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梅軒先生文集/卷之二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之一 梅軒先生文集
卷之二
作者:琴輔
1913年
卷之三

[編輯]

上退溪先生啓蒙問目

[編輯]

問。圓者星也。書曰曆象日月星辰。蓋觀天與日月之會成曆。考驗天象。必以星爲度。如二十八宿。分天之度。以爲天體者是也。故曰曆紀之法。肇於此。

先生答曰是。

問。五運。地二之火。屬於少陰矣。又屬於少陽何耶。天五之土屬於太陰。地四之金屬於陽明。亦何義耶。

答曰但素問四象之外。添陽明厥陰爲六氣。其起義已與易四象不同。則其所分屬。豈可盡求合於易四象之說耶。先生改正

問。註陽變陰合。初生水火。朱子曰陽動而陰隨之。故言變合。今言陽變陰合初生水火雲爾。則水則固也。惟火則地二生之。天七成之。不可以陽先陰後言之何如。或曰陽變而生水。陰合而生火。作兩項看。非謂水無與於陰。火不成於陽也。只以其所生者言。或曰火雖生於陰而成於陽。於陽不可言合。於陰不可言變。故如是帶言之。或曰成數雖陽。乃生之陰。生數雖陰。乃成之陽。故如是渾言之。三說皆似不知某爲確論。

答曰恐統言則只雲陽變陰合。就其中而各言一物之生。始有某生某成之分。變合。猶父生母妊耳。先生改正

問。勉齋說奇偶多寡。

答曰奇數一三寡而七九多。偶數二四寡而八十多。自寡自多。言不得不然也。先生改正

問。曰其序之不同何也。小註玉齋生出生成。生出或以爲自中五推出四方之數謂之生出。是恐未得穩當。生出只是天一生水地二生火之次耳。生成某生之某成之之次耳。然以大註觀之。始下次上云云。始下豈獨取生之一而不指成數之六。次上豈偏說生之二而不獨及成之七耶。竟不知如何看得其當。

答曰自中推出之說非是。生則只是五行生出之次。生成卽某生某成之謂。其言始下。謂水始生於下。而一六生成之數兼擧之。非擧一二而遺六七也。此與洛書分陰陽而歷數言之者不同。故玉齋曰皆錯雜取義也。先生改正

問。原卦畫形而上。形乙又乀亽。形而下。形。若雲形乙又下則上下之間。似別有有形之物也。

答曰是。

問零星。零數之餘也。星衡柄星也。

答曰餘數小數也。

問氣中。氣中之所以緩者何也。

答曰氣中之所以緩下。玉齋說已分明。不須更說。但詳此氣中。非謂每月之中氣乃指春秋分陰陽寒暑之中半而言。若自其始生至此逐月計日則自有恆數。不當以疎密論。今以陰陽寒暑之中半而言。則陽始生陰尙盛之時。陽候之得中固當緩而疎。及旣盛後又當促而密。陰亦然矣。故玉齋之說如此雲。先生改正

問一交再交。或曰震巽自相交也。兌離坎艮自相交也。或曰若如前說。別無意味。而玉齋不應雲初交爲震巽。再交爲兌離坎艮矣。但上言乾坤定位。卽係以一交再交雲爾。則乾坤初交爲震巽。再交爲兌離坎艮矣。兩說皆未穩。只是陰陽初交再交。爲六子也。

答曰所謂一交再交。與後天卦一索再索之說不同。只是謂陰陽初交再交而爲六子也。若以爲乾坤之交則其上不應以定位。言乾坤也。蓋定位之說。於交之義無取也。先生改正

問註分限。分丷飛卩乀亽釋歟。

答曰韻會去聲分字。有分劑限量之訓則當雲分乀厼乀亽。分字是分開之義。前已論之。玉齋解作分限。初非邵子本意而義不相應。故下文往往皆作分開說。與此處自相牴牾。可見其誤矣。先生改正

問無極之前小註。須有有無。或者之意以爲旣雲無極。須有有極否。旣雲有前後則亦須有有無乎。前後言無形象者。不可以前後言也。邵子說無極之前。旣以前後言之。則無極亦必有形象之有無可指而言者乎。

