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植樹造林 綠化祖國
華林茂
1972年3月8日
本作品收錄於《紅旗

偉大領袖毛主席歷來重視林業建設,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指出,「森林的培養,畜產的增殖,也是農業的重要部分。」在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又向全國人民發出了「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的號召,為我國社會主義林業建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在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指引下,全國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群眾性的植樹造林運動,取得了很大成績。現在不少地方已經出現了荒山披綠裝,沙漠變綠洲,「四旁」樹成蔭,農田林網化的景象,對於促進工農業生產建設發揮着顯著的作用。特別是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在波瀾壯闊的「農業學大寨」的群眾運動中,毛主席關於「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越來越深入人心,變為廣大群眾的自覺行動。社會主義林業建設的形勢越來越好。

叛徒、內奸、工賊劉少奇一類騙子一貫反對毛主席的革命路線和政策,在林業建設上,既從「左」的方面,搞一平二調,又從右的方面,兜售「三自一包」、「分山林到戶」的黑貨,推行「農林對立」、「重砍輕造,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嚴重地阻礙了造林事業的發展,使我國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森林資源較少、分布不均的狀況還沒有根本改變,林業建設同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的形勢不相適應。我們必須遵照毛主席關於「路線是個綱,綱舉目張」的指示,牢牢抓住路線這個綱,深入進行思想和政治路線方面的教育,繼續開展革命大批判,肅清劉少奇一類騙子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提高執行毛主席革命路線的自覺性,放手發動群眾,搞好植樹造林的群眾運動,為綠化祖國而努力。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它和農業的關係極為密切。樹木和森林可以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保護和發展牧場,開闢飼料、肥料、燃料來源,是農牧業生產的重要保障。不論山區、丘陵,還是沙區、平原,因地制宜地營造水源林、水土保持林、農田防護林,大搞「四旁」綠化,都是改變自然面貌,促進農業高產穩產的一項基本建設。特別是那些水土流失,風沙旱澇災害比較嚴重的地區,農業生產很不穩定,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林木稀少,森林覆蓋率太低。要改變這些地區的自然面貌,促進農業生產的發展,尤其必須植樹造林,加速綠化。發展工業也離不開林業。木材和各種林產品,又是工業建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不管是工業交通,國防建設,民用建築,那一方面都少不了木材。開發礦業要坑木,修築鐵路要枕木,建設橋涵要樁木,建築房屋要梁、檁,造紙、造船、造火車、造汽車等等也都需要木材。綜合利用森林資源,還可以生產出人造板、人造纖維、松香、栲膠、酒精、樟腦等各種工業產品。

總之,林業建設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整體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林業發展了,會促進整個經濟建設的發展。反之,林業上不去,則不但會影響農業生產的穩定增長,也會影響到工業的發展。綠化祖國,是促進農業和工業發展的需要,是關係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全局的一件大事。那種認為林業建設「無足輕重」的思想,是很錯誤的。

有些同志擔心抓了林業,會影響農業,主張「先農後林」。這是一種把林業和農業完全對立起來的形而上學觀點。

偉大領袖毛主席早就指出:「農、林、牧三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要把三者放在同等地位。」毛主席的指示深刻地闡明了農、林、牧的辯證關係,指明了農、林、牧三結合的正確方向。農業和林業是辯證的統一,二者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沒有農業的發展,不可能有林業的發展。但是,只搞農業,不搞林業,則若干地方的農業生產往往不能收到穩定增長的效果。河北省靈壽縣瓦房台大隊是個山區,一九六四年搞農田基本建設的時候,忽視了植樹造林。他們苦幹一春,閘住了十二條山溝,修成一批大寨田,當年就長出了好莊稼。可是八月一場暴雨,閘好的十二條山溝被沖毀十條。他們從實踐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認識到山坡無林,暴雨徑流,水土流失,是沖壩毀田的根本原因。從此,他們把發展農業和發展林業結合起來,在興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程的同時,大搞植樹造林,連續奮戰五年,植樹二百五十萬株,綠化荒山九千二百多畝,從根本上控制了水土流失,加上實行科學種田,糧食逐年穩定增長。到一九六九年,畝產由一九六三年的四百七十多斤提高到一千三百斤。

