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11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十一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二百十二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十一卷目錄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一

  四肢門三

  龔信古今醫鑑腳氣 脈法 臁瘡

  李中梓醫宗必讀腳氣類傷寒

  陶華六書手足寒熱辨 自汗 拘急

  王綸明醫雜著腿中熱痛 足軟

  薛己醫案脫疽 鶴膝風 臁瘡 足跟瘡 腳發

  王肯堂證治準繩腳氣 四肢拘急 寸疔 虎口疔 蛇頭疔 臂癰

  臑癰 手心毒 虎口疽 鴉叉 腕癰 手發背 大指疽 天蛇頭 敦疽 手指節發

   代指 股陰疽 股陽疽 腿游風 委中毒 鶴膝風 脛陰癰 三里發 接骨發

  青蛇便 瓜藤纏 內踝疽 外踝疽 腓腨發 臁瘡 風疽 脫疽 腳氣瘡 甲疽

  足跗發 足跟疽 琉璃疽 足心癰 肉刺 無名腫毒

  陳實功外科正宗脫疽 看法 治法 痼發 石榴疽 穿踝疽 甲疽

   天蛇毒 合谷疔 臁瘡 血風瘡 婦人腳丫作癢 手足破裂 螻蛄串 臭田螺

  牛程請幫助識別此字。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蛀 田螺泡 鵝掌風 拾遺證

藝術典第二百十一卷

醫部彙考一百九十一

[編輯]

四肢門三

[編輯]

《明龔信古今醫鑑》

[編輯]

腳氣

[編輯]

治之之法,用蒼朮、白朮以治其濕,黃芩、黃蘗、知母以 治其熱,當歸、芍藥、生地黃以調其血,木瓜、檳榔以調 其氣,羌活、獨活以利關節而散風濕,兼用木通、防己、 牛膝引諸藥下行,及消腫去濕,以為此證之大法矣。 兼用鍼焫導引其濕熱之氣外出也。東垣立「當歸拈 痛湯」治之,其效捷於影響,學者更宜詳究焉。

《脈法》

[編輯]

腳氣之脈,其狀有四:浮弦為風,宜汗;濡弱濕氣,宜滲; 遲濇因寒,宜溫;洪數為熱,宜下。

微滑者虛。牢堅者實。結則因氣。散則因憂。緊則因怒。 細則因悲。

臁瘡

[編輯]

夫臁瘡者,皆因腎臟虛寒,風邪毒氣外攻三里之旁, 灌於陰交之側,風熱毒氣流注,兩腳生瘡腫爛疼痛 臭穢,步履艱難。此瘡生於臁骨為重,以其骨上肉少 皮薄,故難愈。至有多年無已,瘡口開闊,皮爛肉見,臭 穢可畏。

治法當先取蟲,然後敷貼,仍宜內服蠟礬之類,須翹 足端坐,勿多行履,庶可全愈矣。

《李中梓醫宗必讀》

[編輯]

腳氣類傷寒

[編輯]

「腳氣」乃足受寒濕,頭痛身熱,肢節痛,便閉嘔逆,但腳 痛或腫滿,或枯細,與傷寒異耳。

許則仁曰:「此病有數種,有飲氣下流,以成腳氣。飲氣 即水氣之漸。亦有腎氣先虛,暑月承熱,以冷水洗腳, 濕氣不散,亦成腳氣。亦有腎氣既虛,諸事不節,有因 居卑濕,濕氣上衝,亦成腳氣。此諸腳氣,皆令人腳脛 大,腳趺腫,重悶,甚則上衝心腹,滿悶短氣,中間有乾 濕二腳氣。濕者腳腫,乾者腳不腫,漸覺枯燥,皮膚甲」 錯,須細察之。若先覺脅肋心腹刺痛,胸背滿悶,喫食 之後,此狀彌加,時時氣短,手腳沉重,骨髓疼,多喘氣, 每食諸粘膩陳敗臭物,即諸狀轉劇,此即飲氣下流 而成腳氣。有此候者,自宜依療飲將成水氣,細莘等 八味湯,葶藶子等十五味丸療之。若先無前狀,但覺 腳腫疼悶沉重,有緩弱,乍衝心腹滿悶。小腹下不仁。 有時急痛。宜依吳茱萸等五味湯。桑根白皮等六味 丸。側子等十味酒。細細服之。

《陶華六書》

[編輯]

《手足寒熱辨》

[編輯]

或曰:人之手足,乃胃土之末,凡脾胃有熱,手足必熱, 脾胃有寒,手足必寒,理之常也。惟傷寒乃有厥深熱 亦深,厥微熱亦微之論,何邪?曰:胃寒則手足冷,胃熱 則手足熱,此病之常也。若夫極則變,不可以常道拘 也。蓋亢則害,承乃制,火氣亢極,反兼水化,故有此象 耳。陰陽反覆,病之逆從,未可以常理論也。凡《經》言「厥 逆、厥冷、厥寒、手足寒冷」等語,皆變文耳,不可以論輕 重。若言四肢,則有異也,亦未可純為寒證。若厥冷直 至臂脛以上,則為真寒無疑矣,急用薑、附等藥溫之, 少緩則難療矣。謂其寒上過乎肘,下過乎膝,非內有 真寒達於四肢而何?然更當與脈並所兼之證參之, 庶乎其無誤也。凡看傷寒,不可以厥逆便斷為寒,必 須以脈兼證參之,方知端的。如手足厥逆,兼之以「腹 痛腹滿,泄利清白,小便亦清,口不渴,惡寒戰慄,面如 刀刮」,皆寒證也。若腹痛後重,泄利稠粘,小便亦澀,渴 而好飲,皆熱證也,宜詳審之。

自汗

[編輯]

「手足乃諸陽之本,熱聚於胃腑,則津液旁達於四肢 也。蘊熱,則燥屎譫語,手足汗出者,大承氣湯下之。挾水則水穀不分,手足汗出者,理中湯溫之。」是有承氣、 理中之不同也。

拘急

[編輯]

拘急者,手足不能自如,屈伸不便,如踡臥惡風之貌。 四肢諸陽之本,因發汗亡陽,陽虛而有此證。自汗脈 浮,小便數,心煩惡寒,足攣拳急,芍藥甘草湯。太陽病, 發汗後,遂漏不止,惡風小便難,拘急者,桂枝加附子 湯。吐利後,汗出發熱惡寒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湯 溫之也。

《王綸明醫雜著》

[編輯]

腿中熱痛

[編輯]

問:「兩腳自膝以下,或時內熱,或骨中覺熱,或有一點 酸痛,熱者何?」答曰:「此血熱也。但是風病,其血必熱,惟 其血熱,故風寒之氣一襲之,則外寒束內熱而為痛。 丹溪論痛風,謂血熱得寒,污濁凝滯,所以作痛,遇夜 痛甚,行於陰也。遇風雨陰寒痛甚,寒濕甚也。又風病 必血燥,風木生火,故血熱而燥。」

