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律全書 (四庫全書本)/全覽2
樂律全書 全覽2 |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二十九
明 朱載堉 撰
旋宮合樂譜
凡學樂學舞所用人數〈若學者多用八十人若學者少用四〉
樂正〈十人〉 麾〈一人一人若人少則〉 柷〈不用一人或堂上堂下各〉
牘〈一人一人或二人已〉 搏拊 鞉
鏞 鍾〈下皆〉 磬〈放此〉
琴〈兼歌〉 瑟〈兼歌〉 竽
笙 塤 籥
簫 篪 篴
管 鼓〈兼歌〉 敔〈兼歌朄應〉
引舞〈詳見柷下二〉 文舞〈人或四人四人〉 武舞〈或十六人〉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二十九>
凡欲習古樂者必先擇一靜處堂上堂下阼階西階悉如古制堂上正中一席設先聖先師位使人起敬堂上學者各跪而坐於地此古所謂席地坐也其堂下樂不設坐但立奏
〈樂正先贊合樂闗雎舉麾者接贊合樂闗雎贊畢舉麾而後擊柷柷第一聲搏 牘〉
〈拊 左手輕擊為拊右手重擊為搏〉
〈柷第二聲搏 牘〉
〈拊 節奏均勻古人所謂間若一也〉
〈柷第三聲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牘〉
〈拊〉
〈搏牘〉
〈拊〉
〈搏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闗〈姑 搏 牘 鏞琴滄 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闗〈蕤 摶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雎〈應 搏 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鳩〈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牘 朄朄鼓鳴則歌管皆止鍾鳴而後歌管方作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摶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摶 牘〉
〈拊〉
在〈應 搏 牘 鏞 琴滄 瑟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河〈南 搏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濁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之〈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洲〈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窈〈黃 搏 牘 鏞 琴芍滄 瑟黃正鍾 浪 黃應〉
〈搏 牘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窕〈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淑〈黃 搏 牘 鍾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姑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君 〈蕤 搏 牘 鏞 琴滄 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搏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子 〈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好〈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逑 〈姑 搏 牘 鍾芍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一〉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二〉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三〉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參〈姑 搏 牘 鏞 琴滄 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差〈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荇〈應 搏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菜〈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搏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左〈蕤 搏 牘 鏞 琴滄 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流〈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之〈姑 搏 牘 鍾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窈〈黃 搏 牘 鏞 琴芍滄 瑟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黃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窕〈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淑〈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寤〈應 搏 牘 鏞 琴滄 瑟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寐〈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求〈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之〈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鼔〉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一〉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二〉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三〉
