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14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一百四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一百四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三
頭門二
李杲十書〈辨頭痛證治大法 大頭痛〉
朱震亨心法〈各種頭痛證治 頭痛脈法 頭眩 頭眩脈法 大頭病〉
羅謙甫衛生寶鑑〈頭痛 頭風 頭腫〉
危亦林得效方〈頭痛 脈法〉
徐春甫古今醫統〈頭痛 頭痛大法分內外之因 分經用藥治頭痛法
眩運宜審三虛 眩運宜審四氣 鎮墜藥治眩運須分標本 頭重 大頭瘟 腦疽 頭
面赤腫 癰發有不可治〉
虞摶醫學正傳〈眩運 偏頭痛 溫病頭痛死脈候〉
戴思恭證治要訣〈頭痛 眩運〉
樓英醫學綱目〈頭重痛 頭搖 頭眩 頭痛脈法 腦額癰疽〉
王綸明醫雜著〈頭痛〉
李梴醫學入門〈頭痛 頭風證 頭眩 頭重 頭搖 頭生白屑 眩運定
脈 腦疽〉
李中梓醫宗必讀〈頭痛 雷頭風 大頭風 頭痛脈法〉
龔信古今醫鑑〈頭痛諸診〉
薛己醫案〈頭痛 頭眩 腦疽 腦疽灸法 鬢疽〉
方賢奇效良方〈頭眩 頭痛頭風大頭風論〉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頭痛 頭搖 頭眩 雷頭風〉
陶華六書〈頭痛 頭眩〉
藝術典第一百四十三卷
醫部彙考一百二十三
[編輯]頭門二
[編輯]《元李杲十書》
[編輯]《辨頭痛證治大法》
[編輯]內證頭痛,有時而作,有時而止。外感頭痛,常常有之, 直須傳入裏實方罷,此又內外證之不同者也。 《金匱真言篇》曰:「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頭項,故春 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膀胱之脈, 起於目內眥,上額交巔,直入絡腦,還出別下項,病衝 頭痛。足少陽膽經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頭角,病頭 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 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風府,調其陰 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汗之則愈,此傷寒頭痛也。頭 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痛也。心 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熱頭痛 也。如氣上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過在足少 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邊痛者,先取 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也。有真頭 痛者,甚則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有厥逆頭痛 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 痛,齒亦痛。凡頭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 之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故味之薄者,陰中之陽,乃 自地升天者也。然亦有三陰三陽之異。故太陽頭痛, 惡風,脈浮緊,川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主。少陽經 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柴胡為主。陽明頭痛,自汗發 熱惡寒,脈浮緩長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主。太 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術、 半夏、南星「為主。」「少陰經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 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沉細,麻黃、附子、細辛為主。厥 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萸湯主之。」 血虛頭痛,當歸、川芎為主。氣虛頭痛,人參、黃芪為主。 氣血俱虛頭痛,調中益氣湯,少加川芎、蔓荊子、細辛, 其效如神。白朮半夏天麻湯,治痰厥頭痛藥也。凊空 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厥陰頭痛藥 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治。先師嘗 病頭痛,發時兩頰青黃,眩運,目不欲開,懶言,身體沉 重,兀兀欲吐。潔古曰:此厥陰太陰合病,名曰風痰。以 《局方》玉壺丸治之,更灸俠谿穴即愈。是知方者體也, 法者用也。徒執體而不知用者弊。體用不失,可謂上 工矣。
三陽頭痛羌活防風荊芥升麻葛根白芷柴胡川芎 芍藥細辛蔥白連鬚分兩旋加。若陰證頭痛,只用溫 中藥足矣,乃理中薑附之類也。
風寒傷上,邪從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或風 寒之邪,伏留陽經,為「偏正頭痛。」宜三五七散、芎辛湯、 芎芷香蘇散、如聖餅子。
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乃濕熱頭痛也。宜「清空膏」、小 清空膏,又用吐法。
厥逆頭痛,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以腦為主,腦 逆故令頭痛齒亦痛,乃厥逆頭痛也,羌活附子湯。 厥者,逆也。邪氣逆上陽經而作痛,甚則發厥,頭痛齒 亦痛,宜白附子散。
氣血虛而邪氣逆上,為頭痛頭痛耳鳴,九竅不利,兩太陽穴痛甚,乃氣虛頭痛也, 宜順氣和中湯、「黃芪益氣湯。」 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而為痛,宜當歸補血湯、加味 四物湯。眉尖後近髮際,曰「魚尾。」
氣血俱虛頭痛,宜加味調中益氣湯、安神湯。
大病後氣虛頭痛,《四柱散》加茶一撮煎服。
大頭痛
