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彙編/藝術典/第37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博物彙編 第三百七十九卷 |
第三百七十九卷目錄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九
外科癰疽疔毒門一
黃帝素問〈生氣通天論 陰陽別論 異法方宜論 脈要精微論 通評虛實論
氣穴論 氣交變大論 五常政大論〉
靈樞經〈癰疽篇 刺節真邪篇 脈度篇 寒熱病篇 玉版篇〉
張機金匱要略〈病脈證治〉
華佗中藏經〈總論 論五疔狀候〉
孫思邈千金方〈總論脈證治法 疔腫〉
竇漢卿瘡瘍全書〈圍法貼紙訣 開刀手法 疔瘡總論 拔法 各種
飛遊毒 紅絲瘡〉
劉完素六書〈總論〉
李杲十書〈總論 用藥加減法〉
朱震亨心法〈總論證治 痛證 疔瘡〉
藝術典第三百七十九卷
醫部彙考三百五十九
[編輯]===外科癰疽疔毒門一〈{{{1}}}〉
《黃帝素問》
[編輯]《生氣通天論》
[編輯]高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虛。
〈註〉高粱,厚味也。味厚傷形,氣傷於味,形氣傷則肌腠虛矣。高粱所變之熱毒,逆於肉理,而多生大疔。蓋膚腠虛而熱毒乘之,有如持虛器而受之也。
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註〉邪逆於肉理氣分,而陰陽不和,則生癰腫。《經》曰: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陰陽不通,兩熱相搏,乃化為膿。
《陰陽別論》
[編輯]《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
〈註〉「三陽者,太陽也。」太陽之氣主表,邪之中人,始於皮毛,邪正相搏,發為寒熱之病矣。太陽主開,病則開闔不得,邪氣從之,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異法方宜論》
[編輯]「東方之域。其民食魚而嗜鹹。其病皆為癰瘍。其治宜 砭石。」故砭石者。亦從東方來。
〈註〉魚性屬火,鹹又勝血。《靈樞經》曰:「飲食不節,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
《脈要精微論》
[編輯]帝曰:「諸癰腫筋攣骨痛,此皆安生?」岐伯曰:「此寒氣之 腫,八風之變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此四時之病, 以其勝治之愈也。」
〈註〉「以勝治之」者,以五行氣味之勝,治之而愈也。如寒淫於內,治以甘熱,如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辛勝酸之類。
《通評虛實論》
[編輯]所謂少鍼石者。非癰疽之謂也。癰疽不得頃時回。
〈註〉癰疽之患,榮衛血氣並實,皮肉筋骨皆傷,非「若四時之有淺深,冬時之少鍼石也。」癰者,擁也。疽者,阻也。謂熱毒外擁內阻,宜即刺之,不得遲延時頃,而使邪毒之回轉也。
《氣穴論》
[編輯]邪溢氣壅。脈熱肉敗。榮衛不行。必將為膿。內銷骨髓。 外破大膕。留於節湊。必將為敗。
〈註〉夫氣為陽邪,留於肌腠之氣分,邪正相搏,則為病熱,故有壅膿消破之敗證矣。邪氣淫溢,則正氣自壅,谿谷之氣,與脈相通,是以脈熱於內,而肉敗於外也。榮衛不行,則血氣留滯而為壅膿。膕,足之股肉也。節湊,筋骨相連之處,邪留其間,則筋骨必將為敗矣。
《氣交變大論》
[編輯]歲木不及,復則炎暑流火,病寒熱瘡瘍,疿疹癰痤。
〈註〉皆暑熱之病也。
歲水不及,民病寒瘍流水。
〈註〉此寒毒而無熱化。故發為寒瘍流水而無膿也。
《五常政大論》
[編輯]委和之紀,其病支廢,癰腫瘡瘍,
〈註〉皆金盛而邪傷肝也。
卑監之紀,其動瘍涌分,潰癰腫。
〈註〉土運不及,則化氣不能施,其令逆於肉理也。
