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第087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八十六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八十七卷
方輿彙編 坤輿典 第八十八卷


考證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坤輿典

 第八十七卷目錄

 輿圖部彙考四十五

  五代三文獻通考輿地考二

坤輿典第八十七卷

輿圖部彙考四十五

[編輯]

五代三

[編輯]

按文獻通考輿地考古荊州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荊州唐分置十五部此為山南東道江南西道黔中道兼分入淮南道嶺南道

[編輯]

江陵府 唐為荊州,後為江陵府、荊南節度。屬山南 道。五代梁以復州、監利來屬。領縣八,治江陵。

江陵 故楚郢都,漢縣。有息壤、紀南、城梅四洲渚宮。

枝江 故羅國地。唐縣。有九十九洲。

松滋 晉縣。有蜀江、巴山。

石首 唐縣

當陽 漢縣

公安 隋縣。有呂蒙城、油水、涔港。

長林 隋縣。有紫葢山。監利 隋縣。有乾溪。

硤州 後周為硤州。唐屬山南道。歷五代。領縣四,治 夷陵。

夷陵 晉縣。有虎牙山、黃牛山、三遊洞。

宜都 唐縣

長陽 隋縣。有佷山、長山。

遠安 後周縣。有宜陽山、清溪

歸州 唐武德二年置,屬山南道。歷五代,領縣三,治 秭歸。

秭歸 隋縣。有夔子城、大江。

巴東 隋縣

興山 唐縣。有「玉虛洞。」

復州 後周置。唐屬山南道。五代梁以監利入江陵 府。領縣二,治景陵。

景陵 晉縣

沔陽

郢州 後周置。唐屬山南道。五代周廢富水入京山。 領縣二,治長壽。

長壽 晉縣

京山 隋縣

安州 西魏置安州總管府。唐屬淮南道。五代後唐 為安遠軍節度。周以郢州汶川來屬。領縣七,治安陸。

安陸 漢縣。有陪尾山、溳水、雲夢澤。

吉陽

應山 隋縣

應城 唐縣

雲夢 後魏縣

孝昌 後唐縣。有《環水》。

汶川 唐縣

黃州 隋初,改衡州為黃州。唐屬淮南道,歷五代。領 縣三,治黃岡。

黃岡 隋縣

黃陂 後周縣

麻城 隋縣

漢陽軍 唐為漢陽郡,屬淮南道。五代周平淮南得 其地,建為軍。領縣一,治漢陽。

漢陽 隋縣。有赤壁、沔水、《灄水》。

鄂州 隋置。唐為武昌軍節度,屬江南道。唐末屬湖 南馬氏。五代後入南唐,置嘉魚、永安、通山三縣。領縣 八,治江夏。

江夏 晉縣。有黃鶴山、鸚鵡洲、鄂渚。

武昌 吳縣有樊山、西塞山、崢嶸洲。

永興 隋縣

唐年 唐縣。有壺頭山。

蒲圻 吳縣

嘉魚 南唐縣

永安 南唐縣。有「牛鼻潭。」

通山 南唐縣。有「九宮山。」

申州 春秋時申國之地。後周為申州。唐屬淮南道。 領縣三,治義陽。

義陽 魏縣。有溮水、桐柏山、淮水。

羅山 隋縣

鍾山

潭州 隋置。唐屬江南道。唐末,馬氏據其地,建為武 安軍節度。五代梁以衡州攸縣來屬。領縣七,治長沙。

長沙 隋縣。有嶽麓山、湘水、溈水、橘洲。

湘潭 唐縣。有「碧泉。」

湘鄉 唐縣有溥水

益陽 漢縣。有五溪山、益水。

醴陵 唐縣

瀏陽 唐縣

攸 唐縣。有雲陽山、攸水。

岳州 隋州。唐屬江南道。歷五代。領縣五,治巴陵。

巴陵 吳縣

華容 唐縣。有赤沙湖。

沅江 隋縣。有楓山、沅水。

《平江 》唐昌江縣,後唐改。

湘陰 唐縣。有漣水、汨水。

衡州 隋置。唐屬江南道。五代梁以攸縣屬潭州。領 縣四,治衡陽。

衡陽 唐縣。有岣嶁山、茶溪、蒸水。請幫助識別此字。水。耒陽 唐縣。

常寧 唐縣

茶陵 唐縣。有雲陽山。

永州 隋置。唐屬江南道。五代晉以湘源、灌陽二縣 屬全州。領縣二,治零陵。

零陵 隋縣有瀟水

祁陽 唐縣有浯溪

全州 晉天福中,楚王馬希範奏以永州湘源縣置 州,以灌陽來屬。領縣二,治清湘。