許多事實說明,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農田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改變自然面貌,抵禦自然災害,促進農業穩產高產的可靠保障。農業和林業是互相依賴,互相促進的,在發展中必須而且可以互相結合。一個大隊是這樣,一個縣也是這樣。豫東平原有名的老災區鄢陵縣,過去糧棉產量很低,樹木極少。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這個縣為了迅速改變自然面貌,在抓好農業的同時,下決心抽出少量好地育苗,在準備充足樹苗的基礎上,發動群眾,大搞植樹造林。到一九七○年,糧食畝產比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六十六,棉花提高二點四倍,每人平均「四旁」植樹一百四十多株,比一九六五年前十六年造的林還多四倍。他們在爭取糧棉上《綱要》的過程中,基本上實現了全縣的綠化,收到農林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的顯著效果。這就證明,造林不但不影響糧食生產,反而是促進糧食上《綱要》,實現農業高產穩產的重要條件。那種認為「抓了林業,會影響農業」的思想,是不符合事實的。 當然,發展林業和發展農業,在占用土地和勞力使用上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但是,只要我們統籌兼顧,全面規劃,在土地使用上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在勞動力分配上,根據季節規律,合理安排,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這些矛盾是能夠得到妥善解決的。

還有的同志認為「一年莊稼,十年樹,造林收效慢,遠水不解近渴」,因而對植樹造林缺乏積極的實際行動。

快和慢是相對的。林木生長周期較長,比起農作物和某些當年見效的農田基本建設工程,收效是要慢一些。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林業也可以說是「遠水」。但是要解決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的「近渴」,解決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所需木材和林產品的「近渴」,則必須狠抓這個「遠水」。

實際上,植樹造林這個「遠水」也不是遠不可及。從經濟收益看,群眾常說:「桃三杏四梨五年,棗樹結果在當年」。種植果樹和其他經濟林木,一般幾年就有收益。從促進農業看,種植灌木和其他速生樹木,三、五年就能發揮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作用,並可提供燃料、飼料和肥料。如種紫穗槐,第二年就有收穫,它的葉子是優質飼料和肥料,枝條還可以編織筐簍。從解決木材問題看,雖說需要稍長一些時間,但也不是遙遙無期的。群眾說:種植速生樹木,「三年成椽,五年成檁,十年成梁」。湖北省潛江縣地處江漢平原,過去樹木稀少,木材很缺。從一九六二年開始大搞植樹造林,只用了七、八年的時間,全縣社員用材就做到全部自給,百分之四十的生產隊集體用材也得到解決。許多地區的實踐證明,在缺林少材地區大搞植樹造林,發展速生樹木,經過十年左右的時間,農村的用材就可以基本解決。

「遠水」和「近水」也不是絕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遠水」不怕遠,只要下功夫去抓,幾年就會變成「近水」。如果怕遠而不去抓,「遠水」就永遠是「遠水」,「近渴」就不得解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越是「遠水」越要早抓,這是變「遠水」為「近水」的最好辦法。同時,還應該看到,我國某些山區的農民曆來就有林糧間種,以短養長的經驗,只要總結推廣這些經驗,就可以做到一舉兩得。因此,把造林絕對地看成長期才能有收效也是片面的。

「遠水不解近渴」的思想,實質上是對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係問題沒有正確的理解,是胸無大志,目光短淺,只顧當前,不顧長遠的小農經濟思想的反映。毛主席教導我們:「現在的努力是朝着將來的大目標的,失掉這個大目標,就不是共產黨員了。然而放鬆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產黨員。」沒有今日的努力,將來的大目標就永遠不能達到。發展社會主義林業必須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結合起來。只有從遠處着眼,從近處着手,胸懷將來實行大地園林化的遠大目標,努力抓緊今日的植樹造林工作,才能加快綠化祖國的步伐,使林業建設儘快適應工農業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前人種樹後人享」,在地主階級、資產階級看來是無利可圖的壞事,在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看來則正是應當做而且必須做的好事。