答曰本無前後之可言。邵子於此特以卦氣循環。自坤而反指垢。謂之前耳。實無前後也。先生改正

問傳疑易髓云云。乾坤二卦。又納壬癸以下。義不分曉。

答曰此文當作又納壬癸。甲乙十二支。如乾初爻甲子。與壬子同行。四爻壬午。與甲午同行。坤初爻乙未。與癸未同行。四爻癸丑。與乙丑同行。餘爻皆當以此推之。如此方得全備也。

問氣朔分齊。氣盈朔虛之分相齊也。

答曰疑此分字。是去聲分限之義。合氣盈朔虛而閏生。故月與日會而所少之分五百九十二。截自此數而入計作閏。其所謂三百四十八分者。實是一年月行所歷之分。不預於以少作閏之數。故不復言也。下十九歲積分成日處零六百七十三分。亦同此義。

問考變占永貞。

答曰永貞。乾之貞也。非乾則不得永貞矣。

與金士純誠一李逢原。論先生與存齋奇明彥大升四七辨書編次別紙。

[編輯]

存齋四端七情說第一書。不須附錄。存齋後說。當書於四七之末。總論當書於存齋後說之上。存齋論太極書書寫寄宿梅溪館詩別紙武夷櫂歌此三書。似不必附錄。論四七書則盡錄雖似煩冗。盡錄然後方知議論首末。似不可去。存齋復辨中先生所答數條語。若去存齋之辨則零碎無附屬處。引之置論太極書論梅溪詩兩書之上。而接前書之後。使往復論辨之意。通貫瞭然如何。若以此數條。謾錄此兩書之後。則恐後人不知所論之意。而不成倫序矣。存齋三上之書。必有先生所答之書。而只有數條辨語何也。抑不復有復書。而但有此數語乎。未可知也。若更有復書則推於存齋而編入。其或無之則引錄此數條於先生第二書後論之後答示論太極書之上。則庶乎以類相從。而發明之意。不難尋究。然此乃無復書不得已之處。若有復書則雖編於晦菴宿梅溪館書之後。更何患於未易尋究乎。鄙意先生非不答。此書逐節中兩行分註者答辨也。其他無辨者。以其不必辨故也。細觀存齋書則可知先生不辨之意。先生答條雖獨錄單傳。未爲不可。若患所問之無辭。而所答或因以不明。則略抄所問。附錄於所答逐條之上。如朱子大全問目例。恐又分曉矣。但問目則低行。而答條則極行可矣。然存齋之辨。馳騁汪洋。非淺薄所能窺測。必堂上之人然後可以抄略合當。伏望與趙士敬量處。

上郭侯趪○丙寅

[編輯]

卽日春和。視篆起居神相萬福。不任慰祝。近日儒薦云云。何時論謬發。重凟崇聽。推人於不倫。顧以輔之庸愚。何以得此不虞之譽也。夫用人得失。大是風化所係。在閤下亦不可不審也。若使輔不顧名實而逡巡冒進。恬不知恥。則亦將顚躓於前而取笑於後。此所以自反畏縮而無所容也。安敢有隱而不之悉乎。輔自少離親從師數十餘年。未有所成名。違孝於親。負學於師。方竊拊躳懍惕之不暇。豈敢作盜名叨爵之計哉。設有所可取。固人自爲其所當爲耳。元非爲仕而爲學者也。竊覸夫一番前輩。率皆著腳不固。熏肺利達。終未免盜名竊取之爲。而況輔之奇蹇。下於前輩者乎。輔雖至愚極陋。嘗讀古人書。平生講論此等說話。謂不當若是。今因閤下此擧。頓不顧平生之說。汲汲焉貴名而賤實。枉己而循人。則不惟乖剌於心跡之間。將何以答當世士君子公論也。輔𨓏在芹邸。只得備數虀鹽。自知無絲髮之才可適時用。而退伏竆山。務以韜晦。猶不能自慊於心。閤下其以輔爲澹臺之其人乎。子張之干祿乎。是未可知已。且凡吾鄕文學之士。彬彬居輔右者顧何限。而其將棄長而取短。執虛而責實。是不過一偏夸詡。錯了軫察。以至於此。則閤下今日之事。不翅大段落虛。鄙意已決。不得出仕也明矣。伏望閤下千萬圖濟。以安愚分。區區切祝之至。

