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第180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八十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禽蟲典
第一百八十卷目錄
蛇部彙考一
肥𧔥圖
長蛇圖
肥遺圖
䖺䗤圖
鳴蛇圖
化蛇圖
巴蛇圖
青蛇圖
螣蛇圖
兩頭蛇圖
虺圖
南亞墨利加州蛇圖
爾雅〈釋魚〉
春秋緯〈文曜鉤〉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北山經 東山經 中山經 海內南經 大荒南經
海內西經 海內經〉
石申星經〈螣蛇〉
神異經〈率然〉
博物志〈蝮蛇〉
抱朴子〈登涉篇〉
廣志〈蝮蛇〉
異苑〈蛇公〉
述異記〈水虺〉
酉陽雜俎〈藍蛇 蚺蛇〉
北戶錄〈蚺蛇牙 蛇頭〉
嶺表錄異記〈金蛇 蚺蛇 蚺蛇膽 雙頭蛇〉
續博物志〈鉤蛇 髯蛇〉
錄異記〈坂鼻蛇 雞冠蛇 爆身蛇 黃頷蛇〉
太平廣記〈報冤蛇 毒蛇 取蚺蛇膽法 緣蛇 兩頭蛇〉
寰宇記〈青蔥蛇〉
桂海蟲魚志〈蚺蛇〉
續明道雜志〈兩頭蛇 白花蛇〉
夢溪筆談〈枳首蛇〉
埤雅〈蛇 螣蛇 虺 蚺蛇〉
爾雅翼〈蛇 蝮 枳首蛇 螣蛇 巴蛇〉
輟耕錄〈骨咄犀〉
海槎餘錄〈蚺蛇〉
禽蟲典第一百八十卷
蛇部彙考一
[編輯]釋名
螣蛇:〈爾雅〉 《蝮》。〈爾雅〉
《虺》。〈爾雅〉 《镻》。〈爾雅〉
《蝁》。〈爾雅〉 肥𧔥。〈山海經〉 長蛇:〈山海經〉 《䖺,䗤》。〈山海經〉 《鳴蛇》。〈山海經〉 化蛇:〈山海經〉
白蛇:〈山海經〉 飛蛇:〈山海經〉
巴蛇:〈山海經〉 育蛇。〈山海經〉
蝡蛇:〈山海經〉 元蛇:〈山海經〉
《率然》。〈神異經〉 《蛇公》。〈異苑〉
藍蛇。〈酉陽雜俎〉 蚺蛇:〈酉陽雜俎〉
紅蛇:〈北戶錄〉 金蛇:〈嶺表錄異記〉
雙頭蛇:〈嶺表錄異記〉鉤蛇:〈續博物志〉
坂鼻蛇。〈錄異記〉 雞冠蛇:〈錄異記〉 《爆身蛇》。〈錄異記〉 黃頷蛇。〈錄異記〉
《報冤蛇》。〈太平廣記〉 綠蛇:〈太平廣記〉
青蔥蛇。〈寰宇記〉 白花蛇:〈續明道雜志〉
枳首蛇。〈夢溪筆談〉 烏蛇:〈爾雅翼〉
鱗、蛇〈本草綱目〉 銀蛇:〈本草綱目〉
水蛇:〈本草綱目〉 公蠣蛇。〈本草綱目〉
蛇婆。〈本草綱目〉 赤楝:〈本草綱目〉
桑根:〈本草綱目〉 竹根蛇。〈本草綱目〉
青。蛇。〈本草綱目〉 熇尾蛇。〈本草綱目〉 《菜花蛇》:〈本草綱目〉 《千歲蝮》。〈本草綱目〉
聽。〈本草綱目〉 《合木蛇》。〈本草綱目〉 斫木蛇。〈本草綱目〉 《望板歸》:〈本草綱目〉
蚖蛇:〈本草綱目〉 《苟印》:〈本草綱目〉肥遺圖
長蛇圖
{{{2}}}
螣蛇圖
鳴蛇圖
化蛇圖
巴蛇圖
青蛇圖
{{{2}}}
南亞墨利加州蛇圖
虺圖
{{{2}}}
《爾雅》
[編輯]《釋魚》
[編輯]螣,螣蛇。
〈注〉龍類也。能興雲霧而遊其中。《淮南》云:「蟒蛇。」〈疏〉蛇似龍者也,名螣,一名螣蛇,能興雲霧而遊其中也。蟒當為「莽。」按《淮南子覽冥篇》說女媧云:「功烈上際九天,下契黃壚,名聲被後世,光輝動萬物。乘雷車,服應龍,驂,青蚪援絕瑞,席蘿圖,黃雲絡前白螭,後奔蛇。」許慎云:「奔蛇,馳蛇」是也。或曰:淮南人呼此螣為蟒。螣義亦通。