赫曦之紀,其病笑瘧,瘡瘍血流。
〈註〉皆火熱之為病也。
堅成之紀,其動暴折瘍疰。
〈註〉「暴折」,金受其傷,瘍疰,皮膚之疾也。
少陰司天,熱氣下臨,甚則瘡瘍
〈註〉「暑」,熱淫盛也。
《靈樞經》
[編輯]《癰疽篇》
[編輯]《黃帝》曰:「余聞腸胃受穀,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 節,通腠理。中焦出氣如露,上注谿谷,而滲孫脈,津液 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血和則孫脈先滿溢,乃注於絡 脈,皆盈,乃注於經脈。陰陽已張,因息乃行,行有經紀, 周有道理,與天合同,不得休止。切而調之,從虛去實, 瀉則不足,疾則氣減,留則先後,從實去虛,補則有餘。 血氣已調,形氣乃持。余已知血氣之平與不平,未知 癰疽之所從生,成敗之時,死生之期有遠近,何以度 之?可得聞乎?」岐伯曰:「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 合紀。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蝕,地經失紀,水道流溢,草 蓂不成,五穀不殖,經路不通,民不往來,巷聚邑居,則 別離異處,血氣猶然,請言其故。夫血」脈榮衛,周流不 休,上應星宿,下應經數。寒邪客於經絡之中則血泣, 血泣則不通,不通則衛氣歸之,不得復反,故癰腫。寒 氣化為熱,熱勝則腐肉,肉腐則為膿,膿不瀉則爛筋, 筋爛則傷骨,骨傷則髓消不當,骨空,不得泄瀉,血枯 空虛則筋骨肌肉不相營,經脈敗漏,熏於五臟,臟傷 故死矣。
〈註〉人之血氣流行,與天地相參,與日月相應,晝夜環轉之無端也。一息不運,則留滯而為癰,多不治之死證矣。
黃帝曰:「夫子言癰疽,何以別之?」岐伯曰:「榮衛稽留於 經脈之中,則血泣而不行,不行則衛氣從之而不通, 壅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 為膿,然不能陷骨髓,不為焦枯,五臟不為傷,故命曰 癰。」黃帝曰:「何謂疽?」岐伯曰:「熱氣淳盛,下陷肌肉,筋髓 枯,內連五臟,血氣竭,當其癰下,筋骨良肉皆無餘,故」 命曰「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堅,上如牛領之皮。癰者,其 皮上薄以澤,此其候也。
〈註〉人之血氣,流行環轉出入,而淫邪泮衍,變易無常。且氣秉有厚薄,邪客有微甚,是以死生成敗,各不同焉。
《刺節真邪篇》
[編輯]虛邪之中人也,灑淅動形,起毫毛而發腠理,其入深, 內搏於骨則為骨痹,搏於筋則為筋攣,搏於脈中則 為血閉不通,則為癱。
〈註〉「灑淅」動形,故搏於皮脈肉筋骨,而為痹為攣,為癰,為癢。陰勝則為寒,寒則真氣去,有傷衛氣,則為不仁,此皆邪氣之所生也。
虛邪之入於身也,深寒與熱相搏,久留而內著,寒勝 其熱,則骨疼肉枯;熱勝其寒,則爛肉腐肌為膿,內傷 骨,內傷骨,為骨蝕。有所疾前筋,筋屈不能伸,邪氣居 其間而不反,發為筋溜,有所結氣,歸之衛氣,留之不 得反,津液久留合而為腸溜,久者數歲乃成。以手按 之柔已,有所結氣,歸之津液,留之邪氣中之凝結,日 以易甚,連以聚居,為「昔瘤。」以手按之堅,有所結,深中 骨,氣因於骨,骨與氣並,日以益大,則為骨疽。有所結, 中於肉,宗氣歸之,邪留而不去,有熱則化而為膿,無 熱則為肉疽。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常處,而有常名也。
〈註〉寒與熱搏者,形中之陰陽二氣也。蓋形舍氣,氣歸形,形氣之相合也。是以傷形則病氣,傷氣則病形。結氣歸之者,寒熱相搏之氣,歸於邪留之形所也。凡此數氣者,其發無定處,而有肉枯、骨蝕、筋溜、昔瘤之定名也。
《脈度篇》
[編輯]六腑不和,則留為癰。
〈註〉在內者六腑為陽;在外者皮膚為陽。《本經》曰:「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是以六腑不和,則血氣留滯於皮腠而為癰,此病從內而外也。
