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127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一百二十七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一百二十七卷目錄
金華山部彙考
圖
考
金華山部藝文一
東陽金華山棲志 梁劉峻
金華遊錄 宋方鳳
金華洞人物古蹟記 謝翱
自巖麓尋泉至三石洞記 前人
小鑪峰三瀑記 前人
遊金華三洞記 程端明
金華三洞紀遊 明戴澳
金華山部藝文二〈詩〉
棲山詩 梁劉峻
金華山 唐袁吉
前題 宋王安石
贈金華隱者 明高啟
遊金華山 嚴天祥
登寶婺觀望金華山 陳逢春
秋日遊仙洞 葉官
金華山部紀事
金華山部雜錄
金華山部外編
山川典第一百二十七卷
金華山部彙考
[編輯]《道書》第三十六洞天之金華山
[編輯]金華山在今浙江金華府城北二十里,一名北山,一 名常山,又名長山,又名金盆山。自天台、赤城發脈,至 東陽之大盆山,迤邐至金華、蘭谿、義烏、浦江之境,高 一千餘丈,周三百餘里。山巔有雙巒,曰玉壺,曰金盆 山。下有三洞,曰朝真,曰雙龍,曰冰壺,即《道書》「金華洞 元之天」也。
金華山圖
考
[編輯]按:《唐書地理志》:「婺州金華。」〈註〉有百沙山、金華山, 按《元和郡國志》,「長山相連,遙三百里,一名金華山,即 王方平初起遇道士,教以仙方處。」
按《吳錄地理志》:「長山在金華,昔仙人採藥處。山南有 春草巖、折竹巖,巖間不生蔓草,盡出龍鬚,相傳赤松 子羽化處。又有似龍鬚而麄大者,名虎草,不中為席, 但以其穰為燈炷。」
按《洞天福地記》:第三十六洞:金華山金華洞元之天, 周五十里,在婺州金華縣,有皇初平赤松觀。
按「《方輿勝覽》。浙東路婺州金華山。在金華縣北二十 里。亦曰金盆山。一名長山。有赤松觀。」
金華洞,在縣北三十里第三十六洞。金華洞元之天。 其洞有三,巍然在山,去天尺五者,曰朝真洞。自朝真 而下百餘步,至冰壺洞。洞在山之腰,視之如井,其深 百尺,泉聲如擊鼓。攀崖而下,石皆離列,水奔注其中, 傾沫成簾,長三十尺,雙石嶄然壁立,曰「石筍。」自冰壺 而下,行五十步,有石若白龍之升降者,曰雙龍洞。可 容胡床百數,居之。
按《地理通釋》·《十道山川攷》:「江南金華洞,在婺州金華 縣北二十里,赤松子得道處。」《神仙傳》:「黃初平至金華, 居石室中。」〈註〉金華洞,在縣北三十里。
按《三才圖會金華山圖考》:「金華山高千丈,一名長山, 又名北山。山巔雙巒,曰金盆,曰玉壺。壺水分兩派,下 乎山之陽者,由山橋以達於溪;瀉乎山之陰者,由鹿 田而入於洞。盆水惟一派,落而為赤松澗。山橋者,兩 崖峙百仞,上有石橫跨之,溪流下注焉,故於諸澗為尤勝。」山之右為赤松山,又右為智者寺,寺在芙蓉峰 西畔。出城二十里乃至,西去則為三洞,東行乃望紫 巖,巖東三里則赤松宮也。宮傍山為黃初平叱石處, 宮前長松茂竹,澗水如環流。宮東北兩崖間則小桃 源在焉。水石相搏,時引出桃花數片,可觴也。返觀羊 石,色蒼白,臥立各異態,遂過小橋,西行三里,為東西 鹿田,俗稱玉女驅鹿而耕處也。復五里,為三洞,上朝 真,中冰壺,下雙龍。雙龍外洞堪百榻,石壁上現仙桃 霞衣,龍首左昂而尾右垂。內一穴如蟆頤,水淙淙從 中出,即伏流。洞外舊有覆石,可仰臥,小舟以入。入則 見華蓋垂衣,狻猊龜蛇,町者為田,方者為床,滴者為 硯,擊有聲者為鐘,矯如玉者為雙龍。茲水捍石塞,未 入也。登又一里,至中洞,窺黑穴無底,徒聞水聲。瀑至 久之,乃有簾泉飛下三十餘丈,盛以巨石,雙石筍嶄 然,壁立於前。復披莽三里,至上洞,大石如龜,橫當其 穴。穴中數石,如群仙拱立,內垂衣,伸一足為觀音。此 朝真所由名也。有石樑高掛,白龍護其左,蒼龍護其 右。又有天池,深廣四畔,峻不可下。池之裡右崖如兩 扉而啟其一,中極暗,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 天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北一里,走紫微巖講堂洞,梁 劉孝標所卜築者,洞飛霞湧水,廣而紺碧,如廈屋然, 蓋不減外雙龍矣。道書亦以此為三十六洞天之一。 按《浙江通志·山川攷》,金華山在金華府城北二十里, 金華洞在金華山周圍五百里,道家所稱三十六洞, 金華洞元之天。其洞有三,曰朝真,曰雙龍,曰冰壺。 按《金華府志山川攷》:「金華山在府城北二十里,一名 長山。自天台赤城發脈,至東陽之大盆山,迤邐至此, 橫亙金華、蘭谿、義烏、浦江之境,周三百六十里。山巔 雙巒對矗,曰玉壺,曰金盆壺。中有湖,名徐公湖,水分 兩派而下,其瀉乎山之陽者」,由山橋而達於溪。其注 乎山之陰者,由鹿田而入於洞。盆中。飛瀑瀉出,若玉 虹下飲。注為赤松澗,即皇初平兄弟登仙處。山之前 為山橋,兩崖對峙,高數百仞。溪流折旋其中,為瀑為 湍,有石橫跨其上,故山以橋名。自此過脈至芙蓉峰, 郡治之主山也。宋王埜歸隱其地,理宗賜扁「山橋書 堂」,埜自為序記。
金華洞,在縣北三十里,周五百里,其洞有三,巍然在 上,去天若尺五者,曰「朝真」,冽然在中,有泉若擊。之 聲者曰《冰壺》。豁然在下,有石若白龍之升降者曰「雙 龍。」
