇,天風吹衣巾。細讀壁問書,頗喜羅隱文。恨歎有粳語,使我氣益振。回視飽食徒,茫茫如埃塵。
寄題梅壇 御史蔣之奇
昔我承乏江西官,豫章聖跡無不觀。如何復有此遺恨,獨我不到梅仙壇。
梅仙壇在豐城界,真風爽氣埃塵外。當年補尉向南昌,才譽雖高官未大。
漢成帝時綱紀壤,先生諫書至於再。前擢王章嬌曲朝,戮及妻子仇黨快。
辜臣知非不敢爭,遂令天下言為戒。烏乎此語誠甚危,譏切權強何慷慨。
借令觸突倖臣牙,嗜一羈單未為害。公卿大臣噤不吐,彼為私謀安足怪。
正人在下吁可悲,變名昊市復誰知。元豐劫書為旌表,故庵丹井存遺基。
壽春真人錫顯號,稱其高蹈與俗遺。先生雖不遇於昔,而遇於今蒙獎飭。
令丞作書譽忠直,潛德幽光嬋無極。
題梅山 天師張景先
作尉南昌日,投書北闕頻。忠言不悟主,直節恥為臣。
漢室多災異,昊門念隱淪。掛冠忘寵辱,蒙袂出埃塵。
虹屈英雄氣,鷗旱自在身。永懷三洞訣,高謝九江春。
擇地開仙館,看雲剪壽巾。玄臺秋步月,虛室夜凝真。
無夢生芳草,留年養大樁。碧茸香不斷,青馬性偏馴。
太液刀圭就,中黃道路新。武夷空墜馬,郁木竟棲神。
絳節雖朝帝,靈波尚濟民。一石傳舊史,千古事嚴裡。
瑞氣生仙藥,清風付羽人。壇遺金鼎像,井鎖玉華津。
地接洪崖府,溪通劍水濱。鶴歸雲抖擻,龍起石鱗皴。
已悟身為患,元期德有鄰。青山不忘我,今日是天親。
題梅山二首 范仁仲
袖凜摧姦劍拂霜,奈何不報疏三章。南昌一尉孤忠日,西漢諸王百沸湯。
便覓赤松為伴去,何求青史把名揚。想疑九轉丹成後,憤吐精裹訴玉皇。
說到神仙事渺茫,壽春亙古此靈場。松邊白隱千年鶴,嶺外紅拖幾夕陽。
霞馭月寒時弄影,斗壇風玲夜聞香。先生不必真人號,自與乾坤共久長。
題梅仙觀 陳藏一
進了忠言隱姓名,萬年香火此山靈。可憐沉醉功名者,血染咸陽喚不醒。
題梅壇 左蜀王時彥
梅尉孤忠揭,芳名千古傳。官卑奚意隱,心正即神仙。
敢諫憂時切,為臣願主賢。旌陽稱令尹,對峙是丹泉。
題梅仙壇 清江劉霆午
吏隱清風幾百年,長松脩竹滿壇前。漢皇若聽三書諫,未必先生便肯仙。
題梅壇 王伯範
火德中微否未傾,朝陽一疏鳳先嗚。如公忠論能旋聽,彼莽姦謀未可成。
萬古仙名香宇宙,幾人遺臭腐公卿。至今風吼松聲怒,似為先生訴不平。
朝暗仗馬夕箋天,漢事於今已幾年。一片孤忠應尚在,定須耿耿鬥牛邊。
宿梅仙壇 張廣泱
夜宿梅壇境,山寒萬籟空。無才供吏隱,有夢憶仙爺。
石齒含殘雪,松髯奮急風。寵煙如可舐,跨鶴問鴻濛。
題梅壇 鍾就
萬松護嶺與天齊,中有真人舊隱棲。井玲尚留丹汞煖,壇高近拜斗星低。
回思漢事成惆悵,浪費今人為品題。我欲從之無路去,同昇不似許仙雞。
胡發
忠肝一點炳如月,世事難將道眼看。駕取雲餅昇斗府,惟遺巖壑拱仙壇。
遊梅壇有感 臨川吳季光
