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第24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四十一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草木典
第二百四十一卷目錄
桂部彙考
桂圖
禮記〈內則〉
爾雅〈釋木〉
春秋緯〈運斗樞〉
禮緯〈斗威儀〉
山海經〈南山經 西山經 海內南經〉
嵇含南方草木狀〈桂〉
段成式酉陽雜俎〈月桂 牡桂〉
郭橐種樹書〈木犀 月桂〉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桂〉
張邦基墨莊漫錄〈木犀〉
陸佃埤雅〈桂〉
羅願爾雅翼〈桂〉
林洪山家清供〈廣寒糕〉
便民圖纂〈桂花湯 桂花點茶〉
王世懋花疏〈木犀〉
王世懋閩部疏〈桂〉
王象晉群芳譜〈巖桂〉
本草綱目〈桂 箘桂 天竺桂 月桂〉
高濂遵生八牋〈天香湯 桂花湯 丹桂花 桂漿〉
草木典第二百四十一卷
桂部彙考
[編輯]釋名
桂。〈禮記〉 《梫》。〈爾雅〉
木桂。〈爾雅〉 牡桂:〈本經〉
箘,桂。〈本經〉 木犀:〈本草〉
月桂:〈拾遺〉 《巖桂》。〈綱目〉
丹桂。〈綱目〉 天竺桂。〈海藥〉
桂圖
《禮記》
[編輯]內則
[編輯]楂、梨、薑、桂
〈注〉皆人君燕食所加庶羞也。
《爾雅》
[編輯]釋木
[編輯]梫,木桂。
〈註〉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木。〈疏〉梫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桂樹葉似枇杷而大,白華,華而不著子,叢生巖嶺,枝葉冬夏常青,間無雜朮。案《本草》謂之「牡桂」者是也。
《春秋緯》
[編輯]運斗樞
[編輯]椒桂合剛陽。
〈注〉椒桂,陽星之精所生也。合,猶連體而生也。
《禮緯》
[編輯]斗威儀
[編輯]君乘金而王,其政訟平。芳桂常生,麒麟在郊。
《山海經》
[編輯]《南山經》
[編輯]招搖之山,臨於西海之上,多桂。
〈注〉桂叢生山峰,冬夏常青,間無雜木。
《西山經》
[編輯]皋塗之山,其上多桂木。
《海內南經》
[編輯]《桂林八樹》:
〈注〉《八樹而成林》,言其大也
;嵇含南方草木狀
[編輯]桂
[編輯]桂出合浦,生必以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 間無雜樹。交趾置桂園,桂有三種,「葉如柏葉,皮赤者 為丹桂,葉似柿葉者為菌桂,葉似枇杷葉者為牡桂。」 《三輔黃圖》曰:「甘泉宮南有昆明池,池中有靈波殿,以 桂為柱,風來自香
《段成式酉陽雜俎》
[編輯]月桂
[編輯]月桂,葉如桂花,淺黃色,四瓣,青蕊。花盛發,如柿葉,蔕 稜。出蔣山。
牡桂
[編輯]牡桂葉大如苦竹葉,葉中一脈如筆跡花蔕葉三瓣, 瓣端分為兩岐,其表色淺黃,近岐淺紅色,花六瓣,色 白,心凸起如荔枝,其色紫。出婺州山中。
《郭橐駝種樹書》
[編輯]木樨
[編輯]灌溉花木,各自不同。木樨當用豬糞。
木樨葉有齒如鋸。其紋亦麤澀者,乃香。有一等。葉光 澤者,殊無香也。又有一等。花極白者,亦無香。蘭亦如 之。
《木樨接石榴》,開花必紅。
月桂
[編輯]月桂花葉常若蟲食者,以魚腥水澆之,乃止。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編輯]桂
[編輯]桂,南方奇木上藥也。桂林以地名,地實不產,而出於 賓宜州。凡木葉心皆一縱理,獨桂有兩紋,形如「圭製」 字者,意或出此。葉味辛甘,與皮無別,而加芳美,人喜 咀嚼之。
《張邦基墨莊漫錄》
[編輯]木樨
[編輯]木樨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漚鬱,餘花所不及也。一種 色黃深而花大者,香烈。一種色白淺而花小者,香短。 清曉朔風,香來鼻觀,真天芬仙馥也。湖南呼九里香, 江東曰「巖桂」,浙人曰木樨,以木紋理如犀也。然古人 殊無題詠,不知舊何名。故張芸叟詩云:「佇馬欲尋無 路入,問僧曾折不知名。」蓋謂是也。王以寧《周士道中 聞九里香花詩》云:「不見江梅三百日,聲斷紫簫愁夢 長。何許綠裾紅帔客,御風來獻返魂香。」近人採花蕊 以薰蒸諸香,殊有典刑。山僧以花半開香正濃時,就 枝頭採擷取之,以女貞樹子俗呼冬青者,搗裂其汁, 微用拌其花,入有油磁瓶中,以厚紙羃之,至無花時, 於密室中取置盤中,其香裛裛中人。如秋開時後入 器藏,可留久也。樹之榦大者,可以旋為盂合茶托。種 種器用,以淡金漆飾之,殊可佳也。