按《金華縣志山川攷》:「金華山一名北山,一名常山,亦 曰長山,在縣北二十里,高千餘丈,周三百六十里。山 巔雙巒對矗,曰玉壺,曰金盆。壺中有湖,即所謂徐公 湖者。盆中飛瀑瀉出,若玉虹下飲,即皇初平兄弟登 仙處。他若芙蓉、紫薇二洞諸勝概者,皆此山之支也。 《越絕書》云:『古聖所采藥,高且神』。」《吳錄·地理志》云:「仙人 採藥處。」《十道四番志》云:山頂有鳥,名橐駝,羽毛五色。 又云:脈自西域來,蓋崑崙之南支,入蜀西、滇南,東行 經廣,為梅嶺、劍嶺、黎嶺,北行為括蒼,為縉雲嶺,又東 為天台,北轉為東陽之大盆山、小盆山,西旋抱義烏, 帶浦江,乃南顧融結於此。蘭、浦二縣諸山,皆其背負 餘氣,堪輿家所謂鬼山樂星者也。《抱朴子》云:「老君言 此山可合神丹,免五兵洪水之患。」左元放云:「王魯齋 有《長嘯山遊記》,或雲此山乃東陽東白山發脈至此, 非由天台山北轉也。」未知孰是。
盤泉為金華山最高處。由山橋進十五里,至方村,至 仙田,至百步梯,至陸假山,乃至其處。有狗頭巖可眺 望,高可見。嚴州北與蘭溪地方接界,東通浦江,西通 鹿田。靈童巖,所謂金盆、玉壺二山正在其頂,東西相 距,隔一山岡約七八里。東為玉壺,又名東玉壺,壺瓶 山大水坑有泉湧出。東南行經優游洞,流出赤松溪。 西為金盆,又名「西玉壺。」徐公湖平石板,有泉瀉出,分 兩派,一小派往東行,經新開洞合赤松溪;一大派西 行經鹿田入仙洞,流出大溪。
芙蓉山一名潛嶽,亦名尖峰,在縣城北一十五里。孤 峰峭拔,高千餘仞,四望圓正可愛。《方輿記》云:「孤山秀 特,狀若芙蓉,故名。」郡城諸山,皆祖於此,蓋郡之主山 也。
煉丹山在赤松山北。皇初平煉丹處,因名。山甚峻拔, 崎嶇五里至絕頂,平曠可居。後倚高山如屏嶂,左右 萬山簇擁。前望南山空闊,雙溪水一線環抱,真金華 絕勝之奇觀也。有丹竈、丹井存焉。 梁山:從赤松山進,約十里至其處,北近盤泉,西連新 洞及馬鞍山。煉丹山中有土田,居民多姓滕,舊有紙 廠,今廢。
鹿田在縣北二十五里。上有沃野可田。相傳玉女以 鹿耕,故名。有東西二寺,今廢。山多奇石,人稱為「錦浪」 雲。
白望山,在縣北二十五里,乃鹿田之門戶,玉女待鹿 處。峰巒聳拔,亞於金盆玉壺。
乾峰山與白望山相對。鹿田去白望二里許,白望隔乾峰,又一小澗。山橋在縣垚北二十里,兩岸對峙,高數百仞。溪流折旋 其中,為瀑為湍,有石橫跨其上,故名。城郭全境,宛在 目睫,真一奇勝也。
東山在縣東五十五里。自東陽之大盆山迤邐而來, 周三百里,其東隸東陽,南即武義之八素山。其高巘 曰「齊雲岡」,中有齊雲寺。
鳳凰山在縣西五里。
靈巖山,在縣北二十五里。
紫微巖在縣西北三十里。劉孝標於此著書講學,始 名「講堂。」洞有石室,深廣十丈,其中峭壁青黃丹碧,文 相掩映,夕陽返照,色更奇絕,陰晦則闇然一色而已。 有懸泉下滴,大暑不竭雲。
《春草巖》一名「青草巖」,俗雲即「滕公巖。」
折竹巖,在縣北二十里,金華山之陽。《太平寰宇記》云: 「赤松羽化處。巖間不生蔓草,惟生龍鬚、虎鬚草,可為 燈炷。」
鶴巖。
虎巖俱在金華山南,二巖相距五里,若鶴之翔,若虎 之踞。鄭剛中詩:「巍然山谷自天成,上與穹蒼斗柄平。 安得衲衣燒柏子,不聞山下是非聲。」
東紫巖在縣北十五里。上有邢公廟,下有聞村、唐村 二村相距不遠。
石崎巖在縣東三里三百六十步,又名石碕頭。下瞰 大溪,湍下有洞,相傳常見梅花泛出,故名。梅花溪,又 名梅花洞。清風樓在上。
靈童巖一名「玲瓏巖」,在縣西北三十里。巖傍居民以 茶筍為業,與蘭谿地方接界。
上霄洞,在縣東北三十里金華山之南。洞口高丈餘, 廣十之,中有石室二十餘間,炎暵祈禱有應。
新洞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宋紹興十七年,聞風自中 振動山谷,三日方息。秉炬以入,中皆石乳,若瓊樓銀 闕。采以為餌,與《韶》產鍾乳無異。未幾,巨石墜下,塞洞 口,今不知其處。
九龍洞,在紫薇巖東。洞外約廣數丈,有洞口傴僂可 入。中昏黑,持燭前進,深莫可測。去洞數百步,有泉湧 出,與盤溪合。
坦溪在縣東三十里。發源金華山,西南流入雙溪。東 派即鄭忠愍住處,與玉泉、赤松並稱「三溪。」
潛溪在金華山東。源出山中,東流十里入慈谿,轉西 南入於大溪。宋濂祖居於此。
玉泉溪,在縣北十餘里。發源金華山,南流十五里入 赤松溪。
《寺觀考》:「智者寺在縣北十五里,梁樓約法師道場,普 通七年敕造,已廢。邑令汪公可受捐貲重構,命僧居 守焉。」
清修寺梁劉孝標捨宅建。宋太平興國七年,賜號「靈 巖寺」,明嘉靖間廢。
金華山部藝文一
[編輯]《東陽金華山棲志 》梁·劉峻
