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48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四十八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四十八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二十八
中惡門
孫思邈千金方〈飛屍鬼疰 鬼擊 卒忤〉
樓英醫學綱目〈中惡 五屍〉
徐春甫古今醫統〈邪祟敘論 病自心生 禁呪服藥兼治 脈候〉
王肯堂證治準繩〈中惡〉
陳士鐸石室祕籙〈中邪〉
方〈還魂湯 又方 五疰湯 蜈蚣湯 又方 又方 桃皮湯 桃奴湯 小附著湯
大附著湯 大金牙散 金牙散 白朮散 太乙備急散 龍牙散 又方 黑奴散 鸛
骨圓 蜥蜴圓 桔梗圓 十疰圓 太乙神明陷冰圓 江南度世圓 大度世圓 又方
雷氏千金圓 又方 八毒赤散 雄朱散 五邪湯 太乙神精丹 辟邪丹 蘇合香
丸〉
單方
鍼灸
醫案
卒中暴死門
黃帝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五常政大論 大奇論 脈要精微論 玉機真臟論
歲露論 五色篇〉
張機金匱要略〈屍蹶〉
樓英醫學綱目〈卒中暴厥〉
徐春甫古今醫統〈卒死〉
王肯堂證治準繩〈卒中暴厥〉
陳士鐸石室祕籙〈暴死〉
方〈黃龍丸 還魂湯 破棺散 硃砂丸 朱犀散 韭根茱萸湯 蘇合香丸 三物備
急丸 又方 附子理中湯〉
單方
鍼灸
醫案
藝術典第三百四十八卷
醫部彙考三百二十八
[編輯]中惡門
[編輯]《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飛屍鬼疰
[編輯]屍疰「鬼疰」者,即五屍之中屍疰,又挾諸鬼邪為害者 也。其變動乃有三十六種,至九十九種。大略令人寒 熱淋瀝,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無處不惡。累年 積月,漸就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疰易旁人,乃至滅 門。覺知此候者,宜急療之。
凡諸心腹痛,服眾方熱藥入腹,寂然不動,但益氣息 急者,此屍疰病也。宜先服甘草汁一升,消息少時,服 瞿麥湯盡一劑,得下便覺稍寬,井暴癥堅結宿食,及 女人血堅痛,發作無定者,神良。
鬼擊
[編輯]鬼擊之病,得之無漸,卒著人如刀刺狀,胸脅腹內,絞 急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或鼻口血出,或下血,一 名《鬼俳》。
卒忤
[編輯]卒忤即中惡也。與卒死「鬼擊」相類,治皆參取而用之。
《明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中惡
[編輯]病者,卒心腹脹滿,利吐不行,如乾霍亂狀,世所謂「中 惡」是也。由人精神不全,心志多恐,遂為邪鬼所擊,或 附著,沉沉默默,妄言譫語,誹謗罵詈,訐露人事,不避 譏嫌,口中好言,未然禍福,及至其時,毫髮未失,人有 起心,已知其故,登高陟險,如履平地,或悲泣呻吟,不 欲見人,如醉如狂,其狀萬端,但隨方俗攷驗治之。
五屍
[編輯]《飛屍》者,發無由,漸昏然而至,其狀心腹刺痛,氣息喘 急,脹滿。《遁屍》者,停遁在人肌肉血脈之間,觸即發動, 亦令人心腹脹滿,刺痛喘急,攻脅衝心,瘥後復發。《沉 屍》者,發時亦心腹絞痛,脹滿喘急,雖歇之後,猶沉痼 在人腑臟,令人無處不惡。《風屍》者,在人四肢,循環經 絡,其狀冷躍去來,沉沉默默,不知痛處,衝風則發。《伏 屍者,其病隱伏五臟,積年不除,未發身體,都如無患, 發則心腹刺痛,脹滿喘急。又有諸屍疰候者,則是五 屍內之屍疰,而挾外鬼邪之氣,流注身體,令人寒熱 淋漓,或腹痛脹滿喘急,或纍塊踴起,或攣引腰背,或 舉身沉重,精神錯雜,恆覺昏謬,每節氣改變,輒致大 惡,積年累月,漸至頓滯,以至於死,死後復易旁人。乃 至滅門。故為屍疰。皆用忍冬藤葉剉數斛。煮令濃。取 汁煎服。日三瘥。
《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風寒暑濕燥火有餘之淫邪耳,非若世俗所謂鬼神 之妖怪也。病有心虛驚惕,如醉如癡,如有邪鬼所附, 或陽明內實,以致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皆痰火之所 為,實非鬼妖邪祟之所迷也。古雖有禁呪一科,及龍 樹呪法之治,皆移精變氣之術,但可解疑釋惑,以使 心神之歸正耳。何邪祟之可祛哉。
丹溪曰:「俗雲衝惡者,謂衝斥邪惡鬼祟而病也。如病 此者,未有不因氣血先虧而致者,氣血者,心之神也, 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血氣兩虛,痰塞心胸, 妨礙升降,不得運行,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視聽言 動,皆為虛妄,以邪治之,其人必死。」
病自心生
[編輯]凡山谷幽隱處所,或有魍魎魑魅,狐精狸怪,及人間 多年雞犬,亦間有成妖,縱使迷人,則不過近於氣血 虛而正氣弱者。正氣弱即心邪,心邪則妄見妄聞,妄 言妄走,無非邪也。惟邪見邪,故有之矣。正人無病者, 皆不得見,從可審矣。惟此心一正,則百邪俱避,何邪 祟之疑哉。
禁呪服藥兼治
[編輯]治邪祟病,雖禁呪以釋其疑,服藥必詳虛實痰火輕 重調治,則內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務巫而不用藥, 其病不能去,必無可愈之理。若只服藥而不用巫以 釋疑,雖愈效遲。是故內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 所由設也。
《脈候》
[編輯]乍疏乍數,乍大乍小,或促或結,皆邪脈也。脈緊而急 為遁屍。脈滑者為鬼疰。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中惡
[編輯]中惡之證,因冒犯不正之氣,忽然手足逆冷,肌膚粟 起,頭面青黑,精神不守,或錯言妄語,牙緊口噤,或頭 旋運倒,昏不知人,即此是卒厥、客忤,飛屍鬼擊,弔死 問喪,入廟登塚,多有此病。蘇合香丸灌之,候稍甦,以 調氣散和平胃散服,名「調氣平胃散。」
《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編輯]中邪
