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7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七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七十八卷目錄
壁錢部彙考
圖缺
酉陽雜俎〈壁鏡〉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窠幕主治 附方〉
鼠婦部彙考
蛜蝛圖
詩經〈豳風東山〉
爾雅〈釋蟲〉
毛詩陸疏廣要〈伊威在室〉
埤雅〈蛜蝛〉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發明 附錄丹戩 附方〉
鼠婦部雜錄
鼠婦部外編
龐降部彙考
圖缺
本草綱目〈龐降 氣味 主治〉
唼臘蟲部彙考
圖缺
本草綱目〈唼臘蟲〉
五倍子部彙考
五倍子圖
太平廣記〈五倍子〉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發明 百藥煎修治 又方 又方 氣
味 主治 發明 五倍子內蟲主治 附方〉
雀甕部彙考
雀甕圖
爾雅〈釋蟲〉
爾雅翼〈蛅蟴〉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附方〉
蠍部彙考
蠍圖
詩經〈小雅都人士〉
博雅〈釋蟲〉
酉陽雜俎〈鼠負化蠍〉
毛詩陸疏廣要〈卷髮如蠆〉
爾雅翼〈蠆〉
本草綱目〈釋名 集解 氣味 主治 發明 附方〉
蠍部藝文
蠍賦 唐李商隱
蠆祝 宋司馬光
蠍部紀事
蠍部雜錄
蠍部外編
禽蟲典第一百七十八卷
壁錢部彙考
[編輯]釋名
《壁鏡》:〈酉陽雜俎〉 壁繭。〈本草綱目〉
圖缺
《酉陽雜俎》。
《壁鏡》
[編輯]一日,江楓亭會,眾說單方,成式記「治壁鏡用白礬。重 訪許君,用桑柴灰汁三度沸,取汁,白礬為膏,塗瘡口 即差,兼治蛇毒。自商、鄧、襄州多壁鏡毒,人必死。」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壁錢:一名「壁鏡」,一名「壁繭。」
李時珍曰:「皆以窠形命名也。」
《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壁錢蟲似蜘蛛,作白幕如錢,貼牆壁間,北 人呼為「壁繭。」
李時珍曰:「大如蜘蛛而形扁斑色,八足而長,亦時蛻 殼,其膜色光白如繭。」或云:其蟲有毒,咬人至死。惟以 桑柴灰煎取汁,調白礬末傅之妙。
《氣味》
[編輯]無毒。
《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鼻衄及金瘡出血不止,捺取蟲汁注鼻中, 及點瘡上。亦療五野雞病下血。」
李時珍曰:「治大人小兒急疳,牙蝕腐臭,以壁蟲同人 中白等分燒研貼之。又主喉痹。」〈出聖惠等方〉
窠幕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小兒嘔逆,取二七枚,煮汁飲之。」
李時珍曰:「產後欬逆,三五日不止,欲死者,取三五箇 煎汁呷之,良。又止金瘡諸瘡出血不止。及治瘡口不 斂,取繭頻貼之,止蟲牙痛。」
《附方》
[編輯]喉痹乳蛾已死者復活:用牆上壁錢七箇,內要活蛛 二枚,撚作一處,以白礬七分一塊化開,以壁錢惹礬
燒存性,出火毒,為末,竹管吹入,立時即好。忌熱肉硬物。蟲牙疼痛:《普濟》:以壁上白蟢窠四五箇,剝去黑者,以 鐵刀燒出汗,將窠惹汁丸之,納入牙中,甚效。又以乳 香入窠內,燒存性,納之亦效。 一方:用牆上白蛛窠, 包胡椒末塞耳,左痛塞右,右痛塞左,手掩住側臥,待 額上有微汗,即愈。
鼠婦部彙考
[編輯]釋名
伊威。〈詩經〉 《鼠負》:〈爾雅〉
《委黍》。〈爾雅〉 《鼠姑》。〈埤雅〉
《鼠粘》。〈埤雅〉 濕生蟲。〈本草綱目〉
地雞:〈本草綱目〉 地蝨。〈本草綱目〉
丹戩。〈本草綱目〉
蛜蝛圖
《詩經》
[編輯]《豳風東山》
[編輯]《伊威》在室。
〈正義〉伊威委黍,《說文》云:「委黍,鼠婦也。」〈朱注〉《伊威》,鼠婦也。室不掃,則有之。〈大全〉長樂劉氏曰:伊威,壁落間小蟲也。無人掃,則出行於室,常惹著鼠背,故名「鼠負。」今誤作「婦」字,所謂濕生蟲也。多足,其色如蚓,背有橫文。
《爾雅》
[編輯]《釋蟲》
[編輯]「蟠」《鼠負》,
〈註〉瓫,器底蟲。〈疏〉此與下「《蛜威》《委黍》」是一,故下註《委黍》云:「舊說鼠。」別名則此蟲一名蟠。一名《鼠負》。負或作。《本草》作「婦。」一名蛜威。一名委黍也。《陶註本草》雲。多在鼠坎中。鼠背負之。然為鼠。及「鼠婦」,則似乖。《詩東山》雲「蛜威在室」是也。
《蛜威》委黍。
〈註〉《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伊威在室
[編輯]《伊威》一名「委黍」,一名《鼠婦》,在壁根下甕。〈一本多一器字〉底土 中生,似白魚者是也。