「夫鳥居山上,層巢木末;魚潛淵下,窟穴泥沙。豈好異 哉?蓋性自然也。故有忽白璧而樂垂綸,負玉鼎而要 卿相,行藏紛糾,顯晦蹐駁,無異火炎水流,圓動方息。 斯則廟堂之與江海,蓬戶之與金閨,並然其所然,悅 其所悅,烏足謂毛羽瘡痏在其間哉?」予生自原野,善 畏難狎,心駭雲臺朱屋,望絕高蓋青組。且霑濡霧露, 彌願閒逸。每思濯清瀨,息椒丘,寤寐永懷,其來尚矣。 蚓專噬壤,民欲天從,爰洎二毛,得居巖穴。所居東陽 郡金華山,東陽實會稽西部,是生竹箭,山川秀麗,皋 澤坱鬱。若其群峰疊起,則接漢連霞;喬林布濩,則春 青冬綠,迴溪映流,則十仞洞底,膚寸雲合,必千里雨 散。信卓犖爽塏,神居奧宅。是以帝鴻遊斯鑄鼎,雨師 寄此乘煙,故澗勒赤松之名,山貽縉雲之號。近代江 治中奮迅泥滓,王徵士高拔風塵,龍蟠鳳棲,咸萃茲 地。良田碧湍素石,可致幽人者哉。金華山,古馬鞍山 也。蘊靈藏聖,列名仙諜。左元放稱此山云:「可免洪水 五兵,可合神丹九轉。」金華之首有紫巖山,山色紅紫, 因此為稱。靡迤坡陀,下屬深渚;巑岏嶾嶙,上虧日月。 登自山麓,漸高漸峻,曲路迫隘,魚貫而升。路側有絕 澗,閘閜庨豁,俯窺木杪。焦原石邑,匪獨危懸。至山將 半,便有廣澤大川,皋陸隱脈。予之葺宇,實在斯焉。所 居三面,皆迴山周繞,有象郛郭。前則平野蕭條,目極 通望。東西帶二澗,四時飛流泉,清瀾微霔,滴瀝生響; 白波跳沫,洶涌成音,並漕瀆通引,交渠綺錯,懸溜瀉 於軒甍,激湍迴於階砌,供帳無綆汲,盥漱息瓶匜。楓櫨椅櫪之樹,梓柏桂樟之木,分形異色,千族萬種。結 朱實,包綠果,杌白蔕,抽紫莖。橚矗苯䔿,捎,清風鳴眾 籟垂條。戶,布葉房櫳,中谷澗濱,華蕊攢列。至於青 春受謝,萍生泉動,則有都梁含馥,懷香送芬,長樂負 霜,宜男泫露,芙蕖紅華照水,皋蘇縹葉從風,憑軒永 眺,蠲憂忘疾,丘阿陵曲,眾藥灌叢,地髓抗莖,山筋抽 節,金鹽重於素璧,玉豉貴於明珠,可以養性消痾,還 年駐色,不藉崔文黃散,弗用負局紫丸,翾禽翔鳳,風 胎雨𪃟,綠「翼紅毛,素纓翠鬣,肅肅毛羽關關好音皆 馴狎園池,旅食雞鶩。若乃䲰日伺辰,響類鐘鼓,鳴蚿 候曙,聲像琴瑟。元猨薄霧清囀,飛鼯,乘煙詠吟,嘈囋 嘹亮,悅心娛耳。諒所以跨躡管籥,超軼笙簧。宅東起 招提寺,背巖面壑,層軒列景,邃宇臨空,博廠閒虛,納 祥生白,左瞻右睇,仁智所居。故碩德名僧,振錫」雲萃。 調心七覺,詆訶五塵。郁烈戒香,浴滋定水。至於熏鑪 夜爇,法鼓旦聞。予則跕履摳衣,躬行頂禮,詢道哲人, 欽仰至教。每聞此河紛梗,彼岸永寂,熙熙然若登春 臺而出宇宙。惟善是樂,豈伊徒言。寺東南有道觀亭 亭崖側,下望雲雨。蕙樓菌榭,隱映林篁。飛觀列甍,玲 瓏煙霧。日止卻粒之氓,歲集祈「仙之客。餌星髓,吸霞 漿,乃雲衣霓裳,乘龍馭鶴。」觀下有石屏,聳峙中澗,雕 琢刻削,頗類人工。躍流潨瀉,渀湧泱咽,電擊雷吼,駭 目驚魂。寺觀之前,皆植修竹,檀欒蕭瑟,被陵緣阜。竹 外則有良田,區畛通接,山泉膏液,鬱潤肥腴,鄭白決 漳,莫之能擬。至紅粟流溢,鳧鴈充厭,春鱉旨膳,碧雞 冬蕈味珍。霜鵽角巾取於丘陵,短褐出自中園,菀蔣 逼側於池湖,菅蒯駢填於原隰。養給之資,生生所用, 無不阜實藩籬,充牣崖巘。歲始年季,農隙時閒,濁醪 初泲,醥清新熟,則田家野老,提壺共至,班荊林下,陳 樽置酌,酒酣耳熱,屢舞諠呶,盛論箱庾,高談穀稼,嗢 噱謳歌,舉盃相詫,人生樂耳,此歡豈訾?若夫「蠶而衣」, 耕而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食當肉,無事為貴,不 求於世,不忤於物,莫辨榮辱,匪知毀譽,浩蕩天地之 間,心無怵惕之警。豈與「嵇生齒劍,揚子墜閣」,較其優 劣者哉?
金華遊錄 宋方鳳
[編輯]己丑歲正月,謝翱、皋羽、方鳳、韶卿約遊洞天。十一日 辛卯,韶卿攜子肖翁入邑,與皋羽及陳公凱、君用、弟 公舉、帝臣會韶卿,夜賦詩示同遊者。十二日壬辰,陰 寒。韶卿凌晨取道上洛之吳溪,過吳似孫、續古,約俱 行。至橫溪,訪柳時聲父子,君用不至。帝臣從《五路嶺》 先過門,皋羽繼至,會宿。時聲居十三日。癸巳,枕上聞 雨。是晚以雨宿柳明府新居,各賦一首。十四日甲午 陰,未曉即行。午度太陽嶺,晚泊上坦,欲訪雙巖鄭子 有,子有聞之,先至旅寓,邀宿凌雲山房。城友葉謹審 言適相遇於凌雲,約翌日同至赤松。是夕,子有出家 藏先資政北山先生遺墨及久近諸賢書帖共觀。至 夜分,韶卿書《北山感雪竹賦》後,皋羽亦題。十五日乙 未曉,聞窗外葉聲疑雨,起而視之則霽。既飯,話良久, 子有之姪復留飲凝香閣。晚抵赤松。自源口入一里 許,萬松矗翠,有亭跨中路,扁「赤松山」,舊樞密潛齋王 公埜書。今往觀,唐元素易以他書矣。沿溪入橋,亭扁 「金華福地」,郡人潘繼先篆。過橋,入三門,敕「寶積觀」額, 大中祥符元年所賜,與殿中四錦旛及獻花四木孩, 俱今猶存。入門而右,有堂臨池,上為濯纓堂,默成先 生、潘待制良貴書。入而為松遊亭,又入而為枕流亭。 觀之前為臥羊山,即皇初平叱石成羊處也。道士王 元台、謝天與款宿,謁沖應、養素二真祠。二真初起,初 平兄弟也。松下有遇仙石坐其上。相傳往年唐公李 度有目,眚寓觀中,嘗憩茲石,遇二仙問故,採草拂其 目,遂明,且祝曰:「後十八年,當相見郴州。」及唐登第,授 郴教,有二道士過之,唐不知省,道人曰:「子亦記松下 治眼時語乎?」既而邀之,不知所適,方知為二仙雲。時 韶卿病目甚,故道士言之為詳。回宿王謝房,各賦《上 元遊赤松》詩。十六日丙申,微明道士水竹,唐元素妙 虛、王德厚竹泉、倪守約房。中觀羊石,其詳具皋羽《觀 羊石記》中云:「金華洞為皇初平叱石處,予髫而聞之, 髮種種,乃一至,而叱石處復不在金華洞。未至洞十 五里,有山曰赤松,今為寶積觀,觀旁祠二仙。二仙即 皇初平兄弟,是其處也。石故在山之巔,變怪牴牾,宛 然如羊形,多為樵牧及好事者取去。」