《陸佃埤雅》
[編輯]桂
[編輯]蘇秦曰:「楚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見於鬼,王 難見於帝」,蓋桂藥之長也。凡木葉皆一脊,惟桂有三 脊。桂之輩三:一曰菌桂,葉似柿葉而尖滑鮮凈,《蜀都 賦》所謂菌桂臨崖者,即此桂也。二曰牡桂,葉似枇杷 而大,《爾雅》所謂梫水桂者,即此桂也。菌桂無骨,正圓 如竹,故此雲木桂也。三曰丹桂,舊雲葉如柏葉,即此 桂也。皆生南海山谷間,冬夏常青,故桂林、桂嶺皆以 桂為名。《本草》言桂宣導百藥無所畏。又曰:「菌桂為諸 藥先聘通使」,故《說文》以為百藥之長也。《莊子》曰:「桂可 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言此皆以其能苦其生者 也。桂猶圭也,久服通神。若服以祀,宣導諸藥,為之先 聘,若執以使,又謂之梫他木斃之。《談苑記》江南後主 患清暑閣前草生,徐鍇令以桂屑布磚縫中,宿草盡 死。《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蓋桂味辛螫故也。 然桂之殺草木,自是其性,不為辛螫也。《雷公炮炙論》 云:「以桂為丁,以釘木中,其木即死。一丁至微,未必能 螫大木,自其性相制爾。」《越絕書》曰:「人固不同,慧種生 聖,癡種生狂。桂實生」桂桐,實生桐,以鯀生禹考之,殆 不然矣。《異書》云:「月中有桂,下有一人,常斫之,木瘡隨 合。」
《羅願爾雅翼》
[編輯]桂
[編輯]桂,江南木,百藥之長。屈原《遠遊》曰:「嘉南州之炎德兮, 麗桂樹之冬榮。」《周書》「王會自深桂。」《山海經》:「桂林八樹, 在賁隅東,招搖皋塗之山多桂。」《本草》:「桂有三種:菌桂 生交趾桂林,正圓如竹,有二、三重者,葉似柿,花白蕊 黃,四月開花,五月結實。」《離騷》:「雜申椒與菌桂,矯菌桂 以紉蕙。」是也。今有筒桂,筒菌字或傳寫之誤,或雲即 「肉桂也。牡桂生南海,葉似枇杷,皮薄色黃,少脂肉氣 如木蘭,削去皮,名桂心,所謂官桂也。桂生桂陽,是半 卷多脂者,所謂板桂也。」陳藏器云:「同是一物。《爾雅》但 言梫,木桂。」郭璞云:「南人呼桂厚皮者為木桂。」蘇恭謂 「牡桂即木桂,及單名桂者是也。」《廣志》曰:「桂出合浦,而 生必於高山之巔,冬夏常青。」《尸子》乃云:「春華秋英曰 桂。」《吳都賦》:「丹桂灌叢。古者薑桂為燕食,庶羞和之。美 者招搖之桂,切桂置酒中,謂之桂酒。列仙有桂父,服 桂葉,以龜腦和之。」《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雜木,辛 螫故也。南越有桂蠹,此蟲食桂,味辛,漬以蜜食之。漢 常以獻陵廟,載以赤轂小車。」《春秋運斗樞》曰:「椒桂連, 名士起
《林洪山家清供》
[編輯]廣寒糕
[編輯]采桂英,去青蔕,灑以甘草水米粉炊作糕。大比歲,士 友咸作。𩛩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讖。又有採花略蒸, 暴乾作香者,吟邊酒裏以古鼎然之,尢有清意。周用 拙師禹詩云:「膽瓶清酌撩詩興,古鼎餘熏膩酒香。」可 謂得此花之趣也。
《便民圖纂》
[編輯]桂花湯
[編輯]花開時,擇枝繁處,帶花刪下,連葉陰乾收貯,來年伏 中,將葉泡湯溫服去暑。
桂花點茶
[編輯]桂花點茶,香生一室,菊英次之,入茶為清供之最。有 甘菊種更宜茶,二花相為先後,可備四時之用。
《王世懋花疏》
[編輯]木樨
[編輯]木樨吾地為盛,天香無比,然須種早黃、毬子二種。不 惟早黃,七月中開,毬子花密為勝,即香亦馥郁異常。 丹桂香減矣,以色稍存之,餘皆勿植。又有一種四季 開花而結實者,此真桂也,閩中最多,常以春中盛開, 吾地亦間有之,宜植以備一種。
《王世懋閩部疏》
