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019卷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十八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十九卷
方輿彙編 山川典 第二十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十九卷目錄

 泰山部藝文五

  日觀解          明呂坤

  又             前人

  東巡登泰山記       王在晉

  泰山道里記        張五典

  岱祠迂議         沈應奎

  泰山文碑刻        楊時喬

  遊石屋記          姚奎

  處士松跋         劉宗岱

  東嶽總敘          章潢

  岱嶽泰山          前人

山川典第十九卷

泰山部藝文五

[編輯]

《日觀解》
明·呂坤

[編輯]

日觀峰,在泰頂之東百武。相傳雞鳴時日初賓於嵎 夷,升於扶桑,黃光灼爍,紫氣絪縕,滄溟映千里之波, 丹霞鋪半天之錦,鎔金在冶,寶鏡新磨,斯天下奇觀 也。余覽傳記而夢寐思之,無由見。萬曆丁亥,叨守東 藩,且為岱嶽司香使,喜不自任,既至,三登三宿焉。比 曉,輒雲霧蔥蓊,起甚恨之。此中人云:「觀日有三,遇正 月無雨,海暈不升;一遇暮秋氣爽,新霽無塵;二遇仲 冬雪後,曉絕雲煙;三遇茲三遇者,歲無數日焉。小人 樵人也,每晴明則蚤作。今老矣,實習見雲。」余喜曰:「何 狀?」曰:「公見落日乎?」曰:「見。」曰:「公既視之矣,又何狀焉?」余 舍然曰:「傳欺我哉!」已而曰:「樵人何知?樵人肉眼耳。樵 人何知?欲信宿以待,而嵐氣又蒸蒸作障矣,乃還。」是 歲九月也。越十一月,余復以役車至岱下,再登焉。時 大雪新晴,山風刺骨,輿人至五鼓,皆僵噤不可起。彊 起之,相將至峰下。初,海底發紅光,漸漸起,意必有異 狀,目不瞬,凝視之,少焉,日出若鏡,蓋大於午日而不 射目,赤如落日而不帶霞,則樵人所不及狀雲。是行 也,余感寒數日,幾不起,乃知好事者謬為神奇以詫 人,後人知不如所聞而恥見詫,復謬為夸張以詫後 人也。夫旭日人人見之矣,去初出幾何遽神奇若彼 哉?因語田水部,竹山笑焉。竹山曰:「余蓋遊《蘭亭》矣,所 謂曲水者,足令人羞。前有《假蘭亭》,脩渠引水,稍為右 軍雪恥,不則千古一贗談耳。」嗟夫!名下多虛,萬事盡 然,志郡邑者皆八景,詠八景者皆神奇,皆詫也。天地 不為駭異,聖人無所駭異,而創見者駭異之。總之遼 豕燕石耳。余恐後之登臨者為傳聞所詫也,以蹈余 悔,作《日觀解》。

又             前人

[編輯]

迴車巖在丈人峰西數十步,遊黃花洞發足處也。洞 路艱危,余題此以告來者。黃花洞在日觀峰後十五 里,土人云:「元君脩真故地也。」其洞高可拂冠,廣不能 容一幾,石隙滴水,狀如雨簷,可供十人之炊。洞前廣 數丈,上有神宇兩楹,茅屋幾蓋,二三老尼居之。傍洞 諸崖,新松環翠幾千株,稍稱奇,此外無奇矣。自丈人 「峰東北,下陂陵五六里,猶可車至。亂石溝,獨足盤則 懸崖𡾰嵼,大石崚嶒,足令王陽動色。隆慶間,有墜車 傷數人者,車中人僅以身免。且此地無宿無食,煙火 纔通下晡往便不能返。曾有暮遊人偶值雨雪,騶從 皆縮頸蹲谷間,半無完衣,有凍餒死者。此兩君余不 欲道,山中人自能道之。」昔王麟洲公歷覽岱宗巖谷 都遍,獨此洞足不及焉。歸而為恨。為我寄聲麟洲老, 無足恨也

《東巡登泰山記》
王在晉

[編輯]