《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注〉身廣三寸。頭大如人擘指。此自一種蛇。名為蝮虺。〈疏〉博,廣也。首,頭也。擘,拇指也。此自一種毒蛇,名蝮虺,身廣三寸,其頭大如人拇指。按郭註《三蒼》云:「擘,大指也。《蒼頡篇》以為足大指皆得名擘。」故註云:「頭大如人擘指,又名拇指。」孫炎云:「頭如拇指」是也。按舍人曰:「蝮,一名虺,江淮以南曰蝮,江淮以北曰虺。」孫炎曰:「江淮以南謂虺為蝮。廣三寸,頭如拇指,有牙,最毒。」郭曰:「此自一種蛇,人自名為蝮虺。今蛇細頸大頭,色如艾綬文,文間有毛,似豬鬣,鼻上有針,大者長七八寸,一名反鼻,如虺類。」足以明此自一種蛇。如郭意,此蛇人自名蝮虺,非南北之異,蛇實是蟲,以有鱗,故在《釋魚》,且魚亦蟲之屬也。
镻蝁
〈注〉蝮屬大眼,最有毒,今淮南人呼「蝁子。」〈疏〉蛇也,蝮,虺之屬,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春秋緯》
[編輯]《文曜鉤》
[編輯]土勝水,故守宮食蠆,蝍蛆搏蛇。
《山海經》
[編輯]《南山經》
[編輯]《猨翼》之山多蝮蟲,多怪蛇。不可以上 非山,其下多蝮蟲。
禺槁之山,多大蛇。
《西山經》
[編輯]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鳥獸 莫居。有蛇焉,名曰《肥𧔥》,六足四翼,見則天下大旱。
郭曰:「湯時此蛇見於陽山,下復有肥遺蛇,疑是同名 。」 任臣按:胡文煥《圖》作「蜰遺」 ,音廢。《駢雅》:「肥遺、肥𧔥,皆毒蛇也 。」 又按「成湯元祀,肥𧔥見於陽山,後有七年之旱。」 《述異記》曰:「肥𧔥,西華山中有也,見則大旱。」 吳淑《蛇賦》「或號肥遺。」 《旌忠廟碑》:「驅伯強兮逐肥𧔥。」 宋濂文:「蜰𧔥一出,潛魚盡怖。」 《圖贊》云:「肥𧔥為物,與災合契,鼓翼陽」 山,以表亢厲。桑林既禱。倏忽潛逝。今華山有肥𧔥穴,土人謂之老君臍。明末時大旱。曾一見雲。
泰冒之山多白蛇。
《騩山》,其下多積蛇。
「諸次之山,鳥獸莫居」,是多眾蛇,
《北山經》
[編輯]大咸之山,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郭曰:「說者雲,長百尋。今蝮蛇色似艾綬文,文間有毛,如豬鬐,此其類也。常山亦有長蛇,與此形不同。」
任臣按:《豫章記》,永嘉末有大蛇,長千餘丈,亦此類。《圖贊》曰:「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群走類,靡不吞噬,極物之惡,盡毒之厲」 ,又吳淑《蛇賦》雲「毛若彘豪」 ,本此也。
渾夕之山,囂水出焉,而西北流注於海。有蛇,一首兩 身,名曰「肥遺」,見則其國大旱。
