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028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十七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十八卷
博物彙編 草木典 第二十九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十八卷目錄

 稻部藝文一

  與朝臣論秔稻書      魏文帝

  木禾贊          晉郭璞

  庭前植稻苗贊       湛方生

  謝敕賜米啟        齊王融

  謝敕賚長生米啟     梁簡文帝

  謝賚粳米啟        庾肩吾

  謝東宮賚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粳米啟      前人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謝趙王賚米啟       周庾信

  與弟子由書        宋蘇軾

  乞給借稻種狀        朱熹

  稻孫樓賦        明吳成章

  樅川榷稻議        方都韓

 稻部藝文二詩詞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稻  晉陶潛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唐杜甫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刈稻向畢清晨遣女奴

  阿稽豎子阿段往問      前人

  刈稻了詠懷         前人

  茅堂檢校收稻二首    前人

  暫往白帝復還東屯      前人

  和虢州劉使君稻畦      韓愈

  江村行           張籍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彥謙

  穫稻            李覯

  稻田            韋莊

  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講筵諸公

              宋歐陽修

  稻畦           梅堯臣

  端孺糴米龍川得粳糯數十斛以歸作詩調之

                唐庚

  觀稻二首        滕白

  插秧           范成大

  東門外觀刈熟        前人

  種秧           楊萬里

  插秧歌           前人

  次秀野泛滄波館至赤石觀刈早稻韻

                朱熹

  稻陂            陸游

  代鄉鄰作插秧歌       前人

  農家秋晚戲詠        前人

  統分稻晚歸         前人

  秋晚            前人

  夜聞鄰家治稻        前人

  稻飯            前人

  秧老歌           劉詵

  京師嘗吳粳        明高啟

  觀稻            石沆

  穫稻以上詩       顧清

  點絳脣以上詞    宋曹文龍

 稻部選句

 稻部紀事

 稻部雜錄

 稻部外編

草木典第二十八卷

稻部藝文一

[編輯]

《與朝臣論秔稻書》
魏·文帝

[編輯]

「江表惟長沙名有好米,何得比新城秔稻耶?」上風吹 之,五里聞香。

《木禾贊》
晉·郭璞

[編輯]

崑崙之陽,鴻鷺之阿。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藝, 自然靈播。

《庭前植稻苗贊》
湛方生

[編輯]

蒨蒨嘉苗,離離階側。弱葉繁蔚,圓株疏植。清流津根, 輕露濯色。

《謝敕賜米啟》
齊·王融

[編輯]

臣無王陽之術,計然之智,不能負粟百里,分地一廛, 上虧溫養,自取饑切。豈悟外恩橫集,天私妄委。

《謝敕賚長生米啟》
梁·簡文帝

[編輯]

堯禾五尺,未足稱珍;漢苗九穗,方斯非擬。如隨瑞鹿, 若降神烏,暮律向游,獻春方始。食乃民天之貴,粒有 延齡之名。藉此資身,因斯養性

《謝賚粳米啟》
庾肩吾

[編輯]

出《梁國》之租,兼水陸之殊品,伊尹說而不至,石崇 豪所未及。遇處默之得賓,同苻朗之舉箸。長河可塞, 上德無詶,

《謝東宮賚米啟》
前人

[編輯]

滍水鳴蟬,香聞七里;瓊山合穎,租歸十縣。肩吾人慚 振藻,徒降雲間之松;職濫更繁,空撤家丞之俸。成珠 委地,事重逢仙;游玉為糧,珍踰入楚。雖復激水滄流, 不待監河之說;春風掃地,方誚文學之篇。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編輯]

味重新城,香踰澇水。連舟入浦,似彥伯之南歸;積地 為山,疑馬援之西至。不待候沙,同新渝之再熟;無勞 拜石,均遼倉之重滿。前恩未遠,次渥仍流。墨翟假以 故書,裴楷慚其國賜。

《答湘東王賚粳米啟》
前人

[編輯]

竊以農夫力耕,時逢儉歲;疏賤時澤,必取豐年。椓斛 瀉珠,嘉聞陶量;翻庭委玉,欣見《馬圖》。

《謝湘東王賚米啟》
前人

[編輯]

竊以月滿則虧,恩來無爽,海潮雖大,萬江恆注。遂使 連箱委地,不殊陽翟;盈倉接宇,寧異《海陵》。

《謝趙王賚米啟》
周庾信

[編輯]

某啟:奉教,垂賚米十石。丹烏銜穟,既集西周;黃雀隨 車,還蜚東市。漬而為種,不無霜雪之精;取以論兵,即 有山川之勢。某陋巷簞瓢,櫛風沐雨,剝榆皮於秋塞, 握蟄燕於寒山。仰費國租,遂開塵甑。非丹竈而淚珠, 異荊臺而炊玉。東方朔之捧米,既息長饑;西門豹之 墾田,方慚此賚。

《與弟子由書》
宋·蘇軾

[編輯]

或為予言:「草木之長,常在昧明間早起伺之,乃見其 拔身數寸,竹筍尤甚。夏秋之交,稻方含秀,黃昏月出, 露珠起於其根,纍纍然忽自騰上。若推之者。或綴於 莖心,或綴於葉端,稻乃秀實,驗之信然。」此二事與子 由養生之說契,故以此為寄。

《乞給借稻種狀》
朱熹

[編輯]

「本司準淳熙九年正月二十日尚書省劄子,勘會春 耕,是時深慮江浙、兩淮州縣去歲旱傷之後,貧民下 戶並流移歸業之人艱得稻種,卻致妨廢農務,理宜 措置。」正月十九日,三省同奉聖旨,令逐路轉運、提舉 司疾速行下去歲旱傷州縣,多方措置稻種,勘量給 借,務令及時布種,候豐熟卻行拘還,具以借支數目 聞奏,仍多出文榜曉諭本司照對,「紹興府去歲旱傷 為甚,衢、婺州為次,遂那撥錢發下紹興府及下衢、婺 兩州諸縣,恭稟聖旨指揮,措置給借,並鏤板曉諭人 戶通知。先據婺州申,本州《鄉俗體例》,並是田主之家 給借。今措置,欲依鄉俗體例,各請田主每一石地借 與租戶種穀三升,應付及時布種,候收成日帶還,不 得因而收息。如有少欠,官司專與催理,不同尋常債 負。」已下諸縣從此施行,及紹興府申:支撥官錢,委官 同與縣官措置給借。五縣共給借過第五等下戶並 流移歸業人五萬七千八百戶,計錢一萬七千四貫 五十四文省。並衢州申管下屬縣那借官錢五百貫 文,及勸諭上戶,將收「到稻種共二萬一千六百二十 二石四斗二升二合」,斟量分借鄉民布種去訖。