按岱宗載於《虞典》,處萬物之始,故稱岱焉。居五嶽之 伯,故稱宗焉。古雲神房阿閣,洞天福地,與夫金床玉 幾之說,不可殫述。《爾雅》言「右陵泰丘」,其天地太和之 氣,發舒東方,故自南正達西正,得雲漢升氣;自北正 達東正,得雲漢降氣。雲山東當山河之會,得升降之 中有以夫孔子論述《六藝傳》,略言易姓而王,封泰山, 禪乎梁父者,七十餘王矣,而夷吾所記十有二焉。至 秦稱帝,五嶽四瀆並在東方,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 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始皇遂東遊海上,行禮祠 名山大川及八神。八神將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 來作之齊。所以為齊,以天齊也。而齊人公孫卿復云: 封禪七十二王,惟黃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漢主亦 當上封,上封則能僊登天矣。」黃帝時萬諸侯,而神靈 之封居七千天下名山八,三在蠻夷,五在中國。而泰 山東萊居齊境,黃帝之所常遊與神會。而梁許懋言 舜柴望岱宗為巡狩,鄭元引《孝經鉤命決》云:「封於泰 山,考績燔燎,禪於梁甫,刻石紀號。」此緯書之曲說。七十二君,燧人之前,世質民淳,安得泥金檢玉?結繩而 治,安得鐫文告成?宋儒謂漢唐以來,緯書行而經學 弛。鄭元博聞寡要,不知折衷於聖人,而惟緯書之信。 考之經,《禹貢》曰:「海岱惟青州。」《魯頌》曰:「泰山巖巖,魯邦 所瞻。」《周禮職方》曰:「河東曰兗州,其鎮曰泰山。」曾不言 封禪,何也?夫六經無封禪之文,帝王無封禪之書。所 言封「泰山,禪云云,亭亭禪會稽社首」,史遷何証而雲? 然?而余所為寤寐而登封遊者,有孔子登泰山小天 下之說焉。惟茲帝簡司疆,泰山在吾域中,而秦所稱 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齊。天齊淵水,居臨淄南郊山下 者。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蚩尤在 東平陸監鄉,齊之西境。四曰陰主,祠三山,五曰陽主, 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萊山,皆在齊北,並渤海。七曰 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隅,以迎日出。 八曰四時主,祠瑯琊,在齊東方。主上所為賜東海履 者,不敢祠所得而常奉焉。萬曆歲在庚申三月,余東 行海上,過長白,登雲門,經渤海,度之萊,祀海神。跨蓬 萊,浴艾山溫泉,望之罘成山,繞臨淄、即墨,歷蒙陰、泗 水,洋洋乎大國之觀也。謁闕里而泰山盈盈在望矣。 孟夏七日晨起,祀東嶽廟。廟負岳為宮,四匝如城;饗 殿、寢宮,焜煌金繡,儼然上帝之居也。入其門,鞠躬如 不容。時以東事方亟,征調四集,而民間歲穀未登,海 輸增劇。晉三肅而告之,以乞靈於名山之綏福。灌畢, 下階而讀《貞珉》皆前朝釐祝,而余所為祀泰山文州 守侯君應瑜已亭亭紀石矣。