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第213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三卷
博物彙編 神異典 第二百十四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神異典

 第二百十三卷目錄

 道教部彙考一

  周穆王一則

  秦始皇四則

  漢武帝元光一則 元鼎二則 元封二則 太初二則 天漢一則 宣帝神爵一則

  成帝一則 哀帝建平一則 新莽始建國一則

  後漢明帝永平一則 桓帝延熹二則

  梁武帝一則 普通一則 元帝承聖一則

  陳宣帝太建一則

  北魏太祖天興一則 世祖始光一則 太平真君二則 高宗興光一則 顯祖天安

  一則 又一則 高祖太和一則

  周武帝天和二則 建德四則 宣帝大象二則

  隋文帝開皇一則

神異典第二百十三卷

道教部彙考一[編輯]

[編輯]

穆王十七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宮[編輯]

按《史記周本紀》不載。 按《竹書紀年》:「周穆王十七年, 王西征昆侖丘,見西王母。其年西王母來朝,賓於昭 宮。」

[編輯]

始皇二十八年遣徐市入海求仙人[編輯]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始皇東行郡縣,遂上 太山,立石封祠祀,乃臨於海。齊人徐市等上書言:『海 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請得齋 戒,與童男女求之』。於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 海求仙人。」 按《封禪書》:「『始皇東遊海上,行禮祠名山 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羨門之屬。自齊威、宣之時,騶子 之徒,論著終始五德之運,及秦帝而齊人奏之,故始 皇採用之。而宋毋忌、正伯僑、充尚、羨門子高最後皆 燕人,為方仙道,形解銷化,依於鬼神之事。騶衍以陰 陽主運顯於諸侯,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 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自 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萊、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 其傳在渤海中,去人不遠。患且至,則船風引而去。蓋 嘗有至者,諸仙人及不死之藥皆在焉。其物禽獸盡 白,而黃金銀為宮闕。未至,望之如雲。及到,三神山反 居水下,臨之,風輒引去,終莫能至雲。世主莫不甘心 焉。」及至秦始皇並天下,至海上,則方士言之不可勝 數。始皇自以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齎童男 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風為解,曰:「未能至」,望見 之焉。

始皇三十二年,使盧生、韓終、侯公、石生廣求仙藥。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 盧生求羨門高誓,刻碣石門。因使韓終、侯公、石生求 仙人不死之藥。始皇巡北邊,從上郡入,燕人盧生使 入海,還以鬼神事,因奏錄圖書,曰:「亡秦者胡也。」始皇 乃使將軍蒙恬發兵三十萬人,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始皇三十五年,以盧生之說自稱「真人。」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五年,盧生說始皇曰:「臣等 求芝奇藥仙者常弗遇,類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時 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 知之,則害於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雲氣 與天地久長。今上治天下,未能恬淡,願上所居宮毋 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於是始皇曰:「吾慕 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 觀二百七十複道,甬道相連,帷帳鐘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帝幸梁 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 丞相後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 當是時,詔捕諸時在旁者,皆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 所在。聽事群臣,受決事悉於咸陽宮。侯生、盧生相與 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並天下,意得 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 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 於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 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 不驗輒死。然候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 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上至以 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於權勢至 如此,未可為求仙藥。於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 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 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 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姦利相告。 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 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訞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 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 懲後,益發謫徙邊。」

始皇三十六年。使博士為仙真人詩。令樂人歌之 按《史記秦始皇本紀》。三十六年。始皇不樂。使博士為 仙真人詩。及行所游天下。傳。令樂人歌弦之。

[編輯]

武帝元光二年初祠五畤以李少君言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按漢書武帝本紀元光二年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編輯]

按《郊祀志》:上初至雍,郊見五畤,是時李少君亦以祠 竈穀道,郤老方見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澤侯人主 方匿其年及所生長,常自謂七十能使物。郤老其游 以方遍諸侯,無妻子,人聞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餽遺 之,常餘金錢衣食。人皆以為不治產業而饒給,又不 知其何所人,愈信,爭事之。少君資好方,善為巧發奇 中。常從武安侯宴,坐中有年九十餘老人,少君乃言 與其大父游射處,老人為兒從。其大父識其處,一坐 盡驚。少君見上,上有故銅器,問少君,少君曰:「此器齊 桓公十年陳於柏寢。」已而按其刻,果齊桓公器。一宮 盡駭,以為少君神數百歲人也。少君言「上祠竈皆可 致物,致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 則益壽,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之,以封禪則 不死,黃帝是也。臣嘗游海上見安期生,安期生食臣 棗,大如瓜。安期生仙者,通蓬萊中,合則見人,不合則 隱。」於是天子始親祠竈,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 之屬,而事化丹沙諸藥,齊為黃金矣。久之,少君病死, 天子以為化去不死也。使黃錘、史寬舒受其方,而海 上燕、齊怪迂之方士,多更來言神事矣。