《爾雅》云:「蟠,鼠負。」鄭註。「蟠音煩,瓫底下白粉蟲也。」《爾雅》又云:「蛜威委黍。」郭註舊說鼠。別名,然所未詳。鄭註:「即鼠負也。」蛜音伊。《本草》:「鼠婦,一名負蟠,一名蛜威,一名委黍。」《衍義》曰:「鼠婦,此濕生蟲也。多足,其色如蚓,皆有橫紋蹙起。大者長三、四分,在處有之。甎甃及下濕處多,用處絕少。」
《埤雅》
[編輯]伊威
[編輯]《詩》曰:「伊威在室。」伊威,甕器底蟲,形似白魚而大。《爾雅》 曰:「蛜威,委黍,一名鼠婦,食之令人善淫。」《術》曰:「鼠婦,淫 婦」是也。亦曰鼠負。陶隱居云:「鼠在坎中,背則負之。」今 作鼠婦,似乖理,誤矣。蓋鼠婦一名鼠姑,亦或謂之鼠 粘。鼠婦,猶鼠姑也,鼠粘,猶鼠負也。因濕化生,今俗謂 之溼生。
《本草綱目》
[編輯]鼠婦釋名
[編輯]陶弘景曰:「鼠婦」,《爾雅》作「鼠負」,言鼠多在坎中,背粘負 之,故曰「鼠負。」
韓保昇曰:「多在甕器底及土坎中,常惹著鼠背,故名。」 俗亦謂之「鼠粘,猶枲耳,名羊負來也。」
李時珍曰:按:陸佃《埤雅》云:「鼠負,食之令人善淫,故有 婦名。」然則婦、負二義俱通矣。因濕化生,故俗名濕生 蟲。曰地雞、地虱者,象形也。
《集解》
[編輯]《別錄》曰:鼠婦生魏郡平谷及人家地上,五月五日采。 蘇頌曰:「今處處有之,多在下濕處甕器底及土坎中。 《詩》云:『伊威在室』。」鄭元言家無人則生故也。
寇宗奭曰:「濕生蟲,多足,大者長三、四分,其色如蚓,背 有橫紋蹙起,用處絕少。」
李時珍曰:「形似衣魚稍大。灰色。」
《氣味》
[編輯]酸,溫,無毒《大明》曰:「無毒。」
《主治》
[編輯]《日華》曰:「氣癃不得小便,婦人月閉血瘕,癇痓寒熱,利 水道,墮胎。」
李時珍曰:「治久瘧,寒熱,風蟲,牙齒疼痛,小兒撮口,驚 風,鵝口瘡,痘瘡倒黶,解射工毒,蜘蛛毒,蚰蜒入耳。」
《發明》
[編輯]蘇頌曰:張仲景治久瘧,大鱉甲丸中用之,以其主寒 熱也。
李時珍曰:「古方治驚、瘧、血病多用之,蓋厥陰經藥也。 《太平御覽》載葛洪瘧方,用鼠負蟲十四枚,各以糟釀 之,丸十四丸,發時水吞下便愈。而葛洪《肘後方》,治瘧 疾寒熱,用鼠婦四枚,糖裹為丸,水下便斷。又用鼠負、 豆豉各十四枚,搗丸芡子大,未發前日湯服二丸,將 發時再服二丸便止。」又蜘蛛毒人成瘡,取此蟲食其 絲即愈。詳蜘蛛下。
附錄丹戩
[編輯]《別錄》有名未用曰:「味辛,有毒。主心腹積血。」生蜀郡。狀 如鼠負,青股赤頭,七月七日來。一名「飛龍。」
《附方》
[編輯]《產婦尿祕》:「鼠婦七枚,熬研末,酒服。」〈千金方〉
撮口臍風:《聖惠》用鼠負蟲,杵絞汁少許灌之。 陳氏: 「生杵鼠負及雀甕汁服之。」
鵝口白瘡:地雞研水塗之,即愈。〈壽域方〉
風蟲牙痛:濕生蟲一枚,綿裹咬之,勿令人知。〈聖惠方〉 風牙疼痛,濕生蟲:巴豆仁、胡椒各一枚,研勻,飯丸綠 豆大。綿裹一丸,咬之良久,涎出吐去,效不可言。〈經效濟世 方〉
痘瘡倒黶濕生蟲,為末,酒服一字即起。〈痘疹論〉 蚰蜒入耳濕生蟲,研爛塗耳邊,自出。或攤紙上作撚, 安入耳中,亦出國國。〈衛生寶鑑〉
射工溪毒,鼠婦,豆豉、巴豆各三枚,脂和塗之。〈肘後方〉
鼠婦部雜錄
[編輯]《續明道雜志》:北方凡屋角陰處,有蟲善躍而長,眉目 有班,竈間亦有,南人謂之「錢駝兒」,疑《詩》所謂「伊威。」
鼠婦部外編
[編輯]《搜神記》:「豫章有一家婢在竈下,忽有人長數寸,來竈 間壁,婢誤以履踐之,殺一人。須臾遂有數百人,著衰 麻服,持棺迎喪,凶儀皆備,出東門,入園中覆船下,就 視之,皆是鼠婦。婢作湯灌殺,遂絕。」
龐降部彙考
[編輯]圖缺
《本草綱目》。
龐降
[編輯]李時珍曰:按:劉珣《嶺表錄異》云:「龐降生於嶺南,多在 橄欖樹上。形如蜩蟬,腹青而薄,其名自呼,但聞其聲 而鮮能得之。人以善價求為媚藥。」按此形狀似蟬,可 為媚藥,與李珣「海藥青蚨雌雄不捨祕精」之說相符, 恐亦青蚨之類,在木上者也。
《氣味》
[編輯]辛溫無毒。
《主治》
[編輯]陳藏器曰:「補中,益陽道,去冷氣,令人悅澤。」
《藥譜》曰:「祕精,縮小便。」
唼臘蟲部彙考
[編輯]圖缺
《本草綱目》。
唼臘蟲
[編輯]李時珍曰:按裴淵《廣州記》云:「林任縣有甲蟲,嗜臭肉, 人死食之都盡,紛紛滿屋,不可驅。」張華《博物志》云:「廣 州西南數郡,人將死,便有飛蟲,狀如麥,集入舍中。人 死便食,不可斷遣,惟殘骨在,乃去。惟以梓板作器則 不來。」《林邑國記》云:「廣西南界有唼臘蟲,食死人,惟豹皮覆屍則不來。」此三說,皆一物也。其蟲雖不入藥,而 為人害,不可不知。
五倍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五構。〈本草綱目〉 文蛤:〈本草綱目〉
《百蟲倉》。〈本草綱目〉 百藥煎。〈本草綱目〉
五倍子圖
《太平廣記》
[編輯]五倍子
[編輯]峽山至蜀有蟆子,色黑,亦能咬人,毒亦不甚。視其生 處,即麩鹽樹葉背上。春間生之,葉捲成窠,大如桃李, 名為「五倍子。」治一切瘡毒。收者曬而殺之,即不化去。 不然者,必竅穴而出,飛為蟆子矣。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五倍當作「五構」,見《山海經》。其形似海中文 蛤,故亦同名百蟲倉,會意也。百藥煎隱名也。
《集解》