《稻孫樓賦》
明·吳成章

[編輯]

芝山境外,滿目雲煙。繡水城西,芳草竟天。柳陰陰兮 織河堤之夜雨,樓高高兮響刈穫於秋鐮。路人告余 曰:「此米公觀穫處也。」吾閱夫米公之為政也,與民無 擾兮,與物無競。起瘡痍於衽席兮,重農桑以權奇贏。 立苗欲疏兮,先培其根。非種鋤而去之兮,良苗懷新 而向榮。伊鳴鳩之拂羽兮,循阡陌而省耕。瞻一畝之 三甽兮,人挽犁而輕盈。迨恢台之孟夏兮,欣麥秋之 將遇。攜婦子以饁耘兮,嘗旨否於朝哺。桔槔不施而 潢潦獨臻兮,雷殷殷而欲澍。雜芬芳於芰荷兮,來午 風之清趣。綠盈疇而熇暑兮,趨扁舟而就憇。忽返顧 於中田兮,亂浪翻之《黍穄》。僉一穗之九岐兮,實垂垂 而帛綟。驅螟蟊與螣賊兮,絕蝗蝻而「滅沴。聽農歌之 飉厲兮,舞長風而曳裾。截碧筒以滿飲兮,湍中流而 載題。」《題》曰:「十里橫塘兮芳杜洲,司牧操楫兮鏡中浮。 黍與稷翼兮吾何憂,稅什一兮民有秋。不採蘋兮不 驚鷗,牧爾犢兮肥飯牛。」於是乘輿返斾,越陌度阡,蘼 蕪滿徑,荷插隨肩。曾不踰時,秋風采蓮。鳴鵙枝頭兮 白露含煙。蒹葭靃靡兮,江月孤圓。霜鐮乍試兮,鱗次 後先。篝車滿載兮,滯穗盈田。倘嬉墮於三春兮,不稼 不穡而胡然。勩胼胝於九夏兮,弗鹵莽滅裂而遷延。 夫何皇天之佑仁兮,稻既刈而生孫。非常理之可度 兮,亦積氣於休徵。既樹稌之百畝兮,又穉綠之盈原。 離離纂纂而穎栗兮,黃茂堅好而殷繁。秬秠糜𦬊之 咸登兮,不茀草而豐蕃。既露積之京坻兮,亦陳陳之 相因。乃建樓而遠眺兮,抒嘯響於凌雲。於是土鼓節, 報賽行,八蜡,響方社。禋后土,奠琴瑟,陳頒福祚。酒三

巡,繪豳風,吹匏笙,好樂無荒,百禮備臻。卒乃升梯天
考證
之高樓,發思古之深情,廓王道之無近功。憶獻歲之

將發春,申祈祝之默念。冀來歲之畢登。歌《甫田》之二 章,迓田祖之皇靈。於是既樂允康,和樂欣欣,煙火萬 家,教化兼行。雖炎漢之文景,有唐之貞觀,未能軼此 而超群者也。載觀此象,景物亨嘉,推類衍義,含英咀 華,稻孫之發,美矣至矣,蔑以加矣。民樂父母,公樂孔 奢。公有子兮麟有趾,龍有孫兮鳳有雛。竹有君子兮 松有大夫。沅有茝兮澧有蘭,木有喬梓兮草有女蘿 與夫須。荔有奴兮菊有婢。翳草木之請幫助識別此字。「茸,未若茲稻 孫之茻然一本而萬殊者也。」於是敷陳既畢,化為浩 歌。歌曰:「豐年穰穰兮政簡刑寬,石丈嵯峨兮仙吏盤 桓。墨池澄兮莓苔古,寶鼎空兮蕙帳寒。」又曰:「樓高掌 兮城之墉,臺蕪沒兮室九空,響芰荷兮悲秋風。」於是 餘韻未闋,觸緒方多,吮毫濡墨,變為少歌。歌曰:「國莫 重兮民命,衣食足兮民存。冥鴻招兮爰」集,幸司牧兮 覃恩。樓有址兮荒村,稻何時兮生孫。

《樅川榷稻議》
方都韓

[編輯]