[編輯]桂
[編輯]延平多桂,亦能多瘴。福南四郡,桂皆四季花,而反盛 於冬。凡桂四季者有子。《唐詩》所云:「桂子月中落」,此真 桂也。江南八、九月,盛開無子,此木樨也。
《王象晉群芳譜》
[編輯]巖桂
[編輯]巖桂似菌桂而稍異,葉有有鋸齒,如枇杷葉而麤澀 者。有無鋸齒,如梔子葉而光潔者。叢生巖嶺間,謂之 「巖桂」,俗呼為「木樨。」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 紅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 花四出或重臺,徑二、三分。瓣小而圓,皮薄而不辣,不 堪入藥。花可入茶、酒,浸鹽、蜜,作香茶及面藥澤髮之 類。天竺桂即今閩粵、浙中山桂,台州天竺最多,生子 如蓮實,或二或三,離離下垂。天竺僧稱為「月桂」,其花 時常不絕,枝頭葉底依稀數點,亦異種也。
花時移栽高阜半日半陰處,臘雪高擁於根,則來年 不灌自發。忌人糞,宜豬糞,冬月以燖豬湯澆一次,妙。 又麻糝久浸,候水清澆亦佳。蠶沙壅根,澆以清水,來 年愈盛。北方地寒,九月十月間,將樹以土培根,高尺 許,外苫蓋周密,嚴塗以泥,半腰向南留一小牖,暖日 開之,以透太陽之氣,寒則塞之,春分後去其塞,清明 「後去其苫,無有不活。」
《本草綱目》
[編輯]桂釋名
[編輯]李時珍曰:按:范成大《桂海志》云:「凡木葉心皆一縱理, 獨桂有兩道如圭形,故字從圭。」陸佃《埤雅》云:「桂,猶圭 也。宣導百藥,為之先聘通使,如執圭之使也。《爾雅》謂 之梫者,能侵害他木也。」故《呂氏春秋》云:「桂枝之下無 雜木。」《雷公炮炙論》云:「桂釘木根,其木即死。」是也。桂即 牡桂之厚而辛烈者。牡桂,即桂之薄而味淡者。《別錄》 不當重出,今併為一,而分目於下。
集解
《別錄》曰:「桂,生桂陽。牡桂,生南海山谷。二月、八月、十月 采皮,陰乾。」
陶弘景曰:「南海即是廣州。《神農本經》惟有牡桂、菌桂, 俗用牡桂,扁廣殊薄,皮黃脂肉甚少,氣如木蘭,味亦 類桂,不知是別樹,是桂之老宿者;菌桂正圓如竹三 重者良。俗中不見,惟以嫩枝破捲成圓者用之,非真 菌桂也,並宜研訪。」今俗又以半卷多脂者,單名為桂, 入藥最多。是桂有三種矣,此桂廣州出者好,交州桂 州者,形段小而多脂肉亦好。湘州、始興、桂陽縣者,即 是小桂,不如廣州者。《經》云:「桂葉如柏葉,澤黑,皮黃心 赤。」齊武帝時,湘州送樹,植芳林苑中。今東山有桂,皮 氣粗相類,而葉乖異,亦能凌冬,恐是牡桂,人多呼為 丹桂,正謂皮赤爾。北方重此,每食輒須之,蓋《禮》所云 薑桂,以為芬芳也。
蘇恭曰:桂惟有二種,陶氏引經雲「似柏葉」,不知此言 從何所出,又於《別錄》剩出桂條,為深誤也。單名桂者, 即是牡桂,乃《爾雅》所謂梫木桂也。葉長尺許,花子皆 與菌桂同,大小枝皮俱名牡桂。但大枝皮肉理粗虛 如木,而肉少味薄,名曰木桂。亦云:大桂不及小嫩枝 皮肉多而半卷,中必皺起,其味辛美,一名肉桂,亦名 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州、交州,甚良。其菌桂葉似 柿葉,中有縱紋三道,表裏無毛而光澤,肌理緊薄如 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其大枝無肉,老皮堅,版不能 重卷,味極淡薄,不入藥用。小枝薄而卷及二三重者 良。或名筒桂,陶雲「小桂」是也。今惟出韶州。
韓保昇曰:「桂有三種:菌桂葉似柿葉而尖狹光淨,花 白蕊黃,四月開,五月結實。樹皮青黃,薄卷若筒,亦名筒桂;其厚硬味薄者,名版桂,不入藥用;牡桂葉似枇 杷葉,狹長於菌桂葉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而 肉中皺起,肌理虛軟,謂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 名曰桂心。其厚者,名曰木桂,藥中以此為善。」陶氏言: 「半卷多脂者為桂」,又引《仙經》云:「葉似柏葉。」此則桂有 三種明矣。陶雖是梁武帝時人,實生於宋孝武建元 三年,歷齊為諸王侍讀。曾見芳林苑所植之樹,蘇恭 只知有二種,指陶為誤,何臆斷之甚也?