道士拾其餘蓄 觀中,余得借而觀者三處:其一在天井東,僅十數角, 嶄然群伏且起,狀無抵觸,意苔蒙茸,若草藉地,可近 而玩。「其一並曲池之岸,纍石為山,參布伍列,犬牙其 上,臥者十八九,伏者十七,抵者蹶者十五,履險而跂 者十三,倚而齕、跪而乳者十一。」若觀古彝尊之跡,於 石形不求全而意自足。其一積小坻,位置加密,跂伏 齕乳抵蹶,與前變態略同。復有拱而人立者,奇崛特 甚,非前所有。道士易以他名,使不與群羊伍。余曰:「是 不可易。左元放之遇曹瞞,其化而為羊與?茲羊之化 為石,是或一物也。今而後觀茲石,馮而遊,若脫而休茫乎日與之對而泊,不知所求,其有不復化為」是物 乎?道士顧笑,眾皆沉寂起立若植。以余言為然,故書 以啟後之遊者。其所觀三處,道士曰倪守約、唐元素、 王德厚。云:石去初平仙後若干年,為樵牧好事所取。 又若干年,道士悉能言之,於遊者非有繫,故不書妙 虛石旁有方竹一叢,蕭疏可愛,堂名蕭閒樓,有減筆 隸「物化」二字,極佳。水竹留膳,王倪各為煮茗。入小桃 源,路口有小桃源物外洗耳三石刻奇古,皆餘杭虞 似良仲房八分書。未過橋,為物外亭。過橋有亭,泉上 有臺,名滄浪,溪石皆磊磈,水激射為峭峽,為盤渦。道 士徐南華攜酒殽,併青窗王易所書趙元清《夢遊小 桃源四時詩》來。青窗即故樞密王公之孫,名進思,官 惠院,號淳齋,善書而好吟,以避世立兄子為子,使出 贅,復分田送其妻歸母家,而自為道士於此。南華酌 酒滄浪臺槲陰下,行至巖扉間,新構小亭,名「別有天 地。」復酌亭上巖扉,有諸公題墨,新種桃梅夾道,道士 周雲巖世昌要會酌樓上,石泉之徒王德謙益之,攜 琴鼓再行。午,從觀右登丹山,行窮林巨石間,觀丹竈 及丹石,相傳某年丹光見石上有道人養雞,見雞啄 丹取之,丹即飛去。今立祠與庵,祠前舊有二老樹,一 樹中斷倒架,上半於彼樹附著而生,下半則僵立不 相接,狀甚怪奇,今為改祠,道士伐去,曾遊者以為言。 丹山而左稍下有丹井,泉極甘冷。一徑出小桃源之 上,抵二仙祠,回宿寶積觀中。西廡石刻「赤松山」三大 字,李陽冰篆,偉甚。以赤字從大,下作火揭之,有火災, 故寘不用,而存其跡雲。十七日丁酉,雨。欲往三洞不 可,遂入城,止祥符寺,待霽,取道智者以往。十八日戊 戌,雨。留祥符,皋羽有「塔影霧中深」之句,韶卿足之。十 九日己亥陰。入寶婺觀,謁星祠,登八詠樓。寶祐丙辰 歲,郡守謝奕修,改創「潛齋」,王埜書扁,今易以他書矣。 時拏丁夫急,所帶奚奴不敢出市衢。韶卿自同皋羽 訪芙蓉盛太傅,共談世故。晚歸。祥符二十日,庚子新 霽,約審言自蘭溪門會於北柵。韶卿父子續古、審言 登七寶寺塔樓,拂塔院,至道年碑石,遇且庵徐玉汝 於盧士安卜肆。韶卿、皋羽甚欲留,訪諸老,以雨餘得 霽,重於妨眾,遂行。既出城,遇抑齋劉權院梅居邵深、 道成齋王玉成於菱塘之東。王謝二道士自赤松來 西,鹿田寺僧懷玉留而相導。韶卿賦《北山道中》,眾客 皆和。晡至智者寺,山路有亭,扁「北山」,唐乾元二年八 月,縉雲縣令李陽冰篆書,入而為倚松亭。過橋有亭, 扁「靈源」,小憩亭上,又潛齋王公書「靈源勝地」四大字, 寘之雲堂後廡,寺僧莫之貴也。日夕過鳳凰山法清 院。山形如鳳凰,舊為法朗石,晉開運二年為國泰,今 改法清。山西有一怪松,偃蹇如盤龍。院僧圓矩云:「昔 潛齋王公嘗護以欄楯,遊憩其下。」是夜宿院中。二十 一日辛丑有徐生館。法清,酒狂士也。曉起攜詩見贈, 有「鳳凰山上鳳凰翔」之句,聯中又以「耕田鹿化石羊」 為對。臨別,密謂審言曰:「余以鹿比僧,羊比道士,鳳凰 比諸君子。」審言途中述其語,眾皆絕倒。從法清而西, 過故康懿秦國長公主墳園。未至觀半里,有岐徑,行 五十里至金華觀。登山可至九龍寺,上有劉先生講 堂,劉孝標讀書處也。三洞上為朝真,中為冰壺,下為 雙龍。三石扁,皆飛白書立下洞口觀,有「天下名山」四 大字。觀之左為椒亭,所從入洞路也。以山下平地言 之,此則山巔,然而迢遞寬衍。觀之前,居民成聚,則此 乃洞天之趾耳。雙龍洞口,石室明淨,可坐二三百人。 仰視石室紺碧,其隱約可名狀者,為雲物,為仙桃,為 道人。比肩而立,龍首見其左,而尾懸右。石壁上又懸 石至地,獨黃色,俗呼呂先生藏身霞衣掛其旁。有北 斗星窠洞,穴如蟆頤,水淙淙從中出,即流入右偏暗 出洞外溪澗,眾束炬揭裳傴僂,踏水入內洞,凡三丈 餘,其首背皆擦石。舊臥小舟而入,今舟敝,漏置水際。 既入,復虛曠如外洞,水從右流,莫測其淺深。執炬者 一一相指告見蜂窠石、水蛙石、石鐘,手搥之,鐘聲仙 珠纍纍貫巖上。石門,限雪山,山前雪山後雪梁之皎 然仙笠懸巖石。又有石鼓,搥之,鼓聲有龍形蜿蜒,頭 角鬚尾凡二,屈蟠隱見,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謂「雙龍」 也。又有貓一獅子一頭,足尾皆具,額有珠。又有大龜, 黑色白蛇斜繞其背,首入甲下,奇甚。又有霜崖,粲如 繁霜。又有卷石小竅,指面大,有水正滴竅中,名「仙人 硯滴」,候片時纔一滴。仰視洞中,他無漏泉,獨此耳。又 有浴室,石櫺三足,蟾懸鐘寶蓋,如名剎講臺上所設, 而加高大。海角虎蹲立,雲霞五色,欲飛極裡。從暗處 俯伏,遠望洞口,水中所從入處,僅一小隙,透明如十 五夜月,名「仙人望月。」又水波石粼粼然,大者如浪轉 雪。山後而左為滑臺,為池為田,畦町高下可數。仙人 掛衣,橫十數丈,衣純素,袪袖蹙摺皆天成。