六皖瘠土也,無燕秦之棗梨,無吳越之蠶桑,無蜀漢 之千樹橘、渭川之千畝竹也。乃地之所產,人倚為命, 止一糓而已。六皖皆產穀,而桐之輻輿更廣,所出更 饒。計繇樅陽口達於江者,桐居十之九,懷居十之六, 潛居十之三。往歲席承平,遇大有秋,本地穀可支本 地三年,此時農有餘粟,則弗禁便。何也?新穀既升,縣 官初下「催科」之令,凡完賦稅者莫不急糶,而東作稱 貸,又正於此時責償。一遇嚴禁,則商賈不敢徑市,而 急糶者復刻不能緩。於是本地之鄉紳,素封經紀宦 僕,乘其急而賤收之,貯於倉。其富商大賈必欲射利 興販,只得糾結夥光、市棍、巡司、弓兵,明縱暗放,逸出 無算。乃豪有力者,又向郡縣乞放禁執照,或十船、二 十船、三五十船,每船索銀數兩,以至數十兩,大約每 稻一擔費銀一錢,餘始得出。至於自運租穀,孤孑單 弱者反群執之,且擁而掠焉。故樅陽之夥,光與夫紳 衿宦僕,恆視此為奇貨。稟禁放禁,總屬一人。夫禁厲 則市阻,市阻則穀賤,穀賤則農傷,地方有識者,輒為 扼腕不平。適際軍府初建,額餉未頒,求其權宜之術, 暫濟目前,實無如榷稻一策。蓋「與其厲禁以病農,何 如通商以裕國。與其供坐賈之乘急,何如無遏糴之 卹鄰;與其暗費多錢,飽夥光宦僕之囊,何如明榷二 升,而充荷戈執殳之餉。」此在豐年,誠無有便於此者。 乃若天災流行,薦饑喪亂,則不可執一論也。前此穀 每擔「價二三錢,其常至丁丑、戊寅間,每擔以五錢計, 己卯、庚辰間,每擔以六七錢計,民洶洶莫支矣,猶於 青黃不接時然耳。至庚辰之秋,則滌場時每擔一兩, 旋即加一兩有二,今春遂一兩有五,我朝三百年未 有之湧貴也」,不知庚辰之穫,猶是半收,使得存自贍, 尚屬有餘,豈至啼饑道殣若此哉!至於今「歲,則苦旱、 苦蝗、苦寇、苦兵、苦疫,所收又不及去秋之半矣。即盡 留本年之產,尚不足善卒歲之謀。目今樅川商艘,又 復鱗集,新穀每擔價已一兩,仍前行之,終無變計,勢 必內無顆粒,盡死饑寒。饑寒所迫,雖慈母不能保其 子,有司安能以有其民哉!」竊恐當事仁人未必知弊 之坐此,害若是甚耳。知之「而忍不為之所乎?」或詰之 曰:「向使本地不糶,商賈安能強之?」是不然。姑以懷寧 一邑為例,畝約三十餘萬,待哺之人不下數十餘萬, 中有千畝百畝以及數十畝,數畝之等差,而絕無一 畝者居十之七八。此絕無一畝者,或逐末,或營工,或 食力,皆隨日貿易,安能豫儲,專恃畝多。穀多者陸續 糶賣,彼隨糴隨得耳。今歲穀入既少,穀價復貴,地方 又不禁止,彼穀多者止打算其闔家終歲所需若干 以存之,餘則俱乘善價,捆載自豐。蓋逆計明春之價 未必加,又有「清野」之說以藉口,是往歲所指為隨日 貿易者,目前已淨盡無餘。夫十人計之,糴米者常七 八人,則十萬人便有七八萬人糴米,以七八萬「人,嗷 嗷焉無米可糴,米不益騰貴哉?以無米可糴之時,轉 淪為無錢糴米之人,人不益死亡哉?人而死亡不忍 言,人而不甘於死亡,更大不忍言。彼恆情嗜利,止圖 眉睫之獲,寧能料日後之患,而代上官作儲蓄計耶?」 或又詰之曰:「無遏糴美名也。近奉明旨,曷敢背之?是 又不然。《明旨》所謂救災卹鄰,自」豐稔之鄉言之耳。如 皖自罹重災,正望人之救,望鄰之卹者,乃欲倒而行 之,即曰「三吳之饑,當責救於皖,而六皖之饑,不當責 救於楚與豫章哉?」何彼鄉禁不少寬,凡往市者必奉 皖撫之文,稱買軍糈,彼撫驗實,轉檄州縣,州縣如其 檄應之,升斗不能溢,上下文移動輒二三月,不似皖 之艅艎如織,隨到隨市,行如流水。其無文憑而私販 者,百姓禁之法甚峻,有司亦不以是罪百姓也,獨非 鄰也與哉?夫皇上以天下為一家,固無問秦越,而有 司分地方之責,可絕無親疏歟?或又詰之曰:「寇在四 郊,法當清野,存而不糶,恐未必足民食,先已賫盜糧。」 是又不然。夫所謂清野者,移野之有,為城之儲耳。未 「有聽商賈搬運於四方,而令本地城郭郊村並處於三空四盡之謂清野也。且如舊歲之荒,是天為地方, 清野已極,寇無所掠,亦幾如困獸釜魚,儘有機會可 乘。乃貿貿招安,釀禍更慘。花紅糧酒,備自城中,於野 無與也。果能舟次不通,勢必車運入市。皖城往年盈 富,職此故耳。」或又詰之曰:「兵餉是賴,已經題請,如止 榷,則必罷兵。今賊不能平,則兵不能罷,餉又安能停 哉?噫!草莽之賤,亦安敢望停?此中有兩便之術,姑妄 言之,可乎?吾皖穀有四種,有早稻,有中遲稻,此六月、 七月所登場也,大約居十之六;有遲稻,有晚稻,此八 月、九月所登場也,大約僅十之四。如一概嚴禁,不特 餉無從取,而豐年厲」民,如前所言甚有。懷寧士民食 租亦不能飛渡至皖,為法自敝也。愚見當以前二穀 稅餉以養兵,「自六月初一日起開禁,稍展其期,至八 月十五日止。以後二穀存留以養民,自八月十六日 起嚴禁水洩不通,至來年六月初一日始開。」則兵餉 少助、民食少留,或者庶幾乎善政得民財耳。譬如養 蜂之家,豈不知盡裂其蜜,獲利為多。然而僅取其半 者,蓋欲來年有蜜,不得不留半以飼蜂,不則蜂已饑 而死矣,誰為我來年釀蜜哉?聞十一年榷稻一萬六 千有奇,十二年榷稻一萬八千有奇,十三年歲稍歉, 榷稻九千有奇。倘肯以兩月半為期,若遇豐滋,已不 下一萬餘石,惟在凶年,勢必頓減。昔魏相李悝曰:「大 熟則上糴三而舍一,中熟則糴二,下熟則糴一。」此猶 官斂之以備發者且如此,況縱之若野火漏巵,一去 不復返者,而可不稍縮耶?《周禮》荒政十二:一曰散利, 二曰薄征。則今歲大侵,百十年不多見者。忍不法古 人救之,而反厚征取盈耶?抑即此萬餘擔之餉,脫有 不足尚存乎?見少不知,闌「出穀數,已六七十萬擔矣, 加之隱匿加泒,與衙役侵剋,巡兵需索又不啻。此是 公家之入有限,而小民之出無窮,專以便商賈之射 利耳。」晁錯謂:「農夫四時無日休息,尚復被水旱之災, 急政暴虐,賦斂不時,而商賈積貯倍息,操其奇贏,此 商人所以兼併農人,農人所以流亡者也。」真可為之 痛哭流涕也。前中丞史公,曾酌其餉數略敷,即行禁 止,雖未畫中秋之期,而暗與之合。今中丞鄭公,舊歲 亦因凶荒暫禁,仁人愛民,自爾周至,第其權又在榷 穀之吏,奉行惟謹耳。不則反借歲饑,益肆乾沒,動以 「軍餉不及額」為名,搖惑上聽,恣其貪婪。如年來陋規 萬斛之舟,銜尾三江,傾儲貿遷,總不申報,公正有單, 皆去其籍,私榷者更浮於公家,路人能言之矣。此須 上臺時時覺察,毋寄耳目,毋徇情面,所謂一家哭何 如一路哭也。彼墨吏藉口,不過養兵禦寇,題目甚大, 何惜小民?噫范蠡《治越》,謂糶三十病農,九十病末,上 不過八十,下不減四十,則農末俱利。行之十年,民富 兵強,遂沼吳而雪會稽之恥。今日欲強兵,奈何一意 剝民為良法哉?昔賢譬猶割肉以充腹,腹飽而身斃, 其能救乎?懷寧水次,如大港、海瀾、闕口、橋溝等處,委 之衙官鄉約,高下其手,害亦不減。且此數處皆食租 運入城者,應否併榷,非所敢言。愚生不識忌諱,冒昧 敷陳,人微言輕。仰冀經濟大人俯采葑菲,共保危邦。 如必濫軍糈之額,而無畫定之期;必縱商賈之盈,而 快墨吏之掊。民饑已極,民怨已深。《書》曰:「怨豈在明,不 見是圖。」杜牧所謂不敢言而敢怒,恐危亡崩解之禍, 不在流寇而在蕭牆之內也。謹識。