臨川陳先生云:「醫風先醫血,血行風自滅。」蓋肝藏血而主風,又肝氣為陽為火,肝血為陰為水,若肝火旺,則肝血必虛,故凡風病,多因肝經風火為患,當推五臟相勝相生,以益其血。《經》云:「腎藏精而主骨。」故腎虛者,則骨中熱,或湧泉穴,兩脛兩足內熱,多患骨痿,以致不起,屬足三陰虧損之虛熱耳。滋其化源,庶可保其生也。

足軟

[編輯]

若足軟弱無力者,《補陰丸》加牛膝酒洗二兩,虎脛骨 酥炙透一兩,防己酒洗木瓜各五錢。

按:「此證多因足三陰虛虧損,若脾腎不足而無力者,用還少丹。肝腎虛熱而足無力者,用六味丸。如不應,急用八味丸。」

《薛己醫按》

[編輯]

脫疽

[編輯]

脫疽謂疔生於足指,或足潰而自脫,故名脫疽。亦有 發於手指者,名曰「蛀節疔。」重者腐去本節,輕者筋攣 焮痛者除濕攻毒,更以隔蒜灸至不痛。

焮痛或不痛者。隔蒜灸之。更用解毒藥。若色黑急割 去。速服補劑庶可救。黑延上亦不治。

色赤焮痛者,「托裏消毒更兼灸。」

作渴者滋陰降火。色黑者不治。

此證因膏粱厚味,酒麵炙煿,積毒所致。或不慎房勞, 腎水枯竭,或服丹石補藥,致有先渴而後患者,有先 患而後渴者,皆腎水涸不能制火故也。初發而色黑 者不治,赤者水未涸尚可,若失解其毒,以致肉死。色 黑者急斬去之,緩則黑延上足必死。此患不問腫潰, 唯隔蒜灸有效。亦有色赤作痛而自潰者,元氣未脫 易治。夫至陰之下,血氣難到,毒肉易腐,藥力又不易 達。況所用皆攻痛之藥,未免先干腸胃,又不能攻敵 其毒,不若隔蒜灸並割去,最為良法。故《孫真人》云:「在 指則截,在肉則割。」即此意也。

脫疽,因醇酒炙煿,膏粱傷脾,或房勞損腎,故有先渴 而後患者,有先患而後渴者。若色赤作痛自潰者可 治,色黑不潰者不治。色赤作痛者,元氣虛而濕毒壅 盛也,先用隔蒜灸、活命飲、托裏散,再用十全大補湯、 加減八味丸。色黯不痛者,腎氣敗而虛火盛也,隔蒜 灸、桑枝灸,亦用十全大補湯、加減八味丸,則毒氣不 致上侵,元氣不致虧損,庶可保生。亦有因修手足口 咬等傷而致者。若元氣虛弱,或犯房事,外塗寒涼,內 服尅伐,損傷脾胃,患處不潰。若黑黯上延,亦多致死。 重者須當以腳刀轉解周圍,輕拽去之,則筋隨骨出, 而毒得洩亦不痛,否則毒筋內斷,雖去而仍潰。

鶴膝風又名鼓槌風

[編輯]

兩,大小腿瘦如蘆柴,止有膝蓋,大者行履不得,用小 續命湯料內加萆薢、川楝子、獨活、乾木瓜、㕮咀不用 生薑,用水煎熬於椀底,先用麝香少許,去滓,傾於椀 內服之,服至數十貼後加五積散同煎服,永瘥。 鶴膝風,乃調攝失宜,虧損足三陰經,風邪乘虛而入, 以致肌肉日瘦,內熱減食,肢體攣痛,久則膝大而腿 細,如「鶴之膝,故名之。若傷於脾胃者,補中益氣湯為 主;傷於肝腎者,六味丸為主。若欲其作膿,或潰後,十 全大補湯為主,皆佐以大防風湯。」初起須以蔥熨,可 以內消。若津涸口乾,中氣不足也,補中益氣湯加五 味子。頭運頭痛,陽氣不升也,補中益氣湯加蔓荊子。 發熱晡熱,陰血虛弱也,用四物、參、芪、白朮。畏寒憎寒, 陽氣虛弱也,用「十全大補湯。」「飲食少思,胸膈膨脹,脾 胃虛痞也,用四君子湯。面色痿黃,飲食少思,脾胃虛 弱也,用六君子湯。」「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氣血俱虛也, 用八珍湯。」「熱來復去,有時而動,無根虛火也,用十全 大補湯。形瘦嗜臥,寢息發熱,痰盛作渴,小便頻數,五 臟虛損也,用六味丸。」臍腹「疼痛,夜多溲溺,腳膝無力, 頭運吐痰,腎氣冷敗也,用八味丸」;「發熱大渴,不欲近 衣,面目赤色,脈大而虛,血虛發躁也,用當歸補血湯或有痢後而患者,亦治以前法,餘當臨證制宜。 大抵此證雖雲腫有淺深,感有輕重,其所受皆因真 氣虛弱,而邪得以深襲,故附骨癰疽」及鶴膝風證,腎 虛者多有之。前人用附子者,以溫補腎氣,而又能行 藥勢,散寒邪也。亦有體虛之人,夏秋露臥,為冷氣所 襲,寒熱伏結,多成此證,不能轉動,乍熱而無汗,按之 痛應骨者是也。若經久不消,極陰生陽,寒化為熱而 潰也。若被賊風所傷,患處不甚熱,而洒淅惡寒,不時 汗出,熨之痛少止,須大防風湯、火龍膏治之。又有攣 曲偏枯。堅硬如石。謂之石疽。若勢緩積久不潰。肉色 赤紫。皮肉俱爛。名緩疽。其始末皆宜服前湯。欲其驅 散寒邪。以補虛托裏也。

夫立方之義,各有所宜。凡體氣虛弱,邪入骨界,遏絕 隧道,若非用附、桂辛溫之藥,開散關節腠理之寒邪, 通暢隧道經絡之氣血,決不能愈。且《本草》云:「附子治 寒濕痿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以白朮佐之,為寒濕 之聖藥。」又云:桂通血脈,消瘀血,堅骨節,治風痹骨攣 腳軟,宣導諸藥,及十全大補湯以治前證,不但不可 去桂,亦不可不加附子,無此二味,何以行參、芪之功, 健芎、歸之性,而補助血氣,使之宣通經絡,扶大虛之 證,以收必效之功哉。況前證在骨節之間,關鍵之地, 治之不速,使氣血循環至此,鬱而為膿,從此而泄,氣 血瀝盡,無可生之理矣。

臁瘡

[編輯]

