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233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二百三十三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二百三十三卷目錄
醫部彙考二百十三
肉門二
方〈肉極方 西州續命湯 石楠散 大黃芪酒 又方 五加酒 半夏湯 地黃煎
真武湯 清肺飲子 防風白朮牡蠣湯 小建中湯 蔚金散 導水丸 柏子仁丸 補
氣升陽和中湯 雙合湯 神效黃芪湯 補氣湯 開結舒經湯 參苓丸 前胡散 谷
靈丸 五積散 十全大補湯 補中益氣湯 桃仁承氣湯 生脈散 薏苡仁散 金剛
丸 桂枝麻黃各半湯 易簡方 桂枝五物湯 除風濕羌活湯 苦參丸〉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二百三十三卷
醫部彙考二百十三
[編輯]肉門二
[編輯]方
[編輯]肉極方〈千金方下同〉
[編輯]治肉熱極,肌痹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脫,腠理開,汗大泄,為脾風。風氣藏於皮膚,肉色敗,鼻見黃色。
麻黃、 防己。〈一作防風〉 枳實、 細莘、 白朮各三兩, 生薑、 附子各四兩, 甘草、 桂心各二兩。
石膏八兩。
右十味,㕮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西州續命湯
[編輯]治「肉極虛熱,肌膚淫淫,如鼠走身上,津液開泄,或痹不仁,四肢急痛。」
麻黃、 生薑各三兩, 當歸, 石膏各二兩
杏仁四十枚, 芎藭 桂心 甘草 黃芩
防風、 芍藥各一兩。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九升,先煮麻黃,除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四服,日再。
石楠散
[編輯]治「肉極熱則體上如鼠走。或如風痹,脣口壞,皮膚色變」 ,主諸風大病。
石楠三十銖 薯蕷 白芍藥。〈一作甘草〉 天雄 《桃花》。〈一作桃仁〉 甘菊花各一兩 黃芪十八銖 山茱萸二兩十八銖 真珠十八銖 石膏二兩 升麻 葳蕤各一兩半
右十二味,治下篩,酒下方寸匕,日再,食後服。
大黃芪酒
[編輯]治「肉極虛寒,為《痹風》,陰動傷寒,體重怠惰,四肢不欲舉,關節疼痛,不嗜飲食,虛極所致。」
黃芪 桂心 巴戟天 石斛 柏子仁 澤瀉 茯苓 乾薑 蜀椒各三兩, 防風 獨活 人參 各二兩 天雄 芍藥 附子 烏頭 茵芋 半夏, 細莘 花粉 白朮 黃芩 山萸各一兩。
右二十三味,㕮咀,絹袋貯,以清酒三斗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三日。初服三合,漸漸加,微痹為度,日再。
又方
[編輯]治「肉極虛寒,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四肢緩縱,偏攣急,痛注五臟,恍惚喜怒無常,手腳不隨。」
獨活、 茵芋、 黃芩各三兩, 甘草、 防風。
芍藥, 芎藭, 麻黃, 葛根各三兩, 人參一兩, 烏頭三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一斗,入竹瀝四升,合煮取四升。分四服,日三夜一。
五加酒
[編輯]治肉虛。坐不安席。好動。主脾病。寒氣所傷。
《五加皮》, 「枸杞皮各二升, 地黃, 丹參各八兩, 石膏, 杜仲各一升, 乾薑四兩, 附子三兩」
右八味,㕮咀,以清酒二斗漬三宿。一服七合,日再。
