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1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一百六十九卷目錄
菟絲子部彙考
菟絲子圖
詩經〈鄘風桑中 小雅頍弁〉
爾雅〈釋草〉
毛詩陸疏廣要〈蔦與女蘿〉
毛詩名物解〈唐〉
詩集傳名物鈔〈桑中一章〉
本草綱目〈菟絲子〉
菟絲子部藝文一
菟絲贊 宋王微
菟絲子部藝文二〈詩〉
詠兔絲 齊謝朓
古意 唐李白
菟絲 元稹
菟絲 明薛蕙
菟絲子部選句
菟絲子部雜錄
漏籃子部彙考
本草綱目〈漏籃子〉
九仙子部彙考
九仙子圖
本草綱目〈九仙子〉
榼藤子部彙考
榼藤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榼藤〉
本草綱目〈榼藤子〉
預知子部彙考
預知子圖
本草綱目〈預知子〉
續隨子部彙考
續隨子圖
本草綱目〈續隨子〉
草木典第一百六十九卷
菟絲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唐:〈詩經〉 女蘿:〈詩經〉
《蒙》。〈爾雅〉 玉女:〈爾雅〉
菟絲。〈爾雅〉 菟丘。〈爾雅〉
菟蘆。〈本經〉 菟縷:〈別錄〉
《難》火蘭。〈拾遺〉 火燄草。〈綱目〉
金線草:〈綱目〉 野狐絲:〈綱目〉
菟絲子圖
《詩經》
[編輯]《鄘風桑中》
[編輯]爰《采唐》矣,沫之鄉矣。
〈傳〉唐蒙:菜名。〈疏〉《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舍人曰:「唐蒙名女蘿,女蘿又名菟絲。」孫炎曰:「別三名。」郭璞曰:「別四名。」則唐與蒙或並或別,故三四異也。以經直言唐而《傳》言唐蒙也。《頍弁傳》曰:「女蘿,菟絲,松蘿也。」則又名松蘿矣。《釋草》文云:「蒙,玉女。」孫炎曰:「蒙,唐也,一名菟絲,一名玉女。」則通松蘿、玉女為六名。〈朱注〉《唐蒙》菜也。《一名菟絲》。〈大全〉《本草》曰:「生田野,蔓延草木之上。」
《小雅頍弁》
[編輯]「蔦與女蘿」,施於松柏。〈又〉「蔦與女蘿」,施於松上。
〈傳〉「女蘿」、菟絲,松蘿也。〈注〉「女蘿」在草曰「菟絲」,在木曰「松蘿。」又唐蒙〈疏〉《釋草》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毛意以菟絲為松蘿,故言松蘿也。陸璣《疏》云:「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非松蘿,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青,與菟絲殊異,事或當然。
《爾雅》
[編輯]《釋草》
[編輯]「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註〉《別四名詩》云:「爰采唐矣。」〈疏〉孫炎曰:「別三名。」郭云:「『別四名』。則唐與蒙或並或別,故三四異也。《詩經》直言『唐』」,而《傳》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則四名為得。下雲「蒙,玉女」,郭云:「即唐也。」是又名玉女。然則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玉女也,凡五名。《詩頍弁》云:「蔦與女蘿。」《毛傳》云:「女蘿,菟絲。」陸璣云:「今菟絲蔓連草
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註《詩》雲。「爰采唐矣。」 《鄘風》桑中篇文也。
《蒙》玉女。
〈註〉《蒙》即唐也,女蘿別名。
《毛詩陸疏廣要》
[編輯]《小雅頍弁》
[編輯]蔦與女蘿。
女蘿,今菟絲,蔓連草上生,黃赤如金,今合藥菟絲子是也,非松蘿,松蘿自蔓松上生,枝正青,與菟絲殊異。