郭曰:「《管子》曰:『涸水之精名曰蟡。一頭而兩身,其狀如蛇,長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魚鱉 』。」任臣按:《搜神記》曰:「涸小水精生蚳。蚳者,一頭而兩身,其狀若蛇。」即《管子》之所記也 。又《五音集韻》云:𧔥,神蛇,二身同首,六足四羽,見則不雨。是合兩肥𧔥為一矣。疑誤。《圖》《贊》曰:「窫窳諸懷,是則害人。」之為狀,羊鱗,黑文。肥遺之蛇,一頭兩身。王世貞詩「狸力見距山,渾夕出肥遺。」蓋指此也。
洹山,其下多怪蛇。
彭毗之山,肥水出焉,而南流注於床水,其中多肥遺 之蛇。
神囷之山,其下有白蛇。
《錞於母逢》之山有大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見則其 邑大旱。
《東山經》
[編輯]獨山,《末塗》之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沔。其中多「䖺䗤, 其狀如黃蛇,魚翼,出入有光,見則其邑大旱。」
郭曰:「條、容二音 。」 任臣按:《駢雅》曰:「蜛蝫䖺䗤,睩聽齧人。皆毒蟲也。」 楊慎《奇字韻》云:「䖺䗤色如,黃蛇有羽。」 景純《江賦》云:「䖺䗤拂翼而掣耀。」 《圖贊》曰:「䖺䗤蛇狀,振翼灑光,憑波騰逝,出入江湘。見則歲旱,是惟火祥。」
「耿山」多大蛇。
「碧山」多大蛇。
《跂踵》之山,無草木,有大蛇。
《中山經》
[編輯]《鮮山》,鮮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鳴蛇,其狀 如蛇而四翼,其音如磬,見則其邑大旱。
任臣按:張衡《南都賦》,其水蟲則有蠳龜、鳴蛇,吳淑《蛇賦》「音如磬聲」 ,即此也。《圖贊》曰:「鳴化二蛇,同類異狀,拂翼俱游,騰波飄浪,見則並災,或淫或亢。」
《陽山》,陽水出焉,而北流注於伊水。其中多化蛇,其狀 如人面而豺身,鳥翼而蛇行,其音如叱呼,見則其邑 大水。
任臣按:《廣雅》曰:「中央有蛇焉,人面豺身,鳥翼蛇行,其名曰化蛇。」
崌山,江水出焉,東流注於大江,其中多怪蛇。
今永昌郡有鉤蛇,長數丈,尾岐,在水中,鉤取岸上人牛馬啖之,又呼「馬絆蛇。」
風雨之山,《宣余》之水出焉,東流注於江,其中多蛇。 「《帝囷》之山,《帝囷》之水,出於其上,潛於其下,多鳴蛇。」 柴桑之山,多白蛇飛蛇。
即螣蛇乘霧而飛者
榮余之山多怪蛇。
《海內南經》
[編輯]《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郭曰:「今南方蚺蛇吞鹿,鹿已爛,自絞於樹,腹中,骨皆穿鱗甲間出,此其類也。」 《楚辭》曰:「有蛇吞象,厥大何如?」 說者云:「蛇長千尋 。」 任臣按《函史物性志》,「巴蛇長千尋,備青黃赤黑色,食象,三歲而出其骨。」 庾仲雍《江記》曰:「羿屠巴蛇於洞庭,其骨若陵。」 《文心雕龍注》:「巴丘山,一名巴蛇冢。」 是其地也。《一統志》巴蛇蒙,在岳州府城南。《長沙風土記》云:「巴蛇吞象,空見於圖書;鵬鳥似鴞,但聞於詞賦。《圖贊》曰:象實巨獸,有蛇吞之。越出其骨,三年為期。厥大何如?屈生是疑。」 羅良願曰:「說巴陵者,以為巴蛇之死,其骨若陵。又有象骨山,以為象暴骨之所。