半夏湯
[編輯]治肉實。坐不安席。不能動作喘氣。主脾病熱氣所加。關格除喘。
麻黃一兩, 半夏, 宿薑各八兩, 杏仁五兩, 細莘 橘皮各四兩, 石膏七兩, 射干二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須利下,加芒硝三兩。
地黃煎〈中藏經〉
[編輯]解勞傷,生肌肉,進飲食,活血氣,養心神。
鵝梨汁一升, 生地黃汁 杏仁汁 生薑汁 紫蘇汁 薄荷汁各五升 法酒二升 沙蜜四兩
右慢火熬成膏,入後藥。
柴胡三兩 木香 人參 茯苓 山藥 遠志柏子仁微炒,另研 白朮 枳殼各一兩,麪裹煨 秦艽二兩 桔梗 熟地黃各四兩,酒浸,切焙 麝香半兩,細研
右丸如桐子大,每日食後,甘草湯下二十丸。
真武湯〈仲景〉
[編輯]治悞發太陽汗,致筋惕肉瞤,以此救之。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茯苓 白芍藥 生薑切 白朮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若欬者,加五味半合,細莘、乾薑各一兩;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
清肺飲子〈衛生寶鑑〉
[編輯]長肌肉,補肺氣,養脾胃,定心神。
白芍五錢 人參、 升麻、 柴胡各四錢 天冬、 麥冬各三分 陳皮二分半 黃芩 甘草生 黃蘗 甘草炙,各二分
右十一味,㕮咀,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食後。「汗多者,加黃芪五分。」
防風白朮牡蠣湯〈仲景下同〉
[編輯]治「發汗多。頭眩汗出。筋惕肉瞤。」
防風 牡蠣粉炒黃 白朮等分。
右搗羅為細末,每服二錢,以酒調下,米飲亦得,日進二三服,汗止,便服「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
[編輯]治前證汗已止者
桂枝 甘草炙 生薑切,各三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劈 膠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
蔚金散〈子和下同〉
[編輯]治肌肉不仁,以此探吐。吐後宜服「導水丸。」
蔚金、 滑石、 川芎各半兩
右為細末,每服一二錢,量虛實加減,以虀汁調下,空心服之。
導水丸
[編輯]治前證
大黃 黃芩各二兩 滑石 黑牽牛頭末,各四兩
右為細末,滴水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加至百丸,臨臥溫水下。
柏子仁丸〈丹溪〉
[編輯]補益元氣充實肌膚
山萸四兩 柏子仁、炒 遠志各半兩 覆葐子 山藥另為末,各一兩 當歸梢 澤瀉各半錢 陳皮 紅花少許 五味子三十粒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補氣升陽和中湯〈東垣〉
[編輯]治「閉目則渾身肌肉痳木,晝減夜甚,開目則漸退。」
生甘草 黃蘗酒炒 白茯苓 澤瀉 升麻 柴胡各二分 蒼朮 草豆蔻各三分 陳皮 歸身 白朮各四分 白芍藥 人參各六分 佛耳草 炙甘草各八分 黃芪一錢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遠服。
雙合湯〈古今醫鑑〉
[編輯]治濕痰死血作《痲木》。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地黃、 陳皮、 半夏、 白茯苓」、 白芥子各一錢, 桃仁八分, 酒紅花 甘草各三分。