元鼎元年起招仙閣於甘泉宮[編輯]

按《史記》《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洞冥記》:「元鼎元年, 起招仙閣於甘泉宮西,編翠羽麟毫為簾,青琉璃為 扇,懸黎火齊為床,其上懸浮金輕玉之磬。浮金者,色 如金,自浮於水上;輕玉者,其質貞明而輕。有霞光繡, 有藻龍繡,有連煙繡,有走龍錦,有雲鳳錦,飜鴻錦。閣 上燒荃靡香屑,燒粟許,其氣三月不絕進。」嵻,細棗 出。《嵻山》,山臨碧海上,萬年一實,如今之軟棗。咋之 有膏,膏可燃燈。西王母握以獻帝。燃芳苡燈光色紫, 有白鳳黑龍馵足來戲於閣邊,有青鳥赤頭,道路而 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釵以贈帝,帝以賜趙婕妤。至 昭帝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黃諃欲之,明日示之,既 發匣,有白燕飛昇天。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 言吉祥也。

元鼎四年,封方士欒大為樂通侯,使入海求神仙。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樂成侯上書言欒大、欒大,膠東 宮人,故嘗與文成將軍同師,已而為膠東王尚方。而 樂成侯姊為康王后,毋子。康王死,他姬子立為王。而 康後有淫行,與王不相中,得相危以法。康後聞文成 已死,而欲自媚於上,乃遣欒大因樂成侯求見,言:方 天」子既誅文成,後悔恨其早死,惜其方不盡。及見欒 大,大悅。大為人長,美言,多方略,而敢為《大言》,處之不 疑。大言曰:「臣嘗往來海中,見安期、羨門之屬,顧以為 臣賤,不信臣,又以為康王諸侯爾,不足予方。臣數言 康王,康王又不用臣。臣之師曰:『黃金可成,而河決可 塞,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也』。臣恐效文成,則方士 皆掩口,惡敢言方哉?」上曰:「文成食馬肝死,爾子誠能 修其方,我何愛乎?」大曰:「臣師非有求人,人主求之。陛 下必欲致之,則貴其使者,令有親屬,以客禮待之,勿 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於神人。神人尚肯邪 不邪?致尊其使,然後可致也。」於是上使先驗小方鬥 旗,旗自相觸擊。是時上方憂河決,而黃金不就,乃拜 大為五利將軍。居月餘,得四金印,佩天士將軍、地士 將軍、大通將軍、天道將軍印。制詔御史:「昔禹疏九江, 決四瀆,間者河溢皋陸,隄繇不息。朕臨天下二十有 八年,天若遺朕士而大通焉。《乾》稱『蜚龍鴻漸於般』,意 庶幾與焉。其以二千戶封地士將軍大為樂通侯,賜 列侯甲」第,僮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 又以衛長公主妻之,齎金萬斤,更名其邑曰當利公 主。天子親如五利之第,使者存問所給,連屬於道。自 大主將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獻遺之。於是天子又刻 玉印曰:「天道將軍」,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將 軍」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弗臣也。而「佩天道 者,且為天子。道,天神也。」於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 下神,神未至而百鬼集矣,然頗能使之。其夜治裝行 東入海,求其師,雲大見。數月,佩六印,貴振天下。而海 上燕齊之間,莫不搤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入 海求蓬萊者,言蓬萊不遠,而不能至者,殆不見其氣。 上乃遣望氣佐候其氣雲。其秋,上幸雍且郊。或曰:「五 帝,泰一之佐也,宜立《泰一》而上親郊之。」上疑未定。齊 人公孫卿曰:「今年得寶鼎。其冬辛巳朔旦冬至,與黃 帝時等。」卿有札《書》曰:「黃帝得寶鼎。」宛侯問於鬼臾區區對曰:「黃帝得寶鼎神筴。是歲己酉朔旦冬至,得天 之紀,終而復始。」於是黃帝迎日推筴,後率二十歲得 朔旦冬至。凡二十推三百八十年,黃帝仙登於天,卿 因所忠欲奏之。所忠視其書不經,疑其妄書,謝曰:「寶 鼎事己決矣,尚何以為?卿因嬖人奏之。」上大悅,召問 卿,對曰:「受此書申功,申功己死。」上曰:「申功何人也?」卿 曰:「申功,齊人也,與安期生通,受黃帝言,無書,獨有此 鼎。」書曰:「漢興復,當黃帝之時。漢之聖者,在高祖之」孫 且曾孫也。寶鼎出而與神通。《封禪》封禪七十二王,惟 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功曰:「漢主亦當上封,上封則能 仙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之封居七千。天下 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中國華山,首山太室, 太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黃帝且戰 且學仙,患百姓非其道,乃斷斬非鬼神者,百餘歲,然 後得與神通。黃帝郊雍上帝宿三月,《鬼臾區》號大鴻, 死葬雍,故鴻冢是也。其後黃帝接萬靈明廷,明廷者, 甘泉也。所謂寒門者,谷口也。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 荊山下。鼎既成,有龍垂胡䫇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 臣後宮從上龍七千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 乃悉持龍䫇,龍䫇拔墮黃帝之弓。百姓仰望黃帝既 上天,乃抱其弓與龍胡䫇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鼎 湖,其弓曰《烏號》。於是天子曰:「嗟乎!吾誠得如黃帝,吾 視去妻子如脫躧耳。」乃拜卿為郎,東使候神於太室。 其冬,公孫卿候神河南,見仙人跡緱氏城上,有物若 雉,往來城上。天子親幸緱氏城視跡,問「卿得無效文 成五利乎?」卿曰:「仙者非有求人主,人主求之,其道非 少寬假,神不來。言神事,事如迂誕,積以歲乃可致。」於 是郡國各除道,繕治宮觀名山神祠所以望幸矣。 按《漢書武帝本紀》,元鼎四年夏,封方士欒大為樂通 侯,位上將軍。