陳藏器曰:「菌桂、牡桂、桂心三色,同是一物。桂林、桂嶺, 因桂得名,今之所生,不離此郡。從嶺以南,際海,盡有 桂樹,惟柳、象州最多。味既多烈,皮又厚堅,厚者必嫩, 薄者必老。采者以老薄為一色,嫩厚為一色。嫩既辛 烈,兼又捲筒,老必味淡,自然版薄。薄者即牡桂,卷者 即菌桂也。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錯,取其近理而有」 味者。
陳承曰:「諸家所說,幾不可考。今廣交商人所販,及醫 家見用,惟陳藏器一說最近之。」
蘇頌曰:「《爾雅》但言梫木桂一種,《本草》載桂,即牡桂、菌 桂三種。今嶺表所出,則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版桂 之名,而醫家用之,罕有分別。舊說菌桂正圓如竹,有 二、三重者,則今之筒桂也;牡桂皮薄色黃,少脂肉者, 則今之官桂也。桂是半卷多脂者,則今之版桂也。而 今觀賓、宜、韶、欽諸州所圖上者,種類亦各不同,然總」 謂之桂,無復別名。參考舊註,謂「菌桂葉似柿,中有三 道紋,肌理緊薄如竹,大小皆成筒」,與今賓州所出者 相類。牡桂葉狹於菌桂而長數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與今宜州、韶州所出者相類。彼土人謂其皮為木 蘭皮,肉為桂心,此又有黃、紫兩色,益可驗也。桂葉如 柏葉而澤,皮黃心赤,與今欽州所出「者,葉密而細,恐 是其類,但不作柏葉形為異爾。」蘇恭以單桂、牡桂為 一物,亦未可據。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蠻洞中, 人家園圃亦有種者。移植於嶺北,則氣味殊少辛辣, 不堪入藥也。三月、四月生花,全類茱萸,九月結實。今 人多以裝綴花果作筵具。其葉甚香,可用作飲尢佳。 二月、八月采皮,九月採花。並陰乾。不可近火。
李時珍曰:「桂有數種,以今參考:牡桂葉長如枇杷葉, 堅硬有毛及鋸齒,其花白色,其皮多脂。菌桂葉如柿 葉而尖狹光淨,有三縱文而無鋸齒,其花有黃有白, 其皮薄而卷。今商人所貨,皆此二桂,但以卷者為菌 桂,半卷及版者為牡桂,即自明白。蘇恭所說,正合醫 家見今用者。陳藏器、陳承斷菌、牡為一物者,非矣。陶」 弘景復以單字桂為葉似柏者,亦非也。柏葉之桂,乃 服食家所云,非此治病之桂也。蘇頌所說稍明,亦不 當以欽州者為單字之桂也。按《尸子》云:「春花秋英曰 桂。」嵇含《南方草木狀》云:「桂生合浦、交趾,生必高山之 巔,冬夏常青。其類自為林,更無雜樹。有三種:皮赤者 為丹桂,葉似柿者為菌桂,葉似枇杷」者為牡桂。其說 甚明,足破諸家之辯矣。又有巖桂,乃菌桂之類,詳菌 桂下。韓眾《采藥》詩云:「闇河之桂,實大如棗。得而食之, 後天而老。」此又一種也。闇河,不知在何處。
正誤
王好古曰:「寇氏《衍義》言官桂」,不知緣何立名。予考《圖 經》,今觀賓、宜諸州出者佳,世人以「觀」字畫多,故寫作 官也。
李時珍曰:此誤矣。《圖經》「今觀」乃今視之意。嶺南無觀 州,曰官桂者,乃上等供官之桂也。
桂。〈《別錄》:〉
李時珍曰:「此即肉桂也。厚而辛烈,去粗皮用。其去內 外皮者,即為桂心。」
桂氣味
甘、辛,大熱,有小毒。
甄權曰:「桂心,苦、辛,無毒。」
張元素曰:「肉桂氣熱,味大,辛,純陽也。」
李杲曰:「桂,辛熱有毒,陽中之陽,浮也。氣之薄者,桂枝 也;氣之厚者,桂肉也。氣薄則發泄,桂枝上行而發表; 氣厚則發熱,桂肉下行而補腎。此天地親上親下之 道也。」