女蘿。《爾雅》云:「唐蒙,女蘿,女蘿,菟絲。」 註云:「別四名。」 《詩》云:「爰采唐矣。」 疏云:「孫炎曰:『別三名』。」 郭云:「『別四名』。則唐與蒙或並或別,故三四異也。」 《詩經》直言唐,而《傳》云:「『唐,蒙也』。是以蒙解唐也。」 則四名為得。下云:「蒙,玉女」 ,郭云:「即唐也」 ,女蘿別名。是又名玉女。鄭云:「即女蘿也。」 然則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玉女也,凡五名。《詩·頍弁》云:「蔦與女蘿也。《埤雅》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 舊說上有菟絲,下必有伏菟之根,無此菟在下,則絲不得生乎上,然其實不屬也。《淮南子》曰:「下有茯苓,上有菟絲。《詩》曰:『蔦與女蘿,施於松柏』。」 言蔦之為物寄生,而女蘿浮蔓,尚得施於松柏,可以人而不如乎?且姓同本而生,族同枝而出,則與寄生浮蔓者異矣。故《詩》以此駁王。又曰:「菟絲無根而生,蛇無足而行,魚無耳而聽,蟬無口而鳴,皆自然者也。」 《爾雅翼》:「女蘿、菟絲」 ,其實二物也,然皆附木上。《廣雅》云:「女蘿,松蘿也;菟丘,菟絲也。」 則是兩物。今女蘿正青而細長,無雜蔓,故《山鬼章》云:「被薜荔兮帶女蘿。」 蘿青而長如帶也。何與菟絲事?然兩者皆附木,或當有時相蔓。古樂府云:「南山幕幕菟絲花,北陵青青女蘿樹。由來花樹同一根,今日枝條分兩處。」 唐樂府亦云:「菟絲故無情,隨風任顛倒。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則古今多知其為二物者。《博物志》魏文帝所記諸物相似亂者,女蘿寄生菟絲。菟絲寄生木上,根不著地,然則女蘿有寄生菟絲上者。《爾雅》「女蘿,菟絲。」 或亦此義爾。《本草·草部》云:「菟絲子,一名菟蘆,一名菟縷,一名唐蒙,一名玉女,一名赤網,一名菟纍。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色黃而細為赤網,色淺而大為菟纍。九月采實。」 又木部云:「松蘿,一名女蘿,生熊耳山川谷松樹上,五月采。」
按:《毛公傳》云:「女蘿,菟絲,松蘿也。」 李善因古詩云:「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註雲「二者異草」 ,毛公誤合為一。此與張揖同見,但合參《爾雅》《埤雅》及郭、鄭諸家,俱以為一物而異其名耳。惟陸氏雲「女蘿非松蘿。」 《本草》分菟絲入草部,「松蘿」 入木部,似與陸氏合符。然又雲「松蘿一名女蘿」 ,何耶?此詩云「蔦與女蘿,施於松上」 ,應是松蘿,松蘿與女蘿、菟絲原非異種,總是依附纏綿於他物而生長,不能自植者,在草則附於草,在木則附於木。陸佃分「在草曰菟絲,在木曰女蘿」 ,亦非確見。
《毛詩名物解》
[編輯]唐
[編輯]唐,玉女也。松枝化而生。女蘿之生依乎松,故又謂之 蒙。蒙,蔽也,蔽於松者也。桑中之淫亂,期於幽遠,而志 在乎依所蔽者也,故言唐《頍弁》刺幽王之無親,而興 諸公與之無附著者也,故言女蘿。一物而別言之以 二者,亦此意歟。
《詩集傳名物鈔》
[編輯]桑中一章
[編輯]《爾雅》:唐蒙,女蘿,女蘿,菟絲。註:別四名。疏:唐與蒙,或並 或別,別則四名也。《本草》:夏生苗如絲,蔓延草木上。或 云:無根,假氣而生,實如蠶子。《爾雅》又出一條曰:「蒙,玉 女。」註:蒙即唐尢,見唐蒙之別傳。唐蒙,菜也,從毛注也。 但唐非可食之物,不知毛為何以為菜名。
《本草綱目》
[編輯]菟絲子釋名
[編輯]掌禹錫曰:按《呂氏春秋》云:「或謂菟絲無根也,其根不 屬地,茯苓是也。」《抱朴子》云:「菟絲之草,下有茯菟之根。」 無此菟,則絲不得生於上,然實不屬也。茯菟抽則菟 絲死。又云:「菟絲初生之根,其形似兔,掘取割其血以 和丹服,立能變化。」則菟絲之名因此也。
陶弘景曰:「舊言下有茯苓,上有菟絲,不必爾也。」 蘇頌曰:「《抱朴》所說,今未見,豈別一類乎?」孫炎釋《爾雅》 云:唐也,蒙也,女蘿也,菟絲也,一物四名,而《本草》唐、蒙 為一名。《詩》云:「蔦與女蘿。」毛萇云:「女蘿,菟絲也。」而《本草》 菟絲無女蘿之名,惟松蘿一名女蘿,豈二物皆是寄 生同名,而《本草》脫漏乎?