《寒熱病篇》
[編輯]《五臟》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臟之 腧四,項五。此五部有癰疽者死。
〈註〉伏兔,腎之街也。腨者,脾之部也。背者,肺之俞也。五臟俞者,謂五椎之心俞也。項者,肝之俞也。《本經》曰:「癰疽之發,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生也。」故五部之有癰疽者,乃五臟漸積之鬱毒,外應於血氣之不和,而為癰疽,故五部有此者死。
《玉版篇》
[編輯]黃帝曰:「病之生時,有喜怒不測,飲食不節,陰氣不足, 陽氣有餘,榮氣不行,乃發為癰疽。陰陽不通,兩熱相 搏,乃化為膿,小鍼能取之乎?」岐伯曰:「聖人不能使化 者,為其邪不可留也。故兩軍相當,旗幟相望,白刃陳 於中野者,此非一日之謀也。能使其民令行,禁止士 卒無白刃之難者,非一日之教也,須臾之得也。夫至」 使身被癰疽之病,膿血之聚者,不亦離道遠乎?夫癰 疽之生,膿血之成也,不從天下,不從地出,積微之所 生也。故聖人自治於未有形也。愚者遭其已成也。黃 帝曰:「其已形不予遭,膿已成不予見,為之奈何?」岐伯曰:「膿已成,十死一生。」故聖人弗使已成,而明為良方, 著之竹帛,使能者踵而傳之後世,無有終時者,為其 不予遭也。
〈註〉皮膚分肉之氣血,從內而出於外,少有留滯,則漸積而成癰膿。如發於外,而小者易愈,大者多害。若留積在內,成癰膿而不見者,十死一生也。
《黃帝》曰:「其已有膿血,而後遭乎不道之以小鍼治乎?」 岐伯曰:「以小治小者,其功小;以大治大者,多害。故其 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註〉「癰小而以小鍼治之者,其功小而易成;癰大而以大鍼治之者,多有逆死之害。」故其已成膿血者,其惟砭石《鈹鋒》之所取也。
《漢張機金匱要略》
[編輯]《病脈證治》
[編輯]諸浮數脈,應當發熱,而反灑淅惡寒,若有痛處,當發 其癰。師曰:諸癰腫,欲知有膿無膿,以手掩腫上,熱者 為膿,不熱者為無膿。
問曰:「寸口脈浮微而澀,法當亡血,若汗出,設不汗者 云何?」答曰:「若身有瘡,被刀斧所傷,亡血故也。」
病金瘡。王不留行散主之。
《華佗中藏經》
[編輯]《總論》
[編輯]夫癰疽瘡腫之作者,皆五臟六腑畜毒不流,則皆有 矣,非獨因榮衛壅塞而發者也。其行也有處,其主也 有歸。假令發於喉舌者心之毒;發於皮毛者肺之毒; 發於肌肉者脾之毒;發於骨髓者腎之毒;發於下者 陰之毒,發於上者陽之毒;發於外者六腑之毒,發於 內者五臟之毒。故內曰壞,外曰潰,上曰從,下曰逆。發 於上者得之速,發於下者得之緩,感於六腑則易治, 感於五臟則難瘳也。又近骨者多冷,近虛者多熱。近 骨者久不愈則化成血蠱,近虛者久不愈則傳氣成 漏。或蠱則多癢少痛,或先癢後痛,生漏則多痛少癢, 或不痛不癢,內虛外實者多痛少癢,血不止則多死, 膿疾潰則多生,或吐逆無度,飲食不時,皆癰疽之使 然。種候萬端,要在憑詳。
《論五疔狀候》
[編輯]「五疔者,皆由喜怒憂思,衝寒冒熱,恣飲醇酒,多嗜甘 肥,毒魚酢醬,色慾過度之所為也。畜其毒邪,浸漬臟 腑,久而不散,始變而成,其名有五:一曰白疔,二曰赤 疔,三曰黃疔,四曰黑疔,五曰青疔。白疔起於右鼻下, 初如粟米,根赤,頭白,麻木或痛癢,使人憎寒頭重,狀 若傷寒,不欲食,胸膈悶,喘促昏冒者死。未者可治。此」 疾不過五日,禍必至矣,宜速治之。《赤疔》在舌下,根頭 俱赤,發痛舌本硬,不能多言,驚煩悶,恍惚多渴,引水 不休,小便不通,狂者死也,未者可治,此不七日禍必 至矣,大人小兒皆能患也。《黃疔》起於脣齒齦邊,其色 黃,中有黃水,發則令人多食而還出,手足麻木,涎出 不止,腹脹而煩,多睡不寤者死也,未「者可治。」黑疔者, 起於耳前,狀如瘢痕,其色黑,長或不定,使人牙關急, 腰脊膝不仁,不然則病亦不出三歲死,皆由腎氣漸 絕也,宜慎慾事。「青疔起於目下,始如瘢瘤,其身青硬 如石,使人目昏昏然無所見,多恐悸,睡不安寧,久不 愈,令人盲或脫睛,有此則不出一年,禍必至矣。」「白疔 其根肺,赤疔其根心」,黃疔其根脾。黑疔其根腎。青疔 其根肝。五疔之候。最為巨疾。不可不察也。