答柳應見雲龍○丙寅

[編輯]

何嘗不瞻誦。恨無由自伸。乃蒙不鄙。滿牋辭旨。寄意鄭重。怳然若情眷之藹如也。近日淸和。靜養讀味淸重。對榻深坐於池荷砌篁之間。倘不自知其超肰之趣。而由村裏坐慣識箇中風光者。又何如欽仰德儀也。蓋像想心追而庶有以自慰也。輔亦自非甘於鄙瑣者。而竆理應接。不能不損了道心頭邊。許多簡編。或有所含咀得味者。而亦無以資一飽。自笑平生。闕卻處貧上喫緊工夫也。意謂霞筇雲袂。去作小白山壯遊。視遊於短崖淺洲者。不啻蟲鵠之相懸。今承竟亦未成。於是乎但覺短崖忽峙。淺洲還深。猶可以自攄夙約未踐之恨耶。屬之過境。而來諭縷縷。有若擬之以古人出處之義。羞不欲費辭而供對也。

與琴聞遠

[編輯]

比寒不審經履何似。易院之會。爲風雪所沮。遠近同志。竟未免臨時坐停。殊甚恨恨。輔衰病日甚。苦無悰況。且年來濟接。但覺自晦不深也。孤山之勝。在念久矣。幸借與我茅棟之地。殆將暢心志豁幽憂。而扁以水雲名。蓋小遊仙詩所謂簞瓢同飮水雲岡者。正獲吾晩暮志願也。然竟未知年邁計拙。不作詩成屋未就之歎也。所託陶山雜詠。欲依寫送。此無紙本可合者。君其得送否。深企深企。

答金惇敍

[編輯]

伻來問及。良慰良慰。所示行止。果似狼狽。爲君謀之。人孰不深。而實難歸一。不可不出。乃大段渾然之論。而其間往來曲折之難又如是。使他人處之。必如足下所慮。亦在審處之如何耳。

答琴夾之甲戌

[編輯]

尊德性道問學。不可偏廢。近日吾輩閒論。恐未免爲口耳之習。而以開末學之弊。大要居敬以立其本。竆理以致其知。反躳以踐其實。此乃吾學之宗旨也。

祭文

[編輯]

祭退溪先生文辛未

[編輯]

嗚呼。元氣之會。篤生大德。純粹之質。中正之學。淵源洙泗。羹牆濂洛。續千載緖。爲百世師。士瞻喬嶽。國有蓍龜。卓立東荒。考槃在阿。退水活活。靈芝峩峩。爰結三椽。命曰寒棲。仰思俯讀。左圖右書。肅然對越。終日乾乾。力踐心得。不由師傳。紬繹四子。硏竆易學。無微不燭。無物不格。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曝之秋陽。藹然春輝。風光月霽。山立淵澄。接應事物。氣平神凝。卽之也溫。朘之也莊。芻豢義理。爵祿是忘。先王側席。恩命屢至。出處有道。霽行潦止。自家而國。準平繩直。際會文明。雍容經幄。道揭十圖。誠殫六條。七進七退。顯揚三朝。軒駟孔阜。自視囂囂。歲暮丘林。迺修初服。白首謝恩。歸帆三宿。酌彼漢水。臨分寫愁。天不欲平。人將何尤。河海量深。衆瀆所聚。近遠鴻碩。立雪軒右。從容講討。窈窕陶丘。書疏溢篋。手答如流。疑贗冰解。義利毫析。繼往開來。昔贒同烈。小子弱冠。幸窺門牆。奬掖諄至。粗知義方。脫我坑塹。道我坦夷。自顧駑庸。坐成不移。中年遊泮。顚沛是虞。於時先生。被召入都。叨陪南爲。執策前之。歸來補過。築室溪湄。日星明訓。詩以勉爲。杜門求志。抱卷質疑。得免小人。此外何求。居必薰炙。駕輒陪遊。佳山勝水。杖屨周流。蓮臺夜闌。鼇潭月明。暢我心志。悟我神精。庶奉周旋。無或墜失。欲報之恩。天地罔極。嗚呼哀哉。豈意一疾。爲斯道孼。邦國之瘁。士林之戚。神龍其逝。鱗介靡依。儒宗其亡。吾黨誰師。運旣極矣。痛哭何追。終天永隔。此恨未涯。薦此菲素。庶冀格思。嗚呼哀哉。