右剉,作一貼,水煎,入竹瀝薑汁調服。
神效黃芪湯〈東垣下同〉
[編輯]治渾身痳木不仁,或頭面手足肩背腿腳痳木,並皆治之。
蔓荊子二分, 陳皮五分, 人參八分, 炙甘草、 白芍藥各一錢, 黃芪二錢。
右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臨臥稍熱服。如痳木不仁,雖有熱不加黃蘗,只加黃芪一錢,通三錢。如痲木甚者,加芍藥一錢,通二錢;如小便淋澀,加澤瀉五錢,一服去則止。如有大熱證,加酒洗黃蘗三分。
補氣湯
[編輯]治肌膚痳木神效
黃芪、 陳皮、 甘草各一錢二分, 澤瀉六分, 芍藥八分。
右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開結舒經湯〈古今醫鑑〉
[編輯]治「七情六鬱,氣滯肌肉,手足痲痹。」
紫蘇葉 陳皮 香附 烏藥 川芎 蒼朮 羌活 南星 半夏 當歸各八錢, 桂枝
甘草各四分。
右剉,作一貼,薑三片煎,入竹瀝薑汁調服。
===參苓丸〈河間〉===
治胃中結熱,消穀善食,不生肌肉,此名「食㑊。」
人參、 石菖蒲、 遠志、 赤茯苓、 地骨皮。
牛膝酒浸。各一兩
右為末,蜜丸梧子大,米飲下三五十丸,不拘時服。
前胡散〈河間〉
[編輯]治肉苛證。苛者,𤸷重也。
川椒三錢, 前胡、 白芷、 細莘、 官桂、 白朮、 川芎各三兩, 吳茱萸、 附子炮 當歸各二兩
右剉搗,以茶酒三升拌勻,同窨一宿,以豬脂五斤入藥微煎,候白芷黃色,去滓熬成膏,在病處摩之,以熱為度。
谷靈丸〈濟陰綱目〉
[編輯]治肌肉消索
黃芪 人參 牛膝 當歸各一兩 熟地黃 白茯苓各五錢 杜仲 蒼朮 白朮 肉桂 枸杞子各三錢 附子炮,一枚
右為末,酒糊和丸梧子大,人參湯下百丸。
五積散〈和劑〉
[編輯]治風濕肌肉痲木
白芷 茯苓 半夏湯洗七次 當歸 川芎 甘草炙 肉桂 芍藥各三兩 枳殼去瓤麩炒 麻黃去節根 陳皮去白,各六兩 桔梗十二兩 蒼朮泔浸去皮,二十四兩 厚朴去粗皮,薑製 乾薑爁,各四兩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三片,蔥白三根,煎七分,熱服。
十全大補湯
[編輯]治「氣血兩虛,脾弱,肌肉瘦削,手足逆冷,脈沉微,無火證者。」
人參 白朮 茯苓 熟地黃 川芎 當歸 芍藥 肉桂 黃芪各等分, 甘草減半。
右㕮咀,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溫服。
補中益氣湯〈東垣〉
[編輯]治「病久體羸,氣虛痲木,脈微弱,或弦大無力者。」
黃芪「病甚熱甚者」一錢, 人參三分。〈嗽者去之〉 橘皮 歸身酒浸 升麻 柴胡各二錢 白朮三錢 甘草炙,五分
右㕮咀,水二盞,煎至一盞,量氣弱氣盛,臨病斟酌水盞大小,去滓,食遠稍熱服。如傷重者,不過二服而愈。若病久者,以權立加減之法治之。
桃仁承氣湯〈仲景〉
[編輯]治一塊「痲木屬死血,大便見血而便閉者。」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研 大黃四兩 芒硝
甘草, 桂枝各二兩
右水煎溫服
生脈散〈醫錄〉
[編輯]治「夏月氣虛,肌肉痲木者。」
人參五錢。 五味子、 麥門冬各三錢。
右水煎服
薏苡仁散
[編輯]治「肉實極,肌膚淫淫如鼠走,津液開泄,或時痳痺不仁。」
薏苡仁 石膏煅 川芎 肉桂 防風 防己 羚羊角鎊屑 赤芍藥 杏仁去皮尖,麩炒黃 甘草炙,各等分
右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薑五片,煎服無時。
金剛丸〈保命集〉
[編輯]治心肺胃損。肌肉消削。及腎損骨痿。
