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12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二十一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一百二十一卷目錄

 塔部彙考二

  大唐西域記拘屍那揭羅國塔 媻羅痆斯國塔 戰主國塔 吠舍釐國塔

  弗栗恃國塔 摩揭陀國塔 烏荼國塔 羯𩜁伽國塔 達羅毗荼國塔 臂多勢羅國塔

   阿軬荼國塔 瞿薩旦那國塔

  三寶感通錄鄮縣塔 故都塔 古城寺塔 蒲坂塔 岐山塔 瓜州塔 福

  感寺塔 雒縣塔 超化寺塔 妙樂寺塔 臨黃塔 長河塔 甎塔 高麗土塔 坊州

  甎塔

  法苑珠林罽賓國塔

  嬾真子錄慈恩寺塔

神異典第一百二十一卷

塔部彙考二

[編輯]

《大唐西域記》

[編輯]

拘屍那揭羅國塔

[編輯]

拘屍那揭羅國。城門東北隅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 準陀之故宅也。宅中有井,將營獻供,方乃鑿焉。歲月 雖淹,水猶清美。城西北三四里,渡阿恃多伐底河,西 岸不遠至婆羅林。其樹類槲而皮青白,葉甚光潤,四 樹特高,如來𡧯滅之所也。其大甎精舍中作如來涅 槃之像,北首而臥。傍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基雖傾 陷,尚高二百餘尺。前建石柱,以記如來𡧯滅之事;雖 有文記,不書日月。精舍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修 菩薩行時,為群雉王救火之處。昔於此地有大茂林, 毛群羽族,巢居穴處,驚風四起,猛焰飈逸。時有一雉, 有懷傷愍,鼓濯清流,飛室奮灑。時天帝釋俯而告曰: 「汝何守愚,徒勞羽翮,大火方起,焚燎林野,豈汝微軀 所能撲滅?」雉曰:「說者為誰?」曰:「我天帝釋耳。」雉曰:「今天 帝釋有大福力,無欲不遂,救災拯難,若指諸掌,反詰 無功,其咎安在?猛火方熾,無得多言。」尋復奮飛,往趣 流水。天帝遂以掬水泛灑其林,火滅煙消,生類全命。 故今謂之救火窣堵波也。

雉救火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為鹿 殺生之處。乃往古昔,此有大林,火炎中野,飛走窮窘。 前有駛流之阸,後困猛火之難,莫不沈溺,喪棄身命。 其鹿惻隱,身據橫流,穿皮斷骨,自強拯溺。蹇兔後至, 忍疲苦而濟之。筋力既竭,溺水而死。諸天收骸,起窣 堵波。

城北渡河三百餘步,有窣堵波,是如來焚身之處。地 今黃黑,土雜灰炭,至誠求請,或得舍利。如來𡧯滅,人 天悲感,七寶為棺,千㲲𦆑身,設香華,建旛蓋,末羅之 眾奉轝發引,前後導從,北渡金河,盛滿香油,積多香 木,縱火以焚,二㲲不燒,一極襯身,一最覆外。為諸眾 生分散舍利,惟有髮、爪,儼然無損。焚身側有窣堵波, 如來為迦葉波現雙足處。如來金棺已下香木已積, 火燒不然。眾咸驚駭。阿泥請幫助識別此字。陀言:「待迦葉波耳。」時大 迦葉波與五百弟子,自出林來至拘屍城,問阿難曰: 「世尊之身可得見邪?」阿難曰:「千㲲𦆑絡重棺周殮,香 木已積,即事焚燒。」是時佛於棺內為出雙足,輪相之 上見有異色。問阿難曰:「何以有此?」曰:「佛初涅槃,人天 悲慟,眾淚迸染,致斯異色。」迦葉波作禮,旋繞興讚:「香 木自然,大火熾盛,故如來𡧯」滅;三從棺出:初出臂問 阿難治路,次起坐為母說法,後見雙足示大迦葉波。 現足側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是八王分舍利處。 前建石柱,刻記其事。佛入涅槃後涅疊般那已,諸八 國王備四兵至,遣直性媻羅門謂拘屍力士曰:「天人 導師,此國𡧯滅,故自遠來請分舍利。」力士曰:「如來降 尊即斯下土,滅世間明導,喪眾生慈父。如來舍利,自 當供養,徒疲道路,終無得獲。」時諸大王遜詞以求,既 不相允,重謂之曰:「禮請不從,兵威非遠。」直性媻羅門 揚言曰:「念哉大悲世尊!忍修福善,彌歷曠劫,想所具 聞。今欲相陵,此非宜也。今舍利在此,當均八分,各得 供養,何至興兵?」諸力士依其言,即時均量,欲作八分, 帝釋謂諸王曰:「天當有分,勿恃力競。」阿那媻答多龍 王、文鄰龍王、醫那缽呾羅龍王復作是議:「無遺我曹, 若以力者,眾非敵矣。」直性媻羅門曰:「勿諠諍也,宜共 分之。」即作三分:一、諸天;二、龍眾;三、留人間;八國重分。 天龍人王莫不悲感。

媻羅痆斯國塔

[編輯]

媻羅痆斯國大城東北媻羅痆河西有窣堵波,無憂 王之所建也。高百餘尺。前建石柱碧鮮若鏡。光潤凝 流,其中常現如來影像。

媻羅痆河東北行十餘里,至鹿野伽藍。大垣中有精 舍。西南有石窣堵波,無憂王建也。基雖傾陷,尚餘百尺,前建石柱,高七十餘尺,石含玉潤,鑒照映徹,慇懃 祈請,影見眾像,善惡之相,時有見者,是如來成正覺 已,初轉法輪處也。其側不遠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 等見菩薩捨苦行,遂不侍衛,來至於此,而自習定。其 傍窣堵波,是五百獨覺同入涅槃處。又三窣堵波,過 去三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