朱震亨曰。菟絲未嘗與茯苓共類。女蘿附松而生。不 相關涉。皆承訛而言也。
李時珍曰:《毛詩注》:「女蘿即菟絲。」《吳普本草》:「菟絲一名 松蘿。」陸佃言:「在木為女蘿,在草為菟絲。」二物殊別,皆由《爾雅釋詩》,誤以為一物故也。張揖《廣雅》云:「菟丘,菟 絲也;女蘿,松蘿也。」陸璣《詩疏》言:菟絲,蔓草上黃赤如 金;松蘿蔓松上生枝正青,無雜蔓者,皆得之。詳見木 部松蘿下。又菟絲、茯苓,說見茯苓下。
集解
《別錄》曰:「菟絲子,生朝鮮川澤田野,蔓延草木之上。九 月采實,暴乾。色黃而細者為赤綱;色淺而大者為菟 虆。功用並同。」
陶弘景曰:「田野墟落中甚多,皆浮生藍、紵、麻蒿上,其 實《仙經》、俗方並以為補藥,須酒浸一宿用。宜丸不宜 煮。」
《大明》曰:「苗莖似黃絲,無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纏死。或 生一葉,開花結子不分明,子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 以前采之。」
蘇頌曰:「今近道亦有之,以冤句者為勝。夏生苗,初如 細絲,遍地不能自起,得他草梗則纏遶而生,其根漸 絕於地,而寄空中。或雲無根,假氣而生,信然。」
李時珍曰:按:寧獻王《庚辛玉冊》云:「火燄草即菟絲子 陽草也。多生荒園古道。其子入地,初生有根,及長延 草物,其根自斷。無葉有花,白色嫩紅,香亦襲人。結實 如秕豆而細,色黃,生於梗上尤佳。惟懷、孟林中多有 之,入藥更良。」
子修治
《雷斆》曰:「凡使,勿用天碧草子,真相似,只是味酸濇並 粘也。菟絲採得去殼了,用苦酒浸二日,漉出,以黃精、 自然汁相對浸一宿,至明,用微火煎至乾,入臼中燒 熱鐵杵,一丟三千餘杵,成粉用之。」
李時珍曰:「凡用,以溫水淘去沙泥,酒浸一宿,暴乾,搗 之不盡者,再浸暴搗,須臾悉細。又法,酒浸四、五日,蒸 暴四五次,研作餅,焙乾再研末。或雲暴乾,乾時入紙 條數枚同搗,即刻成粉,且省力也。」
氣味
辛甘平無毒。
徐之才曰:「得酒良。薯蕷、松脂為之使,惡雚菌。」
主治
《本經》曰:「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
《別錄》曰:「養肌強陰,堅筋骨,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餘 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久服,明目,輕身延年。」
甄權曰:「治男女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消渴熱 中。久服去面䵟,悅顏色。」 大明曰:「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 王好古曰:「補肝臟風虛。」
發明
雷斆曰:「菟絲子稟中和凝正陽之氣,一莖從樹感枝 而成,從中春上陽結實,故偏補人衛氣,助人筋脈。」 蘇頌曰:「《抱朴子》仙方單服法:取實一斗,酒一斗浸,暴 乾,再浸又暴,令酒盡乃止。搗篩,每酒服二錢,日二服。 此藥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為 少,十日飲啖如湯沃雪也。」