[編輯]急治者,不可須臾緩也。如人中邪,實由於痰,方用人 參、白朮、半夏各三錢,皂角末、陳皮各一錢,水煎服。此 方之妙,在皂角能開人之孔竅,引群藥直入心經,而 痰之迷滯無不盡,開痰去邪將何留。
方
[編輯]還魂湯〈仲景下同〉
[編輯]治卒死客忤死
麻黃去節,二兩〈一本四兩〉 杏仁去皮尖雙仁,七十箇 甘草炙,一兩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令嚥之。通治諸感忤。
又方
[編輯]韭根一把 烏梅二七枚 吳茱萸半升,炒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之,以病人櫛內中,煮三沸,櫛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五疰湯〈千金方下同〉
[編輯]治「卒中賊風,遁屍鬼邪,心腹刺痛脹急。」
大黃, 甘草各三兩, 當歸, 芍藥各二兩
烏頭十枚, 生薑、 蜜各一斤, 桂心四兩
右八味,㕮咀,別漬大黃,以水九升,煮取三升,烏頭別內蜜中,煎,令得一升,拌湯中,去滓。分服三合,如人行三十里久,更進一服,日三,不止加至四合。
蜈蚣湯
[編輯]治惡疰,邪氣往來,心痛徹背,或走入皮膚,移動不定,苦熱,四支煩痛,羸乏短氣。
蜈蚣一枚, 牛黃一分, 大黃二兩, 丹砂
人參各三分, 細莘、 鬼臼、 當歸、 桂心
乾薑各一兩, 黃芩, 麝香各半兩, 附子四枚。
右十三味,㕮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下牛黃、麝香末,分三服。
又方
[編輯]治卒中惡賊風,寒冷入腹,便絞痛,或飛屍遁屍,發作無時,搶心胸滿,脅痛如刀刺,口噤者。
甘草, 乾薑, 茯苓, 乾地黃, 羊脂, 當歸, 細莘各一兩 芍藥, 吳茱萸, 桂心各二兩 梔子仁十五枚
右十一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脂烊盡,分三服。欲利者,加大黃三兩。
又方
[編輯]治「卒中惡風,角弓反張」 ,或「飛屍遁屍,心腹絞痛。」
乾地黃, 茯苓, 芎藭, 當歸, 甘草各一兩,吳萸, 桂心, 乾薑, 芍藥各二兩, 梔子十四枚
右十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痛甚者,加羊脂二兩,當歸、人參、芍藥各一兩;心腹堅急,加大黃三兩。」
桃皮湯
[編輯]治中惡氣。心腹痛。胸脅脹滿。短氣。
《東引》桃白皮一握, 真珠 附子各一兩, 吳萸 豉各五合, 梔子十四枚, 當歸三兩, 桂心二兩
右八味,㕮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內真珠末,分作二服。一方「無當歸、吳茰豉、桂心。」
桃奴湯
[編輯]治「中惡諸屍蠱疰。心腹卒絞痛。」
桃奴 當歸、 人參、 乾薑各二兩, 芎藭
甘草各三兩, 丹砂, 麝香, 茯苓, 犀角。
鬼箭羽 桂心各一兩
右十二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分二服,未食服。大便不通腹滿者,加大黃三兩,芒硝二兩。「《胡洽》有雄黃一兩,無砂、芎、藭。」
小附著湯
[編輯]治「飛屍賊風,發時急痛不在一處,針則移發,一日半日乃瘥,須臾復發者。」
細莘 《甘草》:〈一作莽草〉 天雄各一分, 桂心三分, 附子, 烏頭, 乾薑各一兩, 雄黃, 真珠各半兩
右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不知稍增,以知為度。《胡洽》有蜀椒四分,不用桂心、附子。
大附著湯
[編輯]治五屍疰忤。與前狀同者。
黃芩、 由跋、 椒目、 細莘、 雄黃、 乾薑。
黃連各一兩, 真珠三分, 金牙 犀角, 麝香, 牛黃各一分, 天雄, 桂心各半兩, 蜈蚣一枚。
右十五味,治下篩。酒服一錢匕,日三,以知為度。
大金牙散
[編輯]治一切疰病
「金牙、 鸛骨、 石膏各八分, 螌蝥七分, 白朮、 活草子、 胡燕屎、 雷丸、 龍牙各六分, 乾漆、 銅鏡、鼻, 梔子、 龜甲、 𪔀甲、 鬼督郵、 大黃、 桃白皮各四分, 徐長卿、 桂, 羚羊角、 芍藥、 射干、 升麻、 鳶尾、 馬目毒,公 蜂房、 細莘、 乾薑、 芒硝、 由跋, 犀角屑、 生甘草、 狼毒、 蜣螂、 狼牙、 雄黃 草、龍膽、 真珠各三分, 芫花、 莽草、 射罔、 烏梅各二分, 鐵精一分, 赤小豆一」合, 蛇蛻皮一尺, 樗雞 地膽
芫青各七枚, 《桃奴》 巴豆各二七枚。
右五十味,治下篩,服一刀圭,稍加至二刀圭。帶之避百邪,治九十九種疰。一本有麝香,無「白朮。」
金牙散
[編輯]治「鬼疰風邪,鬼語屍疰,或在腰脊胸脅,流無常處,不喜見人,志意不定,面脫色,目赤鼻張,脣乾甲黃。」
金牙 雄黃、 鐵精 野葛、 露蜂房、 芎藭 大黃 甘草 曾青、 蛇蛻皮、 真珠 丹砂、 䕡茹、 乾漆各一分, 石長生、 《狸骨》〈一本作鸛骨〉 桔梗, 鬼臼。 「《鬼箭》羽。 鬼督郵」, 椒目, 烏頭, 狼毒, 蕪荑, 藜蘆, 雷丸, 滑石。〈一本作消石〉 𪔀甲各二分, 毒公, 胡燕屎, 牛黃各三分, 人參, 狼牙, 寒水石, 桂心各四分, 蜈蚣, 蜥蜴, 附子各一枚, 蜣螂 亭長各七枚
石膏五分, 芫青, 徐長卿, 螌蝥各十四枚, 貝母二枚
右四十五味,治下篩。先食以酒服一刀圭,日再,不知漸加之,蟲隨大小便出。
白朮散
[編輯]治「風入臟腑悶絕,常自躁痛;或風疰入身,冷疰鬼疰,飛屍惡氣腫起,或左或右,或前或後,或內或外,鍼灸流移,無有常處,驚悸腹脹,氣滿心頭痛;或恍惚悲懼,不能飲食,或進或退,陰下濕癢;或大便有血,小便赤黃,房中勞極。」
白朮十四枚, 附子、 秦艽、 人參、 牡蠣
蜀椒 細莘、 黃芩、 芎藭、 牛膝各三分。
乾薑、 桂心、 防風各五分, 茯苓、 桔梗。
當歸、 獨活、 柴胡各四分, 烏頭、 甘草
麻黃、 石南、 莽草、 花粉、 天雄、 杜仲各二分。
右二十六味,治下篩,平旦酒服五分匕,訖,如人行七里久,勢欲解,更飲酒五合為佳。
太乙備急散
[編輯]治「卒中惡客忤,五屍入腹,鬼刺鬼痱。及中蠱疰,吐血下血,及心腹卒痛,腹滿,傷寒熱毒病六七日」
雄黃, 桂心, 芫花各二兩, 野葛三分, 丹砂, 蜀椒各一兩, 藜蘆, 巴豆各一分, 附子五分
右九味,巴豆別治如脂,餘各治下篩,以巴豆合和,更搗合和調,置銅器中密貯之,勿泄,有急疾,水服。
