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第269卷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 方輿彙編 第二百六十九卷 |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彙編山川典
第二百六十九卷目錄
江部彙考六〈江防彙考附〉
皇清〈順治一則 康熙二則〉
山川典第二百六十九卷
江部彙考六〈江防彙考附〉
[編輯]皇清
[編輯]順治八年
[編輯]《大清會典》。順治八年恭上。
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遣官祭告歷代陵寢。先師闕里。
等七處,凡七員。《一》差四川,祭江瀆、
康熙六年
[編輯]《大清會典》。康熙六年
皇上親政。七月,遣官祭告嶽鎮海瀆等八處。
按《四川總志》:「康熙六年冬,遣吏部左侍郎梁清寬致祭於江瀆廟。」
康熙二十年
《大清會典》:「康熙二十年,滇南蕩平,遣官祭告江瀆。」
江防彙考
[編輯]明設江防之制
按《武備志、江防攷》:「南湖嘴守備汛地,南岸上自城子 鎮起,下至馬當止,計二百九十五里。北岸上自湖廣 龍坪起,下至沙灣角止,計二百四十里。大小黃鷹等 戰哨船共四十八隻。衛縣巡捕巡江官軍民兵共五 百三十餘員名,上哨至德化縣城子鎮止,下與安慶 守備官兵會哨。」
安慶守備汛地:「南岸上自馬當起,下至池口止,二百 九十里;北岸上自史家溝起,下至老洲頭止,三百六 十里。樓巡梭等船四十一隻,官兵五百餘員,名分四 哨,上與南湖嘴守備官兵會哨,下與荻港把總官兵 會哨。」
荻港把總汛地,南岸上自池口起,下至東梁山止,計 三百五十里;北岸上自老洲頭起,下至西梁山止,計 三百里。樓巡槳梭等戰船三十六隻,官兵五百二十 八員。名分四哨,上與安慶守備官兵會哨,下與遊兵 營把總官兵會哨。
遊兵把總汛地,南岸上自東梁山起,下至高資港止, 計三百四十里;北岸上自西梁山起,下至黃天蕩止, 計二百四十里,樓巡沙鐵槳梭等戰船九十四隻,官 兵一千三百餘員名。分十哨,各派汛地,上與荻港營 官兵會哨,下與儀真守備、圌山把總官兵會哨。 儀真守備汛地,北岸上自黃天蕩起,下至瓜洲止,計 一百四十里樓巡草撇梭等戰船三十七隻,官兵四 百五十五員名,上與遊兵營把總官兵會哨,下與三 江口把總官兵會哨。
瓜洲衛總巡指揮汛地北岸。上自花園港起,下至深 港止,計三十里。樓巡草撇梭等戰船三十六隻,官兵 五百八十餘員名。上與儀真營官兵會哨,下與三江 口營官兵會哨。
三江口把總汛地北岸。上自瓜洲起,下至廟港止,計 一百四十里。樓巡福槳梭等戰船四十四隻,官兵七 百五員名。上與儀真守備官兵會哨,下與周家橋把 總官兵會哨。
圌山把總汛地,南岸。上自高資港起,下至包港止,計 二百五十里。「樓福沙撇鐵槳梭」等戰船四十一隻,官 兵七百四十餘員名;上與遊兵營把總官兵會哨,下 與孟河把截指揮官兵會哨。以上八營汛地,共計一 千五百餘里,大小戰船三百七十餘隻,官兵五千三 百三十餘員名。
「應天府屬汛地,上元縣巡捕官,主簿下淳化鎮巡檢 一員,弓兵三十二名。該司設居陸路,原無船隻,舊規 俱係浙江口營官兵出江巡哨,與本縣無干。該鎮雖 不濱江,實南畿喉襟之地,上抵京城高橋門二十里, 下至句容縣土橋鋪三十里。今議將該司弓兵三十 二名,分作三班,旬一輪替,居則為列屯之兵,出則為」 巡哨之兵。每哨上至高橋門而止,下至土橋,與句容 縣義民會哨,仍聽巡捕官調度。
「江寧縣巡捕官主簿下江寧馬驛巡捕,驛丞一員,弓 兵三十名,哨船一隻,汛地上至圭山四十里,下至黃 溝口二十里。今議將該驛弓兵分作三班,一班居守, 一班水哨,一班陸哨。水哨上至圭山四十里與和尚 港暗伏官軍會哨,下至黃溝口二十里與大勝關弓兵會哨。外陸哨之汛地,上至當塗縣界葛岡鋪三十 里為止,下至金家墳十里為止,仍聽巡捕官調度。」 句容縣巡捕縣丞「下龍潭巡檢司巡檢一員,協守義 民一名,弓兵四十名,協官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汛 地上自羅家套接黃天蕩,至瓜埠巡檢司二十里,下 至老鸛嘴,至青山三江口二十里。斜溝把守義民一 名,民壯二十名。」巡船原無打造,每會哨「民壯,旋雇民 船,汛地上至儀真舊江口三十五里,下至高資鎮巡 檢司四十里。」該縣開稱:「龍潭鎮巡檢司地方,係該司 協同義民在彼把守。上自羅家套,接黃天蕩,至瓜埠 巡檢司,下至老鸛嘴,至儀真衛把截地方。青山、三江 口,計程俱二十里,兵壯輪撥往來會哨。斜溝地方,係 義民把守,至儀真舊江口三十五里,下至高資鎮巡 檢司四十里。彼處原無巡船,只有民資四十名。每遇 會哨,雇民船出江。勘得京師去句容九十里,句容抵 龍潭,抵斜溝,俱七十里。長江一帶,洲渚限隔,唯斜溝、 龍潭二處,船隻由此出入,故黃天蕩為賊淵藪,而龍 潭、斜溝則津要地也。故二處兵防視諸處,尤當加意。 今查龍潭巡司弓兵、民壯共六十名,又有義民與巡 檢協守,又有巡船出哨。其官兵不必添多,其船隻不 必添造矣。但恐義民、巡檢互相推調,或至誤事。今議: 上半月係巡檢居守,義民官率民兵哨江;下半月係 義民官居守,巡檢率弓兵哨江。巡檢、義民更迭出入, 屯兵互為犄角。但有誤事,罪坐所由,則不敢」推調矣。 及查斜溝地方,有民壯四十名,亦令義民官輪作二 班,一班屯列一班巡哨亦可足用。但稱巡哨無船,臨 時旋雇,似乎不可。切緣民船蓬桅之類,恐不利便,又 僱船方行,恐緩不及事。合無行令該縣查將無礙官 銀造船二隻,給與巡哨。該縣巡捕縣丞,仍令時常往 來調度其間,則汛地明而兵「紀肅矣。」
溧陽縣巡捕縣丞下,「上興埠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 二十四名。該司設居陸路,原無巡船汛地,西至溧水 縣分界山十五里,東抵縣六十里。本縣額編守城民 壯二百名,續添設巡哨官五員,民壯四十名,分撥巡 哨。縣屬險要地方,向係巡捕官調度。勘得溧陽地方, 雖濱大江,然去金壇、宜興不百里。金壇去鎮江不遠, 宜興去蘇松不遠,江賊海寇俱宜預防。先年添編民 壯、添設義民、蓋為此也。但恐前項把守義民民壯或 有虛名應役及別項役占者須令巡捕縣丞時常查 點、庶得實用」