今倭國有獸如牛,名山鼠,彼有大蛇,亦吞此獸,皮堅不可斫,蓋巴蛇類也。」 《聞奇錄》曰:「番陽有書生經山中,見氣高丈餘,如煙。鄉人言此岡子蛇吞象也。遂集眾振譟。已而蛇退入谷中。經宿,鄉人各持缶罋往,見一象尚立而肥,骨已化為水。咸針破取水,雲過海置此舟中,能辟去蛟龍。」 又《南裔志·蚺蛇贊》:「蚺維大蛇,既洪且長。采色駮映,其文錦章。食象貪鹿,腴成養瘡。實饗嘉賓,是豆是觴。」 審此,則吞獸者不獨巴蛇也。
其為蛇青黃赤。一曰「黑蛇青蛇」,在犀牛西。
《大荒南經》
[編輯]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
《海內西經》
[編輯]《開明》南,有蝮蛇。
《海內經》
[編輯]靈山有赤蛇在木上,名曰「蝡蛇」,食木。
言不食禽獸也
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元蛇。
==螣蛇
[編輯]螣蛇二十二星,在室北,枕河,主水,蟲暗,國安。移南,大 旱,移北,大水,《客》守,水災。頭入室一度,去北辰五十度 也。
《神異經》
[編輯]率然
[編輯]西方山中有蛇,頭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觸之者,中 頭則尾至,中尾則頭至,中腰則頭尾並至,名曰率然。 會稽常山最多此蛇。故《孫子兵法》曰:「將之三軍,勢如 率然」也。
《博物志》
[編輯]蝮蛇
[編輯]蝮蛇秋月毒盛,無所蜥螫,嚙草木以泄其氣,草木即 死。人樵採,設為草木所傷刺者,亦殺人。毒治於蝮囓, 謂之「蛇跡」也。
《抱朴子》
[編輯]《登涉篇》
[編輯]山中見大蛇著冠幘者,名曰《升鄉》,呼之即吉。
《廣志》
[編輯]蝮蛇
[編輯]蝮蛇與土色相亂,長三四尺,其中人以牙櫟之,截斷 皮出血,則身盡腫,九竅出血而死。
《異苑》
[編輯]蛇公
[編輯]海曲有物名「蛇公」,形如覆蓮,花正白。
《述異記》
[編輯]水虺
[編輯]《水虺》五百年,化為蛟。
《酉陽雜俎》
[編輯]藍蛇
[編輯]藍蛇首有大毒,尾能解毒,出梧州陳家洞。南人以首 合毒藥,謂之「藍藥」,藥人立死。取尾為臘,反解毒藥。
蚺蛇
[編輯]《蚺蛇》長十丈,常吞鹿,消盡乃繞樹出骨。養創時,肪腴 甚美,或以婦人衣投之,則蟠而不起。其膽上旬近頭, 中旬在心,下旬近尾。
《北戶錄》
[編輯]蚺蛇牙
[編輯]蚺蛇,大者長十餘丈,圍可七八尺,多在樹上,候麞鹿 過者,吸而吞之。至鹿消,即纏大樹上,出其頭角,乃不 復動。人伺之,以竹籤籤煞之,取其膽也。故《南裔異物 志》曰:「蚺蛇,牙長六七寸,土人尤重之,雲辟不祥利。遠 行賣一枚,直牛數頭。」
蛇類
[編輯]公路至雷州,對岸,倚舟候風勢,見群小兒簇二巨蛇, 各長丈餘,一如孔雀尾,毛色金翠奪目,一如真紅色, 鮮明若血。又有十餘頭白蛇,前後相次,若導從俱入 一榕藤竅內,竟不復去。故知蛇有草、木、水、土四種,其 類不可窮也。又歸化縣有兩頭蛇,《南越志》云:「無毒,夷 人餌之。」兼《名苑》云:「兩頭蛇,一名越王約髮。俗占見之」 不祥。然《論衡》引楚相孫叔敖事者,何也?