《唐孫思邈千金方》
[編輯]《總論脈證治法》
[編輯]脈數,身無熱,即內有癰。
諸浮數脈,當發熱,而反灑灑惡寒,若有痛處,當結為 癰。
脈微而遲,必發熱。脈弱而數,此為振寒,當發癰腫。 脈浮而數,身體無熱,其形默默,胃中微燥,不知痛處, 其人當發癰腫。
「脈滑而數」,「滑則為實,數則為熱,滑則為榮,數則為衛。」 榮衛相逐,即結為癰。熱之所過,即為癰膿。身體有痛 處,時時苦有瘡。
趺陽脈滑而數,法當下重。少陰脈滑而數,婦人陰中 生瘡。
夫癰疽初發至微,人皆不以為意,此實奇患,惟宜速 治,稍遲緩乃即病成。以此致禍者不一。但發背外皮 薄為癰,外皮厚為疽,宜急治之。
凡癰疽初發,或似小癤,或復大痛,或復小痛,或發如 米粒大白膿,於此皆微候,善察之,見有小異,即須大 驚忙,急須攻治,及斷口味,速服諸湯,下去熱毒。若無 醫藥處,即灸當頭百壯。其大重者,灸四面及中央,二 三百壯,數灸不妨多也。復薄以冷藥,種種救療,必速 瘥也。
凡用藥貼法。皆當瘡頭處。其藥開孔。令洩熱氣。亦當 頭以火針。針入四分即瘥。
凡癰疽、瘤石、癰、結筋、瘰𤻤,皆不可就針角,針角者少 有不及禍也凡癰無問大小,已覺即取膠如手掌大,暖水浸令軟, 納納然稱大小,當頭上開一孔如錢孔大,貼腫上令 相當,須臾乾急,若未有膿者,即定不長,已作膿者當 自出。若以鋒針當孔上刺出膿大好,至瘥乃洗去膠。 凡腫根廣一寸已下名癤,一寸已上名「小癰。」如豆粒 大者名「皰子。」皆始作,急服五香連𧄍湯下之,數劑取 瘥乃止。
凡癰高而光大者,不大熱。其肉正平,無尖而紫者,不 須攻之,但以竹葉黃芪湯申其氣耳。肉正平為無膿 也。癰卒痛,以八味黃芪散傅之,大癰七日,小癰五日。 其自有堅強者,寧生破發乳。若熱手不可得近者,先 內服「王不留行散」,外摩發背膏。若背生破,無苦在乳, 宜令極熟,候手按之,隨手即起者,瘡熟也,須針之。針 法要得著膿,以意消息,胸背不過一寸,斟量不得膿, 即與食肉膏散箸銳頭,內癰口中,如體氣熱歇,即服 「木占斯散。」五日後癰欲著痂者,即服排膿內塞散。 凡癰破之後,便綿惙欲死,內寒外熱。〈闕文〉「腫,自有似癰 而非者,當以手按腫上,無所連,乃是風毒耳,勿針之」, 宜服升麻湯,外摩膏破癰口,當令上留三分,近下一 分針之,務令極熟,熟便不痛。破後敗壞不瘥者,作豬 蹄湯洗之,日二度。夏用二日,冬用六七日,用湯半劑 亦可。夫癰壞後有惡肉者,宜豬蹄湯洗去穢,次傅蝕 肉膏散,惡肉盡後,傅生肉膏散,及摩四邊,令好肉速 生。當斷絕房室,忌風冷,勿自勞煩,待筋脈平復,乃可 任意耳。緣新肉易傷,傷則裏潰,潰則重發,發即難救, 慎之慎之!白痂最忌。
凡諸暴腫,一一不同,無問近遠,皆服五香連𧄍湯刺 去血,小豆末傅之,其間數數以針刺去血。若失療已 潰爛者,猶服五香湯及漏蘆湯下之,隨熱多少,依方 用之。外以升麻溻洗熨之,摩升麻膏。若生息肉者,以 白䕡茹散傅之。青黑肉去盡停止。好肉生,傅升麻膏。 如肌不生,傅一物黃芪散。若傅白䕡茹,青黑惡肉不 盡者,可以。頭䕡茹散半錢,和白䕡茹散三錢,稍稍 傅之。其散各取當色單擣下篩,直爾成散用之。或身 中忽有痛處,如遭打撲之狀,名曰「氣痛。」痛不可忍,遊 走不住,發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此皆由冬時 受溫氣,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乃作氣痛。宜 先服五香連𧄍湯,摩丹參膏,又以白酒煎楊柳皮,及 暖熨之。有赤氣點點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連𧄍湯 及小竹瀝湯可服數劑,勿以一劑未瘥便住藥,以為 無效,禍即至矣,中間用白薇散佳。又有氣腫痛,其狀 如癰,腫無頭,虛腫色不變,但皮急痛不得近手,亦須 服此五香,次日白針瀉之,次與蒺蔾散傅之。