[編輯]《蘇志》曰:「五倍子在處有之。其子色青,大者如拳,而內 多蟲。」蘇頌曰:「以蜀中者為勝。生於膚木葉上,七月結 實,無花。其木青黃色,其實青,至熟而黃。九月采子,曝 乾,染家用之。」
李時珍曰:「五倍子,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 移入木部。」雖知生於膚木之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 也。膚木即鹽膚子木也,詳見果部鹽麩子下。此木生 叢林處者,五、六月,有小蟲如蟻食其汁,老則遺種,結 小毬於葉間,正如蛅蟴之作雀甕、蠟蟲之作蠟子也。 初起甚小,漸漸長堅,其大如拳,或小如菱形狀圓長 不等。初時青綠,久則細黃,綴於枝葉,宛若結成。其殼 堅脆,其中空虛,有細蟲如蠛蠓。山人霜降前採取,蒸 殺貨之,否則蟲必穿壞,而殼薄且腐矣。皮工造為百 藥煎,以染皂色大為時用。他樹亦有此蟲,毬不入藥 用,木性殊也。
《氣味》
[編輯]酸平無毒。
《主治》
[編輯]《開寶》曰:「齒宣疳𧏾,肺臟風毒流溢皮膚,作風濕癬,瘡 癢膿水,五痔下血不止,小兒面鼻疳瘡。」
陳藏器曰:「腸虛泄痢,為末,熟湯服之。」
《日華》曰:「生津液,消酒毒,治中蠱毒毒藥。」
宗奭曰:「口瘡摻之,便可飲食。」
時珍曰:「斂肺降火,化痰飲,止欬嗽,消渴,盜汗,嘔吐,失 血,久痢,黃病,心腹痛,小兒夜啼。烏鬚髮,治眼赤濕爛, 消腫毒喉痹,斂潰瘡金瘡,收脫肛,子腸墜下。」
《發明》
[編輯]朱震亨曰:「五倍子屬金,與水噙之,善收頑痰,解熱毒, 佐他藥尤良。黃昏欬嗽,乃火氣浮入肺中,不宜用涼 藥,宜五倍、五味斂而降之。」
李時珍曰:「鹽麩子及木葉,皆酸鹹寒涼,能除痰飲欬 嗽,生津止渴,解熱毒酒毒,治喉痹下血、血痢諸病。五 倍子乃蟲食其津液結成者,故所主治與之同功。其 味酸鹹,能斂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氣寒,能散熱 毒瘡腫;其性收,能除泄痢濕爛。」
百葉煎修治
[編輯]李時珍曰:「用五倍子為粗末。每一斤以真茶一兩煎 膿汁,入酵糟四兩,擂爛拌和,器盛,置糠缸中罯之,待 發起如發麪狀,即成矣。捏作餅丸,曬乾用。」《嘉謨》曰:「入 藥者,五倍子鮮者十斤,舂細,用瓷缸盛,稻草蓋,盦七 日夜,取出再擣,入桔梗、甘草末各二兩,又盦一七,仍 搗仍盦,滿七次取出,捏餅曬乾用。如無鮮者,用乾者」 水漬為之
百藥煎又方
[編輯]五倍子一斤,生糯米一兩,滾水浸過,細茶一兩,共研 末,入罐內封固,六月要一七,取開配合用。
百藥煎又方
[編輯]「五倍子一斤,研末酒麯半斤細茶一把,研末右用小 蓼汁調勻,入缽中按緊,上以長稻草封固,另用籮一 箇,多著稻草,將藥缽坐草中,上以稻草蓋置淨處,過 一七後,看藥上長起長霜,藥則已成矣。」或捏作丸,或 作餅,曬乾纔可收用。
百藥煎氣味
[編輯]酸鹹微甘無毒。
百藥煎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清肺化痰,定嗽解熱,生津止渴,收濕消酒, 烏鬚髮,止下血,久痢脫肛,牙齒宣𧏾,面鼻疳蝕,口舌 糜爛,風濕諸瘡。」
《發明》
[編輯]李時珍曰:「百藥煎功與五倍子不異,但經釀造,其體 輕虛,其性浮收,且味帶餘甘,治上焦心肺欬嗽,痰飲 熱渴諸病,含噙尤為相宜。」
五倍子內蟲主治
[編輯]李時珍曰:「赤眼爛弦,同爐甘石末乳細點之。」
《附方》
[編輯]虛勞遺濁玉鎖丹:治腎經虛損,心氣不足,思慮太過, 真陽不固,漩有餘瀝,小便白濁如膏,夢中頻遺,骨節 拘痛,面黧肌瘦,盜汗虛煩,食減乏力。此方性溫不熱, 極有神效。用五倍子一斤,白茯苓四兩,龍骨二兩,為 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七十丸,食前用鹽湯送下,日 三服。〈和劑方〉
寐中盜汗:五倍子末、蕎麥麵等分,水和作餅,煨熟,夜 臥待飢時,乾吃二三箇,勿飲茶水,甚妙。〈集靈〉
自汗盜汗常出為自汗,睡中出為盜汗。用五倍子研 末,津調填臍中,縛定一夜即止也。〈同上〉
心疼腹痛:五倍子生研末。每服一錢,鐵杓內炒起煙 黑色者為度,以好酒一鍾,傾入杓內,服之立止。〈邵真人經 驗方〉
消渴飲水:五倍子為末,水服方寸匕,日三服。〈危氏得效方〉 小兒嘔吐不定: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 濕紙煨過,同研為末。每服五分,米泔調下,立瘥。〈經珍方〉 小兒夜啼,五倍子末,津調填於臍內。〈楊起簡便方〉 暑月水泄:五倍子末,飯丸黃豆大。每服二十丸,荷葉 煎水下,即時見效。〈余居士選奇方〉
熱瀉下痢:五倍子一兩,枯礬五錢,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五十丸,米湯送下。〈鄧筆峰雜興方〉
瀉痢不止:五倍子一兩,半生半燒,為末,糊丸梧子大。 每服三十丸,紅痢,燒酒下;白痢,水酒下;水泄,米湯下。 《集靈》用五倍子末,每米飲服一錢。
滑痢不止,用五倍子醋炒七次,為末,米湯送下。 脾泄久痢,「五倍子炒半斤,倉米炒一升、白丁香、細辛、 木香各三錢、花椒五錢,為末」,每服一錢,蜜湯下,日二 服。忌生冷魚肉。〈集靈方〉