《嶺表錄異記》
[編輯]金蛇
[編輯]南土有金蛇,亦名「鍚蛇」,又名「地鱓」,出黔中,桂州亦有, 即不及黔南者。其蛇麤如大指,長一尺許,鱗甲上有 金銀,解毒之功不下,吉利也。
蚺蛇
[編輯]蚺蛇,大者五六丈,圍四五尺,其次者亦不下三四丈, 圍亦稱是。身有斑文,如故《錦纈》。俚人云:「春夏多於山 林中等鹿過致林樹間,閣其首,伺鹿壞,頭角墜地,鹿 身方嚥入腹」,如此復極羸弱。及其鹿消壯俊悅懌勇 健於未食鹿者。或雲一年則食一鹿。
蚺蛇膽
[編輯]蚺蛇膽,普安州有養蛇戶,每年五月五日,即擔蚺蛇 入府,祗候取膽。余曾親見。皆於大籠中,藉以軟草,盤 屈其上。兩人舁一條在地上,即以十數拐子從頭翻 其身,旋以拐子按之,不得轉側,即於腹上約其尺寸, 用利刃決之,肝膽突出,即割下其膽,皆如鴨子大,曝 乾,以備上貢。卻合內肝,以線合其瘡口,卻收入籠。或 雲「舁歸放川澤」,
雙頭蛇
[編輯]兩頭蛇,嶺外多有此類。時有見者。如小指大,長尺許, 腹下鱗紅,背錯錦文,一頭有口眼,一頭似有口眼,兩 頭俱能進退,亦謬也。昔孫叔敖見之為不祥,乃殺而 埋之,慮後人見之,必受其禍,而南人見之以為常,其 禍安在?
《續博物志》
[編輯]鉤蛇
[編輯]先提山有鉤蛇,長七八丈,尾末有岐蛇,在山澗水中, 以尾鉤岸上人牛食之。水旁瘴氣特惡,氣中有物,不 見其形。其作有聲,中木則折,中人則害,名曰「鬼彈。」郡有罪人徙之,禁防不過十日死也。
髯蛇
[編輯]九真山多大蛇,名曰「髯蛇。」長十丈,圍七八尺,吞鹿角, 骨鑽皮出。夷以大竹籤殺而食之。楊氏《南裔異物志》 曰:「髯惟大蛇,既洪且長。采色駮犖,其文錦章。食犬吞 鹿,腴成養創。賓享嘉燕,是豆是觴。」
《錄異記》
[編輯]坂鼻蛇
[編輯]劍利門有蛇,長三尺,其大如甕,小者亦如柱焉。兔頭 蛇身,項下白色,欲害人也,出自山上,輪轉而下,以噬 行旅,必穴其腋而飲血焉。其名曰「坂鼻。」每於穴中藏 微,出其鼻而鳴,聲若牛呴,聞數里,地為之震嶪焉。民 有冬燒田者,或燒殺之,但多脂耳。
雞冠蛇
[編輯]《雞冠》蛇,頭如雄雞,有冠,身長尺餘,圍可數寸,中人必 死。會稽山下有之。
爆身蛇
[編輯]《爆身蛇》,長一、二尺,形如灰色,聞人行聲,林中飛出,狀 若枯枝,橫來擊人,中者皆死。
黃頷蛇
[編輯]黃頷蛇,長一二尺,色如黃金,居石縫中,欲雨之時,作 牛吼聲,中人亦死,四明山有之。
《太平廣記》
[編輯]報冤蛇
[編輯]嶺南有「報冤蛇」,人觸之即三五里隨身即至。若打殺 一蛇,則百蛇相集,將蜈蚣自防,乃免。
毒蛇
[編輯]嶺南五溪、黔中皆有毒蛇,烏而反鼻,蟠於草中,其牙 倒勾,去人數步直來,疾如箭激,螫人立死。中手即斷 手,中足即斷足,不然則全身腫爛,百無一活,謂蝮蛇 也。有黃喉蛇,好在舍上,無毒不害人。唯善食毒蛇,食 飽,垂頭直下,滴沫地墳起,變為沙虱,中人為疾。額上 有大玉字,眾蛇之長,常食蝮蛇。
取蚺蛇膽法
[編輯]泉建州進蚺蛇膽,五月五日取。時膽兩柱相去五六 尺,擊蛇頭尾,以杖於腹下來去扣之,膽即聚。以刀刲 取,藥封放之,不死。復更取,看肋下有痕即放。
綠蛇
[編輯]顧渚山赬石洞,有綠蛇,長可三尺餘,大類小指,好棲 樹杪。視之若鞶帶,纏於柯葉間,無螯毒,見人則空中 飛。