萆薢 杜仲炒去絲 蓯蓉酒浸 菟絲子酒浸,各 等分
右為細末,酒煮豬腰子,搗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用溫酒送下。
桂枝麻黃各半湯〈仲景〉
[編輯]治「肌肉頑痲。厥如死屍。」
杏仁二十四箇,去皮尖及雙仁者 大棗四枚,擘 桂枝去皮,二兩十六銖 芍藥 生薑 甘草炙 麻黃去節,各一兩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中,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易簡方
[編輯]治遍身肌肉痳痺
黃芪一兩 人參 白芍各五錢 附子炮,一枚 當歸三錢
右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酒下。
桂枝五物湯〈仲景〉
[編輯]一名「黃芪枝桂五物湯。」 治肌肉痲痹。
黃芪, 桂枝, 白芍藥各三兩, 生薑六兩, 大棗十二枚
右,水六升,煮二升,溫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參。」
===除風濕羌活湯〈東垣〉===
治風濕不退。眩運痲木。
黃連一分, 羌活、 防風各一兩, 柴胡、 獨活、 甘草炙各五分, 升麻七分, 茯苓二錢, 藁本、 陳皮、 黃蘗、 川芎各三分, 蒼朮、米泔製。
黃芪各一錢 澤瀉 豬苓去皮,各二分
每服三錢或五錢。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量虛實施用。
苦參丸
[編輯]治肉苛
「苦參《取粉》」,二兩 丹參炙 沙參 人參 防風 五加皮 蒺蔾炒去刺 烏蛇肉酒浸 蔓荊子 敗龜板酥炙黃 虎骨酥炙黃 黑參各一兩
右為細末,用「不蛀皂角一斤,剉碎,以水三升,挼取汁,去滓,於無油鐵器內熬成膏,用煉蜜四兩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後、良久、夜臥共三服,荊芥薄荷酒下。
單方
[編輯]乾地黃,長肌肉,令人肥健,作丸或釀酒,久服佳。〈本草下同〉 薯蕷長肌肉,補虛勞羸瘦,能肥人。生者磨如泥,和酪 作粥服,甚佳。
何首烏,治積年勞瘦,能肥人。末服、丸服,並佳。
《五加皮》,療虛羸,能肥人,釀酒服或煎服,並佳。
海松子,羸瘦人可令肥健。作粥常服,甚佳。
鮒魚:羸瘦人能肥健,作羹食、蒸食皆佳。
鱉肉,勞瘦人能肥健,取肉作羹常食。又取甲炙為末, 酒服一錢。
芋充肌膚,令人肥白,作羹常食甚佳。
胡麻,長肌肉,肥健人,蒸曝久服妙。
大豆黃末,補勞瘦,肥健人,煉豬膏和丸服之,又鴈脂 和丸服亦可。
蔓菁子,令人肥健,蒸曬作末,酒飲任下二三錢。其根 作羹,常食佳。
韭、薤俱能肥健人,作葅常食並佳。
《人乳汁》治瘦瘁,令人肥白悅澤,可久服之。
「人胞」,即胎衣也。主血氣羸瘦,能肥人。蒸熟和五味食 之,或合滋補藥和丸,久服尤佳。
牛乳補羸瘦,肥健人,作粥常食佳。
黃雌雞,治羸瘦,著牀能肥人,煮爛作羹服,甚良。 羊肉,治瘦病,能肥健人,或煮或燒,常食佳。
黑牛髓,治瘦病,能肥人,和地黃汁、白蜜等分,作煎服 之,佳。
茶久服,去人脂,令人瘦,太肥者可服。
赤小豆能瘦人,久服令人黑瘦枯燥,肥盛者可服。 人太肥,欲得瘦輕健。取冬瓜長食作羹作葅佳,欲肥 則勿食。
《桑枝茶》逐濕令人瘦,過肥者宜久服之。
昆布下氣。久服瘦人。作臛作菜,常食佳。
肌肉痳木疼痛。「萬靈膏。」用甘遂二兩。蓖麻子仁四兩。 樟腦一兩。搗作餅貼之。內飲甘草湯。〈摘元方〉
身體痲木芥子末,酢調塗之。〈濟生祕覽〉
鍼灸