稻部藝文二詩詞

[編輯]

《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穫稻》
晉·陶潛

[編輯]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肄微勤,日入負禾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簷下,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願常如此,躬耕非所歎。

《行官張望補稻畦水歸》
唐·杜甫

[編輯]

《東屯》大江北,百頃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亂。 插秧適雲已,引溜加溉灌。更僕往方塘,決渠當斷岸。 公私各地著,浸潤無天旱。主守問家臣,分明見溪伴。 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銀漢。鷗鳥鏡裏來,關山雲邊看。 秋菰成黑米,精鑿傳白粲。玉粒足晨炊,紅鮮任霞散。 終然添旅食,作苦期壯觀。遺穗及眾多,我倉戒滋蔓。

《秋行官張望督促東渚刈稻向畢清晨遣女奴阿稽豎子阿段往問》
前人

[編輯]

東渚雨今足。佇聞粳稻香,上天無偏頗。蒲稗各自長, 人情見非類。田家戒其荒。功夫競搰搰,除草置岸傍, 穀者命之本,客居安可忘,青春具所務,勤墾免亂常, 吳牛力容易,並驅動莫當,豐苗亦已穊,雲水照方塘。 有生固蔓延,靜一資隄防。督領不無人,提攜頗在綱。 荊揚風土暖,肅肅候微霜。尚恐主守疏,用心未甚臧。 清朝遣婢僕,寄語踰崇岡。西成聚必散,不獨陵我倉。 豈要仁里譽,感此時世忙。北風吹蒹葭,蟋蟀近中堂。 荏苒百工休,鬱紆遲暮傷。

《刈稻了詠懷》
前人

[編輯]

稻穫空雲水,川平對石門。寒風疏草木,旭日散雞豚野哭初聞戰,樵歌稍出邨。無家問消息,作客信乾坤。

《茅堂檢校收稻二首》
前人

[編輯]

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頃間。喜無多屋宇,幸不礙雲山。 御裌侵寒氣,嘗新破旅顏。紅鮮終日有,玉粒未吾慳。 稻米炊能白,秋葵煮復新。誰雲滑易飽,老藉軟俱勻。 種幸房州熟,苗同伊闕春。無勞映渠盎,自有色如銀。

《蹔往白帝復還東屯》
前人

[編輯]

「復作《歸田》去,猶殘穫稻功。」築場憐穴蟻,拾穗許村童。 落杵光輝白,除芒子粒紅。加餐可扶老,倉庾慰飄蓬。

《和虢州劉使君稻畦》
韓愈

[編輯]

罫布畦堪數,枝分水莫尋。魚肥知已秀,鶴沒覺初深。

《江村行》
張籍

[編輯]

南塘水深蘆筍齊,下田種稻不作畦。耕場磷磷在水 底,短衣半染蘆中泥。田頭刈莎結為屋,歸來繫牛還 獨宿。水淹手足盡為瘡,山䖟繞衣飛撲撲。桑村椹黑 蠶再眠,小姑採桑不向田。江南熱旱天氣毒,雨中移 秧顏色鮮。一年耕種長苦辛,田熟家家將賽神。

《西明寺威公盆池新稻》
唐·彥謙

[編輯]

為笑江南種稻時,露蟬鳴後雨霏霏。蓮盆積潤分畦 小,藻井垂陰擢秀稀。得地又生金粟界,結根仍對水 田衣。支公尚有《三吳思》,更使幽人憶釣磯。

《穫稻》
李覯

[編輯]

朝陽過山來,下田猶露溼。餉婦念兒啼,逢人不敢立。 青黃先後收,斷折傴僂拾。鳥鼠盈官倉,新租喜復入。

《稻田》
韋莊

[編輯]

「綠波春浪滿前陂」,極目連雲。請幫助識別此字。《稏肥》更被鷺鷥千點 雪,破煙來入畫屏飛。

《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講筵諸公》

[編輯]

宋歐陽修

禁籞皇居接,香畦鏤檻邊。分渠自靈沼,種稻滿滮田。 六穀名居首,三農政所先。擢莖蒙德茂,養實以時堅。 曉謁龍池罷,行瞻鳳蓋翩。粹容知喜色,嘉瑞奏豐年。 衰病慚經學,陪遊與俊賢。安知帝力及,但樂歲功全。 拜賜秋風裏,分行黼座前。自憐臺笠叟,來綴侍臣篇。

《稻畦》
梅堯臣

[編輯]

淺淺碧水平,青青稻苗長。偏知楚客愛,白鷺飛下上。

《端孺糴米龍川得粳糯數十斛以歸作詩調之》

[編輯]

唐庚

倒拔孤舟入瘴煙,歸來百斛瀉豐年。炊香未數神江 白,釀滑偏宜佛跡泉。飽去定知頻夢與,醉中何至便 妨禪。憑君為比長安米,看直公車牘幾千。

《觀稻》
滕白

[編輯]

稻穗登場穀滿車,家家雞犬更桑麻。漫栽木槿成籬 落,已得清陰又得花。

週遭圩岸繚山城,一眼圩田翠不分。行到秋苗初熟 處,翠茸錦上織黃雲。

《插秧》
范成大

[編輯]

種密移疏綠毯平,行間清淺縠紋生。誰知細細青青 草,中有豐年「擊壤聲。」

《東門外觀刈熟》
前人

[編輯]

潮到靈橋綠繞船,海邊《力穡》屢豐年。淡青山色深黃 稻,恰似胥門九月天。

《種秧》
楊萬里

[編輯]

田底泥中跡尚深,折花和葉插畦心。晚秧初撚金絨 線,先種輪他綠玉鍼。雲壟霧疇俱水響,絲風毛雨政 春深。莫聽布穀相煎急,且為提壺強勸斟。

《插秧歌》
前人

[編輯]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笠是《兜鍪》蓑是 甲,雨從頭上溼到胛。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 不答。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鵝兒與雛鴨。

《次秀野泛滄波館至赤石觀刈早稻韻》

[編輯]