又仙人眠 石,方整可臥。一一看畢,然後復從洞口踏水而出。凡 洞中所見,不假一毫鐫鑿,而形狀自然,其妙處殆不 可言也。登山幾半里,至中洞。洞口視深處,乃暗穴,但 聞潺潺水聲,束數炬相後,先若入井「然。稍斜向內,眾魚貫而下,石滑且險。約三十丈,至水簾,自高巖噴出, 下有巨石,盛之即不知水之所往。水簾出處,前有懸 石如鐘,又如飛鳳。視水簾以下,復沉沉深黑,人多不 敢復入。」皋羽毅然揚炬而前,韶卿、續古從之。由水簾 之右轉而深入巨石無數,回視水簾,乃在目前。愈入 愈深,下復無水,有石筍入空曠中,高可三四丈,色瑩 如玉。從石筍而下,極底有石室燥潔,曾遊者留題在 焉。回至水簾,漸可望明而上,不如入之險也。然不能 深入,則不得盡其奇,來遊者率望水簾而止耳。又登 山二里,韶卿父子皋羽、續古,倩兩山僮,買竹薪束炬 至上洞。入洞而右為觀音洞,從巖罅越石限而入,展 轉愈高,攀援至觀音前,其石像天成,垂衣伸一足如 土偶者。但高入巖地罅以炬燭之,僅得其半,而臂與面 莫盡見也。旁有潭,深不可近,名觀音井,又名「龍潭。」復 尋舊路出,從大洞正面而入,歷三數坡陀,其石上雲 霞波浪、霜雪屋室之類,皆不減下洞所見。洞口天日 之光,斜射洞中石崖上,淡如月色,奇甚。內有石樑高 掛,深可二三十丈,白龍護其左,蒼龍護其右。又入有 天池深廣,四畔峻壁不可下。池之裡有崖,如兩扉而 啟。其一極黑,暗中遠望石扉啟處,天光下燭,蓋洞天 漏明,而人莫知。其處名一線天,既隔天池,不得復深 入也。雙龍洞口題名石上,韶卿《賦三洞》云:「金華北山 三洞天,垂髫欲往金華」巔。春風吹衣雨洗屐,瘦筇忽 拄蒼山煙。山高地平走幽澗,根絡石上森楠楩。步從 飛橋瞰石洞,崖色閱世知幾年。風痕霧跡化異物,龍 首昂左尾右旋。就中暗穴如蟆頤,急水瀉碧鳴媧絃。 愬流束炬照徒涉,肩背擦石行拳攣。水窮路夷內景 得,以炬交燭窮幽元。細紋蹙波湧浪接,皎彩凝雪飛 霜鮮。大為獅子虎犀象,瑣碎亦復蜂屯然。蜿蜒雙蟠 角尾具,一一玉爪拏蒼堅。窮龜負甲色深墨,長蛇白 質相縈纏。鐘能鐘聲鼓能鼓,不假樅簴知誰懸。直櫺 斜檻藏湢室,短畦長町移原田。青雲白霓五色霞,笑 盡敗絮留丹鉛。中途經過最深窅,伏身低眺洞口泉。 空明一隙隔遠見,秋蟾浴海光嬋娟。左巖袈衣頗橫 亙,疊摺眾皺垂蹁躚。自餘神怪不可極,似鑿非鑿鐫 非鐫。出登山腰叩中洞,外視石井聞潺潺。入深踏險 思搥綆,長竿揭炬後且先。水簾可俯心為掉,到此十 九歸言遄。嗜奇不憚歷磊砢,足以目故差輕便。翻身 卻望水簾處,銀河天落懸吾前。常情疑復下百尺,積 水定作神龍淵。石乾徑闢卻「易進,玉筍拔地脩而圓。 宜為淵處乃為屋,亦或摩挲題新篇。同遊疑我久未 出,笑謂豈欲井底眠。林幽風起日已晚,猶睨高洞山 之巔。薪蒸可買樵吾導,不遠數里仍攀援。傍從石壁 入深處,如鐵戶限瓊為檐。儼然海相掛珠絡,熟視豈 信非夸傳。左為朝真正面入,便想笙鶴遨群仙。雲霞 波濤仙衣裳。」奇詭豈必下洞專。欻然修梁架巖起,左 右蒼白龍形全。望中極底勝漆黑,雙扉隱隱起半邊。 天光一道燭扉內,知此明罅從何穿。「深壁峭不可 往,安得插羽如飛鳶。嗟余茲遊尚牽俗,身所驟歷辭 難宣。但思乞水學坡老,洗眼看字消餘年。」是夕,僧懷 玉同歸西鹿田寺止宿。寺丈室後有奇石峭立,罅坼 間,可行林泉,幽勝特甚。默成先生潘公大書其處云: 「余往來南北兩山餘二十年,獨未曾至鹿田。紹興七 年四月十七日,同智者長老法銓來於」崎嶇險隘之 中,得虛曠寬閒之地,修篁喬木,巨石瀑泉,氣象雄偉, 此蓋未之見,不獨甲於金華也。自是評吾鄉山水,以 此為第一雲。其丈室遂榜第一軒上為思賢閣。是夜, 聽雨軒中。二十二日壬寅曉霽,過東鹿田寺,廊廡列 詩石,內有葉丞相衡集杜五言四韻,中二聯云:「水花 分塹弱,山水抱雲稠。更宿招提境,還同惠遠遊。」又僧 舍壁間有郡倅金陵吳琳題詩,中一聯云:「雲暗雨來 疑是夜,山深寒在不知春。」潛齋王公嘗和其後。行數 里,至灊齋所營山橋,穆陵御書「山橋書堂」四大字,下 有懶瓚巖,巖上有亭,亭之西有石筍。又傍巖臨溪為 亭臺,遠望州城。城中之塔鑽小雙溪如篆文。路口有 亭,扁「北山」,今亭臺皆蕪廢。既下山,王、謝道士登山取 別,徑歸赤松。至潛岳寺前,帝臣、審言同入城。韶卿、皋 羽、續古、肖翁取赤松源口虎頭巖下道遇雨,抵上坦 旅宿。二十三日癸卯,曉霽。近午度太陽嶺,晚宿柳時 聲、居聖傳之蘭溪,留詩以待,續古先歸。二十四日甲 辰,過松巖陳粹翁。午,與皋羽別,晚復雨。二十五日乙 巳,韶卿父子回,抵吳氏書塾,客有問金華勝遊者,韶 卿以詩敘其概云:「赤松上下雨霏微,八詠樓頭重拂 衣。西港晴來汀草長,北巖幽處洞泉飛。風敲定磬鹿 春過,月滿丹臺鶴夜歸。歷覽因知古詞客,盛誇雲夢 未全非。」皋羽歸後,作《金華洞人物古蹟記》
金華洞人物古蹟記 謝翱