臁瘡,生於兩臁,初起赤腫,久而腐潰,或浸淫搔癢,破 而膿水淋漓。蓋因飲食起居,虧損肝腎,或因陰火下 流,外邪相搏而致。外臁屬足三陽濕熱,可治;內臁屬 足三陰虛熱,難治。若初起惡寒壯熱,腫臖作痛者,屬 濕熱,用檳蘇敗毒散。若漫腫作痛,或不腫不痛者,屬 陰虛,用補陰八珍湯。若膿水淋漓,體倦食少,內熱口 「乾者,屬脾虛,用補中益氣加茯苓、酒炒白芍藥。若午 後熱或作痛,頭目不清者,屬陰火,前湯加酒炒黑黃 蘗及六味地黃丸。若午後發熱,至子時分方止,是血 虛,前湯加芎、歸、熟地。若鬱結傷脾而甚,用歸脾湯加 柴胡、山梔。若怒動肝火而甚,用補中益氣湯加川芎、 山梔、黃芩。內熱口乾,肢體倦怠,或痰涎上升,或口舌 生瘡,屬脾腎虛熱,用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湯。」若患 處黑黯,肢體畏寒,飲食少思,屬脾腎虛敗,用八味丸。 若誤用攻伐,復損胃氣,絕其化源,治亦難矣。

足跟瘡

[編輯]

足跟乃督脈發源之所,腎經所過之地。若飲食失節, 起居失宜,虧損足三陽經,則成瘡矣。若漫腫寒熱,或 體倦少食,屬脾虛下陷也,用補中益氣湯。若晡熱作 痛,頭目不清,屬脾虛陰火也,前湯並六味丸。若痰涎 上升,或口舌生瘡,屬腎水乾涸也,前湯並加減八味 丸。凡此皆當滋其化源,若徒治其外,則誤矣。俗雲「兔 囓瘡」者。蓋獵人被兔咬足跟。久而不斂。氣血瀝盡而 死。

腳發

[編輯]

腳發之證,屬足三陰經精血虧損,或足三陽經濕熱 下注,若色赤腫痛而潰膿者,屬濕熱下注,為可治;若 色微赤微腫而膿清者,屬精血虧損,為難治;若黑黯 不腫痛,不潰膿,煩熱作渴,小便淋漓者,陰敗未傳惡 證也,為不治。其法:濕熱下注者,先用隔蒜灸活命飲 以解壅毒,次服益氣湯、六味丸,以補精氣。若色黯不 痛者,著肉灸桑枝灸,以行壅滯,助陽氣。更用十全大 補湯、八味丸,壯脾胃,滋化源,多有復生者。若專治其 瘡,復傷元氣,吾未見其生者。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

腳氣

[編輯]

按:東垣論南方腳氣,外感清濕,作寒治;北方腳氣,內 傷酒乳,作濕熱治。此實前人之未發者,後學泥之,遂 成南北二泒,互相詆毀。南毀北者曰:「彼所論乃北方 病也,彼所治乃北方法也,不可施於南」;北毀南者曰: 「彼所論乃南方病也,彼所治乃南方法也,不可施於 北。」嗚呼!立論之始,不究《內經》首尾所言,輒創其名,以 致後人守其說者,知其一不知其二,故相乖忤若此。 夫《素》《靈》諸篇,上窮天文,下究地理,中知人事之變,疊 出不一。書者為天地以二氣食於人,而人以六經三 陰三陽上奉之,是故三陰三陽,亦是在人之六經氣 也。內以養於臟腑,壯精神,運水穀,以為生化百骸之 用。及乎天地六氣,一有不正則變,變則襲人身形之 虛,入客以為病者,謂之外邪。若人之三陰三陽,一有 不正則變,變則淫泆為病者,謂之內邪。二者皆得致 周身之百病。況足之六經,皆起於腳五指,行過於腿 膝上屬臟腑,統身半以下氣血之運行。故外入之邪 客之,則壅閉其經氣,凝泣其絡血。若人氣內注之邪, 著而留之,則亦必如外邪壅閉氣血者無異也。及其 衝痛痿痹厥逆之狀。亦無異也。於是皆以腳氣名也。 此四方之所同。今乃以南方者。止中外邪之濕。北方 者止中內注之濕。豈理也哉。然北方縱無地之卑濕其在踐雨露。履汗襪。洗濯足。皆濕也。與夫脫卸。請幫助識別此字。「《履》 汗出而風吹之而血凝於足」者,寧不與南方地之濕 同類,盡屬外中者乎?南方雖無潼乳之濕,其在酒食 與臟腑所傷,津液水穀停積之濕而下注者,寧不與 北方潼乳同類,盡屬內注者乎?能達此理苐恐自責 辨邪之不易,奚暇相毀哉。

「太陽經腳氣病者」,頭痛目眩,項強,腰脊身體經絡,外 踝之後,循京骨至小指外側皆痛,宜隨四時之氣,發 散而愈。麻黃左經湯。

陽明經腳氣病者,翕翕寒熱,呻欠,口鼻乾,腹脹,髀,膝 臏中循胻外廉,下足跗,入中趾內間皆痛。宜隨四時 之氣微利之,大黃左經湯。

《少陽經》腳氣病者,口苦上喘,脅痛而垢,體無光澤,頭 目皆痛,缺盆並腋下如馬刀腫,自汗振寒,發熱,胸中、 脅、肋、髀、膝,外至胻、絕骨、外踝及諸節指皆痛,宜隨四 時之氣和解之,半夏左經湯。

三陽併合,腳氣病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或無汗惡 寒,眩運重著,關節掣痛,手足拘攣疼痛,冷痹,腰腿緩 縱不隨,心躁氣上,嘔吐下利,其脈必浮弦緊數,宜大 料神祕左經湯、加味敗毒散。

《太陰經》腳氣病者,腹滿,挾咽連舌系急,胸膈痞滿,循 胻骨下股膝內前廉內踝,過核骨後,連足大趾之端, 內側皆痛,宜六物附子湯。

「《少陰經》腳氣病者,腰脊痛,小趾之下連足心,循內踝 入跟中,上腨內,出膕中,內廉股肉皆痛,上衝胸咽,饑 不能食,面黑,小便淋閉,咳唾不已,善恐,心惕惕如人 將捕之」,小腹不仁者,難治。《四氣偏勝》,各隨其氣所中 輕重而溫之,宜八味丸。

《厥陰經》腳氣病者,腰脅偏疼,從足大趾連足趺上廉, 上膕至內廉,循股環陰,抵小腹,挾臍諸處脹痛,兩腳 攣急,嗌乾嘔逆,洞泄,各隨四氣所中輕重而調之,神 應養真丹。