〈搏 牘 □〉
〈拊 □〉
〈搏 牘〉
〈拊〉
求〈姑 搏 牘 鏞 琴滄 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之 〈黃搏牘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牘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不〈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得〈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寤〈應 搏 牘 鏞 琴滄 瑟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寐〈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思〈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服〈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悠〈蕤 搏 牘 鏞 琴滄 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哉〈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悠〈應 搏 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哉〈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摶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輾〈蕤 搏 牘 鏞 琴滄 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氷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轉〈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一 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反 〈黃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柎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側〈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一〉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二〉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三〉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樂律全書卷二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
明 朱載堉 撰
旋宮合樂譜
參〈姑 搏 牘 鏞 琴滄 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應〉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可 黃正以 黃應〉
〈 牘 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足 黃正兮 黃應〉
差〈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荇〈應 搏 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摶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摶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菜 〈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 牘 應〉
〈拊〉
〈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左 〈姑 搏 牘 鏞 琴滄 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右〈㽔 牘 鍾 滄 㽔正賔 浪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 牘 清 㽔正兮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㽔正兮 㽔應〉
〈拊 可 㽔正以 㽔應〉
〈 牘 濯 㽔正我 應和〉
〈拊 纓 㽔正兮 㽔應〉
〈搏 牘 磬 滄 㽔正浪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 牘 濁 㽔正兮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㽔正兮 㽔應〉
〈拊 可 㽔正以 㽔應〉
〈搏 牘 濯 㽔正我 應和〉
〈拊 足 㽔正兮 㽔應〉
采〈黃 牘 鍾 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之〈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姑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摶 牘〉
〈拊〉
窈〈㽔 摶 牘 鏞 琴滄 瑟㽔正賔 浪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㽔正兮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㽔正兮 㽔應〉
〈拊 可 㽔正以 㽔應〉