元封元年東巡海上令齊人入海求蓬萊神人[編輯]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上議曰:『古者先振兵澤旅,然後 封禪。乃遂北巡朔方,勒兵十餘萬,還祭黃帝冢橋山 澤兵須如。上曰:『吾聞黃帝不死,今有冢,何也』?或對曰: 『黃帝己仙上天,群臣葬其衣冠。既至甘泉,為且用事 泰山,先類祠太一』』。」上與公卿諸生議封禪,齊人丁公 年九十餘,曰:「封者,合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 陛下必欲上,稍上即無風雨,遂上封矣。」天子既聞公 孫卿及方士之言,黃帝以上封禪,皆致怪物與神通。 欲放黃帝以常接神仙人蓬萊士,高世比德於九皇。 遂東巡海上,行禮祠八神。齊人上疏言神怪奇方者 以萬數,然無驗者。乃益發船,令言海中神山者數千 人,求蓬萊神人。公孫卿持節常先行,候名山。至《東萊》, 言夜見一人,長數丈,就之則不見,見其跡甚大,類禽 獸雲。群臣有言見一老父牽狗,言「吾欲見巨公」,已忽 不見。上既見大跡,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則大以為 仙人也。宿留海上,與方士傳車及間使求仙人以千 數。四月,天子至梁父,禮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 弁,薦紳射牛行事。封泰山下東方,如郊祠泰一之禮。 封廣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則有玉牒書,書祕。禮畢,天 子獨與侍中奉車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 日,下陰道。丙辰,禪泰山下阯東北肅然山,如祭后土 禮。天子皆親拜見,衣上黃而盡,用樂焉。封禪祠,其夜 若有光,晝有白雲起封中,天子從封禪,還,坐明堂,群 臣更上壽。天子既已封禪,泰山既無風雨菑,而方士 更言蓬萊諸神山若將可得,於是上欣然庶幾遇之, 乃復東至海上望異,遇蓬萊焉。奉車子侯暴病,一日 死。上乃遂去,並海上,北至碣石,巡自遼西,歷北邊至 九原。五月,返至甘泉。有司言寶鼎出為元鼎,以今年 為元封元年。

元封二年,祠泰一,遂幸緱氏城,觀神人,遣方士求神 采芝,以千數。又廣作臺觀,以招來神仙之屬。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天子既封禪,有司言以今年為 元封元年。其來年春,公孫卿言「見神人東萊山,若雲 見天子。天子於是幸緱氏城,拜卿為中大夫,遂至東 萊,宿留之數日,毋所見,見大人跡。復遣方士求神怪, 采芝藥以千數。公孫卿曰:『仙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 故不見。今陛下可為觀,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 致,且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蜚廉桂觀,甘 泉則作益延壽觀,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乃作通 天臺,置祠具其下,將招來神仙之屬。於是甘泉更置 前殿,始廣諸宮室雲。

太初元年東臨渤海望祠蓬萊又廣作宮殿置蓬萊方丈瀛洲壺梁以象海中神山[編輯]

按《史記漢武帝本紀》,武帝東至海上,考入海及方士 求神者,莫驗,然益遣冀遇之。十一月乙酉,柏梁烖。十 二月甲午朔,上親禪高里,祠后土。臨渤海,將以望祠 蓬萊之屬,冀至殊庭焉。上還,以柏梁烖故朝,受計甘 泉,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 庭。」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 天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烖,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 為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 丈;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 十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 中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 「神明臺,井幹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按《漢書武帝本紀》:「太初元年冬十二月,東臨渤海,望 祠蓬萊。」