還有的同志認為「綠化好是好,就是太難搞」,「造林好辦,成林困難」等等,因此,難字當頭,無所作為。

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改造大自然的一場偉大的鬥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毛主席教導我們:「在社會主義事業中,要想不經過艱難曲折,不付出極大努力,總是一帆風順,容易得到成功,這種想法,只是幻想。」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對困難採取什麼態度,歷來是兩種世界觀鬥爭的表現。徹底的唯物主義者是無所畏懼的。只要遵循毛主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路線,有一個很大的革命幹勁,承認困難,分析困難,找出克服困難的辦法,向困難作鬥爭,就能夠一步步地取得勝利。山西省平順縣西溝大隊,山是石頭山,溝是石頭溝,自然條件十分困難,但是他們發揚「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硬是在石山上植樹造林,把一萬二千畝荒山全部綠化起來,改變了光山禿嶺的面貌。許多綠化先進單位的實踐都說明,只要用毛澤東思想武裝廣大人民群眾的頭腦,樹立「愚公移山,改造中國」的雄心壯志,堅決響應毛主席關於「綠化祖國」的號召,堅持不懈,百折不撓,就一定能夠一步步地把一切可能綠化的荒山荒地和「四旁」地都綠化起來。

對於綠化有畏難情緒,實質上是一種不相信群眾的思想。有這種思想的人,只看見荒山一大片,看不見群眾力量大無邊。他們只坐在辦公室里算死賬,越算越畏縮不前。毛主席說:「社會的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自己創造的。只要這些人掌握了自己的命運,又有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路線,不是迴避問題,而是用積極的態度去解決問題,任何人間的困難總是可以解決的。」群眾路線是我黨一切工作的基本路線。只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搞群眾運動,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山東省膠南縣有六十三萬畝荒山、海灘。過去由於劉少奇一夥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干擾和破壞,沒有充分發動群眾植樹造林,綠化長期搞不起來。農業學大寨以來,特別是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他們批判了劉少奇一夥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用毛主席關於「綠化祖國」等發展林業的光輝指示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在全縣掀起了群眾性的造林熱潮。沒有種苗,就發動群眾自采自育。造林成活率不高,就組織三結合科研小組,總結推廣先進經驗。他們不僅大搞造林,而且十分重視護林,實行造管並舉;把專業隊伍同群眾運動結合起來,一個山頭一個山頭地綠化,一片海灘一片海灘地造林,大搞「四旁」植樹,一年接着一年,連續不斷,五、六年時間全縣基本上實現了綠化。實踐證明,把群眾發動起來,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沒有綠化不了的宜林荒山荒地。

為了綠化祖國,還應該積極做好現有森林的保護管理工作。這是不斷增加森林資源,鞏固與擴大綠化成果的重要方面。目前個別地方,由於對森林保護管理缺乏足夠重視,因而亂砍亂伐、毀林開荒的現象和森林火災、病蟲害時有發生。這說明劉少奇一夥推行的「重砍輕造,造而不管」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的餘毒在一些同志的頭腦中還沒有肅清。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一書中曾經指出:有些地方過去由於破壞了森林,「失去了水分積聚和貯存的中心」,「使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內枯竭了,而在雨季又使更加兇猛的洪水傾瀉到平原上」,因而使這些地方「成為荒蕪不毛之地」。我們應該從這個歷史的經驗中吸取教訓,充分認識破壞森林的嚴重惡果,繼續深入批判劉少奇一類騙子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切實加強對現有森林的保護管理,搞好護林防火,嚴禁亂砍亂伐、毀林開荒,狠狠打擊階級敵人的破壞活動。要堅持合理採伐的原則,貫徹執行以營林為基礎,采育結合,造管並舉的正確方針,因地因林制宜,採取適當的採伐方式,反對那種只顧眼前,不顧長遠的做法。採伐後要及時造林更新,並加強幼林的扶育管理,使森林資源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綠化祖國,是毛主席向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歷史任務。實現這個任務,關鍵在於各級黨委根據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和政策,加強對林業建設的領導。毛主席的革命路線是社會主義林業建設的生命線。經過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批判了劉少奇一類騙子在林業戰線上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但是餘毒還沒有肅清。要綠化祖國,必須狠抓兩個階級、兩條道路、兩條路線的鬥爭,繼續批判階級鬥爭熄滅論、「農林牧機械對立論」和「重砍輕造,造而不管」等反革命修正主義黑貨。政策是路線的具體體現,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別名發表,確實作者身份不明(包括僅以法人名義發表),在兩岸四地、馬來西亞以及新西蘭屬於公有領域。但1972年發表時,美國對較短期間規則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國仍然足以認爲有版權到發表95年以後,年底截止,也就是2068年1月1日美國進入公有領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權在原作地尚未過期進入公有領域。依據維基媒體基金會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極容忍處理,不鼓勵但也不反對增加與刪改有關內容,除非基金會行動必須回答版權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