苗氣味
甘平無毒。
《玉冊》云:「汁伏三黃硫汞,結草砂。」
苗主治
《本經》曰:「研汁塗面,去面䵟。」 陶弘景曰:「挼碎煎湯浴小兒,療肺熱。」
附方
消渴不止:菟絲子煎汁,任意飲之,以止為度。〈事林廣記〉 陽氣虛損:《簡便方》:用菟絲子、熟地黃等分為末,酒糊 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氣虛人參湯下;氣逆,沈香湯 下。 《經驗方》:用菟絲子酒浸十日,水淘,杜仲焙研蜜 炙一兩,以薯蕷末酒煮糊丸梧子大,每空心酒下五 十丸。
白濁遺精:伏兔丸:「治思慮太過,心腎虛損,真陽不固, 漸有遺瀝,小便白濁,夢寐頻泄。菟絲子五兩,白茯苓 三兩,石蓮肉二兩,為末,酒糊丸梧子大。每服三五十 丸,空心鹽湯下。」〈和劑局方〉
小便淋瀝:「菟絲子煮汁飲。」〈范汪方〉
小便赤濁,心腎不足。精少血燥。口乾煩熱,頭暈怔忡。 菟絲子、麥門冬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鹽湯每下七 十丸。
腰膝疼痛,或頑麻無力:菟絲子洗一兩,牛膝一兩,同 入銀器內,酒浸一寸五分,暴為末,將原酒煮糊丸梧 子大,每空心酒服三二十丸。〈經驗方〉
肝傷目暗:「菟絲子三兩,酒浸三日,曝乾為末,雞子白 和丸梧子大」,空心溫酒下三十丸。〈聖惠方〉
身面卒腫洪大:用菟絲子一升,酒五升,漬二三宿。每 飲一升,日三服,不消再造。〈肘後方〉
婦人橫生:菟絲子末,酒服二錢。一加車前子等分。〈聖惠 方〉
眉鍊癬瘡:菟絲子炒研,油調傅之。〈山居四要〉
穀道赤痛:「菟絲子熬黃黑為末,雞子白和塗之。」〈肘後方〉痔如蟲咬。方同上。
面瘡粉刺:「菟絲子苗絞汁塗之,不過三上。」〈肘後方〉 小兒頭瘡:「菟絲苗煮湯頻洗之。」〈子母祕錄〉
目中赤痛:野狐漿草搗汁點之。〈聖惠方〉
附錄難火蘭
陳藏器曰:「味酸,溫,無毒。主冷氣風痺,開胃下食,去腹 脹。久服明目。」生巴中、胡國。狀似菟絲子而微長。
菟絲子部藝文一
[編輯]《菟絲贊》宋·王微
[編輯]皓苓下居。彤絲上在。中狀雞鳧。其容龜蔡。神侔少司。 保延幼艾。終志不移。柔紅可佩。
菟絲子部藝文二〈詩〉
[編輯]《詠菟絲》齊·謝朓
[編輯]輕絲既難理,細縷竟無織。爛漫已萬條,連綿復一色。 安根不可知,縈心終不測。所貴能卷舒,伊用「蓬生直。」
《古意》唐·李白
[編輯]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輕條不自引,為逐春風斜。 百丈託遠松,纏綿成一家。誰言會面易,各在青山厓。 女蘿發馨香,菟絲斷人腸。枝枝相紏結,葉葉易飄揚。 生子不知根,因誰共芬芳。中巢雙翡翠,上宿紫鴛鴦。 若識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菟絲》元·稹
[編輯]「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君看菟絲蔓」,依倚榛與荊。 荊榛易蒙密,百鳥撩亂鳴。下有狐兔穴,奔走亦縱橫。 樵童斫將去,柔蔓與之並。翳薈生可恥,束縛死無名。 桂樹月中出,珊瑚石上生。俊鶻渡海食,應龍升天行。 靈物本特達,不復相纏縈。纏縈竟何者,荊棘與飛莖。