太初三年東巡海上考神仙之屬。又以方士言親禪 石閭。

按《漢書武帝本紀》:太初三年春正月,行東巡海上,夏 四月還修封泰山,禪石閭。 按《郊祀志》上東巡海上。 考神仙之屬,未有驗者。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 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名曰迎年。上許作之如方。明 年,上親禮祠,上犢黃焉。公玉帶曰:「黃帝時雖封泰山, 然風后封鉅、岐伯,令黃帝封東泰山,禪凡山,合符,然 後」不死。天子既令設祠具,至東泰山,東泰山卑小,不 稱其聲,乃令祠官禮之而不封焉。其後令帶奉祠候 神物,復還泰山,修五年之禮如前,而加禪祠石閭。石 閭者,在泰山下阯南方,方士言仙人閭也,故上親禪 焉。

天漢二年召方士言遠國遐方之事以東方朔所言洞冥草為泥而塗雲明三館[編輯]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洞冥記》,天漢二年,帝昇 蒼龍閣,思仙術,召諸方士,言遠國遐方之事,惟東方 朔下席操筆,跪而進。帝曰:「大夫為朕言乎?」朔曰:「臣遊 北極,至種火之山,日月所不照,有青龍銜燭火以照。 山之四極,亦有園圃池苑,皆植異木異草,有明莖草, 夜如金燈,折枝為炬,照見鬼物之形。仙人甯封常服 此」草,於夜暝時,轉見腹光通外,亦名「洞冥草。」帝令剉 此草為泥,以塗雲明之館。夜坐此館,不加燈燭,亦名 「照魅草」,以藉足,履水不沉。

宣帝神爵元年修武帝故事立仙人玉女祠以張敞諫罷尚方待詔[編輯]

按《漢書宣帝本紀》,神爵元年春正月,行幸甘泉,郊太 畤。 按《郊祀志》,「上始幸甘泉,郊見太畤數有美祥,修 武帝故事,盛車服,敬齊祠之禮,頗作詩歌。」時京師近 縣鄠,則有勞谷、五床山、日月五帝、仙人玉女祠,又立 五龍山仙人祠及黃帝天神、帝原水,凡四祠於膚施。 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致。於是遣諫 議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大夫劉更生獻《淮南枕 中洪寶苑祕之方》,令尚方鑄作,事不驗,更生坐論。京 兆尹張敞上疏諫曰:「願明主時忘車馬之好,斥遠方 士之虛語,游心帝王之術,太平庶幾可興也。」後尚方 待詔皆罷。

成帝  年穀永說帝以方士言神仙諸術皆詐偽宜距絕帝善之[編輯]

按《漢書。成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成帝末年頗好 鬼神,亦以無繼嗣,故多上書言祭祀方術者,皆得待 詔祠祭上林苑中長安城旁,費用甚多,然無大貴盛 者。谷永說上曰:「臣聞明於天地之性,不可惑以神怪, 知萬物之情,不可罔以非類。諸背仁義之正道,不遵 《五經》之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 無福之祠」,及言「世有仙人,服食不終之藥。」「興輕舉, 登遐倒景,覽觀縣圃,浮游蓬萊,耕耘五德,朝種暮穫, 與山石無極,黃冶變化,堅冰淖溺,化色《五倉》之術者, 皆姦人惑眾,挾左道,懷詐偽,以欺罔世主。」聽其言,洋 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 是以明王距而不聽,聖人絕而不語。昔周史萇弘欲 以鬼神之術,輔尊靈王,會朝諸侯,而周室愈「微,諸侯 愈叛。楚懷王隆祭祀,事鬼神,欲以獲福,助郤秦師,而 兵挫地削,身辱國危。」秦始皇初並天下,甘心於神仙 之道,遣徐福、韓終之屬,多齎童男童女,入海求神采 藥,因逃不還,天下怨恨。漢興,新垣平、齊人少翁、公孫 卿、欒大等,皆以仙人黃冶祭祠事鬼,使物入海求神 采藥,貴幸賞賜累千金,大尤尊盛,至妻公主,爵位重 絫,震動海內。元鼎元封之際,燕齊之間,方士瞋目扼 攬,言「有神仙祭祀致福之術者以萬數。」其後平等皆 以術窮詐得誅夷伏辜。至初元中,有「天淵玉女、鉅鹿 神人」、轑陽侯師、張宗之姦,紛紛復起。夫周秦之末,三 五之隆,己嘗專意散財,厚爵祿,竦精神,舉天下以求 之矣。曠日經「年,靡有毫釐之驗,足以揆今經曰:『享多 儀,儀不及物,惟曰不享』。《論語說》曰:『子不語怪神』。惟陛 下距絕此類,毋令姦人有以窺朝者。」上善其言。