清湘 隋湘源縣,晉改。有湘山、浮穴。

灌陽 隋縣有灌水

道州 唐貞觀八年,改道州,屬江南道。歷五代。領縣 四,治營道。

營道 唐縣。有營水、沱水。

延唐 唐縣。有九疑山、冷道水。

江華 唐縣

永明 唐縣

郴州 隋置。唐屬江南道。五代晉改敦州,廢臨武、高 平二縣,以其地入桂陽監,又廢資興縣。漢復為郴州。 領縣五,治郴。

郴 漢縣

南亭

義章 唐縣

藍山 唐縣

義昌 唐縣

連州 唐改州,屬嶺南道。歷五代。領縣三,治桂陽。

桂陽 漢縣。有湟水、海陽湖。

陽山 晉縣

連山 隋縣

邵州 吳置邵陵郡。唐置邵州,屬江南道。歷五代。領 縣二,治邵陽。

邵陽 晉縣

武岡 唐縣

朗州 隋州。唐屬山南道。五代後唐為武正軍節度, 又改武平軍。周為大都督府。領縣二,治武陵。

武陵 隋縣。有武陵山、沅水、滄浪水、杜渚、芷江。龍陽 吳縣。有鼎水、酉水、橘洲。

澧洲 隋置松州,尋改潭州,後改為澧陽郡。唐改為 澧州。屬江南道。領縣四,治澧陽。

澧陽 晉縣。有大浮山、崇山、澧水。

安鄉 隋縣

石門 隋縣有茹溪

慈利 隋縣有漊水

辰州 隋分武陵郡為辰州。唐屬江南道。領縣五,治 沅陵。

沅陵 漢縣。有壺頭山、沅江。

漵浦 唐縣有漵水

辰溪 隋縣

盧溪 唐縣

麻陽 唐縣

沅州 唐為巫州。天授中,改沅州。屬江南道。領縣三, 治龍標。

龍標

朗溪

潭陽

徽州, 後周時節度使周行逢死,敘州刺史《鍾存志》 奔武陽。楊正岩以十洞稱徽、誠二州。

誠州。 見上。

黔州 周、隋並置黔州。唐屬江南道。五代孟蜀為武 泰軍節度。領縣六,治彭水。

彭水 漢酉陽縣,隋改。有壼頭山、巴江、彭水、朗溪、洋水。

黔江 唐縣

洪杜

信寧

都儒

考證
施州 唐為施州。屬江南道。歷五代。領縣二,治清江。

清江 漢巫縣地

建始 漢巫縣地

右古荊州

古豫州 漢武置十三州,此為豫州。唐分置十五部, 此為都畿河南道,兼分入山南東道及河東道。 河南府 周舊都。漢置河南郡。唐開元元年為河南 府,號東京,屬河南道。五代漢乾祐中,置陵縣。周顯德 中,廢陽城縣。領縣二十,治河南洛陽。

河南 後漢縣

洛陽

偃師 漢縣

陸渾

伊闕 隋縣

新安 漢縣

鞏 漢縣有鮪渚

緱氏 漢縣

登封 唐縣。有「中嶽、嵩高山、少室山、鬼谷、潁川、測景臺、石羊關。」

壽安 隋縣

河清 唐縣

澠池 漢縣

福昌 唐縣

長水 唐縣。有天壇山。

永寧 隋縣。有三崤山、熊耳山、《嶕嶢》、穀水、高門關、松陽關、鵜鶘關、回溪。

潁陽 唐縣

伊陽 唐縣

王屋

陝州 周公、召公分陝之所。後周置陝州。唐為「保義 軍節度,屬河南道。」五代梁改鎮國軍。後唐復。領縣六, 治陝。

陝 唐縣有「女幾山、金門山、虢山、橐水。」

峽石 唐縣

靈寶 唐縣。有柏谷水、桃林塞、古函谷關、浢津關。芮城 古芮伯國。後周縣。有浢水、中條山、薄山、方山。

夏 後魏縣

平陸 唐縣

虢州 春秋時虢國地。唐武德八年,改虢州,屬河南 道。領縣四,治弘農。

弘農

朱陽 後魏縣

盧氏 漢縣

玉城 隋縣

汝州 隋初置伊州,改汝州。唐屬河南道。五代周廢 臨汝縣。領縣六,治梁。

梁 漢舊縣。有廣成城、崆峒山、狼樂山。

襄城 漢縣

郟城 漢郟縣隋改

龍興 唐縣。有豢龍城。

葉 楚葉公邑。有方城山、昆陽城。

魯山 隋縣

鄭州 周虢、鄶之地。平王東遷,鄭武公遷都焉。後周 為鄭州。唐屬河南道。五代梁以陽武、中牟二縣屬開 封府。領縣五,治管城。

管城 隋縣。有圃田澤。

滎澤

原武 漢縣

滎陽 漢縣

新鄭 隋縣。有溱、洧、潩三水。

開封府 東魏置開封郡,北齊廢。唐為宣武軍節度, 屬河南道。五代梁都之,升為開封府,以滑州之酸棗、 長垣,鄭州之中牟、陽武,宋州之襄邑,曹州之戴邑,許 州之扶溝、𨻳陵,陳州之太康九縣來屬,號東都。後唐 為汴州,宣武軍罷東都,以酸棗、中牟、襄邑、𨻳陵、太康 五縣屬諸州。晉復為開封府,號東京,以五縣還隸焉。 領縣十五。治開封。《浚儀》。