「三陰併合」,腳氣病者,四肢拘攣,上氣喘滿,小便祕澀, 心熱煩悶,徧身浮腫,腳膝痿弱緩縱,不能行步,宜「追 毒湯。」

已上六經,受風寒暑濕流注,自汗為風勝,無汗疼痛 為寒勝,熱煩為暑勝,重著腫滿為濕勝,各隨其氣所 勝者而偏調之,不可拘於一方也。

濕熱為病,肢節煩疼,肩背沉重,胸膈不利,兼徧身疼 痛,流注手足足脛,腫痛不可忍者,當歸拈痛湯主之。 《本草十劑》云:「宣可去壅,通可去滯。」《內經》云:「濕淫所勝, 治以苦溫。」羌活苦辛透關節勝濕,防風甘辛溫散經 絡中流濕,故以為君。水性潤下,升麻、葛根苦辛平,味 之薄者,陰中之陽,引而上行,以苦發之也。白朮苦甘 溫和平除濕。蒼朮體輕浮,氣力雄壯,能除膚腠間濕, 故以為臣。夫血壅而不流則為痛,當歸身辛溫以散 之,使血氣各有所歸。人參、甘草甘溫補脾養正氣,使 苦藥不能傷脾胃。仲景云:「濕熱相合,肢節煩疼。」苦參、 黃芩、知母、茵陳苦寒,乃苦以泄之者也。凡酒製炒以 為因,用治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豬苓甘溫平。澤瀉 鹹平。淡以滲之。又能導其留飲。故以為佐。氣味相合。 上下分流其濕。使壅滯之氣得宣通也。

《三因》十全丹、續斷丸、薏苡仁酒、虎骨酒,皆藥性平良, 病人下虛而無實積者,可以常服。

四肢拘急

[編輯]

傷寒有四肢拘急者,拘強難以屈伸也。不拘病證在 何經,凡見是證,皆陰寒所致,寒主收引故也。仲景之 法,雖太陽表證及風濕相搏而見攣急者,亦處以桂 枝加附子湯、甘草附子湯之類。況陰經裏病,霍亂之 候,四逆之劑,其可缺諸?

凡傷寒大汗已出,因而露風,則汗不流通,風邪乘虛 襲於經絡,故手足攣搐,不能屈伸,節脈拘急也。宜牛 蒡根散主之。

寸疔

[編輯]

寸疔,生手指骨節間。

虎口疔

[編輯]

虎口疔。生合谷穴。

蛇頭疔

[編輯]

蛇頭疔生手指頭兩旁。狀如蛇頭。膿甚。腥穢紫黑色。 痛引心。有潰爛脫落者。

臂癰

[編輯]

《鬼遺》云:「垂臂兩處,發接骨下臂鵝上,起如雞鴨卵大, 皆由榮衛不調所為也。」喜患實處而不透內,亦宜急 消,或發穴早療。

兩臂肘起在接骨下,引手至小骨之上發癰節。此處 雖實,奈連大小筋骨,舉動不便,垂手多墜疼。如膿深 沉徹骨,即傷筋脈,拳縮不舒,攣搐。宜急以緩慢筋脈 藥餌治之。

《元機》云:「在臂外為癰,在臂內為魚肚發,在臂上節,腫 連臂髃,為臂風毒,宜活命飲加羌活、獨活、桂枝、桔梗, 水酒各半煎服,及奪命丹、紫金丹、勝金丹選用。壯實有裏證者,一粒金丹、八陣散下之。若漫腫無頭,服敗 毒之藥不能消者,宜十全大補湯加桂枝、桔梗托之。 有嘔吐而數日不食者,潰出膿則愈。」

臑癰俗名病藕包

[編輯]

臑臂表裏俱腫痛,赤色,惟肘節處差小,故名「藕包」,以 內外分陰陽。

或問「手臂陽明經分生㿔,初如粟米,漸大如赤豆,痛 不可忍。旬日大如胡桃,枯紫色,何如?」曰:「此名骨瘻疽。 若毒游徧身,拘急發搐,嘔噦不食,冷汗自出,滑泄煩 躁脈亂者死,犯房勞怒氣者死。一人患此證,一月之 後,徧身攻串,口吐黃水,穢氣滿室,既而嘔吐膿血,旬 日而亡。其人三四日前尚進飲食,人與沐浴扶起,皮」 肉俱爛。患者不信,醫者不識,以致隕身。此由七情不 和,積怒積憂、積熱所致,真元虛敗,不能勝邪故也。縱 有丸丹,天命而已。惟智者防患於未然,急服黃連消 毒散、勝金丹、烏金散、活命飲加羌活選用,治之稍緩, 七惡證多者,必死也。

按:「此證發之暴,死之速,乃陰虛極而火獨光之故。前 藥不滋化源,而揚湯止沸,其能濟乎。」

手心毒

[編輯]

手心結毒,臖赤腫痛,俗名「病穿掌」,又名「穿窟天蛇」,又 名「貧子盂。」若偏於掌邊者,名穿邊天蛇,又名穿埂天 蛇。此手厥陰心包絡積熱所致。初宜隔蒜灸之,以泄 其毒,服活命飲加桂枝、薑黃。實者,量表裏為汗,下於 紫金丹、奪命丹、烏金散、一粒,金丹選用。既潰,參芪大 劑補之。

虎口疽

[編輯]

虎口結毐,臖赤腫痛,名「合谷疽」,又名「丫刺毒」,又名「擘 蟹毒」,又名「手叉發。」此手陽明大腸經風熱積毒之所 致也。初覺宜隔蒜灸之,服活命飲加桂枝、薑黃、桔梗、 升麻,水酒煎服。壯實者量表裏為汗下。老弱者,十全 大補湯、十宣散、托裏散中選用。

鴉叉

[編輯]

五指叉處結毒臖腫者。俗名「鴉叉。」

腕癰

[編輯]

手屈之處結毒臖赤為手屈發。俗名「手牛押屈。」此手 三陰經風熱聚毒之所致也。治法同前。

手發背俗名蜘蛛背

[編輯]

《鬼遺》云:「兩手背發癰疽,初生如水刺,無頭腦,頑然滿, 手背腫滿後,聚毒成瘡,深入至骨,而為手發背。」此屬 五種,皆發毒之類也。

手背腫毒,乃三陽經風熱鬱滯而發,宜服活命飲加 芩、連、山梔、桔梗、升麻;寒加桂枝,熱加薑黃,水酒煎服。 有表證者,紫金丹、烏金散、奪命丹汗之;有裏證者,一 粒金丹、八陣散下之。老弱者宜大補之劑。

大指疽

[編輯]

手大指頭發小點如粟,漸大如豆,或如桃李,或青或 紫、乍黃乍黑乍白,或癢或痳木不痛,或大痛徹心,此 名「調疽」,屬手太陰肺經積毒。毒盛者宜截去之,四日 刺得血膿者生,得黑血者死。急服烏金散、紫金丹汗 之,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毒氣攻心,嘔吐不食,膨脹 者死,齒縫出血者死。

天蛇頭

[編輯]

