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74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三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七十四卷
博物彙編 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五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

 第三百七十四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四

  傷寒門二十

  方一桂枝湯 桂枝加葛根湯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桂枝加桂湯 桂枝加附子湯

   朮附湯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桂枝加芍藥湯 桂枝加大黃湯 桂枝去芍

  藥湯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桂枝甘草龍骨牡

  蠣湯 桂枝甘草湯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茯苓甘草湯 炙

  甘草湯 小建中湯 麻黃湯 大青龍湯 小青龍湯 桂枝麻黃各半湯 桂枝二麻黃

  一湯 桂枝二越婢一湯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葛根湯

  葛根加半夏湯 葛根黃連黃芩湯 麻黃升麻湯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麻黃附子細莘

  湯 麻黃附子甘草湯 桂枝附子湯 去桂枝加白朮湯 甘草附子湯 桂枝人參湯

  小柴胡湯 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乾薑湯 柴胡加芒硝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大

  柴胡湯 四逆散 五苓散 文蛤散 豬苓湯 牡蠣澤瀉散 大承氣湯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麻仁丸 蜜煎導 豬膽汁導 二白散 茵陳蒿湯 十棗湯 大陷胸湯

   大陷胸丸 小陷胸湯 桃核承氣湯 抵當湯 抵當丸 瓜蔕散 梔子豉湯 梔子

  甘草豉湯 梔子生薑豉湯 梔子厚朴湯 梔子乾薑湯 枳實梔子豉湯 梔子蘗皮湯

   半夏瀉心湯 大黃黃連瀉心湯 附子瀉心湯 生薑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 黃芩湯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連湯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黃連阿膠湯 白頭翁湯 竹

  葉石膏湯 白虎湯 白虎加人參湯 四逆湯 茯苓四逆湯 四逆加人參湯 通脈四

  逆湯 四逆加豬膽汁湯 白通湯 白通加豬膽汁湯 附子湯 芍藥甘草附子湯 乾

  薑附子湯 真武湯 理中湯 理中丸 甘草乾薑湯 烏梅丸 吳茱萸湯 當歸四逆

  湯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 桃花湯 赤石脂禹餘糧湯 旋覆代赭石湯 厚朴生薑甘

  草半夏人參湯 芍藥甘草湯 甘草湯 桔梗湯 豬膚湯 苦酒湯 半夏散 半夏湯

   燒裩散 百合知母湯 百合滑石代赭湯 百合雞子湯 百合地黃湯 百合滑石散

   百合洗方 大橘皮湯 狐惑熏方 赤小豆當歸散 升麻𪔀甲湯 紫石寒食散

藝術典第三百七十四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四

[編輯]

傷寒門二十

[編輯]

方一

[編輯]

桂枝湯仲景下同

[編輯]

桂枝去皮 生薑 芍藥各三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歠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役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 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禁生冷粘滑肉麪五辛酒酪臭惡等物。

桂枝加葛根湯

[編輯]

葛根四兩 芍藥、 甘草各二兩 桂枝去皮 生薑各三兩,切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湯》法。

桂枝加厚朴杏仁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加厚朴二兩,杏仁五十箇,去皮尖,餘 依前法。

桂枝加桂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更加桂二兩,共五兩,餘依前法。

桂枝加附子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餘依前 法。」

朮附湯

[編輯]

於《桂枝加附子湯》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餘依前 法。

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生薑各一兩,人參三兩,餘 依桂枝湯法服。

桂枝加芍藥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更加芍藥三兩,通前共六兩,餘依桂 枝湯法。

桂枝加大黃湯

[編輯]

桂枝去皮 生薑切,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黃一兩, 芍藥六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

服。

桂枝去芍藥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餘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附子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去芍藥,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餘依前法。

桂枝去芍藥加蜀漆龍骨牡蠣救逆湯

[編輯]

桂枝去皮 生薑切,各三兩 蜀漆三兩,洗去腥 甘草炙,二兩 牡蠣熬,五兩 龍骨四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為末,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減二升,內諸藥。

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編輯]

桂枝一兩, 甘草、 牡蠣熬, 龍骨各二兩

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八合,日三服。

桂枝甘草湯

[編輯]

桂枝去皮,四兩 甘草炙,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

[編輯]

茯苓半斤 桂枝去皮,四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十五枚,擘

右四味,以甘爛水一斗,先煮茯苓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作甘爛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內,以杓揚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取用之。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編輯]