開封 唐縣。有古通津、臨蔡二關、逄池、沙海、浚儀 東魏縣。有蔡水、浚水、沙臺、崇臺。

陳留

雍丘 漢縣

封丘 漢縣

尉氏 漢縣

酸棗 漢縣

匡城 隋縣

中牟 漢舊縣

陽武 漢縣

襄邑 漢縣

考城 古戴國,隋縣。梁改戴邑。後唐復。

扶溝 漢縣

請幫助識別此字。陵 漢縣。太康 漢陽夏縣,唐改。

宋州 周武王封微子啟,是為宋國。隋文帝置宋州。 唐屬河南道。五代梁為宣武軍節度,以襄邑屬開封 府,以碭山屬輝州,以輝州楚丘來屬。後唐改歸德軍。 領縣六,治宋城。

宋城 宋國都。漢睢陽縣,隋改。

穀熟 隋縣

柘城 唐縣有柘溝

寧陵 隋縣

下邑 漢縣

楚丘 唐縣

單州 唐末,朱全忠奏以宋州碭山、虞城、單父,曹州 之武成置輝州,後以楚丘還屬宋州。後唐改為單州, 以兗州魚臺來屬。領縣四,治單父。

單父 古魯邑。隋縣。有宓子賤琴臺。

碭山 隋縣

成武 隋縣

魚臺 唐縣

亳州 魏譙郡。後周為亳州。唐屬河南道。五代梁為 防禦,晉因之。領縣七:

酇 漢縣。有龍元城、太丘城。

城父 唐焦夷縣,後唐改。

鹿邑 隋縣有瀖水

真源 唐縣

永城 隋縣

蒙城 唐縣。有嵇山、山桑城。

曹州 周曹國之地。後周為曹州。唐屬河南道。五代 梁以考城屬開封府,升為威信軍節度。周改彰德軍。 領縣四,治濟陰。

濟陰 唐縣

宛句 唐縣

南華 唐縣有沙溝、莊周釣臺。

乘氏 古乘丘地,唐為縣。

許州 春秋許國。後周曰許州。唐為忠武軍節度,屬 河南道。五代梁改正國軍,以扶溝、𨻳陵二縣屬開封 府。後唐復為忠武軍。領縣七,治長社。

長社 唐縣。有高陽里。荀淑故宅。有潩水。

長葛 隋縣有洧水

陽翟 漢縣。有荊山、具茨水。

許田 魏許昌縣,後唐改。

舞陽 唐縣。有舞水、滍水。

郾城 漢縣

臨潁 漢縣

陳州 周封舜後於此,為陳國。隋置陳州。唐屬河南 道。五代梁以太康屬開封府。晉為鎮安軍節度。領縣 五,治宛丘。

宛丘 陳國都

項城 古項子國。隋縣。

南頓 古頓子國。唐縣。

西華 唐縣

溵水 隋縣。有章華臺、乾谿。

潁州 秦為潁川郡。唐為潁州,屬河南道。五代周以 下蔡屬壽州。領縣三,治汝陰。

汝陰 漢縣。有寢丘、潁水、淮水、淝水、《汝水》。

潁上 隋縣。有潁水、淮水、雷陂塘。

沈丘 唐縣

蔡州 春秋時蔡地。後周曰蔡州。屬河南道。歷五代。 領縣十,治汝陽。

汝陽 漢北宜春縣,隋改。有懸瓠城、鴻隙陂。東南有二龍鄉、月旦里。

朗山 隋縣

遂平 唐縣

上蔡 古蔡國漢縣

新蔡 隋縣

褒信 隋縣

《新息 》古息國,漢縣。

真陽 漢縣。有淮水、汝水、石塘陂。

平興 唐縣

西平 唐縣。「有《棠谿》。」

唐州 唐為唐州,屬山南道。五代梁改泌州。後唐復。 晉又為泌州,漢復。周廢慈丘縣。領縣六,治泌陽。

泌陽 漢舞陰縣,唐改。

比陽 漢縣有比水

桐柏 隋縣

平氏

湖陽 漢縣

方城 後魏縣。有方城山、堵水。

鄧州 春秋鄧國地。隋初,改為鄧州。唐屬山南道。五

代梁為宣化軍節度。後唐改威勝軍。周改武勝軍,廢 向城、菊潭二縣。領縣五,治穰。

穰 漢縣。有鉗盧陂、橘水。

南陽 隋縣。周廢向城入焉。有菊水。

內鄉 隋縣。有丹水、淅水。

臨湍

淅水 朱梁縣。有淅水、富水。

均州 隋初改。唐屬山南道。歷五代。領縣三,治武當。

武當 漢縣

鄖鄉 晉縣

豐利

襄陽郡 漢末,魏武始置襄陽郡。唐為山南東道節 度。五代周廢樂鄉縣。領縣六,治襄城。

襄城 漢縣。有峴山、漢水、隆中、高陽池、冠蓋里、鳳林關、柳關。

南漳 隋縣

鄧城 唐縣

穀城 隋縣

義清 隋縣

宜城 漢縣。有洓水、鄀水。

隨州 春秋隨侯之國。西魏置隨州。唐屬山南道。領 縣四,治隨。

隨 漢縣。有「三鍾山、隨侯臺、九井。」

棗陽 隋縣

唐城 唐縣,梁改。漢東,後唐復。有溠水。

光化 後周縣

古梁州,漢武帝置十三州,此為益州。唐分置十五部, 此為山南西道、山南東道、劍南道,兼分入京畿、隴右 道及黔中道。唐末蜀地為王建所據,後唐滅王氏而 取其地,孟知祥復據之。

興元府 秦置漢中郡。唐開元十三年,更名褒州,興 元元年為府。屬山南西道。五代王蜀改天義軍,後復。 領縣五,治南鄭。

南鄭 漢縣。有梁山、巴嶺、黃牛山、褒中汶川、武鄉褒城 隋縣。有斜水、褒谷、漢陽關、甘亭關。

西 隋縣。有白馬山、百牢關。

三泉 唐縣

城固 唐縣。有「黑水。」

洋州 西魏、後周及唐並為洋州。五代孟蜀為武定 軍節度。領縣四,治興道。

興道 唐縣。有漢水、駱谷水、興勢山。

西鄉

黃金

真符 唐縣。有寒泉山、黃金水。

商州 古商國也。後周為商州。唐屬山南道。領縣五, 治上洛。

上洛 漢縣

商洛 隋縣

上津 西魏縣。有嘉魚穴、吉水。

洛南 隋縣

豐陽 後魏縣。有甲水、豐水。

金州 西魏改置。唐屬山南道。領縣六,治西城。

西城 唐縣

石泉 唐縣有漢水

安康

洵陽 晉縣

淯陽

平利 唐縣

房州 唐初於竹山縣置。屬山南道。領縣四,治房陵。

房陵 漢縣。有建鼓山、房山、鴈浮山、築水、粉水、《永清》

竹山 古庸國。有望龍山、庸城山。堵水。漫水。上庸。

通州 西魏改。唐屬山南道。領縣九,治通川。

通川 隋縣

永穆 隋縣。有七盤山、龍襄山、大江。

三岡 唐縣。有三江水、玉樓山、龍盤山。

石鼓 唐縣。有巴渠江。

東鄉 西魏縣。有益遷水、下符江、建平山。

宣漢

新寧 唐縣

巴渠 唐縣

閬英

渠州 隋置宕渠郡。唐為渠州。屬山南道。歷五代。領 縣五,治流江。

流江

潾山 梁縣有涅水

大竹 唐縣

潾水 唐縣

渠江 唐縣。有渠江、富靈江。

渝州 隋初為渝州。唐屬劍南道。領縣五,治巴。

巴 古巴子國。後周縣。有巴山、塗山、明月峽、涪江。江津 。隋縣。有僰溪、七門灘。

萬壽

壁山 唐縣

南平

涪州 蜀置涪陵郡。唐為涪州。屬山南道。歷五代。領 縣五,治涪陵。

涪陵 漢縣。有雞鳴峽、大江、黃石灘。

賓化 唐縣。有《女清山》。

武龍 唐縣

樂溫 唐縣。有溫山、大江、容溪。

溫水 唐縣有桂溪

瀘州 梁置。唐屬劍南道。五代入二蜀。領縣五,治瀘。

瀘川 隋縣

富義

江安 隋縣

綿水

合江 隋縣。有安樂溪。

巴州 古巴國。隋置巴州。唐屬山南道。五代入二蜀。 領縣九,治化城。

化城 後周縣。有靈壽溪、巴江。

盤道

清化 隋縣

曾口 梁縣。有《木蘭山》。

歸仁

始寧

其章 唐縣。有其章山、龍城

恩陽 隋縣。有義陽山、清水。

七盤 唐縣

壁州 唐武德八年,分巴州始寧縣之東境置壁州。 屬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領縣五,治渃水。