錢五匕。可加至半錢匕。老小半之。病在頭當鼻衄。在膈上吐。在膈下利。在四支當汗出。此之所謂如湯沃雪。下手皆愈。宜祕之。非賢不傳。
龍牙散
[編輯]治百疰邪鬼,飛屍萬病。
龍牙、 茯苓各二兩半, 乾地黃、 胡燕屎
石觓各三分, 雄黃、 棗膏、 芍藥各五分。
鬼箭羽, 烏頭, 羌活, 露蜂房, 曾青, 真珠, 桂, 杏仁, 防風, 桃奴, 鬼臼, 鸛骨各一兩, 人參, 大黃各一兩半, 白朮二兩, 蘇子四合, 銅鏡鼻, 甘草, 橘皮, 芎藭, 鬼督郵, 遠志, 𪔀甲各半兩, 狸陰二具, 蜈蚣一枚
右三十三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以知為度,當有蟲從大便出。
又方
[編輯]治鬼疰蠱疰。毒氣變化無常者。
貝子十枚, 犀角 麝香 丹砂 雄黃 蜈蚣 鮫魚皮 丁香 鹿角 龍骨 蘘荷根 蜀椒 乾薑各一分
右十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加至二匕,日三。
黑奴散
[編輯]治卒得惡疰腹脹
《釜下墨》一合, 鹽二合。
右二味,合治,以水一升半,煮取八合,一服令盡,須臾吐下,即瘥。
鸛骨圓
[編輯]治「遁屍、飛屍、積聚,胸痛連背,走無常處,或在臟,或在腹,或奄奄然而痛。」
鸛骨、三寸 丹砂。〈一作丹參〉 《牡蠣》。〈一作牡丹〉 雄黃、 莽草各四分, 藜蘆、 桂心、 野葛各二分。
螌蝥 芫青各十四枚 巴豆四十枚, 蜈蚣一枚
右十二味,為末,蜜丸如小豆。每服二丸,日三,以知為度。
蜥蜴圓
[編輯]治癥堅水腫,飛屍遁屍,寒屍喪屍屍疰,骨血相注,惡氣鬼忤,蠱毒邪氣往來,夢寤存亡,留飲結積,虎狼所齧,痸犬所咋,鴆毒入人五臟,服藥以殺其毒,毒即消。婦人邪氣鬼忤,亦能遣之。
蜥蜴, 蜈蚣各二枚, 蝱蟲, 杏仁各三十枚, 地膽五十枚 《蟲》四十枚, 乾薑四分, 𥐚硝, 巴豆各七分, 澤漆, 鬼督郵, 桑赤雞, 桃奴, 犀角各二分, 虎骨六分, 甘草一兩, 芍藥, 甘遂各五分, 䕀冬花三分, 蜣螂十四枚。
右二十味,別治巴豆、杏仁如膏,內諸藥末,研調,下蜜搗二萬杵,丸如麻子大。食前服三丸,日一,「不下加之。不取吐下者,一丸旦服。」 有人風冷疰癖,堅二十年得愈。
桔梗圓
[編輯]治「毒疰,鬼疰,食疰,冷疰,痰飲,宿食不消,酒癖諸病。」
桔梗 藜蘆、 皂莢 巴豆、 附子各二兩
右五味,為末,蜜和搗萬杵,丸如梧子。宿不食,平旦飲服二丸,仰臥服,勿眠,至食時,膈上吐膈下,下去惡物,如科斗蝦蟆子,或長一二尺,下後當大虛,口乾可作雞羹,飲五合,太極飲食粥一升,三四日病未盡,更服。忌如藥法。
十疰圓
[編輯]治氣勞鬼冷人死屍。食水土十種疰。並宜此方。
雄黃、 巴豆各二兩。 人參、 甘草、 麥門冬、 細莘。〈一作藁本〉 桔梗, 附子, 皂莢, 蜀椒各一兩
右十味,末,蜜丸如梧子。空腹服五丸,日再,稍加,以知為度。
太乙神明陷冰圓
[編輯]治諸病,破積聚,心下支滿,寒熱鬼疰,長病欬逆唾噫,辟除眾惡,鬼逐邪氣,鬼擊,客忤中惡,胸中結氣,咽中閉塞,有進有退,繞臍絞痛,惻惻隨上下,按之跳手,心中慍慍,如有蟲狀,毒疰相染,甚至滅門。
芫青五枚, 雄黃 桂心 丹砂 礬石〈一作礜石〉 藜蘆, 大黃各二兩, 真珠, 附子各一兩半, 當歸三兩, 麝香, 人參, 犀角, 鬼臼, 射罔, 牛黃各一兩, 蜈蚣 蜥蜴各一枚, 烏頭八枚, 杏仁三十枚, 螌蝥, 樗雞 地膽各七枚, 巴豆一分
右二十四味,為末,蜜和搗三萬杵,丸如小豆。「先食服二丸,日再,不止稍增。以藥二丸著門上,令眾邪不近。傷寒服之,無不愈。若至病家及視病人,夜行獨宿,服二丸,眾邪不能近也。」
江南度世圓
[編輯]治萬病癥結,積聚伏屍,長病,寒熱疰氣,流行皮中,久病著牀,肌肉消盡,四支煩熱,嘔逆不食,傷寒時氣,惡疰汗出,口噤不開,心痛。
蜀椒三兩, 人參、 細莘, 甘草各二兩, 茯苓真珠, 大黃、 乾薑、 丹砂, 野葛、 桂心。
雄黃, 麝香, 鬼臼各一兩, 巴豆六十枚
烏頭、 牛黃各二分, 附子, 紫菀各六分
蜈蚣二枚。
右二十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加至四丸,日二。加獺肝一具,尤良。
大度世圓
[編輯]治萬病與前狀同者
野葛一尺, 牛黃, 大黃, 《雄黃》 《細莘》, 《附子》 《真珠》, 甘草, 人參, 射罔, 丹砂, 《鬼臼》。
莽草各一兩, 蜀椒, 麝香, 鬼箭羽, 茯苓, 桂心, 紫菀各二兩, 乾薑三兩, 地膽五十枚, 芫青二十枚, 樗雞三十枚, 巴豆仁八十枚, 蜥蜴, 蜈蚣各一枚
右二十六味,為末,蜜丸如小豆。飲服二丸,日二,先食服之。
又方
[編輯]治「疰病相染易。」 及霍亂中惡,小兒客忤等病。
獺肝一具, 蜈蚣一枚, 麝香二分, 雄黃
莽草、 丹砂、 鬼臼、 犀角、 巴豆、 大黃。
牛黃各一兩。
右十一味,為末,蜜丸如麻子。空腹服二丸至三丸,以止為度。
雷氏千金圓
[編輯]治行諸氣。宿食不消。飲食中惡。心腹痛如刺。及瘧
硝石三分, 大黃五分, 桂心, 乾薑各二兩, 巴豆仁六十枚。
右五味,為末,搗三千杵,蜜丸如大豆。服二丸,神驗無比。已死者,折齒灌之。
又方
[編輯]治「遁屍屍疰。」 心腹刺痛不可忍。
桂心、 乾薑各一兩, 巴豆仁二兩
右三味,治下篩,以上酢和如泥,傅病上,乾即易之。
八毒赤散〈李豫〉
[編輯]治一切邪祟鬼疰。服之即愈。
雄黃 硃砂 礜石 附子炮 藜蘆 牡丹皮 巴豆霜各一兩 蜈蚣炙,一枚
右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七丸,無時涼水送下。
雄朱散〈綱目〉
[編輯]治「因喪、驚、憂、悲、哀、煩惱,感屍氣成諸證,變動不已,似冷似熱,風氣觸則發。」
雄黃 硃砂 桔梗 羌活 芍藥 當歸炒 升麻 川烏 龍腦 川芎 南星炮 山梔 陳皮 木香 莽草 白朮 枳殼 檳榔
黃芩各等分 麻黃五分 白殭蠶炒 紫蘇子 虎頸骨酢炙 鬼箭羽炒,等分 蜈蚣二條,酒炙
右為細末,每服二錢,酒調下,日三服。
五邪湯〈千金方下同〉
[編輯]治邪氣啼哭。或歌或笑。
禹餘糧 防風, 桂心, 芍藥, 獨活, 甘草, 白朮, 人參, 石膏 牡蠣 秦艽各二兩。
防己 菖蒲、 茯神、 雄黃 蛇蛻皮各一兩
右㕮咀,每服五錢,水三盞,煎七分服之。
太乙神精丹
[編輯]治「客忤霍亂,屍疰惡氣,顛狂鬼語,蠱毒妖魅,溫瘧,一切惡毒,無所不治。」
曾青, 雄黃, 雌黃, 磁石, 丹砂各四兩
《金牙》二兩半。