伽藍西南二三里,有窣堵波,高三百餘尺,基址廣峙, 瑩飾奇珍。既無層龕,便置覆缽,雖建表柱,而無輪鐸。 其側有小窣堵波,是阿若憍陳如等五人棄制迎佛 處也。初,薩媻曷刺他悉陀太子踰城之後,棲山隱谷, 忘身殉法。淨飯王乃命家族三人、舅氏二人曰:「我子 一切義成,捨家修學,孤遊山澤,獨處林藪,故命爾曹, 隨知所止,內則叔父伯舅,外則既君且臣,凡厥動靜, 宜知進止。」五人銜命,相望營衛,因即勤求,欲期出離。 每相謂曰:「夫修道者,苦證邪,樂證邪?」二人曰:「安樂為 道。」三人曰:「勤苦為道。」二三交爭,未有以明。於是太子 思惟至理,為伏苦行外道,節麻米以支身。彼二人者 見而言曰:「太子所行,非真實法。夫道也者,樂以證之, 今乃勤苦,非吾徒也。」捨而遠遁,思惟果證。太子六年 苦行,未證菩提,欲驗苦行非真,受乳糜而證果。斯三 人者聞而歎曰:「功垂成矣,今其退矣,六年苦行,一旦 捐功。」於是相從求訪。二人既相見已,匡坐高談,更相 議曰:「昔見太子一切義成,出王宮,就荒谷,去珍服,披 鹿皮,精勤勵志,貞節苦心,求深妙法期無上果。今乃 受牧女乳糜,敗道虧志,吾知之矣,無能為也。」彼二人 曰:「君何見之晚?歟此猖蹶人耳!夫處乎深宮,安乎尊 勝,不能靜志遠跡山林,棄轉輪王位,為鄙賤人行,何 可念哉!」言增忉怛耳。菩薩浴尼連河,坐菩提樹,成等 正覺,號天人師,𡧯然宴默,唯察應度曰:「彼鬱頭藍子 者,證非想定堪受妙法。」空中諸天尋聲報曰:「鬱頭藍 子命終已來,經今七日。如來歎惜:斯何不遇,垂聞妙 法,遽從變化,重更觀察,營求世界,有阿藍迦藍,得無 所有處定可授至理。」諸天又曰:「終已五日。如來再歎, 愍其薄祐,又更諦觀,誰應受教?唯施鹿林中有五人 者,可先誘導。」如來爾時起菩提樹,趣鹿野園,威儀𡧯 靜,神光晃曜,毫含玉彩,身真金色,安詳前進,導彼五 人。斯五人遙見如來,互相謂曰:「一切義成,彼來者是。 歲月遽淹,聖果不證,心期已退,故尋吾徒。宜各默然, 勿起迎禮。」如來漸近,威神動物,五人忘制,拜迎問訊, 侍從如儀。如來漸誘,示之妙理,兩安居畢,方獲果證。 列士池西有三獸窣堵波,是如來修菩薩行時燒身 之處。劫初時於此林野有狐、兔、猨,異類相悅。時天帝 釋欲驗修菩薩行者,降靈變化為一老夫,謂三獸曰: 「二三子善安隱乎?無驚懼邪?」曰:「涉豐草,遊茂林,異類 同歡,既安且樂。」老夫曰:「聞二三子情厚意密,忘其老 弊,特此遠尋,今正饑乏,何以饋食?」曰:「幸少留此,我躬 馳訪。」於是同心虛己,分路營求。狐沿水瀕,銜一鮮鯉, 猨於林樹采異華果,俱來至止,同進老夫,唯兔空還, 遊躍左右。老夫謂曰:「以吾觀之,爾曹未如猨狐同志, 各能役心,唯兔空還,獨無相饋。以此言之,誠可知也。」 兔聞譏議,謂狐、猨曰:「多聚樵蘇,方有所作。狐猨競馳, 銜草曳木,既已蘊崇,猛焰將熾。」兔曰:「仁者!我身卑劣, 所求難遂,敢以微躬,充此一餐。」詞畢入火,尋即致死。 是時老夫復帝釋身,除燼收骸,傷歎良久,謂狐猨曰: 「一何至此?吾感其心,不泯其跡,寄之月輪,傳乎後世。」 故彼咸言月中之兔,自斯而有。後人於此建窣堵波。

戰主國塔

[編輯]

戰主國城西北伽藍中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印 度記》曰:「此中有如來舍利一升。昔者世尊嘗於此處 七日之中為天人眾顯說妙法。其側則有過去三佛 座及經行遺跡之處。鄰此復有慈氏菩薩像,形量雖 小,威神嶷然。靈鑒潛通,奇跡間起。」

「競伽河北有那羅延天祠。天祠東行三十餘里有窣 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大半陷地,前建石柱,高餘二 丈,上作師子之像,刻記伏鬼之事。昔於此處有曠野 鬼,恃大威力,啖人血肉,作害生靈,肆極妖祟。如來愍 諸眾生不得其死,以神通力誘化諸鬼,導以歸依之 敬,齊以不殺之戒。」諸鬼承教,奉以周旋。於是舉石,請 佛安坐,「願聞正法,克念護持。自茲厥後,無信之徒競 共推移,鬼置石座,動以萬數,莫之能轉。茂林清池,周 基左右,人至其側,無不心懼。」

伏鬼側東南百餘里,至一窣堵波,基已傾陷,餘高數 丈。昔者如來𡧯滅之後,八國大王分舍利時,量舍利 媻羅門蜜塗瓶內,分授諸王,而媻羅門持瓶以歸。既 得所黏舍利,遂建窣堵波,並瓶置內,因以名焉。後無 憂王開取捨利瓶,改建大窣堵波,或至齋日,時放光 明。