《菟絲》明·薛蕙
[編輯]根株不自立,枝蔓為誰飾。偶同雜組文,未比朱絃直。 園客何由整,《天女》詎堪織。暫附松柏枝,終辭霜露色。
菟絲子部選句
[編輯]《古詩》:「與君為新婚,菟絲附女蘿。」
梁江淹詩:「菟絲附女蘿,引蔓故不長。」〈又〉菟絲及水萍, 所寄終不移。
唐喬知之詩:「南山羃羃菟絲花。」
陸龜蒙詩:「教疏菟縷金絃亂,自擁龍芻紫綠肥。」 宋朱熹詩:「菟絲附樸樕,佳木生高岡。弱蔓失所依,佳 木徒蒼蒼。」
《金雷琯詩》:「綿鴂菟絲草。」
元許謙詩:「菟絲得所附,裊裊掛千尺。」
菟絲子部雜錄
[編輯]《史記龜策傳》:「下有伏靈,上有兔絲,上有擣蓍,下有神 龜。」所謂伏靈者,在兔絲之下,狀似飛鳥之形。新雨已 天,清靜無風,以夜捎兔絲去之,即以燭此地「燭之 火滅即記其處,以新布四丈環置之,明即掘取之,入 四尺至七尺得矣。過七尺不可得。」
《淮南子》:「菟絲無根而生,茯苓抽,菟絲死。」
《抱朴子》:「按:仙方中自有合離草,一名獨搖,一名離母。 所以謂之合離。離母者,小草為物下根如芋魁,有游 子十二枚,周環之,去大魁數尺,雖相須而實不連,但 以氣相屬耳。如菟絲之草,下有伏兔之根,無此兔在 下,則絲不得生於上,然實不屬也。」
《酉陽雜俎》:「菟絲子,多近棘及藋,山居者疑二草之氣 類也
漏籃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虎掌。〈綱目〉 《漏籃子》。〈綱目〉
木鱉子。〈炮炙論〉
圖闕
《本草綱目》。
漏籃子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此乃附子之瑣細未成者,小而漏籃,故名。 南星之最小者,名虎掌,此物類之,故亦同名。《大明會 典》載:「四川成都府,歲貢天雄二十對,附子五十對,烏 頭五十對,漏籃二十觔。」不知何用。
氣味
苦辛有毒。
《雷斆》曰:「服之令人喪目。」
主治
李時珍曰:「惡痢,冷漏瘡,惡瘡,癘風。」
發明
李時珍曰:按:楊士瀛《直指方》云:「凡漏瘡年久者,復其 元陽,當用漏籃子輩加減用之。如不當用而輕用之, 又恐熱氣乘虛,變易結核,而為害尤甚也。」又按:《類編》 云:「一人兩足生瘡,臭潰難近,夜宿五夫人祠下,夢神 授方,用漏籃子一枚,生研為末,入膩粉少許,井水調 唾,依法治之,果愈。」蓋此物不堪服餌,止宜入瘡科也。
附方
一切惡痢雜下及休息痢,《百歲丸》:用漏籃子一箇大 者,阿膠、木香、黃連、鸎粟殼各半兩,俱炒焦存性,入乳 香少許,為末,糊丸梧子大。每一歲一丸,米飲下。〈羅天益衛 生寶鑑〉
九仙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九仙子》:〈綱目〉 《仙女嬌》:〈綱目〉
九仙子圖
《本草綱目》
[編輯]九仙子集解
[編輯]李時珍曰:「九仙子出均州太和山。一根連綴九枚,大 者如雞子,小者如半夏,白色。二月生苗,蔓高六、七尺, 莖細而光,葉如烏桕葉而短扁不圓。每葉椏生子枝, 或一或二,裊裊下垂。六、七月開碎青黃色花,隨即結 實,碎子叢簇,如穀精草子狀。九月采根。」
氣味
苦涼無毒。
主治