右丹砂、雄黃、雌黃,以「釅酢浸,曾青以好酒浸,以紙密封,日中暴百日,然後各研如細粉,以釅酢拌,使乾濕得所,納土釜中,六一泥固濟,安鐵腳環子,高一尺五寸,以漸放火,其火勿令近釜底,至一伏時止,候冷出之,其藥精飛化,凝著釜上,五色者上,三色者次,一色者下,俱光明皎潔如雪,最佳。若飛不盡,更著火如前」 ,以雞羽掃取棗膏,和丸如黍粒。平旦空腹服一丸,漸加一丸,以知為度。舊不用磁石金牙,今加之。服此者,五服內必吐,利過則自定。初服如黍粒,漸加一丸,至如小豆大而止,不得更大。若服藥悶亂,煮木防己湯飲之,即定。若欲解殺藥,喫爛煮肥豬肉。久瘧變腫垂死者,服一丸即吐差。瘧母亦差。癥瘕積聚,服一丸,以漿飲送下。諸卒死心下微暖者,斡開口,以漿飲調一刀圭服之,以絳囊盛丸。刀圭散繫男左女右臂上,避瘴疫時氣最妙。
避邪丹
[編輯]治「衝惡邪祟怪疫,及山谷間九尾狐精為患。」
人參、 赤茯神、 遠志。 鬼箭羽。 石菖蒲。
「白朮」、 蒼朮、 當歸各一兩, 《桃奴》五錢, 雄黃、 硃砂各三錢, 牛黃、 麝香各一錢。
右為末,酒糊和丸,「龍眼大」 ,金箔為衣。每一丸,臨臥。
以木香湯化下。諸邪不敢近體。更以絳囊盛五七丸。懸牀帳中。尤妙。
蘇合香丸
[編輯]療傳屍骨蒸殗。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利,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烏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 硃砂研,水飛 訶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 安息香另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麝香研 丁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膏內 薰陸香別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香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化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並空心服之。」 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單方
[編輯]中惡,冷水和伏龍肝如雞子大,服之必吐。〈千金下同〉 又方:溫豬肪二升,頓服之。
又方「車缸脂如雞子大,酒服。」
卒忤,以鹽八合,水三升,煮一升半,分二服,得吐即愈。 卒忤小便不通:筆頭七枚燒灰,水和服之,即通。 又方:「犢子屎半盞,酒三升,煮服之。亦治霍亂。」
又方黑墨為末,水服一錢匕。
又方臘月野狐腸燒末,以水服方寸匕,死鼠灰亦佳。 卒中鬼擊及刀兵所傷,血漏腹中不出,煩滿欲絕,雄 黃粉酒服一刀圭,日三,血化為水。
鬼擊病:用雞屎白如棗大,青花麻一把,以酒七升,煮 取三升,熱服,須臾發汗。若不汗,熨斗盛火炙兩脅下, 使熱汗出愈。
又方,「艾如雞子大三枚,以水五升,煮取二升,頓服。」 又方:「吹酢少許入鼻中。」
中惡,用蔥心黃刺鼻孔中,血出愈。
又方:「大豆二七粒為末,雞子黃並酒相和,頓服。」 又方:「使人尿其面上,可愈。」
治諸雜疰相連續死,亦治三十年眾疰。「桃根白皮一 斤,㕮咀,以水二斗,煮取一斗,去滓,分八九服,須令二 日服盡。」
又方「搗桃仁三七枚,研,酒服。」
又方:「小芥子為末,雞子白和傅。」
《屍疰鬼疰》:獺肝一具,陰乾,治下篩,水服一方寸匕,日 三。如一具不瘥,更作。
鬼疰暴心痛,面無顏色慾死,以布裹鹽如彈丸大,燒 令赤,置酒中消,服之利即愈。
蠱疰:雄貓兒屎燒灰,水服之。
哭疰梳齒間刮取垢水服之。
又方,「亂髮一兩,臘月豬脂二合,以豬脂煎髮,令消烊, 服之,蠱死矣。」
又方「熬大豆,帛裹熨之。」
《食疰》:取釜下土,雞子大為末,酢泔清一升和服之,行 五十步,吐即瘥。〈凡食上得病名食疰〉
又方「還取本食種數,多少相似,各少許,和合,布裹燒 灰如杏仁大,水服之。」
治遁屍,屍疰,心腹及身有痛處不得近,取艾小挼令 碎,著痛上,厚一寸餘,熱湯和灰令強熱,置艾上,冷即 易,不過二三度瘥。
「治遁屍飛屍」,又治暴風毒腫,流入四肢頭面。用「白芥 子一升蒸熱搗,以黃丹二兩攪和,分作兩分,用疏布 袋盛,更蒸使熱,以薄痛上,當更迭蒸袋,常使熱薄之, 如此三五度,即定。」
皮膚中痛,名曰「癥疰」,酢和燕窠土傅之。
《走疰》:燒車釭令熱,暫入水,以濕布裹熨病上。
三十年氣疰:「豉心半升,生椒一合,以水二升,煮取半 升,適寒溫,用竹筒縮取汁,令病者側臥,手擘大孔射 灌之,少時當出惡物。」此法垂死悉治得瘥。
鍼灸
[編輯]《素問》曰:「人憂愁思慮則傷心,又驚而奪精,汗出於心, 或遇少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神明失守。蓋心 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火 不及歲,有黑屍鬼,見之令人暴亡。治法刺手少陽之 所過陽池穴也,復刺心俞則生。」
凡飲食勞倦則傷脾。又飲食飽甚,汗出於胃;醉飽入 房,汗出於脾。遇太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脾神 不守。蓋脾為諫議之官,志意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土不及歲,有青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 陽明之所過衝陽穴也,復刺脾俞即生。
人久坐濕地,強力入水則傷腎,又遇遠行,汗出於腎, 或遇太陽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腎神失守。蓋腎 為作強之官,伎巧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水 不及歲,有黃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太陽之所 過京骨穴也,復刺腎俞即生。
人恚怒氣逆則傷肝,又遇疾走恐懼,汗出於肝,或遇 厥陰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肝神失守。蓋肝為將 軍之官,謀慮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木不及 歲,有白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足少陽之所過丘 墟穴也,復刺肝俞即生。