茯苓四兩, 桂枝三兩, 白朮一兩, 炙甘草二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茯苓甘草湯

[編輯]

茯苓 桂枝各二兩 生薑切,三兩 甘草炙,一兩

右四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炙甘草湯

[編輯]

麥門冬去心 麻子仁各半斤 生地黃一斤 阿膠 人參各二兩 甘草四兩 生薑切

桂枝去皮,各三兩 大棗擘,三十枚

右九味,以清酒七升,水八升,先煮八味,取三升,去滓,內膠烊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一名《復脈湯》。

小建中湯

[編輯]

桂枝去皮 甘草炙 生薑各三兩 芍藥六兩 膠飴一升 大棗擘,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內膠飴,更上微火消解。溫服一升,日三服。「嘔家不可用建中湯,以甜故也。」

麻黃湯

[編輯]

麻黃去節 桂枝去皮,各三兩 甘草炙,一兩 杏仁去皮尖,七十箇

右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半,去滓,溫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

大青龍湯

[編輯]

麻黃去節,六兩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二兩 杏仁去皮尖,四十箇 石膏如雞子大,一塊,碎 生薑切,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撲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小青龍湯

[編輯]

麻黃去節 芍藥 乾薑 甘草炙 桂枝去皮 細莘各三兩 半夏湯洗 五味子各半斤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若微利者,去麻黃,加蕘花如雞子熬,令赤色。下利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脹滿。麻黃發其陽,水漬入胃必作利。蕘花下十二水,水去利則止。

若渴者。去半夏。加䒷蔞根三兩。辛燥而苦潤。半夏辛而燥津液。非渴者所宜。故去之。䒷蔞味苦而生津液。故加之。

若噎者,去麻黃,加附子一枚,炮。《經》曰:「水得寒氣,冷必相搏,其人即䭇。」 加附子溫散水寒。病人有寒,復發汗,胃中冷,必吐蚘,去麻黃惡發汗。

若「小便不利,少腹痛,去麻黃加茯苓四兩。」 水畜下焦不行。為「小便不利少腹滿。」 麻黃發津液於外,非所宜也。茯苓泄畜水於下,加所當也。

若喘者。去麻黃加杏仁半斤去皮尖。《金匱要略》曰:其人形腫。故不內麻黃內杏子。以麻黃發其陽故也。喘呼形腫。水氣標本之疾。

桂枝麻黃各半湯

[編輯]

桂枝去皮,一兩十六銖 生薑切, 甘草炙

白芍藥 麻黃去節,各一兩 大棗擘,四枚

杏仁湯浸去皮尖及兩仁者,二十四箇。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溫服六合。

桂枝二麻黃一湯

[編輯]

桂枝去皮,一兩十七銖 麻黃去節,十六銖

芍藥 生薑切,各一兩六銖 甘草炙,一兩二銖 杏仁去皮尖,十六箇 大棗擘,五枚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

桂枝二越婢一湯

[編輯]

桂枝去皮 芍藥 甘草各十八銖 大棗四枚生薑切,一兩二錢 石膏二十四銖,綿裹,碎

麻黃《去節》,十八銖。

右七味,㕮咀,以水五升,煮麻黃一二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本方》當裁為越婢湯、桂枝湯合飲一升。今合為一方:「桂枝二,越婢一。」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

[編輯]

於桂枝湯方內,去桂枝,加茯苓、白朮各三兩。餘依前 法煎服。小便利則愈。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編輯]

麻黃去節,四兩 杏仁去皮尖及雙仁,五十箇 甘草炙,二兩 石膏半斤,碎,綿裹

右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

葛根湯

[編輯]

葛根四兩 麻黃去節 生薑,切,各三兩 桂心 芍藥切 甘草炙,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㕮咀,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須啜粥。餘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加半夏湯

[編輯]

葛根四兩 麻黃去節,湯泡去黃汁,焙乾秤。

生薑切 甘草炙 芍藥 桂枝去皮,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擘 半夏洗,半升

右八味,以水一斗,先煮葛根、麻黃減二升,去白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葛根黃連黃芩湯

[編輯]

葛根半斤 甘草炙 黃芩各二兩 黃連三兩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減二升,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麻黃升麻湯

[編輯]

麻黃去節,二兩半 升麻 當歸各一兩一分 知母 黃芩 葳蕤各十八銖 石膏碎,綿裹 白朮 乾薑 芍藥 天門冬去心 桂枝

茯苓 甘草炙,各六銖

右十四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編輯]