吠舍釐國塔

[編輯]

吠舍釐國。宮城西北五六里,至一伽藍,傍有窣堵波, 是昔如來說《毗摩羅詰經》,長者子、寶積等獻寶蓋處。 其東有窣堵波,舍利子等於此證無學之果,舍利子證果東南有窣堵波,是吠舍釐王之所建也。佛涅槃 後,此國先王分得舍利,式修崇建。《印度記》曰:「此中舊 有如來舍利一斛,無憂王開取九斗,唯留一斗。後有」 國王,復欲開取,方事興工,尋則地震,遂不敢開。其西 北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傍有石柱,高五六十 尺,上作師子之像。石柱南有池,是群獼猴為佛穿也, 在昔如來曾住於此。池西不遠有窣堵波,諸獼猴持 如來缽上樹取蜜之處。池南不遠有窣堵波,是諸獼 猴奉佛蜜處。池西北隅猶有獼猴形像。伽藍東北三 四里有窣堵波,是毗摩羅詰故宅基址,多有靈異。去 此不遠有一神舍,其狀壘甎,傳雲積石,即無垢稱長 者現疾說法之處。去此不遠有窣堵波,長者子寶積 故宅也。去此不遠有窣堵波,是菴沒羅女故宅,佛姨 母等諸苾芻尼,於此證入涅槃。

千子歸宗側不遠有窣堵波,是如來經行遺跡。東有 故基,上建窣堵波,光明時燭,祈請或遂,是如來說《普 門陀羅尼》等經重閣講堂餘址。講堂側不遠有窣堵 波,中有阿難半身舍利。去此不遠有數百窣堵波,欲 定其數,未有克知。是千獨覺入𡧯滅處。

弗栗恃國塔

[編輯]

弗栗恃國依河之濱有窣堵波,高餘三丈,南帶長流, 大悲世尊度漁人處也。越在佛世,五百漁人結儔附 黨漁捕水族,於此河流得一大魚,有十八頭,頭各兩 眼,諸漁人方欲害之。如來在吠舍釐國,天眼見,興悲 心,乘其時而化導,因其機而啟悟,告諸大眾:「弗栗恃 國有大魚,我欲導之,以悟諸漁人,爾宜知時。」於是大 眾圍繞,神足陵虛至於河瀕如常趺座,遂告諸漁人: 「爾勿殺魚!」以神通力開方便門,威被大魚令知宿命, 能作人語貫解人情。爾時如來知而故問:「汝在前身 曾作何罪,流轉惡趣受此弊身?」魚曰:「昔承福慶生自 豪族,大媻羅門劫比他者,我身是也。恃其族姓陵蔑 人倫,恃其博物鄙賤經法,以輕慢心」毀讟諸佛,以醜 惡語詈辱眾僧。引類形比,謂若駝、驢、象、馬諸醜形對。 由此惡業,受此弊身。尚資宿善,生遭佛世,目睹聖化, 親承聖教,因而懺謝,悔先作業。如來隨機攝化,如應 開導。魚既聞法,於是命終,承茲福力,上生天宮。於是 自觀其身何緣生此。既知宿命,念報佛恩,與諸天眾, 肩隨戾止。前禮既畢,右繞退立,以天寶香花持用供 養世尊,指告漁人,為說妙法,俱即感悟,輸誠禮懺,裂 網焚舟,歸真受法。既服染衣,又聞至教,皆出塵垢,俱 證聖果。

度漁人東北行百餘里,故城西有窣堵波,無憂王所 建,高百餘尺,是佛在昔於此六月說法,度諸天、人。此 北百四五十步有小窣堵波,如來昔於此處為諸苾 芻制戒。次西不遠有如來髮、爪窣堵波。如來昔於此 處,近遠邑人,相趨輻輳,焚香散花,燈炬不絕。

摩揭陀國塔

[編輯]

摩揭陀國王故宮北。有石柱。高數十尺。是無憂王作 地獄處。釋迦如來涅槃之後第一百年。有阿輸迦。唐言 無憂舊曰阿育王譌也王者頻毗娑羅。唐言影堅舊曰頻媻娑羅譌也王之曾 孫也。自王舍城遷都波吒釐。初,無憂王嗣位之後,舉 措苛暴,乃立地獄,作害生靈。周垣峻峙,隅樓特起,猛 焰洪鑪,銛鋒利刃,備諸苦具。迨無憂王廢獄之後,遇 近護大阿羅漢,方便善誘,隨機導化。王謂羅漢曰:「幸 以宿福,位據人尊,慨茲障累,不遭佛化。今者如來遺 身舍利,欲重修建諸窣堵波。」羅漢曰:「大王以福德力 役使百靈,以弘誓心匡護三寶,是所願也,今其時矣。」 因為廣說獻土之因,如來懸記興建之功。無憂王聞 已慶悅,召集鬼神,而令之曰:「法王導利,含靈有慶,我 資宿善,尊極人中,如來遺身,重修供養。今爾鬼神勠 力同心,境極贍部,戶滿拘胝,以佛舍利,起窣堵波,心 發於我,功成於汝,勝福之利,非欲獨有。宜各營構,待 後告命。」鬼神受旨,在所興功。功既成已,咸來請命。無 憂王既開八國所建諸窣堵波,分其舍利,付鬼神已, 謂羅漢曰:我心所欲,諸處同時藏下。舍利心雖冀此, 事未從欲。羅漢白王:命神鬼至所期日,日有隱蔽,其 狀如手。此時也,宜下舍利。王承此旨,宣告鬼神。逮乎 期日,無憂王觀候光景,日正中時,羅漢以神通力,伸 手蔽日,營建之所,咸皆瞻仰,同於此時,功績咸畢。 故宮西南有小石山,山西南五窣堵波,崇基已陷,餘 址尚高。遠而望之,鬱若山阜,面各數百步。後人於上 重更修建小窣堵波。《印度記》曰:「昔無憂王建八萬四 千窣堵波已,尚餘五升舍利,故別崇建五窣堵波,製」 奇諸處,靈異間起,以表如來五分法身。薄信之徒,竊 相評議,雲是「昔者難陀王建此五藏,以儲七寶。」其後 有王,不甚淳信,聞先疑議,肆其貪求,興動軍師,躬臨 發掘,地震山傾,雲昏日翳,窣堵波中,大聲雷震,士卒 僵仆,象馬驚奔。自茲以降,無敢覬覦。或曰:「眾議雖多, 未為確論,循古所記,信得其實。」