胸中痛短氣者,當入闇室中,以手指捺左眼視,若見 光者,胸中有結癰。若不見光者,是瘭疽內發出也。 《經》云:「氣宿於經絡中,氣血俱澀不行,壅結為癰疽」也。 不言熱之所作,其後為癰。又陽氣湊集,寒化為熱,熱 甚則肉腐為膿也。又人體有熱,被寒冷搏之,而脈凝 結不行,熱氣壅結成癰疽。方有灸法,亦有溫治法,以 其中冷,未成熱之時,宜用冷藥貼傅之。治熱已成,以 消熱,令不成膿也。赤色腫有尖頭者,藜蘆膏傅之。一 雲「酢和蚌蛤灰塗,乾則易之。」
余平生凡治癰疽得效者,皆即記之。考其病源,多是 藥氣所作,或有上世服石,遂令子孫多有此疾。食中 尤不宜食麪及酒蒜,及慎溫牀厚被。能慎之者,可得 終身無疾。此皆躬自驗之,故特論之也。
《疔腫》
[編輯]夫稟形之類,須存攝養,將息失度,百病萌生。故四時 代謝,陰陽逓興,此二氣更相擊怒,當是時也,必有暴 氣。夫暴氣者,每月之中,必有卒然大風大霧,大寒大 熱。若不時避,人忽遇之,此皆入人四體,頓折皮膚,流 注經脈,遂使腠理壅隔,榮衛結滯,陰陽之氣不得宣 泄,變成癰疽疔毒、惡瘡諸腫。至於疔腫,若不預識,令 人死不逮時。若著訖乃欲求方。其人已入木矣。所以 養生之士。須早識此方。凡是瘡痍。皆無所逃。
凡療疔腫,皆刺中心至痛,又刺四邊十餘下,令血出, 去血傅藥,藥氣得入針孔中佳。若不達瘡內,療不得 力。
又其腫好著口中、頰邊、舌上,見赤黑如珠子,磣痛應 心是也。是秋冬寒毒久結皮中,變作此疾。不即療之, 日夜根長,流入諸脈數道,如箭入身,捉人不得動搖。 若不慎口味、房室,死不旋踵,經五六日不瘥,眼中見 火神惛,口乾心煩,即死也。
一曰「麻子疔。」其狀肉上起頭,大如黍米,色稍黑,四邊 微赤多癢。忌食麻子及衣麻布,併入麻田中行。 二曰「石疔」,其狀皮肉相連,色烏黑如黑豆,甚硬,刺之 肉內陰,陰微疼。忌瓦礫磚石之屬。
三曰「雄疔。」其狀頂頭《黑黶》,四畔仰,瘡皰漿起,有水出, 色黃,大如錢孔,形高。忌房事。
四曰「雌疔。」其狀瘡頭稍黃,向裏黶,亦如灸瘡,四畔皰
漿起,心凹,色赤,大如錢孔。忌房事五曰「火疔。」其狀如湯火燒灼,瘡頭黑黶,四邊有皰漿起,如赤粟米。忌火炙爍。
六曰爛疔。其狀色稍黑。有白瘢。瘡潰則有膿水流出。 瘡形大小如匙面。忌沸熱食爛臭物。
七曰三十六疔,其狀頭黑浮起,形如黑豆,四畔起大 赤色,今日生一,明日二,後日三,乃至十。若滿三十六, 藥所不能治,如未滿三十六者可治,俗名「黑皰。」忌嗔 怒、畜積愁恨。
八曰「蛇眼疔。」其狀瘡頭黑,皮上浮生,形如小豆。狀似 蛇眼大體硬。忌惡眼看。並嫉妬人見之及毒藥。 九曰「鹽膚疔。」其狀大如匙面。四面皆赤,有黑粟粒起。 忌食鹹物。
十曰水洗疔。其狀大如錢形。或如錢孔大。瘡頭白。裏 黑。黶汁出。中硬。忌飲漿水。水洗渡河。
十一曰「刀鎌疔。」「其狀瘡闊狹如薤葉大,長一寸,左側 肉黑如燒爍。」忌刺及刀鎌切割,鐵刀所傷,可以藥治。 十二曰浮漚疔。「其狀瘡體曲圓,少許不合,長而狹如 薤葉大,內黃外黑,黑處刺不痛,內黃處刺之則痛。」 十三曰牛拘疔。其狀肉皰起,掐不破。
右十三種瘡,初起必先癢後痛,先寒後熱,熱定則寒 多,四肢沉重,頭痛心驚眼花。若大重者則嘔逆,嘔逆 難治。其「麻子疔」一種,始末惟癢所最忌者,不得犯觸, 犯觸者即難療。其浮漚疔、狗疔兩種,無所禁忌,縱不 療亦不能殺人。其狀寒熱與諸疔同,皆以此方療之, 萬不失一。欲知犯觸之狀,但脊強瘡痛極甚,不可忍 「者是也。」
《宋竇漢卿瘡瘍全書》
[編輯]《圍法貼紙訣》
[編輯]凡用圍藥,多加功夫,攪千餘下,其藥自稠。輕手圍之, 留孔必須如鵝子形狀,須用薄紙貼之,務要扯碎貼 上,免致綳裂疼痛之苦。待圍藥略乾,再用調藥餘汁 潤之,以助藥力。況藥乾不能入肌肉,借濕以通竅耳。
《開刀手法》
[編輯]凡瘡瘍之起,疼痛固屬於心火,久而陽氣昇,上蒸肉 化為膿。若不原其膿之有無,遽爾開刀,則鮮血突出, 膿何從來?致患者煎寒發熱,日夜疼痛,無法可止。可 先將指頭按患上,隨手而起,四畔悉輭,觀其頭聚擇。 神。不犯吉日將刀頭向上開之,方不致傷新肉。取 出刀,再撚綿紙條,潤油度之,使膿水齊會。半日扯出, 則膿水易乾。外貼「呼膿膏」,四圍再用「搜膿散」敷之。
《疔瘡總論》