渃水

廣納

通江 唐縣。有巴字水。

白石 西魏縣。有「白石水。」

符陽 後魏縣

蓬州 後周置。唐屬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領縣七,治 大寅。

大寅

大竹 唐縣

伏虞 隋縣

儀隴 梁縣

良山 唐縣

咸安

宕渠

集州 梁改置。唐屬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領縣四,治 難江。

難江 後周縣

道平

大牟

嘉川

合州 西魏置。唐屬山南道。五代入二蜀。領縣六,治 石鏡。

石鏡 西魏縣

漢初 隋縣。有嘉陵江。

赤水 隋縣

巴州 唐縣

銅梁 唐縣

新明 唐縣

忠州 唐置。屬山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五, 治臨江。

臨江 漢縣。有屏風山、鳴玉溪、大江。

豐都 隋縣

墊江 隋縣。有溶溪、貴溪。

南賓 唐縣

桂溪 唐縣

萬州 唐武德初,置浦州,改萬州。屬山南道。五代為 前、後蜀所據。領縣三,治南浦。

南浦 隋縣。有峨眉磧、岷江。

武寧 後周縣。有金磧山、巴子城。

梁山 西魏縣。有蟠龍山、蟠龍水。

閬州 唐先天中,改閬州。「屬山南道。」領縣九,治閬中。

閬中 唐縣。有仙穴山、閬中山、嘉陵水。

蒼溪 隋縣。有雲臺山。

晉安 唐縣

西水 後周縣

奉國 西魏縣。有天目山。

南部 後周縣。有嘉陵江。

新井 唐縣。有譙王城。

新政 唐縣

岐坪 西魏縣

果州 唐初屬崇州。武德四年,分置果州。屬山南道。 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五,治南充。