王好古曰:「桂枝入足太陽經,桂心入手少陰經血分, 桂肉入足少陰、太陰經血分。細薄者為枝、為嫩,厚脂 者為肉,為老。去其皮與裏,當其中者為桂心。《別錄》言 有小毒。又雲久服神仙不老。雖有小毒,亦從類化。與 黃芩、黃連為使,小毒何施?與烏頭、附子為使,全取其 熱性而已;與巴豆、硇砂、乾漆、穿山甲、水蛭等同用,則」 小毒化為大毒。與人參、麥門冬、甘草同用,則調中益 氣,便可久服也。
徐之才曰:「桂得人參、甘草、麥門冬、大黃、黃芩。調中益 氣。得柴胡、紫石英、乾地黃。療吐逆。忌生蔥、石脂。」
桂主治
《別錄》曰:「利肝肺氣,心腹寒熱,冷痰,霍亂轉筋,腰痛頭 痛,出汗,止煩,止唾,欬嗽,鼻齆,墮胎,溫中,堅筋骨,通血 脈,理疏不足,宣導百藥,無所畏,久服神仙不老張元素曰:「補下焦不足,治沈寒痼冷之病,滲泄止渴, 去營衛中風寒,表虛自汗。春夏為禁藥,秋冬下部腹 痛,非此不能止。」
王好古曰:「補命門不足。益火消陰。」
李時珍曰:「治寒痹風瘖,陰盛失血、瀉痢、驚癇。」
桂心。〈《藥性論》:〉
雷斆曰:用紫色厚者,去上粗皮並肉薄皮,取心中味 辛者用。中土只有桂草,以煮丹陽木皮,偽充桂心也。 李時珍曰:按:《酉陽雜俎》云:「丹陽山中有山桂,葉如麻, 開細黃花。」此即雷氏所謂丹陽木皮也。
桂心氣味
苦辛無毒。
桂心主治
甄權曰:「九種心痛,腹內冷,氣痛不可忍,欬逆結氣,壅 痹,腳痹不仁,止下痢,殺三蟲,治鼻中息肉,破血,通利 月閉,胞衣不下。」
《大明》曰:「治一切風氣,補五勞七傷,通九竅,利關節,益 精明目,暖腰膝,治風痹骨節攣縮,續筋骨,生肌肉,消 瘀血,破痃癖癥瘕,殺草木毒。」 李時珍曰:「治風癖失音喉痹,陽虛失血,內托癰疽痘 瘡,能引血化汗,化膿,解蛇蝮毒。」
牡桂:〈本經。〉
李時珍曰:「此即木桂也。薄而味淡,去粗皮用。其最薄 者為桂枝。枝之嫩小者,為柳桂。」
牡桂氣味
辛溫無毒。
甄權曰:「甘、辛。」
張元素曰:「桂枝,味辛、甘,氣微熱。氣味俱薄,體輕而上 行,浮而升,陽也。」餘見前單桂下。
牡桂主治
《本經》曰:「上氣欬逆,結氣喉痹,吐吸,利關節,補中益氣。 久服通神,輕身不老。」
《別錄》曰:「心痛脅痛,脅風,溫筋通脈,止煩出汗。」
甄權曰:「去冷風疼痛。」
張元素曰:「去傷風頭痛,開腠理,解表發汗,去皮膚風 濕。」
成無己曰:「泄奔豚,散下焦畜血,利肺氣。」
朱震亨曰:「橫行手臂。治痛風。」
發明
寇宗奭曰:桂,甘辛,大熱。《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 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正合辛甘發 散之意。《本草》三種之桂,不用牡桂、菌桂者,此二種性 止於溫,不可以治風寒之病也。然《本經》止言桂,仲景 又言桂枝者,取枝上皮也。
王好古曰:「或問《本草》言桂能止煩出汗,而張仲景治 傷寒,有當發汗,凡數處皆用桂枝湯。又云:無汗不得 服桂枝,汗家不得重發汗。若用桂枝,是重發其汗,汗 多者用桂枝甘草湯,此又用桂枝閉汗也。一藥二用, 與《本草》之義相通否乎?」曰:「《本草》言桂,辛甘大熱,能宣 導百藥,通血脈,止煩出汗,是調其血而汗自出也。仲」 景云:「太陽中風,陰弱者,汗自出。」衛實營虛,故發熱汗 出。又云: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營弱衛強,陰虛陽 必湊之,故皆用桂枝發其汗。此乃調其營氣,則衛氣 自和,風邪無所容遂自汗而解,非桂枝能開腠理,發 出其汗也。汗多用桂枝者,以之調和營衛,則邪從汗 出,而汗自止,非桂枝能閉汗孔也。昧者不知出汗、閉 汗之意,遇傷寒無汗者,亦用桂枝,誤之甚矣。桂枝湯 下發汗字,當認作出字,汗自然發出,非若麻黃能開 腠理,發出其汗也。其治虛汗,亦當逆察其意可也。 成無己曰:桂枝本為解肌,若太陽中風,腠理緻密,營 衛邪實,津液禁固,其脈浮緊,發熱汗不出者,不可與 此。必也皮膚疏泄,自汗,脈浮緩,風邪干於衛氣者,乃 可投之。發散以辛甘為主,桂枝辛熱,故以為君,而以 芍藥為臣。甘草為佐者,風淫所勝,平以辛苦,以甘緩 之,以酸收之也。以薑棗為使者,辛甘能發散,而又用 其行脾胃之津液而和營衛,不專於發散也。故麻黃 湯不用薑棗,專於發汗,不待行其津液也。
