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11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十一卷 |
第一百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九十一
外診法三〈望三〉
華佗中藏經〈寒熱察色 五色脈論 察聲色形證決死法〉
王叔和脈訣〈五臟之色 察色觀病生死候歌 五臟察色歌 產難生死歌
小兒外診十五候歌〉
孫思邈千金方〈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
劉完素六書〈察色論〉
李杲十書〈望診 面部形色之圖 察色脈以定吉凶 天元圖 地元圖〉
朱震亨心法〈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黑白人藥食禁忌〉
格致餘論〈治病先觀形色然後察脈問證論〉
齊德之外科精義〈論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李梴醫學入門〈觀形察色 形色脈相應總訣〉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望法 死證〉
徐春甫古今醫統〈望聞問切訂〉
王肯堂證治準繩〈察色要略 察目 察鼻 察口脣 察耳 察舌 察
身〉
喻昌醫門法律〈望色論 律一條 合色脈論 律一條 一申治病不察四
易四難之律 一申治病不察新故之律 先哲格言〉
張介賓景岳全書〈脈色辨陰陽 神氣存亡論 先天後天論〉
李瀠身經通考〈望色〉
陳士鐸石室祕籙〈論氣色〉
藝術典第一百十一卷
醫部彙考九十一
[編輯]外診法三〈望三〉
[編輯]《漢華佗中藏經》
[編輯]《寒熱察色》
[編輯]寒而頰赤多言者,陽中之陰邪也;熱而面青多言者, 陰中之陽邪也;寒而面青多言者,陰中之陰邪也。若 不言者,不可治也。
《五色脈論》
[編輯]面青無右關脈,脾絕,木尅土;面赤無右寸脈,肺絕,火 尅金;面白無左關脈,肝絕,金尅木;面黃無左尺脈,腎 絕,土尅木;面黑無左寸脈,心絕,水尅火。五絕者死。凡 五絕者,當時即死,非其時則半歲死耳。五色雖見,而 五脈不見,即非死者矣。
《察聲色形證決死法》
[編輯]凡人五臟六腑,榮衛關竅,宜平生氣血順度,循環無 終,是為不病之本。若有缺絕,則禍必來矣。要在臨病 之時,存神內想,息氣內觀,心不妄視,著意精察,方能 通神明,探幽微,斷死決生,千無一誤。死之證兆,具之 於後。
黑色起於耳目鼻上,漸入口者死。
赤色見於耳目額者,五日死。
黑白色入口鼻目中者,五日死。
黑。或如馬肝色。望則如青。近則如黑者死。
張口如魚。出氣不反者死。
循摸衣縫者死。
屍臭不可近者死。
面目直視者死。
肩息者,一日死。
面青人中反者,三日死。
面無光,牙齒黑者死。
面青目黑者死。
面白目黑者,十日死。
面赤眼黃。即時死。
面黑目白者,八日死。
面青目黃者,五日死。
眉系傾者,七日死。
齒忽黑色者,三十日死。
髮直者,十五日死。
遺尿不覺者,五六日死。
脣口乍乾黑者死。
爪中青黑色者死。
頭目久痛。卒視不明者死。
舌卷卵縮者死。
面黑直視者死。
面青目白者死。
面黃目白者死。
面目俱白者死。
面目青黑者死。
面青脣黑者死。
髮如麻。喜怒不調者死。
髮眉如衝起者死。
面色黑。脅滿不能反側者死。
面色蒼黑,卒腫者死掌腫無紋。臍腫出,囊莖俱腫者死。
手足爪甲肉黑色者死。
汗出不流者死。
脣反。人中滿者死。
陰陽俱絕,目眶陷者死。
陽絕陰結,精神恍惚,撮空循衣者死。
榮衛耗散。面目浮腫者死。
心絕於腎,肩息回盻,目直者,一日死。
肺絕則氣去不反,口如魚口者,三日死。
骨絕,腰脊痛,腎中重,不可反側,足膝後平者,五日死。 腎絕大便赤澀,下血,耳乾,腳浮舌腫者,六日死。又曰: 「足腫者,六日死。」
脾絕,口冷,足腫脹,泄不覺者,十二日死。
筋絕,魂驚虛恐,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者,八九日死。 肝絕,汗出如水,恐懼不安,伏臥目直,面青者,八日死。 又曰「即時死。」
胃絕,齒落面黃者,七日死,又曰「十日死。」
《晉王叔和脈訣》
[編輯]《五臟之色》
[編輯]《心臟歌》曰:「順視雞冠色,凶看瘀血凝。」
〈註〉雞冠,色之赤者也;瘀血赤而黑者也。赤乃本色而為順,黑則水來尅火而凶矣。 通津子曰:「心,其色赤,然心藏於內,不得見此雲順視雞冠,凶看瘀血。」叔和以《經》雲「五臟有五色,皆見於面」,又當與寸口尺內相應。假令色赤者,脈當浮大而散。赤,心色也;浮大而散,心脈也。以此言之,五臟之色,皆可察之於面也。
《肝臟歌》曰:「翠羽身將吉,顏同枯草殃。」
〈註〉肝臟色青,翠羽色青而紅,枯草色青而白,紅屬心火,白屬肺金,木生火故曰吉,金尅木故曰殃。
《腎臟歌》曰:「色同烏羽吉,形似炭煤危。」
〈註〉腎色本黑,色似烏羽,黑而帶青者也。青屬肝,是水生木,故曰吉;色似炭煤,黑而帶黃者也。黃屬土,是土尅水,故曰危。
《肺臟歌》曰:「豬膏凝者吉,枯骨命難全。」
〈註〉肺金色,白而光澤,白者金也,光澤者水也,金能生水,故云「吉」也。枯骨之色,白而不澤,白是金也,不澤者,內失其水,以火就燥也,火來尅金,故曰「命難全」也。
脾臟歌曰:「痞氣冬為積,皮黃四體昏。」
〈註〉《經》曰:「脾之積,名曰痞氣」,在胃脘,覆大如盤,久而不愈,令人四肢不收,致發黃疸,飲食不消,肌膚黃瘦。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傳脾,脾當傳腎,腎以冬適旺,旺者不受邪,脾復欲還肝,肝不肯受,故留結為積。故知痞氣以冬壬癸日得之也。
《察色觀病生死候歌》
[編輯]欲愈之病目眥黃,眼泡忽陷定知亡。
〈註〉眼中分屬五臟,應五輪;瞳人屬腎,應水輪;烏睛屬肝,應風輪;兩臉上下兩泡屬脾,應肉輪;眼白屬肺,應氣輪;兩眥屬心,應血輪。兩眥色黃,火能生土,胃氣將行,其病,故知欲愈。眼泡陷者,五臟之氣絕也,故知當亡。《素問》曰:「目內陷者死」,言太陽之脈起於目內陷者,太陽絕也,故死。太陽主諸陽之氣,故獨言之。
耳目口鼻黑色起,入口十死七難當。
〈註〉黑者,腎之色也。腎邪浸淫各臟,黑色見於耳目口鼻,舌,居口內而屬心火。黑色自外入於口內,水尅火,故知十死無一生。火之成數在七,故第七日難當。
面黃目青酒亂頻,邪風在胃袞其身。
〈註〉酒乃濕熱之物,飲過多則濕熱傷乎脾胃,故面色黃。脾胃積熱,熱則生風,故目青也。一身皆藉胃氣資養,風邪留於胃中,則播於一身。《內經》曰:「有病身熱懈惰,汗出如浴,惡風淅淅,此為何病?」岐伯曰:「酒中風也。」
面黑目白命門敗,困極八日死來侵。