朱熹

綠雲黃半武夷鄉,碧水縈紆一帶長。聞道放船飛皂 蓋,定知行酒載紅裳。櫂謳如賀豐年信,樂飲閒酬此 日涼。禾黍誰言不陽艷,晚炊流詠有餘香。

《稻陂》
陸游

[編輯]

「白水滿稻陂,投種未三宿。新秧出水面,已作纖纖綠。 年來殘俸絕,所望在一熟。見之喜欲舞,不復憂半菽。 想當西成時,載重壓車軸。」病齒幸已勞,往矣分社肉。

《代鄉鄰作插秧歌》
前人

[編輯]

浸種二月初,插秧四月中。小舟載秧把,往來疾於鴻。 吳鹽雪花白,村酒粥面濃。長歌相贈答,宛轉含豳風。 日暮飛槳歸,小市鼓鼕鼕。起居問尊老,勤儉教兒童。 何人采此語,為我告相公。不必賜民租,但願年屢豐。

《農家秋晚戲詠》
前人

[編輯]

鞭地如鏡築我場,破礱玉粒輸官倉。九月野空天欲 霜,甑中初喜新粳香。舍邊蕭蕭落葉多,野蠶出繭飛 黃蛾。寒蔬種罷醉且歌,隻雞短紙賽園婆。

《統分稻晚歸》
前人

[編輯]

出裹一簞飯,歸收百把禾。勤勞解堪忍,餘暇更吟哦。 歲惡增吾困,家貧賴汝多。村醪莫辭醉,羹芋學岷峨

《秋晚》
前人

[編輯]

新築場如鏡面平,家家歡喜賀秋成。老來懶惰慚丁 壯,美睡中聞打稻聲。

《夜聞鄰家治稻》
前人

[編輯]

二頃春蕪廢不耕,半生名宦竟何成。歸來每羨《鄰家 樂》,月下風傳「打稻聲。」

《稻飯》
前人

[編輯]

「買得《烏犍》」遇歲穰,此身永免屬官倉。塘南塘北九千 頃,八月村村稻飯香。

《秧老歌》
劉詵

[編輯]

三月四月江南村,村村插秧無朝昏。紅妝少婦荷飯 出,白頭老人驅犢奔。

《京師嘗吳粳》
明·高啟

[編輯]

新秔粲如玉,遠漕來中吳。初嘗愛精鑿,想出官田租。 我本東皋民,少年習耕鋤。霜天萬穗熟,恣啄從饑烏。 日暮刈穫歸,妻孥共歡呼。茅屋夜春急,風雨江村孤。 晨炊滿家香,薦以出網鱸。如今幸蒙恩,遨遊在南都。 門前半區田,別來想已蕪。長年盜寸廩,補報一事無。 投匕忽歎息,飽食慚農夫。

《觀稻》
石沆

[編輯]

稻水千區映,村煙幾處斜。冷風低起樹,輕浪細浮花。 鳥雀深深圃,鳧鷖淺淺沙。社歌聲不絕,於此見《年華》。

《穫稻》
顧清

[編輯]

負郭園池帶宅田,老晴天氣太平年。獲來禾稻叢高 廩,散出牛羊滿近川。饙啟甑山騰霧靄,蟻香醅甕起 淪漣。斜陽一枕西窗夢,縱有丹青不與傳。

《點絳唇》
宋·曹文龍

[編輯]

霜落吳江,萬畦香稻來場圃。夜村舂處。茅屋寒燈雨。 玉粒長腰沈,水溫溫注。相留住。共抄雲子。更聽歌 聲駐。

稻部選句

[編輯]

漢張衡《南都賦》:「其廚膳則華鄉黑秬,滍皋香秔。」 晉左思《魏都賦》:「清流之西出御稻。」

《吳都賦》:「國稅再熟之稻,鄉貢八蠶之棉。」

《蜀都賦》:「黍稷油油,秔稻漠漠。」 宋蘇軾與李公擇書,軾見在。東坡作陂種稻,勞苦之 中,亦自有樂事。

漢焦氏《易林》:「黍稷茂盛,多獲槁稻。」

《茅山父老歌》。佳雨,灌畦稻。陸田亦復周。

梁庾肩吾詩:「青花出稻苗。」

周庾信詩:「六月蟬鳴稻。」

陳周弘正《詠鴈詩》:「稻粱俱可戀,飛去復飛還。」

唐李邕詩。「負郭喜秔稻,安時歌吉祥。」 王維詩。「鄖國稻苗秀。」

杜甫詩:「荊扉臨野碓,半溼搗香秔。」雲帆轉遼海,粳 稻來東吳。秔稻共比屋。《稻穫空》雲水。《嘗稻雪》 翻匙。秔稻熟,《天風》東屯稻畦一百頃,北有澗水 通青苗。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稟俱豐實。香 稻啄餘鸚鵡粒,

《李頎詩》。「白甌貯香粳。」

李嘉祐詩:「時雨稻秔齊。」「萬畦新稻傍山村。」 柳宗元詩:「霜稻侵山平。」

韓愈詩:「刈稻擔肩赬。」

《張籍詩》:「野氣稻苗風。」

《孟郊詩》:「種稻耕白水。」淅玉炊香粳。

《白居易詩》:「稻飯紅似花,調沃新酪漿。」《綠科秧早稻》。 《紅粒綠》渾《稻》鹿米麞牙稻。 《元稹》詩:「年年十月暮,珠稻欲垂新。」

李賀詩:「昌谷五月稻,細青滿平水。」荒畦九月稻乂 芽。

杜牧詩:「罷亞百頃稻,西風吹半黃。」

《朱慶餘》詩:「雨色稻苗深。」

許渾詩。「霜秔野碓舂。」 方干詩。「香粳倩水舂。」

鄭谷詩:「開懷江稻熟。」

李郢詩:「小田微雨稻苗香。」

皮日休詩:「處處路傍千頃稻。」

殷璠詩:「千里稻花應秀色。」

《韋莊詩》:「稻熟渚禽肥。」田滐黍稻低。稻花香澤水 千畦。南畝秋風白稻肥。秋雨幾家紅稻熟,滿 畦秋水稻苗平。

《錢珝》詩。「晚晴貪穫稻。」「故溪黃稻熟,一夜夢中香。」 杜荀鶴詩。「稻苗平入水雲間。」

宋梅堯臣詩:「清風生稻花。」霜前稻熟舂紅稃。 《王安石詩》。「黃焦下澤稻。」《畦稻》新春滑欲流。稻畦藏水綠秧齊。

蘇軾詩:「共看山下稻,涼葉晚翻翻。」翠浪舞翻紅䆉 稏,白雲穿破碧玲瓏。君家稻田冠西蜀,擣玉揚珠 三萬斛。烏程霜稻襲人香。「紅稻白魚飽兒女。」 張耒詩。「裹飯送君吾豈敢,黃雲䆉稏連東皋。」 毛滂詩。「百里飽看紅䆉稏,一杯輕愧黑蜿蜒。」 何扶詩。「良田膴膴無西東,䆉稏臥畦雲滿叢。」十里 稻香新綠野,一聲歌斷舊青樓。