哀帝建平元年博徵方術士[編輯]

按《漢書哀帝本紀》,不載。 按《郊祀志》,「哀帝即位,寢疾, 博徵方術士,京師諸縣皆有侍祠使者,盡復前世所 常興諸神祠官,凡七百餘所,一歲三萬七千祠雲。」

====新莽始建國二年興神仙事以方士蘇樂為黃門郎按漢書王莽傳不載 按郊祁志王莽篡位二年興神仙事㠯方士蘇樂言起八風臺於宮中臺成萬金====作樂其上,順風作液湯。又種五梁禾於殿中,各順色 置其方面。先鬻鶴髓、毒冒、犀玉二十餘物,漬種計粟 斛成一金,言此黃帝穀仙之術也。以樂為黃門郎,令 主之。莽遂崇鬼神淫祀。至其末年,自天地六宗以下 至諸小鬼神,凡千七百,所用三牲,鳥獸三千餘種。後 不能備,乃以雞當鶩鴈,犬當麋鹿。數下詔,自以當仙。

按莽篡位改元始建國

後漢[編輯]

明帝永平八年楚王英奉縑紈贖愆詔以英學黃老令還贖[編輯]

按《後漢書明帝本紀》,不載。 按《楚王英傳》:英少時好 游俠,交通賓客,晚節更喜黃老,學為浮屠,齋戒祭祀。 永平八年,詔令天下死罪皆入縑贖。英遣郎中令奉 黃縑白紈三十匹,詣國相曰:「托在蕃輔,過惡累積,歡 喜大恩,奉送縑帛,以贖愆罪。」國相以聞,詔報曰:「楚王 誦黃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潔齋三月,與神為誓, 何嫌何疑,當有悔吝!其還贖以助伊蒲塞、桑門之盛 饌。」因以班示諸國中。傅英後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龜 玉鶴,刻文字以為符瑞。十三年,男子燕廣告英與漁 陽王平、顏忠等造作圖書,有逆謀。事下案驗。有司奏: 「英招聚姦猾,造作圖讖,擅相官秩,置諸侯王、公、將軍、 二千石,大逆不道,請誅之。」帝以親親不忍,乃廢英,徙 丹陽涇縣。

桓帝延熹八年遣中常侍左悺管霸祠老子[編輯]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延熹八年「春正月,遣中常侍左 悺之苦縣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縣祠 老子。」

延熹九年「秋七月庚午,祠黃、老於濯龍宮。」

按《後漢書桓帝本紀》云云。 按《祭祀志》:九年,親祠老 子於濯龍。文罽為壇,飾淳金釦器,設華蓋之坐,用郊 天樂也。 按《襄楷傳》:「九年,楷上書曰:臣聞宮中立黃 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虛,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 奢。今陛下嗜慾不去,殺罰過理,既乖其道,豈獲其祚 哉。或言老子入夷狄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 久生恩愛,精之至也。天神遺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 囊盛血,遂不盼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婬 女豔婦,極天下之麗,甘肥飲美,殫天下之味,奈何欲 如黃、老乎』?」書上,即召詣尚書問狀。尚書請下司隸正 楷罪法,收送洛陽獄。帝不誅,猶司寇論刑。 按《西域 傳》,桓帝好神,數祀浮屠、老子,百姓稍有奉者,後遂轉 盛。

[編輯]

武帝  年為王侯朝臣解釋老子[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帝洞達儒元,雖萬機多務,猶卷不 輟手,燃燭側光,常至戊夜。嘗作《老子講疏》,王侯朝臣 奉表質疑,高祖皆為解釋。」

普通 年詔庾承先學通黃老勒州縣時加敦遣[編輯]

按《梁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庾詵傳》,普通中詔曰:「潁 川庾承先,學通黃老,該涉釋教,並不競不營,安茲枯 槁,可以鎮躁敦俗。承先可中書侍郎,勒州縣時加敦 遣,庶能屈志,方冀鹽梅。」

元帝承聖三年述老子於龍光殿[編輯]

按《梁書元帝本紀》:承聖三年「九月辛卯,帝於龍光殿 述老子義,尚書左僕射王褒為執經。」

[編輯]

宣帝太建十四年後主即位詔禁絕道士不依經律者[編輯]

按《陳書後主本紀》:太建十四年「正月丁巳,即皇帝位。 夏四月庚子,詔僧尼道士,挾邪左道,不依經律,民間 淫祀妖書諸珍怪事,詳為條制,並皆禁絕。」

北魏[編輯]