手中指頭結毒,臖赤腫痛,或不拘何指,俱名「天蛇頭。」 若有膿裂開,有口脣,如蛇頭狀,是以名焉。屬手厥陰 心包絡積熱所致。宜服活命飲加柴胡、羌活、桔梗、黃 連消毒飲、紫金丹、烏金散選用。雖黑色頑痲、潰爛脫 指者,亦不死。

敦疽

[編輯]

五指頭生疽,名為「敦疽。」係臟腑積熱,治不可緩。宜內 疏黃連湯、紫金丹、烏金散,及一粒金丹下之。

手指節發

[編輯]

手指節結毒,臖赤腫痛,又名「病繭」,又名「蛇節疔」,又名 疔節天蛇,又名「病蛇節」,治法與天蛇頭大同小異。

代指

[編輯]

代指者,先腫臖熱痛,色不黯,緣爪甲邊結膿,劇者爪 皆脫落,但得一物冷藥汁溻漬之佳。爪者筋之餘,筋 賴血養,血熱甚注於指端,故指腫熱結聚成膿,甚則 爪甲脫落。此病類於指疽,然無蘊毒,故色不黯黑,雖 久亦不殺人。

內服方《聖濟總錄》有漏蘆湯,藍花湯中用漏蘆、藍花、 升麻、大黃、黃芩、元參、𥐚、硝,既無蘊毒,何為用硝、黃下 藥輕病重治,能無過乎?故今不取。

股陰疽與附骨疽參看

[編輯]

《鬼遺》云:「陰疽發腿髀及陰股,始發腰強,數飲不能多, 七日發堅,腫脹惡疼,心煩躁,死不治。」

或問「大股之內,陰囊之側,生毒何如?」曰:「在左為上馬 癰,在右為下馬癰,在肛門旁名肛門癰,俱屬足太陽 經濕熱,七情不和,憂憤所致。宜服內補黃芪湯、內托 羌活湯、十全大補湯選用。勝金丹、紫金丹,壯實者一 粒金丹、八陣散下之。」嘔吐不食,痲木黑陷,膨脹,六脈微或代,冷汗不止,煩躁狂妄,小水不利,泄瀉者不治。 未潰先便宜服「臺閣紫微丸。」

按:足三陽之脈在外皆曰髀。足三陰之脈在內,皆曰 股。今曰「大股之內,陰囊之側。」則屬三陰經。而厥陰為 多明矣。乃以為足太陽,不亦謬乎。

股陽疽

[編輯]

或問:腿外側骻下五六寸生疽何如?曰:此名伏兔發, 寒熱大作,疼痛徹心,臖腫無頭是也,屬足陽明胃經。 先賢謂不治之證,早覺早治為上,急隔蒜灸,灸而皰 起者可治,無皰者難治。服活命飲加牛膝、木瓜、漢防 己、紫金丹、勝金丹汗之。壯實者,八陣散、一粒金丹下 之。

腿遊風

[編輯]

或問「腿股忽然赤腫,何如?」曰:「此名腿遊風,風熱相搏 而然,屬足太陽經,宜砭出惡血,服防風通聖散,去白 朮,加黃蘗、牛膝、防己主之。」

委中毒

[編輯]

或問:「一女年十四,往來寒熱,膝後膕內約紋中,堅硬 如石,微紅微腫,何如?」曰:「此名委中毒,此穴在膝後摺 紋中,屬太陽膽經,由臟腑積熱,流入膀胱而發。用八 珍散下瘀血斗許而消。若治之稍遲,潰則筋縮,必成 廢疾。」

鶴膝風

[編輯]

或問:「兩膝腫痛,股漸小,何如?」曰:「此名鶴膝風,一名鼓 槌風。起於中濕,或因痢後,腳弱緩痛,不能行履,名曰 痢風。或傷寒餘毒,不能發散,風寒濕氣結於經絡,血 脈不流,以致筋愈縮而股愈瘦,屬足少陽、足陽明經。 宜用玉龍膏酒調敷腿上,以住痛回陽。又宜沖和膏 塗足跗,以引氣行血。服大防風湯、追風丸,倍加乳香」, 以住痛舒筋,亦宜隔蒜灸之。若堅如石者,用生樟陸 根擦之效。

或問:「膝上腫痛何如?」曰:「此非一端,要須明辨。若兩膝 內外皆腫痛,如虎咬之狀,寒熱間作,股漸細小,膝愈 腫大,名鶴膝風,急隔蒜灸,服大防風湯。但一膝痛引 上下,不甚腫而微紅,名膝遊風,宜服聖授丹、換骨丹、 防風通聖散加牛膝、木瓜。但膝之兩旁腫痛,憎寒壯 熱,晝夜偏劇,腫處手不可近,為膝眼毒。膝蓋上腫痛」 者。為膝癰。此二證宜服勝金丹。或紫金丹、八陣散、活 命飲加牛膝。

脛陰癰

[編輯]

或問:「足小肚內側,微紅微腫,堅硬如石,三四寸許,痛 楚難禁,何如?」曰:「此名黃。」請幫助識別此字。癰屬足太陰與足厥陰二 經濕熱,又積憤所致,宜服五香湯、流氣飲加牛膝、木 瓜、防己、黃蘗。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或萬病解毒丹。 不足者,十全大補湯加牛膝、木瓜。若過時潰出清水, 虛火上升,嘔吐不食者,不治。

三里發

[編輯]

《鬼遺》云:「三里兩處起癰疽,初發如牛眼,睛青黑,便五 七日破穴,出黑血汁膿,腫攻膀肚連腿裏拘急冷疼, 此因傷筋氣,勞力所成。宜用湯藥注射其外,毒自平 息矣。」

接骨發

[編輯]

《鬼遺》云:「兩腳接骨近上膀肚下一處,起丹疽,如胡桃 大,硬如物打磕之狀,不苦疼,但腫急脹,慮其損筋,亦 須早出膿毒,可保平安也。」

青蛇便

[編輯]

或問「足肚之下結塊,長二三寸許,寒熱大作,飲食不 進,何如?」曰:「此名青蛇」,便屬足少陰與足太陽經,由腎 經虛損,濕熱下注所致。頭向上者難治,頭向下者刺 出惡血,服活命飲加木瓜、牛膝、黃蘗,或烏金散、紫金 丹選用。老弱之人,嘔吐腹脹,神昏脈躁者死。

青蛇便生小膀上下,頭生望上攻走入腹者,不可治。 頭生向下,尾在上即為順,可治也。急服二十六味托 裏散,外用「神方鐵箍散」,薑汁、陳酢、豬膽同調敷之。上 望下趕蛇頭,上用三稜針,針入二寸,出黑紫血,出針 急下「保生散」,用紙撚蘸藥送入。

瓜藤纏

[編輯]

或問足股生核數枚,腫痛,久之潰爛不已,何如?曰:「此 名瓜藤纏」,屬足太陽經,由臟腑濕熱,流注下部所致。 用防風通聖散加檳榔、牛膝、防己主之。

內踝疽

[編輯]