郭祥正詩。「選種隨土宜,播植糯與秔。」 王炎詩。「稻如馬尾覆溝塍。」

范成大詩:「稻穗黃欲臥。」江頭一尺稻花雨,

陸游詩:「穫稻黃雲卷,舂粳玉粒新。」新蔬經雨綠,晚 稻得霜紅。白稻雨中熟,黃鴉桑下鳴。雲:「碓舂秔 白。」園丁刈霜稻。露下稻花香。未論蓴羹與羊 酪,新秔要勝太倉紅。冰魚可釣羹材足,霜稻方登 糴價平。春雨乍晴桑吐葉,秋風初冷稻吹花。築 陂處處移新稻,乘屋家家補破茆。舂粳入甑香炊 玉,壓酒鳴槽滴碎珠。萬里秋風菰菜老,一川明月 稻花香。泥融無塊水初渾,雨細有痕秧正綠。稻 陂雨細豐年候,壓塍霜稻報豐年。稻壟青秧漫 漫平。雨足人畦千頃稻。

楊萬里詩:「早黃稻穗已長鬚。」

戴復古詩:「稻田秋後雀,茅舍午時雞。」

張伯玉詩:「䆉稏西成稻,逍遙北海尊。」 僧惠洪詩:「想見龍城山下路,一川秋色稻花香。」 元劉因詩:「脈脈稻分溝。」

方夔詩:「移秧趁芒種。」

《馬祖常詩》:「江田稻花露始零。」

李孝光詩:「日氣常蒸稻,天香喜釀花。」城裏《鑑湖稻》。 梅月逢庚江雨歇,稻花迎午水風涼。稻盡秋田 孕更青。

稻部紀事

[編輯]

《史記·夏本紀》:「令益予眾庶,稻可種卑溼。」

《述異志》:大禹時天雨稻。古詩云:「安得天雨稻,飼我天 下民。」

《左傳昭公十八年》:「夏六月,鄅人藉稻。邾人襲鄅,鄅人 將閉門,邾人羊羅攝其首焉,遂入之,盡俘以歸。鄅子 曰:『余無歸矣』。」從帑於邾。邾莊公反鄅夫人而舍其女。 《戰國策》:「東周欲為稻,西周不下水,東周患之。蘇子謂 東周君曰:『臣請使西周下水,可乎』?乃往見西周之君 曰:『君之謀過矣。今不下水,所以富東周也。今其民皆 種麥,無他種矣。君若欲害之,不若一為下水,以病其 所種,下水東周必復種稻,種稻而復奪之。若是則東 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而受命於君矣』。」西周君曰:「善。」 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

《吳越春秋》:越王勾踐復興師伐吳,吳王敗,晝馳夜走, 三日三夕,腹餒口饑,顧得生稻而食之,顧左右曰:「此 何名也?」對曰:「是生稻也。」吳王曰:「是公孫聖所言,不得 火食,走傽偟也。」

《國語》:王召范蠡而問焉,曰:「吾與子謀。吳子曰:『未可也。 今其稻蟹不遺種,其可乎』?」范蠡對曰:「天應至矣,人事 未盡也。王姑待之。」

呂覽史起為鄴令,民大得其利,相與歌之曰:「鄴有聖 令為史公,決漳水兮灌鄴旁,終古斥鹵兮生稻粱。」 《後漢書張堪傳》:「堪拜漁陽太守,開稻田八千餘頃,勸 民耕種,以致殷富。」

《東觀漢記》:劉敞拜廬江都尉,歲餘遭旱,行縣人持稻 皆枯,吏強責租。敞應曰:「太守事也。」載枯稻至太守所, 酒數行,以語太守,太守曰:「無有。」敞以枯稻示之,太守 曰:「都尉事也。」敞怒叱太守曰:「鼠何敢爾也!」

《魏志夏侯惇傳》:「惇復領陳留、濟陰太守,時大旱,蝗蟲 起,惇乃斷太壽水作陂,身自負土,率將士勸種稻,民 賴其利。」

《吳志鍾離牧傳》:「『牧少居永興,躬自墾田,種稻二十餘 畝。臨熟縣民有識認之,牧曰:『本以田荒,故墾之耳』。遂 以稻與縣人。縣長聞之,召民繫獄,欲繩以法,牧為之 請,長曰:君慕承宮,自行義事,僕為民主,當以法率下, 何得寢公憲而從君邪』?牧曰:『此是郡界,緣君意顧,故 來蹔住,今以少稻而殺此民,何心復留』,遂出裝還山」 陰長自往止之,為釋繫民。民慚懼,率妻子舂所取稻, 得六十斛米,送還牧。牧閉門不受,民輸置道旁,莫有 取者,牧由此發名。

《宋書符瑞志》:「吳孫權黃龍三年,由拳野稻生」,改「由拳」 為「禾興。」

吳孫亮五鳳元年,「交阯稗草化為稻。」

《晉書陶侃傳》: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 佃,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殖,家給 人足。

《孫晷傳》:「晷居富春時,年饑穀貴,人有生刈其稻者,晷 見而避之,須去而出。既而自刈送與之。鄉鄰感愧,莫 復侵犯。」

《幸靈傳》:幸靈者,豫章建昌人也,性少言,與小人群居, 見侵辱而無慍色,邑里號之癡,雖其父母兄弟亦以 為癡也。嘗使守稻,群牛食之,靈見而不驅,待牛去乃 往理其殘亂者。其父母見而怒之,靈曰:「夫萬物生天 地之間,各欲得食,牛方食,奈何驅之?」其父愈怒曰:「即 如汝言,復用理,壞者何為?」靈曰:「此稻又欲得終其性」, 牛自犯之,靈可以不收乎?