先是配天門青龍神吐 火自禁,余具疏以災聞。乃詣門閱青龍神舊址,白虎 昂然獨立,皆二丈餘,人力所不能攀躋。黃冠言:「神口 向閤,火自內出,非由外入也。」余言:古槐能生火,火不 發於他時。俄焉而出,正異耳。由配天門東旋閱漢柏, 西旋閱唐槐,而古街松杉鬱蔥,霜皮溜雨,黛色參天, 如虯龍偃伏,噓氣成雲,叫窱吟風,清響聒耳。遍閱名 賢遺墨,蘚剝苔封,傍牆甃壁,徒增感喟。時已戒輿登 嶽,前麾出城,所過如酆都廟、觀音堂,重重鼎峙,絢宮 紺宇,皆以目寓。輿不及停,行且翹矚崇巖峻坂,巀㠔 嵬嶷,如懸崖傾墜,倒瀑翻流,直逼青冥,橫飛紫氣,彌 近而彌見其高凌天際矣。至更衣亭,屏騶從易肩輿 揭帷三面瞻眺,直前所目,磴惟詰曲,石梯雲棧,輦路 盤桓,僂躬跼蹐,足磨輿人肩,石嚙輿人腓,手捫緪繚 不敢釋,而腕欲為之脫。返顧從者,不若腰筍之適如 郭索邪。行於斗門直站,少獲縱橫錯趾也。過一天門 孔子坊,舁者作吳牛喘急,而余亦腰臂楚楚。稍從挺 緩,回眸下盼,麰綠成畦,田分龜背,半空雲盪萬井,煙 蒙山根,牛馬皆成黑子矣。頃復升輿度天仙閣、斗母 殿、高老橋,急行而無所留矚焉。橋橫水簾洞,以久涸 泉枯,僅餘滴瀝。又上折而為馬棚崖、玉皇廟、迴馬嶺, 則肩輿益陡,而攀援益緊。至黃峴嶺、二虎廟,而輿人 趾稍平,上上下下里凡三人,呼「快活三。」行者、負者、從 者,始得左右顧,而迴龍百折,團裹於山阿石壁間。岫 幌雲關,恍隔人間世,而與飛鳶翔鶴有凌霄摩漢之 思矣。踰二天門,為御帳坪,宋真宗東封駐蹕處。傍有 古松,始皇帝上泰山,為暴風雨所擊,五松蔽之,遂封 為五大夫。松今存枯幹二,亦不甚偉,非秦時物。日為 罡風震撼,獨立不靡,則疑為神物所呵護,豈山靈不 欲泯嬴秦東封故跡耶?朝陽洞,山腰小窟如石屋,半 間而雕鏤土木像,穴處其中,不能舒豁。自此為行宮。 小龍峪。處士松已失根株,僅存「石鐫」三字,以一蔭木 覆之。又自此為大悲殿、大龍峪行宮。龍王廟,十八盤 偪側,宜若升天,然足搖搖不能禁矣。十八盤而上,為 三天門、三靈侯。西為月觀峰,義取「月朏庚方。」西南為 丈人峰,特立為蒼顏丈人,世稱外翁為岳丈,有女者 皆類此。迤東路傍小徑,穿磴下有數石竅,時出白雲, 如香霧,滃然布合,為白雲洞。下視環道甚險。東上絕 頂為孔子崖,小天下處。再東為寢宮,繡幃錦幕,丹轂 朱輪,皆四方喜施,華腆富麗。循此為青帝宮,玉女池, 上為玉皇頂。玉皇祠,漢武皇帝金泥玉檢祕藏於此。 白雲起封中,李斯《斷碑》,存十餘字,秦人《無字碑》在焉。 碑柱方而色黃,上為幢蓋,石膩而堅,渾樸厚重。山無 此石,絕頂處何方致之?因想秦人力能伐湘山,金人 十二重,各千石,置宮庭中,五丁為所驅使,「於一石碣 奚難焉?太宰李公裕記」石十二行,行各十二字,今亡 已。夫秦迄今雖久,恐石未能盡滅也。按秦封禪後十 二年,秦亡,諸儒生疾秦,焚《詩》《書》,誅僇文學,百姓怨其 法。意者秦立石其巔,以志登封,所重不在文字。漢時 令諸儒草封禪儀,數年不就,上乃自製儀,然則諸儒 固諱言封禪,不書字義耶?僧謂秦碑夜有光,若隱若 見,數千年神物,理固宜然,或亦祖龍之焰,大塊未盡 收藏,秦灰雖掃,猶似夷陵土黑耳。玉皇頂下為火池 金闕碧霞宮,余整冠禮謁元君,鏤祝文於石,置之巔。 