「溧水縣巡捕縣丞下民壯四十名,該縣設居陸路,原 無巡船汛地,至柘塘鋪四十里。溧陽縣上興埠巡檢 司六十里,至孔鎮鋪六十里,至上店鋪三十里。」該縣 止有額編民壯,防護城池,看守倉庫外,仍有輪撥民 壯,分委義民督率。「至柘塘鋪四十里,至溧陽縣屬上 興埠巡檢司六十里,至孔鎮六十里,至上店鋪三十 里各巡邏地方,緝捕盜賊似亦嚴密。合仍行巡捕縣 丞時常查點,毋致疏曠。」
高淳縣巡捕縣丞下,廣通鎮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 三十名。哨船原無設造汛地,自縣陸路至孔鎮鋪六 十里,自縣陸路至廣通鎮六十里,自廣通鎮河道上 至水陽五十里,宣州界至建平縣定埠鎮六十里。該 縣地方不邊江洋,止有廣通鎮東壩河道,由溧陽、宜 興、常州、無錫通接蘇、松經行往來客商船隻。本鎮原 設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三十名,住彼盤詰防守。其 縣境陸路,本縣分委義民,輪撥民壯分投巡緝外,但 東壩河道亦係要路,恐本司官兵誤事。今議添委義 民一名,並添撥民壯十名,前去本鎮,協同防守,往來 上下巡緝,仍聽巡捕縣丞督察調度。其縣境陸路巡 捕,縣丞照舊督率民壯緝捕。
江浦縣巡捕官、典史下。「本縣汛地,除江面係府屬江 淮巡檢司管理,其縣治及陸路村落係該縣巡捕官 管理,原無設有江防巡哨船隻,官兵無從分管。及查 縣治江面見係府屬江淮巡司管理,該司額有巡哨 船隻,每日晝夜在江巡邏。該縣原無城池,居民零落。 江淮巡檢司雖設在彼,實係府屬,與縣無干。但其逼」 近大江,盜賊出沒,不可無先事之慮。今議該縣地方 江面一帶,係江淮巡檢司汛地,合縣陸路村分,係該 縣巡捕官汛地。其縣治地方,巡檢、巡捕官協同防守, 互相調度
六合縣巡捕官、典史。「下瓜埠巡檢司巡檢一員,弓兵 四十五人,協守老人一名,民壯三十五名,巡船一隻。 汛地江面上至唐家渡二十里,下至西溝二十里。本 縣設居江北,東南通江陸路,至瓜埠巡檢司二十五 里。額設巡檢一員,弓兵四十五名。並本縣添設把守 老人一名,督率民壯三十五名,各駕巡船,在於所轄」 江洋汛地,上至唐家渡二十里,與南京觀音港新江 口暗伏官軍接哨;下至西溝二十里,與句容縣龍潭 巡檢司官軍接哨。其巡捕典史督率民壯三十五名, 在於本縣看守倉庫獄囚及縣境四門,陸路巡邏,緝 捕盜賊。該司所轄江面,俱係險要汛地,設有弓兵民壯八十名,巡檢老人協同哨守。似亦「有備兵,不必添 矣。但恐巡檢老人及兵壯互相推誤。今議將兵壯八 十名,輪為三十名,一班為列屯之兵,又五十名分為 二班,每班二十五名,駕巡船一隻。上半月巡檢居守, 老人督率兵船出江接哨;下半月老人居守,巡檢督 率兵船出江接哨。更迭出入,互為犄角,俱聽典史調 度。其縣境陸路仍行巡捕,典史照舊督兵巡邏。 江東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名,哨船一隻,汛地上 至響水溝十五里,下至草鞋夾十里。該管江面汛地, 北岸一帶,以江心為界,俱屬江淮巡檢司管轄。南岸 一帶,本司該管巡檢,督率弓兵,駕使巡船出江巡邏, 上至響水溝十五里,與大勝關弓兵並上新河,暗伏 官軍交哨,下至草鞋夾十里,與下江暗伏官軍交哨。 中江左右河口原設新江口營巡哨官軍船隻駐劄 防守。」該司設居近江,所管汛地窄狹,又有暗伏官軍, 交相巡守,頗為嚴密。相應行令巡檢照舊督兵駕船 上下往來巡邏。
江淮巡檢司巡檢下,弓兵四十名,哨船二隻,汛地上 至和州所屬浮沙口巡檢司,下至六合縣所屬瓜埠 巡檢司。該司去浮沙口及瓜埠俱百里而遙,其間穴 子河、王家套、八字溝,甚是險要。議將弓兵分作二班, 每班二十名,哨船二隻,每船十名,犄角而出,併力勦 捕,則江盜可靖,而往來稱便矣。
秣陵鎮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二名,哨船設居陸 路,「原無船隻,汛地上至河定橋四十里,下至烏鵲橋 三十里。該司原係府屬,所轄汛地,俱係陸路,不近江 洋。弓兵三十二名在司巡緝。但本司地方亦係要路, 各該弓兵雖在巡緝,原無定體。今議將見在弓兵三 十二名輪作二班,一班存司盤詰防守,一班出境巡」 哨,更相出入。
太平府屬軍衛汛地,「本府巡捕、經歷、總統、巡邏哨官 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三隻。上自四合山大信巡檢司, 下至牛渚磯採石巡檢司,計四十里,與縣哨官接哨。 當塗縣巡捕、縣丞哨官下,民壯二十八名,巡船一隻, 哨船二隻。上自四合山稀泥港,下至和尚港、鐮刀灣, 計八十五里,與該港守把委官接哨。」
大信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四名,哨船四隻,上自 稀泥港,下至青草溝,計四十里,與府哨委官並採石 巡司官兵接哨。
採石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四名,哨船四隻,上至 青草溝,下至人頭磯,計二十五里,與哨官二員接應 會哨。
守把和尚港「委官下民壯三十六名,哨船二隻,上自 人頭磯,下至鐮刀灣二十里,上與採石巡司,下與對 江浮沙巡司各會哨。」
蕪湖縣巡捕官,「縣丞下,民壯五十名,巡船四隻,哨船 二隻。上自河口巡司,下至四合山稀泥港,計四十里」, 與當塗縣大信巡司官兵接界,會哨河口。
河口鎮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四名,巡船一隻,哨 船二隻,上自繁昌縣螃蟹磯,下至本鎮,與縣巡捕官 兵會哨。巡檢帶管「楊夾沙守把民壯一十五名,哨船 一隻,上自夾沙,下至河口巡司,與三山巡司官兵接 應會哨。」
繁昌縣巡捕委官下民壯二十六名,巡船一隻、哨船 二隻,駐劄地名「宗三廟」,係荻港、三山二司官兵接界 適中,最為要害之地。專令本官帶領民壯船隻,嚴加 調度,若遇上下有警,隨即協力應援。
荻港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五名,巡船一隻,哨船 二隻。上自胭脂夾,與銅陵縣官兵接應;下至宗三廟, 與三山巡司官兵接應,計四十里。該鎮江面廣闊,添 設民兵十名,哨船一隻,本官帶管督率防守。」