或問「足內生疽何如?」曰:「此名鞋帶癰,由寒濕滯於足 陽明與足厥陰肝經,血澀氣阻所致。初宜隔蒜灸之, 服流氣飲加牛膝、木瓜、防己。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 老弱者,十全大補湯、內托黃芪柴胡湯主之。」

外踝疽

[編輯]

或問足外踝生疽何如?曰:「此名腳拐毒,屬少陽膽經、 足太陽膀胱經濕熱下注,宜服內托羌活湯、黃連消 毒散、內托復煎散選用。勝金丹、烏金丹、紫金丹皆可 用。」

===腓腨發===或問足小肚生疽,寒熱煩躁何如?曰:此名腓腨發疽, 屬足少陰腎經,由腎水不足,積熱所致。古方書云:不 治宜活命飲加牛膝、木瓜、黃蘗。老弱者,八珍湯加牛 膝。壯實者,一粒金丹下之。涉虛者難治,以腎氣丸、十 全大補湯主之。潰出血膿者生,潰出清水者死。

臁瘡

[編輯]

《鬼遺》云:「兩曲。」請幫助識別此字。膀肚下內外兩踝前有廉刃兩邊為 裏外廉,上結癰腫,此處近骨難瘥。宜用「收毒散」,外貼 四畔,中心即用活血肉藥貼,無害。

或問足內外廉生瘡,連年不已,何如?曰:此由濕熱下 注,瘀血凝滯於經絡,以致肌肉紫黑,癢痛不時,女人 名為裙風褲口瘡,即臁瘡也。最難克效。蓋以裙扇地 風濕盛故也。宜服獨活寄生湯、防風通聖散,加牛膝、 木瓜、防己,外用隔紙膏,或製女貞葉貼之。

風疽

[編輯]

凡腳腨及曲。請幫助識別此字。中癢。搔則黃汁出,名風疽。以《風疽方》 治之。

脫疽

[編輯]

《鬼遺》云:「腫敦疽,發兩足指,五日不」請幫助識別此字。死四日可刺。其 色發黑。癰者不堪。未過節者可治。

足指生疔,重者潰而自脫,故曰「脫疽。」或曰:「惟足大指 患之為脫疽,其餘足指患之曰敦疽,易治,惟脫疽難 治。」

初發結毒,焮赤腫痛者,以五神散及以紫河車、金線、 釣葫蘆、金雞舌、金腦香,搗爛敷,及以汁塗敷;又以「萬 病解毒丸」,磨酢煖塗之。

未成焮痛者,除濕攻毒,更以隔蒜灸之,至不痛,用《十 二經》消毒散,加引經藥。若腫勢盛,未得緊急者,宜作 蛇傷治之,及作瘴氣治之效。

未成焮痛或不痛或大痛者。宜隔蒜灸。更用解毒。以 消毒萬全湯。臨證加減。

未成。若色黑。急割去。速服補劑。庶可救。若黑涎上。不 可治。

未成。若色赤焮痛者,托裏消毒,更兼灸,以人參敗毒 散去桔梗,加赤牛膝、銀花、白芷、大黃,痛止。次以「十宣 散」加天花粉、金銀花、赤牛膝。

未成欲成。若色紫不痛,隔蒜灸五十壯。尚不知痛,又 明灸之,服活命飲,次以托裏散,潰脫而愈。

未成欲成,大痛色赤而腫,隔蒜灸至痛止。以加味荊 芥敗毒散加赤牛膝、銀花、白芷、大黃,次以「活命飲。」

腳氣瘡

[編輯]

夫腎主於腳,若腎虛為風濕所搏,攻於腳膝,則名「腳 氣。」因其氣血壅滯,濕毒氣盛,在於膚腠,不得宣通,故 令腳上生瘡也。若風毒不散,其瘡漸增,黃水腫痛,身 體壯熱,經久難瘥也。

甲疽嵌甲

[編輯]

「足三陰經皆起於足指,氣血沮而不行,結於指甲之 間,能成甲疽。此皆經絡之所流注,非特肌肉之病也。 或得於剪甲傷肌,或得於甲長侵肉,或得於履絇之 不適,使氣血沮遏而不通,腐潰為疽,久則爛指,上引 於脛膝之間而瘡疱者是已。然病在四末,不必治其 內,惟塗敷滌濯,去惡而除穢,及適其行履則愈矣。」 按:足指在人體最下。氣血易沮。藥力難到。虛弱之人 小有破損。即成瘡瘍。久而不斂。況其大者。非大補氣 血。豈能易愈。此雲病在四末。不必治內。非通論也。

足跗發

[編輯]

《鬼遺》云:「陽疽起足趺及足下,二十日不穴死,十日可 刺,發赤白,膿血不多,其瘡上癢及赤黑者死。」

跗,亦作趺,足面也。其處結毒腫痛,亦名「足發背」,屬足 厥陰肝、陽明胃經之會。多因濕熱乘虛而下注。宜服 活命飲加木瓜、肉桂、牛膝,及隔蒜灸之,繼以十全大 補湯、托裏溫中湯。膿稠可治,膿清紫陷者死。

足跟疽

[編輯]

或問:「足跟生疽何如?」曰:「是名兔囓,以其狀若兔囓,故 以為名。屬足太陽經,穴名申脈,在足跟骨下。此處乃 陰陽二蹻發源之所,由臟腑積熱所致。其毒深重,最 忌毒藥敷貼,宜隔蒜灸之,及服活命飲加牛膝、肉桂, 或勝金丹、烏金散、紫金丹選用。若紫陷痲木,神昏脈 亂者,不治。過時潰爛者,有妨飲食,二便不調,或涉房」 勞。怒氣迷悶者死。

婦人足跟足指腫痛,足心發熱者,皆因胎產經行,失 於調攝,虧損足三陰虛熱所致。若腫痛或出膿,用六 味丸為主,佐以八珍湯。胃虛嬾食,佐以六君子湯。寒 熱內熱,佐以逍遙散。晡熱益甚,頭目不清,佐以補中 益氣湯。痰盛作渴,或口舌生瘡,亦用前二藥以滋化 源。大凡發熱、晡熱、內熱、自汗、盜汗等證,皆陰虛假熱 也。故丹溪謂「火起九泉,陰虛之極也。」男子酒色過度 者,多患此證。

琉璃疽

[編輯]

或問「足跟之旁生疽何如?」曰:「此名琉璃疽,屬足太陽

經,其色黃腫如琉璃,多由行路崎嶇,內傷筋骨脈而
考證
成。寒熱併作,元氣不足,嘔吐昏迷者,難治。急服五香

湯、活命飲、勝金丹、烏金散選用。壯實者,一粒金丹或 八陣散下之。」

足心癰

[編輯]