[編輯]大抵疔瘡有十三種,而有青、黃、赤、白、黑,所以應五臟 也。復有暑疔、火疔、氣疔、冷疔者,皆以其時候緩急、浮 實之異。但初發起或先後痛,先寒後熱,四肢拘急,沉 重強痛者,得證便發寒熱,瘡邊麻,漸至半身,大痛應 心,嘔逆自利,足冷至膝,四畔紫黑色,皆為重證,惟麻 木始末皆癢,其證候寒熱與諸疔瘡同,但覺背強,其 痛甚者,乃觸犯所致,即取枸杞根搗汁服之彌佳。再 狗屎白色者,得雨露之功,臭氣已去,加枸杞根和勻, 絞取清汁服之尤良。但有卒患喉痛,心寒熱,或腹痛 惡寒發熱者,當預防生此疔證也。凡疔瘡多生口邊 頰內,或舌上,赤黑點點如珠,磣痛應心者是也。不即 治之,日夜根長,流入諸脈,如箭入身,「不得動搖,經久 五六日後,甚者毒氣入腹,眼中見火,神昏煩悶,嘔吐 恍惚,如醉如痴,不可療矣。」「疔瘡有頭黑硬而凹者,瘡 頭白而腫實者,瘡頭如豆垽色者,瘡頭鮮紅色者,瘡 頭內有黑脈者,瘡頭紅赤而浮虛者,瘡頭如梔而黃 者,瘡頭如金箔者,瘡頭如茱萸者,瘡頭如石榴子者, 有初如風疹粉刺,搔破入風,則黃水出。其裏有赤黑 脈而微腫者,肉中突起如魚眼,赤黑慘痛徹骨者,結 久皆為爛瘡,瘡下深孔如大針穿物,初生時突起如 釘,故名疔瘡。」令人惡寒發熱,四肢強直而牽痛,一二 日瘡變黑色,焦黑腫大光起,根硬不可近,犯之則痛 甚,甚則發於頭面手足骨節間者,此氣血聚會之所, 宜急「治之。有似灸瘡四邊泡漿者」,但其瘡熟時,膿水 出瘡孔如蜂窠,病易瘥也。此瘡惡證,「眼黃面青舌黑, 冷汗發渴,腳冷至膝下,不食自利,瘡冷不痛,嘔逆,瘡 不起發,四畔不紅,瘡邊麻木,乾黑生刺,瘡邊紫黑色, 磣痛應心,眼中見火,神昏煩悶,神思恍惚,猶如醉如 痴者,皆難治也。」試以針刺患人手足中指,不痛者,難 治。凡初生時紅輭溫和,忽然頂陷黑,謂之走黃,此證 危矣,急服飛龍奪命丹、追疔奪命湯。其有發於太陽 眼邊者,名曰釘腦疔,十死一生。《內經》以白疔發於右 鼻,赤疔發於舌根,黃疔發於口脣,黑疔發於耳前,青 疔發於目下。蓋取五色以應五臟,各有所屬部位而 已。然或肩、或腰、或足,發無定處。如在頭面手足骨節 間者。甚急。
《拔法》
[編輯]凡疔瘡之起,多發於嘴脣上邊,初如米大,或如粉刺 擠破,入湯火風氣,亦要變成疵瘡。疵瘡者,即疔之別 名也。先用蔥白同飛龍奪命丹五粒和嚼爛,熱酒半碗過下,以衣覆患上,略出汗為妙。上午服藥,下午即 將絕利磁鋒劃破瘡口十字,即摻「飛能奪命末」在內, 而外用蟾舌研爛,蟾肚底皮貼之,內服追疔湯劑。若 發於鬚髮者,即剃去鬚髮,如前法治之。此法百發百 中,活人多矣。凡發於頭面上者,切不可用冷藥敷之。 若敷冷藥,趕熱毒惡戾之氣入於喉間,斷不能生矣。
各種
[編輯]芝麻疔用黑雲膏。或用紫花草敷瘡上。走注者。遍身 疼不能轉動。服蠲毒流氣飲、蟾酥丸。
氣疔,用勝金錠,服蟾酥丸,外用紫花草敷之。
火疔,用「勝金錠服蟾酥丸,紫花草敷瘡上。」
冷疔者,高粱之變,風濕餘毒,天陰久冷,攻於膝下,傳 於足太陰經。初生如米,漸成潰爛,其色如煤,敗血來 侵,骨肉損壞,遂成大患,經年骨節疼痛,累歲不能生 肌。先用艾葉、蛇牀子、紫蘇、豨薟草煎湯洗之,內服黃 芪、白朮、蒼朮、當歸、白芍、連𧄍、生地之藥;外用隔紙膏 貼之。節勞內省,亦可瘳矣。
魚臍疔春用「黑雲膏。夏用蟾舌膏。秋用桐淚膏。冬用 勝金錠。」
飛遊毒
[編輯]此毒因榮衛受其肌熱,故生此疽,赤腫走注不定,用 溫水洗患處,用三稜針刺毒上二三十針,或磁鋒砭 之亦妙,隨用「拔毒散」傅之。
紅絲瘡
[編輯]夫紅絲者,心腸積毒,氣血相凝,灌於經絡之間,發於 肌膚之上,紅絲貫穿,如一紅線,或疼或癢,皆由風熱 相乘而生,如箭之速,若行至心間即死。急當頭以磁 鋒刺破,擠出毒血,其紅絲之中再刺之,方絕其根。急 用「當歸連𧄍解毒」之劑治之,須戒酒數日。
《金劉完素六書》
[編輯]《總論》