太祖又興 年始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煉百藥[編輯]

按《魏書太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太祖好老子之 言,誦詠不倦。天興中,儀曹郎董謐因獻服食仙經數 十篇。於是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煉百藥,封西山以 供其薪烝。令死罪者試服之,非其本心,多死無驗。太 祖猶將修焉。太醫周澹苦其煎採之役,欲廢其事,乃 陰令妻貨仙人博士張曜妾,得曜隱罪。曜懼死,因請 辟」穀。太祖許之,給曜資用,為造淨堂於苑中,給灑掃 民二家,而煉藥之官,仍為不息。久之,太祖意少懈,乃 止。 按《毗陵王順傳》,「太祖好黃老,數召諸王及朝臣 親為說之,在坐莫不祗肅。順獨坐寐,欠伸不顧而唾, 太祖怒,廢之。」

世祖始光 年始以寇謙之為天師[編輯]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世祖時道士寇 謙之,字輔真,南雍州刺史讚之弟。自雲寇恂之十三 世孫。有仙人成公興,將謙之入嵩山,有三重石室,令 謙之住第二重歷年。興謂謙之曰:「興出後,當有人將 藥來,得但食之,莫為疑怪。」尋有人將藥而至,皆是毒 蟲臭惡之物。謙之大懼出走,興還問狀,謙之具對。興 歎息曰:「先生未便得仙,政可為帝王師耳。」謙之守志嵩嶽,精專不懈。忽遇大神乘雲駕龍,導從百靈,仙人 玉女,左右侍衛,集止山頂,稱太上老君。謂謙之曰:「往 辛亥年,嵩嶽鎮靈集仙宮主表天曹,稱自天師張陵, 去世已來,地上曠職,修善之人,無所師授。」嵩嶽道士 上谷寇謙之,立身直理,行合自然,才任「軌範,首處師 位,吾故來觀汝,授汝天師之位,賜汝《雲中音誦新科 之誡》二十卷,號曰《並進》。言吾此經誡,自天地開闢以 來,不傳於世,今運數應出,汝宣吾新科,清整道教,除 去三張偽法,租米錢稅,及男女合氣之術,大道清虛, 豈有斯事,專以禮度為首,而加之以服食閉鍊,使主 九疑人長客之等十二」人,授謙之《服氣導引口訣》之 法,遂得辟穀,氣盛體輕,顏色殊麗。弟子十餘人,皆得 其術。奉常八年十月戊戌,有牧土上師李譜文來臨 嵩嶽,雲「老君之元孫,昔居代郡桑乾,以漢武之世得 道,為牧土宮,主領治三十六土人鬼之政,地方十八 萬里有奇,蓋歷術一章之數也。其中為方萬里者,有 三百六」十萬。遣弟子宣教云:嵩嶽所統,廣漢平土方 萬里。以授謙之。作誥曰:「吾處天宮,敷演真法,處汝道 年二十二歲,除十年為竟,蒙其餘十二年教化,雖無 大功,且有百授之勞。今賜汝遷入內宮,太真太寶九 州真師、治鬼師、治民師、繼天師四錄,脩勤不懈,依勞 復遷。賜汝《天中三真太文錄》,劾召百神,以授」弟子。文 錄有五等,一曰陰陽太官,二曰正府真官,三曰正房 真官,四曰宿宮散官,五曰並進錄。主壇位、禮拜、衣冠 儀式,各有差品,凡六十餘卷,號曰《錄圖真經》。付汝奉 持,轉佐北方太平真君,出天宮靜輪之法。能興造克 就,則起真仙矣。又地上生民,末劫垂及,其中行教甚 難,但令男女立壇宇,朝夕禮「拜。若家有嚴君,功及上 世。其中能修身服藥,學長生之術,即為真君種民。藥 別授方,銷煉金丹雲英八石玉漿之法,皆有決要。上 師李君,手筆有數篇,其餘皆《正真書》」,曹趙道覆所書 古文鳥跡篆隸雜體,辭義約辯,婉而成章。始光初奉 其書而獻之,世祖乃令謙之止於張曜之所,供其食 物。時朝野聞之,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獨異其言, 因師事之,受其法術。於是上疏讚明其事曰:「臣聞聖 王受命,則有天應。而《河圖》《洛書》,皆寄言於蟲獸之文。 未若今日人神接對,手筆燦然,辭旨深妙,自古無比。 昔漢高雖復英聖,四皓猶或恥之,不為屈節。今清德 隱仙,不召自至。斯誠陛下侔蹤軒黃,應天之符也。豈 可以世俗常談,而忽上靈之命。臣竊懼之。」世祖欣然, 乃使謁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嶽,迎致其餘弟子在山 中者。於是崇奉天師,顯揚新法,宣布天下,道業大行。 浩事天師,禮拜甚謹。人或譏之,浩聞之曰:「昔張釋之 為王生結襪,吾雖才非賢哲,今奉天師,足以不愧於 古人矣。」及嵩高道士四十餘人至,遂起天師道場於 京城之東南,重壇五層,遵其《新經》之制。給道士百二 十人衣食,齊肅祈請,六時禮拜,月設廚會數千人。