陳承曰:「凡桂之厚實氣味重者,宜入治水臟及下焦 藥;輕薄氣味淡者,宜入治頭目發散藥。故《本經》以菌 桂養精神,牡桂利關節。仲景發汗用桂枝,乃枝條,非 身榦也,取其輕薄能發散。又有一種柳桂,乃桂之嫩 小枝條,尤宜入上焦藥用。」
李時珍曰:麻黃遍徹皮毛,故專於發汗而寒邪散,肺 主皮毛,辛走肺也;桂枝透達營衛,故能解肌而風邪 去,脾主營,肺主衛,甘走脾,辛走肺也。肉桂下行益火 之原,此東垣所謂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開腠理,致 津液,通其氣者也。《聖惠方》言:「桂心入心,引血化汗化 膿。」蓋手少陰君火、厥陰相火,與命門同氣者也。《別錄》 云:桂通血脈是矣。曾世榮言:小兒驚風及泄瀉,並宜 用五苓散,以瀉丙火,滲土濕。內有桂能抑肝風而扶
脾土。又《醫餘錄》云:「有人患赤眼腫痛,脾虛不能飲食肝脈盛,脾脈弱,用涼藥治肝,則脾愈虛;用暖藥治脾,則肝愈盛。但於溫平藥中倍加肉桂,殺肝而益脾,故 一治兩得之。」《傳》云:「木得桂而枯是也。」此皆與《別錄》桂 利肝肺氣,牡桂治脅痛脅風之義相符,人所不知者, 今為拈出。又桂性辛散,能通子宮而破血,故《別錄》言 其墮胎。龐安時乃云:「炒過則不損胎也。」又丁香、官桂, 治痘瘡灰塌,能溫托化膿,詳見丁香下。
葉主治
李時珍曰:「擣碎浸水,洗髮去垢除風。」
附方
陰痹熨法「寒痹者,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刺布衣 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熨法,用醇酒二十 斤,蜀椒一斤,乾薑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物,㕮咀漬酒 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四丈,並納酒中,置馬矢熅中, 封塗,勿使泄氣,五日五夜,出布絮,暴乾復漬,以盡其 汁。每漬必捽,其日乃出乾之,並用滓與絮複布為複」 巾,長六七尺,為六七巾。每用一巾,生桑炭火炙巾,以 熨寒痹所刺之處,令熱入至病所。寒則復炙巾以熨 之,三十遍而止。汗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 內中無見風,每刺必熨如此痛已矣。〈靈樞經〉
足躄筋急:「桂末白酒和塗之,一日一上。」〈皇甫謐甲乙經〉 中風口喎,面目相引,偏僻頰急,舌不可轉:桂心酒煮 取汁,故布蘸搨病上,正即止。左喎搨右,右喎搨左,常 用大效。〈千金方〉
中風逆冷,吐清水,婉轉啼呼:桂一兩,水一升半,煎半 升,冷服。〈肘後方〉
中風失音,桂著舌上嚥汁。又方:桂末三錢,水二盞, 煎一盞,服,取汗。〈千金方〉
《喉痹不語》:方同上。
偏正頭風,天陰風雨即發:桂心末一兩,酒調塗於額 上及頂上。〈聖惠方〉
暑月解毒桂苓丸。所用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去 皮,等分為細末,煉蜜丸龍眼大。每新汲水化服一丸。 〈和劑方〉
桂漿渴水,夏月飲之,解煩渴,益氣消痰。桂末一大兩, 白蜜一升,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入新磁瓶中,乃下 二物,打二三百轉,先以油紙一重,覆上加二重封之, 每日去紙一重,七日開之,氣香味美,格韻絕高,今人 多作之。〈圖經本草〉