〈摶 牘 濯 㽔正我 應和〉
〈拊 纓 㽔正兮 㽔應〉
〈搏 牘 磬 滄 㽔正浪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㽔正兮 㽔應〉
〈拊 之 㽔正水 應和〉
〈 牘 蜀 㽔正兮 㽔應〉
〈拊 可 㽔正以 㽔應〉
〈搏 牘 濯 㽔正我 應和〉
〈拊 足 㽔正兮 㽔應〉
窕〈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和〉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應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淑〈應 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㽔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 牘 濯 應正我 㽔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琴〈 牘 鏞 琴滄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㽔正兮 㽔應〉
〈拊 可 㽔正以 㽔應〉
〈搏 牘 濯 㽔正我 應和〉
〈拊 足 㽔正兮 㽔應〉
瑟〈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摶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姑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友〈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芍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芍濯 姑正我 應應〉
〈拊 芍足 姑正兮 姑應〉
之〈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淸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𣌾〉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二〉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搏 牘 播〉
〈拊 鞉〉
〈搏 牘 第〉
〈拊 三〉
〈搏 牘 通〉
〈拊 止〉
〈搏 牘〉
〈拊〉
參〈姑 搏 牘 鏞 琴滄瑟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差〈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摶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荇〈應 搏 牘 鍾 滄 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㽔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㽔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㽔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菜〈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鼔〉
〈拊〉
〈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左〈蕤 搏 牘 鏞 琴滄 瑟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芼〈㽔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之〈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窈〈黃 搏 牘 鏞 琴芍滄 瑟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黃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窕〈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搏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芍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芍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芍足 姑正兮 姑應〉
淑〈黃 搏 牘 鍾 芍滄 黃正鍾 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清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淸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搏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纓 黃正兮 黃應〉
〈搏 牘 磬 芍滄 黃正浪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之 黃正水 林和〉
〈搏 牘 芍濁 黃正兮 黃應〉
〈拊 芍可 黃正以 黃應〉
〈摶 牘 芍濯 黃正我 林和〉
〈拊 芍足 黃正兮 黃應〉
女〈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姑應〉
〈搏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鍾〈應 搏 牘 鏞 琴滄 瑟應正鍾 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清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纓 應正兮 應應〉
〈搏 牘 磬 滄 應正浪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之 應正水 蕤和〉