〈註〉「黑」,水也。目,木也。「白」,金也。「命門」,火也。水浸淫而賊火之氣,金尅木而伐火之源。所以「命門火敗,火之成數七。七日火極矣,故死於第八日也。」
面色忽然望之青,進之如黑卒難當。
〈註〉「青黑之色」,為肝腎色也。先青後黑,是迴則不轉,神去則死也。
面赤目白憂息氣,待過十日定存亡。
〈註〉息,氣喘逆也。赤色屬火,白色屬金,火來尅金,必作喘逆。金之成數在九十,乃土之成數也。土能生金則生,不能生金則死,故曰「待過十日。」
面赤目青眾惡傷,榮衛不通立須亡。
〈註〉面赤,火也。目青,木也。木火色見風熱,傷於五臟六腑,臟腑受傷,血氣衰微,肌肉不滑,榮衛之道,濇而不通,其死也,可立而待。
黃黑白色起入目,更兼口鼻有災殃〈註〉獨見者,謂之正色,雜見者,謂之「邪色。」「黃」「黑」「白」之三色,雜見於面,或入於目,或入於口,或入於鼻,乃病氣從外而之內,故有災殃。
面青目黃中時死,餘候須看兩日強。
〈註〉中時,即午時也,午時屬火,面青目黃,肝木尅乎脾土。到午時木得火而不畏金,木勢愈盛。人以胃氣為本,土絕即死,故死在是時。其他相尅,看賊旺二日,而斷其死生。
目無精光齒齦黑,面白目黑亦災殃。
〈註〉目無精光者,神短也。齒齦黑者,脾絕也。面白者,少血也。目黑者,腎虛也。有是四者,則非久長之客。
口如魚口不能閉,氣出不返命飛揚。
〈註〉火勝迫於肺,大喘而死,肺敗也。
肩息直視反脣焦,面腫蒼黑也難逃。
〈註〉「肩息」者,氣喘而兩肩動也。「直視」者,睹物而不轉睛也。「脣焦」者,心家熱也。面乃心之候,黑乃腎之色。上句是心絕,下句是肝絕,心肝既絕,命故難逃。
「妄語錯亂及不語,屍臭元知壽不高。」
〈註〉神亡失守故也。
人中盡滿兼脣青,三日須知命必傾。
〈註〉《人中》屬脾土,青色屬肝木,土受木尅,其絕在木之生數。
兩頰顴赤人病久,口張氣直命難停。
〈註〉眼睛下高骨之中,名曰「顴。」顴下名面,面裡名臉,面外名頰。顴面頰臉,心火所屬。久病而赤色,乃精神外洩,口張氣直,脾肺已絕,故命難停。
足趺趾腫膝如斗,十日須知難保守。
〈註〉脾主四肢,足趺乃胃所行之處,脾胃將絕,則有是證。「脾屬土,十日者土之成數也。故死不過十日,
項筋舒展定知殂,掌內無文也,不久。」
〈註〉「項筋舒展」,因督脈已絕。掌內無文,心包脈絕也。脈絕人必死,豈得久生乎。
脣青體冷及遺尿,背面飲食四日期。
〈註〉脣青體冷,乃真氣欲絕;遺尿不禁,乃膀胱不藏;「背面飲食,乃神去不守。人之神氣生於肝,神不守則肝絕不出,《金數》而死也。」
手足爪甲皆青黑,能過八日定難醫。
〈註〉肝臟其充筋,其華爪,其色青黑。色屬腎,腎肝俱敗,則水不能生木,故見是色。八日木之成數也。
脊疼腰重反覆難,此是骨絕,五日看。
〈註〉脊者脾之候也。腰者腎之腑也。脾屬土,腎屬水。土尅水,死有五日之期。五者土之生數也。
體重溺出時不止。肉絕六日便高。
〈註〉體重肉絕。脾也。溺出不止。腎也。土勝水,死期。故曰「六日。」六乃水之成數也。
手足甲青呼罵多,筋絕九日定難過。
〈註〉肝絕遇金而死。九日金之成數也。
髮直如麻半日死,尋衣語死十知麼。
〈註〉髮直如麻者,肺氣絕也。「尋衣語死」,神不守舍也。
《五臟察色歌》
[編輯]《肝臟歌》曰:「面腫蒼黑舌卷青。四肢乏力眼如盲。泣下 不止是肝絕。八日應當命必傾。」
〈註〉青,肝之色;舌卷青者,子見母色也。四肢乏力者,筋不能維持也。肝不能含血榮目,則眼如盲,津液外泄,則泣出不止。凡此數者,皆肝絕所致。金能尅木,故死於金王之日。八者,從甲日數至辛日也。《經》曰:足厥陰氣絕,則筋縮引卵與舌卷。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故脈不榮即筋縮急,筋縮急即引卵與舌,舌卷卵縮,此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
《心臟歌》曰:「面黧肩息直視看,又兼掌腫沒文斑,狂言 亂語身悶熱,一日之內到冥間。」
〈註〉黧,黃黑色也。掌腫無文,心氣絕也。一乃水之成數,水尅火,故死在一日之內。《經》曰:「手少陰氣絕,則脈不通,脈不通則血不流,血不流則色澤去,故面色黑如黧。」此血先死。壬日篤,癸日死。
《脾臟歌》曰:「臍趺腫滿面浮黃,泄痢不覺污衣裳,肌肉 麤澀兼脣反,一日十二內災殃。」
〈註〉臍,神闕也。趺,足跗上也。浮黃,黃腫也。《經》曰:「足太陰氣絕,則脈不榮其口脣。口脣者,肌肉之本也。脈不榮,則肌肉不滑澤,肌肉不滑澤則肉滿,肉滿則脣反,脣反則肉先死。」甲日篤,乙日死。
肺臟歌曰:「口鼻氣出不復迴,脣反無文黑似煤,皮毛 焦乾爪枯折,途程三日定知災。」
〈註〉氣出不復迴,有呼無吸也;脣反,土不能生金也。黑似煤,金不能生水也。氣不流通,則皮毛焦乾;魂魄不連,則爪甲枯折。從甲至丙三日也。丙屬火,火尅金,故死在三日。《經》曰:「手太陰氣絕,則皮毛焦。」太陰者肺也,行氣溫於皮毛者也。氣弗營則皮毛焦,皮毛焦則津液去,津液去則皮毛枯折,毛折者則毛先死。丙日篤,丁日死
腎臟歌曰:「面黑齒痛目如盲。自汗如水腰折頻。皮肉濡結髮無澤。四日應當命不存。」
〈註〉面黑,面如垢也。目如盲,瞳人反背也。自汗,如水火獨炎也。腰乃腎之腑,腎敗則腰似折,不能榮於骨髓,而骨肉不相親,濡肉而卻,不能為五液之主,故髮不潤澤,從甲至戊,越四日也。戊屬土,土尅水,故命不存。《經》曰:「足少陰氣絕則骨枯。」少陰者,冬脈也,伏行而溫於骨髓,故骨髓不溫,即肌肉不著骨,骨肉不相親,即肉「濡而卻。」肉濡而卻,故齒長而枯。髮無潤澤,是骨先死。《戊》日篤,己日死。
《產難生死歌》
[編輯]身重體熱寒又痛,舌下之脈黑復青,反舌上冷子常 死,腹中須遣母歸冥。面赤舌青細循看,母活子死定 難應。脣口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總高。面赤舌青 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
《小兒外證十五候歌》
[編輯]眼上赤脈。下貫瞳人。
〈註〉赤脈屬心,瞳人屬腎。乃心火勝腎水,水乾則不生木,致腎肝皆絕故也。
顖門腫起,兼及作坑。
〈註〉熱盛則腫,熱極則陷,皆熱候也。
鼻乾黑燥。
〈註〉「火尅金也。」
「肚大筋青。」
〈註〉「木尅土」也。
目多直視。睹不轉睛。
〈註〉《經》曰:「迴則不轉」是也。
指甲青黑,忽作鴉聲。
〈註〉肺肝已絕。
虛舌出口。齒欲咬人。
〈註〉心脾已絕。
《魚口》氣急。啼不作聲。
〈註〉魚口張而不合也,是謂「脾絕。」氣急作喘,哭而無聲,是謂「肺絕。」
蛔蟲既出。必是死形。
〈註〉蛔蟲生於胃中,藉穀食以養,胃絕而穀食不入,蟲故出也。
用藥速救,十無一生。