人形寒飲冷則傷肺,復登高疾走,喘出於肺,或遇陽 明司天,天數不及,因而三虛,肺神不守。蓋肺為相傅 之官,治節出焉。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卻遇金不及歲, 有赤屍鬼,見之令人暴亡。可刺手陽明之所過合谷 穴也,復刺肺俞即生。
肝虛見白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名曰「屍卒。」目中神 采不變,四肢雖冷,心腹尚溫,口中無涎,舌卷囊不縮 者,可刺之復甦。
「心虛見黑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雖冷,目中精 采不變,氣雖閉,舌不縮」,未出一時,可治,刺之復甦。 脾虛見「青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四肢冷,而身溫脣 溫,一時可治。
肺虛見《赤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雖無氣,手足冷,心 腹溫,鼻微溫,目中神采不變,口中無涎,舌不捲,囊不 縮者,未出一時可治。
腎虛見黃屍鬼,而後暴厥不知人,氣絕,四肢厥冷,心 腹微溫,目中精采不變,脣口焦黑,口中無涎可救。 《千金方》曰:「天府,主卒中惡風邪氣,飛屍惡疰,鬼語遁 屍。」
豐「隆,主厥逆,足卒青痛如刺,腹若刀切之狀,大便難, 煩,心狂見鬼,好笑面,四肢卒痛。」
旁廷,在腋下四肋間,高下正與乳相當,乳後二寸陷 中。俗名「注市」,舉腋取之。刺入五分,灸五十壯。主卒中 惡,飛屍遁疰,胸脅滿。
九曲中府,在旁廷,注市下二寸。刺入五分,灸三十壯。 主惡風邪氣遁屍,內有瘀血。
百會玉枕,主中惡,卒起僵仆,惡見風寒。
通天、絡郄,主暫起僵仆。 大杼,主僵仆不能久立,煩滿裡急,身不安蓆。
中惡,灸胃脘五十壯愈。
卒忤,「灸手十指爪下各三壯;又灸人中三壯;又灸肩 井百壯;又灸間使七壯;又灸巨闕百壯。」
鬼擊,灸人中一壯,立愈,不瘥更灸。
又法灸臍上一寸,七壯,及兩踵白肉際,取瘥。又灸臍 下一寸,三壯。
《醫學綱目》曰:「凡五屍者,飛屍、遁屍、風屍、沉屍、屍疰也。 今皆取一方兼治之。其狀腹痛脹急,不得氣息,上衝 心胸,旁攻兩脅,或纍塊踴起,或攣引腰背。治之之法, 灸乳後三寸,男左女右,可二七壯。不止者,多其壯數, 取愈止。」
又,灸兩手大拇指頭各七壯。
又,灸心下三寸十壯。
又,灸乳下一寸,隨病左右,多其壯數。
又「以細繩量患人兩乳頭內,即截斷,中屈之。又從乳 頭向外量,使當肋罅於繩頭,灸三壯或十壯,男左女 右。卒疰忤攻心胸,灸第七椎,隨年壯。」
又,灸心下一寸三壯。
又,灸手肘文,隨年壯。
一切病食疰,「灸手小指頭,隨年壯,男左女右。」
五毒疰。不能飲食百病,灸心下三寸,胃脘十壯。 水疰。〈口中涵水〉《經》云:「肺來乘腎。食後吐水。灸肺腧, 又灸三陰交。」
「又灸期門穴,在乳下二肋間,瀉肺補腎也,各隨年壯。」 一切疰無新久,先仰臥,灸兩乳邊邪下三寸第三肋 間,隨年壯,可至三百壯。又治諸氣,神良。一名疰市。 《古今醫統》曰:「秦承祖灸鬼法,治一切驚狂譫妄,踰垣 上屋,罵詈不避親疏等證。以病人兩手大拇指,用細 麻繩縛定,以大艾炷置於其中,兩介甲及兩指角肉, 四」處著火。一處不著。則無效。灸七壯。神驗。
醫案
[編輯]《丹溪心法》曰:「虛病痰病,有似邪祟。蓋血氣者,身之神 也,神既衰乏,邪因而入,理或有之。若夫血氣兩虧,痰 客中焦,妨礙升降,不得運用,以致十二官各失其職, 視聽言動,皆成虛妄,以邪治之必死。」一少年暑月因 大勞而渴,恣飲梅漿,又連得大驚三四次,妄言妄見, 病似鬼邪,脈兩手皆虛,弦而沉數。余曰:「數為虛熱,弦 為驚。又梅酸之漿,鬱於中脘,補虛清熱,導去痰滯,病 乃可安。」遂與參、朮、陳皮、茯苓、芩、連等藥濃煎湯,入竹瀝、薑汁,旬日未效,眾皆尤藥之不對。余脈之,知其虛 未復,痰未降也。仍令前方入荊瀝服,旬日而安。 一人醉飽後妄見如祟,詢之係亡兄附體,言出生前 事甚的。乃叔在旁叱之曰:「非邪,乃食魚腥」與酒太過。 痰所為耳。灌鹽湯一二椀。吐痰一二升。汗大作。睡一 夕而安。
《衛生寶鑑》曰:信。副使許可道到雄州,請余看脈。診之, 脈中乍大乍小、乍短乍長,此乃血氣不勻,邪氣傷正。 本官說,在官宿邯鄲驛中,夜夢一婦人,著青衣,不見 面目,以手於脅下打一拳,遂一點痛,往來不止,兼之 寒熱而不能食,乃鬼擊也。余曰:「可服八毒赤丸。」本官 嘗讀《名醫錄》中,見李子豫八毒赤丸,為殺鬼杖子,遂 與藥三粒。臥時服。明旦下清水二斗效。
《醫學綱目》曰:「頃在徽城日,嘗修和神精丹一料。庚申 余家一婦人,夢中見二蒼頭,一前一後,手中持一物, 前者雲『到也未』?後應云:『到也』。擊下爆然有聲,遂魘,覺 後心一點痛不可忍,昏悶一時許,余忽憶神精丹有 此一證,取三粒令服之,少頃已無病矣。雲服藥覺痛 止神醒,今如常矣。」日後相識,稍有邪氣,與一二服,無 不應驗。方在《千金》中。治中風之要藥。但近世少得。曾 青、磁石。為難合爾。
《醫宗必讀》曰:「章仲輿女在閣時,昏運不知人,蘇合香 丸灌醒後,狂言妄語,喃喃不休。余診其左脈七至,大 而無倫;右脈三至,微而難見,正所謂兩手如出兩人, 此祟憑之脈也。線帶繫定二大拇指,以艾炷灸兩介 甲,至七壯,鬼即哀詞求去,服調氣平胃散加桃奴,不 日而祟絕。」
卒中暴死門
[編輯]《黃帝素問》
[編輯]《六元正紀大論》
[編輯]陽明司天之政,二之氣,厲大至,民善暴死。
〈註〉二之主客,乃君相二火,如厲大至,故善暴死。
少陽司天之政,三之氣,民善暴死。
〈註〉司天主時之氣,皆屬少陽,二火相交,風熱並至,故善暴死。
火鬱之發,民病甚則瞀悶懊憹,善暴死。
〈註〉「瞀悶」肺之病,火甚精傷,故善暴死。
少陽所至,為暴注,瞤瘛暴死。
〈註〉此冬病之常也。
《五常政大論》
[編輯]少陽司天,風行於地,其主暴速。
〈註〉「風氣迅速」也。
厥陰司天,火縱其暴,其發機速;
〈註〉厥陰風木司天,則少陽相火在泉。木火相生,故火縱其暴。少陽主樞,故發機速。
大奇論
[編輯]脈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與人言。
〈註〉如喘。脈滑急。此痰水上壅也。
《脈要精微論》
[編輯]脈浮而散者,為眩仆。
〈註〉陰上逆於陽也。
《玉機真臟論》
[編輯]急虛身中卒至,五臟絕閉,脈道不通,氣不往來,譬於 墮溺,不可為期。