小立仙壇抱斗箕,著身高處覺天低。南昌吏隱清風在,喚醒時人局面迷。
賡梅山壁問韻 古吁鄧夢傑
愧我身名墮褐冠,無因安得到仙壇。子真雖隱名難隱,萬古高風凜凜寒。
題梅山 束嘉趙叉撞
一隱昊門訪此山,深憐漢鼎尚多艱。片言倘得回天聽,未必仙名滿世問。
題梅壇 曹仙家
漢代梅君此鍊丹,古壇翠駁蘚花斑。目窮烏道青天遠,榻轉松陰白日閑。
煙隔樓臺分象外,風吹鍾磬落人問。不知乘韶沖昇後,幾度飛鸞到舊山。
新昌張異
上疏歸來日已西,山中旋製薜蘿衣。謀身豈為金丹祕,去國應知火祚移。
風露滿林蟬幾蛻,松杉遠屋鶴孤飛。瓣香僕僕非公願,自有忠誠天地知。
古樹枯藤知幾年,衣冠來此豈徒然。波濤平地難回首,風雨深山旦熟眠。
吾道有靈終用世,此心無愧可通天。功名分定從吾好,未許驅馳效執鞭。
立春寄梅壇楊逸老 范太中
仕路蹉跎又見春,區區深厭走紅塵。未能解脫無窮事,長憶逍遙自在人。
瓦缶汲泉朝灌藥,羽衣檬露夜朝真。灑然物外清虛境,呼吸淳元養氣神。
題梅壇毛慶甫雲悅樓 蕭泰來
樓立梅峰最上頭,日隨元氣與浮游。道心快活雲心似,飛去飛來得自由。
一收二百里問雲,詩幾琴窗總向君。獨樂何如同樂好,闌子欠著老夫分。
題梅山雲悅樓 約山朱行父
和衣高外白雲堆,門倩雲封不妄開。留向山中自娛悅,莫教一片出山來。
自堂陳杰
白衣蒼狗無情物,翻手悲懼變古今。輸與道人長快活,看渠起滅不關心。
後林李義山
雲本無心悅者誰,華陽去後少人知。欲分半席無因到,一片飛來是覓詩。
蜀人王時彥
一生活計一身閑,日與白雲相往還。五百年問知此味,華山去後到梅山。
林隱羅永之
曾讀楊詩識懶雲,只今雲悅即雲孫。龍無怒色常歸匣,鶴有懼顏獨守門。
春態樂尋吟客伴,心閑喜共野人言。要知出岫晴方好,樓外蒙濛煙雨昏。
初堂胡宏子
世人之所悅,多在紛華問。毛仙得趣處,白雲滿青山。
飛樓俯空曠,登眺長始顏。邊與雲俱高,心與雲俱閑。
八極梅真人,乘雲相往還。我亦懶出岫,時歸坐雲關。
清吟抱幽獨,何當共托闐
崔次周
仙人好樓居,天上多瓊樓。祥氛結紫黑,磅磚常周流。
道人仙之裔,居然梅山頭。山頭聳百尺,日與雲從游。
靜嘿觀內景,繚繞雲氣浮。軒豁抱西爽,天冷雲影收。
倚闌暢今情,筆硯雲煙稠。領客譚又玄,滿吸雲腴甌。
不用分半問,盤結任相謬。怡然自可悅,澹然亦何求。
悅則動靜隨,呼吸聽去留。我欲乘之叩,太虛相與上。
下追仙婷鞭,鸞笞鳳汗漫。去下視八表,揮斥浚九州。
鍾說
我匪悅雲雲悅我,雲兮與我一無心。知君只愛雲中隱,不肯出山無處尋。
李君式
無心出岫道人閒,身在虛無飄緲問。可惜雲霓人在望,捲將雲雨入梅山。
題梅山 薛脩竹
薜荔壇高秋十分,漢時笙鶴杳無聞。平明一覺西風夢,吹落人間半是雲。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