「三山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四名,巡船一隻,哨船 二隻。上自宗三廟,與荻港巡司接應;下至蕪湖縣河 口司,與該司官兵接應,計四十里,往來會哨巡邏。 建陽衛指揮一員,總管巡江,分為上下二哨,上哨千 戶一員,巡軍七十五名,沙哨舠船共三隻。上自繁昌 荻港司起,至蕪湖縣河口司止,計一百里。上與銅陵 縣,下與下哨千戶接哨。下哨千戶巡軍七十五名,沙 哨舠船共三隻。上自河口司起,至當塗縣和尚港止, 計一百里。上與上哨千戶並蕪湖縣官兵,下與和尚 港守把官官兵接哨。」以上府衛縣並巡司把截官 兵,仍各與遊兵部下哨捕耆兵相兼巡緝。
和州汛地巡捕同知,總巡八槳船一隻,上至新溝口 起,下至穴字河止,一百一十里。督率上哨陰陽官一 員,巡哨民壯二十四名,巡哨船二隻,上至新溝口起, 下至新河口止,六十里。又民壯十名,哨船一隻,守把 姥下河口;下哨陰陽官一員,巡哨民壯二十四名,巡 哨船二隻,上至新河口起,下至穴字河止,五十里。又 民壯十名,哨船一隻,守把芝蔴河口。 裕溪河鎮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三十二名,巡哨船二 隻,上至新溝口起,下至張家溝十里,與粵龍、牛屯二巡司官兵接哨。
牛屯河巡檢司巡檢下。弓兵四十六名,巡哨船二隻。 上至張家溝起,下至新河口止五十里,與裕溪、浮沙、 大汛二巡司官兵接哨。
浮沙口巡檢司巡檢下弓兵四十六名,巡哨船二隻, 上至新河口起,下至穴字河止五十里,與牛屯、江淮 二司及和尚港暗伏各官兵接哨。以上官兵,仍與 遊兵部下官哨、耆捕兵船相兼巡緝。
池州府屬汛地,「本府上哨船一隻,民壯二十名。又貴 池縣哨船一隻,民壯十五名,自池口起巡至懷寧縣 一百二十里,每季撥府首領或李陽河巡檢督之。下 哨船一隻,民壯二十名。又貴池縣哨船一隻,民壯十 五名,自池口起巡至銅陵縣一百二十里,每季撥貴 池縣巡捕官或池口巡檢督之。」
東流縣典史。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部哨。上至香 口巡檢司四十里,與望江縣會哨;下至鴈汊九十里, 與懷寧縣會哨。
銅陵縣主簿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部哨。上至橫 港二十里,與大通巡司兵船接哨;下至新溝十五里, 與老鸛嘴把隘官兵接哨。
香口巡檢司巡檢下,弓兵十九名,哨船二隻。「上巡至 響水磯二十里,與馬當巡司兵船接哨;下巡至稠林 磯三十里,與吉陽巡司兵船接哨。」
吉陽巡檢司巡檢下,弓兵十九名,哨船二隻。上巡至 稠林磯三十里,與香口巡司兵船接哨;下巡至鴈汊 六十里,與李陽巡司兵船接哨。
李陽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二十名,哨船二隻。「上巡至 鴈汊六十里,與吉陽巡司兵船接哨;下巡至烏沙夾 二十里,與池口巡司兵船接哨。」
池口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二十名,哨船二隻,「上巡至 烏沙夾四十里,與李陽巡司兵船接哨;下巡至五埠 溝六十里,與大通巡司兵船接哨。」
大通巡檢司巡檢下,弓兵二十名,哨船二隻,「上巡至 五埠溝二十里,與池口巡司兵船接哨;下巡至橫港 二十里,與銅陵縣兵船接哨。」
險隘,老鸛嘴設義民一名、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 部哨。上至新溝十里,與銅陵縣兵船接哨;下至濫泥 灘,與錢家灣官兵接哨。
錢家灣設義民一名、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部哨 上至濫泥灘五里,與老鸛嘴官兵接哨;下至王家溝 十里,與張家灣潭官兵接哨。
張家灣潭,設義民一名,下民壯二十名,哨船二隻部 哨,上至王家溝五里,與錢家灣官兵接哨;下至胭脂 夾十里,與荻港巡司兵船接哨。銅陵縣仍每處添撥 民壯二名協守,但有警息,俱聽該縣巡捕官調度。 以上官兵船隻,仍與安慶守備、荻港把總各部下官 兵把守兵船,相兼巡緝。
廬州府屬汛地:「無為州該管江面,上自桐城縣六百 丈巡司起,下至和州裕溪河巡司止」,共計江面二百 三十里。
自六百丈起,至省潭灣,止八十里,內有楊山磯、石灰 河、三江口險要,俱土橋司巡檢帶領弓兵哨船二隻, 分為兩班巡邏,上與六百丈,下與泥汊各巡司官兵 會哨。
自省潭灣起,至薛家灣止,七十里,泥汊巡檢司官,帶 領弓兵哨船二隻,分為兩班巡邏,上與土橋、下與奧 龍各巡司官兵會哨。
自薛家灣起,至裕溪巡司止,七十五里。奧龍司巡檢 帶領弓兵哨船二隻,分為兩班巡邏,上與泥汊、下與 裕溪各巡司官兵會哨。
黃洛河司巡檢帶領民壯四十八名,哨船四隻,分為 兩班,在於該管江面總巡,上至六百丈,下至裕溪河。 以上巡司官兵,仍各與荻港及安慶守備部下各耆 兵勇軍船隻相兼巡緝。
揚州府屬汛地,上自儀真縣東溝起,至青山白茅墩 止,江面四十五里。把截義官一員,領民壯四十名屯 守。上與瓜埠巡司、下與青山巡江官,南與龍潭巡司 各會哨。自青山起、至羅漢洲止,江面八十里。中間青 山為黃天蕩最要,已該儀真守備部下官兵分布防 守。舊江口又為儀真縣喉舌重地,該儀真衛巡江指 揮統領百戶一員,鎮撫一員,軍舍二百名,巡船十四 隻,分為四班,每半月一換,輪流巡邏,上與東溝把截 官,下與舊江口巡司各會哨。
自下江口起,至窯港止,江面四十里。該舊江口巡檢 領弓兵五十二名,巡船三隻,上與下江口官兵,下與 窯港義官各會哨。
自窯港起、至何家港止。該儀真縣義官一員,領遊兵 三十名屯守,上與舊江口巡司,下與何家港各官兵 會哨。
自羅漢洲起,至舊江口止,江面八里。該花園港把截 百戶一員,領軍舍四十名,民壯三十名,驍勇鳥銃手十名,巡船一隻,上與儀真衛縣巡司,下與瓜洲鎮巡 江千戶各接哨。
自舊江口起,至蔣八港止,江面十里,該千戶一員,領 軍舍四十名,巡船一隻,上與把截百戶,下與巡江千 戶各接哨。
「自蔣八港起,至深港止,江面十里。該巡江百戶一員, 領軍舍四十名,巡船一隻。該港近逼鎮城,通接孟河 海口等處,為東南險要之最,合添民壯二十五名,與 本官統領,上與瓜洲鎮千戶,下與萬壽巡司,各官兵 接哨,俱為屯列。瓜洲鎮巡檢領弓兵五十二名,巡船 二隻,以為應援。餘有兵勇、壯夫、腳兵,存留防守瓜洲」 城池。其操「江民壯一百二十名。巡船六隻。召募民船 六隻。分為三班。駐劄本鎮大南門外江口。聽瓜洲江 防官不時調遣。上下哨緝。」