李時珍曰:「咽痛喉痹,散血,以新汲水或醋磨汁含嚥 甚良。」
榼藤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象豆。〈開寶〉 《榼子》。〈日華〉
《合子》。〈拾遺〉 榼,藤子。〈綱目〉
榼藤子圖
嵇含南方草木狀
[編輯]榼藤
[編輯]榼藤依樹蔓生,如通草藤也。其子紫黑色,一名「象豆。」 三年方熟。其殼貯藥,歷年不壞。生南海,解諸藥毒。
《本草綱目》
[編輯]榼藤子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其子象榼形」,故名之。
集解
陳藏器曰:按:《廣州記》云:「榼藤子,生廣南山林間。作藤 著樹,如通草藤。其實三年方熟,角如弓袋,子如雞卵, 其外紫黑色。其殼用貯丹藥,經年不壞。取其中仁,入 藥炙用。」
李時珍曰:「子紫黑色,微光,大一、二寸,圓而扁。人多剔 去肉,作藥瓢,垂於腰間也。」
仁氣味
濇甘平無毒。
主治
陳藏器曰:「五痔蠱毒,飛屍喉痹。以仁為粉,微熬,水服 一、二匕。亦和大豆澡面,去䵟勠。」 《開寶》曰:「治小兒脫肛,血痢瀉血,並燒灰服。或以一枚 割瓤熬研,空腹熱酒服二錢,不過三服,必效。」
李時珍曰。解諸藥毒。
附方
喉痹腫痛:「榼藤子燒研,酒服一錢。」〈聖惠方〉
五痔下血:榼藤子燒存性,米飲服二錢,有功。〈寇氏衍義〉 腸風下血:《華陀中藏經》:「用榼藤子二箇,不蛀皂莢子 四十九箇,燒存性,為末。每服二錢,溫酒下,少頃再飲 酒一盞,趁口服,極效。」 《聖惠方》:用榼藤子三枚,厚重 者,濕紙七重包,煨熟去殼取肉,為末。每服一錢,食前 黃芪湯下,日一服。
附錄合子草
陳藏器曰:「子及葉有小毒。主蠱毒及蛇咬,搗傅瘡上。 蔓生岸旁,葉尖花白,子中有兩片如合子。」
預知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仙棗:〈綱目〉 預知子。〈日華〉
《聖知子》。〈日華〉 《聖先子》。〈日華〉
《盍合》子。〈日華〉 《仙沼子》。〈日華〉
《聖無憂》。〈山人名〉
預知子圖
《本草綱目》
[編輯]預知子釋名
[編輯]《馬志》曰:「相傳取子二枚,綴衣領上,遇有蠱毒,則聞其 有聲,嘗預知之,故有是名。」
李時珍曰:「仙沼。」疑是「仙棗」之訛。
集解
《馬志》曰:「預知子有皮殼,其實如皂莢子。」
蘇頌曰:「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淮、蜀、黔、壁諸州皆有之。 作蔓生,依大木上,葉綠有三角,面深背淺。七月、八月 有實作房,生青熟深紅色。每房有子五、七枚,如皂莢 子,斑褐色,光潤如飛蛾。今蜀人極貴重之,雲亦難得。 采無時。其根冬月采之,陰乾治蠱,其功勝於子也。山 民目為聖無憂。」
子仁氣味
苦寒無毒。
《大明》曰:「溫。雙仁者可帶。」
主治
《開寶》曰:「殺蟲,療蠱,治諸毒,去病,研服有效《大明》曰:「治一切風,補五勞七傷,其功不可備述。治痃 癖氣塊,消宿食,止煩悶,利小便,催生中惡,失音髮落, 天行瘟疾,塗一切蛇蟲蠶咬。治一切病。每日吞二七 粒,不過三十粒,永瘥。」
根氣味
苦冷無毒。
主治
《蘇頌》曰:「解蠱毒,石臼搗節,每用三錢,溫水服,立已。」
附方