[編輯]《素問》曰:「月始生則血氣始精,衛氣始行;月郭滿則血 氣實,肌肉堅;月郭空則肌肉減,經絡虛,衛氣去,形獨 居,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是以天寒無刺,天溫無 凝,月生無瀉,月滿無補,月郭空無治,是謂得時而調 之。因天之序,盛虛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 病有在皮膚者,刺皮無傷肉,肉傷則內動脾,脾動則 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脹煩,不嗜食。」
刺皮無傷肉者,病在皮中,鍼入皮中,無傷肉也。 黃帝曰:「夫經脈之小大,血之多少,膚之厚薄,肉之堅 脆,及膕之大小,可為度量乎?」岐伯答曰:「其可為度量 者,取其中度也,不甚脫肉,而血氣不衰也。若夫度之 人,痟瘦而形肉脫者,惡可以度量刺乎?」審切循捫按, 視其寒暑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鍼也。 春取絡脈,「夏取分腠,秋取氣口,冬取經輸,凡此四時, 各以時為齊。絡脈治皮膚,分腠治肌肉,氣口治筋脈, 經輸治骨髓。」
春刺絡脈,血氣外溢,令人少氣。春刺肌肉,血氣環逆, 令人上氣。春刺筋骨,血氣內著,令人腹脹。
夏刺經脈,血氣乃竭,令人解㑊。夏刺肌肉,血氣內卻, 令人善恐。夏刺筋骨,血氣上逆,令人善怒。
冬刺經脈,血氣皆脫,令人目不明。冬刺絡脈,內氣外 泄,留為大痹。冬刺肌肉,陽氣竭絕,令人善忘。
《靈樞經》曰:「病在分肉間,取以圓鍼於病所。」
所謂三刺則穀氣出者,先淺刺絕皮,以出陽邪,再刺 則陰邪出者,少益深絕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間也。已 入分肉之間,則穀氣出合谷,刺者左右雞足,鍼於分肉之間,以取肌痹,此脾 之應也。春氣在毛,夏氣在皮膚,秋氣在分肉,冬氣在 筋骨,刺此病者,各以其時為齊。故刺肥人者,以秋冬 之齊,刺瘦人者,以春夏之齊。
邪在脾胃,則病肌肉痛。陽氣有餘,陰氣不足,則熱中 善饑;陽氣不足,陰氣有餘,則寒中腸鳴腹痛。陰陽俱 有餘,若俱不足,則有寒有熱,皆調於三里。
肌寒熱者,肌痛,毛髮焦而脣槁臘,不得汗,取三陽於 下,以去其血者,補足太陰,以出其汗。
風寒濕氣,客於外分肉之間,迫切而為沫。沫得寒則 聚,聚則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則痛,痛則神歸之,神 歸之則熱,熱則痛解,痛解則厥,厥則他痹發,發則如 是。
黃帝問於伯高曰:「何以知肉之病也?」伯高曰:脣色青 黃赤白黑者,病在肌肉。肉有柱,肉之柱,在臂脛諸陽 分肉之間,與足少陰分間。黃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 「百病變化,浮沉深淺,不可勝窮,各在其處。病間者,淺 之甚者深之;間者少之甚者眾之,隨變而調氣。故曰: 人之所以應土者,肉也。故為之治鍼,必筩其身而圓」 其末,令無得傷肉分,傷則氣得竭。
《甲乙經》曰:「欬,上氣喘,暴瘖不能言,及舌下挾縫青脈, 頸有大氣,喉痹,咽中乾急,不得息,喉中鳴,翕翕寒熱, 項腫肩痛,胸滿,腹皮熱,瘧氣短哽,心痛,隱疹頭痛,面 皮赤熱,身肉盡不仁,天突主之。」
寒氣在分肉間痛,上下痹不仁,中瀆主之。
《醫學綱目》曰:「凡夏感風寒濕者,為肉痹。久而不已,則 內入於脾,病四支懈惰,發欬嘔汁,取太白、三里。」
醫案