赤痢不止:文蛤炒研末,水浸烏梅肉和丸梧子大,每 服七十丸,烏梅湯下。
腸風下血:「五倍子、白礬各半兩,為末,順流水丸梧子 大。」每服七丸,米飲下,忌酒。〈本事方〉
臟毒下血:五倍子不拘多少,為末,大鯽魚一枚,去腸 胃鱗腮,填藥令滿,入瓶內鍛存性,為末,每服一錢,溫 酒下。〈王璆百一選方〉
糞後下血。不拘大人小兒。五倍子末。艾湯服一錢。〈全幼 心鑑〉
腸風臟毒,下血不止:五倍子半生半燒為末,陳米飯 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粥飲送下,日三服。 〈聖惠方〉
酒痢腸風下血,見《百藥煎》。
小兒下血,腸風臟毒:五倍子末,煉蜜丸小豆大,每米 飲服二十丸。〈鄭氏〉
大腸痔疾:五倍子煎湯熏洗,或燒煙熏之,自然收縮。 〈直指方〉
脫肛不收:「《三因方》:用五倍子末三錢,入白礬一塊,水 一碗,煎湯洗之,立效。」 「《簡便》用五倍子半斤,水煮極 爛,盛坐桶上熏之,待溫以手輕托上,內服參、苓、升麻 藥。」 《普濟方》:「用五倍子、百草霜等分為末,醋熬成膏, 鵝翎掃傅上即入。」
產後腸脫,五倍子末摻之,或以五倍子、白礬煎湯熏 洗。〈婦人良方〉
女人陰血因交接傷動者,五倍子末摻之良。〈熊氏〉 孕婦漏胎:五倍子末,酒服二錢,神效。〈朱氏集驗方〉 風毒攻眼,腫癢澀痛不可忍者,或上下臉赤爛,或浮 瞖瘀肉侵睛,「神效驅風散」:用五倍子一兩,蔓荊子一 兩半,為末。服二錢,水二盞,銅石器內煎汁,去滓乘熱 洗,留滓再煎用。大能明目去澀。〈博濟方〉
小便尿血:五倍子末,鹽梅搗和丸梧子大,每空心酒服五十丸。〈集簡方〉風眼赤爛:《集靈方》:「用五倍子鍛存性為末,入飛過黃 丹少許傅之,日三上,甚良。」 《普濟方》:「用五倍子研末 傅之,名拜堂散。」
爛弦風眼:「五倍子、銅青、白墡土等分為末。」熱湯泡開, 閉目淋洗,冷即再熱洗之。眼弦不可入湯。〈濟急方〉 眼中弩肉:方同上。
耳瘡腫痛:五倍子末,冷水調塗,濕則乾摻之。〈海上名方〉 聤耳出膿:《普濟方》:「用五倍子末吹之。」 《經驗》用五倍 子焙乾一兩,全蠍燒存性三錢,為末,摻耳中。
鼻出衄血:五倍子末吹之。仍以末同新綿灰等分,米 飲服二錢。
牙縫出血不止者,五倍子燒存性,研末傅之即止。〈衛生 易簡方〉
牙齒動搖,及外物傷動欲落者:「五倍子、乾地龍炒等 分為末」,先以薑揩過,然後傅之。〈御藥院方〉
牙齦腫痛:五倍子一兩,瓦焙研末,每以半錢傅痛處, 片時吐去涎,內服去風熱藥。〈楊子建護命方〉
風牙腫痛:「五倍子一錢,黃丹、花椒各五分,為末摻之, 即止也。」 五倍子末冷水調塗頰外,甚效。
脣緊作痛:「五倍子、訶子等分,為末傅之。」〈端效方〉 天行口瘡,「五倍子末摻之,吐涎即愈。」〈龐氏傷寒論〉 咽中懸癰,舌腫塞痛:「五倍子末、白殭蠶末、甘草末等 分」,白梅肉搗和丸彈子大,噙嚥,其癰自破也。〈朱氏經驗方〉 口舌生瘡:《儒門事親》赴筵散:用五倍子、蜜陀僧等分 為末,漿水漱過,乾貼之。《院方》加晚蠶蛾。 《澹寮方》:「用 五倍子一兩,滑石半兩,摻黃柏蜜炙半兩,為末。漱淨 摻之,便可飲食。」
白口惡瘡,狀似木耳。不拘大人小兒,並用五倍子、青 黛等分為末,以筒吹之。〈端效方〉
走馬牙疳五倍子、青黛、枯礬、黃柏等分為末。先以鹽 湯漱淨摻之,立效。〈便覽〉
牙齦疳臭:「五倍子炒焦一兩,枯礬、銅青各一錢,為末。」 先以米泔漱淨摻之,《絕效方》也。〈集簡方〉
疳蝕口鼻五倍子燒存性。研末摻之。〈普濟方〉
小兒口疳:白礬裝入五倍子內,燒過同研摻之。〈簡便方〉 下部疳瘡:《全幼心鑑》:「用五倍子、枯礬等分研末,先以 虀水洗過,搽之。」 《杏林摘要》:「用五倍子、花椒去子炒 各一錢,細辛焙三分,為末。先以蔥湯洗淨,搽之,一二 日生肉也。」
陰囊濕瘡,出水不瘥:用五倍子、臘茶各五錢,膩粉少 許,研末。先以蔥椒湯洗過,香油調搽,以瘥為度。〈太平聖惠 方〉
魚口瘡毒初起未成膿者,用南五倍子炒黃研末,入 百草霜等分,以臘醋調塗於患處,一日一夜即消。〈杏林 摘要〉
一切諸瘡:五倍子、黃柏等分,為末,傅之。〈普濟方〉 一切腫毒:五倍子焙炒紫黑色,蜜調塗之。 《簡便》:治 一切腫毒,初起無頭者。五倍子、大黃、黃柏等分為末, 新汲水調塗四圍,日三、五次。
一切癬瘡:「五倍子去蟲,白礬燒過,各等分,為末,搽之, 乾則油調。」〈簡便方〉
癩頭軟癤及諸熱瘡:用五倍子七箇研末,香油四兩, 熬至一半,布絞去渣搽之,三四遍即可,勿以水洗之。 〈普濟方〉
風癩濕爛:五倍子末,津調塗之。同上。
頭瘡、熱瘡,風濕諸毒:用五倍子、白芷等分,研末摻之, 膿水即乾。如乾者,以清油調塗。〈衛生易簡〉
瘡口不收五倍子焙研末。以蠟醋腳調塗四圍效。 一切金瘡。五倍子、降真香等分。炒研末傅之皮肉自 痊。名「啄合山。」〈拔萃方〉
金瘡出血不止者,五倍子末貼之。若閉氣者,以五倍 子末二錢,入龍骨末少許,湯服立效。〈談埜翁方〉 杖瘡腫痛:「五倍子去穰,米醋浸一日,慢火炒黃,研末, 乾摻之。不破者,醋調塗之。」〈衛生易簡方〉
手足皸裂:五倍子末,同牛骨髓填納縫中,即安也。〈醫方 大成〉