〈搏 牘 濁 應正兮 應應〉
〈拊 可 應正以 應應〉
〈搏 牘 濯 應正我 蕤和〉
〈拊 足 應正兮 應應〉
鼓〈南 搏 牘 鍾 滄 南正呂 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清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搏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纓 南正兮 南應〉
〈搏 牘 磬 滄 南正浪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之 南正水 姑和〉
〈搏 牘 濁 南正兮 南應〉
〈拊 可 南正以 南應〉
〈 牘 濯 南正我 姑和〉
〈拊 足 南正兮 南應〉
樂〈蕤 搏 牘 鍾 滄 蕤正賔 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纓 蕤正兮 蕤應〉
〈搏 牘 磬 滄 蕤正浪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之 蕤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蕤正兮 蕤應〉
〈拊 可 蕤正以 蕤應〉
〈搏 牘 濯 蕤正我 應和〉
〈拊 足 蕤正兮 蕤應〉
之〈姑 搏 牘 鍾 滄 姑正洗 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摶 牘 清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纓 姑正兮 姑應〉
〈摶 牘 磬 滄 姑正浪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之 姑正水 應和〉
〈搏 牘 濁 姑正兮 姑應〉
〈拊 可 姑正以 姑應〉
〈搏 牘 濯 姑正我 應和〉
〈拊 足 姑正兮 姑應〉
〈摶 牘 朄〉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鼓〉
〈拊〉
〈搏 牘〉
〈拊〉
〈搏 牘 應〉
〈拊〉
〈搏 牘〉
〈拊〉
〈敔第一聲搏 牘〉
〈拊〉
〈敔第二聲 牘〉
〈拊〉
〈敔第三聲搏 牘〉
〈拊〉
闗雎五章章四句
陜西西安府學中有前代石經作闗雎五章今從之
謹按虞廷賡歌三百篇之權輿也周南闗雎三百篇之元首也學詩學樂當自此始故載二篇全譜俾學者肄習焉
右乃建子月黃鍾調旋宮譜也其大呂以下十一調琴瑟指法已載律書第三冊中八音節奏放此推之茲不悉載
樂律全書卷三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總論鄉飲有磬無鍾
臣謹按周禮小胥條下註雲特縣縣於東方或於階閒而已疏雲特縣縣於東方或於階閒而已者按鄉飲酒記雲磬階閒縮霤註雲縮從也霤以東西為從是其階閒也按鄉射雲縣於洗東北西面註雲此縣謂縣磬也縣於東方避射位也是其東方也雲而已者言其少耳葢凡言設樂皆有鍾有磬惟此有磬無鍾故云少耳夫有鍾有磬則其操縵從頭再作謂之曰金聲玉振其無鍾者則不謂之曰金聲但曰玉振猶魯鼓薛鼓有全有半也此與前卷操縵所謂從頭再作者大同小異況笙譜與瑟譜亦大同小異前兩卷中未嘗發明故此卷發明之若夫搏拊舂牘鞉應等譜皆儀禮所未載而詳見於周禮今據周禮補其缺畧以見半堵與全肆異焉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一
飲射二禮經文〈大同小異互相發明〉
鄉飲酒禮曰設席於堂廉東上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二人皆左何瑟後首挎越內右手相樂正先升立於西階東工入升自西階北面坐相者東面坐遂授瑟乃降
鄉射禮曰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立於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執越內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
鄉飲有瑟無琴有磬無鍾有笙無簫葢樂之略者也鄉射曰間若一不鼔不釋鼓以朄應拊牘為節經不言可知矣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不拜既爵授主人爵衆工則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獻公與笙取爵於上篚既獻奠於下篚〉笙入堂下磬南〈句〉北面立〈句〉樂南陔白華華黍〈卒歌至此皆儀禮經文〉
辯三笙一和舊以和為小笙非是
〈臣〉謹按儀禮鄉射記三笙一和而成聲條下舊音釋雲和戶臥反讀作去聲推詳本意蓋謂三人吹笙一人歌詩和之而成聲耳然先儒古註雲三人吹笙一人吹和凡四人也引爾雅曰笙小者謂之和及考爾雅條下亦互引此記文為註〈臣〉不能無疑焉何也三人吹笙令一人吹小笙則不成文理矣宋書樂志有相和歌之説謂絲竹相和而執節者歌禮失求諸野觀此可證也所謂節者猶今拍板是也古人謂之牘牘乃版之類一類之物而名不同者大同小異也有圖見律書樂器圖様篇無牘則以今之拍板代之可也
辯笙詩六篇舊謂有聲無辭亦非
〈臣〉謹按毛詩小序曰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白華孝子之絜白也華黍時和嵗豐宜黍稷也由庚萬物得由其道也崇丘萬物得極其髙大也由儀萬物之生各得其宜也有其義而亡其辭先儒謂孔子論詩雅頌各得其所時俱在耳遭戰國及秦之世而亡之此説是也或謂笙詩元起有聲無辭愚見論之殆不然也今夫畫角之類其為器也五音六律未能備具也而其三㺯之曲尚且有辭焉何況笙乃五音六律備具之器而六詩既有聲矣安得無辭乎既無辭矣安得謂之詩乎又安得復有南陔等名與夫孝子相戒以養等義乎以此觀之則彼有聲無辭之説滯閡不通矣小序以為其辭亡者是也先儒以為元起無辭非也
論笙詩六篇雖亡亦有可補之理
笙詩六篇雖亡推之於理亦可補焉譬如冬官之篇亡而以考工記補之格致之𫝊亡而以程子之意補之夫考工記之與程子之意皆與本文不類而補之亦未為害何獨於詩靳之不敢補哉南陔等篇前賢多補之者如夏侯湛之作今存一章可考而不見其全文惟束廣㣲之作備載於文選者是也裴耀卿守宣州歌此詩觀者感泣豈即束氏所補者歟抑夏侯氏所補者歟夏作見劉孝標世説註其辭曰既殷斯處仰説洪恩夕定晨省奉朝侍昏宵中告退鷄鳴在門孳孳恭誨夙夜是敦潘岳見是詩曰此非徒溫雅乃別見孝悌之性以今觀之其意固善矣其語頗重複晨昏夙夜只是一義束詩亦無甚動人處豈能令感泣乎間嘗效顰為之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臣謹按鄉飲酒禮曰賓出奏陔古註雲陔陔夏也天子諸侯以鍾鼓奏之大夫士鼓而已葢建於阼階之西然則合鄉樂有鼓可知也鄉射雲間若一不鼓不釋鼓以朄應拊牘為節所謂間若一也朄應拊牘詳見律書樂器圖様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樂律全書卷三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二