麻黃去節 生薑 連軺各二兩連𧄍根也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一升 杏仁去皮尖並雙仁,四十箇 大棗十二枚,擘 甘草一兩,炙

右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麻黃附子細莘湯

[編輯]

麻黃去節 細莘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麻黃附子甘草湯

[編輯]

麻黃去節 甘草炙,各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一兩沸,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桂枝附子湯

[編輯]

桂枝去皮,四兩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

生薑切,三兩 甘草炙,二兩 大棗擘,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去桂枝加白朮湯

[編輯]

於前方內,去桂枝。加白朮四兩,餘依前法。

甘草附子湯

[編輯]

附子二枚,炮,去皮 甘草炙 白朮各二兩

桂枝去皮,四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則解能食,汗止復煩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宜服六七合為始。」

桂枝人參湯

[編輯]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四兩 白朮 人參

乾薑各三兩。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四味,取五升,內桂更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小柴胡湯

[編輯]

柴胡半斤 半夏《湯洗》,半升 黃芩 人參

甘草、 生薑切,各三兩 大棗擘,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柴胡桂枝湯

[編輯]

柴胡四兩 桂枝去皮 黃芩 人參 芍藥 生薑各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 大棗六枚,擘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

柴胡桂枝乾薑湯

[編輯]

柴胡半斤 䒷蔞根四兩 桂枝去皮 黃芩 牡蠣熬 乾薑各三兩 甘草炙,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柴胡加芒硝湯

[編輯]

於小柴胡湯內,加芒硝六兩,餘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編輯]

半夏二合,洗 大棗六枚 柴胡四兩 生薑 牡蠣熬 人參 龍骨 鈆丹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兩半, 大黃二兩。

右十一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內大黃,切如碁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溫服一升。

大柴胡湯

[編輯]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大黃 芍藥各二兩 半夏洗,半升 生薑切,五兩 枳實炙,四枚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若不加大黃,恐不為大柴胡湯也。」

四逆散

[編輯]

甘草炙 枳實水漬,炙乾 柴胡 芍藥

右四味,各十分,搗篩,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欬者,加五味子、乾薑各五分,並主下利。肺寒氣逆則欬,五味子之酸收逆氣,乾薑之辛散肺寒。並主下利者,肺與大腸為表裏,上欬下利,治則頗同。悸者,加桂枝五分;悸者,氣虛而不能通行,心下築築然悸動也。桂猶圭也。引導陽氣,苦熱以使。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茯苓味甘而淡。用以滲泄。

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裏虛遇邪則痛。加附子以補虛。

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內湯中,煮取一升半,分溫再服。泄利下重者,氣滯也,加薤白以泄氣滯。

五苓散

[編輯]

瀉澤一兩六銖半 《桂》去皮,半兩 豬苓去皮 白朮 茯苓各十八銖

右五味,為末,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

文蛤散

[編輯]

文蛤五兩。

右一味,為散,以沸湯和一方寸匕服。湯用五合。

豬苓湯

[編輯]

豬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碎 澤瀉各一兩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內下阿膠烊消,溫服七合,日三服。

牡蠣澤瀉散

[編輯]

牡蠣熬 䒷蔞根 蜀漆洗去腥 葶藶熬 澤瀉 商陸根熬 海藻洗去鹹,各等分。

右七味,異擣下篩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後服,日三。」

大承氣湯

[編輯]

大黃酒洗,四兩 厚朴炙,去皮,半斤 芒硝三錢 枳實炙,五枚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大黃,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一兩沸。分溫再服,得下,餘勿服。

小承氣湯

[編輯]

大黃四兩 厚朴炙,去皮,二兩 枳實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三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調胃承氣湯

[編輯]

大黃去皮,清酒浸,四兩 甘草炙,二兩 芒硝半升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

麻仁丸

[編輯]

麻子仁二升 杏仁一升,去皮尖,熬作脂 芍藥 枳實炙,各半斤 大黃去皮 厚朴炙去皮,各一斤

右六味,為末,煉蜜為丸,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漸加,以知為度。

蜜煎導

[編輯]

蜜七合。

一味「內銅器中,微火煎之,稍凝似餳狀,攪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併手捻作挺,令頭銳,大如指,長二寸許,當熱時急作,冷則鞕,以內穀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時乃去之。」

豬膽汁導

[編輯]