雞骨哽咽:五倍子末,摻入喉中,即化下。〈海上名方〉 小兒脫肛,五倍子為末。先以艾絨捲倍子末成筒,放 便桶內,以瓦盛之,令病者坐於桶上,以火點著,使藥 煙熏入肛門,其肛自上,隨後將白礬為末,復搽肛門, 其肛自緊,再不復脫。
魚口便毒:「五倍子不拘多少,以淨瓦器盛之,用陳醋 熬成膏,用綿布攤貼之,如乾即換,三五次即愈。」 偏墜氣痛:「用五倍子一箇,放食鹽少許在內,以火紙 包定,用水浸濕,放文武火灰內煨存性為末,酒調服」, 染烏鬚髮:《聖濟摠錄》:「用針砂八兩,米醋浸五日,炒略 紅色研末;五倍子、百藥煎、沒石子各二兩,訶黎勒皮 三兩,研末各包。先以皂莢水洗髭,鬚用米醋打蕎麥 麪糊,和針砂末傅上,荷葉包過一夜,次日取去,以蕎 麥糊四味敷之,一日洗去即黑。」 《杏林摘要》:「用五倍子一斤研末,銅鍋炒之,勿令成塊,如有煙起,即提下 攪之,從容上火慢炒,直待色黑為度。以濕青布包紥, 足踏成餅,收貯聽用。每用時,以皂角水洗淨」鬚髮,用 「五倍子一兩,紅銅末酒炒一錢六分,生白礬六分,訶 子肉四分,沒石子四分,硇砂一分,為末」,烏梅、酸榴皮 煎湯調勻,碗盛重湯煮四五十沸,待如飴狀,以眉掠 刷於鬚髮上,一時洗去再上,包住,次日洗去,以核桃 油潤之,半月一染,甚妙。
中河豚毒:五倍子、白礬末等分,以水調下。 出《事林 廣記》。
斂肺劫嗽:「百藥煎」、訶黎勒、荊芥穗等分為末,薑汁入 蜜和丸芡子大,時時噙之。〈丹溪心法〉
定嗽化痰:百藥煎、片黃芩、橘紅、甘草各等分,為細末, 蒸餅丸菉豆大,時時乾嚥數丸,佳。〈瀕湖醫案〉
清氣化痰:《百藥煎》、細茶各一兩,荊芥穗五錢,海螵蛸 一錢,蜜丸芡子大,每服噙一丸妙。〈筆峰雜興〉
染烏鬚髮:用「百藥煎一兩,鍼砂醋炒、蕎麥麪各半兩」, 先洗鬚髮,以荷葉熬醋調刷,荷葉包一夜,洗去即黑 妙。〈普濟方〉
沐髮除䐈:百藥煎末,乾搽髮上,一夜箆之。〈普濟方〉 揩牙烏鬚:用百藥煎半兩,元胡索三錢,雄黃三錢,為 末。先以薑擦去涎,用此揩牙,以津洗目,日日用之,甚 佳。〈普濟方〉
《牙痛引頭》:方同上。
風熱牙痛,「百藥煎泡湯噙漱。」〈聖濟總錄〉
牙齦疳蝕:《百藥煎》:五倍子、青鹽、鍛各一錢半,銅綠一 錢,為末,日摻二三次,神效。〈普濟方〉
煉眉瘡癬,小兒面湮瘡,又名「煉銀瘡。」乃母受胎時食 酸辣邪物所致。用《百藥煎》五錢、生白礬二錢為末,油 調擦之。〈外科精義〉
腳肚生瘡,初起如粟米大,搔之不已,成片包腳相交, 黃水出,癢不可忍,久成痼疾。用百藥煎末,唾調,逐瘡 四圍塗之,自外入內。先以貫眾煎湯洗之,日一次。〈醫林 集要〉
乳結硬痛:百藥煎末,每服三錢,酒一盞,煎數沸,服之, 取效。〈經驗方〉
腸癰內痛:大棗連核燒存性,百藥煎等分為末。每服 一錢,溫酒服,日一取效。〈直指方〉
大腸便血:《百藥煎》、荊芥穗燒存性,等分為末,糊丸梧 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聖惠方〉
腸風下血:百藥煎二兩,半生用,半炒存性,為末,飯丸 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名「聖金丸。」〈王璆百一選方〉 大腸氣痔,作痛下血:百藥煎末,每服三錢,稀粥調服, 日二次。〈集簡〉
腸風臟毒下血者,用「百藥煎燒存性,烏梅連核燒過, 白芷不見火,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米 飲下。〈普濟方〉
酒痢下血:《百藥煎》、五倍子、陳槐花等分,焙研末,酒糊 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送下。〈本事方〉
下痢脫肛:百藥煎一塊,陳白梅三箇,木瓜一握,以水 一碗,煎半碗,日二服。〈聖濟總錄〉
男婦血淋:用真百藥煎、車前子、炒黃連各三錢半,木 香二錢,滑石一錢,為末。空心燈草湯服二錢,日二服。 〈普濟方〉
消暑止渴:百藥煎、蠟茶等分為末,烏梅肉搗和丸芡 子大,每含一丸,名「水瓢丸。」〈事林廣記〉
雀甕部彙考
[編輯]釋名
〈爾雅〉 毛蠹:〈爾雅〉 《蟔》。〈爾雅〉 《蛅,蟴》。〈爾雅〉
《蛓》。〈爾雅疏〉 楊瘌《蟲》。〈爾雅翼〉
《蛅》,蟴房。〈爾雅翼〉 躁舍。〈爾雅翼〉
《雀兒飯甕》。〈爾雅翼〉 雀癰。〈爾雅翼〉
《天漿子》。〈本草綱目〉 《紅姑娘》:〈本草綱目〉
毛蟲。〈本草綱目〉 《棘剛子》。〈本草綱目〉
雀甕圖
《爾雅》
[編輯]《釋蟲》
[編輯]毛蠹:
〈注〉即蛓。〈疏〉一名毛蠹,即蛓也。《說文》云:「蛓,毛蟲。」今俗呼為毛蛓,有毒螫人。《楚辭》雲「蛓緣兮我裳」是也。
蟔,蛅蟴。
〈注〉蛓屬也。今青州人呼蛓為蛅蟴。孫叔然雲「八角螫蟲」,失之。〈疏〉蟔一名蛅。蟴即蛓類也。青州人呼蛅蟴。註:孫叔然云:「八角螫蟲。」失之者,此即毛蟲,何止八角?故云「失之。」螫猶蠚也。《字林》云:「蟲行毒也。」
《爾雅翼》
[編輯]蛅蟴