〈註〉總結上文「十五證」而言也。小兒有是證者。十中莫治其一。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診五臟六腑氣絕證候》
[編輯]病人肝絕八日死。何以知之。面青目赤。但欲伏眠。目 視而不見人。汗出如水不止。〈一曰二日死〉病人膽絕七日 死。何以知之。眉為之傾。病人筋絕九日死。何以知之。 手足爪甲青,呼罵不休。〈一曰八日死〉病人心絕,一日死。何 以知之?「兩目回回,直視肩息,立死。病人腸。」〈一日小腸〉絕六 日死。何以知之?「髮直如乾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病 人脾絕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腫,腹熱臚脹,泄 利不覺,出無時度。」〈一曰五日死〉病人胃絕五日死。何以知 之。脊痛腰中重。不可反覆。〈一曰腓腸平九日死〉病人肉絕六日 死。何以知之?耳乾舌皆腫,溺血,大便赤泄。〈一曰足腫九日死〉 病人肺絕三日死。何以知之?口張,但氣出而不還。〈一日 鼻口虛張短氣〉病人大腸絕,不治。何以知之?泄利無度,利絕 則死。病人腎絕,四日死。何以知之?齒為暴枯,面為正 黑,目中黃色,腰中欲折,白汗出如流水。〈一曰人中平七日死〉病 人骨絕齒黃落。十日死。諸浮脈無根者皆死。已上五 臟六腑為根也。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察色論》
[編輯]論曰:「聲合五音,色合五行,聲色符合,然後定立臟腑 之榮枯。若滋榮者,其氣生,如翠羽、雞冠、蟹腹、豕膏、烏 羽是也;枯夭者,其氣敗,如草茲、衃血、枳實、枯骨、如炲 是也。至如青赤見於春,赤黃見於夏,黃白見於長夏, 白黑見於秋,黑青見於冬,是謂五臟之生者,以五行 之相繼也。得肝脈色見青白,心脈色見赤黑,脾脈色 見黃青,肺脈色見白赤,腎脈色見黑黃」,是謂真臟之 見者,以五行之相尅也。若乃肺風而眉白,心風而口 赤,肝風而目青,脾風而鼻黃,腎風而肌黑,以風善行 數變故爾。肝熱而左頰赤,肺熱而右頰赤,心熱而顏 赤,脾熱而鼻赤,腎熱而頤赤,以諸熱皆屬火故爾。以 至青黑為痛,黃赤為熱,青白為寒,以九氣不同故爾。 鼻青為腹水,黑為水氣,白為無血,黃為胸寒,赤為有 風,鮮明為留飲,而五色取決於此故爾。然審病者,又 皆以真脾之為本。蓋真脾之黃,是謂天之氣,五色又 明,病雖久而面黃必生者,以其真氣外榮也。此數者 雖皆成法,然自非心清見曉於冥冥,不能至於此。故 五色微診,而以目察尤難。《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 為見五色於外。故決死生也。
《元李杲十書》
[編輯]邪氣勝也,急瀉之以寒涼酸苦之劑。《苦》病來潮作之 時,神氣困弱者,為病氣不足,乃真氣不足也,急補之 以辛甘溫熱之劑。」不問形氣有餘,並形氣不足,只取 病氣有餘不足也。不足者補之,有餘者瀉之。假令病 氣有餘者,當急瀉之以寒涼之劑,為邪氣勝也;病氣 不足者,當急補之以辛甘溫熱之劑,此真氣不足也。 夫形氣者,氣謂口鼻中氣息也,形謂皮膚筋骨血脈 也。形勝者為有餘,消瘦者為不足。其氣者,審口鼻中 氣,勞役如故,為氣有餘也。若喘息氣促氣短,或不足 以息者,為不足也。故曰:「形氣」也,乃人之身形中氣血 也。當補當瀉,全不在於此,只在病勢「潮作之時,病氣 增加者,是邪氣勝也,急當瀉之。如潮作之時,精神困 弱,語言無力,及懶語者,是真氣不足也,急當補之。若 病人形氣不足,病來潮作之時,病氣亦不足,此乃陰 陽俱不足也,禁用鍼,宜補之以甘藥,不可以盡劑,不 灸弗已,臍下一寸五分,氣海穴是也。」
「氣證則飲水」,血證不飲水。氣病則麻,血病則痛,「無陽 則厥,無陰則嘔。」陰證「身靜重,語無聲,難布息,目睛不 了了,鼻中呼不出,吸不入,往來口與鼻中氣冷,水漿 不入,大小便不禁而止,惡寒有如刀刮。」陽證身動輕, 語有聲,目睛了了,鼻中呼吸出入,能往能來,口與鼻 中氣皆熱。
《面部形色之圖》
[編輯]察色分位 坤胃。〈遺散至腎死〉 兌:肺 乾大腸。〈遺散至肝死〉 額: 離心 坎腎。頤: 精明五色, 巽膽。〈遺散至脾死〉 震:肝、 艮:小腸。〈遺散至肺死〉
《察色脈以定吉凶》
[編輯]脈地也。色天也。地生天則順。天生地則逆。
假令得弦脈而面赤色。地生天也。地生天則順也。兒 扶母兮。瘥速也。
假令得弦脈而面黑色。天生地也。天生地則逆也。「母 抑子兮。」退遲也。
色者,陰中之陽氣也,本乎天。脈者,陽中之陰氣也,本 乎地。
《天元圖》
[編輯]《七十四難》曰:「從其首,繫其數。」
「間象 在表 ,五化《疊元 》」,以應,望聞肝 青。〈大敦、《木井》〉臊。〈曲泉水合〉酸。〈中封金經〉呼。〈太衝土俞〉泣。〈行間火榮〉心 赤。〈少府火榮〉焦。〈少衝木井〉苦。〈少海水合〉言。〈靈道金經〉汗。〈神門土俞〉脾 黃。〈太白土俞〉香。〈大都火榮〉甘。〈隱白木井〉歌。〈陰靈泉水合〉涎。〈商丘金經〉肺 白。〈經渠金經〉腥。〈太淵土俞〉辛。〈魚際火榮〉哭。〈少商木井〉涕。〈尺澤水合〉腎 黑。〈陰谷水合〉腐。〈復溜金經〉《鹹》。〈太谿土俞〉《呻》。〈然谷火榮〉液。〈湧泉木井〉
《地元圖》
[編輯]《六十八難》曰:「元證脈合,復生五象。」
井。〈心下滿。〉 膽。〈元證〉 身熱 體重。〈節痛〉喘嗽。〈寒熱〉逆氣。〈洩〉榮。〈身熱〉 心下滿。〈小腸〉《元證》 體重、 寒熱, 逆氣俞〈體重節痛〉心下滿。〈胃〉 身熱 元證, 《寒熱 逆氣經》〈喘咳寒熱〉心下滿。〈大腸〉「身熱 體重。」 《元證 逆氣合》〈逆氣而洩〉心下滿。〈膀胱〉身熱 體重。 寒熱 元證。
假令膽病。善潔面青。善怒。〈元證〉得弦脈。〈脈合〉又病心下滿。 〈當刺膽井〉如見善潔。面青善怒。脈又弦。又病身熱。〈當刺膽榮〉又 病體重節痛。〈當刺膽俞〉如見善潔。面青善怒。脈又弦。又病 喘咳寒熱。〈當刺膽合〉餘經例倣此。假令肝經淋溲,便難轉 筋,春刺井,夏刺榮,秋刺經,冬刺合。
夫天元法者,謂之五化,疊元當從其首繫其數。首者, 寅方春也,在人為肝,是從東方順天輪數至所主之 處,計從幾數,卻於所受病一方,倒疊回去,數至依前 數盡處,便於元受病一方穴內,瀉所止之方來路穴 也。不得於所主之方,《內經》中瀉之,勿悞。 假令病者聞香臭,二者心主五臭也,入脾為香臭,從 東數至所主之處,所主五臭者,心也,東一南二,計得 二數,卻當於受病之方倒疊回去,脾一心二,元數二 也,是數至心,心者榮火也,當於受病之方內瀉榮火, 是脾經瀉火都是也。或曰:「何以倒疊數?」對曰:「此從地 出,為天輪所載,右遷於天,不當於所顯之虛治之」,此 舟行岸移之意也。
《朱震亨心法》