大豬膽一枚。瀉汁。

和酢少許。以灌穀道中。如一食頃。當大便出。

二白散

[編輯]

貝母 桔梗各三分 巴豆去皮心,熬黑研脂,一分

右件三味為末,內巴豆,更於臼中杵之,以白飲和服。強人半錢,羸者減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

利不利,進熱粥一杯;利過不止,進冷粥一杯。身熱皮粟不解,欲引衣自覆者,若水以噀之,洗之,益令熱卻不得出,當汗而不汗則煩。假令汗出已,腹中痛,與芍藥三兩,如上法。

茵陳蒿湯

[編輯]

茵陳蒿六兩 梔子十四枚,擘 大黃去皮,二兩

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陳,減六升,內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小便當利,尿如皂角汁狀,色正赤」 ,一宿腹減,黃從小便去也。

十棗湯

[編輯]

芫花熬 甘遂 大戟 大棗十枚,擘

右上三味等分,各別擣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棗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內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溫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錢,得快下利後,糜粥自養。」

大陷胸湯

[編輯]

大黃去皮,六兩 芒硝一升 甘遂一錢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黃,取二升,去滓,內芒硝,煮一兩沸,內甘遂末,溫服一升。得快利,止後服。

大陷胸丸

[編輯]

大黃半斤 葶藶熬 杏仁去皮,熬 芒硝各半升

右四味,搗篩二味,內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彈丸一枚,別擣甘遂末一錢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溫頓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為效。「禁如藥法。」

小陷胸湯

[編輯]

黃連一兩 半夏洗,半升 䒷蔞實大者,一箇

右三味,以水六升,先煮䒷蔞,取三升,去滓,內諸藥,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桃核承氣湯

[編輯]

桃仁去皮尖,五十箇 大黃四兩 桂枝去皮 芒硝 甘草炙,各二兩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內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溫服五合,日三服,當微利。

抵當湯

[編輯]

水蛭熬 蝱蟲熬,去翅足,各三十箇 大黃酒浸三 兩 桃仁去皮尖,二十箇

右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不下再服。

抵當丸

[編輯]

蝱蟲二十五箇 桃仁去皮尖 水蛭各二十箇 大黃三兩

右四味,杵分為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時當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瓜蔕散

[編輯]

瓜蔕熬黃, 赤小豆各一分

右二味,各別擣篩為散已,合治之。取一錢匕,以香豉一合,用熱湯七合,煮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溫頓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乃止。

梔子豉湯

[編輯]

梔子十四枚,擘 香豉四合,綿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內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甘草豉湯

[編輯]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入甘草二兩。餘依前法,得吐,止 後服。

梔子生薑豉湯

[編輯]

於梔子豉湯方內,加生薑五兩,餘依前法,得吐,止後 服。

梔子厚朴湯

[編輯]

梔子十四枚,擘 厚朴薑炙,四兩 枳實炒,四枚

已上三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梔子乾薑湯

[編輯]

梔子十四枚,擘 乾薑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半,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

枳實梔子豉湯

[編輯]

枳實炙,三枚 梔子擘,十四枚 豉一升,綿裹。

右三味,以清漿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內枳實、梔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溫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梔子蘗皮湯

[編輯]

梔子擘,十五箇 甘草炙,一兩 黃蘗二兩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

半夏瀉心湯

[編輯]

半夏洗,半升 黃連一兩 黃芩 乾薑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黃黃連瀉心湯===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

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

附子瀉心湯

[編輯]

大黃二兩 黃連 黃芩各一兩 附子一枚,炮,去 皮,破,別煮取汁

右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內附子汁,分溫再服。

生薑瀉心湯

[編輯]

生薑切,四兩 甘草炙 人參 黃芩各三兩 半夏半升,洗 乾薑 黃連各一兩 大棗十二枚

右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甘草瀉心湯

[編輯]

甘草四兩 黃芩 乾薑各三兩 半夏洗,半升 大棗十二枚,擘 黃連一兩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黃芩湯

[編輯]

黃芩三兩, 甘草炙, 芍藥各二兩, 大棗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若嘔者,加半夏半升、生薑三兩。」

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編輯]

於黃芩湯方內,加半夏半升,生薑一兩半,餘依黃芩 湯服法。

黃連湯

[編輯]

黃連 甘草炙 乾薑 桂枝去皮,各三兩

人參二兩 半夏洗,半升 大棗十二枚,擘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

[編輯]

乾薑、 黃連、 黃芩、 人參各三兩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再服。

黃連阿膠湯

[編輯]