祭金愼仲文壬午

[編輯]

嗚呼吾兄。已至斯耶。哭盡秋天。雲物含悲。憶在丙夏。令伯有疾。從容寬譬。奔走醫藥。仍致風疚。憂勞所傷。鴒原禍酷。摧心裂膓。幾危得保。神明是攝。勿藥少慶。輿往暘谷。竹淵新構。以追先志。堂宇旣翼。牆垣亦治。言旋言歸。烏川舊廬。調護多方。以冀如初。嗚呼吾兄。醇美之質。斯焉取斯。終始於學。短於取名。長於修德。辭辯不飾。畦畛不設。睦婣之厚。友愛之篤。桃李園中。樂事無極。式相好矣。永世無斁。理何茫茫。天胡漠漠。一疾七載。遽至不淑。失聲長慟。轉增哽塞。起敬致誠。奠此菲薄。不亡者存。庶賜歆格。

祭李庇遠國樑

[編輯]

嗚呼惟靈。豪邁出天。風標絶倫。蚤事文學。譽洽鄕隣。立雪溪軒。洎余同趨。退水之曲。陶山之隅。從容函席。退與後先。弱冠同贅。占額同年。行藏取捨。一轍之歸。麗澤相孚。如君幾希。丁憂泣血。疾病遽嬰。孝感所格。庶獲神明。年未不惑。奄然就木。吾黨斯刖。彼蒼難測。旣施其厚。何奪之速。憲貧可訝。顔殀可戚。佳城告別。一司馬旐。君鬼我人。自玆殊道。彼汾一方。葭露蒼蒼。我來陳訣。靈必洋洋。嗚呼哀哉。

碣文

[編輯]

叔父通訓大夫行沔川郡守府君碣文抄略

[編輯]

公諱元福字成之姓琴氏。奉化人。系出高麗翰林學士太保門下侍郞平章事致仕謚英烈公諱儀。其後簪組不絶。入本朝有備巡衛領中郞將諱用和。是爲公曾祖。祖諱淮。承訓郞恩津縣監。考諱啓通訓大夫軍威縣監。娶月城李氏。大司憲繩直子生員時敏女。成化庚子某月日生公。自幼少時。英邁不羣。早孤失學。及長入忠順。沉淹士伍。其後益折節憤勵。稍稍見知於世。正德甲戌蔭補通禮院兼引儀。庚辰陞奉列大夫爲引儀。辛巳春拜司憲府監察。秋爲便養求外補。出爲丹城縣監。在官三年。以御史摘微事罷。丙戌復敍陞通訓大夫爲臺監。秋除聞慶縣監。庚寅丁淑人李氏憂。泣血三年。壬辰服闋。癸巳復爲引儀。轉拜咸昌縣監。戊戌遞入臺。歷忠翊府都事掌隷院司議。俄而出爲星州判官。秩滿轉軍資監判官。甲辰授咸陽郡守。是年秋以檢災不實罷。庚戌敍軍資監僉正。轉廣興倉守。連授沔川郡守。癸丑因事罷歸。闔境遮道呼憫。自後不復仕進。己未四月。以優老恩陞通政大夫。嘉靖辛酉四月十二日。以疾終於家。享年八十二。用其年八月十五日。葬於奉化縣東牙峴負辛之原。從先兆也。公德器凝重。神彩秀朗。言談擧止。必一一中節。應事接物。靡不曲當。在禮院八年。束帶端笏。每遇朝廷大禮。同列莫不推公以當其難。公處之若無事。爲一時所推重。歷典五邑。雖當困弊煩劇。而職無不擧。事無不辦。人有幹能之譽。民受廉取之惠。此皆居官之大略也。年老家居。志氣不衰。風流蕭灑。每與蒼頭紫鬣。角巾野服。出入溪山間。日以射獵爲娛。訓子姪必以恭儉。其有過者。雖稠人廣坐。不容少寬。一歸之塗轍。是以當世之尙氣節者。莫不取法焉。公娶善山金氏。敎授伸之女。後娶星州李氏。學生世鈞之女。有三男五女。長男彭祖內禁衛。三女適郡守安琇,習讀權應世,幼學李思淸。金氏出也。二男應期,應時。二女未行。李氏出也。側室子四曰應會,應諧,應辰,奉伊。女三。一裴興祖。其二與僉知柳仲郢。生員金綏。內禁衛娶金氏姜氏無後。先公歿。應期,應時時未娶。外孫郡守之子霽。以下不盡錄。公之葬也。將揭銘墓道。以表當日行蹟。而諸孤皆未成。不能扳訴於門闥之下。輔敢記耳目之所逮。而草略殊甚。恐不足以稱情。然。竊伏念先生於叔父。素有親摯之分。則必見知者熟矣。伏望恕察而財擇焉。