[編輯]《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編輯]「欲知其內者,當以觀乎外,診於外者,斯以知其內。蓋 有諸內者,必形諸外,苟不以相參而斷其病邪之逆 順,不可得也。」為工者深燭厥理,故望其五色,以青黃 赤白黑,以合於五臟之脈,窮其應與不應,切其五脈, 急大緩濇沈,以合其五臟之色,順與不順。誠能察其 精微之色,診其微妙之脈,內外相參而治之,則萬舉 萬全之功,可坐而致也。《素問》曰:「能合色脈,可以萬全。」 其意如此。原夫道之一氣,判而為陰陽,散而為五行, 而人之所稟皆備焉。夫五脈者,天之真,行血氣,通陰 陽以榮於身。五色者,氣之華,應五行,合四時以彰於 面。惟其察色按脈而不偏廢,然後察病之機,斷之以 寒熱,歸之以臟腑,隨證而療之,而獲全濟之效者,本於能合色脈而已。假令肝色如翠羽之青,其脈微弦 而急,所以為生。若浮濇而短,色見如草茲者,豈能生 乎。心色如雞冠之赤,其脈當浮大而散,所以為順。若 沈濡而滑,色見如衃血者,豈能順乎?脾色如蟹腹之 黃,其脈當中緩而大,所以為從。若微弦而急,色見如 枳實者,豈能從乎?肺色如豕膏之白,其脈當浮濇而 短,所以為吉。若浮大而散,色見如枯骨者,豈能吉乎? 以至腎色見如烏羽之黑,其脈沈濡而滑,所以為生。 或脈來緩而大,色見如炲者,死,死生之理,夫惟診視 相參,既以如此,則藥證相對,厥疾弗瘳者,未之有也。 抑論之容色所見,左右上下,各有其部;脈息所動, 寸關尺中,皆有其位。左頰者肝之部,以合左手關脈 肝膽之分,應於風木,為初之氣。顏為心之部,以合於 左手寸口心與小腸之分,應於君火,為二之氣。鼻為 脾之部,合於右手關脈脾胃之分,應於濕土,為四之 氣。右頰肺之部,合於右手寸口肺與大腸之分,應於 燥金,為五之氣。頤為腎之部,以合於左手尺中。腎與 膀胱之分,應於寒水,為終之氣。至於相火,為三之氣。 應於右手命門,三焦之分也。若夫陰陽五行,相生相 勝之理,當以合之於色脈而推之也。是以《脈要精微 論》曰:「色合五行,脈合陰陽。」《十三難》曰:「色之與脈,當參 相應。」然而治病萬全之功,苟非合於色脈者,莫之能 也。《五臟生成篇》云:「心之合脈也,其榮色也。」夫脈之大 小滑濇浮沈,可以指別;五色微診,可以目察。繼之以 能合色脈,可以萬全。謂夫赤脈之至也;喘而堅,白脈 之至也;喘而浮,青脈之至也;長而左右彈,黃脈之至 也;大而虛,黑脈之至也;上堅而大。此先言五色,次言 五脈,欲後之學者,望而切之以相合也。厥後扁鵲明 乎此。述之曰望而知之謂之神。切脈而知之謂之巧。 深得《內經》之理也。下迨後世有立方者。目之曰「神巧 萬全。」厥有旨哉。
《黑白人藥食禁忌》
[編輯]凡面黑人不可多服黃芪,以其氣實而又補之也。 面白人不可多發散,以其氣虛而又虧之也。
「面白人不可飲酒」,以酒耗血故也。
《格致餘論》
[編輯]《治病先觀形色然後察脈問證論》
[編輯]經曰:「診脈之道,觀人勇怯,肌肉皮膚,能知其情,以為 診法也。」凡人之形,長不及短,大不及小,肥不及瘦。人 之色,白不及黑,嫩不及蒼,薄不及厚。而況肥人濕多, 瘦人火多,白者肺氣虛,黑者腎氣足,形色既殊,臟腑 亦異,外證雖同,治法迥別。所以肥人責脈浮,瘦人責 脈沈,躁人疑脈緩,緩人疑脈躁,以其不可一概觀也。 試陳一二,可以例推。東陽陳子露,筋體稍長,患體虛 而勞,頭痛甚至有決別之言。余察其脈,弦而大帶數, 以人參、白朮為君,川芎、陳皮為佐,至五六日未減。眾 人皆訝之,以藥之不對也。余曰:「藥力有次第矣,更少 俟一二宿,當自安。」忽其季來問曰:「何不少加黃芪?」予 笑不答,又經一宿,忽自言病頓愈。予脈之,覺指下稍 盛。又半日,病者言膈上滿,不覺飢,視其腹紋已隱矣。 予曰:「夜來藥中莫加黃芪否?」曰:「然,止與三貼。」遂速與 二陳湯加厚朴、枳殼、黃連,以瀉其衛,三貼而安。又浦 江義門陳兄,年二十餘,秋間大發熱口渴,妄言妄見, 病似邪鬼。七八日後,召我治。脈之,兩手洪數而實,視 其形肥,面赤帶白,卻喜露筋,脈本不實,涼藥所致。此 因勞倦成病,與溫補藥自安。曰:「已服柴胡七八貼矣。」 予以黃芪附子湯冷與之飲,三貼後,睏倦鼾睡,微汗 而解,脈亦稍耎。繼以黃芪白朮湯,至十日,脈漸收斂 而小,又與半月而安。夫黃芪補氣藥也,此兩人者,一 則氣虛,一則氣實,便有宜不宜存焉,可不審乎?
《齊德之外科精義》
[編輯]《論榮衛色脈參應之法》
[編輯]夫天地之道曰陰與陽,在人曰血與氣。蓋血者榮也, 氣者衛也,榮者榮於中,衛者衛於外,所以榮行脈中, 衛行脈外,脈者血氣之先也,血非脈則焉能榮於中, 氣非脈則焉能衛於外?二者相資而行,內則通於五 臟六腑十二經絡,外則濡於九竅四肢百節毫毛,晝 夜循行,如環無端,以成其度,會於寸口,變見於脈。故 曰:「氣血者人之神也,脈者氣血之神也。」所以治病之 始,五決為紀。蓋五決者,五臟之色脈也。脈應於內,色 應於外,其色之與脈,當相參應。故曰:「能合色脈,可以 萬全也。」凡為醫,先須調明色脈,若於此不精,雖聰慧 辯博,亦不足委也。
《明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觀形察色》
[編輯]觀形察色,以治未病。凡「臟腑未竭,氣血未亂,精神未散者全愈。病已成者,半愈。病勢已過者危。」
第一看他神氣色,潤枯肥瘦起和眠。
〈註〉肥白人多濕痰,黑瘦人多火熱。或形肥色黑,或形瘦色白,臨時參證。或從形,或從色,不可泥也。
「活潤死枯肥是實,瘦為虛弱古今傳。欠體即知腰內苦,攢眉頭痛與頭眩。手不舉兮肩背痛,步行艱苦腳 間疼。乂手按胸胸內痛,按中臍腹痛相連。但起不眠 痰夾熱,貪眠虛冷使之然。面壁身踡多是冷,仰身舒 挺熱相煎。」身面目黃脾濕熱。脣青面黑冷同前。
《形色脈相應總訣》
[編輯]形健脈病人不久,形病脈健亦將危。
〈註〉假如健人,診得浮緊而濇,似傷寒太陽經病脈,其人雖未頭疼發熱惡寒,此則不久即病,病即死也,謂之「行屍。」又如十五動一止,一年殂,其人雖未病期應一年病即死也。病人脈健者,假如形容羸瘦,精神枯槁,盜汗不食,滑泄不止者,勞損之證,而脈反見洪健者,亦死。
色脈相生病自已,色脈相勝不須醫。
〈註〉經言:「見其色而不得其脈,反得相勝之脈者即死;得相生之脈者,病即自已。」蓋四時之邪,以從前來者為實邪,從後來者為虛邪。例看假令色紅,心病熱,痰火、顛狂、斑疹等證,其脈當浮大而散;色青;肝病脅痛、乾嘔便血等證,其脈當弦而急;色黃;脾病濕熱、腫脹、傷食嘔泄、關格等證,其脈當中緩而大;色白;肺病氣喘、痰飲,痿悴咳嗽等證,其脈當浮濇而短。色黑,腎病腰腳疝瘕,淋濁漏精等證,其脈當沈濡而滑。其間多動則為虛為火,靜則為寒為實,皆當與脈相應。又五積六聚,尤宜察色,與脈證相應,故言赤脈白脈,合色脈而言之也。又五色應五臟,間有綠色,乃任督陰陽之會也。
肥人沈結瘦長浮,矮促長疏盡莫違。