九種心痛:《聖惠方》:「用桂心二錢半為末,酒一盞半,煎 半盞飲,立效。」《外臺祕要》:「桂末,酒服方寸匕,須臾六 七次。」
心腹脹痛,氣短欲絕:桂二兩,水一升二合,煮八合,頓 服之。〈肘後方〉
中惡心痛:「方同上。」〈千金方〉
寒疝心痛,四肢逆冷,全不飲食:桂心研末一錢,熱酒 調下,取效。〈聖惠方〉
產後心痛,惡血沖心,氣悶欲絕:桂心為末,狗膽汁丸 芡子大,每熱酒服一丸。〈聖惠方〉
產後瘕痛,桂末酒服方寸匕,取效。〈肘後方〉
死胎不下,桂末二錢,待痛緊時,童子小便溫熱調下, 名「觀音救生散。」亦治產難橫生,加麝香少許,酒下,比 之水銀等藥不損人。〈何氏方〉
血崩不止:桂心不拘多少,砂鍋內鍛存性為末,每米 飲空腹服一二錢,名「神應散。」〈婦人良方〉
反腰血痛:「桂末和苦酒塗之,乾再上。」〈肘後方〉
吐血下血:《肘後方》:用桂心為末,水服方寸匕。王璆 曰:「此陰乘陽之證也,不可服涼藥。」南陽趙宣德暴吐 血,服二次而止。其甥亦二服而安。
小兒久痢赤白:用桂去皮,以薑汁炙紫,黃連以茱萸 炒過,等分為末,紫蘇、木瓜煎湯服之,名「金鎖散。」〈全幼心鑑〉 小兒遺尿:「桂末、雄雞肝等分,搗丸小豆大。」溫水調下, 日二服。〈外臺方〉
嬰兒臍腫,多因傷濕,桂心炙熱熨之,日四五次。〈姚和眾方〉 外腎偏腫:桂末水調方寸匕塗之。〈梅師方〉
食果腹脹,不拘老小,用桂末飯和丸綠豆大,吞五六 丸,白湯下,未消再服。〈經驗方〉
打撲傷損,瘀血溷悶,身體疼痛:煉桂為末,酒服二錢。 〈直指方〉
乳癰腫痛:「桂心、甘草各二分,烏頭一分,炮為末,和苦 酒塗之,紙覆住,膿化為水,神效。」〈肘後方〉
重舌鵝口:桂末和薑汁塗之。〈湯氏寶書〉
諸蛇傷毒:桂心、栝樓等分為末,竹筒密塞,遇毒蛇傷 即傅之,塞不密,即不中用也。
閉口椒毒氣欲絕,或出白沫,身體冷,急煎桂汁服之, 多飲新汲水一二升。〈梅師方〉
中鉤吻毒。解芫青毒。並煮桂汁服。
箘桂釋名
[編輯]蘇恭曰:箘者竹名。此桂嫩而易卷如筒,即古所用筒 桂也。筒似「箘」字,後人誤書為箘,習而成俗,亦復因循 也李時珍曰:今《本草》又作從「草之菌」,愈誤矣。牡桂為大 桂,故此稱小桂。
集解
《別錄》曰:「箘桂,生交趾桂林山谷巖崖間。無骨,正圓如 竹。立秋採之。」
陶弘景曰:交趾屬交州,桂林屬廣州。《蜀都賦》云:「箘桂 臨巖」是矣。俗中不見正圓如竹者,惟嫩枝破捲成圓, 猶依桂用,非真箘桂也。《仙經》用箘桂,雲「三重者良」,則 明非今桂矣。別是一物,應更研訪。
李時珍曰:「箘桂葉似柿葉者是。」詳前桂下。《別錄》所謂 「正圓如竹」者,謂皮卷如竹筒。陶氏誤疑是木形如竹, 反謂捲成圓者,非真也。今人所栽巖桂,亦是箘桂之 類而稍異。其葉不似柿葉,亦有鋸齒如枇杷葉而粗 澀者,有無鋸齒如梔子葉而光潔者。叢生巖嶺間,謂 之巖桂,俗呼為木樨。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 桂,紅者名「丹桂」,有秋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 者。其皮薄而不辣,不堪入藥,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 及作香茶髮澤之類耳。
《皮》。〈三月、七月採。〉氣味。
辛溫無毒。
皮主治
《本經》曰:「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騁通使。久服 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
發明
見前「桂」下。