城西南隅二百餘里,有伽藍餘址,其傍有窣堵波,神 光時燭,靈瑞間發,近遠眾庶莫不祈請。是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

大山頂有大磐石,上建窣堵波,其高十餘尺,是佛入 定處也。「昔者,如來降神止此,坐斯磐石,入滅盡定,時 經宿焉。諸天靈聖供養如來,鼓天樂,雨天華。如來出 定,諸天感慕,以寶金錚起窣堵波。去聖逾邈,寶變為 石。自古迄今,人未有至。」遙望高山,乃見異類,長蛇猛 獸,群從右旋,天僊靈聖,層隨讚禮。

「菩提樹。垣西北不遠有窣堵波」,謂鬱金香高四十餘 尺,漕矩吒國寶主之所建也。昔漕矩吒國有大𧶜主, 宗事天神,祠求福利,輕蔑佛法,不信因果。其後將諸 𧶜侶貿遷有無,汎舟南海,遭風失路,波濤飄浪,時經 三歲,資糧罄竭,餬口不充。同舟之人,朝不謀夕,勠力 同志,念所事天,心慮已勞,冥功不濟。俄見大山,崇崖 峻嶺,兩日聯暉,重明照朗。時諸𧶜侶更相慰曰:「我曹 有福遇此大山,宜於中止得自安樂。」𧶜主曰:「非山也, 乃摩竭魚耳。崇崖峻嶺,鬐鬣也;兩日聯暉,眼光也。」言 聲未靜,舟帆飄溱。於是𧶜主告諸侶曰:「我聞觀自在 菩薩於諸危戹能施安樂,宜各至誠稱其名字。」遂即 同聲歸命稱念。崇山既隱,兩日亦沒。俄見沙門威儀 庠序,杖錫凌虛,而來拯溺不踰時而至本國矣。因即 信心貞固,求福不回,建窣堵波,式修供養,以鬱金香 泥,周塗上下。既發信心,率其同志,躬禮聖跡,觀菩提 樹。未暇言歸,已淹晦朔。𧶜侶同遊,更相謂曰:「山川悠 間,鄉國遼遠,昔所建立窣堵波者,我曹在此,誰其灑 掃?」言訖,旋繞至此。忽見有窣堵波,駭其由致。即前瞻 察,乃本國所建窣堵波也。故今印度因以鬱金為名。 菩提樹垣東南隅尼拘律樹側窣堵波傍有精舍,中 作佛坐像。昔如來初證佛果,大梵天王於此勸請轉 妙法輪。

菩提樹垣內四隅皆有一大窣堵波。在昔如來受吉 祥草已,趣菩提樹,先歷四隅,大地震動,至金剛座方 得安靜。樹垣之內聖跡鱗次差難遍舉。

菩提樹北門外諸窣堵波,高廣妙飾,中有如來舍利。 其《骨舍利》大如手指節,光潤鮮白,皎徹中外。其《肉舍 利》如大真珠,色帶紅縹。每歲至「如來大神變月滿之 日,出示眾人。」此時也,或放光,或雨華。

佛陀伐那山空谷中。東行三十餘里,至洩瑟知林。林 竹修勁,被山彌谷。其先有媻羅門,聞釋迦佛身長丈 六,常懷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恆 於杖端出過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窮實,遂投杖而去, 因植根焉。中有大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在 昔於此七日為諸天人現大神通,說深妙法。杖林中 近有鄔波索迦闍邪犀那者。唐言勝軍西印度,剎帝利種 也。志尚夷簡,情悅山林,跡居幻境,心遊真際,內外典 籍,窮究幽微,詞論清高,儀範閑雅。季漸七十,耽讀不 倦。餘藝捐廢,唯習佛經,策勵身心,不捨晝夜。印度之 法,香末為泥,作小窣堵波,高五六寸,書寫經文,以置 其中,謂之「法舍利」也。數漸盈積,建大窣堵波,總聚於 內,常修供養。故勝軍之為業也,口則宣說妙法,導誘 學人。手乃作窣堵波,式崇勝福。夜又經行禮誦,宴坐 思惟,寢食不遑,晝夜無怠。年百歲後,志業不衰,三十 年間凡作七拘胝。唐言億「法舍利窣堵波每滿一拘胝, 建大窣堵波而總置中,盛修供養,請諸僧眾,法會稱 慶。其時神光燭曜,靈異昭著,自茲厥後,時放光明。」 迦蘭陀池西北行二三里有窣堵波,無憂王所建也, 高六十餘尺,傍有石柱,刻記立窣堵波事,高五十餘 尺,上作象形。

《觀自在菩薩像》南窣堵波中有如來。三月之間剃剪 髮爪。有嬰疾病。旋繞多愈。

烏荼國塔

[編輯]