成均進士南公墓碣陰記

[編輯]

公英陽人也。諱瑞龍字雲叟。遠祖郞將同正君甫。同正生典書公若。典書生製述科及第備。及第生同正星老。同正生典書有孫。典書生典理判書暉珠。判書生戶曹參判敏生。參判生義良。隱而不仕。義良生進士致晶。進士生恆年。中宗朝靖國功臣。娶江陽李瑤之孫縣監澤之女。弘治丙辰生公。爲季父昌年之後。嘉靖壬午進士。戊申十一月卒。明年冬葬於安東府南峯枝山坤坐之原。從先兆也。公配朴氏。判尹蕃之孫參奉孝曾之女。後公十六年終。生四男二女。好善,繼洪,好問,好學。女長適權榮。次適進士李中立。繼洪生一男三女。燮。女長適生員琴復古。次適李汝馝。次適權德榮。好問生一男四女。煌幼。女長適文府使辛義立。次適李祥龍。餘未行。好學生男女皆幼。謹記其顚末如右。萬曆五年丁丑二月日。成均生員琴輔撰。

雜著

[編輯]

趙普論

[編輯]

論曰趙韓王佐太祖定天下。佐太宗致太平。歷相兩朝。負天下重任垂三十餘年。誠可謂一代之名臣矣。然夷考其行事之大節。則君子未嘗不多其才能之有餘。而惜其心術之不正何也。觀其坐廟堂進退百官。立法刱制。獻可替否。圖畫詳密。處置得宜。贊帝業於當年。立宏謀於後世。則其才能之有餘。足可稱也。以開國元老。受太后顧命。任天下之大事。係社稷之重責。爲大臣者所當始終一心。謹遵遺旨。夷險不渝其操。死生不易其節。上不負付託之命。下不欺吾心之天。然後可以俯仰無怍而幽明不愧矣。乃於危疑之際。敢爲偸寵之謀。不能王陵之廷爭。反效李勣之獻諛。致使太弟受黯昧之罪而皇帝有殺弟之名。一壞之土纔乾而顧託之意安在。渝盟大惡人所難也而略無顧疑。負君不義人所恥也而亦無忌憚。是可忍爲。孰不可忍爲。使杜後之意有乖於三代。繼世之義難行於叔季。多詐之術非永世無弊之道也。彼趙普者時任大相議國事。則義當力諫其非。盡言無諱。以救後日之弊。是其職也。旣不然而自書約誓。縱諛而成之。使太宗得以繼統。至於禹錫之上變。顧乃陰嗾密贊。以動帝心。而竟致匡美之貶斥。吁在太祖朝。獨不能知其誤。而在太宗朝。獨能知其誤乎。在太祖朝。獨不可言其誤。而在太宗朝。獨可言其誤乎。等是吾君也。而所事之或不同。必其心有以矣。竊觀前後所爲。不過患得患失之人也。何者。太祖有公天下之心則普亦以此勉之。其意以爲不順其志。不能以固太祖之寵也。太宗有私天下之心則普亦以此助之。其意以爲不順其志。不能以得太宗之寵也。然則不言於太祖者。以其權位已隆而患失之心勝也。贊謀於太宗者。以其失位有年而患得之心勝也。嗚呼。始之受顧命藏金櫃者誰也。後之背約誓亂家法者誰也。昔爲固寵而與共社稷之計。今爲希寵而離間骨肉之恩。爲人臣者。用心當如是乎。一人而始終之心異。一身而前後之行殊。吁彼何人斯。彼何人斯。孔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患得之。旣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患得患失之人。將焉用彼相哉。是故君子不可不愼其心術焉。