鄉射禮篇曰使二人舉觶賔與大夫不興取奠觶飲卒觶不拜執觶者受觶遂實之賔觶以之主人大夫之觶長受而錯皆不拜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於西階上長受酬酬者不拜乃飲卒觶以實之受酬者不拜受辯旅皆不拜執觶者皆與旅卒受者以虛觶降奠於篚執觶者洗升實觶反奠於賔與大夫鄉飲酒禮曰無筭爵無筭樂註曰筭數也賔主燕飲爵行無數醉而止也燕樂亦無數或間或合盡歡而止也〈臣〉謹按經文謂工告于樂正曰正歌備樂正告於賔乃降古註曰樂正降者以正歌備無事故降然則此後不贊可知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二>
古人所謂無算樂何也量畫長短及客多少而為増減故也畫不長客不多則樂止此耳否則歡未盡作樂如下條
樂律全書巻三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三
此亦無算樂
説見前卷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已上每章笙與歌相間作如日短
或隨意摘取數章而不全作亦可
樂律全書卷三十三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四
所謂合樂者如堂上歌關雎則堂下亦奏關雎以合之如堂上歌鵲巢則堂下亦奏鵲巢以合之此之謂合樂也舊説如堂上歌關雎則堂下奏鵲巢以合之此不達之論也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樂律全書卷三十四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五
鄉射禮曰司射與司馬交於階前去撲襲升請以樂樂於賔賔許諾司射降搢撲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於賔賔許司射遂適階間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上射揖司射退反位樂正東面命太師曰奏騶虞間若一太師不興許諾樂正退反位乃奏騶虞以射舊説鄉射之鼓五節歌五終所以將八矢一節之間當拾發四節四拾其一節先以聽也間若一者重節射皆應鼓與歌之節乃釋算不與鼓節相應不釋算也臣謹按所謂五節者蓋以詩一句為一節聽畢五句至第六句之鼓乃發四矢以應鼓節舊説恐誤詳如下文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臣謹按周禮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鍾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祴夏驁夏古註雲金奏擊金以為奏樂之節金謂鍾及鎛以鍾鼓者先擊鍾次擊鼓以奏九夏夏大也樂之大歌有九杜子春雲王出入奏王夏屍出入奏肆夏牲出入奏昭夏四方賔來奏納夏臣有功奏章夏夫人祭奏齊夏族人侍奏族夏客醉而出奏陔夏公出入奏驁夏呂叔玉雲肆夏繁遏渠皆周頌也肆夏時邁也繁遏執競也渠思文也鄭康成雲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是以頌不能具朱熹詩傅亦用叔玉之説今按叔玉蓋因肆於時夏之一言遂傅㑹焉其説非也夫周公制禮作樂已有九夏之歌而執競雲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朱𫝊既以為昭王以後之詩又引國語叔玉之説蓋一時之誤耳竊疑九夏篇章初未亡也今悉在大雅焉夏之為言大也即大雅之義也舊説樂之大歌有九是也又謂九夏皆頌之族類則非也夫王夏者今文王之篇是也國語雲工歌文王之三謂文王一篇之中三章耳自文王在上至文王以寧是所謂文王之三也鹿鳴之三倣此或曰之三猶言三終也謂一篇連奏三遍也儀禮大射乃歌鹿鳴三終鄭康成雲歌鹿鳴三終不歌四牡皇皇者華此説是也左𫝊註雲鹿鳴之三小雅首三篇也文王之三大雅首三篇也此説誤矣由國語之誤誤之也或以為肆夏者緜詩是也蓋取肆不殄厥慍之一言以為樂章之名耳昭夏大明也蓋取昭事上帝之一言也章夏棫樸也蓋取追𤥨其章之一言也舊説以為臣有功則奏之故小序亦云文王能官人正與相合也納夏未詳據其篇次蓋旱麓歟取諸玉瓚可以納黃流也舊説以為四方賔來則奏之故其詩云豈弟君子干祿豈弟此之謂歟齊夏思齊也述后妃之徽音故妃夫人祭則奏之也族夏行葦也其序曰周家忠厚內睦九族故族人侍則奏之祴夏既醉也祴與介字古音相近蓋取介爾景福之一言耳又取既醉以酒既飽以徳故客醉而出則奏之也驁夏未詳據其篇次蓋假樂歟洪武正韻音傲樂也引莊子惠以歡為驁又音遨樂章名引儀禮公出入奏驁然則驁有平去二音大扺古人取詩為樂之意今不可曉且如文王之篇周公追述先王之徳而作也初非諸侯朝聘之義而實為兩君相見之樂登歌清廟下管象而舞大武初非養三老五更之詩而文王世子篇以為養老更之樂仲尼燕居篇以為諸侯大饗兩君相見之樂四牡皇皇者華本因勞遣使臣而作乃移於飲酒燕射關雎鵲巢本起閨房衽席之間而施諸鄉人邦國采蘋之詩云誰其屍之有齊季女而卿大夫射以之為節鄉飲燕禮皆合樂而用焉彼九夏取義者殆亦此類矣乎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臣謹按儀禮鄉飲酒禮曰賔出奏陔註雲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終日燕飲酒罷以陔為節明無失禮也周禮鍾師以鍾鼓奏九夏是奏陔夏則有鍾鼓矣鍾鼓者天子諸侯備用之大夫士鼓而已蓋建於阼階之西南鼓又按鄉射禮曰賔興樂正命奏陔賔降及階陔作賔出衆賔皆出註雲陔陔夏也其詩亡或雲夏者大也謂大雅也九夏其詩皆在大雅王夏文王昭夏大明肆夏緜也章夏棫樸納夏旱麓齊夏思齊族夏行葦陔夏既醉驁夏假樂也采蘋已下竝見戴記射義篇今附於騶虞下
樂律全書卷三十五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巻三十六
明 朱載堉 撰
鄉飲詩樂譜六
內則曰十有三年學樂此何樂也葢所謂歌之樂也古詩存者三百餘篇皆可以歌而人不能歌者患不知音耳茍能神解意㑹以音求之安有不可歌之理乎臣嘗取三百篇詩一一歌之始信古樂未嘗絶𫝊於世但人自畫不求之以音耳茲譜但錄二南小雅數十篇而大雅三頌不著於譜何也葢大雅及頌皆朝㑹郊廟之樂非士庶所通用其小雅若天保彤弓諸篇亦然惟二南古稱為鄉樂可以用之鄉人矣孔子謂伯魚曰汝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歟是故全載之以便肄習雲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鵲巢三章章四句