朝來海曙,五色晶輝,與尺碑相掩映,夜則秦碑爛漫 分光,領會山頭諸勝,不識山靈能為我護持,不令風 伯雨師相「剝蝕否?」禮元君畢,州守庀午飧,進使館,而少憩焉。已即東閱平頂峰、寶藏庫、望海樓及捨身崖。 愚民投身崖下,露胔猶在。欲度鬼關而超天界,先墮 落火坑,形骸非有,骷髏相弔。仙耶?鬼耶?其然?豈其然 乎?稍西下為仙人橋,石樑昂伏。正東為日觀峰,室三 楹。上書:「海日生殘夜。」世宇遼廓,虛茫無著。鳥餐「風而 人御氣。陰晴下變,燠涼互生。冉冉雲光,倏焉彌山布 谷,旋復卷舒聚散,竟歸於無。光景靡常,太虛寂,若此, 可窮上天下地,古往今來之變化。所謂秦觀周觀」吳 觀者,不知何在,意欲望吳為吳觀,望周秦為周秦觀。 吳門有白馬,若或遇之,非孔子不能有絕世之神耳。 上遶而為絕嶺,讀唐《開元紀泰山敘銘》,蘇許公八分 書,遒勁蒼古,深文可辨,而其下遂為遊人所摧刓。有 傖父鐫大字其傍,此亦千年古篆之一厄,益信無字 碑神奇,無人敢磨剷,豈非始皇帝威靈所護庇耶?陟 山之嶺,日方過中而是日晴旭風柔,峰嵐獻媚,倒看 天界。巨浸一漚,黃流一抹,海氣若蒸,沼潾如縷,氤氳 磅礡,灝漭霏揚,極目橫襟,渺焉身世。顧問從人,「茲山 所最勝者,黃華洞也。洞何在?予當竟一日之游。」輿人 言:北山之幽十五里是。余即命往。下嶺而風嶛峭,忽 涼生,亟呼從人取衣而衣留使館,肌栗半晌,彊禦寒, 而余性不能酒,力不能敵風,衣至,則已抵黃華矣。老 尼結菴洞口,乍驚車馬,東偏新搆亭閣,絕精勝。長官 屬供吏具酒餚,余為進一觴。洞下有泉,清冷逼人,上 書「雲根靈液。」石巖高迥,危岸平峭,至此則無雲梯石 棧之險,亦無車塵人跡之混,與燕雀群,與鹿豕穴,樂 而遺世,此秦皇漢武所不能窺奧窔者耶?從黃華而 南,復循故道至使館。日已昃,而前所加衣悉解去。由 石階而下,緪其後,輿人得伸其脛,下頗易。間道出石 經峪,峪在嶽之陽,石坡十餘畝,展舒平坦,古刻《金剛 經》楷書,有近八分者,徑尺許,疑為王右軍書,人稱「暴 經。」石。傍有石亭,州守以春檠佐酒,余入口不沾耳,聽 泉聲潺潺,由平坡直下匯為池,泠然可漱。《金剛經》為 水痕沷濯間為屐齒所鑱,半就泯滅。有鐫聖經首章, 與《金剛經》並列者,蝌文蚪書,若被蝦蟆所吞嚙,墨雲 濃霧,足供臨池之染翰。而兩壁高峰,聽聖經梵咒,憬 然點頭會意矣。萬侍郎勒石作《高山流水記》,少遜磨 崖碑,題石傍曰:「水簾水大暵不枯,不識漢乾封時何 似?」余徘徊泉石間不忍去,而日色西沈,若促予之旋 轡,不能少逗。下坡坂數里,日月觀諸峰若後擁,隨車 送客,而彼時之廓然小天下者,天下自天下,「我自我」, 惟有徂徠當前,若拱而迎。徂徠者,泰山之几案,而諸 山環峙,拱極朝元,俯而不敢仰,親而不忍離,牽裾繞 膝,如兒孫之侍鼻祖。旂幟布列,劍戟森羅,如五方八 陣之擁中麾。翠萼青芝,瓊枝珠蕊,如太華峰頭玉井 蓮藕如船而花十丈。所未窮者山之勝,所「未識者,泉 石亭觀之名所未盡探者,秦漢以來靈文祕策所未 及諷詠者,前代名賢,標題著述。其神則天帝之孫,群 靈之府;其星野,降婁元枵」;其疆域,岱之陽,濟東為徐; 岱之陰,濟北為青。其流泉東注於海,西北匯於黑水 之灣,又西北匯於柏崖。其高四千丈,環一千里。其生 人則孔子,其為文則司馬子長。其《登封壇壝》,則合秦、 漢、唐、宋。其云云「亭亭」梁父諸山,不及遍覽者,請以俟 王子他年之再遊。