[編輯]夫大頭痛者,雖為在身之上熱邪伏於內,又感天地 四時非節瘟疫之氣所著,所以成此疾。至於潰裂膿 出,而又染他人,所以謂之「疫癘」也。大抵足陽明邪熱 太甚,資實少陽相火為之熾,多在少陽或在陽明,甚 則逆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部分,隨其經而取之。濕 熱為腫,木盛為痛。此邪發於首,多在兩耳前後,所先 見出者,為主為根。治之宜早,藥不宜速,恐過其病,上 熱未除,中寒已作,有傷人命矣。此疾是自內而之外 也,是為血病。況頭部受邪,見於無形之處,至高之分, 當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所著無形之分, 既著無形,所傳無定。若用重劑大瀉之,則其邪不去, 反過其病矣。雖用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咸 失緩之體,則藥不能升騰,徐潰無形之邪。或藥性味 形狀,擬象服餌,皆須不離緩體,及寒藥或炒或酒浸 之類皆是也。後急者,謂前緩劑已經高分,瀉邪氣入 於中,是到陰部,入於中,染於內之有形質之所。若藥 不速去,反損陰分,此中治卻為客熱所當急也。治客 以急,此之謂也。「治主以緩」,先緩謂也。謂陽邪在上,陰 邪在下,各為本家病,不從先後,錯其緩急,不惟不能 解其紛,而復致其亂矣。此所以治主當緩,治客當急, 謂陽分受陽邪,陰分受陰邪者,主也。陽分受陰邪,陰 分受陽邪者,客也。凡所謂急者,當急去之,此治客以 急也。假令少陽陽明之為病,少陽者,謂邪出於耳前 後也;陽明者,首面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草通炒 剉煎,少少不住服呷之。或一劑畢,再用大黃,或酒浸 或煨,又以鼠黏子新瓦上炒,㕮咀煎成,去柤,納芒硝 各等分,亦時時呷之,當食後用,徐得微利。若邪氣已, 只服前藥。如不已,再服後藥,依前次第用之,取利已 卻止。如陽明渴者,加石膏。少陽渴者,加栝蔞根;「陽明 行經,加升麻、葛根、芍藥之類選而加之;太陽行經,加 羌活、荊芥、防風之類選而加之。竝與上藥相合用之, 不可獨用。」散者,散也。此一節亦見病機氣宜。大凡治 雜病,先調其氣,次療諸疾,無損胃氣,是其要也。若血 受病,亦先調氣,謂氣不調,則血不行。又氣為之綱,夫 也;夫不唱,婦不隨也。如婦人病經,先柴胡以行經之 表,次四物以行經之裏,亦先氣而後血也。不能飲而 渴,不能食而小便黃或澀,皆因胃氣虛而生熱,有形 之物不入火,炎上而渴,戊就癸而化,所以小便黃赤, 或如棗汁法當補胃,以錢仲陽白朮散、乾葛、木香、藿 香等藥治之。
《朱震亨心法》
[編輯]各種頭痛證治
[編輯]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有可吐者,可下者,諸經 氣滯,亦作頭痛。
清空膏治諸頭痛。除血虛頭痛不可治。
血虛頭痛,自魚尾上攻頭痛,用芎歸湯,古追涎藥。 頭風屬痰者多有熱有風,有血虛在左屬風,荊芥、薄 荷屬血虛,川芎、當歸在右屬痰,蒼術、半夏屬熱,酒芩 為主,又屬濕痰,川芎、南星、蒼術。 偏頭風在左而屬風者,用荊芥、薄荷,此二味即是治 之主,藥,有君臣佐使之分,凡主病者為君而多,臣次 之,佐又次之。須要察其兼見何證而佐使之。如有痰 即以二陳湯治痰而佐之。他證皆倣此。又須察識病 情。全在《活法》出入加減。不可執方。
頭痛多主於痰,痛甚者火多,宜清痰降火,用二陳湯 加白芷、川芎為主。
肥人多是濕痰,宜半夏、蒼白朮。 瘦人是熱與血虛,宜「四物湯加酒芩、防風。」
勞役下虛之人,似傷寒,發熱汗出,兩太陽穴痛甚,此 相火自下衝上,宜補中益氣湯加川芎、當歸,甚者加 知母、黃蘗、蔓荊子、細莘。
頭痛如破:酒炒大黃半兩,茶煎服。
頭痛連眼痛,此風痰上攻,須用白芷開之。
「偏頭痛」者,頭半邊痛者是也。
如頭半寒痛者,亦偏頭痛也。
頭痛須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經藥。
太陽,川芎;陽明,白芷;少陽,柴胡;太陰,蒼術;少陰,細莘; 厥陰,吳茱萸。
如感冒頭痛,宜防風、羌活、藁本、白芷。 如氣虛頭痛,宜黃芪酒洗生地黃、南星《祕藏》安神湯。 如風熱在上頭痛,宜天麻、蔓荊子、川芎、酒製黃芩。 如苦頭痛,用細莘。
如形瘦蒼黑之人頭痛乃血虛,宜當歸、川芎、酒芩。 如頂巔痛,宜藁本、防風、柴胡。東垣云:「頂巔痛,須用藁本,去川芎。」
頭風用熱藥者多,間有挾熱而不勝熱劑者,宜「消風 散」、茶調散服之。
頭風發動,頂後兩項筋緊弔起痛者,看其人挾寒挾 虛,宜三五七散。
《素問論》:「頭風者,本於風寒入於腦髓也。」《本事方論》:「婦 人患頭風者,十居其半,或者婦人無巾以禦風寒焉 耳。男子間有患者,若經年不愈者,宜灸顖會、百會、前 頂、上星等穴,差。」
《頭痛脈法》
[編輯]腎厥頭痛,其脈舉之則弦,按之則堅。
頭痛,左手脈數,熱也。脈澀,有死血也。右手脈實,有痰 積也。脈大,是久病。
頭眩
[編輯]頭眩,痰挾氣虛併火,治痰為主,挾補氣藥及降火藥, 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動,又有濕痰者,有火痰者。濕 痰者多,宜二陳湯,火者加酒芩。挾氣虛者,相火也,治 痰為先,挾氣藥降火,如東垣半夏白朮天麻湯之類。 眩運不可當者,以大黃酒炒為末,茶湯調下即止,或 用黑錫丹鎮墜之,皆急則治其標也。火動其痰,用二 陳加黃芩、蒼術、羌活散。風行濕 眩者,言其黑運轉旋,其狀目閉眼暗,身轉耳聾,如立 舟船之上,起則欲倒。蓋虛極乘寒得之,亦不可一途 而取軌也。又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 滯,此四氣乘虛而眩運也。
又或七情鬱而生痰動火,隨氣上厥,此七情致虛而 眩運也。「淫慾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原,使諸氣逆奔 而上,此氣虛眩運也。吐衄漏崩,肝家不能收攝榮氣, 使諸血失道妄行,此血虛眩運也。」
要尋致病之因。隨機應敵。其間以升降鎮墜行氣為 最。不可妄施汗下。識者將有採薪之憂。
有早起眩運,須臾自定,日以為常者,正元飲下「黑錫 丹。」
傷濕頭運,腎著湯加川芎,名「除濕湯。」
疎風川芎茶調散, 有痰,青州白丸子。
眩運者,中風之漸也。如肥白人氣虛而挾痰者,四君 子湯倍蜜炙黃芪,加半夏、橘紅,或少加川芎、荊芥穗, 以清利頭目也。黑瘦人,二陳湯加片芩、薄荷,入竹瀝、 薑汁、童便服。
如痰盛而挾氣虛者,二陳湯加人參、白朮、黃芪,或少 加炮附子煎,入竹瀝、薑汁服。
如體瘦血虛,而痰火兼盛者,二陳湯合四物,加片芩、 薄荷煎,入竹瀝、薑汁、童便服。
如諸般眩運挾風,則加防風、荊芥、天麻、秦艽等藥,挾 熱加片芩、黃連、梔子之類,挾寒加乾薑、官桂、附子之 屬,無有不安者也。
痰在上,火在下,火炎上而動其痰也。此證屬痰者多, 蓋無痰不能作眩也。雖有因風者,亦必有痰。又曰火 動其痰,二陳湯加黃芩、蒼術、羌活。挾氣虛者,亦以治 痰為主,兼補氣降痰藥。
《頭眩脈法》
[編輯]左手脈數,熱多脈濇,有死血。