〈註〉肥人肉厚,脈宜沈結;瘦人肉薄,脈宜浮長。人形矮則脈宜短促;人形長則脈宜疏長。相違相反,而又不和者,皆死。非但形體相應,雖皮膚滑澀寬緊,亦宜與脈相應。《經》言:「脈數,尺之皮膚亦數;脈急,尺之皮膚亦急;脈緩,尺之皮膚亦緩;脈濇,尺之皮膚亦濇;脈滑,尺之皮膚亦滑」是也。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編輯]《望法》
[編輯]在昔軒岐愍生民之疾苦,乃探頤索隱,遡流窮源,垂 法以福後世,而以望、聞、問、切,著為「四診法」,以決陰陽、 表裡、寒熱、虛實、死生吉凶。今人止據脈供藥,欲無不 謬,得乎?況豪富之家,婦人居帷幔之中,復以帛蒙手 臂,既無望色之神,聽聲之聖,又不能盡切脈之巧,未 免詳問。病家厭繁,以為術疏,得藥不服者有之,以病 試醫,以命試藥,醫復輕視人命,妄舉妄譚,不兩失乎? 大抵醫為司命,若不明辨精察,據的投治,忍心害理, 是己非人,非仁人之用心也。今自《素問》《靈樞》而下,諸 歷代明哲等書,片言隻字可法者,銓於左,為四診法。 後之學者,倘肯沈潛翫味平昔,講究明白,診脈之際, 自如冰鑑。
《內經》曰:望而知之者,望見其五色,以知其病。肝青象 木,肺白象金,心赤腎黑,脾土色黃。一或有病,色必變 見於面庭矣。然肺主氣,氣虛則色白;腎屬水,水涸則 面黧。青為怒氣傷肝,赤為心火炎上。痿黃者,內傷脾 胃,紫濁者,外感客邪。憔悴䵟黑,必鬱悒而神傷;消瘦 淡黃,乃久病而體憊。山根明亮,須知欲愈之疴;環口 黧黑,休醫已絕之腎。蓋有諸中,必形諸外。見其表以 知其裡。眉目一占,肺肝斯見。
六腑氣絕,足寒腳縮。五臟氣絕,利不禁,手足不仁。心 病傳肺者死,如先心煩痛,而後見喘嗽。肝病傳脾者 死。如先脇痛,後見脹腫,瀉者是。脾病傳腎者死,如先 瀉後痢者是。腎病傳心者死。如先腰胻痛,後見心煩 等證是。肺病傳肝者死。如先咳嗽,後見兩脅疼,脈弦 細者是。
人之大體為形,形之所充者氣。形勝氣者夭,肥白是 也;氣勝形者壽,修長黑瘦,有神者是也。形盛為有餘, 邪氣實也;消瘦為不足,正氣虛也。
《死證》
[編輯]屍臭 「舌卷 囊縮,肝絕也 ;口不合,脾絕也 ;肌 肉不滑,脣反,胃絕也 ;髮直齒枯及黑,遺尿,腎絕也。」
毛焦面黑。直視。目瞑不見,陰氣絕也 。目眶陷,目
系傾,汗出如珠,陽絕也。 病後喘瀉,脾脈將絕也。 目正圓痓,不治。 手撒戴眼,太陽絕也。 吐沫, 聲 如鼾睡, 面赤, 面青,黑,脣青, 人中滿,脣反 髮, 與眉衝起, 爪甲下肉黑, 手掌無紋,臍凸,足跗腫。
面青,但欲伏眠 ,目視不見,汗出如油,肝絕八日。
死。 眉傾者,膽絕。 手足爪甲青,或脫落,呼罵不休, 筋絕,八日死。 肩息回視,心絕,立死。 髮直如麻,不 得屈伸,自汗不止,小腸絕,六日死。 口冷足腫,腹熱 臚脹,泄利無時不覺,脾絕,五日死。 脊痛腫身重,不 可反覆,胃絕,五日死。 耳乾舌背腫,溺血,大便赤,泄, 肉絕,九日死。 口張,氣出不返,肺絕,三日死。 泄利 無度,大腸絕。 齒枯面黑,目黃,腰欲折,自汗,腎絕四 日死, 齒黃枯落,骨絕, 脈浮無根。
==《望聞問切訂》
[編輯]按:望、聞、問、切四字,誠為醫之綱領,若得四字之旨,則 於醫學可謂至矣。今人惟問一端而已,其於望、聞亦 淺淺耳,至於切脈,則又謂居三者之末,而猶復輕視 之,故所以卒鮮有精於脈者。間有言者,亦不過「左心、 小腸、肝、膽、腎」之說耳。經位不別,其何以察虛實生死 之幾耶?殊不知四者之要,則又在切之之功也。其望、 「聞」、問之三者,先以得其病情之端,而後總切脈於寸 口,確乎知始病之源,而方今延流於何臟何經,若虛 若實,或死或生,準候酌方,必有賴於切脈,而後可以 為圖治之效矣。斯其次第之序,初近患人,先望而聞, 次問而切,固理之不容易也。然則切脈果可輕與,予 故訂之,以備知者之取採耳。
青色見於太陰、太陽,及魚尾正面、口角,如大青藍葉 怪惡之狀者,肝氣絕,主死。若如翠羽柏皮者,只是肝 邪,有驚病、風病、目病之屬。
紅色見於口脣,及三陰三陽,上下如馬肝之色,死血 之狀者,心氣絕,主死。若如橘紅馬尾色者,只是心病, 有怔忡,有驚悸,夜臥不寧。
白色見於鼻準及正面,如枯骨,及擦殘汗粉者,為肺 絕,丙丁日死。若如膩粉梅花白綿者,只是肺邪咳嗽 之病,有孝服之憂。
黃色見於鼻,乾燥,若土偶之形,為脾氣絕,主死。若如 桂花,雜以黑暈,只是脾病,飲食不快,四肢倦怠,妻妾 之累。
黑色見於耳,或輪廓內外,命如懸壁,若污水煙煤之 狀,為腎氣絕則死。若如蜘蛛網眼,烏羽之澤者,只是 腎虛火邪乘水之病。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察色要略》
[編輯]凡看傷寒,必先察其色。《內經》曰:「聲合五音,色合五行。」 聲色符同,然後可以知五臟之病也。然肝色青,其聲 呼;肺色白,其聲哭;心色赤,其聲笑;脾色黃,其聲歌;腎 色黑,其聲呻也。且夫四時之色,相生則吉,而相尅則 凶。如青赤見於春,赤黃見於夏,黃白見於長夏,白黑 見於秋,黑青見於冬,此乃相生之色也。若肝病之色 「青而白,心病之色赤而黑,脾病之色黃而青,肺病之 色白而赤,腎病之色黑而黃」,此皆五行之相尅,為難 治矣。且以五臟之熱色見於面者,肝熱則左頰先赤, 肺熱則右頰先赤,心熱則顏先赤,脾熱則鼻先赤,腎 熱則頤先赤也。至於面黑者為陰寒,面青為風寒。青 而黑主風主寒,主痛;黃而白為濕為熱,為氣不調。青 而白,為風為氣滯,為寒為痛也。大抵黑氣見於面,多 凶,為病最重。若黑氣暗中明準頭,年壽亮而滋潤者 生,黑而枯夭者死也。此乃略舉其要。《內經》以五色微 診,可以目察。《難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故色不可不 察也。
「凡看《傷寒》,必先察脈色,然後切脈,審證參合,以決死 生吉凶。夫色有青黃赤白黑,見於面部,皮膚之上氣 有如亂絲亂髮之狀,隱於皮裡也。蓋五臟有五色,六 經有六色,皆見於面,以應五行,相生者吉,相尅者凶, 滋榮者生,枯夭者死。」自準頭年壽命宮,法令人中皆 有氣色,其滋潤而明亮者吉,暗而枯燥者凶也。又當 分四時生尅之理。而通察之。茲略具五色傷寒之要 者。列於左。以便覽焉。