太平真君三年春正月甲申帝至道壇親受符籙備法駕旗幟盡青[編輯]

按《魏書世祖本紀》云云。 按《釋老志》。世祖將討赫連 昌,太尉長孫嵩難之。世祖乃問幽徵於謙之,謙之對 曰:「必克。陛下神武應期,天經下治,當以兵定九州,後 文先武,以成太平真君。」真君三年,謙之奏曰:「今陛下 以真君御世,建靜輪天宮之法,開古以來未之有也。 應登受符書,以彰聖德。」世祖從之。於是親至道壇,受 符籙,備法駕,旗幟盡青以從,道家之色也。自後諸帝 每即位皆如之。恭宗見謙之奏造靜輪宮,必令其高, 不聞雞鳴狗吠之聲,欲上與天神交接。功役萬計,經 年不成。乃言於世祖曰:「人天道殊,卑高定分。今謙之 欲要以無成之期,說以不然之事,財力費損,百姓疲 勞,無乃不可乎?必如其言,未若因東山萬仞之上,為 功差易。」世祖深然恭宗之言,但以崔浩贊成,難違其 意,沈吟者久之,乃曰:「吾亦知其無成,事既爾,何惜五 三百功?」

太平真君九年,葬寇謙之以道士之禮。是時方士至 者前後數人,帝皆厚待之。

按《魏書世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真君九年,謙之 卒。葬以道士之禮。先於未亡,謂諸弟子曰:及謙之在, 汝曹可求遷錄。吾去之後,天宮真難就。復遇設會之 日,更布二席於上師坐前。弟子問其故,謙之曰:「仙官 來。」是夜卒。前一日忽言「吾氣息不接,腹中大痛。而行 止如常。」至明旦便終。須臾口中氣狀若煙雲。上出窗 中,至天半乃消。屍體引長,弟子量之,八尺三寸。三日 已後,稍縮至斂量之,長六寸。於是諸弟子以為屍解 變化而去,不死也。時有京兆人韋文秀,隱於嵩高,徵 詣京師。世祖曾問方士金丹事,多曰可成。文秀對曰: 「神道幽昧,變化難測,可以闇遇,難以豫期。臣昔者受 教於先師,曾聞其事,未之為也。」世祖以文秀,關右豪 族,風操溫雅,言對有方,遣與尚書崔頤詣王屋山合 丹,竟不能就。時方士至者前後數人。河東祁纖,好相 人,世祖賢之,拜纖上大夫。潁陽絳略、聞喜吳劭,導引養氣,積年百餘歲,神氣不衰。𢘆農閻平仙博覽百家 之言,然不能達其意,辭占應對,義旨可聽。世祖欲授 之官,終辭不受。扶風魯祈,遭赫連屈孑暴虐,避地寒 山,教授弟子數百人。好方術,少嗜慾。河東羅崇之常 餌松脂,不食五穀,自稱受道於中條山。世祖令崇還 鄉里,立壇祈請。崇云:「條山有穴,與崑崙、蓬萊相屬,入 穴中得見仙人,與之往來。」詔令河東郡給所須。崇入 穴,行百餘步,遂窮。後召至,有司以崇誣罔不道,奏治 之。世祖曰:「崇修道之人,豈至欺妄以詐於世?或傳聞 不審,而至於此。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治 之,是傷朕待賢之意。」遂赦之。

高宗興光元年春二月帝至道壇受籙[編輯]

按《魏書高宗本紀》:興光元年:「春二月甲午,帝至道壇, 登受圖籙,禮畢,曲赦京師,班賞各有差。」

顯祖天安元年春三月辛亥帝幸道壇親受符籙曲赦京師[編輯]

按:《魏書顯祖本紀》云云。

年召東萊道人王道翼[編輯]

按《魏書顯祖本紀》,不載。 按《釋老志》:「東萊人王道翼, 少有絕俗之志,隱韓信山四十餘年,斷粟食麥,通達 經章書符籙,常隱居深山,不交世務。年六十餘,顯祖 聞而召焉。青州刺史韓頹遣使就山徵之,翼乃赴都。 顯祖以其仍守本操,遂令僧曹給衣食以終其身。」

高祖太和十五年秋八月戊戌移道壇於桑乾之陰改曰崇虛寺[編輯]