《泰山道里記》
張五典

[編輯]

《岱史》載《漢官儀》云:「泰山自下至古封禪處,凡四十里。」 又郭璞書云:「從山下至頂,四十八里三百步。」予再陟 其巔,而知其不若是之遙也。迺立一法量之,其法用 豎竿一根,長一丈,刻以尺寸,竿頭置一環。用橫竿一 根,長亦一丈,當中置一環,兩頭皆五尺,取其輕重相 稱也。以繩繫於橫竿之環,而又穿於豎竿之環,牽其 「繩之尾,則橫竿可上可下而不失其平也。」於是以豎 竿所立之處,視橫竿所至之處,則五尺為一步矣,此 以量其遠近也。每量一步,若在平地,則橫竿由端以 至豎竿,前後俱著於地。若前高而後下,則橫竿前著 於地而後懸於空,視竿所懸處至地尺寸若干,此以 量其高下也。又置一格《眼冊》,每頁用三百六十格,每 量一步則填一格,平地則於格內填一「平」字,其高若 千尺若干寸,於格註之。填完一頁,則足三百六十步 為一里,其高則累尺寸而計之不爽也。屬盛州守轉 委巡檢張嘉彩如法量之,由山下至絕頂,凡量四千 三百八十四步,而紆迴曲折皆在其中。高三百八十 六丈九尺一寸,內除倒盤低十八丈五尺七寸抵高 數外,淨高三百六十八丈三尺四寸,折步七百三十 六步六分八釐,平高共積五千一百二十步有奇,實 一十四里零八十餘步耳。昔人所稱四十餘里者,果 何所見哉?由此而推,天下之不可盡信者,殆如此矣。

《岱祠迂議》
沈應奎

[編輯]

岱嶽之巔,蓋有元君祠雲。祠為四方祝釐,香火所最 輻輳,歲不徵約,而走祠下者,人可千億,指輦輸之香 火金錢十萬計。問金錢之所斂散,則充國稅若干,充 齊魯間藩祿官廩、軍儲公府之費若干。漣漪子感而太息曰:「夫然而元君之波齊魯者,抑何厚耶?東省方 數千里,厥田中上,煮海灌河,商賈填殷。蓋冠帶之區」, 而霸王之藉也。岱宗十萬金錢,姑無論稅於國者獨 柰何,而藩祿官廩,軍儲公費,取給殫盡,不稍留香火 之餘且也。比見蝗蝻肥𧔥,頻歲告烈,齊魯境井無戶, 釜無火,賣兒鬻女,接袂連踵,當事者咄嗟空庾,而全 活絀策,胡不推元君之餘惠,以救苦眾生也?或曰:「岱 宗之香楮,入者無量,出者有量,且注之籍,歲精核焉, 何餘之與有?」漣漪子曰:「善制國者,上因天時,下因地 材,中參人事,而汰嗇其用,一方之土毛,未有不足為 一方之藉也者。況今皇輿統一,戎馬不驚,官司拱手 奉文網,封內絕少意外之徵調,而故敝然待用香火, 籧廬歲月,且獨不思虔毖香火而來者可數計乎?有 如逢歲之不登而香火頓絀。東省宗庶官司,卒伍諸 鏹,將廢常給乎?不廢常給乎?齊於天下,職方稱饒,從 古號十二矣。本朝包魯為隸,是兩大國合併為一大 藩也。用眾用大,脩之三載,可令戶口無匱乏,六載則 無慮旱潦,九載則戶可絃誦而人儲甲兵。」或曰:「子之 言廣矣闊矣。試約而論,爾所欲推元君之羨積者若 何?」漣漪子曰:「泰岱憑元君之寵靈,歲儲十萬金錢,能 歲省十之一以儲粟民間耶?金錢萬計,歲可儲粟十 萬斛。以萬金六析之積,貯於六郡,並予流通,佈之操 棅,務令子母膏潤,常在閭閻,紅腐殘朽,不在倉庾。第 轉輸十年,能益齊魯間常平粟數百萬,此之謂真普 遍元君惠,此之謂真脩証。宰官果。」或又曰:「成議重改 革,世法多因仍,子之嘵嘵,見為迂耳。」漣漪子曰:「世間 無迂闊人,做不得寬平事。」予即嘵嘵庸何傷?元君靈 爽,意者實聞予言,漫書一通,以俟當世之亮吾迂者。

《泰山文碑刻》
楊時喬

[編輯]