右手脈實,有痰積。脈大是久病。
久病之人,氣血俱虛而脈大,痰濁不降也。
大頭病
[編輯]大頭病,乃濕熱在高巔之上,用羌活及酒炒黃芩、酒 蒸大黃,隨病加減,切不可服降藥。
《羅謙甫衛生寶鑑》
[編輯]頭痛
[編輯]太陽頭痛,惡風寒,並諸血虛頭痛。川芎。
少陽頭痛。脈弦細,寒熱。柴胡。
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白芷。」
諸氣虛,諸氣血俱虛,頭痛黃芪 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或腹痛,為痰癖半夏。
厥陰頭痛項痛,其脈浮微緩,知欲入太陽病矣,必有 痰。
少陰頭痛,手三部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 厥矣。
頭風
[編輯]頭風為肝經風盛,木自搖動,故木剋脾土,金來剋之, 是子能與母復讎也。使梳頭有雪皮見肺之證也。肺 主皮毛,大便實,瀉青丸主之,虛者,人參消風散主之。
頭腫
[編輯]頭大,此邪熱客心肺,上攻頭目,為腫盛,俗雲大頭天 行病。其證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 口燥。治用《試效方》,普濟消毒飲子,或加防風、薄荷、川 芎、當歸身,㕮咀。或大便硬,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 以利之。如腫勢盛大,宜鍼刺之。
《危亦林得效方》
[編輯]===頭痛===痰厥頭痛,宜上清白附子丸、定風餅子、芎莘導痰湯。 真頭痛者,其痛上穿風府,陷入泥丸宮,不可以藥愈, 朝發夕死,夕發朝死,蓋頭中人之根,根氣先絕也。
《脈法》
[編輯]頭痛浮滑易除。短濇不愈。
《明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頭痛
[編輯]濕家病,身疼發熱,面黃而喘,頭痛鼻塞,其脈大,自能 飲食,腹中和。病在頭中寒濕,故鼻塞,內藥鼻中即愈。 有所勞倦,穀氣衰少,脾氣下陷,頭痛發熱。其或發熱 惡寒,寒熱間作,或蒸蒸躁熱,發於肌肉之間,始得之 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其脈洪大而頭痛,或渴不止,皮 膚不仁,風寒而生寒熱,亦與傷寒相似。此李明之主 於「《內經》勞倦,形氣不足,脾胃論之所由作也。自內而 之外熱者然也。」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勞役,元氣下陷,發熱,一切內虛 之證。頭痛加蔓荊子三分,痛甚加川芎五分。頂痛腦 痛加藁本五分,細莘三分。諸頭痛,併用此四味足矣。 頭痛有痰,沉重惰倦者,乃太陰痰厥頭痛,加半夏五 分,生薑三分。
「一日,太陽受病,邪在皮膚,故頭項強痛腰脊強。」 凡瘟病發於三陽者多,而三陰者少。脈浮、頭痛發熱 者,太陽也。宜人參羌活散,加葛根、蔥白、生薑、紫蘇汗 之。自汗身痛者,九味羌活湯。大頭瘟,為天行邪氣,客 於太陽陽明、少陽之經,頭目俱腫而為病也。太陽病, 發於頭上,並腦後下項,及目後赤腫者是也。治宜荊 防敗毒散,羌活、藁本行經,三陽經俱受邪,並發於頭 面耳鼻者,以「普濟消毒飲,或通聖散」、消毒散,外用清 涼救苦散敷之。
頭痛大法分內外之
[編輯]頭痛自內而致者,氣血痰飲,五臟氣鬱之病,東垣論 氣虛血虛痰厥頭痛之類是也。自外而致者,風寒暑 濕之病,仲景《傷寒》、東垣《六經》之類是也。
風、寒、暑、濕、火、熱皆外邪,氣血、痰飲、五臟之證皆內邪, 宜隨其氣血、痰飲、七情內火,分虛、實、寒、熱,而調其內, 治其外也。然氣血而用補,宜用東垣之法。若《三因》等 方用附子以治氣虛,此則從陽虛立意,非人身平和 之血氣也。若夫年久偏正頭風者,多因內挾痰涎,風 火鬱遏經絡,氣血壅滯之證。然亦有血虛者,須宜分 別以治之。
《分經用藥治頭痛法》
[編輯]太陽頭痛惡風寒,川芎為引導。
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白芷。」
少陽頭痛,往來寒熱,而脈浮弦者,柴胡。
太陰頭痛,體重痰實及腹痛,「半夏。」
少陰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而足寒逆,為厥,頭痛, 《細莘》。
厥陰頭痛項痛,脈微浮緩,欲入太陽,其疾痊,然亦當 用川芎。
氣虛頭痛用黃芪, 血虛頭痛用當歸。
氣血俱虛頭痛,黃芪當歸。 《傷寒》太陽頭痛,麻黃湯、桂枝湯。
陽明頭痛,「白虎湯。」
少陽頭痛,小柴胡湯。
陽明頭痛,大便多祕,或可下之。
太陰頭痛,脈浮,桂枝湯;脈沉,理中湯。
少陰頭痛,脈浮微,麻黃附子細莘湯。
厥陰頭痛,外傷《本經》,桂枝麻黃各半湯。嘔而微吐清 水,吳茱萸湯。
偏頭風,諸家不分所屬,故藥多不效。
如因感冒而頭痛者,宜加防風、羌活、藁本、葛根、升麻、 柴胡之類。
風熱上攻天麻蔓荊子、川芎、酒芩。苦頭痛加細莘。 痰厥痛甚者吐之。火者清之、散之。虛者補之。
壯實熱痛,大便結燥者,「大承氣湯。」
頭面壅腫,有熱,脈弦數者,涼膈散去硝、黃,加桔梗、枳 殼、荊芥、薄荷。如頂巔痛者,宜加藁本、酒炒升、柴。 面上紅腫,因氣實連頭痛者,胃風湯。
㗜鼻之法,則吐法之義也。《經》云:「濕氣在上,以苦吐之。 故邪在胸中,服而吐之。邪在頭上,㗜而嚏之。」張子和 點目出淚,㗜鼻流涕,皆同乎吐之義也。
眩運宜審三虛
[編輯]肥人眩運,氣虛有痰;瘦人眩運,血虛有火。傷寒吐汗 下後,必是陽虛。故《鍼經》云:「上虛則眩。」此三者,責其虛 也。
眩運宜審四氣
[編輯]眩運「挾風則有汗,寒則掣痛,暑則熱悶,濕則重滯,此 四氣乘虛而眩運也。七情鬱而生痰,動火,氣因上厥, 此七情致虛而眩運也。淫慾過度,腎家不能納氣歸 元,使諸氣逆奔而上,此氣虛眩運也。吐血或崩漏,肝家不能收攝榮氣,使諸血失道,此血虛眩運也。」要尋 致病之因,隨機應變,其間以鎮墜下行為最,不可妄 施汗下。
《玉機微義》云:「眩運一證,皆稱為上盛下虛所致,而不 明言其所以然之故。夫所謂虛者,氣血虛也;所謂盛 者,痰涎風火也。原病之由,有氣虛者,乃清氣不能上 升,或汗多亡陽,當升陽補氣;有血虛者,乃因亡血過 多,陽無所附,當益陰補血。此皆不足之證。有因痰涎 鬱遏者,宜開痰導鬱,重則吐下;有因風火所動者,宜」 清上降火。有因外感而得者,嚴氏雖分四氣之異,皆 當散邪,此皆有餘之證也。
鎮墜藥治眩運須分標本
[編輯]世所謂氣不歸元,而用丹藥鎮墜,沉香降氣之法,香 燥散氣,其不歸之氣,豈能因此而復耶?凡用鎮墜,所 謂急則治其標也。若謂使氣歸元,必無是理。既曰歸 元,豈肯復作。凡鎮墜少止,又復眩者,此氣未歸元,而 未治其本也。要氣歸元,必求其本,緩而治之。
經曰:「百病皆生於風寒暑濕燥火之動而為變者。」岐 伯歷舉病機一十九條,而屬火者五,此非相火為病 之出於臟腑者乎?考諸《內經》,少陽病為瘈瘲,太陽病 時眩仆,少陰病瞀暴瘖,鬱冒不知人。非諸熱瞀瘈之 屬火者乎?少陰嘔逆,厥氣上行,膀胱病衝頭痛;太陽 病厥氣上衝胸,少腹控睪,引腰脊,上衝心,少陰病氣 上衝胸。嘔逆。非諸逆衝上之屬火者乎。