青色屬木,主風,主寒,主痛,乃足厥陰肝經之色也。凡 面青脣青者,陰極也。若舌卷囊縮者,宜急溫之。如夾 陰傷寒,小腹痛,則面青也。《內經》曰:「青如翠羽者生,青 如草滋者死。」青而黑,青而紅,相生者生。如青白而枯 燥者,相尅乃死也。脾病見青氣多難治。 赤色屬火主熱,乃手少陰心經之色。在傷寒見之,而 有三陽一陰之分也。如足太陽屬水,寒則本黑,熱則 紅也。《經》曰:「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汗不徹 故也,當發其汗。若脈浮數,表熱汗不出者,面色紅赤 而光彩也。《經》言:「陽明病,面合赤色者,不可攻之。」合者 通也。謂表邪未解,不可攻裡也。若陽明內實,惡熱不 惡寒,或蒸蒸發熱,或日晡潮熱,大便祕結,譫語面赤 者,此實熱在裡,可攻之也。如表裡俱熱,口燥舌乾,飲 水脈洪面赤,裡未實者,且未可下,宜人參白虎湯和 之也。如少陽經病,熱在半表半裡,面紅脈弦者,宜小 柴胡湯和之,不可下也。《經》言:「少陰病,下利清穀,裡寒 外熱面赤者,四逆湯加蔥白主之。」此陰寒內極,逼其 浮火上行於面,故發赤色,非熱也。若不察仔細,誤投 寒涼之劑即死,可不謹哉!又夾陰傷寒,虛陽泛上者, 亦面赤也,但足冷脈沈者是。又煩躁面赤,足冷脈沈, 不能飲水者,此陰極也,宜溫之。若久病虛人,午後面 兩頰顴赤者,此陰火也,不可作傷寒治之。然三陽之 氣,皆會於頭額。其從額上至巔頂,絡腦後者,太陽也; 從額至鼻下於面者,陽明也。從頭角下耳中,耳之前 後者,少陽也。但有紅氣或赤腫者,以此部分別之。蓋 大頭傷寒證,正要知此部分可也。《內經》曰:「心熱則顏先赤,脾熱則鼻先赤,肝熱則左頰先赤,肺熱則右頰 先赤,腎熱則頤先赤。」若赤而青,赤而黃,為相生則吉; 如赤而黑,為相尅則凶。經言:「赤如雞冠者生,如衃血 者」死。蓋準頭印堂有赤氣。枯夭者死。明潤者生也。如 肺病見赤氣者。則難治。
黃色屬土主濕,乃足太陰脾經之色。黃如橘子明者 熱也;黃如熏黃而暗者濕也。凡黃而白,黃而紅,相生 則吉,若黃而青,相尅者則凶也。《內經》曰:「黃如蟹腹者 生,黃如枳實者死。」若準頭、年壽印堂有黃氣明潤者, 病退而有喜兆也。若枯燥而夭者死。凡病欲愈,目眥 黃也。長夏見黃白則吉,若黃青則凶也。
白色屬肺金,主氣血不足也。乃手太陰肺經之色。肝 病見之難治。《內經》曰:「白如豕膏者生,白如枯骨者死。」 凡印堂年壽,白而枯夭者凶;白而光潤者吉。若白而 黑,白而黃,相生吉也。若白而赤,相尅則凶矣。凡傷寒 面白無神者,發汗過多,或脫血所致也。
黑色屬水,主寒主痛,乃足少陰腎經之色也。凡黑而 白,黑而青,相生則吉;若黑而黃,相尅則凶。《內經》曰:「黑 如烏羽者生,黑如炲者死。」若準頭年壽印堂黑氣枯 夭者死,黑中明潤者生也。黑氣自魚尾相牽入太陰 者死。黑氣自法令人中入口者死。耳目口鼻黑氣枯 夭者死。凡面準頭命宮明潤者生,枯暗者死。若心病 見黑氣在頭者死也。《華佗》曰:「凡病人面色相等者吉, 不相等者凶。如面青目白,面赤目青,面黃目青,面赤 目白,面白目黑,面黑目白,面白目青,皆為不相等,故 曰凶也。」相等者,面目俱青俱紅之類也。
《察目》
[編輯]凡目睛明,能識見者,可治。睛昏不識人,或反目上視, 或瞪目直視,或目睛正圓,或戴眼反折,或眼胞陷下 者,皆不治也。凡開目而欲見人者,陽證也。閉目而不 欲見人者,陰證也。凡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熱甚於內 也。凡目疼痛者,屬陽明之熱。目赤者,亦熱甚也。目瞑 者,必將衂血也。白睛黃者,將發身黃也。凡病欲愈,目 「眥黃,鼻準明。山根亮」也。
《察鼻》
[編輯]鼻頭色青者腹中痛,苦冷者死。微黑者水氣,黃色者 小便難。白色者為氣虛,赤色者為肺熱,鮮明者有留 飲也。鼻孔乾燥者,屬陽明之熱,必將衂血也。鼻孔乾 燥,黑如煙煤,陽毒熱深也。鼻孔冷滑而黑者,陰毒冷 極也。鼻息鼾睡者,風溫也。鼻塞濁涕者,風熱也。鼻孔 搧張者,為肺風,肺絕而不治也。
《察口脣》
[編輯]凡口脣焦乾為脾熱。焦而紅者吉,焦而黑者凶。脣口 俱赤腫者,熱甚也。脣口俱青黑者,冷極也。口苦者,膽 熱也。口中甜者,脾熱也。口燥咽乾者,腎熱也。舌乾口 燥而欲飲水者,陽明之熱也。口噤難言者,痙風也。凡 上脣有瘡,為狐蟲食其臟。下脣有瘡,為惑蟲食其肛 也。若脣青舌卷,脣吻反青,環口黧黑,口張氣直,口如 魚口,口脣顫搖不止,氣出不返,皆不治也。
《察耳》
[編輯]凡耳輪紅潤者生。或黃或白,或黑或青,而枯燥者死。 薄而白,薄而黑,皆為腎敗。凡耳聾耳中疼,皆屬少陽 之熱,而為可治。若耳聾舌卷脣青,皆屬厥陰,為難治 也。
《察舌》
[編輯]凡舌鮮紅者吉。青為冷。青而紫者,為陰為寒也。赤而 紫者,為陽為熱也;黑者亢極,為難治。凡舌上胎白而 滑者,表有寒也。又曰:「丹田有熱,胸中有寒也。」胎黃而 燥渴者,熱盛也。胎黑而燥渴者,熱甚而亢極也。若不 燥渴,舌上黑胎而滑者,為寒為陰也。舌卷而焦,黑而 燥者,陽毒熱極也。舌青而胎滑者,陰毒冷極也。凡舌 腫脹、舌上燥裂、舌生芒刺,皆熱甚也。凡舌鞕、舌強、舌 短縮、神氣昏亂、語言不清者死也。又「陰陽易病」,吐舌 數寸者死也。《舌》乃心之竅,屬火而色紅者吉。惟黑者, 乃水尅火,故難治也。
《察身》
[編輯]「凡病人身輕自能轉側者易治。若身體沈重不能轉 側者,則難治也。」蓋陰證則身重,必足冷而踡臥惡寒, 常好向壁臥,閉目不欲向明,懶見人也。又陰毒身如 被杖之疼,身重如山而不能轉側也。又《中濕》、風濕,皆 主身重疼痛,不可轉側,要當辨之。大抵陽證身輕而 手足和煖,開目而欲見人為可治。若頭重視身,此天 柱骨倒而元氣敗也。凡傷寒傳變,循衣摸牀,兩手撮 空,此神去而魂亂也。凡病人皮膚潤澤者生,枯燥者 死。《經》曰:「脈浮而洪,身汗如油,喘而不休,形體不仁,乍 靜乍亂,此為命絕也。」
《醫門法律》〈臣喻昌著〉
[編輯]《朢色論》
[編輯]人之五官百骸,賅而存者,神居之耳。色者,神之旗也。 神旺則色旺,神衰則色衰,神藏則色藏,神露則色露。 帝王之色,龍文鳳彩。神仙之色,嶽翠山光,榮華之色珠明玉潤,壽之色,柏古松蒼,乃至貧夭之色,重濁 晦滯,枯索堊黧,莫不顯呈於面,而病成於內者,其色 之著見,又當何如?《內經》舉面目為望色之要,謂面黃 目青,面黃目赤,面黃目白,面黃目黑者,皆不死。面青 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 蓋以黃為中土之色,病人面目顯黃色,而不受他色 所侵則吉;面目無黃色,而惟受他色所侵則凶。雖目 色之黃,濕深熱熾,要未可論於死生之際也。然五臟 善惡之色,見於面者,額頰鼻頤,各有分部。《刺熱篇》謂: 「肝熱病者,左頰先赤;心熱病者,額先赤;脾熱病者,鼻 先赤;肺熱病者,右頰先赤;腎熱病者,頤先赤。」病雖未 發,見赤色者刺之,名曰「治未病。」是則五臟分部見於 面者,在所加察,不獨熱病為然也。然更有進焉,則目 下之精明,鼻間之明堂是也。《經》謂「精明五色者,氣之 華也。」是五臟之精華,上見為五色,變化於精明之間, 某色為善,某色為惡,可先知也。謂容色見上下左右, 各在其要,是明堂上下左右,可分別其色之逆從,並 可分別男女色之逆從,故為要也。察色之妙,無以加 矣。仲景更出精微一法,其要則在中央鼻準,毋亦以 鼻準在天為鎮星,在地為中嶽,木金水火四臟病氣, 必歸併於中土耶?