鄕校重修立約序附約條

[編輯]

吾鄕不過十室而古稱文獻之邦。人材之盛。耆英之多。實不讓於巨府。而學宮之隘陋則莫此縣若也。蓋邑小民殘。力量不給。勢固然也。幸今仁侯孫英濟下車未久。先意此修。旣稟於退陶先生。兼訪於斯文多士。公私協力。一新舊器。豈非小縣之一大幸歟。功旣訖。鄕人相與議曰古人云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今屋宇之煥然重新。旣同沐浴者之澡雪。則人事舊染之習。盍亦如衣冠之彈振乎。若其文廟享祀之式。諸生講習之方。則自有國典。昭在板上。只當惕心奉行而已。至於規模典節之詳。守護無弊之策。人各異論。尙因舊陋。不可執以爲則。故別立若干條。以爲恆久之約。此非獨出於吾黨之臆見。實有倣於鄕先生之遺意也。後之君子幸勿以爲一時之淺言而忽之哉。隆慶六年壬申七月。鄕人琴輔書。

約條

[編輯]

一。司馬二人。輪掌有司。定校中凡事。相遞之時。傳掌毋有欠事。有欠則不得遞。

一。祭享節次。毋得苟循習俗。省牲滌器。一依禮文。飮福不出校門外。禮文不止此二者。當時尤失。故特出之。

一。祭物前期一月。告官豫備。牲醯葅果。毋得代用。如非土產難辦之物。則以他精潔相近之物充之。亦不得以一物備數品。

一。獻官差定時。前期十日。入校望報。

一。獻官託故不參。則僉議定罰。

一。每祭後斯文及鄕老。請會飮福。每會。和議相接。過失相規。至於子弟。尤當勉勵。責以勤學。

一。凡會。酒饌務從簡便。

一。殿宇及諸處。每年春秋。一一巡審。少有汚壞。告官治葺。切勿因循。以致難救。除草掃雪。幷無失時。少有怠慢則下典治罪。

一。祭服祭器及書冊什物。同日點檢。曝曬有欠則告官改備。書冊則校生典守者當徵。毋得借與方外。

一。殿內地衣。五年一改備。

一。地衣破件。用於堂及齋樓。毋得褻用於他處。非但地衣。如祭器破件。卽令埋置屛處。祭服則焚之。

一。學田所出。公費外毋得私用。

一。寶上存本聚息。永世無廢。元數以百石爲限。而以其餘數。爲地衣貿資接儒供饋及春秋大祭時校生三日糧。有餘則什物備置。每春秋照勘元數外。遺在置簿。以備後考。

一。殿內非時毋得出入。常加扃鎖。因事若入則必具冠服。

一。校生升堂則必著巾。

一。官家遇校官。必以禮貌。如廩料支供。幷令察之。不至於薄。如有不事訓誨。多行鄙陋。則諄諄開諭。期於必改。

一。校生非其職事。官家毋得任使。

一。校生額數及時充定。常有餘數。執事毋攝。祭時或有故執事未充。以方外儒生並差出。

一。堂及齋樓等處。勿近聲色。飮食時切勿喧閙失儀。

一。有司有不謹所任。鄕中齊會論罰。

陶山記考證

[編輯]