[編輯]金華洞,去縣三十里,洞有三道:赤松,東西鹿田。自上 而下,遠望若建瓴水;及至,復平坦,無他險道。北山由 上而下,氣喘喘不暇息,然亦不覺勞苦。下洞右為椒 亭,亭上望洞口若鐵甕,石正青黑,洞內外分為兩。由鐵甕入,可坐數百人,有穴如蟆頤,水出,自頤入地中。 下山復不知何處。由頤入,臥小舟,童僕篝火傅舟。進 至岸,寥泬空廓,行颿颿有聲。由右轉左,復從頤出洞 外。二百步,至中洞口。自洞口東炬迴旋入地底一出, 「出良久,有二里,至上洞。上洞分左右為兩,變怪開闔, 為體各不同,而天地山海人物之類最多,歸而以其 類識之,總六十有四,併十二而五,得五十七,為仙人 藏身處。一石黃色,亙地在外,洞右為」道人比肩而立 各一。在外洞上頂旁為大士,垂珠纓絡,箕踞而坐者 一。在石之右,凡為人之類四,而形影小大有不犯焉。 為碧桃,枝實纍纍垂下者一。處在於外洞頂右為石 筍拔地而玉立者一。斜上蒼紫而迸於地者一。在洞 中水簾後,凡為植物之類三,而苞萌蕡實有不犯焉。 為蒼龍,首尾相應者一。在外洞左右對為龍頭角鬣 尾及爪痕如玉者各一。在內洞右,為蒼白兩龍,鱗鬣 欲夾石樑飛度者一。在上洞左角,為右黑龍,而白蛇 自背繞其脅者一。為蟾蜍三足一。在石門限北,為游 魚布影於石者一。在外洞頂西北,為蝦蟆匝地者一。 在蟆頤蓄水傍,為石蜂窠房牖如紋者一。在蝦蟆石 上頂為石獅子,而石虎者各一。在雪山前為大小象, 腳大二小一在內右轉左。凡為山海奇怪之物,總十 有四,離而為二十有一,而鱗介羽毛飛走有不犯焉。 前後雪山:一在上洞,為雲霞五色;二在霜石上稍西 及上洞右為仙人望月者;一在蟆頤受日處,正圓如 三五夜,為日影射石壁,類月光在地者。一處。在上洞 石之左為北斗七星窠一,在外洞外之左。凡為在天 垂象之類九,不犯二三焉。為天涯海角各一,在下洞 內右滑臺一,在內之左。為石紋細湧,如水波浪痕者 一,在下石上左為仙人種玉田者一,在下左丘畝步 角可數。為天池一,在上洞天扉下石井一,在上右角 下。皆深黑,莫測所窮。凡為在地之類八,不犯一二焉。 為石門限,溜室窗櫺各一。在石限內為石柱一,在大 小象腳外石室一,在水簾石筍後。水落,沙石盛之,輒 滲下不溢。簾後束炬可立,先出者視互出入者與束 炬立簾後者,若神人然。為石樑一,在天池左,可數十 丈。為天扉中折,日光射其內者一,從洞背尋折處,復 不可見。凡為棟宇之類七,而求其犯者無一焉。為石 鐘鼓,自洞頂懸而虛其下,而聲各如其所名者。一在 仙笠東,為仙笠。一在鼓西,為筆格而山立者;一為硯 滴,石穿溜若一蟻鑽珠,而洞頂滴泉,正當其處;一與 筆格自為左右,為懸鐘寶蓋,類雲氣結而天花雨者; 一在鐘鼓南,為仙人掛衣,痕蹙蹙如新者;一在「石床 右為小掛衣;一在外洞黃石上,側為水簾,飛空而下, 類珠碧綴成者;一在中洞旋石中為小懸鐘;二,在中 洞及上左。凡為器玩之物十有二,而求其犯者無一 焉。余嘗獨行山水間,遇古跡奇玩,見於外,有過此無 不及者。至內觀,若神犀寶鼎,燭影圖物,夔龍魍魎、天 地山海之藏,皆莫得逃其狀,此」為尤絕。友人方君鳳 既集為行紀,志所變怪,先後有差。余嘗欲與善畫者 日夜相對,盤礡其下,寫為圖,分合數面,求書尾於山 林畸人靜者傳之後數百年以為希世之寶。而力有 未能,輒敘其概,而為之記。凡以昔之得遊而觀者數 千百年,既不可知其人而往矣;後之欲圖而觀者數 千百年,豈無有與我同志者?其於此庶乎其有考也。
自巖麓尋泉至三石洞記 前人
[編輯]至巖麓,止十日。散髮空翠,行且唫,顧謂方君:「得流泉 㶁㶁漱石齒,吾二人以耳枕之,以洗吾悲,何如?」方知 指田間流泉故道,皆達麓而來,謂其源自藥壺山出。 山之愚民闢田,其背,盡激之過顙,以故枯。為陸者,不 知其幾年,無有能復之者。乃與余行二百步,至激泉 處。由激泉而西百五十步,皆曲溝斷石,民橋其上。有 草,類菖蒲而小,無脊,一本皆九節,蓋楚南謂之「蓀。」又 沿溝行九十步,亂山如蹲,崖傾石立,窪者,凸者,跂者, 伏者,仆且僵者,散而布者,如羝之乳,如鹿之奔,如鼠 之飛,如鳥鵲之俯啄,如兔之自吐其子,猿猴之垂藤 而飲於水也,如雞犬之「於鼎而仙也。」其變怪峭特, 余無以詰之。山之僧作亭道上,泉出於藥壺者赴焉。 同遊括吳子善韶卿之弟君實子肖育,皆掬泉於泓, 漱且憩,有泉鳴林薄間,斷續相應,類《金奏闋》,而石聲 間作,又有縹緲益近,若浮雲飛絮,游空而下,殆不可 窮其狀。聞唐有僧名而仙行者,貞觀間自南麓來,結 廬於此,寂然自言千七十「歲有奇,蓋出於周末也。廬 為寺又五百年,因往觀焉。」其碑記僧所說鉛汞事,乃 效晚唐人詩,獨不作秦漢以前語,亦不可曉。遂由寺 之西,捫蘿而上,得石洞,巖爽塏,可坐數十人。視巖前 樵牧,路如線,往來,負且牽,皆交擘不相忤。又東行,抵 相對巨巖趾,得二洞:其一溫然如春,可久坐,自外望 之,若無有者。其一空迴寥廓,聞人語如投珠於壺,滴 泉垂草,雜飛蝠續之,蒼碧欲動。石平潤,可抵處十數, 各倚梯拂蘚,題詩其上。逮暮,猶沾沾忘歸,窮泉源,直 抵藥壺頂,望兩山牆,立石飛聳欲墮,可為亭者一處; 磵中立石可為橋,接西巖者一處;洞傍可為屋若園 各一處。蓋居於此者日遊而不知。余與二方吳君得 之,若行外國,遇異人,出奇玩相飲宴,皆世所未有。故 書以遺後之好遊者,俾有考,且屬韶卿居焉。
小鑪峰三瀑記 前人