黃連四兩, 阿膠三兩, 黃芩一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內膠烊盡,小冷,內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白頭翁湯

[編輯]

白頭翁二兩。 黃連、 黃蘗、 秦皮各三兩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一升,不愈更服一升。

竹葉石膏湯

[編輯]

竹葉二把 石膏一升 麥門冬去心,一升

人參三兩 甘草炙,二兩 半夏洗 粳米各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內粳米,煮米熟湯成,去米,溫服一升,日三服1。

白虎湯

[編輯]

知母六兩 石膏一斤,碎 甘草二兩 粳米六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湯成,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白虎加人參湯

[編輯]

於白虎湯內加人參,餘依白虎湯方法。

四逆湯

[編輯]

甘草炙,二兩 乾薑一兩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 破八片

右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強人可大附子一枚、乾薑三兩。」

茯苓四逆湯

[編輯]

茯苓六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破八片

甘草炙,二兩 乾薑一兩半 人參一兩

右五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四逆加人參湯

[編輯]

於四逆湯內,加人參一兩,餘依《四逆湯》方法。

通脈四逆湯

[編輯]

甘草炙,二兩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乾薑三兩,強人可四兩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再服。面色赤者,加蔥九莖。蔥味辛,以通陽氣。

腹中痛者。去蔥加芍藥二兩。芍藥之酸。通寒利氣。腹中痛。為氣不通也。

嘔者加生薑二兩。辛以散之。嘔為氣不散也。咽痛者。去芍藥加桔梗一兩。咽中如結。加桔梗則能散之。

利止脈不出者,去桔梗,加人參二兩。利止脈不出者,亡血也,加人參以補之。《經》曰:脈微而利,亡血也。四逆加人參湯主之。脈病皆與方相應者,乃可服之。

四逆加豬膽汁湯

[編輯]

於四逆湯方內,加入豬膽汁半合,餘依前法服。如無豬膽,以羊膽代之。

白通湯

[編輯]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破八片

蔥白四莖。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白通加豬膽汁湯

[編輯]

乾薑一兩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臍,破八片

蔥白四莖。 《人尿五合。 豬膽汁》一合

已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膽汁人尿和令相得。分溫再服。若無膽亦可用。

附子湯

[編輯]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白朮四兩 茯苓 芍藥各三兩 人參二兩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芍藥甘草附子湯

[編輯]

芍藥 甘草炙,各三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已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服。

乾薑附子湯

[編輯]

乾薑一兩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頓服。

真武湯

[編輯]

茯苓 芍藥 生薑切,各三兩 白朮二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若欬者,加五味子半升,細莘、乾薑各一兩。氣逆欬者,五味子之酸以收逆氣。水寒相搏則欬。細莘、乾薑之辛以散水寒。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小便利則無伏水。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藥。加乾薑二兩。芍藥之酸泄氣。乾薑之辛散寒。

若嘔者。去附子加生薑。足前成半斤。氣逆則嘔。附子補氣。生薑散氣。《千金》曰。嘔家多服生薑。此為嘔家聖藥。

理中湯

[編輯]

人參 甘草炙 白朮 乾薑各三兩

右四味,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朮加桂四兩。脾虛腎氣動者,臍上築動。《內經》曰:「甘者令人中滿。」 朮、甘壅,補桂泄奔豚,是相易也。

吐多者。去朮。加生薑三兩。嘔家不喜甘。故去朮。嘔家多服生薑。以辛散之。

下多者還用朮。悸者加茯苓二兩。下多者用朮以去濕。悸者加茯苓以導氣。

渴欲得水者。加朮。足前成四兩半。津液不足則渴。朮甘以緩之。

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裏虛則痛。加人參以補之。

寒者加乾薑,足前成四兩半。寒淫所勝,平以辛熱。腹滿者,去朮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胃虛則氣壅腹滿,甘令人中滿,故去朮也。附子之辛,以補陽散壅。

理中丸

[編輯]

即理中湯方。

四味,擣篩為末,蜜和丸如雞黃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

甘草乾薑湯

[編輯]

甘草炙,四兩 乾薑炮,二兩

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烏梅丸

[編輯]

烏梅三百箇 乾薑十兩 黃連一斤 當歸 蜀椒去子並汗,各四兩 細莘 附子炮 桂枝 人參 黃蘗各六兩

右十味,異搗篩,合治之,以苦酒漬烏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飯熟搗成泥,和藥令相得,內臼中,與蜜杵二千下,圓如梧桐子大。先食飲,服十圓,日三服,稍加至二十圓。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吳茱萸湯