自深港起、至穿心港止,江面六十里。該萬壽巡檢領 弓兵五十名,上與巡江百戶,下與歸仁巡司及三江 會口各營官兵接哨。
三江會口,上至瓜洲鎮,下至廟港止,共計江面一百 五十里,乃瓜、儀險要之最地,已該把總官部下官兵 分布防守。自「穿心港起,至急水港止,江面三十里,該 歸仁巡檢領弓兵五十名,上與萬壽巡司,下與口岸 巡司各會哨。」
「自急水港起,至李家港止,江面三十里。該口岸巡檢 領弓兵三十名,上與歸仁巡司,下與印莊巡司各會 哨。」以上各文武官兵船隻,查照該管汛地,務要同 心戮力,相兼哨緝。
鎮江府屬軍衛汛地:「鎮江衛江操指揮部下千戶一 員,百戶二員,巡船四隻,督令巡江軍餘,防守金山。東 哨至丹徒港二十里,西哨至高資巡檢司五十里,北 哨至瓜洲一十里,各互相會哨。百戶一員,統領江操 軍餘,在於金山西馬頭陸路把截,俱江操指揮不時 出江,查點哨禦。本府委千戶一員,統領隊兵二十五」 名,自「東馬頭下至丹徒鎮十五里,與巡檢會哨,上至 西馬頭十里,與千戶會哨。千戶一員,統領隊兵二十 五名,自西馬頭上至高資巡檢司四十里,與巡檢會 哨,下至東馬頭十里,與千戶會哨。」
丹徒鎮巡檢司巡檢,僱船統領弓兵十五「名,上至焦 山十五里,與府委千戶會哨;下至孩溪橋十五里,與 姜家嘴巡司會哨。」
高資下巡檢司「巡檢,僱船統領弓兵十五名,上至斜 溝口三十里,與把截義民會哨。下至西馬頭四十里, 與鎮江衛巡江官軍並府縣操江把截壯快會哨。」 安港巡檢司「巡檢,僱船統領弓兵十五名,上至姜家 嘴巡司二十里,下至包港巡司三十里接哨。」
姜家嘴巡檢司巡檢,僱船統領弓兵十五名,上至孩 溪橋十五里,與丹徒巡司接哨;下至順江洲一號港, 與安港巡司接哨。以上府衛巡司官兵,仍各與圌 山把總部下耆捕兵船相兼巡緝。
安慶府衛汛地,「本府沿江上下二水哨,原額哨船四 隻,民壯八十八名,分為二班。上巡至小孤巡司止,計 二百三十里;下巡至池州池口巡司止,計一百二十 里。俱該本府巡捕同知總統巡緝。」
懷寧縣巡捕縣丞,帶民壯二十名,駕哨船二隻上巡, 至雷港巡司地名洲頭口,與該司官兵接哨。
觀音港巡檢帶弓兵四十四名,駕哨船二隻,上巡至 雷港巡司洲頭口,與該司官兵接哨;下巡至長楓夾 地名竺家嘴,與該司官兵接哨。
「長楓夾巡檢,駕哨船二隻,帶弓兵四十四名,上巡至 觀音港巡司地名黃泥溝,與該司官兵接哨,下巡至 馬踏石、柘家灣止,與該司官兵接哨。桐城縣巡捕縣 丞,每月輪撥精壯二十名,跟隨哨官,駕哨船一隻,督 領馬踏石巡檢,駕哨船二隻,帶弓兵四十三名,自柘 家灣起,上巡至長楓夾巡司接界,下巡至馬船溝止」, 源子港巡司接界江面六十里。該司與長楓夾觀音 港合為一哨,跟隨本府巡哨官兵,上至懷寧縣,下至 貴池縣,討印掛號。
源子港巡檢,帶弓兵四十六名,駕哨船二隻。上自馬 船溝起,下巡至老洲灣止,江面六十里,與六百丈巡 司及池口二巡司合為一哨,上巡至貴池縣,下巡至 銅陵縣,討印掛號。
六百丈巡檢,帶弓兵四十三名,駕哨船二隻。上自老 洲灣起,下巡至石灰河止。對江銅陵縣江面五十里, 與源子港巡檢及池口、大通二巡司官兵合為一哨, 亦隨哨官與對江貴池縣巡捕官,上巡至貴池縣,下 巡至銅陵縣,討印掛號。
「老洲頭守把哨官,民壯二十名,望江縣巡捕主簿,帶 民壯二十名,駕哨船二隻,上巡至揚灣司地名,朱福 溝、毛湖洲相接,九江府彭澤縣巡捕官兵會哨,下巡 至雷港司、新口鎮相接,懷寧縣並對江東流縣接哨。 楊灣口巡檢帶弓兵三十三名,駕哨船二隻,上巡至 朱福溝、毛湖洲相接,小孤巡司會哨,下巡至黃家塅相接,雷港巡司會哨。
雷港巡檢帶弓兵二十五名,駕哨船二隻,上巡至黃 家塅相接,楊灣司官兵會哨;下巡至新口鎮相接,觀 音港官兵會哨。
宿松縣巡捕典史,每月輪撥民壯三十名跟隨陰陽 官,駕哨船一隻,於小孤江洋住守,上巡至湖口縣,下 巡至望江縣一百二十里,往來接哨。小孤巡司帶弓 兵五十名,分為二班,駕哨船一隻,自本司江面起,上 至涇江司楊家洲二十里,下至毛湖洲一十五里。 涇江巡檢帶弓兵二十二名,駕哨船一隻,自本司起, 上至九江土嘴四十里接哨,下至小孤六十里接哨。 歸林巡司帶弓兵二十八名,分為二班,駕哨船一隻, 每月一換。自本司起,上巡至湖口縣三十里,下巡至 涇江巡司六十里接哨。
歸林巡司,帶弓兵二十八名,分為二班,駕哨船一隻, 每月一換。自本司起,上巡至湖口縣三十里,下巡至 涇口巡司六十里接哨。
安慶衛上江總巡指揮一員,帶軍舍五十名,駕沙漿 船共二隻,自懷寧縣觀音港巡司起,上巡至小孤巡 司止,計二百三十里。千戶一員,軍舍三十名,駕哨船 二隻;百戶一員,軍舍三十名,駕哨槳船二隻。俱自觀 音港巡司起,上巡至小孤巡司止,共計二百三十里。 「下江」總巡指揮一員,軍舍五十名,駕哨槳船二隻,自 觀音港巡司起,下巡至大通巡司止,共計二百里;千 戶一員,軍舍三十名,駕槳船一隻;百戶一員,軍舍三 十名,駕槳船一隻。俱自觀音港巡司起,下巡至大通 巡司止,共計二百里。
「蘇松常鎮兵備道,分布防備汛地一,圌山兀處江邊, 係干要地,北與周家橋相對,乃鎮江之咽喉,留都之 門戶也。把總部下兵船分為三枝,前哨百戶一員,統 領福鐵槳船七隻,捕兵九十二名為正兵,泊守安港 口,仍哨至黃山門,與孟河兵船互為策應;中哨千戶 一枝,統領福鐵槳船七隻,捕兵九十二名為應兵,泊」 守圌山洪口,仍哨至安港,與江北周家橋兵船互為 策應。後哨千戶一枝,統領沙船八隻,耆兵九十九名, 仍哨上至瓜儀,下至江陰楊舍等處,往來遊哨。有警 與江北三江會口,及遊兵把總下兵船互為策應。把 總官專在圌山駐劄,不許擅離汛地。
一、鎮江府東西二馬頭,皆濱大江,逼近城郭,乃要地 也。指渾一員,領有江操船隻,分作二枝,一枝泊守焦 山,以護東津。一枝泊守金山,以護西津。仍各分番出 哨。北至瓜洲、儀真,以防江寇。南至圌山、安港,以防海 賊。仍聽把總官調度。
一、鎮江府原有土兵四百名,丹徒縣民壯一百九十 九名,丹陽縣八十名,金壇縣一百名、快手四十九名、 軍餘八十二名,丹徒等巡司弓兵四十名、機兵五十 六名,共一千六名。管操指揮一員,督同哨官、千百戶 統領操練。春汛之月,分為四枝:一枝千戶一員領住 大港,一枝千戶一員領住埤城,一枝千戶一員領住 東津馬頭。一枝百戶一員,領住西津馬頭。無事往來 巡哨,遇警聽候參總調度勦殺。