頭目眩運,眼前黑暗,如坐舟車,兀兀欲吐者,痰也。 消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
頭重
[編輯]《玉機》謂:「人稟中和之氣而生有三:曰元精,曰元氣,曰 元神。三者本身中之真精、真氣、真脈也。夫精乃臟腑 之真元,非營血之比,故曰天癸。人之精血常不足,加 之數奪其真,資化失則營氣乃虛,虛則衛氣不固,精 滑脫,腎氣竭而陰微,不能與胃氣上升,以接清陽之 氣,故病多頭重,或氣痛弱而食少,元氣下陷,脈即微」 弱。外散欲絕而虛洪。或見損脈。此實元精不足之所 致。非有外感賊邪之病也。
《經》曰:因於濕,首如裹,聲如從室中言。濕熱不已,熏蒸 於上,則頭重目黃而鼻塞也。故東垣云:濕淫所勝,助 風以平之,為濕邪之襲於上者也。
大頭瘟
[編輯]治大頭瘟,不宜速攻則邪氣不伏,反攻其內而傷人 也。且頭空虛之分,既著空虛則無所不至也。所以治 法當先緩而後急,則邪伏也。緩治以清熱消毒,虛者 兼益元氣,胃虛食少者兼助胃氣,內實熱盛者大便 祕結,以酒浸大黃下之,乃宣熱而泄其毒也。此為先 緩後急之法。若先從鼻腫,次腫於目,又次腫於耳,至 頭上,絡腦後,結塊則止不散,必出膿而後愈。
腦疽
[編輯]腫痛未作膿者。宜除濕消毒。黃連消毒飲之類。 大痛或不痛。或痲木者。毒甚者。隔蒜灸之。更用解毒 藥。
腫痛便祕者,邪在內也。宜泄之。
不甚痛,或不作膿者,虛也,托裏為主。不作膿及不潰, 俱宜托裏。
膿成而痛者。鍼之。更以托裏。
膿潰而多,及不斂者,大補氣血。煩躁飲冷,脈實而痛, 宜瀉火。
頭面赤腫
[編輯]《經》云:「身半已上腫,天之氣也;身半已下腫,地之氣也。」 乃邪客心肺之間,上攻頭目而為腫,此感四時不正 之氣也。與膏粱積熱之證不同。硝黃之劑,非大便祕 實不可用。若不審其因,及辨其虛實表裏,概用攻之, 必致有誤,常見饑饉之時。蕘之人多患之,乃是胃 氣有損,邪氣從之,不可不察。常治邪在表者,用葛根 牛蒡子湯、人參敗毒散,或普濟消毒飲子。邪在裏者, 五利大黃湯、梔子仁湯。表裏俱不解者,防風通聖散。 表裏俱解而腫不退者,犀角升麻湯。腫甚者,砭患處 出惡血,以泄其毒,十日外自愈。若嚏出膿血即愈。欲 其作膿者,用托裏消毒散。欲「其收斂者,用托裏散。此 法最為穩當。五七日,咽喉閉塞,言語不出,頭面不腫, 食不知味者,不治。」時毒者,為四邪毒之氣感之於人 也。其候發於鼻面耳項、咽喉,赤腫無頭,或結核有根, 令人增寒發熱,頭痛或肢體痛,恍惚不寧,咽喉閉塞。 人不識者,將為傷寒,便服解藥,一二日腫氣益增,方 悟始求瘡醫。原夫此疾,古無方論,世俗通為丹瘤,病 家惡言時毒,切恐傳染。考之《經》曰:「人身忽輕變赤,狀 如塗丹,謂之丹毒。」此風熱惡毒所為,與時毒特不同 耳。蓋時初狀如傷寒,五七日間,乃能殺人,治者宜精 辨之。先論脈,滑、數、浮、洪、沉、緊、弦、濇,皆其候。蓋浮數者, 邪在表也;沉濇者,邪氣深也。氣實之人,急服化毒「丹 以攻之。熱實不利,大黃湯下之。有表證者,解毒升麻 湯以發之。年高氣弱者,五香連𧄍湯主之。」又於鼻內 㗜通氣散,取十餘嚏作效。若㗜藥不嚏者,不可治。如 嚏出膿者,治之必愈。左右之人,每日用嚏藥㗜之,必 不傳染。其病人亦每日用嚏藥三五次,以洩熱毒,此 治時毒之良法也。經三四日不解「者,不可大下,尤宜 和之,犀角連𧄍散」之類。至七八日,小大便通利,頭面 腫起高赤者,可服托裏散、黃芪散,宜鍼鐮出血,洩其 毒氣,十日外不治自愈也。此病若五日以前,精神昏 亂,咽喉閉塞,語聲不出,頭面不腫,食不知味者,必死。 殊不知病有陰有陽,有可汗,有可下,有微甚,有逆從, 不可不審也。如裏實而不利者,下之。表實而不散者, 解之。表裏俱實而不解者,解表攻裏。表裏俱解而不 消者,和之。腫甚焮痛者,砭去惡血,更用消毒之劑。不 作膿或不潰者,托之。饑年普患者,不宜用峻利,當審 治之。
癰發有不可治
[編輯]腦上諸陽所會,穴則髓出。右頤後一寸三分。毒銳者, 不治。鬢深及寸餘者,不治。
《虞摶醫學正傳》
[編輯]眩運
[編輯]《內經》曰:「諸風掉眩,皆屬肝木。」又曰:歲木太過,風氣流 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甚則忽忽善怒,眩冒巔 疾,雖為氣化之所使,然未必不由氣體之虛衰耳。其 為氣虛肥白之人,濕痰滯於上,陰火起於下,是以痰 挾虛火,上衝頭目,正氣不能勝敵,故忽然眼黑生花, 若坐舟車而旋運也,甚而至於卒倒,無所知者有之, 丹溪所謂無痰不能作眩者,正謂此也。若夫黑瘦之 人,軀體薄弱,真水虧欠,或勞役過度,相火上炎,亦有 時時眩運,何濕痰之有哉?大抵人肥白而作眩者,治 宜清痰降火為先,而兼補氣之藥。人黑瘦而作眩者, 治宜滋陰降火為要,而帶抑肝之劑。抑考《內經》有曰: 「風勝則地動。」風木太過之歲,亦有因其氣化而為外 感風邪而眩者,治法宜祛風順氣,伐肝降火,為良策 焉。外有因墜損而眩運者,胸中有死血,迷閉心竅而 然,是宜行血清經,以散其瘀結,各類推而治之,無有 不痊者也。
偏頭痛
[編輯]偏頭痛,在右,二陳湯,加川芎、白芷、防風、荊芥、薄荷、升 麻。在左,「二陳湯合四物湯,加防風、荊芥、薄荷、細莘、蔓 荊子、柴胡、酒芩。」
溫病頭痛死脈候
[編輯]溫病二三日,體熱腹滿,頭痛,食飲如故,脈直而疾,八 日死。
溫病四五日,頭痛腹滿而吐。脈來細而強,十二日死。
《戴思恭證治要訣》
[編輯]頭痛
[編輯]諸頭痛有因氣、因痰、因虛及外感四氣,或酒食所傷, 或作勞失力,以致頭痛。不問何證,疑似之際,竝可與 如聖餅子、烏芎湯。外有臭毒頭痛,吃一味炒香附,愈。 荊公《解痛字義》云:「宜通而塞,則為痛。」
有偏正夾腦風,服川烏、附不愈,用蓮子、草烏而愈者。 此乃以毒攻毒之意,不可不知。
有上焦熱頭痛,宜敗毒散去柴胡加甘菊花。如其素 有頭風眩運,不可謂其無痛而不以為風,切宜詳審, 未宜遽作虛治。若投補劑愈甚,別又無疾所失血等 患,又非諸般病後,卒然得此,是風暈分曉,宜小續命 湯加全蠍三四箇。
偏正頭風作痛,痛連於腦,常如牽引之狀,發則目不 可開,眩運不能擡舉,宜芎莘湯,每服加全蠍五箇,間 進太陽丹及如聖餅子,或用大茶調散、八生散、追風 散、大三五七散;覺上膈有熱,大茶調散竝一字散。 痰作頭痛,其人嘔吐痰多者,宜芎莘湯,或芎莘湯去 茶芽,導痰湯加芎半錢,八生散亦可用。有病此發作 無時,俗名痰飲。頭風氣不順,停痰上攻,頭痛,順氣為 上,二陳湯、導痰湯,竝有加減法。 頭痛挾熱,項生磊塊作痛,宜都梁丸。
有爛頭風。癢而痛者。於服頭風藥外。用烏酢磨鐵銹 塗。生薑汁亦可揩擦。
怒氣傷肝,及肺氣不順,上衝於腦,令人頭痛,宜沉香 降氣湯,並蘇子降氣湯,下養正丹,或用芎附飲。 因虛頭痛,此為腎厥頭痛,宜用正元散,或大三五七 散,入鹽煎服,或於正元散入炒椒十五粒,下來復丹, 間進黑錫丹。有服諸藥不效,其痛愈甚,宜「茸硃丹。」緣 鹿茸生於頭,頭病而治以鹿茸,蓋以類相從也。
眩運
[編輯]痰飲、頭風、七氣、失血、中酒等病,皆能眩運,已各見本 證,今獨舉不兼他病,見眩運者,是皆虛損也。然有不 時眩運者,有早起眩運,須臾自定,日以為常者,正元 飲下黑錫丹。
有因虛致運,雖運醒時,面常欲近火,欲得煖手按之。 蓋頭面乃諸陽之會,陽氣不足故耳。