《郭翻傳》:「郭翻,字長翔,武昌人也。伯父訥,廣州刺史。父 察,安城太守。翻少有志操,辭州郡辟及賢良之舉,家 於臨川,不交世事,惟以漁釣射獵為娛。居貧無業,欲 墾荒田,先立表題,經年無主,然後乃作。稻將熟,有認 之者,悉推與之。縣令聞而詰之,以稻還翻,翻遂不受。」 《杜預傳》:「預修邵信臣遺蹟,激用滍淯諸水,以浸稻田」 萬餘頃。分疆刊石,使有定分,公私同利,眾庶賴之,號 曰《杜父》。

《袁甫傳》:甫嘗詣中領軍何勗,自言能為劇縣。勗曰:「唯 欲宰縣,不為臺閣職,何也?」甫曰:「人各有能有不能。譬 繒中之好莫過錦,錦不可以為幍;穀中之美莫過稻, 稻不可以為虀。」

《淵明別傳》:淵明嘗聞田水聲,倚杖久聽,歎曰:「秫稻已 秀,翠色染人,時剖胸襟,一洗荊棘,此水過吾師丈人 矣。」

《汝南先賢傳》:「薛直歸先人冢側種稻芋。稻以祭祀,芋 以充饑,耽道說禮,元虛無為。」

《會稽典錄》:「夏香有盜刈稻者,香助收之。盜者慚,送以 還香,香不受。」

《五行記》:「石崇家稻米化螺。崇尋被誅。」

《古今注》:「惠帝三年,桂宮、陽翟俱雨稻米。」

《世說》:晉簡文見田中稻苗不識,問人是何草,左右答 曰:「是稻。」簡文歸,三日不出,云:「寧有頼其末,不識其本。」 《華陽國志》江州縣北有稻田,出御米。

《括地誌》:「自崑崙山以南,多是平地,而下溼土肥良,多 種稻,歲四熟,留役駝馬,米粒亦極大。」

《抱朴子》:「南海晉安有九熟之稻。」

《宋書符瑞志》:「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吳郡嘉興鹽官 縣野稻自生三十許種。揚州刺史始興王濬以聞。」 《孝義傳》:「義興吳國夫,亦有義讓之美。人有竊其稻者, 乃引還,為設酒食,以米送之。」

《隱逸傳》:「陶潛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 請種秔,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秔。 顧歡好學,年六七歲家貧,父使田中驅雀,歡作《黃雀 賦》而歸,雀食稻過半,父怒欲撻之,見賦乃止。」

《南齊書孔琇之傳》:琇之補吳令。有小兒年十歲,偷刈 鄰家稻一束,琇之付獄治罪。或諫之,琇之曰:「十歲便 能為盜,長大何所不為。」縣中皆震肅。

《齊春秋》,范雲常從文惠太子幸東田,觀穫稻。文惠顧 謂雲曰:「刈此甚快。」雲曰:「三時之務,亦甚勤勞,願殿下 知稼穡之艱難,無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謝之。 《梁書。鄧元起傳》,元起少時,嘗至其西沮田舍,有沙門 造之乞,元起問田人曰:「『有稻幾何』?對曰:『二十斛』。」元起 悉以施之。時人稱其有大度。

《陳伯之傳》:陳伯之,濟陰睢陵人也。幼有膂力,年十三 四,好著獺皮冠,帶刺刀,候伺鄰里稻熟,輒偷刈之。嘗 為田主所見,呵之云:「楚子莫動。」伯之謂田主曰:「君稻 幸多,取一擔何苦?」田主將執之,伯之因杖刀而進,將 刺之曰:「楚子定何如?」田主皆反走,伯之徐擔稻而歸。 《陳書徐孝克傳》,孝克所生母患疾,欲粳米為粥,不能 常辦,母亡之後,孝克遂常噉麥。有遺粳米者,孝克對 而悲泣,終身不復食之焉。

《水經注》:九真太守任延始教耕犁,化交土風俗。象林 知耕以來六百餘年,火耕水耨,法與華同,名白田,種 白穀,七月大作,十月登熟,名「赤田」,種赤穀,十二月作, 四月登熟,所謂再熟之稻也。

《隋書》:「齊孝昭皇建中,平州刺史稽曄建議開幽州督 亢舊陂,長城左右營屯,歲收稻粟數十萬石,北境以 得周贍。」

《唐書元宗本紀》:「開元十九年,揚州穭稻生。」

《孟元陽傳》:「元陽為曲環軍中大將,環使董作西華屯。 元陽盛夏芒履立稻田中,須役者退而後就舍。故其 田歲無不稔,軍中足食。」

《郭元振傳》:「元振為涼州都督,遣甘州刺史李漢通闢 屯田,盡水陸之利,稻收豐衍。」

《於頔傳》:頔為湖州刺史,部有湖陂,異時溉田三千頃, 久廞廢,頔行縣,命復修隄閼,歲穫秔稻蒲魚無慮萬 計《李百藥傳》:百藥七歲能屬文,父友陸乂等共讀徐陵 文,有「刈琅邪之稻」之語,歎不得其事。百藥進曰:「《春秋》 鄅子籍稻,杜預謂在琅邪。客大驚,號奇童。」

《南蠻》傳「環王,稻歲再熟。」

《牂柯》無城郭,土熱多霖雨,稻粟再熟。

墮婆登,在環王南。種稻月一熟。

《唐·地理志》:「滄洲,本魯城,乾符元年生野稻、水穀十餘 頃,燕魏饑民就食之。」

《續仙傳》:「唐謝元卿遇神仙,設龍睛稻。」

《酉陽雜俎》:酆都稻名重思,其米如石榴子,粒稍大,味 如菱。杜瓊作《重思賦》曰:「霏霏春暮,翠矣重思。雲氣交 被,嘉穀應時。」

《偽越外紀》:「稻一年再熟。」今浙江溫州稻一歲再種。廣 東又有三種,田地氣暖故也。

《宋史仁宗本紀》:「慶曆四年五月,幸玉津園,觀種稻。」 《五行志》:「景祐元年十月,孝感、應城二縣稻再熟。 元豐六年,洪州七縣稻已穫再生,皆實。」

《禮志》:「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十月二十九日,詔皇太子、 宗室、近臣諸帥赴玉宸殿翠芳亭觀稻賜宴,仍以稻 分賜之。」

紹興七年七月,張浚等言雨澤稍愆,乞禱。上曰:「朕患 不知四方水旱之實。宮中種稻兩區,其一地下,其一 地高,高者其苗有槁意矣。須精加祈禱,以救旱暵。 薦新之禮,秋仲月嘗稻。」

《食貨志》:「言者謂江北之民,雜植諸穀,江南專種秔稻, 雖土風各有所宜,至於參植以防水旱,亦古之制。」於 是詔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諸州長吏,勸民益種 諸穀。江北諸州亦令就水廣種秔稻,並免其租。 江南、兩浙、荊湖、嶺南、福建土多秔稻,須霜降成實,自 十月一日始收租。