兩頭蛇
[編輯]韶州多兩頭蛇,為蟻封以避水。「蟻封」者,蟻子聚土為 臺也。蒼梧亦多兩頭蛇,長不過一二尺,或雲蚯蚓所 化。
《寰宇記》
[編輯]青蔥蛇
[編輯]滇池黃津江有大蛇名「青蔥」,好食人。
《桂海蟲魚志》
[編輯]蚺蛇
[編輯]蚺蛇,大者如柱,長稱之。其膽入藥。南人臘其皮,刮去 鱗,以鞔鼓。蛇常出逐鹿食,寨兵善捕之。數輩滿頭插 花,趨赴蛇,蛇喜花,必駐視。漸近,競附其首,大呼「紅娘 子」,蛇頭益挽不動,壯士大刀斷其首,眾悉奔散遠伺 之。有頃,蛇省覺,奮迅騰擲,傍小木盡拔,力竭乃斃。數 十人舁之一村,飽其肉。
《續明道雜志》
[編輯]兩頭蛇
[編輯]黃州有小蛇,首尾相類,因謂兩頭蛇。余視之,其尾端 蓋類首而非也。土人言:「此蛇老蚯蚓所化,無甚大者, 其大不過如大蚓,行不類蛇,宛轉甚鈍。」又謂之「山蚓。」
白花蛇
[編輯]黃州蓋楚東北之鄙,與蘄、鄂、江沔、光壽一大藪澤也。 其蟲多蛇,號白花者治風。本出蘄州,甚貴。其出黃州 者,雖死兩目有光,治疾有驗,土人能捕之,歲貢王府。 黃人言,此蛇不採,貪蟠草中,遇物自至者而食之,其 治疾亦不盡如《本草》所載。余嘗病疥癬,食三蛇而無 驗。
《夢溪筆談》
[編輯]枳首蛇
[編輯]「宣州寧國縣多枳首蛇,其長盈尺,黑鱗白章。兩首文 彩同,但一首逆鱗耳。」人家庭檻間動有數十同穴,略 如蚯蚓。
《埤雅》
[編輯]蛇
[編輯]魚屬連行,蛇屬紓行。《詩》曰「委蛇」,蓋取諸此。《左傳》曰:「退 食自公委蛇。」委蛇,謂從者也。衡而委蛇必折,故序以 言「正直。」《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中德也。其行委蛇,是以 其德在剛柔之中。《太史》曰:「大直若屈,道固委蛇。」有是 哉!此之謂也。舊說蛇盤常向壬地,壬,北方也。《周官》曰: 「龜蛇為旐。」先儒以為龜蛇象其捍難避害龜甲者也而蛇擊前則尾應,擊後則首應,自腰擊之,則首尾俱 應,有兵之象。故龜蛇合體,謂之元武。《易》曰:「一陰一陽 之謂道。」而元朔者,道之所在,陰陽之理具焉。故物有 元,龜、纁蛇臟,有左腎右。命方有朔,有北器,有準、有繩。 其為卦也,名之曰習坎。習猶重也。舊說牛以鼻聽,蛇 以眼聽。語曰:「蛇聾虎齆」,其以此乎?《莊子》曰:「蛇憐風,風 憐目,目憐心。」其言蓋展轉輕妙。《述異記》曰:「凡珠有龍 珠,龍所吐也;蛇珠,蛇所吐也。」《語》曰:「蛇珠千枚,不如一 玫瑰。」言蛇珠賤也。《變化序》曰:「鵠之為猿,蛇之為鱉。一 曰:麋鹿易蹄,蛇類易皮,鱉類易殼。」《稽聖賦》曰:「蛇曉方 藥,鴆善禁咒。」蓋鴆能禁咒,大石使起,取蛇食之。其禁 石時,舉翅行前卻,如道士禹步,則石起也。按:十二時 子辰為龍,已為蛇,已六陽具,不為龍而為蛇者,龍至 此而亢故也,宜為蛇而已。故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 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
螣蛇