有頭風證,耳內常鳴,頭上有如鳥雀啾啾之聲,切不可全謂耳鳴為虛,此頭腦挾風所為也。有眩運之甚, 擡頭則屋轉,眼常觀見黑花,常如有物飛動,或見物 為兩。宜小三五七散,或芎附湯,生料正元飲加鹿茸 一錢,下靈砂丹;或用正元飲炒川椒十五粒,下茸砂 丸。若不效,則獨用鹿茸一味,每服半兩,用無灰酒三 盞,煎至一盞,去滓,入麝香少許服。曾有頭疼痛不愈, 服茸硃丹而效者。
《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頭重痛
[編輯]脈動作。頭重痛。熱氣潮者屬胃。宜調胃承氣湯下之。 即愈。
頭搖
[編輯]風頭旋者。別無疾痛。不自覺知。常常頭自搖者是也。 肝風盛則搖頭。治法同頭風。
頭眩
[編輯]成無己云:「眩者,非眩而見其眩,謂眼黑眩也。運者,運 為運轉之運,世謂之頭旋是也。」
《頭痛脈法》
[編輯]病若頭痛目痛。脈急短濇者死。
腦額癰疽
[編輯]正腦上一處起為腦癰及腦疽腦鑠,竝在大椎骨上 入髮際生腦癰皮薄,易得破穴,急破急出膿不害。腦 疽皮厚,難得破穴,須急發內毒,使破穴方可。
「腦鑠」一處,初起如橫木掘,上起頂門,下止大椎,發腫 如火燒,其色青黑,如靴皮大硬,不見膿,即損外皮,如 犬咬去肉之狀,難愈。
左額右額發赤疽,不拘大小,狀如桃李,急宜藥貼破, 見膿無害。右額角一處,發毒疽及惡癤,為近太陽穴。 如腫滿太陽,即成虛損,為近穴而難消,不可破。如破 後傷外風水,即能害人。亦宜用藥潰膿,後速斂合瘡 口。如經冬月,即成冷瘡。緣此處近太陽穴,上至額角, 都為險處。
左右太陽穴,或發疽癤及癰,五七日不潰,毒氣流入 眼眶攻眼,眼合不開,用藥貼破,破後慎外風水,風水 所入,即損其睛,疰損眼瞼而成大疾。
《王綸明醫雜著》
[編輯]頭痛
[編輯]久頭痛,病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 此屬鬱熱,本熱而標寒也。世人不識,率用辛溫解散 之藥,暫時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 竅常疎,故風寒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 熱之藥,雖能開通閉逆,散其標之寒邪,然以熱濟熱, 病本益深,惡寒愈甚矣。惟當瀉火涼血為主,而佐以 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治之。則病可愈而根可除也。
〈註〉「前證多主於痰,痛甚者乃風毒上攻,有血虛者,有諸經氣滯者,有氣虛者,有四氣外傷者,有勞役所傷者,有可吐者,有可下者,當分虛實寒熱,兼變而治之。若夫偏正頭風,久而不愈,乃內挾痰涎風火鬱遏經絡,氣血壅滯,甚則目昏緊小,二便祕澀,宜砭出其血,以開鬱解表。」余嘗治尚寶劉毅齋,但怒則兩太陽作痛,先用小柴胡加茯苓、山梔。後用六味丸。以生腎水。而不再發。
《李梴醫學入門》
[編輯]頭痛
[編輯]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於腦。故「上至腦,下至尾骶」,皆 精髓升降之道路也。
頭沉痛入泥丸。手足冷。爪甲青者。謂之「真頭痛。」其連 齒痛甚者。屬少陰厥陰證。俱不治。
偏頭痛,年久大便燥,目赤眩運者,此肺乘肝,氣鬱血 壅而然,宜大承氣湯下之,外用大黃、芒硝為末,井底 泥調貼兩太陽穴乃愈。
偏頭痛,宜川芎茶調散、「一字輕金散」、川芎散、芎犀丸、 《㗜鼻法》。 濕痰發則痛密無間,宜三生丸,或二陳湯加南星、蒼 術、川芎、細莘。 如氣上不下,厥而為痛,宜芎鳥散。
冒雨傷濕,頭重眩痛,遇陰雨則甚,宜「芎莘湯」、「芎術除 眩湯。」
頭風證
[編輯]頭風之證,素有痰飲,或櫛沐取涼,或久臥當風,以致 賊風入腦入項,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稜之間,有痲 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運,或頭皮頑厚,不自覺知; 或口舌不仁,不知食味;或耳聾,或目痛,或眉稜上下 掣痛,或鼻中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呵欠而作眩 冒之狀。熱者,消風散;冷者,追風散。通用「川芎茶調散、 『祛風通氣散』。」
頭風發時悶痛,必欲綿帕包裹者,熱鬱也,二陳湯加 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莘,或消風百解散。 頭風,宜白芷散、天香散、加減芎莘湯、菊花茶調散。 婦人頭風,宜養血祛風湯。
===頭眩===眩運,或雲眩冒,眩言其黑,運言其轉,冒言其昏,其義 一也。
凡眩運言亂,汗多下利,時時自冒者,虛極難治。
頭重
[編輯]傷寒頭重不能舉,有二證:太陽病深,頭重不能舉;陰 陽易病,亦頭重不能舉,皆危證也。
頭搖
[編輯]《傷寒》陽脈不和,則頭為之搖。有心臟絕者,亦搖頭。痓 病風盛則搖頭,皆凶證也。
有裏病而搖頭者。亦重證也。
頭生白屑
[編輯]頭生白屑,肺之證也。肺主皮毛,故因風熱而頭皮燥 癢生白屑。消風散主之。
眩運定脈
[編輯]肝脈溢大。必眩運。宜預防之。
腦疽
[編輯]五、發證:焮腫作痛,煩渴引冷,宜「黃連消毒散、當歸羌 活湯、清熱消毒飲。」
若腫痛口渴,好飲熱湯,為腎虛陽火熾,宜托裏消毒 散、「托裏益氣湯、腎氣丸。」
《李中梓醫宗必讀》
[編輯]頭痛
[編輯]經之論頭痛,風也,寒也,虛也。《運氣論》頭痛十條,《傷寒 論》太陽頭痛一條,皆六氣相侵,與真氣相薄,經氣逆 上,干於清道,不得運行,壅遏而痛也。頭為天象,六腑 清陽之氣,五臟精華之血,皆會於此。故天氣六淫之 邪,人氣五賊之變,皆能相害。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 其經絡,與氣相薄,鬱而成熱,脈滿而痛。若邪氣稽留, 脈滿而氣血亂,則痛乃甚,此實痛也。寒濕所侵,真氣 虛弱,雖不相薄成熱,然邪客於脈外,則血泣脈寒,卷 縮緊急,外引小絡而痛,得溫則痛止,此虛痛也。因風 痛者,抽掣惡風;因熱痛者,煩心惡熱;因濕痛者,頭重 而天陰轉甚;因痰痛者,昏重而欲吐不休;因寒痛者, 絀急而惡寒戰慄;氣虛痛者,惡勞動,其脈大;血虛痛 者,善驚惕,其脈芤。頭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風藥, 何也?高巔之上,惟風可到;味之薄者,陰中之陽,自地 升天者也。在風寒濕者,固為正用,即虛與熱者,亦假 引經。須知新而暴者,但名頭痛;深而久者,名為頭風。 頭風必害眼者,《經》所謂「東風生於春,病在肝。」目者肝 之竅,肝風動則邪害「空竅也。」察內外之因,分虛實之 證,胸中洞然,則手到病去矣。
風濕挾熱,頭痛上壅,損目及腦痛,偏正頭痛,年深不 愈,竝以清空膏主之。痛甚加細莘。 痰厥頭痛,太陰脈緩,清空膏去羌活、防風,加半夏、天 麻。
陽明頭痛,發熱惡熱而渴,白虎湯倍加白芷。
腎厥頭痛,即《經》所謂「下虛上實」,其脈舉之則弦,按之 則堅,玉真丸、來復丹。
傷食頭痛,胸滿嚥酸,噫敗卵臭惡,食雖發熱而身不 痛,香砂枳術丸。 傷酒頭痛,葛花解酲湯。