巖麓悄蒨。悄蒨。幽深蔥瓏之貌。

樂山樂水。闕一不可。初本作武夷。所以爲天下絶勝者。以中有九曲水也。

卒歲之願。晦菴詠山詩卒歲聊自娛。

畸人。畸孤獨之意。

陶山書堂。先生本註。陶義見記。今詩中或事或姓。點綴陶字。乃事外暎事以寓意耳。

巖棲軒詩曾氏稱顔實若虛。屛山引發晦翁初。暮年窺得巖棲意。先生本註。曾子稱顔淵有若無實若虛。屛山字晦菴。以是祝之。晦菴詩自信久未能。巖棲冀微效。名軒以自勖。

翫樂齋。先生本註。朱子名堂室記。以持敬明義。動靜循環之功。爲合乎周子太極之論。足以翫樂而忘外慕。今以名齋而日加警焉。

翫樂齋詩。主敬還須集義功。主敬左齋。明義右齋。動靜循環之功。有似於太極也。

幽貞門詩。韓公假大龜。韓昌黎復志賦。假大龜而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淨友塘。先生本註。濂溪愛蓮說稱蓮美非一。而曾端伯獨呼爲淨友。恐未盡也。

節友社。先生本註。陶公三徑。梅獨見遺。蓋不但離騷爲欠典也。

時習齋詩。兩進明誠效數飛。明明善。誠誠身。

谷口門。先生本註。谷口鄭子眞。不屈其志。耕於巖石之間。而名振京師。楊子雲法言之語。

東翠屛山詩。疑是營丘筆下生。營丘。卽李成所居也。工畫山水。因號李營丘。

西翠屛山詩。中藏蘭若下園亭。蘭若。蕭灑之處。

一任浮雲萬古靑。晦菴詩。浮雲一任閒舒捲。萬古靑山只麽靑。

芙蓉峯詩。主人亦有煙霞癖。主人。卽趙上舍士敬也。煙霞癖。唐高宗過田遊巖所居。問曰何所樂耶。曰有泉石膏肓。煙霞痼疾。

蒙泉詩。尤當思果育。先生本註果育。卽易辭蒙卦象曰君子以。果行育德之語也。

冽井詩。自在寧心惻。劉子澄自號冽軒。詩云無勞劇心惻。

庭草詩。意思如馨。如馨。猶言寧馨。晉王衍美丰姿。山濤嗟歎曰何物老嫗。生此寧馨兒。一雲馨香也。言恁地也。○王若虛曰寧。猶言如此。馨語助也。

磵柳詩。千載兩節翁。兩節。陶靖節邵康節。濯濯風度。晉王恭有美貌。人云濯濯如春風之柳。

西麓詩。二仲豈無有。愧余非蔣卿。先生本註。蔣卽蔣詡也。二仲卽羊仲裘仲。二人居蔣卿之隣。逐日相從故及此。

雲霞之交。范泰與一高人爲物外遊。時人以爲雲霞之交。

翠微詩。九日攜壺酒。杜牧之詩九日攜壺上翠微。

菊花空滿手。古詩九月九日菊花空滿手。笑無酒也。

寥朗詩。仰眺俯瞰。古詩仰眺碧天際。俯瞰綠水濱。寥朗無涯觀。寓目理自陳。

月艇詩。九曲羊裘詠。晦菴在武夷。答劉靜春寄羊裘詩。誰遣羊裘與醉披。故人心事不相違。狂奴今夜知何處。月冷風淒未肯歸。狂奴嚴光之小字也。侯覇邀之。光瞋目不答。久之乃曰懷仁寶義國家興。阿諛順從腰領折。覇以白帝。帝笑曰狂奴舊態尙存。