〈註〉風寒之邪,卒中於身,精氣一時虛奪,故急虛而五臟之氣,一時絕閉,脈道一時不通,氣不往來,譬若墮溺之倉卒,時日難期也。
其脈絕不來,若人一息五六至,其形肉不脫,真臟雖 不見,猶死也。
〈註〉「倉卒之病,脈絕不來」,生氣絕於內也。一息五六至,邪氣盛於外也。不必真臟見而猶死也。
《歲露論》
[編輯]黃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師答曰:「三虛 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實者,邪不能傷人也。乘年之衰, 逢月之空,失時之和,因為賊風所傷,是謂三虛。逄年 之盛,遇月之滿,得時之和,雖有賊風邪氣,不能危之。」
〈註〉「乘年之衰者,六氣司天,在泉之不及也。逢月之空」者,月郭空之時也。「失時之和」者,四時不正之氣也。夫衛氣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是年之虛,月之空,時之違和,皆主衛氣失常。衛氣虛則腠理疏,而邪氣直入於內,故為暴病卒死。
《五色篇》
[編輯]雷公曰:「人不病卒死,何以知之?」《黃帝》曰:「大氣入於臟 腑者,不病而卒死矣。」雷公曰:「病小愈而卒死者,何以 知之?」《黃帝》曰:「赤色出兩顴,大如母指者,病雖小愈,必 卒死。黑色出於庭,大如母指,必不病而卒死。」
〈註〉「大氣入臟」者,外淫之邪,入於臟腑,故不病而卒死矣。不病者,無在外之形證也。病小愈而卒死者,內因之病,臟腑相乘也。「五色之見於面」者,五臟之氣見於色也。聚色外見者,臟真之外洩也。
==屍蹶
[編輯]《屍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
《明樓英醫學綱目》
[編輯]卒中暴厥
[編輯]卒中者,卒然不省人事,全如死屍,但氣不絕,脈動如 故,或脈無倫序,或乍大乍小,或微細不絕,而心胸暖 者是也。
中暑悶倒,急扶在陰涼處,切不可與冰水,當以布巾 衣物等,蘸熱湯熨臍中及氣海,續以湯淋布上,令徹 臍腹,煖即漸醒。如倉卒無湯處,掬道上熱土於臍,以 多為佳,冷即易之。古法道,塗無湯,即掬熱土於臍上, 仍撥開作窩子,令人更溺於中以代湯,續與竹葉白 虎石膏湯。
凡覺中暑,急嚼生薑一大塊,冷水送下。如已迷亂悶, 嚼大蒜一大瓣,冷水送下。如不能嚼,即用水研灌之 即醒。路中倉卒無水,渴甚,急嚼生蔥二寸許,津同嚥 可扺。飲水二升。
人平居無疾,忽如死人,身不動搖,默默不知人,目閉 不能開,口啞不能言,或微知人,惡聞人聲,但加眩冒, 移時方寤。此由汗過多,血少氣併於血,陽獨上而不 下,氣壅塞而不行,故身如死。氣過血還,陰陽復通,故 移時方寐,名曰「鬱冒」,亦名「血厥。」婦人多有之,宜白薇 湯、倉公散。
《徐春甫古今醫統》
[編輯]卒死
[編輯]《扁鵲肘後方》「中惡與卒死鬼擊亦相類,為治皆參取 而用之。已死,搗鮮菖蒲根絞汁灌之,立瘥。」
卒中、屍厥、鬱冒、中風、中暑之類,皆當發表。仲景云:「鬱 冐欲解,必大汗出。」故返魂湯用麻黃、桂枝,清魂湯用 荊芥,及諸卒中用皂角、半夏㗜鼻取嚏,用藜蘆、砒霜 揩齒取痰,皆所以開發上焦,使表邪流通也。中暑忌 涼水,恐閉腠理,亦此意也。
山居中惡,客忤卒死者,「灸臍中百壯」,皂角末吹鼻,或 韭汁灌耳中。
《本事方》云:「世言氣中者,雖不見於方書,然暴喜傷陽, 暴怒傷陰,憂愁失意,氣多厥逆,往往多得此疾,便覺 涎潮昏塞,牙關緊急。若概作中風用,非止不相為宜, 而反致殺人者多矣。元祐庚午,予母氏親遭此禍,至 今飲恨。母氏素食氣血羸弱,因先子捐館憂惱,忽一 日氣厥牙緊涎潮,里醫便作中風,大下數行,一夕而」 死。予因恨至今每見此證。急化蘇合丸灌之。便甦。 然後隨其寒熱而調治之。無有不愈者。
氣疾人因氣不歸元,遂成氣中,狀如中風,仆倒昏迷, 牙關緊急,只是無痰,不可誤用風藥及通關利腠等 輩。先以薑汁泡湯,調蘇合香丸;次用七氣湯、大流氣 飲加石菖蒲,順氣而甦。繼以「治中湯」加木香以和中, 使氣歸道。若更不能調,則氣逆而厥,又有變證。
《王肯堂證治準繩》
[編輯]卒中暴厥
[編輯]經云:「暴病卒死,皆屬於火。」註云:「火性速疾故也。」然初 治之藥,不寒而溫,不降而升,甚者從治也。俗有中風、 中氣、中食、中寒、中暑、中濕、中惡之別。但見卒然仆倒, 昏不知人,或痰涎壅塞,咽喉作聲,或口眼喎斜,手足 癱瘓,或半身不遂,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者,並可 用麻油、薑汁、竹瀝調蘇合香丸。如口噤,抉開灌之,或 用三生飲一兩,加人參一兩,煎成入竹瀝二三杯,薑 汁少許。如抉不開,不可進藥,急以生半夏為末,吹入 鼻中,或用細莘、皂角、菖蒲為末吹入,得嚏則甦。此可 以驗其受病深淺,則知其可治不可治。若口開手撒 遺尿者,虛極而陽暴脫也,速用大料參芪接補之,及 臍下大艾灸之。
痰涎壅盛者,宜吐之。「《急救》稀涎散:豬牙皂角肥實不 蛀者四挺,去黑皮,晉礬光明者一兩,各為細末,研勻, 輕者五分,重者三字,溫水調灌下。」又:「碧霞散,揀上色 精好石綠,研篩水飛再研,取二三錢,同冰片三四豆 許研勻,以生薄荷汁合溫酒調服之。二藥不大嘔吐, 但微微令涎自口角流出,自甦。」
舊說口開心絕,手撒脾絕,眼合肝絕,遺尿腎絕,聲如 鼾肺絕,皆為不治之證。然五證不全見者,速服參芪 膏,灸臍下,亦有得生者。
若中人髮直。吐清沫。搖頭上攛。面赤如汗綴如珠。 或頭面赤黑。眼閉口開。氣喘遺尿。皆不可治。
諸中或未甦,或已甦,或初病,或久病,或吐出紫紅色 者死。
《傳心方》云:「治男子婦人涎潮於心,卒然中倒。當即時 扶入暖室中,扶策正坐,當面作好酢炭熏之,令酢氣 衝入口鼻內,良久,其涎潮聚於心者,自收歸。輕者即 時甦醒,重者亦醒人事。惟不可喫一滴湯水入喉也。 如喫湯水則其涎永繫於心絡,不能去,必成廢人。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 浮」遲吉,堅大急疾凶。浮遲為寒,虛大為暑,不當暑則為虛。浮澀為濕,浮大為風,浮數無熱亦為風。微而數, 浮而緊,沉而遲,皆氣中。又凡風應人迎,氣應氣口,洪 大為火,滑為痰。或浮而滑,沉而滑,微而虛者,皆虛與 痰。更當察時月氣候,及其人之起居,參以顯證,而定 病之主名,以施治療。
《石室祕籙》〈臣陳士鐸著〉
[編輯]暴死