怒氣傷肝頭痛,「沉香降氣散、蘇子降氣湯。」
頭痛,九竅不利屬氣虛,補中益氣湯加芍藥、川芎、細 莘。
眉尖後近髮際曰「魚尾」,魚尾上攻頭痛屬血虛,四物 湯加薄荷。
凡勞役動作即頭痛者,胃熱也。酒炒大黃五錢,濃茶 煎服。
心煩頭痛,清空膏加麥門冬、丹參。
上熱頭痛。目赤。下寒足為甚。大便微祕。《既濟》解毒 湯。
偏頭風,乃半邊頭痛也,左為血虛,右屬氣熱,芎犀丸 極效。
《真頭痛》,手足青至節,旦發夕死,夕發旦死。蓋腦為髓 海,受邪則死。灸百會穴,猛進大劑,參附,亦有生者。
雷頭風
[編輯]雷頭風,頭痛而起核塊,或頭中如雷鳴。震為雷震。仰 盂用青荷葉者,象震之形與色也,清震湯主之。有因 痰火耳。如雷鳴熟半夏一兩、大黃煨二兩、天麻、黃芩 各六錢、薄荷葉三錢、甘草三錢,水泛丸菉豆大,臨臥 茶吞二錢,痰利為度。
大頭風
[編輯]大頭痛,頭大如斗,此感天地非時之氣,甚而潰裂出 膿,此邪客上焦,普濟消毒飲子主之。輕者名發頤,腫 在兩耳前後,甘桔湯加薄荷、荊芥、鼠黏子、連𧄍、黃芩。
《頭痛脈法》
[編輯]寸口緊急,或短或弦,或浮,皆頭痛。浮滑為風痰,易治; 短濇為虛,難治。浮弦為風,浮洪為火。細或緩為濕。
《龔信古今醫鑑》
[編輯]頭痛諸診
[編輯]頭痛陽強,浮風緊寒;風熱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必濇。痰厥頭痛,腎厥堅實。又曰:「寸口緊急,或短 或浮或弦,皆主頭痛。」
《薛己醫案》
[編輯]頭痛
[編輯]久病頭痛,略感風寒,便發寒月,須重綿厚帕包裹者, 此屬鬱熱,本熱而標寒也。若用辛溫解表之藥,暫時 得效,誤認為寒,殊不知因其本有鬱熱,毛竅常疎,故 風寒易入,外寒束其內,熱閉逆而為痛。辛熱之藥,雖 能散其標之寒邪,然以熱濟熱,病本益深,惡寒愈甚 矣。當瀉火涼血為主,而佐以辛溫散表之劑,以從法 治之。則可愈而根可除也。若有感冒發散之後。還宜 調理正氣。則因其病機而補益之。庶無復作之患也。
頭眩
[編輯]頭目眩運。若右寸關脈浮而無力,脾肺氣虛也,用補 中益氣湯。若左關尺脈數而無力,肝腎氣虛也,用六 味地黃丸。若右寸尺脈浮大或微細,陽氣虛也,用八 味地黃丸。血虛者,四物湯加參、苓、白朮。氣虛者,四君 子湯加當歸、黃芪。肝經實熱者,柴胡清肝散。肝經虛 熱者,六味地黃湯。脾氣虛弱者,補中益氣湯。脾虛有 痰者。半夏白朮天麻湯。外證砭血過多者。芎歸湯。發 熱惡寒者聖愈湯。大凡發熱則真氣傷矣。不可用苦 寒藥。恐復傷脾胃也。
腦疽
[編輯]「腫痛,未作膿者,宜除濕消毒。大痛或不痛,或痲木者, 毒甚也,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藥。腫痛便祕者,邪在內 也,泄之不甚痛,或不作膿者,虛也,托裏為主。膿成脹 痛者,針之,更以托裏。上部脈數實而痛,宜降火。上部 脈數虛而痛,宜滋陰降火為主。尺部脈數而作渴,滋 陰降火。不作膿或不潰者,托裏藥主之。膿清或不斂, 或多者,大補氣血。煩躁飲冷,脈實而痛者,宜瀉火。」 腦疽屬膀胱經積熱,或濕毒上湧,或陰虛火熾,或腎 水虧損,陰精消涸。初起腫赤痛甚,煩渴飲冷,脈洪數 而有力,乃濕熱上湧,當用黃連消毒散,並隔蒜灸,以 除濕熱。漫腫微痛,渴不飲冷,脈洪數而無力,乃陰虛 火熾,當用六味丸及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若口舌 乾燥,小便頻數,或淋漓作痛,乃腎水虧損,急用加減 八味丸及前湯,以固根本,引火歸經。若不成膿,不腐 潰,陽氣虛也,四君加歸芪。不生肌,不收斂,脾氣虛也。 十全大補湯。若色黯不潰,或潰而不斂,乃陰精消涸, 名曰「腦爍」,為不治。若攻補得宜,亦有可愈,治者審焉。
《腦疽灸法》
[編輯]李氏云:「腦疽及頸項有疽,不可用隔蒜灸,恐引毒上 攻,宜灸足三里穴五壯,氣海穴三七壯,仍服涼血化 毒之藥,或以騎竹馬穴法灸之。」凡頭項咽喉生疽,古 法皆為不治,若用此法,多有生者,如五香連𧄍、漏蘆 等湯、國老膏、萬金散皆可選用。
〈註〉「前證屬膀胱經濕熱上壅,或陰火上炎。若因濕熱,則病氣有餘,元氣不足,當用黃連消毒散,以除濕毒,補中益氣湯以滋化源。若因陰火,則元氣病氣俱不足,當用補中益氣湯及六味地黃丸,以滋腎水。若腎水乾涸,中傳末證,急用加減八味丸,及補中益氣湯以固根本,引火歸源。」若色黯不潰,或潰而不斂,名曰「腦爍,不治。大凡腫焮痛甚,宜活命飲,隔蒜灸之,解散瘀血,拔引鬱毒。但艾炷宜小而少,若欲其成膿腐潰,生肌收斂,並用托裏為主。
鬢疽
[編輯]「鬢疽」,屬肝膽二經怒火,或風熱血虛所致。若發熱作 渴者,用柴胡清肝散;腫焮痛甚者,用仙方活命飲。若 大勢已退,餘毒未散,用參、芪、歸、術為主,佐以川芎、白 芷、金銀花,以速其膿。膿成仍用參、芪之類托而潰之。 若欲其生肌收斂,腎虛者,六味丸;血虛者,四物加參、 芪。或血燥或水不能生木者,用四物湯、六味地黃丸。 氣虛者用補中益氣湯。皆當滋其化源為善。
焮痛或發熱者,祛風清熱。焮痛或發寒熱,或拘急者, 發散表邪;作膿焮痛者,托裏消毒。膿已成作痛者,鍼 之。不作膿,或成膿而不潰者,並宜托裏。不斂或膿清 者,宜峻補。
《方賢奇效良方》
[編輯]頭眩
[編輯]丹溪論曰:眩運分之為二,皆由痰火為病,以此分為 二也。眩運雖屬痰火,未嘗不由腎虛兼風邪所得,蓋 痰者本流動之物,又因火動而助其愈盛,火性炎上, 得風則愈熾,風火兩動,痰之愈作。經云:「諸風掉眩,皆 屬肝木。」《原病式》云:風火皆屬乎陽,多為兼化。陽主乎 動,而兩動相搏,則為旋轉也。若人患此,頭旋目眩,卒 然惡心欲吐,眼花視物不的,如屋旋轉,起則運倒。其 病所苦,何經所受而致此?曰:靜順清謐,水之化也;動 亂撓擾,火之用也。腦者地氣之所生,故藏陰於目為 瞳子,系腎水至陰所主。二者喜靜謐而惡動擾,靜謐 則清明內持,動擾則掉搖散亂,故腦轉目眩,此之謂 也。《靈樞經》云:「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為之精也。筋骨氣血之精與脈,並系於目,上屬於腦,出於項 中。故邪之中項者,乘其身形之虛,深則隨目系以入 於腦,入於腦則腦轉,腦轉則目系急,目系急則目眩 也。乃心腎不交,風火兼化而致然也。夫風者有內外 之分,風從外入者,則兼化也。由內之外者,乃火之生 風也。醫者察審內傷外感之由,脈浮自汗,項強不仁, 為傷風;脈緊無汗,筋攣掣痛,為感寒;脈虛煩悶者為 暑;脈沉滯吐逆者為濕。寸脈俱沉,此為異耳。至於七 情內傷者,使臟氣不平,鬱而生涎,結而為飲,隨氣上 攻,令人頭運,眉稜骨痛,目不可開,其證婦人得之。蓋 婦人性多偏怒,《經》曰:「天之氣曰風,人之氣曰怒。」怒則 致傷肝木,木動生風,令人頭目旋運,皆由此矣。婦人 本陰血主之,因產難崩漏虧損,致其陽氣無依為眩 運也。男子患此,或因金瘡、吐衄、便利之損,或酒醉行 房,勞傷精血,使氣不能歸元,而諸氣逆上,是為頭目 眩運也。學者於此,當分標本,別其盛衰,用藥施治,如 鼓應桴,無不效矣。
頭痛頭風大頭風