預知子丸:「治心氣不足,精神恍惚,語言錯忘,忪悸煩 鬱,憂愁慘戚,喜怒多恐,健忘少睡,夜多異夢,寤即驚 魘,或發狂眩,暴不知人,並宜服此。」預知子去皮、白茯 苓、枸杞子、石菖蒲、茯神、柏子仁、人參、地骨皮、遠志、山 藥、黃精蒸熟、硃砂水飛,等分為末,煉蜜丸芡子大。每 嚼一丸,人參湯下。〈和劑局方〉
耳卒聾閉八九月取石榴開一孔,留蓋,入米醋滿中, 蓋定麪裹,慢火中煨熟取出,入少仙沼子、黑李子末, 取水滴耳中。腦痛勿驚,如此二夜,又點一耳。〈聖惠方〉 癘風有蟲,眉落聲變,「預知子膏」:用預知子、雄黃各二 兩為末,以乳香三兩,同水一斗,銀鍋煮至五升,入二 末熬成膏,瓶盛之。每服一匙,溫酒調下。有蟲如尾,隨 大便而出。〈聖惠方〉
續隨子部彙考
[編輯]釋名
拒冬。〈開寶〉 《聯步》。〈綱目〉
《續隨子》。〈開寶〉 《千金子》。〈開寶〉
千兩金。〈日華〉 菩薩豆。〈日華〉
續隨子圖
《本草綱目》
[編輯]續隨子釋名
[編輯]《蘇頌》曰:「葉中出葉,數數相續而生,故名冬。月始長,故 又名拒冬。」
集解
《馬志》曰:「續隨子生蜀郡,處處亦有之。苗如大戟。」 蘇頌曰:「今南中多有,北土差少。苗如大㦸,初生一莖, 莖端生葉,葉中復出葉,花亦類大戟。自葉中抽榦而 生,實青有殼。人家園亭中多種以為飾。秋種冬長,春 秀秋實。」
李時珍曰:「莖中亦有白汁。可結水銀。」
修治
李時珍曰:「凡用,去殼,取色白者,以紙包壓去油,取霜 用。」
氣味
辛溫有毒。
主治
《開寶》曰:「婦人血結月閉,瘀血癥瘕,痃癖,除蠱毒鬼疰, 心腹痛,冷氣脹滿,利大小腸,下惡滯物。」
《蜀本》曰:「積聚痰飲,不下食,嘔逆及腹內諸疾。研碎酒 服,不過三顆,當下惡物。」
《大明》曰:「宣一切宿滯,治肺氣水氣。日服十粒。瀉多,以 酸漿水或薄醋粥喫即止。又塗疥癬瘡。」
發明
蘇頌曰:「續隨下水最速,然有毒損人,不可過多。」 李時珍曰:「續隨與大戟、澤漆、甘遂,莖葉相似,主療亦 相似,其功皆長於利水,惟在用之得法,亦皆要藥也。」
葉及莖中白汁主治
《開寶》曰:「剝人麵皮,去䵟勠。」 大明曰:「傅白癜𤻤瘍。」 李時珍曰:「搗葉傅蠍螫,立止。」
附方
小便不通,臍腹脹痛不可忍,諸藥不效者,不過再服: 用「《續隨子》去皮一兩,鉛丹半兩,同少蜜搗作團,瓶盛 埋陰處,臘月至春末,取出研蜜丸梧子大。」每服二三 十丸,木通湯下,化破尤妙。病急亦可旋合。〈聖濟錄〉水氣腫脹:聯步一兩,去殼研,壓去油,重研,分作七服。 每治一人用一服,丈夫生餅子酒下,婦入荊芥湯,五 更服之,當下利,至曉自止,後以厚朴湯補之,頻喫益 善。忌鹽醋一百日,乃不復作,聯步即續隨子也。〈斗門方〉 陽水腫脹:「續隨子炒去油二兩,大黃一兩,為末,酒水 丸,綠豆大」,每白湯下五十丸,以去陳莝。〈摘元方〉 涎積癥塊:「續隨子三十枚,膩粉二錢,青黛炒一錢,研 勻,糯米飯丸芡子大,每服一丸,打破,以大棗一枚燒 熟去皮核同嚼,冷茶送下,半夜後,取下積聚惡物為 效。」〈聖濟錄〉
蛇咬腫悶欲死:用重臺六分,續隨子仁七粒,搗篩為 散,酒服方寸匕,兼唾和少許塗咬處,立效。〈崔元亮海上方〉 黑子疣贅。續隨子熟時塗之自落。〈普濟方。〉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