南充 隋縣

相如 後周縣

岳池 唐縣有蒙溪

流溪 唐縣。有柏郎溪。

西充 唐縣

普州 後周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六,治安岳。

安岳 後周縣。有靈居山、岳陽溪。

安居 隋縣。有《安居水》。

普康 唐縣

樂至 唐縣

崇龕

普慈

開州 唐置。屬山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三, 治盛山。

盛山 唐縣

萬歲 唐縣。有石門山、三朝溪。

新浦 後周縣

夔州 梁置信州。唐改夔州。屬山南道。五代為前、後 蜀所據。領縣四,治奉節。

奉節 唐縣。有白帝城、諸葛亮《八陣圖》、三峽山、《東瀼水》、灔澦堆。雲安 後周縣。有朐䏰城、《蜀江》。巫山 隋縣。

大昌 後周縣。有「九蒲山、千頃池。」

嘉州 後周改。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八,治龍游。

龍游 漢曰「青衣。」 隋縣。有汶江、沶江、堂溪。

犍為 隋縣。有沈犀山、道江。

玉溪

羅目

夾江 隋縣

峨眉 隋縣。有峨眉山、黑水、大渡河。

平羌 後周縣。有青衣津、青神山。

綏山

簡州 隋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 三,治陽安。

陽安 西魏縣。有中江、赤水。

金水 唐縣。有金臺山。

平泉 隋縣

陵州 西魏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五,治仁壽。

仁壽 隋縣。有稜井、飛泉山、仁壽山。

貴平 後周縣

井研 隋縣。有「鐵山、研井」

始建

籍 唐縣有梓山、道江、漢陽水。

眉州 西魏改。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五,治眉山。

《眉山 》唐通義縣,末改。

彭山 唐縣。有龍川、魚鳧津。

青神 西魏縣。有多稜川、魚蛇水,故青神城。丹稜 隋縣。

洪雅 隋縣

榮州 唐置,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六, 治旭川。

旭川 唐縣有溳池

威遠 隋縣有鐵山

公井 唐縣

應靈 唐縣

《咨官 》晉縣,有《擁斯水》。

和義

資州 西魏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八,治盤石。

盤石 後周縣。有月山、丹神山、子規山。

資陽 後周縣。有「資水萇大夫祠。」

內江 隋縣

銀山

丹山

龍水 隋縣

月山

清溪

戎州 梁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縣 五,治僰道。

僰道 隋縣。有朱提山、黑水、伏犀灘、王女塚。南溪 隋縣。有銅鼓灘、石筍灘

開邊

義賓

歸順

鳳州 後周置。唐屬山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四,治梁泉。

梁泉 後魏縣。有「長松山。」 黃花用大散關。

兩當 後魏縣。有嘉陵江、兩當水。

河池 隋縣。有固道水。

黃花

武州 西魏置。唐屬隴右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二,治福津。

福津 唐縣

將利 後周縣

汶州 唐為成州,屬隴右道。五代梁改汶州。後唐又 置栗亭縣。領縣二,治同谷。

同谷 西魏縣。有仇池、鳳凰潭,下辨水。

栗亭 後唐縣

興州 西魏改置,唐屬山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 領縣二,治順政。

順政 隋縣。有武興山、嘉陵江、《沔水》。

長舉 後魏縣

文州 西魏始置文州。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 所據。領縣一,治曲水。

曲水 西魏縣

龍州 西魏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二,治江油。

江油 隋縣。有石門山、流水。

清川 唐縣有柘溪

利州 後魏立益州,西魏改。唐屬山南道。五代孟蜀 為昭武軍節度。領縣五,治綿谷。

綿谷 隋縣。有嶓冢山、綿谷山、巫峽、巴峽、明月峽葭萌 隋縣。有金鼻山。

益昌 唐縣。有小劍城、馬鳴閣。

嘉川 西魏縣。有石燕山。

引山 唐縣

劍州 唐始州,後改劍州,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 所據。領縣八,治普安。

普安 西魏縣

武連 西魏縣。有小潼津。

陰平 晉縣。有馬閣山、岐江。

梓潼 隋縣

黃安

劍門 唐縣。有大劍山、大劍水、小劍水、嘉陵江。臨津 隋縣。

永歸

綿州 隋初改潼州為綿州。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 後蜀所據。領縣八,治巴西。

巴西 西魏縣

彰明 唐昌明縣,後唐改。有靈臺山、廉水、讓水。魏城 西魏縣。有青渠。

羅江 唐縣。有龍池山、羅墳山、白馬關。

神泉 隋縣

龍安 唐縣。有松嶺關、巴西山。

鹽泉 唐縣。有烏積山、柏隴水。

西昌

梓州 隋初,改新州為梓州。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 後蜀所據。領縣八,治郪。

郪 隋縣。有牛頭山、涪江、桃花溪。

射洪 後周縣

通泉 隋縣

鹽亭 梁縣

飛烏 隋縣。有烏山、郪江。

元武 隋縣

銅山 唐縣

永泰 唐縣

遂州 後周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五,治方義。

方義 隋縣。有銅盤山、鳴鶴山。

青石 西魏縣。有青石山、涪江

長江 西魏縣。有明月山、鳳凰山。

蓬溪 唐縣。有蓬萊山。

遂寧 唐縣

成都府 自魏、晉、宋、齊、梁皆為益州。唐為成都府,屬 劍南道。五代時,王建、孟知祥據蜀,皆都之。領縣十,治 成都。華陽。

成都 漢縣。有武擔山、大江。

華陽 唐縣。有蜀江、濯錦江、萬里橋、石犀、石牛。郫 漢縣。有岷江、古郫城。

新都 唐縣。有繁陽山。

溫江 唐縣

《新繁 》漢繁縣,前蜀改。

雙流 隋縣。有宜城山、笆水。

靈池 唐縣

廣都 唐縣

犀浦

漢州 唐垂拱二年,分雒縣置,屬劍南道。五代為前、 後蜀所據。領縣五,治雒。

雒 漢縣

德陽 唐縣

金堂 唐縣

什邡 唐縣。有綏江、雍齒城。

綿竹 隋縣。有紫岩山、綿水、姜詩泉。

彭州 隋置濛州。唐改屬劍南道。五代俱為前、後蜀 所據。領縣四,治九隴。

九隴 唐縣。有九隴山、廣濟江。

導江

濛陽 唐縣。有濛陽山、瀰濛水。

唐昌 唐縣

蜀州 隋屬蜀郡。唐分晉原縣置蜀州,屬劍南道。五 代前蜀析青城置永康軍。領縣三,治晉原。

晉原 後周縣。有鶴鳴山、斜江。

新津 後周縣。有皂江。

唐安 宋縣有郪江

邛州 西魏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七,治臨邛。

臨邛 晉縣

火井 隋縣

蒲江 隋縣。有蒲川、百丈水。

依政 西魏縣

安仁 唐縣

臨溪 西魏縣

大邑 唐縣。有竹王祠、嘉魚穴。

雅州 隋初置,唐屬劍南道。五代俱為前、後蜀所據。 領縣五,治嚴道。

嚴道 唐縣。有嚴道山、平羌水。

盧山 隋縣。有盧奴山、浮圖水。

名山 唐縣。有「蒙山。」

百丈 唐縣

榮經 唐縣。有榮經山、邛峽山。

茂州 唐初為南會州,後改茂州,屬劍南道。五代俱 為前、後蜀所據。領縣四,治汶山。

汶山 隋縣

石泉 唐縣。有「蜀山。」

汶川 後周縣。有玉壘山、七盤山、汶江

通化 隋縣

黎州 後周置。唐屬劍南道。五代為前、後蜀所據。領 縣三,治漢源。

漢源 唐縣。有漢水、飛越水、邛峽關。

飛越

通,望 ,唐縣。有大渡河。

永康軍 五代前蜀析青城置。

古雍州。「漢武帝置十三州,以其地西偏為涼州,又置 司隸,領三輔。唐分置十五部。此為京畿關內道、隴右 道。」

永興軍 周、秦、漢、晉、西魏、後周、隋、唐並為帝都。五代 梁為佑國軍節度大安府,俄改為永平軍,以同官、奉 先二縣屬同州。後唐復為西京京兆府,以富平、雲陽、 三原三縣屬耀州,以奉先還隸。晉改晉昌軍。漢改永 興軍,以商州乾祐來屬。周以渭南屬華州。領縣十三, 治萬年、長安。