淮揚海防兵備道,分布防備汛地:「一、三江會口,係江 都縣地方。西到瓜洲鎮一百二十里,東到周家橋四 十里,與江南圌山相對。中有順江洲,江面頗窄,水流 湍急,最為險要。此處能守瓜儀,可保無虞,留都無復 軫慮。近該操院題設把總官一員,統領水兵六百名、 哨官二員、哨長一名,大小戰船二十隻,常川防守。其」 遊兵把總官,統領兵船,駐劄一號港地方,上接圌山 十里,下接三江會口十里,泊守中流,以便兩地協助 防守。江北有警,互相飛報,併力截勦。仍要與江南及 周家橋、瓜儀各兵船,彼此策應。
一、沙河港係江都縣地方。在府城東南八十里,西至 瓜洲鎮二十里,東至三江會口一百里,與江心焦山 寺相對。往時原無設兵,平時令瓜洲與三江會口兵 船巡邏,江洋有警,合兵追勦。
「一、瓜洲鎮,係江都縣地方。南濱大江,東到沙河港二 十里,西到花園港七里,北到府城四十五里,與江心 金山寺相對,建有甎城,居民稠密,商賈輻輳,江南糧 運由此過壩。設有總巡指揮一員,部下揚州衛巡江 官一員,軍舍一百名,巡船一隻,操江民壯六十名,巡 船二隻,守城驍勇二百五十名,腳斛行兵四百四名」, 機兵五十五名、巡檢司官兵五十三員名、巡船一隻、 捕兵十六名。《叭喇》船四隻,捕兵一百十四名,草撇 船十隻,無事防守地方,出江會哨,有警併力截勦。仍 要西與天寧洲河口、花園港,東與三江會口,南與鎮 江各兵船彼此應援,仍聽江防同知官提調。
一、花園港係江都縣地方,東到瓜洲鎮七里,西到何 家港十五里。商民船隻頗多停泊。設有揚州衛把截 官一員,部下軍舍二十名,巡船一隻,以屬單弱。近時 設撥瓜洲操江軍舍四十名,前去防守。平時防捕盜 賊,遇有警息,東令瓜洲,西令儀真,兵船策應「一、何家港,係儀真縣地方,東到花園港十五里,西到 舊江口」十里。若賊由鎮江衝來,必趨本港,則西人儀 真,東奔瓜洲,北侵揚子橋等處,原無設兵有警。東令 瓜洲,西令儀真兵船應援。
一、舊江口係儀真縣地方。東到何家港十里,西到下 江口十里。與江心新洲相對。原設舊江口巡司官兵 六十一員名守把。止可巡邏江洋、探哨消息。難以拒 敵。但下江口設有兵船甚近。臨時聽守備官調兵應 援。
「一、下江口,係儀真縣地方,在縣南。東到舊江口十里, 西到青山三十里,與江心天寧洲相對。其洲接連何 家港,為江洋要害,設有守備,部下水兵二百名,領兵 官三員,大小戰巡船十七隻。儀真衛巡江軍二百名, 官五員,巡船十三隻,上至青山瓜埠,下至瓜洲鎮江, 南與河口各兵船會合,無事巡邏。江洋會哨,有警互 相策應。其儀真縣募兵三十名、巡船三隻,分守下江 口迤東窯港至何家港一帶。」近議儀真衛縣官兵防 守東溝
「一,儀真城內有衛縣衙門,東到瓜洲鎮四十里,西到 應天府六合縣六十里,東北到揚州七十里。南濱大 江。五壩貨財輳集,漕運糧船由此過閘,第一要害,見 有守備官駐守。該衛設有守操官舍、官軍舍餘四百 五十一員名。有警行令衛縣掌印、巡捕、城操等官,嚴 督軍舍民壯及添撥居民防守城池,聽軍令調兵接」 應。仍將五壩居民商賈財貨,預搬入城,以為清野之 計。
一上江口係儀真縣地方。在縣南東到下江口約一 里許。原無設兵。今議相去下江口不遠。有警令彼處 兵船截勦。
一青山嘴係儀真縣地方。東到該縣下江口三十里, 西到東溝二十里。原有衛縣官兵及江防遊兵把總 兵船屯駐,往來守禦,與守備官兵互相策應。
一東溝係六合儀真二縣交界處所。今議本處正當 黃天蕩大江之中險要尤甚。議將該縣民壯八十名 分為二班並募兵三十名巡船三隻與儀真衛軍舍 仍守東溝。
「常鎮參將分布防備汛地:一、倭寇過洋,如遇南風多 則犯浙、直,遇北風多則犯閩、廣。中流風水不便,則收 馬蹟、羊山,候便開船;遇南風必由高家嘴而入,犯七 八九團以至竹箔沙、寶山、吳淞入內。彼處設有總兵、 坐鎮把總及中軍都司兵船犄角防守。且劉河與吳 淞海面不遠,兵船瞬息可至。該總見有兵船分為五 哨,一哨泊守所竈,一哨拍手黃窯,一哨出洋遠探,二 哨坐泊港內,更番調遣,哨守嚴密,可保無虞。若由蛇 山外洋而來,必經三片高家沙入內,不犯三沙,不犯 江北。或由山前、營前沙出登舟沙,過西則至白茅,過 北則犯狼山或褚家沙,或西犯福山以至楊舍登舟 沙實係福山、白茅、常鎮門戶。其三片高家沙,已該崇 明把總兵船二哨泊守探三沙洪拋泊二哨,以備堵 截,一哨輪發外洋遠哨。三片沙亦係江北要路,狼山 襟喉。議將彼處把總兵船一枝住泊,與崇明把總兵 船互相應援;福山兵船一枝泊守營前沙,與江北舊 守山前沙兵船相為犄角;白茅」兵船泊守登舟沙,以 為營前應援,以固入犯要路。要舍逼近狼福,乃由海 入江門戶。已該參將議,「將本部兵船一枝泊守褚家 沙,哨至營前三沙洪東可固,三片山前、營前等沙入 犯南可固,吳淞劉河入犯,亦便應援。一枝泊守三丈 浦,一枝泊守谷瀆港,以備緩急,與褚家沙兵船輪番 哨守。但自褚家沙而至楊舍,以及江陰孟河一帶,江 南窄」狹,陰沙頗多,船難行使。若不遠出外洋,哨探邀 擊,一遇入江,縱使堵截,勢難萬全,未免登岸入內之 虞。今江陰、「靖江」、「孟河」、《圌山》兵船雖經派守汛地,俱應 差撥遠哨,不惟遇警得以應援阻遏,抑且臨事便於 傳報設備矣。
一楊舍迤「西江陰縣北枕長江而黃田港切近縣治 尤為要害。今設練兵指揮一員、操官三員統領陸兵 一千餘員屯劄城內。武生一名統領兵船一枝泊守 本港可以控扼與靖江兵船相為犄角。本處接連夏 港著令義官兵船策應。」
一、「靖江」孤懸江心,尢為要害。今設蟛蜝港、孤山套、爛 港一處兵船可以控扼。與江陰兵船相為犄角。孟河 接界。該地兵船互相應援。
一賊由大江南突孟河。尢為險要。今設指揮一員、兵 船三十隻、土兵六百名、堪以控扼圌山兵船互相應 援。
一、圌山洪係於要地,乃鎮江之咽喉、留都之門戶。今 設有把總兵船可以控扼;與周家橋、三江會口兵船 相為犄角,鎮江京口並瓜、儀兵船互相策應。
《揚州參將分布防備汛地》:「一,青山嘴係儀真地方。查 得本處東到縣三十里,西到東溝二十里,原設儀真 衛官兵巡船防守,後操院添設重兵備禦,有警與儀真下江口、舊江口兵船互相應援。」
一儀真城查得「東到瓜洲四十里。東北到揚州府城 七十里。西到六合縣瓜埠鎮六十五里。南濱大江。商 賈雜集。漕運所關。誠為要地。原設守備都指揮一員 駐劄在彼統領儀真衛縣城操軍舍並民壯鄉兵防 守。若瓜洲、揚州有警。守備俱要應援。如彼處有警。其 揚州瓜洲之兵亦要策應。」