[編輯]蛅蟴,蛓蟲也。身扁,綠色,似蠶而短,背有毒毛,能螫人。 今俗呼楊瘌蟲。《說文》:「楚人謂藥毒曰。」瘌,一曰傷也, 音如辛辣之辣,《楚詞》以喻讒人,《九思》所謂「蛓緣兮我 裳」是也。今牡丹上尤多,常在葉,皆不知者,輒遇其毒。 欲老則吐汁自裹,久漸堅凝,如巴菽大,紫白間理可 愛。就其中作蛹,謂之蛅蟴房,一名躁舍,一名雀甕,俗 謂之雀兒飯甕,言雀所喜食也。又謂之雀廱。既久出 而為蛾,復孚子於葉間。或者乃謂雀甕為蛅蟴之卵, 非也。陶弘景云:「多在石榴木上。」今石榴上復有一種, 聚短梗半寸以來,周圍植之以自裹,行則負以自隨, 亦化蛹其中,俗呼「避債蟲。」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雀甕:一名《蚝蟲窠》,一名《天漿子》,一名《紅姑娘》,一名《毛 蟲》。
陳藏器曰:毛蟲作繭,形如甕,故名雀甕,俗呼「雀廱」,聲 相近也。
韓保昇曰:雀好食其甕中子,故俗呼「雀兒飯甕。」 陶弘景曰:「蛅蟴背毛螫人,故名。」蚝音刺,與蛓同。 李時珍曰:「俗呼毛蟲,又名楊瘌子」,因有螫毒也。此蟲 多生石榴樹上,故名天漿。天漿乃甜榴之名也。 寇宗奭曰:多在棘枝上,故曰「棘剛子。」
《集解》
[編輯]《別錄》曰:「雀甕,出漢中。生樹枝間,蛅蟴房也。八月采,蒸 之。」
陶弘景曰:「蛅蟴,蚝蟲也。在石榴樹上,其背毛螫。人生 卵,形如雞子,大如巴豆。」
陳藏器曰:「蚝蟲好在果樹上,大小如蠶,身、面、背上有 五色斑毛,有毒,能刺螫人。欲老者,口中吐白汁,凝聚 漸硬,正如雀卵。其蟲以甕為繭,在中成蛹,如蠶之在 繭也。夏月羽化而出作蛾,放子於葉間,如蠶子。陶言 其生卵如雞子,誤矣。」
《蘇恭》曰:「雀甕在樹間,似螵蛸蟲,此物紫白。」斑狀似 硨磲,文可愛也。
李時珍曰:「蛅蟴處處樹上有之,牡丹上尤多入藥惟 取榴棘上房內有蛹者,正如螵蛸,取桑上者。」
《氣味》
[編輯]甘平無毒。
《日華》曰:「有毒。」
《主治》
[編輯]《本經》曰:「寒熱結氣,蠱毒鬼疰,小兒驚癇。」
蘇頌曰:「今醫家治小兒慢驚,用天漿子有蟲者,白殭 蠶、乾蠍三物各三枚,微炒搗末,煎麻黃湯調服一字, 日三服,加減大有效也。」
陳藏器曰:「雀甕打破取汁與小兒飲,令無疾。小兒病 撮口者,漸漸口撮,不得飲乳,但先剺口傍見血,以甕 研汁塗之,或同鼠婦生搗塗之。今人產子時,凡諸物 皆令開口,不令閉者,蓋厭禳之也。」
《附方》
[編輯]《撮口噤風》:「用棘科上雀兒飯甕子未開口者,取內物 和乳汁研,灌之。」 又方:棘剛子五枚,赤足蜈蚣一條, 燒存性,研勻,飯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乳汁下。亦可 末服一字。〈聖惠方〉
小兒臍風:「白龍骨,用天漿子有蟲者一枚,真薑蠶炒 一枚,膩粉少許,研勻,以薄荷自然汁調灌之,取下毒 物神效。」〈聖惠方〉
急慢驚風,口眼喎斜,搐搦痰盛。用「天漿子房去皮生 用三枚,乾蠍生用七枚」,硃砂一錢,研勻,飯丸粟大。每 服二丸,荊芥湯送下。〈聖惠方〉
乳蛾喉痹,用天漿子,即紅姑娘,徐徐嚼嚥。
小兒癇疾:棘枝上雀甕,研其間蟲出,取汁灌之。〈聖惠方〉
蠍部彙考
[編輯]釋名
《蠆》。〈詩經〉 杜伯。〈博雅〉
主簿蟲。〈酉陽雜俎〉 蚊。〈毛詩陸疏廣要〉
《蛜》。〈本草綱目〉 蠆尾蟲。〈本草綱目〉
蠍圖
《詩經》
[編輯]《小雅都人士》
[編輯]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箋〉蠆,螫蟲也。尾末犍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注〉《通俗文》云:「長尾為蠆,短尾為蠍。」螫,音釋又作「蠚」,呼莫反。
《博雅》
[編輯]《釋蟲》
[編輯]杜伯。蠆,蠍也。
《酉陽雜俎》
[編輯]鼠負化蠍
[編輯]鼠負蟲巨者,多化為蠍,蠍子多負於背。成式嘗見一 蠍負十餘子,子色猶白,纔如稻粒。成式嘗見張希復 言,陳州古倉有蠍,形如錢,螫人必死。江南舊無蠍,開 元初,嘗有一主簿,竹筒盛過江,至今江南往往亦有, 俗呼為主簿蟲。蠍常為蝸所食,以跡䂓之,蠍不復去。 舊說過滿百,為蠍所螫,蠍前謂之螫,後謂之蠆。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卷髮如蠆
[編輯]蠆一名「杜伯」,河內謂之「蚊」,幽州謂之「蠍。」
《毛傳》:「蠆,螫蟲也。」 《釋文》:「蠆,敕邁反,又敕界反,蠚蟲也。」 《正義》:《左傳》曰:「其父死於路,已為蠆尾。」 言蠆尾有毒也。索靖草書名蠆尾。
《爾雅翼》
[編輯]蠆
[編輯]《說文》曰:「蠆,毒蟲也。」象形。蓋象其奮螯曳尾之形,今之 蠍也。說者以為鼠,負之大者,多化為蠍。《葛洪方》云:「蠍, 中國多此,江南無也。」〈韓文公詩照壁喜見蠍〉或云:江南舊無蠍, 開元初,嘗有主簿竹筒盛過江,至今江南往往有之, 俗呼為主簿蟲。蜥蜴能食之,故蜥蜴一名蠍虎。又為 蝸牛所食,先以跡䂓之,不復去。今人或為蠍螫者,以 蝸牛涎塗之,痛立止。蠍前謂之螫,後謂之蠆。《通俗文》 云:「長尾為蠆,短尾為蠍。」《晉語》:申生曰:「雖蠍譖焉避之。」 《左傳》曰:「蜂蠆有毒。」又曰:「已為蠆尾,以令於國。」《莊子》曰: 「其智憯於蠆蠍之尾。」然則為害甚矣。今醫家謂蠆尾 為蠍梢。《蒯通》曰:「猛虎之猶與,不如蜂蠆之致蠚。」嵇含 謂諺曰:「過滿百為蠆所螫。」唐制,三月上巳日,賜侍臣 柜柳圈雲帶之免蠆毒。有處士之名,無爵列於朝者。 商君謂之六蠍。