[編輯]螣蛇,龍類也,雄鳴於上風,雌鳴於下風而風化,能興 雲霧而游其中。《慎子》曰:「螣蛇游霧,飛龍乘雲。」雲罷霧 除,與蚯蚓同,失其所乘故也。螣蛇能騰,蟲之自勝者 也。《荀子》曰:「螣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言梧鼠之 技雖多,不如螣蛇結於一也。《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 實意法螣蛇實意」,言致一也。螣蛇一名神蛇,亦曰靈 蛇。《墨子》曰:「靈龜近灼,神蛇近暴。」《傳》曰:「『靈蛇棄鱗,神龍 解角』。以言至人達士,超世拔俗,委蛻萬物之上。」《抱朴 子》曰:「兔不牝牡,螣蛇不交,不可謂貞。」今孔雀以影相 接而孕,又雌見雄舞而有子,皆物性自然也。《陰陽自 然變化論》曰:「螣蛇聽而有孕,白鷺視而有胎。」
虺
[編輯]虺狀似蛇而小。銘曰:「為虺弗推,為蛇奈何?」以此故也。 《正月》之詩曰:「哀今之人,胡為虺蜴。」虺一名蝮。舊說蝮 蛇怒時,毒在頭尾,螫手則斷手,螫足則斷足,蛇之尤 毒烈者也。一曰:蝮與虺異。虺如土色,所在有之。蝮蛇 鼻反,其上有針錦文,眾蛇之中,此獨胎產,生輒坼疈 母腹亦有與地同色者。段氏云:「凡禽獸必藏形匿影」, 同於物類,是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鷹色隨木。《字說》 曰:「蛇螫人也,而亦逃人也,是為有它。蝮觸之則復,其 害人也,人亦復焉。」舊云:鴆食此類。鴆似鷹而紫黑,喙 長七八寸,作銅色,食蛇,蛇入口即爛。屎溺著石,石亦 為之爛。
蚺蛇
[編輯]蚺蛇,大蛇可食。尾圓無鱗,身有斑文,如故暗。錦纈難 死,似鼉行地,常俯其首。南人云:「俗取其膽以充藥材」, 即以線合其瘡縱之。後遇捕者,輒自見金瘡,以明無 膽,亦其知也。一云:「蚺蛇之膽,取而還生。」
《爾雅翼》
[編輯]蛇
[編輯]蛇字,古但作它耳。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 居惠它,故相問無它乎。今之字旁加蟲而變其音。又 蛇行紆曲,《考工記》以為紆行之屬,故退食委蛇,亦用 蛇字。草居常饑,每得食稍飽,輒復蛻殼,冬輒含土入 蟄,及春出蟄則吐之。其圓重如錫石,謂之蛇黃。雖復 草居,人家時有之,故諺云:一畝之地,三蛇九鼠也。今 貓能禁之。又人家畜鵝者,蛇亦不至。聞捕蛇者云:「蛇 稍大者則易禁」,以其耳目開利,習于禁架也。小者瞢, 然則往往難禁,其種類至多,惟烏蛇性善,不噬物,而 白花蛇有毒,生於蘄州。今蛇死目皆閉,惟蘄州者目 開。若生舒、蘄兩界間者,則一開一閉。此理之不可曉 者,故人以此為驗雲。蜦,蛇屬,黑色,潛於神淵,能興風 雨。《淮南子》曰:「犧牛粹毛,宜於廟牲,其於以致雨,不若 黑蜧。」
蝮
[編輯]蝮,蛇之最毒者,短形,反鼻錦文,亦有與地同色者,著 足斷足,著手斷手,不爾合身糜潰。又善伺人,聞人咳 喘步驟,輒不勝其毒,捷取巧噬,肆其害。七八月毒盛 時,齧木以泄其氣,木即枯。又吐口中涎沫於草木上, 著人身瘇成瘡,卒難治療,名曰「蛇漠瘡。」眾蛇之中,此 獨胎產。《淮南子》曰:「蝮蛇不可為足,虎豹不可使緣木。」 蝮在母胎時,其毒氣發作,母腹裂乃生。又一種狀如 蝮而短,有四腳,能跳來齧人,名為「千歲蝮。」