烏荼國西南境大山中有補澀波祇釐僧伽藍。其石 窣堵波極多靈異,或至齋日時放光明,故諸淨信遠 近咸會,持妙花蓋,競修供養。承露盤下覆缽勢,上以 花蓋笴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針也。此西北山伽藍 中有窣堵波,所異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靈 奇若斯。

羯𩜁伽國塔

[編輯]

羯𩜁伽國城南不遠有窣堵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 所建也。傍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國境北 陲大山嶺上有石窣堵波,高百餘尺,是劫初時人壽 無量歲,有獨覺於此入𡧯滅焉。

達羅毗荼國塔

[編輯]

達羅毗荼國,昔如來在世,數遊此國,說法度人,故無 憂王於諸聖跡,皆建窣堵波。城南不遠有大伽藍,國 中聰叡同類萃止。有窣堵波,高百餘尺,無憂王之所 建也。如來在昔於此說法,摧伏外道,廣度人、天。其側 則有過去四佛座及經行遺跡之所。

臂多勢羅國塔

[編輯]

臂多勢羅國城北十五六里。大林中有窣堵波,高數 百尺,無憂王所建也。中有舍利,時放光明,是如來昔 作僊人為國王所害之處。此東不遠有故伽藍,是昔大迦多延那大阿羅漢之所建立。其傍則有過去四 佛座及經行遺跡之處,建窣堵波以為旌表。

阿軬荼國塔

[編輯]

阿軬荼國城東北不遠大竹林中伽藍餘址是。如來 昔於此處,聽諸苾芻著《亟縛屣》。唐言靴傍有窣堵波,無 憂王所建也。基雖傾陷,尚高百餘尺。其傍精舍有青 石立佛像,每至齋日,或放神光。次南八百餘步林中 有窣堵波,無憂王之所建也。如來昔日止此,夜寒乃 以三衣重覆。至明旦開,諸苾芻著複納衣。此林之中 有佛經行之處。又有諸窣堵波,鱗次相望,並過去四 佛坐處也。其窣堵波中有如來髮、爪,「每至齋日,多放 光明。」

瞿薩旦那國塔

[編輯]

瞿薩旦那國。王城西五六里有娑摩若僧伽藍,中有 窣堵波,高百餘尺,甚多靈瑞,時放神光。昔有羅漢自 遠方來,止此林中,以神通力,放大光明。時王夜在重 閣,遙見林中光明照耀,於是歷問,僉曰:「有一沙門自 遠而至,宴坐林中,示現神通。」王遂命駕,躬往觀察,既 睹明賢,心乃祗敬,欽服不已,請至中宮。沙門曰:「物有 所宜,志有所在,幽林藪澤,情之所賞。高堂邃宇,非我 攸聞。」王益敬仰,深加宗重,為建伽藍,起窣堵波。沙門 受請,遂止其中。頃之,王感獲舍利數百粒,甚慶悅,竊 自念曰:「舍利來應,何其晚歟!早得置之窣堵波下,豈 非勝跡。」尋詣伽藍,具白沙門、羅漢曰:「王無憂也,今為 置之,宜以金銀銅鐵、大石函等,以次」周盛。王命匠人, 不日功畢,載諸寶輿,送至伽藍。是時也,王宮導從,庶 僚凡百,觀送舍利者動以萬計。羅漢乃以右手舉窣 堵波,置諸掌中,謂王曰:「可以藏下也。」遂坎地安函,其 功斯畢。於是下窣堵波無所傾損,觀睹之徒,嘆未曾 有。

《三寶感通錄》

[編輯]

鄮縣塔

[編輯]

西晉會稽鄮縣塔者,今在越州東三百七十里鄮縣 界東去海四十里,在縣東南七十里,南去吳村二十 五里。案《前傳》云:晉太康二年,有并州離石人劉薩何 者,生在畋家,弋獵為業,得病死甦,見一梵僧語何曰: 「汝罪重,應入地獄,吾愍汝無識,且放。」今洛下、齊城、丹 陽、會稽,並有古塔及浮江石像,悉阿育王所造,可勤 「求禮懺,得免此苦。」既醒之後,改革前習,出家學道,更 名慧達。如言南行,至會稽海畔山澤,處處求覓,莫識 基緒。達悲塞煩惋,投造無地。忽於中夜,聞土下鐘聲, 即尋記其處,剡木為剎。三日間,忽寶塔及舍利從地 湧出。靈塔相狀青色,似石而非石,高一尺四寸,方七 寸,五層露盤,似西域于闐所造。面開窗子,四周天全, 中懸銅磬,每有鐘聲,疑此磬也。繞塔身上,並是諸佛 菩薩、金剛聖僧、雜類等像,狀極微細,瞬目注睛,乃有 百千像現,面目手足咸具備焉。斯可謂神功聖跡,非 人智所及也。今在大木塔內,於八王日舁巡邑里,見 者莫不下拜念佛。其舍利者在木塔底。具塔左側,多 有古跡。《地誌》云:「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此其一也。

故都塔

[編輯]

洛州故都塔者,在城西一里故白馬寺南一里許古 基俗傳為阿育王舍利塔,疑即迦葉摩騰所將來者。 降邪通正,故立塔表以傳真雲。

古城寺塔

[編輯]

青州古城寺塔者,代歷周秦,莫知其地。石趙時,佛圖 澄者在鄴,勒虎敬重,廣置寺塔,而少露盤,方欲作之。 澄曰:「臨淄城中有阿育王寺,猶有佛像。露盤在深林 巨樹下,上有伏石,可尋而取也。」虎使求之,依言指授, 入地二十丈,獲之。至鄴頃,訪故地處所,故慧達在冥 中告云:「洛陽、臨淄、建業、鄮陰、成都五處並育王塔,禮」 者。不入地獄。故知此塔不虛名也。