[編輯]瘡瘍者,火之屬,須分內外,以治其本。《內經》曰:「膏粱之 變,足生大疔。」其原在裏,發於表也。受持如虛,言內結 而發諸外,未知從何道而出,皆是從虛而出也。假令 太陽經虛,從背而出;少陽經虛,從鬢而出;陽明經虛, 從髭而出;督脈經虛,從腦而出。經曰:地之濕氣,感則 害人皮膚筋脈,其在外盛則內行。若其脈沉實,當先 疎其內,以絕其原也。其脈浮大,當先托裏,恐氣傷於 內也。有內外之中者,邪氣至盛,遏絕經絡,故發癰腫。 《經》曰:「榮氣不從,逆於肉裏,乃生癰疽。」此因失托裏,及 失疎通,又失行榮衛也。治瘡之大要,須明托裏、疎通、 行榮衛三法。托裏者,治其外之內;疎通者,治其內之 外;行榮衛者,治其中也。內之外者,其脈沉實,發熱煩 躁,外無焮赤痛,其邪氣深於內也。故先疎通,以絕其 原。外之內者,其脈浮數,焮腫在外,形證外顯,恐邪氣 極而內行,故先托裏。內外之中者,外無焮惡之氣,內 亦臟腑宣通,知其在經,當和榮衛也。用此三法之後, 雖未差必無變證,亦可使邪氣峻減,而易痊癒。故《經》 曰:「諸痛癢瘡瘍,皆屬」心火。《又》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終。 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素問》云:「痛癢瘡瘍,癰腫疽疹,瘤氣結核,怫鬱甚者皆 熱。五臟不和,九竅不通,六腑不和,留結為癰。近於火 氣,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火之用 也。」人之瘡腫,因內熱外虛所生也。為風濕之所乘,則 生瘡腫。然肺主氣,候於皮毛;脾主肌肉,氣虛則膚腠 開,為風濕所乘,脾氣濕而內熱,即生瘡也。腫者,由寒 熱毒氣客於經絡,使血澀而不通,壅結成腫。風邪不 作,即無頭無根。寒血相搏作者,即有頭有根。壅盛則 為膿赤,根腫則風氣流潰也。瘡以痛癢,痛則為實,癢 則為虛,非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癢則美疾也。 故火旺於夏,而萬物蕃鮮榮美也。炙之以火,漬之以 湯,而其癢轉甚者,微熱之所使也。癢去者,謂熱令皮 膚縱緩,腠理開通,陽氣得泄,熱散而去。或夏熱皮膚 癢,而以冷水沃之,其癢不去,謂寒能收斂,腠理閉密, 陽氣鬱結,不能散越,怫熱內作故也。瘡瘍皆為火熱, 而反腐出膿水者,猶糓肉果菜,熱極則腐爛而潰為 污水也。潰而腐爛者,水之化也。癰淺而大,疽深而惡, 熱勝血則為癰膿也。瘍,有頭小瘡也。疹,浮而小癮疹 也。瘤氣、赤瘤。丹熛。熱勝氣火之色也。
人近火氣,微熱則癢,熱甚則痛,附近則灼而為瘡,皆 火之用也。或癢痛如鍼輕剌者,猶飛迸火星灼之然 也。癢者,美疾也,炙之以火,漬之以湯,而癢轉甚者,微 熱之所使也。因而癢去者,熱令皮膚縱緩,腠理開通, 陽氣得泄而熱散也。或夏熱皮膚癢,以冷水沃之不 去者,寒能收斂,腠理閉密,陽氣鬱結,不能散越,怫熱 內作故也。「癢得爬而解」者,爬為火化,微則亦能令癢。 甚則癢去者,爬令皮膚辛辢而屬金化,辛能散,故金 化見則火力分而解矣。或雲痛為實,癢為虛者,非謂 虛為寒也,正謂熱之微甚也。或疑瘡瘍皆屬火熱,而 反腐爛出膿水者,何也?猶糓肉果菜,至於極熱,則腐
爛而潰為污水也。潰而腐爛者,水之化也。所謂五行之理,過極則勝己者反來制之,故火熱過極,則反兼於水化。又如鹽能固物,令不腐爛者,鹹寒水化,制其 火熱,使不過極,故得久固也。萬物皆然。
《元李杲十書》
[編輯]《總論》
[編輯]膏粱之變,亦是滋味過度,榮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 癰腫。榮氣者,胃氣也。飲食入於胃中,先輸於脾,而朝 於肺,肺朝百脈,次及皮毛,先行陽道,下歸五臟六腑, 而氣口成寸矣。今富貴之人,不知其節,法酒肥羊,雜 以厚味,積久太過,其氣味俱厚之物,乃陽中之陽,不 能走於空竅,而先行陽道,今反行陰道,則濕氣大盛, 子令母實,火乃大旺,實熱既盛,必來尅腎。若不慎房 事,損其真水,則水泛而濕熱之化上行,其瘡必出背 上及腦,此為大疔之最重者。若毒氣出肺,或脾胃之 部分,毒之次也。若出於他經,又其次也。濕熱之毒所 止處,無不潰爛,故《經》言:「膏粱之變,足生大疔。」受如持 虛者,如持虛器以受物,則無不受矣。治大疔之法,必 當瀉其榮氣。以標本言之,先受病為本,非苦寒之劑 為主為君,不能除其苦楚疼痛也。諸瘡瘍有痛,往往 多以乳香、沒藥,雜以芳香之藥止之,必無少減之理, 此其悞也。若使經絡流通,臟腑中去其壅滯,必無痛 矣。痛則以苦寒之劑除之,無不愈者。瘡瘍食肉,與自 殺無異,法當瀉氣而反補之故也。