萬年 後周縣。有「終南山、子午谷、杜陵、樊川、渭水、灞水、滻水。」

長安 漢縣。有阿房宮、終南山、龍首山、細柳原。又有渭水、灃水、鎬水及定昆池。

咸陽

昭應 唐縣。有驪山、鳳凰原、坑、儒谷、鴻門坂、溫泉、戲水。

高陵 隋縣。有涇水、渭水、白渠。

藍田 秦舊縣。有白鹿原、藍田關、金谷水。

興平 唐縣。有渭水、醴泉、古犬丘城、馬嵬城。涇陽 苻秦縣。

鄠 漢縣。有雞頭山、牛首山、澇谷水。

好畤 唐縣

武功 漢縣

醴泉 漢谷口縣地,隋改。

乾祐 唐乾元縣,後漢改。

耀州 唐末,李茂貞以京兆華原縣置耀州義勝軍 節度,領縣一。梁改崇州靜勝軍。後唐復為耀州順義 軍,以京兆府之富平、三原、雲陽,同州之同官、美原五 縣來屬。領縣六,治華原。

華原 唐縣。有石門山、漆水、沮水、祋祤城。

富平 漢縣

三原 唐縣。有堯門山、青谷水。

雲陽 唐縣。有涇水、截嶭山、甘泉山,黃帝以來圜丘祭天處。

同官 後周縣。有白馬山、同官川。

美原 唐縣。梁改裕州,後唐復為縣。

乾州 唐末,李茂貞以京兆府奉天縣置乾州。五代 梁為威勝軍。領縣一:

奉天 唐縣有黃谷水、甘谷山、梁山。

華州 西魏改東雍州為華州。唐鎮國軍節度使,屬 關內道。五代梁改威化軍。後唐復為鎮國軍。周以洛 南屬商州,以京兆府渭南來屬。領縣六,治鄭。

鄭 鄭桓公所封之邑。有少華山、灌水。

華陰 唐縣。有太華山、潼谷水、巨靈祠、潼關、渭津關。

下邽 隋縣

櫟陽 秦舊縣

渭南 前秦縣

同州 西魏改華州為同州。唐正國軍節度,屬關內 道。五代梁改忠武軍,以京兆府之同官、奉先來屬,以 郃陽、澄城、韓城屬河中府。後唐復為正國軍,以奉先 還隸京兆府。及廢裕州,以美原來屬。後以同官、美原 屬耀州,郃陽、澄城、韓城還隸。領縣七,治馮翊。

馮翊 隋縣。有大荔、戎城、沙苑、洛水、商原、龍首渠、朝邑 西魏縣。

白水 後魏縣

河西

澄城 後魏縣

韓城 古韓國隋縣

郃陽

鳳翔府 漢為右扶風。唐改為鳳翔府節度,屬關內 道。五代後唐以清水屬秦州。領縣九,治天興。

天興 本秦雍邑。唐縣。有天柱山、雍水。漢五帝畤郿 。隋縣。

岐山 隋縣。有岐山、姜泉、洛南山、渭水。

陳倉

普潤 隋縣。有漆水、杜陽川。

扶風 唐縣

麟遊 隋縣。有五將山、黝土山、八馬坊。

岐陽

虢 周虢叔所封之地。有楚山、渭水、磻溪。

隴州 西魏置隴東郡,後改為隴州。唐屬關內道。歷 五代。領縣三,治汧源。

汧源 隋縣。有隴山、汧水、弦蒲藪、大震關、秦城、都夷城。

汧陽 後周縣。有汧水、隃麋澤。

吳山 唐縣。有汧山、長蛇水。

儀州 唐末,李茂貞於隴州廢華亭縣,以縣為州。治 邠州 古豳國,昔公劉居豳,即其地也。西魏置豳州。 唐開元十三年,改為邠。屬關內道。五代周廢衍州為 定平縣,來屬。領縣五,治新平。