枳首蛇
[編輯]中央有枳首蛇。枳首者,岐頭,蓋兩頭也,大如指,一頭 無目無口,然兩頭俱能行,一名越王蛇,亦名越王弩 弦。舊雲見之令人不利,然孫叔敖殺而埋之,亦無他, 此未可信也。予所見,夏月雨後有蛇如蚯蚓大,但身 有鱗,蜿蜒而行,其尾如首,不纖殺,亦號兩頭蛇,則不 足為異明矣。《天問》曰:「中央共牧,後何怒?」王逸以為牧, 草名也。中之州有岐首之蛇,爭食牧草之實,自相齕 囓。韓非亦稱蟲有螝者,一身兩口,爭食相齕,遂相殺 也。螝非螝蛹之螝,乃古「虺」字,蓋謂此蛇耳。然《爾雅》以 為中央之異氣,今東南多有者,蓋彼四方皆極荒遠,
此比之為中爾。又今此蛇皆以「越王」為名,則不獨在中央也。螣蛇
[編輯]「螣蛇,龍類,有鱗無足,能興雲霧而遊其中,其行千里, 因風而化。」《淮南子》曰:「蛟龍伏寢於淵,而卵剖於陵。螣 蛇雄鳴於上風,雌鳴於下風,而化成形,精之至也。」甘 戊曰:「螣蛇遊於霧露,乘於風雨而行,非千里不止。然 則暮託宿鰌鱣之穴,所以然者何也?用心不一也。」二 說不同,蓋《淮南子》說其風化之時,則其感至精。《甘戊》 言其乘游之時,則用心不一,各有所主。今卜筮者得 螣蛇,輒以為疑滯不決,蓋亦足以見螣蛇之趣操雲。 又《淮南子》稱上古聖人,服駕應龍,驂青虯,前白螭,後 奔蛇,說者以為奔蛇即螣螣龍,皆瑞應之物,乃知前 古蓋嘗為用矣。郭氏所注《淮南》云:「螣蛇者蟒」,蓋奔字 之誤。亦有時以蛻,故仲長統詩云:「飛鳥遺跡,蟬蛻亡 殼;螣蛇棄鱗,神龍喪角。」是也。
巴蛇
[編輯]巴者,食象之蛇,其字象蜿蜒之形,其長千尋,青黃赤 黑。《海內南經》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 無心腹之疾。」言取所出象骨而佩服之。今常蛇啖一 鼃,輒疈塞宛轉,尋即脫裂,而巴乃獨吞象,逮三歲,始 出其骨。巨細之不同蓋如此。其出骨當亦自鱗甲中, 不須復蛻也。《天問》曰:「靈蛇吞象,厥大何如?」古稱堯使 羿斷修蛇於洞庭,許叔重以為修蛇,大蛇吞象之類。 洞庭,南方澤名,近巴陵。說巴陵者以為巴蛇之死,其 骨為陵。此地至今往往多大蛇,豈其種裔耶?按:今岳 陽郡獄之側,巍然而高,草木翳鬱者,人指以為巴蛇 積骨之處。城外嘗有巴蛇廟,已而廢。又有象骨山,以 為象暴骨之所。其旁有湖曰象湖。
《輟耕錄》
[編輯]骨咄犀
[編輯]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 故曰蠱毒犀。《唐書》有古都國,必其地所產,今人訛為 骨咄耳。
《海槎餘錄》
[編輯]蚺蛇
[編輯]蚺蛇產於山中,其皮中州市為縵,樂器之用。其膽為 外科治瘡瘇之珍藥,然亦肝內小者為佳。此地兼產 山馬,其狀如鹿,特大而能作聲,尾更板闊,與鹿稍異。 蚺蛇嘗捕吞之,從後腳而入,雖角實大,二倍於鹿,毒 氣呵及,即時解脫。初吞時亦不能轉動,略向水次伸 舒,消盡無餘矣。途人卒然相值,雖持木棍,亦將無施 「解事者執指大蛇皮木在手,一揮即止。」可見物貴得 其制,不在操利器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