都人士之詩曰:「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鄭氏謂:「蠆,螫蟲也。」尾末犍然,似婦人髮末曲,上卷然。 禮,斂髮無髢而有曲者,以長者皆斂之,不使有餘。鬢 傍短者不可斂,則因之以為飾。故曰:「匪伊卷之,髮則 有旟。」先儒以為旟,揚也,非故卷之髮,當自有揚起者 爾。《淮南子》言:「鄭舞者髮若結旌。」許氏曰:「屈而復舒也。」 結旌則旟之義。都人士所以刺長民者,衣服之不常, 次章並及內外命婦之飾,故曰「綢直如髮」,言髮甚綢 直也。次曰「謂之尹吉」,言髮為結甚至也。末曰「卷髮如 蠆」,言首飾整然矣。世衰禮廢,則婦人之飾相尚以奇 異髽喪禮也。南宮縚之母死,夫子猶誨兄子以母從, 從母扈扈,謂長大垂髮狀也。況幽王之時,褒姒以男 冠化於上,則婦人之髮結可知,其不為《墮馬髻》者幾 希矣。宜乎事雖微,而思古之長民者也。
《本草綱目》
[編輯]《釋名》
[編輯]蠍:一名蛜蜥,一名《蠆尾蟲》。
《馬志》曰:段成式《酉陽雜俎》云:「江南無蠍,開元初有主 簿,以竹筒盛過江,至今往往有之,故俗稱為主簿蟲。」 李時珍曰:按《唐史》云:「劍南本無蠍,有主簿將至,遂呼 為主簿蟲。」又張揖《廣雅》云:「杜伯,蠍也。」陸璣《詩疏》云:「蠆, 一名杜伯,幽州人謂之蠍。」觀此,則「主簿」乃杜伯之訛, 而後遂附會其說。許慎云:「蠍,蠆尾蟲也。長尾為蠆,短」 尾為蠍。葛洪云:「蠍前為螫,後為蠆。」古語云:「蜂蠆垂芒,
其毒在尾。」今入藥有全用者,謂之全蠍,有用尾者,謂之蠍梢,其力尤緊。《集解》
[編輯]《馬志》曰:「蠍出青州,形緊小者良。」段成式云:「鼠負蟲巨 者,多化為蠍。蠍子多負於背子,色白,纔如稻粒。陳州 古倉有蠍,形如錢,螫人必死,蝸能食之,先以跡䂓之, 不復去也。」
寇宗奭曰:「今青州山中石下捕得,慢火逼之,或烈日 中曬,至蠍渴時,食以青泥,既飽,以火逼殺之,故其色 多赤,欲其體重而售之也。用者當去其土。」
蘇頌曰:「今汴、洛、河、陝州郡皆有之,采無時,以火逼乾 死之。」陶隱居《集驗方》言:「蠍有雌雄,雄者螫人痛止在 一處,用井泥傅之;雌者痛牽諸處,用瓦溝下泥傅之。 皆可畫地作十字,取土水服方寸匕。或在手足,以冷 水漬之,微暖即易。在身以水浸布搨之,皆驗。又有咒 禁法,亦驗。」
李時珍曰:蠍形如水黽,八足而長尾,有節,色青。今捕 者多以鹽泥食之,入藥去足焙用。《古今錄驗》云:「被蠍 螫者,但以木碗合之,神驗不傳之方也。」
《氣味》
[編輯]甘辛平,有毒。
《主治》
[編輯]《開寶》曰:「諸風癮𤺋,及中風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語澀, 手足抽掣。」
李時珍曰:「小兒驚癇風搐,大人痎瘧耳聾,疝氣,諸風 瘡,女人帶下陰脫。」
《發明》
[編輯]寇宗奭曰:「大人小兒通用,驚風尤不可闕。」
蘇頌曰:「古今治中風抽掣,及小兒驚搐方多用之。《篋 中方》治小兒風癇有方。」
李時珍曰:蠍產於東方,色青屬木,足厥陰經藥也。故 治厥陰諸病,諸風掉眩搐掣,瘧疾寒熱,耳聾無聞,皆 屬厥陰風木。故東垣《李杲》云:「凡疝氣帶下,皆屬於風。 蠍乃治風要藥,俱宜加而用之。」
《附方》
[編輯]《小兒臍風》宣風散治初生斷臍後傷風濕,脣青口撮, 出白沫不乳用全蠍二十一箇,無灰酒塗炙為末,入 麝香少許,每用金銀煎湯調半字服之。〈全幼心鏡〉 小兒風癇:取蠍五枚,以一大石榴割頭剜空,納蠍於 中,以頭蓋之,紙筋和黃泥封裹,微火炙乾,漸加火煆 赤,候冷去泥,取中焦黑者細研,乳汁調半錢,灌之便 定。兒稍大,以防風湯調服。〈篋中方〉
慢脾驚風:小兒久病後,或吐瀉後生驚,轉成慢脾。用 蠍梢一兩為末,以石榴一枚剜空,用無灰酒調末填 入,蓋定,坐文武火上,時時攪動,熬膏取出放冷。每服 一字,金銀薄荷湯調下。 《本事方》治吐利後昏睡,生 瘋癇慢脾證。全蠍、白朮、麻黃去節等分為末。二歲以 下一字,三歲以上半錢,薄荷湯下。
天釣驚風,翻眼向上:用「乾蠍全者一箇,瓦炒好硃砂 三菉豆大,為末,飯丸菉豆大」,外以硃砂少許,同酒化 下一丸,頓愈。〈聖惠方〉
小兒胎驚:蠍一枚,薄荷葉包炙為末,入硃砂、麝香少 許,麥門冬煎湯調下一字效。〈湯氏寶書〉
小兒驚風:用蠍一箇,頭尾全者,以薄荷四葉裹定,火 上炙焦,同研為末,分四服,白湯下。〈經驗方〉
大人風涎。即《上方》作一服。
風淫濕痹,手足不舉,筋節攣疼,先與「通關」,次以全蠍 七箇,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勻,酒三盞,空心調服。如覺 已透則止,未透再服。如病未盡除,自後耑。以婆蒿根 洗淨,酒煎,日二服。〈直指方〉
破傷中風:《普濟》:「用乾蠍、麝香各一分,為末,傅患處,令 風速愈。」 《聖惠》:「用乾蠍酒炒、天麻各半兩,為末,以蟾 酥二錢,湯化為糊,和搗丸菉豆大。每服一丸至二丸, 豆淋酒下。甚者加至三丸,取汗。」
腎氣冷痛:《聖惠》定痛丸:治腎臟虛冷氣攻臍腹疼痛 不可忍,及兩脅疼痛。用乾蠍七錢半,焙為末,以酒及 童便各三升,煎如稠膏,丸梧子大。每服酒下二十丸, 又蛜。散用「蛜。」三十枚,頭足全者,掘一地坑,深闊 各五寸,用炭火五斤燒赤,去火淋醋一升入內,待滲 乾拂蛜。千坑底,碗蓋一夜取出木香蘿蔔子炒各 一分胡椒三十粒榔檳肉豆蔻一箇為末,每服一錢, 熱酒下。