《胡仲堯傳》:「仲堯,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數百口,構 學舍於華林山別墅,聚書萬卷,大設廚廩以延四方 游學之士。南唐李煜時嘗授寺丞,雍熙二年,詔旌其 門閭。仲堯詣闕謝恩,賜白金器二百兩。淳化中,州境 旱歉,仲堯發廩減市直以賑饑民。又以私財造南津 橋。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許每歲以香稻時果貢於」 《內東門》

《陳襄傳》:「襄知河陽縣,始教民種稻。」

《東坡雜記》:黎子雲言:「海南秫稻率三五歲一變。頃歲 儋人最重鐵腳糯,今歲乃變為馬眼糯,草木性理有 不可知者。」

《湘山野錄》:「真宗深念稼穡,聞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 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珍貨求其種,占城得種二十 石,至今在處播之。西天中印土得菉豆種二石」,不知 今之菉豆是否始植於後苑。秋成日,宣近臣嘗之,仍 賜占稻及西天菉豆御詩。

《椒宮舊事》:成穆貴妃孫氏,參政孫英之妹,嘗與上登 香雲閣,觀後苑刈稻,上命宮人取酒來,為賞豐飲,令 妃誦詩侑酒,妃為歌李紳《憫農》詩,上大悅,賜予有加。 《雲南記》:「雅州榮經縣,土田歲輸稻米隨畝五斗,其穀 精好,每一斗穀近得米一斗,炊之甚香滑,微似稻味。」 《安成記》:「安成郡毛亭三十里,田疇膏腴,厥稻馨香,飯 若凝脂。」

《海槎餘錄》:黎俗,四五月必集眾斫山木,縱火燒盡,土 下尺餘,亦且熱透,徐徐鋤轉,種旱稻,曰「山禾」,米粒大 而香,可食,連收三四熟。

《松江府志》:陳禎知襄陽,冬月出行,泊舟傍岸,遙望田 中有稻一枝,長而甚青,禎異之,登岸諦視,乃從骷髏 眼中出。禎疑事必有冤,忽悟韓道清姓名,令人偵緝, 至村肆中沽酒,見一人市肉求益,店主曰:「我有名韓 道清,賣肉不須秤。」遂擒之解府。禎鞫之,骷髏即道清 謀殺者,遂寘諸法。

《蒙城縣志》:「萬曆八年九月,四鄉生聖稻數百。」

《昆陽州志》:「萬曆八年,本州生員李實田稻有一莖兩 穗三穗者。」

萬曆十一年,本州鄉官徐徽言,「家田稻有一莖五穗 者。」

《肥鄉縣志》:「萬曆四十一年癸丑,秋七月大水,野稻大 穫,有一畝收十二石者。」

《高淳縣志》:康熙九年庚戌八月,韓城有稻,一科數百 莖,間有雙穗。農人云:「稻王」

《漳浦縣志》:「康熙三十三年秋,晚稻方插,即吐穗結實, 有一稃二米者。」

《沂州志》:「芙蓉湖在州西南九十里芙蓉山下,灌稻數 千頃,古稱瑯琊香稻是也。」

《諸城縣志》:「稻縣,高密西南,古有塘堰,蓄濰水溉稻,故 名。」

《盩庢縣志》:「稻穀谷水灌稻田十餘畝。縣西南少稻田」, 以僅有,故表異雲。

《秦安縣志》:「邑有新陽、略陽諸水,然土疏善崩,皆不可 插稻。獨束龍峪水清冷,有稻若干畝,稻長花香,亦稱勝概焉。」

《臺灣府志》:蓮花池在半線內山池中有嶼,土番數十 家居其上。設版片浸水令腐,就板上種稻,其米甚佳。

稻部雜錄

[編輯]

《詩經小雅白華》:「滮池北流,浸彼稻田。」

《禮記·內則》:「淳熬煎醢,加於陸稻上,沃之以膏,曰淳熬。」 先以陸稻為飯,煎醢加於飯上,更沃以膏,曰淳熬。 《月令》:「仲冬之月,乃命大酋秫稻必齊。」

《儀禮》:「有司徹婦,贊者執白、黑以授主婦。」白熬稻,黑 熬黍。

《淮南子說山訓》:「稻生於水,而不能生於湍瀨之流。」 《泰俗訓》:「離先稻熟而農夫耨之,不可以小利傷大穫 也。」《離水稗》。

《月令章句》:「十月穫稻,人君嘗其先熟」,故在九月熟者, 謂之「半夏稻。」

《後山談叢》:「田理有橫有立間,謂之立土。橫土立土不 可稻,為其不停水也。」

蜀稻先蒸而後炒,謂之「火米」,可以久積,以地潤故也。 蒸用大木空中為甑,盛數石。炒用石板為釜,凡數十 石。

《諺》曰:「田怕秋旱,人畏老貧。」又曰:「夏旱修倉,秋旱離鄉。 歲自處暑至白露不雨,則稻雖秀而不實。」

《北夢瑣言》:「都會間有運大筆如椽,或方稻粒,上寫七 言一絕,歷歷可愛。」

三、《柳軒雜識》:五穀以稻為貴,古人各以其類配之。如 以「殺雞」配「為黍」,謂野人之餐也;以「啜菽」配「飲水」,謂貧 者之孝也;以「蔬食」對「菜羹」,謂貶降之食也。惟「食稻」則 對衣錦。又祭祀以稻為嘉蔬,公享大夫則以為吉饎, 是五穀以稻為貴。

《中吳紀聞》:紅蓮早稻,從古有之。陸魯望詩云:「遙為曉 風吟白菊,近炊早稻識紅蓮。」

《畫墁錄:本草》著「糯米為稻米,累朝釋略數千言,無一 字言堪為酒,正如白氏《六帖錄》禽遺大鵬也。」

《奎瀛勝覽》:舊港土沃人稠,地宜稼穡。諺云:「一季種田, 三季收稻。」言收穫廣也。

稻部外編

[編輯]

《拾遺記》:宣帝地節元年,樂浪之東有背明之國來貢 其方物,言其鄉在扶桑之東,見日出於西方,其國昏 昏常暗,宜種百穀,名曰融澤,方三千里,五穀皆良,食 之後天而死。有浹日之稻,種之十旬而熟。有翻形稻, 言食者死而更生,夭而有壽。有明清稻,食者延年也。 清腸稻,食一粒歷年不饑。

《洛陽伽藍記》:「西方佛沙伏國,有昔屍毗王倉庫,為火 所燒,其粳米燋然,於今猶在。若服一粒,永無瘧患,彼 國人民須以為藥。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