[編輯]「睦土瘠,民之巖耕者發土石,趾如刃游,肻綮如肋,棄 而復食。故凡樹石奇玩之鄰於耕者,殆無完景。間有 得全其天,不毀以休息於此土,皆民之所棄也。其勝 處的然見於《圖經》」者,又為塵襟俗駕,旦至而睨之,毀 畫贅疣,以醜其外,樸斲竅鑿,以死其內。與茲土為讎, 又有甚於民之所墾者。余至新亭之紫溪,得鑪峰,紫 煙浮動,旁無雜植,肻肋之地,以為之累,而又見遺於 《圖經》,不為人所知,故得巋然以存。水南出,經其趾,雜 苔藻,不染他色。友人翁君世居其下,因約余賦詩。聞 有龍門瀑布者,相去復不遠,由溪之別澗行三五百 步,水皆西流。余謂水之於天地間,西行極少,所產必 珍禽怪石與有道者居焉。故三百里「愬風而西,即其 大者。」遂相與躡足。蒼苔水石間,有巖穹窿如門,落深 瀑數千丈,下為潭浴。石蒼碧,類白虹飲於井,而蛟龍 搏之者,既掬泉嚥,且卻毛髮起豎。由穹窿捫蘿而上, 望雙流繞麓,石益深翠。日且晚,各賦詩岸幘,乘月而 歸,約九日尋源至其頂,如期攜酒插菊。愬雙流益東, 古藤青壁,殆非人境。沿溝溪二百餘步,地稍峻,泥如 沙,欲流者數處。仆且起,亂石雲浮,煙嵐薄,林木片片 欲斷。足相趾而進,不敢視。稍間斷,前足已遠,後者望 前者如乘雲,空中遺影在地。進至峽,得一瀑,自巖下 為三級,流乳成池。四顧巖壁,木根翠色慾滴。眾客青 蓑白帢,浮杯乳上,舉酒酬水,遺殽核其中。樵童牧豎, 觀以為異。復由亂雲上,稍南,一石嶔嵌飛動,瀑蜿蜒 如舞白虹而下,涎沫轉掉,余無以名其狀。復緣崖至 頂,望乳池上復二級,流乳叢薄中,草木皆芝朮香,蓋 此中所望而未見者。明日復由回峽登前壁,望上級, 垂蘿裹濕蘚,下與瀑屬。歸而定其處,為三瀑,識其可 為亭者四:曰「放鶴。」在瀑頂;曰「穹石。」在瀑下「浴石旁曰 可嚥,在上乳池之下曰弄月,居亂雲之上。可為橋者 二,跨中瀑曰玉峽,居兩瀑合流曰雙谼。」為圖遺同遊 者謀之,不欲竅鑿樸斲贅疣焉以累茲山。始櫋蕙茸 葯以備藏,修種梅數本。瀑旁為泥丸散桃巖上下,春 秋臨流濯髮,夏乘風長嘯頂上,冬看水柱,如是以老 吾年足矣。橋與亭以某月經始地,先紀其事,與同遊各 賦六詩,書於後。後二年,亭成而刻之石。
遊金華三洞記 程端明
[編輯]出藍溪門,行可十餘里,至上、中、下三洞。下洞石壁卓 立,水深三尺,人仰臥舟中,群僕岸立,用竹竿箭入丈 餘。乃登岸仰視石門,去人面僅四五寸。舉火燭四壁, 壁有題名,皆五代國初人。不見風日,墨蹟如新。中有 「搗藥臼,臼闊可三尺,有泉正滴其中,終歲不滿。旁有 仙人田,丘陌井,井有耕犁蹟。又有仙人衣如摺疊羅」 帛。洞中有蝙蝠,大如鴉,白如玉,正類坡仙所記碧落 洞中蝙蝠,觀已乃出。洞約闊十丈許,此下洞也。中洞 有水簾,飛涎濺沫,有石壺,深不可測,足稍不謹,則墮 其中,幸有石天窗光燭其處,此中洞也。上洞亦有石 天窗,其石如亂雲,如堆卵,石崩裂欲落,人皆不敢仰 視,然亦亙古至今終不落也。中有洞房,側身乃可入。 上有玉女,端坐如觀音,纓絡具備。觀音之前有泉,蜜 甘,能愈疾,人既飲復筥挈以歸。時偕行者八人,其七 不敢登,畏其險也。
金華三洞紀遊 明戴澳
[編輯]余曾以萬曆丁巳過長山,時西湖花信趣人,第憑元 暢北欄一望,遙翠而去。私謂「三洞故靈境,豈真雲霞 能祕之?」距四明雖千里,誓必施杖履其地。崇禎己巳, 以春杪偕謝伯貞再過長山,訪金孟章大理、朱延之 參知。孟章遠在繡川,書招未至。延之別業在鹿田,真 三洞主人也。一見便招,遊三洞,時方積雨,以逋願獲 「償,興殊勃勃,不謂濕靄萬重,能妨我兩人蠟屐也。」比 就道,天有霽意,群峰歷歷,初去冠雲,新翠堪挹。行十 餘里,至羅店,率盤窈谷,破輕嵐去,忽見人家在山嘴 谿頭,便覺塵矚一改。緣谿數折,兩山轉峭,石路多危。 望見幾家參差,俯壑則雙龍洞前也。延之遲我精舍, 酒樽茗碗,坐水聲中。飯罷,至洞口,𧮯豁西向,可受千 人,雙龍首爪,若拏躩雲際。顧欲探其幽異,則橫壁截 流,必小舠冥度。時新漲襄壁,曾不容刀。延之命聚鍬 決壅,刻景待度。余與伯貞俱謂曰:「水如建瓴,越宿自 減,毋徒急與之爭。」乃舍而尋劉孝標講堂。從洞前北 折,踰一小嶺,微徑仄峭,幾難布武。至講堂可三里,方 含夕暉,五彩相射,蓋巨靈所繪,寸石皆綺矣。自石室 外,谿山迫窄,無可棲遲,特孝標佐隱之一資耳。比還, 洞前暝色已合。延之置酒,流連談讌,及石泉淙淙到 枕,颯若風雨圍屋。伯貞曰:「即此便非人境。」余曰:「畫船 聽雨,正復無此暢滌。」晨起,洞僅容舟,舟深尺許,廣三
之,以次入,仰而臥。石去鼻寸,入可數丈。起顧入處,隱映有光,四更山吐月,殘夜水明樓,似此景色。列火入,有如門者三,冰柱作細波紋,石乳所結也。石罅有如 畝甽者,曰仙田。左傾㶁㶁水聲出石底,折而右,仰視 多奇狀。一穴如蓋,懸石作鐘聲,臥石如鼓,扣之不必 以蜀桐也。再入,亂石參差,虎蹲鼉舉,不可殫狀。過此 益嶔崎,率僂而入。延之曰:「必欲窮之,當裹十日糧,直 透天台、四明。若猶未也,不如留作想頭。」餘雋遂笑而 返。趺石上,再一聽鐘鼓引滿者三,爆竹數聲,石震欲 裂,煙祕洞中,出望水光隱映,知近人境矣。以次出,伯 貞曰:「入洞牽舟,臥舟面壁,此為最奇。桃源不可復尋, 其路想當如此。」余曰:「漁郎豈遂迷路,正恐此路一通, 漁郎長作鄉導,漁艇長供客遊耳。茲負舟候客者,恨 昔人不作漁郎迷津也。」問冰壺之路,延之曰:「此洞須 縋而下,旁無可援,向怖所聞,未嘗一至。竊恐退之上 天柱峰不得下,有斐下冰壺洞不得上,不如止也。」余 笑曰:「退之此舉,敗人許多佳思。」由是徑上朝真洞,左 折度嶺,望見鹿田別業,在深篁亂砢中,心眼俱赴。左 折趨朝真,至定風巖少憩。自此線路緣崖,俯瞰千仞, 延之危阻。余笑止之曰:「毋更煩華陰令分取。」退之一 段奇怖。然竟不肯卻,掖一僮至洞口煮茗,休杖,良久 乃入。百餘步稍窪,垂乳如蜂房,如蓮瓣,左開一泓,懸 流暗落,窈窕不可窮。