按《魏書高祖本紀》云云。 按《釋老志》。太和十五年秋 詔曰:「夫至道無形。虛寂為主。自有漢以後。置立壇祠。 先朝以其至順可歸,用立寺宇。昔京城之內居舍尚 希。今者里宅櫛比。人神猥湊。非所以祗崇至法。清敬 神道。可移於都南桑乾之陰。嶽山之陽。永置其所。給 戶五十,以供齋祀之用。仍名為崇虛寺。可召諸州隱 士。員滿九十人,遷洛移鄴,踵如故事。」其道壇在南郊, 方二百步,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十五日,壇主 道士高人一百六人,以行拜祠之禮。諸道士罕能精 至,又無才術可高,武定六年,有司執奏罷之。其有道 術如河東張遠遊、河間趙靜通等,齊文襄王別置館 京師而禮接焉。

[編輯]

武帝天和三年帝御大德殿集道士講禮記[編輯]

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三年「秋八月癸酉。帝御大德 殿。集百寮及沙門道士等。親講禮記。」

天和四年帝御大德殿集道士討論釋老義。

按《周書武帝本紀》:「天和四年春二月戊辰,帝御大德 殿,集百寮道士沙門等,討論釋老義。」 按《沈重傳》:「重, 天和中於紫極殿講三教義,朝士儒生、桑門道士至 者二千餘人。」

建德元年幸元都觀親御法座講說[編輯]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元年「春正月戊午,帝幸元都 觀,親御法座,講說公卿道俗論難,事畢還宮,降死罪 及流罪一等,其五歲刑已下並宥之。」

建德二年。辨三教先後。以道教為次。

按《周書武帝本紀》,建德二年「冬十二月癸巳,集群臣 及沙門道士等,帝升高座,辨釋三教先後,以儒教為 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

建德三年夏五月,初斷道教。六月詔立通道觀 按《周書武帝本紀》,三年夏五月丙子。初斷佛道二教。 經象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並禁諸淫祀。禮典 所不載者盡除之。六月戊午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 際,體包空有,理極幽元。但岐路既分,泒源逾遠,淳離 朴散,形氣斯乖。遂使三墨八儒,朱紫交競。九流七略, 異說」相騰。道隱小成,其來舊矣。不有會歸,爭驅靡息。 今可立《通道觀》,聖哲微言,先賢典訓,金科玉篆,祕蹟 元文。所以濟養黎元,扶成教義者,並宜弘闡,一以貫 之。俾夫翫「培塿者,識嵩岱之崇崛;守磧礫者,悟渤澥 之泓澄。不亦可乎?」

建德 年,詔嚴達至便殿,與論釋道優劣。

按《周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香案牘》:嚴達,周武帝建 德中,詔達至便殿,時已汰浮屠氏,復欲漸芟黃冠。上 問:「道與釋孰優?」對曰:「主優而客劣。」上曰:「主客奚辨?」曰: 「釋出西方,得非客乎?道出中夏,得非主乎?」上曰:「客既 西歸,主無送耶?」對曰:「客歸則有損胡土,主在則無損 中華。去者不追,居者自保,又何送乎?」上大笑得免。

宣帝大象元年數建大醮復天尊像[編輯]

按《周書宣帝本紀》:「大象元年夏四月壬午,大醮於正 武殿。初,高祖作《刑書要制》,用法嚴重。及帝即位,以海 內初平,恐物情未附,乃除之。至是大醮於正武殿,告 天而行焉。冬十月壬戌,帝幸道會苑大醮,以高祖武 皇帝配。醮訖,論議於行殿。是歲,初復佛像及天尊像。 至是,帝與二像俱南面而坐,大陳雜戲,令京城士民」 《縱觀》。

大象二年。靜帝即位。復行道教按《周書靜帝本紀》。「大象二年五月己酉。宣帝崩。帝入 居天臺。六月庚申。復行佛道二教。舊沙門道士精誠 自守者。簡令入道。」

[編輯]

高祖開皇二十年詔壞天尊像者以不道論道士壞天尊像者以惡逆論[編輯]

按《隋書高祖本紀》:「開皇二十年十二月辛巳,詔曰:『佛 法深妙,道教虛融,咸降大慈,濟度群品。凡在含識,皆 蒙覆護。所以雕鑄靈相,圖寫真形,率土瞻仰,用申誠 敬。其五嶽四鎮,節宣雲雨,江河淮海,浸潤區域,並生 養萬物,利益兆人。故建廟立祀,以時恭敬。敢有毀壞 偷盜佛及天尊像、嶽鎮海瀆神形者,以不道論。沙門 壞佛像,道士壞天尊者』。」以惡逆論。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