《用藥加減法》
[編輯]發背疔腫,膿潰前後,虛而頭痛者,於托裏藥內加五 味子。恍惚不寧,加人參、茯神。虛而發熱者,加地黃、䒷 蔞根。潮熱者,加柴胡、地骨皮。渴不止者,加知母、赤小 豆。虛煩者,加枸杞、天門冬。自利者,加厚朴。膿多者,加 當歸、川芎。痛甚者,加芍藥、乳香。肌肉遲生者,加白蘞、 官桂。有風邪者,加獨活、防風。心驚悸者,加丹砂。口目 瞤動者,加羌活、細莘。嘔逆者,加丁香、藿葉。痰多者加 半夏、陳皮。
《朱震亨心法》
[編輯]《總論證治》
[編輯]「癰疽」只是熱勝血。
六陽經、六陰經,有多氣少血者,有少氣多血者,有多 氣多血者,不可一概論也。若夫要害處,近虛怯薄處, 前哲已曾論及,惟分經之言,未聞諸經,惟在陽厥陰 經生癰疽,理宜預防,以其多氣少血,肌肉難長,瘡久 未合,必成死證,遽用驅毒利藥,以伐其陰分之血,禍 不旋踵。
「陽滯於陰,脈浮洪弦數。陰滯於陽,脈沉細弱濇。」陽滯 以寒治之。陰滯以熱治之。
人中年以後,不可生癰,纔有痛腫,參之脈證,但見虛 弱,便與滋補氣血,可保終吉。若用尋常驅熱拔毒紓 氣之藥,虛虛之禍,如指諸掌。
內托之法。「河間治腫焮於外,根盤不深,形證在表,其 脈多浮,病在皮肉,非氣盛則必侵於內,急須內托以 救其裏,宜復煎散除濕散鬱,使胃氣和平。如或未已, 再煎半料飲之。如大便祕及煩熱,少服黃連湯。如微 利及煩熱已退,卻與復煎散半兩,如此使榮衛俱行, 邪氣不能內傷也。」然世俗多用排膿內補、十宣散,若 用之於些小瘡與冬月時令即可。若潰瘍於夏月用 之,其桂朴之溫散,佐以防風、白芷,吾恐雖有參、芪,難 為倚仗。
瘡先發為腫,氣血鬱積,蒸肉為膿,故其痛多少,瘡之 始作時也。膿潰之後,腫退肌寬,痛必漸減,而反痛者, 此為虛,宜補。亦有穢氣所觸,宜和解。風寒逼者,宜溫 散。
加味十全湯,治癰疽後補氣血,進飲食,實為切要。」蓋 膿血出多,陰陽兩虛,非此藥何以回生起死,惜其不 分經絡,不載時令,又在識者觸類而長之。今之外科, 於瘡瘍腫平痛寬,遂以為安,漫不加省,往往於結痂 後兩三月或半年虛證乃見。醫者不察,病者不悟,無 補益調養之功,因而轉成他病者,惜哉!予治一士夫, 因腳弱求診,兩手俱浮洪稍鼓,飲食如常,惟言問不 答,肌上起白屑如麩片,時在冬月,予作極虛處治,詢 其弟,乃知半年前曾於臂背腿三處,自夏至秋冬節 次生疽,率用五香連𧄍湯、十宣散與之,今結痂久矣。 予為作參芪白朮當歸膏,以二陳湯化飲之,三日後 盡藥一斤,白屑沒者大半,病者自喜呼吸有力,補藥 應效以漸,而病家反怨藥不速應,自作「《風病論》治。煉 青礞石二錢半,以青州白丸子作料,煎飲子頓服之。 予諫之不聽,因而不救,書以警雲。
《痛證》
[編輯]諸瘡痛不可忍者,用苦寒藥加黃連、黃芩,詳上下根 梢用,及引經藥則可。又云:「諸瘡以當歸、黃連為君,連、 𧄍、甘草、黃芩為佐。 諸痛癢瘡瘍屬火,若稟受壯盛,宜四物加大承氣湯 下之。」
若性急面黑瘦,血熱之人,因瘡而痛,宜四物加黃連黃芩、大力子、甘草;在下焦者,加黃蘗。若肥胖之人,生 瘡而痛,乃是濕熱,宜防風、羌活、荊芥、白芷、蒼朮、連、𧄍, 取其風能勝濕。
諸瘡藥「膿窠治熱,燥濕為主,用無名異;乾疥開鬱為 主,用茱萸。」
蟲瘡如癬狀,退熱殺蟲為主,蕪荑、黑狗脊、白礬、雄黃、 硫黃、水銀,殺蟲樟腦、松香。頭上多加黃連、方解石、蛇 牀,定癢殺蟲,松皮炭主膿。腫多者,加白芷開鬱。痛多 加白芷、方解石。蟲多加藜蘆、螌蝥;癢多加枯礬。陰囊 瘡,加茱萸;濕多,香油調。乾癢出血多,加大黃、黃連,豬 脂調。紅色加黃丹,青色加青黛。蟲多加錫灰、蕪荑、檳 榔。
《疔瘡》
[編輯]疔,用針刀鏃破頭上,以蟾酥敷之,後用菉豆、野菊、莎 末,酒調飲,醉睡覺即定痛熱除,不必去疔自愈也。 治一切疔瘡,用紫梗菊花根、莖、葉皆可,研碎取汁,滴 口中飲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