蒲坂塔

[編輯]

河東蒲坂古塔者,後秦姚略叔父為晉王,鎮於河東。 故老傳云:「蒲坂古塔即阿育王所立也。」疑之,屢有光 現。依掘得佛骨於石函銀匣中,照曜殊常。送以上略, 略乃親迎,睹於灞上。今蒲州東坂有救苦寺,僧住立 大像極宏冠,而古塔不樹。

岐山塔

[編輯]

「扶風岐山南古塔」者,在平原上,南下北高,東去武亭 川十里,西去岐山縣二十里,南去渭水三十里,北去 岐山二十里,一名馬額山,同岐山,斯並在大山之北。 南有小山,東西迾,中間大谷,南與北別,故號岐山,岐 即分也。西北二十餘里有鳳泉,泉在岐山之陽,極高 顯,故隋高美其地泉,乃就置塔,俯臨目極,誠為虛迥。 寺名久廢,僧徒他往,人物全希。塔將頹壞,余往覲焉, 榛叢彌滿,雖無《黍離》之實,深切《黍離》之悲。今平原上 塔,俗諺為阿育王寺,鄉曰柳泉,取其北山之舊號耳。 貞觀五年,岐州刺史張亮,素有信向,來寺禮拜,但見 古基,曾無上覆,奏請望雲宮殿,以蓋塔基。下詔許之。

因構塔上,尊嚴相顯。故老傳云:「此塔一閉,經三十年
考證
一示人令生。」善亮聞之,以貞觀年中,請開剖出舍利

以示人,恐田聚眾,不敢聞塔。有敕並許。遂依開發。深 一丈餘,獲二古碑,並周魏之所樹也。文不足觀,故不 載錄。光相照燭,同諸舍利。既出,舍利通現,道俗有數 千人,一時同觀。有一盲人,積年目瞑,急努眼直視,忽 然明淨。京邑內外崩騰,同赴屯住塔所。日有數千舍 利高出,聚人同見,於方骨上見者不同。或見如玉,白 光映徹;或見綠色,或不見者。問眾人曰:「舍利何在?」時 有一人,以不見故,感激懊惱,搥胸而哭。眾人愍之,弔 問曰:「汝是宿作,努力懺悔,何用搥胸?」此人見他燒指 行供養者,即以麻纏拇指燒之,繞塔而走。火盛心急, 來舍利所,欻然得見,歡喜踴躍跳擲,不覺指痛。火滅 心歇,還復不見。顯慶四年九月,內僧智琮、弘靜見追 入內,語及育王塔事,年歲久遠,須假弘護。上曰:「豈非 童子施土之育王耶?若近有之,則八萬四千之一塔 矣。」琮曰:「未詳虛實。故老傳云:『名育王寺,言不應虛』。又 傳云:『三十年一度出。前貞觀初已曾出現,大有感應。 今期已滿,請更出之』。」上曰:「能得舍利,深是善因。可前 至塔所,七日行道,祈請有瑞,乃可開發。」即給錢五千、 絹五十疋,以充供養。琮與給使王長信等,十月五日, 從京旦發,六日,逼夜方到。琮即入塔內,專精苦到,行 道久之,未有光現。至十日三更,乃臂上安炭,就而燒 香,懍勵專注,曾無異想。忽聞塔內像下震製之聲,往 觀,乃瑞光流溢,霏霏上湧。塔內三像足下各放光,亦 白綠色,纏繞而上,至於衡角,合成帳蓋。琮喜踴躍,將 欲召僧,乃睹塔內充塞,僧徒合掌而立,謂是同寺。須 臾既久,光蓋漸歇,冉冉而下,去地三尺不見。群僧方 知聖隱,即召來使,同睹瑞相。既至像所,餘光薄地,流 輝布滿,赫奕瀾漫,百千種光,若有旋轉,久方沒盡。及 旦看之,獲舍利一枚,殊大於粒,光明鮮潔。更細尋視, 又獲七枚,總置盤內,一枚獨轉,繞餘舍利,各放光明, 炫耀人目。琮等以所感瑞,具狀上聞,敕使常侍王君 德等送絹三千疋,令造朕等身阿育王像,餘者修補 故塔。仍以像在塔,可即開發,出佛舍利,以流福「慧。僧 以舊材多雜朽故,遂總換以柏,編石為基,莊嚴輪奐, 製置殊麗。」又下敕僧智琮、弘靜、鴻臚給名,住會昌寺。 初開塔日,二十餘人同共下鑿。及獲舍利,諸人並見, 唯一不見。其人懊惱,自拔頭髮,苦心邀請,哭哀號叫, 聲駭人畜。徒自咎責,終不可見。乃置舍利於掌,雖覺 其重,不見如初。由是諸來謁者,恐不見骨,不敢睹其 光瑞。寺東雲龍坊人敕使未至前數日,望寺塔上有 赤色光,周照遠近,或見如虹,直上至天;或見光照寺 城,丹赤如晝。旦具以聞,寺僧歎訝曰:「舍利不久應開 此瑞,如《貞觀》不異。」其舍利形狀如小指,初骨長寸二 分,內孔正方,外楞亦爾,下平上圓,內外光淨。余內小 指,於孔中恰受,便得勝戴,以示大眾。至於光相變現, 不可常准。於時京邑內外,道俗連接二百里間,往來 相慶,皆稱「佛德,一代光華。」京師大慈恩寺僧慧滿在 塔行道,忽見綺井覆海,下一雙眼睛,光明殊大。通召 道俗同視,亦然。皆懾然喪膽,更不敢重視。顯慶五年 春三月,下敕取捨利往東都入內供養。時周又獻佛 頂骨至京師,人或見者,高五寸,闊四寸許,黃紫色。將 往東都駕所,時又追京師僧七人,往東都,入內行道, 敕以舍利及頂骨出示行道僧曰:「此佛真身,僧等可 頂戴供養。」經一宿,還收入內皇后捨所寢衣帳直絹 一千疋,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數有九重,雕鏤窮奇。以 龍朔二年送還本塔。至二月十五日,奉敕令僧智琮 弘靜京師諸僧與塔寺僧及官人等無數千人,共藏 舍利於石室掩之。