「一、下江口在儀真縣南。東到舊江口十里,西到青山 嘴三十里,與新洲相對,接連何家港,江面險要。原設 儀真衛操江軍舍一百二十名,巡船十七隻,在彼防 守,聽守備官調度。上與青山瓜埠,下與花園港瓜洲, 南與鎮江,各兵船往來會哨巡邏,有警彼此應援。 一、舊江口在儀真縣東,西到下江口十里,東到何家 港」二十里,與新洲相對,設有巡檢司,官兵巡船把守, 止可哨探。但去下江口不遠,不必設兵,有警會下江 口官兵策應。
一、何家港在儀真縣東二十里,東到花園港十五里, 西到舊江口十里。若倭寇自鎮江突來,必由此處登 岸。西入該縣,東奔瓜洲,北侵揚子橋等處。有警,西令 下江口,東令瓜洲各兵船策應。
一、都天廟即新城,在儀真縣稍東偏北十五里。 一路入廟,一路通何家港,一路東到揚子橋,誠為通 衢。先年原議「漕兵五百名委官防守」,看得本處亦係 腹裡,且相離該縣不遠,合照舊將漕兵免調。
一、花園港係江都縣地方,在瓜洲鎮西七里,西到何 家港十五里。商民船隻停泊頗多,亦為緊要。原設揚 州衛把截軍舍二十名,巡船一隻,在彼防守。近時議 將瓜洲鎮操江軍舍內撥四十名,共六十名,委官百 戶一員管領。若遇有警,西令儀真,東令瓜洲,兵船彼 此策應。
「一、瓜洲鎮,係江都縣地方,南濱大江,建有城垣。東到 沙河港二十里,西到花園港七里,北到揚子橋三十 里,到府城四十五里,與江心金山寺相對。居民商賈 輻輳之地,江南運糧由此過壩,最為險要。今添註揚 州府同知。」「一、駐劄。統領原有民壯、驍勇機兵等項八 百餘名,並揚州衛巡江軍舍、巡檢司弓兵及巡哨船 十餘隻及草撇船十隻,捕兵一百一十四名。」《哈喇》 船四隻,捕兵一十六名,在彼防禦,有警調兵策應。 一、沙河港係江都縣地方,在府城東南一十八里,與 江心焦山斜對,東到三江會口一百里。往年原未設 兵,有警行令瓜洲三江口兵船應援。
一、新港即三江口,係江都縣地方,西到瓜洲鎮一百 二十里,東到周家橋四十里,與江南圌山相對。中有 順江洲,江面稍狹,水流至急,此處能守,瓜儀可保,乃 為留都門戶。近該操院「題設把總一員,統領水兵六 百名、沙船二十隻把守。若遇有警,與周家橋官兵互 相應援。」
「遊兵把總,分布防備汛地水路,南岸圌山,北岸三江 會口,乃江防第一重門戶,江面頗狹,甚為要害。今皆 設有兵船,南北夾守,控扼杜遏,深為得策。如圌山有 警,則把總官兵屯守此處,而三江會口把總應為應 兵。三江會口有警,則把總官兵屯守本處,而圌山把 總應為應兵。遊兵把總督領兵船,住劄一字港,上接 圌山十里,下接三江會口十里,泊守中流,以便兩便 協助。次而鎮江瓜洲,則是第二重門戶,應接中軍官 一員,督領部下健勇、義勇、弓兵船隻,繫泊南岸各屯 宿重兵,與瓜洲江防官兵船相應防守。又次而儀真, 相對天寧洲,為第三重門戶,應令中軍官一員,督領 部下義勇、健勇、弓兵船隻,繫泊天寧」洲稍西,各屯宿 重兵,與儀真守備兵船相應防守。「如南岸有警,則令 瓜洲與三江會口各兵船協助。北岸有警,則令鎮江 江操指揮與圌山各兵船協助。若警跡重大,則令遊 兵把總不分南北上下,往來應援。萬一倭寇侵犯及 江盜結夥,與圌山、三江會口把總、儀真守備各會合 同心,戮力杜遏。」
「儀真守備分布防備汛地,自瓜洲與鎮江相對,中流 金山高險,乃儀真江界門戶,可以設兵瞭望。江中亦 有新洲夾江,南即高資巡司,直抵河口。北自花園港 泝達何家港,舊江口巡司最為要害。此處當宿兵控 扼,合令哨官百戶一員率領沙船二隻、沙兵四十名 哨探杜遏,以作前鋒。差撥梭船遠出外洋,接續哨報 飛報。其瓜洲、鎮江兩路兵船,互為犄角夾攻之勢。花 園港、舊江口高資巡司兵船,以備奇伏策應。至於儀 真江口,內逼城郭閘壩漕渠,外沿青山,南對河口,中 即新洲首,亦係險要,堪設正兵應敵。合令哨總指揮 一員,統部巡船一隻,沙船四隻,梭船二隻,耆兵一百 四名,居中駐劄,防守屯禦。如青山、東」溝守把,瓜埠巡 司三隘,南與龍潭、黃天蕩江面斜峙,則有重洲疊江 多港。雖雲腹裡,尤係險洋,逼近觀音門磯,謂「南畿肘 腋之所。合令哨官百戶一員,率領沙船二隻,耆兵四 十名,上下遊巡,以為後援。南北巡司守把兵船,夾攻策應,仍照往年規則,行令遊兵把總,兵船協巡。防守 守備官,不分盡夜上」下江面往來巡徼,隨賊嚮往截 殺。
「鎮江府巡捕通判,分布防備汛地。本府所轄沿江一 帶地方,上至高資鎮,下至孟河堡。本府東西二馬頭, 南通吳越,北枕大江,誠為要地。見有鎮江衛江操指 揮一員,千戶一員,百戶二員,統鎮江操巡船五隻,軍 餘一百三十三名,分作二枝,一枝泊守焦山,以護東 津,一枝泊守金山,以護西津。仍各分番出哨,上至瓜」 儀,下至圌山、安港等處有警,飛報沿江官兵杜截。又 看得圌山洪口為鎮江之咽喉,留都之門戶,誠要害 之所。兼以江洋空闊,波浪洶湧,盜賊出沒之鄉,形勢 甚險,尤當戒嚴。即令南有圌山把總兵船一枝,北有 三江會口把總兵船一枝,互相對峙防守圌山總福 「鐵沙巡」等船共二十二隻,兵夫三百「名,原分三哨,各 前哨百戶一枝,當為正兵統領,原撥《福鐵》槳船七隻, 捕耆兵夫九十二名,泊守安港,仍哨至黃山門,與孟 河兵船互為策應。中哨千戶為策應兵統領,撥《福鐵 槳》等船七隻,捕耆兵夫九十二名,泊守圌山洪,仍哨 至安港,與江北周家橋兵船互為策應。後哨千戶一 員,統領原撥沙戶船隻兵夫九十九名,上至瓜儀,下 至江陰、楊舍等處往來遊哨。其江北三江會口、順江 洲等處,與黃山門、孟河、京口兵船互為策應。如遇有 警,或賊從江南而入,則圌山把總為正兵,三江會口 把總為奇兵;賊從江北而入,則三江會口把總為正 兵,圌山把總為奇兵,互為犄角之勢。」又其中遊兵、把 總,其船駐劄一字港,兩地協應。水路分布已定,陸路 亦當備禦。看得圌山要路,內通埤城、外通戴港,東至 孟河,南達丹陽,西接府城及東西馬頭,俱係要害。本 府設有練兵指揮一員,統領陸兵七百八十九名,分 為四枝:一枝令千戶一員住守戴港,一枝令千戶一 員住守埤城,一枝千戶一員住守東津馬頭,一枝百 戶二員,住守西津馬頭,無事合營,入場操練,仍往來 巡哨。有警,賊從孟河至埤城,則埤城千戶為正兵,而 戴港為應兵;賊由戴港登岸,則戴港千戶為正兵,而 埤城千戶分兵應援。東兵千戶即率兵截殺,當為伏 兵。緣府城坐枕江干,雖有江操指揮一員,統領兵船 二枝,金焦防護,倘寇倉卒「至岸,將何禦之合行鎮江 衛練兵指揮及百戶等官,統領陸兵,並選精壯機兵 五十名,各發城外協同把截。西津馬頭江操百戶軍 餘一百一十六名,往來府城、沿江一帶,巡哨防禦。四 門兩關,則撥鎮江衛城操巡捕、巡鹽軍舍餘丁盡數 查出,分布把截。永生洲地方,添設把總汛地,召募官 兵一千六」百名,雇覓沙船四十隻,分為四哨。「以二哨 上巡盪網洲、孟河一帶,與周家橋、三江、圌山、瓜儀營 會哨;以二哨下巡新河口、下港、靖江、印莊、劉家沙等 處,與大河、狼山營會哨。遇賊奮力協擒,遇倭併力截 殺」,悉聽江南、狼山二副總節制。