小腸疝氣:用緊小全蠍,焙為末。每發時服一錢,入麝 香半字,溫酒調服,少頃再進,神效。
腎虛耳聾十年者,二服可愈。小蠍四十九箇,生薑如 蠍大四十九片,同炒,薑乾為度,研末,溫酒服之,至一 二更時更進一服,至醉不妨,次日耳中如笙簧聲,即 效。〈杜壬方〉
耳暴聾閉:全蠍去毒為末,酒服一錢,以耳中聞水聲 即效。〈周密志雅堂雜鈔〉
《膿耳》疼痛「蠍梢七枚去毒焙。入麝香半錢為末。挑少 許入耳中。日夜三四次。以愈為度。」〈楊氏家藏〉偏正頭風,氣上攻不可忍用「全蠍二十一箇,地龍六 條,土狗三箇,五倍子五錢,為末」,酒調,攤貼太陽穴上。 〈德生堂經驗方〉
風牙疼痛:「全蠍三箇,蜂房二錢,炒研擦之。」〈直指方〉 腸風下血:「乾蠍炒、白礬燒各二兩,為末。」每服半錢,米 飲下。〈聖惠方〉
《子腸不收》:全蠍炒研末,口噙水鼻中㗜之,立效。〈衛生寶鑑〉 諸痔發癢:用全蠍不拘多少,燒煙熏之即效,祕法也。 〈袖珍方〉
諸瘡毒腫:「全蠍七枚,梔子七箇,麻油煎黑,去滓,入黃 蠟化成膏傅之。」〈澹寮方〉
蠍部藝文
[編輯]《蠍賦》唐·李商隱
[編輯]夜風索索,緣隙憑壁。弗聲弗鳴,潛此毒螫。厥虎不趐, 厥牛不齒。爾兮何功,既角而尾。
《蠆祝》宋·司馬光
[編輯]迃夫夜立於庭,撫樹而蠆,螫其手,捧手吟呼,痛徹於 心。家人呼祝師祝之,祝師曰:「子姑勿以蠆為慘烈,以 為凡蟲而藐之,曰:『是惡能若我哉?則痛已矣』。」從之。少 選而痛息,迺謝祝師曰:「爾何術而能攘蠆之毒如是 其速也?」祝師曰:「蠆不汝毒也,汝自召之。余不汝攘也, 汝自攘之。夫召與攘,皆非我術之所能及也,子自為 之也。」於是迃夫嘆曰:「嘻!利害憂樂之毒人也,豈直蠆 尾而已哉!人自召之,人自攘之,亦若是而已矣。」
蠍部紀事
[編輯]《魏志華佗傳》:「彭城夫人夜之廁,蠆螫其手,呻呼無賴。 佗令溫湯近熱,漬手其中,卒可得寐。但旁人數為易 湯,湯令暖之,其旦即愈。」
《搜神記》:「安陽城南有亭,宿者輒死。有書生入亭宿,明 掘得蠍,大如琵琶,尾長數尺,亭遂安靜。」
《北齊書後主本紀》:「帝好不急之務,曾一夜索蠍,及旦 得三升。」
《南陽王綽傳》:後主詔鎖綽赴行在所,至而宥之。問在 州何者最樂,對曰:「多取蠍,將蛆混看極樂。」後主即夜 索。一斗,比曉,得二三升,置諸浴斛,使人裸臥斛中, 號叫宛轉。帝與綽臨觀,喜噱不已。謂綽曰:「如此樂事, 何不早馳驛奏聞。」綽由是大為後主寵,拜大將軍,朝 夕同戲。
《酉陽雜俎》:安邑縣北門縣人云:「有一蠍如琵琶大,每 出來不毒人,人猶是恐,其靈積年矣。」
《癸辛雜識》:北方毒螫,有所謂火蠍者,比之常蠍極小, 其毒甚酷。常有客人數輩,夏月小憩磐石,忽覺髀間 奇痛徹心不可忍,遂急起索之,則石面光瑩,初無他 物,僅行數步,則通身腫潰而殂。其同行異之,意石之 下必有異,遂起視之,見一蠍極小而色黑,一人以竹 杖擊之,竹皆爆裂,而執竹之手亦腫潰,不旋踵而死。 近得杜真人持咒驅。此害稍息。
《盛京通志》:「蠍臺在奉天府遼陽州城外東北隅。金大 定中修城,役夫毀臺取土及半,得石函,啟之,中有塊 石,圓滑天成,搖撼作聲。破之,二大蠍尾梢相鉤,見風 乃死。」
蠍部雜錄
[編輯]《春秋文曜鉤》:「土勝水,故守宮食蠆,蝍蛆搏蛇。」
《孝經援神契》:「蜂蠆垂芒。」〈毒在後也〉
《易林》:「蠆室蜂戶,螫我手足,不可進取,為身害咎。」 《大戴禮記誥志》篇:「聖人有國,則蜂蠆不螫。」嬰兒 《新論利害》篇:「蠆尾螫跗而不敢斫,非好疾而愛毒,以 破斫之患疾,螫也。」
《鄰幾雜志》:都下弄蠍尾,有五毒者、三毒者,云:「城西剝 馬務蠍,食馬血尤毒,巳亥歲中,屢有螫死者。」
《芥隱筆記》:「蜂蠆發於懷袖出」,《晉書》,鄒湛對晉文帝曰: 「猛虎在山,荷戈而出,凡人能之。蜂蠆發於懷袖,勇夫 為之驚駭,出於意外也。」
《西軒客談》:「蜂蠍之毒能螫人,然其一螫則其毒甚銳, 再則漸減,人得而加害矣。」
《博古圖》:商有蠆鼎,其銘釋曰:「蠆善毒人,寓思患,豫防 意。」
《書蕉》,潤州人,見蠍,以為主簿
蠍部外編
[編輯]《吉凶影響錄》:治平中,黃靖國死,見冥中數獄吏指一 所曰:「此唐武后獄。」後惡至大方,以大甕貯黃蠍螫之 也。酷吏奸臣皆有獄也。
《續己篇》:西安有蠍魔寺,塑大蠍於楣。相傳國初有女 子素不慧,病死復生,遂明敏,以文史知名。時有布政 適喪,儷客以女為言,遂娶之。月餘日,布政方視事,有 所需,使閽人入私廨取之,呼夫人不應,但見老蠍大 如車輪,臥於榻。閽驚而出,以白焉,布政謂為妖妄,閽 請曰:「他日相公望願,無聲,款密掩之,必可見也。」如其 言,果見老蠍伏榻上,輾轉間又成好女子矣。雖抵諱, 而詞意頗羞澀。已而忽失所在。是夕人定,乃出拜燈 下曰:「身本蠍魔,所以夤緣見公者,非敢為幻惑,欲有 求耳。公能不終拒,乃敢輸情。」許之。乃曰:「昔為魔得罪 冥道,賴觀音大士救拔,免其死,因假女屍為人。幸獲 侍左右,覬公建一蘭若,以報大士之德耳。今醜跡已 彰,幸公哀憐。」布政頷之。女子遂隱。他日乃命所司建 寺,至今存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