瓜州塔

[編輯]

瓜州城東古基者,乃周朝阿育王寺也。廢教已後,隋 雖興法,更不置寺。今為寺莊塔有舍覆東西廊廡,周 迴牆帀,時現光相,士俗敬重。每道俗宿齋,集會興福, 官私上下,乞願有應。

福感寺塔

[編輯]

益州郭下福感寺塔者,在州郭下城西,本名大石,相 傳雲是鬼神奉育王教,西山取大石為塔基,舍利在 其中,故名大石也。隋蜀王秀作鎮井絡,聞之,令人掘 鑿,全是一石。尋縫至泉,不見其際。風雨暴至,人有於 石傍鑿取一片,將出乃是黳玉。問於識寶商者,云:「此 真黳玉,世中希有。」隋初有詵律師,見此古跡,於上起 九級木浮圖,今見在。益州旱澇年,官人祈雨,必於此 塔。祈而有應,特奇感徵,故又名「福感。」余嘗至焉,誠如 所述。近有人盜鈴,將下三級,有神擎櫨鬥起,以壓賊 䏶內中其人被壓,唱呼寺僧為提鬥起,方得脫出。永 徽元年,有王顏子者,剽掠有名,夜上相輪取博山,將 下至底級,兩柱忽夾之,求出不得,漸漸急困。見一梵 僧曰:「可大唱『賊不爾,死矣』。」即唱數聲,寺僧聞救,方得 拔出。貞觀初,地大震動,此塔搖颺,將欲摧倒。於時郭 下無數人來,忽見四神形如塔量,各以背抵塔之四 面,乍倚乍傾,卒以免倒。有一人極豪侈,多產業。見前露盤由來小短,不稱塔形,乃捨金三百兩,共諸善信 者更造露盤。既成,拆下至《覆盆》《香氣蓬》。請幫助識別此字。如雲騰涌, 流芳城邑,十日乃歇。

雒縣塔

[編輯]

益州北百里雒縣塔者,在縣城北郭下寶興寺中,本 名大石基,相同前。隋初有天竺僧曇摩掘叉遠至東 夏,禮育王塔,承蜀三塔。叉往禮拜,至雒縣大石寺塔 所,敬事已訖,欲往成都,宿兩女驛,將旦,聞左右行動 聲,叉曰:「是何人耶?妄相恐動。」空中應曰:「有十二神王 從本國來,所在擁護。明日當見成都塔。今日西還,與 師別耳。」叉曰:「既能遠送,何不現形?」神即現形。叉為人 善畫,便一一貌之,既遍形隱。及至成都,禮大石塔訖。 詵律師乃依圖刻木,為十二神像,莊飾在於塔下,今 見在雲。

超化寺塔

[編輯]

鄭州超化寺塔者,在州西南百餘里,密縣界,在縣東 南十五里,東大川,西嵩嶽,南歸山,北又川寺院東西 五六十里,南北亦爾。塔在東南角,其北連寺方十五 步許。其寺塔基在淖泥之上,西面有五六泉,南面亦 有,皆孔方三尺,騰涌沸出,流溢成川,灌溉遠近。泉上 皆下安柏柱,鋪在泥水上,以炭沙石灰,次而重填。最 上以大方石,可如八尺床,編次鋪之,四面細腰,長一 尺五寸,深五寸,生鐵錮之。近有人試發一石,下有石 灰乃至百團,便抽出一團,長三丈,徑四尺見在。自非 輪王表塔神功所為,何能辦此基構,終古不見其儔 也。今於上架塔三重,塔南大泉涌沸,鼓怒,絕無水聲, 豈非神化所致也?有幽州僧道嚴者,「姓李氏,形極奇 偉。本入隋煬帝四道場從俗服。今年一百五歲,獨住 深山,每年七日,來此塔上,盡力供養。」莊嚴怪其泉流 涌注無極,乃遣善水崑崙入泉討之。但見石柱羅列, 不測其際。中有寶塔,可高三尺,獨立空中,四面水圍, 凝然而住,竟不至塔所。考其源始,莫測其由。時俗所 傳,育王所立,隋祖已來寺塔見在寺南,歸山寺西,嵩 山寺在川中,地極汙下。每年二山大水,常東流注,繞 寺北轉,方始東逝。水漲寺高,水減寺下,自古至今,終 不遭溺。泉初出孔,文如蓮華,下打碾磑,浪極恬靜。水 中沙石,淥色鮮明。國家見寺衝要,欲造離宮。尋行有 塔,將欲南徙,其基牢固遂休。近有僧於南夜坐,望見 此塔,光明殊異矣。

妙樂寺塔

[編輯]

懷州妙樂寺塔者,在州東武陟縣西七里妙樂寺中, 見有五級白浮圖塔,方可十五步,並是側石編砌,石 長五尺,闊三寸以下鱗次葺之,極細密。道俗目見,咸 驚訝其鬼作其下不測其底。故老相傳,塔從地涌,下 有大水,莫委真虛。有刺史疑僧濫飾,乃使人傍掘其 下,至泉涌,猶不盡其基際。

臨黃塔

[編輯]

魏州臨黃塔者,在縣西北三十里,本名舍利寺,今為 尼住。其塔見在。三邊有水,惟西開路,基構編石,從水 底上蓮華彌滿於三面。其水澄深,人皆怯入。傳云:「舍 利真塔在水內空中如鄭州者。」今改為冀州大都督 府。

長河塔

[編輯]

滄州長河界中,塔稱「育王」,名非虛立,豈惟骨塔靈像 亦爾。吳宜涼三州,俱山現像,郊北屬山,近復出佛,愚 俗謗為虛誕,故知謗者虛焉。豈有人造妖訛,山中藏 三丈石佛,特是謗者坎井,焉知九海之天池哉?