《皇清江防之制》:
按《江南通志江防志》:「安慶府:皖城,扼江楚之咽喉,為金陵之屏蔽,馬當控制南岸小孤橫踞中流,盜賊之出沒無常,兵營之追剿互應。舊日操江駐此,今屬安徽撫院坐鎮,題設副將一員。其原額官兵,一分左軍作城守,一分右軍併李陽河分作江防,以原李陽營守備領之,仍統轄沿江遊兵奇兵瓜洲等營。其在懷」 寧、桐城、望江三縣邊臨大江,沿江一帶,施設汛地共二十五處,咸有墩臺敵樓。各汛地屬城守營,每處撥兵防守,右軍派防南岸二十七處,計程三百六十里。所轄烽火磯、馬當,係彭澤縣地方。
響水磯香口、烏石磯、東流、吉陽、黃石磯、高家嘴渡船口官場係東流縣地方。
黃湓寶賽磯李陽河烏沙夾、中夾口,冰凍灣池口流波磯仙姑廟郭港海埂伍埠溝江心荷葉洲,係貴池縣地方。
「大通洋」 「山磯橫港係《銅陵縣》地方。」
「右軍」 派防北岸二十九處,計程三百八十里。所轄毛湖洲、喻家洑、沙灣,係彭澤縣地方。
「中夾口」 黃家塅、桃樹灘、雷港卞家套、江心、蓮花洲、路溝、土嘴,係望江縣地方。
洲頭口光洲張家港花園王宣夾口桑園前江溝鴨兒溝柘家灣係懷寧縣地方。
鐵板洲,三江口,新開溝,殷家溝,丘家埠,武梁洲,老洲頭,六百丈,「下埠頭,係桐城縣地方。」
以上水汛,俱設立管房水樓,派防兵丁多寡不
等
《池州府》。「江之隸池者,上自馬當,下及繁昌之橫江,約五百里,緊對皖城,下則李陽河、池口、流波磯、丁家洲,皆要地也。獨以池論,馬當之上有鱘魚嘴,實池上流之門戶。丁家洲之下有板子磯,則池下流之鎖鑰也。上自響水磯,下至張灣潭,汛防三十六處,皆江之南岸,其洲渚隸池之江防,而汛兵則隸皖之協鎮。統之」 者守備,駐李陽河。
太平府、姑孰、歷陽,在前代極為重鎮。自蘇峻、侯景、韓擒虎、楊行密皆由此以濟採石,而明太祖亦自和州渡江以平集慶路,險要可知。今兵爭已息,而萑苻竊發,所在皆宜設防。
遊兵營汛地:南岸自魯港起,至新江口止;北岸自蟂磯起,下至芝蔴河止。中有採石、和尚、裕溪等口,南通徽、寧,北達廬、巢諸河。設有本營額兵並船隻,分防各汛。
紫沙洲汛地:下至本洲尾汛地二十五里,對江北。魚洲汛地:紫沙洲尾,張灣潭汛地,下至荻港汛地二十里,對江北鯉魚套、老頭套汛地。
荻港河口汛地,下至板子磯汛地五里,對江北宋家灣、鯉魚套。
板子磯汛地,下至教化渡汛地二十里。江中錦衣衛洲,屬繁昌縣,長三十里。洲頭為三汊汛地,洲尾為楊家沙汛地,洲中有教化渡汛。趙家埠汛,對江北泥㲼套、奧龍河、三山。楊家沙尾汛地,下至螃蟹磯汛地四十五里,對江北傅家灣、石板洲。
螃蟹磯汛地,下至魯港汛地十里。對江牛門溝汛地。
魯港磯汛地:下至雙港汛地五里,對江北惡江嘴。
雙港汛地:下至磕磯汛地十五里,對江北蟂磯汛。
磕磯汛地:下至四褐山汛地二十里,對江中路兵房田家港汛。
四褐山汛地,下至東梁山汛地二十里。江心陳橋洲汛,係裕溪分防,乃盜賊出沒處。因四褐山磯頭水溜無風,商船不能上行,往往坐守,故於此行劫,劫後即往此洲潛匿。對江北屬和州界裕溪汛。
東梁山汛地:「大信河上通太平府,下至采石磯,汛地四十里,江心有鯽魚洲,方圓八十餘里,屬當塗縣,立保里甲長,江防官稽查。」 對江,係西梁山、牛屯河、姆下河、太陽河四處汛地。西梁山與東梁山相對,至針魚嘴五十里,和州江防州同知駐此。
採石汛地,下至思賢港汛地十五里,內河通太平府寧國。江心有九洲,盜賊行劫,每從各洲潛匿。江口有采石磯墩、打石磯、人頭磯。採石有操江廠,對江有新河口、針魚嘴、道士墩。針魚嘴至芝麻河三十里,芝麻河汛至奇兵營西江汛三十里。
思賢港汛地,下至和尚港汛地五里。有啞口河、慈姥山墩。對江有半路汛、倪家墩。
和尚港汛至江寧鎮四十里。過和尚港至烈山汛,屬江寧白廟遊擊分界。此處江闊水急,雖烈山中峙,而盜賊每從江北徐府洲跨芝麻口、燈籠嘴而來,劫劫後隨往江北潛匿,最宜防守。江寧鎮汛下至大勝關二十里,對岸西江汛內通烏江至楊四廟汛三十里。大勝關汛內通江南省南門及溧水等處,下至新江口北河汛,二十里大勝關新洲。此處下自八字溝入,上自黃家套「穴」 字河出。其中洲渚汊港極多。每遇春夏,江中水溜風急,商船俱由洲裡上行,因其水漫河窄故也。賊船往往潛泊於此,躍出劫財。各口應設兵船防守。
江寧府江寧為省會重地,幅𢄙寥廓,七省要樞,設有重兵駐防援剿。其奇兵營、汛地開列於後。「奇兵營、江防汛地南岸,上自江寧縣江寧河口汛起,下至鎮江府丹徒縣高資港止,計程二百四十四里。」 有草鞋夾、七里洲、鰣魚廠、草堂寺、朱家嘴、三江口、柏家閘、楊家溝、螺螄溝、天寧洲、坎潭橋、高資港等汛。
北岸上自江浦縣響水套汛起,下至揚州府儀真縣何家港汛止,計程二百七十六里。有北浦口、浦口、急水溝、黃廠河、新臺汛、三套口、叚腰汛、瓜埠、東溝、青山頭、一戧港、江口汛、舊江口、馬港、瓜洲營、何家港等汛。
「青山頭有黃天蕩。」 此處江形獨闊,兩岸相距四
十里太子洲居江之中,其間地形甚廣,港汊甚雜,村落甚眾,水陸之盜每出於此,昔為宋、金鏖戰處。
鎮江府京口、地當南北之咽喉。上自高資港汛起、下至東馬頭止、並金焦二山等處、設有防兵。因海寇入犯、奉
旨「添設鎮海」大將軍、統領水師官兵駐防。又設左右
二路總鎮水師綠旗官兵,每路統轄左右二營。康熙十一年,將左路總兵官一員統領官兵,移駐江陰;右路總兵官一員統領官兵,移駐瓜洲;左路左營,駐防江陰。所轄沿江汛,「鵝鼻嘴、大石灣、黃田港、蕭山、石牌、石、西石、中、石東、巫山西嘴、新寧沙、正興沙、正興沙、東五堡、夏港、孟濟、新溝、徐村、申港、蘆埠、利港、橫舟、種九」 、桃花港,圩塘,澡港,顧村,魏村,大河,剩港,小河,黃山、孟河,各派兵防守。
左路右營,駐防靖江。靖於常為外邑,而捍江蔽海,宜設重鎮。舊屬江北漕撫節制,狼山副總兵調度錢糧,仍在常州府交領。十七年,改屬鳳撫,今屬江南京口左路水師所轄。東汛,自瀾港墩臺起,至通州任蘆港臺,接狼山營界止,共計程一百六十二里,共設墩臺三十二座,派兵防守。西汛自天港墩起,至西夾王墩,泰興縣界河止,計程四十里,共設墩臺十座,派兵防守。