其謂「鼻頭色青,腹中苦冷,痛者死」, 此一語獨刊千古,後人每恨卒病,論亡莫繇。仰遡淵 源,不知此語正其大旨也。蓋厥陰肝木之青色,挾腎 水之寒威,上徵於鼻,下徵於腹,是為暴病,頃之亡陽 而卒死耳。其謂鼻頭色微黑者有水氣,又互上句之 意,見黑雖為腎陰之色,微黑且無腹痛,但主水氣,而 非暴病也。謂色黃者,胸上有寒,「寒」字,《傷寒論》中多指 為痰,言胸有積痰也。謂色白者亡血,白者肺之色,肺 主上焦以行營衛,營不充則鼻色白,故知亡血也。謂 設微赤,非時者死。火之色歸於土,何遽主死?然非其 時而有其氣,則火非生土之火,乃尅金之火,又主臟 燥而死矣。次補察目一法,謂其目正圓者痓,不治。次 補察面五法,謂色青為痛,色黑為勞,色赤為風,色黃 者便難,色鮮明者有留飲。又即色黃者胸上有寒之 互辭,語語皆表章,《內經》補其未備,故可法可傳也。色 之善者,青如翠羽,赤如雞冠,黃如蟹腹,白如豕膏,黑 如烏羽。色之惡者,青如草茲,赤如衃血,黃如枳實,黑 如炲,白如枯骨。五臟有精華則色善,無精華則色惡, 初非以青黑為大忌也。未病先見惡色,病必惡。《靈樞》 謂:「赤色出於兩顴,大如拇指,病雖小愈必卒死。黑色 出於天庭,大如拇指,必不」病而卒死。義與容色見《明 堂》上下左右同,而此為暴病耳。若夫久病之色,必有 受病之應:肺熱病者,色白而毛敗應之;心熱病者,色 赤而絡脈溢應之;肝熱病者,色蒼而爪枯應之;脾熱 病者,色黃而肉蠕動應之;腎熱病者,色黑而齒槁應 之。夫病應其色,庸工亦多見之。然冀噓枯澤。於無 益之日,較之治未病者,不啻倍蓰無算矣。更有久見 病色,其人原不病者,庸工且心炫而竊疑之,殊不知 此絡脈之色,不足畏也。蓋陰絡之色,隨其經而不變, 色之變動無常者,皆陽絡之色也。寒多則凝泣,凝泣 則青黑。熱多則淖澤,淖澤則黃赤。《內經》謂此皆無病, 何反怪之耶?然而察色之法,亦有其傳。岐伯謂「生於 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紅;生於肝,如以縞 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於腎,如以縞裹紫。」 縞,素帛也。加於朱紅紺黃紫之上,其內色耀映於外, 若隱若見,面色由肌內而透於外,何以異此?所以察 色之妙,全在察神。血以養氣,氣以養神,病則交病,失 睡之人;神有饑色,喪亡之子,神有呆色,氣索自神,失 所養耳。小兒佈痘,壯火內動,兩目先現水晶光,不俟 痘發。大劑壯水以制陽光,俾毒火一線而出,不致燎 原,可免劫厄,古今罕及此者,因併誌之。
《律一條》
[編輯]凡診病不知察色之要,如舟子不識風汛,動罹覆溺, 鹵莽麤疏,醫之過也。
《合色脈論》
[編輯]合色脈之法,聖神所首重,治病之權輿也。色者目之 所見,脈者,手之所持,而合之於非目非手之間,總以 靈心為質。《內經》云:「上古使僦貸季,理色脈而通神明, 合之金木水火土,四時八風六合,不離其常。」是則色 脈之要,可通神明。直以之下合五行休王,上副四時 往來,六合之間,八風鼓圻,不離常候,咸可推其變化 而前知,況人身病機乎?又云:「色之變化,以應四時之 脈,此上帝之所貴,以合於神明也。所以遠死而近生」, 是色之變化於精明之間者,合之四時之脈,辯其臧 否,蚤已得其生死之徵兆,故能常遠於死而近於生 也。常遠於死而近於生,寧不足貴乎?其謂善診者,察 色按脈,先別陰陽,審清濁,而知部分,視喘息,聽音聲, 而知所苦;觀權衡規矩,按尺寸,觀浮沉滑濇,而知病 所生。是由色脈以參合於視息聽聲,相時而求病所 生之高下中外矣,精矣微矣!要未可為中人以下者
道也。是以有取於上工中工下工三等,上工十全九中工十全七,下工十全六。故云「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有根本枝葉之分矣。然必能參 合三者而兼行之,更為本末,皆得之上工也。合之維 何?「五臟之色,在王時見者,春蒼,夏赤,長夏黃,秋白,冬 黑。五臟所主,外榮之常。白當肺當皮,赤當心當脈,黃 當脾當肉,青當肝當筋,黑當腎當骨。五臟之脈,春弦, 夏鉤,秋毛,冬石,強則為太過,弱則為不及。四時有胃 曰平,胃少曰病,無胃曰死。有胃而反見所勝之脈,甚 者今病,微者至其所勝之時而病」,合其色脈而互推 之,此非顯明易遵者乎?仲景亦出《方便法門》,謂寸口 脈動者,因其王時而動。假令肝色青而反白,非其時 色脈見,皆當病。蓋兩手太陰經之脈,總稱寸口。因其 王時而動者,肝王色青,其脈之動當微弦,設反見白 色,反得毛脈,至其所不勝之時而死矣。惟本王之色, 脈青而且弦,為得春令之正。此外不但白色毛脈為 鬼賊,即見赤黃黑之色,得鉤、代石之脈,皆當主病,特 有輕重之分耳。《內經》言法已詳,仲景復以金鍼度之, 學者可不明哉。
《律一條》
[編輯]凡治病不合色脈,參互考驗,得此失彼,得偏遺全,祗 名「粗工。」臨證糢糊,未具手眼,醫之罪也。
《一申治病不察四易四難之律》
[編輯]凡治病參合於「望色」、「切脈」、「審證」三者,則難易若視諸 掌粗工。難易不辨。甚且有易無難。醫之罪也。
凡治病察其形氣色澤,脈之盛衰,病之新故,及治之 無後其時。形氣相得,謂之可治;色澤以浮,謂之「《易》已。」 脈從四時,謂之可治。脈弱以滑,是有胃氣,命曰「《易》治。」 蓋氣盛形盛,氣虛形虛,是相得也,故可治。色氣明潤, 血氣相營,故《易》已。春弦夏鉤,秋浮冬石,順從四時,故 可治。弱而且滑,胃氣適中,無過不及,故易治。
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 謂之益甚;脈逆四時,謂不可治,必察四難而明告之。 蓋形與氣兩不相得,色夭枯而不明,與脈實堅而無 胃,氣逆四時而脈反常,此四者不治其難為,故必明 告之。粗之所易治,曾不加察也。
《一申治病不察新故之律》
[編輯]凡治病不察新病邪實,久病正虛,緩急先後失序,而 實實虛虛,醫之罪也。
《先哲格言》
[編輯]「徵其脈小,色不奪」者,新病也,此蓋氣乏而神猶強也。 徵其脈不奪,其色奪者,此久病也,此神雖持而邪則 凌止也。
徵其脈與五色俱奪者,此久病也,此神與氣俱衰也。 徵其脈與五色俱不奪者,新病也,此神與氣俱強也。 新病可急治,久病宜緩調。
「五臟已敗,其色必夭,夭必死矣。」夫色者神之旗,臟者 神之舍,神去則臟敗,臟敗則色見夭惡。
《肥人》濕多,瘦人火多。濕多肌理,縱外邪易入;火多肌 理,緻外邪難侵。濕多中緩少內傷;火多中燥喜內傷。
《景岳全書》〈臣張介賓著〉
[編輯]《脈色辨陰陽》