共計十二句凡四十八字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口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騶虞二章章三句
共計六句凡二十六字
以上召南十四篇四十章
一百七十七句四百六字
樂律全書卷三十六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明 朱載堉 撰
六代小舞譜
雲門別名帗舞〈武〉咸池別名人舞〈文〉簫韶別名皇舞〈文〉大夏別名羽舞〈文〉大頀別名旄舞〈武〉大武別名干舞〈武〉臣謹案古六舞惟人舞有圖焉宜推廣之為學舞法近代太常雅舞率皆不舒不轉此長沙紓令之遺𡚁惟人舞舊圖獨不然猶有古人遺法之萬一焉學者信而好古可也述而不作可也人舞周禮謂之小舞古人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而冠舞大夏然則除大夏外學舞在未冠之前故樂記曰歌干揚童者舞之舊圖戴幞頭則非周制矣宜圖童者服庶幾為得也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六舞總譜〈學文舞者始則人舞次則皇舞終則羽舞學武舞者始則帗舞次則旄舞終則干舞〉四勢為綱象四端也
一曰上轉勢象惻隠之仁
二曰下轉勢象羞惡之義
三曰外轉勢象是非之智
四曰內轉勢象辭讓之禮
此四勢象四端舞譜謂之送搖招邀上轉若邀賔之勢下轉若送客之勢外轉若搖出之勢內轉若招入之勢
八勢為目象五常三綱也
一曰轉初勢象惻隠之仁
二曰轉半勢象羞惡之義
三曰轉周勢象篤實之信
四曰轉過勢象是非之智
五曰轉留勢象辭讓之禮〈屈其一足仲其一足即樂記所謂屈伸也〉此五勢象五常朱熹詩傳釋輾轉反側四字之義曰輾者轉之半轉者輾之周反者輾之過側者轉之留舞譜藉此四字之義明古人舞法轉之一言衆妙之門也
六曰伏覩勢表尊敬於君〈此即樂記所謂俯也〉
七曰仰瞻勢表親愛於父〈此即樂記所謂仰也〉
八曰回顧勢表和順於夫〈亦表兄弟朋友相和〉
此三勢象三綱伏覩勢表尊敬君為臣綱之象仰瞻勢表親愛父為子綱之象囘顧勢表和順夫為妻綱之象五常三綱共為之目總以四端為之綱也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之情皆形見於樂故曰樂觀其深矣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樂律全書卷三十七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明 朱載堉 撰
六代小舞譜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周禮樂師掌教小舞劉濓謂小舞者或一二佾或一二人今擬初學舞者二佾可也干戚羽籥通皆黑漆是為士庶之器
樂律全書卷三十八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明 朱載堉 撰
小舞鄉樂譜
合樂羔羊文舞之屬皆以羔羊為樂〈人舞首章凰舞次章羽舞卒章〉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卒章樂終羽舞退出〉
合樂兔罝武舞之屬皆以兔罝為樂〈帗舞首章旄舞次章干舞卒章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首章樂終
帗舞退出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學舞口訣
廣大象地清明象天
此謂畫綴兆也士舞二佾每佾二人共用四人每人立處相距三步所謂三步見方是也用步弓量之每面方三步四方牽繩取直而以白灰畫之畫方已畢中心定橛牽繩畫圓繩頭與四角齊圓在外方在內象天圓地方也廣大言其不宜窄小象天不過言其圓耳清明言其清白而明顯也
四時終始風雨周旋
二佾者凡四人春夏秋冬各一人也初變之先春在東北夏在東南秋在西南冬在西北一變之後春在夏處夏在秋處秋在冬處冬在春處是名二變三變四變放此推之文先左旋武先右旋終而復始象四時也方轉三變圓轉一變所謂周旋中規折旋中矩是也風雨喻其動轉不息之象
先鼓警戒三步見方
凡歌詩每一字擊鍾一聲未歌之先播鞉三通是名先鼓警戒以後毎一句畢撃鼓三聲不獨武舞如此而文舞亦然也凡學先武舞後文舞何也武為粗舞文為細舞粗舞易細舞難論語引詩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之謂也虞書舞干羽於兩階先言千後言羽亦此意也三步見方解見上文
進旅退旅一弛一張
進者邀也面皆向前若邀客之勢也退者送也面皆向後若送客之勢也弛者揺也面皆向外若相別之勢也張者招也面皆向內若相㑹之勢也此四勢者唐人謂之送邀招揺古人謂之進退弛張記曰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又曰古樂進旅退旅又曰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皆此之謂也
乾直而専坤闢而翕
此言手勢乾旋坤轉喻轉身而舞也轉身舞時則二手皆開象乾動也直坤動也闢轉身舞畢則二手皆合象乾靜也専坤靜也翕蓋歌聲每一字舞者皆轉身舞此古人遺法也太常二舞皆立定不轉身故其舞不神舞不神而欲神人以和難矣是故轉身乃舞學第一義切宜講肄而不可忽也
內直外方敬義以立
此言足勢凡轉身立定時或面向前或面向後身皆向內不可向外轉身立定時或面向外或面向內身皆向前不可向後其左右足隨面所向之方而屈前伸後焉假如向前則屈前足形方如矩而伸後足形直如兩足相離要逺務盡筋骨之力否則怠慢周禮巡舞列而撻其怠慢者是也
地氣上躋天氣下降隂陽相摩天地相盪
文武二舞各有三成每成四句是為四變前三變皆折旋中矩後一變則周旋中規象四時終始風雨周旋也文左旋武右旋起初舞時各照本位春居春位夏居夏位秋居秋位冬居冬位第一句畢聞鼓而變春居夏位夏居秋位秋居冬位冬居春位第二句畢聞鼓而變春居秋位夏居冬位秋居春位冬居夏位第三句畢聞鼔而退春居冬位夏居春位秋居夏位冬居秋位第四句畢聞鼔而變春復春位夏復夏位秋復秋位冬復冬位所謂終而復始者也
寒暑徃來日月左右㑹守拊鼓要其節奏
順轉春夏秋冬者則周旋逆轉冬秋夏春者則直行上下左右相交象日徃則月來寒徃則暑來也此謂第二成初各依本位第一句畢聞鼓而變春居夏位夏居春位秋居冬位冬居秋位第二句畢聞鼓而變春居秋位夏居冬位秋居春位冬居夏位第三句畢聞鼓而變春居冬位夏居秋位秋居夏位冬居春位第四句畢聞鼓而變春復春位夏復夏位秋復秋位冬復冬位所謂終而復始者也
宜簡而易宜緩而舒養其血脈斯之謂歟