[編輯]

吳茱萸洗,一升 人參三兩 生薑切,六兩

大棗十二枚,擘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當歸四逆湯

[編輯]

當歸, 桂枝, 芍藥各三兩, 細莘, 甘草,炙, 通草各二兩, 大棗二十五箇。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四逆加吳茱萸生薑湯===於當歸四逆湯方內。加吳茱萸二升。生薑切半斤。

右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溫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桃花湯

[編輯]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篩末 乾薑一兩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溫服七合,內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餘勿服。

赤石脂禹餘糧湯

[編輯]

赤石脂碎 《禹餘糧碎》,各一斤

已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溫三服。

旋覆代赭石湯

[編輯]

旋覆花、 甘草炙,各三兩 大棗十二枚,擘

生薑切,五兩 代赭石一兩 半夏洗,半升

人參二兩。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厚朴生薑甘草半夏人參湯

[編輯]

厚朴去皮炙 生薑切,各半斤 半夏洗,半升 人參一兩 甘草炙,二兩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芍藥甘草湯

[編輯]

白芍藥 甘草炙,各四兩

右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溫再服之。

甘草湯

[編輯]

甘草二兩。

右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溫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湯

[編輯]

桔梗一兩, 甘草二兩。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溫再服。

豬膚湯

[編輯]

豬膚一斤。

右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 ,溫分六服。

苦酒湯

[編輯]

半夏洗破如棗核大十四枚, 雞子一枚,去黃,內上 苦酒,著雞子殼中。

右二味,內半夏,著苦酒中,以雞子殼置刀鐶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嚥之。不差,更作三劑服之。

半夏散

[編輯]

半夏洗 桂枝去皮 甘草炙,各等分

已上三味,各別搗篩已,合治之,「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散服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與之。」

半夏湯

[編輯]

即前半夏散方。

以水一升。煎七沸。內散兩方寸匕。更煎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與之。

燒裩散

[編輯]

婦人中裩近隱處,剪燒灰。

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陰頭微腫則愈。婦人病。取男子裩襠燒灰。

百合知母湯

[編輯]

治汗後百合證

百合七枚,擘 知母三兩,切

右先將百合水浸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至一升,去滓,又將泉水二升,另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後合和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

百合滑石代赭湯

[編輯]

治下後百合證

百合七枚,擘 代赭石如彈丸大,一枚,綿裹碎 滑石三兩,綿裹碎

右煎如上法服

百合雞子湯

[編輯]

治吐後百合病

百合七枚,擘 雞子黃一枚

右先水洗百合,浸一宿,當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納雞子黃,攪勻溫服。

百合地黃湯

[編輯]

治不經汗吐下百合證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黃汁一升

右以水洗百合如上法,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納地黃汁,煎服一升五合,分溫再服。中病勿更服,大便常如漆。

百合滑石散

[編輯]

治「百合病」 變寒熱者。

百合一兩,炙 滑石三兩

右為末,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當微利者止服,熱則除。

百合洗方

[編輯]

治「百合病。一月不解。變成渴者。」

《百合》一升。

水一斗,漬之一宿,以洗身,洗已,食煮餅,勿以鹽豉也。《千金》曰:「如渴仍不瘥,可用䒷蔞根並牡蠣等分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

大橘皮湯

[編輯]

治動氣。誤發汗。心煩骨病。目運。吐食。

陳皮三錢。 青竹茹二錢, 人參、 甘草各一錢。

右剉,作一貼,入薑五片,棗二枚,水煎服。

狐惑熏方

[編輯]

治狐惑病。蟲蝕其肛者。

雄黃。

右一味,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

赤小豆當歸散

[編輯]

治前證膿已成者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乾 當歸

右二味,杵為散,漿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升麻𪔀甲湯

[編輯]

治陽毒

升麻 甘草各二兩 雄黃研,半兩 當歸

蜀椒炒去汗,各一兩 𪔀甲手指大一片,炙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頓服之。老小再服,取汗。

紫石寒食散

[編輯]

治傷寒令愈不復

紫石英 白石英 赤石脂 太乙餘糧 花粉 防風 桔梗 文蛤 鬼臼 鍾乳鍊各十分。燒 乾薑 附子炮去皮 桂枝去皮,各四分

右十三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