李時珍曰:「箘桂主治,與桂心、牡桂迥然不同,昔日所 服食者,蓋此類耳。」
正誤
陶弘景曰:「《仙經》服食桂,以蔥涕合和雲母,蒸化為水 服之。」
唐慎微曰:《抱朴子》云:「桂可合竹瀝餌之,亦可以龜腦 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長生不死。趙佗子,服桂二 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里,力舉千金。」《列仙傳》云:「范 蠡好食桂,飲水賣藥,世人見之。」又桂父,象林人,常服 桂皮葉,以龜腦和之。
李時珍曰:方士謬言。類多如此。唐氏收入《本草》,恐誤 後人,故詳記之。
木樨花氣味
辛溫無毒。
木樨花主治
李時《珍》曰:「同百藥煎、孩兒茶作膏餅。含生津辟臭化 痰。治風蟲牙痛。同麻油蒸熟,潤髮及作面脂。」
天竺桂集解
[編輯]李珣曰:「天竺桂,生南海山谷。功用似桂,其皮薄,不甚 辛烈。」
寇宗奭曰:「皮與牡桂相同,但薄耳。」
李時珍曰:此即今閩、粵、浙中山桂也,而台州天竺最 多,故名。大樹繁花,結實如蓮子狀。天竺僧人稱為「月 桂」是矣。詳《月桂》下。
皮氣味
辛溫無毒。
皮主治
陳藏器曰:「腹內諸冷,血氣脹痛。」
李珣曰:「破產後惡血,治血痢腸風,補暖腰腳,功與桂 心同。方家少用。」
月桂集解
[編輯]陳藏器曰:今江東諸處,每至四、五月晦後,多於衢路 間得月桂子,大如貍豆,破之辛香,古者相傳,是月中 下也。餘杭靈隱寺僧種得一株,近代詩人,多所論述。 《洞冥記》云:「有遠飛雞,朝往夕還,常銜桂實,歸於南土。」 南土月路也,故北方無之。山桂猶堪為藥,況月桂乎? 李時珍曰:吳剛伐月桂之說,起於隋唐小說;月桂落 「子之說,起於武后之時。相傳有梵僧自天竺鷲嶺飛 來,故八月常有桂子落於天竺。」《唐書》亦云:「垂拱四年 三月,有月桂子降於台州,十餘日乃止。」宋仁宗天聖 丁卯八月十五夜,月明天淨,杭州靈隱寺月桂子降, 其繁如雨,其大如豆,其圓如珠,其色有白者、黃者、黑 者,殼如芡實,味辛,拾以進呈。寺僧種「之,得二十五株, 慈雲式公有序記之。張君房宿錢塘月輪寺,亦見桂 子紛如煙霧,迴旋成穗,墜如牽牛子,黃白相間,咀之 無味。」據此則月中真若有樹矣。竊謂月乃陰魄,其中 婆娑者,山河之影爾。月既無桂,則空中所墜者何物 耶?泛觀群史,有雨塵沙土石、雨金鉛錢汞、雨絮帛穀 粟、雨草木花藥、雨毛血魚肉之類甚眾,則桂子之雨, 亦妖怪所致,非月中有桂也。桂生南方,故惟南方有 之。《宋史》云:「元豐三年六月,饒州雨木子數畝,狀類山 芋子,味辛而香。」即此類也。《道經》:「月桂謂之不時花,不 可供獻。」
子氣味
辛溫無毒。
子主治
陳藏器曰:「小兒耳後月蝕瘡,研碎傅之。」《高濂遵生八牋》
[編輯]天香湯
[編輯]白木樨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 揀去蔕萼,頓在淨器內,新盆搗爛如泥,榨乾甚收起。 每一斤加甘草一兩,鹽梅十個,搗為餅,用磁罎封固, 用沸湯點服。
桂花湯
[編輯]焙乾為末,四兩乾薑少許甘草少許右為末,和勻,量 入鹽少許,貯磁罐中,莫令出氣,時常用白湯點用。
丹桂花
[編輯]採花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作糕,清香滿頰。
桂漿
[編輯]「官桂一兩為末,白蜜二盌,先將水二斗,煮作一斗,多 入磁罎中,候冷,入桂蜜二物,攪二百餘遍。初用油紙 一層,外加綿紙數層,密封罎口,五七日,其水可服。或 以木楔罎口密封,置井中三五日,冰涼可口。」每服一 二杯,祛暑解煩,去熱生涼,百病不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