右路左營,駐防瓜洲所轄北岸汛地。自沙港起,上接儀真縣奇兵營汛界,為商船停泊之地。下接花園港,乃通京漕艘運河之口。有大砲臺,與京口對峙,南北咽喉。設有石岸城,塞敵臺。下至八港,港口直通芒稻河,竹木簰甲,俱由本港進入內河。下至三江口,居民稠密,洲渚叢雜,與圌山對峙。向設三山營官兵防守,隸「操江標營。今屬本營把總防守。下至復業、新洲、嘶馬鎮,以上但屬江都縣地方。下至口岸,洲民濟渡總匯,居民稠密。下接黃家港,與江陰對峙,水面汪洋。濟渡總口,直通內河、泰靖等縣。向設周橋營官兵防守,隸狼鎮標營。今屬本營守備防守。以下至界河口汛,與左路、右營靖江縣分界。」 以上俱屬泰興縣。
「右路右營,仍駐鎮江。所轄南岸汛地,自洪信港起,上接奇兵營汛界,下接樂亭港、錢家港,皆係商船停泊之所。金山城寨在於江心,與簰灣相對。玉山頭汛地與瓜洲對峙,南北咽喉,風濤險要。下接運河口汛地,迺通京轉運漕糧。江河總口。下接小閘口、東馬頭汛地,與焦山相對。此處一應篷桅船隻,不許赴界下行。」 下接丹徒港、諫壁港,汛地居民稠密,洲渚叢雜,形勢險要。下接大港圌山關,與三江口對峙,向設圌山營,隸操江標營,接南砲臺、山北港,今屬本營千總防守。下而郭家港至匡家橋止,以上俱係丹徒縣所轄地方。下接太平港,此處江面遼闊,洲渚叢雜。下至界港汛地止,係丹陽縣所轄地方,與左路「左營」 接界。
京口鎮海旗營,原設沙唬船共三百隻,內有左右二路各船六十隻,共一百二十隻。康熙十一年間,總督部院麻勒吉題為「請移水師」 一案,將兩路船以三十隻留天寧洲,聽兩路選撥,將兵隨旗操演,以三十隻分防江汛。又撥靖江等營小吧唬船二十二隻,以四隻發左路左營,以四隻發左路右營,以八隻發右路左營,以六隻發右路右營,為江汛巡遊之用。康熙十三年,鎮海將軍王之鼎題為《密陳隄備機宜》等事,將兩路船隻,以九十八隻調泊天寧洲,量撥二十二隻與左右二路巡防。康熙二十一年,奉部文將京口兩路四營,歸併督、提管轄。於康熙二十二年間,鎮海將軍楊鳳翔題准部覆,將兩路官兵歸督提管轄。船隻仍照前旗下官兵看守。奉有
俞旨。
常州府孟河營,東去五十里至桃花港,西去五里至丹陽界港,南去四十里至羅墅灣,北去三里至孟河港,即大江四止。汛地共一百四十五里,內有汛地九處,本營官兵駐防。其孟河港口最稱險要。順治十一年,奉文釘塞。康熙十一年,將江汛事宜改歸左路水師營管領,設兵防汛。江陰縣現係左路總兵,同左營駐防。其防地分轄,詳上《左路右營》。
靖江縣,在江北,現係左路右營駐防。其防地分轄,詳上《左路右營》。
楊舍營堡城二座。明嘉靖戊午年造。
皇清康熙元年,以瀫瀆港為吃緊咽喉,添設砲臺,以
防叵測。八年,開復沙洲,添駕馬橋煙墩,派兵瞭守。所轄有瀫瀆港、范港、泗港、善港、蔡港,凡五處。
界接如皋、靖江、江陰、常熟四縣。
揚州府揚州居江北,最為衝險要口,商船漕艘往來之路。南對鎮江之金山,古稱「長江之門戶,南北之要津。揚屬上自儀真縣所轄東溝墩馬路,沿江起,至何家港墩止,共墩臺十六座,木樓二座,汛地八十里,俱係旗兵營,撥兵防守。下接江都縣所轄沿江汛地。」
江都縣所轄花園港墩、馬路沿江起,至朱團窩墩止,共墩臺二十座,木樓三座,汛地九十里。俱係京口右路左營,撥兵防守。下接泰興縣所轄沿江汛地、萬壽司地方。黃墩港、長命港、沙河港、小史家港、大史家港、八港、梁家港、梁孟港、孫家港、徐家壩、繆家嘴、三江營、唐家港、嘶馬朱團窩、徐墩,係泰興接界,俱設有橋墩、煙籠營房。泰興營舊係周家橋、永生洲二營,合兵四百名,歸併守備統領。因江洲汛險兵單,
欽差大人會閱《江海》題准移駐泰興縣城內,設泰興
營署防守城池。沿江各汛、於
皇清康熙十一年,俱歸「鎮江水師營」撥守。其《馬橋》亦
「鎮江水師撥有防守所轄復原洲墩,馬路沿江起至界河墩止,其墩臺十六座,木樓一座,汛地七十五里,俱係京口右路左營撥兵防守,下接常州府所屬靖江縣,下接如皋縣沿江汛地。如皋縣所轄百姓圩墩,馬路沿江起至宋家圩墩止,其墩臺十四座,木樓五座,沿江地四十八里,俱係京口左路右營撥兵防守」 ,下接通州沿江、沿海汛地。
通州當江海之交,為第一門戶。其間洲渚港汊叢雜,又魚鹽諸奸挾興販為厚利,伺隙劫掠,出沒不常,故狼山尤屬要害。明制,本守禦千戶所。自嘉靖初倭寇分掠通海,沿海增置營戍,而通州設參將,未幾改副總兵。
皇清順治間,仍設副總兵一員。順治十六年,海波不
靖大艦數百突至狼山,直逼省會。於是狼山改設正總兵,立三大營。其中營、左營分防通州新舊二城,自任家港起、大潢港墩止,係沿江汛。其右營官兵移駐海門縣,分守迤東一帶墩汛併大河營所遺汛地。
皇清康熙十二年,海門城垣衝破,形勢迴「別將右營。」
遊守撤回通州千把總官,仍防海門東汛一帶。其大河營調防贛榆,即於右營派撥防護。所轄阮家圩墩,馬路沿江海起,至宣家壩墩止,共墩臺五十九座,木樓三座,汛地三百二十里。自阮家圩墩起,至任蘆港墩止,係京口左路右營撥兵防守。自任家港墩起,至大潢港墩止,係狼山左營撥兵防守,下接如皋縣沿「海汛地。」
掘港營在如皋縣界。始自明初湯和於沿江沿海設立衛所千戶防守。後因嘉靖年倭警,添設守備哨官,管掘港、拼茶、白駒、丁美舍、東臺場、海口五寨。所轄交界墩、馬路,沿海起至二十八總墩止,共墩臺二十一座,汛地一百五里,俱係掘港營撥兵防守,下接泰州沿海汛地。
泰州營,原設守禦千戶所,屬徐州兵備道管轄。後因倭警,添設海防兵備道,駐劄本州。有忠義、忠勇二營。中軍。
國初改設守備,屬「海防道。」 康熙初改屬通州狼山
總鎮,十一年,添設遊擊一員,仍屬狼山營。所轄頭總墩馬路,沿海起,至茅花墩止,共墩臺二十三座,汛地一百五十一里。自頭總墩起,至丁美舍墩止,係掘港營兵防守,下接淮安海防汛地。以上自儀真縣東港起,至泰州茅花墩止,沿江沿海,共計馬路八百七十一里,下接淮安海防汛地。。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
本作品原文沒有標點。標點是人工智能程序古詩文斷句 v2.1創建,並且經由維基文庫用戶編輯改善的。本站用戶之編輯以知識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協議(CC BY-SA 4.0)發佈。
歡迎各位持續修正標點,請勿複製與本站版權協議不兼容的標點創作。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