余登岱讀碑誌,見古今文詞模畫明盡,偶據見聞,有 昔未發今未備者數言,書此一在無字碑。《禹貢》岱畎 鈆松怪石。《山海經》「上多玉,下多金,多水玉。」道書福地, 多芝草玉石。余嘗聞頂上有夜光,至問羽人,言在無 字碑所。或數歲,或歲一見,長如流虹,動如騰電,蜿蜒 如金鍊,飄搖如火焰,形模如古篆。乃其大者,間有一 「線,通明如微茫,乃其常有者,特多在夜,人未頻見爾。」 竊謂乃玉輝,蓋自昔記之「石蘊玉而山輝」,又外有怪 石,中必產玉,散精發采,時嘗燭天,於此可徵。意者秦 始皇疑為王氣如東南事,乃假《封禪行》以厭之。又以 東南土可取,而此石堅峻萬仞,不可鑿,特置崇碑以 壓之。碑成,又設為鞭石怪語,驚駭當「世,俾謀王者潛 消其意,而卒之真主起豐沛,獨柰何與?」此說於事理 頗近,顧舊籍無傳,未敢遽以為然。或曰:「神主石,曰石 表。曰:下有金書玉簡,以石函之。」曰:「既封標識,其所曰 舊有文字,歲久磨滅。」則皆後人所疑,指有難辨者。又 其色黃白,其紋細膩,其采明瑩。《羽人》亦曰:「其氣常濕 潤鮮澤者,是乃下有」玉,故於此益驗。或謂此石移於 他所,虐用民力而上,竊又謂即此山之石所以異於 他石者,以下有玉故。且當秦時,山初闢,路嶮崎,未若 今砌,安得從下而上?今苟能遍山穴,取置之此地,當 必有類,此無難辨者。一在日觀峰前,皆謂奇觀,謂神 異,自藩參呂公為解,乃有定評。余至日秋末靄盛未 能詳見。竊意目緣景異,景緣境異,境緣時異。是故四 時雲霞霧靄氛祲,日互為變,此為時異。海中波濤滉 漾在島嶼間者與日近;海濱嵐瘴氤氳在溪山間者 與日遠,此為境異。魏莊渠公謂:「始彌望如鋪金者,海; 綠色微茫中有若掣電者,海島溪山相間金色漸淡, 日輪浮動水中,如大玉盤;適海濱望而見」者日,此謂 景異。遊者至,或遇或不遇,遇或晴明,遲速不齊,此謂 目異。及歸,各言其所見而已,想非有欺者。顧亦異而 暫,非可與論於常。惟解謂樵人所稱落日,又大於午 日而不射,目赤如落日而不帶霞,此乃正而常者。是 在觀者自得之,乃益知渾天之是矣。曰:明都寅賓,出 日嵎夷,較此去海近,宅之又當倍於此。所見者一在 封禪臺。泰山始經見,則《虞書》岱宗。凡嶽皆以方位言, 惟此言岱、言宗,乃以帝出震東方,生物為春,故十二 月東巡狩,柴望秩於山川,以其山空洞幽深,宣天地 陰陽之氣,以生育萬物。《記》亦曰:「出雲為風雨。」又「民取 財用,其玅不測」,謂神,故為昭告,報以祀之。三代前惟 為壇,如周制四坎壇祭山林丘陵。又五嶽視三公,謂 其牲器之數視之,非以三公封也。其後則泰為魯鎮, 故得主祀。《魯頌》曰:「魯邦所瞻。」季氏以大夫僭之,夫子 以不如林放非焉。然此特祭祀,未始有封禪,封禪自 秦始,而盛於漢、宋。秦始以壓王氣,漢武以招來海上 神僊,宋真以城下之盟,故假此行。又藉口《管子》「無懷 氏封泰山,刻石紀功。」司馬遷《淮南子》李奇古者封泰 山,禪梁父七十二家。宋景文、仲尼登泰山,見七十二 家之說。此三君者,李斯、王欽若諸臣者,皆英雄博慧 人也。豈不知無懷氏在伏羲前無文字,安得刻石?又 七十二君為何代何人?仲尼有雲,何《魯論》不載哉?特 君假之,臣附會之,有不從者,陽驅陰嗾成之。彼其本心則誠知其假且欺也,而卒以此欺天下。後世君若 漢光、魏明、隋文、唐太、宋太,臣若司馬遷,相如公孫卿、 班固、牛弘、駱賓王、張說、孔渭,不知其欺,反諛為是。即 若魏徵、孫奭、許懋言於朝,司馬彪、王通、章俊卿、蘇轍、 胡寅、馬端臨議於書,皆詞嚴義正。近若胡廣作《頌》,雖 虛美,此亦美不忘規,舊弊永絕美矣。顧皆以昧禮侈 心、褻神虐民為言,曾未及於假且欺者,則亦未足以 誅其心爾。一在東嶽廟,往封禪特加土紀石頌功德, 未有封號,自唐元宗始封為天齊王。又以司馬承禎 言:今五嶽神祠是山林之神,內有洞府,有上清真人, 冠冕章服,佐從神僊,皆有名數。於是始置土泥形像。 李文達謂後世封名嶽,為王為帝,垂旒端冕,儼若人 鬼是已。至我高皇帝,始尊稱曰「泰山之神」,可謂尊敬 之至矣。一在碧霞宮,往惟曰泰嶽,未有碧霞元君。自 宋真宗以來,香火為盛,凡至皆上錢物,舊時即此山 散聚,不知何時籍歸於國。至我朝,藉此為山東省佐 正,賦充公需。嘉靖間,有為疏請罷者,「以其迷民不經, 欲效絕地通天意,反經正民。且慮彊民千百為群,倘 藉此肆逞,幹道致變,是宜早杜。」時以山東民貧賦重, 實藉此裕民,革此則無從措補。「若群聚肆逞,事勢誠 有之,特在初行迄歸日,立法嚴防之爾。」於是設總巡 分管官甚詳。嘉靖末,乃以二萬餘金入內帑,於是又 助國。其後白蓮聚徒「劫掠,又連年旱災,至者益稀,民 與國皆病。」乃知前寢議亦有為矣。一在十八盤迴車 巖,盤高嶮峻,難步前上者。一或顛危,則纍纍而下,在 下後者,踐蹂而斃。歲恆有之,或報官收殮,或有自櫬 去者。斃者惟咎於事神不恪,及積過所致而已。又山 北黃華洞更嶮峻,鮮遊者。曩有士人遊此,輿人斃於 巖下。「呂公乃於十八盤東開一徑路,示令香者盛日 各從東上西下,無相踐蹂。而黃華洞改為迴車嶺。《迴 車》所以戒止遊者,仍各樹碑其上。」乃香者惟知乞靈 爽,徼福庇,不知身有奇禍。遊者惟知窮幽勝,擅詞賦, 不知民有遺害。往者捨身崖,乃方外愚頑,焚修無奇, 遂惑於輪迴,捨之似亦有意自為辜。諸君子猶憐之, 刻石禁戒,乃香者輿者,無意無辜。呂公首發此政,實 仁矣。又老稚孤窮瞽聾殘廢無倚者,當香者盛日,來 穴處土石間丐食,及香者不至則缺食,似可取香錢 之餘給之,冬則貿絮施之,俾少濟須臾。倘斃則收殮 之,亦無俾作穢以安香者遊者,庶幾祐神助靈,亦拯 民生一端。喬久痾山棲,今應召北上,過此遇太守趙 君,以此語之。趙深然余言,遂夜書於公署,以俟考正 者。