[編輯]脈色者,血氣之影也,形正則影正,形斜則影斜,病生 於內,則脈色必見於外。故凡察病者,須先明脈色。但 脈色之道,非數言可盡,欲得其要,則在乎陰陽虛實 四者而已。四者無差,盡其善矣。苐!脈法之辨,以洪滑 者為實為陽,微弱者為虛為陰,無待言也。然仲景曰: 「若脈浮大者,氣實血虛也。」陶節庵曰:「不論脈之浮沈」 大小,但指下無力,重按全無,便是陰證。《內經》以脈大 四倍以上為關格,皆屬真虛,此滑大之未必為陽也。 形色之辨,以紅黃者為實熱,青黑者為陰寒,而仲景 云:「面赤帶陽者為陰不足。」此紅赤之未必為實也。總 之,求脈之道,當以有力無力辨陰陽,有神無神察虛 實,和緩者乃元氣之來,強峻者乃邪「氣之至,病值危 險之際,但以此察元氣之盛衰,邪正之進退,則死生 關係,全在乎此。」此理極微,譚非容易,姑道其要以見: 凡欲診病者,既得病因,又必須察脈色,辨聲音,參合 求之,則虛實陰陽,方有真據,否則得此失彼,以非為 是。醫家之病,莫此為甚,不可忽也。
《神氣存亡論》
[編輯]診病,以形言之,則「目光精彩,言語清亮,神思不亂,肌 肉不削,氣息和平,大小便如常。若此者,雖其脈有可 疑,尚無足慮,以其形之神在也。若眉暗睛迷,形羸色 敗,喘急異常,泄瀉不止,或通身大肉已脫,或兩手尋 衣摸牀,或無邪而言語失倫,或無病而虛空見鬼」,或 病脹滿而補瀉,皆不可施,或病寒熱而溫涼,皆不可 用。或忽然暴病,即沉迷煩躁,昏不知人,或一時卒倒, 即眼閉口開,手撒遺尿。若此者,雖其脈無凶候,必死 無疑,以其形之神去也。
《先天後天論》
[編輯]「人生於地,懸命於天,此人之制命於天也;栽者培之, 傾者覆之」,此天之制命於人也。天本無二,而以此觀之,則「有天之天」者,謂生我之天,生於無而由乎天也; 「有人之天」者,謂成我之天,成於有而由乎我也。生者 在前,成者在後,而先天後天之義,於斯見矣。故以人 之稟賦言,則先天強厚者多壽,先天薄弱者多夭,後 天培養者,壽者更壽。後天斲削者,夭者更夭。若夫骨 骼者,先天也。肌肉者,後天也。精神者,先天也。容貌者, 後天也。顏色之有辨也,蒼者壽而嫩者夭,嫩中有蒼 者吉,蒼中有嫩者凶。聲音之有辨也,「充者壽而怯者 夭,雖細而長者吉,雖洪而促者凶。形體之辨也,堅者 壽而脆者夭,身雖羸瘦而動作能耐者吉;體雖強盛, 而精神易困者凶。動靜有辨也,靜者壽而躁者夭;性 雖若急,而急中有和者吉;陽雖若厚,而厚中蘊薄者 凶。」至若少長之辨,「初雖綿弱,而漸長漸堅者,晚成之 徵也。」氣質之辨,「少年華麗而易盈易滿者,早凋之兆 也。是以兩天俱得其全者,耆艾無疑也;先後俱失其 守者,夭促弗卜也。」若以人之作用言,則先天之強者 不可恃,恃則並失其強矣。後天之弱者當知慎,慎則 人能勝天矣。所謂慎者,慎情志可以保心神,慎寒暑 可以保肺氣。慎酒色可以保肝腎,慎勞倦飲食可以 保脾胃。惟樂可以養生,欲樂者莫如為善,惟福可以 保生,祈福者切勿欺天,但使表裡無虧,則邪疾何由 而犯,而兩天之權,不在我乎?故《廣成子》曰:「毋勞爾形, 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至矣哉!兩言盡之矣,勿以此 為易而忽之。
《身經通考》〈臣李瀠著〉
[編輯]《望色》
[編輯]經曰:「望而知之謂之神。」故望色者,治人第一義也。《靈 樞經》曰:「以五色命臟,青為肝,赤為心,白為肺,黃為脾, 黑為腎。」《內經》云:「五臟之氣色見青如草茲者死,黃如 枳實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 死,此五色之見死也。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雞冠者生, 黃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烏羽者生」,此五 色之見生也。生於心,如以縞裹朱;生於肺,如以縞裹 紅;生於肝,如以縞裹紺;生於脾,如以縞裹栝蔞實;生 於腎,如以縞裹紫。此五臟所生之外榮也。《內經》以一 色之中而分平、病、死三等,至《靈樞》又分明臟腑部分, 及浮、沈、淺、深、夭澤、散、摶等法,蓋以其道之不容忽也。 予略陳其要。夫五色有光,明亮是也;五色有體,潤澤 是也。光者無形為陽,陽主氣;體者有象為陰,陰主血。 氣血俱亡,其色沈晦枯槁,《經》所謂「草茲、枳實、炱衃、血、 枯骨」五者是也。氣血尚存,其色光明潤澤,《經》所謂翠 羽、雞冠、蟹腹、豕膏、烏羽五者是也。此五色雖為可生, 終為一臟之色獨亢,亢則害病也,非平也。蓋平人五 臟既和,其一臟之色,必待其王而始榮於外。其榮於 外也,稟胃氣而出於皮毛之間。胃氣色黃,皮毛色白, 故云「如縞裹。」「如縞裹」者,朦朧光澤,雖有形影,猶未燦 然,內因氣血無乖,陰陽不爭,五臟無偏勝故也。苟或 不然,五臟衰敗。其見色也,昔之朦朧者,一變而為獨 亢;昔之光明者,一變而為沈濁;昔之潤澤者,一變而 為枯槁。甚至沈濁枯槁合而為夭。是光體俱無。陰陽 氣血俱絕,不死又何待哉。
《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編輯]《論氣色》
[編輯]看病必須察色,察色必須觀面,而各有部位,不可不 知。面上之兩眉,心候肺也。如「色紅則火,色青則風,色 黃則濕,色黑則痛,色白則寒也。兩眼之中為明堂」,乃 心之部位。明堂之下在鼻之中,乃肝之部位。肝位之 兩旁以候膽也。「鼻之尖上以候脾,鼻尖兩旁以候胃, 兩顴之上以候腎,腎位之上以候大腸,肝膽位下。鼻」 之兩旁,以候小腸。肺位之上為額,以候咽喉。額之上 以候頭面。心位之旁以候膻中。鼻之下人中為承漿, 以候膀胱。三焦無部位,上焦寄於肺,中焦寄於肝,下 焦寄於膀胱,其餘各部位,俱照《靈樞》,無差錯也。五色 之見,各出於本部,可照五色以斷病,一如肺經法斷 之,無不神驗。但其中有生有尅,如青者而有黃色,則 木尅土矣;紅者而有黑色,則水尅火矣;黃者而有紅 色,則火生土矣;黑者而有白色,則金生水矣。尅者死, 生者生也。治之法,尅者救其生,生者制其尅,否則病 不能即瘥。然其中有從內出外,有從外入內。從內出 外者,病欲解而不欲藏;從外入內者,病欲深而不欲 散;欲解者,病輕,欲深者病重也。治之法,解者助其正, 深者逐其邪,否則病不能遽衰。男女同看,部位無有 分別,《靈樞》誤言也。但內外何以別之?色之沈而濁者 為內,色之浮而澤者為外也。五色既見於部位,必細 察其浮沈,以知其病之淺深焉。細審其枯潤,以觀其 病之死生焉。細辨其聚散,以知其病之遠近焉。細觀 其上「下,以知其病之臟腑焉。其間之更妙者,在察五 色之有神無神而已。色暗而神存,雖重病亦生;色明 而神奪,雖無病亦死。然有神無神,從何辨之?辨之於 色之黃明。倘色黃而有光彩,隱於皮毛之內,雖五色 之分見,又何患乎?此觀神之法,又不可不知之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