[編輯]死治者,如人死厥,不醒人事,中風不語,或感鬼神之 祟,或遇山魈之侵,一時卒倒,不醒人事是也。此等病 是邪氣中之痰迷心竅也。怪病多起於痰,不必驚惶, 治其痰而病自愈。然而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用祛痰 之藥加入於補正之中,則病去如掃,死者重生。方用 白朮五錢,人參、茯苓、半夏、天南星各三錢,白芥子一 錢,生附子五分,生薑一大塊搗汁,水半酒半,共二椀, 煎八分服。外用皂角刺為末,人研皂角刺時,先用紙 一張濕透,封住同在之人鼻孔,然後研為細末,取一 匙於鵝翎管吹入病人鼻孔內,必取噴嚏,以前藥灌 之,立醒必吐出痰水半盆或一盆,如膠如湯之類,或 黃黑青紅之色,人自然睏倦欲睡,不可驚他,任他自 睡。醒來用人參、半夏、白薇各一錢,白朮五錢,茯苓、白 芥子各三錢,陳皮、甘草各五分,水煎服,一劑全愈。此 死治之一法也。蓋人之中邪,必由元氣之虛,邪遂乘 虛而入,故用人參以助其正氣,而以半夏、白芥子以 祛邪與痰,天南星尤能入心而祛邪,用附子猛烈之 將,單刀直入,邪自驚退,故一下口而邪即外越,上湧 出矣。然邪出之後,當純補胃氣,故又不用祛痰之劑, 而竟用健脾補胃之品也。更有死證治法,如屍厥之 證,亦是氣虛,當用人參一兩,白朮、半夏、茯苓各五錢, 菖蒲一錢,陳皮五分。治之,雖同是中邪,然前證是陽 邪,此乃遇陰邪也。陽邪者,日間遇之,陰邪者,夜間遇 之也。後方雖亦用人參以補正,而終不用南星之類, 直入其心中也。如不能語言,亦用皂角末吹之。倘共 前二證,俱遺尿手撒,則多不能救,否則,皆一劑回生 也。以上二證,皆死治之法也,觸類旁通,頭頭是道。大 約治邪之法,二方足以包括。再看病之輕重,用藥之 多寡,則得之矣。
「《人卒然見》鬼卒倒」,「或在神廟之內,或在棺。」之旁,偶 遇屍氣,感中陰邪鬼魅,不省人事者,以瓜蔕散吐之, 必然吐痰如湧泉,傾盆而出,鬼若遠走則已,吐後仍 見鬼者,痰未淨也。又用前瓜蔕吐之,以不見鬼為度。 後用白朮一兩,茯苓五錢,白薇、神麯、炮薑各一錢,陳 皮五分,水煎服。此法可治貧窮之人。
方
[編輯]黃龍丸〈醫統下同〉
[編輯]治「中暑卒死不知人,或身熱惡寒頭痛,狀如傷寒,或往來寒熱,煩渴嘔吐,泄瀉。常服去暑毒,分陰陽。」
硫黃 硝石各一兩 寒食麵,四兩 雄黃明者 滑石 白礬各研細,半兩
滴水丸新汲水下五丸。漸加至二十丸。口噤者。水化灌下。中暑忌冷。此藥冷水下者。乃熱因寒用。
還魂湯
[編輯]治卒死客忤暴厥
麻黃去節,一兩 杏仁三十五枚, 炙甘草半兩
右三味,水四升,煮升半,去查,令隨嚥之。通治諸感,卒中忤,暴擊飛屍諸魘,忽氣絕無復覺,或已無脈,口噤拗不開,湯入口不下者,分病人髮,左右提擒肩引之藥下,復進一服,須臾甦。《千金》有桂。
破棺散
[編輯]一名「散生散。」 治卒死中惡,諸暴絕死,及石木所壓,溺水自縊,一切橫死,但心口溫者,並皆治之。
半夏泡七次。
右為末,以大豆許吹入鼻中,得嚏即活。
硃砂丸
[編輯]治卒中惡垂死
硃砂細研 附子炮去皮臍 雄黃細研,各一兩 巴豆二十粒,取仁搥去油 麝香研,一分
右研勻,煉蜜和搗丸「麻子大,每服三丸,不拘時粥飲下。如不利,更加三丸至七丸,以利為度。」
朱犀散
[編輯]治「卒中惡氣鬼邪,或因暮夜如廁,或出郊野,或遊空室,或人所不至之地,忽然見鬼物,鼻口吸著惡氣,卒然仆倒,四肢厥冷,兩手握拳,口鼻出清血,性命逡巡,須臾不救」 ,此則屍厥相同。但腹不鳴,心脅俱暖,切勿移動,即令人圍繞焚爇麝香或安息香、乳香、蒼朮之類,候醒方可移歸。
大硃砂 麝香研,各一兩 犀角鎊研末,半錢
右為細末,研勻,每服二錢,井華水調灌服。
===韭根茱茰湯〈仲景〉===
救卒死
韭根一把 吳茱萸炒,八兩 烏梅十四箇
右以水一斗,檳榔七箇,煮三沸,檳榔浮者生,沉者死,煮取三升,去滓,分飲之。
蘇合香丸
[編輯]療傳屍骨蒸殗。肺痿,疰忤鬼氣,卒心痛,霍亂吐利,時氣鬼魅瘴瘧,赤白暴痢,瘀血月閉,痃癖丁腫,驚癇鬼忤,中人,小兒吐乳,大人狐狸等病。
白朮 青木香 烏犀角屑 香附子炒去毛 硃砂研,水飛 訶黎勒煨,取皮 白檀香 沉香 安息香另末,無灰酒一升,熬膏 麝香研 丁香 蓽茇各二兩 龍腦研 蘇合香油入安息膏內 薰陸香別研,各一兩
右為細末,入研藥勻,用「安息膏並煉白蜜和劑,每服旋丸如梧桐子大,早朝取井華水,溫冷任意化服四丸,老人小兒化服一丸,溫酒化服亦得,並空心服之。」 用蠟紙裹一丸如彈子大,緋絹袋當心帶之,一切邪神不敢近。
三物備急丸〈仲景〉
[編輯]大黃 乾薑 巴豆去皮尖心,熬如脂,各一兩
右藥各須精新,先搗大黃、乾薑為末,研巴豆內中,合搗千杵,蜜和丸,器中貯之。主心腹諸卒暴百病,若中惡客忤,心腹脹滿,卒痛如錐刺,氣急口噤,停屍卒死者,以「熱苦酒服大豆許三四丸,或不下,捧頭起灌,令下咽,須臾當差。如未差,更與三丸」 ,當腹中鳴,即吐下便差。若口噤,亦須折齒灌之。
又方
[編輯]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便服之立甦。
半夏酢一升半,煮盡焙乾,四兩 肉桂去皮
赤茯苓各半兩 甘草、 白茯苓各一兩
右為末,用生薑汁麵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水下。予夏日登途,常帶此藥於篋笥中,防諸緩急及僕價,俱每日一服,無伏暑之疾,奇驗不一。
附子理中湯
[編輯]治五臟中寒,口噤,四肢強直,失音不語。昔有武士守邊,大雪出帳外,忽運倒時灌以此藥,兩劑遂醒。
大附子炮,去皮臍 人參 乾薑炮 甘草炙 白朮各等分
右剉為散,每服四大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柤,空心服,《口噤》則斡口灌之。
單方
[編輯]凡中暍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方》用屈草帶繞暍 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 可扣瓦椀底按及車缸,以著暍人,取令溺須得流去, 此謂道路窮,卒無湯,當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 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泥及車缸,恐此物冷。暍既在 夏月,得熱泥土暖車缸,亦可用也。〈仲景下同〉
救卒死方:薤搗汁灌鼻中。
又方「雄雞冠割取血,管吹內鼻中。」
又方「豬脂如雞子大,苦酒一升,煮沸,灌喉中。」
又方雞肝及血塗面上,以灰圍四旁,立起。
又方大豆二七粒,以雞子白並酒和,盡以吞之, 救卒死而壯熱者。礬石半斤,以水一斗半,煮消,以潰 腳,令沒踝。
救卒死而目閉者:騎牛臨面搗薤汁灌耳中,吹皂莢 末鼻中,立效。