新平 隋縣。有涇水、漆水。

三水 後魏縣。有石門山、羅川水。

永壽 唐縣

宜祿 唐縣

定平 周縣

涇州 後魏太武帝置涇州。唐為彰義軍節度,屬關 內道。五代後唐以臨涇置原州。周以潘原屬渭州,又 廢靈臺軍,以縣來屬。領縣五,治安定。

安定 唐縣

陰盤

靈臺 唐縣。李茂貞置靈臺軍。有蒲川水、陰密城。良原 隋縣。唐置良原軍。周軍廢,縣復。

寧州 西魏改置,唐屬關內道。歷五代。領縣五,治定 安。

定安 後魏縣。有《九陵川》。

襄樂 後魏縣。有大延川。

彭原 隋縣

真寧 唐縣

彭陽

慶州 隋置。唐屬關內道。五代李茂貞建為安定軍 節度。梁為武靜軍。周廢延慶、合水二縣。領縣四,治順 化。

順化 唐縣。有白馬川。

華池 隋縣。有子午山。

樂蟠 隋縣。有秦長城。

同川

原州 後魏置原州。唐沒於吐蕃,乃以涇州臨涇縣 僑置原州。五代因之。領縣一:

臨涇 隋縣

鄜州 後周為敷州。唐為鄜州,屬關內道。李茂貞建 為保大軍節度。五代後唐以坊州鄜城來屬。周廢。《咸

寧》領縣五,治洛交
考證

洛交 隋縣

洛川 後秦縣。有蒲川水。

三川 漢翟道縣地,西魏改。

直羅 唐縣。「有羅川。」

鄜城 隋縣

坊州 後周於州界置馬坊。唐高宗因舊跡置坊州。 屬關內道。五代後唐以鄜城屬鄜州。領縣三,治中部。

中部 唐縣

宜君 唐縣。有慈烏水、石盤水。

昇平 唐縣。有「子午水。」

延州 後魏置東夏州,改延州。唐為衛國軍節度,屬 關內道。五代梁改忠義軍。後唐改彰武軍。領縣十,治 膚施。

膚游 隋縣。有五龍山、伏龍山、洛水、清水。

延長 唐縣。有獨戰山、濯筋水。

延水 唐縣

山門 唐縣

臨真 隋縣。有庫利山。

敷政 唐縣

豐林 隋縣

甘泉 唐縣。有雕陰山、洛水。

金明 唐縣

延川 唐縣

丹州 西魏置汾州,改丹州。唐屬關內道。唐末,為李 茂貞所據。領縣三,治義川。

義川

雲巖 唐縣。有「雲巖山。」

汾州 西魏縣。有孟門山。

綏州 西魏置。唐屬關內道。歷五代。領縣五,治龍泉。

龍泉 後漢縣

城平 後魏縣

綏德 後魏縣

延福 隋縣

大斌

銀州 後周置,唐屬關內道。五代為西夏所有, 麟州、 銀、勝二州地。唐置新秦郡,或為麟州。屬關內 道。唐末為後唐所有。周入北漢。領縣三,治新秦。

新秦 唐縣

連谷 唐縣

銀城 隋縣

府州 唐末置府谷鎮。後唐莊宗乃升府谷為縣。八 年,詔以府谷縣建府州。漢時升府州為永安軍,周顯 德元年,復升府州為節度,仍以永安為額。領縣一:

府谷 有黃河

夏州, 後夏赫連勃勃都於此。後魏置夏州。唐屬關 內道。唐末,拓拔思恭鎮夏州有功,賜姓李氏。歷五代 世,有夏、銀、綏、宥、靜五州之地。

環州 石晉以靈州方渠鎮置威州,以寧州木波、馬 嶺二縣隸焉。周改為環州,後降為通遠軍,置通遠縣。 領縣一:

通遠

靈州 後魏置。唐屬關內道。歷五代。領縣四,治迴樂。

迴樂 漢富平縣

靈武 漢縣

懷遠 隋九原郡地。有鹽池三。

保靜 舊弘靜縣。有賀蘭山、樓樹山。

鹽州, 西魏置西安州,改鹽州。五代時俱沒於夏。 宥州 唐開元年,平康待賓置宥州。謂赦康待賓餘 黨,以「寬宥」為名。屬關內道。五代以來,沒於西夏。 秦州, 晉置,唐屬隴右道。五代後唐以鳳翔府清水 來屬。領縣五,治《成紀》。

《成紀 》後周縣。有朱固山、邽山、渭水、瓦亭川、三十九泉。

天水 後唐縣

隴城 唐縣

長道 唐縣

清水 晉縣

渭州 後魏於隴西郡兼置渭州。唐廣德元年,沒吐 蕃。元和四年,以原州平涼縣置行渭州。五代周廢武 州,以潘原來屬。領縣二,治平涼。

平涼 隋縣。有笄頭山、涇水、白宕河。

潘原 唐縣。有鳥鼠山、銅城山、涇水、閣川水。按:《通考》所載輿地,以古九州為經,歷朝為緯。今取其建置沿革出於五代時者錄之,以備史氏之闕。州名一以《五代史職方考》為準。其有唐季所陷沒者,茲並不錄。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30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