《鬼遺》云:「兩腳心發徹骨者,不治。如腳心微皮破,不至 深,發膿不多者可治。」

足心發毒腫痛,亦名「湧泉疽」,俗名「病穿板」,又名「穿窟 天蛇」,屬少陰腎經虛損所致,宜隔蒜灸之。實者,服活 命飲送六味地黃丸。有表裏證,量為汗下。虛者,十全 大補湯、八味地黃丸大劑,不問晨夜投之,潰爛嘔逆 迷悶,脈微代者死。

肉刺

[編輯]

肉刺者,生於足指間,形如硬胝,與肉相附,隱痛成刺, 由靴履急窄相摩而成。

無名腫毒

[編輯]

手背腳背腫大,有赤痕如蝦之狀,名病蝦證也。用油 炒鹽糟令香,以熱湯淬之,泡湯乘熱淋洗之,即消。要 服痱瘍藥。

膝內廉近摺紋之處,結核腫痛,但核形長如魚之狀, 名「上水魚。」以稜針亂刺去惡血,以梣枯、雷廷藤、山樟 子葉搗,糟炒縛之,又用山雷廷藤、赤牛膝、山蘇木梣 枯搗,鹽糟炒縛之。又方:山雷廷根皮,梣枯搗炒縛,及 用七聖膏敷之,卻用九金六馬散服之。

腳背或腳趾腫痛不可忍,以腳高懸起,其疼方止些 若以腳垂下,其疼不可當也,名曰「倒拔腫瘍。」先用兩 面龜一味煎酒服,次服兩面龜散。如不應,以蛇薯磨 酒服,大效。

《陳實功外科正宗》

[編輯]

脫疽

[編輯]

夫脫疽者,外腐而內壞也。此因平昔厚味膏粱,熏蒸 臟腑,丹石補藥,消鑠腎水,房勞過度,氣竭精傷;或兼 房術澀精霸道藥噙舌下,化水直至丹田;或納臍中, 使熱徑浥內腎;或為丸,掌握作香,鼻息塗抺陰鼎;或 搽陽器,圖使堅鋼,希求常濟。多致陽精煽惑,淫火猖 狂。其蘊蓄於臟腑者,終成燥熱火證;其毒積於骨髓 「者,終為疽毒陰瘡,誠為巧人行拙,誰防禍起蕭牆?智 者多愚,自謂喜從天降,不顧後日之骨枯髓涸,臟敗 腑亡,方知今日摧敗有故,解脫無方。」凡患此者,多生 於手足。夫手足乃五臟枝榦,瘡之初生,形如粟米,頭 便一點黃泡,其皮猶如煮熟紅棗,黑氣侵漫,相傳五 指傳遍,上至腳面,其疼如湯潑火燃,其形則骨枯筋 爛,其穢異香難解,其命仙方難活。故謂血死心敗,筋 死肝敗,肉死脾敗,皮死肺敗,骨死腎敗,此五敗者,雖 有靈丹,竟喪命而已。是生此疾者,死生付於度外。《孫 真人》曰:「在肉則割,在指則切」,即此病也。治之得早,乘 其未及延散時,用頭髮十餘根,纏患指本節盡處,遶 紮十餘轉,漸漸緊之,毋得毒氣攻延良肉。隨用蟾酥 餅放原起粟米頭上,加艾灸至肉枯瘡死為度。次日 本指盡黑,方用利刀尋至本節縫中,將患指徐順取 下,血流不住,用金刀如聖散止之。餘腫以妙貼散敷 之。次日倘有黑氣未盡,單用蟾酥錠研末摻之,膏蓋 黑氣自退。患上生膿,照常法用玉紅膏等藥生肉、護 骨、完口,此為吉兆。內服滋腎水、養氣血、健脾安神之 劑。若內無變證,外無混雜,此十中可保其三四矣。若 割取之後,黑色仍漫,痛腫尤甚,敗惡無膿,口乾舌硬, 精神不爽,食不知味者終死。凡治此,不可一己醫治, 必與高明眾議,聽患者願情割取。況此證首尾吉凶, 變駁難定,故不可輕易用之。又有形似而證非。穴真 而受異。詳註在後。宜參觀之。

《看法》

[編輯]

起,瘡不渴,口潤舌和,性志尋常,無妄暴急,《循禮》為吉。 初出,形如麻子,焮熱作痛,一指皆腫,根腳收束者吉。 已成,頭便作腐,肉不紫黑,疼痛有時膿出腫消者吉。 已潰,先膿後腐,肉色紅活,毒不走散,氣不腥穢者吉。 未瘡,先渴,喜冷無度,昏睡舌乾,小便頻數,陽痿者逆。 初起,形如粟米,肉便紫色,不腫刺疼,黑氣延散者逆。 已成,瘡形枯𪔀,肉黑皮焦,痛如刀剜,毒傳好指者逆。 已潰,肉枯筋腐,血水臭污,疼苦應心,伶行徹骨者逆。

《治法》

[編輯]

脫疽,多生足指,少生手指。初起水窠黃泡者,即灸之。 初生如粟,裏可容谷,皮色紫赤,不作焮腫,髮紮仍灸。 已灸之後,瘡受火氣,發泡作膿,外藥箍之,內兼補托。 毒勢。已成,瘡形稍陷,但紫色未攻腳面者,評議割取。 既割取之後,血水淋漓,疼痛不減,和氣血,補脾胃。已 成,飲食減少,身體倦怠,便數口乾,滋津液,壯腎水。破 後,氣血受傷,脾胃虛弱,自汗盜汗,惡心乾嘔,睡臥不 寧,日晡發熱疼痛苦楚,煩悶譫妄,俱宜大補氣血富 貴及膏粱素饕,色慾毒瘀,房術縱恣日久禁行割法。

痼發

[編輯]

「痼發」乃天時不正之氣,感而發之,非毒內作也。此患 多生於手足掌心,或腰腿臀下伸縮之處,漫腫無頭憎寒發熱,四肢沉重,煩渴為甚。初起宜服萬靈丹發 汗解表。腫仍不消者,必欲作膿,托裏消毒散兼蠟礬 丸間服。後法俱照癰疽潰瘍法推治為當。

石榴疽

[編輯]

石榴疽者,乃少陽相火與外濕煎搏而成。其患生在 肘尖上一寸是也。初起一點黃色小泡,根便開大,色 紅堅硬,腫如覆椀,皮破泛出,壘壘如榴子,令人寒戰, 猶如重瘧。初起即灸九壯,內服「蟾酥丸,發汗以解蘊 毒。灸頂上,蟾酥餅貼之,膏蓋焮腫處,金黃散敷之,內 服菊花清燥湯、琥珀蠟礬丸。煩躁熱甚者,護心散、金 液戊土丹。」九日後患上作膿稠黃,疼苦稍減,表裏證 退,飲食微進者,可保無虞,反此為逆。潰後元氣虛弱, 雜證相兼者,照癰疽調理法治之。