[編輯]頭痛為病。《靈樞》云:「厥頭痛,取足六經。」手少陰真頭痛, 其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難經》曰:「手三陽之脈, 受風寒,伏留而不去,名厥頭痛。入連在腦者,名真頭 痛。」《內經》云:「寸口脈中手短者,曰頭痛。」《脈經》云:「陽弦則 頭痛。」又云:「寸口脈浮,中風發熱頭痛。」脈緊頭痛是傷 寒,脈緊上寸口者,風頭痛。《脈訣》云:「頭痛短濇應須死, 浮滑風痰皆易除。《內經》」云:「東風生於春,病在肝,俞在 頭項,故春氣者病在頭。」又諸陽會於頭面,如足太陽 膀胱之脈,起於目內眥,上頞交巔上,入絡腦,還出別 下項,病衝頭痛。又足少陽膽之脈,起於目銳眥,上抵 頭角,病在頭角額痛。夫風從上受之,風寒傷上,邪從 外入,客於經絡,令人振寒頭痛,身重「惡寒,治在風池、 風府,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汗之則愈」,此傷寒頭 痛也。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者,腸胃之所生,乃氣虛頭 痛也。心煩頭痛者,病在膈中,過在手巨陽少陰,乃濕 熱頭痛也。如氣上而不下,頭痛巔疾者,下虛上實也; 過在足少陰巨陽,甚則入腎,寒濕頭痛也。如頭半寒 痛者,先取手少陽陽明,後取足少陽陽明,此偏頭痛 也。有真頭痛者,甚則入連於腦。手足寒至節者,旦發 夕死,夕發旦死。有厥逆頭痛者,所犯大寒,內至骨髓, 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東垣》云:「凡頭 痛皆以風藥治之」者,總其大體而言之也。高巔之上, 惟風可到,緩藥之薄者,陰中之陽,乃自地升天者也。 然亦有三陰三陽病證者,太陽頭痛,惡風,脈浮緊,川 芎、羌活、獨活、麻黃之類為多。少陽頭痛,脈弦緩,往來 寒熱,柴胡為多。陽明頭痛,自汗發熱惡寒,脈浮緩長 實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為多。「太陰頭痛必有痰,體 重腹痛為痰癖,其脈沉緩,蒼術、半夏、南星為多。少陰 頭痛,三陰三陽經不流行,兩足寒,氣逆為」寒厥,其脈 沉細,麻黃、附子細莘為多。厥陰頭痛項痛,吐痰,或吐 涎沫,厥冷,其脈浮緩,吳茱茰湯主之。諸血虛頭痛,當 歸、川芎為多。諸氣虛頭痛,人參、黃芪為多。為多者,主 治實藥也。兼見何證,以佐使藥治之,此立方大法也。 氣血俱虛頭痛者,用調中益氣湯中少加川芎、蔓荊 子、細莘,其效不可盡述。半夏白朮天麻湯,治痰厥頭 痛藥也。清空膏,乃風濕熱頭痛藥也。羌活附子湯,治 厥逆頭痛也。如濕氣在頭者,以苦吐之,不可執方而 治。所論頭痛大法,甚詳著矣。世之方論,又言頭風病 名,何以此不見發明,請言其略。凡邪令人頭痛者,其 邪一也,但有新久、去留之分耳。淺而近者名頭痛,其 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速安也。深而遠者為頭風,其 痛作止不常,愈後遇觸復發也。皆當驗其邪所從來 而施治之。觀於《試效方》載,潔古老人壯歲時病頭痛, 每發時兩頰青黃,運眩目不欲開,懶於言語,身體沉 重,兀兀欲吐,食數日方過。乃曰:「此太陰、厥陰合而為 病,名曰風痰。」以水煮金花丸,更灸俠谿二穴各「二七 壯,不旬日愈。」以是觀之,豈非頭風乎?於此不言風者, 是言經之本也;世言風者,是言經之標也。何不明少 陽厥陰頭痛者,令人偏頭痛?其經肝膽風木為邪也, 後人遂以此而名頭風,可謂不求其本歟?潔古云:夫 大頭風證者,是陽明邪熱太甚,資實少陽相火而為 之也。多在少陽,或在陽明,或傳太陽,視其腫勢在何 部分,隨經取之。濕熱為腫,水盛為痛,此邪見於頭風, 在兩耳前後,所主其病也。治之大不宜藥速,速則過 其病。所謂上熱未除,中寒復生,必傷人命。此病自外 之內者,是血病,況頭部分受邪,見於無形跡之部,當 先緩而後急。先緩者,謂邪氣在上,著無形之分部,既 著無形,無所不至。若用重劑速下過,其病難已。雖用 緩藥,若急服之,或食前,或頓服,皆失緩體,則藥不能 除病,當徐徐浸漬無形之邪也。或藥性味形體,不離 緩體是也。且急治者,謂緩劑已瀉,邪氣入於中,是到 陰部,染於有形質之所。若不速去,則損陰也。此急治 卻為客邪,當急去之,治客以急也。且治主病當緩者謂陽邪在上,陰邪在下,本家病也。若急治之,不能解 分而益亂也。「治客以急」者,謂陽分受陰邪,陰分受陽 邪,此客氣急除去之也。假令少陽陽明為邪,出於耳 之前後也。陽明為邪者,首大腫也。先以黃芩黃連甘 草湯通炒煎,少少不住服,服畢不愈,用新瓦上炒鼠 黏子待香,同大黃煎,去滓,內芒硝俱各等分,亦時時 呷之,無令飲食在前,得微利則邪氣去。若陽明行經 之藥,升麻、葛根、芍藥、甘草;太陽行經羌活、防風之類 是也。又以《東垣治驗》,其所論製方,自有來矣。天之四 時,民多疫癘,初覺增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 開,上喘,咽喉不利,舌乾口燥,俗雲「大頭天行。」親戚不 相訪問,慮其傳染之故,得此病者五六日。醫以承氣 加藍根下之稍緩,翌日其病如故。再下之又緩,終莫 能愈。潔古謂之曰:「夫身半已上,天之氣也;身半已下, 地之氣也。此邪熱客於心肺之間,令人頭目頸項腫 盛,以承氣下之,瀉胃中之實熱,是誅罰無過,而不知 適其所至為故。」遂處方用藥。黃芩、黃連,味苦寒,瀉心 胞熱,以為君;橘紅苦平,元參苦寒,生甘草甘寒,人參 甘溫,瀉火補氣以為臣;連𧄍、鼠黏子、薄荷味辛平,板 藍根味苦寒,馬勃、白殭蠶味苦平,散腫消毒以為佐; 升麻、柴胡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桔梗味辛溫, 為舟楫不令下行,共為細末,一半用白沸湯調,時時 呷下,一半用蜜為丸,噙化之,服盡良愈。如大便硬者。 加酒煨大黃一錢或二錢以利之。腫勢甚者。宜砭刺 之。是皆深得病機之道。詳盡立論處方。以為後人之 規焉。
《張三錫醫學準繩六要》
[編輯]頭痛
[編輯]傷寒頭痛,脈浮而緊,身形拘急,惡寒脊強,身大熱,傷 寒頭痛也。「冬用麻黃湯,餘月羌活沖和湯。」
傷風頭痛,脈緩而浮,或左脈微急,證兼鼻塞、眼脹、目 赤,傷風頭痛也。宜解肌,冬月桂枝湯,餘月「十味芎蘇 飲。」
火頭痛,寸口脈洪而大,證兼口乾目赤等火證者,上 焦實火也,宜清散兼降,川芎茶調散之類,加酒芩、連、 梔子、石膏。勢盛而脈實者,用熟大黃以瀉火也。《丹溪 法》:用酒大黃半兩,茶煎服。
食鬱頭痛,右關寸脈滑而實,證兼嘔吐惡心,心下痞 悶,或寒熱如瘧,乃食鬱頭痛也。治須消導,二陳湯加 山樝、厚朴、枳實、神麴。 痰厥頭痛,兩寸脈滑而弦,或惡心,吐清水,昏重,乃痰 厥頭痛也。半夏白朮天麻湯。 濕熱頭痛,脈數而濡,或兩寸脈沉伏而數,身重肢節 重,或四肢面目浮腫,乃濕熱頭痛也。此多見於酒客, 宜「散濕解熱,二陳、二術、酒芩、羌獨、防風之類。不已用 㗜鼻法。」濕家一身盡痛,發熱面黃而喘,鼻塞心煩頭 痛者,濕在上也,瓜蔕散內鼻中吐之。 氣虛頭痛,右脈大而無力,或按之不數,或弱或弦,或 兩尺洪盛,四肢怠惰無力,飲食不思,口淡無味,乃氣 虛頭痛也。四君子湯加黃芪、蔓荊子,或調中益氣湯 加「蔓荊子。重者加細莘。」
血虛頭痛,左脈大而無力,或濡細而數,自魚尾上攻 於頭,是血虛頭痛也。《四物》倍川芎,加酒芩。