㯃園詩。見割有警言。㯃有世用。莊子㯃以有用見割。警言。莊子昨見櫟之免伐。今見鴈之見烹。木以不材全其天年。鴈以善鳴不保其身。將處材與不材之間。此警言也。

魚梁詩。丙穴底貢。漢水之源有丙穴。此穴之魚有至味。指銀唇。

遠峀詩。如黛如簪。趙飛燕妹合德爲薄眉。號遠山黛。韓詩云山如碧玉簪。天空浮脩眉。

聾巖註借景。史某構亭於他亭之傍。史亭無景而彼亭有致。山谷命之曰借景亭。

汾川詩。汾川非異水。回首想梧陰。先生本註。汾川在西翠屛南。李大成所居。自號碧梧。

秋來戀主深。時李公去此在任故稱之。

靜存齋箴考證

[編輯]

本眞而靜。伊川好學論曰其本也眞而靜。

雲胡末渝。末謂已生之後也。

外物膠擾。莊子膠擾言紛擾也。

老洫堪悲。莊子齊物論。其厭也如緘。以言其老洫。註機心益熱。愈老愈深。故曰老洫。言人陷於物慾。終身不出者也。

靡有將迎。莊子不將不迎。將送也。卽正心章留滯也。迎延。卽期待也。

由定而明。定指靜之體。明指動之用。

曲當時措。曲當於時措也。

靜耽動鄙。惟靜是耽而惟動是鄙也。

楊羅深味。靜字。楊龜山羅豫章相傳旨訣。

執此明彼。此指靜彼指動。上句動亦靜。重在此耳。

易東書院記事

[編輯]

退溪先生嘗以爲吾鄕先正禹祭酒倬。道義風節。爲後學師表。而可廟食百世。迺於嘉靖戊午四月。先生與趙穆,琴蘭秀。相地於鼇潭之上。

癸亥春。苞山郭侯趪來蒞玆邑。闔境大治。公私富實。鄕人金富弼,趙穆,琴蘭秀,琴應夾諸君。以營建之議白侯。侯亦樂與之措畫焉。

丙寅春。侯治官舍。以其餘瓦九千張。屬諸生員以主之。金君等與諸同志。稟先生議定其事。一鄕士夫家莫不聳動。出財以助之者凡一百六十餘家。

是年秋。鳩材伐木。郞生山侯出倉中糓四十石布十五疋以資之。安東府伯尹公復亦以糓十石大木十餘株輸送之。

丁卯春始役。金富弼,琴應商,趙穆,琴應夾,琴蘭秀,禹克昌及輔掌其事。監董最勤。以時遞番來監者。烏川金富儀,金富倫。溫溪李寗。月川蔡雲慶。池沙禹致武。汾川李叔樑。西村柳贇。浮浦申洽,孫興孝也。其他郡吏若諸寺僧來助役者。不可勝記。

夏五月。以運瓦事稟先生。先生答書曰所云退役之難。非不料得。但不奪農時。古人至戒。吾輩平生誦習此等說話。謂當如此。今纔有一事到手。便不用其說。殊非本志之所願欲者。意謂待七月間爲之。雖未免霾黝之恨。不至於腐朽。其黝色則受丹雘而可無之。故前與士敬書聊發之耳。

秋祠及堂齋告成。請先生以定其扁號。祠曰尙贒。正堂曰明敎。左右翼室曰精一曰直方。東西兩齋曰四勿曰三省。書室之在北曰光明室。大門之在南曰入道門。總名之曰易東書院。易東者。取易已東矣之義也。

冬侯將歸。又以其社寺田二百餘負。良賤若干名歸之院。吾儕中亦各有所納。納田土者金富弼,李完,琴應夾,金富倫,金富儀及輔也。以糓代納者。朴士熹,金生溟也。趙君以鄕人之意。錄其顚末。請院記於先生。

戊辰春。東萊鄭侯惟一,監司朴公啓贒。且方致意拳拳。以遂未訖之功。二月與諸君齊會院中。議定祭儀及規約。先生與書曰竹溪書院。祀文成公儀。舊有謄本。共覽去取。以爲他日祭禹公之儀何如。又有伊山書院規約頗詳密。可倣議定新規。四月先生寫扁額。作書院記。命輔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