《遊石屋記》
姚奎

[編輯]

泰山東數里許有石屋,世傳碧霞元君煉真之所。予 公暇欲往觀焉。從者曰:「徑隘不可輿。」迺易服帽貂,以 韋帶結腰,短策芒鞋,命道士劉教弘為前導。行三四 里,無復蹊徑,披蒙茸,攀巉巖,傴僂而上。愈進愈險,下 瞰巔崖,驚汗浹背。又三里,盤旋轉一岡,而石屋在望 矣。有羽士四人,癯然而迓予,青松絕壑間,前牽後擁, 「迺獲濟焉。」瞠目縱眺,上有削鐵,奇峰千朵。前有夷地 可半畝,入其中,窈然而深,朗然而虛。明石竇涓涓,凝 結玉柱,大十圍,高丈餘,晶瑩可鑒。崖有《元君手印》,玉 指宛然。後有石床,則元君偃息處。左偏一竅透絕頂, 頂有石樓,可坐三四人,冰滑不能升,躋攀數磴而下。 力疲,臥石床,毛骨灑灑。旁有聖水池,清洌而甘,不盈 不涸。下有石曰「牛心」,甚奇怪。又下有洗鶴灣,深不可 測。一鶴鳴於上,似與人聲相應和,實真仙境界,與塵 寰迥絕。人之遊泰山者,每以道左日窮為畫,於斯罕 到。孰知石屋之多奇乃爾哉!石屋於予,惜乎遇之晚 也。嗟夫!世之豪傑士固有終身未之遇者,遇矣而晚 奚病焉?