救卒死而張口反折者,灸手足兩爪後十四壯了,飲 以五毒諸膏散有巴豆者。
救卒死而四肢不收。失便者。馬屎一升。水三斗。煮取 二斗。以洗之。又取牛洞〈稀糞也〉一升。溫酒灌口中。灸心 下一寸。臍上三寸。臍下四寸。各一百壯。差。
救小兒卒死而吐利,不知是何病:用狗屎一丸,絞取 汁以灌之。無濕者,水煮乾者取汁。
屍蹶,脈動而無氣,氣閉不通,故靜而死也。用草蒲屑 內鼻兩孔中吹之。令人以桂屑著舌下。
又方:「剔取左角髮方寸,燒末,酒和灌令入喉立起。」 治熱暍,取道上熱塵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氣通止。 又方:令暍人仰臥,以熱土壅臍上,令人尿之,臍中溫, 即愈。〈千金下同〉
又方:「可飲熱湯,亦可內少生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 稍咽,勿頓使飽,但以墊土及熬灰土壅臍上佳。」 又方:「濃煮蓼,取汁三升,飲之即愈。不瘥更灌。」
又方,張死人口令通,以暖湯徐徐灌口中,小舉死人 頭,令湯入腹,須臾即蘇。
又方:使人噓其心令暖,易人為之。
又方:「抱狗子若雞,著心上熨之又方:「屋上南畔瓦熱熨心,冷易之。」
又方:「灌地漿一盞,即愈。」
又方地黃汁一盞服之。
又方水半升,和麵一大抄,服之。
《硃砂符》,治卒中惡氣絕。硃砂書舌作「鬼」字,額上書之 良。〈醫統下同〉
卒死心頭微熱:用百草花曝乾,水漬封埋百日,砂鍋 內連水熬稠,丸皂角子大,令患人口含一丸,須臾即 活,大妙。
中鬼氣卒死,口鼻出血用雄黃末一錢,桃葉煎湯下。 中惡客忤睡死用麝香一錢研,和酢二合灌之,即甦。 《屍厥》奄然死去腹中氣鳴用生薑汁半盞,和酒煎沸 灌之,仍灸丹田、百會、氣海穴。
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故也。牽取牛臨鼻上 二百息,牛舐必瘥。牛不從,當著鹽汁塗面上,牛即肯 䑛。〈千金下同〉 又方:牛、馬屎絞取汁飲之。無新者,水和乾者亦得。《肘 後方》云:「乾者以人溺解之。」
中暑發昏,以新汲水滴兩乳,以扇搧之。重者以地漿 灌之則醒,若與水飲則死。
鍼灸
[編輯]《靈樞經》曰:「太陽根於至陰,結於命門。命門者,目也,太 陽為開,開折則肉節瀆而暴病起矣。故暴病者,取之 太陽,視有餘不足,皮肉宛膲而弱也。」
「邪客於手足少陰、太陰、足陽明之絡,此五絡皆會於 耳中,上絡左角。五絡俱竭,令人身脈皆動,而形無知 也,其狀若屍,或曰屍厥。刺其足大指內側爪甲上,去 端如韭葉,後刺足心,後刺足中指爪甲上各一痏,後 刺手大指內側,去端如韭葉,後刺手心主、少陰銳骨 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兩耳,鬄其左角」 之髮方一寸,燔飲以美酒一杯。不能飲者,灌之立巳。 《甲乙經》曰:「屍厥,死不知人,脈動如故,隱白大敦主之。」 恍惚屍厥,頭痛,中極及僕參主之。
屍厥暴死,金門主之。
《傷寒論》曰:「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 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 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屍蹶,當刺期門、巨闕。」
《千金方》曰:「隱白、大敦,主卒屍厥不知人,脈動如故。 中極、僕參,主恍惚,屍厥煩痛。」
金門,主屍厥暴死。
《內庭》,主「四肢手足悶,久持之,厥熱脛痛,腹脹皮痛者, 使人久持之。」
卒死無脈,無他形候,陰陽俱竭也。火炙熨斗,熨兩脅 下,又治屍厥。
針間使各百餘息。又灸鼻下人中。一名鬼客廳。《肘後 方》云:「又治屍厥。」
《醫學綱目》曰:「氣昏運取奪命,在曲澤上,針入三分,先 補,候氣回後瀉,不可離手,忌灸,如不甦,取臍中。又臍 中灸七壯,忌針。此二穴能起死回生。」
又法:取屍蹶玉泉八分,補十呼,得氣即瀉。隱白三分, 先補後瀉,補生瀉成,更於兩脅頻頻熨之。
《鬼擊》支溝二分,先補後瀉,補生瀉成三里,補十呼,瀉 五呼。此二穴刺之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氣至去之, 勿復刺。
《證治準繩》曰:「卒中,眼上戴,不能視者,灸第二椎骨,第 五椎上各七壯,一齊下火,炷如半棗核大。」
醫案
[編輯]《儒門事親》曰:一夫病痰厥,不知人,牙緊,諸藥不能下。 戴人問侍病者「口中曾有涎否?」曰:「有。」戴人先以防風、 藜蘆煎湯,調瓜蔕末灌之口中,不能下,乃取長蛤甲 磨去刃,以紙裹其尖,灌於右鼻竅中,嘓然下咽有聲, 復灌其左竅,亦然。戴人曰:「可治矣。」良久涎不出,遂以 砒石一錢,又投之鼻中,忽偃然仰面,似覺有痛,斯須 吐膠涎數升,頓甦。砒亦尋常勿用,以其病大,非此莫 能動,然無瓜蔕,亦不可使用,宜消息之。 丹溪曰:「鄭兄年近六十,奉養受用之人也。仲夏久患 滯下,而又犯房勞,忽一晚登廁,兩手疏散,兩眼開而 無光,尿自出,汗如雨,喉如鋸,呼吸甚微,脈大而無倫, 且無部位,可畏之甚。」予急令煎人參膏,且先與灸「氣 海穴,炷如小指大,至八十壯,右手能動。又三壯,脣微 動,參膏亦成。」遂與一盞,半,夜後盡二盞,眼能動,盡二 斤,方能言而索粥,五斤而痢止,數十斤而安。
《醫宗必讀》曰:「楊方壺夫人忽然運倒,醫以中風藥治 之不效。迎余診之,左關弦急,右關滑大而軟,本元氣不足,又因怒後食停,先用理氣消食藥,得解黑屎數 枚,急以六君加薑汁,服四劑而運止。更以人參五錢, 芪、朮、半夏各三錢,茯苓、歸身各二錢,加減調理,兩月 而愈。此名虛中,亦兼食中者。」
邑尊張太羹令郎,丙子六月間,未申時運絕,不知人, 至更餘未甦,此得之生冷太過也。皂角末吹鼻中,無 嚏,舉家驚惶。余以皂角灰有性,新汲水灌之,更取沉 檀焚之,俾香氣滿室,以達其竅,至子後方甦,服十味 香薷飲而安。此暑中挾虛者。
給諫晏懷泉夫人,先患胸腹痛,次日卒然運倒,手足 厥逆。時有醫者以牛黃丸磨就,將服矣。余診之,六脈 皆伏,氣口稍動,此「食滿胸中,陰陽痞隔,升降不通,故 脈伏而氣口獨見也。」取陳皮、砂仁各一兩,薑八錢,鹽 三錢,煎湯,以指探吐,得宿食五六椀,六脈盡見矣。左 關弦大,胸腹痛甚,知為大怒所傷也。以木香、青皮、橘 紅、白朮、香附煎成,與服兩劑痛止。更以四君子加木 香、烏藥,調理十餘日方瘥。此食中兼氣中者。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