復數十步,度攢磊,頗費躋攀。望 見線光界壁,蓋巖縫日影也,是為一線天。欲逼視之, 塹絕難到。仰視飛梁,如斷虹切漢,下引麗矚,如累崑 石,絕品,大斗賞之。還近洞口,微光破暗,如夜鄉晨洞。 左有別穴,轉入轉峻,右峙兩柱若門,內若房櫳,益上 不可極多蝙蝠倒懸,謂食之可仙。出洞徑走鹿田,習 險,遂已忘怖。飯於草亭,微雨浣花,奇石作供。出兩蒼 頭,吹筒擊劍,勝情愈鼓。飯已,登垂雲巖,見雙谿如練。 既而遍探諸勝,如石浪雲林,離臺響石,負峭結廬,臨 危作亭,幽討忘羈,昇眺取暢。余謂延之曰:「自孝標去 後,煙沉草蕪,千有餘載,得公洗發,面目復開。但延之 非空谷可貯,恐秋桂春蘿,旋當移文相讓耳。」入鹿田 寺,一僧病酒,不能迎客,寺亦無復可遊。雨霽,遂與延 之別,從東嶺出山,過鬥雞巖,破石作谿,時成煙瀑。伯 貞曰:「千尋峻瀉,令嵐翠俱濕,絕類雪竇西坑。」將尋赤 松宮,看初平叱石成羊處,而逼暝無及,急抵寓,則知 孟章已至。翼日觴我雙谿上,以不得同遊為恨。余曰: 「事忌舉全,猶有赤松未了緣天似為我留一主人,四 十年後,當共叱石使起。」
金華山部藝文二〈詩〉
[編輯]《棲山詩 梁》·劉峻
自昔厭喧囂,執志好棲息。嘯歌棄城市,歸來事耕織。 鑿石闚嶕嶢,開軒望嶄崱。激水檻前流,修竹堂陰植。 香風鳴紫鶯,高梧巢綠翼。泉脈洞杳杳,沈洑下不極。 髣髴玉山隈,想像瑤池側。夜誦《神仙記》,既吸雲霞色。 將馭六龍輿,行從三島食。誰與金門士,撫心論胸臆。
金華山 唐袁吉
[編輯]金華山色與天齊,一徑盤紆盡石梯。步步前登清漢 近,時時回首白雲低。風偷藥氣名何限,水泛花光路 即迷。洞口數聲仙犬吠,始知羽客此真棲。
金華山 宋王安石
[編輯]空林喬木老參天,橫貫東南一道泉。六月杖藜扶石 路,午陰多處弄潺湲。
贈金華隱者 明高啟
[編輯]「我聞名山洞府三十六,一一靈蹟絕真籙。金華秀出 向東南,遠勝陽明與勾曲。樓臺縹緲開煙霞,天帝賜 與神仙家。靈源有路不可入,但見幾片流出雲中花。 子房之師赤松子,三千年前亦居此。飛行恍惚誰解 尋,漫說至今猶不死。松花酒熟何處遊,瑤草自綠春 巖幽。群羊臥地散如石,老鹿耕田馴似牛。聞有隱君」 子,乃是學仙者。自從入山中,不曾到山下。世人莫知 其姓名,以山呼之不敢輕。樵夫忽見苦未識,識疑便 是黃初平。嗟我胡為在塵網,遠望高峰若天壞。茯苓 夜煮儻許飧,鐵杖來敲石門響。
遊金華山 嚴天祥
[編輯]行盡崎嶇路轉徵,霏霏空翠拂人衣。松華閣雨晴還 滴,石乳凝雲白欲飛。洞口月明龍已化,橋邊仙去鶴 來歸。我來欲問《長生術》,流水空山自落暉。
登寶婺觀望金華山 陳逢春
[編輯]中天樓閣倚蒼茫,北望芙蓉瑤草長。雲暗赤松猶住 鶴,山餘白石已亡羊。五峰煙樹生秋思,萬古江流送 夕陽。羽客相逢傳往事,至今洞口夜生光。
秋日遊仙洞 葉官
[編輯]三洞層巖宿霧中,攜筇登眺勝崆峒。微茫樹色千峰 雨,遠近秋聲萬壑風。風浪石含煙泛白,鹿田葉落半飄紅。已尋飛練冰壺吐,直上朝真天地空。
金華山部紀事
[編輯]《輟耕錄》:「婺州許白雲先生謙,字益之,隱居金華山,四 十年不入城府,著書立言,以垂教後世。浙東廉使王 公繼學訪先生於山中,謂先生清氣逼人可畏。既退, 明日舉學行薦於朝,有錄其舉文至者。先生方講說, 目不一少,視其無意於仕宦如此。先生歿,追諡文懿 先生。」
金華山部雜錄
[編輯]銷夏金華洞,有韓無咎諸人同遊,題云:「淳熙改元,七 月既朢,陳巖肖子象、陳良祐天與、黃掞子餘、趙師龍 德言、韓元吉無咎觀稼秋郊,自智者山來謁雙龍洞, 篝燈蒲伏,遍閱乳石之勝,寒氣襲人,酌酒竹陰,支筇 至中洞飲泉乃歸。」
《圖書編》:「金華,漢長山邑也。連山環抱郡城,其西中斷 如玦,浙水出焉。浙源發東白山,繇烏傷西下,經郡城 南,合華溪水為雙溪,又北折東騖而入於江。其山則 北走嚴陵,南極閩嶠,東逾天台,委羽以達海上之諸 峰焉。故自六朝以來,號為山水名郡。」
金華山部外編
[編輯]《神仙傳》:「皇初平者,丹溪人也。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 士見其良謹,使至金華山石室中,四十餘年不復念 家。其兄初起行出尋索初平,歷年不得。後見市中有 一道士,初起召問之曰:『吾有弟名初平,因令牧羊,失 之四十餘年,莫知死生所在,願道君為占之』。道士曰: 『金華山中有一牧羊兒,姓皇字初平,是卿弟無疑』。初」 起聞之,即隨道士去求弟,遂得相見。悲喜語畢,問初 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初起往視之,不見,但見白石 而還。謂初平曰:「山東無羊也。」初平曰:「羊在耳,兄但自 不見之。」初平與初起俱往看之,初平乃叱曰:「羊起!」於 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初起曰:「弟獨得仙道如此, 吾可學乎?」初平曰:「唯好道便可得之耳。」初起便棄妻 子,留住就初平學,共服松脂茯苓。至五百歲,能行於 日中,無影,而有童子之色。後乃俱還鄉里,親族死殆 盡,乃復還去。初平改字為赤松子,初起改字為魯班。 其後服此藥得仙者數十人。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