舞譜宜簡不宜煩宜易不宜難宜緩不宜速宜舒不宜促此學舞要訣也何謂宜簡不宜煩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故樂記曰大樂必易又曰大樂與天地同和言取法於乾坤之簡易也何謂宜易不宜難宋儒有言古樂不可見者蓋由今人求古樂太深耳正謂本不難誤以為難也臣嘗觀鶴之舞無所𫝊授亦無失𫝊遂悟古人之舞原無𫝊授非失𫝊也何謂宜緩不宜速古者天子諸侯冕而總干當此之時旒珠在其首佩玉在其身舞若速而不緩則珠必結玉必碎矣觀今之三舞蹈即古舞蹈即古舞之遺意豈可以速而不緩哉何謂宜舒不宜促樂記有之清明象天廣大象地終始象四時周旋象風雨故習其俯仰詘伸容貌得荘焉行其綴兆要其節奏行列得正焉進退得齊焉曰周旋曰進退古人舞譜槩可知也太常雅舞立定不移畧有俯仰屈伸而無離合變態近乎長沙紓令舞矣漢時諸王來朝稱觴上夀更迭起舞長沙定王但畧舉手左右皆笑其拙陶謙為紓令太守張磐與謙父友而謙恥為之屈盤嘗舞屬謙謙不為起固強之乃舞舞又不轉言其非也也蓋漢去古未逺古舞尚未失傳猶以不舒不轉為異今太常舞不舒不轉而人不以為異去古益逺失其傳也近代諸樂家樂書所述古舞遺意中間多有可取擇其善者從之編成歌括便於初學記誦雲耳
大鞉長一尺面
徑一尺通柄長
四尺五寸聲洪
而徐篇首播之
小鞉長七寸面
徑七寸通柄長
三尺二寸聲焦
而急章首播之
此器四名一曰
朔鞞二曰𣌾鼔
三曰縣鼓四曰
相鼓以木為腔
長二尺大面徑
一尺四寸小面
徑七寸聲洪而
徐類鞭鼓之聲
此器四名一曰
應鞞二曰應鼓
三直曰應四直
曰鞞以木為腔
長一尺四寸大
面徑一尺小面
徑五寸聲焦而
急類杖鼓之聲
雅形類鼓木為
膽長一尺四寸
面徑七寸熟皮
縵之而實以糠
聲類搏拊拊在
堂上坐奏節歌
雅在堂下立奏
節舞其用不同
拊用熟皮縫成
袋長一尺四寸
面徑七寸實之
以糠用時置膝
上用畢置座上
座長一尺八寸
廣一尺連趺髙
一尺趺髙二寸
舊説先鼓以警戒者鞉鼓也會守拊鼓者應鼓也治亂以相者朄鼓也訊疾以雅者雅鼓也周禮所謂舂牘應雅是也太常寺雅樂不全鞉朄舂牘節奏形狀人多難曉特表出之附於此卷其餘詳見律呂精義
學樂教舞人數
柷敔鍾磬一人〈人多每器一人人少一人兼之〉
鞉朄鼓應一人〈或每器一人或一人兼之〉
搏拊一人〈或堂上二人堂下二人堂上名搏拊堂下名雅鼓〉
舂牘一人〈或堂上二人堂下二人〉
鼓瑟一人〈或二人〉
鼓琴一人〈或二人或四人若人少有瑟無琴有琴無瑟皆可〉
吹竽一人〈或二人竽等諸器如無則不必用只用笙亦可也〉
吹笙一人〈或二人〉
排簫一人〈或二人〉
編管一人〈或二人〉
吹籥一人〈或二人〉
吹篴一人〈或二人〉
吹塤一人〈或二人〉
吹篪一人〈或二人〉
文舞一人〈或二人惟學舞之人必不可缺也〉
武舞一人〈或二人〉
已上十六人常數也學徒多或加一倍不可太多樂勝則流能減則善人少不足十六人尤合宜也
樂律全書卷三十九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四十
明 朱載堉 撰
宋儒朱子論舞大畧
唐人俗舞謂之打令〈蓋亦雅舞之俗名也〉其狀有四曰招〈即內轉也〉曰搖〈即外轉也〉曰送〈即下轉也〉其一記不得〈疑即上轉〉葢招則邀之之意搖則搖手呼喚之意送者送酒之意舊嘗見深村父老為予言其祖父嘗為之収得譜子因兵火失去舞時皆裹幞頭列坐飲酒少刻起舞有四句號雲送揺招邀三方一圓分成四片送在揺前人多不知皆以為瓦謎〈説見經世大訓〉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
武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帯素履左手持黒漆干右手持黒漆斧舞為干城腹心發揚蹈厲之狀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執紅纓之旄樂奏周南兔罝之詩名曰兔罝之舞
文舞二佾每佾二人各服深衣幅巾大帯素履左手持黑漆籥右手持黑漆翟舞為退食委蛇謙恭揖讓之容引舞二人服亦如之各執白羽之翿樂奏召南羔羊之詩名曰羔羊之舞
或問上條既言幅巾深衣大帯素履今圖童子則服草履何也荅曰洪武正韻皮曰履麻曰屩木曰屐蓋曰屐蓋草履乃貧賤者所服故童子服之然亦隨便也若士大夫之學舞者當服深衣則用革履革履之飾有絇繶純詳見周禮註疏
樂律全書卷四十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御製五倫書載我太祖諭禮部臣曰朕思古人之樂所以防民欲後世之樂所以縱民欲其故何也古樂之詩章和而正後世之歌詞淫以奢古樂之律呂協天地自然之氣後世之律呂岀人為智巧之私天時與地氣不審人聲與樂聲不比故雖以古之詩章用古之器數亦乖戾而不合陵犯而不倫矣手擊之而不得於心口歌之而非出於志人與樂判然為二而欲以動天地感鬼神豈不難哉然其流已久救之甚難卿等宜究心於此庶幾可以復古人之意
臣載堉曰古今論樂者衆矣或言截多管以求元聲或言建重室以驗氣𠉀或累黍以推實積或稽古以覓遺音人無定見迂怪百出大抵皆踵故習舍本而逐末者也甚則有如魏漢津輩取徽宗指寸為度李文利輩謂黃鍾極短宮音極清穿鑿愈多而元聲益喪是乃智巧之私而非自然之道矣嗚呼樂學之弊一至於此葢由律呂之説誤之也殊不思律呂乃樂家之末務聖人用以識別音聲之名猶今工尺字耳初無深奧之理樂之是非何闗於此譬如人之有姓名也賢否豈在此耶又譬如古族譜雖不傳今世豈無其子孫耶是知古樂雖亡人之情性音調未嘗亡也臣著樂書不取埋管驗氣等術惟欲復古人之意南風樂而不淫秋風哀而不傷故附靈星舞後竊比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庶幾可以復古人之意雲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明 朱載堉 撰
靈星小舞譜〈凡教小兒舞者皆名小舞〉
後漢祭祀志曰高帝令天下立靈星祠祠后稷謂之靈星者以后稷配食天田星也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象教田初為芟除次耕種芸耨驅爵及穫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謹按此乃古人所謂煩奏之舞是也煩奏之舞自古有之傳曰黃鍾大呂不可從煩奏之舞何則其音疏也葢古者歌以頌徳舞以象事士農工商所為不同退食委蛇謙恭揖讓此士之所為也芟除耕種耘耨穫刈此農之所為也樂節舞態亦從而異世人不達指為俗樂誤矣蓋無古不成今今之樂猶古之樂也故取古之詞章今之音節今古融通使人易曉或於樂學庶幾有小補焉周禮曰籥章掌土鼔豳籥中春晝擊土鼓龡豳詩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凡國祈年于田祖龡豳雅擊土鼔以樂田畯國祭蠟則龡豳頌擊土鼓以息老物臣謹按籥章條下註雲杜子春謂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鄭康成引明堂位以解豳籥葢謂豳籥即葦籥也又按樂師條下凡舞有帗舞註雲鄭司農謂社稷以帗鄭康成謂帗析五彩繪今靈星舞子持之是也然則漢之靈星祠即周之里社其舞即周之帗舞歟豳籥以葦為哨並兩管而吹之今世俗亦有焉但土鼓未見而農書所繪圖式殆似南人揷稻秧之鼓耳詩云琴瑟擊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然則古人雖言擊鼓未必皆土鼓如無則不拘何鼓皆可也其葦籥如無則不拘何笛或笙或管皆可但節奏不差而已琴瑟如無或不用亦可