[編輯]《儒門事親》曰:郾城梁賈人,年六十餘,忽曉起梳髮,覺 左手指麻,斯須半臂麻,又一臂麻,斯須頭一半麻。比 及梳畢,從脅至足皆麻,大便二三日不通。往問他醫, 皆云風也。或藥或鍼,皆不解。求治於戴人。戴人曰:「左 手三部脈皆伏,比右手小三倍,此枯澀痹也,不可純 歸之風,亦有火燥相兼。」乃命一涌一泄一汗,其麻立 已。後以辛涼之劑調之,潤燥之劑濡之,惟小指次指 尚麻。戴人曰:「病根已去,此餘烈也,方可鍼谿谷。谿谷 者,骨空也。一日晴和,往鍼之。用《靈樞》中雞足法,向上 臥鍼,三進三引訖,復卓鍼起,向下臥,鍼送入指間皆 然。手熱如火,其麻全去。」昔劉河間作《原病式》,常以麻 與澀,同歸燥門中,真知病機者也。
《衛生寶鑑》曰:「張撫初病時,右肩臂膊痛,無主持,不能 舉動,多汗出,肌肉瘦,不能正臥,臥則痛甚。經曰:『汗出 偏沮,使人偏枯』。予思《內經》云:『虛與實鄰,決而通之』。又 云:『留瘦不移,節而刺之,使經絡通和,血氣乃復。又言: 『陷下者灸之,為陽氣下陷入陰中,肩膊時痛,不能運 動,以火導之,火引而上,補之溫之。以上證皆宜灸刺』』」, 謂此先刺「十二經之井穴」,於四月十二日右肩臂上 肩井穴內,先針後灸二七壯,及至瘡發,漸於枯瘦處, 漸添肌肉,汗出少,肩臂微有力。至五月初八日再灸 肩井,次於尺澤穴,各灸二十八壯,引氣下行,與正氣 相接,次日臂膊又添氣力,自能搖動矣。時值仲夏,暑 熱漸盛,以清肺飲子補肺氣、養脾胃、定心氣。
《薛己醫案》曰:「一產婦兩手麻木,服愈風丹、天麻丸,遍 身皆麻,神思倦怠,晡熱作渴,自汗盜汗。余謂氣血俱 虛,用十全大補湯數劑,諸證悉退,又數劑而全愈。但 內熱,用加味逍遙散而痊。」
一婦人元氣素虛,勞則體麻發熱,痰氣上攻,或用烏 藥順氣散、祛風化痰丸之類,肢體痿軟,痰涎自出,面 色痿黃,形體倦怠,而脾肺二脈虛甚,此虛而類風也。 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十全大補湯,漸愈;又用加味 歸脾湯調理,尋愈。
《證治準繩》曰:「李正臣夫人病,診得六脈中俱弦,洪緩 相合,按之無力,弦在其上,是風熱下陷入陰中,陽道 不行。其證閉目則渾身麻木,晝減而夜甚,覺而目開, 則麻木漸退,久則絕止,常開其目。此證不作,懼其麻 木,不敢合眼,故不得眠,身體皆重,時有痰嗽,覺胸中 常是有痰而不利,時煩躁,氣短促而喘,肌膚充盛,飲」 食大小便如常,惟畏麻木,不敢合眼為最苦。觀其色 脈,形病相應而不逆。《內經》曰:「陽病開目而動輕,陰病 閉目而靜重。」又云:「諸脈皆屬於目。」《靈樞》曰:「開目則陽 道行,陽氣遍布周身」,閉目則陽道閉而不行,如晝夜 之分,知其陽衰而陰旺也。且麻木為風,雖三尺之童, 皆以為然,細校之,則非如久坐而起,「亦有麻木。假如 為繩緊縛之人釋之,覺麻木作而不敢動,久則自已。」 以此驗之,非風邪,乃氣不行也。不須治風,當補其肺 中之氣,則麻木自去矣。知其經脈,陰火乘其陽分,火 動於中為麻木也,當兼去陰火則愈矣。時痰嗽者,秋 涼在外,濕在上作也,當實其皮毛以溫劑。身重脈緩 者,濕氣伏匿而作也,時見躁作,當升陽助氣益血,微 瀉陰火去濕,通行經脈,調其陰陽則已,非五臟六腑 之本有邪也,補氣升陽和中湯主之李夫人,立冬嚴霜時得病,四肢無力,乃痿厥,濕熱在 下焦也。酢心者,是濁氣不降,欲滿也。合眼麻木者,陽 道不行也;開眼不麻木者,目開助陽道,故降寒之氣 少退也;頭旋眩運者,風氣下陷於血分。不伸越而作 也。《溫經》除濕湯主之。
大理少卿韓珠泉,遍身麻痹,不能舉動,求治於予。予 以神效黃芪湯方加減授之,用芪一兩二錢,參、芍各 六錢,他稱是,一服減半。彼欲速效,遂併兩劑為一,服 之旬日,而病如失矣。予以元氣初復,宜靜以養之,完 固而後可出。渠不能從,盛夏遽出,見朝謁客,勞煩屢 日,偶從朝房出,上馬,忽欲墜仆,從者扶至邸寓,邀予 視之。予辭不治,數日而歿。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