《處士松跋》
劉宗岱

[編輯]

余自嘉靖己酉夏始來登泰山,見秦始皇所封五大 夫松者聳而立。又里許見一松偃蹇如蓋,曰「處士松。」 乃近日方兩江氏題,以其不與秦封雲。嗚呼!秦迄今 幾千百歲,人但知有大夫,不知有處士,豈物之顯晦 有時歟?暨隆慶戊辰春,余再來登泰山,歲月曾幾何? 向所見五大夫松者,巳亡其三,獨處士松尚依然無 恙,豈物之榮枯有數歟?抑養素者終吉,怙寵者多敗? 固物之自取然歟?今安陽翟公又改處士松為「獨立 大夫」,疑若曾受秦封者。嗚呼!五大夫松之存亡不足 惜,余獨惜夫處士,何不幸而多斯名也噫?

《東嶽總敘》
章潢

[編輯]

粵稽重華,咨牧肇州,封山濬川。蓋曰「地有名山大川, 則國為之重。」乃若名山莫重於嶽,莫尊於岱。而巡狩 柴望,亦獨先之。是故宗稱於《書》,瞻詠於《詩》,鎮於《禮》,《書》 於《春秋》,下逮子史百氏,擴其功用,出震配乾,豈徒以 盤礡崱屴矣乎?況我國家定鼎燕冀,實惟茲山雄峙 於東,侈形勢,壯輿圖,以奠王畿。國計漕源,亦維茲是 賴,宜有以志之。是故探賾索隱,以彙經籍之文,發山 川之祕,首之以《泰嶽》,而峰巖水石諸名勝附焉。猶之言天而不外乎日月星辰,言海而必及乎蓬瀛桑碣, 將使遐方之人亦得而盡覽之,臥遊乎洞天福地,必 有曠心逸度,默契吾夫子之所以小天下者矣。

《岱嶽泰山》
前人

[編輯]

泰山在泰安州北,東方之嶽也。一曰岱宗,又曰兗鎮。 《周禮職方》:河東曰兗州,其山鎮曰岱山。《書》曰:「二月東 巡守,至於岱宗。」《五經通義》云:「王者受命易姓,報功告 成,必於岱宗,東方萬物始交之處。」宗,長也,言為群嶽 之長。《詩》曰:「泰山巖巖,魯邦所瞻。」《博物志》云:「一曰天孫, 言為天帝孫也,主召魂。東方萬物始成,故知人生命 之長短。」《白虎通》云:「王者受命必封禪。封者,增高也。禪 者,廣厚也。皆刻石紀號,著己之功績,以自效也。」天以 高為尊,地以厚為德,故增泰山之高,以示報天,禪梁 甫之阯以報地。《漢官儀》及《泰山記》云:「盤道屈曲而上, 凡五十餘盤,經小天門大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 視天窗矣。自下至古封禪處,凡四十里。山頂西巖為 仙人石閭,東巖為介丘。東南峰名日觀,雞鳴時見日 始欲出,長三丈所。又東南名秦觀,可望長安。《秦李斯 碑》篆毀,僅存數字。吳觀者可望會稽。周觀者望見齊 黃河去泰山二百餘里,於祠所瞻黃河如帶,若在山 趾。蓋侈言也。」又云:「山南有廟,種柏千株,大者十五六 圍,相傳雲漢武所種」,今所餘無幾。小天門有秦五大 夫松尚存。嶽頂有秦無字碑,人云內有字,蓋韜之也。 斲崖數丈,唐《開元紀泰山銘》隸書,大四寸,乾封年登 封文在其右,字寸許,類《聖教序集》。右軍書,為近時閩 人,蓋以「忠、孝、節、義」四大字盡鑱毀,見者痛惜。山有丈 人獨秀、雞籠、老雅、獅子、蓮花、懸石諸峰,百丈捨身、馬 柵、鵓鴿諸崖,《石經》、石壁、佛寺,鬼兒、椒子、酆都、桃花、馬 蹄、溪里諸峪,迴馬、鴈飛、黃峴、思鄉、青嵐、西橫諸嶺,牛 心、龍口、試劍、龍文、虎阜諸石,迎陽、呂公、白雲、遙觀、鬼 仙諸洞,玉女、王母、白鶴、白龍、水簾諸池。又有明月嶂、 登仙臺。下有東、西、中三溪,有云云亭。亭梁甫、社首、肅 然、萬里諸山,皆先代所傳者。上有嶽廟,碧霞仙女祠, 四方乞靈者,歲無虛日,所施牛羊馬、金綺錢帛甚多。 有司掌之,歲數萬金,山東之財用實資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公有領域,因為作者逝世已經超過100年,並且於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