腳氣頭痛,脈細而緩或濡,肢節痛,大便祕,或吐逆,腳 膝軟弱而頭痛者,屬腳氣,當從「腳氣」治。
陽明證,額痛及眼,或兼鼻塞,脈浮而長,陽明受病也。 升麻、蔥白、白芷主之。
自汗脈洪口渴,屬陽明裏證也,白虎、解毒承氣選用。 三陰脈至頸胸而還,不循於頭,惟厥陰循喉嚨之後, 上連目系頂巔,故有頭痛證,多嘔吐涎沫,四肢厥冷, 脈多沉伏,吳茱萸湯主之。
「脈沉而細,足寒氣逆,或身微熱而頭痛者,屬裏虛受 寒,乃太陽脈似少陰也,麻黃附子細莘湯」主之。以附 子溫中,麻黃散寒,加細莘是汗劑之重者。
頭久痛,非火即風,膈上有痰也。濃煎茶一椀,取吐苦 水出乃止,不損人,待渴自止。
平人頭痛,屬火與痰者多。
風熱在上,脈浮洪而痛者,宜天麻、荊子、台芎、酒芩。 少陽偏頭痛,便祕者,或可下之。
瘡毒頭痛,脈弦數,曾病梅瘡而痛不止,或咽中痛,或 臂膊有一塊,痛屬瘡毒,《愈毒湯》多服自止。
《大法》曰:「高巔之上,惟風可到,一切痰火氣血頭痛,須 加風藥,如荊芥、川芎、薄荷、羌活、白芷、藁本之類,即前 各加引經藥是也。」
手三陽、足三陽脈,皆上循於頭,故諺曰:「六陽會首」是 也。六陰脈際頸而還,惟厥陰上入吭嗓,連目系出額, 是頭病,當於七經辨之。緣邪著本經,或有火有痰,脈 道不利,所以作痛,各見所部,以太陽在後,陽明在額, 挾鼻與齒,少陽兩角,厥陰屬巔頂,而多吐涎,尋風尋 火,或在氣,或在血,辨其虛實表裏,得病情也。
===頭搖===《頭搖》屬風屬火,高年病後,辛苦人多屬虛,因氣血虛 而火犯上鼓動也。
頭眩
[編輯]眩運悉屬痰火,但分虛實多少而治。
肥人脈沉滑,屬濕痰,白朮半夏天麻湯妙。 瘦人脈弦數,乃陰虛相火上炎也,宜滋陰降火。 如兩手脈伏,面色痿黃憔悴,屬氣虛生涎,濁氣泛上, 其涎亦令頭眩。恆見於鬱悒之人及婦女輩,宜舒鬱。 中年之人,大病初起,元氣未復,起則眩倒,脈必緩弱, 或右手寸關大而無力,宜補中益氣倍參、芪加天麻, 有痰加二陳,有火加「炒黃蘗。」
夏月頭眩,偶冒暑勞,形脈虛細,煩悶口渴,屬傷暑,先 以六一散,後用大劑生脈散加黃蘗。
眩運,上實下虛所致。所謂下虛者,血與氣也。所謂上 實者,痰火泛上也。急則治痰火,緩則補元氣。
脈弦實有力,口煩渴,壯盛之人,屬實痰實火,或過飲 恣口所致,宜降火化痰,酒芩、梔子、二陳、枳、桔、薄荷、荊 芥、黃芩、花粉,出入不惡心,加酒煮大黃二二錢妙。 中宮濕痰壅塞清道,因頭眩,脈必緩弱,宜平胃滲濕。 風痰眩運,頭痛惡心,吐酸水,半夏、南星、白附子,生,為 末,滴水丸桐子大,以生麪為衣,陰乾。每服十丸至二 十丸。薑湯下。
頭面喜暖,手按則運定,此陽虛也。大劑參、芪。 痰盛氣虛,六君子加黃芪,少佐炮附子,煎成入竹瀝、 薑汁。
天麻、荊芥穗、薄荷,乃消上焦風熱妙品,非治本藥也。 因痰治痰,因火治火,或補氣,或補血,或滋陰,要在變 而通之。
亡血家作眩,芎歸湯。胸中有死血,飲韭汁酒良。 上焦風熱作眩,脈浮數,兼頭痛眼赤,作寒熱者,防風 通聖散出入。
兩手脈緩大無力,飲食減而微渴,大便三四日一行, 亡血人乃大虛證。參、芪、歸、術、芍藥,作大劑,濃煎,下「連 蘗丸」三十粒。連蘗皆薑汁炒,冬加乾薑少許,更以薑 汁煮糊丸。
冬月冒寒,鼓激痰涎,亦作眩運,宜從寒治。
早起眩運,須臾自定,乃胃中老痰使然。古方用黑錫 丹劫之藥,用桂、附、沉、磁、黑錫、盧巴、故紙、茴香、陽起金 鈴、木香,大辛大熱,恐劫不開,轉增病耳。不若蒙石鎮 墜之藥,徐徐取效,更慎口腹為佳。
古方用鹿茸五錢,酒煎湯,加麝少許,治元陽虛眩運, 必虛而無火者宜之。
眩運,悉屬虛火泛上,鼓動其痰上潮,衝動目系,故耳 鳴目系,轉覺房屋俱動是也。且腦為髓海,腦實氣旺, 火自不能上升,所以少年無運病也。亦有稟賦怯弱 而有此者,又不可以常理論。丹溪曰:「眩運乃中風之 漸,中年之後,大病之餘,必加補養,斷酒色,方保無虞。」 產後血運亦屬虛肥,白者補氣,黑者補血,各加童便、 薑汁、竹瀝,以降泛上虛火也,忌涼劑。
雷頭風
[編輯]頭痛腫起核塊,或作赤腫,或作寒熱拘急,皆風熱挾 火炎上所致。雷屬相火,故名。古方用升麻、蒼術加荷 葉,名升麻湯,莫若荊防敗毒散為便。
《陶華六書》
[編輯]頭痛
[編輯]頭痛者,寒邪入足太陽經,上攻於頭,此表證也。頭痛 脈浮緊,無汗惡寒,可發汗。頭痛脈浮緩,有汗惡寒,宜 解肌,照前時令用藥。陽明病,不惡寒反惡熱,五六日 不大便,胃實燥渴,熱氣上攻於頭目,脈實者,調胃承 氣下之。少陽頭痛者,小柴胡和之。濕家鼻塞頭重者, 瓜蔕散㗜,鼻黃水出即愈。痰涎頭痛,胸滿寒熱者,瓜 「蔕散吐之。厥陰乾嘔,吐涎沫,頭痛者,吳茱萸湯主之。」 三陽雖有頭疼,不若太陽專主也。三陰無頭痛,惟厥 陰有頭痛者,是脈系絡於頂巔也。若痛連於腦,手足 俱青,為真頭痛,必死矣。
大凡頭痛屬三陽,乃邪氣上攻也。太陽專主頭痛,陽 明、少陽亦有之。三陰絡上不過頭,惟厥陰循喉嚨之 後,上連目系頂巔,故有頭痛乾嘔吐涎沫之證,卻無 身熱,亦與陽證不同。雖然風濕在少陰,濕溫在太陰, 其經從足走至胸中而還。及頭痛過於陰毒,是又不 可拘也。若兩感於寒,太陽、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 滿而渴。與夫頭痛極甚。又連於胸。手足寒者。則為真 頭痛。不可治矣。
太陽病,頭痛,發熱惡寒,無汗,麻黃湯;有汗,桂枝湯。已 發汗未發汗,頭痛如破者,葛根蔥白湯。
太陽病下之,脈細數者,頭痛未止,連鬚蔥白湯。 陽明頭痛,不惡寒反惡熱,六七日不大便,胃實氣攻 於上也,少與調胃承氣湯。
少陽頭痛,脈弦發熱,小柴胡湯。
頭痛發熱心煩,梔子黃芩湯。
天行勞復,頭痛,四肢痛,蔥頭湯
頭眩
[編輯]頭眩者,少陽半表裏之間,表邪傳裏,表中陽虛,故頭 眩。又有汗下後而眩冒者,亦陽虛所致。少陰下利止, 時頭眩,時時自冒,此虛極而脫也。太陽病,若下之,因 復發汗,以此表裏俱虛,其人必冒,冒家汗自出而愈。 陽明病頭眩,不惡寒,能食而欬,甘草乾薑茯苓白朮 湯。少陽證目眩,小柴胡湯。太陽病發汗後,汗出不解, 心下悸,頭眩身瞤,筋惕,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湯。吐汗 下後,虛而脈沉數,心下痞,脅下動,氣衝咽喉不得息, 身振搖,筋肉惕,久則成痿,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是 也。風家亦有眩者,風主運動故也。其或諸逆發汗,劇 者言亂目眩而死也。
「發汗過多,或虛弱人微發汗,或傷風自汗,妄用大青 龍湯,便有厥逆,筋惕肉瞤之證,竝屬真武湯。羸者去 芍藥,有熱者去附子。應發汗而腹中左右有動氣者, 竝不可汗,汗之則筋惕肉瞤,或頭眩,汗出不止,其後 最逆。先宜防風白朮牡蠣湯,次服小建中湯,十救一 二。吐下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沉緊」, 身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久而成痿者通用。 心下痞滿者。枳桔湯加茯苓甘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