靈星隊賦靈星雅樂漢朝製作舞象教田耕種收穫擊土鼓吹葦籥時人皆不識呼為村田樂樂器不須多卻宜從簡便止用鍾一口鼓一面鞉一柄版一串雙管一兩副小曲七八遍〈即豆葉黃〉秋夜迎寒春晝逆暑祭蠟以息老物祈年以御田祖歌聲有節舞容有譜童男十六人兩兩相對舞手持各執事從頭次第數第一對教芟除手執鎌舞第二對教開墾手執钁舞第三對教栽種手執鍬舞第四對教耘耨手執鋤舞第五對教驅爵手執竿舞第六對教收穫手執杈舞第七對教舂柫手執連耞舞第八對教簸揚手執木杴舞教田既畢農事已成謳歌舞蹈荅謝神明〈吹金字經〉右遶一周致語八句大禹聖人謨訓有雲徳惟善政政在飬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春祈田祖秋報靈星不同俗舞是為雅隊斯可與豳風並行而不相悖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第一對用童男二人象教芟除手執鐮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芟除勢〉 仰瞻 囘顧
第二對用童男二人象教開墾手執钁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開墾勢〉 仰瞻 囘顧
第三對用童男二人象教栽種手執鍬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栽種勢〉 仰瞻 囘顧
第四對用童男二人象教耘耨手執鋤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耘耨勢〉 仰瞻 囘顧
第五對用童男二人象教驅爵手執竿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驅爵勢〉 仰瞻 囘顧
第六對用童男二人象教收穫手執杈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收穫勢〉 仰瞻 囘顧
第七對用童男二人象教舂柫執連耞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舂柫勢〉 仰瞻 囘顧
第八對用童男二人象教簸執木杴舞四轉共計三十二勢
轉初 轉半 轉周 轉過
轉留 伏覩〈於此作簸揚勢〉 仰瞻 囘顧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一對教芟除手執鐮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卑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卑復位
引舞拔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二對教開墾手執钁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三對教栽種手執鍬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四對教耘耨手執鋤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卑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五對教驅爵手執竿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六對教收穫手執杈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鍾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七對教舂柫執連耞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引舞持帗者左班一人云 第八對教簸執木杴舞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豆葉黃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一>
樂律全書巻四十一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
欽定四庫全書
樂律全書巻四十二
明 朱載堉 撰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左班一人云 天下太平字舞獻第一字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鼓孤桐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左班一人云 天下太平字舞獻第二字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鼓孤桐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左班一人云 天下太平字舞獻第三字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鼓孤桐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左班一人云 天下太平字舞獻第四字右班一人云 舞者就位〈待舞畢雲〉舞畢復位
舞者就位播鞉三通鐘鼓樂作吹鼓孤桐曲終樂止舞畢復位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凡舞必借古人詞章何也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意也凡腔調或借今人所易知者何也今之樂由古之樂也記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無古今之異而音豈有古今之異哉用古之詞章配今之腔調使人易曉而悟樂之理如此其妙也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經部,樂類,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臣〉謹案樂府詩集雲古南風歌舜所作也古秋風辭漢武帝所作也二者並見南監舊板樂府詩集即郭茂倩氏手編古本也喟其増歎舊板原作歎字〈歎字讀作平聲〉蓋與凱風自南而為叶韻及查琴家舊譜所載皆作歎字與郭本同惟近年新刻風雅逸篇風雅廣逸詩紀前集古樂苑等俱妄改作喟其増悲與儀字葉非也當從郭本歎字為是
樂律全書卷四十二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