穿踝疽

[編輯]

穿踝疽,足三陰濕熱下流,停滯而成。初起內踝腫痛, 疼徹骨底,舉動艱辛,甚則串及外踝通腫。有頭者屬 陽易破;無頭者屬陰難潰。此二者,初起必寒熱交作, 宜荊防敗毒散加牛膝散之。日久膿成脹痛者針之。 腐而不斂孔大者玉紅膏培之。形體虛弱者補之。此 證若不治,因循致成廢疾也有矣。

甲疽

[編輯]

甲疽者,或因甲長侵肌,又因修甲損傷良肉,靴鞋窄 小,俱易生之。其患努肉裹上指甲,腫痛異常,難於步 履。初宜三品「一條鎗」,貼努肉上,化盡自愈。日久努肉 堅硬,須冰螄散化之,後用珍珠散摻上必瘥。

天蛇毒

[編輯]

天蛇毒,一名「蛇頭疔」也。心火旺動,攻注而成。其患指 尖腫,若蛇頭赤腫焮痛,疼及連心,甚者寒熱交作,腫 痛延上腫頂上小艾灸五壯,以雄黃散塗之,內服蟾 酥丸,發汗解毒。輕者漸消,腫者潰膿,甚則腐爛。破後 腫仍不消者,以蟾酥條插入孔內,膏蓋自效。腐爛者, 玉紅膏搽之。虛而不斂者,兼服補劑。

合谷疔

[編輯]

合谷疔,俗稱「虎口百丫也。」此患多有疙瘩泡起,亦有 紅絲走上,故有疔名之稱。此手陽明胃經濕毒攻注 作癢或熱焮疼。初起挑破貼蟾酥餅膏蓋,金黃散敷 之。三日後腫聚,必欲作膿,換膏貼之。軟腫脹痛者,膿 已成,針之即愈。腫甚寒熱者,必內外消托。

臁瘡

[編輯]

臁瘡者,風熱濕毒相聚而成,有新久之別,內外之殊。 新者只用三香膏、乳香法紙貼之,自愈。稍久紫黑者, 以解毒紫金膏搽紮,漸可。又年久頑臁,皮肉烏黑,下 陷,臭穢不堪者,用蜈蚣餞法,去風毒,化瘀腐,方可得 愈。外臁多服四生丸,內臁多服腎氣丸妙。

血風瘡

[編輯]

血風瘡,乃風熱、濕熱、血熱三者交感而生,發則搔癢 無度,破流脂水,日漸沿開,甚者內服消風散加牛膝、 黃蘗,外搽解毒雄黃散,或「如意金黃散」,俱可敷之。如 年久紫黑堅硬,氣血不行者,用針砭去黑血,以神燈 照法熏之,以解鬱毒,次以前藥敷之方效。

婦人腳丫作癢

[編輯]

婦人腳丫作癢,乃從三陽風濕下流,凝結不散,故先 作癢而後生濕爛。又或足底灣曲之處,癢濕皆然,枯 礬散摻之。

手足破裂

[編輯]

手足破裂者,乾枯之象,氣血不能榮養故也。因熱肌 驟被風寒所逼,凝滯血脈,以致皮膚漸枯漸槁,乃生 破裂,日襲於風,風熱相乘,故多作痛。以「玉肌散」洗擦, 潤肌膏潤之。甚者兼服當歸飲子為妙。

螻蛄串

[編輯]

螻蛄串者,乃得於思慮傷脾,脾氣鬱結所生。是疾氣 血澆薄者多,蓋四肢屬脾土,其患多生於兩手,初起 骨中作痛,漸生漫腫堅硬,不熱不紅,手背及內關前 後連腫數塊,不能轉側,日久出如豆腐漿汁,串通諸 竅,日夜相流,腫痛仍在。患者面黃肌瘦,飲食減少,久 則寒熱交作,內證並出,首尾俱宜益氣養榮湯、加味 逍遙散調和氣血,扶助脾胃,其中可生者,十有二三。 補而不應,氣血瀝盡而亡者多矣。

臭田螺

[編輯]

臭田螺,乃足陽明胃經濕火攻注而成。此患多生足 指腳丫,隨起白斑作爛,先癢後痛,破流臭水,形似螺 靨,甚者腳面俱腫,惡寒發熱。先宜甘草湯洗淨,貼蟾 酥餅三日三枚,後用珍珠散、豬脊髓調搽膏蓋焮腫 上「真君妙貼散」敷之,其腫漸消,戒步履。

牛程請幫助識別此字。

[編輯]

《牛程》。請幫助識別此字。程途奔急,熱腳下水見風,以致氣滯血枯,結 成頑硬皮肉,榮衛不滋,漸生腫痛,腫高突起,支腳難 行,久則破裂,膿水相流,每日溫湯淨洗,搽牛角散。又 有內膿攻注,皮頑難破者,以大線針眠頭挑破,出膿 乃寬。硬皮破裂者,剪而去之。肉不生者,玉紅膏長之, 肉滿不生皮者,珍珠散搽上生皮乃愈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

[編輯]

請幫助識別此字。請幫助識別此字。蛀多生手指節中,不紅不熱,腫如蟬腹,乃手少 陰痰氣凝滯而生。初起不疼,日久方痛,痛久方腐,腫 仍不消,蟾酥餅膏貼,漸作稀膿。近者一載,遠者三年。 此屬體弱者有之,內兼補劑,免變癆瘵之證。

田螺泡

[編輯]

田螺泡,多生手足,忽如火燃,隨生紫白黃泡,此脾經 風濕攻注,不久漸大,脹痛不安。線針挑破,泄去毒水, 太乙膏蓋。挑破又生者,內服解毒瀉脾湯可愈。

鵝掌風

[編輯]

「鵝掌風」,由手陽明胃經火熱血燥,外受寒涼所凝,致 皮枯槁,又或時瘡餘毒未盡,亦能致此。初起紫斑白 點,久則皮膚枯厚,破裂不已,二礬湯熏洗即愈。

拾遺證

[編輯]

「臑疽」,生在膊上,連肩通腫長堅而硬。

「兌疽」,生在當手動脈之處,腫痛寒熱,痛徹手膊,舉動 不便。

附:「陰疽」生在內踝上三寸,初生小泡,漸生赤腫。破流 血水,痛亦徹骨,不能步履。

咬骨疽發在大腿內股。不腫不紅。痛徹骨髓。初宜雷 火針針之。內服「萬靈丹」,酒調服效。

「陰疽,生於右腿夾縫之下三寸,痛連陰子,小腹亦疼。 元疽,生於左腿夾縫之下三寸,漫腫連陰,疼及大腿。 已上初起有表證者便宜解表,有裏證者即宜通利。 潰後宜補托,久則宜收斂,此為一定治法,不可混亂, 妄投藥餌,致其危亡也。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