甎塔

[編輯]

齊州臨邑縣東有甎塔,雲是誌公所營,四面石獸迅 殺可畏。周滅法時,令人百千挽出,終不可脫,亦無有 損。今在彼雲。

高麗土塔

[編輯]

高麗遼東城傍塔者,故老傳云:往昔高麗聖王出見, 案行國界,次至此城,見五色雲覆地,即往雲中。有僧 執錫住立,既至即滅。遠看還,見傍有土塔三重,上如 覆釜,不知是何。更往覓僧,惟有荒草,掘深一丈,得杖 並履。又掘得銘,上有梵書。侍臣識雲是佛塔。王委曲 問答,曰:「漢國有之,彼名浮圖。」王因生信,起木塔七重。 後佛法始至,具知始末。今更增高,木塔朽壞,斯則育 王所統,一閻浮洲,處處立塔,不足可怪。倭國在此洲 外大海中,距會稽萬餘里,有會丞者,隋時來此,學諸 子史,統及術藝,無事不閑。武德之末猶在,至貞觀五 年,方還本國。曾問「彼國昧谷東隅,佛法晚至,未知已 前有育王塔不?」會答:「文字不言,無以」承據,驗其事跡, 則是所歸。何者?人開發土地,往往得古塔、露盤、佛諸 儀相,故知素有也。

坊州甎塔

[編輯]

坊州玉華宮寺南二十里許大高嶺,俗號檀壹山。上 有古塔,基甚宏壯,面方四十三尺,上有一層甎塔,四 面開戶,石門高七尺餘,廣五尺餘,傍有破甎無數。故 老傳云:「昔周文王於此遊獵,見有沙門執錫持缽,山頭立住,喚下不來。王遣往捉,將至不見,遠看仍在。」敕 掘所立處,深三丈,獲缽及杖而已。王重之,為起甎塔 一十三級,左近村墟常聞鐘聲。龍朔元年,京師大慈 恩寺沙門慧貴聞之便往,又聞鐘聲,慷慨古跡,將事 修理,恨無泉貝,懷惑猶豫。貴又感祥雲護塔善神曰: 「可即經始,不勞疑慮。」又感異僧曰:「我是南方淨土菩 薩,行化至此塔,自古至今已經四造,勿辭勞倦,功用 必成。唯須牢作,不事華侈。」三層便止。貴聞此告,親自 經營。塔側古窯三十餘所,猶有熟甎填滿。更往塔南 川中,乃是古寺,背山面水,一幽棲之勝地也。自未修 前,鐘聲時至,即令營構,依時發聲,三下長打。如今集 僧上堂法事。龍朔三年,掘得古銘,名周保定年塔崩。 塔初成時,南望見渭,又云:「置塔經四百餘年崩。」計周 保定至開皇元年,得二十年。開皇至今龍朔初,得八 十一年。又計銘記四百年後始崩。則塔是後漢時所 造,後周無諡文者。前周大遙,未知故老所傳《周文》是 何帝代,但知塔甎巨萬,終非下俗所立爾。

《法苑珠林》

[編輯]

罽賓國塔

[編輯]

罽賓國廣崇佛教,其都城內有寺,名「漢寺。」昔日漢使 向彼,因立浮圖,以石構成,高百尺,道俗虔恭,異於殊 常。其西南有梵王寺,寺有金銅浮圖,高百尺。其浮圖 中有舍利骨,每以六齋日夜,放光明照燭,遶承露盤, 至於達曙。

《嬾真子錄》

[編輯]

慈恩寺塔

[編輯]

長安慈恩寺塔,有《唐新進士題名》,雖妍媸不同,然皆 高古有法度,後人不能及也。宣和初,本路漕柳瑊集 而刻之石,亦為奇玩,然不載《鴈塔本末》。僕讀《藏經》,因 謾記之。唐元奘法師,貞觀三年八月,往五印度取經, 至十九年正月,復至京師,得如來舍利一百五十粒, 梵本六百五十七部,始居洪福寺翻譯。至二十二年, 皇太子治為文德皇后,於宮城南晉昌里建大慈恩 寺。寺成,令元奘居之。永徽二年,師乃於寺造甎浮圖, 以藏梵本,恐火災也。所以謂之鴈塔者,用西域故事 也。王舍城之中,有僧婆窣堵波。僧婆者,唐言鴈也;窣 堵波者,唐言塔也。師至王舍城,嘗禮是塔,因問其因 緣,云:「昔此地有伽藍,依小乘食三淨」食。三淨食者,謂 鴈也,犢也,鹿也。一日,眾僧無食,仰見群鴈翔飛,輒戲 言曰:「今日眾僧闕供,摩薩埵宜知。」其引前者,應聲而 墮。眾僧欲泣,遂依大乘,更不食三淨,仍建塔,以鴈埋 其下,故師因此名塔。先是,師先翻《瑜珈師地論》成,進 御,太宗製《大唐三藏聖教序》。時皇太子治又製《還聖 記》,有弘福寺僧懷仁集王右軍字勒二文於碑。及鴈 塔成,褚遂良乃書二帝序記安二碑於塔上,其後遂 為遊人咸集之地。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